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92802B - 机动车前支撑梁、前支架及装配方法 - Google Patents
机动车前支撑梁、前支架及装配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992802B CN101992802B CN201010253810.XA CN201010253810A CN101992802B CN 101992802 B CN101992802 B CN 101992802B CN 201010253810 A CN201010253810 A CN 201010253810A CN 101992802 B CN101992802 B CN 10199280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op part
- self
- bottom parts
- propelled vehicle
- vehicle fro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082—Engine compartments
- B62D25/085—Front-end modu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082—Engine compartments
- B62D25/084—Radiator suppor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7/00—Connections between superstructure or understructure sub-units
- B62D27/04—Connections between superstructure or understructure sub-units resilien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9/00—Superstructures, understructures, or sub-unit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thereof
- B62D29/001—Superstructures, understructures, or sub-unit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combining metal and synthetic material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616—Structural member making
- Y10T29/49622—Vehicular structural member mak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机动车前支架中使用的机动车前支撑梁,该机动车前支撑梁包括顶部件和底部件;其中,顶部件和底部件固定在一起,并围成了一个空腔,且该顶部件和底部件是模制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动车前支撑梁(front support beam);更具体地讲,本发明涉及由机动车前支撑梁制成的前支架(front carrier)结构。
背景技术
机动车前支架是安装在机动车前部的支撑结构,其用于支撑机动车前部的组件。例如,前支架可以支撑的组件有:散热器(radiator)、前照灯、保险杠横梁、机盖弹簧栓、机盖支撑杆、机盖缓冲杆、碰撞传感器、清洗瓶、散热器格栅(grill)、发动机导气段(air guide)、气温传感器、行人保护装置(pedestrian protection)、空调冷凝器、负载的空气冷却器以及能量吸收器。
机动车前支架可由金属制成,然而,这会导致额外的重量,并降低机动车的燃料经济性。然而,在已经使用的制造前支架的注模(注塑,injection molding)工艺中,其需要巨大的注模机器(大约2700吨),且需要昂贵的“机械臂终端”工具,用于部件在注模机器上的装载和卸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机动车前支撑梁、机动车前支架及机动车前支架的趋势调节装配(trend set assembling)方法。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针对前述问题,通过把机动车前支架注模成若干部件、然后把这些若干部件装配到前支架中,而提供了其它优点。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机动车前支架可以用一个或多个机动车前支撑梁构建出来。这就允许使用较小的注模压力机,如800吨的机器。较小部件的使用允许将更多的细节注模到部件中,从而降低了部件修饰步骤的数量。后面将详细描述各种实施方式的优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在机动车前支架中的机动车前支撑梁。在此术语“机动车前支撑梁”定义为机动车、特别是机动车前支架的支撑结构所使用的负载承受支撑部件。机动车前支撑梁包括顶部件(top piece)与底部件(bottom piece)。应该理解的是,本发明中,术语“顶部件”与“底部件”不意味着是优选的方向,这种定义只是简单地用来区分两个部件。顶部件与底部件固定在一起,并围成一个空腔(hollow space)。顶部件与底部件是模制的。机动车前支撑梁的实施方式是具有优点的,因为空腔能够用于容纳支撑结构或隐藏如电线及水瓶或清洗瓶之类的东西。模制件的使用允许在制造过程中,使得机动车前支撑梁中包含安装支撑物和安装结构。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空腔用于包含至少一个支撑结构。该实施方式是有优点的,因为其允许支撑结构安装在空腔内,且支撑结构不需要很多打磨修饰。例如,如果支撑结构是金属,将不需要喷漆,或者如果其是拉挤的或挤出的加固元件(加强筋,stiffener),则加固元件的末端将不需要切割或打磨修饰。此处,拉挤的加固元件定义为一种纤维加强的加固元件,在其制造过程中纤维被拉伸通过拉挤模。这与挤出的加固元件相反,挤出时,合成树脂和纤维一起被挤出通过挤出模。在拉挤的加固元件中,纤维是由纤维如何被拉伸通过拉挤模而确定准直的。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支撑结构可以是下述任何一种:液压成型(hudro-form)的支撑结构、金属板、挤出的加固元件及拉挤的加固元件。液压成型的支撑结构是一种金属支撑结构,其被膨胀至预定体积。拉挤的加固元件是玻璃纤维或其它纤维的复合材料,其中,为了强度,纤维取向定位在一特定方向上。包含液压成型的支撑结构是具有优点的,因为其可以如此设计,使得其填充机动车前支撑梁的空腔。在机动车前支撑梁中包含金属板也是具有优点的,因为其将被模制结构环绕,且不需要很多的修饰工作或很多喷漆。在机动车中,暴露于环境的金属板或金属结构需要喷漆和打磨处理。制造商在安装它们的过程中,有可能将其划伤。将它们放入模制部件内,首先排除了喷漆的需要,然后还排除了在安装前要保护喷漆不被损坏的问题。将挤出的或拉挤的加固元件放入空腔内是非常具有优点的,因为如果挤出的或拉挤的加固元件是暴露的,则需要修整其末端。将其放入空腔内排除了修整的需要。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在顶部件与底部件间有卡扣固定连接(snap-fit),其用于固定顶部件与底部件。这是具有优点的,因为卡扣能够用于形成坚固有力的连接,以固定顶部件与底部件。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通过在顶部件与底部件中的一个上具有至少两个卡簧(path)及一个稳定框(stabilizing rim),形成卡扣固定;在另一个上具有至少两个开口及一个稳定槽(stabilizing channel)。稳定框与稳定槽在第一预设公差内是适配的。卡簧的数量与开口的数量相等。开口用于容纳卡簧。卡簧卡扣固定于开口内。在每两个卡簧间有一个卡簧间空间。当形成卡扣固定连接时,紧挨开口的隔片与卡簧间空间在第二预设公差内适配。该实施方式是具有优点的,因为使用这种卡扣固定的支撑梁是非常坚固安全的。第一预设公差与第二预设公差可以是相同的值,也可以不同。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顶部件焊接至底部件。确切的焊接技术取决于顶部件与底部件是如何制造的。如果它们由某种塑料或纤维复合材料制成,则这些部件能够使用用于焊接塑料的技术焊接在一起。例如,可以使用热气焊、快速焊接(speed welding)、快速点焊(speed tip welding)、接触焊、电热板焊接、高频焊接、超声焊接、及振动焊接或摩擦焊接,将顶部件焊接至底部件。此实施方式是具有优点的,因为其能够用于趋势调节和调整机动车前支撑梁的准确尺寸。