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59489B - 按摩机构 - Google Patents

按摩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59489B
CN101959489B CN200980106325.5A CN200980106325A CN101959489B CN 101959489 B CN101959489 B CN 101959489B CN 200980106325 A CN200980106325 A CN 200980106325A CN 101959489 B CN101959489 B CN 10195948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eatment
inboard
outside
sub
massage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0632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59489A (zh
Inventor
福山美文
松浦畅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mil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JIME MITORI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JIME MITORI KK filed Critical HAJIME MITORI KK
Publication of CN1019594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594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594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5948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9/00Pneumatic or hydraulic massage
    • A61H9/005Pneumatic massage
    • A61H9/0078Pneumatic massage with intermittent or alternately inflated bladders or cuff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39/00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specific reflex points of the body for physical therapy, e.g. acupuncture
    • A61H39/04Devices for pressing such points, e.g. Shiatsu or Acupressu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1/00Apparatus for passive exercising; Vibrating apparatus ; Chiropractic devices, e.g. body impacting devices, external devices for briefly extending or aligning unbroken bones
    • A61H1/02Stretching or bending or torsioning apparatus for exercising
    • A61H1/0274Stretching or bending or torsioning apparatus for exercising for the upper limbs
    • A61H1/0281Should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15/00Massage by means of rollers, balls, e.g. inflatable, chains, or roller chains
    • A61H2015/0007Massage by means of rollers, balls, e.g. inflatable, chains, or roller chains with balls or rollers rotating about their own axis
    • A61H2015/0014Massage by means of rollers, balls, e.g. inflatable, chains, or roller chains with balls or rollers rotating about their own axis cylinder-like, i.e. roll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15/00Massage by means of rollers, balls, e.g. inflatable, chains, or roller chains
    • A61H2015/0007Massage by means of rollers, balls, e.g. inflatable, chains, or roller chains with balls or rollers rotating about their own axis
    • A61H2015/0057Massage by means of rollers, balls, e.g. inflatable, chains, or roller chains with balls or rollers rotating about their own axis the axis being resiliently biase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01Constructive details
    • A61H2201/0119Support for the device
    • A61H2201/0138Support for the device incorporated in furniture
    • A61H2201/0149Seat or chai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3/00Percussion or vibration massage, e.g. using supersonic vibration; Suction-vibration massage; Massage with moving diaphragms
    • A61H23/02Percussion or vibration massage, e.g. using supersonic vibration; Suction-vibration massage; Massage with moving diaphragms with electric or magnetic drive
    • A61H23/0254Percussion or vibration massage, e.g. using supersonic vibration; Suction-vibration massage; Massage with moving diaphragms with electric or magnetic drive with rotary motor
    • A61H23/0263Percussion or vibration massage, e.g. using supersonic vibration; Suction-vibration massage; Massage with moving diaphragms with electric or magnetic drive with rotary motor using rotating unbalanced mass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Rehabilitation Therap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Pain & Pain Management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assag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可以在抑制大型化的同时调整左右方向的施疗位置、并且可以对左右各半身单独进行搓揉按摩等的按摩机构。本发明的按摩机构具有以下结构:具备以脊柱位置左右划分被施疗者上半身时分别与一个半身相对应设置的一对内侧施疗子(61a)和外侧施疗子(61b)、以及驱动这些施疗子(61a),(61b)的第一发动机(80);外侧施疗子(61b)隔离设置在左右方向上内侧施疗子(61a)的外侧,通过第一发动机(80)可以改变内侧施疗子(61a)与外侧施疗子(61b)之间左右方向的隔离距离。

