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70144A - 二次电池用的电极板和使用了该电极板的二次电池 - Google Patents

二次电池用的电极板和使用了该电极板的二次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70144A
CN112970144A CN201980071296.7A CN201980071296A CN112970144A CN 112970144 A CN112970144 A CN 112970144A CN 201980071296 A CN201980071296 A CN 201980071296A CN 112970144 A CN112970144 A CN 1129701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ve electrode
tab
negative electrode
plate
current coll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7129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970144B (zh
Inventor
田岛宽之
佐藤哲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o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o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o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9701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701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9701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701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4Carriers or collectors
    • H01M4/66Selection of materials
    • H01M4/661Metal or alloys, e.g. alloy coat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4Carriers or coll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4Carriers or collectors
    • H01M4/66Selection of materials
    • H01M4/665Composites
    • H01M4/667Composites in the form of layers, e.g. coat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28Fixed electrical connections, i.e. not intended for disconne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72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 H01M50/584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nnections inside or outside the batteries
    • H01M50/586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nnections inside or outside the batteries inside the batteries, e.g. incorrect connections of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72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 H01M50/584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nnections inside or outside the batteries
    • H01M50/59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nnections inside or outside the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tection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2004/026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polarity
    • H01M2004/028Positive electrod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Cell Electrode Carriers And Collec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靠性较高的二次电池。一种二次电池用的正极板(4),其具有金属制的正极芯体(4a)和在正极芯体(4a)的两面形成的正极活性物质层(4b),其中,正极板(4)具有第1端边(4A)和从第1端边(4A)突出的正极极耳(40),正极极耳(40)是正极芯体(4a)的一部分,正极极耳(40)的第1端边(4A)附近处的正极芯体(4a)的端部的厚度小于第1端边(4A)处的正极芯体(4a)的端部的厚度。

Description

二次电池用的电极板和使用了该电极板的二次电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二次电池用的电极板和使用了该电极板的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在电动汽车(EV)、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PHEV)等的驱动用电源中使用碱性二次电池、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等二次电池。
这些二次电池具有由正极板、负极板和隔膜构成的电极体连同电解质一起收纳在电池壳体内的结构。电池壳体由具有开口的外装体和将外装体的开口封闭的封口板构成。在封口板安装有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正极端子借助正极集电体与正极板电连接,负极端子借助负极集电体与负极板电连接。
作为这样的二次电池,提出如下一种二次电池,其在电极体的靠封口板侧的端部设有包含多个正极极耳的正极极耳组和包含多个负极极耳的负极极耳组(下述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1540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制了正极板和负极板发生短路的、可靠性较高的二次电池。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提供一种二次电池用的电极板,其具有金属制的芯体和在所述芯体的两面形成的活性物质层,其中,
所述电极板具有第1端边和从所述第1端边突出的极耳,
所述极耳是所述芯体的一部分,
所述极耳的所述第1端边附近处的所述芯体的端部的厚度小于所述第1端边处的所述芯体的端部的厚度。
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提供一种二次电池,其中,该二次电池包括所述二次电池用的电极板、极性与所述电极板的极性不同的其他电极板、以及与所述电极板电连接的集电体,所述极耳以弯曲的状态与所述集电体连接。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可靠性较高的二次电池。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沿着II-II线的剖视图。
图3的(a)是正极原板的俯视图。图3的(b)是形成极耳后的正极原板的俯视图。图3的(c)是正极板的俯视图。
图4的(a)是图3的(c)的沿着a-a线的剖视图。图4的(b)是图3的(c)的沿着b-b线的剖视图。
图5的(a)是负极原板的俯视图。图5的(b)是形成极耳后的负极原板的俯视图。图5的(c)是负极板的俯视图。
图6是实施方式的电极体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将正极极耳组连接于第2正极集电体,将负极极耳组连接于第2负极集电体的状态的图。
图8是表示安装第1正极集电体及第1负极集电体后的封口板的靠电极体侧的面的图。
图9是表示将第2正极集电体安装于第1正极集电体,将第2负极集电体安装于第1负极集电体后的封口板的靠电极体侧的面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作为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的方形二次电池20的结构。此外,本发明未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
如图1及图2所示的那样,方形二次电池20具有电池壳体100,该电池壳体100包含具有开口的有底方筒状的方形外装体1和将方形外装体1的开口封闭的封口板2。方形外装体1及封口板2分别优选为金属制。在方形外装体1内,收纳有电解质及包含正极板和负极板的电极体3。
在电极体3的靠封口板2侧的端部设有包含多个正极极耳40的正极极耳组40A和包含多个负极极耳50的负极极耳组50A。正极极耳组40A借助第2正极集电体6b及第1正极集电体6a与正极端子7电连接。负极极耳组50A借助第2负极集电体8b及第1负极集电体8a与负极端子9电连接。第1正极集电体6a和第2正极集电体6b构成正极集电体6。此外,也可以使正极集电体6为一个部件。第1负极集电体8a和第2负极集电体8b构成负极集电体8。此外,也可以使负极集电体8为一个部件。
