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28202B - 一种高纯度3-氯-1,2-丙二醇的生产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纯度3-氯-1,2-丙二醇的生产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28202B
CN101928202B CN201010011544XA CN201010011544A CN101928202B CN 101928202 B CN101928202 B CN 101928202B CN 201010011544X A CN201010011544X A CN 201010011544XA CN 201010011544 A CN201010011544 A CN 201010011544A CN 101928202 B CN101928202 B CN 10192820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lution
chloro
add
reaction
acid solu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01154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28202A (zh
Inventor
郭祥荣
庄青
王璀
郭彦恺
李昕东
张云玲
王晓丽
郭学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Zhongke Rongda New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ZHONGKE RONGDA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ZHONGKE RONGDA NEW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ZHONGKE RONGDA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1001154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928202B/zh
Publication of CN1019282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282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282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2820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poxy Compounds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纯度3-氯-1,2-丙二醇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取硫酸、苯磺酸和丁二酸分别溶解在去离子水中,配制成硫酸溶液、苯磺酸溶液和丁二酸溶液;(2)先将部分硫酸溶液和部分苯磺酸溶液以及部分环氧氯丙烷混合反应一段时间,升高温度,再加入剩余的环氧氯丙烷,并分时间段先后依次加入剩余的苯磺酸溶液和硫酸溶液,然后一次性加入丁二酸溶液,升高温度继续进行反应;(3)水解反应完毕后,加入碱溶液,并搅拌使反应均匀;(4)将加碱后的水解液进行脱水,脱水结束,加入碱溶液,搅拌条件下升温;(5)真空条件下先加热物料,然后转入蒸馏系统,真空度≥0.1MPa时蒸馏得到产品3-氯-1,2-丙二醇。

