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38810A - 等离子显示装置以及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 Google Patents

等离子显示装置以及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38810A
CN103038810A CN2011800373158A CN201180037315A CN103038810A CN 103038810 A CN103038810 A CN 103038810A CN 2011800373158 A CN2011800373158 A CN 2011800373158A CN 201180037315 A CN201180037315 A CN 201180037315A CN 103038810 A CN103038810 A CN 1030388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tage
scan electrode
discharge
current potential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3731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折口贵彦
庄司秀彦
盐崎裕也
斋藤鲇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0388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3881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2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 G09G3/28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using AC panels
    • G09G3/291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using AC panels controlling the gas discharge to control a cell condition, e.g. by means of specific pulse shapes
    • G09G3/29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using AC panels controlling the gas discharge to control a cell condition, e.g. by means of specific pulse shapes for reset discharge, priming discharge or erase discharge occurring in a phase other than addressing
    • G09G3/2927Details of initialising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2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10/00Command of the display device
    • G09G2310/06Details of flat display driving waveforms
    • G09G2310/066Waveforms comprising a gently increasing or decreasing portion, e.g. ramp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2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display appearance
    • G09G2320/0209Crosstalk reduction, i.e. to reduce direct or indirect influences of signals directed to a certain pixel of the displayed image on other pixels of said image, inclusive of influences affecting pixels in different frames or fields or sub-images which constitute a same image, e.g. left and right images of a stereoscopic display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2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display appearance
    • G09G2320/0238Improving the black level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2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 G09G3/28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using AC panels
    • G09G3/296Driving circuits for producing the waveforms applied to the driving electrod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等离子显示装置以及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在高清晰化的等离子显示面板中,也能适当进行壁电荷的调整来进行稳定的写入动作,提高等离子显示装置中的图像显示质量。为此,等离子显示装置具备:具有多个扫描电极的等离子显示面板;产生基于子场法的驱动电压并施加给扫描电极的扫描电极驱动电路,子场法是在1个场内设置多个具有初始化期间、写入期间和维持期间的子场来进行灰度显示的方法。扫描电极驱动电路在维持期间的最后对扫描电极施加从基础电位上升至第1电位为止的第1倾斜波形电压,接下来将扫描电极的电位设为第1电位以下的第2电位,接下来对扫描电极施加从第2电位上升至比第1电位高的第3电位为止的第2倾斜波形电压。

Description

等离子显示装置以及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壁挂式电视机或大型监视器中使用的等离子显示装置以及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显示器件而具有代表性的等离子显示面板(以下简记为“面板”)在对置配置的前面基板与背面基板之间形成有多个放电单元。前面基板在前面侧的玻璃基板上互相平行地形成有多对由1对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组成的显示电极对。并且,按照覆盖这些显示电极对的方式形成有电介质层及保护层。
背面基板在背面侧的玻璃基板上形成有多个平行的数据电极,按照覆盖这些数据电极的方式形成有电介质层,进而在该电介质上与数据电极平行地形成有多个隔壁。并且,在电介质层的表面和隔壁的侧面形成有荧光体层。
而且,按照显示电极对和数据电极立体交叉的方式将前面基板和背面基板对置配置并密封。在被密封的内部的放电空间中,封入包含例如分压比为5%的氙气的放电气体,在显示电极对和数据电极相对置的部分形成放电单元。在这种构成的面板中,在各放电单元内通过气体放电而产生紫外线,并用该紫外线激发红色(R)、绿色(G)和蓝色(B)的各色荧光体使其发光来进行彩色的图像显示。
作为驱动面板的方法,一般使用子场法。在子场法中,将1个场分割为多个子场,在各个子场中对各放电单元的发光和不发光进行控制。并且,通过控制在1个场中产生的发光的次数来进行灰度显示。
各子场具有初始化期间、写入期间和维持期间。
在初始化期间中,对各扫描电极施加初始化波形,在各放电单元中产生初始化放电。由此,在各放电单元中,形成在接下来的写入动作中需要的壁电荷,并且产生用于稳定产生写入放电的引发(priming)粒子(用于使放电产生的激发粒子)。
在写入期间中,对扫描电极依次施加扫描脉冲,并且针对数据电极,基于应显示的图像信号选择性施加写入脉冲。由此,在应该进行发光的放电单元的扫描电极与数据电极之间产生写入放电,在该放电单元内形成壁电荷(以下将该动作也记为“写入”)。
在维持期间中,对由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组成的显示电极对,交替地施加按每个子场规定的数量的维持脉冲。由此,在产生了写入放电的放电单元中产生维持放电,并使该放电单元的荧光体层发光(以下,将通过维持放电使放电单元发光的情况记为“点亮”,将不使放电单元发光的情况记为“不点亮”)。由此,使各放电单元以与按每个子场规定的亮度权重相应的亮度进行发光。这样,使面板的各放电单元以与图像信号的灰度值相应的亮度进行发光,从而在面板的图像显示区域显示图像。
在提高面板所显示的图像的质量方面,重要因素之一在于提高对比度。并且,作为基于子场法的面板的驱动方法之一,公开了一种极力减少与灰度显示无关的发光,来提高面板所显示的图像的对比度的驱动方法。
在该驱动方法中,在构成1个场的多个子场之中,在一个子场的初始化期间,进行在面板的图像显示区域内的所有放电单元中产生初始化放电的初始化动作。另外,在其他子场的初始化期间,进行在前一个子场的维持期间产生了维持放电的放电单元中选择性产生初始化放电的初始化动作。
以下,将与前一个子场的动作无关地在图像显示区域内的所有放电单元中产生初始化放电的初始化动作称为“所有单元初始化动作”。另外,将在前一个子场的维持期间产生了维持放电的放电单元中选择性产生初始化放电的初始化动作称为“选择初始化动作”。