此处,术语“趋势调节”定义为调节部件尺寸、以在机动车制造过程中适配于其它部件的过程。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顶部件与底部件中的至少一个,是采用长玻璃纤维直接注模法制造的。这是非常具有优点的实施方式,因为制造的顶部件和/或底部件有一个长的平滑区域。这允许在注模过程中使用长的玻璃纤维。这使得使用长玻璃纤维直接注模的部件,比没有使用长玻璃纤维直接注模的部件更加坚固。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顶部件与底部件中的至少一个,由至少两个子部件构成的。两个子部件可以连接在一起,或它们简单地连接于前支撑梁的其它相应的部件上。例如,如果顶部件由两个子部件制成,顶部件的两个子部件互相连接在一起,且连接至底部件;或顶部件的两个子部件仅仅连接至底部件。此实施方式是具有优点的,因为其允许最后制造出的产品更加灵活。例如,其可用于部件的趋势调节装配。这允许安装孔间或安装结构间的位置可以调节。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顶部件与底部件中的至少一个具有至少一个如下的注模特征:注模安装结构和插入物。注模安装结构是在顶部件或底部件表面的注模结构,其用于安装机动车部件。插入物是一种能够埋置于注模结构中的物体,其用于固定或安装的目的。插入物可以是螺纹杆、螺母或者甚至是承压环。这是具有优点的,因为通过在制模过程中包含这些特征,减少了部件准备装配所需的修饰工作。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空腔用于容纳至少下述之一:电线、清洗瓶、散热器膨胀瓶及电接头。此实施方式是有优点的,因为这些元件的任何一个都能够嵌入至空腔内。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机动车前支架;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其包括至少一个机动车前支撑梁。这样的机动车前支架的实施方式是有优点的,因为使用模制前支撑梁,允许制造更多复杂的结构。这样的机动车前支架的实施方式还具有所有机动车前支撑梁所具有的优点。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机动车前支架包含水平横梁。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水平横梁包含机动车前支撑梁。在此,术语“水平横梁”定义为一种大约水平定向、且在机动车前支架中提供结构支撑的横梁。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水平横梁的结构是具有优点的,因为用于制造横梁的注模压力机可以较小。这能够减少或排除使用昂贵的终端机械臂来装载或卸载部件进出注模压力机。这种样式的水平横梁的制造还允许在注模过程中包含更多的细节。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机动车前支架包含至少一个立柱(verticalpost)。此处所使用的立柱是一种在机动车前支架中连接至水平横梁的竖直支撑结构。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该至少一个立柱包含机动车前支撑梁。按此方式下构建的立柱的优点与前述水平横梁之实施方式的优点相同。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水平横梁的底部件具有凸起。立柱的顶部件与底部件在立柱的空腔间容纳该凸起。通过立柱对该凸起的包容,将水平横梁与立柱坚固地连接在一起。此实施方式是具有优点的,首先因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水平横梁与任何一个立柱都是使用机动车前支撑梁制造的。在此情况下,机动车前支架可以制造出比其作为一个单一部件小得多的部件。其具有的优点是能够使用较小的注模压力机。使用较小注模压力机的优点在前面已经讨论过。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机动车前支架包括水平横梁。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水平横梁包括机动车前支撑梁。顶部件包括左顶部件、中间顶部件及右顶部件。底部件包括左底部件及右底部件。左底部件与右底部件用于固定在一起。左底部件与右底部件在固定在一起之前,适于可滑动地安装,以便将底部件调节至第一预设宽度。左顶部件、中间顶部件及右顶部件,在固定至底部件之前,适于可滑动地安装至底部件,以便将顶部件调节至第二预设宽度。底部件形成垂直支撑。左底部件包括左立柱。右底部件包括右立柱。此实施方式是具有优点的,因为机动车前支架的尺寸能够调节。其允许趋势调节装配机动车前支架。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机动车前支架进一步包括一个横梁(crossmember),其用于与左立柱和右立柱一起进行固定。左立柱与右立柱适于滑动安装至该横梁,以将底部件调节至第一预设宽度。该实施方式是具有优点的,因为横梁为机动车前支架提供了额外的结构支撑。另外,该实施方式还能够采用趋势调节进行安装。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机动车前支架进一步包括模制左横梁与模制右横梁。模制左横梁与左立柱形成整体,模制右横梁与右立柱形成整体。在此可以理解的是,形成整体意味着两个部件变成了一个部件。模制左横梁适于与模制右横梁固定在一起。模制左横梁与模制右横梁适于相互可滑动地安装,以将底部件调节至第一预设宽度。该实施方式与带有横梁的实施方式具有相似的优点。
再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方法,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该方法可利用趋势调节来装配机动车前支架。该方法包括将左底部件与右底部件定位(locating)在一起的步骤。此处,“定位”可以理解为为了装配而进行安装的过程。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将左底部件与右底部件调节至第一预设宽度的步骤。该方法还包括将左顶部件、中间顶部件及右顶部件定位在一起的步骤。该方法还包括将左顶部件、中间顶部件及右顶部件调节至第二预设宽度的步骤。该方法还包括将右底部件固定至左底部件的步骤,及将左顶部件、中间顶部件与右顶部件固定至底部件的步骤。可以理解的是,当右底部件固定至左底部件时,它们形成了底部件。将右底部件固定至左底部件及左顶部件、中间顶部件、右顶部件固定至底部件的顺序是无关紧要的。这些部件能够在连接在一起形成半成品(sub-assembly),或这些部件可以在同一时间都结合在一起、然后都被固定。
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的其它方面、特征及优点将会更加明显。
附图说明
下面参考附图,通过举例的方法,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其中:
图1显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机动车前支架的分解图;
图2显示了图1所示实施方式组装后的示意图;
图3显示了图1所示实施方式中水平横梁的特写图;
图4显示了图1所示实施方式中底部件水平横梁的特写分解图;
图5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机动车前支架的分解图;
图6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方式的机动车前支架的分解图;
图7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再一实施方式的机动车前支架的分解图,其显示了卡扣连接;
图8显示了图7所示实施方式组装后的示意图;
图9显示了用于卡扣连接的开口的实施方式的特写图;
图10显示了用于卡扣连接的卡簧片的实施方式的特写图;
图11显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在机动车前支撑梁的顶部件与底部件之间的卡扣的横断面图;
图12显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机动车前支撑梁的顶部件与底部件的示意图;
图13显示了机动车前支架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水平横梁包含5个部件;
图14显示了图13所示水平横梁的横断面图;
图15显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显示机动车前支架的不同变形的理想方框图;
