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95803B -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995803B CN101995803B CN2010102582009A CN201010258200A CN101995803B CN 101995803 B CN101995803 B CN 101995803B CN 2010102582009 A CN2010102582009 A CN 2010102582009A CN 201010258200 A CN201010258200 A CN 201010258200A CN 101995803 B CN101995803 B CN 10199580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section
- record
- spues
- record materi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17—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fixing unit in general, e.g. cooling means, heat shielding means
- G03G15/2028—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fixing unit in general, e.g. cooling means, heat shielding means with means for handling the copy material in the fixing nip, e.g. introduction guides, stripping mea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20—Details of the fixing device or porcess
- G03G2215/2003—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fixing device
- G03G2215/2016—Heating belt
- G03G2215/2025—Heating belt the fixing nip having a rotating belt support member opposing a pressure member
- G03G2215/2032—Heating belt the fixing nip having a rotating belt support member opposing a pressure member the belt further entrained around additional rotating belt support memb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一种定影装置,备有:对穿过夹部的记录材的先端附近吹风、使记录材从定影部件剥离的第1吹风部;对先端已穿过夹部的记录材吹风、使记录材从定影部件剥离的第2吹风部;从第1吹风部吐出的空气的吐出压大于从第2吹风部吐出的空气的吐出压,从第1吹风部吐出的空气的吐出风量少于从第2吹风部吐出的空气的吐出风量,并且,第1吹风部的吐出空气的第1吐出口,被配置在第2吹风部的吐出空气的第2吐出口的记录材搬送方向上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定影装置,其中,在由定影部件和加压部件形成的夹部,定影记录材上的调色像。
背景技术
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及备有它们的复合机等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是在感光体上形成与原稿相应的潜像,通过向该潜像供给调色剂而显像化,将显像化后的调色像转印到记录纸上,对被转印到记录纸上的调色像定影,然后排纸。
作为上述定影调色像的定影装置,有一种热辊定影方式的定影装置,是在由内藏了卤加热器等的定影辊和推压定影辊的加压辊形成的夹部,边夹持搬送边加热加压被转印了调色像的记录纸,这种定影装置因为结构简单,所以被广泛利用。
还有一种传动带定影方式的定影装置,是在内藏了卤加热器等的加热辊和定影辊上绷架无端状的定影传动带,同时备有介过定影传动带加压定影辊的加压辊,在由定影传动带和加压辊形成的夹部,边夹持搬送边加热加压被转印了调色像的记录纸,这种定影装置因为定影传动带的热容量小所以预热时间短,有节能的优点。
但是,因为记录纸上调色像的调色剂在穿过夹部时被加热所以调色剂存在粘力,穿过夹部的记录纸付在定影辊和定影传动带表面卷起不分离,有产生干扰的担忧。尤其是斤两小的纸张(薄纸)和使用斤两小的印刷用涂料纸时,分离性更加降低。
而图像形成装置的高速化不断进展,为了确保足够长度的夹部宽度而加大定影辊的话,也会引起定影夹部出口处的辊曲率减小,导致分离性能降低。
为了使记录纸容易从定影部件分离,采取各种对策,有的在定影部件表层采用脱模性高的耐热树脂,还有涂布硅油等脱模剂,还有使调色剂中含加热熔融发挥脱模剂功能的上光剂。但是,向上述涂料纸的图像形成、还有形成彩色图像时多种颜色调色剂重合调色剂量增多引起调色剂粘接力增大等,分离性能降低的原因增多,分离部成为必需。
作为分离部,有一种剥离方法,是在夹部的记录纸排纸侧设剥离爪,其上涂有脱模性良好的氟树脂,使其先端接触定影辊或定影传动带外表面,从定影辊等剥离记录纸。