不产生维持放电的黑显示区域的亮度(以下简记为“黑亮度”),根据与灰度值的大小无关地产生的发光而变化。该发光例如有通过初始化放电而产生的发光。在上述驱动方法中,黑显示区域中的发光仅为进行在所有放电单元中产生初始化放电的初始化动作时的微弱发光。由此,能够降低面板所显示的图像的黑亮度,从而可以在面板上显示对比度高的图像(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公开了下述驱动方法,其中,将包括具有电压逐渐增加的缓慢的倾斜部分的上升部、和具有电压逐渐减少的缓慢的倾斜部分的下降部在内的初始化波形施加给扫描电极,设置在前一个子场的维持期间产生了维持放电的放电单元中产生初始化放电的初始化期间,并且在1个场的任意的初始化期间之前,设置以所有放电单元为对象而在维持电极与扫描电极之间产生微弱放电的期间(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在该驱动方法中,能够降低面板所显示的图像的黑亮度,提高黑色的视觉辨识性。
近年来,随着面板的高清晰化,放电单元的进一步微细化得到了发展。在该微细化后的放电单元中确认了:通过初始化放电而在放电单元内形成的壁电荷,容易受到相邻的放电单元中产生的写入放电或维持放电的影响而变化。
即,若不产生维持放电的放电单元与产生维持放电的放电单元相互相邻,则不产生维持放电的放电单元的壁电荷,容易受到相邻的放电单元中产生的维持放电的影响而变化。并且还确认了:在维持期间产生的维持脉冲的数量多的子场中,该影响变大。
若在放电单元中过量蓄积了不需要的壁电荷,则例如有可能在不应该产生写入放电的放电单元中产生错误的写入放电。以下,将这种错误地产生的放电也记为“误放电”。并且,误放电成为等离子显示装置中的图像显示质量劣化的原因。
在等离子显示装置中,随着面板的大画面化、高清晰化,期望图像显示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24222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37883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具备:具有多个扫描电极的面板;和扫描电极驱动电路,其产生基于子场法的驱动电压并施加给扫描电极,所述子场法是在1个场内设置多个具有初始化期间、写入期间和维持期间的子场来进行灰度显示的方法。扫描电极驱动电路在维持期间的最后对扫描电极施加从基础电位上升至第1电位为止的第1倾斜波形电压,接下来将扫描电极的电位设为第1电位以下的第2电位,接下来对扫描电极施加从第2电位上升至比第1电位高的第3电位为止的第2倾斜波形电压。
由此,即使在各放电单元中产生第1次消去放电时的放电开始电压存在差异、第1次消去放电的放电产生量产生了偏差,也能通过产生第2次消去放电,使得在第1次消去放电上加上第2次消去放电时的放电产生量相互大致相等。因此,即使在通过高清晰化而具有微细化的放电单元的面板中,也能使得消去放电的放电产生量在各放电单元中相互大致相等,从而可以稳定地进行消去动作之后的初始化动作以及写入动作。
另外,在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装置中,也可:扫描电极驱动电路在第1倾斜波形电压达到第1电位之后,暂时将扫描电极的电位设为基础电位,然后将扫描电极的电位从基础电位设为第2电位,接下来对扫描电极施加从第2电位上升至第3电位为止的第2倾斜波形电压。
本发明的面板的驱动方法通过子场法来驱动具有多个扫描电极的面板,所述子场法是在1个场内设置多个具有初始化期间、写入期间和维持期间的子场来进行灰度显示的方法。并且,在维持期间的最后,对扫描电极施加从基础电位上升至第1电位为止的第1倾斜波形电压,接下来将扫描电极的电位设为第1电位以下的第2电位,接下来对扫描电极施加从第2电位上升至比第1电位高的第3电位为止的第2倾斜波形电压。
由此,即使在各放电单元中产生第1次消去放电时的放电开始电压存在差异、第1次消去放电的放电产生量产生了偏差,也能通过产生第2次消去放电,使得在第1次消去放电上加上第2次消去放电时的放电产生量相互大致相等。因此,即使在通过高清晰化而具有微细化的放电单元的面板中,也能使得消去放电的放电产生量在各放电单元中相互大致相等,从而可以稳定地进行消去动作之后的初始化动作以及写入动作。
另外,在本发明的面板的驱动方法中,也可:在第1倾斜波形电压达到第1电位之后,暂时将扫描电极的电位设为基础电位,然后将扫描电极的电位从基础电位设为第2电位,接下来对扫描电极施加从第2电位上升至第3电位为止的第2倾斜波形电压。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等离子显示装置所采用的面板的构造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等离子显示装置所采用的面板的电极排列图。
图3是表示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等离子显示装置所采用的面板的各电极施加的驱动电压波形的一例的波形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电路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扫描电极驱动电路的一构成例的电路图。
图6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维持期间的最后的期间以及选择初始化期间的扫描电极驱动电路的动作的一例的时序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电压Vr2与写入脉冲(振幅)之间的关系的特性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电压Vr2与黑亮度之间的关系的特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利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等离子显示装置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等离子显示装置所采用的面板10的构造的分解立体图。在玻璃制的前面基板21上,形成有多对由扫描电极22和维持电极23组成的显示电极对24。而且,按照覆盖扫描电极22和维持电极23的方式形成有电介质层25,在该电介质层25上形成有保护层26。
为了降低放电单元中的放电开始电压,该保护层26由作为面板的材料具有使用实际效果的、在封入了氖气(Ne)及氙气(Xe)的情况下2次电子发射系数大且耐久性优越的氧化镁(MgO)为主成分的材料形成。
在背面基板31上形成有多个数据电极32,按照覆盖数据电极32的方式形成有电介质层33,进而在该电介质层33上形成有井字形的隔壁34。而且,在隔壁34的侧面及电介质层33上设有发出红色(R)、绿色(G)及蓝色(B)的各种颜色光的荧光体层35。
将这些前面基板21和背面基板31对置配置成:夹持微小的放电空间并使显示电极对24与数据电极32交叉。并且,将其外周部用玻璃料等密封材料密封。然后,在其内部的放电空间中,封入例如氖气和氙气的混合气体作为放电气体。其中,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提高放电单元中的发光效率,使用了将氙气分压设为约10%的放电气体。
放电空间被隔壁34划分成多个区块,在显示电极对24和数据电极32交叉的部分形成有放电单元。这样,在面板10形成多个放电单元。
并且,通过在这些放电单元中产生放电并使放电单元的荧光体层35发光(使放电单元点亮),从而在面板10上显示彩色图像。
此外,在面板10中,由在显示电极对24延伸的方向上排列的连续3个放电单元、即发出红色(R)光的放电单元、发出绿色(G)光的放电单元、发出蓝色(B)光的放电单元这3个放电单元构成1个像素。
另外,面板10的构造并不限于上述的构造,例如也可以是具备隔壁仅配置在垂直方向(列方向)上的条状隔壁的构造。另外,放电气体的混合比率也不限于上述数值,可以是其他混合比率。
图2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等离子显示装置所采用的面板10的电极排列图。在面板10上,排列了在水平方向(行方向)上延长的n根扫描电极SC1~扫描电极SCn(图1的扫描电极22)、及n根维持电极SU1~维持电极SUn(图1的维持电极23),并且排列了在垂直方向(列方向)上延长的m根数据电极D1~数据电极Dm(图1的数据电极32)。
并且,在一对扫描电极SCi(i=1~n)及维持电极SUi与1个数据电极Dk(k=1~m)交叉的部分,形成了放电单元。即,在一对显示电极对24上形成了m个放电单元,形成了m/3个像素。而且,在放电空间内形成m×n个放电单元,形成了m×n个放电单元的区域成为面板10的图像显示区域。例如,在像素数为1920×1080个的面板中,m=1920×3,n=1080。
下面,对用于驱动面板10的驱动电压波形及其动作概要进行说明。
其中,本实施方式中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利用子场法在面板10上显示灰度。在子场法中,在时间轴上将1个场分割为多个子场,分别对各子场设定亮度权重。各个子场具有初始化期间、写入期间和维持期间。
在初始化期间,在放电单元中产生初始化放电,并进行在各电极上形成接下来的写入期间中的写入放电所需要的壁电荷的初始化动作。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初始化期间进行“所有单元初始化动作”和“选择初始化动作”这两个初始化动作中的任一者。所有单元初始化动作是指,与前一个子场的动作无关地在图像显示区域内的所有放电单元中产生初始化放电的初始化动作。另外,选择初始化动作是指,仅在前一个子场的维持期间产生了维持放电的放电单元中产生初始化放电的初始化动作。
例如,在1个场的起始子场(子场SF1)的初始化期间进行“所有单元初始化动作”,在其他子场的初始化期间进行选择初始化动作。在该情况下,在1个场的起始子场(子场SF1)的初始化期间,对放电单元施加用于进行所有单元初始化动作的所有单元初始化波形,在其他子场的初始化期间,对放电单元施加用于进行选择初始化动作的选择初始化波形。由此,能够极力降低与灰度显示无关的发光,从而可以提高面板10上显示的图像的对比度比。
以下,将进行所有单元初始化动作的初始化期间称为“所有单元初始化期间”,将具有所有单元初始化期间的子场称为“所有单元初始化子场”。另外,将进行选择初始化动作的初始化期间称为“选择初始化期间”,将具有选择初始化期间的子场称为“选择初始化子场”。
