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53887B - 用于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53887B
CN101953887B CN 201010503887 CN201010503887A CN101953887B CN 101953887 B CN101953887 B CN 101953887B CN 201010503887 CN201010503887 CN 201010503887 CN 201010503887 A CN201010503887 A CN 201010503887A CN 101953887 B CN101953887 B CN 10195388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tal
salviae miltiorrhizae
radix salviae
effective ingredient
tanshino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01050388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53887A (zh
Inventor
易进海
谭正怀
刘云华
熊静悦
黄志芳
刘玉红
陈燕
刘倩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ine Sciences SACMS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ine Sciences SACM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ine Sciences SACMS filed Critical Sichuan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ine Sciences SACMS
Priority to CN 201010503887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953887B/zh
Publication of CN1019538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538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538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538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用于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药物组合物以丹参总酚酸、总丹参酮和葛根总黄酮为有效成分,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或载体共同组成。有效成分的重量组成为:丹参总酚酸3份,总丹参酮0.2~1.5份,葛根总黄酮1~10份。制备方法是先以药用原料丹参和葛根为原料分别提取得到有效相应的有效成分后,再按所说比例与药物中可以接受的辅料或载体制备成相应的药物制剂。深入研究发现,丹参中的总丹参酮与葛根总黄酮和丹参总酚酸配伍,可以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产生意想不到的显著效果,不仅增强了葛根总黄酮与丹参总酚酸组合物的药效作用,而且提高了药材利用率。

Description

用于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的药物组合物,尤适合但并非仅限于防治糖尿病神经病变。
背景技术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和多发性疾病,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表现在所导致的多种慢性并发症上,包括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病、糖尿病心脏病、糖尿病神经病变及其它多种微血管病变等。其中,糖尿病神经病变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占糖尿病患者47-91%,医疗实践显示,单纯采用化学药物治疗的效果并不理想,目前尚没有专门针对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有效药物。中国专利公开号CN1985886A(200510111991)公开了一种由葛根总黄酮与丹参多酚酸盐组成的治疗糖尿病的药物组合物,能具有明显降低大鼠血糖和改善血液流变性作用。试验结果显示,中药对直接降血糖作用一般较弱,而血流动力学也并非是糖尿病并发症的一种特异性的指标。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有效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的药物组合物,尤适合但并非仅限于防治糖尿病神经病变。在此基础上,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该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用于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的药物组合物,是以丹参总酚酸、总丹参酮和葛根总黄酮为有效成分,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或载体共同组成。所说各有效成分的重量组成为:丹参总酚酸3份,总丹参酮0.2~1.5份,葛根总黄酮1~10份。进一步的优选组成为:丹参总酚酸3份、总丹参酮0.3~0.9份、葛根总黄酮3~6份。更好的组成为:丹参总酚酸3份、总丹参酮0.5份、葛根总黄酮3份。