Description

一种高纯度3-氯-1,2-丙二醇的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学合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纯度3-氯-1,2-丙二醇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3-氯-1,2-丙二醇(简称氯代甘油)是重要的甘油氯代物,用途广泛:可作为有机合成中间体,用来合成农药、染料、医药、涂料、兽药、增塑剂、表面活性剂以及印染助剂等;可作为溶剂,用于醋酸纤维等的生产;还可作为医学研究的重要试剂,用于生殖医学的研究;近十几年来,在航天用材料、非离子型造影剂、电子用化学品、催化剂合成和相转移催化剂应用等方面的应用日趋广泛,对氯代甘油的纯度、杂质含量等指标的要求也相应大幅度提高,因此对氯代甘油的工业化生产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
现有技术中,氯代甘油的生产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一是环氧氯丙烷法,是将环氧氯丙烷加入反应釜内,搅拌,加入酸使反应液呈酸性,升温,水解反应结束,加入NaOH调节水解液PH值后,将所得产物减压蒸馏即得成品;二是甘油氯化法,将甘油和乙酸加入反应釜,搅拌加热至规定温度,通干燥的氯化氢气体,至反应液增重至150%(理论值)即为终点,蒸馏反应产物得粗品,再减压蒸馏获成品。其中甘油氯化法因生产的氯代甘油中含有较多量的1,3-二氯丙醇和1,2-二氯丙醇,如果采用多次蒸馏提纯则会发生分解或聚合,反应生成大分子化合物或聚合物,导致氯代甘油成品带有颜色并且出现高沸点化合物含量高,有时候高沸点化合物含量会超过0.5%(GC),或更多。因此,利用环氧氯丙烷法生产是国内外较常采用和较为成熟的技术。但环氧氯丙烷法生产时,由于催化剂的选择、使用以及加料次序、梯度升温等工艺方面的影响,尤其是最后蒸馏工序的设备选型、工艺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制得的产品纯度一般低于99.5%(GC),另外还存在提高纯度会导致收率下降等问题,直接影响产品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尽管国内某些企业在氯代甘油的分离上采用了真空刮板薄膜蒸发方式,但仍然没有解决高纯度和色谱分析主峰后杂质峰多、杂质含量偏高等问题。为此,进行提高产品纯度的同时保持氯代甘油高收率的研究,对于行业发展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纯度3-氯-1,2-丙二醇的生产方法,提高产品中3-氯-1,2-丙二醇的纯度,降低杂质含量,同时提高3-氯-1,2-丙二醇的收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纯度3-氯-1,2-丙二醇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配料:取硫酸、苯磺酸和丁二酸分别溶解在去离子水中,配制成硫酸溶液、苯磺酸溶液和丁二酸溶液;
(2)水解反应:先将部分硫酸溶液和部分苯磺酸溶液以及部分环氧氯丙烷混合反应一段时间,升高温度,再加入剩余的环氧氯丙烷,并分时间段先后依次加入剩余的苯磺酸溶液和硫酸溶液,然后一次性加入丁二酸溶液,升高温度继续进行反应;所述环氧氯丙烷的投料量为硫酸、苯磺酸和丁二酸水溶液总重量的45~55%。
(3)中和反应:水解反应完毕后,加入碱溶液,并搅拌使反应均匀;
(4)脱水并加碱:将加碱后的水解液先常压脱水,然后在气相温度为98~100℃,真空度≥0.094MPa时继续进行脱水,然后加入碱溶液,搅拌条件下升温;
(5)蒸馏提纯:真空条件下先加热物料,然后转入蒸馏系统,真空度≥0.1MPa时蒸馏得到产品3-氯-1,2-丙二醇。
所述配料时是将1.1~2重量份的硫酸、0.5~0.7重量份的苯磺酸和0.2~0.4重量份的丁二酸,分别溶解在200~300重量份、150~200重量份和100~150重量份的去离子水中配制成溶液。
所述水解反应时,是先加入总重量的45~55%的硫酸溶液和总重量的45~55%的苯磺酸溶液,再加入环氧氯丙烷总重量的65~70%并混合,在温度为70~75℃反应60~80分钟,升高温度至80~90℃,再加入剩余的环氧氯丙烷,之后的20~30分钟内加入剩余的的苯磺酸溶液,之后的30~45分钟内加入剩余的硫酸溶液,然后一次性加入丁二酸溶液,升高温度至95~100℃继续反应40~60分钟。
所述剩余的苯磺酸溶液和硫酸溶液的加入方式为滴加。
