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97245B - 连接器安装结构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安装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97245B
CN101997245B CN201010242124.2A CN201010242124A CN101997245B CN 101997245 B CN101997245 B CN 101997245B CN 201010242124 A CN201010242124 A CN 201010242124A CN 101997245 B CN101997245 B CN 10199724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wide
projection
groove
p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4212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97245A (zh
Inventor
内田将司
土田雄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9972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972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972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972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31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for engagement only
    • H01R13/6315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for engagement only allowing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coupling parts, e.g. floating connection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器安装结构,用于防止连接器与支架分离。如果将Z轴定义为与安装在安装孔中的连接器的轴向中心平行的轴线,则支架包括可沿着与正交该Z轴的平面平行的方向宽松移动地支撑连接器的安装片、布置在安装片的两个相反侧的一对限制片、形成在每个限制片的两个相反侧的一对锁定部,以及形成在每个限制片的外表面上的突起。另一方面,连接器包括设置在每个限制片内侧的侧壁、用于与侧壁一起将限制片至少部分地夹在中间的偏斜片、形成在每个侧壁的外表面上且与该对锁定部对应并从下方与该对锁定部接触的一对辅助突起,以及形成在每个偏斜片中以允许所述突起接合的限制孔。

Description

连接器安装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例如,已知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自动变速器等中的电气部件(例如,参见日本未审专利公布No.2006-4840),该电气部件包括连接器和支架,且该连接器由支架以可宽松移动的方式支撑。该连接器是通过将电气部件与配合构件组装起来而安装在该配合构件的安装孔中的。由于在这种电气部件中连接器被以可宽松移动的方式支撑在支撑构件上,所以在连接器安装到安装孔中时,能够防止不必要的力施加到连接器上。
然而,由于在上述连接器安装结构中连接器被以可宽松移动的方式支撑在支架上,所以在连接器安装之前,该连接器容易相对于正确的安装方向倾斜,且变得难以将连接器的轴向中心朝着安装孔定向。然而,如果限制连接器相对于支架的宽松移动,则在完成连接器的安装之后将另一零件等附接到该支架时,就不能精细地调节安装位置。
因此,在连接器安装到安装孔中之后,优选该支架可相对于连接器宽松移动,以允许安装位置的精细调节。在宽松移动式构造的情况下,由于连接器可与支架分离,故还需采取必要措施。
鉴于上述情形开发了本发明,且其目的在于允许连接器沿着与正确的安装方向相交的方向移动,并且在限制该连接器相对于正确的安装方向倾斜的同时防止该连接器与支架分离。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安装结构,该连接器安装结构用于通过将电气部件组装到配合构件中来将连接器安装在该配合构件的指定安装位置处,所述电气部件包括连接器和以可宽松移动的方式支撑该连接器的支撑构件,其中:
如果将Z轴线定义为与安装在所述指定(预定或可预定的)安装位置处的连接器的轴向中心平行的轴线,
则所述支撑构件包括:
安装片,该安装片用于以可沿着如下方向宽松移动的方式支撑所述连接器,所述方向平行于与所述Z轴线相交的平面;
一对限制片,所述一对限制片布置在所述安装片的大致相反的两侧;
一对锁定部,所述一对锁定部形成在每个限制片的大致相反的两侧;以及
突起,该突起形成在每个限制片的外表面上;并且
所述连接器包括:
连接部,该连接部以可宽松移动的方式安装,或将要以可宽松移动的方式安装或可安装在支撑构件的安装片上;
内壁,该内壁设置在每个限制片的内侧;
偏斜片,该偏斜片设置在每个限制片的外侧,且与该内壁一起将所述限制片至少部分地夹在中间;
