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52874A -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驱动方法及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驱动方法及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52874A
CN101952874A CN2009801066427A CN200980106642A CN101952874A CN 101952874 A CN101952874 A CN 101952874A CN 2009801066427 A CN2009801066427 A CN 2009801066427A CN 200980106642 A CN200980106642 A CN 200980106642A CN 101952874 A CN101952874 A CN 1019528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rrent potential
electrode
keeping
potential
electrod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0664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折口贵彦
庄司秀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9528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5287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2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 G09G3/28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using AC panels
    • G09G3/291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using AC panels controlling the gas discharge to control a cell condition, e.g. by means of specific pulse shapes
    • G09G3/29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using AC panels controlling the gas discharge to control a cell condition, e.g. by means of specific pulse shapes for reset discharge, priming discharge or erase discharge occurring in a phase other than addressing
    • G09G3/2927Details of initialising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10/00Command of the display device
    • G09G2310/06Details of flat display driving waveforms
    • G09G2310/066Waveforms comprising a gently increasing or decreasing portion, e.g. ramp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2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display appearance
    • G09G2320/0228Increasing the driving margin in plasma display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007Display of intermediate tones
    • G09G3/2018Display of intermediate tones by time modulation using two or more time intervals
    • G09G3/2022Display of intermediate tones by time modulation using two or more time intervals using sub-fram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2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 G09G3/28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using AC panels
    • G09G3/296Driving circuits for producing the waveforms applied to the driving electrodes
    • G09G3/2965Driving circuits for producing the waveforms applied to the driving electrodes using inductors for energy recover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Control Of Gas Discharge Display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驱动装置是利用子场法来驱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该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在多个扫描电极及多个维持电极、与多个数据电极的交叉部具有多个放电单元,扫描电极驱动电路在子场的初始化期间中的第1期间,向多个扫描电极施加从第1电位下降至第2电位的第1斜坡波形,电位检测电路检测出在第1期间中多个扫描电极变成低于第1电位且高于第2电位的第3电位时,维持电极驱动电路向多个维持电极施加从第4电位下降至第5电位的第2斜坡波形。

Description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驱动方法及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及驱动方法、以及使用该驱动装置及驱动方法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以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以下,简称为“面板”)为代表的交流表面放电型面板,在相对配置的前板与后板之间具有多个放电单元。
前板包括:前玻璃基板、多个显示电极、介质层、及保护层。各显示电极由一对扫描电极及维持电极构成。在前玻璃基板上相互平行地形成多个显示电极,并形成介质层及保护层以覆盖这些显示电极。
后板包括:后玻璃基板、多个数据电极、介质层、多个隔壁、及荧光体层。在后玻璃基板上平行地形成多个数据电极,并形成介质层以覆盖这些数据电极。在该介质层上与数据电极平行地分别形成多个隔壁,在介质层的表面和隔壁的侧面形成R(红)、G(绿)及B(蓝)的荧光体层。
然后,相对配置前板与后板,使得显示电极与数据电极立体交叉,并进行密封,在内部的放电空间中封入放电气体。在显示电极与数据电极相对的部分形成放电单元。
在具有这样的结构的面板中,在各放电单元内利用气体放电而产生紫外线,利用该紫外线激励R、G及B的荧光体而发光。由此,进行彩色显示。
作为驱动面板的方法,使用子场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子场法中,将1场期间分割成多个子场,在各个子场中通过使各放电单元发光或不发光来进行灰度显示。各子场包括初始化期间、写入期间、及维持期间。
在初始化期间中,向各扫描电极施加初始化脉冲,在各放电单元中进行初始化放电。由此,在各放电单元中,形成为了接下来的写入动作所需的壁电荷。
在写入期间中,向扫描电极依次施加扫描脉冲,并且向数据电极施加与要显示的图像信号对应的写入脉冲。由此,在扫描电极与数据电极之间选择性地发生写入放电,选择性地形成壁电荷。
在接下来的维持期间中,将与要显示的亮度对应的预定次数的维持脉冲,施加到扫描电极与维持电极之间。由此,在因写入放电而形成了壁电荷的放电单元中,选择性地引起放电,该放电单元发光。
