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87531B - 流体喷射装置和流体喷射方法 - Google Patents

流体喷射装置和流体喷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87531B
CN101987531B CN2010102431884A CN201010243188A CN101987531B CN 101987531 B CN101987531 B CN 101987531B CN 2010102431884 A CN2010102431884 A CN 2010102431884A CN 201010243188 A CN201010243188 A CN 201010243188A CN 101987531 B CN101987531 B CN 10198753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zzle
mentioned
image
printing
medi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4318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87531A (zh
Inventor
石本文治
武田悠美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9875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875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875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875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21Ink jet for multi-colour printing
    • B41J2/2107Ink jet for multi-colour prin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ink properties
    • B41J2/2114Ejecting specialized liquids, e.g. transparent or processing liqui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21Ink jet for multi-colour printing
    • B41J2/2107Ink jet for multi-colour prin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ink properties
    • B41J2/2114Ejecting specialized liquids, e.g. transparent or processing liquids
    • B41J2/2117Ejecting white liquid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Coat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流体喷射装置及方法,具备控制部,其反复进行使第1喷嘴列和第2喷嘴列在移动方向移动并从第1喷嘴和第2喷嘴喷射流体的图像形成动作和使介质相对于第1喷嘴列和第2喷嘴列在规定方向传送的传送动作,在某一图像形成动作中由第1流体和第2流体形成第1图像后,在另一图像形成动作中由第2流体在第1图像上形成第2图像的场合,在通常的图像形成时,与形成第2图像的第2喷嘴相比,将形成第1图像的第1喷嘴和第2喷嘴设定成位于规定方向的上游侧的喷嘴,在介质的上端部的图像形成时,与通常的图像形成时形成第1图像的第1喷嘴和第2喷嘴相比,将形成第1图像的第1喷嘴和第2喷嘴设定成位于规定方向的下游侧的喷嘴。

Description

流体喷射装置和流体喷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流体喷射装置和流体喷射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流体喷射装置之一,有具备对介质(媒体)喷射墨(流体)的喷嘴在规定方向排列的喷嘴列的喷墨打印机。喷墨打印机中,已知有反复进行使喷嘴列在与规定方向交叉的移动方向移动并从喷嘴喷射墨的动作和使介质相对于喷嘴列在规定方向即传送方向传送的动作的打印机。
这样的打印机中,例如,提出了在以比喷嘴排列间隔(喷嘴间距)狭窄的间隔形成点列的场合,在印刷介质的上端部时改变使用的喷嘴数和介质的传送距离的印刷方法。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21645号公报。
但是,为了提高图像的显色性,例如,存在由白墨印刷背景图像后在该背景图像上由彩墨印刷图像的情况。另外,即使是同样称为白墨的墨也存在色差,因此,存在用白墨和彩墨印刷期望色的白色图像的情况。该场合,例如,将用于印刷背景图像的喷嘴固定为白色喷嘴列及彩墨喷嘴列中的传送方向上游侧的一半喷嘴,将用于印刷彩色图像的喷嘴固定为彩墨喷嘴列中的传送方向下游侧的一半喷嘴。这样,首先,由于由传送方向上游侧的白墨喷嘴及彩墨喷嘴印刷背景图像,因此印刷开始位置相对于头成为传送方向的上游侧。即,介质的位置控制范围变长。
因而,本发明以尽可能缩短介质的位置控制范围为目的。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的发明,是一种流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1)喷射第1流体的第1喷嘴在规定方向排列的第1喷嘴列;(2)喷射第2流体的第2喷嘴在上述规定方向排列的第2喷嘴列;(3)移动机构,其使上述第1喷嘴列和上述第2喷嘴列相对于介质在与上述规定方向交叉的移动方向移动;(4)传送机构,其使介质相对于上述第1喷嘴列和上述第2喷嘴列在上述规定方向传送;以及(5)控制部,其反复进行由上述移动机构使上述第1喷嘴列和上述第2喷嘴列在上述移动方向移动并从上述第1喷嘴和上述第2喷嘴喷射流体的图像形成动作和由上述传送机构使介质相对于上述第1喷嘴列和上述第2喷嘴列在上述规定方向传送的传送动作,上述控制部,在某一上述图像形成动作中,由上述第1流体和上述第2流体形成第1图像后,在另一上述图像形成动作中,由上述第2流体在上述第1图像上形成第2图像的情况下,在通常的图像形成时,与用于形成上述第2图像的上述第2喷嘴相比,将用于形成上述第1图像的上述第1喷嘴和上述第2喷嘴设定成位于上述规定方向的上游侧的喷嘴,在介质的上端部的图像形成时,与通常的图像形成时用于形成上述第1图像的上述第1喷嘴和上述第2喷嘴相比,将用于形成上述第1图像的上述第1喷嘴和上述第2喷嘴设定成位于上述规定方向的下游侧的喷嘴。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通过本说明书及附图的记载可以明白。
附图说明
图1是打印机的全体构成方框图。
图2的图2A是打印机的立体图,图2B是打印机的截面图。
图3是头的下面的喷嘴排列的示图。
图4是传送单元的给纸位置和排纸位置的示图。
图5是4色印刷模式中的带印刷的说明图。
图6的图6A及图6B是比较例的5色印刷模式中由带印刷印刷介质的上端部的情形的示图。
图7的图7A及图7B是比较例的5色印刷模式中由带印刷印刷介质的下端部的情形的示图。
图8的图8A及图8B是传送单元不同的打印机中的介质的给纸位置和排纸位置的示图。
图9是本实施例的5色印刷模式的带印刷中印刷介质的上端部的情形的示图。
图10是本实施例的5色印刷模式的带印刷中印刷介质的下端部的情形的示图。
图11是比较例的5色印刷模式中由交叠印刷印刷介质的上端部的情形的示图,
图12是比较例的5色印刷模式中由交叠印刷印刷介质的下端部的情形的示图。
图13是本实施例的5色印刷模式的交叠印刷中印刷介质的上端部的情形的示图。
图14是本实施例的5色印刷模式的交叠印刷中印刷介质的下端部的情形的示图。
图15是调色白指定用的窗口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16是栅格(raster)缓冲器及头缓冲器的详细构成的说明图。
符号说明:
1打印机,10控制器,
11接口部,12CPU,
13存储器,14单元控制电路,
20传送单元,21给纸辊,
22传送辊,23排出辊,
30托架单元,31托架,
40头单元,41头,
50检测器群,60计算机,
132c彩色图像用栅格缓冲器,
132w白图像用栅格缓冲器,
142u上游用头缓冲器,
142l下游用头缓冲器。
具体实施方式
===公开的概要===
通过本说明书的记载及附图的记载可以至少明白以下情况。
即,一种流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1)喷射第1流体的第1喷嘴在规定方向排列的第1喷嘴列;(2)喷射第2流体的第2喷嘴在上述规定方向排列的第2喷嘴列;(3)移动机构,其使上述第1喷嘴列和上述第2喷嘴列相对于介质在与上述规定方向交叉的移动方向移动;(4)传送机构,其使介质相对于上述第1喷嘴列和上述第2喷嘴列在上述规定方向传送;以及(5)控制部,其反复进行由上述移动机构使上述第1喷嘴列和上述第2喷嘴列在上述移动方向移动并从上述第1喷嘴和上述第2喷嘴喷射流体的图像形成动作和由上述传送机构使介质相对于上述第1喷嘴列和上述第2喷嘴列在上述规定方向传送的传送动作,上述控制部,在某一上述图像形成动作中,由上述第1流体和上述第2流体形成第1图像后,在另一上述图像形成动作中,由上述第2流体在上述第1图像上形成第2图像的情况下,在通常的图像形成时,与用于形成上述第2图像的上述第2喷嘴相比,将用于形成上述第1图像的上述第1喷嘴和上述第2喷嘴设定成位于上述规定方向的上游侧的喷嘴,在介质的上端部的图像形成时,与通常的图像形成时用于形成上述第1图像的上述第1喷嘴和上述第2喷嘴相比,将用于形成上述第1图像的上述第1喷嘴和上述第2喷嘴设定成位于上述规定方向的下游侧的喷嘴。
根据这样的流体喷射装置,可以缩短介质的位置控制范围,例如,可以减少介质上端部的空白量。
该流体喷射装置中,上述控制部,在介质的下端部的图像形成时,与通常的图像形成时用于形成上述第2图像的上述第2喷嘴相比,将用于形成上述第2图像的上述第2喷嘴设定成位于上述规定方向的上游侧的喷嘴。
根据这样的流体喷射装置,可以进一步缩短介质的位置控制范围,例如,可以减少介质下端部的空白量。
该流体喷射装置中,上述控制部,在通过上述第2流体和上述第1流体形成上述第2图像的情况下,在通常的图像形成时,与用于形成上述第1图像的上述第1喷嘴相比,将用于形成上述第2图像的上述第1喷嘴设定成位于上述规定方向的下游侧的喷嘴,在介质的下端部的图像形成时,与通常的图像形成时用于形成上述第2图像的上述第1喷嘴相比,将用于形成上述第2图像的上述第1喷嘴设定成位于上述规定方向的上游侧的喷嘴。
根据这样的流体喷射装置,可以提高图像的色再现性。