图16显示了装配机动车前支架的方法的一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在这些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的元件或起相同作用的元件。在前面附图中已经描述的元件,如果功能等同,在后面的附图中将不再描述。
图1显示了机动车前支架100的分解图,其由水平横梁102、左立柱104及右立柱106构成。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水平横梁102、左立柱104及右立柱106都是使用机动车前支撑梁构建出来的。机动车前支架100位于机动车的前部,并用于安装散热器之类的东西。左立柱104与右立柱106是根据司机或乘客坐在机动车内的方向而命名为左和右的。水平横梁102由水平横梁顶部件116与水平横梁底部件118制成。左立柱104由左立柱顶部件120与左立柱底部件122制成。在左右立柱中,术语顶部件与底部件并不意味着优先的方向,因为它们是垂直部件。使用术语顶部件与底部件,只是为了与机动车前支撑梁的权利要求中的描述相一致,在权利要求中其被描述为由顶部件与底部件制成。类似地,水平横梁102可以不需要由顶部件与底部件制成,单个部件的方向可以旋转90度。
右立柱106由右立柱顶部件124与右立柱底部件126制成。水平横梁底部件118具有两个凸起108。左立柱104及右立柱106的顶部件与底部件设计为包住凸起108。当凸起108被容纳在立柱的空腔内时,就在水平横梁102与包住凸起108的立柱之间形成了刚性连接。另外,还具有螺栓110及螺母112,用于额外地固定这一连接。
多个模制部件的使用,允许在部件中模制大量的细节。例如,在该图中,可以看到模制的散热器安装架128。散热器安装在该结构上。然后,散热器可以进一步使用螺纹插入130加固。螺纹插入模制在立柱中。对于其它安装,还可以看到已经模制到位的承压环114。
从该图中还可以看到,当这些部件装配时将会形成空腔。例如,水平横梁底部件118具有内部区域134,当水平横梁底部件118装配至水平横梁顶部件116时,其将形成空腔。这些部件使用卡扣固定接头连接在一起。在该图中,卡扣固定接头是可见的,但是没有标出,因为在后面将会详细讨论。支撑结构也可内嵌至空腔内。例如,在水平横梁顶部件与水平横梁底部件可以看见孔132。这些孔132用于安装机盖锁扣。
图2显示了与图1所示相同的实施方式,但是该图中机动车前支架100已经装配完毕。另外,在该图中标示出了卡扣固定连接236的位置。为了装配图1所示的部件,需要使用压力,将部件压到一起,以形成卡扣固定连接236。
图3显示了水平横梁102的特写放大图。在该图中,可以看到水平横梁顶部件116装配至水平横梁底部件118。还可以看到安装机盖锁扣(hood latch)的孔。还可以看到两处卡扣固定连接236的位置。在水平横梁102中有一个空腔。该图显示了空腔如何提供一个空间以放置金属插入物用于锁扣加固。用于锁扣加固的螺栓能够从孔中突出出来,以安装机盖锁扣132。另外,水平横梁102的空腔还能够提供空间用于Twintex材料或纤维型加固。这是具有优点的,因为它们能够放置在空腔内,且不需要修整加工。如果用于加固锁扣的插入物也安装在空腔内,则也不需要加工插入物的边缘,因为其被形成水平横梁102的模制部件完全包住。液压成型的前端结构(front end)也能包在水平横梁102的空腔内。
图4显示了水平横梁底部件118及右立柱顶部件124、底部件126的特写图。该图详细描述了右立柱顶部件124及底部件126如何装配在水平横梁底部件118的凸起108周围。另外,在该图中还显示了用于形成卡扣固定连接的卡簧438及开口440。
图5显示了前图所示的机动车前支架100。该图显示了机动车前支架100的分解图。在该图中,显示了桥接加固元件542。桥接加固元件542形成了额外的支撑,其被容纳在水平横梁的空腔中。在水平横梁顶部件116、水平横梁底部件118及桥接加固元件542上有孔132排成一线,用于安装机盖锁扣。另外,桥接加固元件542有额外的孔544,用于安装螺栓110,该螺栓将左立柱104及右立柱106装配至水平横梁102。这样的桥接加固元件542可以由液压成型的支撑结构制成,或由金属板或冲压金属板(stamped metal plate)制成,还可以由塑料或复合材料制成。图5所示的实施方式,在水平横梁顶部件116及水平横梁底部件118上没有用于卡扣固定的开口或卡簧。在这种情况下,水平横梁顶部件116及水平横梁底部件118是焊接在一起的。
图6显示了与图5相同的机动车前支架100的实施方式。在此例中,水平横梁顶部件116与水平横梁底部件118也是通过焊接装配在一起的。此处用局部加固元件646代替图5中所示的桥接加固元件542。而且,当水平横梁102装配时,水平横梁顶部件116、水平横梁底部件118及局部加固元件646上的孔132排成一线。局部加固元件646对于安装机盖锁扣的位置,提供额外的机械稳定性。图5与图6一起显示了在机动车前支架100的空腔中用于加固的选择是多样的,且技术人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选择设计。
图7显示了机动车前支架的分解图。在该图中,可以看到水平横梁顶部件116、水平横梁底部件118、右立柱顶部件124及右立柱底部件126。该图的目的是帮助理解卡扣固定连接的功能。在该图中,显示了卡扣固定连接装配前的部件。对于卡扣固定连接,其在一个部件上具有开口440,且在另一个部件上具有卡簧438。卡扣固定连接具有至少两个彼此邻近的卡簧。在卡簧之间是卡簧间空间756。还具有邻近于卡簧438的稳定框750。在卡簧与任何相邻的稳定框间也有卡簧间空间756。卡簧438设计为卡扣固定于开口440中。为了提供额外的机械稳定性,还有与卡簧间空间756适配的隔板(或称隔片,spacer)754。另外,孔440切入稳定槽752中。该稳定槽与稳定框750适配。隔板754与稳定框750如此设计,使得它们在预设公差内,与卡簧间空间756及稳定槽752适配。卡扣固定连接使得部件连接在一起,但隔板754与稳定框750提供额外的机械稳定性。没有隔板754与稳定框750,该连接就不能尽可能的稳固。
图8显示了与图7所示相同的元件,但其是装配完的。可以通过开口440看到卡扣固定连接的卡簧438。另外,可以看到隔板754适配安装在卡簧438之间以及卡簧438与稳定框750之间。还可以看到稳定框750如何装入稳定槽752中。但是,由于稳定槽752装入了稳定框750,所以其不能看到。
图9显示了如何构建卡扣固定连接的又一实施方式。在图9中,显示了用于卡扣固定连接的开口440,且由于该图是透视图,还可以看到两个用于形成卡扣固定连接的隔板754,但不能看到稳定槽752。
图10显示了能够匹配插入图9所示部件中的部件。在该图中,可以看到两个能够匹配插入开口中的卡簧438。在两个卡簧438之间及卡簧438与稳定框750之间,有卡簧间空间756。在该图中,还可以看到稳定框750。稳定框能够装入匹配部件的稳定槽中。
图11显示了在机动车前支撑梁的顶部件1160与底部件1162间的卡扣固定连接的横截面图。顶部件1160与底部件1162已经装配完。在所装配的部件的内部能够看到一个空腔1164。在底部件1162上具有卡簧438,如图所示其延伸进入顶部件1160上切割出的开口440。另外,顶部件具有稳定槽752。
图12显示了机动车前支撑梁的顶部件1266与底部件1268。在此实施方式中,顶部件1266与底部件1268没有卡扣固定在一起。在此情况下,顶部件1266与底部件1268是焊接在一起的。在这个横截面图中,附图标记1270显示了顶部件1266在哪个位置焊接至底部件1268。
图13显示了机动车前支架1300的实施方式,其中水平横梁1302包含5个部件。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水平横梁1302是使用本发明机动车前支撑梁的一实施方式构建的。机动车前支撑梁的顶部件包括右顶部件1304、中间顶部件1306、左顶部件1308。机动车前支撑梁的底部件包括右底部件1310及左底部件1312。右顶部件1304能够可滑动地安装至中间顶部件1306。在右顶部件1304与中间顶部件1306间,有滑动性连接头1314。类似地,左顶部件1308能够可滑动地安装于中间顶部件1306。在左顶部件1308与中间顶部件1306间有滑动性连接头1316。右底部件1310可滑动地安装至左底部件1312。在右底部件1310与左底部件1312间有滑动性连接头1318。而且,顶部件与底部件也是可滑动地安装。但是在该图中没有显示出来。在各种顶部件与底部件间的可滑动地安装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利用趋势调节来装配机动车前支架。机动车前支架的底尺寸与顶尺寸是可调节的,并且能够调节以适合在机动车制造过程中装入机动车的其它部件。
