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92592A - 记录设备 - Google Patents

记录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92592A
CN101992592A CN201010249710XA CN201010249710A CN101992592A CN 101992592 A CN101992592 A CN 101992592A CN 201010249710X A CN201010249710X A CN 201010249710XA CN 201010249710 A CN201010249710 A CN 201010249710A CN 101992592 A CN101992592 A CN 1019925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ating
data
value
memory cell
recording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4971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92592B (zh
Inventor
驹野雄亮
中西英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9925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925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925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9259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0Picture signal circuits
    • H04N1/405Halftoning, i.e. converting the picture signal of a continuous-tone original into a corresponding signal showing only two lev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9/00Character- or line-spacing mechanisms
    • B41J19/14Character- or line-spacing mechanisms with means for effecting line or character spacing in either direction
    • B41J19/142Character- or line-spacing mechanisms with means for effecting line or character spacing in either direction with a reciprocating print head printing in both directions across the paper wid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12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the sheet-feed movement or the medium-advance or the drum-rotation movement as the slow scanning component, e.g. arrangements for the main-scanning
    • H04N1/126Arrangements for the main scanning
    • H04N1/128Arrangements for the main scanning using a scanning head arranged for linear reciprocating mo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1/32358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using picture signal storage, e.g. at transmitt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1/32358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using picture signal storage, e.g. at transmitter
    • H04N1/32491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using picture signal storage, e.g. at transmitter alternate storage in and retrieval from two parallel memories, e.g. using ping-pong buff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0Picture signal circuits
    • H04N1/405Halftoning, i.e. converting the picture signal of a continuous-tone original into a corresponding signal showing only two levels
    • H04N1/4055Halftoning, i.e. converting the picture signal of a continuous-tone original into a corresponding signal showing only two levels producing a clustered dots or a size modulated halftone patter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19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multi-element arrays
    • H04N1/191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multi-element arrays the array comprising a one-dimensional array, or a combination of one-dimensional arrays, or a substantially one-dimensional array, e.g. an array of staggered elements
    • H04N1/1911Simultaneously or substantially simultaneously scanning picture elements on more than one main scanning line, e.g. scanning in swath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 H04N2201/0402Arrangements not specific to a particular one of the scanning methods covered by groups H04N1/04 - H04N1/207