另外,一种流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1)喷射第1流体的第1喷嘴在规定方向排列的第1喷嘴列;(2)喷射第2流体的第2喷嘴在上述规定方向排列的第2喷嘴列;(3)移动机构,其使上述第1喷嘴列和上述第2喷嘴列相对于介质在与上述规定方向交叉的移动方向移动;(4)传送机构,其使介质相对于上述第1喷嘴列和上述第2喷嘴列在上述规定方向传送;以及(5)控制部,其反复进行由上述移动机构使上述第1喷嘴列和上述第2喷嘴列在上述移动方向移动并从上述第1喷嘴和上述第2喷嘴喷射流体的图像形成动作和由上述传送机构使介质相对于上述第1喷嘴列和上述第2喷嘴列在上述规定方向传送的传送动作,上述控制部,在某一上述图像形成动作中,由上述第1流体形成第1图像后,在另一上述图像形成动作中,由上述第1流体和上述第2流体在上述第1图像上形成第2图像的情况下,在通常的图像形成时,与用于形成上述第1图像的上述第1喷嘴相比,将用于形成上述第2图像的上述第1喷嘴和上述第2喷嘴设定成位于上述规定方向的下游侧的喷嘴,在介质的下端部的图像形成时,与通常的图像形成时用于形成上述第2图像的上述第1喷嘴和上述第2喷嘴相比,将用于形成上述第2图像的上述第1喷嘴和上述第2喷嘴设定成位于上述规定方向的上游侧的喷嘴。
根据这样的流体喷射装置,可以缩短介质的位置控制范围,例如,可以减少介质下端部的空白量。
该流体喷射装置中,上述控制部,在介质的上端部的图像形成时,与通常的图像形成时用于形成上述第1图像的上述第1喷嘴相比,将用于形成上述第1图像的上述第1喷嘴设定成位于上述规定方向的下游侧的喷嘴。
根据这样的流体喷射装置,可以进一步缩短介质的位置控制范围,例如,可以减少介质上端部的空白量。
另外,一种流体喷射方法,由反复进行使喷射第1流体的第1喷嘴在规定方向排列的第1喷嘴列和喷射第2流体的第2喷嘴在上述规定方向排列的第2喷嘴列在与上述规定方向交叉的移动方向移动并从上述第1喷嘴和上述第2喷嘴喷射流体的图像形成动作和使介质相对于上述第1喷嘴列和上述第2喷嘴列在上述规定方向传送的传送动作的流体喷射装置,在某一上述图像形成动作中,通过上述第1流体和第2流体形成第1图像后,在另一上述图像形成动作中,通过上述第2流体在上述第1图像上形成第2图像,其特征在于,该流体喷射方法具有以下步骤:在通常的图像形成时,与用于形成上述第2图像的上述第2喷嘴相比,将用于形成上述第1图像的上述第1喷嘴和上述第2喷嘴设定成位于上述规定方向的上游侧的喷嘴,来喷射流体;和在介质的上端部的图像形成时,与通常的图像形成时用于形成上述第1图像的上述第1喷嘴和上述第2喷嘴相比,将用于形成上述第1图像的上述第1喷嘴和上述第2喷嘴设定成位于上述规定方向的下游侧的喷嘴,来喷射流体。
根据这样的流体喷射方法,可以缩短介质的位置控制范围,例如,可以减少介质上端部的空白量。
===印刷系统===
以下,以流体喷射装置采用喷墨打印机中的串行式打印机(以下称为打印机1)为例说明实施例。
图1是打印机1的全体构成方框图。图2A是打印机1的立体图,图2B是打印机1的截面图。从外部装置即计算机60接收印刷数据的打印机1通过控制器10控制各单元(传送单元20、托架单元30、头单元40),在介质S(用纸、薄膜等)形成图像。另外,检测器群50监视打印机1内的状况,根据该检测结果,控制器10控制各单元。
控制器10(控制部)是进行打印机1的控制的控制单元。接口部11在外部装置即计算机60和打印机1之间进行数据的收发。CPU12是进行打印机1全体控制的运算处理装置。存储器13用于确保存储CPU12的程序的区域和操作区域等。CPU12根据存储于存储器13的程序通过单元控制电路14来控制各单元。
传送单元20(传送机构)将介质S送入可印刷位置,印刷时在传送方向(规定方向)以规定的传送量传送介质S,具有给纸辊21、传送辊22和排纸辊23。使给纸辊21旋转,将要印刷介质S传送到传送辊22。控制器10使传送辊22旋转,将介质S定位在印刷开始位置。
托架单元30(移动机构)使头41在与传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以下,称为移动方向)移动,具有托架31。
头单元40用于向介质S喷墨,具有头41。头41通过托架31在移动方向移动。在头41的下面,设置多个墨喷射部即喷嘴,在各喷嘴设置加入墨的墨室(未图示)。
图3是头41的下面的喷嘴排列的示图。在头41的下面,180个喷嘴在传送方向以规定间隔(喷嘴间距d)形成5列喷嘴列。如图示,喷射黑色墨的黑色喷嘴列K、喷射蓝绿色(cyan)墨的蓝绿色喷嘴列C、喷射洋红色(magenta)墨的洋红色喷嘴列M、喷射黄色墨的黄色喷嘴列Y、喷射白墨的白色喷嘴列W在移动方向顺序排列。另外,对各喷嘴列具有的180个喷嘴,从传送方向的下游侧的喷嘴开始顺序附上从小到大的编号(#1~#180)。
这样的打印机1中,反复进行从沿移动方向移动的头41断续地喷射墨滴而在介质上形成点的点形成处理和将介质相对于头41在传送方向传送的传送处理(与传送动作相当)。这样,可以在与先前的点形成处理形成的点的位置不同的介质上的位置形成点,可以在介质上印刷2维图像。另外,将头41喷射墨滴并在移动方向移动1次的动作(与1次点形成处理、图像形成动作相当)称为「行程(pass)」。
===印刷模式===
本实施例的打印机1中,可选择「4色印刷模式」和「5色印刷模式」。「4色印刷模式」是指通过黑色喷嘴列K、蓝绿色喷嘴列C、洋红色喷嘴列M和黄色喷嘴列Y在介质上直接印刷彩色图像的模式。即,4色印刷模式中,从4色喷嘴列YMCK(以下,合称为「彩色喷嘴列Co」)向介质喷射墨滴。另外,黑白(black-and-white)印刷通过4色印刷模式实施。
另一方面,「5色印刷模式」是指在白色的背景图像上印刷基于4色墨(YMCK)的彩色图像的模式。即,彩色图像总是在白色的背景图像上形成。这样,即使是在透明薄膜上印刷图像的场合,也可以防止印刷物的相反侧被看透。另外,可以印刷显色性良好的图像。
但是,白色的背景图像若仅仅由白墨形成,则由该白墨的色决定背景图像的色。但是,即使是同样称为白墨的墨也存在色差,有无法仅仅由白墨来印刷期望的白色图像的情况。
因而,本实施例中,白色的背景图像中与彩色图像重叠的区域(以下,称为重复白区域)仅仅由白墨印刷背景图像,白色的背景图像中不与彩色图像重叠的区域(以下,称为非重复白区域),适当使用白墨以及4色的彩墨YMCK,印刷期望白色的背景图像。这样,白色的背景图像可见的部分即非重复白区域可以形成期望的白色。另外,重复白区域从印刷面侧不可见,因此仅仅由白墨印刷。这样,可以削减墨消耗量。但是不限于此,与重复白区域相当的背景图像也可以混合白墨和彩墨进行印刷。
另外,本说明书中,「白色」不限于将可见光线的全部的波长100%反射的物体的表面色即严格意义上的白色,而是包含所谓「泛白色」这样的广义上的白色。以下的说明中,将白墨与其他色墨混合来调节白色称为「白调色」,将通过白调色生成的白色(调节的白色)称为「调色白」。
为了在调色白的背景图像上印刷彩色图像,5色印刷模式中,首先,在介质上通过白墨(与第1流体相当)及4色墨(YMCK,与第2流体相当)印刷调色白的背景图像(与第1图像相当),然后,在调色白的背景图像上通过4色墨(YMCK)印刷彩色图像(与第2图像相当)。另外,喷射白墨的喷嘴与第1喷嘴相当,白色喷嘴列W与第1喷嘴列相当,分别喷射4色墨(YMCK)的喷嘴与第2喷嘴相当,彩色喷嘴列Co与第2喷嘴列相当。
具体地说,5色印刷模式中,在之前的行程由白色喷嘴列W及彩色喷嘴列Co对介质上的某区域印刷背景图像,在之后的行程在对介质上的某区域印刷的背景图像上通过彩色喷嘴列Co印刷彩色图像。即,彩色喷嘴列Co中印刷背景图像的喷嘴在与白色喷嘴相同的行程对介质上的某区域喷射墨滴,彩色喷嘴列Co中印刷彩色图像的喷嘴在与白色喷嘴不同的之后的行程对介质上的某区域喷射墨滴。结果,可以在背景图像干燥后印刷彩色图像,防止图像的渗透。
===传送单元20===
图4是打印机1的传送单元20执行的介质S的给纸位置和排纸位置的示图。本实施例的打印机1中,介质S以被传送辊22和排纸辊23的两方挟持的状态进行印刷。这样,可以稳定地传送介质S。另外,以下的说明中,在沿介质S的移动方向的2个端部中,传送方向的下游侧的端部称为「上端部」,传送方向的上游侧的端部称为「下端部」。
图4的左图是介质S的位置(介质S的给纸位置)相对于印刷开始时的头41的示图。这里,将与头41的传送方向的下游侧的端部相比,介质S的上端部以长度D位于传送方向的下游侧的状态设为「给纸位置(印刷开始位置)」。若为图示的给纸位置,则可以在介质S处于传送辊22及排纸辊23挟持的状态下开始印刷。
另一方面,图4的右图是介质S的位置(介质S的排纸位置)相对于印刷结束时的头41的示图。这里,将与头41的传送方向的上游侧的端部相比,介质S的下端部以长度D位于传送方向的上游侧的状态设为「排纸位置(印刷结束位置)」。若为图示的排纸位置,则可以在介质S处于传送辊22及排纸辊23挟持的状态下结束印刷。
===带印刷===
<4色印刷模式>
图5是4色印刷模式中的带印刷的说明图。为了简化说明,缩减了头41具有的喷嘴数(#1~#24)。另外,将白色喷嘴列W以外的4色喷嘴列(YMCK)汇总为「彩色喷嘴列Co」。实际的打印机1中,介质S相对于头41在传送方向传送,但是图中,描绘了头41相对于介质S在传送方向移动的情况。
如图4所示,印刷开始时的介质S与头41的传送方向的下游侧的端部相比,以长度D位于下游侧。因此,图5中也描绘了与行程1的头41的传送方向的下游侧的端部相比,介质S以长度D位于下游侧。
如前述,在4色印刷模式中,由4色喷嘴列(YMCK=彩色喷嘴列Co)在介质S上直接印刷彩色图像。因此,4色印刷模式中,不从白色喷嘴列W喷射白墨。另外,4色印刷模式中,属于彩色喷嘴列Co的全部喷嘴成为印刷可使用的喷嘴(以下,称为可喷射喷嘴)。但是不限于此,即使是4色印刷模式,属于彩色喷嘴列Co的喷嘴也可以不全是可喷射喷嘴。例如,与后述的5色印刷模式时同样,也可以将彩色喷嘴列Co的一半喷嘴作为可喷射喷嘴。
带印刷是指,将具有沿头41的移动方向的1次移动(行程)所形成的宽度的图像(带图像)在传送方向排列而形成图像的印刷方法。这里,属于彩色喷嘴列Co的全喷嘴数设为24个,因此,1个带图像由24个栅格线(沿移动方向的点列)构成。另外,图5中,最初的行程1形成的带图像由灰点表示,随后的行程2形成的带图像由黑点表示。
即,带印刷中,交替反复进行:头41的移动中从彩色喷嘴列Co喷射墨滴而形成带图像的动作,和以带图像的宽度F传送介质S的动作。因此,带印刷中,某行程形成的栅格线之间,不会在其他行程形成栅格线。即,带印刷中,栅格线的间隔成为喷嘴间距d。
<比较例的5色印刷模式>
图6A及图6B是由比较例的5色印刷模式中的带印刷来印刷介质S的上端部的情形的示图,图7A及图7B是由比较例的5色印刷模式中的带印刷来印刷介质S的下端部的情形的示图。另外,介质S的传送方向中的下游侧部分(最初印刷的部分)是介质S的上端部,介质S的传送方向中的上游侧部分(最后印刷的部分)是介质S的下端部。另外,为了简化说明,缩减描绘了各喷嘴列Co、W具有的喷嘴数(#1~#24)。图中,各喷嘴在四方形(矩形)的方块(frame)内描绘,该1方块的传送方向的长度与喷嘴间距d相当。
如前述,5色印刷模式中,由白色喷嘴列W及彩色喷嘴列Co印刷调色白的背景图像后,在不同行程中,在该背景图像上由彩色喷嘴列Co(=YMCK)印刷彩色图像。因而,比较例的5色印刷模式中,将白墨喷嘴列W中的传送方向上游侧的一半喷嘴(#13~#24,图中的白圈)设定成背景图像印刷用的喷嘴,将相同彩色喷嘴列Co中的传送方向上游侧的一半喷嘴(#13~#24,图中的黑三角)设定成背景图像印刷用的喷嘴。然后,将彩色喷嘴列Co(=YMCK)中的传送方向下游侧的一半喷嘴(#1~#12,图中的黑圈)设定成彩色图像印刷用的喷嘴。另外,这里,不从白色喷嘴列W的传送方向下游侧的一半喷嘴(#1~#12)喷射白墨。
接着说明具体的印刷方法。首先,如图6A所示,印刷开始时(给纸位置),与(行程1的)头41的传送方向下游侧的端部相比,介质S的上端部成为以长度D位于传送方向的下游侧的状态。行程1中,由白色喷嘴列W(白圈)及彩色喷嘴列Co(黑三角)的传送方向上游侧的喷嘴#13~#24印刷背景图像。由白色喷嘴列W及彩色喷嘴列Co的各12个喷嘴(#13~#24)形成的背景图像(粗线)由12个栅格线构成。