在此实施方式中,右立柱1330是右底部件1310的一部分,且左立柱1332是左底部件1312的一部分。如图13所示,在此实施方式中,右底部件1310还具有模制右横梁1320。左底部件1312还具有模制左横梁1322。模制右横梁1320与模制左横梁1322适于可滑动地安装。在模制右横梁1320与模制左横梁1322间有滑动性连接头1324。模制右横梁1320与模制左横梁1322增加了机动车前支架1300的机械稳定性。或者,根本不需要模制右横梁1320或模制左横梁1322。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模制右横梁1320与模制左横梁1322被横梁1336代替。在此实施方式中,右底部件1310可滑动地安装至横梁1336,左底部件1312也可滑动地安装至横梁1336。在横梁1336与右底部件1310间有滑动连接头1338。还可以看到,在横梁1336与左底部件1312间有滑动连接头1340。在图13中还可以看到任选的前照灯安装架1334。这是额外的连接在右底部件1310或左底部件1312上的模制部件,其用于安装前照灯。在图13中还指示出了4个横截面。横截面A是1342、横截面B是1344、横截面C是1346及横截面D是1348
图14显示了图13所示的四个横截面。1442显示了横截面A、1444显示了横截面B、1446显示了横截面C及1448显示了横截面D。在图1442中显示中间顶部件1306在右底部件1310上面。在该图中,可以看到金属加固元件1450及机盖锁扣金属部件1456。它们通过使用螺栓1452与螺母1454连接在一起。在右底部件1310上还具有一个进出孔1458,用于装配螺栓1452与螺母1454。在中间顶部件1306与右底部件1310间有滑动性连接头1460。在图1444中显示中间顶部件1306在右底部件1310上。还显示了在中间顶部件1306与右底部件1310间的滑动性连接头1460。在图1446中显示了右顶部件1304在右底部件1310上面。在右顶部件1304与右底部件1310间有滑动性连接头1464。在图1448中显示了右顶部件1304在右底部件1310上面。在右顶部件1304与右底部件1310间有滑动性连接头1464。另外,该图中还显示了金属加固元件1462。
图15显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机动车前支架的不同变形的理想方框图。方框1570是机动车前支架的第一个理想化实施方式。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水平横梁1302由机动车前支撑梁制成。机动车前支撑梁的顶部件包括三个部件,底部件包括两个部件。顶部件包括右顶部件1304、中间顶部件1306及左顶部件1308。底部件包括右底部件1310及左底部件1312。这些部件都如图13及14所示的实施方式可滑动地安装。如图所示,右立柱1330作为右底部件1310的一部分,左支柱1332作为左底部件1312的一部分。方框1572所示的实施方式与方框1570所示的实施方式非常相似,除了增加横梁1336用于增加机械稳定性之外。方框1574所示的实施方式与方框1570所示的实施方式也非常相似,除了具有额外的模制横梁之外。在该实施方式中,模制右横梁1320是右底部件1310的一部分,且模制左横梁1322是左底部件1312的一部分。
图16显示了装配机动车前支架的方法的实施方式。该方法利用势调节来装配机动车前支架。在步骤1600中,将左底部件及右底部件定位在一起。可以理解的是,定位是为了固定在一起的装配或安装。在步骤1602中,将左底部件及右底部件调节至第一个预设的宽度。然后,在步骤1604中,把左顶部件、中间顶部件及右顶部件定位在一起。在步骤1606中,将左顶部件、中间顶部件及右顶部件调节至第二预设宽度。在步骤1608中,将右底部件固定至左底部件。最后在步骤1610中,将左顶部件、中间顶部件及右顶部件固定至底部件。左底部件与右底部件形成底部件。
尽管在此参照了特定的实施方式来描述本发明,但可以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是目的仅仅是为了解释和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应用。显而易见的是,经本发明的以上启示,就完全可能做出许多其它的改进,且其并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和原理。本发明的范围应由权利要求的范围及等同物所定义。
附图标记清单
100 机动车前支架
102 水平横梁
104 左立柱
106 右立柱
108 凸起
110 螺栓
112 螺母
114 承压环
116 水平横梁顶部件
118 水平横梁底部件
120 左立柱顶部件
122 左立柱底部件
124 右立柱顶部件
126 右立柱底部件
128 模制散热器安装架
130 螺纹插入物
132 用于安装机盖锁扣的孔
134 水平横梁底部件内部
236 卡扣固定连接
438 用于卡扣固定连接的卡簧
440 用于卡扣固定连接的开口
542 桥接加固元件
544 孔
646 局部加固元件
750 稳定框
752 稳定槽
754 隔片
756 卡簧间空间
1160 顶部件
1162 底部件
1164 空腔
1300 机动车前支架
1302 水平横梁
1304 右顶部件
1306 中间顶部件
1308 左顶部件
1310 右底部件
1312 左底部件
1314 右顶部件与中间顶部件间的滑动性接头
1316 左顶部件与中间顶部件间的滑动性接头
1318 左底部件与右底部件间的滑动性接头
1320 模制右横梁
1322 模制左横梁
1324 模制右横梁与模制左横梁间的滑动性接头
1328 替代模制横梁的图
1330 右立柱
1332 左立柱
1334 选择性前照灯安装架
1336 横梁
1338 横梁与右底部件间的滑动性接头
1340 横梁与左底部件间的滑动性接头
1340 横截面A
1344 横截面B
1346 横截面C
1348 横截面D
1442 横截面A的图
1444 横截面B的图
1446 横截面C的图
1448 横截面D的图
1450 金属加固元件
1452 螺栓
1454 螺母
1456 机盖锁扣金属构件
1458 出入孔
1460 中间顶部件与右底部件间的滑动性接头
1462 金属加固元件
1464 右顶部件与右底部件间的滑动性接头
1570 机动车前支架
1572 带有横梁的机动车前支架
1574 带有模制左右横梁的机动车前支架
Claims (15)
1.一种用于机动车前支架中的机动车前支撑梁,其中,所述的机动车前支撑梁包括顶部件与底部件,所述的顶部件与所述的底部件固定在一起,并包围形成一空腔,而且,所述的顶部件与所述的底部件是模制的;
其中,在所述顶部件与所述底部件之间具有卡扣固定连接,用于将所述顶部件固定至所述底部件;
其中,所述的卡扣固定连接是如此形成的:在所述顶部件与所述底部件中的一个中具有至少两个卡簧及一个稳定框,而在另一个中则具有至少两个开口及一个稳定槽;其中,所述稳定框与所述稳定槽在第一预设公差内是适配的;所述卡簧的数量与所述开口的数量是相同的,所述开口用于容纳所述卡簧,所述卡簧卡扣固定于所述开口内;在所述至少两个卡簧之间有一个卡簧间空间,当形成所述卡扣固定连接时,临近所述开口的隔片与所述卡簧间空间在第二预设公差内是适配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前支撑梁,其中,所述的空腔用于容纳至少一个支撑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动车前支撑梁,其中,所述的支撑结构是下述中的任何一个:液压成型的支撑结构、挤出的加固元件和拉挤的加固元件。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动车前支撑梁,其中,所述的支撑结构是金属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前支撑梁,其中,所述顶部件与所述底部件中的至少一个是采用长玻璃纤维直接注模法制造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前支撑梁,其中,所述顶部件与所述底部件中的至少一个是由至少两个子部件构建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前支撑梁,其中,所述顶部件与所述底部件中的至少一个具有下述至少一个模制特征:模制的安装结构和插入物。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前支撑梁,其中,所述的空腔用于容纳下述中的至少一个:电线、清洗瓶、散热器膨胀瓶以及电接头。
9.一种机动车前支架,其包含至少一个如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机动车前支撑梁。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机动车前支架,其中,所述的机动车前支架包括水平横梁,所述的水平横梁为一机动车前支撑梁。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机动车前支架,其中,所述的机动车前支架包括至少一个立柱,所述至少一个立柱为一机动车前支撑梁。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机动车前支架,其中,所述的机动车前支架包括水平横梁,该水平横梁为一机动车前支撑梁;所述的机动车前支架包括至少一个立柱,该至少一个立柱为一机动车前支撑梁;所述的水平横梁的底部件具有凸起,所述立柱的顶部件与底部件适于在所述立柱的空腔内容纳该凸起,而且通过所述立柱对所述凸起的容纳,而刚性地将所述水平横梁与所述立柱连接在一起。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机动车前支架,其中,所述的机动车前支架包括水平横梁,该水平横梁为一机动车前支撑梁,其顶部件包括左顶部件、中间顶部件及右顶部件,其底部件包括左底部件与右底部件,所述左底部件与所述右底部件适于固定在一起,而且在所述左底部件与所述右底部件在固定在一起之前,适于可滑动地安装,以将所述底部件调节至第一预设宽度;在所述左顶部件、中间顶部件及右顶部件固定至所述底部件之前,适于可滑动地安装至所述底部件,以将所述顶部件调节至第二预设宽度;其中,所述底部件形成立柱结构,所述左底部件包含左立柱,所述右底部件包含右立柱。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机动车前支架,其中,所述的机动车前支架还包括如下之一:
