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48304A - 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 Google Patents
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548304A CN101548304A CNA2007800446665A CN200780044666A CN101548304A CN 101548304 A CN101548304 A CN 101548304A CN A2007800446665 A CNA2007800446665 A CN A2007800446665A CN 200780044666 A CN200780044666 A CN 200780044666A CN 101548304 A CN101548304 A CN 10154830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ode
- voltage
- scan electrode
- discharge
- keep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2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 G09G3/28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using AC panels
- G09G3/296—Driving circuits for producing the waveforms applied to the driving electrodes
- G09G3/2965—Driving circuits for producing the waveforms applied to the driving electrodes using inductors for energy recovery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2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 G09G3/28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using AC panels
- G09G3/296—Driving circuits for producing the waveforms applied to the driving electrode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2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 G09G3/28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using AC panels
- G09G3/291—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using AC panels controlling the gas discharge to control a cell condition, e.g. by means of specific pulse shapes
- G09G3/29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using AC panels controlling the gas discharge to control a cell condition, e.g. by means of specific pulse shapes for reset discharge, priming discharge or erase discharge occurring in a phase other than addressing
- G09G3/2927—Details of initialising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2—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display appearance
- G09G2320/0228—Increasing the driving margin in plasma display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Control Of Gas Discharge Display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在就要到第1SF(子场)前的时刻t1,使维持电极(SU1~SUn)的电压从Ve1下降到接地电位。然后,在第1SF的初始化期间的开始时刻t2,对数据电极(D1~Dm)施加脉冲状的正电压Vd。就在此之前,在所述维持电极(SU1~SUn)上积聚有大量负的壁电荷,在所述数据电极(D1~Dm)上积聚有正的壁电荷,所以通过对所述数据电极施加所述脉冲状的正电压Vd,从而所述维持电极(SU1~SUn)与所述数据电极(D1~Dm)之间发生强放电。此后,在时刻t3,开始对扫描电极(SC1~SCn)施加斜坡电压,使所述扫描电极(SC1~SCn)与所述维持电极(SU1~SUn)之间发生初始化放电。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多个放电单元有选择地放电从而显示图像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结构)
作为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下文简记为“面板”),其典型的交流表面放电型面板在相对配置的前板与后板之间具有多个放电单元。
前板包含前玻璃基板、多个显示电极、电介质层和保护层。各显示电极由一对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组成。多个显示电极以相互平行的方式形成在前玻璃基板上。并形成有电介质层和保护层以覆盖这些显示电极。
后板包含后玻璃基板、多个数据电极、电介质层、多个障壁和荧光体层。在后玻璃基板上形成有平行的多个数据电极。并形成有电介质层以覆盖这些数据电极。在该电介质层上分别形成有与数据电极平行的多个障壁。在电介质层的表面和障壁的侧面形成有R(红)、G(绿)和B(蓝)荧光体层。
而且,前板和后板相对配置并密封使得显示电极和数据电极立体交叉,并在内部的放电空间中封入有放电气体。在显示电极与数据电极相对的部分形成放电单元。
具有这种结构的显示面板中,在各放电单元内利用气体放电发生紫外线,该紫外线激励R、G和B的荧光体,使其发光。由此,进行彩色显示。
作为驱动显示面板方法,使用子场法。子场法中,将1场期间划分成多个子场,在各个子场使各放电单元发光或不发光,从而进行灰度显示。各子场具有初始化期间、写入期间和维持期间。
(现有的面板驱动方法1)
初始化期间中,在各放电单元进行微弱放电(初始化放电),形成后续写入动作所需的壁电荷。此外,初始化期间还具有产生引火(日文:プライミング)的功能,该引火用于减小放电延迟以使写入放电稳定地发生。这里,引火是指成为放电用的起爆剂的激励粒子。
写入期间中,对扫描电极依次施加扫描脉冲,并对数据电极施加与要显示的图像信号对应的写入脉冲。由此,在扫描电极与数据电极之间有选择地发生写入放电,进行有选择的壁电荷形成。
后续的维持期间中,在扫描电极与维持电极之间施加与要显示的亮度对应的预定次数的维持脉冲。由此,在进行了基于写入放电的壁电荷形成的放电单元中有选择地发生放电,该放电单元发光。
这里,所述初始化期间中,调整对扫描电极、维持电极和数据电极分别施加的电压,以便在各放电单元中发生微弱放电。
具体而言,在初始化期间的前半部(下文称为上升期间)中,以将数据电极的电压保持在接地电位(基准电压)的状态,对扫描电极施加缓慢上升的斜坡电压。由此,上升期间中,使扫描电极与数据电极之间、及维持电极与数据电极之间发生微弱放电。
另外,在初始化期间的后半部(下文称为下降期间)中,以将数据电极的电压保持在接地电位的状态,对扫描电极施加缓慢下降的斜坡电压。由此,下降期间中,使扫描电极与数据电极之间、及维持电极与数据电极之间发生微弱放电。
例如专利文献1(日本国专利特开2003—15599号公报)披露了这样在初始化期间中对扫描电极施加斜坡电压或者阶梯状上升或下降的电压的面板驱动方法。利用此方法,积聚在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上的壁电荷被擦除,并在扫描电极、维持电极和数据电极上分别积聚写入动作所需的壁电荷。
然而,实际上存在上升期间中扫描电极与数据电极之间发生强放电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扫描电极与维持电极之间也发生强放电,在放电单元内产生大量壁电荷和大量引火,在下降期间也容易发生强放电。
若在初始化期间发生强放电,则积聚在扫描电极、维持电极和数据电极上的壁电荷被擦除。因此,各电极上不能形成写入放电所需的适当数量的壁电荷。
因此,专利文献2(日本国专利特开2006—18298号公报)披露了防止初始化期间中发生强放电的面板驱动方法。
(现有的面板驱动方法2)
图19是使用专利文献2的面板驱动方法后的面板的驱动电压波形的一个例子(下文称为驱动波形)。图19中,示出在维持期间、初始化期间和写入期间对扫描电极、维持电极和数据电极分别施加的驱动电压的波形。
如图19所示,初始化期间的上升期间中,将数据电极保持在高于接地电位的电压Vd。
在这种情况下,与将数据电极保持在接地电位的情况相比,扫描电极与数据电极之间的电压变小。由此,扫描电极与维持电极之间的电压比扫描电极与数据电极之间的电压先超过放电开始电压。
这样,上升期间中,通过先在扫描电极与维持电极之间发生微弱放电从而产生引火。此后,在扫描电极与数据电极之间发生微弱放电,从而分别在扫描电极、维持电极和数据电极上形成写入动作所需的壁电荷。
例如,在图19的写入期间开始时,扫描电极上积聚负的壁电荷,数据电极上积聚正的壁电荷。其结果是,使写入期间的写入放电稳定。可是,近年随着面板的大屏幕化和高清晰化,放电单元的数量增加(像素增加),并且相邻的放电单元间的距离变小。其结果是,相邻的放电单元之间容易发生串扰,下面进行说明。
如图19所示,在前一子场的最后,从使扫描电极的电压上升到Vc1开始、经过预定时间(相位差TR)后,使维持电极的电压上升。由此,扫描电极与维持电极之间发生擦除放电,扫描电极上积聚的正的壁电荷和维持电极上积聚的负的壁电荷被擦除或减少。