Description

按摩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搭载于支承被施疗者上半身背部的靠背部内的按摩机构,尤其涉及可以对被施疗者上半身中的左半身或右半身分别实施搓揉、敲击、指压按摩的按摩机构。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具有支承被施疗者上半身背部的靠背部的按摩装置,已知例如椅子型按摩装置。并且还已知这种按摩装置中,在靠背部内具备用于对被施疗者的背部进行施疗的机械式按摩机构(参照专利文献1至5)。专利文献1至5中公开的按摩机构具有与被施疗者的背部抵接的多个按摩球,通过使这些按摩球运动而对背部实施按摩。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33293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11674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3-144506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实用新案登录第3073794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7-29481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按摩机构的情况下,与背部的左半身或右半身相对应的按摩球均为上下配设,使背部的左右方向的施疗范围较窄。另外,由于上下按摩球间的相对距离不能改变,因此无法分别对左半身或右半身进行搓揉按摩。 
另外,在专利文献2至4的按摩机构的情况下,公开了具有与左半身相对应左右配设的按摩球和与右半身相对应左右配设的按摩球的按摩机构,与专利文献1的按摩机构相比,具有可以分别对左半身和右半身进行 更广范围内的施疗的可能性。但是,例如,由于无法改变与左半身相对应左右配设的两个按摩球间的隔离距离,因此无法进行更广范围内的施疗、调整左右方向施疗位置、或者单独对左半身进行搓揉按摩等。 
此外,在专利文献5的按摩机构的情况下,公开了具有分别与左半身和右半身相对应左右配设的按摩球的按摩机构,而且,可以改变与一个半身相对应左右配设的两个按摩球相互间的隔离距离。因此,可以在进行广范围施疗的同时调整左右方向的施疗位置、以及对各半身进行搓揉按摩等。但是,在这样的按摩机构中,与左半身和右半身相对应设置了两个机构,而且各机构分别设置了驱动设备。并且,靠背部内除设置在左右并向上下方向延伸的导轨(guide rail)之外,左右方向的中央也设置了导轨。这样,虽然功能多,但部件数量大幅增加因而可能会导致按摩机构的大型化,同时也造成无法对搭载按摩机构的靠背部的设计进行改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按摩机构,其在抑制按摩机构的大型化的同时可以对被施疗者上半身中的左半身和右半身进行更广范围内的施疗,此外,可以调整左右方向的施疗位置,并进一步对左右各半身单独进行搓揉按摩等。 
本发明是有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本发明的按摩机构是搭载于支承被施疗者上半身背部的靠背部内的按摩机构,其具有以下结构:具备以脊柱位置左右划分被施疗者上半身时分别与左半身和右半身相对应设置的内侧施疗子、与该内侧施疗子成对并在左右方向上向该内侧施疗子的外侧隔离设置的外侧施疗子、以及驱动这些施疗子的驱动设备;通过上述驱动设备,可以改变上述内侧施疗子和上述外侧施疗子之间左右方向的隔离距离;并且进一步具备在分别支承左右的上述内侧施疗子和上述外侧施疗子的同时,通过上述驱动设备绕轴芯旋转的第一支承轴;该第一支承轴具有通过臂(arm)支承上述内侧施疗子的内侧倾斜轴、通过臂支承上述外侧施疗子的外侧倾斜轴,上述内侧倾斜轴和上述外侧倾斜轴相对于上述轴芯具有互不相同的角度。 
通过这样的结构,由于具备分别与左半身和右半身相对应、在左右方向上可改变位置的内侧施疗子和外侧施疗子,因此可以在更广范围内进行 施疗的同时,被施疗者即使不移动上半身也可以调整施疗位置。而且,通过使内侧施疗子和外侧施疗子反复接近和背离,可以以掐着半身的一个部位的状态实施按摩,可以对半身单独进行搓揉按摩。并且,由于具有通过驱动设备驱动用于支承与左半身和右半身相对应的内侧施疗子和外侧施疗子的第一支承轴的结构,因此与对左右各半身分别配置轴和驱动设备的情况相比,可以抑制按摩机构的大型化,并可以在确保多功能性的同时实现轻量化、低成本化。而且,将这样的按摩机构搭载于椅子型按摩机的靠背部时,不需要大规模地改变靠背部的设计,十分方便。 
此外,上述驱动设备配设在左右上述内侧施疗子之间,上述第一支承轴可以从上述驱动设备向左右方向延伸设置。通过这样的结构,可以容易地确保在左右内侧施疗子之间与被施疗者的脊柱相对应的位置具有较大空间,从而可以将该空间作为驱动设备的配置空间而灵活使用。此外,通过在左右的中央位置设置驱动设备,可以用驱动设备平衡良好地支承从该驱动设备向左右延伸的第一支承轴,并且,可以向左右的内侧施疗子和外侧施疗子均等地传送来自驱动设备的动力。 
此外,对于成对的上述内侧施疗子和上述外侧施疗子,可具有能改变向被施疗者上半身背部相对突出的尺寸的结构。通过这样的结构,可根据被施疗者的喜好调整由内侧施疗子和外侧施疗子产生的按压力。此外,在使内侧施疗子和外侧施疗子相互接近和背离的同时还可以调整两个施疗子的突出尺寸,此时,可以实现变化丰富的搓揉按摩。 
此外,成对的上述内侧施疗子和上述外侧施疗子可具有向被施疗者上半身的背部交替移动的结构。通过这样的结构,可对各半身独立实施敲击按摩。即,通过与各半身相对应的内侧施疗子和外侧施疗子,可以对各半身再现类似于按摩师实际用双手进行的敲击按摩。 
此外,还可以具有以下结构:进一步具备在分别支承上述内侧施疗子和上述外侧施疗子的同时通过上述驱动设备绕轴芯旋转的第二支承轴,该第二支承轴具有通过臂支承上述内侧施疗子的内侧偏芯轴和通过臂支承上述外侧施疗子的外侧偏芯轴,上述内侧偏芯轴和上述外侧偏芯轴相对于上述轴芯偏芯设置,并且上述轴芯旋转的相位互不相同。通过这样的结构, 伴随着第二支承轴绕轴芯的旋转,使一对内侧施疗子和外侧施疗子在不同时刻向被施疗者上半身的背部移动。因此,如果改变向被施疗者上半身背部相对突出的尺寸,则可以通过简单的结构实现向被施疗者上半身的背部交替移动的敲击按摩。 
此外,上述外侧施疗子与上述内侧施疗子相比,可以设置在被施疗者上半身的背部。通过这样的结构,由于沿着向前方延伸至左右两腋下的弯曲的上半身的背部形状来设置内侧施疗子和外侧施疗子,因此可以给予上半身的背部均等的按压力。此外,当成对的内侧施疗子和外侧施疗子形成可改变向背部相对突出的尺寸的结构时,对内侧施疗子的位置可变范围的中央位置与外侧施疗子的位置可变范围的中央位置进行比较,与前者相比将后者设定在背部更好。 
此外,上述外侧施疗子的尺寸可以比上述内侧施疗子更大。通过这样的结构,对于施疗子与上半身的背部抵接时的压力(面圧),可以使由外侧施疗子产生的压力低于由内侧施疗子产生的压力。因此,通常在背部可以用压力相对较低的外侧施疗子对与脊柱附近部位相比肌肉量更少而痛觉更敏锐的腋下(肩胛骨~侧腹)部分进行轻柔的按压施疗。 
此外,上述外侧施疗子的硬度可以比上述内侧施疗子更小。通过这样的结构,可以用外侧施疗子对痛觉敏锐的腋下部分进行轻柔的按压施疗。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能在抑制大型化的同时调整左右方向的施疗位置、并且可以对左右各半身单独进行搓揉按摩等的按摩机构。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具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按摩机构的椅子型按摩机的整体结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椅子型按摩机的主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椅子型按摩机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椅子型按摩机所具备的头支承部的结构立体图。 
图5是表示椅子型按摩机的结构的模块图。 
图6是表示用于使座部向左右摇摆的座摇晃机构的结构立体图。 
图7是表示靠背部的起伏运动和脚踏(foot rest)的升降运动及伸缩运动的状态的侧视图,(a)表示靠背部竖立且收缩的脚踏下降的状态,(b)表示靠背部后倾且伸长的脚踏上升的状态。 
图8是从前方的斜上方观察按摩机构时的外观立体图。 
图9是从后方的斜上方观察按摩机构时的外观立体图。 
图10是表示对按摩机构的部分结构进行分解的分解立体图。 
图11是表示对第一支承轴进行局部分解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对第二支承轴进行局部分解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对第一支承轴和第二支承轴进行局部放大的俯视图,(a)表示第一支承轴,(b)表示第二支承轴。 