这里,在上述初始化期间中,为了在各放电单元中发生微弱放电,对施加到各个扫描电极、维持电极以及数据电极的电压进行调整(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具体而言,在初始化期间的前半部分(以下,称为上升期间),向扫描电极施加缓慢上升的斜坡电压。由此,在上升期间中,在扫描电极与数据电极之间、以及维持电极与数据电极之间,发生微弱放电。
另外,在初始化期间的后半部分(以下,称为下降期间),向扫描电极施加缓慢下降的斜坡电压。由此,在下降期间中,在扫描电极与数据电极之间、以及维持电极与数据电极之间,发生微弱放电。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6-1829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3-15599号公报
在上述的下降期间中,通过在预定的定时向维持电极施加缓慢下降的斜坡电压,从而暂时将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的电位差维持为一定,能抑制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之间的放电。由此,能调整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之间的放电量。
然而,下降期间中的扫描电极的电位的变化率容易发生偏差。因此,难以准确地调整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之间的放电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可准确地调整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之间的放电量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及驱动方法、以及使用该驱动装置及驱动方法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1)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涉及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是利用1场包含多个子场的子场法来驱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该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在多个扫描电极及多个维持电极与多个数据电极的交叉部具有多个放电单元,该驱动装置包括驱动多个扫描电极的扫描电极驱动电路、驱动多个维持电极的维持电极驱动电路、及电位检测电路,扫描电极驱动电路在多个子场中至少一个子场的初始化期间中的第1期间向多个扫描电极施加从第1电位下降至第2电位的第1斜坡波形,电位检测电路检测出在第1期间中多个扫描电极变成低于第1电位且高于第2电位的第3电位,维持电极驱动电路对于由电位检测电路检测出第3电位作出响应,向多个维持电极施加从第4电位下降至第5电位的第2斜坡波形。
在该驱动装置中,在多个子场中至少一个子场的初始化期间中的第1期间,利用扫描电极驱动电路向多个扫描电极施加从第1电位下降至第2电位的第1斜坡波形。由此,在多个扫描电极和多个维持电极之间发生初始化放电。其结果是,多个扫描电极及多个维持电极的维持电极的壁电荷被调整成适合于写入期间的写入放电的状态。
若利用电位检测电路检测出多个扫描电极变成低于第1电位且高于第2电位的第3电位,则利用维持电极驱动电路向多个维持电极施加从第4电位下降至第5电位的第2斜坡波形。
通过向多个维持电极施加第2斜坡波形,从而可抑制多个扫描电极和多个维持电极之间的电位差变大。因此,可抑制多个扫描电极和多个维持电极之间的放电。
这样,在利用电位检测电路检测出多个扫描电极的电位变成第3电位的定时,第2斜坡波形被施加到多个维持电极。由此,即使第1斜坡波形的斜率(电位的变化率)存在偏差,也可准确地调整多个扫描电极和多个维持电极之间的放电量。其结果是,在子场的写入期间及维持期间中,能可靠地防止发生误放电等不佳的情况。
(2)也可为,维持电极驱动电路对于由电位检测电路检测出第3电位作出响应,使多个维持电极成为浮置状态。
若多个维持电极变成浮置状态,则多个维持电极的电位因电容耦合,将随着多个扫描电极的电位变化而变化。由此,多个维持电极的电位根据施加到多个扫描电极的第1斜坡波形而变化。因而,能利用简单的电路结构,向多个维持电极施加第2斜坡波形。其结果是,可抑制成本上升。
(3)也可为,电位检测电路在第1期间中多个扫描电极的电位从第3电位下降至第2电位的期间产生切换信号,维持电极驱动电路在维持切换信号的期间向多个维持电极施加第2斜坡波形。
在这种情况下,在多个扫描电极的电位从第3电位下降至第2电位的期间,能可靠地抑制多个扫描电极和多个维持电极之间的放电。由此,能更准确地调整多个扫描电极和多个维持电极之间的放电量。
(4)也可为,维持电极驱动电路在多个子场中至少一个子场的写入期间,将多个维持电极保持为第4电位。
在这种情况下,在初始期间中的施加第2斜坡波形之前的期间、和写入期间中,能将多个维持电极保持为共同的第4电位。因此,与在这些期间中将多个维持电极保持为不同的电位的情况相比,能简化维持电极驱动电路的结构。其结果是,可减少成本。
(5)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所涉及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是利用1场包含多个子场的子场法来驱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该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在多个扫描电极及多个维持电极与多个数据电极的交叉部具有多个放电单元,该驱动方法包括:在多个子场中至少一个子场的初始化期间中的第1期间、向多个扫描电极施加从第1电位下降至第2电位的第1斜坡波形的步骤;检测出在第1期间中多个扫描电极变成低于第1电位且高于第2电位的第3电位的步骤;及对于检测出第3电位作出响应、向多个维持电极施加从第4电位下降至第5电位的第2斜坡波形的步骤。
在该驱动方法中,在多个子场中至少一个子场的初始化期间中的第1期间,向多个扫描电极施加从第1电位下降至第2电位的第1斜坡波形。由此,在多个扫描电极和多个维持电极之间发生初始化放电。其结果是,多个扫描电极及多个维持电极的维持电极的壁电荷被调整成适合于写入期间的写入放电的状态。
若检测出多个扫描电极变成低于第1电位且高于第2电位的第3电位,则向多个维持电极施加从第4电位下降至第5电位的第2斜坡波形。
通过向多个维持电极施加第2斜坡波形,从而可抑制多个扫描电极和多个维持电极之间的电位差变大。因此,可抑制多个扫描电极和多个维持电极之间的放电。
这样,在检测出多个扫描电极的电位变成第3电位的定时,第2斜坡波形被施加到多个维持电极。由此,即使第1斜坡波形的斜率(电位的变化率)存在偏差,也可准确地调整多个扫描电极和多个维持电极之间的放电量。其结果是,在子场的写入期间及维持期间中,能可靠地防止发生误放电等不佳的情况。
(6)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所涉及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包括: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该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在多个扫描电极及多个维持电极与多个数据电极的交叉部具有多个放电单元;及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利用1场包含多个子场的子场法来驱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驱动装置包括驱动多个扫描电极的扫描电极驱动电路、驱动多个维持电极的维持电极驱动电路、及电位检测电路,扫描电极驱动电路在多个子场中至少一个子场的初始化期间中的第1期间向多个扫描电极施加从第1电位下降至第2电位的第1斜坡波形,电位检测电路检测出在第1期间中多个扫描电极变成低于第1电位且高于第2电位的第3电位,维持电极驱动电路对于由电位检测电路检测出第3电位作出响应,向多个维持电极施加从第4电位下降至第5电位的第2斜坡波形。
在该等离子体显示装置中,利用1场包含多个子场的子场法进行驱动的驱动装置,对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进行驱动。
在多个子场中至少1个子场的初始化期间中的第1期间,利用扫描电极驱动电路向多个扫描电极施加从第1电位下降至第2电位的第1斜坡波形。由此,在多个扫描电极和多个维持电极之间发生初始化放电。其结果是,多个扫描电极及多个维持电极的维持电极的壁电荷被调整成适合于写入期间的写入放电的状态。
若利用电位检测电路检测出多个扫描电极变成低于第1电位且高于第2电位的第3电位,则利用维持电极驱动电路向多个维持电极施加从第4电位下降至第5电位的第2斜坡波形。
通过向多个维持电极施加第2斜坡波形,从而可抑制多个扫描电极和多个维持电极之间的电位差变大。因此,可抑制多个扫描电极和多个维持电极之间的放电。