接着,初始化期间的上升期间中,以将数据电极保持在电压Vd的状态,对扫描电极施加缓慢上升的斜坡电压。由此,在扫描电极与维持电极之间发生微弱放电后,在扫描电极与数据电极之间发生微弱放电。其结果是,扫描电极上积聚负的壁电荷,维持电极上积聚正的壁电荷。这时,数据电极上积聚有正的壁电荷。
另外,初始化期间的下降期间中,以将数据电极保持在接地电位的状态,对扫描电极施加缓慢下降的斜坡电压。由此,在扫描电极与数据电极之间、及维持电极与数据电极之间发生微弱放电。其结果是,扫描电极上积聚的负的壁电荷减少,维持电极上积聚的正的壁电荷减少。这时,数据电极上有积聚正的壁电荷。
这样,在写入期间开始时,在扫描电极上积聚有负的壁电荷,在数据电极上积聚有正的壁电荷。在此状态下,在写入期间对扫描电极施加负极性的写入脉冲,对数据电极施加正极性的写入脉冲。在这种情况下,因所述壁电荷而使扫描电极与数据电极之间的电压变高,在扫描电极与数据电极之间稳定地发生写入放电。
这时,由于维持电极上积聚有正的壁电荷,所以扫描电极与维持电极之间发生较强的写入放电。由此,相邻的放电单元间的距离较小的情况下,相邻的放电单元之间发生串扰,容易发生误放电。因此,为了防止发生这种串扰,已将下述说明的面板驱动方法付诸于实用。
(现有的面板驱动方法3)
图20是用于防止相邻的放电单元间发生的串扰的面板驱动波形的一个例子。再者,本例中,在初始化期间的上升期间中将数据电极保持在比接地电位高的电压Vd。
图20的驱动波形中,擦除放电用的相位差TR小于图19的驱动波形中的擦除放电用的相位差TR。相位差TR越小,则擦除放电越弱。因此,图20的驱动波形中,与图19的驱动波形相比,擦除放电变弱,初始化期间之前在扫描电极上残留较多正的壁电荷,在维持电极上残留较多负的壁电荷。由此,能使写入期间的写入放电减弱。其结果是,认为能够防止相邻的放电单元间的串扰。
然而,根据本发明人的实验可知实际上会发生如下现象。如图20所示,初始化期间的上升期间中,对扫描电极施加从电压Vm缓慢上升相应于电压Vset的大小的斜坡电压,并且将维持电极保持在接地电位,将数据电极保持在高于接地电位的电压Vd。
如上所述,在初始化期间之前,扫描电极上积聚有较多正的壁电荷,维持电极上积聚有较多负的壁电荷。因此,若对扫描电极施加电压Vm,则维持电极与数据电极之间发生强放电,随之,扫描电极与维持电极之间发生强放电。
由于发生这种强放电,使得扫描电极、维持电极和数据电极上积聚有的壁电荷被擦除。由此,即使对扫描电极施加上升相应于电压Vset的大小的斜坡电压,扫描电极与维持电极之间的电压也不超过放电开始电压,不能使扫描电极与维持电极之间发生微弱放电。
因而,难以将扫描电极、维持电极和数据电极的壁电荷调整成写入期间的写入放电所需的数量。
因此,为了在上述强放电发生后使得发生微弱放电,考虑加大对扫描电极施加的斜坡电压。然而,驱动电路的成本增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防止相邻的放电单元间发生的串扰并且能在构成放电单元的多个电极上形成所要数量的壁电荷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1)遵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是用1场包含多个子场的子场法对在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与多个数据电极之间的交叉部具有多个放电单元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进行驱动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中,具有:驱动扫描电极的扫描电极驱动电路;驱动维持电极的维持电极驱动电路;以及驱动数据电极的数据电极驱动电路,多个子场中的至少1个子场包含将多个放电单元的壁电荷调整成能进行写入放电的状态的初始化期间,扫描电极驱动电路在初始化期间对扫描电极施加从第1电位变化到第2电位的斜坡电压以进行初始化放电,维持电极驱动电路在扫描电极开始向第1电位变化的时刻之前,对维持电极施加从第3电位变化到第4电位的电压,使得扫描电极与维持电极之间的电位差变大,数据电极驱动电路在扫描电极开始向第1电位变化的时刻之前,与维持电极的电压变化同步地对各数据电极施加从第5电位变化到第6电位的电压,使得扫描电极与各数据电极之间的电位差变小。
该等离子体显示装置中,多个子场中的至少一个子场包含将多个放电单元的壁电荷调整成能进行写入放电的状态的初始化期间。该初始化期间中,利用扫描电极驱动电路对扫描电极施加从第1电位变化到第2电位的斜坡电压。
另一方面,在初始化期间中的扫描电极开始向第1电位变化的时刻之前,利用维持电极驱动电路对维持电极施加从第3电位变化到第4电位的电压,使得扫描电极与维持电极之间的电位差变大。另外,在初始化期间中的扫描电极开始向第1电位变化的时刻之前,利用数据电极驱动电路与施加到维持电极的电压的变化同步地对数据电极施加从第5电位变化到第6电位的电压,使得扫描电极与各数据电极之间的电位差变小。
这样,在扫描电极开始向第1电位变化的时刻之前,维持电极与各数据电极之间的电位差变大,在维持电极与各数据电极之间发生放电。其结果是,维持电极上和各数据电极上的壁电荷被擦除或减少。
另外,为了防止串扰而在前一维持期间的最后进行微弱的擦除放电的情况下,在初始化期间开始前,维持电极上积聚有较多壁电荷。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利用维持电极与各数据电极之间的放电,壁电荷也被擦除或减少,所以可防止在扫描电极开始向第1电位变化的时刻,扫描电极与维持电极之间发生强放电。在这种情况下,扫描电极上和维持电极上残留壁电荷。
此后,如上所述,在施加到扫描电极的斜坡电压从第1电位变化到第2电位的期间,能使扫描电极与维持电极之间的电压可靠地高于放电开始电压。由此,在扫描电极与维持电极之间发生微弱的初始化放电。其结果是,能将多个放电单元的壁电荷可靠地调整成写入放电所需的数量。
另外,各数据电极的电压变成第5电位使得扫描电极与各数据电极的电位差变小,所以能防止扫描电极与各数据电极之间发生强放电,并且能防止扫描电极与维持电极之间发生强放电。
其结果是,不因强放电而使扫描电极上、维持电极上和各数据电极上的壁电荷被擦除,能将多个放电单元的壁电荷调整成适于写入放电的值。
(2)也可为,数据电极驱动电路在扫描电极开始向第1电位变化的时刻之前使各数据电极的电压从第6电位变化到第5电位后,在扫描电极开始向所述第1电位变化的时刻之后再次使各数据电极的电压返回到第6电位。
在这种情况下,可防止在斜坡电压变化时各数据电极的电压中发生波动。由此,数据电极驱动电路中可使用耐压低的元件。
(3)也可为,在施加斜坡电压的过程中,数据电极驱动电路将各数据电极的电压维持在第6电位。在这种情况下,容易控制对各数据电极施加的电压。
(4)也可为,第2电位是比第1电位高的正电位,第3电位是比第4电位高的正电位,第6电位是比第5电位高的正电位。
在这种情况下,对扫描电极施加的斜坡电压从第1电位上升到第2电位。另外,对维持电极施加的电压在扫描电极开始向第1电位变化的时刻之前,从第3电位下降到第4电位。而且,对各数据电极施加的电压在扫描电极开始向第1电位变化的时刻之前,从第5电位上升到第6电位。这样对扫描电极、维持电极和各数据电极施加正电压,所以电源电路的结构不复杂。
(5)也可为,第4电位和第6电位被设定成使得在维持电极与各数据电极之间发生第1放电,斜坡电压被设定成使得在第1放电后从第1电位向第2电位变化的过程中在扫描电极与维持电极之间发生第2放电,第2放电时的放电电流小于第1放电时的放电电流。
在这种情况下,第2放电时的放电电流小于第1放电时的放电电流,所以扫描电极上积聚的壁电荷和维持电极上积聚的壁电荷不被擦除,而被调整成适当的值。
(6)也可为,扫描电极驱动电路在先于初始化期间的前一维持期间的最后,对扫描电极施加具有第7电位的脉冲电压,维持电极驱动电路在脉冲电压的期间中对维持电极施加从第4电位变化到第3电位的电压,以减少进行了维持放电的放电单元的壁电荷。
在这种情况下,可在先于初始化期间的前一维持期间的最后,利用微弱的擦除放电使得在扫描电极上和维持电极上残留较多壁电荷。由此,在初始化期间后的写入期间中,写入放电被减弱,可防止相邻的放电单元间发生的串扰。
(7)也可为,扫描电极驱动电路在先于初始化期间的前一维持期间的最后,对扫描电极施加具有第7电位的斜坡脉冲电压,以减少进行了维持放电的放电单元的壁电荷,斜坡脉冲电压的前缘比后缘变化得缓慢,维持电极驱动电路在斜坡脉冲电压的期间中,将维持电极保持在第3电位。
在这种情况下,在先于初始化期间的前一维持期间的最后,斜坡脉冲电压的前缘缓慢变化,所以可利用微弱的擦除放电使扫描电极上和维持电极上残留较多壁电荷。由此,在初始化期间后的写入期间中,写入放电被减弱,可防止相邻的放电单元间发生的串扰。
(8)遵照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是用1场包含多个子场的子场法对在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与多个数据电极之间的交叉部具有多个放电单元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进行驱动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中,包括:驱动扫描电极的步骤;驱动维持电极的步骤;以及驱动数据电极的步骤,多个子场中的至少1个子场包含将多个放电单元的壁电荷调整成能进行写入放电的状态的初始化期间,驱动扫描电极的步骤包含:在初始化期间对扫描电极施加从第1电位变化到第2电位的斜坡电压以进行初始化放电的步骤,驱动维持电极的步骤包含:在扫描电极开始向第1电位变化的时刻之前对维持电极施加从第3电位变化到第4电位的电压使得扫描电极与维持电极之间的电位差变大的步骤,驱动数据电极的步骤包含:在扫描电极开始向第1电位变化的时刻之前与维持电极的电压变化同步地对各数据电极施加从第5电位变化到第6电位的电压使得扫描电极与各数据电极之间的电位差变小的步骤。
该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中,多个子场中的至少一个子场包含将多个放电单元的壁电荷调整成能进行写入放电的状态的初始化期间。该初始化期间中,对扫描电极施加从第1电位变化到第2电位的斜坡电压。
另一方面,在初始化期间中的扫描电极开始向第1电位变化的时刻之前,对维持电极施加从第3电位变化到第4电位的电压,使得扫描电极与维持电极之间的电位差变大。另外,在初始化期间中的扫描电极开始向第1电位变化的时刻之前,与施加到维持电极的电压的变化同步地对数据电极施加从第5电位变化到第6电位的电压,使得扫描电极与各数据电极之间的电位差变小。
这样,在扫描电极开始向第1电位变化的时刻之前,维持电极与各数据电极之间的电位差变大,在维持电极与各数据电极之间发生放电,其结果是,维持电极上和各数据电极上的壁电荷被擦除或减少。
另外,为了防止串扰而在前一维持期间的最后进行微弱的擦除放电的情况下,在初始化期间开始前,维持电极上积聚有较多壁电荷。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利用维持电极与各数据电极之间的放电,壁电荷也被擦除或减少,所以可防止在扫描电极开始向第1电位变化的时刻,扫描电极与维持电极之间发生强放电。在这种情况下,扫描电极上和维持电极上残留壁电荷。