所述加入的碱溶液为Na2CO3溶液。
所述中和反应是在温度20~45℃时,并搅拌反应40~50分钟;所述加入的碱溶液为10~15wt%的Na2CO3溶液,加入量为硫酸、苯磺酸和丁二酸总重量的1.7~2.9倍。
所述脱水结束后是在液相温度40~60℃时加入碱溶液;所述脱水后加入的碱溶液为5~10wt%的Na2CO3溶液,加入量为硫酸、苯磺酸和丁二酸总重量的0.1~0.5倍。
所述蒸馏提纯前先蒸馏回收前馏分,所述前馏分的蒸馏回收在真空度≥0.098MPa且气相温度低于85℃时进行。所述前馏分的主要成分为氯代甘油,少量水,前馏分加入下一次蒸馏继续使用。
所述蒸馏提纯是采用分子蒸馏器进行的分子蒸馏提纯,所述分子蒸馏时的加料速度为0.1~0.2m3/h。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选用硫酸、苯磺酸和丁二酸为环氧氯丙烷水解催化剂,并在水解反应过程中分批加入,且采取梯度升温,分段反应,因此水解反应平稳充分,解决了一次性投料时因短时间内反应剧烈和温度急剧上升,造成的原料环氧氯丙烷反应不充分而损失,以及反应副产物增多的问题;并且因反应速度加快,水解反应周期比现有技术缩短1/4。
2、本发明使用Na2CO3水溶液取代现有技术中的NaOH调节水解液PH值,避免了体系中因局部碱性过强引起未完全反应的环氧氯丙烷发生自聚,和氯代甘油生成缩水甘油进而发生的系列副反应,以及生成大量副产物等现象。
3、本发明中水解反应后的水解液分两次调节PH值,分别在水解反应完成后,和脱水完毕且蒸馏回收前馏分之前进行调节,这样不仅大大减少了氯代甘油分子结构中-Cl基团的脱除,而且减少了体系中化合物之间的聚合反应,保证了氯代甘油有较高的收率。
4、本发明水解液调节PH值采用两次调节的方式,使半成品、成品中游离酸(主要成分是HCl)的含量均接近0,产品质量稳定,延长了产品的贮存期,产品存放一年以上其外观仍然接近无色。
5、本发明的蒸馏提纯采用分子蒸馏技术,分子蒸馏时温度低,蒸馏真空度高,是在远低于物料沸点的温度下进行的,蒸馏过程是物理过程,因此物料不易氧化受损;而且蒸馏液膜薄,传热效率高,物料受热时间短,一般几秒至几十秒之间,减少了物料热分解的机会,而且分离程度高,减少了蒸馏分离过程中产生的残渣量,适合于高沸点、热敏及易氧化物料的分离,蒸馏操作可以实现连续化,确保了产品质量稳定和具有很高的纯度。
6、使用本发明生产的产品纯度达到99.8%(GC)以上;同时氯代甘油的收率达到105%(收率计算方法为:反应得到的氯代甘油量与投入的环氧氯丙烷量的比值);氯代甘油色谱分析主峰后的杂质峰数量最多为一个杂质峰,杂质含量≤0.05%(GC)。
7、本发明由于反应充分副反应少,原料利用充分,产品收率高,环氧氯丙烷的转化率≥87.8%,氯代甘油的收率≥105%;并且前馏分回收利用,降低了生产成本,整个生产周期缩短,生产效率提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1
1、配料:将1.15Kg工业硫酸、0.6Kg苯磺酸和0.25Kg丁二酸,分别溶解在280Kg、190Kg和130Kg的去离子水中;计量300Kg环氧氯丙烷备用。
2、水解反应:反应在1000L搪瓷釜内进行。将140Kg硫酸溶液和100Kg苯磺酸溶液先加入水解釜,剩余的硫酸溶液和苯磺酸溶液分别抽入高位槽。将200Kg环氧氯丙烷加入水解釜,在温度为72℃反应60分钟,升高温度至88℃,再一次性加入剩余的环氧氯丙烷,之后的20~30分钟内滴加入剩余的苯磺酸溶液,之后的30~45分钟内滴加入剩余的硫酸溶液,滴加完毕,将丁二酸溶液一次性加入水解釜,升温至98℃继续反应45分钟。
3、中和反应:操作在1000L搪瓷釜内进行。水解反应完毕,在温度为35℃时,加入浓度为12wt%的Na2CO3溶液36Kg,搅拌40分钟。
4、脱水并加碱:操作在1000L搪瓷釜内进行。将加碱后的水解液送到蒸馏釜,升温,待气相温度到98℃时,开启真空泵,真空度0.094MPa。脱水结束,在液相温度为40℃时,第二次向蒸馏釜加入浓度为5wt%的Na2CO3溶液5.2Kg,搅拌条件下升温。
5、蒸馏提纯:操作在500L搪瓷釜内进行。加热蒸馏釜内物料,在真空度为0.098MPa,气相温度为86℃时,停止蒸馏釜加热,回收此温度前的冷凝液为前馏分,加入下一次蒸馏继续使用。开启真空机组,待分子蒸馏器系统真空度稳定且真空度为0.1MPa时,打开蒸馏釜放料阀,开始向分子蒸馏器加料,控制加料速度为0.1m3/h,蒸馏出合格的产品3-氯-1,2-丙二醇316.4Kg。
上述方法制备的3-氯-1,2-丙二醇的质量指标见表1。
                                    表1
  序号   检测指标   分析方法   检测结果
  1   外观   目测   无色透明液体
