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44679A - 连接器组合件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组合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44679A
CN101944679A CN2010102208951A CN201010220895A CN101944679A CN 101944679 A CN101944679 A CN 101944679A CN 2010102208951 A CN2010102208951 A CN 2010102208951A CN 201010220895 A CN201010220895 A CN 201010220895A CN 101944679 A CN101944679 A CN 1019446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contact site
contact
shell
connector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2089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44679B (zh
Inventor
山路崇洋
黑岩正和
坂田知巳
木村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filed Critical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9446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446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446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4467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9/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e.g. terminal strips or terminal blocks; Terminals or binding posts mounted upon a base or in a case; Bases therefor
    • H01R9/03Connector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the conductors of a multiconductor cable, e.g. tapping connections
    • H01R9/05Connector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the conductors of a multiconductor cable, e.g. tapping connections for coaxial cables
    • H01R9/0515Connection to a rigid planar substrate,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50Fixed connections
    • H01R12/59Fixed connection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594Fixed connection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shielded flat cable
    • H01R12/598Each conductor being individually surrounded by shield, e.g. multiple coaxial cables in flat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9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50Fixed connections
    • H01R12/51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55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s
    • H01R12/57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s surface mounting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directly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8Contacts for sliding cooperation with identically-shaped contact, e.g. for hermaphroditic coupl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2933Comprising exclusively pivoting lever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一种连接器组合件,具有第一连接器和与第一连接器可配合的第二连接器。第一连接器包括具有第一接触部的第一接触件和构造为保持所述第一接触件的第一外壳。第二连接器包括具有与所述第一接触部接触的第二接触部的第二接触件和构造为保持所述第二接触件的第二外壳。连接器组合件还包括定位装置,该定位装置可操作用以在所述第二连接器沿着第一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器移动时,沿所述第一方向定位第二接触部,使得所述第二接触部对应所述第一接触部。连接器组合件还包括移动引导件,移动引导件可操作用以在所述第二接触部已经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被定位的状态下沿着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引导所述第二连接器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器的相对移动,直到所述第二接触部开始与所述第一接触部接触。

Description

连接器组合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两个连接器的连接器组合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降低的高度的连接器组合件。
背景技术
例如,在JP-A 2008-258112和JP-A 2008-140555中公开了用于将多根电缆连接至电路板的连接器组合件。每个连接器组合件具有两个连接器,包括安装在电路板上的第一连接器和连接电缆的第二连接器。
在JP-A 2008-258112中公开的连接器组合件中,第二连接器沿着垂直方向(垂直于电路板的方向)插入第一连接器,并与第一连接器配合。在接下来的描述中,这种类型的连接器组合件称为垂直连接连接器组合件。在垂直连接连接器组合件的情形中,当第二连接器与第一连接器配合时,将施加很大的应力至电路板。因此,可能会出现诸如电路板弯曲之类的问题。
同时,在JP-A 2008-140555公开的连接器组合件中,第二连接器沿着水平方向(平行于电路板的方向)插入第一连接器,并与第一连接器配合。在接下来的描述中,这种类型的连接器组合件称为水平连接连接器组合件。在水平连接连接器组合件中,与垂直连接连接器组合件相比,第二连接器与第一连接器配合时施加至电路板的应力减小。
然而,在水平连接连接器组合件中,形成在第一连接器中的插入孔随着连接器组合件高度的降低而变窄。因此,配合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的实用性存在恶化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标是提供一种显示出极佳的实用性、高度降低的连接器组合件。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连接器组合件,具有第一连接器和与第一连接器可配合的第二连接器。第一连接器包括具有第一接触部的第一接触件和构造为保持所述第一接触件的第一外壳。第二连接器包括具有与所述第一接触部接触的第二接触部的第二接触件和构造为保持所述第二接触件的第二外壳。连接器组合件还包括定位装置,该定位装置可操作用以在所述第二连接器沿着第一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器移动时,沿所述第一方向定位第二接触部,使得所述第二接触部对应所述第一接触部。连接器组合件还包括移动引导件,移动引导件可操作用以在所述第二接触部已经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被定位的状态下沿着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引导所述第二连接器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器的相对移动,直到所述第二接触部开始与所述第一接触部接触。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前述连接器组合件中的所述第一连接器。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前述连接器组合件中的所述第二连接器。