但是,剥离爪的先端接触定影辊等表面,给覆盖定影辊等表面的由氟树脂等形成的表层带来擦痕,该痕迹也被转印到图像上,存在问题。尤其是彩色图像时,因为要求光泽图像,所以更显得明显。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有一种在夹部出口侧吹风、使记录纸从定影辊等剥离的技术被开发。
作为一例,有一种纸张剥离装置,是在二个气箱中储存由压缩机生成的压缩空气,通过交替开闭与气箱连接的二个电磁阀喷射压缩空气,与高速复印机相适应(请参照专利文献1)。
还有一种纸张剥离装置,是配置多个在软辊的圆周方向吹风的多通道空气槽,在第1个吹风没能剥离纸张时,用第2个吹风进行纸张剥离,实现了必定能够剥离纸张(请参照专利文献2)。
还有一种定影装置,是设分离爪(剥离爪),同时将由风扇送风的风吹到夹部(请参照专利文献3)。
还有一种剥离装置,是靠近夹部配置剥离辅助板,从定影辊和剥离辅助板之间吐出脉冲状的压缩空气(请参照专利文献4)。
另外还有一种定影装置,是用二个电磁阀吐出从压缩机生成的压缩空气,在记录纸先端穿过夹部时喷射高压压缩空气,然后喷射低压压缩空气(请参照专利文献5)。
先行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昭60-256180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昭61-62087号公报
专利文献3:实开昭63-140571号公报
专利文献4:特开2004-212954号公报
专利文献5:特开2007-8613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欲解决的课题
使定影后的记录纸不附在定影辊等上地吹风、使记录纸从定影辊剥离时,受到受风吹部分面积的影响。纸张先端附近没有调色像、即没有粘结力的区域较广时,纸张先端因纸张自身的质地弹性和自重而剥离,用该剥离区域接受风吹,所以能够给出较大的剥离力。但是,如果纸张先端附近都有图像的话,因为纸张沿着定影辊等的外周切线方向,所以纸张先端与定影辊等外周之间的间隙非常小。例如,外径为90mm、纸张先端空白为3mm时,其间隙只不过0.1mm。要向该间隙中吹风、使纸张先端浮起的话,需要强风速空气,换而言之需将高压空气吹到夹部,因此,优选压缩机等生成的高压压缩空气。
另外,穿过夹部的记录纸不分离、附在定影辊和定影传动带表面粘着卷起的现象不光出现在记录纸先端,在先端后面也会发生。另外,即使用排纸辊拉出记录纸先端,卷起的部分也会出现剥离不均匀。因此,在夹部出口侧吹风、使记录纸从定影辊等剥离之结构时,必须连续吹风。
但是,连续吹出压缩空气的话,需要近0.01m3/s的压缩空气。生成压缩空气需要较大能量,为了生成该风量的压缩空气,需要5~10kw的大电力压缩机,压缩机、气箱等构成的装置大小有1m3程度,大型化成为问题。
而以往的文献中并没能得到在抑制这种装置大型化的同时满足各相关性能的结构。
专利文献1中拥有上述大电力压缩机,有装置大型化之担忧。
专利文献中2因为配置多个多通道空气槽,所以同样拥有大电力压缩机,有装置大型化之担忧。
专利文献3中虽然采用由风扇送风的空气,但此时得不到高压空气,不得不并用分离爪。因此,没有解决分离爪给定影辊表层带来擦痕的问题。
专利文献4中因为是由压缩空气剥离记录纸先端之后通过锐利的剥离辅助板分离记录纸之构成,所以有碰伤记录纸上图像之担忧。
专利文献5中是在由压缩空气剥离记录纸先端之后,使压缩空气降为低压,但为了维持分离性能却需要充分的风量,为了得到该风量而拥有上述大电力压缩机,有装置大型化之担忧。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定影装置及备有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这种定影装置是由压缩空气剥离记录材先端之构成,但是不需要大电力压缩机。
用来解决课题的手段
上述目的通过以下记载的发明达成。
1.一种定影装置,在由被加热的定影部件和对该定影部件加压的加压部件形成的夹部,定影记录材上的调色像,定影装置的特征在于,
备有:对穿过所述夹部后的记录材的先端附近吹风、使记录材从所述定影部件剥离的第1吹风部;对先端已穿过所述夹部的记录材吹风、使记录材从所述定影部件剥离的第2吹风部;
从所述第1吹风部吐出的空气的吐出压大于从所述第2吹风部吐出的空气的吐出压,从所述第1吹风部吐出的空气的吐出风量少于从所述第2吹风部吐出的空气的吐出风量,并且,所述第1吹风部的吐出空气的第1吐出口,被配置在所述第2吹风部的吐出空气的第2吐出口的记录材搬送方向上流。
2.上述1中记载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吹风部吐出压缩机压缩的空气,所述第2吹风部吐出风扇送风的空气。
3.上述1或2中记载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吹风部吹风吹到所述定影部件的吹到位置,是记录材先端从所述夹部出口沿着所述定影部件外周面在时间20msec之内移动的位置。
4.上述3中记载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吹到位置的所述定影部件的切线与所述夹部的延长线所成的角度范围内,向所述吹到位置吹出所述第1吹风部的吹风。
5.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备有上述1~4的任何一项中记载的定影装置。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其效果在于,尽管是由压缩空气从定影部件剥离记录材之结构,但不需要大功率压缩机,装置不大型化。再则,因为功能性配置向夹部附近吐出压缩空气的第1吹风部和吐出风扇送风空气的第2吹风部,所以对定影部件有效地吹出各种空气,能够确切地从定影部件剥离记录材。
附图说明