进一步的试验结果显示,上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说有效成分丹参总酚酸可以替换为由药用原料丹参得到的丹参总酚酸提取物,和/或有效成分总丹参酮可以替换为由药用原料丹参得到的总丹参酮提取物,和/或所说有效成分葛根总黄酮可以替换为由药用原料葛根得到的葛根总黄酮提取物。各有效成分的纯品由相应的药用原料提取得到的有效成分提取物替换,并以上述有效成分纯品量计的比例组合后,一般均不会对相关的防治效果产生不利影响。
本发明上述的药物组合物,以所说的有效成分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或载体,采用目前常规的方式和工艺,制备成包括如丸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缓释剂、控释剂等各种形式可供使用的口服型制剂。所说的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或载体,一般可以包括目前在口服制剂中已有广泛使用的多种崩解剂、赋形剂、润滑剂、粘合剂、填充剂等,以及常用的增溶剂、助溶剂、乳化剂、润湿剂等表面活性剂、pH调节剂、稀释剂、稳定剂、增稠剂等。
本发明上述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中,所说的有效成分可以由药用原料丹参和葛根分别经下述方式制备得到所说的有效成分后,再按所说比例与药物中可以接受的辅料或载体制备成相应的药物制剂:
a.将粉碎后的丹参先用体积含量≥70%(如常用的70~95%)的乙醇提取后,提取液浓缩(乙醇可回收重复利用),沉淀、过滤,得到有效成分的总丹参酮提取物,过滤母液备用;
经乙醇提取后的丹参药渣再以水或体积含量<70%的乙醇-水混合溶剂提取,水提液或除去乙醇后的混合溶剂提液(即水溶液)与备用的丹参酮过滤母液合并,经大孔树脂柱吸附和水洗涤除杂后,用乙醇体积含量为50~80%的醇-水混合液洗脱,收集洗脱液并除去乙醇(乙醇可回收重复利用),浓缩,干燥,得到有效成分的丹参总酚酸提取物;
b.粉碎后的葛根加水煎煮提取,过滤,滤液经大孔树脂柱吸附和水洗涤除杂后,用乙醇体积含量为60~80%的醇-水混合液洗脱,收集洗脱液并除去乙醇(乙醇可回收重复利用),浓缩,干燥,得到有效成分的葛根总黄酮提取物。
上述提取过程中所说使用的大孔吸附树脂,一般可以采用HPD-100或D101等常用型号的大孔树脂。采用大孔树脂分离纯化丹参总酚酸的具体方法,可以参考如李丹等(中国药房,2009,20(15):1142-1145)、张霄翔等(中成药,2007,29(9):1288-1290)已有文献报道的方法;采用聚酰胺或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葛根总黄酮的具体方法,可以参考向大雄等(中国药房,2002,13(6):328-330)、刘圣等(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6,26(6):664-666)已有文献报道的方法。
目前由药用原料丹参制备总丹参酮提取物的方法,一般可采用醇提、水沉,过滤等步骤,具体可参考张霄翔等(中药材,2008,31(3):431-434)已有文献报道的方法。
试验显示,无论以何种方式制备得到的丹参总酚酸、总丹参酮和葛根总黄酮,或者是其在所得到提取物中的含量高低,按本发明上述方式组成的药物组合物,均能取得相应的良好效果。
本发明上述形式的药物组合物,采用天然药用原料的主要有效药用成分-丹参总酚酸、总丹参酮和葛根总黄酮进行配伍组合,除去了次要成分和无效杂质成分,既保持了复方中药的特殊性,又使药物中的有效药用成分更加集中、明确,同时也有利于药物质量的控制;另一方面,由于大大减少了药物的体积和服用量,便于片剂、胶囊剂、尤其缓释剂或控释剂等剂型的制备。药效学的试验结果还进一步证明,本发明药物组合物中的各有效成分配合,可以产生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产生意想不到的显著效果,不仅增强了葛根总黄酮与丹参总酚酸组合物的药效作用,而且提高了药材利用率,减少了对药用原料的浪费。
以下通过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再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例。在不脱离本发明上述技术思想情况下,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的各种替换或变更,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本发明的软胶囊药物
丹参50kg,粉碎,用90%乙醇渗漉提取,乙醇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静置沉淀,分取沉淀,母液备用。沉淀加8%碳酸钠溶液适量充分搅拌,过滤,水洗,干燥,即得总丹参酮提取物,其中总丹参酮的重量含量为51.9%。
上述90%乙醇渗漉后的丹参药渣再用50%乙醇渗漉提取,渗漉液减压回收除尽乙醇,水溶液与上述母液合并,通过装有100升HPD-100大孔树脂柱,用200升水洗涤除杂,再用300升80%v/v乙醇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干燥,即得丹参总酚酸提取物3.7kg。其中,总酚酸的重量含量为68.4%。