第1正极集电体6a、第2正极集电体6b以及正极端子7优选为金属制,更优选为铝或铝合金制。在正极端子7与封口板2之间配置有树脂制的外部侧绝缘构件10。在第1正极集电体6a及第2正极集电体6b与封口板2之间配置有树脂制的内部侧绝缘构件11。
第1负极集电体8a、第2负极集电体8b以及负极端子9优选为金属制,更优选为铜或铜合金制。另外,负极端子9优选为具有由铝或铝合金形成的部分和由铜或铜合金形成的部分。在这种情况下,优选为使由铜或铜合金形成的部分与第1负极集电体8a连接,使由铝或铝合金形成的部分较封口板2向外部侧突出。在负极端子9和封口板2之间配置有树脂制的外部侧绝缘构件12。在第1负极集电体8a及第2负极集电体8b与封口板2之间配置有树脂制的内部侧绝缘构件13。
在电极体3和方形外装体1之间配置有由树脂制的树脂片形成的电极体保持件14。电极体保持件14优选为,通过将树脂制的绝缘片弯折成形为袋状或箱状而成。在封口板2设有电解液注液孔15,电解液注液孔15由密封构件16密封。在封口板2处设有在电池壳体100内的压力达到预定值以上时断裂从而将电池壳体100内的气体向电池壳体100外排出的气体排出阀17。
接下来详细说明方形二次电池20的制造方法及各结构。
[正极板]
首先说明正极板的制造方法。
[正极活性物质层浆料的制作]
将作为正极活性物质的锂镍钴锰复合氧化物、作为粘合材料的聚偏氟乙烯(PVdF)、作为导电材料的碳材料以及作为分散介质的N-甲基-2-吡咯烷酮(NMP)以锂镍钴锰复合氧化物:PVdF:碳材料的质量比为97.5:1:1.5的比例混炼来制作正极活性物质层浆料。
[正极保护层浆料的制作]
将氧化铝粉末、作为导电材料的碳材料、作为粘合材料的聚偏氟乙烯(PVdF)以及作为分散介质的N-甲基-2-吡咯烷酮(NMP)以氧化铝粉末:碳材料:PVdF的质量比为83:3:14的比例混炼来制作保护层浆料。
[正极活性物质层及正极保护层的形成]
利用金属型涂料机将以上述的方法制作的正极活性物质层浆料及正极保护层浆料涂敷于作为正极芯体的厚度15μm的铝箔的两面。此时,正极活性物质层浆料涂敷于正极芯体的宽度方向的中央。另外,在涂敷正极活性物质层浆料的区域的宽度方向的两端涂敷正极保护层浆料。
对涂敷了正极活性物质层浆料及正极保护层浆料的正极芯体进行干燥,去除在正极活性物质层浆料及正极保护层浆料中含有的NMP。由此形成正极活性物质层及正极保护层。在这之后,使之经过一对压辊之间,由此压缩正极活性物质层来形成正极原板400。
图3的(a)是以上述的方法制作的正极原板400的俯视图。在带状的正极芯体4a的两面沿着正极芯体4a的长度方向形成有正极活性物质层4b。在正极芯体4a,在形成有正极活性物质层4b的区域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附近形成有正极保护层4c。而且,在正极原板400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沿着正极原板400的长度方向形成有正极芯体暴露部4d。此外,正极活性物质层4b的厚度优选为较正极保护层4c的厚度大。在正极芯体4a的一个面形成的正极保护层4c的厚度优选为10μm~100μm,更优选为15μm~50μm。
图3的(b)是形成极耳后的正极原板401的俯视图。通过将正极原板400的正极芯体暴露部4d切断成预定形状来制作形成极耳后的正极原板401。在切断正极原板400而形成极耳时,优选利用激光等能量射线的照射来切断正极原板400。
作为激光切断,优选使用连续振荡(CW)激光器。激光器的输出功率优选为500W~1200W,更优选为550W~1000W,进一步优选为600W~1000W。激光器的扫描速度优选为100mm/s~5000mm/s。但是,并不限定于此。此外,也可以使用脉冲激光器。
在形成极耳后的正极原板401,在形成极耳后的正极原板401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形成有多个正极极耳40。此外,正极极耳40由正极芯体暴露部4d形成。如图3的(b)所示的那样,能够在正极极耳40的根部以及形成极耳后的正极原板401的端边的形成于相邻的正极极耳40彼此之间的部分保留正极保护层4c地切断正极原板400。
图3的(c)是正极板4的俯视图。首先,沿着形成极耳后的正极原板401的长度方向将形成极耳后的正极原板401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切断。在这之后,在形成极耳后的正极原板401的长度方向上将形成极耳后的正极原板401以预定间隔切断,由此制作正极板4。在切断形成极耳后的正极原板401时,能够使用激光切断、使用有模具或切割器的切断等。对于形成极耳后的正极原板401的切断,优选使用模具或切割器。在正极板4中,作为正极芯体4a的一部分的正极极耳40从正极板4的第1端边4A突出。
图4的(a)是图3的(c)的沿着a-a线的剖视图,是正极板4的、突出有正极极耳40的第1端边4A的剖视图。图4的(b)是图3的(c)的沿着b-b线的剖视图,是正极极耳40的第1端边4A附近的部分的剖视图。