  2   氯代甘油含量(GC)(%)   企业标准Q/WZY009-2009   99.86
  3   低沸物含量(GC)(%)   企业标准Q/WZY009-2009   0.11
  4   高沸物含量(GC)(%)   企业标准Q/WZY009-2009   0.03
  4   水分(wt%)   卡尔·费休法   0.35
实施例2
1、配料:将2.4Kg工业硫酸、1.3Kg苯磺酸和0.55Kg丁二酸,分别溶解在580Kg、410Kg和290Kg的去离子水中;计量650Kg环氧氯丙烷备用。
2、水解反应:反应在2000L搪瓷釜内进行。将300Kg硫酸溶液和210Kg苯磺酸溶液先加入水解釜,剩余的硫酸溶液和苯磺酸溶液分别抽入高位槽。将450Kg环氧氯丙烷加入水解釜,在温度为74℃反应65分钟,升高温度至85℃,再一次性加入剩余的环氧氯丙烷,之后的20~30分钟内滴加入剩余的苯磺酸溶液,之后的30~45分钟内滴加入剩余的硫酸溶液,滴加完毕,将丁二酸溶液一次性加入水解釜,升温至95℃继续反应60分钟。
3、中和反应:操作在2000L搪瓷釜内进行。水解反应完毕,在温度为40℃时,加入浓度为10wt%的Na2CO3溶液77Kg,搅拌40分钟。
4、脱水并加碱:操作在2000L搪瓷釜内进行。将加碱后的水解液送到蒸馏釜,升温,待气相温度到99℃时,开启真空泵,真空度0.095MPa。脱水结束,在液相温度为50℃时,第二次向蒸馏釜加入浓度为8wt%的Na2CO3溶液10Kg,搅拌条件下升温。
5、蒸馏提纯:操作在1000L搪瓷釜内进行。加热蒸馏釜内物料,在真空度为0.099MPa,气相温度为88℃时,停止蒸馏釜加热,回收的此温度前的冷凝液为前馏分,加入下一次蒸馏继续使用。开启真空机组,待分子蒸馏器系统真空度稳定且真空度为0.1MPa时,打开蒸馏釜放料阀,开始向分子蒸馏器加料,控制加料速度为0.15m3/h,蒸馏出合格的产品3-氯-1,2-丙二醇683Kg。
上述方法制备的3-氯-1,2-丙二醇的质量指标见表1。
                                    表2
  序号   检测指标   分析方法   检测结果
  1   外观   目测   无色透明液体
  2   氯代甘油含量(GC)(%)   企业标准Q/WZY009-2009   99.82
  3   低沸物含量(GC)(%)   企业标准Q/WZY009-2009   0.17
  4   高沸物含量(GC)(%)   企业标准Q/WZY009-2009   0.01
  4   水分(wt%)   卡尔·费休法   0.41
实施例3
1、配料:将2.35Kg工业硫酸、1.4Kg苯磺酸和0.45Kg丁二酸,分别溶解在570Kg、400Kg和250Kg的去离子水中;计量600Kg环氧氯丙烷备用。
2、水解反应:反应在2000L搪瓷釜内进行。将290Kg硫酸溶液和200Kg苯磺酸溶液先加入水解釜,剩余的硫酸溶液和苯磺酸溶液分别抽入高位槽。将400Kg环氧氯丙烷加入水解釜,在温度为75℃反应70分钟,升高温度至84℃,再一次性加入剩余的环氧氯丙烷,之后的20~30分钟内滴加入剩余的苯磺酸溶液,之后的30~45分钟内滴加入剩余的硫酸溶液,滴加完毕,将丁二酸溶液一次性加入水解釜,升温至98℃继续反应50分钟。
3、中和反应:操作在2000L搪瓷釜内进行。水解反应完毕,在温度为45℃时,加入浓度为10wt%的Na2CO3溶液76Kg,搅拌40分钟。
4、脱水并加碱:操作在2000L搪瓷釜内进行。将加碱后的水解液送到蒸馏釜,升温,待气相温度到99℃时,开启真空泵,真空度0.095MPa。脱水结束,在液相温度为45℃时,第二次向蒸馏釜加入浓度为10wt%的Na2CO3溶液9.7Kg,搅拌条件下升温。
5、蒸馏提纯:操作在1000L搪瓷釜内进行。加热蒸馏釜内物料,在真空度为0.099MPa,气相温度为88℃时,停止蒸馏釜加热,回收的此温度前的冷凝液为前馏分,加入下一次蒸馏继续使用。开启真空机组,待分子蒸馏器系统真空度稳定且真空度为0.1MPa时,打开蒸馏釜放料阀,开始向分子蒸馏器加料,控制加料速度为0.2m3/h,蒸馏出合格的产品3-氯-1,2-丙二醇631.3Kg。
上述方法制备的3-氯-1,2-丙二醇的质量指标见表1。
                            表3
  序号   检测指标   分析方法   检测结果
  1   外观   目测   无色透明液体
  2   氯代甘油含量(GC)(%)   企业标准Q/WZY009-2009   99.85
  3   低沸物含量(GC)(%)   企业标准Q/WZY009-2009   0.15
  4   高沸物含量(GC)(%)   企业标准Q/WZY009-2009   未检出
  4   水分(wt%)   卡尔·费休法   0.47