葛根(野葛)50kg,粉碎,分别加水10、8、6倍,煎煮3次,过滤,滤液通过装有100升HPD-100大孔树脂柱,用150升水洗涤除杂,再用350升60%v/v乙醇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干燥,得葛根总黄酮提取物4.2kg。其中,总黄酮的重量含量为65.2%。
分别称取上述相当于纯品丹参总酚酸30g、纯品总丹参酮5g、纯品葛根总黄酮30g(注:以下各实施例和试验例中所说的丹参总酚酸、总丹参酮和葛根总黄酮的用量均分别以其纯品量计),混合,微粉化,加入豆油235g,乳化均质制成药液备用。按体积比3∶1.2∶3取药用明胶、甘油和水,制成囊材后,将上述备用药液和囊材在常规制剂使用的软胶囊压制机上压制成软胶囊1000粒,即为所述的软胶囊剂。
实施例2本发明的丸剂药物
取丹参50kg,粉碎成粗粉,用80%乙醇渗漉提取,乙醇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静置沉淀,分取沉淀,母液备用。沉淀用适量水洗涤,减压干燥,即得总丹参酮提取物,其中总丹参酮的重量含量为26.8%。
上述80%乙醇渗漉后的丹参药渣,再用80℃热水渗漉提取,水溶液(渗漉液)与上述母液合并,用盐酸调节pH值至2.0,通过装有100升HPD-100大孔树脂柱,用100升pH值2.0的酸水洗涤除杂,再用400升50%v/v乙醇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干燥,即得丹参总酚酸提取物4.5kg。其中,总酚酸的重量含量为45.0%。
取葛根(野葛)粗粉50kg,分别加水12、10倍,煎煮2次,过滤,滤液通过装有200升聚酰胺柱,用300升水和30%乙醇洗涤除杂,再用500升80%v/v乙醇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干燥,得葛根总黄酮提取物2.8kg。其中,总黄酮的重量含量为85.8%。
称取上述丹参总酚酸30g、总丹参酮15g、葛根总黄酮10g,微粉化,加入到PEG-6000熔融液中,搅拌混匀,在滴丸机中制成2000粒滴丸,即为所述的丸剂型药物。
实施例3本发明的片剂药物
取丹参50kg,粉碎成粗粉,用70%乙醇回流提取2次,合并乙醇提取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静置沉淀,分取沉淀,干燥,即得总丹参酮提取物,其中总丹参酮的重量含量为20.3%,沉淀母液备用。
上述70%乙醇提取后的丹参药渣,分别加水9、7倍,于60℃动态搅拌温浸提取2次,过滤,滤液与上述母液合并,用盐酸调节pH值至2.0,通过装有100升HPD-100大孔树脂柱,用200升水洗涤除杂,再用300升70%v/v乙醇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干燥,即得丹参总酚酸提取物3.8kg。其中,总酚酸的重量含量为55.7%。
取葛根(野葛)粗粉50kg,分别加水14、12倍,煎煮2次,过滤,滤液浓缩至约40升,加乙醇使含醇量达70%以上,充分搅拌,静置过夜,分取上清液,减压回收除尽乙醇,水溶液用水饱和的正丁醇萃取,分取正丁醇萃取液,回收、浓缩、干燥,即得葛根总黄酮提取物4.6kg。其中,总黄酮的重量含量为51.1%。
分别称取上述丹参总酚酸30g、总丹参酮2g、葛根总黄酮100g,加药用辅料适量,按常规方法压片,制成1000片,包薄膜衣,即为所述的片剂。
实施例4本发明的胶囊剂药物
丹参50kg,粉碎成相粉,用95%乙醇渗漉提取,乙醇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静置沉淀,分取沉淀,母液备用。沉淀用醋酸乙酯溶解,过滤,回收醋酸乙酯,干燥,即得总丹参酮提取物,其中总丹参酮的重量含量为38.1%。
上述95%乙醇渗漉后的丹参药渣再用30%乙醇渗漉提取,渗漉液减压回收除尽乙醇,水溶液与上述母液合并,通过装有100升D101大孔树脂柱,用150升水洗涤除杂,再用300升60%v/v乙醇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减压回收乙醇,水溶液再用醋酸乙酯萃取,分取醋酸乙酯萃取液,回收溶媒,干燥,即得丹参总酚酸提取物2.8kg。其中,总酚酸的重量含量为87.6%。
取葛根(野葛)粗粉50kg,分别加水10、8、6倍,煎煮3次,过滤,滤液通过装有100升D101大孔树脂柱,用300升水洗涤除杂,再用320升70~80%v/v乙醇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干燥,得葛根总黄酮提取物3.7kg。其中,总黄酮的重量含量为73.7%。
分别称取上述丹参总酚酸60g、总丹参酮18g、葛根总黄酮120g,加药用辅料适量,按常规方法填充胶囊,制成1000粒,即为所述的胶囊剂。
实施例5本发明的软胶囊药物
称取实施例1的丹参总酚酸30g、总丹参酮3g、葛根总黄酮30g,混合,微粉化,加入豆油237g,乳化均质,按常规制剂方法制成软胶囊1000粒,即为所述的软胶囊剂。
以下的相关药效学试验显示本发明上述药物组合物的有益效果。以实施例1制备的丹参总酚酸、总丹参酮和葛根总黄酮配制成下述试验中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的试验药物。
试验1:对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保护作用
随机选取雄性SD大鼠,体重250-280g,在禁食不禁水24小时后,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65mg/kg,在注射后3天其随机血糖>16.7mmol/L并且持续1周以上为糖尿病大鼠模型,同时设正常对照组。在糖尿病造模一个月后,将模型动物随机按表1分组、灌胃给药。模型组和对照组每天给予等体积的蒸馏水,每天1次,连续1个月,胰岛素组则每天皮下注射中效胰岛素。在末次给药后24小时用生物信号系统测定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同时取血测定其血糖水平,结果见表1。