在写入期间,通过在应该进行发光的放电单元中产生写入放电,从而按每个子场控制各放电单元的发光/非发光。
在维持期间,对显示电极对24的每一个施加在各子场的亮度权重上乘以了规定的亮度倍率而得到的数量的维持脉冲。并且,通过按每个子场控制各放电单元的发光/非发光,由此在面板10上显示图像。
亮度权重表示各子场中显示的亮度的大小之比,在各子场中,在维持期间产生与亮度权重相应的数量的维持脉冲。因此,例如,亮度权重为“8”的子场以亮度权重为“1”的子场的约8倍的亮度发光,以亮度权重为“2”的子场的约4倍的亮度发光。因此,通过以与图像信号相应的组合选择性地使各子场发光,能够在面板10上显示各种灰度,从而能够在面板10上显示图像。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从子场SF1至子场SF8这8个子场构成1个场,对从子场SF1至子场SF8的各子场分别设定(1,2,4,8,16,32,64,128)的亮度权重的例子。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子场SF1设为所有单元初始化子场,将子场SF2至子场SF8设为选择初始化子场。由此,与图像的显示无关的发光仅为伴随子场SF1中的所有单元初始化动作的放电的发光,不产生维持放电的黑显示区域的亮度即黑亮度仅为所有单元初始化动作中的微弱发光,从而可以在面板10上显示对比度高的图像。
但是,本实施方式中的子场数、各子场的亮度权重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值。另外,也可以是基于图像信号等对子场的构成进行切换的构成。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维持期间的最后连续产生了2个上升的倾斜波形电压。由此,实现了在接下来的子场的初始化期间中的初始化动作以及写入期间中的写入动作的稳定化。以下,首先对驱动电压波形的概要进行说明,接下来对驱动电路的构成进行说明。
图3是表示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等离子显示装置所采用的面板10的各电极施加的驱动电压波形的一例的波形图。图3中表示分别对在写入期间最先进行写入动作的扫描电极SC1、在写入期间最后进行写入动作的扫描电极SCn(例如扫描电极SC1080)、维持电极SU1~维持电极SUn、以及数据电极D1~数据电极Dm施加的驱动电压波形。
此外,在图3中,以在初始化期间进行所有单元初始化动作的“子场SF1”、和在初始化期间进行选择初始化动作的“子场SF2”这2个子场为例,说明对面板10施加的驱动电压的波形。
其中,虽未图示子场SF3至子场SF8,但在本实施方式中,除子场SF1之外的各子场均是选择初始化子场,除维持脉冲的产生数量之外,在各期间中产生大致同样的驱动电压波形。因此,子场SF1与从子场SF2至子场SF8的子场,在初始化期间对扫描电极22施加的驱动电压的波形形状不同。
另外,下面中的扫描电极SCi、维持电极SUi、数据电极Dk表示基于子场数据(表示每个子场的发光/非发光的数据)从各电极中选择出的电极。
首先,对作为所有单元初始化子场的子场SF1进行说明。
在子场SF1的初始化期间前半部分,分别对数据电极D1~数据电极Dm、维持电极SU1~维持电极SUn施加电压0(V)。在对扫描电极SC1~扫描电极SCn施加了电压0(V)之后施加电压Vi1,进而施加从电压Vi1向电压Vi2缓慢(例如以约1.3V/μsec的梯度)上升的倾斜波形电压(以下称为“上行斜坡电压L1”)。此时,电压Vi1被设定为相对于维持电极SU1~维持电极SUn而言低于放电开始电压的电压,电压Vi2被设定为相对于维持电极SU1~维持电极SUn而言超过放电开始电压的电压。
在该上行斜坡电压L1上升的期间,分别在扫描电极SC1~扫描电极SCn与维持电极SU1~维持电极SUn之间、以及扫描电极SC1~扫描电极SCn与数据电极D1~数据电极Dm之间,持续产生微弱的初始化放电。并且,在扫描电极SC1~扫描电极SCn上蓄积了负极性的壁电压,在维持电极SU1~维持电极SUn上以及与扫描电极SC1~扫描电极SCn交叉的数据电极D1~数据电极Dm上蓄积了正极性的壁电压。该电极上的壁电压是表示由蓄积在覆盖电极的电介质层25上、保护层26上、荧光体层35上等的壁电荷产生的电压。
在子场SF1的初始化期间后半部分,使对扫描电极SC1~扫描电极SCn施加的电压从电压Vi2下降到电压低于电压Vi2的电压Vi3。另外,对维持电极SU1~维持电极SUn施加正极性的电压Ve1,对数据电极D1~数据电极Dm施加电压0(V)。并且,对扫描电极SC1~扫描电极SCn施加从电压Vi3向负极性的电压Vi4缓慢(例如以约-2.5V/μsec的梯度)下降的倾斜波形电压(以下称为“下行斜坡电压L2”)。此时,电压Vi3被设定为相对于维持电极SU1~维持电极SUn而言低于放电开始电压的电压,电压Vi4被设定为相对于维持电极SU1~维持电极SUn而言超过放电开始电压的电压。
在对扫描电极SC1~扫描电极SCn施加该下行斜坡电压L2的期间,分别在扫描电极SC1~扫描电极SCn与维持电极SU1~维持电极SUn之间、以及扫描电极SC1~扫描电极SCn与数据电极D1~数据电极Dm之间,产生微弱的初始化放电。并且,扫描电极SC1~扫描电极SCn上的负极性的壁电压以及维持电极SU1~维持电极SUn上的正极性的壁电压被削弱,与扫描电极SC1~扫描电极SCn交叉的数据电极D1~数据电极Dm上的正极性的壁电压被调整为适合写入期间的写入动作的值。
以上的电压波形是与前一个子场的动作无关地在放电单元中产生初始化放电的所有单元初始化波形。并且,对扫描电极22施加所有单元初始化波形的动作是所有单元初始化动作。
通过以上过程,作为所有单元初始化子场的子场SF1中的所有单元初始化动作结束。
在接下来的写入期间,依次对扫描电极SC1~扫描电极SCn施加扫描脉冲,在数据电极D1~数据电极Dm之中对与应该发光的放电单元对应的数据电极Dk施加写入脉冲。这样,仅在应该发光的放电单元中选择性产生写入放电,从而在放电单元内形成在接下来的维持期间中产生维持放电所需要的壁电荷。以下,将这些动作也记为“写入动作”。
在子场SF1的写入期间,对维持电极SU1~维持电极SUn施加电压Ve2,对扫描电极SC1~扫描电极SCn施加电压Vcc(例如Vcc=Va+Vsc)。
然后,对从配置上看上数第1个(第1行)扫描电极SC1施加负极性的电压Va的扫描脉冲,并且对数据电极D1~数据电极Dm中的第1行内应该发光的放电单元的数据电极Dk施加正极性的电压Vd的写入脉冲。
施加了电压Vd的写入脉冲的放电单元的数据电极Dk与扫描电极SC1的交叉部的电压差,成为在外部施加电压的差(电压Vd-电压Va)上加上了数据电极Dk上的壁电压与扫描电极SC1上的壁电压之差而得到的结果。由此,数据电极Dk与扫描电极SC1的电压差超过放电开始电压,从而在数据电极Dk与扫描电极SC1之间产生放电。
另外,由于对维持电极SU1~维持电极SUn施加了电压Ve2,因此维持电极SU1与扫描电极SC1的电压差,成为在外部施加电压的差即(电压Ve2-电压Va)上加上了维持电极SU1上的壁电压与扫描电极SC1上的壁电压之差而得到的结果。此时,通过将电压Ve2设定为稍低于放电开始电压的程度的电压值,从而能够使维持电极SU1与扫描电极SC1之间处于不至于放电而又容易产生放电的状态。
由此,被数据电极Dk和扫描电极SC1之间产生的放电所诱发,能够在处于与数据电极Dk交叉的区域内的维持电极SU1和扫描电极SC1之间产生放电。这样,在应该发光的放电单元中产生写入放电,在扫描电极SC1上蓄积了正极性的壁电压,在维持电极SU1上蓄积了负极性的壁电压,在数据电极Dk上也蓄积了负极性的壁电压。
这样,进行了在第1行内应该发光的放电单元中产生写入放电从而在各电极上蓄积壁电压的写入动作。另一方面,因为未施加写入脉冲的数据电极32和扫描电极SC1的交叉部的电压没有超过放电开始电压,所以不产生写入放电。
将以上的写入动作,按扫描电极SC2、扫描电极SC3、……、扫描电极SCn的顺序,依次进行到第n行的放电单元为止,子场SF1的写入期间结束。这样,在写入期间,选择性地在应该发光的放电单元中产生写入放电,从而在该放电单元中形成壁电荷。
在接下来的维持期间,对扫描电极22以及维持电极23交替施加在各个子场的亮度权重上乘以了规定的比例常数而得到的数量的维持脉冲,在前一个写入期间中产生了写入放电的放电单元中产生维持放电,进行使该放电单元发光的维持动作。
该比例常数是亮度倍率。例如,在亮度倍率为2倍时,在亮度权重为“2”的子场的维持期间,分别对扫描电极22和维持电极23各施加4次维持脉冲。因此,该维持期间中产生的维持脉冲的数量为8。
在子场SF1的维持期间,对维持电极SU1~维持电极SUn施加成为基础电位的电压0(V),并且对扫描电极SC1~扫描电极SCn施加正极性的电压Vs的维持脉冲。在产生了写入放电的放电单元中,扫描电极SCi与维持电极SUi的电压差,成为在维持脉冲的电压Vs上加上了扫描电极SCi上的壁电压与维持电极SUi上的壁电压之差而得到的结果。
由此,扫描电极SCi与维持电极SUi的电压差超过放电开始电压,从而在扫描电极SCi与维持电极SUi之间产生维持放电。并且,通过由该放电产生的紫外线而荧光体层35发光。另外,通过该放电,在扫描电极SCi上蓄积了负极性的壁电压,在维持电极SUi上蓄积了正极性的壁电压。进而,在数据电极Dk上也蓄积了正极性的壁电压。在写入期间未产生写入放电的放电单元中不产生维持放电,保持初始化期间结束时的壁电压。
接下来,对扫描电极SC1~扫描电极SCn施加电压0(V),对维持电极SU1~维持电极SUn施加电压Vs的维持脉冲。在产生了维持放电的放电单元中,维持电极SUi与扫描电极SCi的电压差超过放电开始电压。由此,再次在维持电极SUi与扫描电极SCi之间产生维持放电,在维持电极SUi上蓄积了负极性的壁电压,在扫描电极SCi上蓄积了正极性的壁电压。
之后同样地对扫描电极SC1~扫描电极SCn和维持电极SU1~维持电极SUn交替施加在亮度权重上乘以了规定的亮度倍率而得到的数量的维持脉冲。通过这样对显示电极对24的电极间赋予电位差,从而在写入期间产生了写入放电的放电单元中继续产生维持放电。
然后,在维持期间中的维持脉冲的产生后(维持期间的最后),在保持对维持电极SU1~维持电极SUn以及数据电极D1~数据电极Dm施加了电压0(V)的状态下,对扫描电极SC1~扫描电极SCn施加从作为基础电位的电压0(V)缓慢(例如以约10V/μsec的梯度)上升至作为第1电位的电压Vers的第1倾斜波形电压(以下称为“消去斜坡电压L3”)。
