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16346A - 阻尼器和装备有阻尼器的车辆座椅 - Google Patents
阻尼器和装备有阻尼器的车辆座椅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016346A CN102016346A CN2009801157144A CN200980115714A CN102016346A CN 102016346 A CN102016346 A CN 102016346A CN 2009801157144 A CN2009801157144 A CN 2009801157144A CN 200980115714 A CN200980115714 A CN 200980115714A CN 102016346 A CN102016346 A CN 10201634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xial direction
- partition member
- changeable channel
- container
- chamb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4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the seat constructed to protect the occupant from the effect of abnormal g-forces, e.g. crash or safety seats
- B60N2/427—Seats or parts thereof displaced during a crash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4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the seat constructed to protect the occupant from the effect of abnormal g-forces, e.g. crash or safety seats
- B60N2/4207—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the seat constructed to protect the occupant from the effect of abnormal g-forces, e.g. crash or safety sea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rection of the g-forces
- B60N2/421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the seat constructed to protect the occupant from the effect of abnormal g-forces, e.g. crash or safety sea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rection of the g-forces longitudinal
- B60N2/4228—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the seat constructed to protect the occupant from the effect of abnormal g-forces, e.g. crash or safety sea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rection of the g-forces longitudinal due to impact coming from the rea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4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the seat constructed to protect the occupant from the effect of abnormal g-forces, e.g. crash or safety seats
- B60N2/427—Seats or parts thereof displaced during a crash
- B60N2/42772—Seats or parts thereof displaced during a crash characterised by the triggering system
- B60N2/42781—Seats or parts thereof displaced during a crash characterised by the triggering system mechanical trigger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80—Head-rests
- B60N2/888—Head-rests with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abnormal g-forces, e.g. by displacement of the head-rest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1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using liquid only; using a fluid of which the nature is immaterial
- F16F9/14—Devices with one or more members, e.g. pistons, vanes, moving to and fro in chambers and using throttling effect
- F16F9/145—Devices with one or more members, e.g. pistons, vanes, moving to and fro in chambers and using throttling effect involving only rotary movement of the effective par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披露了一种阻尼器(1),该阻尼器包括:其内部(2)容纳粘滞流体(3)的容器(4);用来阻挡粘滞流体(3)流动的阻挡壁(5、6);分隔构件(11),其将每个内部(7、8)分隔成两个腔室(9、10),并设置成可转动;连通孔(13),其形成在分隔构件(11)内,以通过可变通道(12)允许两个腔室(9、10)彼此连通,所述可变通道的横截面面积可变化;流动限制装置(14),根据分隔构件(11)的转动,当容纳在腔室(9)内的粘滞流体(3)的内部压力超过固定值时,该流动限制装置(14)用来限制腔室(9)内的粘滞流体(3)通过连通孔(13)流向腔室(10)内的流动;以及弹性装置(15),其用来相对于容器(4)沿(R2)方向弹性地促动分隔构件(11)。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吸收冲击的阻尼器,具体来说,涉及适用于车辆座椅的阻尼器,该座椅具有用来支撑坐着人的头部的头枕,当机动车发生冲撞时,坐着的人一旦从后面接受到冲击,由于惯性而向后移动时,头枕通过向前移动来支撑坐着人的头部,本发明还涉及装备有阻尼器的车辆座椅。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JP-A-10-181403
专利文献2:JP-A-10-119619
专利文献3:JP-A-11-268566
专利文献4:JP-A-2003-81044
专利文献5:JP-A-2003-176844
专利文献6:JP-A-2005-225334
专利文献7:JP-A-2006-82772
专利文献8:JP-A-2006-88875
在机动车中,已经设计出各种车辆座椅,其中,在机动车发生冲撞时,头枕适于向前移动来限制坐着的人的头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顺便提及,用于如此车辆座椅中的冲击吸收阻尼器具有如此的要求:在低速时的冲撞中,由冲撞引起的冲击应柔和地被吸收,以支撑头部不使其受冲击,而在高速时的冲撞中,用对应于冲撞时冲击大小的刚度来吸收该冲击,通过变得坚硬而吸收冲撞引起的冲击,以便可靠地支撑头部。
鉴于上述的各方面,特设计了本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阻尼器,该阻尼器在冲击较小时能够柔和地吸收冲击,而在冲击较大时能够变得很刚性并有效地保持住吸收冲击的物体(例如,头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座椅,其通过合适地辨别冲撞之时和非冲撞之时,能够仅在发生如此冲撞时有效地沿向前方向移动头枕,该车辆座椅可紧凑地安装在靠背等内。
解决问题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阻尼器包括:内部容纳粘滞流体的容器;至少一个阻挡壁,该阻挡壁设置在容器的内部以阻挡粘滞流体沿围绕容器轴线的方向的流动;分隔构件,该分隔构件用于将容纳粘滞流体的容器内部沿绕轴线的方向分隔为至少两个腔室,粘滞流体的流动被阻挡壁阻挡,分隔构件在容器内部设置成相对于该容器沿绕轴线的方向可转动;至少一个连通孔,该连通孔形成在分隔构件内,以通过可变通道允许容器内部内的两个腔室彼此连通,所述可变通道的横截面面积可变化;以及流动限制装置,根据分隔构件相对于容器沿绕轴线的方向中的一个方向的转动,当容纳在绕轴线方向中的一个方向侧上的腔室内的粘滞流体的内部压力超过固定值时,该流动限制装置用来限制绕轴线方向中的一个方向侧上的腔室内的粘滞流体通过连通孔流向绕轴线方向中的另一个方向侧上的腔室内的流动,其中,流动限制装置包括:具有通孔的可变通道形成构件,在可变通道形成构件的绕轴线方向中的一个方向的端面内,所述通孔通向绕轴线方向中的一个方向侧上的腔室,可变通道形成构件可移动地配装到分隔构件,以在可变通道形成构件的绕轴线方向中的另一个方向的端面处,与分隔构件的绕轴线方向中的一个方向的侧面相对,以便与关于分隔构件的轴线的方向中的一个方向的侧面合作形成可变通道,所述可变通道在一侧上与通孔连通,而在另一侧上与连通孔连通;以及环形弹性构件,该环形弹性构件包围可变通道,并设置在可变通道形成构件的绕轴线方向中的另一个方向的端面和分隔构件的绕轴线方向中的一个方向的侧面之间,以便制动分隔构件相对于容器的沿绕轴线方向的相对转动。