表1    对I型糖尿病神经病变大鼠模型的影响(X±S,N=10)
Figure BSA00000299006600051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P<0.001;与合用组比较:P<0.05,▲▲P<0.01。
由表1可见,糖尿病大鼠(模型组)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明显减慢,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丹参总酚酸、总丹参酮以及葛根总黄酮单独使用有改善糖尿病神经病变大鼠的神经传导速度的趋势,但作用较弱,与模型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丹参总酚酸+总丹参酮、丹参总酚酸+葛根总黄酮、总丹参酮+葛根总黄酮二元配伍形式,以及本发明的丹参总酚酸+总丹参酮+葛根总黄酮的三元配伍形式,均可显著增加糖尿病大鼠神经传导速度,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其中,本发明的丹参总酚酸+总丹参酮+葛根总黄酮三元配伍形式的协同作用最明显,与单独的丹参总酚酸、总丹参酮、葛根总黄酮或丹参总酚酸+葛根总黄酮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
试验2对I型糖尿病小鼠热刺激痛阈的影响
取体重为18~22g的小鼠,雌性,适应性喂养两天后,随机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模型组。动物禁食不禁水24h后,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150mg/kg,正常对照组给予等容积缓冲液。在造型后72小时,测定小鼠尾静脉随机血糖,取血糖值>16.65mmol/L的动物作为糖尿病模型动物进行实验。根据血糖水平及体重将造模成功的小鼠随机按表2分组灌胃给药。每天给药一次,连续14天,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给于等体积0.5%羧甲基纤维素钠,阳性药物组则在试验前一次性腹腔注射吗啡30mg/kg;每周称体重一次,并根据体重调整给药量。于末次给药后1小时用热板法测定各组动物痛阈值(s)。
表2对I型糖尿病小鼠热刺激痛阈值的影响(x±s)
Figure BSA00000299006600061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P<0.001;与合用组比较:P<0.05,▲▲P<0.01。
由表2可见,糖尿病模型小鼠痛阈值比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丹参总酚酸、总丹参酮以及葛根总黄酮单独使用有提高糖尿病神经病变小鼠的痛阈值的趋势,但作用较弱,与模型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丹参总酚酸+总丹参酮、丹参总酚酸+葛根总黄酮、总丹参酮+葛根总黄酮的二元配伍形式,以及本发明组的丹参总酚酸+总丹参酮+葛根总黄酮的三元配伍形式,均可显著增加糖尿病小鼠痛阈值,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本发明的丹参总酚酸+总丹参酮+葛根总黄酮三元配伍的协同作用最明显,与单独的丹参总酚酸、总丹参酮、葛根总黄酮或丹参总酚酸+葛根总黄酮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
试验3对STZ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所致肾脏病变的防治作用
取体重为200~240g的雄性大鼠,禁食不禁水24小时后,随机分为两组,即造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给造型组动物一次性腹腔注射STZ(链尿佐菌素)65mg.kg-1(用0.1mmol.L-1,pH 4.0的枸橼酸缓冲液配制成适宜浓度),给正常对照组动物注射相同体积的缓冲液;在注射后72小时测定其非禁食血糖和尿糖水平,选择血糖水平在16.7mmol.L-1、尿糖++++的动物作为糖尿病肾病模型动物;然后将造型成功的动物根据血糖水平和体重随机按表3分组灌胃给药,阳性药组给糖适平20mg.kg-1+卡托普利20mg.kg-1(Glur+Cap)。模型组和对照组给予相同体积的0.5%CMC(羧甲基纤维素钠)。每天灌胃给药一次,连续8周。在给药前和给药后4周测所有动物24小时的血糖、尿糖等;在给药后4周测定所有动物的尿微量白蛋白,同时每组随机取5只动物测定其血清肌酐、总蛋白、白蛋白含量等,处死动物取肾脏称重计算其脏器指数;同时用4%多聚甲醛PBS液固定肾组织以便做病理切片检测,在给药后8周时取各组剩余动物进行上述指标的检测,结果见表3-6。
3.1对STZ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
在给药后4周和8周时,分别收集各大鼠24小时尿量,混匀后分别取样用酶联免疫(ELISA)法分别测定各大鼠的尿微量白蛋白。结果见表3。
表3对STZ糖尿病肾病大鼠动物模型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x±S)
Figure BSA00000299006600071
注:与模型组相比:*P<0.05,**P<0.01,***P<0.01。
表3的结果显示,STZ糖尿病大鼠的尿微量白蛋白排出量明显多于正常对照组(P<0.01),丹参总酚酸+总丹酸酮+葛根总黄酮组合物可明显减少STZ糖尿病大鼠的尿微量白蛋白排出量,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3.2对STZ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血清肌酐的影响