一对辅助突起,该对辅助突起形成在每个内壁的外表面上,与所述一对锁定部大致对应且沿轴向或从下方与该对锁定部接触;以及
限制孔或凹口,该限制孔或凹口形成在每个偏斜片中,用于允许所述突起的接合。
因此,限制片形成有突起,且与形成在偏斜片中的限制孔接合。因此,通过突起和限制孔的这种接合作用,能够防止连接器相对于正确的安装方向倾斜。此外,一对辅助突起形成在连接器的每个内壁的外表面上,且从下方与支撑构件的对应一对锁定部接触。因此,能够防止连接器与支撑构件分离。
根据一优选实施例,所述安装片包括第一宽部和形成在该第一宽部附近的第二宽部,其中,该第二宽部优选设定为比第一宽部稍宽,并且/或该第二宽部沿竖直方向的尺寸优选设定为比第一宽部沿竖直方向的尺寸更长。
优选地,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插入凹槽和第二插入凹槽,所述安装片的第一宽部至少部分插入到该第一插入凹槽中,所述安装片的第二宽部至少部分插入到该第二插入凹槽中,其中,第一插入凹槽大致布置在第二插入凹槽上方。
更优选地,在所述连接部中,在第一插入凹槽上方形成有能够至少部分容纳第一宽部的第一容纳空间,其中,第一容纳空间沿前后方向的尺寸优选设定为大于第一宽部沿前后方向的尺寸,并且/或该第一容纳空间的宽度优选设定为大于第一宽部的宽度,使得至少部分容纳在第一容纳空间中的第一宽部能沿前后方向和/或宽度方向自由移动。
再优选的是,在所述连接部中,在第一插入凹槽与第二插入凹槽之间形成有能够至少部分容纳第二宽部的第二容纳空间,其中,第二容纳空间沿前后方向的尺寸优选设定为大于第二宽部沿前后方向的尺寸,并且/或该第二容纳空间的宽度优选设定为大于第二宽部的宽度,使得至少部分容纳在第二容纳空间中的第二宽部能沿前后方向和/或宽度方向自由移动。
更优选地,所述连接部包括布置在插入凹槽附近的一个或多个保护壁,由此防止插入凹槽因外部冲击而损坏。
最优选地,在连接器的连接部安装在支撑构件的安装片上的情况下,第一宽部至少部分容纳在第一容纳空间中,第一窄部布置在第一插入凹槽之间,第二宽部至少部分容纳在第二容纳空间中,并且第二窄部布置在第二插入凹槽之间,使得连接器由所述安装片以可宽松移动的方式支撑,因此该连接器能相对于所述安装片沿宽度方向和/或前后方向宽松地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内壁与偏斜片之间的距离被设定为大于限制片的厚度,使得连接器能相对于支撑构件沿宽度方向宽松地移动一段路程,该路程等于所述距离与所述厚度之差。
优选地,所述突起位于沿前后方向较长的对应限制孔中,且偏斜片的内侧表面与限制片的外侧表面间隔开指定的距离,从而允许连接器沿宽度方向和/或前后方向自由移动。
最优选地,通过一个或多个突起与一个或多个限制孔的接合或者通过一个或多个锁定部与一个或多个辅助突起的接合来防止连接器相对于支撑构件的倾斜。
根据上文,能够允许连接器沿着与正确的安装方向相交的方向移动,并且在限制连接器相对于正确的安装方向倾斜的同时防止该连接器与支架分离。
通过阅读以下对优选实施例和附图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这些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显而易见。应当理解,尽管分别描述了实施例,但这些实施例的单个特征可以组合成另外的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一个实施例中的连接器和支架的局部剖面正视图,
图2为示出连接器和支架的局部剖面侧视图,
图3为示出连接器的平面图,
图4为示出连接器的底视图,
图5为示出连接器和支架的局部剖面底视图,
图6为局部剖面底视图,示出了连接器绕其轴向中心相对于支架旋转的状态,
图7为示出比较例的局部剖面侧视图,以及
图8为局部剖面底视图,示出了在该比较例中连接器绕其轴向中心相对于支架旋转的状态。
附图标记列表
1电气部件
10连接器
11B偏斜片
11C限制孔
14支架连接部(连接部)
20辅助突起
26A侧壁(内壁)
30支架(支撑构件)
32限制片
33安装片
34突起
35锁定部
R箱体(配合构件)
R2安装孔(指定安装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8来描述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尤其布置在机动车辆(未示出)的自动变速箱中或自动变速箱上的电气部件1被示出为经由箱体R(作为″配合构件″的实例)来电连接到或可电连接到外部电路。在以下描述中,宽度方向对应于图1的横向方向(图1中的箭头方向),而前后方向对应于图2的横向方向,其中,图2的右侧被称为前侧。此外,图1和图2的竖直方向被称为竖直方向。
箱体R包括例如由合成树脂制成的板R1,且该板R1设有与外部电路连接的外部电路连接部(未示出)以及与电气部件1连接的电气部件连接部(未示出)。该电气部件连接部至少部分地设置在形成于如图1所示的板R1的一个表面(下表面)中或该表面上的安装孔R2(指定安装位置)中。此外,在安装孔R2的开口边缘处沿周向形成有至少一个引导表面R3,该引导表面R3倾斜成使其开口朝着外侧(朝着图1中的下侧)逐渐增大。接下来要描述的连接器10可至少部分插入到安装孔R2中。
电气部件1包括连接器10和安装在该连接器10(优选在其底端部)上的支架30(作为″支撑构件″的实例)。连接器10以可宽松移动的方式支撑在支架30上。通过在此状态下将电气部件1组装到箱体R中,连接器10安装到箱体R的安装孔R2中。在以下描述中,与可至少部分插入在安装孔R2中的连接器10的轴向中心(或纵向轴线)大致平行的轴线被定义为Z轴线(在图1和图2中以点划线Z表示)。