通过研究优选实施方式的接下来的描述并参照附图,可以认识到本发明的目标,并更完整地理解它的结构。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具有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的连接器组合件的透视图,其中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相互分开(未处于配合状态)。
图2示出沿图1的线II-II截取的连接器组合件的剖视图,其中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相互配合。
图3为示出沿图1的III-III线截取的连接器组合件的剖视图,其中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相互配合。
图4为从第二连接器的底部观看的图1的第二连接器的分解透视图。
图5为示出图1中示出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的配合操作的一个步骤的剖视图。
图6示出图1中示出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的配合操作的另一个步骤的剖视图,其中第一连接器的伸出部容纳在第二连接器的临时接纳部中,使得第二连接器在Z-方向(第一方向)上相对于第一连接器被定位。
图7示出图1中示出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的配合操作的另一个步骤的剖视图,其中第一连接器的突出容纳在第二连接器的接收装置中,使得第二连接器配合并连接至第一连接器。
图8示出图5中示出的连接器组合件的变体的视图。
图9示出图5中示出的连接器组合件的另一变体的视图。
图10示出图5中示出的第二连接器的变体的视图。
图11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组合件的透视图,其中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彼此分开。
图12示出图11的连接器组合件的透视图,其中第二连接器在Z-方向上相对于第一连接器被定位,但不与第一连接器配合。
图13示出图11的连接器组合件的透视图,其中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相互配合。
图14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组合件的透视图,其中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彼此分开。
图15示出图14中的连接器组合件沿XV-XV线截取的剖视图。
图16示出图15的连接器组合件的剖视图,其中第二连接器在Z-方向上相对于第一连接器被定位,但不与第一连接器配合。
图17示出图15中的连接器组合件的透视图,其中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相互配合。
图18示出图17中示出的连接器组合件的变体的视图。
图19示出图17中示出的连接器组合件的另一变体的视图。
图20示出图17中示出的连接器组合件的又一变体的视图。
图21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组合件的透视图,其中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彼此分开。
图22示出图21中的连接器组合件沿XXII-XXII线截取的剖视图。
图23示出图22的连接器组合件的剖视图,其中第二连接器在Z-方向上相对于第一连接器被定位,但不与第一连接器配合。
图24示出图22的连接器组合件的透视图,其中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相互配合。
虽然本发明易适于多种修改和替换形式,但仅以举例的方式示出其中的具体实施方式,并将在此对其详细描述。然而,应当理解,附图及其详细描述不是要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特定形式,而正相反,本发明涵盖所有落入本发明的由随附的权利要求限定的精神和范围之内的修改、等同物和替换。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组合件包括安装在电路板300上的第一连接器100和连接电缆400的第二连接器200。例如,电缆400为同轴细导线。如图2、3和5所示,每条电缆400包括信号导线410、覆盖信号导线410的绝缘体420、接地导线430和绝缘护套440。在本实施方式中,多根电缆400沿X-方向设置,并且共用导电构件500固定至电缆400的接地导线。因此,多根电缆400作为一个部件处理。
参照图1至3,第一连接器100包括多个信号接触件(第一接触件)110、构造为保持信号接触件110的第一外壳120和覆盖第一外壳120的基部124的部分的壳体130。第一外壳120由绝缘材料形成。本实施方式的信号接触件110和壳体130通过原位模制或模制到位(mold-in-place)的方法顺着第一外壳120的外形结合到和/或连接到第一外壳120上。
参照图1至3,每个信号接触件110具有接触部(第一接触部)112和由焊料固定至电路板300的固定部114。每个信号接触件110保持在第一外壳120上,使得露出第一接触部112和固定部114。
如图1所示,第一外壳120的基部124大致沿着X-方向延伸,并以信号接触件110沿X-方向设置的方式保持多个信号接触件110。侧部122沿X-方向设置在基部124的相对端上。每个侧部122包括前壁(压力施加部)122-1、侧壁122-2和后壁122-3。由前壁122-1、侧壁122-2和后壁122-3包围的凹陷用作端部接收装置122-4。如随后描述的那样,第二连接器200在X-方向的端部容纳在端部接收装置122-4中。端部接收装置122-4设计为以便尺寸稍微大于第二连接器200在X-方向上的端部(将要容纳在端部接收装置122-4中的部分)。因此,前壁122-1调整第二连接器200的沿X-方向的端部沿着Y-方向(第二方向)的运动,以便在第二连接器200的沿X-方向(第三方向)的端部容纳在端部接收装置122-4中时,沿Y-方向定位第二连接器200。具体地,端部接收装置122-4,特别是前壁122-1用作可操作为沿Y-方向调整第二连接器200的位置的第一位置调整装置。而且,两个侧壁122-2夹在第二连接器200的沿X-方向的端部之间,用于由此沿X-方向定位第二连接器200。具体地,端部接收装置122-4的两个侧壁122-2用作可操作为沿X-方向调整第二连接器200的位置的第二位置调整装置。两种类型的位置调整装置用于随后将描述的配合操作。
参照图2、3和5,本实施方式的基部124包括设置为沿Z-方向(第一方向)具有高度的支撑部126和由支撑部126支撑以沿着Y-方向延伸的伸出部(overhanging portion)128。最佳如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支撑部126在YZ-平面上具有L形截面。支撑部126和伸出部128形成曲柄形状。具体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支撑部126由包括具有相对小的高度的短小部分和具有相对大的高度的高大部分的两部分形成。更具体地,支撑部126的短小部分设计为在Y-方向比高大部分长。壳体130保持在短小部分的上表面上。保持在短小部分的上表面上的壳体130还用作第一抵接部136,其有助于在第一连接器100和第二连接器200的配合操作的初始阶段沿Z方向定位第一连接器100和第二连接器200。
参照图5,伸出部128沿Z-方向具有两个表面128-1和128-2。而且,本实施方式的每个第一接触部112在YZ-平面上具有U-形截面。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外壳120保持信号接触件110,使得第一接触部112位于伸出部128的表面128-1和128-2上。因此,第一接触部112的每一个在伸出部128的上、下表面上露出。因此,即使在第一连接器安装到电路板上之后也能够容易地进行电参数检查。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这种例子。例如,第一接触部112的每一个可以仅在伸出部128的表面128-1和128-2中的一个上露出。
本实施方式的伸出部128沿Z-方向从支撑部126的端部沿着Y-方向延伸。在伸出部128和电路板300之间(即,伸出部128下面)限定空间。该空间用作接纳部128-3。接纳部128-3的一部分由虚线图示。随后将描述接纳部128-3的功能或用途。
