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24316B - 端子带的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端子带的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24316B
CN101924316B CN200910303206A CN200910303206A CN101924316B CN 101924316 B CN101924316 B CN 101924316B CN 200910303206 A CN200910303206 A CN 200910303206A CN 200910303206 A CN200910303206 A CN 200910303206A CN 101924316 B CN101924316 B CN 1019243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terminal band
section
band
canned paragrap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3032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24316A (zh
Inventor
王镜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DE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ADE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DE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ADE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103032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924316B/zh
Publication of CN1019243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243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243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2431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AREA)

Abstract

一种端子带的制作方法,其包括先将一料带冲压成型出形状相同且相对交错连接的一第一端子带及一第二端子带,该第一、二端子带具有数间隔设置的端子,该端子具有一固定段,该固定段的两侧边呈平直状,且使该冲压成型的第一端子带的端子的侧边与该第二端子带的两相邻端子的相对侧边形成形状相同且呈具有高度差的连接状态;然后再将该第一端子带与该第二端子带撕离;最后再于该第一、二端子带的每一端子的固定段的两相对侧边分别冲压出数卡点,使该些卡点被向上冲压而凸出一高度及被向外挤压而伸出该侧边一长度。藉此可使大幅节省材料成本以及可减少毛边的产生。

Description

端子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端子方面的技术领域,尤指一种可节省材料及减少毛边产生的端子带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已知端子带的制作方法是利用下料的方式直接于一料带上成型出一第一端子带及一第二端子带,然后再对该第一、二端子带的端子的接触段及锡脚段进行弯折加工,以及于该第一、二端子带的端子的固定段的两侧边向中冲压出卡点。
请参阅图7所示,指出该种已知利用下料的方式于一料带2成型出一第一端子带20a及一第二端子带20b的平面示意图。其中,该第一端子带20a与该第二端子带20b的形状相同且呈交错设置,而且两者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为裁切下料的区域(图中的斜线区域),因此会产生非常多的废料。而且,由于该间隙非常小,因此模具上裁切该部份的裁刀便会相对的具有较薄的厚度,而如此则其便会常的容易磨损,而增加模具的成本。又由于该第一端子带20a的端子22a的接触段26a位在该第二端子带20b的两相邻端子22b的接触段26b之间,因此相对的该料带2的宽度便需较宽,而如此则会增加材料的成本。该第一端子带2a的端子22a的固定段24a的两相对侧边呈凹凸不平的复杂形状,因此其裁切后易产生非常多的毛边。
另外有一种已知端子带的制作方法是利用部份下料部份撕离的方式直接于一料带上成型出部份相连的一第一端子带及一第二端子带,然后再将该第一、二端子带撕离,之后再对该第一、二端子带的端子的接触段及锡脚段进行弯折加工,以及于该第一、二端子带的端子的固定段的两侧边向中冲压出卡点。