-适于与所述左立柱及右立柱固定在一起的横梁,其中,所述左立柱与右立柱适于可滑动地安装至该横梁,以将所述底部件调节至第一预设宽度;
-模制左横梁与模制右横梁,其中,所述模制左横梁与左立柱形成整体,所述模制右横梁与右立柱形成整体;所述模制左横梁适于与所述模制右横梁固定在一起,而且,所述模制左横梁与所述模制右横梁适于彼此可滑动地安装,以将所述底部件调节至第一预设宽度。
15.一种利用趋势调节来装配机动车前支架的方法,其中,所述的机动车前支架包括水平横梁,该水平横梁为一机动车前支撑梁,其顶部件包括左顶部件、中间顶部件及右顶部件,其底部件包括左底部件与右底部件;所述的左底部件与右底部件适于固定在一起,而且所述左底部件与右底部件在固定在一起之前适于可滑动地安装,以将所述底部件调节至第一预设宽度;所述的左顶部件、中间顶部件及右顶部件在固定至所述底部件之前,适于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底部件上,以将所述顶部件调节至第二预设宽度;所述底部件构成立柱结构,其中,所述左底部件包含左立柱,所述右底部件包含右立柱;该方法包括:
-将所述左底部件与右底部件定位在一起;
-调节所述左底部件与右底部件至第一预设宽度;
-将所述左顶部件、中间顶部件及右顶部件定位;
-调节所述左顶部件、中间顶部件及右顶部件至第二预设宽度;
-将所述右底部件固定至左底部件,且将所述左顶部件、中间顶部件及右顶部件固定至所述底部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737016.6A CN103707941B (zh) | 2009-08-14 | 2010-08-16 | 机动车前支撑梁、前支架及装配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12/541,377 US8308225B2 (en) | 2009-08-14 | 2009-08-14 | Automotive front support beam, front carrier, and a method of assembly |
US12/541,377 | 2009-08-14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737016.6A Division CN103707941B (zh) | 2009-08-14 | 2010-08-16 | 机动车前支撑梁、前支架及装配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992802A CN101992802A (zh) | 2011-03-30 |
CN101992802B true CN101992802B (zh) | 2014-02-05 |
Family
ID=4275149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253810.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92802B (zh) | 2009-08-14 | 2010-08-16 | 机动车前支撑梁、前支架及装配方法 |
CN201310737016.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707941B (zh) | 2009-08-14 | 2010-08-16 | 机动车前支撑梁、前支架及装配方法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737016.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707941B (zh) | 2009-08-14 | 2010-08-16 | 机动车前支撑梁、前支架及装配方法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308225B2 (zh) |
EP (2) | EP2546123B1 (zh) |
CN (2) | CN101992802B (zh) |
ES (2) | ES2470267T3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707941A (zh) * | 2009-08-14 | 2014-04-09 | 福罗西内空间体系有限公司 | 机动车前支撑梁、前支架及装配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078825B2 (ja) * | 2008-03-26 | 2012-11-21 | カルソニックカンセイ株式会社 | ラジエータコアサポート |
US7927708B2 (en) | 2008-08-18 | 2011-04-19 | Productive Research Llc | Formable light weight composites |
CA2822748C (en) | 2009-12-28 | 2021-06-01 | Shimon Mizrahi | Processes for welding composite materials and articles therefrom |
CN102844178B (zh) | 2010-02-15 | 2015-09-16 | 多产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可成型的轻质复合材料体系及方法 |
DE102011112913B4 (de) * | 2011-09-08 | 2020-01-30 | Magna Exteriors (Germany) Gmbh | Montageträger |
DE102011116208B4 (de) * | 2011-10-14 | 2021-07-15 | Daimler Ag | Frontendmodul |
DE102012010768A1 (de) * | 2012-05-31 | 2013-12-05 | Decoma (Germany) Gmbh | Strukturbauteil für ein Kraftfahrzeug |
US9233526B2 (en) | 2012-08-03 | 2016-01-12 | Productive Research Llc | Composites having improved interlayer adhesion and methods thereof |
US8845010B2 (en) | 2012-09-05 | 2014-09-30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 Hood assembly for a vehicle and method of aligning front end assembly components for a vehicle |
KR101361268B1 (ko) | 2012-12-07 | 2014-02-11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자동차의 프론트 엔드 모듈 |
DE102012222561A1 (de) * | 2012-12-07 | 2014-06-12 |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 Frontendkarosserie |
KR101360567B1 (ko) * | 2012-12-24 | 2014-02-11 | 기아자동차주식회사 | 차량의 프런트앤드모듈 |
US8931824B2 (en) * | 2013-03-11 | 2015-01-13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Pedestrian-friendly structure for motor vehicle front end |
FR3014813B1 (fr) * | 2013-12-18 | 2016-01-08 |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 Module de face avant de vehicule automobile |
