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78547B - 方形电池 - Google Patents

方形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78547B
CN101978547B CN2009801097158A CN200980109715A CN101978547B CN 101978547 B CN101978547 B CN 101978547B CN 2009801097158 A CN2009801097158 A CN 2009801097158A CN 200980109715 A CN200980109715 A CN 200980109715A CN 101978547 B CN101978547 B CN 10197854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battery case
active material
material layer
mention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0971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78547A (zh
Inventor
川濑聪美
牧野兼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9785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785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785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785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8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 H01M10/0587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of accumulators having only wound construction elements, i.e. wound positive electrodes, wound negative electrodes and wound separ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of a single cell or a single battery
    • H01M50/102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of a single cell or a single battery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 H01M50/103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of a single cell or a single battery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20Batteries in motive systems, e.g. vehicle, ship, plan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of a single cell or a single battery
    • H01M50/116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of a single cell or a single battery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117Inorganic material
    • H01M50/119Meta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Abstract

本发明的电池具有电极体(30)和容纳电极体(30)的电池外壳(40),在电极体(30)与电池外壳(40)之间具有绝缘性的外装体(20)。电极体(30)从形成在电池外壳(40)的上端部(42)处的开口部(43)以正极集电部(35)和负极集电部分别在电池外壳(40)的宽度宽的面(46)的两端从上端部(42)延伸到底部(44)而配置的横向容纳于电池外壳(40)内,并且电极体(30)配置在外装体(20)的内部,与外装体(20)一起构成电极插入体(10)。在此,在电极插入体(10)中,横向上的两个端部的厚度(L1a)从电池外壳(40)的上端部(42)朝向底部(44)逐渐减小。

Description

方形电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扁平形状的电极体和形成为与该电极体形状对应的箱状的电池外壳的方形电池。详细来说,涉及适于作为车载用的方形电池的结构。另外,本申请要求基于2008年5月13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08-126346号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内容作为参照编入到本说明书中。
背景技术
近年来,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以及其他的二次电池作为车载用电池、或计算机和便携式终端的电源,重要性一直在提高。特别是,质量轻且可以获得高释能密度的锂离子电池作为适于用作车载用高输出电源的电池而备受期待。在这种电池中,具有将片状正极(以下有时也称为“正极片”)和片状负极(以下有时也称为“负极片”)与片状的隔板一起层叠、卷绕而成的卷绕电极体的电池结构已为公众所知。例如,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03-249423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具有将正极片和负极片隔着隔板卷绕而成的扁平形状的卷绕电极体的电池。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03-24942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在这种电池中,需要分别制造扁平形状的电极体和电池外壳,然后将该电极体容纳于电池外壳。作为电池外壳,从物理强度大这样的角度出发,通常使用金属制的外壳。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使金属制外壳和电极体绝缘,典型的是执行用外装体(例如绝缘性膜)包装电极体的工序。作为包括这样的包装工序的电池的制造工序的一个例子,电池按照以下方式制作。即,首先将扁平电极体容纳(包装)于与其对应的扁平箱状的外装体中,接着将该外装体与上述电极体一起容纳于电池外壳,其后用盖体封闭该电池外壳的上端部的开口部,由此制作电池。