如图4的(a)所示,正极板4沿着第1端边4A具有在正极芯体4a未形成有正极活性物质层4b的活性物质层非形成区域。在活性物质层非形成区域的与正极活性物质层4b相邻的部分形成有正极保护层4c。在活性物质层非形成区域的端部形成有从正极芯体4a的一个面(图4的(a)中为上表面)沿正极芯体4a的厚度方向突出的突出部4x1。因此,第1端边4A处的正极芯体4a的端部的厚度T1大于正极芯体4a的在表面形成有正极活性物质层4b的部分的厚度。此外,正极芯体4a的在表面形成有正极活性物质层4b的部分的厚度与正极芯体4a的在表面形成有正极保护层4c的部分的厚度大致相同。突出部4x1是激光切断时正极芯体4a熔融并凝固而成的部分。在激光切断时,突出部4x1容易在正极芯体4a的被照射激光的那侧的面产生。
如图4的(b)所示,在正极极耳40的第1端边4A附近处的正极芯体4a的端部形成有从正极芯体4a的一个面(图4的(b)中为上表面)沿正极芯体4a的厚度方向突出的突出部4x2。因此,正极极耳40的第1端边4A附近处的正极芯体4a的端部的厚度T2大于正极芯体4a的在表面形成有正极活性物质层4b的部分的厚度。突出部4x2是激光切断时正极芯体4a熔融并凝固而成的部分。在激光切断时,突出部4x2容易在正极芯体4a的被照射激光的那侧的面产生。
并且,正极极耳40的第1端边4A附近处的正极芯体4a的端部的厚度T2小于第1端边4A处的正极芯体4a的端部的厚度T1。若为这样的结构,则即使在使正极极耳40以弯曲的状态与正极集电体连接的情况下,也会由于突出部4x2的突出高度T2比较小而能够有效地抑制应力集中于突出部4x2而使突出部4x2从正极极耳40脱离的情况。
另外,由于突出部4x2的突出高度T2比较小,因此,即使使正极极耳40弯曲而使正极极耳40的第1端边4A附近的部分与相邻的隔膜之间的距离和与相邻的负极板5之间的距离都变小,也能够有效地抑制隔膜损伤而正极极耳40与负极板5发生短路的情况。
此外,作为使正极极耳40的第1端边4A附近处的正极芯体4a的端部的厚度T2小于第1端边处的正极芯体4a的端部的厚度T1的方法,能够想到的是,在对正极原板400进行激光切断时,使对要成为正极极耳40的端部的部分进行切断时的激光器的输出功率小于对要成为第1端边4A的部分进行切断时的激光器的输出功率。另外,能够想到的是,在对正极原板400进行激光切断时,使对要成为正极极耳40的端部的部分进行切断时的激光器的扫描速度快于对要成为第1端边4A的部分进行切断时的激光器的扫描速度。
此外,优选的是,在电极体3的状态下俯视电极体3时,正极极耳40的与负极板5重叠的部分的正极芯体4a的端部的厚度小于第1端边4A处的正极芯体4a的端部的厚度T1。
另外,在正极极耳40的第1端边4A附近的部位形成有正极保护层4c的情况下,优选的是,在正极极耳40的突出方向(图3的(c)中为上下方向)上从第1端边4A起到正极保护层4c的靠正极极耳40的顶端侧的端部为止的区域中,正极芯体4a的端部的厚度小于第1端边4A处的正极芯体4a的端部的厚度T1。
突出部4x1从正极芯体4a的一个面(图4的(a)中的上表面)沿正极芯体4a的厚度方向突出。在此,将从正极芯体4a的一个面(图4的(a)中的上表面)起到突出部4x1的上端为止的高度称作突出部4x1的突出高度。突出部4x1的突出高度优选小于正极保护层4c的厚度。若为这样的结构,则能够更有效地抑制突出部4x1与隔膜相接触而使隔膜受到损伤的情况。突出部4x1的突出高度优选为正极保护层4c的厚度的2/3以下,更优选为正极保护层4c的厚度的1/3以下。但是,也能够使突出部4x1的突出高度大于正极保护层4c的厚度。正极保护层4c并不是必须的结构。也可以不在正极板4设置正极保护层4c。
此外,突出部4x1的突出高度优选为正极芯体4a的在两面形成有正极活性物质层4b的部分的厚度的1/4以下。
优选的是,在正极芯体4a的、与形成有突出部4x1的面相反的那一侧的面即另一个面(图4的(a)中为下表面)未形成有从另一个面沿正极芯体4a的厚度方向突出的突出部。或者优选的是,在正极芯体4a的、与形成有突出部4x1的面相反的那一侧的面即另一个面(图4的(a)中为下表面)形成有从另一个面沿正极芯体4a的厚度方向突出的突出部,但该突出部的突出高度小于突出部4x1的突出高度。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更有效地防止正极板4和负极板5发生短路。此外,在另一个面形成的突出部的突出高度优选为突出部4x1的突出高度的1/3以下,更优选为突出部4x1的突出高度的1/5以下。
[负极板]
接下来说明负极板的制造方法。
[负极活性物质层浆料的制作]
将作为负极活性物质的石墨、作为粘合材料的丁苯橡胶(SBR)及羧甲基纤维素(CMC)以及作为分散介质的水以石墨:SBR:CMC的质量比为98:1:1的比例混炼来制作负极活性物质层浆料。
[负极活性物质层的形成]
利用金属型涂料机将以上述的方法制作的负极活性物质层浆料涂敷于作为负极芯体的厚度8μm的铜箔的两面。
对涂敷了负极活性物质层浆料的负极芯体进行干燥,去除在负极活性物质层浆料中含有的水。由此形成负极活性物质层。在这之后,使之经过一对压辊之间,由此压缩负极活性物质层来形成负极原板500。
图5的(a)是以上述的方法制作的负极原板500的俯视图。在带状的负极芯体5a的两面沿着负极芯体5a的长度方向形成有负极活性物质层5b。而且,在负极原板500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沿着负极原板500的长度方向形成有负极芯体暴露部5c。
