CN102029075B - 无线控制发信器、无线控制发信器的操纵信号的传送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控制发信器、无线控制发信器的操纵信号的传送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29075B
CN102029075B CN2010105092904A CN201010509290A CN102029075B CN 102029075 B CN102029075 B CN 102029075B CN 2010105092904 A CN2010105092904 A CN 2010105092904A CN 201010509290 A CN201010509290 A CN 201010509290A CN 102029075 B CN102029075 B CN 10202907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controlled
sender unit
wireless sender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0929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29075A (zh
Inventor
田中昌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tab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tab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taba Corp filed Critical Futa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0290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290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290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290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HTOYS, e.g. TOPS, DOLLS, HOOPS OR BUILDING BLOCKS
    • A63H30/00Remote-control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oys, e.g. for toy vehicles
    • A63H30/02Electrical arrangements
    • A63H30/04Electrical arrangements using wireless transmission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BEDUCATIONAL OR DEMONSTRATION APPLIANCES; APPLIANCES FOR TEACHING, OR COMMUNICATING WITH, THE BLIND, DEAF OR MUTE; MODELS; PLANETARIA; GLOBES; MAPS; DIAGRAMS
    • G09B9/00Simulators for teaching or training purposes
    • G09B9/02Simulators for teaching or training purposes for teaching control of vehicles or other craft
    • G09B9/04Simulators for teaching or training purposes for teaching control of vehicles or other craft for teaching control of land vehicles
    • G09B9/048Simulators for teaching or training purposes for teaching control of vehicles or other craft for teaching control of land vehicles a model being viewed and manoeuvred from a remote point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BEDUCATIONAL OR DEMONSTRATION APPLIANCES; APPLIANCES FOR TEACHING, OR COMMUNICATING WITH, THE BLIND, DEAF OR MUTE; MODELS; PLANETARIA; GLOBES; MAPS; DIAGRAMS
    • G09B9/00Simulators for teaching or training purposes
    • G09B9/02Simulators for teaching or training purposes for teaching control of vehicles or other craft
    • G09B9/08Simulators for teaching or training purposes for teaching control of vehicles or other craft for teaching control of aircraft, e.g. Link train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oys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线控制发信器、无线控制发信器的操纵信号的传送方法,在利用模型用无线控制系统的训练机能时,解决因为在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与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的频道等级相异所造成缺失,以使不致成为使用者负担。进行将分配有相同控制对象的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B的频道与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的频道建立对应关系的操作而作成频道对应数据,且将此数据予以保持于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将所接收的训练信号的频道,依据频道对应数据予以转换而产生操纵信号予以传送。

Description

无线控制发信器、无线控制发信器的操纵信号的传送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型用无线控制发信器、及有关从该无线控制发信器直接或间接传送用以操纵被操纵体的操纵信号的传送方法。
背景技术
在作为无线控制模型的被操纵体中,以属于飞机的直升机等飞行体的操纵尤其困难,且也需熟练。
因此,已知有一种无线控制发信器,其具有训练(trainer)机能,初学者不会有使飞行体坠落情形而可进行操纵练习。
利用训练机能时,通过训练机能对应的缆线(cable)或无线通信,以可进行训练机能对应的通信的方式将2台无线控制发信器予以连接而有效设定训练机能。
以此方式连接的无线控制发信器中,一方的无线控制发信器以教导操纵的老师所操纵,发挥作为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机能的方式设定,而另一方的无线控制发信器,则以接受操纵指导的学员所操纵,发挥作为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机能的方式设定。
首先,若对设定有训练模式的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进行操纵操作,则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将与操纵操作对应所获得的操纵数据传送至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
此外,在与训练机能对应的无线控制发信器中,虽设有训练开关,然而在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中,可与对于该训练开关所进行的操作对应,而在被动模式与主动模式之间进行切换。
在被动模式中,将作为从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所输入的训练信号的操纵数据,从本身的天线7传送至被操纵体作为操纵信号。因此,在被动模式中,与对于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所进行的操纵操作对应而使被操纵体动作。
针对此点,在主动模式中,将与对于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所进行的操纵操作对应的操纵数据,传送至被操纵体作为操纵信号。换言之,在此情形下,不将与来自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的训练信号对应的操纵数据作为操纵信号传送。
例如,老师于让学员进行操纵练习时设定被动模式。借此,与学员对于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所进行的操纵操作对应的操纵信号即传送至被操纵体。换言之,学员可操纵被操纵体。
然而,例如在此情形中,设被动模式下学员操纵时操作错误,而使被操纵体的飞行状态变得不稳定。或者,设着地的操作等作为在飞行体的被操纵体中成为应进行极高难度的操作的状况。
此时,老师操作训练开关,从被动模式切换为主动模式。借此,即使学员操作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B,被操纵体也不会响应该操作而动作,而成为仅会与对于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所进行的操纵操作对应而动作的状态。因此,老师在设为主动模式的状态下,例如,进行用以将不稳定的飞行状态重新导正的操作,或是进行用以着地的操作。
如此一来,只要利用训练机能,学员即可在任何时候均可受到老师援助的环境下,不会使机体坠落,或使着地失败,而可安全进行操作的练习。
此外,在模型用无线控制系统中,依个别的1个控制对象(也称功能(function))分配1个频道(channel)。例如,若是作为飞行体的被操纵体,则以功能而言,虽以辅助翼(aileron)或水平舵翼(elevator)等的舵为代表,惟以依对于这些功能的操作分配1个频道的方式设定。此种频道的分配设定也称为频道等级(channel order)。
从无线控制发信器所传送的操纵信号,依频道将通过操作所获得的控制量的信息予以分配而成。无线控制发信器将与对于操作器的操作对应所获得的信号予以编码(encode)而获得控制量的信息,且将此信息予以分配适当的频道以产生操纵信号,而对被操纵体(无线控制接收器)进行传送。
在被操纵体侧,依据所设定的频道等级,设定频道与伺服器(servo)等的控制对象的对应。借此,在被操纵体侧,即根据在无线控制接收器所接收的操纵信号中每频道的数据来驱动适当的控制对象,而被操纵体则在无线控制发信器侧依照操作者所操作的方式动作。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7-3175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欲解决的问题)
至目前为止,训练机能以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与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为相同频道等级为前提。换言之,在训练机能中,从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所传送的训练信号中的n个CH1至CHn的信息,直接成为从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所传送的操纵信号中的CH1至CHn的信息。
然而,以现状而言,所述频道等级的设定有依无线控制发信器的机种有所不同的情形。
此外,于目前,也已知有一种无线控制发信器,可通过使用者操作等而任意变更频道等级,而能进一步个别对应操纵者个人的操纵形态等。于是,即使例如无线控制发信器的机种相同,频道等级也有可能依无线控制发信器而有所不同。
以所述的方式将频道等级不同的2个无线控制发信器直接利用作为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来执行训练机能。通常,被操纵体使用与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对应而设定有频道等级及其他设定的被操纵体。