图1:图像读取装置的结构图。
图2:传动带定影装置的剖面图。
图3:第1空气喷嘴和电磁阀等的立体图。
图4:第2空气喷嘴的立体图。
图5:压缩机和风扇的控制方框图。
图6:第1空气喷嘴的吹到位置放大示意图。
符号说明
8 定影装置
81 定影传动带
82 加热辊
83 定影辊
84 加压辊
101 控制部
111、111b、111c 第1空气喷嘴
111a、121a 吐出口
114 电磁阀
115 气箱
116 压缩机
121、121a、121b 第2空气喷嘴
123 风扇
124 风扇用开关
N 夹部
P 记录纸
K 吹到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首先,根据图1的结构图,说明采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一例。
本图像形成装置由图像形成装置本体GH和图像读取装置YS构成。
图像形成装置本体G H是被称之为串联型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由多组图像形成部10Y、10M、10C、10K、传动带状的中间转印带5、供纸搬送部及传动带搬送装置8等构成。
图像形成装置本体GH上方设有图像读取装置YS,其由自动原稿传送装置201和原稿图像扫描曝光装置202构成。被载置在自动原稿传送装置201原稿台上的原稿d由搬送部搬送,原稿单面或两面的图像经原稿图像扫描曝光装置202的光学系统扫描曝光,由线影像传感CCD读入。
由线影像传感CCD光电变换形成的信号在图像处理部经模拟处理、A/D变换、描影修正、图像压缩处理等之后,被送往曝光部3Y、3M、3C、3K。
形成黄(Y)色图像的图像形成部10Y是在感光鼓1Y周围配置带电部2Y、曝光部3Y、显影部4Y及清洁部7Y。形成品红(M)色图像的图像形成部10M是在感光鼓1M周围配置带电部2M、曝光部3M、显影部4M及清洁部7M。形成青(C)色图像的图像形成部10C是在感光鼓1C周围配置带电部2C、曝光部3C、显影部4C及清洁部7C。形成黑(K)色图像的图像形成部10K是在感光鼓1K周围配置带电部2K、曝光部3K、显影部4K及清洁部7K。然而,带电部2Y和曝光部3Y、带电部2M和曝光部3M、带电部2C和曝光部3C、带电部2K和曝光部3K构成潜像形成部。
显影部4Y、4M、4C、4K内藏由黄(Y)、品红(M)、青(C)及黑(K)的小粒径调色剂和载体组成的二成分显影剂。调色剂由发色剂颜料或染料、定影后帮助调色剂从定影部件剥离的上光剂、支持它们的胶合剂树脂构成。
中间转印带5绕在多个辊上由辊支撑,能够转动。
定影装置8是在由被加热的定影传动带81和加压辊83之间形成的夹部,加热加压、定影记录纸(记录材)P上的调色像。
由图像形成部10Y、10M、10C、10K形成的各色图像,通过转印部6Y、6M、6C、6K,被逐次转印到转动的中间转印带5上(1次转印),形成彩色图像合成的调色像。收容在供纸盒20内的记录纸P由供纸部21供纸,经供纸辊22A、22B、22C、22D、定位辊23等,被搬送到转印部6A,彩色图像被转印到记录纸P上(2次转印)。被转印了彩色图像的记录纸P在定影装置8中被加热加压,记录纸P上的彩色调色像被定影。然后由排纸辊24夹持,载置到机外的排纸盘25中。
由转印部6A将彩色图像转印到记录纸P上之后,曲率分离了记录纸P的中间转印带5由清洁部7除去残留的调色剂。
上述是形成彩色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但也可以是形成黑白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可以采用也可以不采用中间转印带。
接下去,根据图2传动带定影装置的剖面图,说明本发明定影装置8。
定影传动带81(定影部件)为无端状,作为基体采用例如厚度70μm的PI(聚亚胺),用厚度200μm的耐热性硅胶(硬度JIS-A15°)作为弹性层覆盖基体外周面,进一步用厚度30μm的耐热性树脂PFA(聚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套管覆盖。外径尺寸例如为168mm。作为其他结构,基体可以采用镍电铸等金属基体,弹性层可以采用氟胶,表面脱模层可采用PFA、PTFE(聚四氟乙烯)等氟树脂涂层。
加热辊82内藏卤加热器82A,作为加热定影传动带81的加热部,例如用厚度30μm的PTFE树脂涂层82c,覆盖由铝等形成的厚4mm的圆筒状芯金属82B外周面。外径尺寸例如90mm。另外,为了适应不同的纸张宽度,卤加热器82A由2根1200W、2根750W、1根500W的构成,相应不同纸宽的记录纸,配置成在轴方向上有不同的发热分布。
定影辊83是用厚度17mm的耐热性硅胶(硬度JIS-A10°)作为弹性层83B,覆盖由铁等金属形成的实心芯金属83A,进一步用厚度30μm的低摩擦耐热性树脂PTFE涂层的树脂层83C覆盖。外径尺寸例如90mm。
加压辊84(加压部件)内藏卤加热器84A,用来缩短刚向图像输出装置投入电源后的升温时间,用厚度2mm的耐热性硅胶(硬度JIS-A10°)作为弹性层84C,覆盖由铝等形成的厚4mm的圆筒状芯金属84B外周面,进一步用厚度30μm的PFA套管树脂层84D覆盖。外径尺寸90mm。卤加热器84A例如为700W。
加压辊84通过没有图示的推进部,中间夹有定影传动带81地推压定影辊83。
上述结构中,通过没有图示的驱动部使加压辊84在逆时针方向旋转的话,定影传动带81及加热辊82朝顺时针方向旋转,定影辊83也在顺时针方向旋转。也可以驱动定影辊83。另外,定影传动带81通过接触加热辊82而由卤加热器82A加热,加压辊84也由卤加热器84A加热。加压辊84由没有图示的推进部朝定影辊83方向推进,在绕在定影辊83上的定影传动带81和加压辊84之间形成的夹部N,加热加压被供给的记录材P,定影记录材P上的调色像。
定影条件例如如下所示:
定影荷重:2000N