根据上述阻尼器,在输入分隔构件以不超过固定值的低速相对于容器的相对转动的情形中,分隔构件相对于容器沿绕轴线方向中的一个方向以不超过固定值的速度转动,容纳在容器的绕轴线方向中的一个方向侧上的腔室内的粘滞流体的内压不超过固定值。因此,设置在可变通道形成构件的绕轴线方向中的另一个方向端面和分隔构件的绕轴线方向中的一个方向侧面之间的环形弹性构件不会很大地弹性变形,而维持可变通道的大通道横截面。因此,容纳在绕轴线方向中的一个方向侧上的腔室内的粘滞流体,被允许通过通孔、可变通道和连通孔没有很大阻力地流入另一侧上的腔室内。其结果,根据粘滞流体流过通孔、可变通道和连通孔情形中的流动阻力,将阻尼合力,即,相对于输入转动的反力,设定到相对小的值。另一方面,在输入分隔构件以超过固定值的高速相对于容器的相对转动的情形中,分隔构件趋于相对于容器沿绕轴线方向中的一个方向以超过固定值的高速转动,容纳在容器的绕轴线方向中的一个方向侧上腔室内的粘滞流体内压超过固定值。因此,夹心在可变通道形成构件的绕轴线方向中的另一个方向端面和分隔构件的绕轴线方向中的一个方向侧面之间的环形弹性构件会很大地弹性变形。因此,可变通道形成构件的绕轴线方向中的另一个方向端面和分隔构件的绕轴线方向中的一个方向侧面之间的沿绕轴线方向的距离变小,于是,可变通道的通道横截面变小。因此,大的阻力发生在容纳在容器的绕轴线方向中的一个方向侧上腔室内的粘滞流体的流动中,该流动通过通孔、可变通道和连通孔流入容器的绕轴线方向中的另一个方向侧上腔室内。其结果,阻尼合力,即,相对于输入转动的反力,呈一定的值,该值基于绕轴线方向中的一个方向侧上腔室内的粘滞流体的压缩阻力,以及粘滞流体通过具有已经变小通道横截面的可变通道的流动阻力。因此,在输入不超过固定值的低速转动的情形中,在此情形中,冲击很小,冲击被缓和地吸收掉,而在输入超过固定值的高速转动的情形中,在此情形中,冲击很大,阻尼器变得很刚,以便能够有效地固定住冲击吸收体。因此,分隔构件相对于容器的沿绕轴线方向的相对转动可被满意地制动住。
在一优选实例的阻尼器中,可变通道形成构件具有:带有通孔的板状部分;腿状部分,腿状部分在其一端部分处一体地形成在板状部分上并插入连通孔内;以及钩子部分,钩子部分一体地形成在腿状部分的另一端部分上,以防止腿状部分脱离连通孔。此外,分隔构件具有在绕轴线方向中的一个方向的侧面内的截头锥表面,可变通道形成构件也具有截头锥表面,可变通道形成构件的截头锥表面与分隔构件的截头锥表面互补并与其相对,可变通道具有截头锥通道,该截头锥通道由分隔构件的截头锥表面和可变通道形成构件的截头锥表面形成。
根据本发明的阻尼器包括:内部容纳粘滞流体的容器;至少一个阻挡壁,该阻挡壁设置在容器的内部以阻挡粘滞流体沿关于容器轴线的方向的流动;分隔构件,该分隔构件用于将容纳粘滞流体的容器内部沿绕轴线的方向分隔为至少两个腔室,所述粘滞流体的流动被阻挡壁阻挡,分隔构件在容器内部设置成相对于该容器沿绕轴线的方向可转动;至少一个连通孔,该连通孔形成在分隔构件内,以通过可变通道允许容器内部内的两个腔室彼此连通,所述可变通道的横截面面积可变化;以及流动限制装置,根据分隔构件相对于容器沿绕轴线的方向中的一个方向的转动,当容纳在绕轴线方向中的一个方向侧上的腔室内的粘滞流体的内部压力超过固定值时,该流动限制装置用来限制绕轴线方向中的一个方向侧上的腔室内的粘滞流体通过连通孔流向绕轴线方向中的另一个方向侧上的腔室内的流动,其中,流动限制装置包括:可变通道形成构件,该可变通道形成构件可移动地配装到分隔构件,并在其面向分隔构件的绕轴线方向中的一个方向的侧面的、绕轴线方向中的另一个方向的端面中,可变通道形成构件具有连通槽,该连通槽的一端部分通向绕轴线方向中的一个方向侧上的腔室,而另一端部分通向连通孔;以及环形弹性构件,该环形弹性构件在径向方向上位于连通槽的一端部分和另一端部分之间,并配装到分隔构件的绕轴线方向中的一个方向的侧面上,这样,通过环形弹性构件相对于具有连通槽的可变通道形成构件的绕轴线方向中的另一个方向的端面的接触、压紧接触和非接触,让绕轴线方向中的一个方向侧上的腔室和连通孔连通,由此借助于连通孔形成可变通道,所述可变通道用来实现容器内两个腔室之间的互相连通,从而制动分隔构件相对于容器沿绕轴线方向的相对转动。
根据上述阻尼器,在输入分隔构件以不超过固定值的低速相对于容器的相对转动的情形中,分隔构件相对于容器沿绕轴线的方向中的一个方向以不超过固定值的低速转动,容纳在容器的绕轴线方向中的一个方向侧上腔室内的粘滞流体的内压不超过固定值。因此,配装在分隔构件的绕轴线方向中的一个方向侧面上的环形弹性构件不会强力地压迫接触,不会因可变通道形成构件的绕轴线方向中的另一个方向的端面而很大弹性地变形,其结果,可变通道保持大的通道横截面面积。因此,容纳在绕轴线方向中的一个方向侧上的腔室内的粘滞流体,被允许通过可变通道和连通孔没有很大阻力地流入绕轴线方向中另一个方向侧上的腔室内。其结果,根据粘滞流体流过大的通道横截面面积的可变通道和连通孔情形中的流动阻力,将阻尼合力,即,相对于输入转动的反力,设定到相对小的值。另一方面,在输入分隔构件以超过固定值的高速相对于容器的相对转动的情形中,分隔构件趋于相对于容器沿绕轴线方向中的一个方向以超过固定值的高速运动,容纳在容器的绕轴线方向中的一个方向侧上腔室内的粘滞流体内压超过固定值。因此,位于可变通道形成构件的绕轴线方向中的另一个方向端面和分隔构件的绕轴线方向中的一个方向侧面之间的环形弹性构件,与可变通道形成构件的绕轴线方向中的另一个方向的端面接触,以使可变通道仅由连通槽构成,由此,使得可变通道的通道横截面面积变小。此外,由于接触后可变通道形成构件的绕轴线方向中的另一个方向的端面进一步被压紧和接触抵靠在环形弹性构件上,该环形弹性构件大大地弹性变形。由于环形弹性构件的该种大的弹性变形而使环形弹性构件被嵌入连通槽内,可变通道的通道横截面面积变得甚至更小。因此,大的阻力发生在容纳在容器的绕轴线方向中的一个方向侧上腔室内粘滞流体的流动中,该流动通过可变通道和连通孔流入容器的绕轴线方向中的另一个方向侧上腔室内。其结果,阻尼合力,即,相对于输入转动的反力,呈一定的值,该值基于绕轴线方向中的一个方向侧上腔室内粘滞流体的压缩阻力,以及粘滞流体通过具有已经变小通道横截面的可变通道的流动阻力。因此,在输入不超过固定值的低速转动的情形中,在此情形中,冲击很小,冲击被缓和地吸收掉,而在输入超过固定值的高速转动的情形中,在此情形中,冲击很大,阻尼器变得很刚,以便能够有效地固定住冲击吸收体。因此,分隔构件相对于容器沿绕轴线方向的相对转动可被满意地制动住。
在另一优选实例的上述阻尼器中,可变通道形成构件具有:带有连通槽的板状部分;腿状部分,腿状部分在其一端部分一体地形成在板状部分上,并插入连通孔内;以及钩子部分,钩子部分一体地形成在腿状部分的另一端部分上,从而防止腿状部分离开连通孔。此外,根据分隔构件相对于容器沿绕轴线方向中另一个方向的转动,当容纳在绕轴线方向中另一个方向的腔室内的粘滞流体产生的内压超过固定值时,可变通道形成构件的绕轴线方向中的另一个方向的端面适于移离环形弹性构件。此外,根据分隔构件相对于容器沿绕轴线方向中一个方向的转动,当容纳在绕轴线方向中的一个方向的腔室内的粘滞流体产生的内压超过固定值时,环形弹性构件适于弹性地变形以填充连通槽并减小可变通道的通道横截面面积。
上述阻尼器适于制动分隔构件相对于容器沿绕轴线方向的相对转动,该阻尼器还可包括弹性装置,该弹性装置用来相对于容器沿绕轴线方向中的另一个方向弹性地促动分隔构件。
根据本发明的还有另一阻尼器包括:内部容纳粘滞流体的容器;分隔构件,该分隔构件在容器内部设置成相对于容器沿轴向方向可线性地移动,以将容纳粘滞流体的容器内部沿轴向方向分隔为至少两个腔室;至少一个连通孔,该连通孔形成在分隔构件内,以通过可变通道允许容器内部内的两个腔室彼此连通,所述可变通道的横截面面积可变化;流动限制装置,根据分隔构件相对于容器沿轴向方向中的一个方向的线性运动,当容纳在轴向方向中的一个方向侧上的腔室内的粘滞流体的内部压力超过固定值时,该流动限制装置用来限制轴向方向中的一个方向侧上的腔室内的粘滞流体通过连通孔流向轴向方向中的另一个方向侧上的腔室内的流动,其中,流动限制装置包括:具有通孔的可变通道形成构件,在可变通道形成构件的轴向方向中的一个方向的端面内,该通孔通向轴向方向中的一个方向侧的腔室,可变通道形成构件可线性移动地配装到分隔构件,以在可变通道形成构件的轴向方向中的另一个方向的端面处,与分隔构件的轴向方向中的一个方向的侧面相对,从而与分隔构件的轴向方向中的一个方向的侧面合作形成可变通道,该可变通道在一侧上与通孔连通,而在另一侧上与连通孔连通;以及环形弹性构件,该环形弹性构件包围可变通道,并设置在可变通道形成构件的轴向方向中的另一个方向的侧面和分隔构件的轴向方向中的一个方向的侧面之间,以制动分隔构件相对于容器沿轴向方向的相对线性运动。
根据上述阻尼器,在输入分隔构件以不超过固定值的低速相对于容器的相对线性运动的情形中,分隔构件相对于容器沿轴向方向中的一个方向以不超过固定值的低速线性移动,容纳在容器的轴向方向中的一个方向侧上腔室内的粘滞流体的内压不超过固定值。因此,设置在可变通道形成构件的轴向方向中的另一个方向的端面和分隔构件的轴向方向中的一个方向的侧面之间的环形弹性构件,不会很大地弹性变形,从而保持可变通道大的通道横截面。因此,允许容纳在轴向方向中的一个方向侧上腔室内的粘滞流体通过通孔、可变通道和连通孔无很大阻力地流入到另一侧上的腔室内。其结果,根据粘滞流体流过通孔、可变通道和连通孔的情形中的流动阻力,将阻尼合力,即,相对于输入线性运动的反力,设定到相对小的值。另一方面,在输入分隔构件以超过固定值的高速相对于容器的相对线性运动的情形中,分隔构件趋于相对于容器沿轴向方向中的一个方向以超过固定值的高速线性地运动,容纳在容器的轴向方向中的一个方向侧上腔室内的粘滞流体内压超过固定值。因此,夹心在可变通道形成构件的轴向方向中的另一个方向端面和分隔构件的轴向方向中的一个方向侧面之间的环形弹性构件弹性地变形。这里,可变通道形成构件的轴向方向中的另一个方向端面和分隔构件的轴向方向中的一个方向侧面之间的轴向距离变小。因此,大的阻力发生在容纳在容器的轴向方向中的一个方向侧上腔室内粘滞流体的流动中,该流动通过通孔、可变通道和连通孔流入容器的轴向方向中的另一个方向侧上腔室内。其结果,阻尼合力,即,相对于输入线性运动的反力,呈一定的值,该值基于轴向方向中的一个方向侧上腔室内粘滞流体的压缩阻力,以及粘滞流体通过具有已经变小通道横截面的可变通道的流动阻力。因此,在输入不超过固定值的低速线性运动的情形中,在此情形中,冲击很小,冲击被缓和地吸收掉,而在输入超过固定值的高速线性运动的情形中,在此情形中,冲击很大,阻尼器变得很刚,以便能够有效地固定住冲击吸收体。因此,分隔构件相对于容器沿轴向方向的相对转动可被满意地制动住。
在上述阻尼器的还有另一优选实例中,可变通道形成构件具有:带有通孔的板状部分;腿状部分,腿状部分在其一端部分一体地形成在板状部分上,并插入连通孔内;以及钩子部分,钩子部分一体地形成在腿状部分的另一端部分上,从而防止腿状部分离开连通孔。此外,分隔构件具有在轴向方向中的一个方向的侧面内的截头锥表面,可变通道形成构件也具有截头锥表面,可变通道形成构件的截头锥表面与分隔构件的截头锥表面互补并与其相对,可变通道具有截头锥通道,该截头锥通道由分隔构件的截头锥表面和可变通道形成构件的截头锥表面形成。
根据本发明另一阻尼器包括:内部容纳粘滞流体的容器;分隔构件,该分隔构件在容器内部设置成相对于容器沿轴向方向可线性地运动,以将容纳粘滞流体的容器内部沿轴向方向分隔为至少两个腔室;至少一个连通孔,该连通孔形成在分隔构件内,以通过可变通道允许容器内部内的两个腔室彼此连通,所述可变通道的横截面面积可变化;流动限制装置,根据分隔构件相对于容器沿轴向方向中的一个方向的线性运动,当容纳在轴向方向中的一个方向侧上的腔室内的粘滞流体的内部压力超过固定值时,该流动限制装置用来限制轴向方向中的一个方向侧上的腔室内的粘滞流体通过连通孔流向轴向方向中的另一个方向侧上的腔室内的流动,其中,流动限制装置包括:可变通道形成构件,该可变通道形成构件可移动地配装到分隔构件,并在其面向分隔构件的轴向方向中的一个方向的侧面的、轴向方向中的另一个方向的端面中,可变通道形成构件具有连通槽,该连通槽的一端部分通向轴向方向中的一个方向侧上的腔室,而另一端部分通向连通孔;以及环形弹性构件,该环形弹性构件在径向方向上位于连通槽的一端部分和另一端部分之间,并配装到分隔构件的轴向方向中的一个方向的侧面上,这样,通过环形弹性构件相对于具有连通槽的可变通道形成构件的轴向方向中的另一个方向的端面的接触、压紧接触和非接触,让轴向方向中的一个方向侧上腔室和连通孔连通,由此借助于连通孔形成可变通道,所述可变通道用来实现容器内两个腔室之间的互相连通,从而制动分隔构件相对于容器沿轴向方向的相对线性运动。