通过将电压Vers设定为超过放电开始电压的电压值,从而在向扫描电极SC1~扫描电极SCn施加的消去斜坡电压L3超过放电开始电压并上升的期间,在产生了维持放电的放电单元的维持电极SUi与扫描电极SCi之间,持续产生微弱的放电。通过该微弱的放电而产生的带电粒子,按照缓和维持电极SUi与扫描电极SCi之间的电压差的方式,在维持电极SUi上以及扫描电极SCi上成为壁电荷并逐渐蓄积下来。
由此,在残留着数据电极Dk上的正极性的壁电压的状态下,扫描电极SCi上的壁电压以及维持电极SUi上的壁电压被削弱至对扫描电极SCi施加的电压与放电开始电压之差,例如(电压Vers-放电开始电压)的程度。以下,将该放电记为“消去放电”。消去放电是将放电单元内的不需要的壁电荷的一部分消去的放电。
在对扫描电极SC1~扫描电极SCn施加的电压达到了电压Vers之后,使向扫描电极SC1~扫描电极SCn施加的施加电压下降至电压0(V)。
在对扫描电极SC1~扫描电极SCn施加了电压0(V)之后,施加作为第2电位的电压Vsc。此时,电压Vsc被设定为电压Vers以下的电压值。由此,即使对扫描电极SC1~扫描电极SCn施加电压Vsc,在放电单元中也不会产生放电。
然后,在保持对维持电极SU1~维持电极SUn以及数据电极D1~数据电极Dm施加了电压0(V)的状态下,对扫描电极SC1~扫描电极SCn施加以与消去斜坡电压L3相同的梯度(例如以约10V/μsec的梯度)从作为第2电位的电压Vsc上升至作为第3电位的电压Vr2的第2倾斜波形电压(以下称为“消去斜坡电压L5”)。
电压Vr2被设定为比电压Vers高的电压值。因此,在向扫描电极SC1~扫描电极SCn施加的消去斜坡电压L5超过电压Vers并上升的期间,在通过消去斜坡电压L3而产生了消去放电的放电单元中,再次持续产生微弱的消去放电。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产生了维持放电的放电单元中,产生基于消去斜坡电压L3的消去放电和基于消去斜坡电压L5的消去放电这两次消去放电。因此,与仅通过消去斜坡电压L3产生消去放电的构成相比,能够更稳定地消去放电单元内的壁电荷。由此,即使在通过高清晰化而具有微细化的放电单元的面板10中,也可以稳定地进行消去动作之后的初始化动作以及写入动作。
在对扫描电极SC1~扫描电极SCn施加的电压达到了电压Vr2之后,使向扫描电极SC1~扫描电极SCn施加的施加电压下降至电压0(V)。这样,子场SF1的维持期间中的维持动作结束。
通过以上过程,子场SF1的驱动动作结束。
下面,关于选择初始化子场,以子场SF2为例进行说明。
在子场SF2的初始化期间,将选择初始化波形施加给所有扫描电极22。该选择初始化波形是省略了所有单元初始化波形的前半部分的驱动电压波形。具体而言,对维持电极SU1~维持电极SUn施加电压Ve1,对数据电极D1~数据电极Dm施加电压0(V)。对扫描电极SC1~扫描电极SCn施加从低于放电开始电压的电压(例如电压0(V))向超过放电开始电压的负极性的电压Vi4以与下行斜坡电压L2相同的梯度下降的下行斜坡电压L4。
由此,在前一个子场(图3中为子场SF1)的维持期间中产生了维持放电的放电单元中产生微弱的初始化放电。并且,扫描电极SCi上以及维持电极SUi上的壁电压被削弱。另外,由于在数据电极Dk上通过前一个维持期间中产生的维持放电而蓄积了充分的正极性的壁电压,因此该壁电压的过量的部分被放电,数据电极Dk上的壁电压被调整为适合写入动作的壁电压。
另一方面,在前一个子场(图3中为子场SF1)的维持期间未产生维持放电的放电单元中,不产生初始化放电,原样保持在前一个子场的初始化期间结束时的壁电荷。
以上的波形是仅在前一个子场的维持期间产生了维持放电的放电单元中产生初始化放电的选择初始化波形。并且,将选择初始化波形施加给扫描电极22的动作是选择初始化动作。
通过以上过程,选择初始化子场的初始化期间中的选择初始化动作结束。
在子场SF2的写入期间,对各电极施加与子场SF1的写入期间同样的驱动电压波形,进行在应该发光的放电单元的各电极上蓄积壁电压的写入动作。
子场SF2的维持期间也与子场SF1的维持期间同样,对扫描电极SC1~扫描电极SCn和维持电极SU1~维持电极SUn交替施加与亮度权重相应的数量的维持脉冲,在写入期间产生了写入放电的放电单元中产生维持放电。
在子场SF3之后的各子场的初始化期间以及写入期间,对各电极施加与子场SF2的初始化期间以及写入期间同样的驱动电压波形。另外,在子场SF3之后的各子场的维持期间,除了维持脉冲的产生数量之外,对各电极施加与子场SF2同样的驱动电压波形。
以上是本实施方式中对面板10的各电极施加的驱动电压波形的概要说明。
此外,关于本实施方式中对各电极施加的电压值,例如为电压Vi1=145(V)、电压Vi2=360(V)、电压Vi3=190(V)、电压Vi4=-160(V)、电压Ve1=125(V)、电压Ve2=130(V)、电压Vers=190(V)、电压Vsc=145(V)、电压Vs=190(V)、电压Va=-180(V)、电压Vd=60(V)、电压Vr2=255(V)。另外,电压Vcc可通过在负极性的电压Va=-180(V)上叠加正极性的电压Vsc=145(V)(Vcc=Va+Vsc)来产生,该情况下电压Vcc=-35(V)。
但上述电压值和梯度的具体数值只不过是一个例子,本发明的各电压值和梯度并不限定于上述数值。希望根据面板的放电特性、等离子显示装置的规格等最佳地设定各电压值和梯度等。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中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构成进行说明。
图4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等离子显示装置1的电路框图。等离子显示装置1具备面板10和驱动电路。
驱动电路具备:图像信号处理电路41、数据电极驱动电路42、扫描电极驱动电路43、维持电极驱动电路44、控制信号产生电路45、以及提供各电路块所需电源的电源电路(未图示)。
图像信号处理电路41基于面板10的像素数以及输入的图像信号sig,对各放电单元分配灰度值。并且,将该灰度值变换为表示每个子场的发光/非发光的子场数据(使发光/非发光与数字信号的“1”、“0”对应起来的数据)。即,图像信号处理电路41将每1场的图像信号变换为表示每个子场的发光/非发光的子场数据。
例如,在输入的图像信号包含R信号、G信号、B信号时,基于该R信号、G信号、B信号,对各放电单元分配R、G、B的各灰度值。或者,在输入的图像信号包含亮度信号(Y信号)以及彩度信号(C信号、或者R-Y信号以及B-Y信号、或者u信号以及v信号等)时,基于该亮度信号以及彩度信号算出R信号、G信号、B信号,然后对各放电单元分配R、G、B的各灰度值(以1个场表现的灰度值)。并且,将对各放电单元分配的R、G、B的灰度值变换为表示每个子场的发光/非发光的子场数据。
控制信号产生电路45基于水平同步信号H以及垂直同步信号V,产生对各电路块的动作进行控制的各种控制信号。并且,将产生的控制信号提供给各个电路块(图像信号处理电路41、数据电极驱动电路42、扫描电极驱动电路43、维持电极驱动电路44等)。
数据电极驱动电路42将每个子场的子场数据变换为与各数据电极D1~数据电极Dm对应的信号。并且,基于该信号以及从控制信号产生电路45供给的控制信号,驱动各数据电极D1~数据电极Dm。在写入期间产生写入脉冲,并施加给各数据电极D1~数据电极Dm。
扫描电极驱动电路43具备初始化波形产生电路、维持脉冲产生电路、扫描脉冲产生电路(图4中未示出)。并且,基于从控制信号产生电路45供给的控制信号来制成驱动电压波形,并施加给扫描电极SC1~扫描电极SCn的每一个。
初始化波形产生电路在初始化期间基于控制信号来产生对扫描电极SC1~扫描电极SCn施加的初始化波形。
维持脉冲产生电路在维持期间基于控制信号来产生对扫描电极SC1~扫描电极SCn施加的维持脉冲。
扫描脉冲产生电路具备多个扫描电极驱动IC(以下简记为“扫描IC”),在写入期间基于控制信号来产生对扫描电极SC1~扫描电极SCn施加的扫描脉冲。
维持电极驱动电路44具备维持脉冲产生电路以及产生电压Ve1、电压Ve2的电路(图4中未示出),基于从控制信号产生电路45供给的控制信号来制成驱动电压波形,并施加给维持电极SU1~维持电极SUn的每一个。在维持期间,基于控制信号产生维持脉冲,并施加给维持电极SU1~维持电极SUn。
下面,对扫描电极驱动电路43的详细结构及其动作进行说明。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扫描电极驱动电路43的一构成例的电路图。
扫描电极驱动电路43具备:产生维持脉冲的维持脉冲产生电路50、产生初始化波形的初始化波形产生电路51、和产生扫描脉冲的扫描脉冲产生电路52。并且,扫描脉冲产生电路52的各输出端子分别与面板10的扫描电极SC1~扫描电极SCn连接。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对扫描脉冲产生电路52输入的电压记为“基准电位A”。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使开关元件导通的动作记为“接通(On)”,将使开关元件断开的动作记为“关断(Off)”,将使开关元件接通的信号记为“Hi”,将使开关元件关断的信号记为“Lo”。此外,在图5中,省略对各电路输入的控制信号(从控制信号产生电路45供给的控制信号)的信号路径的详细图示。
另外,图5中表示利用了开关元件Q4的分离电路,该开关元件Q4用于在利用了负极性的电压Va的电路(例如密勒积分电路54)动作时,使该电路与维持脉冲产生电路50、利用了电压Vr的电路(例如密勒积分电路53)以及利用了电压Vers的电路(例如密勒积分电路55)电分离。图5中还表示利用了开关元件Q6的分离电路,该开关元件Q6用于在利用了电压Vr的电路(例如密勒积分电路53)动作时,使该电路与利用了电压低于电压Vr的电压Vers的电路(例如密勒积分电路55)电分离。
维持脉冲产生电路50具备通常被使用的电力回收电路(未图示)和钳位电路(未图示)。
电力回收电路具有电力回收用的电容器和谐振用的电感器等。并且,通过使面板10的电极间电容Cp与谐振用的电感器谐振,从而将电力回收用的电容器中储存的电力提供给扫描电极SC1~扫描电极SCn,或者将电极间电容Cp中储存的电力回收到电力回收用的电容器中。
钳位电路将扫描电极SC1~扫描电极SCn钳位在电压Vs,或者将扫描电极SC1~扫描电极SCn钳位在电压0(V)。
并且,维持脉冲产生电路50基于从控制信号产生电路45输出的控制信号,在通过对内部具备的各开关元件进行切换从而对电力回收电路和钳位电路进行切换的同时进行动作,产生维持脉冲。