通过冲压或切割导电板(优选为金属板)并使冲压出的导电板(金属板)弯曲来形成支架30。支架30包括:优选大致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平板形式的基部31、从该基部31(优选从其前边缘)向上竖立或突出的安装片33,以及从基部31的大致相反的两个横向侧缘向上竖立或突出且布置成在安装片33的大致相反的两侧(成对地)基本彼此面向的至少一对限制片32。
安装片33包括第一宽部33A和形成在该第一宽部33A下方(朝着基部31)的第二宽部33B,该第一宽部33A具有较宽的上端部。第二宽部33B优选设定为比第一宽部33A稍宽,且/或第二宽部33B沿竖直方向的尺寸优选设定为比第一宽部33A沿竖直方向的尺寸更长。安装片33的位于第一宽部33A的底端与第二宽部33B的上端之间的至少一部分是第一窄部33C,该第一窄部33C形成为比第一宽部33A窄,并且/或安装片33的与第二宽部33B的底端基本连续的部分是第二窄部33D,该第二窄部33D优选形成为比第二宽部33B窄。保持孔或凹口33E形成为在安装片33的从第一窄部33C到第二窄部33D的范围内沿厚度方向贯穿该安装片33。保持孔33E的上端侧形成得较窄。
如图2所示,每个限制片32均具有基端侧,该基端侧优选大致具有沿竖直方向较长的矩形形状,且/或每个限制片32包括从其先端侧(上端侧)的前后两侧延伸的一对锁定部35。更具体而言,前侧处或前侧附近的锁定部35是通过在与稍后描述的前锁定部35F相对应的位置处的上端附近切割限制片32而形成的。另一方面,后侧处的锁定部35是通过使该限制片的上端或远端向后突出而形成的。在以下描述中,在区分前锁定部和后锁定部35的情况下,前侧处的锁定部35由35F标识,而后侧处的锁定部35由35R标识。在各个限制片32的外表面(图1中的左表面和右表面)上形成有一个或多个(优选大致圆柱形的)突起34,该突起34大致沿宽度方向突出。
连接器10包括具有敞口上侧的(优选大致圆柱形的)管形式的主要部分11。该主要部分11基本在其上侧和下侧敞开,从而形成上开口25和下开口26。在主要部分11中至少部分安装或设置有一个或多个、优选为多个的端子接头27。优选在每个端子接头27的大致相反的两端处形成有一个或多个阳性突片27A,且所述阳性突片27A布置成突入到上开口25和下开口26中(图3和图4)。
在主要部分11的外周表面的上端部中螺旋地形成有至少一个凸轮凹槽12。另一方面,所述电气部件连接部包括旋转构件(未示出),设置在该旋转构件(未示出)上的至少一个凸轮销(未示出)可至少部分插入到该凸轮凹槽12中。因此,连接器10被朝着安装孔R2的里侧(上侧)拉动,或者在连接器10至少部分插入到安装孔R2中且凸轮销至少部分插入到凸轮凹槽12中之后通过操作或旋转该旋转构件来帮助连接器10的连接。当连接器10插入到安装孔R2中的正确插入位置时,连接器10就与所述电气部件连接部适当连接。
在主要部分11的位于凸轮凹槽12下方的外周表面中沿周向形成有弹性或橡胶塞安装凹槽13。弹性或橡胶环或构件40安装在该弹性或橡胶塞安装凹槽13中。当主要部分11插入到安装孔R2中时,弹性或橡胶环40与安装孔R2的内周表面保持紧密接触,而形成有弹性或橡胶塞安装凹槽13的外周表面优选为基本整个外周。因此,防止了水或流体从外部进入安装孔R2的内部。
可相对于支架30的安装片33宽松地移动的支架连接部14(作为连接部的实例)从主要部分11(优选从其底端部的前边缘)下垂或突出。此外,在主要部分11的底端部的大致相反的两个横向侧处分别形成有平坦的接触表面11A。在连接器10以可宽松移动的方式安装在支架30上的情况下,两个接触表面11A能与限制片32的水平上表面32A保持接触。
如图1和图4所示,支架连接部14包括第一插入凹槽15和第二插入凹槽16,安装片33的第一宽部33A至少部分插入到该第一插入凹槽15中,安装片33的第二宽部33B至少部分插入到该第二插入凹槽16中,其中,第一插入凹槽15大致布置在第二插入凹槽16上方。此外,支架连接部14包括分别布置在两个插入凹槽15、16附近(优选在其大致相反的上侧和下侧)的一个或多个、优选为一对的保护壁17,由此防止两个插入凹槽15、16因外部冲击而损坏。
在支架连接部14中,在第一插入凹槽15上方形成有能够至少部分容纳第一宽部33A的第一容纳空间18A。第一容纳空间18A沿前后方向的尺寸优选设定为大于第一宽部33A沿前后方向的尺寸,并且/或第一容纳空间18A的宽度优选设定为大于第一宽部33A的宽度。因此,至少部分容纳在第一容纳空间18A中的第一宽部33A能在两个保护壁17之间沿前后方向和/或宽度方向自由移动。
第一容纳空间18A通过形成在保护壁17中的切口17A(优选大致T形的)而面向前方。在该切口17A的底端处,可沿保护壁17的厚度方向(前后方向)弹性变形的锁定片19朝着安装片33突出。
在支架连接部14中,在第一插入凹槽15与第二插入凹槽16之间形成有能够至少部分容纳第二宽部33B的第二容纳空间18B。第二容纳空间18B沿前后方向的尺寸优选设定为大于第二宽部33B沿前后方向的尺寸,并且/或第二容纳空间18B的宽度设定为大于第二宽部33B的宽度。因此,至少部分容纳在第二容纳空间18B中的第二宽部33B能在两个保护壁17之间沿前后方向和/或宽度方向自由移动。
在安装片33中,比两个宽部33A、33B都窄的第一窄部33C形成在第一宽部33A与第二宽部33B之间。第一窄部33C相对于宽度方向从第一插入凹槽15向内布置,并且/或第一窄部33C能在两个保护壁17之间沿前后方向和/或宽度方向自由移动。在安装片33中,比第二宽部33B窄的第二窄部33D优选大致形成在第二宽部33B下方。第二窄部33D相对于宽度方向从第二插入凹槽16向内布置,并且/或能在两个保护壁17之间沿前后方向和/或宽度方向自由移动。