图5的(b)是形成极耳后的负极原板501的俯视图。通过将形成极耳后的负极原板501的负极芯体暴露部5c切断成预定形状来制作形成极耳后的负极原板501。负极原板500的切断能够利用激光等能量射线的照射、模具或切割器等来进行。在形成极耳后的负极原板501中,在形成极耳后的负极原板501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形成有多个负极极耳50。此外,负极极耳50由负极芯体暴露部5c形成。此外,优选为利用能量射线的照射来切断负极原板500,从而形成负极极耳50。
图5的(c)是负极板5的俯视图。首先,沿着形成极耳后的负极原板501的长度方向将形成极耳后的负极原板501在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处切断。在这之后,在形成极耳后的负极原板501的长度方向上将形成极耳后的负极原板501以预定间隔切断,由此制作负极板5。
[电极体的制作]
将以上述的方法制作的正极板4以及负极板5隔着隔膜层叠来制造层叠型的电极体3。图6是电极体3的俯视图。在电极体3的一个端部设有包含多个正极极耳40的正极极耳组40A和包含多个负极极耳50的负极极耳组50A。
此外,正极板4的形成有正极活性物质层4b的区域的俯视时的面积优选小于负极板5的形成有负极活性物质层5b的区域的俯视时的面积。并且,在俯视电极体3时,正极板4的形成有正极活性物质层4b的区域优选全部配置在负极板5的形成有负极活性物质层5b的区域内。
在电极体3中,形成于正极极耳40上的正极保护层4c的靠正极极耳40的顶端侧的端部优选位于比负极板5的形成有负极极耳50的端边靠正极极耳40的顶端侧的位置。即,成为这样的结构:在负极板5的形成有负极极耳50的端边与正极极耳40相对的区域中,在构成正极极耳40的正极芯体4a与负极板5之间存在正极保护层4c。由此,能够更有效地防止正极板4和负极板5发生短路。
作为隔膜,优选使用聚烯烃制的多孔膜。另外,更优选使用在聚烯烃制的多孔膜的表面形成有包含陶瓷的耐热层的隔膜。
[集电体与极耳的连接]
如图7所示,将两个电极体3的正极极耳组40A与第2正极集电体6b连接,并且将两个电极体3的负极极耳组50A与第2负极集电体8b连接。正极极耳组40A与第2正极集电体6b焊接连接从而形成焊接连接部60。负极极耳组50A与第2负极集电体8b焊接连接从而形成焊接连接部61。
在第2正极集电体6b形成有薄壁部6c,薄壁部6c内形成有集电体开口6d。在该薄壁部6c,第2正极集电体6b与第1正极集电体6a连接。第2正极集电体6b在与封口板2的电解液注液孔15相对的位置形成有集电体通孔6e。
在第2负极集电体8b形成有薄壁部8c,薄壁部8c内形成有集电体开口8d。在该薄壁部8c,第2负极集电体8b与第1负极集电体8a连接。
正极极耳组40A与第2正极集电体6b之间的连接和负极极耳组50A与第2负极集电体8b之间的连接能够通过超声波焊接、电阻焊接、激光焊接等来进行。
[向封口板安装各部件]
图8是表示安装了各部件的封口板2的电池内部侧的面的图。向封口板2安装各部件通过如下那样进行。
在封口板2的正极端子插入孔2a的周围的电池外面侧配置外部侧绝缘构件10。在封口板2的正极端子插入孔2a的周围的电池内面侧配置内部侧绝缘构件11及第1正极集电体6a。之后,将正极端子7自电池外部侧向外部侧绝缘构件10的通孔、封口板2的正极端子插入孔2a、内部侧绝缘构件11的通孔以及第1正极集电体6a的通孔插入,并将正极端子7的顶端嵌塞于第1正极集电体6a上。由此,正极端子7及第1正极集电体6a固定于封口板2。此外,优选为对正极端子7的被嵌塞的部分与第1正极集电体6a进行焊接连接。
在封口板2的负极端子插入孔2b的周围的电池外面侧配置外部侧绝缘构件12。在封口板2的负极端子插入孔2b的周围的电池内面侧配置内部侧绝缘构件13及第1负极集电体8a。之后,将负极端子9自电池外部侧向外部侧绝缘构件12的通孔、封口板2的负极端子插入孔2b、内部侧绝缘构件13的通孔以及第1负极集电体8a的通孔插入,并将负极端子9的顶端嵌塞于第1负极集电体8a上。由此,将负极端子9及第1负极集电体8a固定于封口板2。此外,优选为对负极端子9的被嵌塞的部分与第1负极集电体8a进行焊接连接。
在内部侧绝缘构件11的与设于封口板2的电解液注液孔15相对的部分设有注液开口11a。另外,在注液开口11a的边缘部设有筒状部11b。
[第1集电体和第2集电体的连接]
图9是表示将第2正极集电体6b安装于第1正极集电体6a,将第2负极集电体8b安装于第1负极集电体8a后的封口板2的电池内部侧的面的图。
将连接有正极极耳组40A的第2正极集电体6b以其一部分与第1正极集电体6a重叠的方式配置于内部侧绝缘构件11上。之后,对薄壁部6c进行激光照射,使第2正极集电体6b与第1正极集电体6a焊接连接而形成焊接连接部62。另外,将连接有负极极耳组50A的第2负极集电体8b以其一部分与第1负极集电体8a重叠的方式配置于内部侧绝缘构件13上。之后,对薄壁部8c进行激光照射,使第2负极集电体8b与第1负极集电体8a焊接连接而形成焊接连接部63。
[二次电池的制作]
以使图9中的一个电极体3的上表面(图9中为近前侧的面)与另一个电极体3的上表面(图9中为近前侧的面)直接或隔着其他的构件相接触的方式使两个正极极耳组40A及两个负极极耳组50A弯曲。由此,将两个电极体3集成为一个。然后,将两个电极体3配置于成形为箱状或袋状的由绝缘片形成的电极体保持件14内。
一个正极极耳组40A和另一个正极极耳组40A分别向不同的方向弯曲。另外,一个负极极耳组50A和另一个负极极耳组50A分别向不同的方向弯曲。此外,在极耳以弯曲的状态与集电体连接的情况下,一个电极板的极耳的第1端边附近的部分(极耳的根部分)与另一个电极板之间的距离容易变得较近。因而,在极耳的第1端边附近处的芯体的端部存在较大的突出部的情况下,突出部有可能与隔膜相接触而使隔膜受到损伤。因而,优选的是,使极耳的第1端边附近处的芯体的端部的厚度较小。