DE102014214561A1 (de) * | 2014-07-24 | 2016-01-28 | Magna Exteriors Gmbh | Frontendmodul |
FR3025169B1 (fr) * | 2014-08-28 | 2016-08-12 | Renault Sa | Assemblage d'inserts de renfort par un materiau polymere et face avant technique de vehicule automobile comprenant un tel assemblage |
FR3030432B1 (fr) * | 2014-12-18 | 2018-04-27 | Renault S.A.S | Structure de face avant technique de vehicule automobile partiellement demontable. |
DE102014019333A1 (de) * | 2014-12-20 | 2016-06-23 | Daimler Ag | Träger für einen Kraftwagen,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solchen Trägers sowie Baukastensystem für eine Mehrzahl von Bauvarianten eines solchen Trägers |
DE102014226758A1 (de) * | 2014-12-22 | 2016-06-23 |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 Montageträger-Baureihe sowie Montageträger zur Befestigung von Kühlermodulen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Montageträgern |
WO2016116159A1 (en) * | 2015-01-22 | 2016-07-28 | Toyota Motor Europe Nv/Sa | Radiator support cover. |
FR3032938B1 (fr) * | 2015-02-24 | 2017-02-17 | Renault Sas | Assemblage ameliore d'inserts de renfort par un materiau polymere et face avant technique de vehicule automobile comprenant un tel assemblage. |
KR102146310B1 (ko) * | 2015-03-25 | 2020-08-21 | 한온시스템 주식회사 | 프론트 앤드 모듈 캐리어 |
FR3035060B1 (fr) * | 2015-04-14 | 2018-10-26 | Renault S.A.S | Structure de face avant technique de vehicule automobile en matiere plastique. |
KR101755461B1 (ko) | 2015-06-22 | 2017-07-07 |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 전방 차체 구조 |
FR3037553B1 (fr) * | 2015-06-22 | 2019-05-17 |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 Structure de support pour un module de face avant d'un vehicule automobile et module de face avant comprenant ladite structure de support |
JP6618774B2 (ja) * | 2015-11-09 | 2019-12-11 |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 車両用ラジエータ装置 |
DE102016003810B4 (de) * | 2016-03-26 | 2021-09-09 | Audi Ag | Verfahren zum Verbinden von mindestens zwei Bauteilen |
US9932009B2 (en) * | 2016-05-04 | 2018-04-03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Bracket for front crash sensor |
JP6508136B2 (ja) * | 2016-06-17 | 2019-05-08 | スズキ株式会社 | 車両前部構造 |
CN109311514B (zh) * | 2016-06-24 | 2021-03-09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车身前部构造 |
FR3061121B1 (fr) * | 2016-12-28 | 2019-04-05 | Renault S.A.S | Face avant technique partiellement demontable. |
JP6470348B2 (ja) * | 2017-05-30 | 2019-02-13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車体前部構造 |
CN107416035B (zh) * | 2017-07-03 | 2019-05-21 | 浙江零跑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柔性前端模块结构 |
CN108482490B (zh) * | 2018-03-29 | 2020-11-03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车身前端结构 |
CN110282024B (zh) * | 2018-08-31 | 2022-09-09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车辆的前端框架及车辆 |
US11338552B2 (en) | 2019-02-15 | 2022-05-24 | Productive Research Llc | Composite materials, vehicle applications and methods thereof |
CN109806005B (zh) * | 2019-03-22 | 2024-09-24 | 重庆金山医疗机器人有限公司 | 一种便于定位的手术机器人机械臂横梁 |
CN111152841B (zh) * | 2020-01-07 | 2021-07-27 | 福建中维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增程式混合动力车架 |
CN111152842B (zh) * | 2020-01-07 | 2021-04-27 | 福建中维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重卡汽车车架 |
CN111645510A (zh) * | 2020-06-01 | 2020-09-11 | 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 | 一种新能源车型水箱横梁结构 |
CN111746644A (zh) * | 2020-06-29 | 2020-10-09 |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 一种轻量化车架连接铸造支架 |
KR20220053797A (ko) * | 2020-10-23 | 2022-05-02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라디에이터 서포트 어퍼 멤버 어셈블리 |
CN113002624A (zh) * | 2021-04-13 | 2021-06-22 | 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 | 水箱上横梁总成及车辆 |
FR3136422A1 (fr) * | 2022-06-09 | 2023-12-15 | Psa Automobiles Sa | Traverse supérieure de véhicule à extrémités à résistance augmentée |