请参阅图8所示,指出该种已知利用部份下料部份撕离的方式于一料带3成型出部份相连的一第一端子带30a及一第二端子带30b的其中一个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其中,该第一端子带3a与该第二端子带30b的形状相同且呈交错设置,而且两者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为裁切下料的区域(图中的斜线区域),因此会产生非常多的废料。而且,由于该间隙非常小,因此模具上裁切该部份的裁刀便会相对的具有较薄的厚度,而如此则其便会常的容易磨损,而增加模具的成本。又由于该第一端子带30a的端子32a的接触段36a位在该第二端子带30b的两相邻端子32b的接触段36b之间,且该第一端子带的端子32a的接触段36a一侧边与该第二端子带30b的其中一端子32b的接触段36b的一侧边具有高度差的相连。因此相对的该料带2的宽度便需较宽,而如此则会增加材料的成本。该第一端子带30a的端子32a的固定段34a的两相对侧边呈凹凸不平的复杂形状,因此其裁切后易产生非常多的毛边。有鉴于此,本发明人针对上述的问题,而深入构思,且积极研究改良而试做开发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节省材料及减少毛边产生的端子带的制作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端子带的制作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将一料带冲压成型出形状相同且相对交错连接的一第一端子带及一第二端子带,该第一端子带包括一带体及数端子,该带体一侧边具有数连接部呈间隔排列,每一端子包括一固定段、一锡脚段及一接触段,该固定段延伸自该连接部的端部,且两侧边连接该连接部的两侧边呈平直状,该锡脚段由该固定段的一端延伸至该连接部中,该接触段延伸自该固定段的另一端,且该第一端子带的端子的接触段的两侧边与该第二端子带的两相邻连接部及端子的固定段的相对侧边形状相同且呈具有高度差的连接,该第一端子带的连接部及端子的固定段的两侧边与该第二端子带的两相邻端子的接触段的相对侧边形状相同且呈具有高度差的连接,而形成该第一端子带的断面的下部与该第二端子带的断面的上部分别被冲压呈切断面,以及该第一端子带的断面的上部与该第二端子带的断面的下部连接;
(b)将该第一端子带与该第二端子带撕离,该第一、二端子带在撕离后该第一端子带的断面的上部与该第二端子带的断面的下部形成撕断面;
(c)于该第一、二端子带的每一端子的固定段的两相对侧边分别冲压出数卡点,使该些卡点被向上冲压而凸出一高度及被向外挤压而伸出该侧边一长度。
一种端子带,包括带体及数端子,其特点是:所述带体的一侧边具有数连接部呈间隔排列,且每一个连接部具有一槽延伸至端部;数端子分别连接该些连接部,每一端子包括一固定段、一锡脚段及一接触段,该固定段具有一第一端及相对该第一端的一第二端,该第一端连接该连接部的端部,且该固定段与该连接部的连接处具有横向的切痕,于该固定段的两相对侧边并由下向上冲压出数卡点,该些卡点被向上冲压而凸出一高度及被向外挤压而伸出该侧边一长度,该锡脚段延伸自该固定段的第一端,该接触段延伸自该固定段的第二端,且弯折出一接触部。
一种端子,包括一固定段、一锡脚段及一接触段,其特点是:所述固定段具有一第一端及相对该第一端的一第二端,该固定段的两相对侧边由下向上冲压出数卡点,该些卡点被向上冲压而凸出一高度及被向外挤压而伸出该侧边一长度;该锡脚段延伸自该固定段的第一端;该接触段延伸自该固定段的第二端,且弯折出一接触部。
如此,由一料带冲压成型出形状相同且交错设置的第一端子带及第二端子带,可大幅地缩小料带的宽度,而且并可减少废料的产生,进而可节省材料成本;另外,藉由先将该第一、二端子带冲压形成高度差再将两者撕离的制作方式更是可减少毛边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端子带的制作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一、二端子带未撕离时的平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一、二端子带的端子的断面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端子带的卡点加工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端子带的成品立体图。
图6为本发明的端子与带体分离的放大示意图。
图7为已知利用下料方式成型的料带的平面示意图。
图8为已知利用部份下料部份撕离方式成型的料带的平面示意图。
标号说明:
料带1、2、3        第一端子带10a、20a、30a        带体11a
端子12a、22a、32a  固定段14a、24a、34a            连接部13a