将由电极体保持件14包围的两个电极体3插入方形外装体1。之后,将封口板2与方形外装体1焊接,利用封口板2将方形外装体1的开口封闭。之后,经由设于封口板2的电解液注液孔15向方形外装体1内注入电解液。在这之后,利用抽芯铆钉等密封构件16来密封电解液注液孔15。由此完成方形二次电池20。
设于电极板的保护层优选是导电性比构成电极板的芯体的导电性低的层。另外,保护层优选是导电性比活性物质层的导电性低的层。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在正极板设置保护层的例子,但也可以在负极板设置保护层。
另外,保护层优选含有陶瓷和粘结剂。作为陶瓷,能够使用氧化物、氮化物、硼化物、碳化物、硅化物、硫化物等。作为陶瓷,能够使用氧化铝、勃姆石、氧化钛、氧化硅、氧化钨等。但是,未限定于此。作为粘结剂,优选为树脂系的粘结剂。但是,未限定于此。此外,保护层也可以不含陶瓷。例如,也能够使保护层为树脂层。保护层也可以包含由碳材料等形成的导电材料。此外,保护层也可以不包含导电材料。
保护层的厚度优选为10μm~100μm,更优选为15μm~50μm。
正极芯体优选为铝制或以铝为主要成分的铝合金制。此外,作为铝合金,优选为铝所占的比例是90质量%以上的铝合金,更优选为铝所占的比例是95质量%以上的铝合金。
负极芯体优选为铜制或以铜为主要成分的铜合金制。此外,作为铜合金,优选为铜所占的质量比例是95质量%以上的铜合金,更优选为铜所占的质量比例是99质量%以上的铜合金。
芯体的厚度优选为5μm~30μm,更优选为5μm~20μm。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正极板4设置正极保护层4c的例子。然而,保护层并不是必须的结构,也可以不设置保护层。
在未在电极板设置保护层的情况下,也能够设为使极耳的宽度方向(图3的(c)中为左右方向)的两端部的全部区域中的芯体的端部的厚度小于第1端边处的芯体的端部的厚度的结构。
也可以是,设为使极耳的与第1端边分开较远的区域(例如在极耳的突出方向上与第1端边分开1cm以上的区域)中的芯体的端部的厚度大于第1端边处的芯体的端部的厚度的结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电池壳体内配置两个电极体的例子,但是电极体亦可以是一个,亦可以是三个以上。另外,电极体既可以是层叠电极体,也可以是卷绕电极体。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于正极板说明了活性物质层非形成区域的端部的结构的详细内容,但对于负极板,也能够将其设为同样的结构。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正极集电体及负极集电体分别由两个部件构成的例子,但是也可以是,正极集电体及负极集电体分别由一个部件构成。
关于正极板、负极板、隔膜以及电解质等,能够使用公知的材料。
附图标记说明
20、方形二次电池;1、方形外装体;2、封口板;2a、正极端子插入孔;2b、负极端子插入孔;100、电池壳体;3、电极体;4、正极板;4A、第1端边;4a、正极芯体;4b、正极活性物质层;4c、正极保护层;4d、正极芯体暴露部;4x1、4x2、突出部;40、正极极耳;40A、正极极耳组;400、正极原板;401、形成极耳后的正极原板;5、负极板;5a、负极芯体;5b、负极活性物质层;5c、负极芯体暴露部;50、负极极耳;50A、负极极耳组;6、正极集电体;6a、第1正极集电体;6b、第2正极集电体;6c、薄壁部;6d、集电体开口;6e、集电体通孔;7、正极端子;8、负极集电体;8a、第1负极集电体;8b、第2负极集电体;8c、薄壁部;8d、集电体开口;9、负极端子;10、外部侧绝缘构件;11、内部侧绝缘构件;11a、注液开口;11b、筒状部;12、外部侧绝缘构件;13、内部侧绝缘构件;14、电极体保持件;15、电解液注液孔;16、密封构件;17、气体排出阀;60、61、62、63、焊接连接部。

Claims (4)

1.一种二次电池用的电极板,其具有金属制的芯体和在所述芯体的两面形成的活性物质层,其中,
所述电极板具有第1端边和从所述第1端边突出的极耳,
所述极耳是所述芯体的一部分,
所述极耳的所述第1端边附近处的所述芯体的端部的厚度小于所述第1端边处的所述芯体的端部的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用的电极板,其中,
在所述极耳的所述第1端边附近处的所述芯体的表面形成有保护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次电池用的电极板,其中,
所述极耳的所述第1端边附近处的所述芯体的端部和所述第1端边处的所述芯体的端部具备未被所述保护层覆盖的部分。
4.一种二次电池,其中,
该二次电池包括所述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极板、极性与所述电极板的极性不同的其他电极板、以及与所述电极板电连接的集电体,
所述极耳以弯曲的状态与所述集电体连接。