参照图1,壳体130包括位于信号接触件110的第一接触部112阵列的相对侧上的壳体连接部132,和从第一外壳120的侧部122突出的固定部134。固定部134固定至电路板300。参照图2和3,与信号接触件110的第一接触部112一样,每个壳体连接部132在YZ-平面上具有U形截面。每个壳体连接部132露出在第一外壳120的伸出部128上。
参照图1至5,第二连接器200包括信号接触件(第二接触件)210、接地接触件220、构造为保持信号接触件210和接地接触件220的第二外壳230、上壳体260、以及下壳体270。第二外壳230由绝缘材料形成。上壳体260和下壳体270覆盖第二外壳230的上部和下部的至少部分。
如图2所示,每个信号接触件210包括第二接触部212(第二接触部),其在第一连接器100和第二连接器200的配合状态下接触第一连接器100的对应的第一接触部112。每个信号接触件210还包括连接至电缆400的对应的信号导线410的连接部214。具体地,每根电缆400连接至第二连接器200,以便它在信号导线410从绝缘体420朝向第二接触部212突出的状态下连接至连接部214。采用这种配置,第二连接器200的高度可以降低。
同时,如图3所示,每个接地接触件220包括接触部222,其在第一连接器100和第二连接器200的配合状态下开始与第一连接器100的对应的壳体连接部132接触。
如从图2和3中明显看出的,本实施方式的第二接触部212和接触部222的每一个具有钩形形状,并在Z-方向上将第一接触部112或露出在第一连接器100的伸出部128上的壳体连接部132夹在中间,由此在第一连接器100和第二连接器200的配合状态下建立与第一接触部112或壳体连接部132的连接。如果第一连接器100的第一接触部112或壳体连接部132仅在伸出部128的表面128-1和128-2中的一个上露出,则在Z-方向上每个第二接触部212和接触部222将第一接触部112或壳体连接部132与伸出部128夹在中间。
如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外壳230包括能够沿着Z-方向临时容纳第一连接器100的伸出部128的临时接纳部232和在Y-方向上靠近临时接纳部232设置的接收装置234。接收装置234与临时接纳部232连通。接收装置234的部分由虚线示出,其在接下来的描述中也适用。信号接触件210保持在第二外壳230上,使得第二接触部212的至少部分暴露给接收装置234。
具体地,如图4和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外壳230包括配置为保持并对准信号接触件210和接地接触件220的定位构件240以及配置为限定接收装置234的空间限定构件250。定位构件240和空间限定构件250具有绝缘特性。具体地,在形成定位构件240时,信号接触件210和接地接触件220通过原位模制或模制到位方法对准。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两个接地接触件220。每个接地接触件220在X-方向上位于最外侧信号接触件210的外面。而且,在形成空间限定构件250时,上壳体260通过模制到位或原位模制方法连接至空间限定构件250。第二外壳230通过结合、熔接和集成信号接触件210和接地接触件220已经结合到其中的定位构件240和上壳体260已经连接到其上的空间限定构件250而形成。定位构件240可以压入到空间限定构件250中,并与空间限定构件250形成结合。
在YZ-平面上,如图2、3和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空间限定构件250包括沿着Y-方向延伸的基部252、沿Z-方向从基部252延伸的壁254、以及沿Y-方向从壁254延伸的可接纳部256。接收装置234由通过基部252、壁254和可接纳部256包围的空间限定。临时接纳部232由在Y-方向上靠近接收装置234的基部252下的空间限定。
更具体地,本实施方式的壁254从基部252沿Y-方向的端部沿着Z-方向延伸。可接纳部256从壁254的沿Z-方向的端部沿着Y-方向延伸。因此,基部252、壁254和可接纳部256在YZ-平面上形成钩形形状。信号接触件210被保持在第二外壳230上,使得第二接触部212的部分突出进入到由钩形截面限定的接收装置234中。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定位构件240和空间限定构件250相互结合,以便在接收装置234和第二接触部212之间建立前述关系。
如可以从图5和6中看见的,本实施方式的下壳体270一部分用作第二抵接部272,其在第二连接器200沿着Z-方向相对于第一连接器100移动时开始抵接在第一抵接部136上,用于沿Z-方向定位第二连接器200。具体地,第二抵接部272和第一抵接部136配置使得在第二抵接部272和第一抵接部136开始相互抵接时,在Z-方向上第二接触部212的位置对应于第一接触部112的位置。换句话说,第一抵接部136和第二抵接部272用作定位装置,其在第二连接器200沿着Z-方向相对于第一连接器100移动时可操作沿Z-方向相对于第一接触部112定位第二接触部212。在本实施方式中,当通过第一抵接部136和第二抵接部272实施定位时,第一连接器100的伸出部128容纳在第二连接器200的临时接纳部232中。
而且,如图5至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抵接部136沿着Y-方向延伸预定长度。因此,在第一抵接部136抵接第二抵接部272的状态下(即,在第二接触部212已经沿Z-方向定位的状态下)第二连接器200沿着Y-方向相对于第一连接器100移动时,第一抵接部136可以沿着Y-方向引导第二抵接部272。这种引导功能允许第二接触部212沿着Y-方向移动,同时在Z-方向上保持第二接触部212和第一接触部112之间的相对关系,直到第二接触部212开始接触第一接触部112。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抵接部136还用作移动引导件,其在已经在Z-方向定位第二接触部212的状态下可操作为沿着Y-方向引导第二连接器200相对于第一连接器100的相对移动,直到第二接触部212开始接触第一接触部112。在本实施方式中,当第二连接器200沿Y-方向相对于第一连接器100移动时,可接纳部256容纳到接纳部128-3中,同时伸出部128容纳到接收装置234中。这种配置可以增加第一连接器100的第一接触部112和第二连接器200的第二接触部212之间的接触可靠性。
如上所述,通过第二抵接部272抵靠在第一抵接部136上,在Z-方向上定位第二接触部212。(伸出部128临时容纳在临时接纳部232中。)随后第二连接器200仅沿着Y-方向相对于第一连接器100移动。因此,第一连接器100的第一接触部112和第二连接器200的第二接触部212可以在接收装置234和接纳部128-3中相互接触,而不管伸出部128和接收装置234在Z-方向上的位置关系以及可接纳部256和接纳部128-3在Z-方向上的位置关系。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使连接器组合件的高度降低,第一连接器100和第二连接器200也能够容易地相互配合。
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不限于在本实施方式中图示的那些。只要通过第二连接器200沿着Z-方向相对于第一连接器100移动而使第二抵接部抵接在第一抵接部上,第二接触部212和第一接触部112到达Z-方向上第二接触部212对应于第一接触部112的位置,其它部分也可以用作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例如,形成在第一外壳120的侧部122上的端部接收装置122-4的的内底部可以用作第一抵接部,第二连接器200沿X-方向的相对端(将要容纳在端部接收装置122-4中的部分)可以用作第二抵接部。在这种例子中,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的尺寸、形状和位置以及类似参数被确定成,使得当伸出部128临时容纳在临时接纳部232中且第二抵接部抵靠第一抵接部时,伸出部128和接收装置234在Z-方向上位于相同的水平面上。
采用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接触部112和第二接触部212被分别保持在第一外壳120和第二外壳220上,使得当伸出部128临时容纳在临时接纳部232中时它们没有接触,但当伸出部128已经容纳在接收装置234中时它们相互接触。因此,能够最小化由于第一接触件110和第二接触件210之间的摩擦导致的不必要的金属磨损。
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组合件中,如从图1和4可以看出的,沿X-方向延伸的孔形成在构成第二外壳230的空间限定构件250的沿X-方向的相对端。设置在锁定构件280的相对端的可旋转部282可旋转支撑在那些孔中。通过将金属杆弯曲成凸起形状而形成锁定构件280。锁定构件280的可旋转部282设置为以便沿X-方向相互面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伸出部128已经容纳在接收装置234中的、第一连接器100和第二连接器200的配合状态下,通过旋转并向下推锁定构件280,锁定构件280的推动件284压在侧部122的前壁(压力施加部)122-1上。由推动件284产生的反作用力被用来相对于第一连接器100移动第二连接器200,由此保持第一连接器100和第二连接器200的配合状态。当第二连接器200将要从第一连接器100上分离时,锁定构件280可以用作操作构件。