在此时的被动模式中,就会从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传送依据来自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的训练信号的频道等级的操纵信号。于是,即使例如学员打算操纵辅助翼,在被操纵体中,除辅助翼以外都会动作,无法随意操纵被操纵体。
为了避免此种缺失,例如,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的至少任一方,只要是为可进行频道等级的变更设定操作的规格,以使频道等级在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与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为相同的方式进行变更设定操作即可。
然而,实际的频道等级的变更设定操作极为繁复,每每欲使用训练机能时,进行操作一事对于使用者而言已成为极大的负担。
因此,本案发明的目的在于例如利用模型用无线控制系统的训练机能时,尽可能使频道等级在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与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的相异所产生的缺失不要成为使用者的负担而予以解除。
(解决问题的手段)
因此,本发明考虑所述问题,以下述方式构成无线控制发信器。
换言之,具备以下构件而构成:接收手段,用以接收间接操纵信号,该间接操纵信号为从设定有将频道与控制对象建立对应关系的频道等级的外部的无线控制发信器所传送的信号,且依照所设定的频道等级,对多个频道的每一频道分配控制对象的操作信息;频道对应信息保持手段,用以保持频道对应信息,该频道对应信息为将在所述频道等级下与相同控制对象建立对应关系的自身无线控制发信器与外部的无线控制发信器的频道建立对应关系的信息;频道转换手段,对于所接收的所述间接操纵信号的每一操作信息,进行与在所述频道对应信息中该操作信息所对应的外部的无线控制发信器的频道建立对应关系的自身无线控制发信器的频道的分配设定;及直接操纵信号产生手段,至少接收通过所述频道转换手段经进行自身无线控制发信器的频道的分配设定的操作信息作为经进行频道分配设定的操作信息,且将经接收的操作信息予以存储作为经进行分配设定的频道信息并产生直接操纵信号。
此外,作为无线控制发信器,具备:频道对应信息保持手段,用以保持频道对应信息,该频道对应信息显示自身在将频道与控制对象建立对应关系所设定的频道等级下与相对控制对象建立对应关系的无线控制发信器与外部的无线控制发信器的频道对应关系的信息;频道转换手段,为对于依据关于对自身无线控制发信器所进行的控制对象的操作所获得的操作信息进行频道分配设定,用以进行通过所述频道对应信息以显示在与所操作的控制对象建立对应关系的自身无线控制发信器在频道等级下与频道的对应关系的外部的无线控制发信器的频道分配设定;间接操纵信号产生手段,依照由所述频道转换手段所为的分配设定,依每一频道分配操作信息而产生间接操纵信号;及间接操纵信号传送手段,依照所输入的间接操纵信号中的每一频道的操作信息的分配,将依每一频道分配操作信息所形成的直接操纵信号对于针对被操纵体传送的所述外部的无线控制发信器传送所述间接操纵信号。
(发明效果)
通过所述各构成,本发明可对应于对于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所作的操作,将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侧的经转换为频道设定的直接操纵信号予以传送。借此,即使频道等级在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与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之间有所不同,也可如同对于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所进行的操作般,适当地使被操纵体动作。
此外,在该频道转换时,例如,可将显示在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与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与分配有相同控制对象的频道的对应关系的频道对应信息加以保持。借此,例如不需进行刻意变更设定频道等级的操作,对于使用者而言,可大幅减轻操作负担等。
附图说明
图1为显示本实施例的无线控制发信器的外观例的立体图。
图2为显示设定于无线控制系统的频道等级的内容例的图。
图3为显示由PPM信号形式所形成的操纵信号(训练信号)的例子的图。
图4为用以说明训练机能的概要图。
图5a-5c为显示与训练机能中的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的动作模式对应的机能构成例的方块图。
图6为显示在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与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所设定的频道等级的内容例的图。
图7为显示通过本实施例的频道转换处理所获得的结果例的图。
图8为显示与本实施例的频道转换机能的第1例对应的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与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的系统构成例的方块图。
图9a-9c为显示用以操作频道对应关系的操作画面例的图。
图10为显示依照建立频道对应关系操作所产生的频道对应表单(table)的内容例的图。
图11a-11b为显示应用本实施例的频道转换机能的第1例于第2及第3模式时的机能构成例的方块图。
图12为通过PPM信号显示与频道转换处理过程对应的训练信号与操纵信号的例子的图。
图13为显示与2.4GHz频带的操纵信号对应时的频道转换处理的示意图。
图14为显示与本实施例的频道转换机能的第2例对应的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与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的系统构成例的方块图。
图15为显示与频道转换机能的第2例对应的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的机能构成例的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    无线控制发信器
1A   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
1B   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
2L   左操纵杆
2R   右操纵杆
3    显示画面部
3a   老师侧设定内容显示区域
3b   建立频道对应关系操作区域
4    显示部对应操作器
5a至5c  转盘操作器
5d至5g  按压开关
6    训练开关
7、7a  天线
10   被操纵体
21、21a、21b  控制部
22、22a、22b  存储器
23、23a、23b  传送部
24、24a、24b  训练机能对应通信部
25、25a、25b  显示部
26、26a、26b  操作部
27c、27e  频道对应表单
27a、27d  频道等级数据
27b  操纵相关数据
30   强调显示框
40   操作信号产生部
41   编码器
42   切换器
43   合成器
44   频道转换处理部
45   训练信号对应编码器
100  传送路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依序说明用以实施本案发明的形态(以下称实施例)。
<1.无线控制发信器的外观例>
<2.关于频道等级>
<3.训练机能概要>
<4.训练机能中的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的动作模式>
<5.至目前为止的训练机能的问题点>
<6.本实施例的频道转换机能:概要>
<7.本实施例的频道转换机能:第1例>
[7-1.系统构成]
[7-2.建立频道对应关系操作]
[7-3.第2模式(功能模式)下的频道转换处理构成]
[7-4.第3模式(混合(mix)模式)下的频道转换处理构成]
[7-5.与频道转换处理对应的操作信号处理]
<8.本实施例的频道转换机能:第2例>
<1.无线控制发信器的外观例>
用以实施本案发明的形态(以下称实施例),适用于模型用无线控制系统中的无线控制发信器。无线控制系统由搭载无线控制发信器、无线控制接收器及伺服器(servo)等模型的被操纵体所构成。
图1的立体图,与本实施例的训练机能对应,显示可使用作为老师用或学员用的模型用无线控制发信器(RC发信器)1的外观例。如该图所示的无线控制发信器1,为所谓的操纵杆(stick)型的形态。
此外,以与本实施例的无线控制发信器1对应的无线控制接收器、而且搭载伺服器的被操纵体而言,成为模型飞机或模型直升机等的飞行体。
在无线控制发信器1的正面面板,如图所示,于左右分别设有左操纵杆(stick lever)2L、及右操纵杆2R。操纵者若以将这些左操纵杆2L、右操纵杆2R予以适当地朝上下左右方向倾斜的方式操作,具有与该操作对应的控制量的信息的操纵信号,即从无线控制发信器1传送至被操纵体。借此,例如,即可控制作为飞行体的被操纵体的上升、下降、方向转换、速度等。例如,左操纵杆2L、右操纵杆2R的上下左右各方向的操作,与某1个特定频道建立对应关系。
此外,在无线控制发信器1的正面面板中,于左操纵杆2L、右操纵杆2R下侧,设有显示画面部3。此显示画面部3为例如在显示器件(display device)显示图像的画面部分,用以适当显示各种设定画面、或操纵时的控制状态等。
此外,对于显示于显示画面部3的图像的操作,可通过例如配置于显示画面部3的左边的显示部对应操作器4等来进行。借此,开始例如后述的用以将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与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的频道等级予以匹配的频道匹配的操作,而可进行各种设定操作等。此外,以组合触控面板于显示画面部3的构成而言,可通过该触控面板操作,来对显示图像进行操作。
此外,在无线控制发信器1中,也设有转盘(dial)操作器5a至5c、按压开关(push switch)5d至5g等操作器。在这些操作器中,可例如通过使用者设定操作,来分配适当的参数(parameter)、频道。
天线7用以将对于被操纵体应传送的操纵信号作为电波送出所设置。此外,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与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通过无线传送路径进行传送接收时,通过此天线7来进行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与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之间的电波的传送接收。
<2.关于频道等级>
在模型用无线控制系统中,设为依个别的1个控制对象(也称功能(function))分配1个频道(CH),而对于该频道所作控制对象的分配设定,也称为频道等级。
举一例而言,本实施例的无线控制发信器1,最大能使用8频道。此时,无线控制发信器1例如最大可控制8个伺服器。
图2显示作为频道等级的频道编号与控制对象的对应关系设定的一例。
如图所示,对CH1分配水平舵翼。对CH2分配方向舵(rudder)。对CH3分配节流阀(throttle)。对CH4分配辅助翼。对CH5分配第2(2nd)辅助翼。对CH6分配襟翼(flap)。对CH7分配起落架(gear)。CH8则为预备。
此外,以从无线控制发信器1对被操纵体所传送的操纵信号而言,已知有数个方式、格式(format),举其一例,将通过PPM(Pulse PositionModulation,脉冲位置调制)信号所为的操纵信号的例子显示于图3。
另外,此图通过PPM信号所为的操纵信号,也显示与8频道对应的形成的例子。
在作为PPM信号的操纵信号中,复位脉冲(reset pulse)Prs于1周期的最初上升。
从此复位脉冲上升的时点起,当经过预先设定为复位(reset)区间的既定时间Trs时,与CH1对应的频道脉冲Pch1即上升。换言之,以某脉冲上升后,经过既定时间Trs后而为下一个脉冲上升,来辨识下一个脉冲为频道脉冲Pch1。
在接着频道脉冲Pch1之后,为在经过某时间T1的时间点(timing),而为下一个CH2对应的频道脉冲Pch2上升。之后,以相同方式,在经过某时间T2、T3、T4、T5、T6、T7的时间点,分别为与CH3、CH4、CH5、CH6、CH7、CH8对应的频道脉冲Pch3、Pch4、Pch5、Pch6、Pch7、Pch8上升。再者,若从频道脉冲Pch8上升的时间点经过某时间T8,则为下一周期的复位脉冲Prs上升。另外,虽依频道数有所不同,但作为操作信号的PPM信号的1周期约20msec。
以此方式,在PPM信号中,依频道脉冲Pch1至Pch8获得作为脉冲间隔的时间T1至T8。作为此时间T1至T8的脉冲间隔显示关于依对应的CH1至CH8分配的功能的控制量。