定影传动带张力:250N
定影传动带控制温度:160~200℃
加压辊控制温度:80~120℃
记录纸搬送速度:500mm/s
作为加热定影传动带81的加热部,可以采用任意的加热部,例如,可以使用采用了磁化线圈的感应加热发热体。另外,设置加热部的位置也并不一定局限于在加热辊82之中。
另外,也可以设付与定影传动带81张力的张力辊,还可以设控制传动带蛇形的偏移控制辊。
如上所述的定影装置8中,定影后的记录材P被从夹部N排纸后,如果附在定影传动带81上卷起的话则会有产生干扰的担忧,所以,必须可靠地使记录材P从定影传动带81分离。
对此,本定影装置8中,作为该分离部,在夹部N出口附近设第1空气喷嘴111(第1吹风部)和第2空气喷嘴121(第2吹风部)。第1空气喷嘴111出压缩机生成的压缩空气,对刚穿过夹部N的记录纸P先端附近短时间吹风,使记录纸P先端从定影传动带81分离。而第2空气喷嘴121连续吐出由风扇送风的空气,吹到先端已分离的记录纸P上,使记录纸P不附在定影传动带81上。
从第1空气喷嘴111出的空气因为是使记录纸P先端分离,所以必须吐出高压空气,但因为只要短时间吐出所以吐出少量风量即可。而从第2空气喷嘴121出的空气因为是在记录纸P的先端被分离后,所以不需要吐出高压,但需要到记录纸P全部穿过夹部N为止连续吐出,所以必须吐出大量风量。并且,从第1空气喷嘴111吐出的吐出风量,约为从第2空气喷嘴121吐出的吐出风量的1/10即可。这样,因为是第1空气喷嘴111和第2空气喷嘴121互补的结构,所以,与不设第2空气喷嘴121、所有的空气都从第1空气喷嘴111吐出之结构相比,尺寸和电力约为1/10,小型省电。
在此,如果将第1空气喷嘴111和第2空气喷嘴121并设在夹部N附近的话,空间上有困难。但是,如果将第1空气喷嘴111和第2空气喷嘴121都配置在离开夹部N的位置的话,风速变弱,不能可靠地分离记录纸P,由此会产生光泽不良,有担忧。
在此,使相互错开地将第1空气喷嘴111吐出口111a的位置配置在第2空气喷嘴吐出口121c位置的记录纸P搬送方向上流、即靠近夹部。
这样,从定影传动带81分离后的记录纸P被导向搬送到排纸导向板85。因为耐热树脂的剥离爪86压接在加压辊84上,所以,即使记录纸P被第1空气喷嘴111和第2空气喷嘴121吐出的空气压向下方,记录纸P也不会卷到加压辊84上。剥离爪86是在例如10mm程度的先端上涂层氟树脂,润滑性良好,再则因为以1mN程度的弱压力压接在加压辊84上,所以不会给加压辊84带来擦伤。加上两面复印时调色像位于加压辊84一侧,而加压辊84温度低,所以调色像不会熔融,不会由于剥离爪86而产生图像不良。
另外,为了将加压辊84维持在低温,使转印部6A和定影装置8之间的间隔长度在记录纸P的最大长以上,同时在其间缩短纸张间隔,由此能够抑制从定影传动带81向加压辊84的热传递量。也可以用风扇冷却加压辊84内外周。
剥离爪86可以应用以往定影装置中采用的技术。
接下去参照图3至图5,说明用来从第1空气喷嘴111和第2空气喷嘴121吐出空气的结构。图3是第1空气喷嘴111和电磁阀等的立体图,图4是第2空气喷嘴121的立体图,图5是压缩机和风扇的控制方框图。
首先参照图3、图5,对第1空气喷嘴111及其相关结构作说明。
图3中,在记录纸P宽度方向上配设5个第1空气喷嘴111,各第1空气喷嘴111中,以5mm间距设13个口径1mm的喷嘴孔111a。因此,喷嘴孔111a的总数是5个第1空气喷嘴111共65个。
5个第1空气喷嘴111分别通过5根导管112与2个配管部113连接,2个配管部113分别与2个电磁阀114连通。电磁阀114上面的形状没有图示,是与图5中所示的气箱115连接统合,气箱115连接压缩机116。
电磁阀114是直动式的,容量0.002m3/s(100kPa),应答速度20ms。
气箱115容量0.05m3。
压缩机116是往复无供油式的,电力0.75kw,静压0.8MPa,风量0.00125m3/s。
备有上述结构的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供纸传感102检测收容在供纸盒20内的记录纸P由供纸部21供纸。从被供给搬送的记录纸P被供纸传感102检测到,到记录纸P穿过夹部N,时间是一定的,事先知道,当由CPU等构成的控制部101通过计时器103认识到已到上述时间时,便向电磁阀114发送开信号,50ms后发送闭信号。气箱115中事先储存压缩机116压缩的压缩空气,所以电磁阀114开口一打开,压缩空气便从第1空气喷嘴111吐出,吹到刚穿过夹部N的记录纸P先端。
此时,压缩机储存在气箱中的0.8MPa程度的压缩空气,经气箱和第1空气喷嘴之间设有的没有图示的调节器减压,供给到第1空气喷嘴111。从第1空气喷嘴111吐出的吐出压为0.1~0.2MPa,吐出风速为100~160m/s,吐出风量为0.005~0.008m3/s。
电磁阀114被输入开信号之后大约20ms时达到全开状态,在记录纸P离开夹部被搬送约10mm时达到最大风量。从第1空气喷嘴吐出的压缩空气的最大吐出风量,是为了分离记录纸P而所需要的风量的2~3倍,所以,记录纸P在压缩空气的吐出风量达到最大之前、即离开夹部N的搬送量达到10mm之前开始分离。然后,一旦电磁阀114被输入闭信号,从第1空气喷嘴111吐出的压缩空气的吐出风量便渐渐减少,一直吐出,直到记录纸P先端离夹部25~30mm。此时的吐出风量,即使是最大附着量的调色像,也能够剥离记录纸P。
图3中,配置在当中的3个第1空气喷嘴111b经由配管部113a与电磁阀114a连接,配置在外侧的2个第1空气喷嘴111c经由配管部113b与电磁阀114b连接。3个第1空气喷嘴111b的宽度相当于例如A4尺寸短边方向的尺寸,5个第1空气喷嘴111b、111c的宽度相当于例如A4尺村长边方向的尺寸。根据对图像读取装置上方配置的操作板的输入,记录纸尺寸检测部104检测形成图像的记录纸尺寸,送往控制部101。