CN201980071296.7A 2018-12-19 2019-12-17 二次电池用的电极板和使用了该电极板的二次电池 Active CN11297014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36842 2018-12-19
JP2018-236842 2018-12-19
PCT/JP2019/049490 WO2020129999A1 (ja) 2018-12-19 2019-12-17 二次電池用の電極板及びそれを用いた二次電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70144A true CN112970144A (zh) 2021-06-15
CN112970144B CN112970144B (zh) 2023-11-17

Family

ID=711003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71296.7A Active CN112970144B (zh) 2018-12-19 2019-12-17 二次电池用的电极板和使用了该电极板的二次电池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052425A1 (zh)
EP (1) EP3902029A4 (zh)
JP (1) JP7356455B2 (zh)
CN (1) CN112970144B (zh)
WO (1) WO202012999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16841B (zh) * 2020-07-23 2021-06-22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正极片及锂离子电池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11556A (ja) * 2003-06-17 2005-01-13 Ngk Spark Plug Co Ltd 積層型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5071964A (ja) * 2003-08-28 2005-03-17 Yuasa Corp アルカリ蓄電池
JP2005339939A (ja) * 2004-05-26 2005-12-08 Toyota Motor Corp 蓄電装置
CN102623740A (zh) * 2011-01-31 2012-08-01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层叠式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JP2013026123A (ja) * 2011-07-25 2013-02-04 Toyota Motor Corp 二次電池および電極板
JP2015146251A (ja) * 2014-02-03 2015-08-13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蓄電装置、及び蓄電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05261727A (zh) * 2015-10-16 2016-01-20 广东烛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化学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22213A (zh) * 2014-07-30 2016-02-10 三星Sdi株式会社 可再充电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JP2016096278A (ja) * 2014-11-15 2016-05-26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積層型蓄電池
JP2016186868A (ja) * 2015-03-27 2016-10-2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電池
WO2017057012A1 (ja) * 2015-09-28 2017-04-06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
WO2018154913A1 (ja) * 2017-02-27 2018-08-30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CN108630994A (zh) * 2017-03-21 2018-10-09 株式会社东芝 电极结构体、二次电池、电池包及车辆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20097B2 (ja) 2014-12-11 2019-05-29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蓄電素子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11556A (ja) * 2003-06-17 2005-01-13 Ngk Spark Plug Co Ltd 積層型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5071964A (ja) * 2003-08-28 2005-03-17 Yuasa Corp アルカリ蓄電池