Claims (8)

1.一种高纯度3-氯-1,2-丙二醇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配料:取硫酸、苯磺酸和丁二酸分别溶解在去离子水中,配制成硫酸溶液、苯磺酸溶液和丁二酸溶液;
(2)水解反应:先将部分硫酸溶液和部分苯磺酸溶液以及部分环氧氯丙烷混合反应一段时间,升高温度,再加入剩余的环氧氯丙烷,并分时间段先后依次加入剩余的苯磺酸溶液和硫酸溶液,然后一次性加入丁二酸溶液,升高温度继续进行反应;所述环氧氯丙烷的投料量为硫酸、苯磺酸和丁二酸水溶液总重量的45~55%;所述水解反应时,是先加入总重量的45~55%的硫酸溶液和总重量的45~55%的苯磺酸溶液,再加入环氧氯丙烷总重量的65~70%并混合,在温度为70~75℃反应60~80分钟,升高温度至80~90℃,再加入剩余的环氧氯丙烷,之后的20~30分钟内加入剩余的的苯磺酸溶液,之后的30~45分钟内加入剩余的硫酸溶液,然后一次性加入丁二酸溶液,升高温度至95~100℃继续反应40~60分钟;
(3)中和反应:水解反应完毕后,加入碱溶液,并搅拌使反应均匀;
(4)脱水并加碱:将加碱后的水解液先常压脱水,然后在气相温度为98~100℃,真空度≥0.094MPa时继续进行脱水,然后加入碱溶液,搅拌条件下升温;
(5)蒸馏提纯:真空条件下先加热物料,然后转入蒸馏系统,真空度≥0.1MPa时蒸馏得到产品3-氯-1,2-丙二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纯度3-氯-1,2-丙二醇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料时是将1.1~2重量份的硫酸、0.5~0.7重量份的苯磺酸和0.2~0.4重量份的丁二酸,分别溶解在200~300重量份、150~200重量份和100~150重量份的去离子水中配制成溶液。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纯度3-氯-1,2-丙二醇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剩余的苯磺酸溶液和硫酸溶液的加入方式为滴加。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纯度3-氯-1,2-丙二醇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入的碱溶液为Na2CO3溶液。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纯度3-氯-1,2-丙二醇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和反应是在温度20~45℃时,并搅拌反应40~50分钟;所述加入的碱溶液为10~15wt%的Na2CO3溶液,加入量为硫酸、苯磺酸和丁二酸总重量的1.7~2.9倍。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纯度3-氯-1,2-丙二醇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水结束后是在液相温度40~60℃时加入碱溶液;所述脱水后加入的碱溶液为5~10wt%的Na2CO3溶液,加入量为硫酸、苯磺酸和丁二酸总重量的0.1~0.5倍。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纯度3-氯-1,2-丙二醇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蒸馏提纯前先蒸馏回收前馏分,所述前馏分的蒸馏回收在真空度≥0.098MPa且气相温度低于85℃时进行。
8.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高纯度3-氯-1,2-丙二醇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蒸馏提纯是采用分子蒸馏器进行的分子蒸馏提纯,所述分子蒸馏时的加料速度为0.1~0.2m3/h。 
CN201010011544XA 2010-01-16 2010-01-16 一种高纯度3-氯-1,2-丙二醇的生产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2820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011544XA CN101928202B (zh) 2010-01-16 2010-01-16 一种高纯度3-氯-1,2-丙二醇的生产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011544XA CN101928202B (zh) 2010-01-16 2010-01-16 一种高纯度3-氯-1,2-丙二醇的生产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28202A CN101928202A (zh) 2010-12-29
CN101928202B true CN101928202B (zh) 2012-11-14