在给药后4周和8周时,分别取血清按试剂盒所给方法测定各大鼠血清肌酐水平,结果见表4。
表4对STZ糖尿病肾病大鼠动物模型血清肌酐的影响(x±S)
Figure BSA00000299006600081
注:与模型组相比:*P<0.05,**P<0.01,***P<0.01。
表4的结果显示,STZ糖尿病大鼠的血肌酐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丹参总酚酸+总丹酸酮+葛根总黄酮组合物可显著减少STZ糖尿病大鼠的血肌酐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3.3对STZ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肾脏指数的影响
在给药后4周和8周时,分别处死部分动物,称体重;解剖取肾脏称湿重,并计算其脏器指数。结果见表5。
表5对STZ糖尿病肾病大鼠动物模型肾脏指数的影响(x±S)
Figure BSA00000299006600082
注:与模型组相比:*P<0.05,**P<0.01,***P<0.01。
表5结果显示:STZ糖尿病肾病大鼠的肾脏指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丹参总酚酸+总丹酸酮+葛根总黄酮组合物可显著降低STZ糖尿病大鼠的肾脏指数,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3.4对STZ糖尿病大鼠动物死亡率和白内障发生率的影响
在实验期间仔细记录各组动物在实验期间的死亡情况及眼白内障的发生情况。结果见表6。
表6对STZ糖尿病大鼠动物死亡率、白内障发生率的影响(x±S)
Figure BSA00000299006600091
注:与模型组相比:*P<0.05,**P<0.01,***P<0.01。
表6的结果显示,STZ糖尿病大鼠在实验期间的死亡率和白内障的发生率等均显著增加,而丹参总酚酸+总丹酸酮+葛根总黄酮组合物可明显减少STZ糖尿病大鼠的死亡率和白内障发生率,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试验4不同含量的有效组分组合物对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保护作用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是用丹参、葛根各自的有效组分进行配伍组合,这种配伍得到的新的药物组合物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上述有效成分中的丹参总酚酸提取物、总丹参酮提取物和葛根总黄酮提取物的含量可受原料药材的含量和/或提取工艺等因素的影响。由于中药材的特殊性,不同产地或不同批次的药材含量差异较大,可导致有效成分在相应提取物中的含量有较大差异。进一步的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有效成分在提取物中的含量高低,即提取物中非有效成分和/或其含量高低,对按提取物中有效成分的纯品量计进行配伍组合成的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其药效作用都不会有显著的影响,保证了有效疗效的稳定性。
上述实施例1-4分别采用的是不同批次药材和不同提取方法,得到的是不同含量有效成分的提取物。按本发明试验1所述的试验方法,对上述不同提取物以有效成分重量比为3∶0.5∶3的药物组合物进行了下述平行的药效比较试验。
试验药物组I:丹参总酚酸提取物(总酚酸含量45.0%,实施例2)、总丹参酮提取物(丹参酮含量38.1%,实施例4)、葛根总黄酮提取物(总黄酮含量85.8%,实施例2);
试验药物组II:丹参总酚酸提取物(总酚酸含量87.6%,实施例4)、总丹参酮提取物(丹参酮含量51.9%,实施例1)、葛根总黄酮提取物(总黄酮含量51.1%,实施例3);
试验药物组III:丹参总酚酸提取物(总酚酸含量68.4%,实施例1)、总丹参酮提取物(丹参酮含量20.3%,实施例3)、葛根总黄酮提取物(总黄酮含量73.7%,实施例4)。药效试验结果见表7。
表7对I型糖尿病神经病变大鼠模型的影响(X+S,N=10)
  组别   剂量(mg/kg)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s)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m/s)
  对照组   43.7±5.4***   41.5±3.9***
  模型组   28.4±3.2   27.5±3.5
  试验药物组I   216.7   39.5±3.9***   35.5±3.1***
  试验药物组II   216.7   38.2±3.4***   34.9±4.5***
  试验药物组III   216.7   39.4±2.8***   35.7±5.2***
  胰岛素+卡托普利   40U/kg+10mg   34.3±2.3***   32.8±4.7***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P<0.001;与合用组比较:P<0.05,▲▲P<0.01。
上述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不同批次药材和不同技术参数的提取工艺,制备得到的丹参总酚酸提取物、总丹参酮提取物和葛根总黄酮提取物,不论其含量的高低,只要按本发明的组合物比例折合为相应的剂量进行配伍,并达到药用有效量,均能取得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的良好效果。