这样,横着传送A4尺寸记录纸时,控制部101向电磁阀114a和电磁阀114b双方发送开信号。而纵向传送A4尺寸记录纸时,控制部101只向电磁阀114a发送开信号,不向电磁阀114b发送开信号。由此,抑制压缩空气的多余吐出,能够减少压缩机116耗电。
此时,加热辊中内藏的卤加热器也与通纸区域相应通电,抑制电力。
如上所述,由第1空气喷嘴111吐出压缩空气、使已穿过夹部N的记录纸P先端从定影传动带81分离之后,中止压缩空气的吐出,取而代之由第2空气喷嘴121连续吐出风扇送风的空气,吹到记录纸P上,防止记录纸P附在定影传动带81上。
也就是说,记录纸P分离到一定程度,记录纸P的先端离开定影传动带81有0.2mm以上的话,离开的区域上都受到剥离作用力的作用,所以,相对第1空气喷嘴111吐出的压缩空气那样对狭窄范围高压吹出的空气来说,优选低压但风量大对广范围吹出的空气。因此,停止从第1空气喷嘴111的吐出,从第2空气喷嘴121,将风扇送风的空气,吹到记录纸P上脱开定影传动带81的先端部分上。由此,即使没有从第1空气喷嘴111的吹风,也能够对记录纸P施加作用力,克服调色剂的粘结力,可靠地使记录纸P从定影传动带81分离。
下面参照图4、图5,对第2空气喷嘴121及其相关结构作说明。
图4中,在记录纸P宽度方向上配设5个第2空气喷嘴121,各第2空气喷嘴121开口的尺寸,在记录纸P宽度方向为65mm,在记录纸P厚度方向为3mm。
如图2所示,5个第2空气喷嘴121通过通风道122,分别与配置着风扇123的部分连接。
因此风扇123有5个,是70mm的轴流风扇。电力12W,静压500Pa。
备有上述结构的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当供纸传感102检测到收容在供纸盒20内的记录纸P被供纸部21供纸,控制部101便向风扇用开关124通电。于是各风扇123开始旋转,第2空气喷嘴121以例如20m/s吐出空气,吹到记录纸P上,从定影传动带81分离记录纸P。连续定影记录纸P时,使风扇123保持运转,但是,如后面将要说明的那样,风扇123应答性十分高时,也可以相应记录纸P的进入反复ON/OFF。
在记录纸P到达定影装置8之前向风扇用开关124通电的理由,是因为风扇123从通电到达到最大转数有一时滞。如果记录纸搬送速度小、在到达欲使记录纸P分离的位置之前风扇123能够达到后述用来继续分离的充分风速的话,也可以在记录纸P到达定影器时再起动。相反,在将本发明应用于较高速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等时,作为风扇123使用高输出但上升需要时间的鼓风机等时,在图像形成装置供纸开始、进一步在图像形成运转开始之前,适当选择起动鼓风机等风扇123的起动时机。
第2空气喷嘴121的吐出压为400Pa,吐出风速20~30m/s,吐出风量0.025~0.04m3/s。
另外,风扇123并不局限于轴流风扇,也可以是多翼风扇、横断流风扇或鼓风机等,只要具备有能够连续剥离先端已从定影传动带81分离的记录纸P的风量等条件即可。通风道122的形状根据风扇123的形式设定。
图4中,5个第2空气喷嘴121被配设在记录纸P宽度方向上。与第1空气喷嘴111相同,配置在当中的3个第2空气喷嘴121a的宽度相当于例如A4尺寸短边方向的尺寸,3个第2空气喷嘴121a和配置在外侧的2个第2空气喷嘴121b的宽度相当于例如A4尺寸长边方向的尺寸。3个第2空气喷嘴121a分别与3个风扇123连通,2个第2空气喷嘴121b分别与2个风扇123连通。横着传送A4尺寸记录纸时,控制部101对第2空气喷嘴121a的风扇用开关124和被配置在外侧的第2空气喷嘴121b的风扇用开关124双方通电。而纵向传送A4尺寸记录纸时,控制部101只对第2空气喷嘴121a的风扇用开关124通电。由此抑制风扇123无用旋转和分离用的风冷却定影部件,可以减少风扇123及卤加热器82A的耗电。
本说明书中的风量等都是对使A4长边程度之宽度的记录纸分离作的记载。相应记录纸宽度而改变吐出宽度时,风量也相应改变。
如上所述,用备有有第1空气喷嘴111和第2空气喷嘴121的定影装置8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了以100ppm供给A4尺寸记录纸P的实验。
通过该实验,参照图6的放大图,说明第1空气喷嘴111的吹到位置。
首先,已经知道,如果记录纸P的先端卷到定影传动带81上时间在20ms以上再剥离记录纸P的话,随卷起时间增加,发生可以认为是起因于剥离状态变化的图像斑,图像质量降低。
因此,必须在记录纸P先端离开夹部N后被搬送20ms以内分离。在此,设定第1空气喷嘴111的吹到位置,使记录纸P先端离开夹部N的夹部出口N1后被搬送20ms以内。
如果记录纸P先端空白为3mm,则记录纸P先端与定影传动带81之间的间隙只有0.1mm程度大小,所以,要求从第1空气喷嘴111吐出的空气流沿定影传动带81流动。假如第1空气喷嘴111的吹风方向与绕在定影辊83上的定影传动带81的切线S一致,那么第1空气喷嘴111吐出的空气能够流入记录纸P先端和定影传动带81间间隙的,只限于切线S与定影传动带81的切点附近。
对此,优选将第1空气喷嘴111的吹风方向,设定在由吹到位置K上的切线S与夹部N延长线E所成的角度θ之范围内。这样,能够形成从吹到位置K沿着定影传动带81曲面向夹部N的空气流动,记录纸P先端不到吹到位置K也能够分离。
夹部N的延长线E是定影后的记录纸P被搬送方向的线。
并且,为了使第1空气喷嘴111和第2空气喷嘴121不干涉排出夹部N的排纸通路,至少必须配置在夹部N延长线E的定影辊83一侧。
另外,如上所述,优选将第1空气喷嘴111的吐出口111a配置在第2空气喷嘴121吐出口121c的记录纸P搬送方向上流。
作为满足上述条件的一例,优选使夹部出口N1与吹到位置K间的长度为10mm、夹部出口N1与第1空气喷嘴111吐出口111a间的间隔为25mm、第1空气喷嘴111的吹风方向相对夹部N延长线E以角度5度倾向切线S一侧。