已经参照具体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然而,本发明不限于前述实施方式。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用于支撑伸出部128的支撑部126在YZ-平面上具有L形截面。然而,支撑部126可以具有如图8所示的矩形截面或可以具有其它截面。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的伸出部128在Z-方向上面向电路板300。例如,如图9所示,第一外壳120可以具有在YZ-平面上的沿着Y-方向延伸的板140。支撑部126可以以使得板140和伸出部128在Z-方向上相互隔开的状态支撑伸出部128。在这种情况中,接纳部128-3形成在板140和伸出部128之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伸出部128临时容纳在临时接纳部232中之后,第二连接器200被推向电缆400,并沿Y-方向相对于第一连接器100移动,以便将伸出部128移动到接收装置234中。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这种例子。例如,为了将伸出部容纳在接收装置中,伸出部和接收装置的位置和方向可以改变,以便将第二连接器推向电缆延伸的方向。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连接至第二连接器200的电缆400为同轴细导线。本发明不限于这种例子。例如,如图10所示,第二连接器200′可以连接至FFC或FPC 500。图示的FFC或FPC 500具有以预定间隔在其上表面上间隔开的信号导线510和形成在其下表面上的接地导线530。此外,第二连接器200′至少具有第二接触件210′、第二外壳230′和下壳体270′。除了第二接触件210′具有形成在其后端的用于与信号导线510连接的连接弹簧214′之外,第二接触件210′具有与前述第二接触件210基本上相同的结构。具体地,每个第二接触件210′具有钩形端部,并且第二接触部212′设置在钩形端部的一部分上。第二外壳230′保持第二接触件210′,并具有与前述第二外壳230一样的接收装置234′。第二外壳230′的下部部分地覆盖有下壳体270′。将要连接至FFC或FPC 500的接地导线530的连接弹簧274′形成在下壳体270′上。采用这种结构,当FFC或FPC 500从第二连接器200的后端插入时,FFC或FPC 500被保持在连接弹簧214′和连接弹簧274′之间。因此,FFC或FPC500由第二连接器200′保持。此时,连接弹簧214′和连接弹簧274′分别连接至FFC或FPC 500的信号导线510和接地导线530。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器100安装并固定在电路板300上,电缆400连接至第二连接器200。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这种例子。例如,第一连接器100和第二连接器200都可以安装并固定在电路板上,以形成用于在电路板之间连接的连接器组合件。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图11至13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组合件。在前述第一实施方式中,通过在沿Z-方向相对于第一连接器100定位第二连接器200之后将第二连接器200移向电缆400从第二连接器200上延伸的方向(Y-正方向),第二连接器200与第一连接器100配合。参照图11至13,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通过在沿Z-方向相对于第一连接器100a定位第二连接器200a之后,将第二连接器200a移向与电缆400从第二连接器200a上延伸的方向(Y-正方向)相反的方向(Y-负方向),第二连接器200a与第一连接器100a配合。在图11至13中,为了简洁起见,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相同的部件由对应的附图标记表示。
如图11所示,当沿着Z-方向观看时,本实施方式的第一连接器100a形成为类似于框架。第一连接器100a包括具有绝缘特性的第一外壳120a和保持在第一外壳120a的第一接触件110a。
第一外壳120a具有形成在其中的开口125a。第一外壳120a具有后壁122a-3,其在第二连接器200a沿着Z-方向相对于第一连接器100a移动时用作可以操作为调整第二连接器200a在Y-方向上的位置的位置调整装置(第一位置调整装置)。框架形式的第一外壳120a的侧部用作抵接部136a,如随后所描述的那样,其抵接在第二连接器200a的一部分上。第一外壳120a具有前壁,其用作用于支撑沿着Y-方向延伸的伸出部128a的支撑部126a。因此,接纳部128a-3形成在伸出部128a下面。沿Z-方向突出的接合部122a-1形成在伸出部128a的X-方向上的相对端上。而且,第一接触件110a的第一接触部112a在伸出部128a的表面上露出。在第一外壳120a的开口125a内,第一接触件110a连接至其上安装第一连接器100a的电路板的布线图案上。
本实施方式的第二连接器200a包括具有绝缘特性的第二外壳230a、保持在第二外壳230a上的第二接触件(未示出)、以及可旋转地支撑在第二外壳230a上的锁定构件280a。电缆400由第二外壳230a保持,使得它们从第二外壳230a的后端向后延伸(沿着Y-方向)。例如,每个第二接触件(未示出)为音叉形式。第二接触件的后端连接至电缆400。第二接触部(未示出)设置在音叉形式的第二接触件(未示出)的前端附近。
第二外壳230a具有在沿着X-方向看时为钩形形状的前端。钩形形状的下部用作可接纳部256a,其在第一连接器100a和第二连接器200a的配合状态下容纳在第一外壳120a的接纳部128a-3中。具体地,本实施方式的可接纳部256a向前延伸(朝向Y-负方向)。而且,可接纳部256a上方的空间用作接收装置234a,其用于在第一连接器100a和第二连接器200a配合状态下容纳伸出部128a。
而且,第二抵接部272a形成在第二外壳230a的X-方向上的相对端(侧部)。在第二连接器200a沿着Z-方向移向第一连接器100a时,这些第二抵接部272a抵靠在第一外壳120a的第一抵接部136a上。这种抵接允许第一连接器100a的第一接触部112a对应于第二连接器200a的第二接触部(未示出)。具体地,第一抵接部136a和第二抵接部272a用作在第二连接器200a沿Z-方向移向第一连接器100a时可操作为定位第二接触部(未示出)的定位装置。而且,如可从图12和13看到的,在第一抵接部136a已经抵接第二抵接部272a之后第二连接器200a相对于第一连接器100a移向Y-负方向时,第二抵接部272a在第一抵接部136a上滑动。具体地,第一抵接部136a用作移动引导件,其可操作为引导第二连接器200a沿着Y-方向相对于第一连接器100a的相对移动。
本实施方式的锁定构件280a通过弯曲金属杆而形成。如图11所示,锁定构件280包括由第二外壳230a可旋转地支撑的可旋转轴282a和与可旋转轴282a间隔开预定距离的连接部284a。在第一连接器100a和第二连接器200a处于配合状态时,通过锁定构件280a的旋转操作,这些连接部284a接合第一连接器100a的接合部122a-1。连接部284a的接合锁定第一连接器100a和第二连接器200a的配合状态。
向下(向着Z-负方向)突出的伸出部(未示出)形成在第二外壳230a的底部。当第二抵接部272a抵接第一抵接部136a时,该伸出部(未示出)位于第一抵接部136a的内壁之间。因此,该伸出部(未示出)和第一抵接部136a的内壁用作在第二抵接部272a抵接第一抵接部136a时可操作为调整第二连接器200a在X-方向上的位置的位置调整装置(第二位置调整装置)。
第二连接器200a沿着Z-方向从图11中示出的状态移向第一连接器100a。因此,第二抵接部272a被抵靠在第一抵接部136a上。这种状态在图12中示出。随后第二抵接部272a在第一抵接部136a上滑动,以朝向Y-负方向相对于第一连接器100a移动第二连接器200a。因此,第二连接器200a与第一连接器100a配合,使得第一接触部112a接触第二接触部(未示出)。随后,锁定构件280a旋转,以将连接部284a与接合部122a-1接合。因此,如图13所示,配合状态被锁定。此时,伸出部128a容纳在接收装置234a中,并且可接纳部256a容纳在接纳部128a-3中。
(第三实施方式)
如图14和15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组合件包括具有限定在其中的腔102b的盒体形式的第一连接器100b和可以容纳在腔102b中并可与第一连接器100b配合的第二连接器200b。
参照图14和15,第一连接器100b包括第一接触件110b和配置为保持第一接触件110b的第一外壳120b。每个接触件110b具有第一接触部112b和固定部114b。第一外壳120b具有绝缘特性。