扫描脉冲产生电路52具备用于分别向n根扫描电极SC1~扫描电极SCn施加扫描脉冲的开关元件QH1~开关元件QHn、以及开关元件QL1~开关元件QLn。开关元件QHj(j=1~n)的一个端子与开关元件QLj的一个端子相互连接,该连接处成为扫描脉冲产生电路52的输出端子,从而与扫描电极SCj连接。另外,开关元件QHj的另一个端子是输入端子INb,开关元件QLj的另一个端子是输入端子INa。
此外,开关元件QH1~开关元件QHn、开关元件QL1~开关元件QLn按每多个输出被汇总,并被IC化。该IC是扫描IC。
另外,扫描脉冲产生电路52具备:用于在写入期间将基准电位A与负极性的电压Va连接的开关元件Q5;产生电压Vsc并在基准电位A上叠加电压Vsc的电源VSC;用于将在基准电位A上叠加电压Vsc而产生的电压Vc施加到输入端子INb的二极管Di31以及电容器C31。并且,对开关元件QH1~开关元件QHn的输入端子INb输入电压Vc,对开关元件QL1~开关元件QLn的输入端子INa输入基准电位A。
在这样构成的扫描脉冲产生电路52中,在写入期间使开关元件Q5接通从而使基准电位A与负极性的电压Va相等,对输入端子INa施加负极性的电压Va,对输入端子INb施加成为电压Va+电压Vsc的电压Vcc。
并且,基于子场数据,对于施加扫描脉冲的扫描电极SCi而言,通过使开关元件QHi关断并使开关元件QLi接通,从而经由开关元件QLi对扫描电极SCi施加负极性的电压Va的扫描脉冲。
对于不施加扫描脉冲的扫描电极SCh(h是1~n之中除了i之外的数值)而言,通过使开关元件QLh关断并使开关元件QHh接通,从而经由开关元件QHh对扫描电极SCh施加电压Va+电压Vsc(=电压Vcc)。
此外,扫描脉冲产生电路52被控制信号产生电路45控制为:在初始化期间输出初始化波形产生电路51的电压波形,在维持期间输出维持脉冲产生电路50的电压波形。
初始化波形产生电路51具有:密勒积分电路53、密勒积分电路54和密勒积分电路55。在图5中,将密勒积分电路53的输入端子表示为输入端子IN1,将密勒积分电路54的输入端子表示为输入端子IN2,将密勒积分电路55的输入端子表示为输入端子IN3。此外,密勒积分电路53以及密勒积分电路55是产生上升的倾斜波形电压的倾斜电压产生电路,密勒积分电路54是产生下降的倾斜波形电压的倾斜电压产生电路。
密勒积分电路53具有开关元件Q1、电容器C1和电阻R1,在所有单元初始化动作时,使扫描电极驱动电路43的基准电位A以斜坡状缓慢(例如以1.3V/μsec)上升至电压Vr。此外,在所有单元初始化动作时,使开关元件QH1~开关元件QHn接通,使开关元件QL1~开关元件QLn关断。因此,基准电位A从电压0(V)以斜坡状上升至电压Vr,扫描电极SC1~扫描电极SCn被施加在基准电位A上叠加了电压Vsc后的电压。这样,在所有单元初始化动作时,产生从电压Vsc(在本实施方式中电压Vi1=电压Vsc)上升至电压Vsc+电压Vr(在本实施方式中电压Vi2=电压Vsc+电压Vr)的上行斜坡电压L1,并施加给扫描电极SC1~扫描电极SCn。
密勒积分电路55具有开关元件Q3、电容器C3和电阻R3,在维持期间的最后,使基准电位A以比上行斜坡电压L1陡的梯度(例如以10V/μsec)从电压0(V)上升至电压Vers来产生消去斜坡电压L3,并施加给扫描电极SC1~扫描电极SCn。另外,密勒积分电路55还产生消去斜坡电压L5。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产生消去斜坡电压L5的期间,使开关元件QH1~开关元件QHn接通,使开关元件QL1~开关元件QLn关断。因此,在此期间,对于扫描电极SC1~扫描电极SCn,施加在通过密勒积分电路55而以斜坡状上升的倾斜波形电压上叠加了电压Vsc后的电压。这样,扫描电极驱动电路43产生消去斜坡电压L5,并施加给扫描电极SC1~扫描电极SCn。
密勒积分电路54具有开关元件Q2、电容器C2和电阻R2,在初始化动作时,使基准电位A从电压0(V)以斜坡状缓慢(例如以-2.5V/μsec的梯度)下降至电压Vi4来产生下行斜坡电压L2、下行斜坡电压L4,并施加给扫描电极SC1~扫描电极SCn。
下面,利用图6来说明在维持期间的最后的期间产生消去斜坡电压L3以及消去斜坡电压L5、在选择初始化期间产生下行斜坡电压L4的动作。
图6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维持期间的最后的期间以及选择初始化期间的扫描电极驱动电路43的动作的一例的时序图。
在图6中,将维持期间的最后的期间分割为由期间T1~期间T6表示的6个期间,将选择初始化期间表示为期间T7,对各个期间进行说明。另外,以下设电压Vers与电压Vs相等、电压Vsc比电压Vers低、电压Vr2比电压Vers高、电压Vi4与负极性的电压Va相等来进行说明。另外,图中将使开关元件接通的信号记为“Hi”、将使开关元件关断的信号记为“Lo”。
此外,在图6中,表示了将电压Vsc设定为比电压Vers低的电压值、将电压Vr2设定为比电压Vers高的电压值的例子,但在本实施方式中,按照电压Vsc≤电压Vers<电压Vr2的方式设定各电压值。即,第2电位被设定为第1电位以下的电位,第3电位被设定为比第1电位高的电位。
以下,按照维持期间的最后的期间中的消去斜坡电压L3、消去斜坡电压L5、然后是选择初始化期间中的下行斜坡电压L4的顺序进行说明。此外,在进入期间T1之前维持脉冲的产生已结束。
首先,在进入期间T1之前,通过维持脉冲产生电路50的钳位电路,使基准电位A为电压0(V)。然后,使开关元件QH1~开关元件QHn关断,使开关元件QL1~开关元件QLn接通,从而对扫描电极SC1~扫描电极SCn施加基准电位A、即电压0(V)。
(期间T1)
在期间T1,维持使开关元件QH1~开关元件QHn关断、使开关元件QL1~开关元件QLn接通的状态。
并且,虽然未图示,但使开关元件Q6接通,从而使密勒积分电路55与基准电位A电连接。另外,使维持脉冲产生电路50的各开关元件关断,从而使维持脉冲产生电路50成为与密勒积分电路55电分离的状态。
然后,使密勒积分电路55的输入端子IN3为“Hi”。具体而言,向输入端子IN3输入规定的恒定电流。由此,向电容器C3流入一定的电流,开关元件Q3的源极电压开始以斜坡状上升。由此,基准电位A从电压0(V)以斜坡状上升,扫描电极驱动电路43的输出电压以斜坡状上升。该电压上升在使输入端子IN3为“Hi”的期间持续,或者持续至基准电位A达到电压Vers为止。
此时,按照倾斜波形电压的梯度达到期望的值(例如10V/μsec)的方式,产生向输入端子IN3输入的恒定电流。这样,产生从电压0(V)向电压Vers上升的消去斜坡电压L3,并施加给扫描电极SC1~扫描电极SCn。
通过将电压Vers设定为超过放电开始电压的电压值,从而在向扫描电极SC1~扫描电极SCn施加的消去斜坡电压L3上升的期间,产生了维持放电的放电单元的维持电极SUi与扫描电极SCi之间的电压差超过放电开始电压。由此,在扫描电极SCi与维持电极SUi之间产生微弱的消去放电。该消去放电在消去斜坡电压L3上升的期间持续产生。
其中,在本实施方式中,由消去斜坡电压L3产生的放电是第1次消去放电。
此外,虽图6中未示出,但由于此时数据电极D1~数据电极Dm保持在0(V),因此在产生了消去放电的放电单元所对应的数据电极Dk上形成正的壁电压。
此外,在放电开始电压比较低的放电单元中,在期间T1的较早的时期放电开始,在放电开始电压较高的放电单元中,在期间T1的较迟的时期放电开始。因此,考虑这样的放电开始电压的偏差,将期间T1、电压Vers、消去斜坡电压L3的梯度等设定为即使在放电开始电压较高的放电单元中也产生消去放电的数值。
其中,电压Vers可以是电压Vs以上的电压,或者也可以是电压Vs以下的电压。
(期间T2)
在消去斜坡电压L3达到了电压Vers之后,使输入端子IN3为“Lo”。具体而言,停止向输入端子IN3的恒定电流输入。这样,停止密勒积分电路55的动作。
在期间T2,开关元件QH1~开关元件QHn、开关元件QL1~开关元件QLn维持与期间T1相同的状态。并且,虽然没有图示,但通过维持脉冲产生电路50的钳位电路,从而使基准电位A为电压0(V)。由此,扫描电极SC1~扫描电极SCn的电压下降至作为基础电位的电压0(V)。
这样,在期间T1通过消去斜坡电压L3产生的消去放电暂时停止。
(期间T3)
在期间T3中,在通过维持脉冲产生电路50的钳位电路使基准电位A维持在电压0(V)的情况下,使开关元件QH1~开关元件QHn接通,使开关元件QL1~开关元件QLn关断。由此,将在基准电位A上叠加了电压Vsc后的电压施加给扫描电极SC1~扫描电极SCn。此时基准电位A为电压0(V),因此扫描电极SC1~扫描电极SCn被施加电压Vsc。
在本实施方式中,电压Vsc被设定为电压Vers以下的电压值。因此,即使在通过消去斜坡电压L3而产生了消去放电的放电单元中,期间T3内也不会产生放电。
(期间T4)
在期间T4中,维持使开关元件QH1~开关元件QHn接通、使开关元件QL1~开关元件QLn关断的状态。
并且,虽然未图示,但使开关元件Q6接通,从而使密勒积分电路55与基准电位A电连接。另外,使维持脉冲产生电路50的各开关元件关断,从而使维持脉冲产生电路50成为与密勒积分电路55电分离的状态。
然后,使密勒积分电路55的输入端子IN3为“Hi”。具体而言,向输入端子IN3输入规定的恒定电流。由此,向电容器C3流入一定的电流,开关元件Q3的源极电压以斜坡状上升,基准电位A从电压0(V)开始以斜坡状上升。此时,按照使倾斜波形电压的梯度成为期望的值(例如10V/μsec)的方式,产生对输入端子IN3输入的恒定电流。该电压上升与期间T1中的说明同样,在使输入端子IN3为“Hi”的期间内持续,或者持续至基准电位A达到电压Vers为止。
在期间T4中,扫描电极驱动电路43的输出电压是在基准电位A上叠加了电压Vsc后的电压。因此,从扫描电极驱动电路43输出:从电压Vsc开始以与例如消去斜坡电压L3相同的梯度上升的倾斜波形电压。
这样,扫描电极驱动电路43在期间T4产生从电压Vsc向电压Vr2上升的消去斜坡电压L5,并施加给扫描电极SC1~扫描电极SCn。
通过将电压Vr2设定为比电压Vers高的电压值,从而在向扫描电极SC1~扫描电极SCn施加的消去斜坡电压L5超过电压Vers并上升的期间,在通过消去斜坡电压L3而产生了消去放电的放电单元中,维持电极SUi与扫描电极SCi之间的电压差超过放电开始电压。由此,在通过消去斜坡电压L3而产生了消去放电的放电单元中,再次产生微弱的消去放电。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消去斜坡电压L5而产生的放电是第2次消去放电。