根据上述阻尼器,在输入分隔构件以不超过固定值的低速相对于容器的相对线性运动的情形中,分隔构件相对于容器沿轴向方向中的一个方向以不超过固定值的低速线性运动,容纳在容器轴向方向中的一个方向侧上腔室内的粘滞流体内压不超过固定值。因此,配装在分隔构件的轴向方向中的一个方向侧面上的环形弹性构件,不会由于可变通道形成构件的轴向方向中的另一个方向端面而很大地弹性变形,其结果,可变通道保持大的通道横截面面积。因此,容纳在轴向方向中的一个方向侧上的腔室内的粘滞流体,被允许通过可变通道和连通孔没有很大阻力地流入轴向方向中的另一个方向侧上的腔室内。其结果,根据粘滞流体流过大的通道横截面面积的可变通道和连通孔情形中的流动阻力,将阻尼合力,即,相对于输入线性运动的反力,设定到相对小的值。另一方面,在输入分隔构件以超过固定值的高速相对于容器的相对线性运动的情形中,分隔构件趋于相对于容器沿轴向方向中的一个方向以超过固定值的高速运动,容纳在容器轴线方向中的一个方向侧上腔室内的粘滞流体内压超过固定值。因此,位于可变通道形成构件的轴向方向中的另一个方向端面和分隔构件的轴向方向中的一个方向侧面之间的环形弹性构件,与可变通道形成构件的轴向方向中的另一个方向的端面接触,以使可变通道仅由连通槽构成,由此,使得可变通道的通道横截面面积变小。此外,由于接触后可变通道形成构件的轴向方向中的另一个方向的端面进一步被压紧和接触抵靠在环形弹性构件上,该环形弹性构件不强力地压紧接触,而是大大地弹性变形。由于环形弹性构件的该种大的弹性变形而使环形弹性构件被嵌入连通槽内,可变通道的通道横截面面积变得甚至更小。因此,大的阻力发生在容纳在容器的轴向方向中的一个方向侧上腔室内粘滞流体的流动中,该流动通过可变通道和连通孔流入容器的轴向方向中的另一个方向侧上腔室内。其结果,阻尼合力,即,相对于输入线性运动的反力,呈一定的值,该值基于轴向方向中的一个方向侧上腔室内粘滞流体的压缩阻力,以及粘滞流体通过具有已经变小通道横截面的可变通道的流动阻力。因此,在输入不超过固定值的低速线性运动的情形中,在此情形中,冲击很小,冲击被缓和地吸收掉,而在输入超过固定值的高速线性运动的情形中,在此情形中,冲击很大,阻尼器变得很刚,以便能够有效地固定住冲击吸收体。因此,分隔构件相对于容器沿轴向方向的相对线性运动可被满意地制动住。
根据阻尼器另一优选实例,可变通道形成构件具有:带有连通槽的板状部分;腿状部分,腿状部分在其一端部分一体地形成在板状部分上,并插入连通孔内;以及钩子部分,钩子部分一体地形成在腿状部分的另一端部分上,从而防止腿状部分离开连通孔。此外,根据分隔构件相对于容器沿轴向方向中的另一个方向的线性运动,当容纳在轴向方向中的另一个方向侧上的腔室内的粘滞流体的内部压力超过固定值时,可变通道形成构件的轴向方向中的另一个方向的端面适于移离环形弹性构件。还有甚者,根据分隔构件相对于容器沿轴向方向中的一个方向的线性运动,当容纳在轴向方向中的一个方向侧上的腔室内的粘滞流体的内部压力超过固定值时,环形弹性构件适于弹性地变形以填充连通槽并减小可变通道的通道横截面面积。
适于制动分隔构件相对于容器沿轴向方向的相对线性运动的阻尼器,还可包括弹性装置,用来相对于容器沿轴向方向中的另一个方向弹性地促动分隔构件。
在上述任何一个阻尼器中,优选实例中的环形弹性构件由天然橡胶或合成橡胶所形成的O形环构成,橡胶的弹性模量在高温时较小(环形的弹性构件变软),而在低温时较大(环形的弹性构件变硬)。形成环形的弹性构件的如此O形环在高温时经历大的弹性变形,而在低温时经历小的弹性变形。其结果,若与粘滞流体的协同作用相联系起来,则就有有效的与温度特性有关的流动特性,由此,高温时流动性增大,低温时流动性降低,有可能减小流过可变通道的粘滞流体的流动阻力的温度依赖性,所述可变通道的通道横截面面积由环形的弹性构件的弹性变形所确定。因此,例如有可能减小以下两种刚度之间的差别:一方面,在输入的高速转动或线性运动超过固定值的情形中,在此情形中冲击在高温下变得很大,沿绕轴线方向或轴向方向的阻尼器的刚度,另一方面,在输入的高速转动或线性运动超过固定值的情形中,在此情形中冲击在低温下变得很大,沿绕轴线方向或轴向方向的阻尼器的刚度。因此,就变得有可能有效地保持冲击吸收体相对于绕轴线方向或轴向方向的阻尼器的刚度在高温和低温时差别不大的刚度。在本发明中,环形弹性构件并不局限于由天然橡胶或合成橡胶形成的O形环所构成的构件,环形弹性构件可由诸如聚氨酯橡胶、丙烯酸橡胶、硅树脂橡胶、聚酯弹性体等的弹性材料形成。此外,环形弹性构件可由其横截面形状是方形、Y形、U形、V形或X形的环等构成。
当粘滞流体用于本发明时,100至1000cst的硅树脂油是合适的,但不局限于此。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车辆座椅包括:车辆靠背;由靠背支撑的头枕,其可沿车辆向前方向运动;促动装置,用来促动头枕沿向前方向运动;以及阻止机构,用来阻止头枕沿向前方向运动;以及取消装置,当沿车辆向后方向施加到靠背上力的运动速度超过固定值时,该取消装置用来取消阻止机构对头枕沿向前方向运动的阻止,该取消装置具有加载转动转换机构和传递机构,转换机构用来将施加到靠背的背接纳部分的载荷转换为转动力,而传递机构用来根据超过固定值的移动速度,将沿车辆向后方向施加到靠背的力传递给阻止机构,该传递机构具有如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阻尼器,其中,阻尼器的容器和分隔构件中的一个连接到加载转动转换机构,而阻尼器的容器和分隔构件中的另一个连接到阻止机构。
根据本发明上述方面的车辆座椅,当沿车辆向后方向施加到靠背上力的运动速度超过固定值时,取消装置取消阻止机构对头枕沿向前方向运动的阻止,该取消装置具有传递机构,传递机构用来根据超过固定值的移动速度,将沿车辆向后方向施加到靠背的力传递给阻止机构。此外,由于传递机构具有如上述形式中任何一种形式的阻尼器,所以,通过合适地区别如此冲撞时刻和非冲撞时刻,可仅在如此冲撞之时才有效地沿向前方向移动头枕,阻尼器等可紧凑地安装在靠背等内。
加载转动转换机构可具有载荷接受板,该载荷接受板由靠背的框架支撑成可转动并设置在靠背的背接纳部分内。此外,头枕可由靠背支撑成可沿向前方向转动或线性移动,促动装置可适于促动头枕沿向前方向转动或线性移动,阻止机构可适于阻止头枕沿向前方向转动或线性移动。
本发明的优点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阻尼器,在冲击小的时候,阻尼器能够缓和地吸收冲击,而在冲击大的时候,阻尼器能够变刚并有效地固定冲击吸收体(例如,头部)。此外,能够提供装备有如此阻尼器的车辆座椅,通过合适地区别冲撞时刻和非冲撞时刻,阻尼器可仅在如此冲撞之时才有效地沿向前方向移动头枕,其中,阻尼器等可紧凑地安装在靠背等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解释性剖视图,其沿图3中所示线I-I按箭头方向截取;
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解释性剖视图,其沿图3中所示线II-II按箭头方向截取;
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解释性剖视图,其沿线III-III按箭头方向截取;
图4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解释性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4所示实施例的解释性分解图;
图6(a)是沿图5中所示线VIa-VIa按箭头方向截取的解释性视图,而图6(b)是沿图5中所示线VIb-VIb按箭头方向截取的解释性视图,两者都在图5的实施例中;
图7是图5所示的可变通道形成构件的右侧正视图;
图8是解释图1所示实施例的操作的示意图;
图9是解释图1所示实施例的操作的示意图;
图10是解释图1所示实施例的操作的示意图;
图11是图1所示实施例用于车辆座椅的实施例的解释性侧视图;
图12是图11所示实施例的解释性前视图;
图13是本发明另一优选实施例的解释性局部示意图;
图14是图13所示一部分的解释性分解图;
图15是图13所示的可变通道形成构件的解释性放大图;
图16是图15所示的可变通道形成构件的右侧视图;
图17(a)是沿图14中所示线XVIIa-XVIIa按箭头方向截取的解释性视图,而图17(b)是沿图14中所示线XVIIb-XVIIb按箭头方向截取的解释性视图,两者都在图14的实施例中;
图18是解释图18所示实施例的操作的示意图;
图19是解释图18所示实施例的操作的示意图;
图20是解释本发明另一优选实施例的解释性示意图;
图21是解释图20所示实施例的操作的示意图;
图22是图20所示实施例用于车辆座椅的实施例的解释性侧视图;
图23是图22所示实施例的解释性前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中所示优选实施例,给出本发明的详细描述以及实施本发明的方式。应该指出的是,本发明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
在图1至7中,根据本实施例的阻尼器1包括:容器4,容器4在其内部2容纳粘滞流体3,容器具有一轴线O;至少一个阻挡壁,在本实施例中为两个阻挡壁5和6,它们设置在容器4的内部2以阻挡沿R1方向和R2方向的流体3的流动,该两个方向是绕容器4的轴线O的方向R之一个和另一个方向;分隔构件11,由此,每个内部7和8被容纳粘滞流体3的容器4内部2中的阻挡壁5和6分为两个相关的方向R1和R2,粘滞流体3的流动被阻挡壁5和6阻挡,各个内部7和8被分隔为沿R1方向和R2方向的两个腔室9和10,分隔构件11设置在容器4内部2,相对于该容器4沿R1方向和R2方向可转动;连通孔13,该连通孔形成在分隔构件11内,以通过可变通道12允许容器4内部2内的两个腔室9和10彼此连通,所述通道的横截面面积可变化;流动限制装置14,根据分隔构件11相对于容器4沿R1方向的转动,该R1方向是绕轴线O的方向中的一个方向,当容纳在R1方向侧上的腔室9内的粘滞流体3的内部压力超过固定值时,该流动限制装置14用来限制R1方向侧上的腔室9内的粘滞流体3通过连通孔13朝向R2方向侧上的腔室10内的流动,R2方向是绕轴线O的方向中的另一方向;以及弹性装置15,其用来相对于容器4沿R2方向弹性地促动分隔构件11。
容器4包括:中空的圆柱形部分21;在A1方向一体地设置在一端上的底部22,所述方向即为中空的圆柱形部分21的轴向方向A中的一个方向,底部22在中空的圆柱形部分21的A1方向关闭敞开的平面;外部周缘的轴环部分23,其在A2方向一体地设置在端部上,该A2方向即为有关轴线A的方向中的另一方向;以及环形的闭合构件25,其通过铆钉或螺钉24固定到轴环部分23,并关闭中空的圆柱形部分21的A2方向上的敞开平面。
中空的圆柱形部分21具有形成在A2方向上的环形端面26内的环形槽口28,以便容纳由O形环构成的密封环27。底部22包括:一体地形成在中空的圆柱形部分21上的盘形体29;一体地形成在本体29上的轴部分31,其从侧面30的中心部分向本体29的A2方向突出到A2方向的内部2内;以及设置在本体29中心部分和轴部分31的中心部分内的底部孔33,支承轴、连接构件之类从本体29的A1方向的侧面32的开口插入并配装在其中。闭合构件25一体地具有环形本体34一从本体34的A1方向上的侧面35的内周缘侧朝A1方向突出的中空的圆柱形部分36,以及从本体34的A1方向上的侧面35的外周缘侧朝A1方向突出的中空的圆柱形部分37,在本体34和中空的圆柱形部分37的外周缘侧部分处,闭合构件25用铆钉或螺钉24固定到轴环部分23。配装在槽口28内的密封环27被中空的圆柱形部分37的A1方向的环形端面38压紧。
阻挡壁5和6一体地形成在中空的圆柱形部分21的圆柱形内周缘表面41上,以使其从内周缘表面41朝向轴线O突出,该阻挡壁5和6沿有关轴线A的方向延伸,并沿径向方向彼此相对,阻挡壁5和6分别具有位于其径向内侧上的滑动端面42和43。阻挡壁并不局限于如本实施例中那样沿R方向布置在180°的等角度间距的两个阻挡壁,阻挡壁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三个或更多个,它们较佳地沿R方向以等角度间距布置。