如图1所示,在连接器10的支架连接部14安装在支架30的安装片33上的情况下,第一宽部33A至少部分容纳在第一容纳空间18A中,第一窄部33C布置在第一插入凹槽15之间,第二宽部33B至少部分容纳在第二容纳空间18B中,并且第二窄部33D布置在第二插入凹槽16之间。通过此构造,连接器10由安装片33以可宽松移动的方式支撑,因此能相对于支架30沿宽度方向和/或前后方向宽松地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连接器10与限制片32的接触来防止连接器10的轴向中心相对于Z轴线倾斜。接下来将详细描述该构造。在连接器10中,在主要部分11的两个接触表面11A的外边缘部上形成有沿轴向或向下突出的一个或多个、优选为一对的偏斜片11B。两个偏斜片11B布置成沿宽度方向大致面对,并且/或布置在对应的限制片32的外侧。两个偏斜片11B基本沿宽度方向向外偏斜。两个偏斜片11B中的每一个均形成有沿宽度方向贯穿的限制孔或凹口11C。每个突起34的先端可至少部分装配(插入)到大致在图1的中央位置(连接器10的轴向中心位于两个限制片32之间的沿宽度方向的位置)处的对应限制孔11C中。限制孔11C为长孔,其沿前后方向的尺寸优选大于突起34的直径。这允许连接器10沿前后方向的宽松移动。限制孔11C沿竖直方向的尺寸优选设定为比突起34的直径稍大。
在两个突起34的先端部至少部分插入在限制孔11C的情况下(图1的状态),如果连接器10试图沿宽度方向向左倾斜,则图1中的右侧限制孔11C的内周表面的下部与右侧突起34的外周表面的下部接触,并且/或左侧限制孔11C的内周表面的上部与左侧突起34的外周表面的上部接触,或左侧接触表面11A与左侧限制片32的水平上表面32A接触。由于连接器10在任一接触状态下都优选在其大致相反的两个横向侧与两个限制片32接触,所以防止了连接器10克服该连接器10的旋转力矩而向左倾斜。
如果连接器10试图向图1中的右侧倾斜,则左侧限制孔11C的内周表面的下部与左侧突起34的外周表面的下部接触,并且右侧限制孔11C的内周表面的上部与右侧突起34的外周表面的上部接触,或右侧接触表面11A与右侧限制片32的水平上表面32A接触。由于连接器10在任一接触状态下都优选在其大致相反的两个横向侧与两个限制片32接触,所以防止了连接器10克服该连接器10的旋转力矩而向右倾斜。
另一方面,在突起34的先端部插入在限制孔11C中的情况下,如果连接器10试图向如图2所示的后方倾斜,则限制孔11C的内周表面的下部与突起34的外周表面的下部接触,并且/或接触表面11A与限制片32的水平上表面32A的后端接触。这样,防止了连接器10克服该连接器10的旋转力矩而向后倾斜。
此外,在突起34的先端部插入在限制孔11C中的情况下,如果连接器10试图向前倾斜,则接触表面11A与限制片32的水平上表面32A的前端接触,并且/或限制孔11C的内周表面的下部与突起34的外周表面的下部接触。这样,防止了连接器10克服该连接器10的旋转力矩而向前倾斜。请注意,以上描述是基于连接器10大致位于沿前后方向的可移动范围内的中心的状态(图2的状态)。然而,更不用说,即使连接器10与其前端位置或后端位置基本平行地移动,且连接器10的移动类似于连接器10位于中央位置处的移动,也可防止连接器10向前、向后、向左和向右的倾斜。因此,关于这些移动,不再给出描述。
如上所述,在突起34的先端部插入在限制孔11C中的情况下,防止了连接器10向前、向后、向左和向右的倾斜。然而,如果连接器10从图1所示的状态向右移动,则左侧限制片32的突起34仍保持至少部分装配在左侧偏斜片11B的限制孔11C中,但右侧限制片32的突起34从右侧偏斜片11B的限制孔11C中脱出。如果连接器10停留在此状态下,则它可能向左倾斜。如果连接器10在此状态下向左倾斜,则它可能与支架30分离。
因此,在该实施例中,设置了一个或多个辅助突起20来防止上述情形。接下来,将详细描述辅助突起20的构造。如图5所示,周壁以如下方式沿轴向或向下突出:其至少部分包围连接器10的主要部分11中的下开口26。在该周壁中,布置在大致相反的两个横向侧处的各个侧壁26A(内壁)布置成大致面向对应的偏斜片11B,且位于各个限制片32的内侧。换言之,相应侧壁26A和相应偏斜片11B布置成从外侧和内侧将对应的限制片32至少部分地夹在中间。侧壁26A与偏斜片11B之间的距离X1设定为大于限制片32的厚度X2。因此,连接器10能相对于支架30沿宽度方向宽松地移动一段路程,该路程等于距离X1与厚度X2之差。
一个或多个、优选为一对的辅助突起20分别形成为优选在每个侧壁26A的大致相反的前端和/或后端处朝着限制片32突出。如图2所示,各个辅助突起20形成为与对应限制片32的各个锁定部35大致对应,并且各个辅助突起20的上表面能够从下方与对应锁定部35的下表面接触。此外,如图1所示,辅助突起20的下表面形成为朝着外侧向上倾斜的倾斜表面21。
辅助突起20优选布置为不触及对应锁定部35的下表面,例如,当支架30和连接器10处于图1所示的中央位置时。如果连接器10从图1中的状态向左移动而使左侧突起34和左侧限制孔11C脱离,则代之为左侧锁定部35与左侧辅助突起20接触。更具体而言,前锁定部35F和前辅助突起20(下文以20F标识)以及后锁定部35R和后辅助突起20(下文以20R标识)能够接触(也参见图2)。这样,防止了连接器10向前、向后和/或向右的倾斜。在此状态下,如果连接器10试图向左倾斜,则右侧限制孔11C的内周表面的下侧与右侧突起34的外周表面的下侧接触,由此防止连接器10向右倾斜。如果连接器10从图1中的状态向右移动,则右侧突起34和右侧限制孔11C脱离,且代之为右侧锁定部35与右侧辅助突起20接触,由此防止连接器10的倾斜。