JP2005339939A (ja) * 2004-05-26 2005-12-08 Toyota Motor Corp 蓄電装置
CN102623740A (zh) * 2011-01-31 2012-08-01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层叠式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JP2013026123A (ja) * 2011-07-25 2013-02-04 Toyota Motor Corp 二次電池および電極板
JP2015146251A (ja) * 2014-02-03 2015-08-13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蓄電装置、及び蓄電装置の製造方法
KR20160015013A (ko) * 2014-07-30 2016-02-12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 전지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5322213A (zh) * 2014-07-30 2016-02-10 三星Sdi株式会社 可再充电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JP2016096278A (ja) * 2014-11-15 2016-05-26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積層型蓄電池
JP2016186868A (ja) * 2015-03-27 2016-10-2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電池
WO2017057012A1 (ja) * 2015-09-28 2017-04-06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
CN105261727A (zh) * 2015-10-16 2016-01-20 广东烛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化学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WO2018154913A1 (ja) * 2017-02-27 2018-08-30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CN108630994A (zh) * 2017-03-21 2018-10-09 株式会社东芝 电极结构体、二次电池、电池包及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129999A1 (ja) 2020-06-25
US20220052425A1 (en) 2022-02-17
EP3902029A4 (en) 2022-01-19
JP7356455B2 (ja) 2023-10-04
EP3902029A1 (en) 2021-10-27
JPWO2020129999A1 (ja) 2021-11-04
CN112970144B (zh) 2023-1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16755B (zh) 方形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JP6582443B2 (ja) 二次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9671969B (zh) 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
CN111584815A (zh) 二次电池
CN113439350B (zh) 电极板及其制造方法、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JP7330211B2 (ja) 角形二次電池
CN112997337A (zh) 二次电池用的电极板和使用了该电极板的二次电池
CN112740455B (zh) 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CN112970144B (zh) 二次电池用的电极板和使用了该电极板的二次电池
CN113039662B (zh) 二次电池用的电极板和使用了该电极板的二次电池
CN113169428B (zh) 二次电池
JP7398392B2 (ja) 二次電池用の電極板及びそれを用いた二次電池
CN113169290A (zh) 电极板和使用了该电极板的二次电池
CN114207885A (zh) 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