这样,在利用电位检测电路检测出多个扫描电极的电位变成第3电位的定时,第2斜坡波形被施加到多个维持电极。由此,即使第1斜坡波形的斜率(电位的变化率)存在偏差,也可准确地调整多个扫描电极和多个维持电极之间的放电量。其结果是,在子场的写入期间及维持期间中,能可靠地防止发生误放电等不佳的情况。
根据本发明,即使多个扫描电极的电位的变化率发生偏差,也能准确地调整多个扫描电极和多个维持电极之间的放电量。其结果是,在子场的写入期间及维持期间中,能可靠地防止发生误放电等不佳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等离子体显示装置中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一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面板的电极排列图。
图3是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电路方框图。
图4是图3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子场结构中的驱动波形图。
图5是表示扫描电极驱动电路的结构的电路图。
图6是表示控制信号的逻辑与扫描IC的状态的对应关系的图。
图7是提供给扫描电极驱动电路的各控制信号的时序图。
图8是提供给扫描电极驱动电路的各控制信号的时序图。
图9是表示维持电极驱动电路的结构的电路图。
图10是提供给维持电极驱动电路的各控制信号的时序图。
图11是提供给维持电极驱动电路的各控制信号的时序图。
图12是具体表示比较电路、电位检测电路及其周边部分的结构的电路图。
图13是表示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其它结构的电路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使用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驱动方法及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1)面板的结构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中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一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以下,简称为面板)10包括彼此相对配置的玻璃制的前基板21及后基板31。在前基板21与后基板31之间形成放电空间。在前基板21上相互平行地形成有多对扫描电极22及维持电极23。各对扫描电极22及维持电极23构成显示电极。形成有介质层24以覆盖扫描电极22及维持电极23,并在介质层24上形成有保护层25。
在后基板31上设置有被绝缘体层33覆盖的多个数据电极32,在绝缘体层33上设置有井字状的隔壁34。另外,在绝缘体层33的表面及隔壁34的侧面设置有荧光体层35。然后,相对配置前基板21与后基板31,使得多对扫描电极22及维持电极23与多个数据电极32垂直交叉,在前基板21与后基板31之间形成放电空间。在放电空间中封入例如氖与氙的混合气体,以作为放电气体。此外,面板的结构不限于上述,例如也可使用包括条状隔壁的结构。
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面板的电极排列图。沿行方向排列有n根扫描电极SC1~SCn(图1的扫描电极22)及n根维持电极SU1~SUn(图1的维持电极23),沿列方向排列有m根数据电极D1~Dm(图1的数据电极32)。n及m分别是2以上的自然数。然后,在1对扫描电极SCi(i=1~n)及维持电极SUi(i=1~n)与1个数据电极Dj(j=1~m)交叉的部分形成有放电单元DC。由此,在放电空间内形成有m×n个放电单元。
(2)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结构
图3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电路方框图。
该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包括面板10、图像信号处理电路51、数据电极驱动电路52、扫描电极驱动电路53、维持电极驱动电路54、定时产生电路55、电位检测电路410、及电源电路(未图示)。
图像信号处理电路51将图像信号sig变换成与面板10的像素数相对应的图像数据,将各像素的图像数据分割成与多个子场对应的多个比特,并将它们输出到数据电极驱动电路52。
数据电极驱动电路52将每一子场的图像数据变换成与各数据电极D1~Dm对应的信号,基于该信号来驱动各数据电极D1~Dm。
定时产生电路55基于水平同步信号H及垂直同步信号V,产生定时信号,将这些定时信号分别提供给各个驱动电路块(图像信号处理电路51、数据电极驱动电路52、扫描电极驱动电路53、及维持电极驱动电路54)。
扫描电极驱动电路53基于定时信号,向扫描电极SC1~SCn提供驱动波形,维持电极驱动电路54基于定时信号,向维持电极SU1~SUn提供驱动波形。电位检测电路410从扫描电极驱动电路53检测扫描电极SC1~SCn的电位,并对应于该检测结果将电位切换信号VC2提供给维持电极驱动电路54。
(3)子场结构
接着,说明子场结构。在子场法中,在时间轴上将1场(1/60秒=16.67毫秒)分割成多个子场,对多个子场分别设定亮度权重。
例如,在时间轴上将1场分割成10个子场(以下,称为第1SF、第2SF、…、及第10SF),这些子场分别具有1、2、3、6、11、18、30、44、60及81的亮度权重。
图4是图3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子场结构中的驱动波形图。图4中,示出1根扫描电极SC1、维持电极SU1~SUn、及数据电极D1~Dm的驱动波形。另外,在图4中,示出1场的从第1SF的初始化期间至第2SF的维持期间。
如图4所示,在第1SF的初始化期间的前半部分中,将数据电极D1~Dm的电位保持为Vda,将维持电极SU1~SUn保持为0V(接地电位),向扫描电极SC1~SCn施加斜坡波形L1。
该斜坡波形L1从放电开始电压以下的正的电位Vscn向超过放电开始电压的正的电位(Vsus+Vset)缓慢上升。于是,在所有的放电单元中引起第一次微弱的初始化放电,在扫描电极SC1~SCn上积聚负的壁电荷,并且在维持电极SU1~SUn上及数据电极D1~Dm上积聚正的壁电荷。这里,将在覆盖电极的介质层或荧光体层上等积聚的壁电荷所产生的电压称为电极上的壁电压。
在接下来的初始化期间的后半部分中,将数据电极D1~Dm保持为接地电位,将维持电极SU1~SUn保持为正的电位Ve,向扫描电极SC1~SCn施加从正的电位(Vsus)向负的电位(-Vad+Vset2)缓慢下降的斜坡波形L2。于是,在所有的放电单元中引起第2次微弱的初始化放电。由此,在所有的放电单元中,扫描电极SCi上的壁电压及维持电极SUi的壁电压减小,数据电极Dk上的壁电压也被调整成适合写入动作的值。
另外,向扫描电极SC1~SCn施加斜坡波形L2时,在预定的定时,向维持电极SU1~SUn施加从电位Ve缓慢下降至电位(Ve-Vhiz)的斜坡波形L11。由此,扫描电极SC1~SCn和维持电极SU1~SUn的电位差暂时成为一定,在扫描电极SC1~SCn和维持电极SU1~SUn之间不发生放电。
此外,上述斜坡波形L11及后述的斜坡波形L12是通过使维持电极SU1~SUn从电源端子及接地端子断开以成为浮置状态从而形成的。关于详细情况,将在后面阐述。
如上所述,在第1SF的初始化期间,在所有的放电单元中进行发生初始化放电的所有单元初始化动作。
在第1SF的写入期间中,将维持电极SU1~SUn保持为电位Ve,将扫描电极SC1~SCn暂时保持为电位(-Vad+Vscn)。接着,向第1行的扫描电极SC1施加负的扫描脉冲Pa(=-Vad),并且向数据电极D1~Dm中要在第一行发光的放电单元的数据电极Dk(k为1~m中的某一个)施加正的写入脉冲Pd(=Vda)。于是,数据电极Dk与扫描电极SC1的交叉部的电压变成对外部施加电压(Pd-Pa)加上数据电极Dk上的壁电压及扫描电极SC1上的壁电压后的值,超过放电开始电压。由此,在数据电极Dk与扫描电极SC1之间、以及在维持电极SU1与扫描电极SC1之间发生写入放电。其结果是,在该放电单元的扫描电极SC1上积聚正的壁电荷,在维持电极SU1上积聚负的壁电荷,在数据电极Dk上也积聚负的壁电荷。
由此,要在第1行发光的放电单元中发生写入放电,进行使壁电荷积聚在各电极上的写入动作。另一方面,由于未施加写入脉冲Pd的数据电极Dh(h≠k)与扫描电极SC1的交叉部的电压不超过放电开始电压,所以不发生写入放电。从第1行放电单元至第n行放电单元,依次进行以上的写入动作,写入期间结束。
在接下来的维持期间中,使维持电极SU1~SUn返回到接地电位,向扫描电极SC1~SCn施加维持期间最开始的维持脉冲Ps(=Vsus)。此时,在写入期间发生了写入放电的放电单元中,扫描电极SCi与维持电极SUi之间的电压变成对维持脉冲Ps(=Vsus)加上扫描电极SCi上的壁电压及维持电极SUi上的壁电压后的值,超过放电开始电压。由此,在扫描电极SCi与维持电极SUi之间引起维持放电,放电单元发光。其结果是,在扫描电极SCi上积聚负的壁电荷,在维持电极SUi上积聚正的壁电荷,在数据电极Dk上积聚正的壁电荷。