接下来,将描述如上构造的本实施例的功能。首先,连接器10安装在支架30上。当支架30的安装片33至少部分插入到连接器10的支架连接部14中时,锁定片19弹性地至少部分装配到保持孔33E中。优选基本与此同时,两个偏斜片11B在对应的突起34上移动,同时沿宽度方向彼此离开地向外变形,于是,两个偏斜片11B至少部分地弹性恢复,且两个突起34至少部分装配到对应的限制孔11C中。在此状态下,第一宽部33A至少部分容纳在第一容纳空间18A中,第一窄部33C位于第一插入凹槽15之间,第二宽部33B至少部分容纳在第二容纳空间18B中,且第二窄部33D位于第二插入凹槽16之间。此外,两个突起34位于沿前后方向较长的对应限制孔11C中,且两个偏斜片11B的内侧表面与两个限制片32的外侧表面间隔开指定的(预定或可预定的)距离,因此允许连接器10沿宽度方向和/或前后方向自由移动。
这里,根据电气部件1组装到箱体R中时的组装环境,在电气部件1沿各个方向倾斜的同时需要使连接器10离安装孔R2的开口边缘较近。此时,操作人员需要通过保持该支架30来将电气部件1组装到箱体R中,而连接器10可能因隐藏在支架30后面而不可见。在此情况下,如果连接器10相对于支架30倾斜,则连接器10在保持倾斜的同时被推入到安装孔R2中,而连接器10的先端部与安装孔R2的开口边缘干涉,使得难以将连接器10的先端部插入到安装孔R2中。
然而,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突起34与限制孔11C的接合或者通过锁定部35与辅助突起20的接合来防止连接器10相对于支架30的倾斜。因此,连接器10能保持其轴向中心与正确的安装方向(Z轴线方向)大致对准,使得连接器10能相对于安装孔R2容易地定心。
通过在以此方式使连接器10定心的同时将电气部件1组装到箱体R中,连接器10能够至少部分插入到安装孔R2中。此时,用于朝着箱体R推动电气部件1的力的方向可能偏离Z轴线方向。然而,由于允许连接器10相对于支架30向前、向后、向左和/或向右宽松地移动,故能够将上述力的方向校正为Z轴线方向。此外,能够吸收连接器10相对于支架30的组装误差,且连接器10能够平滑地插入到安装孔R2中。
在连接器10安装到安装孔R2中之后,可能在支架30上安装另一部件等。即使在此情况下,由于支架30能相对于连接器10向前、向后、向左和向右自由移动,所以能精细地调节安装位置,且能够容易地安装该另一部件等。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在每个限制片32的大致相反的前侧和右侧形成有一个或多个、优选为一对的锁定部35(35F和35R),且优选大致在该前侧和后侧处对应地形成有一个或多个、优选为一对的辅助突起20(20F和20R),由此,锁定部35和辅助突起20能够更可靠地接合。这是参照图5至图8详细描述的。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器10优选相对于支架30沿两个方向(即,前后方向和宽度方向)宽松地移动,结果,允许连接器10绕其中心轴线(在穿过图5的平面的方向上延伸的轴线)略微旋转(参见图5和图6)。
如果连接器10绕其中心轴线沿图5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则连接器10和支架30就会具有特定的位置关系(图6所示的状态),后辅助突起20R和后锁定部35R并不接合,而前辅助突起20F和前锁定部35F在左侧限制片32处接合。如果该对辅助突起20中的任何一个以此方式与锁定部接合,则即使连接器10受到沿离开该支架30的方向的力,也能够防止连接器10与支架30分离。如果连接器10绕其中心轴线沿图5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则后辅助突起20R与后锁定突起35R接合,由此防止连接器10与支架30分离。
作为为了更容易理解上述效果的比较例,示出了不包括前辅助突起20F的连接器110,以及不包括前锁定部35F的支架130(参见图7和图8)。除了没有设置前辅助突起20F和前锁定部35F之外,连接器110和支架130的构造与连接器10和支架30的构造相同,所以相同的部分以相同的附图标记标识。如图8所示,如果连接器110和支架130的位置关系与连接器10和支架30的位置关系(图6所示)相同,则左侧限制片32仅通过左侧突起34和左侧限制孔11C的接合来与连接器110接合。与图5所示的状态相比,在图8所示的状态中,左侧突起34和左侧限制孔11C的接合相对较轻。此外,偏斜片11B可弹性地向外变形。因此,如果连接器110受到沿离开该支架130的方向的力,则左侧突起34和左侧限制孔11C可能脱离,而连接器110可能与支架130分离。在图5、图6和图8中,突起34的与限制孔11C接合的部分(比图5、图6和图8中的虚线更靠外的部分)由34A标识。
在该方面,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前后一对辅助突起20以及可与辅助突起20接合的锁定部35,即使连接器10绕其轴向中心旋转且连接器10和支架30随后具有如图6所示的特定位置关系,每对辅助突起20中的至少一个也能与对应的锁定部35接合。因此,能够防止连接器10与支架30分离。
如上所述,在根据本实施例的连接器安装结构中,限制片32优选形成有突起34,偏斜片11B形成有限制孔11C,且突起34与限制11C接合。因此,通过突起34与限制孔11C的接合作用,能够防止连接器10相对于正确的安装方向倾斜。此外,优选在连接器10的侧壁26A(内壁)的外表面上形成有一对辅助突起20,且该对辅助突起20从下方与支架30的对应一对锁定部35接触。因此,能够防止连接器10与支架30分离。
因此,为了防止连接器与支架分离,如果将Z轴线定义为与安装在安装孔R2中的连接器10的轴向中心(纵向轴线)平行的轴线,则支架30包括:安装片33,该安装片33用于以可沿着如下方向宽松移动的方式支撑连接器10,该方向平行于与所述Z轴线相交的平面;一对限制片32,该对限制片32布置在安装片33的两个相反侧;一对锁定部35,该对锁定部35形成在每个限制片32的两个相反侧;以及突起34,该突起34形成在每个限制片32的外表面上。另一方面,连接器10包括:侧壁26A,该侧壁26A设置在每个限制片32的内侧;偏斜片11B,该偏斜片11B用于与侧壁26A一起将限制片32至少部分地夹在中间;一对辅助突起20,该对辅助突起20形成在每个侧壁26A的外表面上,与所述一对锁定部35大致对应并且从下方与该对锁定部35接触;以及限制孔11C,该限制孔11C形成在每个偏斜片11B中,用于允许所述突起的接合。