分隔构件11包括:通过闭合构件25的柱状主体45;两个叶片部分47和48,它们一体地形成在主体45的圆柱形外周缘表面46上,以使其沿径向向外方向从外周缘表面46突出,该叶片部分47和48沿有关轴线A的方向延伸,并沿径向方向绕轴线O对称地彼此相对;轴环部分49,其一体地形成在主体45以及设置在内部2内的叶片部分47和48上;以及中空的圆柱形部分51,其一体地形成在轴环部分49的A2方向的侧面50上,并延伸而从该侧面50沿A2方向突出,该中空的圆柱形部分51具有比中空的圆柱形部分36大的直径,并包围中空的圆柱形部分36。
主体45具有圆柱形底部孔56以及底部孔59,底部孔56钻孔在A1方向的端面55内,并适于可转动地接纳轴部分31,而底部孔59钻孔在A2方向的端面57内,转动轴58配装在该孔内。主体45的外周缘表面46与滑动端面42和43液密地接触,所述端面42和43位于阻挡壁5和6的径向内侧上并可沿R1方向和R2方向滑动。叶片部分47和48的相应径向外侧上的各个滑动端面61和62与中空的圆柱形部分21的内周缘表面41液密地接触,所述端面可沿R1方向和R2方向滑动。密封环63设置在中空的圆柱形部分51和中空的圆柱形部分36之间。
分隔构件11由此一体地具有主体45、叶片部分47和48、轴环部分49以及中空的圆柱形部分51,该分隔构件11在其主体45处被闭合构件25和可沿R1方向和R2方向转动的轴部分31支承,分隔构件11可相对于容器4沿R1方向和R2方向相对地转动。因此,由于配装在底部孔59内的转动轴58沿R1方向和R2方向转动,所以分隔构件11适于沿相同方向转动。
在该实施例中,内部2被两个阻挡壁5和6沿绕轴线的方向R分隔为两个内部7和8,各个内部7和8被分别设置在内部7和8内的叶片部分47和48分隔为沿R1方向和R2方向的两个腔室9和10。然而,在内部2内粘滞流体3沿R1方向和R2方向的流动被一个阻挡壁阻挡住的情形中,内部2可被一个叶片部分分隔为两个腔室9和10,或内部2可被多个叶片部分分隔为三个或更多个腔室。还有甚者,内部2可被分隔为两个或更多个内部部分,那里,粘滞流体3沿R1方向和R2方向的流动被两个或更多个阻挡壁阻挡,而两个或更多个叶片部分可设置在因此被分隔为两个或更多个的各个内部部分内,以便将各个这些内部部分分隔为三个或更多个腔室。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叶片部分47侧和叶片部分48侧构造相同,所以下文中将详细描述叶片部分47侧,而叶片部分48侧将只按需要进行描述。
叶片部分47具有板状本体65,本体65在其径向外自由端具有滑动的端面61,而在其径向内端处一体地形成在主体45上。如图4至6特别详细地所示,叶片部分47除了板状本体65之外还包括:盘形部分67,其一体地从板状本体65的R1方向的侧面66突出出来;截头锥部分70,其从盘形部分67的R1方向的端面68一体地沿R1方向突出出来,并具有截头锥表面69;柱状突出部分71,其一体地从截头锥部分70的R1方向的突出端突出出来;一对通孔72,它们穿过板状本体65和盘形部分67,并沿径向方向彼此相对;以及圆孔74,其在一端处与通孔72连通,而在另一端处即在板状本体65的R2方向的侧面73处,与腔室10连通并在那里敞开。因此,分隔构件11即叶片部分47在其R1方向的侧面75上具有侧面66、端面68、截头锥表面69,而分隔构件11的连通孔13由一对通孔72和圆孔74构成。
如图4至7特别详细地所示,流动限制装置14适于制动分隔构件11相对于容器4沿R方向的相对转动,该流动限制装置14包括可变通道形成构件85,该可变通道形成构件具有通孔82,通孔82在R1方向的端面81通向R1方向侧上的腔室9,可变通道形成构件85配装到叶片部分47,可变通道形成构件85相对于叶片部分47可移动,以在其R2方向的端面84处与位于叶片部分47的R1方向的诸侧面75中的侧面66、端面68和截头锥表面69相对,从而与位于叶片部分47的R1方向的诸侧面75中的端面68和截头锥表面69合作形成可变通道12,该通道在一侧上与通孔82连通,而在另一侧上与连通孔13的成对的通孔72连通;以及环形的弹性构件86,其由O形环或诸如此类的构件构成,并包围盘形部分67和可变通道12,环形的弹性构件86设置在可变通道形成构件85的R2方向的端面84和叶片部分47的R1方向的侧面75之间。
可变通道形成构件85具有:圆形板状部分91,其具有可让柱状突出部分71设置在其中的通孔82;一对腿状部分92,腿状部分92在其一端一体地形成在板状部分91上,并相应地插入在通孔72内;以及钩子部分94,钩子部分94分别一体地形成在从通孔72的另一端伸出的腿状部分92的另一端部分上,,且在通孔72的另一端处与叶片部分47的环形台阶形表面93啮合,从而防止腿状部分92离开通孔72。
端面84具有:环形平表面100,腿状部分92的一端与其形成一体,环形平表面100与端面68和径向地位于腿状部分92外部的环形弹性构件86接触;以及被环形平表面100包围的截头锥表面101,该截头锥表面101与分隔构件11的截头锥表面69互补,与截头锥表面69相对,并与截头锥表面69接触。
可变通道12具有:截头锥通道105,其由分隔构件11的截头锥表面69和可变通道形成构件85的截头锥表面101形成;内部环形通道106,其与截头锥通道105连通,并由分隔构件11的端面68和径向地位于腿状部分92内部的可变通道形成构件85的环形平表面100所形成;以及外部环形通道107(见图10),其与内部环形通道106连通,并由分隔构件11的端面68和径向地位于腿状部分92外部的可变通道形成构件85的环形平表面100所形成。截头锥通道105通过设置在通孔82内的柱状突出部分71和通孔82内的板状部分91之间的环形间隙与腔室9连通,内部环形通道106与连通孔13的成对通孔72连通,而如图10所示,当取消了环形平表面100与环形的弹性构件86接触时,外部环形通道107在其径向外边缘处就与腔室9连通。
环形的弹性构件86由天然橡胶或合成橡胶所形成的O形环构成,橡胶的弹性模量在高温时较小(环形的弹性构件变软),而在低温时较大(环形的弹性构件变硬)。环形的弹性构件86在其R2方向的侧面108处与侧面66接触,而环形的弹性构件86在径向内侧上的其内周缘表面109处,弹性地配装到盘形部分67的径向外侧上的圆柱形外周缘表面110,环形的弹性构件86设置成从R1方向的端面68部分地突出出来。
弹性装置15具有弹簧111(螺旋弹簧),其中,细长板呈盘卷形式卷绕,该细长板的一端在容器4外侧上固定和连接到闭合构件25的环形本体34,而另一端固定和连接到分隔构件11的主体45。提供这样的结构布置使分隔构件11由于螺旋弹簧111的弹性而沿R2方向转动,由此,返回到其原始位置。
在分隔构件11沿R1方向的缓慢、低速转动中,其中,腔室9内的粘滞流体3的内压相对于腔室10内的粘滞流体3的内压不是很大,即,在抵抗螺旋弹簧111的弹性而从转动轴58沿R1方向输入相对低速的转动时,流动限制装置14致使环形平表面100与环形的弹性构件86压迫接触,而环形的弹性构件86与侧面66接触,所述压迫接触达到这样的程度,如图4所示,使环形的弹性构件86在腔室9内粘滞流体3的内压作用下横截面直径没有很大的弹性变形,由此,阻塞外环形通道107和阻挡腔室9通过外环形通道107与腔室10的连通。其时,腔室9通过截头锥通道105和内部环形通道106,以及通过柱状突出部分71和通孔82内的板状部分91之间的环形间隙,并通过连通孔13,与腔室10连通,截头锥通道105和内部环形通道106各具有由环形的弹性构件86的横截面直径确定的通道横截面,环形的弹性构件86的横截面直径不会很大地弹性变形。如图8所示,通过允许粘滞流体3借助于上述的连通从腔室9流入腔室10内的流动,对于分隔构件11沿R1方向的缓慢转动,由此产生小的阻力。
在分隔构件11沿R1方向的高速转动中,其中,腔室9内粘滞流体3的内压相对于腔室10内粘滞流体3的内压变得极其高,即,从转动轴58输入沿R1方向的相对高速的转动,流动限制装置14通过腔室9的大的内压致使可变通道形成构件85的板状部分91朝向环形的弹性构件86移动,并致使板状部分91压靠在环形的弹性构件86上,由于该运动从而使得环形的弹性构件86的横截面直径很大地弹性变形,由此,使截头锥通道105和内部环形通道106的通道横截面面积变窄。腔室9因此通过截头锥通道105和内部环形通道106与腔室10连通,因此减小了它们的通道横截面面积。由于上述的连通方式,致使粘滞流体3从腔室9流入腔室10的流动有很大阻力,由此对分隔构件11沿R1方向的高速转动产生了很大阻力。此外,由于从转动轴58沿R1方向以甚至更高的速度输入了相对转动,在分隔构件11的沿R1方向的转动中,通过环形的弹性构件86被可变通道形成构件85的板状部分91弹性挤压,环形的弹性构件86的横截面直径甚至更大地被挤压和弹性变形。因此,截头锥表面101与截头锥表面69接触,由此关闭截头锥通道105。同时,内部环形通道106的通道横截面面积设定到最小值,由此,基本上使腔室9内粘滞流体3流入腔室10内的流动减到最小,并通过分隔构件11基本上停止了上述高速转动。因此,停止了趋于高速转动所述转动轴58的冲击吸收体的转动,由此,能够有效地固定住冲击吸收体。
当在流动限制装置14中停止了从转动轴58输入沿R2方向的相对转动时,分隔构件11开始通过螺旋弹簧111的弹性沿R2方向反向地转动。在此转动中,可变通道形成构件85沿相对于分隔构件11的移离方向相对地移动,如图10所示。其结果,外环形通道107再次打开而通过外环形通道107恢复腔室9和连通孔13之间的连通,形成了截头锥通道105和内部环形通道106,它们各具有大的通道横截面,由此致使粘滞流体3从腔室9流入腔室10内的流动有小的阻力。因此,分隔构件11以如此小的阻力沿R2方向加速转动,分隔构件11返回到其初始位置,其中,侧面73与阻挡壁5接触。
环形的弹性构件86由天然橡胶或合成橡胶制成,橡胶的弹性模量在高温时较小,而在低温时弹性模量较大,在被板状部分91挤压时,环形的弹性构件86在高温时经受大的弹性变形,而在低温时经受小的弹性变形。因此,若与粘滞流体3的协同作用相联系起来,则就有有效的与温度特性有关的流动特性,由此,高温时流动性增大,低温时流动性降低,有可能减小流过可变通道12的粘滞流体3的流动阻力的温度依赖性,所述可变通道12的通道横截面面积由环形的弹性构件86的弹性变形所确定。因此,例如有可能减小以下两种刚度之间的差别:一方面,在输入的高速转动超过固定值的情形中,在此情形中冲击在高温下变得很大,沿R1方向的阻尼器1的刚度,另一方面,在输入的高速转动超过固定值的情形中,在此情形中冲击在低温下变得很大,沿R1方向的阻尼器1的刚度。因此,就变得有可能有效地保持冲击吸收体相对于R1方向在高温和低温时差别不大的刚度。
上述阻尼器1适于制动围绕分隔构件11的轴线O相对于容器4沿R方向的相对转动,该阻尼器1可用于如图11和12所示的车辆座椅201。即,根据该实施例的车辆座椅201包括:安装在车辆地板202上的座垫203,其前后位置和倾斜位置可调节;安装在座垫203上的车辆靠背204,其倾斜位置可调节;由靠背204支撑的头枕205,其可沿向前方向移动,即,在本实施例中沿前进方向R3可转动;可转动的促动装置206,其沿前进方向R3可转动地促动头枕205,;阻止机构207,其阻止头枕205沿前进方向R3转动;以及取消装置208,当沿车辆向后方向施加到靠背204上的力的移动速度超过一固定值时,该取消装置208用来取消阻止机构207对头枕205沿前进方向R3移动的阻止。
将座垫203安装在地板202上使其前后位置和倾斜位置可调整的机构,以及将靠背204安装在座垫203上以使其倾斜位置可调整的机构,由于这两种机构为大众所公知,所以省略对其的详细描述。
头枕205具有头枕体211和支撑构件213,支撑构件213固定到头枕体211并被靠背204的框架(未示出)支撑成借助于轴212可沿R3方向转动。支撑构件213适于通过固定到靠背204框架上的阻挡件214而不沿R3方向的相反方向转动。