此后,如上所述,在对扫描电极施加的斜坡电压从第1电位变化到第2电位的期间,能使扫描电极与维持电极之间的电压可靠地高于放电开始电压。由此,在扫描电极与维持电极之间发生微弱的初始化放电。其结果是,能将多个放电单元的壁电荷可靠地调整成写入放电所需的数量。
另外,各数据电极的电压变成第5电位,使得扫描电极与各数据电极的电位差变小,所以可防止扫描电极与各数据电极之间发生强放电,并且可防止扫描电极与维持电极之间发生强放电。
其结果是,不因强放电而使扫描电极上、维持电极上和各数据电极上的壁电荷被擦除,能将多个放电单元的壁电荷调整成适于写入放电的值。
根据本发明,可防止相邻的放电单元间发生的串扰,并且能在构成放电单元的多个电极上形成所要数量的壁电荷。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中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局部分解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的面板的电极排列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电路方框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的施加到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各电极上的驱动波形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5是图4的驱动波形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的施加到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各电极上的驱动波形的另一例的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的施加到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各电极上的驱动波形的又一例的图。
图8是图7的驱动波形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示出图1的扫描电极驱动电路的结构的电路图。
图10是在图5的第1SF的初始化期间提供给图9的扫描电极驱动电路的控制信号的时序图。
图11是示出图3的维持电极驱动电路的结构的电路图。
图12是在图5的第1SF的初始化期间及其前后提供给维持电极驱动电路的控制信号的时序图。
图13是示出图3的数据电极驱动电路的结构的电路图。
图14是在图5的第1SF的初始化期间提供给数据电极驱动电路的控制信号的时序图。
图15是示出图3的扫描电极驱动电路的另一结构的电路图。
图16是在图5的第1SF的初始化期间提供给图15的扫描电极驱动电路的控制信号的时序图。
图17是示出图3的扫描电极驱动电路的又一结构的电路图。
图18是在图5的第1SF的初始化期间提供给图17的扫描电极驱动电路的控制信号的时序图。
图19是使用专利文献2的面板驱动方法后的面板的驱动电压波形的一个例子。
图20是用于防止相邻的放电单元间发生的串扰的面板驱动波形的一个例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使用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1)面板的结构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中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局部分解立体图。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下文简称为面板)10具有相对配置的玻璃制的前基板21和后基板31。在前基板21与后基板31之间形成放电空间。前基板21上相互平行地形成多对扫描电极22和维持电极23。各对扫描电极22和维持电极23构成显示电极。并且形成有电介质层24,以覆盖扫描电极22和维持电极23,在电介质层24上形成有保护层25。
在后基板31上设置有用绝缘体层33覆盖的多个数据电极32,在绝缘体层33上设置有井字状的障壁34。还在绝缘体层33的表面和障壁34的侧面设置有荧光体层35。而且,前基板21和后基板31相对配置,使得多对扫描电极22和维持电极23与多个数据电极32垂直交叉,在前基板21与后基板31之间形成放电空间。放电空间中,封入有例如氖和氙的混合气体,以作为放电气体。再者,面板的结构不限于上述结构,也可采用例如具有条状障壁的结构。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的面板的电极排列图。沿行方向排列有n个扫描电极SC1~SCn(图1的扫描电极22)和n个维持电极SU1~SUn(图1的维持电极23),沿列方向排列有m个数据电极D1~Dm(图1的数据电极32)。n和m分别为2以上的自然数。而且,在1对扫描电极SCi(i=1~n)和维持电极SUi(i=1~n)与1个数据电极Dj(j=1~m)交叉的部分形成有放电单元DC。由此,在放电空间内形成有m×n个放电单元。
(2)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结构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电路方框图。
该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具有面板10、图像信号处理电路51、数据电极驱动电路52、扫描电极驱动电路53、维持电极驱动电路54、定时产生电路55和电源电路(未示出)。
图像信号处理电路51将图像信号sig变换成与面板10的像素数对应的图像数据,并将各像素的图像数据划分成与多个子场对应的多个二进制位,将它们输出到数据电极驱动电路52。
数据电极驱动电路52将每一子场的像素数据变换成与各数据电极D1~Dm对应的信号,根据该信号驱动各数据电极D1~Dm。
定时产生电路55根据水平同步信号H和垂直同步信号V产生定时信号,将这些定时信号提供给各个驱动电路块(图像信号处理电路51、数据电极驱动电路52、扫描电极驱动电路53和维持电极驱动电路54)。
扫描电极驱动电路53根据定时信号将驱动波形提供给扫描电极SC1~SCn,维持电极驱动电路54根据定时信号将驱动波形提供给维持电极SU1~SUn。
(3)面板的驱动方法
这里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面板的驱动方法。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的施加到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各电极上的驱动波形的一个例子的图。图5是图4的驱动波形的局部放大图。
图4和图5中,示出对扫描电极SC1~SCn中的一个扫描电极施加的驱动波形、维持电极SU1~SUn中的一个电极的驱动波形、及数据电极D1~Dn中的一个电极的驱动波形。
本实施方式中,将各场划分成多个子场。本实施方式中,将1场在时间轴上划分成10个子场(下文简记为第1SF、第2SF、……、和第10SF)。在各场的第10SF之后、下一子场之前的期间,设置有伪子场(下文简记为伪SF)。
图4中示出从前一场的第10SF的维持期间起直至其下一场的第3SF的初始化期间为止。图5中示出从图4的第10SF的维持期间起直至其下一场的第1SF的写入期间为止。
下面的说明中,将由积聚在覆盖电极的电介质层或荧光体层等上的壁电荷所产生的电压称为电极上的壁电压。
如图4和图5所示,在前一场的第10SF的最后,从使扫描电极SCi的电压上升到Vs开始、经过预定时间(相位差TR)之后,使维持电极SUi的电压上升到Ve1。由此,在扫描电极SCi与维持电极SUi之间发生擦除放电,扫描电极SCi上积聚的正的壁电荷和维持电极SUi上积聚的负的壁电荷减少。本实施方式中,将相位差TR设定得较小使得擦除放电变弱。一般而言,上述那样的擦除放电用的相位差TR约为450纳秒(nsec)。与此不同的是,本例中将相位差TR设定为例如150纳秒。
这样,通过将相位差TR设定得较小,从而扫描电极SCi与维持电极SUi之间的擦除放电减弱。由此,扫描电极SCi上残留较多正的壁电荷,维持电极SUi上残留较多负的壁电荷。这时,数据电极Dj上积聚正的壁电荷。
伪SF的前半部中,将维持电极SUi保持在电压Ve1,将数据电极Dj保持在接地电位(基准电压),并对扫描电极SCi施加斜坡电压。该斜坡电压从稍微高于接地电位的正电压Vi5向放电开始电压以下的负电压Vi4缓慢下降。
由此,扫描电极SCi与数据电极Dj之间及扫描电极Sci与维持电极SUi之间发生微弱的放电。其结果是,扫描电极SCi上的正的壁电荷略微增加,维持电极SUi上的负的壁电荷略微增加。另外,在数据电极Dj上积聚有正的壁电荷。这样,将所有放电单元DC的壁电荷调整得大致均匀。
伪SF的后半部中,将扫描电极SCi保持在接地电位。
这样,伪SF结束时,扫描电极SCi上积聚有大量正的壁电荷,维持电极SUi上积聚有大量负的壁电荷。
此后,如图5所示,在就要到下一场的第1SF前的时刻t1,使维持电极SUi的电压从Ve1降低到接地电位。然后,在第1SF的初始化期间的开始时刻t2,对数据电极Dj施加脉冲状的正电压Vd。
在就要到时刻t2之前,维持电极SUi上积聚有大量负的壁电荷,数据电极Dj上积聚有正的壁电荷。数据电极Dj的电压上升到Vd时,维持电极SUi与数据电极Dj之间的电压成为对电压Vd加上数据电极Dj上的壁电压和维持电极SUi上的壁电压后得到的值。其结果是,维持电极SUi与数据电极Dj之间的电压超过放电开始电压,从而维持电极SUi与数据电极Dj之间发生强放电。
由于该强放电,维持电极SUi上的负的壁电荷被擦除,维持电极SUi上积聚0或少量正的壁电荷。另外,数据电极Dj上的壁电荷被擦除,数据电极Dj上积聚0或少量负的壁电荷。这时,扫描电极SCi上的正的壁电荷也被略微擦除。
此后,在时刻t3,使扫描电极SCi的电压上升后,在时刻t4将扫描电极SCi保持在正电压Vi1。另外,在时刻t4使数据电极Dj的电压上升到Vd。这时,维持电极SUi上积聚有0或少量正的壁电荷,所以扫描电极SCi与维持电极SUi之间不发生强放电。
在时刻t4,对扫描电极SCi施加斜坡电压。从时刻t5到时刻t6,该斜坡电压从放电开始电压以下的正电压Vi1向超过放电开始电压的正电压Vi2缓慢上升。这时,数据电极Dj保持在电压Vd,所以可防止扫描电极SCi与数据电极Dj之间发生强放电。另外,维持电极SUi保持在接地电位。
随着斜坡电压的上升,扫描电极SCi与维持电极SUi之间的电压超过放电开始电压时,所有放电单元DC中,在扫描电极SCi与维持电极SUi之间发生微弱的初始化放电。