Family

ID=433676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011544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28202B (zh) 2010-01-16 2010-01-16 一种高纯度3-氯-1,2-丙二醇的生产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92820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29523B (zh) * 2011-05-25 2013-07-31 郭学阳 一种3-氯-1,2-丙二醇的制备方法
CN102786561A (zh) * 2012-08-02 2012-11-2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钻井液用阳离子烷基糖苷的制备方法
CN104557848A (zh) * 2015-01-09 2015-04-29 山东师范大学 氟代碳酸丙烯酯的制备方法
CN104892365B (zh) * 2015-05-27 2017-06-27 泰山医学院 一种低压合成高纯度氯代甘油的方法
CN107176903B (zh) * 2017-06-27 2020-12-11 江苏合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合成3-氯-1,2-丙二醇的方法
CN109336735A (zh) * 2018-11-29 2019-02-15 湖北阿泰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采用微通道连续流反应器制备3-氯-1,2-丙二醇的方法
CN111170968B (zh) * 2020-01-13 2020-10-27 北京笃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制备四氢呋喃的系统及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19961A (zh) * 2008-01-24 2008-07-16 浙江理工大学 一种(s)-托利洛尔的合成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19961A (zh) * 2008-01-24 2008-07-16 浙江理工大学 一种(s)-托利洛尔的合成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28202A (zh) 2010-12-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28202B (zh) 一种高纯度3-氯-1,2-丙二醇的生产方法
CN103880690B (zh) 一种甘氨酸的环保清洁生产方法
CN105858627B (zh) 苯系物硝化废酸的回收方法
CN1911890B (zh) 高纯度羟基三甲基乙醛和/或其二聚物的制造方法
CN101225063A (zh) 碱水解制备半胱胺盐酸盐的方法
CN105254575A (zh) 一种磺胺嘧啶的合成方法
CN110028424A (zh) 基于2-氨基-5-硝基苯甲腈的合成工艺
CN102372689B (zh) 一种三氟甲基碳酸亚乙酯的制备方法
CN102180842A (zh) 一种2-氨基-δ2-噻唑啉-4-羧酸的合成方法
CN113105379A (zh) 一种以吊白块为还原剂制备硒代胱氨酸的方法及装置
CN103012288B (zh) 6-氯-1,3-二甲基脲嘧啶的制备方法
CN101857550A (zh) 一种用尼龙-6废弃物解聚生产6-氨基己酸盐酸盐和6-氨基己酸的方法
CN111269082A (zh) 一种3,5-二甲基氟苯的制备方法
CN101462943A (zh) 甲酸盐连续脱氢制草酸盐并联产草酸和磷酸二氢盐的方法
CN208883750U (zh) 一种连续化制备甘氨酸的绕管式反应装置
CN112608359B (zh) 制备17α-羟基雄甾-4,9-二烯-3,20-二酮的方法
CN213141414U (zh) 溶剂法生产磷酸二氢钾的系统
CN105481797B (zh) 一种盐酸吗啉脒胍的合成方法
CN103539745A (zh) 一种塞克硝唑的制备方法
CN108203392A (zh) 一种甘氨酸联产氯化铵的清洁生产工艺
CN114105798A (zh) 一种母液循环连续制备高纯度甘氨酸的方法及设备
CN106478402A (zh) 由乙醇酸甲酯制备乙醇酸晶体的方法
CN111303045A (zh) 2-乙氧基-4,6-二氟嘧啶的生产工艺
CN101851253A (zh) 无三乙胺法制备草甘膦
CN107245043B (zh) 一种从3-甲硫基丙醛制备3-甲硫基丙醇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QINGDAO ZHONGKE RONGDA NEW MATERIAL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ZHANG ZHONGFA

Effective date: 20120920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for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Guo Xiangrong

Inventor after: Zhuang Qing

Inventor after: Wang Cui

Inventor after: Guo Yankai

Inventor after: Li Cuandong

Inventor after: Zhang Yunling

Inventor after: Wang Xiaoli

Inventor after: Guo Xueyang

Inventor before: Zhang Zhongfa

Inventor before: Guo Xueyang

Inventor before: Ding Aimei

Inventor before: Huang Hui

Inventor before: Lv Cailing

Inventor before: Zhang Qingguo

Inventor before: Wei Lihua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262737 WEIFANG, SHANDONG PROVINCE TO: 266600 QINGDAO, SHANDONG PROVINCE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INVENTOR; FROM: ZHANG ZHONGFA GUO XUEYANG DING AIMEI HUANG HUI LV CAILING ZHANG QINGGUO WEI LIHUA TO: GUO XIANGRONG ZHUANG QING WANG CUI GUO YANKAI LI XINDONG ZHANG YUNLING WANG XIAOLI GUO XUEYANG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0920

Address after: 266600 No. 8-1 Longkou Middle Road, Laixi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Shandong, Qingdao

Applicant after: Qingdao Zhongke Rongda New Material Co., Ltd.

Address before: 262737 No. 9, people's access road, Weifa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Shandong, China

Applicant before: Zhang Zhongfa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114

Termination date: 2019011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