但是,在以往的电池的结构中,外装体为具有角部的箱形形状,因此存在着难以将外装体(和电极体)插入到电池外壳中这样的问题。例如,在电池外壳的俯视时的四角(角部)为R形状的情况下,由于外装体的角部可能与电池外壳的角部发生干涉,因此容纳于外装体的电极体的插入性变差。另外,在具有这样的结构的电极体中,在向电池外壳插入时,根据情况,上述外装体有可能产生皱褶、弯曲(压曲)、撕裂等。在这种情况下,该外装体的绝缘功能受损,有可能无法获得该电极体和电池外壳之间的绝缘而使内部短路,因此需要防止上述外装体的皱褶等的发生。
本发明是鉴于该问题而完成的,其主要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如下的电池:该电池是具有向电池外壳的插入性良好的扁平的电极体和相同形状的外装体的方形电池,能够确保该电极体和电池外壳之间的良好的绝缘。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由本发明提供的方形电池具有扁平形状的电极体和容纳该电极体的箱状的电池外壳(典型的是扁平的箱状外壳)。从所述电极体的宽度宽的面观察时,预定方向上的中央部分形成有活性物质层赋予部,该活性物质层赋予部层叠有赋予了正极活性物质层的部分和赋予了负极活性物质层的部分。另外,从所述宽度宽的面观察时,该活性物质层赋予部的两端中的一个端部形成有正极集电部,该正极集电部层叠有未赋予正极活性物质层而正极集电体露出的部分,该活性物质层赋予部的两端中的另一个端部形成有负极集电部,该负极集电部层叠有未赋予负极活性物质层而负极集电体露出的部分。并且,在所述电极体和所述电池外壳之间具有外装体,该外装体是隔离该电极体和电池外壳的绝缘性的外装体,并且与该电极体的形状相对应。所述电极体从形成在所述电池外壳的上端部处的开口部以所述正极集电部和所述负极集电部分别在该电池外壳的宽度宽的面的两端从上端部延伸到底部而配置的横向容纳于该电池外壳内,并且所述电极体在该电池外壳内配置在所述外装体的内部,与该外装体一起构成扁平的箱状的电极插入体。这里,在所述电极插入体中,所述横向上的两个端部的厚度从所述电池外壳的上端部朝向底部逐渐减小。
根据该结构的电池,在包括与电极体的形状对应的(典型的是形成为扁平的箱状)的外装体和配置(容纳)在该外装体的内部的扁平形状的电极体的电极插入体中,上述横向上的两个端部的厚度从上述电池外壳的上端部朝向底部逐渐减小。即,在上述电极插入体的横向上的两个端部(和包括该两个端部在内的预定的区域)中,其端面(或沿与上述横向正交的厚度方向切断而得到的纵截面)的形状呈锥形形状(V字形)。因此,上述底面侧的上述两个端部的厚度比形成在上述电池外壳的内壁面的上端部处的开口部的上述厚度方向上的长度小。由此,可以发挥以下的效果。首先,该电极插入体具有如上述那样的形状的两个端部,因此与单纯的长方体形的(即上述两个端部的端面或上述纵截面为长方形那样的)的电极插入体相比,可以容易地从上述电池外壳的上述开口部进行容纳。另外,构成上述电极插入体的上述外装体典型的是其上端部开口,可以从该开口部分例如通过插入来配置电极体。关于与上述电极插入体相同形状的该外装体的厚度方向上的长度,也是其上端部(开口)侧增大得比底部侧大,因此可以容易地将上述电极体插入到上述外装体中而将该电极体配置在该外装体的内部。
而且,根据该结构的电池,可以避免在向电池外壳中插入上述电极插入体时该电极插入体与上述电池外壳的上端部的开口部或构成该外壳的内部空间的内壁面等发生干涉,因此可以防止上述电极插入体的外装体(例如由片状的树脂材料形成的绝缘膜)产生皱褶、弯曲、撕裂等。因此,可以防止在插入电极插入体时可能产生的皱褶等对电池性能产生不良影响(例如内部短路等)。
在此公开的电池的优选的一个方式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电极插入体中,除了所述横向上的所述两个端部以外的中央部分的厚度从所述电池外壳的上端部到底部大致恒定。
根据该结构的电池,电极插入体的除了横向上的两个端部以外的中央部分(为由上述两个端部夹着的部分,是以上述横向上的中央为中心的预定的部分)的厚度从上述电池外壳的上端部到底部恒定,与上述电池外壳的开口部的沿厚度方向的长度对应。即,在除了上述两个端部以外的中央部分中,沿其厚度方向切断而得到的纵截面形状不是V字形状(锥形形状),而是U字形状。因此,在将电极体配置在外装体的内部时,仅通过使该电极体的两个端部的厚度逐渐减小,就可以使该电极体与上述外装体的形状对应。由此,可以在该电极体不会过度变形的情况下容易地将该电极体配置在上述外装体的内部,并且还可以避免该电极体的过度变形对电池性能的不良影响。
在此公开的电池的优选的另一个方式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电极插入体中,在包括所述横向上的所述两个端部在内的预定的区域中,该电极插入体的厚度从靠近所述横向上的中央的一侧朝向所述两个端部逐渐减小,并且其逐渐减小的程度沿着与所述横向正交并从所述电池外壳的上端部朝向底部的方向逐渐变大。
根据该结构的电池,在包括上述横向上的两个端部在内的预定的区域中,该电极插入体的厚度从接近上述横向上的中央的一侧朝向上述两个端部逐渐减小。即,上述电极插入体的沿上述横向的横截面形状为切除了扁平的长方形的四角的角部分(角部)那样的扁平的八角形状。除此之外,上述厚度的逐渐减小的程度从电池外壳的上端部朝向底部变大,因此上述逐渐减小的程度最大的底部的横截面成为上述角部分的切口(切除的部分)为最大那样的形状。由此,在向例如底部的角部为R形状的电池外壳中(例如通过插入)容纳上述形状的电极插入体时,上述电极插入体的特别是底部的横向上的两个端部不会与上述电池外壳的上述角部发生干涉,可以顺利地插入、容纳上述电极插入体。由此,可以防止在构成上述电极插入体的外装体或电极体的横向上的两个端部处由于上述干涉而产生皱褶、弯曲、撕裂、变形这样的不良情况。
另外,在为扁平且单纯长方体形的电极插入体的情况下,其横截面形状为长方形,因此为了使其四角的各角部分不与上述电池外壳的角部发生干涉,以往整体地减小了构成上述电极插入体的电极体的尺寸。但是,根据上述结构的电池,在电极插入体的特别是底部的横截面形状中,由于是切除了上述长方形的四个角部分的形状,因此可以避免该角部分与电池外壳的角部发生干涉。因此,可以将上述电极体的尺寸增大相应的量,该结构的电池可以成为容量大的电池。
作为在此公开的技术的更加优选的适用对象,所述电极体例如是将正极和负极隔着隔板层叠并卷绕而形成的卷绕电极体,所述正极是对片状的正极集电体赋予了正极活性物质层而形成的,所述负极是对片状的负极集电体赋予了负极活性物质层而形成的。该电极体的卷绕轴方向与上述横向平行。而且,上述电极体的上述卷绕轴方向上的中央部分形成有活性物质层赋予部,该活性物质层赋予部层叠有赋予了正极活性物质层的部分和赋予了负极活性物质层的部分。上述卷绕轴方向上的两个端部中的一个端部形成有正极集电部,该正极集电部是通过层叠未赋予正极活性物质层而正极集电体露出的部分而形成的,上述卷绕轴方向上的两个端部中的另一个端部形成有负极集电部,该负极集电部是通过层叠未赋予负极活性物质层而负极集电体露出的部分而形成的。
具有这样的结构的电极体的电池的优选的一个方式的特征在于,所述电极插入体的卷绕轴方向上的两个端部的、厚度从所述电池外壳的上端部朝向底部逐渐减小的部分分别相当于所述正极集电部和所述负极集电部。根据该结构的电池,在将上述电极体插入、配置在构成上述电极插入体的外装体的内部时,包括上述电极插入体的卷绕轴方向(即横向)上的两个端部在内的预定的区域容易形成为上述那样的形状,并且可以保持该形状。因此,可以使电极插入体保持容易容纳于电池外壳的形状。
另外,在将如上述那样的结构的电极体直接容纳于电池外壳时,特别是在正极集电部和负极集电部中,上述电池外壳和上述电极体容易发生干涉,上述各集电部有可能发生撕裂等不良情况。但是,根据该结构的电池,上述电极体可以作为上述形状的电极插入体而容纳于上述电池外壳,因此消除了上述可能性,也避免了上述电极体的不良情况。