    • H04N2201/0466Selectively scanning in one or the other of two opposite directions, e.g. in the forward or the reverse direction
    • H04N2201/0468Scanning in both of the two directions, e.g. during the forward and return mov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2201/3285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using picture signal storage, e.g. at transmitter
    • H04N2201/329Storage of less than a complete document page or image frame
    • H04N2201/3294Storage of less than a complete document page or image frame of several complete lines, e.g. a band of dat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Ink Jet (AREA)
  • Recor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For Printing (AREA)
  • Color, Gradation (AREA)
  • Facsimile Image Signal Circuits (AREA)

Abstract

使记录头以往复方式移动和扫描的记录设备包括:缓冲器,存储包括多值数据的光栅数据;表,对多值数据的值定义点模式,表包括与值对应的点模式;第一信息存储单元,根据记录头的扫描方向和多值数据的值存储点模式的初始值;第二信息存储单元,存储指示光栅的多值数据的值为“0”的空光栅的信息;确定单元,对各个光栅执行对多值数据的值的评价及关于光栅是否为空光栅的确定;光栅控制单元,根据确定单元的评价和确定结果执行:将初始值存储在第一信息存储单元上的控制,将信息存储在第二信息存储单元上的控制,将多值数据存储在缓冲器上的控制;生成单元,基于第一信息存储单元存储的初始值和表从缓冲器读取多值数据并基于多值数据生成点模式。

Description

记录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记录设备和记录设备执行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记录设备在记录介质上执行图像记录。当从主设备接收到关于要记录的图像的数据时,传统的记录设备将接收的数据光栅化成二进制位图数据。另外,记录设备将位图数据传送到记录头,以执行记录处理。
作为将多值数据光栅化成位图数据的方法,传统方法针对各个像素的灰度级(gradation)(例如颜色等级(color-ranking)或浓淡等级(shade-ranking))生成并使用光栅化表(即点矩阵)。在执行上述光栅化时,如果仅针对像素的灰度级提供固定的光栅化表(点矩阵),并且如果像素具有相同的灰度级,则获得相同的光栅化模式(pattern)(即打印具有相同颜色或浓淡的一系列像素)。在使用固定模式执行光栅化时,由于喷嘴上的污迹或不均匀排出的墨,可能出现条纹或图像不均匀。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传统方法针对各个像素的灰度级生成并使用多个点矩阵。像这样的传统方法从多个矩阵中选择一个矩阵,来执行光栅化。在这种情况下,与各个灰度级相对应的模式不固定。因此,不会轻易出现污迹对喷嘴的影响。因此,传统方法能够减小或抑制由于记录头的机械精度的不均匀而可能另外出现的不均匀。换句话说,由于基于若干可能的整体点矩阵中的一个来确定像素颜色或浓淡,因此在光栅(raster)中从一个像素到下一个像素的颜色或浓淡的更平滑转变是可能的。
传统上提出了用于从多个点矩阵中选择一个点矩阵的各种方法。日本特开平09-046522号公报讨论了一种用于在每次处理具有相同灰度级的数据时,改变用来对灰度级进行光栅化的点矩阵的方法。
然而,如果使用在日本特开平09-046522号公报中讨论的方法,则以数据出现的顺序(即沿打印方向)改变点矩阵。因此,在前向光栅方向(前向扫描方向)上进行光栅化的结果,可能与在后向光栅方向(后向扫描方向)上进行光栅化的结果不同。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固定光栅化的方向。
另外,记录设备可能包括多个记录模式,例如单道次(single-pass)记录模式和多道次(multipass)记录模式,在任一模式中可执行单向记录和双向记录二者。因此,为了适当地选择点矩阵,还需要考虑记录模式。
在日本特开平09-046522号公报中讨论的方法中,将进行了光栅化的位图数据存储在缓冲器上。在这种情况下,与在不对多值数据进行光栅化的情况下在缓冲器上存储多值数据时所需的存储区域相比,需要确保更大的存储区域。因此,制造成本可能增大。
另一方面,市场期望高速地执行记录,并且降低记录设备的制造成本。因此,需要减小执行光栅化处理所花费的时间。另外,需要简化记录设备的电路配置。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记录设备,被配置成使记录头以往复方式进行移动和扫描,所述记录设备包括:缓冲器,被配置成存储包括多值数据的光栅数据;表,其中,针对所述多值数据的值定义多个点模式,所述表包括与所述值相对应的点模式;第一信息存储单元,被配置成根据所述记录头的扫描方向和所述多值数据的所述值,存储所述点模式的初始值;第二信息存储单元,被配置成存储指示光栅的每个多值数据的值为“0”的空光栅的信息;确定单元,被配置成针对各个光栅执行对所述多值数据的所述值的评价以及关于光栅是否为空光栅的确定;光栅控制单元,被配置成根据所述确定单元进行的所述评价和所述确定的结果执行:用于将所述初始值存储在所述第一信息存储单元上的控制,用于将所述信息存储在所述第二信息存储单元上的控制,以及用于将多值数据存储在所述缓冲器上的控制;以及生成单元,被配置成基于所述第一信息存储单元存储的所述初始值和所述表,从所述缓冲器中读取所述多值数据,并基于所读取的多值数据生成点模式。
从下面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方面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包括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并且与说明书一起,用来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喷墨记录设备的外观和示例性配置的示例的透视图。
图2示出了图1所示的记录设备的示例性功能配置。
图3示出了图2所示的控制器的示例性功能配置。
图4是示出图1所示的记录设备执行的处理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5是示出图4所示的步骤S107中执行的数据光栅化处理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图5所示的步骤S207中执行的多道次记录和光栅化处理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控制器的示例性功能配置。