由此,扫描电极SCi上积聚的正的壁电荷逐渐被擦除,并在扫描电极SCi上积聚负的壁电荷。另一方面,在维持电极SUi上积聚正的壁电荷。
在时刻t7,使扫描电极SCi的电压降低,在时刻t8,将扫描电极SCi保持在电压Vi3。这时,对维持电极SUi施加正电压Ve1。
在时刻t9,对扫描电极SCi施加负的斜坡电压。从时刻t9到时刻t10,该斜坡电压从正电压Vi3下降到负电压Vi4。另外,在时刻t9,使数据电极Dj的电压降低,保持在接地电位。
时刻t9至时刻t10中,维持电极SUi的电压保持在正电压Ve1。由此,随着斜坡电压下降,扫描电极SCi与维持电极SUi之间的电压超过放电开始电压时,在所有放电单元DC中发生微弱的初始化放电。
以此,从时刻t9到时刻t10,扫描电极SCi上积聚的负的壁电荷逐渐被擦除,并且在时刻t10,扫描电极SCi上残留少量负的壁电荷。另一方面,从时刻t9到时刻t10,维持电极SUi上积聚的正的壁电荷逐渐被擦除,并且在时刻t10,维持电极SUi上残留少量正的壁电荷。而且,从时刻t9到时刻t10,还在数据电极Di上积聚正的壁电荷。
在时刻t10,使扫描电极SCi的电压上升到接地电位。由此,初始化期间结束,扫描电极SCi上的壁电压、维持电极SUi上的壁电压和数据电极Dj上的壁电压被分别调整成适于写入动作的值。具体而言,在扫描电极SCi上积聚少量负的壁电荷,在维持电极SUi上积聚负的壁电荷,在数据电极Dj上积聚正的壁电荷。
综上所述,第1SF的初始化期间中,进行使所有放电单元DC发生初始化放电的所有单元初始化动作。
返回图4,第1SF的写入期间中,对维持电极SUi施加电压Ve2,并将扫描电极SCi的电压保持在接地电位。接着,对第1行的扫描电极SC1施加具有负电压Va的扫描脉冲,并且对数据电极Dj中的要在第1行发光的放电单元的数据电极Dk(k为1~m中的任一值)施加具有正电压Vd的写入脉冲。
于是,数据电极Dk与扫描电极SC1之间的交叉部的电压成为对外部施加电压(Vd—Va)加上数据电极Dk上的壁电压和扫描电极SC1上的壁电压后得到的值,超过放电开始电压。由此,在数据电极Dk与扫描电极SC1之间及维持电极SU1与扫描电极SC1之间发生写入放电。
这里,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在写入期间开始时,扫描电极SCi和维持电极SUi上积聚有负的壁电荷,数据电极Dj上积聚有正的壁电荷。因此,维持电极SU1与扫描电极SC1之间的写入放电被减弱。
由此,图1的面板中,即使在将相邻的放电单元间的距离设定得较小的情况下,也可防止相邻的放电单元DC间发生串扰。
由上述写入放电,该放电单元DC的扫描电极SC1上积聚正的壁电荷,维持电极SU1上积聚负的壁电荷,数据电极Dk上也积聚负的壁电荷。
这样,要在第1行发光的放电单元DC中发生写入放电,进行在各电极上积聚壁电荷的写入动作。另一方面,未施加写入脉冲的数据电极Dh(h≠k)与扫描电极SC1之间的交叉部的放电单元DC中的电压不超过放电开始电压,所以不发生写入放电。
从第1行的放电单元DC起直至第n行的放电单元为止,依次进行以上的写入动作后,写入期间结束。
后续的维持期间中,使维持电极SUi返回到接地电位,并对扫描电极SCi施加具有电压Vs的维持脉冲电压Vs。这时,在写入期间发生了写入放电的放电单元DC中,扫描电极SCi与维持电极SUi之间的电压成为对维持脉冲电压Vs加上扫描电极SCi上的壁电压和维持电极SUi上的壁电压后得到的值,超过放电开始电压。
由此,扫描电极SCi与维持电极SUi之间发生维持放电,从而放电单元DC发光。其结果是,在扫描电极SCi上积聚负的壁电荷,在维持电极SUi上积聚正的壁电荷,在数据电极Dk上积聚正的壁电荷。写入期间中未发生写入放电的放电单元DC不发生维持放电,保持初始化期间结束时的壁电荷的状态。
接着,使扫描电极SCi返回到接地电位,并对维持电极SUi施加具有电压Vs的维持脉冲。于是,发生了维持放电的放电单元DC中,维持电极SUi与扫描电极SCi之间的电压超过放电开始电压,所以再次在维持电极SUi与扫描电极SCi之间发生维持放电,维持电极SUi上积聚负的壁电荷,扫描电极SCi上积聚正的壁电荷。
此后同样地,对扫描电极SCi和维持电极SUi交替施加预先确定的数量的维持脉冲,从而在写入期间中发生了写入放电的放电单元DC中继续进行维持放电。
维持期间结束前,从施加到扫描电极SCi的电压上升到Vs开始、经过预定时间(相位差TR)之后,使施加到维持电极SUi的电压上升到Ve1。由此,与参照图5所说明的第10SF结束时相同地,在扫描电极SCi与维持电极SUi之间发生弱擦除放电。
第2SF的初始化期间中,与参照图5所说明的伪SF相同,将维持电极SUi的电压保持在Ve1,将数据电极Dj保持在接地电位,并对扫描电极SCi施加从正电压Vi5向负电压Vi4缓慢下降的斜坡电压。于是,在前一子场的维持期间中发生了维持放电的放电单元DC中发生微弱的初始化放电。
由此,扫描电极SCi上的壁电压和维持电极SUi上的壁电压被减弱,数据电极Dk上的壁电压被调整成适于写入动作的值。
另一方面,前一子场中未发生写入放电和维持放电的放电单元DC中,不发生放电,前一子场的初始化期间结束时的壁电荷的状态保持不变。
这样,第2SF的初始化期间中,进行选择初始化动作,该选择初始化动作使前一子场中刚发生了维持放电的放电单元DC有选择地发生初始化放电。
第2SF的写入期间中,与第1SF的写入期间相同,从第1行的放电单元起直至第n行的放电单元为止依次进行写入动作后,写入期间结束。后续的维持期间的动作除维持脉冲数以外,与第1SF的维持期间的动作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后续的第3SF~第10SF的初始化期间中,与第2SF的初始化期间相同地进行选择初始化动作。第3SF~第10SF的写入期间中,与第2SF相同地对维持电极SUi施加电压Ve2并进行写入动作。第3SF~第10SF的维持期间中,进行除维持脉冲数以外与第1SF的维持期间相同的维持动作。
(4)驱动波形的另一例
(4—a)关于壁电荷的调整
伪SF开始前的扫描电极SCi和维持电极SUi的壁电荷的调整也可通过对各电极施加以下的驱动波形来进行。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的施加到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各电极上的驱动波形的另一例的放大图。
如图6所示,本例中,为了在选择初始化前进行微弱擦除放电,在前一场的第10SF的最后,以将维持电极SUi和数据电极Dj保持在接地电位的状态,对扫描电极SCi施加斜坡电压。该斜坡电压从接地电位向正电压Vs缓慢上升。
这里,发生了维持放电的放电单元DC中,在扫描电极SCi上积聚有正的壁电荷,在维持电极SUi上积聚有负的壁电荷。因而,如上所述,对扫描电极SCi施加斜坡电压时,发生了维持放电的放电单元DC中,扫描电极SCi与维持电极SUi之间的电压超过放电开始电压,所以再次在维持电极SUi与扫描电极SCi之间发生微弱擦除放电。
其结果是,扫描电极SCi上积聚的正的壁电荷和维持电极SUi上积聚的负的壁电荷略微减少,扫描电极SCi上残留较多正的壁电荷,维持电极SUi上残留较多负的壁电荷。这时,数据电极Dj上积聚正的壁电荷。
由此,与图4和图5的例子相同,在此后的伪SF进行选择初始化动作,后,在下一场中的第1SF的初始化期间进行所有单元初始化动作,从而将扫描电极SCi上的壁电压、维持电极SUi上的壁电压和数据电极Dj上的壁电压分别调整成适于写入动作的值。
(4—b)关于对场的初始化期间的设定
图4的例子中,在场的最开始的子场即第1SF的最开始设定有初始化期间。下文说明将初始化期间设定在场内的预定子场之间的例子。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的施加到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各电极上的驱动波形的又一例的图,图8是图7的驱动波形的局部放大图。
对图7和图8所示的驱动波形与图4和图5所示的驱动波形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如图7所示,本例的驱动波形中,前一场的伪SF之后,下一场的第1SF中不进行所有单元初始化。
即,第1SF没有初始化期间,而其它的子场有初始化期间。另外,在第1SF进行擦除动作后,在第2SF的初始化期间进行所有单元初始化动作。
图7中示出从前一场的第10SF的维持期间起直至其下一场的第3SF的初始化期间为止。
第1SF的写入期间中,与参照图4所说明的写入期间相同,对维持电极SUi施加具有负电压Va的扫描脉冲,并对数据电极Dk施加具有正电压Vd的写入脉冲。
由此,在数据电极Dk与扫描电极SC1之间及维持电极SU1与扫描电极SC1之间发生写入放电。从第1行的放电单元DC起直至第n行的放电单元为止,依次进行该写入动作后,写入期间结束。
后续的维持期间中,也和参照图4所说明的维持期间相同,使维持电极SUi返回到接地电位,并对扫描电极SCi施加具有电压Vs的维持脉冲。
由此,在写入期间发生了写入放电的放电单元DC中,扫描电极SCi与维持电极SUi之间发生维持放电,放电单元DC发光。此后同样地,通过对扫描电极SCi和维持电极SUi交替施加预先确定的数量的维持脉冲,从而在写入期间中发生了写入放电的放电单元DC中继续进行维持放电。
这里,如图8所示,该第1SF中,在维持期间结束后、第2SF开始前,设置有擦除期间。
擦除期间中,与参照图4和图5所说明的前一场的第10SF的维持期间的最后相同,在从使扫描电极SCi的电压上升到Vs开始、经过设定得较小的预定时间(相位差TR)之后,使维持电极SUi的电压上升到Ve1。
这样,在扫描电极SCi与维持电极SUi之间发生微弱的擦除放电。由此,能在扫描电极SCi上残留较多正的壁电荷,在维持电极SUi上残留较多负的壁电荷。在该状态下,第1SF结束。
此后,如图8所示,在设定于第2SF的最开始的初始化期间中,进行与图4和图5的例子相同的所有单元初始化动作。进一步在此之后,在第2SF的写入期间和维持期间中,进行与图4和图5的例子相同的写入动作和维持动作。
后续于第2SF的第3SF至第10SF分别具有初始化期间、写入期间和维持期间,但在这些初始化期间中进行选择初始化动作。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中,可将进行所有单元初始化动作的初始化期间设置在场内的预定子场之间。
(5)扫描电极驱动电路53的电路结构及动作控制
(5—a)电路结构
图9是示出图3的扫描电极驱动电路53的结构的电路图。下面的说明中,示出在驱动电压上升时进行放电的正极性脉冲的例子,但也可采用下降时进行放电的负极性脉冲。
图9所示的扫描电极驱动电路53包含FET(场效应型晶体管,下文简记为晶体管)Q11~Q22、回收电容C11、电容C12~C15、回收线圈L11和L12、电源端子V11~V14以及二极管DD11~DD14。
扫描电极驱动电路53的晶体管Q13连接在电源端子V11与结点N13之间,对栅极输入控制信号S13。对电源端子V11施加电压Vi1。晶体管Q14连接在结点N13与接地端子之间,对栅极输入控制信号S14。