用作促动装置的可转动促动装置206具有盘簧215,该盘簧的一端固定到靠背204的框架,另一端固定到支撑构件213,以便通过盘簧215的弹性恒定地促动头枕205沿R3方向转动。
阻止机构207具有:钩子构件217,其借助于轴216被靠背204的框架支撑成可沿R4方向转动,并邻接抵靠和接合支撑构件213的前导端,以阻止支撑构件13沿R3方向的转动;以及阻挡件218和盘簧219,盘簧用来相对于支撑构件213的前导端将钩子构件217设定在邻接和接合位置。
取消装置208具有加载转动转换机构222和传递机构223,转换机构222通过从座位203内坐着的乘坐者施加到靠背204的背接纳部分221的载荷产生位移,在速度超过固定值的情况下,传递机构223将施加到靠背204的背接纳部分221的向后方向的力传递到阻止机构207,而在速度为固定值或不到固定值的情况下,传递机构223不将施加到靠背204的背接纳部分221的力传递到阻止机构207。
加载转动转换机构222具有转动轴58和载荷接受板225,该转动轴由靠背204的框架支撑成可转动,该载荷接受板固定到转动轴58并设置在靠背204的背接纳部分221内。载荷接受板225借助于转动轴58由靠背204的框架支撑成可转动,该载荷接受板225埋入靠背204的背接纳部分221内的垫子中。
传递机构223具有:由靠背204框架支撑的支承轴226;由支承轴226支撑成可沿R1和R2方向转动的臂构件227;固定到臂构件227的阻尼器1;以及钢丝228,该钢丝的一端连接到臂构件227,而另一端连接到钩子构件217。就臂构件227来说,通过配装在阻尼器1的底部孔33内,将未示出的一体地形成在臂构件227上的突出部分固定到阻尼器1上。因此,臂构件227,即阻尼器1的容器4,借助于臂构件227由靠背204的框架支撑成可围绕支承轴226沿R1和R2方向转动。其时,阻尼器1的容器4借助于钢丝228和钩子构件217通过盘簧219的弹性相对于沿R1方向的转动实施半固定。
在上述车辆座椅201中,在乘坐者坐在座垫203内且乘坐者的正常载荷沿车辆的向后方向施加到靠背204上的情形中,或在乘坐者坐在座垫203内且由于车辆的正常加速而乘坐者的载荷沿车辆的向后方向添加到靠背204上的情形中,作用在靠背204上的这些载荷以固定值或不到固定值的速度缓慢地施加。其结果,接受乘坐者如此载荷的载荷接受板225围绕转动轴58沿R1方向缓慢地转动,而不致使容器4产生沿R1方向的转动,所述容器4通过盘簧219的弹性相对于其沿R1方向的转动呈半固定。载荷接受板225的该缓慢转动形成粘滞流体3从腔室9流到腔室10的缓慢流动,流过截头锥通道105和内部环形通道106,各通道具有由不会很大弹性变形的环形弹性构件86的横截面直径确定的通道横截面,并流过通孔82内的柱状突出部分71和板状部分91之间的间隙、通孔72和圆形孔74。结果,载荷接受板225和因此的靠背204承受中等的冲击。其时,在载荷接受板225的如此缓慢转动中,如图8所示,分隔构件11相对于容器4沿R1方向惰转,于是,分隔构件11和容器4设定在与沿R1方向的转动非偶联的状态中。其结果,在通过容器4的钢丝228中不产生拉伸力,该拉伸力产生钩子构件217沿R4方向的转动,从而取消与支撑构件213的前导端的邻接和接合。因此,阻止机构207阻止头枕205沿R3方向的转动,由此,头枕205保持处于其正常位置中。
另一方面,对于车辆座椅201,一旦从后面发生冲撞,此时向后方向的超过固定值的大的速度发生在坐在座垫203内的乘坐者上,且载荷接受板225突然围绕转动轴58沿R1方向转动,转动轴58以超过固定值的速度沿R1方向的该转动,限制了粘滞流体3通过截头锥通道105和内部环形通道106从腔室9流到腔室10的流动,两个通道各具有由环形的弹性构件86的横截面直径确定的通道横截面,其横截面直径已经很大地弹性变形。其结果,容器4和分隔构件11设定在与沿R1方向的转动偶联的状态中。结果,转动轴58以超过固定值的速度沿R1方向的如此转动,致使容器4抵抗盘簧219的弹性经历沿R1方向通过分隔构件11的围绕支承轴226的转动。因此,在钢丝228内产生一拉伸力,该拉伸力产生钩子构件217沿R4方向的转动,从而取消与支撑构件213的前导端的邻接和接合。因此,阻止机构207的钩子构件217围绕轴216沿R4方向转动,从而取消与支撑构件213的前导端的邻接和接合,其结果,由于盘簧215的促动而使头枕205沿R3方向转动,由此,保持住乘坐者的头。
因此,车辆座椅201具有装备有阻尼器1的传递机构223,阻尼器1起作切换机构的作用,由此,以超过固定值的速度、沿车辆向后方向施加到靠背204上的力被传递到阻止机构207,于是,取消了阻止机构207对头枕205朝向R3方向转动的阻止,而以等于或不到固定值的速度施加到靠背204上的力不传递到阻止机构207,从而阻止机构207保持对头枕205沿向前方向R3转动的阻止。因此,通过合适地区别如此冲撞时刻和非冲撞时刻,能够仅在如此冲撞之时有效地沿R3方向移动头枕205。
在上述车辆座椅201的实例中,如果在头枕205沿R3向前方向运动之后,强制头枕205沿与R3方向相反方向转动,而允许支撑构件213的前导端在钩子构件217的斜面上滑动并反向地转动钩子构件217,则支撑构件213的前导端就可实现相对于钩子构件217的邻接和接合的重新设定。应该指出的是,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采用了钢丝228,但也可替代地使用齿轮机构、齿条和小齿轮机构等。
取代上述的做法,可提供如图13和14所示的结构布置。即,环形突出部分112一体地形成在板状本体65的侧面66上,以包围盘形部分67并与盘形部分67同轴。环形弹性构件86在其侧面108处与侧面66接触,环形弹性构件86在其内周缘表面109处弹性地配装到盘形部分67的外周缘表面110,并还设置在由突出部分112和盘形部分67形成的环形槽113内,以便部分地突出到该环形槽113外。此外,一个圆孔115设置在叶片部分47的板状本体65内,该圆孔115由盘形部分67和板状本体65的环形内周缘表面114限定并与圆孔74连通。在此情形中,分隔构件11的连通孔13由单个圆孔115和圆孔74构成。
此外,如图13至17所示的流动限制装置116可用来替代上述的流动限制装置14。如此的流动限制装置116包括:可变通道形成构件122,该可变通道形成构件可移动地配装在分隔构件11的板状本体65上,并在其面向侧面66的R2方向的端面118内具有多个径向延伸的连通槽121,即在本实施例中为两个,这些连通槽在其一个端部119处通向腔室9,而在其另一个端部120处通向连通孔13的圆孔115;以及环形弹性构件86,该环形弹性构件沿径向方向位于各个连通槽121的一个端部119和另一个端部120之间,并配装在分隔构件11的叶片部分47内的板状本体65的侧面66,这样,通过环形弹性构件86相对于具有连通槽121的可变通道形成构件122的R2方向的端面118的接触、压紧接触和非接触,让腔室9和连通孔13连通,由此借助于连通孔13形成包括连通槽121的可变通道123(见图19),上述连通槽121用来实现容器2内两个腔室9和10之间的互相连通。
可变通道形成构件122包括:圆形板状部分125,该部分具有端面118和围绕轴线对称地形成在端面118上的连通槽121;一对腿状部分126,它们的相应的一端部分一体地形成在板状部分125上,从这些一端部分伸出,并插入在连通孔13的圆孔115内;以及钩子部分127,钩子部分127分别一体地形成在成对腿状部分126另一端部分上,并与圆孔115和圆孔74之间的环形台阶形表面93接合,从而防止腿状部分126离开连通孔13的圆孔115。
就可变通道形成构件122配装到分隔构件11的叶片部分47来说,其成对的腿状部分126在其外周缘表面131处可移动地与形成圆孔115的板状本体65和盘形部分67的内周缘表面114滑动接触。
可变通道123包括:环形通道133,该环形通道形成在可变通道形成构件122的板状部分125的端面118和环形弹性构件86的环形外周缘表面132之间,环形通道的通道横截面面积随板状部分125的端面118接近和移离环形外周缘表面132而变化;以及连通槽121,其通道横截面面积变化,这种变化是因为通过外周缘表面132与板状部分125的端面118压紧接触,由于环形弹性构件86的弹性变形而使环形弹性构件86的变形部分被嵌入,还因为基于如此压紧接触的取消而取消了嵌入。
在分隔构件11沿R1方向的缓慢、低速转动中,其中,腔室9内的粘滞流体3的内压相对于腔室10内的粘滞流体3的内压不是很大,即,从转动轴58沿R1方向输入相对低速的转动时,流动限制装置116致使可变通道形成构件122的端面118与环形的弹性构件86的外周缘表面132接触,所述接触达到这样的程度,如图13所示,使环形的弹性构件86在腔室9内粘滞流体3的内压作用下没有很大的变形,由此,阻塞环形通道133并阻挡腔室9通过环形通道133与腔室10的连通。其时,腔室9通过连通槽121和连通孔13与腔室10连通。通过允许粘滞流体3借助于上述的连通从腔室9流入腔室10内的流动,由此对于分隔构件11沿R1方向的缓慢转动产生一小的阻力。
在分隔构件11沿R1方向的高速转动中,其中,腔室9内粘滞流体3的内压相对于腔室10内粘滞流体3的内压变得极其高,即,从转动轴58输入沿R1方向的相对高速的转动,如图18所示,在腔室9的高内压作用下,由于可变通道形成构件122的端面118与环形弹性构件86的外周缘表面132压紧接触,流动限制装置116致使环形弹性构件86的横截面直径很大地弹性变形。由于该弹性变形致使环形的弹性构件86的变形部分嵌入到连通槽121内,由此,使连通槽121的通道横截面面积变窄。腔室9因此通过可变通道123并通过连通孔13与腔室10连通,因此减小了可变通道123的通道横截面面积。由于上述的连通方式,致使粘滞流体3从腔室9流入腔室10的流动有很大阻力,由此对分隔构件11沿R1方向的高速转动产生了很大阻力。此外,由于从转动轴58沿R1方向以甚至更高的速度输入了相对转动,在分隔构件11的沿R1方向的转动中,通过可变通道形成构件122的板状部分125对着环形弹性构件86的外周缘表面132的弹性挤压,环形的弹性构件86甚至更大地被挤压和弹性变形。因此,由于环形弹性构件86的变形部分大大地嵌入到连通槽121内,使得各个连通槽121的通道横截面面积进一步变窄,于是,可变通道123的通道横截面面积因挤压的环形弹性构件86而设定到非常小的值,由此,基本上使腔室9内粘滞流体3通过连通孔13流入腔室10内的流动减到最小,并通过分隔构件11基本上停止了上述高速转动。因此,停止了趋于高速转动所述转动轴58的冲击吸收体的转动,由此,能够有效地固定住冲击吸收体。
在分隔构件11已经沿R1方向转动之后,如图18所示,当停止从转动轴58输入沿R2方向的相对转动时,在流动限制装置116中,分隔构件11开始通过螺旋弹簧111的弹性沿R2方向反向地转动。在此转动中,可变通道形成构件122相对于分隔构件11沿R1方向相对地移动。其结果,环形弹性构件86的变形部分相对于连通槽121的嵌入被取消,并再次打开环形通道133,由此,致使粘滞流体3通过如此的连通槽121和环形通道133从腔室9流入腔室10内的流动有小的阻力。因此,分隔构件11以如此小的阻力沿R2方向加速转动,且分隔构件11返回到其初始位置。
如上所述,当容纳在腔室9内的粘滞流体3根据分隔构件11沿R1方向的转动产生的内压超过固定值时,在基于可变通道形成构件122的相对运动而使环形通道133消失之后,环形弹性构件86适于通过与可变通道形成构件122的端面118压紧接触而弹性地变形,由此,用其弹性变形部分填充连通槽121,并减小可变通道123的通道横截面面积。其时,当容纳在腔室10内的粘滞流体3根据分隔构件11沿R2方向的转动产生的内压超过固定值时,可变通道形成构件122的端面118适于相对的移离环形弹性构件86而形成环形通道133。