在此,在上述电极插入体中,典型的是,该卷绕轴方向上的中央部分相当于上述电极体的活性物质层赋予部,该中央部分的上述电极插入体的厚度与上述活性物质层赋予部的厚度相对应。上述电极体的活性物质层赋予部是将正极和负极的各活性物质层隔着隔板层叠了的部分,因此难以使该部分变形来对其厚度进行调整。但是,由于上述电极插入体的上述中央部分的厚度从电池外壳的上端部到底部恒定且与上述活性物质层赋予部的厚度相对应,因此在向上述外装体的内部容纳上述电极体时,容易容纳(插入)上述电极体,并且在插入后也能够在上述电极体不会大幅变形的情况下保持上述电极插入体的整体形状。
在此公开的电池的优选的另一个方式的特征在于,上述外装体由片状的绝缘性树脂材料形成。
根据该结构的电池,上述外装体由片状的绝缘性树脂材料形成,由此只要使该树脂材料制的片弯曲等,就可以容易地制成如下形状:可以将外装体容易地插入到上述电池外壳中,并且可以防止皱褶等的发生。另外,通过使用片状的树脂材料来形成上述外装体,可以将上述外装体在上述电池外壳的内部所占的空间(即电极体与电池外壳的内壁面之间的间隙)抑制到最小限度。因此,可以将上述电极体增大相应的量,从而可以制作容量大的电池。
在此公开的任何一种电池即使如上述那样具有外装体,也可以避免外装体和电池外壳的干涉,可以发挥确保了电池外壳和电极体之间的绝缘的良好的电池性能,因此适于用作搭载于车辆的电池(例如汽车等车辆的电池)。因此,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具有在此公开了的任何一种电池的车辆。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包括电极体和将该电极体配置在内部的外装体的电极插入体容纳于电池外壳内的状态的示意性的主视剖视图。
图2是图1中的II-II线剖视图。
图3是图1中的III-III线剖视图。
图4是图1中的IV-IV线剖视图。
图5是电极插入体的示意性的整体立体图。
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使用引导体将电极体(或电极插入体)容纳于外装体(或电池外壳)的方法的图。
图7是示意性地表示具有本实施方式的电池的车辆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说明书中特别提及的事项以外的内容且实施本发明所必需的内容(例如电池的结构和制作程序、电池的制作所涉及的一般的技术等),可以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该领域的现有技术而采用的设计事项来把握。本发明可以基于本说明书中公开的内容和该领域中的技术常识来实施。
本说明书中的“电池”是指可以获取预定的电能的蓄电装置,不限定于特定的蓄电机构(电极体、电解质的结构)。即,为如下术语:除了锂二次电池、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镍镉电池、铅蓄电池等所谓的化学电池之外,还包括如双电层电容器那样的可以在各种与化学电池同样的产业领域中同样地使用的蓄电元件(物理电池)。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附图中,对发挥相同作用的部件、部位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进行说明。
以下,以方形形状的锂离子电池100为例,对本发明的电池进行详细的说明,但这并不意谓着将本发明限定于该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内容。另外,各图中的尺寸关系(长度、宽度、厚度等)并不反映实际的尺寸关系。
参照图1~图5,对本实施方式的电池10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说明将包括电极体30和将该电极体30配置在内部的外装体20的电极插入体10容纳于电池外壳40内的状态的示意性的主视剖视图。图2是图1中的II-II线剖视图。图3是图1中的III-III线剖视图。图4是图1中的IV-IV线剖视图。图5是电极插入体10的示意性的整体立体图。
如表示电池100的优选的一个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图1所示,在此公开的锂离子电池100包括:具有正极和负极的扁平形状的电极体30、和容纳该电极体30和电解质且与该电极体30的形状相对应的扁平的箱状的电池外壳40。电极体30配置(容纳)在与该电极体30的形状相对应的扁平的箱状的外装体20的内部,与该外装体20一起构成电极插入体10。电极体30以容纳于外装体20的状态、即作为电极插入体10配置在电池外壳40的内部。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电池外壳40如后述那样在上端部42形成有开口部43,电池100可以具有封闭该开口部43的盖体,但由于其不是本发明的特征,因此没有图示该盖体。
如图1~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池外壳40中,由其内壁面包围的空间(内部空间)形成为与扁平的电极插入体10的形状对应的扁平的箱形形状(方形)。电池外壳40的上述内壁面包括扁平的大致长方形的底面(底部44)、从该底部44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直立的相对的2片宽度宽的面46、和从该底部44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直立的相对的2片宽度窄的面48。在由宽度宽的面46和宽度窄的面48的各面构成的四角形成有角部45,该角部45为R形状。另外,如上所述,电池外壳40的上端部42成为可以插入电极插入体10(电极体30)的开口部43。
作为电池外壳40的材质,可以优选采用质量轻且导热性良好的高强度的金属材料。作为这样的金属材料,可以举出例如铝(包括铝合金)、不锈钢、镀镍钢等,典型的是铝。
扁平形状的电极体30通过将对片状的正极集电体赋予正极活性物质层而形成的正极(正极片)34和对片状的负极集电体赋予负极活性物质层而形成的负极(负极片)36隔着隔板39层叠来构成。如图1所示,电极体30具有:从其宽度宽的面32观察时形成在预定方向上的中央部分的活性物质层赋予部38、从该宽度宽的面32观察时形成在活性物质层赋予部38的两侧中的一侧的端部的正极集电部35和形成在另一侧的端部的负极集电部37。在活性物质层赋予部38中,层叠有赋予了正极活性物质层的部分和赋予了负极活性物质层的部分。另外,在正极极集电部35和负极集电部37中层叠有下述部分,该部分是没有赋予正极活性物质层和负极活性物质层、正极集电体和负极集电体露出的部分,并且是从活性物质层赋予部38的两个端部中的各个端部分别露出的部分。
电极体30作为电极插入体10而容纳于电池外壳40。此时,电极体30以如下方式容纳于电池外壳40的内部:其宽度宽的面32与电池外壳40的宽度宽的面46相对,并且上述正极集电部35和负极集电部37配置成在电池外壳40的宽度宽的面46的两端从上端部42延伸到底部44。另外,在容纳于上述电池外壳40的电极体30中,正极集电部35和负极集电部37在从该宽度宽的面32观察时配置成从电池外壳40的上端部42延伸到底部44(呈带状),该正极集电部35、活性物质层赋予部38、和负极集电部37沿着与从上述上端部4朝向底部44的纵向方向正交且与宽度宽的面32平行的方向(排列)。将该方向设为横向P。