图14是用于说明使第一支承轴旋转时的内侧施疗子和外侧施疗子的运动的俯视图,(a)表示内侧施疗子与外侧施疗子相互接近的状态,(b)表示内侧施疗子与外侧施疗子相互背离的状态。 
图15是表示可适用于按摩机构的其它结构的俯视图。 
图16是表示可适用于按摩机构的其它结构的侧视图。 
图17是表示可适用于按摩机构的其它结构的俯视图。 
图18是表示可适用于按摩机构的其它结构的俯视图。 
图19是表示可适用于按摩机构的其它结构的侧视图。 
图20是表示可适用于按摩机构的其它结构的主视图。 
图21是表示图20所示的按摩机构所具备的左侧施疗子的内侧施疗子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椅子型按摩机进行具体说明。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椅子型按摩机整体结构的立体图。此外,图2表示该椅子型按摩机的主视图,图3表示该椅子型按摩机的俯视图。如图1所示,椅子型按摩机1主要由被施疗者就座的座部2、从后方支承被施疗者上半身的靠背部3、支承被施疗者臂部的扶手(arm rest)4、支承被施疗者腿部的脚踏5构成。另外,以下说明中所用的方向的 概念与从就座于座部2的被施疗者的角度观察时的方向的概念一致,对其它情况进行适当说明。 
[整体结构] 
如图1至图3所示,俯视座部2呈矩形,矩形的座面体10(参照图6)上部配设有平坦的座垫11(参照图6),座面体10和座垫11由设置于基台12上部的座框架13支承。该座垫11通过用外包装套包覆聚氨酯泡沫、海绵、泡沫聚苯乙烯等内部填充材料而构成,该外包装套包含聚酯制的起绒经编针织物(起毛トリコツト)、合成皮革或者天然皮革等。 
座部2的前侧配设有用于对被施疗者的腿部从膝盖至脚尖的部分进行施疗的脚踏5。该脚踏5从侧面看大致呈L字形状,对应于左腿和右腿分别具备与膝盖至脚腕的部分(以下,称为“下腿部”)即主要与腿肚子相对应的上侧脚踏14、以及与脚腕至脚尖的部分(以下,称为“足部”)相对应的下侧脚踏15。 
上侧脚踏14呈前方开口的沟状,通过面向腿肚子背部的内底面和面向腿肚子左右侧面的内侧面,可以从后方和左右侧支承腿肚子。此外,下侧脚踏15呈上方开口的沟状,通过面向脚掌的内底面和面向足部左右侧面的内侧面,可以从下方和左右侧支承足部。 
座部2的后侧设置有从后方支承被施疗者上半身的靠背部3。为了支承被施疗者的上半身,该靠背部3的大小为普通体格的成人就座于椅子型按摩机1时该成人身体不会有一部分露到外部的程度,从正面看大致呈纵长的长方形。并且,该靠背部3的上部配设有头支承部6,用于支承上半身被该靠背部3支承的被施疗者的头部。 
该头支承部6具备:从后方支承被施疗者头部的枕部16、从该枕部16的上部延伸呈带状的用于调整位置的带子(belt)17、安装在该带子17的前端并具有与枕部16大致相同重量的重物18(参照图7)。另外,靠背部3的上端设置有在左右方向上呈长条状的带子贯通带19,其两端固定在靠背部3上。并且,在头支承部6上,将枕部16设置于靠背部3上部的前侧,带子17从带子贯通带19与靠背部3的上端之间穿过。由此,以靠背部3的上端为界,枕部16和重物18分别向前和向后垂下,二者呈平衡状态,因此可 以调整枕部16的上下位置。 
此外,在座部2和靠背部3的左右侧配设有用于支承就座于座部2的被施疗者臂部的扶手4,该扶手4从靠背部3的侧面位置沿座部2向前方延伸设置。该扶手4由上部的置肘部20和其下部的侧盖21构成。置肘部20大致呈圆筒状,从比竖立状态的靠背部3上下方向的中央部分略靠上的位置(即与被靠背部3支承上半身的被施疗者的肩膀侧相对应的位置),向下方且向前方延伸设置至座部2的前端附近。此外,在从置肘部20的后端至前后方向的中央位置附近的内侧部分,形成了可将被施疗者的臂部在置肘部20内插入或拔出的开口20a。因此,对于手指尖可以从大致整个周围、对于自手腕附近经由肘到上臂和肩膀的部分则可以从下方、外侧和上方,分别支承通过该开口20a插入置肘部20内部的被施疗者的臂部。 
采用这种结构的椅子型按摩机1,能够以从背部和左右侧面将其全身包入的状态支承就座于座部2的被施疗者。并且,该椅子型按摩机1中设置有用于对被施疗者进行施疗的各种动作设备。即,在椅子型按摩机1的适当位置设置有多个气囊7和振动器8,通过使气囊7膨胀收缩可以对被施疗者进行按压。此外,靠背部3内设置有机械式的按摩机构9,可以对被施疗者上半身的背部进行按压。并且,座部2可左右摇摆,靠背部3可以起伏运动,脚踏5可以升降运动和伸缩运动。下面对椅子型按摩机1中的这些动作设备进行说明。 
[气囊] 
如图1至图3所示,座部2内设置有前后左右排列的四个气囊7a,这些气囊7a由合成树脂制的具有一个内部空间的两个扁平的囊重叠构成。并且,设置于后侧的左右气囊7a通过来自给排气装置51(参照图1)的空气的充放而膨胀收缩,从下方将就座于座部2的被施疗者臀部的左右部分向上推,从而进行按压。设置在前侧的左右气囊7a同样通过来自给排气装置51的空气的充放而膨胀收缩,从下方将就座于座部2的被施疗者大腿部的左右部分向上推,从而进行按压。此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座面体10的中央部分自左右两端凹陷形成位于下方的凹状(参照图6)、各气囊7a配设于座面体10上表面中从左右端至中央部分的倾斜面上。因此,气囊7a如果膨 胀则以从左右稍微将被施疗者的臀部夹入的状态从下方进行按压。 
座部2的两侧部分的上方设置有前后并设的气囊7b、7b。后侧的气囊7b由三个合成树脂制的囊重叠而成,前侧的气囊7b由三个合成树脂制的囊重叠、再进一步在其表面侧重叠一个布制的囊而构成,通过充气全部向左右方向的中心侧膨胀。这样的气囊7b通过膨胀收缩,可以自外侧向内侧按压就座于座部2的被施疗者臀部(或腰部)的侧部至大腿部前侧部的一系列部位,并通过使左右气囊7b同时膨胀可以保持从左右夹住臀部(或腰部)。 
靠背部3的下部设置有隔开特定间隔且左右并列的两个气囊7c。该气囊7c由三个布制的囊重叠构成,通过膨胀收缩,从后方按压上半身被靠背部3支承的被施疗者的腰部的左右部分。 
如图3所示,在扶手4所具有的筒状置肘部20的内壁面设置与手、前臂、上臂和肩膀相对应的多个气囊7d~7h。其中与手相对应而设置的气囊7d由三个布制的囊重叠构成,面向手背和手掌分别设置在置肘部20前部内壁面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从而可以从上下方向夹住被施疗者的手进行按压。 
此外,与前臂相对应在外侧和内侧设置有气囊7e、7f。其中设置于外侧的气囊7e由两个合成树脂制的囊重叠而成,沿前臂的长度方向前后配设两个。并且,通过前侧气囊7e可以按压前臂前部的外侧部和上部,通过后侧气囊7e可以按压前臂后部的外侧部和上部。设置于另一内侧的气囊7f由一个合成树脂制的囊构成,与上述气囊7e同样沿前臂的长度方向前后配设两个。并且,通过前侧气囊7f可以按压前臂前部的下部和内侧部,通过后侧气囊7f可以按压前臂后部的下部和内侧部。此外,通过使气囊7e、7f同时膨胀,可以以包入整个前臂的状态向前臂中心方向进行按压。 
并且,与上臂和肩膀相对应设置有气囊7g、7h。其中设置于外侧的气囊7g由两个合成树脂制的囊重叠而成,具有从肩膀至肘附近的长条状尺寸。设置于另一内侧的气囊7h由一个合成树脂制的囊构成,面向上述气囊7g的前侧部分配置。并且,通过外侧气囊7g可以按压上臂和肩膀的外侧部,通过内侧气囊7h可以按压上臂的内侧部。此外,通过使气囊7g、7h同时膨胀,可以一边从内外夹住上臂进行按压(以及保持),一边从外侧对肩膀进行按压。 
如图1至图3所示,脚踏5上也设置多个气囊7i~7o。具体而言,上侧脚踏14上在面向腿肚子背部的位置设置上下两个由一个合成树脂制的囊构成的气囊7i,在面向腿肚子外侧面的位置设置上下两个由两个合成树脂制的囊构成的气囊7j,在面向腿肚子内侧面的位置设置一个由一个合成树脂制的囊构成的在上下方向上呈长条状的气囊7k。通过这些气囊7i~7k,可以从后方和两侧按压被施疗者的腿肚子。 
此外,下侧脚踏15上在面向脚跟的左右侧的位置设置气囊7l,在面向脚掌后部(脚跟的下部)的位置设置气囊7m,在面向脚掌前部的位置上设置气囊7n,并且进一步在面向脚尖左右侧部的位置设置气囊7o,各气囊7l~7o均由一个合成树脂制的囊构成。其中通过使气囊7l膨胀可以从左右夹住脚跟(特别是阿基里斯腱附近)进行按压(以及保持),通过使气囊7m、7n膨胀可以将脚掌后部和前部向上推进行按压,气囊7o可以从上方向下压脚背进行按压(以及保持)。 
头支承部6也设置多个气囊7p~7s。图4是表示头支承部6的结构的立体图。如图4所示,头支承部6所具备的枕部16前表面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分从枕部16的下端至上端向后凹陷形成向上下方向延伸的沟状凹部22。通过该凹部22从后方和两侧支承自被施疗者头部至后头部的部分。并且,在该凹部22的下部沿凹部22左右的侧面设置有两个气囊7p。该气囊7p由三个布制的囊重叠而成,通过膨胀可以从左右夹住自头部至后头部的部分进行按压。 