还有,在适于制动分隔构件11相对于容器4沿R1方向的相对转动的该流动限制装置116中,环形的弹性构件86由天然橡胶或合成橡胶制成,橡胶的弹性模量在高温时较小,而在低温时弹性模量较大,在被板状部分125挤压时,环形的弹性构件86在高温时经受大的弹性变形,而在低温时经受小的弹性变形。因此,若与粘滞流体3的协同作用相联系起来,则就有有效的与温度特性有关的流动特性,由此,高温时流动性增大,低温时流动性降低,有可能减小流过可变通道123的粘滞流体3的流动阻力的温度依赖性,所述可变通道123包括连通槽121,连通槽的通道横截面面积由环形的弹性构件86的弹性变形大小所确定。因此,例如有可能减小以下两种刚度之间的差别:一方面,在输入的高速转动超过固定值的情形中,在此情形中冲击在高温下变得很大,沿R1方向的阻尼器1的刚度,另一方面,在输入的高速转动超过固定值的情形中,在此情形中冲击在低温下变得很大,沿R1方向的阻尼器1的刚度。因此,就变得有可能有效地保持冲击吸收体相对于R1方向在高温和低温时差别不大的刚度。
如果具有流动限制装置116和类似装置的阻尼器1适用于上述如图11和12所示的车辆座椅201,则阻尼器1以类似方式进行操作。
具有上述流动限制装置14或流动限制装置116的上述阻尼器1在每一情况下都适于制动分隔构件11相对于容器4沿R方向的相对转动。然而,替代地,该阻尼器1可适于制动分隔构件相对于容器的相对线性运动,如图20和21所示。
即,如图20和21所示并具有流动限制装置14的阻尼器1例如包括:用作为容器的筒体152,其将粘滞流体3容纳在其内部2;设置在筒体152内部2内的活塞153,其沿A方向线性地移动,即,轴向方向,其用作为分隔筒体152内部2的分隔构件,以将粘滞流体3容纳到A方向的两个腔室9和10内;形成在活塞153内的连通孔13,以允许筒体152内部2内的两个腔室9和10通过通道横截面面积可变化的可变通道12彼此连通;以及弹性装置154,其用来相对于筒体152沿A2方向弹性地促动活塞153。当容纳在腔室9内的粘滞流体3根据活塞153沿A1方向(它是A方向中的一个方向)的线性运动产生的内压超过固定值时,流动限制装置14适于限制腔室9内粘滞流体3沿A2方向(它是A方向中的另一个方向)通过连通孔13流入腔室10内的流动。
筒体152包括:中空的圆柱形体163,其一体地具有小直径的中空圆柱形部分161和大直径的中空圆柱形部分162;环形承载构件164,其配装和固定在小直径的中空圆柱形部分161的敞开端部分的内周缘表面上;环形盖构件165,通过定位成邻接于承载构件164,其螺纹地固定到小直径的中空圆柱形部分161的敞开端部分的内周缘表面上;以及环形闭合构件167,其配装和固定到大直径的中空圆柱形部分162的敞开端部分并具有与其一体形成的安装构件166。环形槽170形成在闭合构件167的环形小直径的外周缘表面168上,配装在该环形槽170上的密封环171设置在闭合构件167的外周缘表面168和大直径的中空圆柱形部分162的圆柱形内周缘表面169之间。
活塞153包括:底部的中空圆柱形基部部分176,其通过承载构件164和盖构件165而可沿A方向线性移动,具有安装构件174的杆175的一端在其设置在筒体152外面的另一端处固定到该中空圆柱形基部部分176;以及环形部分178,其一体地形成在基部部分176的外周缘表面上,其在环形的外周缘表面177处接触大直径的中空圆柱形部分162的内周缘表面169而可沿方向A线性移动。环形部分178以与叶片部分47或48相同的方式形成,而两个流动限制装置14设置在如此的环形部分178上。
因此,设置在环形部分178内的成对流动限制装置14各包括:具有通孔82的可变通道形成构件85,通孔82在A1方向的端面81内通向A1方向侧上的腔室9,配装到环形部分178的可变通道形成构件85,相对于环形部分178沿A方向可移动,以在A2方向的端面84处与环形部分178的侧面75相对,以便与环形部分178的A1方向的侧面75合作形成可变通道12,该通道在一侧上与通孔82连通,而在另一侧上与连通孔13连通;以及环形的弹性构件86,其包围可变通道12并设置在可变通道形成构件85的A2方向的端面84和环形部分178的A1方向的侧面75之间。
弹性装置154具有盘簧181,该盘簧的沿A方向的一端固定和连接到承载构件164,而沿A方向的另一端固定和连接到环形部分178,盘簧181包围着杆175。以与螺旋弹簧111相同的方式,弹性装置154适于利用盘簧181的弹性沿A2方向线性地移动活塞153,以使活塞返回到其原始位置。
在如图20和21所示的阻尼器1中,上述的流动限制装置116可用来替代流动限制装置14。此情形中的流动限制装置116包括:可变通道形成构件122,其可移动地配装在环形部分178上,并在其面向环形部分178侧面75的端面118内具有多个连通槽121,这些连通槽在其一个端部119处相应地通向腔室9,而在其另一个端部120处通向连通孔13;以及环形弹性构件86,其沿径向方向位于各个连通槽121的一个端部119和另一个端部120之间,并配装在环形部分178的A1方向侧面75,这样,通过环形弹性构件86相对于具有连通槽121的可变通道形成构件122的A2方向的端面118的接触、压紧接触和非接触,让腔室9和连通孔13连通,由此借助于连通孔13形成包括连通槽121的可变通道123,上述连通槽121用来实现容器2内两个腔室9和10之间的互相连通。
在如图20和21所示并具有流动限制装置116的阻尼器1中,可变通道形成构件122包括:具有连通槽121的板状部分125;一对腿状部分126,其具有的相应的一端部分一体地形成在板状部分125上,该对腿状部分126插入连通孔13内;以及钩子部分127,其分别一体地形成在成对腿状部分126另一端部分上,并防止腿状部分126离开连通孔13。当容纳在A2方向侧上的腔室10内的粘滞流体3根据环形部分178沿A2方向的线性运动产生的内压超过固定值时,可变通道形成构件122的A2方向的端面118适于移离环形弹性构件86。其时,当容纳在A1方向侧上的腔室9内的粘滞流体3根据环形部分178沿A1方向的线性运动产生的内压超过固定值时,环形弹性构件86适于弹性地变形,由此,填充连通槽121并减小可变通道12的通道横截面面积。
如图20和21所示的阻尼器1还可用于车辆座椅201中,如图22和23所示。在此情形中,通过筒体152沿A方向相对于活塞153的线性相对运动,阻尼器1沿A方向伸缩,借助于安装构件166和174将阻尼器1设置在钢丝228的中间处,则该阻尼器1就可用于车辆座椅201。转动轴58固定到臂构件227,并与沿R1和R2方向转动的支承轴226一起被直接地支撑。
装备有如图20和21所示阻尼器1的车辆座椅201还具有传递机构223,该机构装备有起作切换机构的阻尼器1,由此,在速度超过固定值时,沿车辆向后方向施加到靠背204上的力被传递到阻止机构207,于是,取消了阻止机构207对头枕205朝向R3方向转动的阻止,而在速度等于或不到固定值时,施加到靠背204上的力不传递到阻止机构207,从而阻止机构207保持对头枕205沿向前方向R3转动的阻止。因此,通过合适地区别如此冲撞时刻和非冲撞时刻,能够仅在如此冲撞之时有效地沿R3向前方向移动头枕205。
Claims (20)
1.一种阻尼器,包括:
内部容纳粘滞流体的容器;
至少一个阻挡壁,所述阻挡壁设置在所述容器的内部以阻挡粘滞流体沿绕所述容器轴线的方向的流动;
分隔构件,所述分隔构件用于将容纳粘滞流体的所述容器的内部沿绕轴线的方向分隔为至少两个腔室,所述粘滞流体的流动被所述阻挡壁阻挡,所述分隔构件在所述容器内部设置成相对于所述容器沿绕轴线的方向可转动;
至少一个连通孔,所述连通孔形成在所述分隔构件内,以通过可变通道允许所述容器内部内的两个腔室彼此连通,所述可变通道的横截面面积可变化;以及
流动限制装置,根据所述分隔构件相对于所述容器沿绕轴线的方向中的一个方向的转动,当容纳在绕轴线方向中的一个方向侧上的腔室内的粘滞流体的内部压力超过固定值时,该流动限制装置用来限制绕轴线方向中的一个方向侧上的腔室内的粘滞流体通过所述连通孔流向绕轴线方向中的另一个方向侧上的腔室内的流动,
其中,所述流动限制装置包括:具有通孔的可变通道形成构件,在所述可变通道形成构件的绕轴线方向中的一个方向的端面内,所述通孔通向绕轴线方向中的一个方向侧上的腔室,所述可变通道形成构件可移动地配装到所述分隔构件,以在所述可变通道形成构件的绕轴线方向中的另一个方向的端面处,与所述分隔构件的绕轴线方向中的一个方向的侧面相对,以便与所述分隔构件的绕轴线方向中的一个方向的侧面合作形成所述可变通道,所述可变通道在一侧上与所述通孔连通,而在另一侧上与所述连通孔连通;以及环形弹性构件,所述环形弹性构件包围所述可变通道,并设置在所述可变通道形成构件的绕轴线方向中的另一个方向的端面和所述分隔构件的绕轴线方向中的一个方向的侧面之间,以便制动所述分隔构件相对于所述容器沿绕轴线方向的相对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通道形成构件具有:带有所述通孔的板状部分;腿状部分,所述腿状部分在其一端部分处一体地形成在所述板状部分上并插入所述连通孔内;以及钩子部分,所述钩子部分一体地形成在腿状部分的另一端部分上,以防止所述腿状部分脱离所述连通孔。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构件具有在绕轴线方向中的一个方向的侧面内的截头锥表面,所述可变通道形成构件也具有截头锥表面,所述可变通道形成构件的截头锥表面与所述分隔构件的截头锥表面互补并与其相对,所述可变通道具有截头锥通道,所述截头锥通道由所述分隔构件的截头锥表面和所述可变通道形成构件的截头锥表面形成。
4.一种阻尼器,包括:
内部容纳粘滞流体的容器;
至少一个阻挡壁,所述阻挡壁设置在所述容器的内部以阻挡粘滞流体沿绕所述容器轴线的方向的流动;
分隔构件,所述分隔构件用于将所述容纳粘滞流体的容器的内部沿绕轴线的方向分隔为至少两个腔室,所述粘滞流体的流动被所述阻挡壁阻挡,所述分隔构件在所述容器内部设置成相对于所述容器沿绕轴线的方向可转动;
至少一个连通孔,所述连通孔形成在所述分隔构件内,以通过可变通道允许所述容器内部内的两个腔室彼此连通,所述可变通道的横截面面积可变化;以及
流动限制装置,根据所述分隔构件相对于所述容器沿绕轴线的方向中的一个方向的转动,当容纳在绕轴线方向中的一个方向侧上的腔室内的粘滞流体的内部压力超过固定值时,该流动限制装置用来限制绕轴线方向中的一个方向侧上的腔室内的粘滞流体通过所述连通孔流向绕轴线方向中的另一个方向侧上的腔室内的流动,
其中,所述流动限制装置包括:可变通道形成构件,所述可变通道形成构件可移动地配装到所述分隔构件,并在其面向所述分隔构件的绕轴线的方向中的一个方向的侧面的、绕轴线方向中的另一个方向的端面中,所述可变通道形成构件具有连通槽,所述连通槽的一端部分通向绕轴线方向中的一个方向侧上的腔室,而另一端部分通向所述连通孔;以及环形弹性构件,所述环形弹性构件在径向方向上位于所述连通槽的一端部分和另一端部分之间并配装到所述分隔构件的绕轴线方向中的一个方向的侧面上,这样,通过所述环形弹性构件相对于具有连通槽的所述可变通道形成构件的绕轴线方向中的另一个方向的端面的接触、压紧接触和非接触,让绕轴线方向中的一个方向侧上的所述腔室和所述连通孔连通,由此借助于所述连通孔形成所述可变通道,所述可变通道用来实现所述容器内两个腔室之间的互相连通,从而制动所述分隔构件相对于所述容器沿绕轴线方向的相对转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通道形成构件具有:带有所述连通槽的板状部分;腿状部分,腿状部分在其一端部分处一体地形成在所述板状部分上并插入所述连通孔内;以及钩子部分,所述钩子部分一体地形成在所述腿状部分的另一端部分上,以防止所述腿状部分脱离所述连通孔。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分隔构件相对于所述容器沿绕轴线方向中的另一个方向的转动,当容纳在绕轴线方向中的另一个方向的所述腔室内的粘滞流体产生的内压超过固定值时,所述可变通道形成构件的绕轴线方向中的另一个方向的端面适于移离所述环形弹性构件。