电极体30的结构只要是具有扁平的形状、当从其宽度宽的面32观察时在横向P的中央部分具有活性物质层赋予部38并在其两端的端部具有正极集电部35和负极集电部37即可,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也可以是将多片的正极片和多片的负极片与多片的片状隔板(或可以作为隔板发挥作用的固体或凝胶状电解质)一起交互地层叠而得到的层叠型电极体。另外,也可以是通过将长条状的正极片和负极片隔着隔板层叠且沿长度方向卷绕而得到的卷绕型电极体(卷绕电极体)。可以优选使用:通过采用卷绕电极体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电极体30且沿与卷绕轴方向正交的方向将其压扁而形成为扁平形状的电极体。在此,本实施方式的电极体(卷绕电极体)30的卷绕轴方向与上述横向P平行(相同)。
另外,容纳于电池外壳40的电极体30的配置也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该电极体30的正极集电部35和负极集电部37(的长度方向)在从该宽度宽的面32观察时沿上述横向P(呈带状)配置,该正极集电部35、活性物质层赋予部38、和负极集电部37沿与横向P正交且从电池外壳40的上端部42(或底部44)朝向底部44(或上端部42)的纵向(典型的是垂直方向)延伸。即,若上述电极体30为卷绕电极体,则也可以是其卷绕轴方向与上述纵向(垂直方向)平行(相同)这样的配置。另外,在该情况下,正极集电部35和负极集电部37分别配置在上述上端部42侧和上述底部44侧,但对于哪一个集电部配置在上述上端部42(或底部44)侧,只要适当地设定即可,没有特别的限定。在此,优选的是以配置在上述底部44侧的正极集电部35或负极集电部37中的一者比配置在另一侧(即上端部42侧)的集电部的厚度薄的方式沿厚度方向Q压扁(特别是在横向P上的两个端部18、19处压扁)。通过这样将配置在底部44侧的集电部压扁来使厚度变薄,可以提高向电池外壳40的插入性。
另外,对于电池外壳40的高度尺寸(沿上述垂直方向的长度)和电极体30的高度尺寸之间的关系,只要处于容纳于上述电池外壳40中的状态下的上述电极体30不从该电池外壳40的上端部42的开口面(开口部43)突出即可,没有特别的限定。
上述电极体30可以以在上述正极集电部35(例如在各端部的纵向上的中央部分的附近)上连接未图示的正极引线端子(正极集电端子)并在上述负极集电部37(例如在各端部的纵向上的中央部分的附近)上连接未图示的负极引线端子(负极集电端子)的状态与外装体20一起容纳于电池外壳40内。
接着,对外装体20进行说明。如图1~5所示,外装体20形成为与电极体30的形状相对应的扁平的箱状,其上端部开口。另外,外装体20以将电极体30配置在内部的状态(即作为电极插入体10)容纳于电池外壳40内,因此外装体20配置在电极体30和电池外壳40的内壁面(宽度宽的面46和宽度窄的面48)之间,电隔离该电极体30和电池外壳40。本实施方式的外装体20由片状(膜状)的绝缘性树脂材料形成,例如通过将切制成预定形状的树脂制膜弯曲、组装成上述扁平的箱状来形成。另外,只要可以确保上述电极体30和电池外壳40的绝缘性的话,上述外装体20例如也可以在其一部分(也可以是底部)上设置有用于引出端子的端子引出孔等。
接着,参照图2~5,对电极插入体10进行说明。电极插入体10包括电极体30和将该电极体30配置(容纳)在内部的外装体20,该电极插入体10形成为扁平的箱状,并容纳在电池外壳40内。
如图3和图5所示,电极插入体10的形状为:上述横向P上的两个端部18、19(在此,只要没有特别的限定,“两个端部18和19”包括横向P上的“两个端部”和“包括该两个端部在内的预定区域”这两者)的厚度(沿厚度方向Q的长度)L1a从电池外壳40的上端部42朝向底部44逐渐减小。即,电极插入体10的横向P上的两个端部18、19的沿厚度方向Q的纵截面沿着从与上述上端部42对应的电极插入体10的上端部12朝向与上述底部44对应的电极插入体10的底部14的纵向(典型的是垂直方向)呈锥状(或V字形状)。因此,上述上端部12处的上述两个端部18、19的厚度L1a与电池外壳40的内部空间(或宽度窄的面48)的沿厚度方向Q的长度L2对应(大致一致或稍小),但是通过逐渐减小,在上述底部14处变为比上述长度L2小。
另外,如图2和图5所示,在上述的电极插入体10中,除了横向P上的两个端部18、19以外的中央部分16的厚度L1b从电池外壳40的上端部42到底部44大致恒定,与电池外壳40的上述宽度窄的面48的沿厚度方向Q的长度L2相对应。即,电极插入体10的上述中央部分16的沿厚度方向Q的纵截面从上述上端部42朝向底部44呈U字形状。
因此,电极插入体10的厚度、即横向P上的两个端部18、19的厚度L1a和除了该两个端部18、19以外的中央部分的厚度L1b在电池外壳40的上端部12彼此一致(L1a=L1b),与上述厚度方向Q上的长度L2对应,但是随着接近底部14,在两者之间逐渐产生差异,上述两个端部18、19的厚度L1a变小(逐渐减小)(L1a<L1b)。由此,如图4和图5所示,上述两个端部18、19(包括上述两个端部18、19在内的预定区域)的电极插入体10的厚度L1a朝向从上述中央部分16侧到两个端部18、19侧的横向P逐渐减小,并且该逐渐减小的程度随着从上述上端部12接近底部14(即从电池外壳40的上端部42到底部44)而逐渐变大。即,沿横向P切断电极插入体10而得到的横截面的形状是如切除了扁平的长方形的四角的角部分那样的扁平的八角形状。除此之外,上述逐渐减小的程度可变为最大的上述底部14附近的电极插入体10的横截面形状为上述角部分的切除(切去的部分)最大的八角形状。由此,可以在避免了电池外壳40的R形状的角部45和电极插入体10的两个端部18、19特别是在底部44(或底部14)附近相互干涉的情况下将该电极插入体10容纳于该电池外壳40内。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极插入体10中,优选的是采用卷绕电极体作为电极体30,该电极体30是电极插入体10的构成要素。在这种情况下,上述横向P与卷绕电极体30的卷绕轴方向平行(相同)。由此,优选的是:电极插入体10的除了横向P上的两个端部18、19以外的中央部分16、并且是厚度L1b从上端部12到底部14大致恒定的部分相当于电极体30的活性物质层赋予部38。另外,优选的是:上述横向(卷绕轴方向)P上的两个端部18、19中的一个端部18侧和另一个端部19侧相当于电极体30的各正极侧和负极侧,而且优选的是:包括该两个端部18、19在内的预定的区域、并且是厚度L1a从上述上端部12朝向底部14逐渐减小的部分(区域)分别相当于正极集电部35和负极集电部37。另外,关于哪一个端部相当于上述正极(或负极)侧,没有特别的限定(在图1~图4中,端部18相当于正极集电部35,端部19相当于负极集电部37)。通过电极体30和电极插入体10的各部分具有如上述那样的对应关系,电极体30以仅通过处于从上述活性物质层赋予部38的两侧突出的状态下的正极集电部35和负极集电部37的上述底部14附近的部分的厚度稍稍压扁(变薄)而不会产生大的变形或压曲的方式配置在外装体20内,与该外装体20一起构成电极插入体10。
在电极插入体10的整体形状方面,只要使其底部14(底面部分)的形状与构成该电极插入体10的电极体30的形状对应即可,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如图2或图3所示,在电极体30为卷绕电极体的情况下,只要形成为R形状、或者被压扁并与扁平的卷绕电极体30的上述底面14侧的侧面的曲率对应的形状即可。另外,在电极体30为层叠型的电极体的情况下,电极插入体10的底部的形状也可以为平(平坦)的形状。
另外,电极插入体10只要整体形状为如上述那样的形状即可,作为电极插入体10的构成要素的电极体30自身没有必要与如上述那样的电极插入体10的整体形状一致。因此,单个电极体30的整体(外观)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配置在外装体20内而作为电极插入体10容纳于电池外壳40内的电极体30在其横向(卷绕轴方向)P上的两个端部18、19(即相当于正极集电部35和负极集电部37的部分)上可以分别连接未图示的正极和负极用端子。因此,例如,以上述两个集电部35、37在卷绕轴中心部分被从厚度方向Q的两侧夹持的方式来连接该端子的电极体30的端面形状可以形成为中心收缩了的葫芦形状。即使将这样的形状的电极体30配置在外装体20内,只要作为电极插入体10的形状为如上述那样具有厚度L1a逐渐减小的两个端部18、19的形状即可。