此外,这些左右气囊7p的后部通过连接板23连接而单元化,该连接板23的上端部被枕部16的凹部22后表面上轴芯朝向左右方向的枢轴24a所支承。因此,左右气囊7p能够与连接板23一起以枢轴24a为基点下部前后摇摆。此外,枢轴24a上外嵌了螺旋弹簧24b,通过该螺旋弹簧24b可以将连接板23向后压,连接板23的背后设置了由三个布制的囊重叠而成的气囊7q。因此,如果气囊7q膨胀,则左右气囊7p与连接板23一起向前摇摆,如果收缩则因螺旋弹簧24b的作用力而向后摇摆。并且,如果在气囊7p膨胀的状态下使气囊7q膨胀,则气囊7p可以一边夹住被施疗者的头部和后头部,一边从下往上摩擦进行按压施疗。 
枕部16下表面的左右侧设置有气囊7r。该气囊7r由四个布制的囊重叠构成,通过充气向下膨胀,可以从上方按压上半身被压靠背部3支承的被施疗者的肩膀。此外,气囊7r的最下方突设有多个指压突起25,这些指压突起25通过设置在贴付于气囊7r最下方的片状垫26上的贯通孔从该垫26的下表面向下突出。因此,如果气囊7r膨胀则通过指压突起25可以从上方对被施疗者的肩膀进行指压。 
此外,从枕部16背部的左右侧悬挂了呈纵长的长方形的下垂带16a。在该下垂带16a的下部安装了由一个合成树脂制的囊构成的气囊7s,通过该气囊7s的膨胀,可以从后方按压被施疗者肩膀的后部(肩胛骨附近)。 
图5是表示椅子型按摩机1结构的模块图。如该图5所示,上述各气囊7a~7s通过可挠性中空的通气管与由泵和阀门等构成的给排气装置51连接。该给排气装置51被收纳于座部2的下方,并按照来自同样被收纳于座部2下方的控制部50的指示而驱动,从而可以相互独立地对各气囊7a~7s进行充放气。并且,根据来自控制部50的指示驱动给排气装置51,使气囊7a~7s膨胀收缩,从而可以对被施疗者的全身各处进行按压施疗,还可以保持肩部(通过枕7r保持)、臂部、臀部(或者腰部)、下腿部、以及足部。 
此外,给排气装置51除了按照来自控制部50的指示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序运作之外,还可以根据通过被施疗者操作与控制部50连接的遥控器55而输入控制部50的信号来运作。另外,对于以下说明的按摩机构9、振动器8、座摇晃机构31、以及致动器(actuator)37、39也同样除了按照来自控制部50的指示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序而运作之外,还可以根据通过被施疗者操作遥控器55而输入控制部50的信号来运作。 
[按摩机构] 
如图2所示,靠背部3内容纳了长方形框状的背框架29,并设置有由该背框架29支承的机械式按摩机构9。该按摩机构9具有配置在上下左右的八个施疗子60(也参照图1),具体见后述,该施疗子60通过构成驱动设备的发动机的驱动而进行三维运动,可以对被施疗者上半身的背部实施搓揉、敲击和指压等各种按压施疗。 
此外,具有这种施疗子60的按摩机构9与在靠背部3内轴芯沿上下方 向设置的滚珠丝杠30螺合,如果该滚珠丝杠30受未图示的发动机的驱动而旋转,则可以在靠背部3内上下方向进行升降运动。因此,通过使按摩机构9进行升降运动,可以对被施疗者上半身的背部,从腰部至肩膀实施滚压按摩。 
此外,按摩机构9可以形成能向前后方向移动的结构。例如,可以在按摩机构9的后方设置气囊从而通过对该气囊进行充放气来使按摩机构9前后运动,或者可以通过齿条齿轮机构使其前后运动。此时,可以推挤上半身被靠背部3支承的被施疗者的腰部、背部进行按压。 
[振动器] 
如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椅子型按摩机1具备座振动器8(也参照图1)。如图1所示,座振动器8具有公知结构,即配设于座部2后部的左右气囊7a、7a之间(也参照图6)、并在发动机的输出轴安装了偏心重物。并且,如果根据来自控制部50的指示驱动座振动器8,则可以对就座于座部2的被施疗者的臀部给予振动刺激。 
另外,上述按摩机构9所具有的臂(参照图8)上可以安装有背振动器(未图示)。此时,背振动器可以采用与上述座振动器8相同的结构。并且,如果根据来自控制部50的指示驱动背振动器,则该振动通过臂传达到施疗子60,从而可以对与该施疗子60抵接的被施疗者的腰部和背部给予振动刺激。 
[座摇晃机构] 
图6是表示用于使座部2向左右摇摆的座摇晃机构31的结构的立体图。如图6所示,座摇晃机构31设置于座面体10的下方,在座面体10左右的下部,前后一对第一连接杆32的上端部由轴芯朝向前后方向的第一轴32a所枢轴支承(枢支)。左右第一连接杆32从正面看以下方打开的状态配设,其下端部由轴芯朝向前后方向的第二轴32b枢轴支承于座框架13(参照图1)上。 
此外,座摇晃机构31具备发动机33和减速机构34,它们由座框架13所支承。减速机构34将发动机33的输出轴33a的旋转作为输入动力,在使其旋转数减速的同时将旋转中心的方向变为前后方向,减速后的旋转从输出轴34a输出。该输出轴34a的前端部形成曲柄形状,该前端部枢轴支承 第二连接杆35的一端,第二连接杆35的另一端被左右任意一方的第一轴32a枢轴支承。 
因此,发动机33如果旋转驱动则其旋转被输入到减速机构34,该减速机构34的输出轴34a的前端部以特定半径旋转运动。于是,第二连接杆35的一端也随之从动而进行旋转运动,使枢轴支承另一端的第一轴32a向左右方向往复运动。其结果使得安装有第一轴32a的座面体10如图6的箭头所示向左右方向摇摆,从而可以使就座于座部2的被施疗者的臀部向左右方向往复运动。另外,如图5所示,这种座摇晃机构31的运动根据来自控制部50的指示而实行。 
[靠背部和脚踏的倾倒机构] 
图7是表示靠背部3的起伏运动和脚踏5的升降运动和伸缩运动的状态的侧视图,(a)表示靠背部竖立、且收缩的脚踏下降的状态,(b)表示靠背部后倾、且伸长的脚踏上升的状态。 
如图7(a)所示,靠背部3内的背框架29,在自其下端部略靠上的位置通过左右方向的枢轴36而被座框架13的后部所支承。此外,背框架29的下端部枢轴支承由气缸等构成的直动式致动器37的一端,该致动器37的另一端被座框架13的前部枢轴支承。因此,致动器37如果进行伸长运动和收缩运动,则靠背部3与背框架29一起以枢轴36为中心使其上部向前后方向转动从而可以竖立(参照图7(a))和后倾(参照图7(b))。 
另外,该致动器37通过驱动部52与控制部50连接(参照图5),根据来自控制部50的指示从驱动部52输入电信号来进行伸缩运动。并且,在使靠背部3后倾至最后时,由座部2上表面与靠背部3上表面(竖立时的前表面)所成的角为约170度,由座部2和靠背部3所支承的被施疗者处于大致向上仰且横躺的状态。 
另一方面,设置于座部2前方的脚踏5,其上端部通过轴芯朝向左右方向的枢轴38而被座框架13的前部所支承。并且,通过由气缸等构成的直动式致动器39(参照图5)的伸缩运动,以枢轴38为中心下部向前后方向(上下方向)转动从而可以进行升降运动。即,通过致动器39的收缩使脚踏5下降,形成下侧脚踏15位于上侧脚踏14的下方的状态(参照图7(a));通过 致动器39的伸长使脚踏5上升,形成下侧脚踏15位于上侧脚踏14的前方的状态(参照图7(b))。 
另外,该致动器39与致动器37同样也通过驱动部53与控制部50连接(参照图5),根据来自控制部50的指示从驱动部53输入电信号从而进行伸缩运动。并且,当致动器39伸长使脚踏5上升最高时,上侧脚踏14上支承腿肚子背部的部分与下侧脚踏15上支承脚跟的部分位于大致相同的高度。此外,致动器39收缩使脚踏5下降最低时,就座于座部2的被施疗者的腿部在膝盖部分约90度弯曲,形成从膝盖至脚腕的下腿部沿大致垂直方向被脚踏5所支承的状态。 
脚踏5还具备伸缩机构40。作为该伸缩机构40可以采用公知结构,因此此处不再详述,通过该伸缩机构40,可以使上侧脚踏14和下侧脚踏15相对于枢轴38接近和离开。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脚踏5上,枢轴38与下侧脚踏15的相对距离改变时,枢轴38与上侧脚踏14的相对距离以该位移量一半的位移量改变。此外,这种脚踏5的伸缩运动可以根据来自控制部50的指示而自动实行,但对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脚踏5,则根据被施疗者脚掌对下侧脚踏15的按压力而进行伸缩。 
即,通过以特定大小以上的力按压下侧脚踏15,使下侧脚踏15向与枢轴38离开的方向移动,与之连动的上侧脚踏14也向与枢轴38离开的方向移动。反之,如果脚掌对下侧脚踏15的按压力不足特定大小,则通过另外设置的加力设备的作用,下侧脚踏15和上侧脚踏14一起向接近枢轴38的方向移动。这样,虽然没有通过控制部50而使上侧脚踏14和下侧脚踏15进行强制伸缩运动,但为了限制这种伸缩运动而另外设置的制动器(未图示)的有效/无效可以由控制部50来决定,只有在控制部50使制动器处于无效状态下,上述脚踏5的伸缩运动才可以实行。 
[按摩机构的详细结构] 
接下来对靠背部3内设置的按摩机构9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图8是从前方的斜上方观察按摩机构9时的外观立体图,图9是从后方的斜上方观察时的外观立体图。此外,图10是表示对按摩机构9的部分结构进行分解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8~图10所示,按摩机构9具备左侧施疗子61和右侧施疗子62,左侧施疗子61与被施疗者上半身的左侧(以下,称为“左半身”)相对应,由内侧施疗子61a和外侧施疗子61b构成;右侧施疗子62与上半身的右侧(以下,称为“右半身”)相对应,由内侧施疗子62a和外侧施疗子62b构成。其中内侧施疗子61a具有上侧施疗子60a和下侧施疗子60b,这些施疗子60a、60b由向前方打开大致呈V字形的臂68的上下顶端枢轴支承。同样地,外侧施疗子61b具有上侧施疗子60c和下侧施疗子60d,这些施疗子60c、60d由向前方打开大致呈V字形的臂69的上下顶端枢轴支承。另外,对于与右半身相对应的内侧施疗子62a和外侧施疗子62b,其结构与左半身相对应的上述内侧施疗子61a和外侧施疗子61b的各结构相同,故此处的说明省略,在附图中,对应的结构采用同一符号。 