上述研究和试验结果可以表明,由丹参总酚酸、总丹参酮和葛根总黄酮有效组分组合的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在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特别是用于防治糖尿病神经病变方面具有显著的协同作用。

Claims (9)

1.用于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是以丹参总酚酸、总丹参酮和葛根总黄酮为有效成分,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或载体共同组成,有效成分的重量组成为:丹参总酚酸3份,总丹参酮0.2~1.5份,葛根总黄酮1~10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是有效成分的重量组成为:丹参总酚酸3份、总丹参酮0.3~0.9份、葛根总黄酮3~6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是有效成分的重量组成为:丹参总酚酸3份、总丹参酮0.5份、葛根总黄酮3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是所说有效成分丹参总酚酸可以替换为由药用原料丹参得到的含有同样量丹参总酚酸的丹参总酚酸提取物。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是所说有效成分总丹参酮可以替换为由药用原料丹参得到的含有同样量总丹参酮的总丹参酮提取物。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是所说有效成分葛根总黄酮可以替换为由药用原料葛根得到的含有同样量葛根总黄酮的葛根总黄酮提取物。
7.如权利要求1至6之一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是为口服制剂。
8.权利要求1至7之一所述防治糖尿病并发症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以药用原料丹参和葛根分别经下述方式制备得到所说的有效成分后,再按所说比例与药物中可以接受的辅料或载体制备成相应的药物制剂:
a.将粉碎后的丹参先用体积含量≥70%的乙醇提取后,提取液浓缩,沉淀、过滤,得到有效成分的总丹参酮提取物,过滤母液备用;
经乙醇提取后的丹参药渣再以水或体积含量<70%的乙醇-水混合溶剂提取,水提液或除去乙醇后的混合溶剂提液与备用的丹参酮过滤母液合并,经大孔树脂柱吸附和水洗涤除杂后,用乙醇体积含量为50~80%的醇-水混合液洗脱,收集洗脱液并除去乙醇,浓缩,干燥,得到有效成分的丹参总酚酸提取物;
b.粉碎后的葛根加水煎煮提取,过滤,滤液经大孔树脂柱吸附和水洗涤除杂后,用乙醇体积含量为60~80%的醇-水混合液洗脱,收集洗脱液并除去乙醇,浓缩,干燥,得到有效成分的葛根总黄酮提取物。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说的大孔树脂为HPD-100或D101。
CN 201010503887 2010-10-12 2010-10-12 用于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19538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503887 CN101953887B (zh) 2010-10-12 2010-10-12 用于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503887 CN101953887B (zh) 2010-10-12 2010-10-12 用于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53887A CN101953887A (zh) 2011-01-26
CN101953887B true CN101953887B (zh) 2012-06-27

Family

ID=434816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010503887 Active CN101953887B (zh) 2010-10-12 2010-10-12 用于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95388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46705B (zh) * 2011-06-28 2014-10-22 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紫丹参有效部位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89073B (zh) * 2014-09-16 2017-09-15 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 丹参总酚酸的制备方法
CN110025664B (zh) * 2019-05-29 2022-03-25 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 用于防治脑梗死和/或血管性痴呆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2315997B (zh) * 2020-11-30 2022-03-25 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 一种丹参和葛根提取物的固体分散体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82776A (zh) * 2004-04-14 2005-10-19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一种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中药制剂及其制法