第一外壳120b具有限定在其中的腔102b。第一外壳120b包括作为支撑部126b的厚的前壁、由支撑部126b支撑的伸出部128b、两个侧壁122b-2、后壁122b-3和作为第一抵接部136b的底部。接纳部128b-3形成在伸出部128b下面,即,在面向伸出部128b和支撑部126b的区域中。第一接触件110b被支撑在支撑部126b上,使得第一接触部112b在接纳部128b-3内延伸。伸出部128b具有在Y-方向上与后壁122b-3相对的端部122b-1。伸出部128b的端部122b-1用作在第二连接器200b容纳在腔102b中时可操作为调整第二连接器200b在Y-方向上的位置的位置调整装置(第一位置调整装置)。在X-方向上两个侧壁122b-2彼此相对。侧壁122b-2用作在第二连接器200b容纳在腔102b中时可操作为调整第二连接器200b在X-方向上的位置的位置调整装置(第二位置调整装置)。
参照图14和15,第二连接器200b包括第二接触件210b和构造为保持第二接触件210b的第二外壳230b,每个第二接触件210b都具有第二接触部212b。第二外壳230b具有绝缘特性。
第二外壳230b包括可接纳部256b,其容纳在接纳部128b-3中。如从图15可以看到的,可接纳部256b具有形成在其上表面的台阶部(step-down portion)236b。台阶部236b和第二外壳230b的上部形成接收装置234b。第二外壳230b具有底部,其用作在第二连接器200b容纳在腔102b中时被使得抵靠在第一抵接部136b上的第二抵接部272b。第一外壳120b和第二外壳230b设置为,使得当第二抵接部272b抵接第一抵接部136b时在Z-方向上第二接触部212b的位置对应第一接触部112b的位置。
第一抵接部136b和第二抵接部272b用作定位装置,以便当第二连接器200b沿着Z-方向移向第一连接器100b时,该定位装置可操作为定位第二接触部212b。而且,如随后参照图16和17描述的那样,在第一抵接部136b已经抵接第二抵接部272b之后第二连接器200b沿着Y-方向相对于第一连接器100b移动时,第二抵接部272b在第一抵接部136b上滑动。具体地,第一抵接部136b还用作移动引导件,其可操作为沿着Y-方向引导第二连接器200b相对于第一连接器100b的相对移动。
第二连接器200b沿着Z-方向从图15中示出的状态移向第一连接器100b。因此,使得第二抵接部272b抵靠在第一抵接部136b上。这种状态在图16中示出。随后第二抵接部272b在第一抵接部136b上滑动,以便沿Y-方向相对于第一连接器100b移动第二连接器200b。因此,如图17所示,使得第一接触部112b接触第二接触部212b,并且第一连接器100b和第二连接器200b相互配合。此时,伸出部128b容纳在接收装置234b中,并且可接纳部256b容纳在接纳部128b-3中。
本实施方式的第一连接器100b安装在电路板上。第一接触件110b连接至电路板的布线图案上。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这种例子。
例如,如图18所示,电缆400可以连接至第一连接器100b′。第一连接器100b′包括第一接触件110b′和配置成保持第一接触件110b′的第一外壳120b′。电缆400的信号导线连接至第一接触件110b′。
此外,如图19所示,FFC或FPC 500′可以连接至第一连接器100b″。FFC或FPC500′具有位于一个或两个表面上的信号导线。第一连接器100b″包括第一接触件110b″和构造为保持第一接触件110b″的第一外壳120b″。第一接触件110b″连接至FFC或FPC 500′的信号导线。
而且,如图20所示,FFC或FPC 500″可以连接至第一连接器105b。FFC或FPC 500″具有位于一个表面上的信号导线和位于另一个表面上的接地导线。在图示的例子中,接地导线形成在FFC或FPC 500″的上表面上,而信号导线形成在FFC或FPC 500″的下表面上。第一连接器105b包括第一接触件115b、构造为保持第一接触件115b的第一外壳125b和部分地结合在第一外壳125b中的壳体135b。第一接触件115b连接至FFC或FPC 500″的信号导线,壳体135b连接至FFC或FPC 500″的接地导线。
(第四实施方式)
如图21和22所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组合件包括第一连接器100c和第二连接器200c,它们具有相同的结构。第一连接器100c具有与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一连接器100b一样的腔102c。具体地,在结构方面,第二连接器200c也具有腔。第一连接器100c和第二连接器200c在连接器的部分容纳在另一个连接器的腔中的状态下相互配合。下文将仅描述第一连接器100c和第二连接器200c的特有的部分。
参照图21和22,第一连接器100c包括第一接触件110c和构造为保持第一接触件110c的第一外壳120c,每个第一接触件110c具有第一接触部112c。第一外壳120c具有绝缘特性。
第一外壳120c具有限定于其中的腔102c。第一外壳120c包括作为支撑部126c的厚前壁、由支撑部126c支撑的伸出部128c、两个侧壁122c-2、后壁122c-3和作为第一抵接部136c的底部。接纳部128c-3形成在伸出部128c下面,即,在面向伸出部128c和支撑部126c的区域中。第一接触件110c支撑在支撑部126c上,使得第一接触部112c在接纳部128c-3内延伸。伸出部128c具有在Y-方向上与后壁122c-3相对的端部122c-1。伸出部128c的端部122c-1用作在第二连接器200c的一部分(如随后描述的可接纳部256c)容纳在腔102c中时可操作为调整第二连接器200c在Y-方向上的位置的位置调整装置(第一位置调整装置)。两个侧壁122c-2在X-方向上彼此相对。侧壁122c-2用作在第二连接器200c容纳在腔102c中时可操作为调整第二连接器200c在X-方向上的位置的位置调整装置(第二位置调整装置)。
参照图21和22,第二连接器200c包括第二接触件210c和构造为保持第二接触件210c的第二外壳230c,每个第二接触件210c都具有第二接触部212c。第二外壳230c具有绝缘特性。
第二外壳230c包括可接纳部256c,其容纳在接纳部128c-3中。第二外壳230c的可接纳部256c具有底部,其用作在第二连接器200c容纳在腔102c中时抵靠在第一抵接部136c上的第二抵接部272c。第一外壳120c和第二外壳230c设置为,使得当第二抵接部272c抵接第一抵接部136c时,在Z-方向上第二接触部212c的位置对应于第一接触部112c的位置。
第一抵接部136c和第二抵接部272c用作在第二连接器200c沿着Z-方向移向第一连接器100c时操作用以定位第二接触部212c的定位装置。此外,如随后参照图23和24描述的那样,在第一抵接部136c已经抵接第二抵接部272c之后第二连接器200c沿着Y-方向相对于第一连接器100c移动时,第二抵接部272c在第一抵接部136c上滑动。具体地,第一抵接部136c还用作可操作用以沿着Y-方向引导第二连接器200c相对于第一连接器100c相对移动的移动引导件。
第二连接器200c沿着Z-方向从图22中示出的状态移向第一连接器100c。因此,使得第二抵接部272c抵靠在第一抵接部136c上。这种状态在图23中示出。随后第二抵接部272c在第一抵接部136c上滑动,以沿着Y-方向相对于第一连接器100c移动第二连接器200c。因此,如图24所示,使得第一接触部112c接触第二接触部212c,并且第一连接器100c和第二连接器200c相互配合。此时,可接纳部256c容纳在接纳部128c-3中。
本实施方式的第一连接器100c和第二连接器200c安装在电路板上。第一接触件110c和第二接触件210c连接至电路板的布线图案。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该例子。与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或变体一样,第一连接器100c和第二连接器200c中的任一个或二者都可以连接至同轴电缆、FFC或FPC。
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组合件具有可操作用以沿第一方向(垂直方向)定位的定位装置和可操作用以在定位之后引导沿第二方向(水平方向)的移动的移动引导件。因此,通过沿着第一方向(垂直方向)相对于第一连接器移动第二连接器并随后沿着第二方向(水平方向)相对于第一连接器移动第二连接器,使得第一接触部能够与第二接触部接触。因此,根据本发明,电路板不承受在垂直连接连接器组合件中将会出现的任何应力。而且,根据本发明,由于定位装置沿第一方向(垂直方向)相对于第一接触部定位第二接触部,随后的操作仅包括沿着第二方向(水平方向)移动(滑动)第二连接器。换句话说,与水平连接连接器组合件相比,本发明便于配合操作。
本申请基于之前于2009年7月7日向日本专利局递交的日本专利申请JP2009-161276,通过引用将其内容结合于此。
虽然已经描述了认为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内容,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认识到,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的前提下,可以对此进行其它和进一步的修改,并且想要要求所有这种落入本发明的实际保护范围之内的实施方式的权益。