臂68、69的基部分别由向前方打开大致呈V字形的连杆70、71分别具有的一个顶端(上侧的顶端)所支承,使其可以在特定角度范围内进行沿左右方向的枢轴旋转。此外,臂68、69上设置有向左右方向的外侧突出的销68p、69p,连杆70、71上也设置有向左右方向的外侧突出的销70p、71p。并且,销68p、70p之间、以及销69p、71p之间分别挂着具有特定弹性系数的螺旋弹簧68s、69s。因此,通过螺旋弹簧68s、69s对臂68、69加压,使得上侧的施疗子60a、60c朝向前方(被施疗者侧)。另外,作为螺旋弹簧68s、69s通过适当改变弹性系数,可以调整施疗子60a、60c对被施疗者的按压力。 
在各连杆70、71的基部形成了大致贯通左右方向的轴承孔70a、71a,这些轴承孔70a、71a内穿插了轴芯沿左右方向配设的第一支承轴72。此外,各连杆70、71分别具有的另一顶端(下侧的顶端)向上方凹陷形成了未图示的嵌合凹部,连接棒73、74的各一端部分别从下方插入该嵌合凹部内,嵌合凹部和连接棒73、74的一端部形成球关节等万向接头。各连接棒73、74的另一端部分别与具有大致贯通左右方向的轴承孔75a、76a的轴承部件75、76连接,这些轴承部件75、76所具有的轴承孔75a、76a内穿插了轴芯沿左右方向配设的第二支承轴77。 
如图9所示,按摩机构9具备齿轮箱78。该齿轮箱78位于左右方向上 左半身用的内侧施疗子61a与右半身用的内侧施疗子62a之间,向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一支承轴72和第二支承轴77的中央部分分别贯通齿轮箱78。齿轮箱78的附近配设有第一发动机80和第二发动机81,第一发动机80和第二发动机81根据来自控制部50(参照图5)的信号来控制输出轴的旋转方向和旋转速度。 
并且,第一发动机80的旋转输出通过齿轮箱78内所具备的蜗杆(未图示)、以及设置于第一支承轴72左右方向的中央部且与上述蜗杆啮合的螺旋齿轮(未图示),传达至第一支承轴72。因此,如果根据来自控制部50的指示驱动第一发动机80,则第一支承轴72绕轴芯72a旋转。此外,第二发动机81的旋转输出通过齿轮箱78所具备的带轮和轮带(未图示)、以及设置于第二支承轴77左右方向中央部的带轮,传达至第二支承轴77。因此,如果根据来自控制部50的指示驱动第二发动机81,则第二支承轴77绕轴芯77a旋转。 
图11是表示对第一支承轴72进行局部分解的立体图,图12是表示对第二支承轴77进行局部分解的立体图。此外,图13是表示对第一支承轴72和第二支承轴77进行局部放大的俯视图,(a)表示第一支承轴72,(b)表示第二支承轴77。 
如图11所示,第一支承轴72具有组合多个部件且左右对称的结构,具备在左右方向上呈长条状的主轴83。该主轴83具有轴芯朝向左右方向的圆柱部83a,从该圆柱部83a的左右端部向左右的外侧延伸设置有轴部83b。轴部83b的截面大致呈矩形,存在于圆周方向上的四个角部分形成倒角。此外,左右各轴部83b上穿插有内侧倾斜轴部件84、外侧倾斜轴部件85和末端部件86,这些倾斜轴部件84、85和末端部件86通过相互间存在隔片87,可以位于轴部83b长度方向上的特定位置。 
更详细而言,在轴部83b上,与该圆柱部83a之间夹着圆筒状的隔片87,在离圆柱部83a最近的部分外嵌有内侧倾斜轴部件84。该内侧倾斜轴部件84具有呈小直径圆柱状的倾斜轴部84a和大直径圆柱状的凸缘部84b,并形成有贯通倾斜轴部84a和凸缘部84b的贯通孔84c,其中倾斜轴部84a外嵌了内侧连杆70的嵌合孔70a(参照图10),凸缘部84b从倾斜轴部84a两端分别向扩径方向突出。如图13(a)所示,倾斜轴部84a与凸缘部84b彼此的轴芯84d大致一致,而贯通孔84c相对于该轴芯84d仅倾斜特定角度A1(>0)设置。因此,如果内侧倾斜轴部件84的贯通孔84c内穿插了轴部83b,则倾斜轴部84a和凸缘部84b的轴芯84d相对于轴部83b的轴芯72a(即,贯通孔84c的轴芯)仅倾斜角度A1。
此外,相对于内侧倾斜轴部件84左右方向的外侧,夹着隔片87配设有外侧倾斜轴部件85。该外侧倾斜轴部件85具有与上述内侧倾斜轴部件84相同的结构,具备呈小直径圆柱状且外嵌了外侧连杆71的嵌合孔71a(参照图10)的倾斜轴部85a、和大直径圆柱状凸缘部85b,并形成有贯通倾斜轴部85a和凸缘部85b的贯通孔85c。如图13(a)所示,倾斜轴部85a与凸缘部85b彼此的轴芯85d大致一致,而贯通孔85c相对于该轴芯85d仅倾斜特定角度A2(>0)设置。因此,如果外侧倾斜轴部件85的贯通孔85c内穿插了轴部83b,则倾斜轴部85a和凸缘部85b的轴芯85d相对于轴部83b的轴芯72a(即,贯通孔85c的轴芯)仅倾斜角度A2。 
此外,相对于外侧倾斜轴部件85左右方向的外侧,夹着隔片87配设有圆环状的末端部件86。并且,由此被轴部83b所穿插的内侧倾斜轴部件84和外侧倾斜轴部件85,在各自的凸缘部84b、85b上向直径方向贯通形成孔84e、85e,并向该孔84e、85e内塞入卡销88,通过使卡销88的前端与轴部83b的周面抵接而对轴部83b进行固定。 
但是,如图13(a)所示,内侧倾斜轴部件84的轴芯84d与外侧倾斜轴部件85的轴芯85d不相互平行,而是相对于第一支承轴72的轴芯72a具有不同角度而倾斜。特别是本实施方式中,内侧倾斜轴部件84和外侧倾斜轴部件85从平面看时相对于轴芯72a互相反向倾斜设置,并且,将内侧倾斜轴部件84的轴芯84d与轴芯72a所成的锐角A1设定为比外侧倾斜轴部件85的轴芯85d与轴芯72a所成的锐角A2大一些(A1>A2)。 
图14是用于说明使第一支承轴72旋转时的内侧施疗子61a、62a和外侧施疗子61b、62b的运动的俯视图,(a)表示内侧施疗子61a、62a与外侧施疗子61b、62b相互接近的状态,(b)表示内侧施疗子61a、62a与外侧施疗子61b、62b相互背离的状态。如图14(a)、(b)所示,如果上述第一支承 轴72由第一发动机80(参照图9)驱动而绕轴芯72a转动,则会改变通过连杆70和臂68而被倾斜轴部84a支承的内侧施疗子61a、62a与通过连杆71和臂69而被倾斜轴部85a支承的外侧施疗子61b、62b相互左右方向的隔离距离。另外,图14中所示的符号P表示各施疗子61a、61b、62a、62b与被施疗者的背部接触的主要位置。 
此外,通过使第一发动机80适当停止,可以在图14(a)所示的接近状态与图14(b)所示的背离状态之间,以任意隔离尺寸维持内侧施疗子61a、62a和外侧施疗子61b、62b。并且,通过连续驱动第一发动机80,使内侧施疗子61a、62a与外侧施疗子61b、62b反复接近和背离,从而可以对被靠背部3所支承的左半身和右半身分别独立进行搓揉按摩。即,通过成对的内侧施疗子61a和外侧施疗子61b,可以独立地从左右掐着对左半身进行搓揉按摩,而通过成对的内侧施疗子62a和外侧施疗子62b,可以独立地从左右掐着对右半身进行搓揉按摩。另外,如果着眼于左右内侧施疗子61a、62a,则通过第一支承轴72的旋转而相互接近和背离,因此可以跨越被施疗者的脊柱从左右掐着进行搓揉按摩。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图13(a)所示的角度A1、A2被设定为A1>A2的关系,对于第一支承轴72旋转时左右方向的运动范围,内侧施疗子61a、62a比外侧施疗子61b、62b大。由此,外侧施疗子61b、62b向左右外侧移动时,在防止干扰到靠背部3内的背框架29、气囊7c(参照图2)等的同时,确保了增大内侧施疗子61a、62a与外侧施疗子61b、62b相对距离的可变范围。此外,考虑到防止干扰连杆70和齿轮箱78、以及与外侧施疗子61b、62b接近时的距离等来选择决定内侧施疗子61a、62a运动范围的角度A1。此外,作为如上所述设定的角度A1、A2的一个例子,可以根据周围结构或其它情况设定为不同关系的角度,也可以设定为A1=A2。 
另外,如图12所示,第二支承轴77具有组合多个部件且左右对称的结构,具备在左右方向上呈长条状的主轴90。该主轴90具有轴芯朝向左右方向的圆柱部90a,从该圆柱部90a的左右端部向左右的外侧延伸设置有轴部90b。轴部90b的截面大致呈矩形,存在于圆周方向上的四个角部分形成倒角。此外,左右各轴部90b上穿插有内侧偏芯轴部件91、外侧偏芯轴部 件92和末端部件93,这些偏芯轴部件91、92和末端部件93通过相互间存在隔片94,可以位于轴部90b长度方向上的特定位置。 
更详细而言,在轴部90b上,在离圆柱部90a最近的部分外嵌了内侧偏芯轴部件91。该内侧偏芯部件91具有呈小直径圆柱状的偏芯轴部91a和大直径圆柱状的凸缘部91b,并且形成了向左右方向贯通偏芯轴部91a和凸缘部91b的贯通孔91c,其中偏芯轴部91a外嵌了与内侧施疗子61a、62a相对应设置的轴承部件75的轴承孔75a(参照图10),凸缘部91b从该偏芯轴部91a左右方向的内侧向扩径方向突出。其中,贯通孔91c的轴芯仅从偏芯轴部91a的轴芯91d偏芯特定尺寸。因此,如图13(b)所示,如果内侧偏芯轴部件91的贯通孔91c内穿插了轴部90b,则偏芯轴部91a的轴芯91d位于相对于第二支承轴77的轴芯77a(即,贯通孔91c的轴芯)仅偏芯特定尺寸D1的位置。 