接着,在行程1以印刷的背景图像的宽度(12个喷嘴间距=12d)传送介质S。然后,行程2中,由白色喷嘴列W及彩色喷嘴列Co的传送方向上游侧的喷嘴#13~#24印刷背景图像(粗线)。结果,行程1印刷的背景图像和行程2印刷的背景图像在传送方向排列。另外,行程2中,由彩色喷嘴列Co的传送方向下游侧的喷嘴#1~#12印刷彩色图像(斜线部)。结果,在行程1形成的背景图像上,由行程2印刷彩色图像。
然后,交替反复进行:由白色喷嘴列W及彩色喷嘴列Co的传送方向上游侧的喷嘴#13~#24形成背景图像、由彩色喷嘴列Co的传送方向下游侧的喷嘴#1~#12在之前的行程形成的背景图像上形成彩色图像的动作,和将介质S在传送方向以12喷嘴量(12d,12方块)传送的动作。这样,可以完成在调色白的背景图像上印刷了彩色图像的印刷物。
即,与印刷彩色图像的喷嘴(#1~#12)相比,将印刷背景图像的喷嘴(#13~#24)设定成传送方向上游侧的喷嘴。这样,对于介质S上的某区域,可以由之前的行程印刷背景图像,由之后的行程在该背景图像上印刷彩色图像。
这样的比较例的印刷方法中,如图6A所示,相对于头41的传送方向下游侧的端部,介质S的上端部以长度D位于下游侧的状态中,由白色喷嘴列W及彩色喷嘴列Co的中央部的喷嘴#13形成的栅格线的位置成为印刷开始位置。换言之,印刷开始时介质S的上端部相对于头41伸出的长度D和12喷嘴的长度(未印刷背景图像的喷嘴量的长度)的合计长度成为介质S的上端部中的空白。
相对地,图5所示的4色印刷模式中,相对于头41的传送方向下游侧的端部,介质S的上端部以长度D位于下游侧的状态中,由最下游侧的喷嘴#1形成的栅格线的位置成为印刷开始位置。因此,比较例的5色印刷模式中,与图5所示4色印刷模式相比,介质S的上端部中的空白量变多。这是因为,比较例的5色印刷模式中,将在介质上先印刷背景图像的喷嘴固定为传送方向上游侧的一半喷嘴(#13~#24)。因此,印刷开始位置相对于头41,成为传送方向上游侧的位置。
图7是印刷介质S的下端部的情形的示图。如图7A所示,在最后1个前的行程X-1中,由彩色喷嘴列Co的传送方向下游侧的一半喷嘴(#1~#12)在背景图像上印刷彩色图像,由白色喷嘴列W及彩色喷嘴列Co的传送方向上游侧的一半喷嘴(#13~#24)印刷调色白的背景图像。然后,以12喷嘴量的长度(12d)传送介质S。
然后,在最后的行程X中(图7B),在之前的行程X-1印刷的背景图像上,从彩色喷嘴列Co的传送方向下游侧的喷嘴(#1~#12)喷墨,从背景图像印刷用的传送方向上游侧的喷嘴(#13~#24)不喷墨。这样,可以在全部背景图像上印刷彩色图像,印刷结束。
本实施例的打印机1中,与最后的行程X的头41的传送方向上游侧的端部相比,介质S的下端部以长度D位于上游侧的状态中,印刷结束。因此,与头41的传送方向上游侧的端部相比,介质S的下端部以长度D向上游侧伸出的状态中,由彩色喷嘴列Co的中央部的喷嘴#12形成的栅格线的位置成为印刷结束位置。换言之,印刷结束时介质S的下端部相对于头41伸出的长度D和12喷嘴量的长度(未印刷彩色图像的喷嘴量的长度)的合计长度成为介质S的下端部中的空白。
相对地,4色印刷模式中(未图示),相对于头41的传送方向上游侧的端部,介质S的下端部以长度D位于上游侧的状态中,由最上游侧的喷嘴#24形成的栅格线的位置成为印刷结束位置。因此,比较例的5色印刷模式中,与4色印刷模式相比,介质S的下端部中的空白量变多。这是因为,比较例的5色印刷模式中,将彩色图像印刷用的喷嘴固定为彩色喷嘴列Co的传送方向下游侧的一半喷嘴(#1~#12)。因此,印刷结束位置相对于头41,成为传送方向的下游侧的位置。
这样比较例的5色印刷模式中,印刷开始位置相对于头41成为传送方向的上游侧的位置,印刷结束位置相对于头41成为传送方向的下游侧的位置。因此,印刷中控制介质S的位置的范围(进行介质S的位置控制的传送方向的长度)变长。
因此,在如本实施例使用的打印机1那样,在介质S被传送辊22和排纸辊23的两方挟持的状态下进行印刷的场合(图4),印刷开始时,如图6A所示,介质S的上端部中的空白量变大。另一方面,印刷结束时,如图7B所示,介质S的下端部中的空白量变大。结果,介质S上可印刷图像的大小变小,或者,必须增大介质S的尺寸。
图8A及图8B是传送单元20不同的其他打印机中的介质S的给纸位置和排纸位置的示图。不限于以介质S被传送辊22及排纸辊23的两方挟持的状态进行印刷的打印机,也有以仅由单方辊挟持介质S的状态可进行印刷的打印机。即,也有给纸位置(开始位置)及排纸位置可变的打印机。
这样的打印机中,例如进行4色印刷模式的场合(在介质仅仅印刷彩色图像的场合),介质S的给纸位置及排纸位置成为图8A所示位置。4色印刷模式中,由于使用属于彩色喷嘴列Co的全部喷嘴,可以在印刷开始时使介质S的上端部相对于头41位于传送方向的下游侧,印刷结束时使介质S的下端部相对于头41位于传送方向的上游侧。
相对地,进行比较例的5色印刷模式(带印刷)的场合,介质S的给纸位置及排纸位置成为图8B所示位置。比较例的5色印刷模式中,由于使用图6A所示白色喷嘴列W的传送方向上游侧的一半喷嘴,因此印刷开始时,成为使介质S的上端部相对于头41位于传送方向的上游侧。另一方面,印刷结束时,由于使用图7B所示彩色喷嘴列Co的传送方向下游侧的一半喷嘴,因此,成为使介质S的下端部相对于头41位于传送方向的下游侧。
在以由传送辊22及排纸辊23中的单方辊挟持介质S的状态可进行印刷的打印机的场合,比较例的5色印刷模式中,也可以减少介质S的空白量。但是,与可对图8A所示介质S进行给纸及排纸的场合(例:4色印刷模式)相比,在对图8B所示介质S进行给纸及排纸的场合(比较例的5色印刷模式),介质S的位置控制范围变长。这样,易产生传送误差。例如,处于传送方向的上游侧的传感器检测介质S的上端部后,通过传送辊22的旋转量(传送量)控制介质S的传送方向的位置的场合,传送控制的范围越长,越易发生传送误差。
另外,如图8B所示,给纸位置相对于头41位于传送方向的上游侧的场合,相对于头41,介质S向传送方向上游侧的伸出量变多。同样,排纸位置相对于头41位于传送方向的下游侧的场合,相对于头41,介质S向传送方向下游侧的伸出量变多。因此,传送单元20大型化,或者介质S的卡纸易于发生。
这样,比较例的5色印刷模式中,印刷开始位置相对于头41成为传送方向的上游侧的位置,印刷结束位置相对于头41成为传送方向的下游侧的位置。即,介质S的位置控制范围变长。结果,传送误差易于发生,介质S的空白变大,介质S从头41伸出的量变大,传送单元20大型化。
因而,本实施例中,以在背景图像上印刷彩色图像的场合(5色印刷模式中)可以尽可能缩短介质S的位置控制范围为目的。换言之,本实施例中,以尽可能使印刷开始位置在传送方向的下游侧,印刷结束位置在传送方向的上游侧为目的。
<本实施例的5色印刷模式>
图9是本实施例的5色印刷模式中的带印刷中印刷介质S的上端部的情形的示图,图10是本实施例的5色印刷模式中的带印刷中印刷介质S的下端部的情形的示图。为了简化说明,描绘了各喷嘴列Co、W具有的喷嘴数减为24个的情况。彩色喷嘴列Co中,用于印刷彩色图像的可喷墨喷嘴由黑圈表示,用于印刷调色白的背景图像的可喷墨喷嘴由白圈表示,白色喷嘴列W中用于印刷调色白的背景图像的可喷墨喷嘴由白圈表示。
前述的比较例的5色印刷模式中(图6、7),将印刷调色白的背景图像的喷嘴固定为白色喷嘴列W及彩色喷嘴列Co的传送方向上游侧的一半喷嘴(#13~#24),将印刷彩色图像的喷嘴固定为彩色喷嘴列Co的传送方向下游侧的一半喷嘴(#1~#12)。
相对地,本实施例的5色印刷模式中,白色喷嘴列W及彩色喷嘴列Co的传送方向下游侧的喷嘴也用于印刷调色白的背景图像。同样,彩色喷嘴列Co的传送方向上游侧的喷嘴也用于印刷彩色图像。
首先,具体说明介质S的上端部的印刷。如图9所示,印刷开始时的给纸位置成为:与行程1的头41的传送方向下游侧的端部相比,介质S的上端部以长度D偏移到传送方向的下游侧的位置。本实施例中,将行程1中白色喷嘴列W及彩色喷嘴列Co的下游侧的8个喷嘴(#1~#8)设为可喷射喷嘴(印刷可使用喷嘴)。但是,由于行程1后介质S以4喷嘴量(4d,4方块)传送,因此行程1中,从可喷射喷嘴(#1~#8)中的传送方向上游侧的4个喷嘴(#5~#8)喷射墨滴,印刷背景图像。
随后的行程2中,为了印刷彩色图像,从彩色喷嘴列Co的传送方向下游侧的4个喷嘴#1~#4喷射墨滴。与行程2的彩色喷嘴列Co的喷嘴#1~#4相向的介质位置和与之前的行程1的白色喷嘴列W及彩色喷嘴列Co的喷嘴#5~#8相向的介质位置相等。因此,在由行程1印刷的背景图像上,可以由行程2印刷彩色图像。另外,行程2中,由白色喷嘴列W及彩色喷嘴列Co的12个喷嘴#5~#16印刷背景图像。然后,将介质S以4喷嘴量传送。
行程3中,为了印刷彩色图像,从彩色喷嘴列Co的传送方向下游侧的一半喷嘴(#1~#12)喷射墨滴,为了印刷背景图像,从白色喷嘴列W及彩色喷嘴列Co的传送方向上游侧的一半喷嘴(#13~#24)喷射墨滴。由于与行程3的彩色喷嘴列Co的喷嘴#1~#12相向的介质位置和与行程2的白色喷嘴列W及彩色喷嘴列Co的喷嘴#5~#16相向的介质位置相等,因此在由行程2印刷的背景图像上可以由行程3印刷彩色图像。然后,将介质S以12喷嘴量向传送方向的下游侧传送。
然后(行程4以下),交替反复进行由彩色喷嘴列Co的传送方向下游侧的一半喷嘴(#1~#12)印刷彩色图像并由白色喷嘴列W及彩色喷嘴列Co的传送方向上游侧的一半喷嘴(#13~#24)印刷背景图像的动作和将介质S以12喷嘴量传送的动作。这样,可以在之前的行程形成的背景图像上由随后的行程印刷彩色图像。
这样,将为了使介质S的上端部(传送方向的下游侧部分)也与介质S的通常部分(中央部)同样用于形成点而改变使用的喷嘴数、喷嘴位置、介质传送量来进行印刷的情况称为「上端印刷」。相对地,将在令使用的喷嘴数、喷嘴位置、介质传送量为一定的状态下进行印刷的情况称为「通常印刷」。这里,将使用的喷嘴数、喷嘴位置与通常印刷不同的行程设为上端印刷,另外,在某行程后的介质传送量不同于通常印刷的场合,将该行程设为上端印刷。因此,图9中,从行程1到行程2后的传送动作为止与上端印刷(介质的上端部的图像形成时)相当,行程3以下与通常印刷(通常的图像形成时)相当。
汇总以上的情况,本实施例的通常印刷时,将用于印刷调色白的背景图像的喷嘴设定成白色喷嘴列W及彩色喷嘴列Co的传送方向上游侧的一半喷嘴(#13~#24),将用于印刷彩色图像的喷嘴设定成彩色喷嘴列Co的传送方向下游侧的一半喷嘴(#1~#12)。另外,不限于将通常印刷时分别印刷背景图像及彩色图像的喷嘴数设定成喷嘴列的一半喷嘴数(图中为12个)。至少,通过将用于印刷背景图像的喷嘴与用于印刷彩色图像的喷嘴相比位于传送方向的上游侧,可以由印刷背景图像的行程后的行程在背景图像上印刷彩色图像。
本实施例的上端印刷时,采用与通常印刷时印刷背景图像的喷嘴(#13~#24)不同的喷嘴,印刷背景图像。进一步说,将本实施例的上端印刷时印刷背景图像的喷嘴与通常印刷时印刷背景图像的喷嘴相比,设定成位于传送方向下游侧的喷嘴。
结果,相对于比较例中(图6A)由行程1的头41的喷嘴#13形成的栅格线的位置成为印刷开始位置,本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由行程1的头41的喷嘴#5形成的栅格线的位置成为印刷开始位置(粗线)。因此,本实施例中与比较例相比,可以将印刷开始位置设在传送方向的下游侧,缩短介质S的位置控制范围。结果,可以减少介质S的空白量。具体地说,相对于比较例中介质上端部从印刷开始时的头41的伸出量D和12喷嘴量的长度的合计量成为空白,本实施例中,介质上端部从印刷开始时的头41的伸出量D和4喷嘴量的长度的合计量成为空白。