在此,本申请发明者通过实验确认了:在通过消去斜坡电压L3而产生的消去放电(第1次消去放电)的放电产生量(放电的持续时间)相对多的放电单元中,产生第2次消去放电时的放电开始电压相对高,在第1次消去放电的放电产生量相对少的放电单元中,产生第2次消去放电时的放电开始电压相对低。
即,第2次消去放电的放电产生量根据第1次消去放电的放电产生量而变化,在第1次消去放电的放电产生量相对多的放电单元中,与第1次消去放电的放电产生量相对少的放电单元相比,开始第2次消去放电的时刻较晚。
这被认为是由于:在第1次消去放电的放电产生量相对多的放电单元中,与第1次消去放电的放电产生量相对少的放电单元相比通过消去放电而消去的壁电荷多,因此,其结果产生第2次消去放电时的放电开始电压相对高。
由此,在产生第1次消去放电时的放电开始电压相对高的放电单元中,第1次消去放电的放电产生量相对少,其结果第2次消去放电的放电产生量相对多。反之,在产生第1次消去放电时的放电开始电压相对低的放电单元中,第1次消去放电的放电产生量相对多,其结果第2次消去放电的放电产生量相对少。
即,将第1次消去放电的放电产生量与第2次消去放电的放电产生量加起来的放电产生量,在产生第1次消去放电时的放电开始电压相对高的放电单元与产生第1次消去放电时的放电开始电压相对低的放电单元中实质上相等。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在各放电单元中产生第1次消去放电时的放电开始电压存在差异、第1次消去放电的放电产生量产生了偏差,也能通过产生第2次消去放电,使得在第1次消去放电上加上第2次消去放电时的放电产生量相互大致相等。
放电单元中的放电开始电压会根据之前显示的图像的图案、周边放电单元中的放电的有无等而变动。并且,在通过高清晰化而具有微细化的放电单元的面板10中,各放电单元中的放电开始电压更容易受到这些影响。
但是,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便是这样的面板10,也能使消去放电的放电产生量在各放电单元中相互大致相等,能够适当进行消去动作来适当进行壁电荷的调整,因此能够稳定地进行消去动作之后的初始化动作以及写入动作。
(期间T5)
在消去斜坡电压L5达到了电压Vr2之后,使输入端子IN3为“Lo”。具体而言,停止向输入端子IN3的恒定电流输入。这样,停止密勒积分电路55的动作。
此外,在例如将电压Vr2设为255(V)时,若电压Vsc为145(V),则在基准电位A达到电压110(V)的时间点使输入端子IN3为“Lo”。由此,在向扫描电极SC1~扫描电极SCn施加的施加电压达到了在电压Vsc的145(V)上叠加基准电位A的电压110(V)而得到的255(V)的时间点,至此为止的电压上升停止,消去斜坡电压L5的电压Vr2成为255(V)。
在期间T5,开关元件QH1~开关元件QHn、开关元件QL1~开关元件QLn维持与期间T4相同的状态。并且,虽然未图示,但通过维持脉冲产生电路50的钳位电路将基准电位A设为电压0(V)。对扫描电极SC1~扫描电极SCn施加的电压是在基准电位A上叠加了电压Vsc后的电压,所以,由此对扫描电极SC1~扫描电极SCn施加的电压下降至电压Vsc。
(期间T6)
在期间T6,虽然未图示,但通过维持脉冲产生电路50的钳位电路,基准电位A维持在电压0(V)。并且,使开关元件QH1~开关元件QHn关断,使开关元件QL1~开关元件QLn接通。由此,扫描电极SC1~扫描电极SCn的电压下降至作为基础电位的电压0(V)。
(期间T7)
在作为选择初始化期间的期间T7中,开关元件QH1~开关元件QHn、开关元件QL1~开关元件QLn维持与期间T6相同的状态。另外,虽然未图示,但使开关元件Q4关断,从而使密勒积分电路53、密勒积分电路55以及维持脉冲产生电路50从基准电位A电分离。
然后,使产生下行斜坡电压L4的密勒积分电路54的输入端子IN2为“Hi”。具体而言,向输入端子IN2输入规定的恒定电流。由此,向电容器C2流入一定的电流,开关元件Q2的漏极电压以斜坡状开始下降,扫描电极驱动电路43的输出电压也开始向负极性的电压Vi4以斜坡状下降。该电压下降在使输入端子IN2为“Hi”的期间内持续,或者持续至基准电位A达到电压Va为止。
此时,按照倾斜波形电压的梯度成为期望的值(例如-2.5V/μsec)的方式,产生对输入端子IN2输入的恒定电流。这样,产生从作为基础电位的电压0(V)向负极性的电压Vi4下降的下行斜坡电压L4,并施加给扫描电极SC1~扫描电极SCn。
在下行斜坡电压L4达到负极性的电压Vi4之后,使输入端子IN2为“Lo”。具体而言,停止向输入端子IN2的恒定电流输入。这样,停止密勒积分电路54的动作。另外,虽然未图示,但使开关元件Q4接通,并且通过维持脉冲产生电路的钳位电路使基准电位A与0(V)连接。由此,扫描电极SC1~扫描电极SCn的电压上升至作为基础电位的电压0(V)。
此外,对在子场SF1中产生下行斜坡电压L2时的扫描电极驱动电路43的动作省略说明,但产生下行斜坡电压L2的动作与产生图6所示的下行斜坡电压L4的动作大致相同。
另外,对在子场SF1中产生上行斜坡电压L1时的扫描电极驱动电路43的动作也省略详细的说明,但在产生上行斜坡电压L1时,使开关元件Q6关断,从而使密勒积分电路55从基准电位A电分离。并且,使开关元件QH1~开关元件QHn接通,使开关元件QL1~开关元件QLn关断,从而将在基准电位A上叠加了电压Vsc后的电压施加给扫描电极SC1~扫描电极SCn。然后,使密勒积分电路53动作而产生上行斜坡电压L1。使密勒积分电路53动作时的步骤与使密勒积分电路55动作时的步骤大致相同。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按照电压Vsc≤电压Vers<电压Vr2的方式设定各电压值。这是由于:若电压Vr2比电压Vsc低,则不会产生第2次消去放电,若电压Vers比电压Vsc低,则在期间T3将电压Vsc施加给扫描电极SC1~扫描电极SCn的时刻会在放电单元中产生强放电,放电单元内的壁电荷会被过量消去,可能导致此后的放电无法正常产生。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可获得能够降低在写入期间为了产生稳定的写入放电而需要的写入脉冲的振幅的效果。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电压Vr2与写入脉冲(振幅)之间的关系的特性图。在图7中,横轴表示电压Vr2,纵轴表示为了产生稳定的写入放电而需要的写入脉冲(振幅)的大小。
此外,用于获得图7所示的特性的实验是在将电压Vers设定为电压190(V)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将图7所示的电压Vr2设为电压190(V)时的写入脉冲(振幅)的大小,表示了在不产生消去斜坡电压L5的情况下测定出的结果。
如图7所示,若使电压Vr2增大下去,则能够降低为了产生稳定的写入放电而需要的写入脉冲(振幅)的大小。例如,在图7所示的实验结果中,将电压Vr2设为电压190(V)时的写入脉冲(振幅)的大小约为65(V),但将电压Vr2设定为电压220(V)时的写入脉冲(振幅)的大小约为56(V)。因此可知:在实验所使用的等离子显示装置中,通过将电压Vr2设定为电压220(V),从而与将电压Vr2设为电压190(V)时相比,能够将写入脉冲(振幅)降低约9(V)。
这被认为是由于:除了第1次消去放电之外还产生第2次消去放电,由此即使在放电单元间产生第1次消去放电时的放电开始电压存在差异、第1次消去放电的放电产生量产生了偏差,也能在各放电单元中使得在第1次消去放电上加上第2次消去放电时的放电产生量相互大致相等,从而可以稳定地进行消去动作之后的初始化动作以及写入动作。
因此,若仅以降低为了产生稳定的写入放电所需的写入脉冲(振幅)的大小为目的,则将电压Vr2设定为更大的电压值即可。但是,若增大电压Vr2,则可能出现尽管未产生维持放电但却产生了消去放电的放电单元。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电压Vr2与黑亮度之间的关系的特性图。在图8中,横轴表示电压Vr2,纵轴表示黑亮度的明亮度。
此外,用于获得图8所示的特性的实验是在将电压Vers设定为电压190(V)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将图8所示的电压Vr2设为电压190(V)时的黑亮度,表示了在不产生消去斜坡电压L5的情况下测定出的结果。
在图8所示的实验结果中,电压Vr2在电压210(V)以下时黑亮度不发生变化,但若电压Vr2达到电压220(V)则黑亮度上升。这表示在实验所使用的等离子显示装置中,在将电压Vr2设定为电压220(V)时,出现了尽管未产生维持放电但却产生了消去放电的放电单元。
并且,若出现尽管未产生维持放电但却产生了消去放电的放电单元,则显示低灰度的放电单元的亮度上升,从而面板10所显示的图像的对比度受损。
因此,关于实验所使用的等离子显示装置,为了防止错误地产生(误产生)消去放电,希望将电压Vr2设定在电压210(V)以下。
即,关于实验所使用的等离子显示装置,通过将电压Vr2设定为电压210(V),从而能够降低为了产生稳定的写入放电而需要的写入脉冲(振幅)的大小,并且能够防止消去放电的误产生从而在面板上显示良好的对比度的图像。
如上所述,希望考虑利用图7说明的那样降低为了产生稳定的写入放电而需要的写入脉冲(振幅)的大小、和利用图8说明的那样防止消去放电的误产生这两者来设定电压Vr2。由此,能够降低为了产生稳定的写入放电而需要的写入脉冲(振幅)的大小,并且能够防止消去放电的误产生从而在面板上显示良好的对比度的图像。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维持脉冲的产生结束后的维持期间的最后的期间,对扫描电极SC1~扫描电极SCn施加从基础电位上升至第1电位为止的第1倾斜波形电压,在第1倾斜波形电压达到第1电位之后,暂时将扫描电极SC1~扫描电极SCn的电位设为基础电位,接下来将扫描电极SC1~扫描电极SCn的电位设为第2电位,接下来对扫描电极SC1~扫描电极SCn施加从第2电位上升至第3电位为止的第2倾斜波形电压。
即,在上述说明中,在维持脉冲的产生结束后的维持期间的最后的期间,对扫描电极SC1~扫描电极SCn施加从电压0(V)上升至电压Vers为止的消去斜坡电压L3,接下来将扫描电极SC1~扫描电极SCn的电位设为基础电位,接下来对扫描电极SC1~扫描电极SCn施加电压Vsc,接下来对扫描电极SC1~扫描电极SCn施加从电压Vsc上升至电压Vr2为止的消去斜坡电压L5。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电位被设定在第1电位以下的电位,第3电位被设定在比第1电位高的电位。