在与先前所示图2的频道等级的对应中,若设例如操纵者对无线控制发信器1进行使水平舵翼动作的操作,则根据与该操作对应的控制量,在操纵信号中,与CH1对应的频道脉冲Pch1的脉冲间隔,即时间T1的长度即被设定。此外,例如只要操纵者对无线控制发信器1进行节流阀的操作,则在操纵信号中,即就有关与CH3对应的频道脉冲Pch3的脉冲间隔的时间T3,设定依该操作的节流阀的控制量对应的长度予以传送。
无线控制接收器当接收所述操纵信号时,即将脉冲间隔的时间T1至T8予以译码(decode),且分别求出与CH1至CH8对应的控制量。再者,通过所求出的控制量,将依CH1至CH8分配的伺服器等的被控制部予以驱动。
<3.训练机能概要>
所述图1所示的本实施例的无线控制发信器1,与训练机能对应,其可作为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或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予以动作。
在此,通过图4说明训练机能的基本动作。
在利用训练机能方面,如图所示,将2个无线控制发信器1通过与训练机能对应的既定的传送路径100连接成可进行通信。以此传送路径100的实际情形而言,可设为例如将无线控制发信器1彼此以缆线连接的形态,也可为无线。
再者,通过适当操作、作业,关于在传送路径100所连接的2个无线控制发信器1,以一方作为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A予以动作,另一方则作为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B予以动作的方式进行设定。再者,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A由作为老师的操纵者所把持而进行操纵,而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B则由作为学员的操纵者所把持而进行操纵。
此外,一般而言,会有使用者就例如自身所使用的无线控制发信器,以自身易于操作的方式,变更后述的频道等级及其他设定的情形。尤其,愈是熟练的使用者,其倾向愈强。此外,依照以此方式设定无线控制发信器的情形,就自身所使用的被操纵体,以配合对于无线控制发信器所进行的设定的方式进行调整。在进行利用训练机能的训练时,首先,需避免学员的操纵而造成坠落等重大过失,因此通常利用配合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A的设定所调整的被操纵体10。
在训练机能有效设定的情形下,首先,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B不会从自身传送输出操纵信号。反而会与操纵用的操作对应,将具有与操作对应的控制量的信息(操作信息)的信号,经由传送路径100而传送至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A。经由此传送路径100从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B传送至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A的信号,为训练信号(间接操纵信号),与传送至被操纵体10的操纵信号(直接操纵信号)有所区别。另外,控制量的信息,为例如具有与操纵杆等的操作量对应的值以外,也包含例如单纯显示对应的机能的接通(on)/关断(off)的信息等。
此外,以此训练信号的形式而言,可通过例如传送路径100的方式等规定较适当,惟也可例如应用先前所说明的PPM信号。尤其,传送路径100为与所谓训练缆线(trainer cable)的有线对应时,经常使用PPM信号于训练信号。
接着,有效设定训练机能的情形下,在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A中,使训练开关6的操作有效化。依据此训练开关6的操作的不同,可在前述的被动模式与主动模式之间进行切换。
在被动模式下,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A可将与经由传送路径100传送而来的所述训练信号对应的操纵信号予以传送。
另一方面,在主动模式下,即使经由传送路径100从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B传来训练信号,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A也不进行与此训练信号对应的操纵信号的传送输出。反而是从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A,执行传送依据对于该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A所进行的操作所产生的老师侧的操纵信号的动作。
例如,使训练机能有效时,通常由老师先设定被动模式,以使学员可操纵被操纵体10。然而,在例如学员操纵下飞行状态变得不稳定,或例如在开始如着陆等于高度方面尚未能交由学员的操纵时,从被动模式切换至主动模式,而依据老师对于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A所作的操作,使被操纵体动作。
以此方式,根据训练机能,即得以在可由老师随时辅助的环境下由学员进行操纵的练习。
<4.训练机能中的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的动作模式>
此外,于有效设定本实施例的训练机能时,以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A而言,依据图5a-5c中示意性显示的第1至第3模式的3个动作模式中的任一模式执行动作。
另外,这些第1至第3模式间的模式选择,例如依据操作者的操作进行。此外,在此图5a-5c中的各动作模式,显示其基本构成,如后所述,对应本实施例的频道转换机能(第1例),而关于图5b、5c的第2、第3模式,采用后述的图11a、11b的构成。
首先,在图5a示意性显示作为第1模式(普通模式(normal mode))的动作。
此图所示的操作信号产生部40与对于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A所具备的操作器所作的操纵操作对应,来产生依照由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A所设定的频道等级分配频道的操作信号。在此所产生的频道对应的操作信号输入至编码器(encoder)41。
编码器41从所输入的每一频道的操作信号,求出关于该操作信号所对应的控制对象(例如伺服器)的控制量作为编码处理。再者,将所求出的控制量的信息(操纵信息)以依每一频道分配的方式,产生作为操纵信号的基础的信号而输出至切换器42。
切换器42选择来自所述编码器41的信号、与从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所传送来的训练信号的任一信号予以输出。此信号的切换,依据对于训练开关6所作的操作来进行。换言之,切换器42通过对于训练开关6所作的操作,于设定有被动模式时,选择训练信号予以输出,于设定有主动模式时,则选择来自编码器41的信号予以输出。以此方式通过切换器42所选择的信号,即实际作为对于被操纵体应传送的操作信号予以输出。
图5b显示第2模式(功能模式)。
在第2模式下,由操作信号产生部40所产生的操作信号,首先输出至切换器42。
此时的切换器42,也依据对于训练开关6所作的操作,于设定有被动模式时,选择训练信号予以输出,于设定有主动模式时,则选择来自操作信号产生部40的操作信号予以输出。此情形下,切换器42的输出输出至编码器41。
编码器41于输入来自操作信号产生部40的操作信号时,就该操作信号执行编码处理,且作为操纵信号予以输出。相对于此,于输入训练信号时,视需要进行所输入的训练信号的形式转换等再作为操纵信号予以输出。
图5c显示第3模式(混合模式)。
在第3模式下,将从操作信号产生部40所输出的操作信号予以输入至合成器43。
合成器43输入来自所述操作信号产生部40的操作信号与训练信号,并依据所设定的合成比率予以合成,且输出至编码器41。
在编码器41中,就所输入的信号进行编码再作为操纵信号予以输出。此时的操纵信号,例如为将与对于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A所进行的操作对应的控制量、及与对于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B所进行的操作对应的控制量加以合成,以作为依每一频道对应的控制量。此第3模式,例如在学员于操纵中,也需由老师辅助性操作以修正飞行状态时所使用。换言之,在第3模式下,即使在被动模式时,也得以反映在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A侧所进行的操作。另外,例如于主动模式时,为了安全起见,输出仅与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A侧的操作对应的操纵信号。换言之,合成器43以仅将来自操作信号产生部40的操作信号予以输出至编码器41的方式来设定合成比率。
<5.至目前为止的训练机能的问题点>
然而,在至今的训练机能中,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A在被动模式下,于根据来自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B的训练信号输出操纵信号时,直接反应在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B侧所设定的频道等级。换言之,将训练信号中的CH1至CHn的控制量的信息,直接置换成操纵信号的CH1至CHn的控制量的信息予以输出。
然而,如前所述,于最近状况下,在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A与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B,频道等级未必相同,也有不同的情形。
例如,原本的初期(default)的频道等级的设定依机种有所不同的情形自不待言,尤其,近来可由使用者设定来变更频道等级的无线控制发信器已经普及。依此频道等级的变更机能,可个人化(customize)为更适于自己的操纵方式。因此,频道等级的变更机能,随着操纵者的熟练度、技能变高,而愈加予以利用。针对此点,初学者以在初期频道等级情形下使用为多。由于此种情形,频道等级在老师与学员有所不同的情形,会更常发生。
将频道等级在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A与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B不同时的具体例显示于图6。
在图6中,于纸面左侧显示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B的频道等级设定例,且于纸面右侧显示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A的频道等级设定例。
首先,此时的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A的频道等级成为与图2所示的内容相同。
相对于此,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B的频道等级成为:CH1:辅助翼、CH2:水平舵翼、CH3:节流阀、CH4:方向舵、CH5:起落架、CH6:襟翼、CH7:第2个辅助翼、CH8:预备。
此时,CH3、CH6的节流阀、襟翼虽为相同,惟其他频道与功能的分配则彼此完全不同。
如此,频道等级在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A与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B间不同的情形下,仍与以往相同,依据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B侧的频道等级将被动模式时的操纵信号予以传送输出。另外,在使用训练机能时,一般使用与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A对应而进行设定的被操纵体,即使用与用以传送输出操纵信号的无线控制发信器对应而进行设定的被操纵体,以本实施例而言,也以此为前提。
在所述使用状况情形下,例如由学员使辅助翼动作来进行操作。依据图6的例子,在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B中,辅助翼分配有CH1,因此从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B将与辅助翼的操作对应的控制量通过CH1予以传送。在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A中,将该CH1的控制量的信息直接作为操纵信号的CH1的信息予以传送输出。