另外,若是介质S的给纸位置(头出位置)可变的打印机,则本实施例的上端印刷中,可将相对于头41的印刷开始位置设在传送方向的下游侧,因此,可以在图8A所示给纸位置开始印刷。从该情况也可以明白,本实施例与比较例(图8B)相比,可缩短介质S的位置控制范围。
另外,比较例中(图6),将用于印刷背景图像的喷嘴固定为白色喷嘴列W的传送方向上游侧的一半喷嘴(#13~#24)。因此,比较例中,不从白色喷嘴列W的传送方向下游侧的一半喷嘴(#1~#12)喷射墨滴。因此,白色喷嘴列W的传送方向下游侧的喷嘴(#1~#12)中,墨的增粘增进,有发生喷射不良的危险。相对地,本实施例中,为了印刷背景图像,不限于白色喷嘴列W的传送方向上游侧的一半喷嘴,也使用传送方向下游侧的喷嘴。因此,可以防止白色喷嘴列W的传送方向下游侧的喷嘴中的墨的增粘。即,本实施例与比较例,不仅使用白色喷嘴列W的上游侧的喷嘴而且使用下游侧的喷嘴,因此可以防止墨的增粘。
另外,在比较例那样仅仅使用白色喷嘴列W的上游侧的喷嘴的场合,若上游侧的喷嘴中存在发生喷射不良的喷嘴,则会大大受到该喷射不良的喷嘴的影响。相对地,像本实施例那样,不限于上游侧的喷嘴也下使用游侧的喷嘴,通过使用多种喷嘴,可以缓和喷嘴的特性差。
接着,用图10具体说明介质S的下端部的印刷。另外,图10中,由行程10结束印刷。到行程7为止设为通常印刷(通常的图像形成时),反复进行由彩色喷嘴列Co的传送方向下游侧的一半喷嘴(#1~#12)印刷彩色图像并由白色喷嘴列W及彩色喷嘴列Co的传送方向上游侧的一半喷嘴(#13~#24)印刷调色白的背景图像的动作和将介质S以12喷嘴量传送的动作。
行程8中,由彩色喷嘴列Co的传送方向下游侧的一半喷嘴印刷彩色图像,由白色喷嘴列W及彩色喷嘴列Co的传送方向上游侧的一半喷嘴印刷背景图像后,将介质S以4喷嘴量传送。行程9中,由彩色喷嘴列Co的12个喷嘴#9~#20印刷彩色图像,由白色喷嘴列W及彩色喷嘴列Co的上游侧的各4个喷嘴#21~#24印刷背景图像。与行程9的彩色喷嘴列Co的喷嘴#9~#20相向的介质位置和与之前的行程8的白色喷嘴列W及彩色喷嘴列Co的喷嘴#13~#24相向的介质位置相等。因此,可以在行程8印刷的背景图像上由行程9印刷彩色图像。然后,将介质S以4喷嘴量传送。
行程10中,为了印刷彩色图像,将彩色喷嘴列Co的传送方向上游侧的8个喷嘴(#17~#24)作为可喷射喷嘴。但是,之前的行程9中,由白色喷嘴列W及彩色喷嘴列Co的各4个喷嘴(#21~#24)印刷背景图像。因此,为了由行程10印刷彩色图像,从彩色喷嘴列Co的8个可喷射喷嘴中(#17~#24)的传送方向下游侧的4个喷嘴(#17~#20)喷射墨。结果,可以在行程9形成的背景图像上,由行程10印刷彩色图像。另外,行程10中,不从白色喷嘴列W喷射墨滴。
这样,为了将介质S的下端部也与介质的上端部、通常部分同样用于形成点,改变使用的喷嘴数、喷嘴位置、介质传送量来进行印刷。该情况称为「下端印刷」。这里,将使用的喷嘴数、喷嘴位置不同于通常印刷的行程称为下端印刷,另外,在某行程后的介质传送量不同于通常印刷的场合,将该行程作为下端印刷。因此,图10中,到行程7为止与通常印刷相当,行程8到行程10与下端印刷(介质的下端部的图像形成时)相当。
汇总以上的情况,本实施例的下端印刷时,采用与通常印刷时印刷彩色图像的彩色喷嘴列Co的喷嘴(#1~#12)不同的喷嘴,印刷彩色图像。进一步说,与通常印刷时印刷彩色图像的喷嘴相比,将本实施例的下端印刷时印刷彩色图像的喷嘴设定成位于传送方向上游侧的喷嘴。
结果,相对于比较例中(图7B)由最后的行程X的头41的喷嘴#12形成的栅格线的位置成为印刷结束位置,本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由最后的行程10的头41的喷嘴#20形成的栅格线的位置成为印刷结束位置(粗线)。因此,本实施例与比较例相比,可以将印刷结束位置设在传送方向的上游侧,缩短介质S的位置控制范围。结果,可以减少介质S的空白量。具体地说,比较例中,介质下端部从印刷结束时的头41的伸出量D和12喷嘴量的长度的合计量成为空白,而本实施例中,介质下端部从印刷结束时的头41的伸出量D和4喷嘴量的长度的合计量成为空白。
另外,若是介质S的排纸位置可变的打印机,则本实施例的下端印刷中,可以将相对于头41的印刷结束位置设在传送方向的上游侧,因此,可以在图8A所示排纸位置结束印刷。从该情况也可明白,本实施例与比较例(图8B)相比,可以缩短介质的位置控制范围。
即,本实施例的5色印刷模式中,通常印刷时,将印刷背景图像的喷嘴设定成传送方向上游侧的喷嘴,将印刷彩色图像的喷嘴设定成传送方向的下游侧的喷嘴,而在上端印刷时及下端印刷时,使印刷背景图像及彩色图像的喷嘴不同。上端印刷时与通常印刷时相比,通过将用于印刷背景图像的喷嘴设定成传送方向下游侧的喷嘴,可使印刷开始位置处于传送方向的下游侧。另外,下端印刷时与通常印刷时相比,通过将用于印刷彩色图像的喷嘴设定成传送方向上游侧的喷嘴,可以使印刷结束位置处于传送方向的上游侧。结果,可以缩短介质的位置控制范围,使传送误差难以发生,并减少空白量。另外,由于不仅使用部分喷嘴且使用更多种的喷嘴,因此可以缓和墨的增粘和喷嘴的特性差。
另外,在打印机1内的控制器10将用于印刷介质的上端部的数据分配到白色喷嘴列W及彩色喷嘴列Co的传送方向下游侧的喷嘴的场合,控制器10与控制部相当,打印机1单体与流体喷射装置相当。但是不限于此,在与打印机1连接的计算机60内的打印机驱动器将用于印刷介质的上端部的数据分配到白色喷嘴列W及彩色喷嘴列Co的传送方向下游侧的喷嘴的场合,计算机60和打印机1的控制器10与控制部相当,与计算机60和打印机1连接的印刷系统与流体喷射装置相当。
另外,如图9所示,上端印刷时,用于印刷调色白的背景图像的白色喷嘴列W及彩色喷嘴列Co的可喷射喷嘴(白圈)随着印刷进行而向传送方向的上游侧偏移。具体地说,行程1中,白色喷嘴列W及彩色喷嘴列Co的喷嘴#1~#8是可喷射喷嘴,行程2中,白色喷嘴列W及彩色喷嘴列Co的喷嘴#5~#16是可喷射喷嘴,最终(行程3以下),白色喷嘴列W及彩色喷嘴列Co的传送方向上游侧的一半喷嘴#13~#24成为可喷射喷嘴。另外,上端印刷时,伴随着用于印刷背景图像的喷嘴向传送方向上游侧转移,用于印刷彩色图像的彩色喷嘴列Co的可喷射喷嘴(黑圈)也向传送方向上游侧增加。这样,可以从上端印刷向通常印刷转移,可以在之前的行程印刷的背景图像上由之后的行程印刷彩色图像。
另外,本实施例中,上端印刷时,通过使用于印刷背景图像的可喷射喷嘴(白圈)逐渐向传送方向的上游侧偏移,使从印刷背景图像到在其上印刷彩色图像为止的时间与通常印刷时相同。通常印刷时,由之前的行程印刷背景图像,由随后的行程在该背景图像上印刷彩色图像。
例如,行程1中为了印刷背景图像,将到喷嘴#8为止作为可喷射喷嘴,但是也可以由更上游侧的喷嘴(#9~#24)通过行程1印刷背景图像。但是,若在行程1中由喷嘴#9以下的上游侧喷嘴印刷背景图像,则行程2中不必由喷嘴#5~#16印刷背景图像,因此,成为在行程1中由喷嘴#9以下的上游侧喷嘴形成的背景图像上,进行通常印刷即在行程3中印刷彩色图像。该场合,成为在印刷背景图像后,其间空1行程再印刷彩色图像,因此,在上端印刷时和通常印刷时,从印刷背景图像到印刷彩色图像为止的时间不同。这样,若在从印刷背景图像到印刷彩色图像为止的时间中存在偏差,则背景图像的干燥时间不同,印刷彩色图像时的背景图像的干燥情况(彩色图像的渗透情况)不同。结果,图像发生浓度不均。因而,本实施例中,使从印刷背景图像到印刷彩色图像为止的时间一定。
因此,最好由尽可能接近通常印刷时的印刷方法进行上端印刷。通常印刷时,反复进行从用于印刷背景图像的传送方向上游侧固定的12个喷嘴(#13~#24)喷射墨滴的动作和将介质S以12喷嘴量传送的动作。即,背景图像用的可喷射喷嘴(#13~#24)和介质的位置关系逐个行程地以12喷嘴量向传送方向偏移。因而,上端印刷时,将行程1后的介质S的传送量设为4喷嘴量,从行程1的背景图像用的可喷射喷嘴(例如#8)开始将行程2的背景图像用的可喷射喷嘴(例如#16)偏移8喷嘴量。同样,将行程2后的介质S的传送量设为4喷嘴量,从行程2的背景图像用的可喷射喷嘴(例如#16)开始将行程3的背景图像用的可喷射喷嘴(例如#24)偏移8喷嘴量。这样,即使上端印刷时也与通常印刷时同样,背景图像用的可喷射喷嘴和介质的位置关系逐个行程地以12喷嘴量向传送方向偏移。即,使上端印刷时的可喷射喷嘴(用于形成第1图像的第1喷嘴)向传送方向上游侧的各行程的偏移量和上端印刷时的介质S的传送量的合计量等于通常印刷时的介质S的传送量。而且,本实施例中,通过使上端印刷时的可喷射喷嘴向传送方向上游侧的偏移量为一定,可以使彩色图像的印刷中不使用的白色喷嘴列W的传送方向下游侧的喷嘴被平均地使用。另外,通过使上端印刷时的可喷射喷嘴向传送方向上游侧的偏移量为一定,使介质S的传送量为一定。结果,可以使传送动作稳定,可容易地进行印刷控制。
同样,下端印刷时也如图10所示,使用于印刷彩色图像的彩色喷嘴列Co的可喷射喷嘴(黑圈)随着印刷的进行而向传送方向的上游侧偏移。具体地说,行程8中,彩色喷嘴列的喷嘴#1~#12是彩色图像用的可喷射喷嘴,行程9中,彩色喷嘴列Co的喷嘴#9~#20是彩色图像用的可喷射喷嘴,行程10中,彩色喷嘴列Co的喷嘴#17~#24成为彩色图像用的可喷射喷嘴。另外,下端印刷时,伴随着用于印刷彩色图像的彩色喷嘴列Co的可喷射喷嘴(黑圈)向传送方向上游侧转移,用于印刷背景图像的白色喷嘴列W及彩色喷嘴列Co的可喷射喷嘴(白圈)向传送方向上游侧减少。这样,可以从通常印刷向下端印刷转移,可以在之前的行程印刷的背景图像上由之后的行程印刷彩色图像。
另外,下端印刷中,也使彩色图像用的可喷射喷嘴向传送方向上游侧的偏移量和介质S的传送量的合计量等于通常印刷时的介质S的传送量。例如,将行程8后的介质S的传送量设为4喷嘴量,从行程8的彩色图像用的可喷射喷嘴(例如#12)开始将行程9的彩色图像用的可喷射喷嘴(例如#20)偏移8喷嘴量。这样,下端印刷时,彩色图像用的可喷射喷嘴和介质的位置关系也逐个行程地以12喷嘴量向传送方向偏移。这样,下端印刷时也与通常印刷时同样,可以由印刷背景图像的行程的随后的行程印刷彩色图像。结果,在通常印刷时和下端印刷时,可以使从印刷背景图像到印刷彩色图像为止的时间一定,抑制图像的浓度不均。另外,下端印刷时通过使彩色图像用的可喷射喷嘴向传送方向上游侧的偏移量为一定,使介质S的传送量成为一定。结果,可以使传送动作稳定,容易进行印刷控制。
但是,不限于使上端印刷时(或下端印刷时)的可喷射喷嘴向传送方向上游侧的偏移量和介质S的传送量的合计量等于通常印刷时的介质S的传送量,通过使从印刷背景图像到印刷彩色图像为止的时间在上端印刷时(或下端印刷时)和通常印刷时相等,可以防止图像的浓度不均。
===交叠印刷===
接着,说明5色印刷模式(在调色白的背景图像上印刷彩色图像的模式)中进行「交叠(overlap)印刷」时的上端印刷和下端印刷。交叠印刷是由多个喷嘴形成1个栅格线(沿移动方向的点列)的印刷方法。通过交叠印刷,即使存在发生喷射不良的喷嘴、因制造误差等而导致喷射的墨弯曲飞行的喷嘴,由于由多个喷嘴形成1个栅格线,也可以缓和喷嘴的特性差。结果,可以抑制画质劣化。以下的说明中,举例说明由2个喷嘴形成1个栅格线的交叠印刷。另外,以比喷嘴间距d狭窄的间隔在传送方向并排印刷栅格线。另外,虽然未详细说明4色印刷模式(介质上直接印刷彩色图像的模式),但是使用彩色喷嘴列Co全体进行交叠印刷。
<比较例的5色印刷模式>
图11是比较例的5色印刷模式中由交叠印刷印刷介质S的上端部的情形的示图,图12是比较例的5色印刷模式中由交叠印刷印刷介质S的下端部的情形的示图。为了简化说明,描绘了将喷嘴数减至12个的情况(#1~#12)。用于印刷彩色图像的彩色喷嘴列Co的喷嘴和构成彩色图像的点用三角表示,用于印刷调色白的背景图像的白色喷嘴列W及彩色喷嘴列Co的喷嘴和构成背景图像的点用圈表示。另外,表示喷嘴、点的圈及三角中所附数字是行程的编号。