7.如权利要求4至6中任何一项所述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分隔构件相对于所述容器沿绕轴线方向中的一个方向的转动,当容纳在绕轴线方向中的一个方向的所述腔室内的粘滞流体产生的内压超过固定值时,所述环形弹性构件适于弹性地变形以填充所述连通槽并减小所述可变通道的通道横截面面积。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何一项所述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性装置,用来相对于所述容器沿绕轴线方向中的另一个方向弹性地促动所述分隔构件。
9.一种阻尼器,包括:
内部容纳粘滞流体的容器;
分隔构件,所述分隔构件在所述容器内部设置成相对于所述容器沿轴向方向可线性地移动,以将容纳粘滞流体的所述容器的内部沿轴向方向分隔为至少两个腔室;
至少一个连通孔,所述连通孔形成在所述分隔构件内,以通过可变通道允许所述容器内部内的两个腔室彼此连通,所述可变通道的横截面面积可变化;
流动限制装置,根据所述分隔构件相对于所述容器沿轴向方向中的一个方向的线性运动,当容纳在轴向方向中的一个方向侧上的腔室内的粘滞流体的内部压力超过固定值时,该流动限制装置用来限制轴向方向中的一个方向侧上的腔室内的粘滞流体通过所述连通孔流向轴向方向中的另一个方向侧上的腔室内的流动,
其中,所述流动限制装置包括:具有通孔的可变通道形成构件,在所述可变通道形成构件的轴向方向中的一个方向的端面内,所述通孔通向轴向方向中的一个方向侧的腔室,所述可变通道形成构件可线性移动地配装到所述分隔构件,以在所述可变通道形成构件的轴向方向中的另一个方向的端面处,与所述分隔构件的轴向方向中的一个方向的侧面相对,从而与所述分隔构件的轴向方向中的一个方向的侧面合作形成所述可变通道,所述可变通道在一侧上与所述通孔连通,而在另一侧上与所述连通孔连通;以及环形弹性构件,所述环形弹性构件包围所述可变通道,并设置在所述可变通道形成构件的轴向方向中的另一个方向的端面和所述分隔构件的轴向方向中的一个方向的侧面之间,以制动所述分隔构件相对于所述容器沿轴向方向的相对线性运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通道形成构件具有:带有所述通孔的板状部分;腿状部分,所述腿状部分在其一端部分处一体地形成在所述板状部分上并插入所述连通孔内;以及钩子部分,所述钩子部分一体地形成在所述腿状部分的另一端部分上,以防止所述腿状部分脱离所述连通孔。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构件具有在轴向方向中的一个方向的侧面内的截头锥表面,所述可变通道形成构件也具有截头锥表面,所述可变通道形成构件的截头锥表面与所述分隔构件的截头锥表面互补并与其相对,所述可变通道具有截头锥通道,所述截头锥通道由所述分隔构件的截头锥表面和所述可变通道形成构件的截头锥表面形成。
12.一种阻尼器,包括:
内部容纳粘滞流体的容器;
分隔构件,所述分隔构件在所述容器内部设置成相对于所述容器沿轴向方向可线性地运动,以将容纳粘滞流体的所述容器的内部沿轴向方向分隔为至少两个腔室;
至少一个连通孔,所述连通孔形成在所述分隔构件内,以通过可变通道允许所述容器内部内的两个腔室彼此连通,所述可变通道的横截面面积可变化;
流动限制装置,根据所述分隔构件相对于所述容器沿轴向方向中的一个方向的线性运动,当容纳在轴向方向中的一个方向侧上的腔室内的粘滞流体的内部压力超过固定值时,该流动限制装置用来限制轴向方向中的一个方向侧上的腔室内的粘滞流体通过所述连通孔流向轴向方向中的另一个方向侧上的腔室内的流动,
其中,所述流动限制装置包括:可变通道形成构件,所述可变通道形成构件可移动地配装到所述分隔构件,并在其面向所述分隔构件的轴向方向中的一个方向的侧面的、轴向方向中的另一个方向的端面中,所述可变通道形成构件具有连通槽,所述连通槽的一端部分通向轴向方向中的一个方向侧上的腔室,而另一端部分通向所述连通孔;以及环形弹性构件,所述环形弹性构件在径向方向上位于所述连通槽的一端部分和另一端部分之间,并配装到所述分隔构件的轴向方向中的一个方向的侧面上,这样,通过所述环形弹性构件相对于具有连通槽的所述可变通道形成构件的轴向方向中的另一个方向的端面的接触、压紧接触和非接触,让轴向方向中的一个方向侧上的所述腔室和所述连通孔连通,由此借助于所述连通孔形成所述可变通道,所述可变通道用来实现所述容器内两个腔室之间的互相连通,从而制动所述分隔构件相对于所述容器沿轴向方向的相对线性运动。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通道形成构件具有:带有所述连通槽的板状部分;腿状部分,所述腿状部分在其一端部分处一体地形成在所述板状部分上并插入所述连通孔内;以及钩子部分,所述钩子部分一体地形成在所述腿状部分的另一端部分上,以防止所述腿状部分脱离所述连通孔。
14.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分隔构件相对于所述容器沿轴向方向中的另一个方向的线性运动,当容纳在轴向方向中的另一个方向的所述腔室内的粘滞流体产生的内压超过固定值时,所述可变通道形成构件的轴向方向中的另一个方向的端面适于移离所述环形弹性构件。
15.如权利要求12至1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分隔构件相对于所述容器沿轴向方向中的一个方向的线性运动,当容纳在轴向方向中的一个方向的所述腔室内的粘滞流体产生的内压超过固定值时,所述环形弹性构件适于弹性地变形以填充所述连通槽和减小所述可变通道的通道横截面面积。
16.如权利要求9至1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性装置,用来相对于所述容器沿轴向方向中的另一个方向弹性地促动所述分隔构件。
17.如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何一项所述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弹性构件由天然橡胶或合成橡胶形成的O形环构成,橡胶的弹性模量在高温时较小,而在低温时较大。
18.一种车辆座椅,包括:
车辆靠背;
头枕,所述头枕由所述靠背支撑成可沿车辆向前方向运动;
促动装置,用来促动所述头枕沿向前方向运动;
阻止机构,用来阻止所述头枕沿向前方向运动;以及
取消装置,当沿车辆向后方向施加到所述靠背上力的运动速度超过固定值时,所述取消装置用来取消所述阻止机构对所述头枕沿向前方向运动的阻止,
所述取消装置具有加载转动转换机构和传递机构,所述转换机构用来将施加到所述靠背的背接纳部分的载荷转换为转动力,而所述传递机构用来根据超过固定值的运动速度,将沿车辆向后方向施加到所述靠背的力传递给所述阻止机构,
所述传递机构具有如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阻尼器,
其中,所述阻尼器的所述容器和所述分隔构件中的一个连接到所述加载转动转换机构,而所述阻尼器的所述容器和所述分隔构件中的另一个连接到所述阻止机构。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载转动转换机构具有载荷接受板,所述载荷接受板由所述靠背的框架支撑成可转动并设置在所述靠背的背接纳部分内。
20.如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枕由所述靠背支撑成可沿向前方向转动或线性移动,所述促动装置适于促动所述头枕沿向前方向转动或线性移动,所述阻止机构适于阻止所述头枕沿向前方向转动或线性移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8-117912 | 2008-04-28 | ||
JP2008117912A JP5228604B2 (ja) | 2008-04-28 | 2008-04-28 | ダンパ及びこのダンパを具備した車両用シート |
PCT/JP2009/001806 WO2009133666A1 (ja) | 2008-04-28 | 2009-04-20 | ダンパ及びこのダンパを具備した車両用シート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016346A true CN102016346A (zh) | 2011-04-13 |
CN102016346B CN102016346B (zh) | 2012-08-29 |
Family
ID=412548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801157144A Active CN102016346B (zh) | 2008-04-28 | 2009-04-20 | 阻尼器和装备有阻尼器的车辆座椅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8869957B2 (zh) |
JP (1) | JP5228604B2 (zh) |
CN (1) | CN102016346B (zh) |
BR (1) | BRPI0911916B1 (zh) |
RU (1) | RU2463498C2 (zh) |
WO (1) | WO2009133666A1 (zh)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428163A (zh) * | 2012-07-06 | 2015-03-18 |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车辆用座椅装置 |
CN106256599A (zh) * | 2015-06-19 | 2016-12-28 | 东海化成工业株式会社 | 头枕和具备头枕的座椅 |
CN108730578A (zh) * | 2018-05-29 | 2018-11-02 | 北科阀门制造有限公司 | 智能省电恒流阀、恒流阀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08869531A (zh) * | 2018-08-03 | 2018-11-23 | 常熟市福集缓冲器有限公司 | 一种高稳定耐用缓冲器 |
CN108869820A (zh) * | 2018-05-29 | 2018-11-23 | 北科阀门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省电恒流阀、恒流阀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
CN109154350A (zh) * | 2016-05-25 | 2019-01-04 | 奥依列斯工业株式会社 | 旋转阻尼器 |
CN109469701A (zh) * | 2017-09-07 | 2019-03-15 | 斯泰必鲁斯股份有限公司 | 转动阻尼器和就座结构 |
CN112576675A (zh) * | 2020-12-30 | 2021-03-30 | 赣州禾盈通用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一种旋转阻尼器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RU2566505C2 (ru) * | 2010-09-22 | 2015-10-27 | Оилс Корпорейшн | Поворотный амортизатор и сиденье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с поворотным амортизатором |
KR101517041B1 (ko) * | 2014-05-08 | 2015-05-04 | 현대다이모스(주) | 전동식 헤드레스트 |
US10562420B2 (en) * | 2017-05-03 | 2020-02-18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Vehicle seat including energy absorbing device |