图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记录设备执行的处理的示例性流程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步骤S107中执行的数据光栅化处理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10A和10B示意性地示出了从控制器中设置的接收缓冲器发送到光栅控制单元的接收的数据的示例。
图11示出了光栅化模式的示例。
图12A示出了光栅数据的示例。图12B示出了存储关于空光栅(empty raster)的信息的方法的示例。图12C示出了多值数据存储单元的示例。
图13A示出了多值数据的模式的分配的示例。图13B示出了存储关于光栅的多值数据的左边缘和右边缘的信息的方法的示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
以下详细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采用喷墨记录方法的记录设备。作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记录设备,可以使用仅具有记录(即打印)功能的单功能打印机。也可以使用具有诸如记录功能、传真发送功能和扫描器功能的多个功能的多功能打印机,作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记录设备。此外,可在被配置成使用预定记录方法制造彩色滤波器、电子装置、光学装置和微型结构的制造设备上实现本发明。
在以下说明中,术语“记录”包括在记录介质上生成诸如文本、图形、图像、模式或结构的信息,或者对存储在记录介质上的信息进行处理的操作或处理。可与记录的信息是否可见,从而用户可从视觉上识别该信息无关地,来进行记录。
另外,在以下说明中,术语“记录介质”是指用来记录图像或模式的介质。记录介质一般由能够接收墨的材料制成,例如纸、布料、塑料膜、金属板、玻璃材料、陶瓷材料、树脂、木头、皮革等。术语“墨”是指可用来在记录介质上生成图像或图案的液体、胶体(gel)或相似物。对墨的处理包括针对提供在记录介质上的墨中包括的着色剂的固化或不溶解执行的处理。
图1是喷墨记录设备的示例性配置的透视图。
参考图1,喷墨记录设备(以下简称为“记录设备”)1包括托架2。托架2包括喷墨记录头(以下简称为“记录头”)3。记录头3使用喷墨记录方法排出墨来执行记录。在记录期间,托架2在箭头A指示的方向上沿托架支持构件7往复移动。
记录设备1通过纸给送机构5将诸如记录纸的片材的记录介质P给送到记录位置。在记录介质P给送到记录位置的定时,记录头3将墨排出到记录介质P上。由此,记录设备1在记录介质P上执行记录。
记录设备1的托架2包括墨盒6以及记录头3。墨盒6包含要提供给记录头3的墨。墨盒6可拆卸地安装在托架2上。
图1所示的记录设备1能够执行彩色记录。相应地,包含品红色(M)、青色(C)、黄色(Y)和黑色(k)墨的四个墨盒安装在托架2上。四个墨盒可彼此独立地分开安装和卸下。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记录头3采用喷墨打印方法,在该方法中使用热能来排出墨。相应地,记录头3包括电热转换元件。对各个墨排出口提供电热转换元件。根据记录信号对相应的电热转换元件施加脉冲电压。然后,从相应的墨排出口排出墨。
图2示出了图1所示的记录设备1的示例性功能配置。记录设备1与多值数据的各个灰度级相对应地存储多个光栅化表(点矩阵)。记录设备1使用多个光栅化表中的任何一个将多值数据光栅化成位图数据。此外,记录设备1根据位图数据执行灰度级记录。
在每次处理具有相同灰度级的数据时,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记录设备1改变用于对灰度级进行光栅化的光栅化表。因此,针对具有相同灰度级的多个数据生成不同的光栅化模式。
在图2所示的示例中,控制器600包括微处理单元(MPU)601、只读存储器(ROM)602、专用集成电路(ASIC)603、随机存取存储器(RAM)604、系统总线605和模数(A/D)转换器606。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ROM 602存储与下面的控制序列相对应的程序、预定表和其他固定数据。ASIC 603通过托架电机驱动器640控制托架电机M1,并且通过传输电机驱动器642控制传输电机M2。另外,ASIC 603生成用来控制记录头3的控制信号。
RAM 604用作对图像数据进行光栅化和在其上执行程序的工作区域。MPU 601、ASIC 603和RAM 604通过系统总线605彼此通信,以在其间发送和接收数据。A/D转换器606将传感器输入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即对模拟信号执行A/D转换),并将通过转换生成的数字信号提供给MPU 601。
开关组620包括电源开关621、打印开关622和恢复开关623。传感器组630包括诸如位置传感器631和温度传感器632的用于检测记录设备1的状态的传感器。
在记录头3进行扫描和记录期间,ASIC 603在直接访问RAM 604的存储区域的同时,将用于驱动记录元件(排出加热器)的点数据(二进制数据)传送到记录头3。
托架电机M1是使托架2在图1所示的箭头A指示的方向上进行往复移动和扫描的驱动源。托架电机驱动器640控制托架电机M1的驱动。传输电机M2是用于传输记录介质P的驱动源。传输电机驱动器642控制传输电机M2的驱动。
记录头控制单元644(图3所示)根据从控制器600输入的记录数据控制记录头3。使记录头3在与记录介质P的传输方向垂直的方向(以下简称为“扫描方向”)上进行移动和扫描。
以单道次记录模式(可执行单向记录和双向记录两者)或多道次记录模式(可执行单向记录和双向记录两者),来执行记录头3的记录。
在图2所示的示例中,计算机610是提供图像数据的源(作为另选方案,被配置成读取图像的读取器设备或数字照相机)。将计算机610简称为主设备。
通过接口(I/F)611在主设备610和记录设备1之间发送和接收图像数据、命令和状态信号。作为具有光栅的格式的数据(以下简称为“光栅数据”)来输入图像数据。
图3示出了图2所示的控制器600的示例性功能配置。参考图3,控制器600包括或连接到I/F 611,以与主设备610进行通信。控制器包括接收缓冲器102、光栅控制单元103、多值数据存储单元104、第二存储单元105、第一存储单元106和光栅化控制单元(生成单元)101。另外,控制器600包括记录方向存储单元108、光栅化表存储单元109、选择器110和初始值存储单元111。
I/F 611从主设备610接收光栅数据。接收缓冲器102临时存储由I/F611从主设备610接收的数据,作为接收的数据。存储在接收缓冲器102上的数据包括光栅数据。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还将光栅数据简称为“光栅”。将存储在接收缓冲器102上的光栅数据(各个光栅)发送到光栅控制单元103。
现在,以下参考图10A和10B详细说明光栅数据。参考图10A,在光栅数据中,在记录头的扫描方向(图10A中的箭头A指示)上布置量化数据(多值数据)201。各个光栅的前边缘205对应于记录介质的左边缘,而各个光栅的后边缘206对应于记录介质的右边缘。在垂直于扫描方向A的方向(图10B中箭头B指示)上相对于彼此布置光栅数据(202、203和204)。
第一存储单元106存储光栅的前边缘(光栅左边缘)的标识编号(以下简称为“模式编号”)的初始值。更具体地,第一存储单元106存储前向记录中的模式编号的初始值。与各个灰度级相对应地存储模式编号的初始值。模式编号对应于各个光栅化表。可任意设置光栅左边缘的初始值。
第二存储单元105存储光栅的后边缘(光栅右边缘)的模式编号的初始值。更具体地,第二存储单元105存储后向记录中的模式编号的初始值。与各个灰度级相对应地存储模式编号的初始值。
光栅控制单元103从接收缓冲器102获取各个光栅的数据201。光栅控制单元103对获取的光栅执行水平-垂直(HV)转换。另外,光栅控制单元103在多值数据存储单元104上存储转换的数据。在存储数据时,光栅控制单元103检查(评价)光栅内的各个数据(多值数据)的灰度级。