接着,参照图1~图6,对本实施方式的电池100的构成(制作)方法进行说明。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使用引导体52a、52b减小了电极体30的卷绕轴方向上的两个端部的正极集电部35和负极集电部37的厚度(或电极插入体10的横向P上的两个端部18、19的厚度)而容纳于外装体20(或电池外壳40)的方法的图。
首先,本实施方式的卷绕电极体30能够以与通常的锂离子电池的卷绕电极体同样的方式制作。即,将长条状的正极片34和长条状的负极片36与两块长条片状的隔板39一起层叠并沿长度方向卷绕,通过从与卷绕轴方向正交的方向将所得到的卷绕电极体压扁,可以制作成扁平的形状。
正极片34可以通过下述方式制作:在长条片状的正极集电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一个端部侧以预定宽度沿长度方向赋予(典型的是涂布)正极活性物质层,并且在另一个端部侧设置不涂布正极活性物质层而露出正极集电体的部分。对于负极片36,也是同样的,可以通过下述方式制作:在长条片状的负极集电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一个端部侧设置赋予了负极活性物质层的部分,并且在另一个端部侧设置露出负极集电体的部分。
在此,关于正极片34和负极片36的卷绕方法,首先以正极片34、隔板39、负极片36、隔板39的顺序将它们一起层叠,然后以在宽度方向(较短方向)上错开位置的状态卷绕该正极片34和负极片36。作为其结果,在得到的卷绕电极体30的卷绕轴方向上的中央部分形成了如下的活性物质层赋予部38:该活性物质层赋予部38层叠有赋予了正极活性物质层的部分和赋予了负极活性物质层的部分。另外,在该活性物质层赋予部38的两侧,即在卷绕轴方向上的两个端部中的一个端部,通过层叠正极集电体露出的部分而形成的正极集电部35从活性物质层赋予部38向外方突出,在另一个端部,通过层叠负极集电体露出的部分而形成的负极集电部37从活性物质层赋予部38向外方突出。另外,在这样得到的卷绕电极体30中,典型的是,在其正极集电部35和负极集电部37上分别附设未图示的正极引线端子和负极引线端子,这些引线端子还可以与正极(外部)端子和负极(外部)端子的各个端子电连接。
构成该卷绕电极体30的材料和部件自身可以与以往的锂离子电池的电极体相同,没有特别的限定。在正极片34中,正极集电体可以使用由铝(Al)、镍(Ni)、钛(Ti)等金属形成的箔件。作为正极活性物质,可以不特别限定地来使用以往用于锂离子电池的物质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作为优选的例子,可以举出:锂镍系复合氧化物(为含有锂和镍来作为构成金属元素的氧化物,包括用钴或铝等其他金属元素置换了镍一方的一部分的氧化物,典型的是LiNiO2)、锂钴系复合氧化物(典型的是LiCoO2)、锂锰系复合氧化物(典型的是LiMn2O4)等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例如,使用厚度为5μm~20μm(例如15μm)左右的长条状铝箔来作为正极集电体,在其表面的预定区域用通常的方法形成以锂镍系复合氧化物为主体的正极活性物质层,由此得到适合的正极片34。
另一方面,在负极片36中,负极集电体可以使用铜箔、以及其他适用于负极的金属箔。作为负极活性物质,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不特别限定地使用以往用于锂离子电池的物质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作为优选的例子,可以举出:石墨碳或无定形碳等碳系材料、锂过渡金属氧化物(锂钛氧化物等)、锂过渡金属氮化物等。例如,使用厚度为5μm~20μm(例如10μm)左右的长条状铜箔,在其表面的预定区域用通常的方法形成以碳系材料(典型的是石墨)为主体的负极活性物质层,由此得到适合的负极片36。
另外,作为在正极片34和负极片36之间使用的合适的隔板39,可以例示由合成树脂(例如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形成的隔板。例如,可以使用由聚烯烃系树脂形成的厚度为5μm~30μm(例如25μm)左右的多孔质隔板。另外,在使用固体电解质或凝胶电解质来作为电解质的情况下,有时可能不需要一般使用的合成树脂制(例如聚丙烯制)的隔板(即,在这种情况下,电解质自身作为隔板而发挥作用。)
本实施例的外装体20可以优选使用片状(膜状)的绝缘性树脂材料来制作。例如,将上述片状的树脂材料切制成预定形状(例如展开上述扁平的箱体而得到的形状),然后弯曲该切制出的片,组装成扁平的箱形形状,由此得到适合的外装体20。也可以通过焊接等将多片的片或多个部件接合(组合)在一起,形成为上述箱形形状。作为外装体20使用的合适的片状绝缘性树脂材料,优选的是绝缘性良好且耐热性高的树脂材料,例如可以优选使用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系树脂材料。作为该树脂材料的厚度,优选的是100μm左右,但可以根据电池100的构成条件等(电极体30占电池外壳40的内容空间的比例等)适当地变更。另外,在将上述片材料彼此接合在一起的情况下,可以优选采用通过加热棒等进行的热熔接,但没有特别的限定,也可以根据需要使用例如超声波焊接或激光焊接等焊接方法。即使将由厚度薄的片状的材料形成的外装体20与电极体30一起容纳于电池外壳40,由于可以将外装体20自身所占的空间抑制到最小限度,因此也可以优选使用。
当在上述扁平的箱状的外装体20内容纳扁平形状的电极体30时,通过以下方式来容纳(典型的是插入)电极体30:电极体30的卷绕轴方向相对于外装体20的上端部的开口面(包括横向P和厚度方向Q的平面)平行,并且外装体20的宽度宽的面和电极体30的宽度宽的面32相对(平行)。由此,构成电极插入体10。另外,在此时的电极插入体10中,包括其横向P上的两个端部18、19的区域、并且是厚度L1a从中央部分16朝向两个端部18、19逐渐减小的区域相当于上述电极体30的正极集电部35和负极集电部37的各个集电部。
在此,将上述电极体30插入到上述外装体20中的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定,但是例如可以采用如图6所示的一对辊状的引导体52a、52b,通过将它们配置在比设置在外装体20的上端部处的开口靠上方的两个部位来容易地进行插入。即,将由相对的引导体52a、52b夹着的空间部分的间隔设定成外装体20的上述横向P上的两个端部的底部的沿厚度方向Q的长度(即电极插入体10的上述两个端部18、19的底部14的厚度L1a)。然后,在插入电极体30时,只要将电极体30的卷绕轴方向上的两个端部分别配置在上述引导体52a、52b之间的上述空间部分中,并且一边将电极体30的上述两个端部压入该空间部分一边将该电极体30插入到外装体20内,就可以使正极集电部35和负极集电部37的至少由引导体52a、52b夹着的部分的厚度与上述空间部分的间隔一致,因此可以从外装体20的上端部的开口容易地容纳电极体30。