JP7078011B2 (ja) * | 2019-05-08 | 2022-05-31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車両用シート |
UA124076C2 (uk) * | 2019-05-28 | 2021-07-14 | Звіад Шотаєвич Арабулі | Поворотний гідравлічний амортизатор (варіанти)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SU727908A1 (ru) * | 1977-07-11 | 1980-04-15 | Предприятие П/Я А-3501 | Амортизатор |
JPH01133975A (ja) | 1987-08-19 | 1989-05-26 | Hitachi Chem Co Ltd | 摺動部材 |
JPH0752796Y2 (ja) * | 1989-11-20 | 1995-12-06 | いすゞ自動車株式会社 | ガス封入緩衝装置 |
GB2318045B (en) | 1996-10-09 | 2000-08-09 | Delphi Automotive Systems Gmbh | Vehicle seat and headrest arrangement |
JP2914948B2 (ja) | 1998-02-09 | 1999-07-05 |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車用シート |
JPH11268566A (ja) | 1998-03-25 | 1999-10-05 | Nissan Motor Co Ltd | 自動車用シートバック |
JP4753465B2 (ja) * | 2000-11-15 | 2011-08-24 | トックベ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 ダンパとその製造方法 |
JP2003081044A (ja) | 2001-09-12 | 2003-03-19 | Somic Ishikawa Inc | 車両用シート |
WO2003046405A1 (fr) * | 2001-11-27 | 2003-06-05 | Kabushiki Kaisha Somic Ishikawa | Amortisseur rotatif, partie d'automobile comprenant cet amortisseur et mecanisme auxiliaire de mouvement rotatif |
JP4248175B2 (ja) | 2001-12-12 | 2009-04-02 | オイ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 ダンパ |
JP4250046B2 (ja) * | 2003-09-25 | 2009-04-08 | 株式会社ソミック石川 | ロータリーダンパ及びロータリーダンパの製造方法 |
JP4462887B2 (ja) * | 2003-10-06 | 2010-05-12 | トックベ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 回転ダンパ |
JP4356835B2 (ja) | 2004-02-12 | 2009-11-04 |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 車両用シート |
JP4392309B2 (ja) | 2004-09-17 | 2009-12-24 | 日本発條株式会社 | 車両用シート |
JP4488854B2 (ja) | 2004-09-24 | 2010-06-23 |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 車両用シート |
JP4940744B2 (ja) * | 2006-04-24 | 2012-05-30 | オイ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 車両用シート |
-
2008
- 2008-04-28 JP JP2008117912A patent/JP5228604B2/ja active Active
-
2009
- 2009-04-20 WO PCT/JP2009/001806 patent/WO2009133666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9-04-20 RU RU2010143665/11A patent/RU2463498C2/ru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9-04-20 BR BRPI0911916-7A patent/BRPI0911916B1/pt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9-04-20 US US12/989,748 patent/US8869957B2/en active Active
- 2009-04-20 CN CN2009801157144A patent/CN102016346B/zh active Active
-
2014
- 2014-05-28 US US14/288,806 patent/US9315127B2/en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746048B2 (en) | 2012-07-06 | 2017-08-29 | Ts Tech Co., Ltd. | Seat device for vehicle |
CN104428163A (zh) * | 2012-07-06 | 2015-03-18 |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车辆用座椅装置 |
CN106256599A (zh) * | 2015-06-19 | 2016-12-28 | 东海化成工业株式会社 | 头枕和具备头枕的座椅 |
CN109154350A (zh) * | 2016-05-25 | 2019-01-04 | 奥依列斯工业株式会社 | 旋转阻尼器 |
US10844925B2 (en) | 2016-05-25 | 2020-11-24 | Oiles Corporation | Rotary damper |
US10875423B2 (en) | 2017-09-07 | 2020-12-29 | Stabilus Gmbh | Rotational damper and seating arrangement |
CN109469701A (zh) * | 2017-09-07 | 2019-03-15 | 斯泰必鲁斯股份有限公司 | 转动阻尼器和就座结构 |
CN109469701B (zh) * | 2017-09-07 | 2021-05-25 | 斯泰必鲁斯股份有限公司 | 转动阻尼器和就座结构 |
CN108869820A (zh) * | 2018-05-29 | 2018-11-23 | 北科阀门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省电恒流阀、恒流阀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
CN108730578A (zh) * | 2018-05-29 | 2018-11-02 | 北科阀门制造有限公司 | 智能省电恒流阀、恒流阀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08730578B (zh) * | 2018-05-29 | 2023-09-22 | 北科阀门制造有限公司 | 智能省电恒流阀、恒流阀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08869820B (zh) * | 2018-05-29 | 2023-09-22 | 北科阀门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省电恒流阀、恒流阀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
CN108869531A (zh) * | 2018-08-03 | 2018-11-23 | 常熟市福集缓冲器有限公司 | 一种高稳定耐用缓冲器 |
CN112576675A (zh) * | 2020-12-30 | 2021-03-30 | 赣州禾盈通用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一种旋转阻尼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BRPI0911916B1 (pt) | 2021-01-12 |
US20110121622A1 (en) | 2011-05-26 |
BRPI0911916A8 (pt) | 2020-11-24 |
RU2463498C2 (ru) | 2012-10-10 |
US9315127B2 (en) | 2016-04-19 |
BRPI0911916A2 (pt) | 2020-08-18 |
US20140300151A1 (en) | 2014-10-09 |
JP2009262883A (ja) | 2009-11-12 |
US8869957B2 (en) | 2014-10-28 |
CN102016346B (zh) | 2012-08-29 |
RU2010143665A (ru) | 2012-06-10 |
JP5228604B2 (ja) | 2013-07-03 |
WO2009133666A1 (ja) | 2009-11-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016346B (zh) | 阻尼器和装备有阻尼器的车辆座椅 | |
CN101668962B (zh) | 阻尼器和具有该阻尼器的车辆座椅 | |
RU2439393C2 (ru) | Демпфер и сиденье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 |
US8366190B2 (en) | Damper and vehicle seat equipped with the damper | |
JP2010515864A (ja) | 緩衝装置 | |
CN107249929B (zh) | 带有减振装置的婴幼儿座椅 | |
EP1536720B1 (en) | Door damper | |
JP2003261015A (ja) | ブレーキ操作ストローク発生装置 | |
WO2015009536A1 (en) | Headrest | |
KR100929265B1 (ko) | 가구용 충격 완충장치 | |
JP5286918B2 (ja) | ダンパ及びこのダンパを具備した車両用シート | |
JP4952643B2 (ja) | ダンパ及びこのダンパを具備した車両用シート | |
KR20120085425A (ko) | 슬라이드 레일 감속 댐퍼 완충 시스템 | |
JP2017161045A (ja) | 回転伝達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