Claims (25)

1.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
第一连接器,包括具有第一接触部的第一接触件和构造为保持所述第一接触件的第一外壳;
与所述第一连接器可配合的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具有与所述第一接触部接触的第二接触部的第二接触件和构造为保持所述第二接触件的第二外壳;
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可操作用以在所述第二连接器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器移动时沿所述第一方向定位第二接触部,使得所述第二接触部对应所述第一接触部;和
移动引导件,可操作用以在所述第二接触部已经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被定位的状态下沿着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引导所述第二连接器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器的相对移动,直到所述第二接触部开始与所述第一接触部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沿所述第一方向使所述第一接触部接触所述第二接触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外壳包括第一位置调整装置,所述第一位置调整装置可操作用以在沿所述第一方向定位所述第二接触部时沿所述第二方向调整所述第二连接器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外壳包括第二位置调整装置,所述第二位置调整装置可操作用以在沿所述第一方向定位所述第二接触部时调整所述第二连接器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三方向上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器具有与所述第二连接器相同的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分别保持在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上,使得在所述第二接触部已经沿所述第一方向被定位时它们彼此不接触,并且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器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器的相对移动而使得彼此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定位装置包括:
第一抵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器上,和
第二抵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器上,所述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构造为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器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器的相对移动而彼此抵靠,使得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二接触部的位置对应所述第一接触部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移动引导件形成为所述第一连接器的一部分,
所述移动引导件包括所述第一抵接部,并且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并且
所述移动引导件可操作用以在所述第二连接器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器的相对移动中沿着所述第二方向引导所述第二抵接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外壳包括沿着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伸出部和构造为支撑所述伸出部的支撑部,所述伸出部和所述支撑部限定接纳部,
所述第二外壳包括能够被容纳在所述接纳部中的可接纳部,并且
当所述可接纳部已经容纳在所述接纳部中时,所述第一接触部接触所述第二接触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第一接触件被保持在所述第一外壳上,使得所述第一接触部在所述伸出部露出,
所述第二接触件被保持在所述第二外壳上,使得所述第二接触部在所述可接纳部上露出,并且
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器的相对移动,所述可接纳部被容纳在所述接纳部中,使得所述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相互接触。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第二外壳包括所述可接纳部和能够容纳所述伸出部的接收装置,并且
在所述可接纳部已经容纳在所述接纳部中的状态下所述伸出部被容纳在所述接收装置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第二外壳包括沿着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基部和从所述基部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壁,
所述可接纳部从所述壁上沿着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并且
所述接收装置通过由所述基部、所述壁和所述可接纳部包围的空间限定。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壁从所述基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端部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
所述可接纳部从所述壁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端部沿着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并且
所述基部、所述壁和所述可接纳部在由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限定的平面上形成钩形。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第二外壳通过熔融并结合构造为保持所述第二接触件的定位构件和构造为限定所述接收装置的空间限定构件而形成,所述定位构件和所述空间限定构件具有绝缘特性。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器安装在电路板上,
所述第一接触件包括固定至所述电路板的固定部,并且
所述第一外壳构造为在所述固定部露出的状态下保持所述第一接触件。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外壳还包括至少沿着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板,并且
所述支撑部从所述板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支撑所述伸出部,使得所述伸出部和所述板彼此隔开。
17.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伸出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具有两个表面,
所述第一接触部在所述伸出部的所述两个表面中的至少一个上露出,并且
所述第二接触部具有钩形形状,以沿所述第一方向将所述第一接触部或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伸出部夹在中间,用于建立与所述第一接触部的连接。
18.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具有信号导线和覆盖所述信号导线的绝缘体的电缆连接至所述第二连接器,
所述第二接触件还包括连接至所述信号导线的连接部,并且
在所述信号导线从所述绝缘体向着所述第二接触部延伸的状态下,所述电缆连接至所述第二连接器,以便所述信号导线连接至所述连接部。