CN101513450A (zh) * 2008-02-19 2009-08-26 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 用于防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药物组合物
CN101590101A (zh) * 2008-05-27 2009-12-02 孙民富 一种治疗ⅱ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处方及制备工艺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82776A (zh) * 2004-04-14 2005-10-19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一种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中药制剂及其制法
CN101513450A (zh) * 2008-02-19 2009-08-26 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 用于防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药物组合物
CN101590101A (zh) * 2008-05-27 2009-12-02 孙民富 一种治疗ⅱ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处方及制备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53887A (zh) 2011-0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85912A (zh) 一种润肠通便上下饮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53887B (zh) 用于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1568948A (zh) 桑提取物在制备改善胰岛功能药物中的应用
CN101732668A (zh) 一种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01167863B (zh) 一种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中成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1062130B (zh) 补阳还五汤软胶囊的制备方法
CN104352624A (zh) 蒙药芯芭正丁醇提取物在制备防治糖尿病药物中的应用
CN102068475B (zh) 南湖菱壳的用途、降糖有效部位及该部位的提取方法
CN103919939A (zh) 芭蕉茎叶提取物在制备治疗或预防糖尿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CN100518781C (zh) 一种制备泻肝安神口服制剂的方法及制成的制剂
CN100333758C (zh) 一种抗痛风中药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48890A (zh) 一种具有催乳作用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48841A (zh) 一种具有催乳作用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工艺
CN102526444A (zh) 一种补肾壮阳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0528186C (zh) 一种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中药复方注射剂的制备工艺以及应用
CN104490904B (zh) 一种治疗神经衰弱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9331107B (zh) 一种防治宠物病毒性心肌炎的中药组合物、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5943681A (zh) 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作用的荔枝核甾体皂苷提取物
CN100464767C (zh) 用于治疗高尿酸血症的药物组合物
CN103989940A (zh) 一种治疗糖尿病的中药组合物
CN101744991B (zh) 一种人参、麦冬、五味子的单独提取方法及其制剂
CN1839931B (zh) 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977888B (zh) 一种由黄芩苷、灵芝和丹参制成的药物组合物
CN100548308C (zh) 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器官移植排异的药物组合物
CN100381132C (zh) 降血糖中药制剂及其生产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