<其他实施例>
本发明不限于上文描述和示出的实施例。例如,以下实施例也包括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1)连接器10和安装片33的安装结构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安装片33足以能够沿着这样的方向宽松移动地支撑连接器10:所述方向平行于与Z轴线相交的平面。
(2)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突起34为圆柱形的,但其形状不限于此。突起34可成形为能与限制孔11C的内周表面接合。
(3)尽管辅助突起20布置成当支架30和连接器10处于图1所示的中央位置时不与对应的锁定部35的下表面接触,但它们也可布置成在中央位置处与锁定部35的下表面接触。

Claims (10)

1.一种连接器安装结构,用于通过将电气部件(1)组装到配合构件(R)中来将连接器(10)安装在所述配合构件(R)的指定安装位置(R2),所述电气部件(1)包括所述连接器(10)和以可宽松移动的方式支撑所述连接器(10)的支撑构件(30),其中,
如果将Z轴线定义为与安装在所述指定安装位置(R2)处的所述连接器(10)的轴向中心平行的轴线,则
所述支撑构件(30)包括:
安装片(33),所述安装片(33)用于以可沿着如下方向宽松移动的方式支撑所述连接器(10):所述方向平行于与所述Z轴线相交的平面;
一对限制片(32),所述一对限制片(32)布置在所述安装片(33)的相反的两侧;
一对锁定部(35),所述一对锁定部(35)形成在每个限制片(32)的相反的两侧;以及
突起(34),所述突起(34)形成在每个限制片(32)的外表面上,并且
所述连接器(10)包括:
连接部(14),所述连接部(14)以可宽松移动的方式安装在所述支撑构件(30)的安装片(33)上;
内壁(26A),所述内壁(26A)设置在每个限制片(32)的内侧;
偏斜片(11B),所述偏斜片(11B)设置在每个限制片(32)的外侧;且所述偏斜片(11B)与所述内壁(26A)一起将所述限制片(32)至少部分地夹在中间;
一对辅助突起(20),所述一对辅助突起(20)形成在每个内壁(26A)的外表面上,以与所述一对锁定部(35)对应并且沿轴向或从下方与所述一对锁定部(35)接触;以及
限制孔或凹口(11C),所述限制孔或凹口(11C)形成在每个偏斜片(11B)中,用于允许所述突起的接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安装结构,其中,所述安装片(33)包括第一宽部(33A)和形成在所述第一宽部(33A)附近的第二宽部(33B),其中,所述第二宽部(33B)设定为比所述第一宽部(33A)稍宽,并且/或所述第二宽部(33B)沿竖直方向的尺寸设定为比所述第一宽部(33A)沿竖直方向的尺寸更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安装结构,其中,所述连接部(14)包括第一插入凹槽(15)和第二插入凹槽(16),所述安装片(33)的第一宽部(33A)至少部分地插入到所述第一插入凹槽(15)中,所述安装片(33)的第二宽部(33B)至少部分地插入到所述第二插入凹槽(16)中,其中,所述第一插入凹槽(15)布置在所述第二插入凹槽(16)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安装结构,其中,在所述连接部(14)中,所述第一插入凹槽(15)的上方形成能够至少部分容纳所述第一宽部(33A)的第一容纳空间(18A),其中,所述第一容纳空间(18A)沿前后方向的尺寸设定为大于所述第一宽部(33A)沿前后方向的尺寸,并且/或所述第一容纳空间(18A)的宽度设定为大于所述第一宽部(33A)的宽度,从而,至少部分地容纳在所述第一容纳空间(18A)中的所述第一宽部(33A)能够沿着前后方向和/或宽度方向自由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安装结构,其中,在所述连接部(14)中,所述第一插入凹槽(15)与所述第二插入凹槽(16)之间形成能够至少部分地容纳所述第二宽部(33B)的第二容纳空间(18B),其中,所述第二容纳空间(18B)沿前后方向的尺寸设定为大于所述第二宽部(33B)沿前后方向的尺寸,并且/或所述第二容纳空间(18B)的宽度设定为大于所述第二宽部(33B)的宽度,从而,至少部分地容纳在所述第二容纳空间(18B)中的所述第二宽部(33B)能够沿着前后方向和/或宽度方向自由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安装结构,其中,所述连接部(14)包括布置在所述第一插入凹槽(15)和所述第二插入凹槽(16)附近的一个或多个保护壁(17),由此防止所述第一插入凹槽(15)和所述第二插入凹槽(16)因外部冲击而损坏。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安装结构,其中,在所述连接器(10)的连接部(14)安装在所述支撑构件(30)的安装片(33)上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宽部(33A)至少部分地容纳在所述第一容纳空间(18A)中,在所述第一插入凹槽(15)之间布置第一窄部(33C),所述第二宽部(33B)至少部分容纳在所述第二容纳空间(18B)中,并且在所述第二插入凹槽(16)之间布置第二窄部(33D),使得所述连接器(10)被所述安装片(33)以可宽松移动的方式所支撑,因此所述连接器(10)能够相对于所述安装片(33)沿宽度方向和/或前后方向宽松地移动。