然而,在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A中,CH1分配于水平舵翼。因此,学员对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B所进行的辅助翼的操作会成为使被操纵体的水平舵翼动作。换言之,无法直接适当地在被动模式下,从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B操纵被操纵体。
此种问题也在例如图5a、5b、5c所示的第1模式至第3模式的任一模式中产生。
在图5a的第1模式的构成的情形下,通过切换器42选择训练信号时,在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A中,训练信号在穿越的状态下作为操纵信号予以输出。因此,训练信号的CH1至CH8的信息直接反应作为操纵信号的CH1至CH8的信息。
此外,在图5b、5c的第2、第3模式中,训练信号虽然通过编码器41,惟在编码器41中,将所输入的训练信号的CH1至CH8的信息直接置换为操纵信号的CH1至CH8的信息。因此,训练信号的CH1至CH8的信息,仍然会分别反应作为操纵信号的CH1至CH8的信息。
为了解决此种缺失,如先前所述,例如,只要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A或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B的至少任一方具有频道等级变更机能,则可利用此机能使频道等级一致。换言之,在确认彼此的频道等级之后,对于具有频道等级变更机能的无线控制发信器,只要以配合对方的频道等级的方式来进行频道等级变更用的操作即可。
然而,此频道等级变更用的操作实际上极为繁杂。
例如,在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A侧变更频道等级时,需对应此点,被操纵体侧也需进行与伺服器连接等的与频道等级变更对应的变更。
再者,以频道相关信息而言,已知有通过终点(endpoint)、故障保护(fail-safe)、副微调(sub trim)等的设定。终点为指例如舵角等的范围设定。故障保护用以设定在例如操纵信号受妨碍、电池残量降低等,于接收器侧无法接收操纵信号时的被操纵体的动作。副微调为指关于操作器位于中央(neutral)位置时的伺服器的状态的微调整。
关于这些设定参数,也需与频道等级的变更对应,且以与所变更的频道对应的方式来进行更换。
如此一来,欲变更频道等级本身的设定时,该变更用的操作、作业变得极为繁复,对于使用者而言不仅麻烦,而且易于招致设定错误。
此外,本实施例的无线控制发信器1设为可进行所谓混合的设定。
所谓混合为将与1个特定控制对象对应的频道作为主频道,且与对于该主频道所作的操作连动,而对于与其他控制对象对应的频道也赋予预先设定的控制量的机能。此混合机能,于飞行体的被操纵体的情形下,经常与无尾翼机对应所设定。另外,关于此连动控制的频道,作为虚拟频道来处理。
与虚拟频道对应的控制量的信息,例如依据对于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A所进行的操作,由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A的编码器41所产生,且依据频道等级而分配于操纵信号的频道。
然而,在至今的训练机能中,编码器41于接受训练信号的操作信息时,仅将作为该操作信息的控制量的信息直接分配于操纵信号的频道而传送。因此,不仅图5a的第1模式,即使图5b、5c的第2、第3模式,在与训练信号的输入对应的操纵信号中,并未包含与虚拟频道对应的控制量的信息。换言之,在训练机能的情形下,依对于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B所作的操作,无法有效地使混合发挥作用。
<6.本实施例的频道转换机能:概要>
因此,以本实施例的无线控制发信器1而言,为了解决所述的缺失,与训练机能对应,赋予后面说明的频道转换处理机能。
在此所称频道转换,概念上为指将在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B侧的频道等级下的频道,置换成在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A的频道等级下的频道。再者,依据此置换结果,将训练信号中的每一频道的操作信息,于分配于操纵信号的频道后再予以传送至被操纵体。
图7示意性显示先前图6所示的频道等级的情形的本实施例的频道转换的例子。
例如,以图7中在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B侧所设定的CH1为例。
在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B中,对于此CH1分配辅助翼。再者,对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B,进行关于此CH1的辅助翼的操作。在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A中,如图所示,辅助翼分配于CH4。因此,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A如图中箭头对应所示,将与该辅助翼操作对应的操作信息(控制量的信息)分配于操纵信号的CH4并传送至被操纵体。
此外,对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B进行关于分配于CH2的水平舵翼的操作。在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A中,水平舵翼分配于CH1。因此,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A将与该水平舵翼操作对应的操作信息,分配于操纵信号的CH1并传送至被操纵体。
同样地,依据在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B进行对于分配于CH3至CH8的节流阀、方向舵、起落架、襟翼、第2辅助翼、(预备)所作的操作,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A分别将与这些控制对象对应的操作信息,分配于CH3、CH2、CH7、CH6、CH5、(CH8)并予以传送。
换言之,在训练机能中,对于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B所作的操纵操作,虽在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B侧的频道等级下进行,惟在接收有与该操作对应的训练信号的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A中,结果而言传送依据在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A侧所设定的频道等级进行操作信息的频道分配的操纵信号。
如此一来,只要在进行频道转换后进行操纵信号的传送,即使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B的频道等级与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A不同、即使依据来自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B的训练信号的接收而传送操纵信号,也可适当地操纵被操纵体。
<7.本实施例的频道转换机能:第1例>
[7-1.系统构成]
以本实施例而言,以第1例与第2例等2例作为用以实现所述频道转换的构成,首先从第1例进行说明。
图8显示与第1例对应的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A与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B的系统构成例。
首先,在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A中,显示控制部21a、存储器22a、传送部23a、训练机能对应通信部24a、显示部25a、以及操作部26a。
控制部21a例如具有CPU(中央处理单元)所构成,用以执行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A中的各种控制处理。
存储器22a成为用以存储控制部21a所利用的数据的部位。以存储于此存储器22a的数据而言,例如有使控制部21a(CPU)执行的程式、或控制部21a执行控制处理时所利用的各种设定信息等。
在此图中,以与本实施例对应而保持于存储器22a的信息而言,显示有频道等级数据27a、操纵相关数据27b、及频道对应表单(table)27c。
频道等级数据27a为显示对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A所设定的频道等级的内容的数据。换言之,如图6、图7的纸面右侧所示,显示控制对象与频道编号的对应关系。
操纵相关数据27b由例如终点、故障保护、副微调等,视需要应反映于操纵信号中的适当频道的操纵信息的控制值的数据所构成。此外,在此操纵相关数据27b,也包含与混合设定对应所获得的虚拟频道的数据。
频道对应表单27c如后所述为显示分配于控制对象的频道彼此的对应关系,以作为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A与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B的频道等级的对应关系的表单数据。此频道对应表单27c依据后述的对于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A所作建立频道对应关系操作所产生,因此该内容反映有该建立频道对应关系操作的结果。
传送部23a为执行应对被操纵体进行传送的信号,即执行用以传送操纵信号的处理的部位。例如控制部21a对传送部23a交付作为操纵信号的传送用数据。控制部21a就所接收的传送用数据执行既定的传送调制等,例如从天线7a作为操纵信号送出。
训练机能对应通信部24a为经由与训练机能对应所形成的传送路径100而用以与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B执行通信的部位。
例如从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B,经由传送路径100将训练信号传来。训练机能对应通信部24a接收此训练信号,转换为例如控制部21a可处理的形式,并交付给控制部21a。控制部21a于有效设定训练机能时,将反映有所接收的训练信号所具有的控制量的信息的操纵信号予以送出。再者,在第1例中,于该操纵信号送出时,以后述的方式执行频道转换处理。
显示部25a通过既定的显示器件所构成,为通过控制部21a的显示控制而显示图像的部位。在该显示部25a中显示图像的面板部位,相当于图1所示的显示画面部3。
另外,以采用作为显示部25a的显示器件而言并无特别限制,惟例如现状而言,例如有液晶显示器、有机EL(电致发光)显示器等。
操作部26a将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A所具备的各种操作器予以统括显示。依据对于形成操作部26a的操作器进行操作,将与该操作器对应的操作信号输入至控制部21a。控制部21a依据所输入的操作信号而执行适当的处理。例如,训练机能设为无效的状态,而且在训练机能中的主动模式下,例如只要是对于关于操纵杆(2L、2R)等的操纵的操作器所作的操作,则执行计算与该操作对应的控制量的编码,再者,将该控制量的信息(操作信息),依据频道等级数据27a所示的频道等级,产生分配于适当的频道的操纵信号。再者,将此操纵信号通过传送部23a予以传送输出至被操纵体。
另外,先前图5a、5b、5c所示第1至第3模式中的操作信号产生部40、编码器41、切换器42、合成器43等的构成,例如可视为控制部21a所执行的处理。
接着,在相同图8中的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B(作为学员用所设定的无线控制发信器1)中,也与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A相同,具备控制部21b、控制部21b、存储器22b、传送部23b、训练机能对应通信部24b、显示部25b、操作部26b。
然而,对应于在频道转换机能的第1例,在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B侧并不予以保持频道对应表单。
在此情形的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B的存储器22b中,显示频道等级数据27d。此频道等级数据27d如图6、图7的纸面左侧所示,具有用以显示在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B侧所设定的频道等级的内容。
另外,关于操纵相关数据,虽也可在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B侧予以保持,惟在此省略关于操纵相关数据的存储器22中的图示。
此外,为了便于说明,在以后的说明中,在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A中由频道等级数据27a所示的频道等级设定,设为图6、图7的纸面右侧所示内容。同样地,在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B中,由频道等级数据27d所示的频道等级设定,也设为图6、图7的纸面左侧所示的内容。