19.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伸出部从所述支撑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端部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支撑部在由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限定的平面上具有矩形截面。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支撑部在由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限定的平面上具有L-形截面。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第二连接器具有锁定构件,所述锁定构件包括由所述第二外壳可旋转地保持的可旋转轴和设置在与所述可旋转轴间隔开预定距离的位置处的推动件,
所述第一外壳包括压力施加部,所述推动件通过所述锁定构件的旋转压靠在所述压力施加部上,并且
所述锁定构件可操作用以在所述推动件压靠在所述压力施加部上时用来自所述推动件的作用力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器移动所述第二连接器。
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第二连接器具有锁定构件,所述锁定构件包括由所述第二外壳可旋转地保持的可旋转轴和设置在与所述可旋转轴间隔开预定距离的位置处的连接部,
所述第一外壳包括通过所述锁定构件的旋转与所述连接部接合的接合部,并且
通过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接合部的接合,所述第二连接器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器被锁定。
24.一种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连接器组件中的第一连接器。
25.一种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连接器组件中的第二连接器。
CN2010102208951A 2009-07-07 2010-07-01 连接器组合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4467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61276 2009-07-07
JP2009161276A JP4792517B2 (ja) 2009-07-07 2009-07-07 コネクタ組立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44679A true CN101944679A (zh) 2011-01-12
CN101944679B CN101944679B (zh) 2013-03-27

Family

ID=434278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20895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44679B (zh) 2009-07-07 2010-07-01 连接器组合件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927122B2 (zh)
JP (1) JP4792517B2 (zh)
KR (2) KR101161199B1 (zh)
CN (1) CN101944679B (zh)
TW (1) TWI470878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47888A (zh) * 2012-02-07 2013-08-14 王嘉鑫 电连接器的改良结构
CN105244676A (zh) * 2014-07-01 2016-01-13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组合
CN110277671A (zh) * 2018-03-16 2019-09-24 泰连公司 用于通信系统的可插拔模块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89243B2 (ja) * 2005-06-09 2012-03-07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ド コネクタ装置
JP4678887B2 (ja) * 2009-01-22 2011-04-27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組立体
JP4704477B2 (ja) * 2009-02-19 2011-06-15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組立体
JP5530278B2 (ja) * 2010-03-30 2014-06-25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組立体
JP2012003874A (ja) * 2010-06-15 2012-01-05 Fujitsu Ltd コネクタ、レ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およびプラグコネクタ
JP5090502B2 (ja) * 2010-06-30 2012-12-05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組立体
JP5182334B2 (ja) * 2010-08-02 2013-04-17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5813349B2 (ja) 2011-03-29 2015-11-17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及び接続対象物
US8608512B2 (en) * 2011-04-18 2013-12-17 Fci Americas Technology, Llc Cable connector
CN103930363B (zh) 2011-09-16 2016-10-12 柿子技术公司 基板传送装置
KR102578140B1 (ko) 2011-09-16 2023-09-14 퍼시몬 테크놀로지스 코포레이션 로봇 구동부 및 무선 데이터 커플링
US20130090018A1 (en) * 2011-10-06 2013-04-11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Cable connector
JP5724993B2 (ja) * 2012-11-22 2015-05-2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コネクタ装置
JP5695692B2 (ja) * 2013-04-05 2015-04-08 リズム協伸株式会社 表面実装用基板接続端子
CN103247913A (zh) * 2013-04-25 2013-08-14 连展科技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快扣式板对板连接器组件
US9112302B2 (en) * 2013-05-02 2015-08-18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assembly thereof
TWI489697B (zh) * 2013-08-09 2015-06-21 Wistron Corp 線對板連接器組合及其板端連接器
JP6249676B2 (ja) * 2013-08-21 2017-12-20 宏致電子股▲ふん▼有限公司Aces Electronics Co.,Ltd. 電気コネクタ
JP5716933B2 (ja) * 2013-10-04 2015-05-13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配線基板連結装置
US9306325B2 (en) * 2014-03-18 2016-04-05 Cho-Yao Cheng Plug, socket and their combined structure of electrical connector
TWI628875B (zh) * 2017-08-16 2018-07-01 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集成連接器元件及其電連接器
CN107611671B (zh) * 2017-08-23 2019-12-27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10611221B (zh) * 2018-06-14 2021-02-26 鸿富锦精密电子(天津)有限公司 锁固结构及采用该锁固结构的线缆接头组件
TWM584038U (zh) * 2019-03-27 2019-09-21 禾昌興業股份有限公司 浮動連接器