通过上述结构,在记录纸P卷到定影传动带81上的时间增加之前,从第1空气喷嘴111对记录纸P先端和定影传动带81之间的间隙中吹入空气,可靠地分离记录纸P,所以能够防止发生图像斑。
上述结构中说明的第1空气喷嘴111及第2空气喷嘴121的个数都是5个,但并不局限于在此说明的个数。
另外,作为采用第1空气喷嘴111及第2空气喷嘴121的定影装置,也并具局限于上述传动带定影装置,可以是任何种类的定影装置。例如,也可以是热辊定影方式的定影装置,在由内藏了卤加热器等加热部的定影辊(定影部件)和加压该定影辊的加压辊(加压部件)形成的夹部,边夹持搬送边加热加压转印了调色像的记录材。
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前后设有散热孔,从散热孔开口吸入的外气,经由配置在定影装置上部的导气通风道,被导向位于定影装置出口侧的风扇。该导气通风道通过外气维持在低温,抑制因定影装置热扩散引起调色剂储放部等温度上升。
从第1空气喷嘴111及第2空气喷嘴121吐出的空气,由以记录纸搬送导向的一部分为壁的通风道,导向设在定影装置出口侧的图像形成装置端部的开口,排出。若在该开口设排气风扇则能有效地排气,抑制吹到定影装置温度上升的空气引起的装置内热污染为最小限度。图像形成装置上连接后处理装置等情况时,在图像形成装置上面的面和背面设开口排气。
Claims (10)
1.一种定影装置,在由被加热的定影部件和对该定影部件加压的加压部件形成的夹部,定影记录材上的调色像,定影装置的特征在于,
备有:第1吹风部,其对穿过所述夹部后的记录材的先端附近吹风,使记录材从所述定影部件剥离;以及第2吹风部,其对从所述定影部件被所述第一吹风部剥离的记录材的先端吹风,以在该记录材的先端上施加用于使所述记录材从所述定影部件剥离的力,由此从所述定影部件连续地剥离所述记录材;
从所述第1吹风部吐出的空气的吐出压大于从所述第2吹风部吐出的空气的吐出压,从所述第1吹风部吐出的空气的吐出风量少于从所述第2吹风部吐出的空气的吐出风量,并且,所述第1吹风部的吐出空气的第1吐出口被配置在所述第2吹风部的吐出空气的第2吐出口的记录材搬送方向上流,
所述第1吹风部吐出压缩机压缩的空气,所述第2吹风部吐出风扇送风的空气。
2.如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吹风部吹风吹到所述定影部件的吹到位置,是记录材先端从所述夹部出口沿着所述定影部件外周面在时间20msec之内移动的位置。
3.如权利要求2中记载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吹到位置的所述定影部件的切线与所述夹部的延长线所成的角度范围内,向所述吹到位置吹出所述第1吹风部的吹风。
4.如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定影装置,其中备有控制部,在定影的记录材的宽度方向配设多个所述第1吐出口和多个所述第2吐出口,在定影比最大能定影宽度的记录材宽度小的记录材时,控制中止从位于记录材宽度方向端部的对记录材的剥离没有贡献的所述第1吐出口和所述第2吐出口吐出空气。
5.如权利要求4中记载的定影装置,其中,
设有:与多个所述第1吐出口分别连通的多个电磁阀;对与多个所述第2吐出口分别连通的多个风扇通电的多个风扇用开关;
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多个电磁阀的开闭和所述多个风扇用开关的开关。
6.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备有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定影装置;
所述第1吹风部吐出压缩机压缩的空气,所述第2吹风部吐出风扇送风的空气。
7.如权利要求6中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吹风部吹风吹到所述定影部件的吹到位置,是记录材先端从所述夹部出口沿着所述定影部件外周面在时间20msec之内移动的位置。
8.如权利要求7中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吹到位置的所述定影部件的切线与所述夹部的延长线所成的角度范围内,向所述吹到位置吹出所述第1吹风部的吹风。
9.如权利要求6中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备有控制部,在定影的记录材的宽度方向配设多个所述第1吐出口和多个所述第2吐出口,在定影比最大能定影宽度的记录材宽度小的记录材时,控制中止从位于记录材宽度方向端部的对记录材的剥离没有贡献的所述第1吐出口和所述第2吐出口吐出空气。
10.如权利要求9中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设有:与多个所述第1吐出口分别连通的多个电磁阀;对与多个所述第2吐出口分别连通的多个风扇通电的多个风扇用开关;
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多个电磁阀的开闭和所述多个风扇用开关的开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9191765A JP5454002B2 (ja) | 2009-08-21 | 2009-08-21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191765/09 | 2009-08-21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995803A CN101995803A (zh) | 2011-03-30 |