此外,相对于内侧偏芯轴部件91在左右方向的外侧夹着隔片94配设有外侧偏芯轴部件92。该外侧偏芯轴部件92具有与上述内侧偏芯轴部件91相同的结构,具有呈小直径圆柱状的偏芯轴部92a和大直径圆柱状的凸缘部92b,并且形成了向左右方向贯通偏芯轴部92a和凸缘部92b的贯通孔92c,其中偏芯轴部92a外嵌了与内侧施疗子61a、62a相对应设置的轴承部件76的轴承孔76a(参照图10),凸缘部92b从该偏芯轴部92a左右方向的外侧向扩径方向突出。对于该贯通孔92c,其轴芯也仅从偏芯轴部92a的轴芯92d偏芯特定尺寸。因此,如图13(b)所示,如果外侧偏芯轴部件92的贯通孔92c内穿插了轴部90b,则偏芯轴部92a的轴芯92d位于相对于第二支承轴77的轴芯77a(即,贯通孔92c的轴芯)仅偏芯特定尺寸D2的位置。 
此外,相对于外侧偏芯轴部件92左右方向的外侧,夹着隔片94配设有圆环状的末端部件93。并且,由此被轴部90b所穿插的内侧偏芯轴部件91和外侧偏芯轴部件92,在各自的凸缘部91b、92b上向直径方向贯通形成了孔91e、92e,并向该孔91e、92e内塞入卡销95,通过使卡销95的前端与轴部90b的周面抵接而对轴部90b进行固定。 
但是,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3(b)所示,内侧偏芯轴部件91的轴芯91d和外侧偏芯轴部件92的轴芯92d以第一支承轴77的轴芯77a为中心的相 位互不相同,更具体而言,具有180度的相位差。因此,如果第二支承轴77通过第二发动机81(参照图9)的驱动而绕轴芯77a转动,则会改变内侧施疗子61a、62a和外侧施疗子61b、62b向被施疗者上半身的背部相对突出的尺寸(进退尺寸)。 
此外,通过使第二发动机81适当停止,可以将内侧施疗子61a、62a和外侧施疗子61b、62b维持在它们的可进退运动范围内的任意位置。并且,通过连续驱动第二发动机81,使内侧施疗子61a、62a和外侧施疗子61b、62b反复交替进行进退运动,从而可以对靠背部3所支承的左半身和右半身分别独立进行敲击按摩。即,通过成对的内侧施疗子61a和外侧施疗子61b,可以对左半身实施类似于按摩师实际用双手进行的敲击按摩,通过成对的内侧施疗子62a和外侧施疗子62b,可以独立于左半身而对右半身进行相同的敲击按摩。 
另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按摩机构9可以让第一发动机80和第二发动机81相互独立地运作,因此,例如通过第一发动机80的驱动,可以一边根据被施疗者的喜好设定内侧施疗子61a、62a与外侧施疗子61b、62b左右方向的隔离距离,一边通过第二发动机81的驱动进行敲击按摩。此外,通过第二发动机81的驱动,还可以一边根据被施疗者的喜好设定内侧施疗子61a、62a与外侧施疗子61b、62b的相对突出尺寸,一边通过第一发动机80的驱动进行搓揉按摩。由此,在扩大对被施疗者进行搓揉按摩和敲击按摩的对象范围的同时,即使被施疗者不自己移动上半身也能使内侧施疗子61a、62a和外侧施疗子61b、62b移动,从而对所需部位进行按摩。而且,通过同时驱动第一发动机80和第二发动机81,或者改变驱动时的旋转速度和旋转方向,可以得到多种按摩效果。 
[按摩机构的其它结构1] 
图15是表示可适用于按摩机构9的其它结构的俯视图。图15所示的按摩机构9中,与支承内侧施疗子61a、62a的臂68相比,支承外侧施疗子61b、62b的臂69更长,形成外侧施疗子61b、62b更向被施疗者的背部突出的结构。就座于座部2的被施疗者的上半身的背部B,特别在由扶手4支承前臂而放松的状态下,通常两腋部分B2弯曲从而位于脊柱部分B1的 更前方,通过形成上述结构,沿被施疗者上半身背部B的形状配置内侧施疗子61a、62a和外侧施疗子61b、62b,从而可以更有效地实施按摩。 
另外,可以用增长连杆71来代替将臂69加长,但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臂69加长,可以利用臂69的弹性而更轻柔地按压两腋部分B2。通常,两腋部分B2的肌肉量比脊柱部分B1少,体表附近有骨头而痛觉敏锐,因此通过这样做,可以对两腋部分B2给予适当的按压力。此外,关于其他结构,与已经用图8等进行说明的结构相同,因此省略了其说明。 
[按摩机构的其它结构2] 
图16是表示可适用于按摩机构9的其它结构的侧视图。图16所示的按摩机构9中,左侧的内侧施疗子61a所具有的上侧施疗子60a配设在比左侧的外侧施疗子61b所具有的上侧施疗子60c更靠上方且更靠前的位置,虽然未图示但右侧的内侧施疗子62a所具有的上侧施疗子60a也配设在比右侧的外侧施疗子62b所具有的上侧施疗子60c更靠上且更靠前的位置。此外,为了支承这些施疗子60a,臂68从基部至上侧顶端的部分比图8所示的按摩机构9的结构更长。并且,通过这样的结构,可以对被施疗者上半身背部的脊柱附近的部位进行更强的按压。另外,关于其他结构,与已经用图8等进行说明的结构相同,因此省略了其说明。 
[按摩机构的其它结构3] 
图17是表示可适用于按摩机构9的其它结构的俯视图。图17所示的按摩机构9中,左右内侧施疗子61a、62a除了作为上侧施疗子而已作说明的施疗子60a之外还具备另一个施疗子60e。如果更详细地说明,则在已经用图8等进行说明的按摩机构9中,臂68上侧顶端的左右方向的内侧面仅枢轴支承有施疗子60a,但图17所示的按摩机构9中,在其另一侧即外侧面也枢轴支承有施疗子60e。此外,这些施疗子60a、60e的尺寸比外侧施疗子60c小,特别是厚度尺寸减小。 
因此,特别在通过第一发动机80的驱动进行搓揉按摩时,通过左右内侧施疗子61a、62a分别具有的施疗子60a、60a可以对夹着脊柱的部位进行搓揉按摩,并且通过与左半身相对应的内侧施疗子61a的施疗子60e和外侧施疗子61b的施疗子60c,可以对左腋下附近部位进行搓揉按摩。同样地, 通过与右半身相对应的内侧施疗子62a的施疗子60e和外侧施疗子62b的施疗子60c,可以对右腋下附近部位进行搓揉按摩。并且,由于分别设置了与各施疗部位相对应的施疗子,因此可以根据各施疗部位的特性(肌肉量、体型、骨格、敏锐性等)而采用专用的施疗子。 
[按摩机构的其它结构4] 
图18是表示可适用于按摩机构9的其它结构的俯视图,表示与右半身相对应设置的施疗子60a和施疗子60c。其中施疗子60a从含有旋转轴芯101的平面切断时的截面大致呈长圆形,而且如图18所示,圆弧部分中靠近脊柱部分的内侧(左侧)圆弧102的曲率半径R1大于靠近腋下部分的外侧(右侧)圆弧103的曲率半径R2。同样地,施疗子60c从含有旋转轴芯105的平面切断时的截面也大致呈长圆形,并且圆弧部分中内侧(左侧)圆弧106的曲率半径R3也大于外侧(右侧)圆弧107的曲率半径R4。并且,图18所示的施疗子60a、60c中,各曲率半径R1~R4设定为具有R2≤R4≤R1≤R3的关系。 
通过形成这样的结构,可以以适当的按压力对被施疗者上半身进行与施疗子60a、60c抵接的按摩。即,如已作的说明所述,由于与脊柱附近相比,腋下附近部位的肌肉量更少并且体表附近有骨头而痛觉更敏锐,因此外侧施疗子60c中最容易与被施疗者抵接的部分的曲率半径R3大于内侧施疗子60a所对应的部分的曲率半径R1,降低与该部位抵接时的压力从而实现搓揉感觉等的提高。此外,对于R2、R4也根据相同的理由而进行如上所述的设定。 
另外,虽然说明省略,但对于与右半身对应设置的其它施疗子60b、60d、与左半身对应设置的施疗子60a、60c和施疗子60b、60d,也形成与上述结构相同的结构。此外,即使在内侧施疗子60a和外侧施疗子60c中采用相同部件的情况下,只要圆弧部分中内侧圆弧的曲率半径大于外侧圆弧的曲率半径,就可以期待搓揉感觉的一定提高。 
此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施疗子60a~60e包含合成树脂原料,可以使用硬度计A(肖氏硬度A)中具有60~90的硬度的原料。特别是,配设于内侧的施疗子60a、60b、60e中使用上述范围内相对较硬的原料,而配设于外侧的施疗子60c、60d中使用上述范围内相对较软的原料。由此,可以实现利用与施疗部位相对应的适当压力而进行的施疗,从而可以实现搓揉感觉等的提高。
[按摩机构的其它结构5] 
图19是表示可适用于按摩机构9的其它结构的侧视图。如果将图19所示的按摩机构9与图8等所示的按摩机构9进行比较,则不同之处在于臂68具有如同被一分为二的结构。更详细而言,图19所示的臂68包含从被连杆70枢轴支承的基部向略上方延伸的上侧臂68a、以及同样从被连杆70枢轴支承的基部向略下方延伸的下侧臂68b。并且,上侧臂68a的顶端枢轴支承有施疗子60a,下侧臂68b的顶端枢轴支承有施疗子60b。 
此外,上侧臂68a上,在连杆70的枢轴支承位置附近突设了卡销110,在与连杆70上突设的卡销111之间架设有加压设备螺旋弹簧112。通过该螺旋弹簧112,可以对上侧臂68a加压,使其前端朝向前方(靠近被施疗者背部的一侧)。 
此外,下侧臂68b上,在连杆70的枢轴支承位置附近也突设了卡销115,在与连杆70上突设的卡销116之间也架设有加压设备螺旋弹簧117。通过该螺旋弹簧117,可以对下侧臂68b加压,使其前端朝向前方。 