现在,以下详细说明由光栅控制单元103执行的用于检查图10B所示的光栅数据的方法。在图10B所示的示例中,光栅数据201包括四个“水平(level)01数据”、三个“水平02数据”以及两个“水平03数据”。
光栅控制单元103针对各个灰度级获取对应于光栅化表的模式编号。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将模式编号存储在第一存储单元106上。另外,在每次处理具有相同灰度级的多值数据时,光栅控制单元103改变(增大或减小)获取的模式编号。
在图10B所示的示例中,如果从第一存储单元106获取的水平03数据的模式编号是“1”,则两次获取水平03数据(201)。光栅控制单元103将模式编号增大2,结果,模式编号变为“3”。对其他水平数据(01和02)也执行上述处理。
在针对所有光栅设置了光栅化表之后,光栅控制单元103在第二存储单元105上存储与各个灰度级相对应的光栅化表的模式编号,该模式编号已被增大或减小。然后,光栅控制单元103对随后的光栅数据执行上述处理。
此外,由于第二存储单元105包括多个光栅的模式编号,因此光栅控制单元103管理光栅的位置(光栅编号)。如上所述,第二存储单元105预先存储在后向方向上进行记录时使用的与各个光栅相对应的光栅化表的模式编号。
记录方向存储单元108存储光栅化单元107进行光栅化的方向(即记录头3的扫描方向),作为指定的记录方向信息。针对各个光栅存储指定的记录方向信息。
光栅化表存储单元109用作存储光栅化表(点矩阵)的矩阵存储单元。如图11所示,针对各个灰度级存储多个光栅化表。图11所示的光栅化表包括水平00到03的光栅化表(模式)。另外,各个光栅化表包括2×2点的点数据。
在图11所示的示例中,在图11中各个被示为黑矩形的黑点是要记录的点(像素)。另外,在图11中各个被示为白矩形的白点是不进行记录的点(像素)。
在光栅化表中,针对水平00设置单个模式1。针对水平01到03中的各个设置模式1到4。对模式1到4中的各个分配模式编号(例如,根据有多少不同的模式,分配模式编号1至16或1至13)。根据量化多值数据时的量化操作的次数(灰度级的数目)确定光栅化表的大小。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对在光栅化具有相同灰度级的多值数据时使用的光栅化表,分配包括序列号(顺序号)的模式编号。
选择器110根据指定的记录方向信息来确定记录方向。另外,在前向记录期间,选择器110选择第一存储单元106上存储的数据。另一方面,在后向记录期间,选择器110选择第二存储单元105上存储的数据。因此,将根据记录方向的初始模式编号存储在初始值存储单元111上。
在每次根据记录头3的记录宽度而执行的记录头3进行的记录完成时,确定第一存储单元106和第二存储单元105中的哪个用作从其获取模式编号的源。如下面将详细描述的,在双向多道次记录期间(更具体地,在第二道次之后的记录中)不执行上述确定(选择)处理。
光栅化控制单元(生成单元)101将多值数据光栅化成位图数据。光栅化控制单元101包括表获取单元112、模式确定单元113和光栅化单元107。
为了将要光栅化的数据光栅化,表获取单元112从光栅化表存储单元109中获取光栅化表。针对各个光栅执行光栅化表的获取。更具体地,表获取单元112获取在初始值存储单元111上展开和存储的模式编号作为初始值。随后,在每次处理具有相同灰度级的多值数据时,表获取单元112在增大或减小获取的模式编号的同时,依次获取与模式编号相对应的光栅化表。
模式确定单元113确定记录模式。更具体地,模式确定单元113确定在执行记录时使用单向记录和双向记录中的哪个。
在执行单向记录时,仅在前向方向和后向方向(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仅前向方向)中的任一个上移动托架2,以针对记录操作执行扫描。
另一方面,在执行双向记录时,在托架2的主扫描方向上在前向和后向方向上双向执行记录。在单道次记录模式中,在每次移动托架2时,在不同区域上执行记录。另一方面,在多道次记录模式中,针对同一记录区域,通过在前向和后向方向中的任一个上多次移动托架2,来执行记录。
光栅化单元107针对各个光栅从多值数据存储单元104中获取数据。另外,光栅化单元107将获取的光栅光栅化成位图数据。表获取单元112获取的光栅化表用于进行光栅化。
光栅化单元107光栅化的位图数据的数据大小大于多值数据的数据大小。在由光栅化单元107光栅化之后,将位图数据发送到记录头控制单元644。然后,记录头控制单元644根据接收的位图数据来控制记录头3,以执行记录。
以下将参考图4详细说明图1所示的记录设备1执行的处理的示例性流程。在从主设备610接收到数据之后,执行图4所示的处理。
参考图4,在步骤S101,记录设备1将接收的数据存储在接收缓冲器102上。更具体地,光栅控制单元103针对各个光栅从接收缓冲器102获取数据。在步骤S102,光栅控制单元103对获取的光栅进行HV转换,并确定光栅内的各个数据的灰度级。
在步骤S103,光栅控制单元103与各个数据的灰度级相对应地更新光栅化表的模式编号。更具体地,在步骤S103更新模式编号时,光栅控制单元103从第一存储单元106获取与各个灰度级相对应的模式编号的初始值。另外,光栅控制单元103根据初始值对各个数据设置模式编号。换句话说,光栅控制单元103在每次处理具有相同灰度级的数据时增大模式编号,并对各个数据设置对应的模式编号。
在更新模式编号之后,处理进行到步骤S104。在步骤S104,光栅控制单元103将多值数据的光栅存储在多值数据存储单元104上。在步骤S105,光栅控制单元103将完全处理了所有光栅时的模式编号(后边缘处的值)存储在第二存储单元105上。在步骤S106,记录设备1确定是否完全处理了所有光栅。如果确定还没有完成对所有光栅的处理(步骤S106中的“否”),则处理返回步骤S102。在这种情况下,记录设备1重复步骤S102至S105中的处理,直到完全处理了所有光栅为止。
在完成直到步骤S105的处理之后,如果处理了所有光栅(S106中的“是”),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107。在步骤S107,记录设备1执行光栅化处理。然后,处理结束。
现在,以下参考图5详细说明图4所示的步骤S107中的数据光栅化处理的示例性流程。当数据光栅化处理开始时,在步骤S201,记录设备1使用模式确定单元113来确定记录模式。更具体地,模式确定单元113确定单道次记录模式和多道次记录模式中的哪个被设置为记录模式。
如果确定设置了多道次记录模式(步骤S201中的“是”),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207。在步骤S207,记录设备1执行多道次记录和光栅化处理。稍后将详细说明步骤S207中执行的多道次记录和光栅化处理。
在步骤S208,记录设备1将通过光栅化处理产生的位图数据,从光栅化单元107发送到记录头控制单元644。记录头控制单元644根据接收的位图数据控制记录头3以执行记录。在步骤S209,记录设备1确定是否完全处理了所有光栅。如果确定还没有完全处理所有光栅(步骤S209中的“否”),则处理返回步骤S201。在这种情况下,重复步骤S201至S208中的处理,直到完全处理了所有光栅为止。
如果确定没有设置多道次记录模式(步骤S201中的“否”),处理进行到步骤S202。在步骤S202,记录设备1使用选择器110确定要光栅化(记录)的光栅的光栅化(记录)方向是否为前向方向。基于在记录方向存储单元108上存储的指定的记录方向信息,执行步骤S202中的确定。
如果确定要在前向方向上执行记录(步骤S202中的“是”),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203。在步骤S203,记录设备1选择存储在第一存储单元106上的数据。另外,在步骤S203,记录设备1将模式编号从第一存储单元106加载到初始值存储单元111上。