FR3138070A1 (fr) * | 2022-07-19 | 2024-01-26 | Psa Automobiles Sa | Façade aerothermique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ajustable en position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823602A (en) * | 1993-06-15 | 1998-10-20 | Davidson Textron Inc. | Structural instrument panel carrier assembly |
CN1525919A (zh) * | 2001-06-15 | 2004-09-01 | 汽车部件 | |
DE102006047800A1 (de) * | 2006-10-06 | 2008-04-10 | Faurecia Kunststoffe Automobilsysteme Gmbh | Träger für die Fronteinheit eines Kraftfahrzeugs und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454944A (en) * | 1982-03-29 | 1984-06-19 | Shillington Richard A | One way sharps receptacle |
US4502606A (en) * | 1983-09-19 | 1985-03-05 | Med-Safe Systems, Inc. | Locking closure for disposable containers |
US4600112A (en) * | 1984-11-19 | 1986-07-15 | Med-Safe Systems, Inc. | One-way pass-through closure |
USD292777S (en) * | 1985-04-03 | 1987-11-17 | Med-Safe Systems, Inc. | Locking one-way closure for disposable containers |
US4667821A (en) * | 1985-06-21 | 1987-05-26 | Med-Safe Systems, Inc. | Swivel top closure for phlebotomy container |
US4984686A (en) * | 1989-01-17 | 1991-01-15 | Med-Safe Systems, Inc. | Sharps container closure and needle extractor assembly |
US5024327A (en) * | 1990-03-26 | 1991-06-18 | Med-Safe Systems, Inc. | Restricted access opening for disposable sharps containers |
FR2783795B1 (fr) * | 1998-09-30 | 2001-01-26 | Valeo Thermique Moteur Sa | Facade avant composite metal/plastique renforcee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
FR2783794B1 (fr) * | 1998-09-30 | 2001-01-26 | Valeo Thermique Moteur Sa | Facade avant composite metal/plastique surmoulee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
FR2783796B1 (fr) * | 1998-09-30 | 2001-02-23 | Valeo Thermique Moteur Sa | Facade avant composite metal/plastique renforcee surmoulee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
US6421979B1 (en) * | 1999-09-16 | 2002-07-23 | Basf Aktiengesellschaft | Composite constructional element |
DE19946349B4 (de) | 1999-09-28 | 2009-07-09 | Automotive Lighting Reutlingen Gmbh | Trägerelement für Kraftfahrzeuge |
FR2800030B1 (fr) * | 1999-10-25 | 2002-01-11 | Plastic Omnium Cie | Piece de structure de vehicule automobile, notamment face avant technique |
FR2801030B1 (fr) * | 1999-11-15 | 2002-02-15 | Plastic Omnium Cie | Fixation quart avant sur traverse |
JP4026465B2 (ja) * | 2002-03-11 | 2007-12-26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車両の前端構造 |
US7128360B2 (en) * | 2002-12-10 | 2006-10-31 |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 Structural hybrid attachment system and method |
US6955393B2 (en) * | 2002-12-19 | 2005-10-18 |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 Front end module |
FR2851221B1 (fr) * | 2003-02-18 | 2005-08-05 | Plastic Omnium Cie | Face avant technique de vehicule automobile, comportant une traverse superieure renforcee |
US6948769B2 (en) * | 2003-12-22 | 2005-09-27 | Nissan Technical Center North America, Inc. | Vehicle front end structure |
FR2864005B1 (fr) * | 2003-12-22 | 2007-04-20 | Faurecia Bloc Avant | Element structurel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comprenant deux corps metalliques et une piece de renfort en matiere plastique assurant la liaison des corps, et vehicule automobile correspondant |
JP2006027318A (ja) * | 2004-07-12 | 2006-02-02 | Calsonic Kansei Corp | 車両用熱交換器における遮熱板の取付構造 |
DE102005055705C5 (de) * | 2005-11-23 | 2010-04-22 | Hbpo Gmbh | Montageträger in Hybridstruktur |
US7419208B2 (en) * | 2006-02-03 | 2008-09-02 | Halla Climate Control Corp. | Carrier for front end module of vehicle |
DE102006061522A1 (de) | 2006-12-20 | 2008-06-26 | Faurecia Innenraum Systeme Gmbh |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ein Hohlprofil aufweisenden Trägers und Träger mit Hohlprofil |
US7571957B2 (en) * | 2007-02-01 | 2009-08-11 | Magna International | Component integration panel system with closed box section |
KR100936979B1 (ko) * | 2007-11-30 | 2010-01-15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자동차의 프런트 엔드 모듈 |