回收电容C11连接在结点N11与接地端子之间。晶体管Q11和二极管DD11串联连接在结点N11与结点N12a之间。二极管DD12和晶体管Q12串联连接在结点N12b与结点N11之间。对晶体管Q11的栅极输入控制信号S11,对晶体管Q12的栅极输入控制信号S12。回收线圈L11连接在结点N12a与结点N13之间。回收线圈L12连接在结点N12b与结点N13之间。
电容C12连接在结点N14与结点N13之间。二极管DD13连接在电源端子V12与结点N14之间。对电源端子V12施加电压Vr。
晶体管Q15连接在结点N14与结点N15之间,对栅极输入控制信号S15。电容C13连接在结点N14与晶体管Q15的栅极之间。晶体管Q16连接在结点N15与结点N13之间,对栅极输入控制信号S16。
晶体管Q17连接在结点N15与结点N16之间,对栅极输入控制信号S17。晶体管Q18连接在结点N16与电源端子V13之间,对栅极输入控制信号S18。对电源端子V13施加电压Vi4。电容C14连接在结点N16与晶体管Q18的栅极之间。
电容C15连接在结点N16与结点N17之间。二极管DD14连接在电源端子V14与结点N17之间。对电源端子V14施加电压Vs。
晶体管Q19连接在结点N17与结点N18之间,对栅极输入控制信号S19。晶体管Q20连接在结点N18与结点N16之间,对栅极输入控制信号S20。
晶体管21连接在结点N18与扫描电极SCi之间,对栅极输入控制信号S21。晶体管22连接在结点N16与扫描电极12之间,对栅极输入控制信号S22。
从图2的定时产生电路55将上述的控制信号S11~S22作为定时信号提供给扫描电极驱动电路53。
(5—b)动作控制
图10是图5的第1SF的初始化期间中提供给图9的扫描电极驱动电路53的控制信号S11~S22的时序图。
在第1SF的开始时刻t2,控制信号S11、S12、S13、S15、S18、S19、S21分别为低电平。由此,晶体管Q11、Q12、Q13、Q15、Q18、Q19、Q21分别截止。
另外,控制信号S14、S16、S17、S20、S22分别为高电平。由此,晶体管Q14、Q16、Q17、Q20、Q22分别导通。在这种情况下,扫描电极SCi的电压变成接地电位。
在时刻t3,控制信号S11变成高电平,控制信号S14变成低电平。由此,晶体管Q11导通,晶体管Q14截止。以此,电流从回收电容C11流到扫描电极SCi,扫描电极SCi的电压上升。
另外,紧接时刻t3之后,控制信号S11成为低电平。由此,晶体管Q11截止。同时,控制信号S13成为高电平。由此,晶体管Q13导通。
在这种情况下,从回收电容C11流到扫描电极SCi的电流被阻断,电流从电源端子V11流到扫描电极SCi。由此,扫描电极SCi的电压上升,在时刻t4变成Vi1。
接着,在时刻t5,控制信号S15变成高电平,控制信号S16变成低电平。由此,晶体管Q15导通,晶体管Q16截止。
在这种情况下,从电源端子V11流到扫描电极SCi的电流被阻断,电流从电源端子V12流到扫描电极SCi。这时,结点N15的电压保持在Vi1,所以扫描电极SCi的电压缓慢上升,在时刻t6变成Vi2,即(Vi1+Vr)。
接着,在时刻t7,控制信号S15变成低电平,控制信号S16变成高电平。由此,晶体管Q15截止,晶体管Q16导通。以此,扫描电极SCi的电压降低,在时刻t8变成电源端子V11的电压Vi1(上述电压Vi3)。
接着,在时刻t9,控制信号S13变成低电平,控制信号S17变成低电平,控制信号S18变成高电平。由此,晶体管Q13截止,晶体管Q17截止,晶体管Q18导通。在这种情况下,扫描电极SCi的电压缓慢下降,在时刻t10变成电源端子V13的电压Vi4。
在时刻t10,控制信号S19变成高电平,晶体管Q19导通。由此,对扫描电极SCi施加电源端子V14的电压Vs,从而扫描电极SCi的电压大致成为接地电位。
上述结构中,也可通过例如调整电容C13的静电容量,从而对扫描电极SCi提供曲线状变化的斜坡波形(未示出)。
(6)维持电极驱动电路54的电路结构和动作控制
(6—a)电路结构
图11是示出图3的维持电极驱动电路54的结构的电路图。
图11的维持电极驱动电路54包含维持驱动器540和电压上升电路541。
图11的维持驱动器540包含n沟道FET(场效应型晶体管,下文简记为晶体管)Q101~Q104、回收电容C101、回收线圈L101和二极管DD21~DD24。
电压上升电路541包含n沟道FET(场效应型晶体管,下文简记为晶体管)Q105a、Q107、Q108、p沟道FET(场效应型晶体管,下文简记为晶体管)Q105b、二极管DD25和电容C102。
维持驱动器540的晶体管Q101连接在电源端子V101与结点N101之间,对栅极输入控制信号S101。对电源端子V1施加电压Vs。
晶体管Q102连接在结点N101与接地端子之间,对栅极输入控制信号S102。结点N101与图2的维持电极SUi连接。
回收电容C101连接在结点N103与接地端子之间。晶体管Q103和二极管DD21串联连接在结点N103与结点N102之间。二极管DD22和晶体管Q104串联连接在结点N102与结点N103之间。
对晶体管Q103的栅极输入控制信号S103,对晶体管Q104的栅极输入控制信号S104。回收线圈L101连接在结点N101与结点N102之间。二极管DD23连接在结点N102与电源端子V101之间,二极管DD24连接在接地端子与结点N102之间。
电压上升电路541的二极管DD25连接在电源端子V111与结点N104之间,对电源端子V111施加电压Ve1。
晶体管Q105a和晶体管Q105b串联连接在结点N104与结点N101之间。对晶体管Q105a和晶体管Q105b的栅极分别输入控制信号S105a和控制信号S105b。电容C102连接在结点N104与结点N105之间。
晶体管Q107连接在结点N105与接地端子之间,对栅极输入控制信号S107。晶体管Q108连接在电源端子V103与结点N105之间,对栅极输入控制信号S108。对电源端子V103施加电压VE2。再者,电压VE2满足VE2=Ve2—Ve1的关系,例如VE2=5伏(V)。
从图3的定时产生电路55将上述的控制信号S101~S104、S105a、S105b、S107、S108作为定时信号提供给维持电极驱动电路54。
(6—b)动作控制
图12是在图5的第1SF的初始化期间及其前后提供给维持电极驱动电路54的控制信号S101~S104、S105a、S105b、S107、S108的时序图。控制信号S105b具有相对于控制信号S105a的波形反转后的波形。
首先,在前一场的伪SF的时刻t0,控制信号S101、S102、S103、S104、S105b、S108分别为低电平。由此,晶体管Q101、Q102、Q103、Q104、Q108分别截止,晶体管Q105b导通。另外,控制信号S105a、S107分别为高电平。由此,晶体管Q105a、Q107分别导通。
在这种情况下,电流从电源端子V111通过结点N104流到维持电极SUi。由此,维持电极SUi的电压保持在Ve1。
接着,在伪SF就要结束前的时刻t1,即就要到下一场的第1SF前的时刻t1,控制信号S104变成高电平,控制信号S105a变成低电平,控制信号S105b变成高电平。
由此,晶体管Q104导通,晶体管Q105a、Q105b截止。以此,电流从维持电极SUi(结点N101)通过回收线圈L101、二极管DD22和晶体管Q104流到回收电容C101。这时,将面板电容的电荷回收到回收电容C101。其结果是,维持电极SUi(结点N101)的电压降低。
另外,紧接在时刻t1之后,控制信号S104成为低电平,控制信号S102成为高电平。由此,晶体管Q104截止,晶体管Q102导通。这样,使结点N101接地,维持电极SUi成为接地电位。
从下一场的第1SF的开始时刻t2起直至扫描电极SCi的电压开始从Vi3往电压Vi4下降的时刻t8为止的期间中,控制信号S102为高电平。由此,使维持电极SUi(结点N101)保持在接地电位。
这里,在时刻t8,控制信号S102成为低电平,控制信号S105a成为高电平,控制信号S105b成为低电平。由此,晶体管Q102截止,晶体管Q105a、Q105b导通。以此,电流再次从电源端子V111通过结点N104流到维持电极SUi。由此,使维持电极SUi的电压保持在Ve1。
此后,经过初始化期间后,在紧接写入期间开始之后的时刻t11,控制信号S107成为低电平,控制信号S108成为高电平。由此,晶体管Q107截止,晶体管Q108导通。以此,电流从电源端子V103通过晶体管Q108流到结点N105。其结果是,结点N105的电压上升至VE2。在这种情况下,维持电极SUi的电压Ve1与电压VE2相加。由此,使维持电极SUi(结点N101)的电压上升至Ve2。
(7)数据电极驱动电路52的电路结构和动作控制
(7—a)电路结构
图13是示出图3的数据电极驱动电路52的结构的电路图。
图13的数据电极驱动电路52包含多个p沟道FET(场效应型晶体管,下文简记为晶体管)Q211~Q21m、多个n沟道FET(场效应型晶体管,下文简记为晶体管)Q221~Q22m。
结点N201上连接电源端子V201。对电源端子V201施加电压Vd。
晶体管Q211~Q21m连接在结点N201与结点ND1~NDm之间。晶体管Q221~Q22m连接在结点ND1~NDm与接地端子之间。结点ND1~NDm与图2的数据电极Dj连接。
对多个晶体管Q211~Q21m的栅极分别输入控制信号S201~S20m。另外,也对晶体管Q221~Q22m的栅极分别输入控制信号S201~S20m。
从图2的定时产生电路55将上述的控制信号S201~S20m作为定时信号提供给数据电极驱动电路52。
(7—b)动作控制
图14是在图5的第1SF的初始化期间提供给数据电极驱动电路的控制信号S201~S20m的时序图。
如图14所示,在就要到第1SF前的时刻t1,控制信号S201~S20m都为高电平。由此,晶体管Q211~Q21m截止,晶体管Q221~Q22m导通。
在这种情况下,结点ND1~NDm通过晶体管Q221~Q22m与接地端子连接。由此,数据电极Dj成为接地电位。
接着,在第1SF的开始时刻t2,控制信号S201~S20m都变成低电平。由此,晶体管Q211~Q21m导通,晶体管Q221~Q22m截止。
在这种情况下,结点ND1~NDm通过晶体管Q211~Q21m与结点N201连接。由此,电流从电源端子V201通过结点N201和晶体管Q211~Q21m流到数据电极Dj。以此,使数据电极Dj的电压保持在Vd。
在时刻t2至时刻t3之间,从时刻t2起经过预定时间之后,控制信号S201~S20m变成高电平。在这种情况下,如上所述,数据电极Dj成为接地电位。
此后,在时刻t4,控制信号S201~S20m又都变成低电平。控制信号S201~S20m从时刻t4起直至时刻t9为止保持在低电平。由此,使数据电极Dj的电压保持在Vd。
在时刻t9,控制信号S201~S20m变成高电平。,将控制信号S201~S20m从时刻t9起直至初始化期间结束时为止保持在高电平。由此,使数据电极Dj保持在接地电位。
(8)扫描电极驱动电路53的另一结构和动作控制
(8一a)电路结构
本实施方式中,也可采用具有以下结构的扫描电极驱动电路53。图15是示出图3的扫描电极驱动电路53的另一结构的电路图。下面的说明中,示出驱动电压上升时进行放电的正极性脉冲的例子,但也可采用下降时进行放电的负极性脉冲。