在写入期间未发生写入放电的放电单元中,不引起维持放电,保持初始化期间结束时的壁电荷的状态。接着,使扫描电极SC1~SCn返回到接地电位,向维持电极SU1~SUn施加维持脉冲Ps。于是,在引起了维持放电的放电单元中,由于维持电极SUi与扫描电极SCi之间的电压超过放电开始电压,因此再次在维持电极SUi与扫描电极SCi之间引起维持放电,在维持电极SUi上积聚负的壁电荷,在扫描电极SCi上积聚正的壁电荷。
之后同样,通过向扫描电极SC1~SCn和维持电极SU1~SUn交替地施加预定数量的维持脉冲Ps,从而在写入期间发生了写入放电的放电单元中继续进行维持放电。
施加了维持脉冲Ps后,将维持电极SU1~SUn及数据电极D1~Dm保持为接地电位,在该状态下向扫描电极SC1~SCn施加斜坡波形L3。该斜坡波形L3从接地电位向正的电位Verase缓慢上升。由此,在引起了维持放电的放电单元中,扫描电极SCi与维持电极SUi之间的电压超过放电开始电压,在维持电极SUi与扫描电极SCi之间发生微弱的擦除放电。
其结果是,在扫描电极SCi上积聚负的壁电荷,在维持电极SUi上积聚正的壁电荷。此时,在数据电极Dk上积聚正的壁电荷。之后,使扫描电极SC1~SCn返回到接地电位,结束维持期间中的维持动作。
在第2SF的初始化期间中,将维持电极SU1~SUn保持为电位Ve,将数据电极D1~Dm保持为接地电位,向扫描电极SC1~SCn施加从接地电位向负的电位(-Vad+Vset2)缓慢下降的斜坡波形L4。
于是,在之前的子场(图4中的第1SF)的维持期间引起了维持放电的放电单元中,发生微弱的初始化放电。由此,在之前的子场引起了维持放电的放电单元中,扫描电极SCi上的壁电压及维持电极SUi的壁电压减小,数据电极Dk上的壁电压也被调整成适合写入动作的值。
在之前的子场未引起维持放电的放电单元中,不发生放电,保持之前的子场的初始化期间结束时的壁电荷的状态不变。这样,在第2SF的初始化期间,在前一子场引起了维持放电的放电单元中,选择性地发生初始化放电,进行这样的选择初始化动作。
另外,向扫描电极SC1~SCn施加斜坡波形L4时,在预定的定时,向维持电极SU1~SUn施加从电位Ve缓慢下降至电位(Ve-Vhiz)的斜坡波形L12。由此,扫描电极SC1~SCn和维持电极SU1~SUn的电位差暂时成为一定,在扫描电极SC1~SCn和维持电极SU1~SUn之间不发生放电。
在第2SF的写入期间中,向扫描电极SC1~SCn、维持电极SU1~SUn及数据电极D1~Dm施加与第1SF的写入期间相同的驱动波形。
在第2SF的维持期间中,与第1SF的维持期间相同,向扫描电极SC1~SCn和维持电极SU1~SUn交替地施加预定数量的维持脉冲Ps。由此,在写入期间发生了写入放电的放电单元中进行维持放电。
另外,在第3SF及其以后的子场中,向扫描电极SC1~SCn、维持电极SU1~SUn及数据电极D1~Dm施加与第2SF相同的驱动波形。
在本实施方式中,施加到维持电极SU1~SUn的电压Ve的值被设定为用于在写入期间良好地进行写入动作的值。在这种情况下,若向扫描电极SC1~SCn施加斜坡波形L2、L4时,使维持电极SU1~SUn的电位保持在Ve不变,则扫描电极SC1~SCn和维持电极SU1~SUn的电位差变得大于所需要的值。因此,在扫描电极SC1~SCn与维持电极SU1~SUn之间发生过度的放电。
因此,为了调整扫描电极SC1~SCn与维持电极SU1~SUn之间的放电量,在预定的定时向维持电极SU1~SUn施加斜坡波形L11、L12。在这种情况下,扫描电极SC1~SCn和维持电极SU1~SUn的电位差被暂时保持为一定。由此,可防止在扫描电极SC1~SCn与维持电极SU1~SUn之间发生过度的放电。
然而,施加到扫描电极SC1~SCn的斜坡波形L2、L4的斜率容易发生偏差。因此,难以准确地控制扫描电极SC1~SCn与维持电极SU1~SUn之间的放电量。由此,在写入期间开始时,扫描电极SC1~SCn或维持电极SU1~SUn上的壁电荷的量过剩、或不足。其结果是,在写入期间及维持期间中,容易发生误放电等不佳的情况。
本实施方式中,根据扫描电极SC1~SCn的电位变化,来控制向维持电极SU1~SUn施加斜坡波形L11、L12的定时。由此,能准确地控制扫描电极SC1~SCn与维持电极SU1~SUn之间的放电量。下面,说明其详细情况。
(4)扫描电极驱动电路
(4-1)扫描电极驱动电路的结构
图5是表示扫描电极驱动电路53的结构的电路图。如图5所示,扫描电极驱动电路53包含驱动电路DR、直流电源200、控制信号产生电路250、回收电路300、比较电路400、二极管D10、D11及n沟道场效应晶体管(以下简称为晶体管)Q3~Q9。
驱动电路DR包含多个扫描IC100。各扫描IC100连接在节点N1和节点N2之间,并且与扫描电极SC1~SCn分别连接。各扫描IC100将对应的扫描电极SC1~SCn与节点N1及节点N2选择性地连接。
控制信号产生电路250根据由图3的定时产生电路55提供的定时信号及由后述的比较电路400提供的电位切换信号VC1,向驱动电路DR提供控制信号S51、S52。由此,控制扫描IC100的状态。关于扫描IC100的详细情况,将在后文中阐述。
接受电压Vscn的电源端子V10通过二极管D10与节点N3连接。直流电源200连接在节点N1与节点N3之间。该直流电源200由电解电容器构成,起到作为保持电压Vscn的浮置电源的作用。在节点N2与节点N3之间连接有保护电阻R1。以下,将节点N1的电位设为VFGND,将节点N3的电位设为VscnF。节点N3的电位VscnF具有对节点N1的电位VFGND加上电压Vscn后的值。即,VscnF=VFGND+Vscn。
晶体管Q3连接在接受电压(Vset+(Vsus-Vscn))的电源端子V11与节点N4之间,向其栅极提供控制信号S3。晶体管Q4连接在节点N1与节点N4之间,向其栅极提供控制信号S4。晶体管Q5连接在节点N1与接受负的电压(-Vad)的电源端子V12之间,向其栅极提供控制信号S5。控制信号S4是控制信号S5的反转信号。
另外,晶体管Q3、Q5与栅极电阻RG及电容器CG连接。此外,晶体管Q6也与栅极电阻及电容器连接,但图示省略。
晶体管Q6连接在接受电压Vsus的电源端子V13与节点N5之间。向晶体管Q6的基极提供控制信号S6。晶体管Q7连接在节点N4与节点N5之间。向晶体管Q7的栅极提供控制信号S7。晶体管Q8连接在节点N4与接地端子之间,向基极提供控制信号S8。
在接受电压Vers的电源端子V14与节点N4之间,连接有晶体管Q9及二极管D11。向晶体管Q9的基极提供控制信号S9。
回收电路300连接在节点N4与节点N5之间。回收电路300在上述维持期间中,从多个放电单元回收电荷并积聚,并且将积聚的电荷再次提供给多个放电单元。
比较电路400连接在电源端子V12与节点N1之间。比较电路400根据节点N1的电位的变化,产生电位切换信号VC1,并提供给控制信号产生电路250。
另外,电位检测电路410连接在电源端子V12与节点N1之间。电位检测电路410根据节点N1的电位的变化,产生电位切换信号VC2。
此外,关于比较电路400的详细情况及电位检测电路410的详细情况,将在后面进行阐述。
(4-2)扫描IC的详细情况
对于扫描IC100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根据从控制信号产生电路250输出的控制信号S51、S52的逻辑,对扫描IC100的状态进行切换。图6是表示控制信号S51、S52的逻辑与扫描IC100的状态的对应关系的图。
如图6所示,在控制信号S51、S52均为高电平(Hi)的情况下,各扫描IC100变成“All-Hi”(全高)的状态。在“All-Hi”的状态下,所有扫描IC100都将对应的扫描电极与节点N2连接。即,扫描电极SC1~SCn的电位变得与节点N2及节点N3的电位相等。
在控制信号S51为高电平、控制信号S52为低电平(Lo)的情况下,各扫描IC100变成“All-Lo”(全低)的状态。在“All-Lo”的状态下,所有扫描IC100都将对应的扫描电极与节点N1连接。即,扫描电极SC1~SCn的电位与节点N1的电位相等。
在控制信号S51为低电平、控制信号S52为高电平的情况下,各扫描IC100变成“DATA”(数据)的状态。在“DATA”的状态下,各扫描IC100依次将对应的扫描电极与节点N1连接。在这种情况下,在写入期间中,向扫描电极SC1~SCn依次施加写入脉冲。
在控制信号S51、S52均为低电平的情况下,各扫描IC100变成“HiZ”(高阻抗)的状态。在“HiZ”的状态下,所有扫描IC100都将对应的扫描电极从节点N1及节点N2断开。
(4-3)扫描电极驱动电路的动作
对于扫描电极驱动电路53的动作进行说明。图7及图8是提供给扫描电极驱动电路53的各控制信号的时序图。图7是第1SF的初始化期间及写入期间中的各控制信号的时序图,图8是第2SF的初始化期间及写入期间中的各控制信号的时序图。
此外,在图7及图8的最上部,用点划线表示节点N1的电位VFGND的变化,用虚线表示节点N3的电位VscnF的变化,用实线表示扫描电极SC1的电位的变化。
如图7所示,在第1SF中的初始化期间的开始时刻t0,控制信号S51处于高电平,控制信号S52处于低电平。由此,扫描IC100成为“All-Lo”的状态。另外,控制信号S3、S5、S6处于低电平,控制信号S4、S7、S8处于高电平。由此,晶体管Q3、Q5、Q6截止,晶体管Q4、Q7、Q8导通。
因而,节点N1成为接地电位(0V),节点N3的电位VscnF成为Vscn。另外,由于扫描IC100是“All-Lo”的状态,因此扫描电极SC1的电位成为接地电位。