[7-2.建立频道对应关系操作]
如前所述,在作为本实施例的第1例的频道转换处理中,与训练机能对应,将频道对应表单27c保持于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A的存储器22。此频道对应表单27c由使用者对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A进行建立频道对应关系操作,藉以作成频道对应表单27c。
通过图9a-9b说明建立频道对应关系操作的一具体例。
例如作为老师的操纵者(使用者),通过对于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A所作的既定操作,例如对显示画面部3,显示图9a所示建立频道对应关系操作用的操作画面。
图9a的显示画面部3的左侧,成为老师侧设定内容显示区域3a。在此老师侧设定内容显示区域3a中,于最上段显示为「TRAINER」,在其下方,则依CH1至CH8建立1个控制对象名称对应关系。此显示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A中所设定的频道等级。另外,此图所示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A的频道等级为与图6、图7所示的设定相同内容。
接着,显示画面部3的右侧成为建立频道对应关系操作区域3b。在建立频道对应关系操作区域3b中,于其最上段显示有「STU.CH」,借此以显示在此所示的频道编号,依据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B侧的频道等级。
此外,在其下侧,以依与老师侧设定内容显示区域3a的CH1至CH8对应的第1行至第8行,建立1个频道编号对应关系的方式显示。这些频道编号,显示依老师侧设定内容显示区域3a侧的CH1至CH8建立对应关系的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B的频道编号。
此外,在建立频道对应关系操作区域3b中配置强调显示框30。此强调显示框30与操作对应,移动于在建立频道对应关系操作区域3b中依每行(row)显示的频道编号间。使用者可就配置有该强调显示框30的频道编号进行变更。
例如,在此进行建立频道对应关系操作的操作者,设为老师。作为属于操作者的老师,首先,从学员确认,先获知设定于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B的频道等级。
在此,首先,设老师欲设定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B侧的频道,以与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A中的CH1建立对应关系。此时,如图9a所示,老师先将强调显示框30配置于建立频道对应关系操作区域3b中的第1行。
依据图9a的老师侧设定内容显示区域3a的内容,在CH1分配有水平舵翼的控制对象作为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A的频道等级。另一方面,在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B中分配有水平舵翼的控制对象则成为CH2(图6、图7)。因此,如图9a至图9b的变迁所示,老师进行将已在建立频道对应关系操作区域3b配置强调显示框30的第1行的频道编号为CH2的操作。
接着,设老师欲对于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A的CH2,建立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B的频道对应关系。在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A的CH2虽分配有方向舵,惟在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B侧,方向舵分配于CH4。因此,老师在使强调显示框30移动于建立频道对应关系操作区域3b的第2行的频道编号后,将配置有该强调显示框30的频道编号变更为CH4。
以后,以相同要领,依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A的CH3至CH8,各分配1个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B侧的频道。
如此,依据建立频道对应关系操作,依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A侧的每一频道,建立分配有相同控制对象的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B的频道对应关系。
再者,在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A的CH1至CH8全部都完成建立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B的频道对应关系的操作的阶段,操作画面即成为图9c所示。参照图7可得知,在图9c的建立频道对应关系操作区域3b中,对于在老师侧设定内容显示区域3a所显示的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A侧的频道编号所对应的各行,显示分配于相同控制对象的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B侧的频道编号。
例如,老师观看图9c所示操作画面内容,若确认设定无误时,则进行决定操作。
再者,依照就所述建立频道对应关系操作进行决定操作,控制部21产生图10所示内容的频道对应表单27c,且保持于存储器22。
在该图所示的频道对应表单27c,依作为学员侧频道(学员侧CH)所示的CH1至CH8,建立1个转换目的频道(转换目的CH)对应关系。在此的转换目的频道依学员侧频道CH1至CH8对应,而显示分配有相同控制对象的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A侧的频道编号。在此图的频道对应表单27c中的学员侧频道与转换目的频道的对应关系,与图9c所示的老师侧设定内容显示区域3a与建立频道对应关系操作区域3b的频道的对应关系结果相同。换言之,此图的频道对应表单27c可视为就以图9c所示方式所设定的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A侧与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B的频道对应关系,将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B侧依频道顺序排列之后,再将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A的频道与其建立对应关系予以显示。
[7-3.第2模式(功能模式)下的频道转换处理构成]
如先前图5a-5c所说明,在训练机能中,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A进行依据第1至第3模式中的任一模式的动作。本实施例的频道转换机能的第1例,可与第1至第3模式中至少第2模式对应应用。
图11a显示将本实施例的第1例的频道转换机能应用于第2模式时的构成例。另外,在此图中,与图5b相同部分赋予相同符号。
在此图中,首先,以与图5b相同方式,显示操作信号产生部40、切换器42、编码器41。
例如在训练机能的主动模式时,操作信号产生部40依照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A的频道等级数据27a所显示的频道等级,将建立频道对应关系的操作信号予以输出。在此的频道等级数据27a也显示与分配于每一频道的控制对象的操作器的对应关系。操作信号产生部40显示于频道等级数据27a。通过操作信号所对应的操作器与频道的对应关系,可辨识应与操作信号建立对应关系的频道。
切换器42选择来自操作信号产生部40的操作信号予以输出至编码器41。此时从操作信号产生部40对于编码器41,依照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A的频道等级数据27a所显示的频道等级,建立1个频道对应关系并交付与1个控制对象对应的操作信号。
再者,如图所示,在将训练信号输入至切换器42的前段中设置频道转换处理部44。另外,频道转换处理部44在与图8的对应中,可视为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A的控制部21所执行的机能。
图11a的频道转换处理部44,为在训练机能的被动模式设定时发挥功能,其以例如以下方式动作。
频道转换处理部44经由传送路径100,输入从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B传送而来的训练信号。
在第1例中,训练信号依照在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B所设定的频道等级,进行每一频道的控制对象的分配。换言之,若为与图6、图7的例子的对应,则对于训练信号的CH1至CH7(CH8),分别予以分配关于辅助翼、水平舵翼、节流阀、方向舵、起落架、襟翼、第2辅助翼、(预备)的控制量的信息并予以传送。
频道转换处理部44当接受训练信号输入时,即参照保持于存储器22的频道对应表单27c。频道对应表单27c的学员侧频道CH1至CH8,与所输入的训练信号的CH1至CH8对应。因此,频道转换处理部44依所输入的训练信号的CH1至CH8,辨识在频道对应表单27c所示的转换目的的频道编号。再者,将所输入的训练信号的CH1至CH8的各个控制量的数据,与转换目的的频道编号建立对应关系。
图10的频道对应表单27c的情形下,所输入的训练信号的CH1的控制量的数据,与CH4建立对应关系。此外,所输入的训练信号的CH2的控制量的数据,与CH1建立对应关系。以后,以相同方式,所输入的训练信号的CH3至CH8的控制量的数据,分别与CH3、CH2、CH7、CH6、CH5、CH8建立对应关系。
如此一来,第1例的频道转换处理部44即就依照训练信号中的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B侧的频道等级依CH1至CH8建立对应关系的数据,以配合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A的频道等级的方式,进行应建立对应关系的频道编号的转换。借此,训练信号中的依每一频道所示的控制量的信息,即成为依照在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A所设定的频道等级。
再者,将以此方式经转换建立频道编号对应关系的数据,经由切换器42传送至编码器41。
在编码器41中,依照转换建立频道编号对应关系的数据执行编码而产生操纵信号。将此操纵信号的产生例通过图12示意性显示。
在图12中的(a)显示由频道转换处理部44所输入的训练信号(PPM信号形式)的例子。在图12中的(b)显示依据图12中的(a)的训练信号的输入由编码器41所产生的操纵信号。另外,在此,操纵信号也为PPM信号形式。
如前所述,在训练信号的格式中,每一频道的控制量的信息,通过作为脉冲间隔的时间来显示。在此,将从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B传送而来的图12中的(a)的训练信号中作为与CH1至CH8对应的脉冲间隔的时间分别表示为T1至T8。
根据图10的频道对应表单27c,如上所述,分配于训练信号的CH1至CH8的数据,分别与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A侧的CH2、CH4、CH3、CH1、CH7、CH6、CH5、CH8建立对应关系。
再者,以依照此对应关通过编码器41的编码处理所获得的图12中的(b)的操纵信号而言,如图所示,CH1的脉冲间隔成为时间T2。换言之,操纵信号的CH1,具有与训练信号的CH2相同脉冲间隔。此意味依据在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B操作水平舵翼所获得的CH1的控制量的信息,在从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A传送的操纵信号中,通过CH4被处理作为相同水平舵翼的控制量的信息。
同样地,操纵信号的CH2,具有与训练信号的CH4相同脉冲间隔的时间T4,而操纵信号的CH3至CH8,分别具有与训练信号的CH3、CH1、CH7、CH6、CH5、CH8相同脉冲间隔T3、T1、T7、T6、T5、T8。换言之,依据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B中的CH4的方向舵、CH3的节流阀、CH1的辅助翼、CH7的第2辅助翼、CH6的襟翼、CH5的起落架、(及CH8的预备)的操作所获得的控制量的信息,在操纵信号中,也分别被处理作为CH2至CH7(及CH8)的相同方向舵、节流阀、辅助翼、第2辅助翼、襟翼、起落架、(及预备)的信息。