本例的扫描电极驱动电路53的结构在以下方面与图9的扫描电极驱动电路53的结构不同。
如图15所示,本例的扫描电极驱动电路53中,晶体管Q15连接在结点N14与结点N18之间。与图9的例子相同,对栅极输入控制信号S15。
另外,晶体管Q14连接在结点N15与接地端子之间,对栅极输入控制信号S14。回收线圈L12连接在结点N15与结点N12b之间。
(8—b)动作控制
图16是在图5的第1SF的初始化期间提供给图15的扫描电极驱动电路53的控制信号S11~S22的时序图。
提供给图15的扫描电极驱动电路53的控制信号S11~S22除以下方面以外,与提供给图9的扫描电极驱动电路53的控制信号S11~S22相同。
根据图16的例子,控制信号S20在时刻t4之前维持在高电平。在这种情况下,晶体管Q20导通。在就要到时刻t4前,晶体管Q11、Q12、Q14、Q15、Q18、Q19、Q21截止,晶体管Q13、Q16、Q17、Q20、Q22导通。因而,电流从电源端子V11流到扫描电极SCi。由此,使扫描电极SCi的电压上升至Vi1。
在时刻t4,控制信号S20变成低电平。由此,晶体管Q20截止。在时刻t5,控制信号S15、S21变成高电平,控制信号S16、S22变成低电平。由此,晶体管Q15、Q21导通,晶体管Q16、Q22截止。
在这种情况下,从电源端子V11流到扫描电极SCi的电流被阻断,并且电流从电源端子V12流到扫描电极SCi。这时,由于结点N16的电压保持在Vi1,所以扫描电极SCi的电压缓慢上升,在时刻t6变成Vi2,即(Vi1+Vr)。
接着,在时刻t7,控制信号S15变成低电平,控制信号S16、S19变成高电平。由此,晶体管Q15截止,晶体管Q16、Q19导通。在这种情况下,从电源端子V12流到扫描电极SCi的电流被阻断,并且电流从电源端子V14流到扫描电极SCi。由此,扫描电极SCi的电压降低。这时,由于结点N16的电压保持在Vi1,所以扫描电极SCi的电压在时刻t7a被保持在(Vi1+Vs)。
接着,在时刻t7b,控制信号S19、S21变成低电平,控制信号S20、S22变成高电平。由此,晶体管Q19、Q21截止,晶体管Q20、Q22导通。在这种情况下,从电源端子V14流到扫描电极SCi的电流被阻断,并且电流从电源端子V11流到扫描电极SCi。由此,扫描电极SCi的电压在时刻t8下降至Vi1。
接着,在时刻t9,控制信号S13、S17变成低电平,控制信号S18变成高电平。由此,晶体管Q13、Q17导通,晶体管Q18截止。在这种情况下,扫描电极SCi的电压缓慢下降,在时刻t10变成电源端子V13的电压Vi4。
在时刻t10,控制信号S19、S21变成高电平,控制信号S20、S22变成低电平。由此,晶体管Q19、Q21导通,晶体管Q20、Q22截止。以此,使扫描电极SCi大致成为接地电位。
(9)扫描电极驱动电路53的又一电路结构和动作控制
(9—a)电路结构
图17是示出图3的扫描电极驱动电路53的又一结构的电路图。下面的说明中,示出在驱动电压上升时进行放电的正极性脉冲的例子,但也可采用在下降时进行放电的负极性脉冲。本例的扫描电极驱动电路53的结构在以下方面与图9的扫描电极驱动电路53不同。
如图17所示,本例的扫描电极驱动电路53中,未设置有图9的扫描电极驱动电路53中设置的晶体管Q19、Q20和电容C12。
另外,晶体管Q21连接在结点N17与扫描电极SCi之间,对栅极输入控制信号S21。晶体管Q22连接在结点N16与扫描电极SCi之间,对栅极输入控制信号S22。
回收线圈L12连接在结点N15与结点N12之间。对电源端子V12施加电压Vr’,以代替电压Vr。再者,电压Vr’是对电压Vr加上电压Vi1—Vs后得到的电压。
(9—b)动作控制
图18是在图5的第1SF的初始化期间提供给图17的扫描电极驱动电路53的控制信号S11~S18、S21、S22的时序图。
如图18所示,图17的扫描电极驱动电路53中,对扫描电极SCi施加的初始化期间的驱动波形与图5的驱动波形略微不同。首先,说明本例的对扫描电极SCi施加的驱动波形。
根据图18的驱动波形,在初始化期间开始后,从时刻t3到时刻t4,对扫描电极SCi施加的电压上升到Vs并加以保持。
接着,从时刻t5到时刻t6,对扫描电极SCi施加从电压Vs缓慢上升相应于Vr’的大小的斜坡电压。然后,从时刻t6到时刻t7,将对扫描电极SCi施加的电压保持在(Vs+Vr’)。
从时刻t7到时刻t7a,对扫描电极SCi施加的电压下降相应于电压Vr’的大小,并保持在(Vs+Vi1)。此后,从时刻t7b到时刻t8,对扫描电极SCi施加的电压下降相应于电压Vs的大小,并保持在Vi1。
接着,从时刻t9到时刻t10,对扫描电极SCi施加从电压Vi1下降到负电压Vi4的斜坡电压。最后,在时刻t10,将扫描电极SCi的电压从Vi4上升,使其大致成为接地电位后,加以保持。在这种状态下,初始化期间结束。
如上所述,为了得到施加到扫描电极SCi的驱动波形,对图17的扫描电极驱动电路53施加如下的控制信号S11~S18、S21、S22。
在第1SF的开始时刻t2,控制信号S11、S12、S13、S15、S18、S19、S21分别为低电平。由此,晶体管Q11、Q12、Q13、Q15、Q18、Q21分别截止。
另外,控制信号S14、S16、S17、S22分别为高电平。由此,晶体管Q14、Q16、Q17、Q22分别导通。在这种情况下,将扫描电极SCi保持在接地电位。
在时刻t3,控制信号S21变成高电平,控制信号S14、S22变成低电平。由此,晶体管Q21导通,晶体管Q14、Q22截止。以此,使扫描电极SCi的电压上升至Vs。
在时刻t5,控制信号S15变成高电平,控制信号S16变成低电平。由此,晶体管Q15导通,晶体管Q16截止。以此,使扫描电极SCi的电压从Vs缓慢上升相应于电压Vr’的大小,在时刻t6变成(Vs+Vr’)。另外,在时刻t6,控制信号S13变成高电平。由此,晶体管Q13导通。从时刻t5到时刻t6,将扫描电极SCi的电压保持在(Vs+Vr’)。
接着,在时刻t7,控制信号S15变成低电平,控制信号S16变成高电平。由此,晶体管Q15截止,晶体管Q16导通。以此,使扫描电极SCi的电压下降相应于Vr’的大小,在时刻t7a变成(Vs+Vi1)。从时刻t7a到时刻t7b,将扫描电极SCi的电压保持在(Vs+Vi1)。
在时刻t7b,控制信号S21变成低电平,控制信号S22变成高电平。由此,晶体管Q21截止,晶体管Q22导通。在这种情况下,扫描电极SCi的电压下降相应于Vs的大小,在时刻t8变成Vi1。从时刻t8到时刻t9,将扫描电极SCi的电压保持在Vi1。
在时刻t9,控制信号S13、S17变成低电平,控制信号S18变成高电平。由此,晶体管Q13、Q17截止,晶体管Q18导通。在这种情况下,扫描电极SCi的电压缓慢下降,在时刻t10变成电源端子V13的电压Vi4。
在时刻t10,控制信号S21成为高电平,晶体管Q21导通。由此,通过对扫描电极SCi施加电源端子V14的电压Vs,从而扫描电极SCi的电压大致成为接地电位。
上述结构中,也可通过例如调整电容C13的静电容量,从而将曲线状变化的斜坡波形(未示出)提供给扫描电极SCi。
(10)效果
本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中,在进行所有单元初始化动作的初始化期间,扫描电极SCi上升到正电压Vil的时刻t3(图5、图6、图8)之前,对数据电极Dj施加正电压Vd。由此,在维持电极SUi与数据电极Dj之间发生强放电。
因此,即使在因所有单元初始化前的微弱的擦除放电使得维持电极SUi上残留较多负的壁电荷的情况下,也可防止对扫描电极Dci施加斜坡电压时在扫描电极SCi与维持电极SUi之间发生强放电。
由此,扫描电极SCi上残留适当数量的壁电荷,所以随着斜坡电压的上升,扫描电极SCi与维持电极SUi之间的电压可靠地超过放电开始电压。其结果是,初始化期间中在扫描电极SCi与维持电极SUi之间发生微弱的初始化放电,可靠地将各电极SCi、SUi上的壁电荷调整成所要的数量。
另外,在斜坡电压缓慢上升的期间,将数据电极Dj保持在电压Vd,所以也可防止扫描电极SCi与数据电极Dj之间发生强放电。
而且,在初始化期间开始前,由于扫描电极SCi与维持电极SUi之间微弱的擦除放电,使得扫描电极SCi上的壁电荷和维持电极SUi上的壁电荷减少。以此,能使扫描电极SCi上残留较多正的壁电荷,维持电极SUi上残留较多负的壁电荷。因而,初始化期间后的写入期间中,扫描电极SCi与数据电极Di之间及维持电极SUi与扫描电极SCi之间的写入放电被减弱。其结果是,即使在相邻的放电单元DC间的距离较小的情况下,也可防止相邻的放电单元DC间发生串扰。
(11)其它
(11—a)
例如图5所示那样,该等离子体显示装置中,在初始化期间的开始时刻t2对数据电极Dj施加脉冲状的正电压Vd。这是为了在时刻t3对扫描电极SCi施加从Vi1上升到Vi2的斜坡电压时,将数据电极Dj保持在接地电位。由此,防止斜坡电压上升时发生波动。以此,等离子体显示装置中能使用耐压低的IC(集成电路)。
因而,在构成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IC(集成电路)的耐压较高的情况下,也可使得对数据电极Dj施加的正电压Vd不为脉冲状。即,也可在对扫描电极SCi施加斜坡电压的期间(例如从时刻t2至时刻t9之间),对数据电极Dj连续施加正电压Vd。
(11—b)
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数据电极驱动电路52、扫描电极驱动电路53和维持电极驱动电路54中,将n沟道FET和p沟道FET用作为开关元件,但开关元件不局限于这些。
例如,上述各电路中,既可用p沟道FET或IGBT(绝缘栅型双极性晶体管)等,以代替n沟道FET,也可用n沟道FET或IGBT(绝缘栅型双极性晶体管)等,以代替p沟道FET。
(12)权利要求的各组成要素与实施方式的各要素的对应关系
下面,说明权利要求的各组成要素与实施方式的各要素的对应关系的例子,但本发明不局限于下面的例子。
上述实施方式中,电压Vi1和图18的Vs是第1电位的例子,电压Vi2和图18的电压(Vs+Vr’)是第2电位的例子,电压Ve1是第3电位的例子,接地电位是第4电位的例子,接地电位是第5电位的例子,电压Vd是第6电位的例子,电压Vs是第7电位的例子,图5、图6和图8的时刻t3是扫描电极开始向第1电位变化的时刻的例子。
工业上的实用性
本发明能用于显示各种图像的显示装置。
Claims (8)
1.一种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用在1场期间包含多个子场的子场法对在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与多个数据电极之间的交叉部具有多个放电单元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进行驱动,该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
驱动所述扫描电极的扫描电极驱动电路;
驱动所述维持电极的维持电极驱动电路;以及
驱动所述数据电极的数据电极驱动电路,
所述多个子场中的至少1个子场包含将所述多个放电单元的壁电荷调整成能进行写入放电的状态的初始化期间,