CN101995803B true CN101995803B (zh) | 2013-10-16 |
Family
ID=427822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2582009A Active CN101995803B (zh) | 2009-08-21 | 2010-08-18 |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340560B2 (zh) |
EP (1) | EP2287679B1 (zh) |
JP (1) | JP5454002B2 (zh) |
CN (1) | CN10199580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359764B2 (ja) * | 2009-10-16 | 2013-12-04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359781B2 (ja) * | 2009-10-27 | 2013-12-04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942341B2 (ja) * | 2010-08-20 | 2016-06-29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360128B2 (ja) * | 2011-05-06 | 2013-12-04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845717B2 (ja) | 2011-08-22 | 2016-01-20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記録装置 |
JP2019139100A (ja) * | 2018-02-13 | 2019-08-2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7225846A (ja) * | 2006-02-23 | 2007-09-06 |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7233228A (ja) * | 2006-03-03 | 2007-09-13 |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7240921A (ja) * | 2006-03-09 | 2007-09-20 |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 画像形成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0247672A (ja) | 1984-05-24 | 1985-12-07 | Fuji Xerox Co Ltd | 用紙剥離装置 |
JPS60256180A (ja) | 1984-06-01 | 1985-12-17 | Fuji Xerox Co Ltd | 用紙剥離装置 |
JPS6162087A (ja) | 1984-09-03 | 1986-03-29 | Fuji Xerox Co Ltd | フユ−ザ−ロ−ルの用紙剥離装置 |
JP2503460B2 (ja) | 1986-12-01 | 1996-06-05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バイポ−ラトランジス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S63140571U (zh) | 1987-03-06 | 1988-09-16 | ||
JPH0854801A (ja) | 1994-08-10 | 1996-02-27 | Toshiba Corp | 定着装置 |
JP3939841B2 (ja) * | 1997-12-22 | 2007-07-04 | 東北リコー株式会社 | 印刷装置における用紙の剥離構造 |
JP3695343B2 (ja) * | 2001-04-12 | 2005-09-14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定着装置及び定着方法 |
JP2004212954A (ja) | 2002-12-19 | 2004-07-29 | Fuji Xerox Co Ltd | 剥離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5128333A (ja) | 2003-10-24 | 2005-05-19 | Fuji Xerox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JP4725267B2 (ja) * | 2005-09-20 | 2011-07-13 |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 定着装置 |
JP2007178732A (ja) | 2005-12-28 | 2007-07-12 |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 画像形成装置 |
JP4714901B2 (ja) | 2006-01-31 | 2011-07-06 |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9205131A (ja) * | 2008-01-28 | 2009-09-10 | Seiko Epson Corp | 転写材分離装置、転写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413114B2 (ja) * | 2008-10-10 | 2014-02-12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