因此,被施疗者未靠在靠背部3上时,如图19中的实线所示,上侧臂68a和下侧臂68b均处于因螺旋弹簧112、117的作用而前端位于向前的状态。而如果被施疗者靠在靠背部3上而上半身被支承,则如图19中的两点划线所示,上侧臂68a和下侧臂68b可以根据所受的负荷相互独立地向后方移动,并且,可以根据螺旋弹簧112、117的弹性系数而决定的按压力从后方按压被施疗者的上半身。 
这样,根据图19所示的按摩机构9,上侧臂68a和下侧臂68b可以根据被施疗者的姿势、背部的弯曲形状而进行前后移动,从而可以在与施疗子60a、60b适当抵接的同时实施按摩。另外,对于图8等所示的另一个臂69,可以形成与上述相同的结构并起到相同的作用效果。 
[按摩机构的其它结构6] 
图20是表示可适用于按摩机构9的其它结构的主视图,仅表示了左右施疗子61、62而省略了其它结构。此外,图21是表示图20所示的按摩机构9具备的左侧施疗子62的内侧施疗子62a的侧视图。图20所示的按摩机构9中,左右外侧施疗子61b、62b分别所具有的上下施疗子60c、60d中,下侧施疗子60d以其轴芯120d从左右方向倾斜的状态设置。 
如果进行更详细的说明,则施疗子60d通过连接器121与向上下打开的V字形臂69的下端部连接。该连接器121具有与臂69下端部连接的板状基端部121a、以及与施疗子60d连接的三角形板状的前端部121b。基端部121a的法线方向与臂69下端部相同,大致与左右方向一致,而前端部121b朝向左右方向内侧的法线面向前方倾斜特定角度。并且,在该三角形板状的前端部121b所具有的一个顶部设置了贯通孔121c,通过此处未图示的支承轴枢轴支承施疗子60d。 
施疗子60d形成从外观看大致呈面包圈状的圆环形状,与其轴芯120d垂直相交的外侧开口部分122和内侧开口部分123中,外侧开口部分122面向连接器121的前端部121b配置,并以该前端部121b的法线与轴芯120d一致的状态被枢轴支承。其结果使施疗子60d的内侧开口部分123从左右方向中心侧以特定角度朝向前方。另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施疗子60d位于比内侧施疗子61a、62a所具有的下侧施疗子60b更靠前的位置,而且施疗子60d的倾斜角度,在上半身被椅子型按摩机1的靠背部3支承的状态下,相对于被施疗者腋下附近部分面向内侧开口部分123而设定。 
通过形成这样的结构,使施疗子60b的外周部124和施疗子60d的内侧开口部分123位于与从被施疗者躯体背部至腋下附近部分的形状相对应的位置,从而可以对该部分适当进行按压施疗。而且,由于使施疗子60d的内侧开口部分123与人体肌肉较少的腋下附近部分抵接,因此可以确保较大的接触面积,并可以减缓接触压力。 
并且,即使在驱动臂69使外侧施疗子61b、62b所具有的上侧施疗子60c向前后方向移动的情况下,下侧施疗子60d上与腋下附近部分抵接的内侧开口部分123向接近和背离腋下附近部分的方向(即,沿轴芯120d的方向)的位移降低,也向沿腋下附近部分的方向移动。因此,例如,可以一边通过上侧施疗子60c的外周部124以较强的按压力对肩膀附近进行敲击(或搓 揉)按摩,一边通过下侧施疗子60d的内侧开口部分123以较弱的按压力对腋下附近部分进行搓揉按摩。 
此外,图20所示的按摩机构9所具备的内侧施疗子61a、62a具有第三施疗子60f。如图21所详示,左侧的内侧施疗子62a具备与图8和图9所示的内侧施疗子62a相同的结构,而且除此之外,施疗子60f还通过连接部件125与臂68的上端部连接。连接部件125呈长条形板状,其基端部被臂68的上端部枢轴支承使得前端部可以向上下方向摇摆,并且施疗子60f由其前端部枢轴支承。连接部件125和臂68之间架设有形成加压设备的螺旋弹簧126,对连接部件125加压使其前端部向下。并且,连接部件125的基端部设置有两个突起状的制动器127、128。一个制动器127用于限定连接部件125的摇摆范围的上限,另一个制动器128用于限定下限。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制动器127、128可以使连接部件125在约20度的范围内向上下方向摇摆,并且在位于最下方的状态下,将连接部件125设定为大致水平的状态(即,基端部的枢轴支承位置和前端部的枢轴支承位置在大致相同高度的状态)。另外,对于另一个内侧施疗子61a也同样设置了施疗子60f。 
通过这样的结构,如果使按摩机构9位于上方,则可以一边通过上侧施疗子60a从后方按压被施疗者的肩膀,一边通过施疗子60f从上方或略前方按压被施疗者的肩膀。另外,本实施方式中,连接部件125的基部与臂68上端部枢轴支承施疗子60a的部分被相同的轴枢轴支承。 
产业适用性 
本发明可适用于能够在抑制大型化的同时调整左右方向的施疗位置、并且可以对左右各半身单独进行搓揉按摩等的按摩机构。 
符号说明 
1 椅子型按摩机 
2 座部 
3 靠背部 
4   扶手 
5   脚踏 
6   头支承部 
7   气囊 
8   座振动器 
9   施疗机构 
31  座摇晃机构 
37  致动器 
39  致动器 
50  控制部 
60a~60f 施疗子 
61  右侧施疗子 
61a 内侧施疗子 
61b 外侧施疗子 
62  左侧施疗子 
62a 内侧施疗子 
62b 外侧施疗子 
68、69 臂 
72  第一支承轴 
77  第二支承轴 
84  内侧倾斜轴部件 
84a 倾斜轴部 
85  外侧倾斜轴部件 
85a 倾斜轴部 
91  内侧偏芯轴部件 
91a 偏芯轴部 
92  外侧偏芯轴部件 
92a 偏芯轴部 

Claims (8)

1.搭载于支承被施疗者上半身背部的靠背部内的按摩机构,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结构:
具备以脊柱位置左右划分被施疗者上半身时分别与左半身和右半身相对应设置的内侧施疗子、与该内侧施疗子成对并在左右方向上向该内侧施疗子的外侧隔离设置的外侧施疗子、以及共同驱动全部所述内侧施疗子及所述外侧施疗子的第一驱动设备;
通过所述第一驱动设备,可以改变与左半身相对应的所述内侧施疗子和所述外侧施疗子之间左右方向的隔离距离以及与右半身相对应的所述内侧施疗子和所述外侧施疗子之间左右方向的隔离距离;
并且进一步具备在分别支承与左半身和右半身分别对应的所述内侧施疗子和所述外侧施疗子的同时,通过所述第一驱动设备绕轴芯旋转的第一支承轴;
该第一支承轴具有通过臂支承与左半身和右半身分别对应的所述内侧施疗子的内侧倾斜轴、和通过臂支承与左半身和右半身分别对应的所述外侧施疗子的外侧倾斜轴,所述内侧倾斜轴和所述外侧倾斜轴相对于所述轴芯具有互不相同的角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设备配设在左右的所述内侧施疗子之间,所述第一支承轴从所述第一驱动设备向左右方向延伸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按摩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具备第二驱动设备,该第二驱动设备构成为对于成对的所述内侧施疗子和所述外侧施疗子,能改变向被施疗者上半身背部相对突出的尺寸。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按摩机构,其特征在于:成对的所述内侧施疗子和所述外侧施疗子具有向被施疗者上半身的背部交替移动的结构。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按摩机构,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具备在分别支承所述内侧施疗子和所述外侧施疗子的同时,通过所述第二驱动设备绕轴芯旋转的第二支承轴;
该第二支承轴具有通过臂支承所述内侧施疗子的内侧偏芯轴和通过臂支承所述外侧施疗子的外侧偏芯轴,所述内侧偏芯轴和所述外侧偏芯轴相对于所述轴芯偏芯设置,并且绕所述轴芯的相位互不相同。
6.如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按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施疗子与所述内侧施疗子相比,更向被施疗者上半身的背部突出。
7.如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按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施疗子的尺寸比所述内侧施疗子大。
8.如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按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施疗子的硬度比所述内侧施疗子小。
CN200980106325.5A 2008-04-11 2009-04-10 按摩机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5948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03862 2008-04-11
JP2008103862A JP5053156B2 (ja) 2008-04-11 2008-04-11 マッサージ機構
PCT/JP2009/001679 WO2009125605A1 (ja) 2008-04-11 2009-04-10 マッサージ機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59489A CN101959489A (zh) 2011-01-26