在时刻t1,控制信号S52变成高电平。由此,扫描IC100变成“All-Hi”的状态。因而,扫描电极SC1的电位上升至Vscn。
在时刻t2,控制信号S3变成高电平,控制信号S7、S8变成低电平。由此,晶体管Q3导通,晶体管Q7、Q8截止。从而,利用与晶体管Q3相连接的由栅极电阻RG及电容器CG构成的RC积分电路,节点N1的电位VFGND缓慢上升至(Vset+(Vsus-Vscn)。另外,节点N3的电位VscnF缓慢上升至(Vsus+Vset)。此时,由于扫描IC100是“All-Hi”的状态,因此扫描电极SC1的电位缓慢上升至(Vsus+Vset)。
在时刻t3,控制信号S3变成低电平,控制信号S6、S7变成高电平。由此,晶体管Q3截止,晶体管Q6、Q7导通。其结果是,节点N1的电位VFGND下降至Vsus,节点N3的电位VscnF下降至(Vscn+Vsus)。此时,由于扫描IC100是“All-Hi”的状态,因此扫描电极SC1的电位下降至(Vscn+Vsus)。
在时刻t4,控制信号S52变成低电平。由此,扫描IC100变成“All-Lo”的状态。此时,由于节点N1的电位VFGND的电位成为Vsus,所以扫描电极SC1的电位下降至Vsus。
在时刻t5,控制信号S4、S6、S7变成低电平,控制信号S5、S8变成高电平。由此,晶体管Q4、Q6、Q7截止,晶体管Q5、Q8导通。其结果是,利用与晶体管Q5连接的由栅极电阻RG及电容器CG构成的RC积分电路,节点N1的电位VFGND向(-Vad)缓慢下降。此时,由于扫描IC100处于“All-Lo”的状态,因此扫描电极SC1的电位向(-Vad)缓慢下降。
在扫描电极SC1的电位(节点N1的电位)变成(-Vad+Vset2)的时刻t6,控制信号S51变成低电平,控制信号S52变成高电平。由此,扫描IC100变成“DATA”的状态。其结果是,扫描电极SC1的电位上升至(-Vad+Vscn)。
在写入期间中,扫描IC100维持在“DATA”的状态。由此,扫描电极SC1~SCn依次与节点N1连接。此时,节点N1的电位VFGND变成(-Vad)。因此,扫描电极SC1~SCn的电位依次下降至(-Vad)。图7中,在时刻t7~t8的期间中,扫描电极SC1的电位下降至(-Vad)。
如图8所示,在第2SF中的初始化期间的开始时刻t 10,控制信号S51处于高电平,控制信号S52处于低电平。由此,扫描IC100变成“All-Lo”的状态。另外,控制信号S3、S5、S6处于低电平,控制信号S4、S7、S8处于高电平。由此,晶体管Q3、Q5、Q6截止,晶体管Q4、Q7、Q8导通。
因而,节点N1的电位VFGND成为接地电位,节点N3的电位VscnF成为Vscn。另外,由于扫描IC100是“All-Lo”的状态,因此扫描电极SC1的电位成为接地电位。
在时刻t11,控制信号S4、S7变成低电平,控制信号S5变成高电平。由此,晶体管Q4、Q7变为截止,晶体管Q5变为导通。其结果是,利用与晶体管Q5连接的由栅极电阻RG及电容器CG构成的RC积分电路,节点N1的电位VFGND向(-Vad)缓慢下降。此时,由于扫描IC100是“All-Lo”的状态,因此扫描电极SC1的电位向(-Vad)缓慢下降。
在扫描电极SC1的电位(节点N1的电位)变成(-Vad+Vset2)的时刻t 12,控制信号S51变成低电平,控制信号S52变成高电平。由此,扫描IC100变成“DATA”的状态。其结果是,扫描电极SC1的电位上升至(-Vad+Vscn)。
在写入期间中,各控制信号与第1SF的写入期间相同地进行变化。另外,在第3SF及其以后的子场中,各控制信号与第2SF相同地进行变化。
(5)维持电极驱动电路
(5-1)维持电极驱动电路的结构
图9是表示维持电极驱动电路54的结构的电路图。如图9所示,维持电极驱动电路54包含n沟道场效应晶体管(以下简称为晶体管)Q21~Q24、Q25a、Q25b、二极管D21~D23、回收线圈LA、电容器C21、C22及控制信号产生电路450。
晶体管Q21连接在电源端子V21与节点N21之间,向其栅极提供控制信号S21。向电源端子V21施加电压Vsus。节点N21与维持电极SU1~SUn连接。
晶体管Q22连接在节点N21与接地端子之间,向其栅极提供控制信号S22。回收线圈LA连接在节点N21与节点N22之间。
在节点N22与节点N23之间,二极管D21及晶体管Q23串联连接,二极管D22及晶体管Q23串联连接。向晶体管Q23的栅极提供控制信号S23,向晶体管Q24的栅极提供控制信号S24。电容器C21连接在节点N23与接地端子之间。
晶体管Q25a、Q25b串联连接在节点N21与节点N24之间。从控制信号产生电路450向晶体管Q25a、Q25b的栅极提供共同的控制信号S25。控制信号产生电路450控制晶体管Q25a、Q25b的导通截止。
控制信号产生电路450与电位检测电路410连接。从电位检测电路410向控制信号产生电路450提供电位切换信号VC2。详细情况将在后面阐述。
电容器C22连接在节点N24与接地端子之间。二极管D23连接在电源端子V22与节点N24之间。向电源端子V22施加电压Ve。
(5-2)维持电极驱动电路的动作
对于维持电极驱动电路54的动作进行说明。图10及图11是提供给维持电极驱动电路54的各控制信号的时序图。图10是第1SF的初始化期间及写入期间中的各控制信号的时序图,图11是第2SF的初始化期间及写入期间中的各控制信号的时序图。
此外,在图10及图11的最上部,作为参考示出图7及图8所示的扫描电极SC1的电位的变化。在其下部,示出维持电极SU1~SUn的电位的变化。
如图10所示,在第1SF中的初始化期间的开始时刻t0,控制信号S21、S23、S24、S25处于低电平,控制信号S22处于高电平。由此,晶体管Q21、Q23、Q24、Q25a、Q25b截止,晶体管Q22导通。因而,节点N21成为接地电位,维持电极SU1~SUn的电位成为接地电位。
在扫描电极SC1的电位开始下降的时刻t5,控制信号S22变成低电平,控制信号S25变成高电平。由此,晶体管Q22截止,晶体管Q25a、Q25b导通。其结果是,维持电极SU1~SUn的电位上升至Ve。
在扫描电极SC1的电位变成(-Vad+Vset2+Vhiz)的时刻t6a,控制信号S25变成低电平,晶体管Q25a、Q25b截止。在这种情况下,维持电极SU1~SUn变成从电源端子及接地端子中的任一端子都断开的状态(浮置状态)。因此,维持电极SU1~SUn的电位因电容耦合,将随着扫描电极SC1~SCn的电位的变化而变化。即,维持电极SU1~SUn的电位从电位Ve缓慢下降,扫描电极SC1~SCn与维持电极SU1~SUn的电位差大致保持一定。
在时刻6a,根据从电位检测电路410输出的电位切换信号VC2,来切换晶体管Q25a、Q25b的导通截止。对于电位检测电路410及电位切换信号VC2的详细情况,将在后面进行阐述。
在时刻t6,控制信号S25变成高电平。由此,晶体管Q25a、Q25b导通。其结果是,维持电极SU1~SUn的电位上升至Ve。在写入期间中,维持电极SU1~SUn的电位保持为Ve。
如图11所示,在第2SF中的初始化期间的开始时刻t10,控制信号S21~S24处于低电平,控制信号S25处于高电平。因此,晶体管Q21~Q24截止,晶体管Q25a、Q25b导通。因此,维持电极SU1~SUn的电位保持为Ve。
在时刻t11,扫描电极SC1的电位开始下降,在扫描电极SC1的电位变成(-Vad+Vset2+Vhiz)的时刻t12a,控制信号S25变成低电平。由此,晶体管Q25a、Q25b截止。在这种情况下,维持电极SU1~SUn变成从电源端子及接地端子中的任一端子都断开的状态(浮置状态)。因此,维持电极SU1~SUn的电位因电容耦合,将随着扫描电极SC1~SCn的电位的变化而变化。即,维持电极SU1~SUn的电位从电位Ve缓慢下降,扫描电极SC1~SCn与维持电极SU1~SUn之间的电位差大致保持一定。
与上述时刻t6a相同,在时刻t12a,根据从电位检测电路410输出的电位切换信号VC2,来切换晶体管Q25a、Q25b的导通截止。
在时刻t12,控制信号S25变成高电平。由此,晶体管Q25a、Q25b导通。其结果是,维持电极SU1~SUn的电位上升至Ve。在写入期间中,维持电极SU1~SUn的电位保持为Ve。
(6)比较电路及电位检测电路的详细情况
(6-1)比较电路及电位检测电路的结构
对于扫描电极驱动电路53的比较电路400及电位检测电路410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图12是具体表示比较电路400、电位检测电路410及其周边部分的结构的电路图。
如图12所示,比较电路400包含比较器CN1、“与”门电路AG1及电源V31。比较器CN1的负侧输入端子与节点N1连接。比较器CN1的正侧输入端子通过电源V31与电源端子V12连接。电源V31保持电压Vset2。由此,比较器CN1的正侧输入端子的电位保持为(-Vad+Vset2)。
比较器CN1的输出端子与“与”门电路AG1的一个输入端子连接。向“与”门电路AG1的另一个输入端子提供控制信号S31。从“与”门电路AG1的输出端子输出电位切换信号VC1,提供给控制信号产生电路250。
电位检测电路410包含比较器CN2、“与”门电路AG2及电源V32。比较器CN2的负侧输入端子与节点N1连接。比较器CN2的正侧输入端子通过电源V32与电源端子V12连接。电源V32保持电压(Vset2+Vhiz)。由此,比较器CN2的正侧输入端子的电位保持为(-Vad+Vset2+Vhiz)。
比较器CN2的输出端子与“与”门电路AG2的一个输入端子连接。向“与”门电路AG2的另一个输入端子提供控制信号S32。从“与”门电路AG2的输出端子输出电位切换信号VC2,提供给图9的维持电极驱动电路54的控制信号产生电路450。