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安装结构,其中,所述内壁(26A)与所述偏斜片(11B)之间的距离(X1)被设定为大于所述限制片(32)的厚度(X2),从而所述连接器(10)能够相对于所述支撑构件(30)沿所述宽度方向宽松地移动一段路程,该路程等于所述距离(X1)与所述厚度(X2)之差。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安装结构,其中,所述突起(34)位于对应的沿前后方向较长的所述限制孔(11C)中,并且所述偏斜片(11B)的内侧表面与所述限制片(32)的外侧表面间隔开指定的距离,从而允许所述连接器(10)沿所述宽度方向和/或前后方向自由移动。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安装结构,其中,通过一个或多个突起(34)与一个或多个限制孔(11C)的接合或者通过一个或多个锁定部(35)与一个或多个辅助突起(20)的接合来防止所述连接器(10)相对于所述支撑构件(30)的倾斜。
CN201010242124.2A 2009-08-05 2010-07-29 连接器安装结构 Active CN10199724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82391A JP5223810B2 (ja) 2009-08-05 2009-08-05 コネクタの取付構造
JP2009-182391 2009-08-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97245A CN101997245A (zh) 2011-03-30
CN101997245B true CN101997245B (zh) 2013-03-13

Family

ID=434955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42124.2A Active CN101997245B (zh) 2009-08-05 2010-07-29 连接器安装结构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052443B2 (zh)
JP (1) JP5223810B2 (zh)
CN (1) CN101997245B (zh)
DE (1) DE102010027134B4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67788B2 (ja) * 2012-10-24 2016-02-24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の取付構造
JP6205213B2 (ja) * 2013-09-04 2017-09-2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中継用コネクタユニット
US10631713B2 (en) * 2014-03-17 2020-04-28 Intuitive Surgical Operations, Inc. Multi-stage instrument connector
JP6329021B2 (ja) * 2014-07-15 2018-05-23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中継用コネクタユニット
GB2567837A (en) * 2017-10-25 2019-05-01 Albright International Ltd Mounting bracket for electrical relay
JP6870599B2 (ja) * 2017-12-05 2021-05-12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支持体
CN114510131B (zh) * 2022-02-24 2024-02-27 浪潮商用机器有限公司 一种快拆式pcie外插卡转接盒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60454A (ja) * 1999-12-03 2001-06-12 Yazaki Corp コネクタ支持機構
CN101132093A (zh) * 2006-08-23 2008-02-27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用于连接器的连接机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17363B1 (en) * 1998-06-26 2001-04-17 Harness System Technologies Research, Ltd.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ttachment structure
EP1087465B1 (en) * 1999-09-27 2012-03-28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Connector