锡脚段15a          接触段16a、26a、36a            切断面17a
撕断面18a          第二端子带10b、20b、30b        卡点19a
带体11b            端子12b、22b、32b              连接部13b
固定段14b          接触段16b、26b、36b            锡脚段15b
切断面17b          撕断面18b                      端子带10
带体11             端子12                         连接部13
槽130              切痕131                        固定段14
第一端140          第二端141                      斜边142
圆弧角143          锡脚段15                       接触段16
接触部160          卡点19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所示,指出本发明所述的端子带的制作方法包括:
(a)将一料带冲压成型出形状相同、相对交错、具高度差且连接的一第一端子带及一第二端子带,如图2及图3所示。
(b)将该第一端子带与该第二端子带撕离;及
(c)于该第一、二端子带的每一端子的两相对侧边分别冲压出数卡点,使该些卡点被向上冲压而凸出一高度及被向外挤压而伸出该侧边一长度。于冲压卡点时亦同时对该些端子进行弯折成型,使成为一端子带成品,如图5所示。
请参阅图2所示,为该料带1经(a)步骤后所成型的第一端子带10a及第二端子带10b的平面示意图。其指出该第一端子带10a包括一带体11a及数端子12a。其中:
该带体11a一侧边具有数连接部13a,该连接部13a呈间隔排列。
每一端子12a包括一固定段14a、一锡脚段15a及一接触段16a。该固定段14a延伸自该连接部13a的端部,且两侧边连接该连接部13a的两侧边呈平直状。该锡脚段15a由该固定段14a的一端延伸至该连接部13a中。该接触段16a延伸自该固定段14a的另一端。
该第一端子带10a的端子12a的接触段16a的两侧边与该第二端子带10b的两相邻连接部13b及端子12b的固定段14b的相对侧边形状相同且呈具有高度差的连接;以及该第一端子带10a的连接部13a及端子12a的固定段14a的两侧边与该第二端子带10b的两相邻端子12b的接触段16b的相对侧边形状相同且呈具有高度差的连接。
请参阅图3所示,指出该第一端子带10a的断面的下部与该第二端子带10b的断面的上部分别被冲压呈切断面17a、17b,以及该第一端子带10a的断面的上部与该第二端子带10b的断面的下部连接,且其在(b)步骤将该第一端子带10a与该第二端子带10b撕离时形成撕断面18a、18b。而且,该第一、二端子带10a、10b的切断面17a、17b大于第一、二端子带10a、10b的厚度的1/2。
请参阅图4所示,为(c)步骤中卡点19a的加工示意图,其中指出利用模具于该固定段14a的两侧边冲压出数卡点19a。该些卡点19a被该模具由下向向上冲压,使底部形成一凹陷部而顶部凸出一高度,以及被该模具向外挤压而伸出该侧边一长度,使该卡点19a的厚度会略薄于固定段14a的厚度。
藉由该第一、二端子带10a、10b呈交错设置,以及第一端子带10a的端子12a的接触段16a位在该第二端子带10b的两相邻端子12b及连接部13b的设计,可大幅地缩小料带1的宽度;而且该第一、二端子带10a、10b最后全部以撕离的方式将其分离,可减少废料的产生,进而可节省材料成本。另外藉由先将该第一、二端子带10a、10b冲压形成高度差再将两者撕离的制作方式更是可减少毛边的产生。
请参阅图5所示,为利用上述方法所制成的端子带成品的立体图。其中指出该端子带10,包括一带体11及数端子12。其中:
该带体11一侧边具有数连接部13呈间隔排列,且每一个连接部13具有一槽130延伸至端部。
该些端子12分别连接该些连接部13,每一端子12包括一固定段14、一锡脚段15及一接触段16。该固定段14具有一第一端140及相对该第一端140的一第二端141。该第一端140连接该连接部13的端部,且该固定段14与该连接部13的连接处具有横向的切痕131,于该固定段14的两相对侧边并由下向上冲压有数卡点19,可供固定在连接器的绝缘座体上。该锡脚段15延伸自该固定段14的第一端140,且弯折成L形,可供与电路板焊接。该接触段16延伸自该固定段14的第二端141,且弯折出概呈ㄑ字形的一接触部160,可供与适配卡弹性接触。另外,该固定段14的两侧边分别具有一斜边142连接到该接触段16,且该两斜边142的两端转折角分别为一圆弧角143。
在图4中可看出该些卡点19被该模具由下向向上冲压而成,使其底部形成一凹陷部而顶部凸出一高度,以及向外挤压而伸出该侧边一长度,而且该卡点19的厚度并会略薄于固定段14的厚度。
请参阅图6所示,指出该端子12可藉由该切痕131轻易与该端子带10的连接部13分离,以方便将该端子12组装于连接器中。