如果确定要在后向方向上执行记录(步骤S202中的“否”),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204。在步骤S204,选择器110选择存储在第二存储单元105上的数据。另外,在步骤S204,记录设备1的选择器110将模式编号从第二存储单元105加载到初始值存储单元111上。
在将模式编号的初始值加载到初始值存储单元111上之后,记录设备1使用光栅化单元107,根据存储在记录方向存储单元108上的指定的记录方向信息,来检查(确定)数据的光栅化的方向。
在检查光栅化的方向之后,处理进行到步骤S205。在步骤S205,记录设备1使用光栅化单元107,从多值数据存储单元104读取多值数据。在步骤S206,表获取单元112根据存储在初始值存储单元111上的模式编号的初始值,来获取光栅化表。此外,记录设备1的光栅化单元107根据获取的光栅化表和光栅化的方向,将多值数据光栅化成位图数据。
如果光栅化的方向是前向光栅方向(前向扫描方向),则从第一存储单元106读取模式编号的初始值。另外,在每次处理具有相同灰度级的数据时,记录设备1增大模式编号。
另一方面,如果光栅化的方向是后向光栅方向(后向扫描方向),则从第二存储单元105读取模式编号的初始值。另外,在每次处理具有相同灰度级的数据时,记录设备1减小模式编号。
在步骤S208,记录设备1的光栅化单元107将光栅化的位图数据,从光栅化单元107发送到记录头控制单元644。然后,记录头控制单元644根据接收的位图数据来控制记录头3,以执行记录。
在步骤S209,记录设备1确定是否完全处理了所有光栅。如果确定还没有完成对所有光栅的处理(步骤S209中的“否”),则处理返回步骤S201。在这种情况下,记录设备1重复步骤S201至S208中的处理,直到完全处理了所有光栅为止。
以上参考图5描述的记录设备1执行的处理的流程仅仅是示例,本发明不限于此。更具体地,可对图5所示的处理进行适当的变型。例如,也可以使用在将所有光栅光栅化成位图数据完成之后,执行位图数据到记录头控制单元644的发送。作为另选方案,也可以使用彼此并行地执行上述不同步骤中的处理。
以下参考图6详细说明图5所示的步骤S207中的多道次记录和光栅化处理的示例性流程。当多道次记录和光栅化处理开始时,在图6所示的步骤S301,记录设备1确定当前光栅化模式是否是针对第一道次的处理。如果确定当前光栅化模式是针对第一道次的处理(步骤S301中的“是”),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302,执行步骤S302和随后步骤中的处理。步骤S302至S305中的处理与上面参考图5所述的步骤S202至S205中的处理基本相似。因此,在此不再重复其说明。
步骤S306中的处理与步骤S206中的处理稍微不同。更具体地,在步骤S306,记录设备1使用光栅化单元107,根据记录头3扫描相同记录区域的次数对从多值数据存储单元104获取的数据进行稀疏,以将数据光栅化成位图数据。以这种方式,在多道次记录期间,可通过跨相同记录区域多次扫描托架2,来执行记录。执行稀疏处理的方法可通过已知方法来执行。因此,在此不详细说明稀疏方法。
在步骤S306将数据完全光栅化成位图数据之后,处理进行到步骤S307。在步骤S307,记录设备1确定是否通过双向记录来执行记录。如果确定通过单向记录来执行多道次记录(步骤S307中的“否”),则处理在此结束。
另一方面,如果确定通过双向记录执行多道次记录(步骤S307中的“是”),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308。在步骤S308,记录设备1将步骤S306中的光栅化处理完成时的模式编号(后边缘处的值)写到初始值存储单元111上。然后,处理结束。
返回图6的流程图的顶部,如果确定当前光栅化模式是针对第二道次或随后的道次的处理(步骤S301中的“否”),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309。在步骤S309,记录设备1的模式确定单元113确定是否要通过双向记录执行多道次记录。
如果确定要通过单向记录来执行多道次记录(步骤S309中的“否”),则处理返回步骤S302,记录设备1重复步骤S302和随后步骤中的处理。另一方面,如果确定要通过双向记录来执行多道次记录(步骤S309中的“是”),则记录设备1根据存储在记录方向存储单元108上的指定的记录方向信息,检查数据的光栅化的方向。
在检查光栅方向之后,在步骤S310,记录设备1使用光栅化单元107,从多值数据存储单元104中读取与第一道次中相同的多值数据。记录设备1使用表获取单元112,根据存储在初始值存储单元111上的模式编号的初始值来获取光栅化表。
存储在初始值存储单元111上的模式编号的初始值与步骤S308中写入的模式编号的初始值相同。更具体地,在通过双向记录执行多道次记录时,在针对第二道次和随后的道次的光栅化中,记录设备1不使用选择器110或第一存储单元106来存储初始值。
在获取了模式编号的初始值之后,然后,在步骤S311,记录设备1的光栅化单元107基于以上述方式获取的光栅化表和光栅方向,将多值数据光栅化成位图数据。更具体地,在步骤S312,与上述步骤S306中的处理相似,光栅化单元107根据记录头3在相同记录区域进行扫描的次数,对从多值数据存储单元104获取的数据进行稀疏,并将稀疏后的数据光栅化成位图数据。然后,处理结束。
通过上述配置,被配置成在每次处理具有相同灰度级的数据时改变针对各个灰度级的光栅化中使用的光栅化表的本示例性实施例,可以在单向记录、双向记录和多道次记录之间,使记录的结果匹配。
另外,在双向记录情况下的多道次记录中,对于第二道次和随后的道次,可简化用于存储模式编号的初始值的处理。更具体地,对于第二道次和随后的道次,不需要使用选择器110或第一存储单元106,将模式编号的初始值写在初始值存储单元111上。因此,具有上述配置的本示例性实施例可减少处理所花费的时间,这是因为在多道次记录中,对于第二道次和随后的道次,可省略用于获取模式编号的初始值的处理。另外,具有上述配置的本示例性实施例可简化用于实现初始值获取处理的电路配置。
另外,根据具有上述配置的本示例性实施例,因为本示例性实施例直接将输入数据作为多值数据存储在多值数据存储单元104上,因此可减小所需的缓冲器容量。
此外,如上所述,本示例性实施例针对各个灰度级存储多个光栅化表,并且使用光栅化表中的任一个来执行光栅化。因此,具有上述配置的本示例性实施例可减小条纹(banding)或图像不均匀。
另外,如上所述,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可任意设置光栅的顶部(光栅左边缘)的初始值。因此,如果任意设置初始值,即使在多个光栅上在垂直方向上存在相同的数据,本示例性实施例也可防止必须使用固定的模式。
以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记录设备1的配置与上述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参考图1和图2所述的配置相似。因此,在此不再重复其说明。在以下说明中,将仅详细说明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作为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一个不同点,本示例性实施例检测空光栅。
图12A示出了包括各自对应于纸上的各个位置的五个光栅(N至N+4)的数据的示例。在图12A所示的示例中,“N+1”光栅和“N+3”光栅是空光栅。
现在,以下参考图7详细说明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控制器600的示例性功能配置。对与上面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描述的图3所示的部件和单元相似的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控制器600的部件和单元,提供与图3所示相同的附图标记和符号。因此,在此不再重复其说明。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控制器600除了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部件之外,还包括空光栅信息存储单元114和空光栅确定单元115。空光栅信息存储单元114存储关于空光栅的信息,对于空光栅,各个光栅的多值数据的所有值都具有值“0”(灰度级值是“0”)。以下,将上述信息简称为“空光栅信息”。