在外装体20如上述那样由片状的绝缘性树脂材料形成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切制成预定形状的上述材料制的片上的预定位置配置电极体30,在配置了该电极体30的状态下组装外装体20。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消除通过插入将上述电极体30容纳于扁平的形状的外装体20的麻烦。
将如上述那样得到的电极插入体10容纳于电池外壳40内。此时,电极插入体10的横向P上的两个端部18、19的厚度L1a从该电极插入体10的上端部12朝向底部14逐渐减小,另外在两个端部18、19(即相当于电极体30的正极集电部35和负极集电部37的部分),上述厚度L1a也从中央部分16侧朝向两个端部18、19逐渐减小,并且其逐渐减小的程度沿着从上端部12朝向底部14的纵向(垂直)方向逐渐变大。由于电极插入体10形成为这样的形状,因此可以从形成在电池外壳40的上端部42的开口部43容易地容纳该电极插入体10。另外,在进行该容纳时,电极插入体10不会与电池外壳40的内壁面(宽度宽的面46和宽度窄的面48)或角部45发生干涉,可以顺利地插入,并且可以有效地防止以下不良情况的发生:在上述电极插入体10的横向P上的两个端部18、19中,由于构成该电极插入体10的外装体20或电极体30的上述干涉而产生了皱褶、弯曲、撕裂、以及变形。因此,可以防止这样的不良情况对电池性能产生不良的影响(例如内部短路等)。
在将电极插入体10容纳在电池外壳40内时,也可以如上述那样预先将电极插入体10形成为横向P上的两个端部18、19的厚度L1a逐渐减小的形状(端部形状),其后将该电极插入体10容纳(插入)于上述电池外壳40内。即,也可以采用上述形状的外装体20来预先形成上述端部形状的电极插入体10。或者,也可以在向电池外壳40插入的同时(或即将插入之前)将上述两个端部18、19形成为上述形状。在后者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横向P上的两个端部的厚度不逐渐减小的单纯的扁平的长方体形状的外装体。另外,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可以通过利用如上述图6所示的引导体52a、52b等来很好地形成上述端部形状。通过对这样的在外装体的内部配置电极体30而得到的电极插入体、并且是单纯长方体形状的电极插入体应用上述引导体52a、52b,由于在向电池外壳40插入时形成上述端部形状,因此可以作为具有该形状的电极插入体而容易地将其插入电池外壳40内。
在如上述那样将电极插入体10容纳在电池外壳40内之后,例如从形成在电池外壳40上的未图示的注液口注入适当的电解质(典型的是电解液)。然后,通过封闭电池外壳40,制作电池100。作为上述电解质,例如可以优选使用在非水溶媒(碳酸二乙酯和碳酸次乙酯的混合溶媒等)中溶解了适量(例如浓度1M)的适当的支持盐(六氟磷酸锂(LiPF6)等的锂盐)而得到的非水电解液。
以上,通过优选的一个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这样的记述并非限定事项,可以进行各种改变。例如,作为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其他的实施方式,例如可以举出具有如下所示的电极插入体的电池。例如,作为该电极插入体,也可以是通过以下外装体来构成的电极插入体,该外装体是将热固化性的绝缘性树脂材料等成形加工(注射成形)成扁平的箱形形状而得到的。或者,也可以是由通过下述方式得到的外装体来构成的电极插入体,所述方式为:将铝等金属板弯曲加工成箱状,对其侧面进行焊接等而形成为预定形状,然后对其内壁面进行绝缘性的树脂涂布。将电极体容纳于该外装体来构成电极插入体,可以通过如上述那样利用引导体52a、52b来容易地进行。这样的实施方式的电池的外装体不需要从片状材料组装成箱形形状,并且在将包括上述外装体和电极体的电极插入体插入到电池外壳中时,可以以更高的程度防止由于与该电池外壳的干涉而可能产生的该电极插入体(外装体)的皱褶、弯曲等的发生。因此,该电池可以更加有效地避免由于皱褶等的发生而引起的电池性能(例如电池外壳和电极体之间的绝缘功能)的降低,可以得到具有良好的性能的电池。
另外,电池的种类不限于上述的锂离子电池,也可以是电极体的构成材料或电解质不同的各种内容的电池,例如以锂金属或锂合金为负极的锂二次电池、镍氢电池、镍镉电池、或双电层电容器。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电池100如图7所示,特别是适用于搭载于汽车等车辆的马达(电动机)用电源。因此,本发明如图7中示意性地表示的那样,可以提供将该电池100作为单电池而配置排列多个来制作电池组100A并将该电池组100A作为电源的车辆(典型的是汽车、特别是混合动力车、电动车、燃料电池车那样的具有电动机的汽车)1。

Claims (6)

1.一种方形电池,具有扁平形状的电极体和容纳该电极体的方形的电池外壳,所述方形电池的特征在于,
从所述电极体的宽度宽的面观察时,横向上的中央部分形成有活性物质层赋予部,该活性物质层赋予部层叠有赋予了正极活性物质层的部分和赋予了负极活性物质层的部分,从所述宽度宽的面观察时,该活性物质层赋予部的两端中的一个端部形成有正极集电部,该正极集电部层叠有未赋予正极活性物质层而正极集电体露出的部分,该活性物质层赋予部的两端中的另一个端部形成有负极集电部,该负极集电部层叠有未赋予负极活性物质层而负极集电体露出的部分,
在所述电极体和所述电池外壳之间具有外装体,该外装体是隔离该电极体和电池外壳的绝缘性的外装体,并且与该电极体的形状相对应,
所述电极体从形成在所述电池外壳的上端部处的开口部以所述正极集电部和所述负极集电部分别在该电池外壳的宽度宽的面的两端从上端部延伸到底部而配置的横向容纳于该电池外壳内,并且所述电极体在该电池外壳内配置在所述外装体的内部,与该外装体一起构成扁平的方形的电极插入体,
在所述电极插入体中,所述横向上的两个端部的厚度从所述电池外壳的上端部朝向底部逐渐减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电极插入体中,除了所述横向上的所述两个端部以外的中央部分的厚度从所述电池外壳的上端部到底部大致恒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电极插入体中,在所述横向上的所述两个端部中,该电极插入体的厚度从靠近所述横向上的中央的一侧朝向所述两个端部逐渐减小,并且其逐渐减小的程度沿着与所述横向正交并从所述电池外壳的上端部朝向底部的方向逐渐变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极体是将正极和负极隔着隔板层叠并卷绕而形成的卷绕电极体,所述正极是对片状的正极集电体赋予了正极活性物质层而形成的,所述负极是对片状的负极集电体赋予了负极活性物质层而形成的,
该电极体的卷绕轴方向与所述横向平行,
所述电极体的所述卷绕轴方向上的中央部分形成有活性物质层赋予部,该活性物质层赋予部层叠有赋予了正极活性物质层的部分和赋予了负极活性物质层的部分,所述电极体的所述卷绕轴方向上的两个端部中的一个端部形成有正极集电部,该正极集电部是通过层叠未赋予正极活性物质层而正极集电体露出的部分而形成的,所述电极体的所述卷绕轴方向上的两个端部中的另一个端部形成有负极集电部,该负极集电部是通过层叠未赋予负极活性物质层而负极集电体露出的部分而形成的,
所述电极插入体的所述卷绕轴方向上的两个端部的、厚度从所述电池外壳的上端部朝向底部逐渐减小的部分分别相当于所述正极集电部和所述负极集电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装体由片状的绝缘性树脂材料形成。
6.一种车辆,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