比较例的5色印刷模式中的交叠印刷中,将用于印刷调色白的背景图像的喷嘴设定成白色喷嘴列W及彩色喷嘴列Co的传送方向上游侧的一半喷嘴(#7~#12),用于印刷彩色图像的喷嘴设定成彩色喷嘴列Co的传送方向下游侧的一半喷嘴(#1~#6)。
接着,说明具体的印刷方法(介质S的上端部的印刷方法)。比较例中,介质S的传送量设为喷嘴间距d(=2方块)的1.5倍的「1.5d(=3方块)」。如图11所示,印刷开始时(的给纸位置),与(行程1的)头41的传送方向下游侧的端部相比,介质S的上端部成为以长度D位于传送方向的下游侧的状态。然后,由于图11的粗线是印刷开始位置,因此行程1中,由白色喷嘴列W及彩色喷嘴列Co的传送方向上游侧的各2个喷嘴#11#12印刷调色白的背景图像。然后,将介质S以1.5d(3方块)传送。
行程2中,由白色喷嘴列W及彩色喷嘴列Co的各3个喷嘴#10~#12印刷背景图像,行程3中,由白色喷嘴列W及彩色喷嘴列Co的各5个喷嘴#8~#12印刷背景图像,行程4中,由白色喷嘴列W及彩色喷嘴列Co的各6个喷嘴#7~#12印刷背景图像。然后,行程5中,由彩色喷嘴列Co的2个喷嘴#5#6印刷彩色图像,由白色喷嘴列W及彩色喷嘴列Co的各6个喷嘴#7~#12印刷图像,行程6中,由彩色喷嘴列Co的3个喷嘴#4~#6印刷彩色图像,由白色喷嘴列W及彩色喷嘴列Co的各6个喷嘴#7~#12印刷图像,行程7中,由彩色喷嘴列Co的5个喷嘴#2~#6印刷彩色图像,由白色喷嘴列W及彩色喷嘴列Co的各6个喷嘴#7~#12印刷图像。
在之后的行程中,交替反复进行由彩色喷嘴列Co的传送方向下游侧的一半喷嘴(#1~#6)印刷彩色图像、由白色喷嘴列W及彩色喷嘴列Co的传送方向上游侧的一半喷嘴(#7~#12)印刷背景图像的动作和将介质S以1.5d传送的动作。
结果,在背景图像上可以由不同的之后的行程印刷彩色图像。另外,如图11的右侧的图所示,构成背景图像的1个栅格线由基于白色喷嘴列W及彩色喷嘴列Co的各2种喷嘴的点(圈)形成,构成彩色图像的1个栅格线由基于彩色喷嘴列Co的2种喷嘴的点(三角)形成。例如,传送方向的最下游侧(上端部)的栅格线L1,由行程1和行程3中的白色喷嘴列W及彩色喷嘴列Co的喷嘴印刷背景图像,由之后的行程5和行程7通过彩色喷嘴列Co的喷嘴印刷彩色图像。
如图11所示,在比较例的5色印刷模式的交叠印刷中,印刷开始时介质S的上端部从头41以长度D伸出的状态下,由传送方向上游侧的喷嘴#11形成的栅格线的位置成为印刷开始位置。即,相对于头41,印刷开始位置成为传送方向的上游侧,介质S的位置控制范围长,介质S的空白量多。另外,比较例中,由于不从白色喷嘴列W的传送方向下游侧的喷嘴(#1~#6)喷射墨滴,因此有墨增粘而发生喷射不良的危险。
接着,说明图12所示介质S的下端部的印刷方法。这里将行程20作为最后的行程。到行程13为止,交替反复进行由彩色喷嘴列Co的下游侧的一半喷嘴(#1~#6)印刷彩色图像而由白色喷嘴列W及彩色喷嘴列Co的上游侧的一半喷嘴(#7~#12)印刷背景图像的动作和将介质S以1.5d传送的动作。然后,在行程14以下,喷射墨滴的喷嘴数逐渐变少。
行程14中,由彩色喷嘴列Co的6个喷嘴#1~#6印刷彩色图像,由白色喷嘴列W及彩色喷嘴列Co的各5个喷嘴#7~#11印刷背景图像,行程15中,由彩色喷嘴列Co的6个喷嘴#1~#6印刷彩色图像,由白色喷嘴列W及彩色喷嘴列Co的各3个喷嘴#7~#9印刷背景图像,行程16中,由彩色喷嘴列Co的6个喷嘴#1~#6印刷彩色图像,由白色喷嘴列W及彩色喷嘴列Co的各2个喷嘴#7#8印刷图像。然后,行程17中,由彩色喷嘴列Co的6个喷嘴#1~#6印刷彩色图像,行程18中,由彩色喷嘴列Co的5个喷嘴#1~#5印刷彩色图像,行程19中,由彩色喷嘴列Co的3个喷嘴#1~#3印刷彩色图像,行程20中,由彩色喷嘴列Co的2个喷嘴#1#2印刷彩色图像,然后印刷结束。
如图12所示,在比较例的下端印刷时,介质S的下端部以长度D从印刷结束时的头41伸出的状态下,由彩色喷嘴列Co的喷嘴#2形成的栅格线的位置成为印刷结束位置。即,相对于头41的印刷结束位置成为传送方向的下游侧,介质S的位置控制范围长,介质S的空白量多。
因此,比较例的5色印刷模式中的交叠印刷中,也有必要尽可能缩短介质S的位置控制范围。
<本实施例的5色印刷模式>
图13是本实施例的5色印刷模式的交叠印刷中印刷介质S的上端部的情形的示图,图14是本实施例的5色印刷模式的交叠印刷中印刷介质S的下端部的情形的示图。本实施例中,与前述的带印刷同样,为了尽可能缩短介质S的位置控制范围,不将用于印刷调色白的背景图像的白色喷嘴列W及彩色喷嘴列Co的喷嘴固定为传送方向上游侧的一半喷嘴,也采用传送方向下游侧的喷嘴印刷背景图像。另外,不将用于印刷彩色图像的彩色喷嘴列Co的喷嘴固定为传送方向下游侧的喷嘴,也采用传送方向上游侧的喷嘴印刷彩色图像。
首先,用图13具体说明介质S的上端部的印刷。印刷开始时的给纸位置与行程1的头41的传送方向下游侧的端部相比,成为介质S的上端部以长度D向传送方向的下游侧偏移的位置。行程1中,以从白色喷嘴列W及彩色喷嘴列Co的传送方向的最下游侧开始的6个喷嘴(#1~#6)作为背景图像用的可喷射喷嘴。但是,如图13所示,由于由行程1的头41的喷嘴#5形成的栅格线的位置成为印刷开始位置(粗线),因此,行程1中由白色喷嘴列W及彩色喷嘴列Co的各2个喷嘴#5、#6印刷背景图像。然后,将介质S以喷嘴间距d的一半长度0.5d(=1方块)传送。
在随后的行程2中,将白色喷嘴列W及彩色喷嘴列Co的喷嘴#2~#7作为背景图像用的可喷射喷嘴,将彩色喷嘴列Co的喷嘴#1作为彩色图像用的可喷射喷嘴,但是,从白色喷嘴列及彩色喷嘴列Co的各3个喷嘴#5~#7喷射墨滴。然后,将介质S以半喷嘴间距0.5d传送。这样,本实施例的交叠印刷中,将背景图像用的可喷射喷嘴(圈)和彩色图像用的可喷射喷嘴(三角)逐个行程地向传送方向的上游侧逐一偏移。但是,可喷射喷嘴中,从与图中的印刷开始位置(粗线)相比位于传送方向的上游侧的喷嘴喷射墨滴。
行程3中,将白色喷嘴列W及彩色喷嘴列Co的喷嘴#3~#8作为背景图像用的可喷射喷嘴,将彩色喷嘴列Co的喷嘴#1#2作为彩色图像用的可喷射喷嘴,但是,从喷嘴#4~#8喷射墨滴。行程4中,将白色喷嘴列W及彩色喷嘴列Co的喷嘴#4~#9作为背景图像用的可喷射喷嘴,将彩色喷嘴列Co的喷嘴#1~#3作为彩色图像用的可喷射喷嘴,但是从喷嘴#4~#9喷射墨滴。行程5中,将白色喷嘴列W及彩色喷嘴列Co的喷嘴#5~#10作为背景图像用的可喷射喷嘴,将彩色喷嘴列Co的喷嘴#1~#4作为彩色图像用的可喷射喷嘴,但是从喷嘴#3~#10喷射墨滴。行程6中,将白色喷嘴列W及彩色喷嘴列Co的喷嘴#6~#11作为背景图像用的可喷射喷嘴,将彩色喷嘴列Co的喷嘴#1~#5作为彩色图像用的可喷射喷嘴,但是从喷嘴#3~#11喷射墨滴。行程7中,将白色喷嘴列W及彩色喷嘴列Co的喷嘴#7~#12作为背景图像用的可喷射喷嘴,将彩色喷嘴列Co的喷嘴#1~#6作为彩色图像用的可喷射喷嘴,但是从喷嘴#2~#12喷射墨滴。到行程1~行程7之前为止,将介质S的传送量设为半喷嘴间距0.5d。
结果,背景图像上可以由不同的之后的行程印刷彩色图像。然后,如图13的右图所示,构成背景图像的1个栅格线由基于白色喷嘴列W及彩色喷嘴列Co的各2种喷嘴的点形成,构成彩色图像的1个栅格线由基于彩色喷嘴列Co的2种喷嘴的点形成。
然后(行程8以下),交替反复进行由彩色喷嘴列Co的传送方向下游侧的一半喷嘴(#1~#6)印刷彩色图像而由白色喷嘴列W及彩色喷嘴列Co的传送方向上游侧的一半喷嘴(#7~#12)印刷背景图像的动作和将介质S以喷嘴间距的1.5倍的长度即1.5d(=3方块)传送的动作。
如前述,这里,将使用的喷嘴数(喷射墨的喷嘴数)、喷嘴位置与通常印刷不同的行程设为上端印刷,另外,某行程后的介质传送量不同于通常印刷的场合,将该行程设为上端印刷。因此,图13中,从行程1到行程7(其后的传送动作)为止与上端印刷(介质的上端部的图像形成时)相当,行程8以下与通常印刷(通常的图像形成时)相当。
这样,交叠印刷中也在上端印刷时采用不同于通常印刷时印刷背景图像的喷嘴(#7~#12)的喷嘴来印刷背景图像。进一步说,与通常印刷时印刷背景图像的喷嘴相比,将上端印刷时印刷背景图像的喷嘴设定成位于传送方向下游侧的喷嘴。
结果,比较例中(图11),由行程1的头41的喷嘴#11形成的栅格线的位置成为印刷开始位置,而本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由行程1的头41的喷嘴#5形成的栅格线的位置成为印刷开始位置(粗线)。因此,本实施例与比较例相比,可以将印刷开始位置设在传送方向的下游侧,可以缩短介质S的位置控制范围,减少介质S的空白量。
另外,上端印刷时,背景图像用的可喷射喷嘴(圈)随着印刷的进行而向传送方向的上游侧偏移。另外,上端印刷时,伴随着背景图像用的可喷射喷嘴向传送方向上游侧的转移,彩色图像用的可喷射喷嘴(三角)也向传送方向上游侧增加。这样,可以从上端印刷向通常印刷转移,可以在之前的行程印刷的背景图像上由之后的行程印刷彩色图像。
另外,比较例中,由于印刷不使用白色喷嘴列W的传送方向下游侧的一半喷嘴(#1~#6),因此下游侧的喷嘴的墨增粘,有发生喷射不良的危险。相对地,本实施例中,白色喷嘴列W的传送方向下游侧的喷嘴也用于印刷,因此可以防止喷射不良。另外,本实施例中,不限于白色喷嘴列W的上游侧的喷嘴,也使用下游侧的喷嘴,由于使用多种喷嘴,可以缓和喷嘴的特性差。
另外,为了在通常印刷时和上端印刷时使点的形成方法相同,使上端印刷时的可喷射喷嘴向传送方向上游侧的各行程的偏移量和介质S的传送量的合计量等于通常印刷时的介质S的传送量。通常印刷时,背景图像用的可喷射喷嘴(#7~#12)和介质S的位置关系逐个行程地以1.5喷嘴量(3方块)向传送方向偏移。另一方面,上端印刷时,背景图像用的可喷射喷嘴随着印刷的进行而向传送方向的上游侧逐一偏移。即,上端印刷时,介质S的传送量是0.5喷嘴量(1方块),可喷射喷嘴的位置逐个行程地向传送方向上游侧偏移1喷嘴量(2方块)。结果,上端印刷时也与通常印刷时同样,可喷射喷嘴和介质S的位置关系逐个行程地以1.5喷嘴量(3方块)偏移。
这可以从以下情况明白,即,如图13所示,背景图像用的可喷射喷嘴(圈)中的最上游侧的喷嘴与介质S的相对位置在上端印刷时(行程1~行程7)和通常印刷时(行程8以下)都逐个行程地偏移3方块(1.5喷嘴量)。例如,图13中,上端印刷时的行程1中的背景图像用的可喷射喷嘴中的最上游侧喷嘴#6和行程2中的背景图像用的可喷射喷嘴中的最上游侧的喷嘴#7偏移3方块(1.5喷嘴量)。同样,通常印刷时的行程8中的背景图像用的可喷射喷嘴中的最上游侧喷嘴#12和行程9中的背景图像用的可喷射喷嘴中的最上游侧的喷嘴#12也偏移3方块(1.5喷嘴量)。
结果,可以使印刷背景图像后到在其上印刷彩色图像为止的时间在上端印刷时和通常印刷时相同。例如,如图13的右图所示,传送方向的最下游侧的栅格线L1中,由行程3印刷背景图像后,由行程5印刷彩色图像,因此,在印刷背景图像后空1次行程再印刷彩色图像。同样,第10个栅格线L10中,由行程6印刷背景图像后由行程8印刷彩色图像,第14个栅格线L14中,由行程8印刷背景图像后由行程10印刷彩色图像,在印刷背景图像后空1个行程再印刷彩色图像。这样,在上端印刷时和通常印刷时,通过使从印刷背景图像到印刷彩色图像为止的间隔为一定,可以防止图像的浓度不均。
另外,上端印刷和通常印刷都在1个栅格线中,将由2种喷嘴(2种白色喷嘴或2种彩色喷嘴)形成背景图像的间隔及由2种喷嘴形成彩色图像的间隔都形成为一定。例如,栅格线L1中,由行程1和行程3形成背景图像(间隔为1行程),由行程5和行程7形成彩色图像(间隔为1行程)。同样,栅格线10中,由行程4和行程6形成背景图像(间隔为1行程),由行程8和行程10形成彩色图像(间隔为1行程)。这样,通过使上端印刷和通常印刷的印刷方法(点的形成方法)相同,可以防止图像的浓度不均。另外,1个栅格线中,由2种喷嘴形成背景图像的间隔、从印刷背景图像到印刷彩色图像为止的间隔及由2种喷嘴形成彩色图像的间隔都为一定(间隔都为1行程)。