在执行光栅数据的光栅化时,空光栅确定单元115被配置成确定要处理的光栅数据是否为空光栅。将空光栅确定单元115的确定结果存储在空光栅信息存储单元114上。
图12B示出了空光栅信息存储单元114的示例。参考图12B,空光栅信息存储单元114在与“N+1”和“N+3”光栅对应的地址处,存储指示空光栅的信息“1”。图12C示出了光栅控制单元103在多值数据存储单元104上存储光栅数据而获得的示例性结果。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相似,在多值数据存储单元104上存储多值数据时,光栅控制单元103分配模式编号。
图13A示出了对图12A和12C所示的多值数据的水平01分配模式编号的示例性方法。如上面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如图11所示,对水平01提供四个模式。因此,光栅控制单元103顺次地对N至“N+4”光栅分配模式1至4。例如,参考图12A,在“N”光栅中,从左边缘数第一、第二和第五像素的值指示“01”。相似地,在“N+2”光栅中,从左边缘数第三和第六像素的值指示“01”。因此,参考图13A,将模式编号“1”、“2”和“3”作为序列号分配给“N”光栅。然后,将模式编号“4”和“1”作为序列号分配给“N+2”光栅。相似地,将模式编号“2”和“3”作为序列号分配给“N+4”光栅。
图13B示出了针对水平01存储点模式的初始值的方法的示例。第一存储单元106和第二存储单元105与扫描方向相对应地存储初始值。对于不出现具有除“0”之外的值的多值数据的光栅数据(即包括在光栅数据中的所有多值数据的值(水平)为“00”的光栅数据),光栅控制单元103不分配模式编号。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存储单元106和第二存储单元105都不存储关于空光栅的信息。参考图13B,将与各个光栅中的左边缘最近的模式编号存储在存储区域106-01中,将与各个光栅中的右边缘最近的模式编号存储在存储区域105-01中。例如,与“N”光栅中的左边缘最近的模式编号是“1”,与“N”光栅中的右边缘最近的模式编号是“3”。将该编号“1”和“3”分别存储在存储区域106-01和105-01中。与“N+2”光栅中的左边缘最近的模式编号是“4”,与“N+2”光栅中的右边缘最近的模式编号是“1”。将该编号“4”和“1”分别存储在存储区域106-01和105-01中。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将光栅数据在多值数据存储单元104上的存储位置的地址(在缓冲器内),作为空光栅信息存储在空光栅信息存储单元114上。
现在,以下详细说明光栅化控制单元101执行的生成位图数据的示例性方法。光栅化控制单元101从多值数据存储单元104中读取多值数据,并且基于读取的多值数据生成位图数据。另外,光栅化控制单元101将生成的位图数据存储在光栅化控制单元101中包括的传输缓冲器上。
在将光栅数据光栅化时,光栅化控制单元101使用空光栅确定单元115参考存储在空光栅信息存储单元114上的数据。如果要光栅化的光栅数据是空光栅,则光栅化控制单元101不从第二存储单元105或第一存储单元106加载模式编号。另外,在这种情况下,光栅化单元107不对该光栅数据执行光栅化。因此,本示例性实施例可减小数据总线频带。
现在,以下参考图8详细说明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记录设备1执行的处理的示例性流程。在以下说明中,将说明在从主设备610接收到数据之后执行的处理。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记录设备1执行的处理与上述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图4所示的处理基本相似。因此,仅详细说明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在从主设备610接收到数据之后,然后,在步骤S101,记录设备1将接收的数据存储在接收缓冲器102上。在步骤S102,光栅控制单元103从接收缓冲器102加载针对各个光栅的光栅数据。另外,光栅控制单元103对获取的光栅数据执行HV转换。在步骤S401,光栅控制单元103确定光栅数据内的各个多值数据的灰度级。
如果确定在光栅数据内存在具有“0”之外的值的多值数据(步骤S401中的“是”),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103。在步骤S103,如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光栅控制单元103根据各个多值数据的灰度级,更新与光栅化表相对应的模式编号。在步骤S104,记录设备1将多值数据存储在多值数据存储单元104上。
另一方面,如果确定包括在各个光栅中的所有多值数据具有值“0”(步骤S401中的“否”),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402。在步骤S402,记录设备1将指示光栅数据是空光栅的信息(空光栅信息)存储在空光栅信息存储单元114上。
此后,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相似,在步骤S106,记录设备1确定是否完全处理了所有光栅。如果确定还没有完全处理所有光栅(步骤S106中的“否”),则处理返回步骤S102,重复步骤S102至S105以及步骤S401和S402中的处理。步骤S105和S106与上面参考图4描述的相同。
在执行直到步骤S105的处理之后,处理进行到步骤S107。在步骤S107,记录设备1执行光栅化处理。然后,处理结束。
现在,以下参考图9详细说明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8所示的步骤S107中的数据光栅化处理。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数据光栅化处理与上面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参考图5描述的相似。因此,以下主要详细说明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当数据光栅化处理开始时,在步骤S501,记录设备1使用空光栅确定单元115参考存储在空光栅信息存储单元114上的数据。更具体地,在步骤S501,空光栅确定单元115确定要处理的光栅是否为空光栅。如果确定要处理的光栅数据是空光栅(步骤S501中的“是”),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209,记录设备1不对光栅数据执行处理。在这种情况下,处理进行到对随后的光栅的光栅化处理。
更具体地,在这种情况下,在步骤S209,如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记录设备1确定是否完全处理了所有光栅。如果确定还没有完全处理所有光栅(步骤S209中的“否”),则处理返回步骤S201,重复步骤S201至S208中的处理。另一方面,如果确定完全处理了所有光栅(步骤S209中的“是”),则处理结束。
图9所示的步骤S208中的多道次记录和光栅化处理,与上面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参考图6描述的处理相似。因此,在此不再重复其说明。