CN2009801097158A 2008-05-13 2009-04-13 方形电池 Active CN10197854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26346/2008 2008-05-13
JP2008126346A JP4359857B1 (ja) 2008-05-13 2008-05-13 角型電池
PCT/JP2009/057448 WO2009139251A1 (ja) 2008-05-13 2009-04-13 角型電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78547A CN101978547A (zh) 2011-02-16
CN101978547B true CN101978547B (zh) 2013-10-16

Family

ID=413186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097158A Active CN101978547B (zh) 2008-05-13 2009-04-13 方形电池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077017B2 (zh)
JP (1) JP4359857B1 (zh)
KR (1) KR101244549B1 (zh)
CN (1) CN101978547B (zh)
WO (1) WO200913925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036089B1 (ko) 2010-01-27 2011-05-19 에스비리모티브 주식회사 절연 백을 갖는 이차전지
JP5398673B2 (ja) * 2010-09-03 2014-01-29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電池
JP2012074287A (ja) * 2010-09-29 2012-04-12 Hitachi Vehicle Energy Ltd 角形二次電池
JP5811456B2 (ja) * 2010-12-28 2015-11-11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蓄電素子
JP5374531B2 (ja) * 2011-03-18 2013-12-25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電池
JP5987336B2 (ja) * 2011-03-25 2016-09-07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二次電池
JP5409696B2 (ja) * 2011-04-28 2014-02-05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電池
JP5777093B2 (ja) * 2011-06-30 2015-09-09 株式会社東芝 二次電池及び二次電池の製造方法
CN103765629B (zh) 2011-09-09 2016-04-27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方形密封充电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JP5966297B2 (ja) * 2011-09-28 2016-08-10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蓄電素子
JP5644750B2 (ja) * 2011-12-16 2014-12-24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二次電池、及び車両
JP2014026788A (ja) * 2012-07-25 2014-02-06 Hitachi Vehicle Energy Ltd 角形二次電池
KR101596269B1 (ko) * 2013-02-13 2016-02-23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안전성이 향상된 신규한 구조의 전지셀
JP2014238983A (ja) 2013-06-07 2014-12-18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鉛蓄電池
JP2015032386A (ja) * 2013-07-31 2015-02-16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蓄電装置
JP6086240B2 (ja) * 2013-08-23 2017-03-0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非水電解液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717016B2 (ja) * 2014-01-24 2015-05-13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電池
JP6264196B2 (ja) * 2014-05-30 2018-01-24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角形二次電池
JP6137556B2 (ja) * 2014-11-04 2017-05-3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238081B2 (ja) * 2014-11-07 2017-11-2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
JP6052637B2 (ja) * 2015-03-18 2016-12-27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蓄電素子
JP6160676B2 (ja) * 2015-11-02 2017-07-12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角形二次電池
JP6332235B2 (ja) * 2015-11-10 2018-05-3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二次電池
KR102094463B1 (ko) 2016-03-24 2020-03-30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전지
JP6460413B2 (ja) * 2016-08-26 2019-01-3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および組電池
JP7028685B2 (ja) * 2018-03-22 2022-03-0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電池構造体
JP7364445B2 (ja) * 2018-12-07 2023-10-18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アルカリ二次電池
KR102516221B1 (ko) 2019-06-07 2023-03-30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이차 전지 제조 장치 및 방법