此外,在图12的例子中,在节点N1与电源端子V12之间连接有n沟道场效应晶体管(以下简称为晶体管)Q5a。在晶体管Q5截止的状态下通过使晶体管Q5a导通,从而节点N1的电位瞬间下降至-Vad。
(6-2)电位切换信号
向扫描电极SC1~SCn施加斜坡波形L2、L4时,根据电位切换信号VC1来控制扫描电极驱动电路53的扫描IC100,根据电位切换信号VC2来控制维持电极驱动电路54的晶体管Q25a、Q25b。下面,对于电位切换信号VC1、VC2的变化进行具体说明。
在图10的时刻t5~t6的期间中,向扫描电极SC1~SCn施加斜坡波形L2。在这种情况下,在时刻t5~t6a的期间中,扫描电极驱动电路53的节点N1的电位比(-Vad+Vset2+Vhiz)要高。
因此,在图12的比较电路400中,比较器CN1的负侧输入端子的电位高于正侧输入端子的电位,输出端子的电位变成低电平。由此,从“与”门电路AG1输出的电位切换信号VC1变成低电平。在这种情况下,控制信号产生电路250将控制信号S51维持在高电平,将控制信号S52维持在低电平。
同样地,在电位检测电路410中,比较器CN2的负侧输入端子的电位高于正侧输入端子的电位,输出端子的电位变成低电平。由此,从“与”门电路AG2输出的电位切换信号VC2变成低电平。在这种情况下,维持电极驱动电路54的控制信号产生电路450将控制信号S25维持在高电平。
若在时刻t6a节点N1的电位变成(-Vad+Vset2+Vhiz),则电位检测电路410中,比较器CN2的输出端子的电位变成高电平。在这种情况下,控制信号S32维持在高电平。由此,从“与”门电路AG2的输出端子输出的电位切换信号VC2变成高电平。
维持电极驱动电路54的控制信号产生电路450根据在时刻t6a的电位切换信号VC2的变化,使控制信号S25成为低电平。由此,晶体管Q25a、Q25b截止,维持电极SU1~SUn变成浮置状态。其结果是,维持电极SU1~SUn的电位与扫描电极SC1~SCn的电位一起下降。
若在时刻t6节点N1的电位变成(-Vad+Vset2),则在比较电路400中,比较器CN1的输出端子的电位变成高电平。在这种情况下,控制信号S31维持在高电平。由此,从“与”门电路AG1输出的电位切换信号VC1变成高电平。
扫描电极驱动电路53的控制信号产生电路250根据在时刻t6的电位切换信号VC1的变化,使控制信号S51成为低电平,使控制信号S52成为高电平。由此,扫描IC100变成“DATA”的状态。其结果是,扫描电极SC1的电位上升至(-Vad+Vscn)。另外,此时,维持电极SU1~SUn的电位上升至Ve。
另外,在图11的时刻t11~t12的期间中,向扫描电极SC1~SCn施加斜坡波形L4。在这种情况下,在时刻t11~t12a的期间中,扫描电极驱动电路53的节点N1的电位比(-Vad+Vset2+Vhiz)要高。
因此,在比较电路400中,比较器CN1的负侧输入端子的电位高于正侧输入端子的电位,输出端子的电位变成低电平。由此,从“与”门电路AG1输出的电位切换信号VC1变成低电平。在这种情况下,控制信号产生电路250将控制信号S51维持在高电平,将控制信号S52维持在低电平。
同样地,在电位检测电路410中,比较器CN2的负侧输入端子的电位高于正侧输入端子的电位,输出端子的电位变成低电平。由此,“与”门电路AG2的输出端子的电位变成低电平,电位切换信号VC2变成低电平。在这种情况下,控制信号产生电路450将控制信号S25维持在高电平。
若在时刻t12a节点N1的电位变成(-Vad+Vset2+Vhiz),则在电位检测电路410中,比较器CN2的输出端子的电位变成高电平。在这种情况下,控制信号S32维持在高电平。由此,从“与”门电路AG2输出的电位切换信号VC2变成高电平。
维持电极驱动电路54的控制信号产生电路450根据在时刻t12a的电位切换信号VC2的变化,使控制信号S25成为低电平。由此,晶体管Q25a、Q25b截止,维持电极SU1~SUn变成浮置状态。其结果是,维持电极SU1~SUn的电位与扫描电极SC1~SCn的电位一起下降。
若在时刻t12节点N1的电位变成(-Vad+Vset2),则在比较电路400中,比较器CN1的输出端子的电位变成高电平。在这种情况下,控制信号S31维持在高电平。由此,从“与”门电路AG1输出的电位切换信号VC1变成高电平。
扫描电极驱动电路53的控制信号产生电路250根据在时刻t 12的电位切换信号VC1的变化,使控制信号S51成为低电平,使控制信号S52成为高电平。由此,扫描IC100变成“DATA”的状态。其结果是,扫描电极SC1的电位上升至(-Vad+Vscn)。另外,此时,维持电极SU1~SUn的电位上升至Ve。
这样,根据扫描电极驱动电路53的节点N1的电位的变化,电位切换信号VC1、VC2发生变化,据此来控制扫描IC100的状态及晶体管Q25a、Q25b的导通截止。
(7)实施方式的效果
本实施方式中,在向扫描电极SC1~SCn施加斜坡波形L2、L4时,维持电极SU1~SUn暂时变成浮置状态。在该期间中,在扫描电极SC1~SCn与维持电极SU1~SUn之间不发生放电。由此,能任意地调整初始化期间中的扫描电极SC1~SCn与维持电极SU1~SUn之间的放电量。
根据扫描电极SC1~SUn的电位的变化,来控制使维持电极SU1~SUn成为浮置状态的定时。由此,即使斜坡波形L2、L4的斜率存在偏差,也能准确地控制扫描电极SC1~SCn与维持电极SU1~SUn之间的放电量。因而,能充分地确保用于在写入期间及维持期间中良好地发生放电的裕度。其结果是,能可靠地防止发生误放电等不佳的情况。
此外,用于使维持电极SU1~SUn成为浮置状态的扫描电极SC1~SCn的电位的阈值(本例中为-Vad+Vset2+Vhiz),例如可通过反复的实验或各种计算等来适当地设定。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初始化期间中在维持电极SU1~SUn成为浮置状态之前,即,在扫描电极SC1~SCn与维持电极SU1~SUn之间发生放电时,维持电极SU1~SUn的电位被保持为Ve。在这种情况下,在初始化期间及写入期间中,能够使用共同的电源端子V22来保持维持电极SU1~SUn的电位。由此,能简化维持电极驱动电路54的结构,可减少成本。
(8)其它实施方式
上述实施方式中,是根据从电位检测电路410提供给维持电极驱动电路54的电位切换信号VC2,来控制使维持电极SU1~SUn成为浮置状态的定时,但也可利用其它方法来控制该定时。
图13是表示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其它结构的电路方框图。图13的例子中,电位检测电路410将电位切换信号VC2提供给定时产生电路55。根据该电位切换信号VC2,定时产生电路55产生定时信号,提供给维持电极驱动电路54。由此,来控制维持电极SU1~SUn变成浮置状态的定时。
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准确地控制使维持电极SU1~SUn成为浮置状态的定时。由此,能准确地控制扫描电极SC1~SCn与维持电极SU1~SUn之间的放电量。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是通过使维持电极SU1~SUn成为高阻抗状态,从而向维持电极SU1~SUn施加斜坡波形L11、L12,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将形成斜坡波形L11、L12的电路(例如积分电路)设于维持电极驱动电路54。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是在第1SF中进行所有单元初始化动作,但也可在第1SF中进行选择初始化动作,在第2SF及其以后的任一个SF中进行所有单元初始化动作。
(9)权利要求的各构成要素与实施方式的各要素的对应关系
下面,说明权利要求的各构成要素与实施方式的各要素的对应关系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下述例子。
上述实施方式中,时刻t5~t6的期间或时刻t11~t12的期间为第1期间的例子,Vsus或接地电位为第1电位的例子,(-Vad+Vset2)为第2电位的例子,斜坡波形L2、L4为第1斜坡波形的例子。另外,电位切换信号VC2为切换信号的例子,(-Vad+Vset2+Vhiz)为第3电位的例子,Ve为第4电位的例子,(Ve-Vhiz)为第5电位的例子,斜坡波形L11、L12为第2斜坡波形的例子。
作为权利要求的各构成要素,也可采用具有权利要求所述的结构或功能的其它各种要素。
工业上的实用性
本发明能够应用于显示各种图像的显示装置。

Claims (6)

1.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利用1场包含多个子场的子场法来驱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该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在多个扫描电极及多个维持电极与多个数据电极的交叉部具有多个放电单元,其特征在于,该驱动装置包括
驱动所述多个扫描电极的扫描电极驱动电路、
驱动所述多个维持电极的维持电极驱动电路、及
电位检测电路,
所述扫描电极驱动电路在所述多个子场中至少一个子场的初始化期间中的第1期间,向所述多个扫描电极施加从第1电位下降至第2电位的第1斜坡波形,