JP3994838B2 (ja) * 2002-09-24 2007-10-24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の組付け構造
JP4239906B2 (ja) * 2004-06-18 2009-03-1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中継コネクタと電気部品との接続構造
JP4547282B2 (ja) * 2005-03-07 2010-09-22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自動調芯用コネクタ
JP4716107B2 (ja) * 2005-11-30 2011-07-06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の取付構造及び取付方法
JP4665848B2 (ja) * 2006-03-15 2011-04-06 日立電線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構造
JP5050860B2 (ja) * 2008-01-08 2012-10-17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の取付構造
JP4973466B2 (ja) * 2007-11-26 2012-07-11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の取付構造
EP2063498B1 (en) * 2007-11-26 2012-01-11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 connector mounting structure and connector mounting method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60454A (ja) * 1999-12-03 2001-06-12 Yazaki Corp コネクタ支持機構
CN101132093A (zh) * 2006-08-23 2008-02-27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用于连接器的连接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1034911A (ja) 2011-02-17
US8052443B2 (en) 2011-11-08
US20110034060A1 (en) 2011-02-10
JP5223810B2 (ja) 2013-06-26
DE102010027134B4 (de) 2012-12-13
DE102010027134A1 (de) 2011-02-24
CN101997245A (zh) 2011-03-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97245B (zh) 连接器安装结构
CN101222127B (zh) 电连接盒及电连接盒的组装方法
CN203589373U (zh) 用于emi连接器的垫圈
US10411405B2 (en) Connector mateable with and removeable from a mating connector by rotation of a lever
US8727811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socket and plug having two transmission interfaces
CN101573840A (zh) 具有由接地屏蔽件形成的接地触点的电连接器
CN101242055A (zh) 具有抑制电磁干扰垫片的电连接器部件
US9437964B2 (en) RF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with retention member
CN109643861B (zh) 用于高速信号传输的ffc/fpc连接器
CN101436726B (zh) 连接器
CN103138110B (zh) 连接器
CN102576954B (zh) 用于电路板的连接器的安装结构
CN109155491A (zh) 高速电连接器
JP4547282B2 (ja) 自動調芯用コネクタ
CN102280770A (zh) 间隙补偿单元
CN101207250B (zh) 连接器
CN101233796A (zh) 电子设备以及该电子设备用的框体
US8449322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7896709B2 (en) Keyed mating connectors with latching mechanism
CN101841091B (zh) 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
EP3217486B1 (en)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structure
JP5703982B2 (ja) コネクタの取付構造
CN101122701A (zh) 液晶显示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CN102969609A (zh) 连接器
CN101608773B (zh) 电连接器的安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