如上所述,根据具有上述配置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如果存在不包括任何多值数据的空光栅,则记录设备1不在存储器上存储针对空光栅的与光栅化表相对应的模式编号,代而设置空光栅信息。因此,本示例性实施例可减小所需的存储区域的容量。另外,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对于空光栅,可省略光栅化处理。因此,具有上述配置的本示例性实施例可减小数据总线频带。
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如上所述。然而,本发明不限于上面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更具体地,可以通过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对本发明进行适当的变型,来实现本发明。
虽然参考示例性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符合最宽的解释,以覆盖所有变型、等同结构和功能。

Claims (5)

1.一种记录设备,被配置成使记录头以往复方式进行移动和扫描,所述记录设备包括:
缓冲器,被配置成存储包括多值数据的光栅数据;
表,其中,针对所述多值数据的值定义多个点模式,所述表包括与所述值相对应的点模式;
第一信息存储单元,被配置成根据所述记录头的扫描方向和所述多值数据的所述值,存储所述点模式的初始值;
第二信息存储单元,被配置成存储指示光栅的每个多值数据的值为“0”的空光栅的信息;
确定单元,被配置成针对各个光栅执行对所述多值数据的所述值的评价以及关于光栅是否为空光栅的确定;
光栅控制单元,被配置成根据所述确定单元进行的所述评价和所述确定的结果执行:用于将所述初始值存储在所述第一信息存储单元上的控制,用于将所述信息存储在所述第二信息存储单元上的控制,以及用于将多值数据存储在所述缓冲器上的控制;以及
生成单元,被配置成基于所述第一信息存储单元存储的所述初始值和所述表,从所述缓冲器中读取所述多值数据,并基于所读取的多值数据生成点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设备,其中,所述光栅控制单元执行用于将包括在排除了所述空光栅的光栅数据中的多值数据存储在所述缓冲器上的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设备,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存储单元包括:第一存储单元,被配置成存储与预定方向相对应的初始值;以及第二存储单元,被配置成存储与所述预定方向相反的方向相对应的初始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设备,其中,所述光栅控制单元针对排除了所述空光栅的光栅,将所述初始值设置到所述第一信息存储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设备,其中,所述生成单元将基于所述点模式生成的二进制数据传送到所述记录头。
CN201010249710XA 2009-08-05 2010-08-05 记录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9259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82887 2009-08-05
JP2009182887 2009-08-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92592A true CN101992592A (zh) 2011-03-30
CN101992592B CN101992592B (zh) 2013-08-21

Family

ID=429855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49710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92592B (zh) 2009-08-05 2010-08-05 记录设备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262185B2 (zh)
EP (1) EP2282514B1 (zh)
JP (1) JP5800476B2 (zh)
KR (1) KR101332952B1 (zh)
CN (1) CN101992592B (zh)
RU (2) RU2433450C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313365B2 (en) * 2014-04-07 2016-04-1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RU2675787C1 (ru) * 2017-12-19 2018-12-25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Научно-производственное предприятие "Эксорб" Способ переработки жидких радиоактивных отходов
RU2675251C1 (ru) * 2017-12-19 2018-12-18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Научно-производственное предприятие "Эксорб" Способ переработки жидких радиоактивных отходов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95956A (en) * 1981-03-26 1986-06-1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US5060168A (en) * 1987-08-12 1991-10-22 Hitachi,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raster scan printer
EP1059803A2 (en) * 1999-06-07 2000-12-1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recording method
US20020021319A1 (en) * 2000-07-17 2002-02-21 Norihiro Kawatoko Prin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US20070091134A1 (en) * 2005-10-20 2007-04-26 Toshiaki Kakutani High-image-quality halftone process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71591A (ja) * 1982-10-18 1984-04-23 Mita Ind Co Ltd レ−ザ記録装置
SU1647611A1 (ru) * 1988-12-06 1991-05-07 Институт Технической Кибернетики Ан Бсср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 записи изображений