CN115084733B (zh) * 2022-08-18 2022-11-25 江苏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壳体、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13438A (zh) * 2004-06-23 2005-12-28 三星Sdi株式会社 可再充电电池
CN1728432A (zh) * 2004-07-28 2006-02-01 三星Sdi株式会社 二次电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15729A (ja) * 1994-10-13 1996-05-07 Japan Storage Battery Co Ltd 有機電解液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239253B2 (ja) * 1997-09-30 2009-03-18 東洋製罐株式会社 非水電解液電池用容器
ES2203843T3 (es) * 1998-03-30 2004-04-16 Renata Ag Acumulador o pila prismatica con envase rigido y compresivo.
DE69932525T2 (de) * 1998-05-21 2006-11-2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Kadoma Zylindrische batterie und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dafür
JP4061938B2 (ja) 2001-12-20 2008-03-1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蓄電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032737B2 (ja) * 2004-06-14 2012-09-2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電気化学素子
KR100599795B1 (ko) * 2004-06-29 2006-07-12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 전지
KR100648731B1 (ko) * 2005-03-21 2006-11-23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전지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JP2006278245A (ja) * 2005-03-30 2006-10-12 Toyota Motor Corp 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867210B2 (ja) * 2005-06-16 2012-02-0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捲回型蓄電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13438A (zh) * 2004-06-23 2005-12-28 三星Sdi株式会社 可再充电电池
CN1728432A (zh) * 2004-07-28 2006-02-01 三星Sdi株式会社 二次电池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6-351383A 2006.12.28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10059344A1 (en) 2011-03-10
CN101978547A (zh) 2011-02-16
JP2009277443A (ja) 2009-11-26
WO2009139251A1 (ja) 2009-11-19
US9077017B2 (en) 2015-07-07
KR101244549B1 (ko) 2013-03-18
JP4359857B1 (ja) 2009-11-11
KR20110005852A (ko) 2011-0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78547B (zh) 方形电池
CN103227311B (zh) 密闭型二次电池
CN105070863B (zh) 电池
CN103765629B (zh) 方形密封充电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CA2764347C (en) Sealed battery and vehicle
CN106025373A (zh) 方形二次电池以及使用其的组电池
CN102356496B (zh) 二次电池
CN103081210B (zh) 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CN102340024A (zh) 二次电池
CN102195080A (zh) 锂离子二次电池
US20230395807A1 (en) Non-aqueous electrolyte secondary battery
WO2009047893A2 (en) Sealed battery
CN106058080A (zh) 电池
JP2003007346A (ja)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3392257B (zh) 锂离子电池
JP6535083B2 (ja) 角柱形状の電池セルを製造する方法
KR20180025542A (ko) 전극 활물질 미코팅부를 포함하는 젤리-롤형 전극조립체
EP4145576A2 (en) Electrode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cylindrical battery cell comprising electrode assembly, and battery pack and automobile comprising cylindrical battery cell
CN113039662A (zh) 二次电池用的电极板和使用了该电极板的二次电池
CN112970144A (zh) 二次电池用的电极板和使用了该电极板的二次电池
JP7446271B2 (ja)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JP7463341B2 (ja) 電池の製造方法
EP4187662A1 (en) Battery
US20170237125A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a Prismatic Battery Cell
US20240097201A1 (en) Wound electrode body, secondary batter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the secondary batter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