EP2067690B1 (en) * | 2007-12-07 | 2010-06-02 | Nissan Motor Co., Ltd. | Front structure of vehicle body |
JP5228686B2 (ja) * | 2007-12-07 | 2013-07-03 |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 車体の前部構造 |
US7644966B2 (en) * | 2008-02-29 | 2010-01-12 | Nissan Technical Center North America, Inc. | Vehicle bumper fascia retainer |
US8308225B2 (en) * | 2009-08-14 | 2012-11-13 | Faurecia Interior Systems, Inc. | Automotive front support beam, front carrier, and a method of assembly |
-
2009
- 2009-08-14 US US12/541,377 patent/US8308225B2/en active Active
-
2010
- 2010-08-16 CN CN201010253810.XA patent/CN101992802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0-08-16 CN CN201310737016.6A patent/CN103707941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0-08-16 ES ES12187817.7T patent/ES2470267T3/es active Active
- 2010-08-16 EP EP12187817.7A patent/EP2546123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10-08-16 ES ES10172858T patent/ES2401605T3/es active Active
- 2010-08-16 EP EP10172858A patent/EP2284066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823602A (en) * | 1993-06-15 | 1998-10-20 | Davidson Textron Inc. | Structural instrument panel carrier assembly |
CN1525919A (zh) * | 2001-06-15 | 2004-09-01 | 汽车部件 | |
DE102006047800A1 (de) * | 2006-10-06 | 2008-04-10 | Faurecia Kunststoffe Automobilsysteme Gmbh | Träger für die Fronteinheit eines Kraftfahrzeugs und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707941A (zh) * | 2009-08-14 | 2014-04-09 | 福罗西内空间体系有限公司 | 机动车前支撑梁、前支架及装配方法 |
CN103707941B (zh) * | 2009-08-14 | 2017-04-12 | 福罗西外空间股份有限公司 | 机动车前支撑梁、前支架及装配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2546123A3 (en) | 2013-03-06 |
ES2470267T3 (es) | 2014-06-23 |
EP2546123A2 (en) | 2013-01-16 |
CN103707941B (zh) | 2017-04-12 |
EP2284066A3 (en) | 2011-09-07 |
US20110037292A1 (en) | 2011-02-17 |
CN101992802A (zh) | 2011-03-30 |
CN103707941A (zh) | 2014-04-09 |
EP2284066A2 (en) | 2011-02-16 |
EP2546123B1 (en) | 2014-03-12 |
EP2284066B1 (en) | 2013-01-02 |
US8308225B2 (en) | 2012-11-13 |
ES2401605T3 (es) | 2013-04-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992802B (zh) | 机动车前支撑梁、前支架及装配方法 | |
CN102781731B (zh) | 吸能元件和车辆系统 | |
KR101728766B1 (ko) | 에너지 흡수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과 사용 방법 | |
US8167361B2 (en) | Motor vehicle front face with a cross member level with the main longitudinal members | |
KR102283037B1 (ko) | 흡수 시스템 및 공기 역학 시스템을 포함하는 전방 블록을 형성하는 모노 블록 부품 | |
KR101484227B1 (ko) | 차량용 하이브리드 범퍼빔과 그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차량용 범퍼빔 유닛 | |
EP1073863A1 (en) | Flexible lamp mounting | |
US9902351B2 (en) | Hybrid bumper beams and methods for making and using the same | |
KR101766118B1 (ko) | 칵핏 모듈블록 어셈블리 | |
US20150266513A1 (en) | Reinforcing Strut | |
US9994176B2 (en) | Bumper module | |
KR20160090154A (ko) | 차량용 스티프너 | |
CN102463941A (zh) | 车辆用保险杠后梁 | |
KR102451872B1 (ko) | 차량용 하이브리드 범퍼 빔 | |
CN103930337B (zh) | 用于车辆的前端模块,特别是用于机动车辆 | |
KR100826472B1 (ko) | 차량의 프론트 엔드 모듈용 캐리어 | |
JP2007069832A (ja) | 車両用樹脂製部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KR102417245B1 (ko) | 프론트 엔드 모듈 용 캐리어 유닛 | |
CN221367215U (zh) | 集成碰撞系统的前端框架 | |
KR20210062215A (ko) | 차량용 로워 스티프너 장치 | |
KR102449929B1 (ko) | 차량용 로워 스티프너 장치 | |
US20190291667A1 (en) | Hybrid/composite energy-absorbing lower member for automobiles and process for making the same | |
KR100842211B1 (ko) | 차량용 프런트 엔드 모듈의 캐리어 | |
US9290141B2 (en) | Bumper support for a vehicle | |
CN115257949A (zh) | 前端模块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SS |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
Owner name: FAURECIA EXTERIORS GMBH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FAURECIA INNENRAUM SYSTEME GMB Effective date: 20140606 |
|
C4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606 Address after: Germany Ingolstadt Hagen Nord Street 38 Silver Patentee after: Frosi Wai Space Co.,Ltd. Address before: Michigan Patentee before: FAURECIA INNENRAUM SYSTEME GmbH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205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