而且,本实施例中,通过使上端印刷时的背景图像用的可喷射喷嘴(圈)向传送方向上游侧的偏移量为一定,可以平均地使用白色喷嘴列W的传送方向下游侧的喷嘴。另外,通过使上端印刷时的背景图像用的可喷射喷嘴向传送方向上游侧的偏移量为一定,使介质S的传送量成为一定。结果,可以稳定传送动作,容易进行印刷控制。
接着,用图14说明介质S的下端部的印刷。这里由行程20结束印刷。到行程13(之后的传送动作)为止设为通常印刷(通常的图像形成时),交替反复进行由彩色喷嘴列Co的传送方向下游侧的一半喷嘴(#1~#6)印刷彩色图像而由白色喷嘴列W及彩色喷嘴列Co的传送方向上游侧的一半喷嘴(#7~#12)印刷背景图像的动作和将介质S以1.5d传送的动作。从行程14到行程20为止与介质的下端部的图像形成时相当。
行程14中,将彩色喷嘴列Co的传送方向下游侧的一半喷嘴(#1~#6)设为彩色图像用的可喷射喷嘴,将白色喷嘴列W及彩色喷嘴列Co的传送方向上游侧的一半喷嘴(#7~#12)设为背景图像用的可喷射喷嘴。但是,如图14所示,由行程14的头41的喷嘴#11形成的栅格线的位置成为印刷结束位置(粗线)。因此,行程14中,不从喷嘴#12喷射墨滴。然后,在行程14以下,将介质S以减到喷嘴间距d的一半长度0.5d(1方块)进行传送。
在随后的行程15中,将彩色喷嘴列Co的喷嘴#2~#7设为彩色图像用的可喷射喷嘴,将白色喷嘴列W及彩色喷嘴列Co的喷嘴#8~#12设为背景图像用的可喷射喷嘴,但是,不从喷嘴#11#12喷射墨滴。这样,在下端印刷中,在白色喷嘴列W及彩色喷嘴列Co中,逐个行程地将可喷射喷嘴向传送方向的上游侧逐一偏移。但是,与图中的印刷结束位置(粗线)相比,可喷射喷嘴中位于传送方向的上游侧的喷嘴不喷射墨滴。
行程16中,将彩色喷嘴列W的喷嘴#3~#8设为彩色图像用的可喷射喷嘴,将白色喷嘴列W及彩色喷嘴列Co的喷嘴#9~#12设为背景图像用的可喷射喷嘴,但是,从喷嘴#11#12不喷射墨滴。行程17中,从彩色喷嘴列W的喷嘴#4~#9喷射墨滴来印刷彩色图像,行程18中,从彩色喷嘴列W的喷嘴#5~#9喷射墨滴来印刷彩色图像,行程19中,从彩色喷嘴列W的喷嘴#6~#8喷射墨滴来印刷彩色图像,行程20中,从彩色喷嘴列W的喷嘴#7#8喷射墨滴来印刷彩色图像。
这样,下端印刷时,采用与通常印刷时印刷彩色图像的喷嘴(#1~#6)不同的喷嘴来印刷彩色图像。进一步说,与通常印刷时印刷彩色图像的喷嘴相比,将下端印刷时印刷彩色图像的喷嘴设定成位于传送方向上游侧的喷嘴。
结果,比较例中(图12),由行程20的头41的喷嘴#2形成的栅格线的位置成为印刷结束位置,而本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由行程20的头41的喷嘴#8形成的栅格线的位置成为印刷结束位置(粗线)。即,本实施例与比较例相比,可以使印刷结束位置处于传送方向的上游侧,可以缩短介质S的位置控制范围,减少介质S的空白量。
另外,下端印刷时,用于印刷彩色图像的彩色喷嘴列Co的可喷射喷嘴(三角)随着印刷的进行而向传送方向的上游侧偏移。另外,下端印刷时,伴随着用于印刷彩色图像的彩色喷嘴列Co的可喷射喷嘴向传送方向上游侧转移,使用于印刷背景图像的白色喷嘴列W及彩色喷嘴列Co的可喷射喷嘴(圈)向传送方向上游侧减少。这样,可以从通常印刷向下端印刷转移,可以在之前的行程印刷的背景图像上由之后的行程印刷彩色图像。
另外,为了在下端印刷时和通常印刷时使点的形成方法相同,使下端印刷时的彩色图像用的可喷射喷嘴向传送方向上游侧的偏移量和介质S的传送量的合计量等于通常印刷时的介质S的传送量。通常印刷时,彩色喷嘴列Co的彩色图像用可喷射喷嘴(#1~#6)和介质S的位置关系逐个行程地以1.5喷嘴量(3方块)向传送方向偏移。因而,下端印刷时,将介质S的传送量设为0.5喷嘴量(1方块),将彩色图像用的可喷射喷嘴的位置逐个行程地向传送方向上游侧偏移1喷嘴量(2方块)。这样,可以将从印刷背景图像到印刷彩色图像为止的间隔在通常印刷时和下端印刷时设为一定,可以抑制图像的浓度不均。而且,本实施例中,通过使下端印刷时的彩色图像用的可喷射喷嘴向传送方向上游侧的偏移量为一定,使介质S的传送量成为一定。结果,可以稳定传送动作,容易地进行印刷控制。
===调色白的背景图像===
迄今为止,说明了在基于白墨和彩墨(YMCK)的调色白的背景图像上印刷基于彩墨的彩色图像时使用的喷嘴。接着,说明将白墨和彩墨混和以用于印刷期望白色的调色白的指定处理及用于印刷调色白的背景图像的印刷数据的作成处理。以下的处理由与打印机1外部连接的计算机60上安装的打印机驱动器实施。
<调色白的指定处理>
图15是调色白指定用的窗口的一例的说明图。打印机驱动器从各种应用程序接收包含调色白的(背景)图像的图像数据后,对用户显示图15所示调色白指定用的窗口W1。调色白指定用的窗口W1包含:样本图像显示区域Sa;2个滑块Sl1、Sl2;ab平面显示区域Pl;印刷顺序指定栏Se1;值输入框Bo1;测定按钮(Measurement)B1;OK按钮B2。
图15所示的调色白指定用的窗口W1中,样本图像显示区域Sa是显示指定的调色白的样本图像的区域。样本图像显示区域Sa左右分割为2份,左侧是表示白色背景(白背景,White Backing)中的调色白的区域(白色背景区域),右侧是表示黑色背景(黑背景,Black Backing)中的调色白的区域(黑色背景区域)。另外,样本图像显示区域Sa的最外周区域是表示背景色(白色或黑色)的区域(背景色区域),背景色区域的内侧区域是表示调色白的「白图像区域」(即,表示印刷调色白的背景图像时的色)。另外,在样本图像显示区域Sa的中央附近显示彩色图像(图中的「A」的图像)。
窗口W1中,值输入框Bo1是用于通过输入L*a*b*表色系中的表色值(L*值(以下也简单表示为「L值」)、a*值(以下也简单表示为「a值」)、b*值(以下也简单表示为「b值」))及T值来指定「调色白」的部分。L值是表示调色白的亮度的值,与印刷调色白的图像时的黑(K)墨量相关。a值及b值是表示沿调色白的红-绿轴及黄-蓝轴的色度的值,与印刷调色白的图像时的彩墨量相关。T值是表示浓度的值,与印刷调色白的图像时的单位面积的墨量相关。即,T值与背景色的透过度相关。另外,通过滑块Sl1、Sl2及ab平面显示区域Pl,也可以指定与Lab值及T值对应的调色白。
窗口W1的印刷顺序指定栏Se1是表示由各种应用程序设定的印刷顺序的指定的部分。迄今为止,以由白墨及彩墨(YMCK)印刷调色白的背景图像并在其上由彩墨印刷彩色图像的印刷物(所谓的表面印刷,图中的「W-C Print」)为例,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在透明薄膜等的介质上印刷彩色图像并在其上印刷背景图像的印刷物(所谓的背面印刷,图中的「C-W Print」),即从介质的印刷面的相反侧可看见图像的印刷物。即,印刷顺序指定栏Se1中,表示先印刷调色白的图像还是先印刷彩色图像。
用户在值输入框Bo1输入值后,样本图像显示区域Sa的色变更为由输入值确定的色(调色白)。例如,用户若变更a值和b值,则样本图像显示区域Sa的白图像区域的色(调色白)的色度变更,若变更L值,则白图像区域的色的亮度变更。另外,在T值变更的场合,背景色的透过度变更,因此,样本图像显示区域Sa的黑色背景区域中的白图像区域的色的亮度变更,而白色背景区域中的白图像区域的色不变更。因此,通过对比样本图像显示区域Sa的黑色背景区域和白色背景区域,可以容易地确认与T值(浓度值)的变化相应的色的变化,用户可以更正确且更容易地指定调色白。然后,样本图像显示区域Sa的白图像区域与用户期望的白色一致时,由用户操作OK按钮。
这样,打印机驱动器可以取得与用户期望的调色白图像的色相关的值(Lab值及T值)。另外,也可以根据用户指定的值(Lab值和T值),实际印刷调色白的图像,对印刷图像测色(Measurement)。根据该测色结果,用户可以更正确且更容易地指定与调色白图像的色相关的值(Lab值及T值)。
<印刷数据的作成处理>
接着,打印机驱动器执行调色白图像的色变换处理、墨色分版处理和半色调处理。首先,打印机驱动器将由调色白指定处理设定的「Lab值」色变换为「YMCK值」。色变换参照调色白图像用查找表LUTw1(未图示)执行。调色白图像用查找表LUTw1规定了预先设定的Lab值和YMCK值的对应关系。另外,调色白图像用查找表LUTw1中,YMCK的各灰度值规定为0以上100以下的范围的值(比较淡的值)。
接着,打印机驱动器进行将从调色白图像的Lab值色变换的「YMCK值」和由调色白指定处理设定的「T值」的组合变换为墨色别灰度值的墨色分版处理。本实施例的打印机1在印刷中可使用蓝绿色C、洋红色M、黄色Y、黑色K和白色W的合计5色墨。从而,墨色分版处理中,YMCK值及T值的组合变换为5个墨色(YMCKW)的各个灰度值。
墨色分版处理也参照其他调色白图像用查找表LUTw2(未图示)执行。调色白图像用查找表LUTw2规定了预先设定的YMCK值及T值的组合与墨色(YMCKW)的各个灰度值的对应关系。另外,调色白图像用查找表LUTw2中,墨色的灰度值规定为0以上255以下的范围的值(256灰度值)。
接着,打印机驱动器执行将高灰度的数据(256灰度数据)变换为打印机可表现的点的ON/OFF数据(以下称为点数据)的半色调处理。例如,打印机驱动器取出1像素的墨色别灰度值(高灰度数据),按墨色参照抖动模式(dither pattern),变换为低灰度的数据(点数据)。
同样,打印机驱动器对彩色图像(YMCK图像)也执行墨色分版处理和半色调处理。打印机驱动器参照彩色图像用查找表(未图示),将彩色图像数据变换为打印机1可使用的墨色(YMCK)的各个灰度值。若打印机驱动器从应用程序接收的彩色图像数据是例如RGB数据,则打印机驱动器通过墨色分版处理变换为YMCK数据。然后,打印机驱动器对彩色图像用的YMCK数据执行半色调处理,将高灰度数据变换为点数据。
通过以上的处理,打印机驱动器取得用于印刷调色白的(背景)图像的点数据(YMCKW)和用于印刷彩色图像的点数据(YMCK)。打印机驱动器将这样取得的点数据和其他指令数据(墨种类和印刷顺序等)一起向打印机1发送。
<打印机1的处理>
图16是栅格缓冲器及头缓冲器的详细构成的说明图。本实施例的打印机1具有栅格缓冲器。控制器10将打印机1从打印机驱动器接收的点数据的一部分(例如1行程量的数据)存储在栅格缓冲器。另外,栅格缓冲器包含彩色图像用栅格缓冲器132c和白图像用(调色白图像用)栅格缓冲器132w的2个区域。另外,图16的上段表示了彩色图像用的栅格缓冲器132c,中段表示了白图像用(调色白图像用)的栅格缓冲器132w。另外,头单元40具有头缓冲器。头缓冲器包含上游用头缓冲器142u和下游用头缓冲器142l。
控制器10将彩色图像相关的点数据存储在彩色图像用的栅格缓冲器132c,将白图像(调色白图像/背景图像)相关的点数据存储在白图像用的栅格缓冲器132w。另外,如图16所示,栅格缓冲器按墨别(YMCKW)分配区域。因此,控制器10将接收的点数据的一部分按墨别存储在对应的栅格缓冲器。另外,这里,栅格缓冲器的各区域的X方向(与头41的移动方向相当)的尺寸成为图像宽度(头41的移动距离)的尺寸,各区域的Y方向(与传送方向相当)的尺寸成为喷嘴列长度的二分之一以上的尺寸。
图16的下段表示了头缓冲器。如图16所示,头缓冲器按头41具有的喷嘴列(YMCKW)分配区域。即,头缓冲器构成为蓝绿色用的区域、洋红色用的区域、黄色用的区域、黑色用的区域和白色用的区域的集合。头缓冲器的各区域的X方向(移动方向)的尺寸是头41的移动距离的尺寸,各区域的Y方向(传送方向)的尺寸是与构成喷嘴列的喷嘴数对应的尺寸。