所述扫描电极驱动电路在所述初始化期间对所述扫描电极施加从第1电位变化到第2电位的斜坡电压以进行初始化放电,
所述维持电极驱动电路在所述扫描电极开始向所述第1电位变化的时刻之前,对所述维持电极施加从第3电位变化到第4电位的电压,使得所述扫描电极与所述维持电极之间的电位差变大,
所述数据电极驱动电路在所述扫描电极开始向所述第1电位变化的时刻之前,与所述维持电极的电压变化同步地对各数据电极施加从第5电位变化到第6电位的电压,使得所述扫描电极与各数据电极之间的电位差变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电极驱动电路在所述扫描电极开始向所述第1电位变化的时刻之前使各数据电极的电压从所述第6电位变化到所述第5电位后,在所述扫描电极开始向所述第1电位变化的时刻之后,再次使各数据电极的电压返回到所述第6电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施加所述斜坡电压的过程中,所述数据电极驱动电路将各数据电极的电压维持在所述第6电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电位是比所述第1电位高的正电位,
所述第3电位是比所述第4电位高的正电位,
所述第6电位是比所述第5电位高的正电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4电位和所述第6电位被设定成使得在所述维持电极与各数据电极之间发生第1放电,
所述斜坡电压被设定成使得在所述第1放电后从所述第1电位向所述第2电位变化的过程中在所述扫描电极与所述维持电极之间发生第2放电,
所述第2放电时的放电电流比所述第1放电时的放电电流小。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扫描电极驱动电路在先于所述初始化期间的前一个维持期间的最后,对所述扫描电极施加具有第7电位的脉冲电压,
所述维持电极驱动电路在所述脉冲电压的期间中对所述维持电极施加从所述第4电位变化到所述第3电位的电压,以减少进行了维持放电的放电单元的壁电荷。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扫描电极驱动电路在先于所述初始化期间的前一个维持期间的最后,对所述扫描电极施加具有第7电位的斜坡脉冲电压,以减少进行了维持放电的放电单元的壁电荷,
所述斜坡脉冲电压的前缘比后缘变化得缓慢,
所述维持电极驱动电路在所述斜坡脉冲电压的期间中,将所述维持电极保持在所述第3电位。
8.一种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用在1场期间包含多个子场的子场法对在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与多个数据电极之间的交叉部具有多个放电单元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进行驱动,该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驱动所述扫描电极的步骤;
驱动所述维持电极的步骤;以及
驱动所述数据电极的步骤,
所述多个子场中的至少1个子场包含将所述多个放电单元的壁电荷调整成能进行写入放电的状态的初始化期间,
驱动所述扫描电极的步骤包含在所述初始化期间对所述扫描电极施加从第1电位变化到第2电位的斜坡电压以进行初始化放电的步骤,
驱动所述维持电极的步骤包含在所述扫描电极开始向所述第1电位变化的时刻之前对所述维持电极施加从第3电位变化到第4电位的电压使得所述扫描电极与所述维持电极之间的电位差变大的步骤,
驱动所述数据电极的步骤包含在所述扫描电极开始向所述第1电位变化的时刻之前与所述维持电极的电压变化同步地对各数据电极施加从第5电位变化到第6电位的电压使得所述扫描电极与各数据电极之间的电位差变小的步骤。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6327802 | 2006-12-05 | ||
JP327802/2006 | 2006-12-05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548304A true CN101548304A (zh) | 2009-09-30 |
Family
ID=394920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7800446665A Pending CN101548304A (zh) | 2006-12-05 | 2007-12-04 | 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00103161A1 (zh) |
EP (1) | EP2063408A4 (zh) |
JP (1) | JPWO2008069209A1 (zh) |
KR (1) | KR101009889B1 (zh) |
CN (1) | CN101548304A (zh) |
WO (1) | WO2008069209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903555A (zh) * | 2014-03-31 | 2014-07-02 | 四川虹欧显示器件有限公司 | 等离子体显示器复位期的斜坡上升波形驱动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9013862A1 (ja) * | 2007-07-25 | 2009-01-29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およびその駆動方法 |
KR101121651B1 (ko) * | 2007-09-11 | 2012-02-28 | 파나소닉 주식회사 | 구동 장치, 구동 방법 및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CN101809642B (zh) | 2007-09-26 | 2012-12-26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驱动装置、驱动方法、及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
WO2009066423A1 (ja) * | 2007-11-19 | 2009-05-28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および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の駆動方法 |
CN101911163A (zh) * | 2007-12-26 | 2010-12-08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驱动方法及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
CN101952874A (zh) * | 2008-02-27 | 2011-01-19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驱动方法及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
US20110157138A1 (en) * | 2008-09-11 | 2011-06-30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Plasma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driving plasma display panel |
JPWO2010029666A1 (ja) * | 2008-09-11 | 2012-02-02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および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の駆動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482894B2 (ja) * | 1998-01-22 | 2004-01-06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の駆動方法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
JP2003015599A (ja) | 1998-01-22 | 2003-01-17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の駆動方法 |
EP1199698B1 (en) * | 1998-09-04 | 2007-08-29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A plasma display panel driv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
JP2994632B1 (ja) * | 1998-09-25 | 1999-12-27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発光中心変動防止のためのpdp表示の駆動パルス制御装置 |
EP1365379A1 (en) * | 1999-11-12 | 2003-11-26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driving the same |
JP2002351387A (ja) * | 2001-05-22 | 2002-12-06 |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の駆動方法 |
JP2002351383A (ja) | 2001-05-28 | 2002-12-06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の駆動方法 |
KR100820500B1 (ko) | 2001-05-30 | 2008-04-10 | 마츠시타 덴끼 산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표시장치와 그 구동방법 |
JP3640622B2 (ja) * | 2001-06-19 | 2005-04-20 | 富士通日立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株式会社 |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の駆動方法 |