再者,以此方式产生的操纵信号传送至被操纵体,借此使被操纵体在训练机能的被动模式中,依据对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B所进行的操纵用的操作来正确驱动伺服器等。换言之,被操纵体依照学员对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B所进行的操纵操作而动作。
如此一来,在本实施例中,与来自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B的训练信号输入对应,在进行将该每一频道的控制量的信息,重新分配于分配有相同控制对象的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A的频道的频道转换的后作为操纵信号予以传送。
借此,即使在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A与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B间的频道等级不同,被操纵体仍可正确响应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B侧的操纵而动作。
在此,为了适当进行本实施例的频道转换机能,如先前图9a-9c所说明,身为操纵者的使用者,需进行建立频道对应关系操作。
然而,此操作仅对于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A侧的频道等级的控制对象,建立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B侧的频道对应关系即可,例如,如以往方式,与变更频道等级本身的设定的情形相较,极为简单的作业即可。
尤其,变更频道等级本身时,也需与其对应,变更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A侧的终点、故障保护、副微调等的设定。
然而,依据图11a,操纵相关数据27b设为由编码器41所利用。换言之,关于在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A所设定的终点、故障保护、副微调等的控制,通过编码器41,与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A的频道等级对应来执行。
同样地,依据混合机能的虚拟频道的控制,也通过编码器41,与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A的频道等级对应而执行。
再者,同样依据图11a,训练信号在通过频道转换处理部44进行频道转换之后,对编码器41进行输入。
再者,在本实施例中,针对编码器41交付用以将训练信号的频道分配与在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A的频道等级对应所重新分配的数据。换言之,交付于编码器41的数据,成为依照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A的频道等级。因此,编码器41在训练机能的被动模式中,也与训练机能关断的情形相同,将所输入的数据,与对于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A进行操作所获得的操作信号相同处理来进行编码处理即可。
借此,在本实施例中,关于终点、故障保护、副微调等,即使在训练机能的被动模式时,也仍然与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B侧的操纵对应而适当地发挥作用。同样地,混合机能中的虚拟频道的控制,在被动模式时,也与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B的操纵对应而适当发挥作用。
此外,在至目前为止的说明中,虽以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A与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B为相同机种的情形为例,惟此构成也可应用于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A与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B为不同机种的情形。
此时,例如,经常有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A为较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B更高阶机种。由于频道最大数有愈高阶机种愈多的倾向,因此相较于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A,极有可能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B的频道最大数较少。
然而,此时,若为本实施例的频道转换机能,则在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A,关于无法在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B侧对应的频道,只要不以仅存储有效操作信息的方式产生操纵信号即可。换言之,在本实施例中,也具有不会因为所述机种不同所造成频道数相异而有任何障碍的优点。
[7-4.第3模式(混合模式)下的频道转换处理构成]
此外,本实施例的频道转换机能,不仅为所述图11a所示的第2模式(功能模式),也可应用于第3模式(混合模式)。
图11b显示将作为第1例的频道转换机能应用于第3模式的系统构成例。在此图中,对于与图5c相同部分赋予相同符号且省略其说明。
此时的频道转换处理部44,在将训练信号输入至合成器43的前段中插入。因此,在被动模式时,通过频道转换处理部44,将所输入的训练信号所具有的每一频道的控制量的信息,重新分配于依照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A侧的频道等级的频道并予以输入至合成器43。
借此,例如在被动模式中,操作信号不从操作信号产生部40输出时(不对于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A进行操纵操作时),以与图11a的第2模式的情形相同方式,适当输出经频道转换后的操纵信号。
此外,在老师为了进行辅助而对于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A进行操纵,借此从操作信号产生部40输出操作信号时,在合成器43中,将与对于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A所作的操作所获得的控制量的信息,及根据训练信号的控制量的信息,以依照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A侧的频道等级的相同控制对象彼此予以适当合成。
此外,将本实施例的第1例应用于该第3模式时,由于在编码器41接受频道转换处理后的数据输入,因此通过终点等的选项(option)机能或虚拟频道的控制,以与应用于第2模式的情形相同方式,获得适当的动作。
[7-5.与频道转换处理对应的操纵信号处理]
在先前图12的说明中,操纵信号设为PPM信号形式。
例如,将作为PPM信号的传送数据的构造例显示于图13中的(a)。
图13中的(a)中显示1帧(frame)量的传送数据。本实施例的无线控制发信器1执行通信时,例如依一定时间,传送接收该图13中的(a)所示1帧量的传送数据。
以图13中的(a)所示的帧单位的传送数据的构造而言,接续前头的SYNC(同步码),依序排列发信器ID、频道数据、误码(error code)而成。
SYNC为该帧单位的传送数据中的同步码,为依据既定比特(bit)数的既定的比特图案所形成。
在发信器ID中,通过既定比特数,存储有用以传送该传送数据的无线控制发信器1所附的ID(标识符)。
在频道数据中,存储有每一频道的控制量的数据。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无线控制发信器1的频道数设为8,因此频道数据以图13中的(b)所示的方式依序排列CH1至CH8的数据而形成。另外,图13中的(b)所示CH1至CH8的数据,分别具有既定的固定比特数,且通过该比特值来显示控制量。
误码例如就频道数据进行错误检测、错误修正所附加。
本实施例的第1例的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在将所述图13中的(a)、(b)所示的传送数据作为操纵信号予以传送时,也首先在被动模式时,如先前图11a、11b所说明,就所输入的训练信号通过频道转换处理部44执行频道转换,且将频道转换后的控制量的信息,经由切换器42或合成器43交付至编码器41。
再者,此时的编码器41,依照转换后的频道编号将控制量的信息,分别作为传送数据中的频道数据的CH1至CH8的数据予以存储。
结果,在与图6、图7所示频道等级设定的对应中,以作为图13中的(b)与图13中的(c)的对应显示的方式,将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B侧的CH2的数据存储于频道数据中的CH1。
此外,同样地,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B侧的CH4、CH3、CH1、CH7、CH6、CH5、CH8的数据,分别存储于频道数据中的CH2至CH8。换言之,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B中的各频道的数据,分别与作为控制对象成为相同的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侧的频道对应而予以存储。
再者,编码器41将该传送用数据作为操纵信号予以传送。借此,信号形式虽有不同,惟与操纵信号为PPM信号形式的情形相同,在训练机能中,可将正确反映对于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B所作操纵的信息的操纵信号,从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A予以传送。
<8.本实施例的频道转换机能:第2例>
接下来说明作为本实施例的频道转换机能的第2例的构成。
图14显示与第2例对应的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A与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B的系统构成例。另外,在此图中,对于与图8相同部分赋予相同符号且省略其说明。
如图14所示,在第2例中,在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A的存储器22未保持频道对应表单27e。反而在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B侧的存储器22保持频道对应表单27e。
与以所述方式使频道对应表单27e保持在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B侧对应,在第2例中,建立频道对应关系操作对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B进行而非对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A进行。
然而,以第1例中的建立频道对应关系操作用的使用者介面而言,如图9a-9c所示,设为依显示于老师侧设定内容显示区域3a的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A侧的频道编号,通过与建立频道对应关系操作区域3b对应的操作,而变更为应建立对应关系的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B侧的频道编号的操作。换言之,设为以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A侧的频道编号为基准,与其建立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B侧的频道编号对应关系的操作态样。
所述操作态样以对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A进行建立频道对应关系的情形较优选。然而,如第2例所示对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B进行操作时,由于作为频道编号基准的无线控制发信器、与实际成为操作对象的无线控制发信器在老师与学员间替换,因此使用者极有可能会混乱而难以操作。
因此,以第2例中的建立频道对应关系操作用的使用者介面而言,与图9a-9c情形相反,以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B侧的频道为基准,且以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A的频道编号与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B配合的方式予以变更来构成较优选。