另外,头缓冲器的各区域二分为上游用142u和下游用142l。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打印机1的头41设置的喷嘴列由180个喷嘴构成。这里,将传送方向下游侧的一半喷嘴(#1~#90)称为「下游喷嘴群」,将传送方向上游侧的一半喷嘴(#91~#180)称为「上游喷嘴群」。图16所示上游用头缓冲器142u是与上游喷嘴群(#91~#180)对应的头缓冲器,下游用头缓冲器142l是与下游喷嘴群(#1~#90)对应的头缓冲器。
控制器10为了印刷图像数据中的某区域(例如1行程量的区域),首先,将某区域对应的点数据按墨色存储在栅格缓冲器。然后,控制器10将栅格缓冲器存储的点数据在印刷定时向头缓冲器传送。这样,根据头缓冲器存储的点数据,从头41的各喷嘴列(YMCKW)喷射墨滴来印刷图像。另外,向头缓冲器发送点数据后,控制器10在栅格缓冲器存储新的点数据,直到全部点数据的印刷结束为止。
但是,在本实施例的打印机1中设定5色印刷模式的场合,在白墨(W)和彩墨(YMCK)混合的调色白的背景图像上,由彩墨(YMCK)印刷彩色图像。通常印刷时(例如,图9的行程4和行程5),由白色喷嘴列W及彩色喷嘴列Co的传送方向上游侧的一半喷嘴(#91~#180)印刷调色白的背景图像,由彩色喷嘴列Co的传送方向下游侧的一半喷嘴(#1~#90)印刷彩色图像。因此,通常印刷时,控制器10将彩色图像用栅格缓冲器132c存储的点数据向下游用头缓冲器142l传送,将白图像用栅格缓冲器132w存储的点数据向上游用头缓冲器142u传送。从而,可以由彩色喷嘴列Co的传送方向下游侧的一半喷嘴印刷彩色图像,可以由彩色喷嘴列Co及白色喷嘴列W的传送方向上游侧的一半喷嘴印刷背景图像。
而且,本实施例中,在上端印刷时和下端印刷时,使用与通常印刷时不同的喷嘴印刷。上端印刷时(例如,图9的行程1和行程2),使用白色喷嘴列W及彩色喷嘴列Co的传送方向下游侧的喷嘴(#1~#90)印刷背景图像。因此,控制器10在上端印刷时,将白图像用栅格缓冲器132w存储的点数据向下游用头缓冲器142l传送。
另一方面,下端印刷时(例如,图10的行程9和行程10),使用彩色喷嘴列W的传送方向上游侧的喷嘴(#91~#180)印刷彩色图像。因此,控制器10在下端印刷时,将彩色图像用栅格缓冲器132c存储的点数据向上游用头缓冲器142u传送。
另外,也有在介质(透明薄膜)上先印刷彩色图像并在其上印刷调色白的背景图像的情况。该场合,通常印刷时,由彩色喷嘴列Co的传送方向上游侧的喷嘴先印刷彩色图像,由白色喷嘴列W及彩色喷嘴列Co的传送方向下游侧的喷嘴在彩色图像上印刷背景图像。因此,控制器10将彩色图像用栅格缓冲器132c存储的点数据向上游用头缓冲器142u传送,将白图像用栅格缓冲器132w存储的点数据向下游用头缓冲器142l传送。
===其他实施例===
上述的各实施例主要说明了具有喷墨打印机的印刷系统,也包含上端印刷方法等的公开。另外,上述的实施例用于容易理解本发明,而不是限定本发明。本发明在不脱离其精神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变更、改良,并且本发明包含其等价物。特别地,以下实施例也是本发明所包含的。
<上端/下端印刷处理>
前述的实施例中,与通常印刷时印刷背景图像的喷嘴相比,将上端印刷时印刷背景图像的喷嘴设定成传送方向下游侧的喷嘴,与通常印刷时印刷彩色图像的喷嘴相比,将下端印刷时印刷彩色图像的喷嘴设定成传送方向上游侧的喷嘴,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仅仅在上端印刷时由不同于通常印刷时的喷嘴印刷背景图像,在通常印刷时和下端印刷时固定印刷背景图像的喷嘴和印刷彩色图像的喷嘴。反之,也可以仅仅在下端印刷时由不同于通常印刷时的喷嘴印刷彩色图像,在通常印刷时和上端印刷时固定印刷背景图像的喷嘴和印刷彩色图像的喷嘴。
<调色白的背景图像>
另外,前述的实施例中,以由白墨和彩墨印刷调色白的背景图像并在其上仅仅由彩墨(YMCK)印刷彩色图像的情况为例,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仅仅由白墨印刷背景图像,在其上为了提高色再现性而由白墨和彩墨(YMCK)印刷彩色图像。该场合,例如,通常印刷时,由白色喷嘴列W的传送方向上游侧的喷嘴(例如图9的喷嘴#13~#24)印刷背景图像,由彩色喷嘴列Co及白色喷嘴列W的传送方向下游侧的喷嘴(图9的喷嘴#1~#12)印刷彩色图像。然后,与通常印刷时用于印刷彩色图像的喷嘴(彩色喷嘴及白色喷嘴)相比,将下端印刷时用于印刷彩色图像的喷嘴(彩色喷嘴及白色喷嘴)设定成传送方向上游侧的喷嘴即可。另外,也可以在调色白的背景图像上由白墨和彩墨印刷彩色图像。另外,印刷背景图像的墨不限于白墨,也可以使用其他墨(例如,金属彩墨等)。该场合也可以在印刷背景图像的墨中混合在背景图像上形成图像的墨(例如,彩墨YMC等)来调节背景图像的色度。
<印刷物>
前述的实施例中,以由白墨及彩墨(YMCK)印刷调色白的背景图像并在其上由彩墨印刷彩色图像的印刷物为例,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在介质上由白墨及彩墨印刷调色白的背景图像并在其上印刷彩色图像,最后由透明墨进行涂装的印刷物。该场合,例如,通常印刷时,由白色喷嘴列W及彩色喷嘴列Co的传送方向上游侧的1/3的喷嘴印刷背景图像,由彩色喷嘴列Co的中央部的1/3的喷嘴印刷彩色图像,由透明墨喷嘴列的传送方向下游侧的1/3的喷嘴进行涂装即可。然后,在上端印刷时和下端印刷时,使用不同于通常印刷时的喷嘴即可。
<印刷方法>
前述的实施例中,以带印刷和交叠印刷为例,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其他印刷方法(例如交织印刷那样,以喷嘴间距排列的栅格线间由不同的行程形成多个栅格线的印刷方法)。其他印刷方法中也不固定印刷背景图像的喷嘴和印刷彩色图像的喷嘴,例如在上端印刷时使用传送方向下游侧的喷嘴印刷背景图像即可。
<流体喷射装置>
前述的实施例中,例示了喷墨打印机作为流体喷射装置,但是不限于此。只要是流体喷射装置,不仅打印机,也可适用于各种各样的工业用装置。例如,对布料印花的印刷装置、彩色过滤器制造装置、有机EL显示器等的显示器制造装置,将融入了DNA的溶液涂布到芯片而制造DNA芯片的DNA芯片制造装置等,也可以适用本发明。
另外,流体的喷射方式可以是对驱动元件(压电元件)施加电压,通过使墨室膨张/收缩来喷射流体的压电方式,也可以是采用发热元件在喷嘴内发生气泡,由该气泡喷射液体的加热方式。
另外,从头41喷射的墨也可以是照射紫外线而硬化的紫外线硬化型墨。该场合,在托架31上搭载喷射紫外线硬化型墨的头和对紫外线硬化型墨照射紫外线的照射器即可。另外,也可以从头喷射粉体。

Claims (6)

1.一种流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1)喷射第1流体的第1喷嘴在规定方向排列的第1喷嘴列;
(2)喷射第2流体的第2喷嘴在上述规定方向排列的第2喷嘴列;
(3)移动机构,其使上述第1喷嘴列和上述第2喷嘴列相对于介质在与上述规定方向交叉的移动方向移动;
(4)传送机构,其使介质相对于上述第1喷嘴列和上述第2喷嘴列在上述规定方向传送;以及
(5)控制部,其反复进行由上述移动机构使上述第1喷嘴列和上述第2喷嘴列在上述移动方向移动并从上述第1喷嘴和上述第2喷嘴喷射流体的图像形成动作和由上述传送机构使介质相对于上述第1喷嘴列和上述第2喷嘴列在上述规定方向传送的传送动作,
上述控制部,在某一上述图像形成动作中,由上述第1流体和上述第2流体形成第1图像后,在另一上述图像形成动作中,由上述第2流体在上述第1图像上形成第2图像的情况下,
在通常的图像形成时,与用于形成上述第2图像的上述第2喷嘴相比,将用于形成上述第1图像的上述第1喷嘴和上述第2喷嘴设定成位于上述规定方向的上游侧的喷嘴,
在介质的上端部的图像形成时,与通常的图像形成时用于形成上述第1图像的上述第1喷嘴和上述第2喷嘴相比,将用于形成上述第1图像的上述第1喷嘴和上述第2喷嘴设定成位于上述规定方向的下游侧的喷嘴,上述上端部是介质的传送方向的下游侧的端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部,在介质的下端部的图像形成时,与通常的图像形成时用于形成上述第2图像的上述第2喷嘴相比,将用于形成上述第2图像的上述第2喷嘴设定成位于上述规定方向的上游侧的喷嘴,上述下端部是介质的传送方向的上游侧的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部,在通过上述第2流体和上述第1流体形成上述第2图像的情况下,
在通常的图像形成时,与用于形成上述第1图像的上述第1喷嘴相比,将用于形成上述第2图像的上述第1喷嘴设定成位于上述规定方向的下游侧的喷嘴,
在介质的上述下端部的图像形成时,与通常的图像形成时用于形成上述第2图像的上述第1喷嘴相比,将用于形成上述第2图像的上述第1喷嘴设定成位于上述规定方向的上游侧的喷嘴。
4.一种流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1)喷射第1流体的第1喷嘴在规定方向排列的第1喷嘴列;
(2)喷射第2流体的第2喷嘴在上述规定方向排列的第2喷嘴列;
(3)移动机构,其使上述第1喷嘴列和上述第2喷嘴列相对于介质在与上述规定方向交叉的移动方向移动;
(4)传送机构,其使介质相对于上述第1喷嘴列和上述第2喷嘴列在上述规定方向传送;以及
(5)控制部,其反复进行由上述移动机构使上述第1喷嘴列和上述第2喷嘴列在上述移动方向移动并从上述第1喷嘴和上述第2喷嘴喷射流体的图像形成动作和由上述传送机构使介质相对于上述第1喷嘴列和上述第2喷嘴列在上述规定方向传送的传送动作,
上述控制部,在某一上述图像形成动作中,由上述第1流体形成第1图像后,在另一上述图像形成动作中,由上述第1流体和上述第2流体在上述第1图像上形成第2图像的情况下,
在通常的图像形成时,与用于形成上述第1图像的上述第1喷嘴相比,将用于形成上述第2图像的上述第1喷嘴和上述第2喷嘴设定成位于上述规定方向的下游侧的喷嘴,
在介质的下端部的图像形成时,与通常的图像形成时用于形成上述第2图像的上述第1喷嘴和上述第2喷嘴相比,将用于形成上述第2图像的上述第1喷嘴和上述第2喷嘴设定成位于上述规定方向的上游侧的喷嘴,上述下端部是介质的传送方向的上游侧的端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流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部,在介质的上端部的图像形成时,与通常的图像形成时用于形成上述第1图像的上述第1喷嘴相比,将用于形成上述第1图像的上述第1喷嘴设定成位于上述规定方向的下游侧的喷嘴,上述上端部是介质的传送方向的下游侧的端部。
6.一种流体喷射方法,由反复进行使喷射第1流体的第1喷嘴在规定方向排列的第1喷嘴列和喷射第2流体的第2喷嘴在上述规定方向排列的第2喷嘴列在与上述规定方向交叉的移动方向移动并从上述第1喷嘴和上述第2喷嘴喷射流体的图像形成动作和使介质相对于上述第1喷嘴列和上述第2喷嘴列在上述规定方向传送的传送动作的流体喷射装置,在某一上述图像形成动作中,通过上述第1流体和第2流体形成第1图像后,在另一上述图像形成动作中,通过上述第2流体在上述第1图像上形成第2图像,其特征在于,该流体喷射方法具有以下步骤:
在通常的图像形成时,与用于形成上述第2图像的上述第2喷嘴相比,将用于形成上述第1图像的上述第1喷嘴和上述第2喷嘴设定成位于上述规定方向的上游侧的喷嘴,来喷射流体;和