所述电位检测电路检测出在所述第1期间中所述多个扫描电极变成低于所述第1电位且高于所述第2电位的第3电位,
所述维持电极驱动电路对于由所述电位检测电路检测出所述第3电位作出响应,向所述多个维持电极施加从第4电位下降至第5电位的第2斜坡波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维持电极驱动电路对于由所述电位检测电路检测出所述第3电位作出响应,使所述多个维持电极成为浮置状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位检测电路在所述第1期间中所述多个扫描电极的电位从所述第3电位下降至所述第2电位的期间产生切换信号,
所述维持电极驱动电路在产生所述切换信号的期间向所述多个维持电极施加所述第2斜坡波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维持电极驱动电路在所述多个子场中至少一个子场的写入期间,将所述多个维持电极保持为所述第4电位。
5.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该驱动方法利用1场包含多个子场的子场法来驱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该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在多个扫描电极及多个维持电极与多个数据电极的交叉部具有多个放电单元,其特征在于,该驱动方法包括:
在所述多个子场中至少一个子场的初始化期间中的第1期间、向所述多个扫描电极施加从第1电位下降至第2电位的第1斜坡波形的步骤;
检测出在所述第1期间中所述多个扫描电极变成低于所述第1电位且高于所述第2电位的第3电位的步骤;及
对于检测出所述第3电位作出响应、向所述多个维持电极施加从第4电位下降至第5电位的第2斜坡波形的步骤。
6.一种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该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在多个扫描电极及多个维持电极与多个数据电极的交叉部具有多个放电单元;及
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利用1场包含多个子场的子场法来驱动所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
驱动所述多个扫描电极的扫描电极驱动电路、
驱动所述多个维持电极的维持电极驱动电路、及
电位检测电路,
所述扫描电极驱动电路在所述多个子场中至少一个子场的初始化期间中的第1期间,向所述多个扫描电极施加从第1电位下降至第2电位的第1斜坡波形,
所述电位检测电路检测出在所述第1期间中所述多个扫描电极变成低于所述第1电位且高于所述第2电位的第3电位,
所述维持电极驱动电路对于由所述电位检测电路检测出所述第3电位作出响应,向所述多个维持电极施加从第4电位下降至第5电位的第2斜坡波形。
CN2009801066427A 2008-02-27 2009-02-17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驱动方法及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Pending CN10195287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45444 2008-02-27
JP2008045444 2008-02-27
PCT/JP2009/000631 WO2009107341A1 (ja) 2008-02-27 2009-02-17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の駆動装置、駆動方法および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52874A true CN101952874A (zh) 2011-01-19

Family

ID=410157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066427A Pending CN101952874A (zh) 2008-02-27 2009-02-17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驱动方法及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090195A1 (zh)
EP (1) EP2246838A4 (zh)
JP (1) JPWO2009107341A1 (zh)
KR (1) KR101139117B1 (zh)
CN (1) CN101952874A (zh)
WO (1) WO2009107341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15599A (ja) 1998-01-22 2003-01-1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の駆動方法
EP2051230A3 (en) * 1998-09-04 2009-05-27 Panasonic Corporation A plasma display panel driving method and plasma display panel apparatus capable of displaying high-quality images with high luminous efficiency
JP4617541B2 (ja) * 2000-07-14 2011-01-2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Ac型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の駆動装置
TW514860B (en) * 2000-11-04 2002-12-21 Au Optronics Corp Automatic flicker improving method of display
JP2002175043A (ja) * 2000-12-06 2002-06-21 Nec Corp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の駆動方法、その回路及び表示装置
JP4902068B2 (ja) * 2001-08-08 2012-03-21 日立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株式会社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の駆動方法
JP3882773B2 (ja) * 2003-04-03 2007-02-21 ソニー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駆動回路装置および発光ダイオードの不良検出方法
US7365710B2 (en) * 2003-09-09 2008-04-29 Samsung Sdi Co. Ltd. Plasma display panel driving method and plasma display device
KR100570613B1 (ko) * 2003-10-16 2006-04-12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과 그 구동방법
KR100524309B1 (ko) * 2003-11-03 2005-10-2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의 구동방법
US7408531B2 (en) * 2004-04-14 2008-08-05 Pioneer Corporation Plasma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driving the same
KR100550995B1 (ko) * 2004-06-30 2006-02-13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표시 패널의 구동 방법
US20060050024A1 (en) * 2004-09-06 2006-03-09 Kim Oe D Plasma display apparatus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KR100646187B1 (ko) * 2004-12-31 2006-11-1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의 구동방법
KR100692812B1 (ko) * 2005-09-06 2007-03-1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표시장치 및 그 구동방법