例如,作为第2例的操作画面,显示用以显示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B的频道编号与控制对象的关系的学员侧设定内容显示区域以取代图9a-9c的老师侧设定内容显示区域3a。再者,在其右侧的建立频道对应关系操作区域3b中,依学员侧设定内容显示区域的CH1至CH8,进行建立分配有相同控制对象的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A的频道编号对应关系的操作。
以通过此种建立频道对应关系操作所形成的频道对应表单27e而言,其内容具有与在第1例中于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A侧所保持的频道对应表单27c实质相同的内容。例如,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A与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B的频道等级若为图6、图7所示,则结果作成与图10所示相同内容。
接着,在第2例中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B依据操纵操作,利用保持于本身的存储器22的频道对应表单27e而进行频道转换处理。再者,将频道转换后的训练信号传送至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A。
图15显示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B中的与频道转换机能对应的机能构成例。
如该图所示,依据对于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B的操作部26所进行的操纵操作,从操作信号产生部40输出的操作信号首先输入至频道转换部44。
在频道转换部44中,首先,从与实际所输入的操作信号所对应的操作器,即与现在的对象的对应,来辨识在由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B所设定的学员侧的频道等级下的与所输入的操作信号对应的频道编号(学员侧频道编号)。
接着,参照频道对应表单27e,将与此所辨识的学员侧频道编号建立对应关系的转换目的频道编号,即在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A侧的频道等级中分配于相同控制对象的频道编号予以特别限定。再者,将所输入的操作信号,与此特别限定的转换目的频道编号建立对应关系并交付至训练信号对应编码器45。
训练信号对应编码器45将所交付的操作信号予以转换为控制量的信息,且将此控制量的信息(操作信息),分配于训练信号的频道中与所建立对应关系的转换目的频道编号相同的频道。
以此方式所产生的训练信号,为与对于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B所作的操纵操作对应所获得的每一控制对象的控制量的信息,已转换为依据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A的频道等级。从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B,经由传送路径100将此训练信号传送至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A。
在此时的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A侧中,不需依据所输入的训练信号执行频道转换处理。换言之,在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A中,不需采用如图11a、11b所示具备频道转换处理部44的构成。以此情形的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A而言,可将所输入的训练信号,通过图5a、5b、5c所示的第1模式(普通模式)、第2模式(功能模式)、第3模式(混合模式)任一模式予以输出。
例如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A通过图5b、5c所示的第2模式(功能模式)、第3模式(混合模式)任一模式设定训练机能的被动模式时,训练信号经由切换器42或合成器43而输入至编码器41,且转换为操纵信号予以输出。因此,与第1例的情形相同,即使在被动模式下,例如终点、故障保护、副微调等的选项的参数有效发挥作用。此外,在混合机能下的虚拟频道的控制也有效化。
相对于此,于设定图5a的第1模式(普通模式)时,形成为训练信号不会经由编码器41而是直接作为操纵信号输出,因此无法使所述选项机能或虚拟频道的控制有效发挥作用。
然而,在第2例中,于从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B输出的阶段中,每一控制对象相对于训练信号中的频道的控制量的分配已成为依据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A的频道等级。因此,即使在第1模式下,依据训练信号所传送的操纵信号,也与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A的频道等级对应,依每一频道赋予控制量的信息。
因此,关于第2例,即使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A在第1模式下动作,例如只要在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B侧进行辅助翼操作,则在被操纵体,辅助翼也会随着与该辅助翼操作对应的控制量而适当动作。换言之,可保证所谓与对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B所作的操纵对应而使被操纵体适当动作的符合本案发明目的的基本动作。
另外,在至目前为止的说明中,在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A与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B之间关于共通的每一控制对象的频道的建立对应关系设定,设为通过图9a-9c所示利用操作画面的建立频道对应关系操作,以使用者的手输入来进行。
然而,例如,关于该频道的建立对应关系设定,也可考虑以下列方式予以自动化。
若为第1例,在例如通过传送路径100建立通信的阶段中,从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B对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A,经由传送路径100,传送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B侧的频道等级信息的数据。在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A侧,利用所接收的频道等级信息,且对于设定于本身的频道等级中的每一频道,建立从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B侧的频道中分配有相同控制信息的频道对应关系。再者,依据此建立对应关系的结果,作成频道对应表单27c并予以保持于存储器22。
若为第2例,依照所述构成,从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A对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B传送频道等级信息。再者,在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B中利用该所接收的频道等级信息,而在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A侧中利用所接收的频道等级信息,对于设定于本身的频道等级中的每一频道,建立在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B侧中分配有相同控制信息的频道对应关系。再者,依据此对应关系结果,作成频道对应表单27e并予以保持于存储器22。
此外,在至目前为止的说明中,虽以PPM信号作为操纵信号的形式,及以图13所示构造为例,但不限定于此,也可采用其他形式。以本实施例而言,不论是何种形式,只要具有依每一频道分配控制量的信息的信号形式、数据构造,则均可实现。
此外,在至目前为止的说明中,以例如被操纵体为飞行体的情形为例。在实际用途中,训练机能必要性最高者虽为被操纵体为飞行体的情形,惟本实施例也可适用于被操纵体为飞行体以外的情形(例如模型汽车、船舶等)。

Claims (7)

1.一种无线控制发信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接收手段,用以接收间接操纵信号,该间接操纵信号为从设定有将频道与控制对象建立对应关系的频道等级的外部的无线控制发信器所传送的信号,且依照所设定的频道等级,对多个频道的每一频道分配控制对象的操作信息;
频道对应信息保持手段,用以保持频道对应信息,该频道对应信息为将在所述频道等级下与相同控制对象建立对应关系的自身无线控制发信器与外部的无线控制发信器的频道建立对应关系的信息;
频道转换手段,对于所接收的所述间接操纵信号的每一操作信息,进行与在所述频道对应信息中该操作信息所对应的外部的无线控制发信器的频道建立对应关系的自身无线控制发信器的频道的分配设定;及
直接操纵信号产生手段,至少接收已通过所述频道转换手段所进行的自身无线控制发信器的频道的分配设定的操作信号作为已进行频道分配设定的操作信息,且将经接收的操作信息予以存储作为已进行分配设定的频道信息并产生直接操纵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控制发信器,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操作输入手段,对于自身无线控制发信器的每一频道,输入用以将通过频道等级分配有相同控制对象的外部的无线控制发信器的频道建立对应关系的操作;及
频道对应信息作成手段,根据所述操作输入手段所输入的操作结果而作成所述频道对应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线控制发信器,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操纵操作对应手段,与关于对于自身无线控制发信器所进行的操纵的操作对应,将依照该自身无线控制发信器的频道等级进行频道分配设定的操作信息予以输出;及
切换手段,选择已进行来自所述操纵操作对应手段的自身无线控制发信器的频道分配设定的操作信息、与通过所述频道转换手段经频道分配设定的操作信息的任一操作信息并交付至所述直接操纵信号产生手段。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线控制发信器,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操纵操作对应手段,与关于对于自身无线控制发信器所进行的操纵的操作对应,将依照该自身无线控制发信器的频道等级进行频道分配设定的操作信息予以输出;及
合成手段,将已进行来自所述操纵操作对应手段的自身无线控制发信器的频道分配设定的操作信息、与通过所述频道转换手段经频道分配设定的操作信息依相同的每一频道予以合成,并交付至所述直接操纵信号产生手段。
5.一种无线控制发信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频道对应信息保持手段,用以保持频道对应信息,该频道对应信息显示在将频道与控制对象建立对应关系所设定的频道等级下与相同控制对象建立对应关系的自身无线控制发信器与外部的无线控制发信器的频道对应关系的信息;
频道转换手段,为对于依据关于对自身无线控制发信器所进行的控制对象的操作所获得的操作信息进行频道分配设定,用以进行通过所述频道对应信息以显示在与所操作的控制对象建立对应关系的自身无线控制发信器在频道等级下与频道的对应关系的外部的无线控制发信器的频道分配设定;
间接操纵信号产生手段,依照由所述频道转换手段所进行的分配设定,且依每一频道分配操作信息而产生间接操纵信号;及
间接操纵信号传送手段,依照所输入的间接操纵信号中的每一频道的操作信息的分配,将依每一频道分配操作信息所形成的直接操纵信号对于针对被操纵体传送的所述外部的无线控制发信器传送所述间接操纵信号。
6.一种无线控制发信器的操纵信号的传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执行:
接收程序,用以接收间接操纵信号,该间接操纵信号为从设定有将频道与控制对象建立对应关系的频道等级的外部的无线控制发信器所传送的信号,且依照所设定的频道等级,对多个频道的每一频道分配控制对象的操作信息;
频道对应信息保持程序,用以将频道对应信息保持于频道对应信息保持部,该频道对应信息为将在所述频道等级下与相同控制对象建立对应关系的自身无线控制发信器与外部的无线控制发信器的频道建立对应关系的信息;
频道转换程序,对于所接收的所述间接操纵信号的每一操作信息,进行与在所述频道对应信息中该操作信息所对应的外部的无线控制发信器的频道建立对应关系的自身无线控制发信器的频道的分配设定;及