2009
- 2009-08-21 JP JP2009191765A patent/JP5454002B2/ja active Active
-
2010
- 2010-08-16 EP EP10172892.1A patent/EP2287679B1/en active Active
- 2010-08-17 US US12/857,927 patent/US8340560B2/en active Active
- 2010-08-18 CN CN2010102582009A patent/CN10199580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7225846A (ja) * | 2006-02-23 | 2007-09-06 |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7233228A (ja) * | 2006-03-03 | 2007-09-13 |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7240921A (ja) * | 2006-03-09 | 2007-09-20 |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 画像形成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8340560B2 (en) | 2012-12-25 |
JP5454002B2 (ja) | 2014-03-26 |
EP2287679B1 (en) | 2018-09-26 |
JP2011043668A (ja) | 2011-03-03 |
EP2287679A1 (en) | 2011-02-23 |
CN101995803A (zh) | 2011-03-30 |
US20110044735A1 (en) | 2011-02-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995800B (zh) |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
CN101995803B (zh) |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
JP5359764B2 (ja)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CN1920695B (zh) |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 |
CN102193453B (zh) |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
CN102346418A (zh) | 图像加热装置 | |
CN102053542B (zh) |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
JP4714903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US8818250B2 (en) |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JP4714902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4821541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US8320807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or forming an image on a sheet at a nip portion formed by rotary bodies | |
CN100399207C (zh) | 定影装置以及具备该定影装置的成像装置 | |
CN102243463A (zh) |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
JP5369611B2 (ja) | 両面画像形成装置 | |
JP5533613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5418343B2 (ja)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7071955A (ja) | 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記録シート剥離方法 | |
JP2011191509A (ja)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11128198A (ja)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12123158A (ja)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15152610A (ja) | 定着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