即,在上述说明中,设电压Vsc≤电压Vers<电压Vr2。
由此,在各放电单元中,即使产生第1次消去放电时的放电开始电压存在差异、第1次消去放电的放电产生量产生了偏差,也能通过产生第2次消去放电,使得在第1次消去放电上加上第2次消去放电时的放电产生量相互大致相等。因此,即使在通过高清晰化而具有微细化的放电单元的面板10中,也能够使消去放电的放电产生量在各放电单元中相互大致相等,能够适当进行消去动作来适当进行壁电荷的调整,因此可以稳定进行消去动作之后的初始化动作以及写入动作。
进而,通过将电压Vr2设定在适当的电压值,从而能够降低为了产生稳定的写入放电而需要的写入脉冲(振幅)的大小,并且能够在面板10上显示良好的对比度的图像从而提高等离子显示装置中的图像显示质量。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基础电位设为0(V)的构成,但在本发明中基础电位并不限定于0(V)。在本发明中,基础电位是成为向面板10施加驱动电压时的基准的电位。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第1倾斜波形电压达到了第1电位之后,使扫描电极SC1~扫描电极SCn的电位暂时下降至基础电位的构成,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构成。例如也可以是:在第1倾斜波形电压达到了第1电位之后,使扫描电极SC1~扫描电极SCn的电位从第1电位降低至第2电位,然后施加第2倾斜波形电压的构成。
此外,本发明中的所有单元初始化波形并不限定于实施方式所示的波形。所有单元初始化波形只要是与前一个子场的动作无关地在放电单元中产生初始化放电的波形则可以是任何波形。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选择初始化期间产生的选择初始化波形(下行斜坡电压L4)均以相同梯度产生的构成,但本发明并未将选择初始化波形限定于该波形形状。选择初始化波形只要是仅在前一个维持期间产生了维持放电的放电单元中产生初始化放电的波形则可以是任何波形形状。例如,可以将选择初始化波形分为多个期间,在各期间改变梯度来产生选择初始化波形。
例如,可以使向扫描电极22施加的施加电压至产生放电为止(例如电压0(V)至-100(V)))以比较陡的梯度(例如-8V/μsec)下降,在此之后(例如-100(V)至-135(V))稍缓慢地(例如以-2.5V/μsec的梯度)下降,最后(例如-135(V)至-160(V))以较缓的梯度(例如-1.0V/μsec)下降来产生选择初始化波形。这种构成也能获得与上述同样的效果。而且,在该构成中,还可获得能够使选择初始化波形的产生所需的期间比产生下行斜坡电压L4时缩短的效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1个场的起始子场(子场SF1)设为所有单元初始化子场,将在此之后的子场(例如子场SF2~子场SF8)设为选择初始化子场的构成,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构成。所有单元初始化子场也可以是子场SF2或者之后的子场。
此外,图6所示的时序图只不过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一例,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时序图。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1个场由8个子场构成的例子。但是,本发明中构成1个场的子场的数量并不限定于上述数量。例如,通过使子场的数量比8多,从而能够进一步增加面板10上可显示的灰度的数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子场的亮度权重设为“2”的乘方,将子场SF1~子场SF8的各子场的亮度权重设定为(1,2,4,8,16,32,64,128)的例子。但是,对各子场设定的亮度权重并不限定于上述数值。例如,通过设为(1,2,3,7,12,31,50,98)等,使决定灰度的子场的组合具有冗余性,从而可以进行抑制了运动图像模拟轮廓产生的编码。构成1个场的子场的数量和各子场的亮度权重等,根据面板10的特性、等离子显示装置1的规格等适当设定即可。
此外,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所示的各电路块,可以作为进行实施方式所示的各动作的电气电路而构成,或者可以按照进行同样动作的方式利用被编程的微机等来构成。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由R、G、B这3色的放电单元构成1个像素的例子,但在由4色或者4色以上的颜色的放电单元构成1个像素的面板中,也能够应用本实施方式所示的构成,并能够获得同样的效果。
此外,上述的驱动电路用于表示一例,驱动电路的构成并不限定于上述构成。
此外,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也可应用于基于所谓的2相驱动的面板的驱动方法中,在该驱动方法中,将扫描电极SC1~扫描电极SCn分割成第1扫描电极组和第2扫描电极组,由向属于第1扫描电极组的各个扫描电极施加扫描脉冲的第1写入期间、和向属于第2扫描电极组的各个扫描电极施加扫描脉冲的第2写入期间构成写入期间。
此外,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在扫描电极与扫描电极相邻且维持电极与维持电极相邻的电极构造、即前面板所设置的电极的排列为“……、扫描电极、扫描电极、维持电极、维持电极、扫描电极、扫描电极、……”的电极构造的面板中也是有效的。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示出的具体的各数值例如上行斜坡电压L1、下行斜坡电压L2、消去斜坡电压L3、下行斜坡电压L4、消去斜坡电压L5的各倾斜波形电压的梯度等,是基于画面尺寸为50英寸、显示电极对24的数量为1024的面板10的特性而设定的,只表示实施方式中的一例。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数值,希望与面板的特性、等离子显示装置的规格等相匹配地最佳设定各数值。另外,设这些数值容许可获得上述效果的范围内的偏差。另外,子场数、各子场的亮度权重等也并不限定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所示的值,另外也可以是基于图像信号等切换子场构成的构成。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在高清晰化的面板中也能够适当进行壁电荷的调整来进行稳定的写入动作,从而提高图像显示质量,因此作为等离子显示装置以及面板的驱动方法是有用的。
符号说明
1   等离子显示装置
10  面板
21  前面基板
22  扫描电极
23  维持电极
24  显示电极对
25、33   电介质层
26  保护层
31  背面基板
32  数据电极
34  隔壁
35  荧光体层
41  图像信号处理电路
42  数据电极驱动电路
43  扫描电极驱动电路
44  维持电极驱动电路
45  控制信号产生电路
50  维持脉冲产生电路
51  初始化波形产生电路
52  扫描脉冲产生电路
53、54、55  密勒积分电路
Q1、Q2、Q3、Q4、Q5、Q6、QH1~QHn、QL1~QLn  开关元件
C1、C2、C3、C31  电容器
Di31        二极管
R1、R2、R3  电阻
L1      上行斜坡电压
L2、L4  下行斜坡电压
L3、L5  消去斜坡电压

Claims (4)

1.一种等离子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等离子显示面板,其具有多个扫描电极;和
扫描电极驱动电路,其产生基于子场法的驱动电压并施加给所述扫描电极,所述子场法是在1个场内设置多个具有初始化期间、写入期间和维持期间的子场来进行灰度显示的方法,
所述扫描电极驱动电路
在所述维持期间的最后,对所述扫描电极施加从基础电位上升至第1电位为止的第1倾斜波形电压,
接下来将所述扫描电极的电位设为所述第1电位以下的第2电位,
接下来对所述扫描电极施加从所述第2电位上升至比所述第1电位高的第3电位为止的第2倾斜波形电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扫描电极驱动电路
在所述第1倾斜波形电压达到所述第1电位之后,
暂时将所述扫描电极的电位设为所述基础电位,然后将所述扫描电极的电位从所述基础电位设为所述第2电位,
接下来对所述扫描电极施加从所述第2电位上升至所述第3电位为止的所述第2倾斜波形电压。
3.一种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子场法来驱动具有多个扫描电极的等离子显示面板,所述子场法是在1个场内设置多个具有初始化期间、写入期间和维持期间的子场来进行灰度显示的方法,
在所述维持期间的最后,对所述扫描电极施加从基础电位上升至第1电位为止的第1倾斜波形电压,
接下来将所述扫描电极的电位设为所述第1电位以下的第2电位,
接下来对所述扫描电极施加从所述第2电位上升至比所述第1电位高的第3电位为止的第2倾斜波形电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倾斜波形电压达到所述第1电位之后,
暂时将所述扫描电极的电位设为所述基础电位,然后将所述扫描电极的电位从所述基础电位设为所述第2电位,
接下来对所述扫描电极施加从所述第2电位上升至所述第3电位为止的所述第2倾斜波形电压。
CN2011800373158A 2010-08-02 2011-07-29 等离子显示装置以及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Pending CN10303881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73353 2010-08-02
JP2010173353 2010-08-02