JP7404142B2 (ja) * 2020-04-17 2023-12-25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ハーネス及びコネクタ組立体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17363B1 (en) * 1998-06-26 2001-04-17 Harness System Technologies Research, Ltd.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ttachment structure
US6231372B1 (en) * 1999-04-22 2001-05-15 Yazaki Corporation Connector coupling structure
CN101355203A (zh) * 2007-07-26 2009-01-28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板连接器,配合连接器,和包括两者的电子设备
CN101355216A (zh) * 2007-07-26 2009-01-28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和包括该连接器的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63812A (ja) * 1994-12-07 1996-06-21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電気接続構造
JPH08163813A (ja) * 1994-12-07 1996-06-21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JP3232239B2 (ja) * 1996-04-26 2001-11-26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2880959B2 (ja) * 1996-08-09 1999-04-12 新潟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01307823A (ja) * 2000-04-21 2001-11-02 Yazaki Corp 車載用電装品の取付構造
JP3960259B2 (ja) * 2003-04-30 2007-08-15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の接続構造
JP4286279B2 (ja) * 2006-10-31 2009-06-24 株式会社アイペックス 電気コネクタ装置
JP2008140555A (ja) 2006-11-30 2008-06-19 I-Pex Co Ltd コネクタ装置
JP5023777B2 (ja) 2007-04-09 2012-09-12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垂直嵌合型電気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17363B1 (en) * 1998-06-26 2001-04-17 Harness System Technologies Research, Ltd.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ttachment structure
US6231372B1 (en) * 1999-04-22 2001-05-15 Yazaki Corporation Connector coupling structure
CN101355203A (zh) * 2007-07-26 2009-01-28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板连接器,配合连接器,和包括两者的电子设备
CN101355216A (zh) * 2007-07-26 2009-01-28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和包括该连接器的电子设备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47888A (zh) * 2012-02-07 2013-08-14 王嘉鑫 电连接器的改良结构
CN105244676A (zh) * 2014-07-01 2016-01-13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组合
CN105244676B (zh) * 2014-07-01 2019-01-11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组合
CN110277671A (zh) * 2018-03-16 2019-09-24 泰连公司 用于通信系统的可插拔模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1018488A (ja) 2011-01-27
CN101944679B (zh) 2013-03-27
KR101161199B1 (ko) 2012-07-02
KR101277048B1 (ko) 2013-06-20
JP4792517B2 (ja) 2011-10-12
US7927122B2 (en) 2011-04-19
KR20120052919A (ko) 2012-05-24
TWI470878B (zh) 2015-01-21
KR20110005209A (ko) 2011-01-17
TW201110477A (en) 2011-03-16
US20110008975A1 (en) 2011-0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44679B (zh) 连接器组合件
USRE49901E1 (en) Electrical receptacle for transmitting high speed signal
CN100553043C (zh) 带有配合保护的插塞接头
JP3142283U (ja) ラッチを備えたコネクタガイド及びそのためのコネクタ
US8308491B2 (en)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a cable
US6755682B2 (en) Rotating actuator for cable connector with hook shaped pivot on terminal
CN101938061B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02687341B (zh) 用于将电连接器端接到线缆的装置和方法
US11621510B2 (en) Connector assembly
CN107069262B (zh) 电连接器
US7238049B1 (en) Electronic device interconnection system
US11239617B2 (en) Cable receptacle connector
US5061198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system
US20090104809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CN105098540A (zh) 具有引线框架的电连接器
US6645001B2 (en) Plug connector with film shaped conductive part
CN103247900A (zh) 连接器
EP0471219A2 (en) Surface mount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CN113906637A (zh) 插头壳体以及插头连接器
CN210111175U (zh) 电连接器
JP2007234491A (ja) コネクタ
US20230369806A1 (en) Latch and pull tab for a plug connector
US20210257786A1 (en) Impedance control connector
KR20240079668A (ko) 커넥터용 하우징 및 그를 포함하는 플렉시블 케이블용 리셉터클 커넥터
JP2004119396A (ja)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フラット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に用いられる端子金具及びフラット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に用いられる端子金具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327

Termination date: 20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