JP3423491B2 (ja) 1995-07-28 2003-07-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方法、プリント方法、画像処理装置、プリント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JP4916059B2 (ja) * 2001-07-31 2012-04-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
JP2004088363A (ja) * 2002-08-26 2004-03-18 Canon Inc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出力システム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JP2004106528A (ja) * 2002-08-28 2004-04-08 Canon Inc 画像記録装置及び画像記録方法
JP4574163B2 (ja) * 2003-12-12 2010-11-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4151663B2 (ja) * 2004-11-18 2008-09-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ハーフトーン処理で利用されるパターンマトリクスの生成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95956A (en) * 1981-03-26 1986-06-1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US5060168A (en) * 1987-08-12 1991-10-22 Hitachi,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raster scan printer
EP1059803A2 (en) * 1999-06-07 2000-12-1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recording method
US20020021319A1 (en) * 2000-07-17 2002-02-21 Norihiro Kawatoko Prin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US20070091134A1 (en) * 2005-10-20 2007-04-26 Toshiaki Kakutani High-image-quality halftone proces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RU2011134392A (ru) 2013-02-27
EP2282514B1 (en) 2013-01-02
KR101332952B1 (ko) 2013-11-25
JP5800476B2 (ja) 2015-10-28
KR20110014529A (ko) 2011-02-11
RU2477512C1 (ru) 2013-03-10
US8262185B2 (en) 2012-09-11
JP2011051339A (ja) 2011-03-17
CN101992592B (zh) 2013-08-21
US20110032292A1 (en) 2011-02-10
RU2433450C1 (ru) 2011-11-10
EP2282514A1 (en) 2011-0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60262329A1 (en)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gram product for the same
US8622501B2 (en) Inkjet printer and inkjet printing method
EP1052842B1 (en) Image data processing method and image data transfer method
EP2196318B1 (en) Printing apparatus and printing method
JP3595663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4916059B2 (ja) 画像処理装置
CN101992592B (zh) 记录设备
US20140153056A1 (en)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US20040100658A1 (en) Method for recording image corresponding to positional information on recording medium and recording method
US7929183B2 (en) Image output control system,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an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JP5528209B2 (ja)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EP1574941A1 (en) Print system printing data while storing under compressed state, and printer for use therein
JP4561049B2 (ja) 所定領域内に形成されるドット個数の情報に基づいて画像を印刷する印刷システム
JP2010012635A (ja) 記録装置
US8736888B2 (en) Print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ing method therefor
JP2011044821A (ja) 画像処理装置
KR100771714B1 (ko) 기록 장치 및 기록 장치에 대한 데이터 처리 방법
JP4059121B2 (ja) 所定領域内に形成されるドット個数の情報に基づいて画像を表示する画像表示システム
US7375855B2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for converting image data by unit of multiple pixels
US7554691B2 (en) Printer for printing an image according to presence/absence of dot formation and printing control device thereof
JP4461890B2 (ja) 印刷装置
EP1608144A1 (en) Image output control system, image output device, and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JP2008000920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JP2005086660A (ja) 所定領域内に形成されるドット個数の情報に基づいて画像を印刷する印刷システム
JP2014068341A (ja)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821

Termination date: 20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