KR100931441B1 (ko) * 2005-09-14 2009-12-11 파나소닉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의 구동 장치, 구동 방법 및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070048935A (ko) * 2005-11-07 2007-05-10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의 구동 방법
KR20070091426A (ko) * 2006-03-06 2007-09-11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표시 장치 및 그 구동방법
KR100748989B1 (ko) * 2006-03-14 2007-08-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의 구동 방법
JP5075119B2 (ja) * 2006-11-28 2012-11-1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およびその駆動方法
WO2008066085A1 (fr) * 2006-11-28 2008-06-05 Panasonic Corporation Écran à plasma et procédé de commande de celui-ci
US20100103161A1 (en) * 2006-12-05 2010-04-29 Panasonic Corporation Plasma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driving the same
CN101765872B (zh) * 2007-07-25 2013-07-3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KR100863969B1 (ko) * 2007-08-02 2008-10-16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표시 장치 및 그 구동 방법
KR101109842B1 (ko) * 2007-08-08 2012-03-13 파나소닉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의 구동 장치, 구동 방법 및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EP2028760B1 (en) * 2007-08-22 2020-06-17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Industries, LLC A low side driver
US8471785B2 (en) * 2007-09-11 2013-06-25 Panasonic Corporation Driving device, driving method and plasma display apparatus
JP5275244B2 (ja) * 2007-09-26 2013-08-2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駆動装置、駆動方法および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EP2234092A4 (en) * 2007-12-25 2011-08-17 Panasonic Corp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PLASMA SCREEN AND PLASMA SCREEN DEVICE
KR101128248B1 (ko) * 2007-12-26 2012-03-27 파나소닉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의 구동 장치, 구동 방법 및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246838A4 (en) 2011-11-30
WO2009107341A1 (ja) 2009-09-03
US20110090195A1 (en) 2011-04-21
KR101139117B1 (ko) 2012-04-30
JPWO2009107341A1 (ja) 2011-06-30
EP2246838A1 (en) 2010-11-03
KR20100119795A (ko) 2010-1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23057C (zh) 等离子显示屏的驱动方法
CN100476918C (zh) 等离子显示屏的驱动方法
CN101809642B (zh) 驱动装置、驱动方法、及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CN101548304A (zh) 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1263542B (zh) 等离子体显示屏的驱动装置和驱动方法以及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CN101796569B (zh) 驱动装置、驱动方法、及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CN100479015C (zh) 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及其驱动方法
CN101911164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驱动方法及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KR101128248B1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의 구동 장치, 구동 방법 및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1563719A (zh) 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1351833B (zh) 等离子体显示屏的驱动方法以及等离子显示装置
CN102047311B (zh) 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CN101796568B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驱动方法及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CN101796567B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装置及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CN101772794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驱动方法及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CN101952874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驱动方法及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CN101971238B (zh) 等离子显示装置和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CN101765872B (zh) 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1483029B (zh) 等离子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Seo et al. New driving method for gray scale expression in AC plasma display panel
CN101356566A (zh) 等离子体显示板的驱动
CN101578647B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1436378A (zh) 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及其驱动装置
CN101488316B (zh) 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2113042A (zh) 等离子显示装置和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