直接操纵信号产生程序,至少接收已通过所述频道转换程序所进行自身无线控制发信器的频道的分配设定的操作信号作为已进行频道分配设定的操作信息,且将已接收的操作信息予以存储作为已进行分配设定的频道信息并产生直接操纵信号。
7.一种无线控制发信器的操纵信号的传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执行:
频道对应信息保持程序,用以将频道对应信息保持于频道对应信息保持部,该频道对应信息显示在将频道与控制对象建立对应关系所设定的频道等级下与相对控制对象建立对应关系的自身无线控制发信器与外部的无线控制发信器的频道对应关系的信息;
频道转换程序,为对于依据关于对自身无线控制发信器所进行的控制对象的操作所获得的操作信息进行频道分配设定,用以进行通过所述频道对应信息以显示在与所操作的控制对象建立对应关系的自身无线控制发信器在频道等级下与频道的对应关系的外部的无线控制发信器的频道分配设定;
间接操纵信号产生程序,依照由所述频道转换程序所进行的分配设定,且依每一频道分配操作信息而产生间接操纵信号;及
间接操纵信号传送程序,依照所输入的间接操纵信号中的每一频道的操作信息的分配,将依每一频道分配操作信息所形成的直接操纵信号对于针对被操纵体传送的所述外部的无线控制发信器传送所述间接操纵信号。
CN2010105092904A 2009-09-29 2010-09-29 无线控制发信器、无线控制发信器的操纵信号的传送方法 Active CN10202907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24612 2009-09-29
JP2009224612A JP5326106B2 (ja) 2009-09-29 2009-09-29 ラジオコントロール送信機、ラジオコントロール送信機における操縦信号の送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29075A CN102029075A (zh) 2011-04-27
CN102029075B true CN102029075B (zh) 2013-05-01

Family

ID=436627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092904A Active CN102029075B (zh) 2009-09-29 2010-09-29 无线控制发信器、无线控制发信器的操纵信号的传送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660710B2 (zh)
JP (1) JP5326106B2 (zh)
CN (1) CN102029075B (zh)
DE (1) DE102010037818B4 (zh)
TW (1) TWI46123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067279A (ja) * 2011-09-22 2013-04-18 Futaba Corp 操縦用通信装置、被操縦体用通信装置及び操縦用通信システム
US8902048B2 (en) * 2011-12-01 2014-12-02 Hobbico, Inc. Radio frequency transmitter adaptors, methods and articles of manufacture
JP5921904B2 (ja) * 2012-02-10 2016-05-24 双葉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無線操縦装置
CN102553258B (zh) * 2012-03-02 2013-12-1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航模遥控器切换器
JP6509774B2 (ja) * 2016-04-27 2019-05-08 双葉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送信機、受信機及び通信方法
JP6483057B2 (ja) 2016-06-10 2019-03-13 双葉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パラメータ設定装置
US10338628B2 (en) 2016-09-08 2019-07-02 Horizon Hobby, LLC Multi-mode gimbal transmitter
CN207302313U (zh) * 2017-08-17 2018-05-01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控制无人机的遥控器
JP2021099635A (ja) * 2019-12-20 2021-07-01 株式会社岩倉自動車教習所 無人航空機の操縦支援システム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426358A1 (de) * 1993-07-23 1995-01-26 Futaba Denshi Kogyo Kk Fernsteuersender
CN1629891A (zh) * 2003-10-31 2005-06-22 欧姆龙株式会社 远距离操作系统的主体装置、远距离操作装置、控制方法
CN1993899A (zh) * 2004-08-02 2007-07-04 英特尔公司 改变训练信号功率电平的方法和装置
CN101304264A (zh) * 2007-05-09 2008-11-12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及其跳频方法、基站及移动台
US7483676B2 (en) * 2004-08-06 2009-01-27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Radio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342575A1 (de) 1983-11-25 1985-06-05 Multiplex Elektronik GmbH, 7532 Niefern-Öschelbronn Sendegeraet zur funkfernsteuerung von modellen
JPS62217988A (ja) * 1986-03-19 1987-09-25 双葉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模型飛行機等無線遠隔操縦装置におけるチヤンネル変更装置
JPH02204198A (ja) * 1989-01-31 1990-08-14 Yamaha Motor Co Ltd 遠隔操縦式ヘリコプタの操縦装置
JPH0695647B2 (ja) * 1989-10-11 1994-11-24 日本遠隔制御株式会社 ラジオコントロール用送信機
JPH0721751A (ja) 1993-07-02 1995-01-24 Alpine Electron Inc Av機器の簡易操作方法
JP2955699B2 (ja) * 1994-08-05 1999-10-04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無人ヘリコプタの遠隔飛行制御システム
US5638053A (en) * 1995-03-30 1997-06-10 Schuman; David Model airplane channel extender
JPH09290800A (ja) * 1996-04-26 1997-11-11 Yanmar Agricult Equip Co Ltd 遠隔操縦ヘリコプタ
JPH10230084A (ja) * 1997-02-19 1998-09-02 Futaba Corp ラジコン模型の操縦用無線機、模型用無線機、管理用モニタ装置
US6247994B1 (en) * 1998-02-11 2001-06-19 Rokenbok Toy Company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with and controlling toy accessories
US7154862B2 (en) * 2003-12-31 2006-12-26 Openpeak Inc. Device control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rver-based or peer-to-peer network environments
US7831351B1 (en) * 2007-04-27 2010-11-09 Castle Creations, Inc. Mapping control inputs to vehicle-specific control outputs at a receiver
US20090289828A1 (en) * 2008-05-22 2009-11-26 John Alfred Hinchey Wireless transferable control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426358A1 (de) * 1993-07-23 1995-01-26 Futaba Denshi Kogyo Kk Fernsteuersender
CN1629891A (zh) * 2003-10-31 2005-06-22 欧姆龙株式会社 远距离操作系统的主体装置、远距离操作装置、控制方法
CN1993899A (zh) * 2004-08-02 2007-07-04 英特尔公司 改变训练信号功率电平的方法和装置
US7483676B2 (en) * 2004-08-06 2009-01-27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Radio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CN101304264A (zh) * 2007-05-09 2008-11-12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及其跳频方法、基站及移动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30551A (en) 2011-09-16
JP2011072376A (ja) 2011-04-14
DE102010037818A1 (de) 2011-03-31
TWI461234B (zh) 2014-11-21
US8660710B2 (en) 2014-02-25
DE102010037818B4 (de) 2014-04-03
JP5326106B2 (ja) 2013-10-30
US20110077801A1 (en) 2011-03-31
CN102029075A (zh) 2011-04-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29075B (zh) 无线控制发信器、无线控制发信器的操纵信号的传送方法
CN102029074B (zh) 无线控制发信器、无线控制发信器的通信方法
CN109814875A (zh) 编程玩具的反向编程的方法及系统、设备、介质
CN100587640C (zh) 用于共轴双旋翼无人驾驶直升机的双模式地面操控系统
KR101843831B1 (ko) 쪼물락 코딩 블록
CN100573611C (zh) 电子设备的输入指导系统及方法
CN103023429B (zh) 电动机控制电路及安装有该电路的伺服器件
CN107229459A (zh) 结合程序包创设新行动应用程序的方法、行动装置及系统
CN107490986B (zh) 参数设定装置
JPH06339582A (ja) ラジコン送信機の調整装置
US20040064223A1 (en) Remote control unit for locomotive including display module for displaying command information
JPH11144087A (ja) 画像生成装置及び情報記憶媒体
IL256720A (en) Interface between weapon system and tactical data link
US8046105B2 (en) Vibrating plate system
CN104460680A (zh) 智能遥控设备混控方法、遥控器及飞行系统
EP4339920A1 (en) Controller and system for simulation of crane operation
KR101960903B1 (ko) 코딩 학습 시스템
JPH083192B2 (ja) 建設機械の遠隔操作装置
KR20180009192A (ko) 조종기 송수신기의 채널 설정 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채널 설정 방법
JP4919594B2 (ja) 無線機
CN115237088A (zh) 用于可无驾驶员控制的载具的载具引导系统
JPH0867444A (ja) エレベータ運転制御状態調整装置
JP2010109742A (ja) 表示制御システム及び表示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