CN101959489B true CN101959489B (zh) 2013-07-03

Family

ID=411617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06325.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59489B (zh) 2008-04-11 2009-04-10 按摩机构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5053156B2 (zh)
KR (1) KR101146851B1 (zh)
CN (1) CN101959489B (zh)
HK (1) HK1148450A1 (zh)
WO (1) WO200912560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19630B2 (ja) * 2011-02-23 2015-05-20 ファミリーイナダ株式会社 マッサージ機
JP5766488B2 (ja) * 2011-04-06 2015-08-19 ファミリーイナダ株式会社 マッサージ機
JP5766489B2 (ja) * 2011-04-07 2015-08-19 ファミリーイナダ株式会社 マッサージ機
CN102488612A (zh) * 2011-12-01 2012-06-13 安徽久工科技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按摩椅的按摩机芯
CN102488611A (zh) * 2011-12-01 2012-06-13 安徽久工科技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按摩椅的柔性三维按摩机芯及其控制方法
JP6100521B2 (ja) * 2012-06-15 2017-03-22 ファミリーイナダ株式会社 マッサージ機
KR200474569Y1 (ko) 2012-12-06 2014-09-26 리스토어 인터내셔널 코., 엘티디. 주무름 마사지 장치
KR101445003B1 (ko) * 2012-12-06 2014-09-26 리스토어 인터내셔널 코., 엘티디. 주무름 기능과 두드림 기능을 겸비하는 마사지 장치
JP2017042208A (ja) * 2015-08-24 2017-03-02 ファミリーイナダ株式会社 マッサージ機
JP6253829B2 (ja) * 2017-05-12 2017-12-27 ファミリーイナダ株式会社 マッサージ機
CN107373984A (zh) * 2017-08-28 2017-11-24 新昌县泽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护理洗发机器人后脑搁置装置
JP7094534B2 (ja) * 2018-01-31 2022-07-04 ファミリーイナダ株式会社 施療ユニットおよびマッサージ機
KR200492558Y1 (ko) * 2018-04-13 2020-11-04 이현정 안마 기능을 갖는 침대 시스템
RU195780U1 (ru) * 2019-08-06 2020-02-05 Валентина Николаевна Немченко Биомеханический стимулятор
WO2021034110A1 (ko) 2019-08-19 2021-02-25 주식회사 바디프랜드 안마용 시료유닛
KR102443469B1 (ko) 2019-08-19 2022-09-16 주식회사 바디프랜드 안마용 시료유닛
CN110772405A (zh) * 2019-11-27 2020-02-11 艾的平方健康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单偏心臂气囊结构及其在按摩椅中的应用
JP7418010B2 (ja) * 2020-07-09 2024-01-19 大東電機工業株式会社 マッサージ機
KR20220081250A (ko) 2020-12-08 2022-06-15 주식회사 바디프랜드 마사지 모듈
WO2022124715A1 (ko) 2020-12-08 2022-06-16 주식회사 바디프랜드 마사지 모듈
KR102533638B1 (ko) 2020-12-11 2023-05-18 주식회사 바디프랜드 마사지 모듈 및 이를 갖는 안마의자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033147Y (zh) * 2007-06-14 2008-03-12 汤建华 一种背部按摩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74221B2 (ja) * 1997-06-05 2007-09-12 ファミリー株式会社 マッサージ機
JP2007029481A (ja) * 2005-07-28 2007-02-08 Family Co Ltd マッサージ機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033147Y (zh) * 2007-06-14 2008-03-12 汤建华 一种背部按摩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7-29481A 2007.02.08
JP特开平10-337315A 1998.12.22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HK1148450A1 (en) 2011-09-09
KR101146851B1 (ko) 2012-05-16
KR20100075551A (ko) 2010-07-02
WO2009125605A1 (ja) 2009-10-15
JP5053156B2 (ja) 2012-10-17
CN101959489A (zh) 2011-01-26
JP2009254408A (ja) 2009-1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59489B (zh) 按摩机构
CN101938968B (zh) 椅式按摩器
JP5394020B2 (ja) 椅子型マッサージ機
KR100388522B1 (ko) 마사지기
JP3339849B2 (ja) 下肢用マッサージ機とこのマッサージ機を用いた椅子型マッサージ装置
CN105078696A (zh) 一种具有曲形导轨的按摩椅
CN110090132A (zh) 施疗单元及按摩机
CN205339454U (zh) 一种具有缓冲气垫的按摩装置
CN101754740B (zh) 椅子式按摩器
JP4915645B2 (ja) マッサージ機
JP6736250B2 (ja) 椅子型マッサージ機
JP2004215938A (ja) 椅子型マッサージ装置
JP6660104B2 (ja) 椅子型マッサージ機
JP4448943B2 (ja) 健康枕
CN2388943Y (zh) 按摩椅之气囊控制多型态按摩装置
JP2015085116A (ja) 骨盤運動装置
JP2006087945A (ja) 椅子型マッサージ装置
JP2017143985A (ja) マッサージ機およびその足施療部
JP2004016501A (ja) マッサージ機
JP2008279214A (ja) マッサージ機
JP2013066743A (ja) リラックス装置
JP2013144210A (ja) マッサージ機
JP3242122U (ja) エアバッグを備えるソファ
JP2005013559A (ja) 椅子型マッサージ機
JP2012045418A (ja) マッサージ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48450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48450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FAMILY INADA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FAMILY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Osaka Japan

Patentee after: FAMILY CO., LTD.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Patentee before: Hajime Mitori Kabushiki Kaisha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703

Termination date: 2014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