Claims (3)

1.一种端子带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将一料带冲压成型出形状相同且相对交错连接的一第一端子带及一第二端子带,该第一端子带包括一带体及数端子,该带体一侧边具有数连接部呈间隔排列,每一端子包括一固定段、一锡脚段及一接触段,该固定段延伸自该连接部的端部,且两侧边连接该连接部的两侧边呈平直状,该锡脚段由该固定段的一端延伸至该连接部中,该接触段延伸自该固定段的另一端,且该第一端子带的端子的接触段的两侧边与该第二端子带的两相邻连接部及端子的固定段的相对侧边形状相同且呈具有高度差的连接,该第一端子带的连接部及端子的固定段的两侧边与该第二端子带的两相邻端子的接触段的相对侧边形状相同且呈具有高度差的连接,而形成该第一端子带的断面的下部与该第二端子带的断面的上部分别被冲压呈切断面,以及该第一端子带的断面的上部与该第二端子带的断面的下部连接;
(b)将该第一端子带与该第二端子带撕离,该第一、二端子带在撕离后该第一端子带的断面的上部与该第二端子带的断面的下部形成撕断面;
(c)于该第一、二端子带的每一端子的固定段的两相对侧边分别冲压出数卡点,使该些卡点被向上冲压而凸出一高度及被向外挤压而伸出该侧边一长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端子带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料带经(a)步骤冲成型后,该第一、二端子带的切断面大于第一、二端子带的厚度的1/2,该(c)步骤在冲压成型该些卡点时,同时进行接触段及锡脚段的弯折成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带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步骤将该卡点的底部冲压成一凹陷部,且使该卡点的厚度薄于固定段的厚度。
CN200910303206A 2009-06-12 2009-06-12 端子带的制作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243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303206A CN101924316B (zh) 2009-06-12 2009-06-12 端子带的制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303206A CN101924316B (zh) 2009-06-12 2009-06-12 端子带的制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24316A CN101924316A (zh) 2010-12-22
CN101924316B true CN101924316B (zh) 2012-10-03

Family

ID=433390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30320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24316B (zh) 2009-06-12 2009-06-12 端子带的制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92431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15585A (zh) * 2013-12-23 2014-04-09 杭州安费诺嘉力讯连接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端子产品的加工工艺
CN106329220B (zh) * 2016-09-23 2019-07-26 东莞安庆五金有限公司 排线连接端子制作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5285U (ja) * 1992-07-22 1994-02-25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プリント基板接続用コネクタ
CN2397620Y (zh) * 1999-10-22 2000-09-20 华琦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用以插接电路板装置的电连接器
CN2705928Y (zh) * 2004-04-27 2005-06-22 频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端子料带的结构
CN201440499U (zh) * 2009-05-04 2010-04-21 富佳得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端子带及端子结构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5285U (ja) * 1992-07-22 1994-02-25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プリント基板接続用コネクタ
CN2397620Y (zh) * 1999-10-22 2000-09-20 华琦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用以插接电路板装置的电连接器
CN2705928Y (zh) * 2004-04-27 2005-06-22 频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端子料带的结构
CN201440499U (zh) * 2009-05-04 2010-04-21 富佳得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端子带及端子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24316A (zh) 2010-1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20553C (zh) 柔性电路板的冲切方法
CN113560427B (zh) 一种细端子连续成型方法
US20150075340A1 (en) Method of producing iron core
CN101924316B (zh) 端子带的制作方法
CN110466168A (zh) 金属件与绝缘胶片连接的冲压模具及冲压工艺
CN101505927B (zh) 往返式电动剃须刀的外刀及其制造方法
CN106363074A (zh) 马达芯片冲压装置和方法
CN201440499U (zh) 端子带及端子结构
CN102593681B (zh) 一种换向器的换向片、其制造方法及专用冲模
CN201402877Y (zh) Usb连接器的端子料带
CN103050863A (zh) 电连接结构制造方法
KR100319064B1 (ko) 이형재 스트립의 제조방법
CN101488637A (zh) 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CN112845844B (zh) 一种屏蔽罩的撕开拉伸式制备方法
CN216989496U (zh) 传感器磁铁固定支架的步进式冲压模具
CN101630711B (zh) 大功率led支架及其制作方法
CN212944884U (zh) 一种连续模冲压料带
TW427043B (en) Terminal material belt assembly and production method for terminal
CN212277453U (zh) 高频信号连接器的端子结构
CN212733829U (zh) 汽车仪表板管梁支架的连续冲压模具
CN102122788B (zh) 一种端子带及包含该端子带的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CN211757952U (zh) 多端子引线框架的成型装置
CN100424847C (zh) 一种晶体管的制备方法及依该方法获得的组合改良结构
CN209550349U (zh) 一种声学端子双料带结构
CN201490557U (zh) 一种方形空心插座端子的成型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003

Termination date: 2020061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