PCT/JP2011/004311 WO2012017633A1 (ja) 2010-08-02 2011-07-29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および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の駆動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38810A true CN103038810A (zh) 2013-04-10

Family

ID=455591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373158A Pending CN103038810A (zh) 2010-08-02 2011-07-29 等离子显示装置以及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222358A1 (zh)
JP (1) JPWO2012017633A1 (zh)
KR (1) KR20130030813A (zh)
CN (1) CN103038810A (zh)
WO (1) WO2012017633A1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63127A (ja) * 2002-03-11 2003-09-1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KR20060034440A (ko) * 2004-10-19 2006-04-24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표시 장치 및 그 구동 방법
JP2006350330A (ja) * 2005-06-13 2006-12-28 Lg Electronics Inc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及びその駆動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49501B2 (ja) * 1999-06-25 2009-10-21 株式会社日立プラズマパテントライセンシング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の駆動方法
JP2001350447A (ja) * 2000-06-06 2001-12-21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の駆動方法
JP2002351383A (ja) * 2001-05-28 2002-12-0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の駆動方法
KR100606418B1 (ko) * 2004-12-18 2006-07-3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의 구동방법
KR100811603B1 (ko) * 2005-10-18 2008-03-1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의 구동방법
WO2007099903A1 (ja) * 2006-02-28 2007-09-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の駆動方法および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KR100941233B1 (ko) * 2006-11-15 2010-02-10 파나소닉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의 구동 방법 및 플라즈마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2010107547A (ja) * 2008-10-28 2010-05-13 Panasonic Corp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の駆動方法および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63127A (ja) * 2002-03-11 2003-09-1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KR20060034440A (ko) * 2004-10-19 2006-04-24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표시 장치 및 그 구동 방법
JP2006350330A (ja) * 2005-06-13 2006-12-28 Lg Electronics Inc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及びその駆動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30030813A (ko) 2013-03-27
WO2012017633A1 (ja) 2012-02-09
US20130222358A1 (en) 2013-08-29
JPWO2012017633A1 (ja) 2013-10-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31531B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及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CN101356560B (zh) 等离子显示装置以及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KR101187476B1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의 구동 방법 및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1578644B (zh) 等离子显示装置及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CN102714009A (zh) 等离子显示装置、等离子显示系统、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及等离子显示装置用快门式眼镜的控制方法
CN101351833B (zh) 等离子体显示屏的驱动方法以及等离子显示装置
CN102047311B (zh) 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CN101432790A (zh) 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和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CN102150194A (zh) 等离子显示装置及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CN101971238B (zh) 等离子显示装置和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CN101501746A (zh) 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和等离子显示装置
CN103038810A (zh) 等离子显示装置以及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CN102714007A (zh) 等离子显示装置和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KR101196124B1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의 구동 방법 및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1578646A (zh) 等离子显示装置及等离子面板的驱动方法
CN102696066A (zh) 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及等离子显示装置
CN103210439A (zh) 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及等离子显示装置
KR101193753B1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의 구동 방법 및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2113042A (zh) 等离子显示装置和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CN102422340A (zh) 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以及等离子显示装置
CN102696065A (zh) 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以及等离子显示装置
CN103201784A (zh) 等离子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以及等离子显示装置
CN102687191A (zh) 等离子显示装置及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CN102714014A (zh) 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及等离子显示装置
CN101578647B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