在介质的上端部的图像形成时,与通常的图像形成时用于形成上述第1图像的上述第1喷嘴和上述第2喷嘴相比,将用于形成上述第1图像的上述第1喷嘴和上述第2喷嘴设定成位于上述规定方向的下游侧的喷嘴,来喷射流体,上述上端部是介质的传送方向的下游侧的端部。
CN2010102431884A 2009-07-31 2010-07-30 流体喷射装置和流体喷射方法 Active CN10198753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78779/2009 2009-07-31
JP2009178779A JP5338547B2 (ja) 2009-07-31 2009-07-31 流体噴射装置、及び、流体噴射方法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12263.XA Division CN103057269B (zh) 2009-07-31 2010-07-30 流体喷射装置和流体喷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87531A CN101987531A (zh) 2011-03-23
CN101987531B true CN101987531B (zh) 2013-06-12

Family

ID=4352729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12263.XA Active CN103057269B (zh) 2009-07-31 2010-07-30 流体喷射装置和流体喷射方法
CN2010102431884A Active CN101987531B (zh) 2009-07-31 2010-07-30 流体喷射装置和流体喷射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12263.XA Active CN103057269B (zh) 2009-07-31 2010-07-30 流体喷射装置和流体喷射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662637B2 (zh)
JP (1) JP5338547B2 (zh)
CN (2) CN10305726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27067B2 (en) 2011-06-30 2014-05-20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Method for supplying power to an electrically assisted steering system
US8960856B2 (en) * 2012-03-15 2015-02-24 Redwood Technologies Llc Backlit printing
JP6384126B2 (ja) * 2014-05-30 2018-09-0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制御装置
JP6563436B2 (ja) * 2017-04-18 2019-08-21 ローランドディー.ジー.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228227B1 (en) * 2000-09-27 2012-11-07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Printing with sensor-based positioning of printing paper
JP4343481B2 (ja) * 2001-02-06 2009-10-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2003285427A (ja) * 2002-01-25 2003-10-07 Konica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US6655797B2 (en) * 2002-04-30 2003-12-02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Deposition of fixer and overcoat by an inkjet printing system
JP3987759B2 (ja) * 2002-05-13 2007-10-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用紙先端部の印字処理方法
TWI232177B (en) * 2003-06-24 2005-05-11 Benq Corp Method of printing color images with ink jet printer
JP2005178000A (ja) * 2003-12-15 2005-07-07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WO2005105452A1 (ja) * 2004-04-27 2005-11-10 Konica Minolta Medical & Graphic,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20060158481A1 (en) * 2005-01-19 2006-07-20 Vutek,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multi-channel ink-jet printing
JP2007038503A (ja) * 2005-08-02 2007-02-15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5425357B2 (ja) * 2005-08-16 2014-02-26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とそれを用いたプリント方法
JP2007216641A (ja) * 2006-02-20 2007-08-30 Seiko Epson Corp 印刷方法
JP4840206B2 (ja) * 2006-03-20 2011-12-2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データ作成装置及び印刷データ作成プログラム
JP2007290142A (ja) * 2006-04-21 2007-11-08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AR062342A1 (es) * 2006-08-11 2008-10-29 Seiko Epson Corp Metodo de inyeccion de liquido y contenedor de liquido
JP5034575B2 (ja) 2007-03-13 2012-09-2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制御装置、印刷制御方法及び印刷制御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コンピューター読取り可能な媒体
JP4983420B2 (ja) * 2007-06-14 2012-07-2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液体吐出方法
JP5483834B2 (ja) * 2007-06-28 2014-05-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JP2008100521A (ja) * 2007-11-09 2008-05-01 Seiko Epson Corp カラープリンタ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5092734B2 (ja) * 2007-12-25 2012-12-0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方法、液体吐出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87531A (zh) 2011-03-23
US8662637B2 (en) 2014-03-04
CN103057269A (zh) 2013-04-24
CN103057269B (zh) 2014-12-24
JP5338547B2 (ja) 2013-11-13
JP2011031445A (ja) 2011-02-17
US20110027490A1 (en) 2011-0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92604B (zh) 流体喷射装置和流体喷射方法
CN101985254B (zh) 流体喷射装置和流体喷射方法
EP2842305B1 (en) Color-to-color correction in a printing system
US8075077B2 (en) Method of calculating correction value and method of discharging liquid
CN102642399B (zh) 流体喷射装置及流体喷射方法
CN102529359B (zh) 流体喷射装置和流体喷射方法
CN101987531B (zh) 流体喷射装置和流体喷射方法
CN102343722B (zh) 打印装置以及打印方法
CN101985255B (zh) 流体喷射装置和流体喷射方法
US8083320B2 (e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JP5440333B2 (ja) 流体噴射装置、及び、流体噴射方法
US10183485B2 (en) Method of printing in a multipass mode and a printing apparatus for implementing such a method
JP2014195891A (ja) 補正値の算出方法
JP5679011B2 (ja) 流体噴射装置、及び、流体噴射方法
JP5593799B2 (ja) 流体噴射装置、及び、流体噴射方法
JP2010064371A (ja) 修正方法、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2015217525A (ja) 液滴吐出条件の設定方法、液滴吐出方法、および液滴吐出装置
JP2017043088A (ja) 後処理液付与装置、後処理液付与装置を有する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後処理液付与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9064142A (ja) 液体吐出装置および液体吐出調整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