JP3683223B2 (ja) * | 2002-02-26 | 2005-08-17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の駆動方法 |
JP2003255887A (ja) * | 2002-03-07 | 2003-09-10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
US7450274B2 (en) * | 2003-05-07 | 2008-11-11 | Ricoh Company, Ltd. | Optical scann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beam positioning method |
JP2005338784A (ja) | 2004-05-28 | 2005-12-08 | Samsung Sdi Co Ltd | プラズマ表示装置とプラズマパネルの駆動方法 |
KR20070029635A (ko) * | 2004-06-02 | 2007-03-14 | 마츠시타 덴끼 산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구동장치 및 플라즈마디스플레이 |
KR100550995B1 (ko) * | 2004-06-30 | 2006-02-13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플라즈마 표시 패널의 구동 방법 |
US20060244685A1 (en) * | 2005-04-27 | 2006-11-02 | Lg Electronics Inc. | Plasma display apparatus an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thereof |
JP4914576B2 (ja) * | 2005-05-13 | 2012-04-11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プラズマ表示装置及び該プラズマ表示装置に用いられる駆動方法 |
US20070115219A1 (en) * | 2005-11-22 | 2007-05-24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Apparatus for driving plasma display panel and plasma display |
US20080165211A1 (en) * | 2005-12-13 | 2008-07-10 | Hidehiko Shoji | Method for Driving Plasma Display Panel and Plasma Display Apparatus |
US20070188416A1 (en) * | 2006-02-16 | 2007-08-16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Apparatus for driving plasma display panel and plasma display |
JP4388995B2 (ja) * | 2006-05-01 | 2009-12-24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の駆動方法 |
-
2007
- 2007-12-04 WO PCT/JP2007/073408 patent/WO2008069209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7-12-04 JP JP2008548294A patent/JPWO2008069209A1/ja not_active Ceased
- 2007-12-04 EP EP07850056A patent/EP2063408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7-12-04 KR KR1020097013914A patent/KR101009889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7-12-04 CN CNA2007800446665A patent/CN101548304A/zh active Pending
- 2007-12-04 US US12/513,406 patent/US20100103161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903555A (zh) * | 2014-03-31 | 2014-07-02 | 四川虹欧显示器件有限公司 | 等离子体显示器复位期的斜坡上升波形驱动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20090086280A (ko) | 2009-08-11 |
EP2063408A4 (en) | 2010-01-06 |
WO2008069209A1 (ja) | 2008-06-12 |
US20100103161A1 (en) | 2010-04-29 |
JPWO2008069209A1 (ja) | 2010-03-18 |
EP2063408A1 (en) | 2009-05-27 |
KR101009889B1 (ko) | 2011-01-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548304A (zh) | 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 |
CN100463033C (zh) | 图像显示装置 | |
CN101542561B (zh) | 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和等离子体显示面板驱动方法 | |
CN101809642B (zh) | 驱动装置、驱动方法、及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 |
CN101542563A (zh) | 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 |
CN101563719B (zh) | 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 |
CN101796569B (zh) | 驱动装置、驱动方法、及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 |
KR100868150B1 (ko) |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의 구동 방법 및 플라즈마디스플레이 장치 | |
CN101563718B (zh) | 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 |
CN102047311B (zh) | 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 |
TW200931368A (en) | Plasma display panel driving device, driving method thereof and plasma display device | |
CN101765872B (zh) | 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 |
CN101796568B (zh) |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驱动方法及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 |
CN101351832B (zh) |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和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 |
CN101772794A (zh) |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驱动方法及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 |
CN101351834B (zh) | 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和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 |
CN102113042A (zh) | 等离子显示装置和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 |
KR101050113B1 (ko) |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의 구동 방법 및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
JP2009069271A (ja) | 駆動装置、駆動方法および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 |
EP2051232A1 (en) | Plasma display panel driving method and plasma display device | |
CN103038810A (zh) | 等离子显示装置以及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 |
CN101952874A (zh) |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驱动方法及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AD01 |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90930 |
|
C20 |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deemed to be abandoned or is abandon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