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397620Y - 用以插接电路板装置的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用以插接电路板装置的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397620Y
CN2397620Y CN99246429U CN99246429U CN2397620Y CN 2397620 Y CN2397620 Y CN 2397620Y CN 99246429 U CN99246429 U CN 99246429U CN 99246429 U CN99246429 U CN 99246429U CN 2397620 Y CN2397620 Y CN 2397620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electric connector
fastener
elastic portion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92464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竟良
廖炎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QI ELECTRONIC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QI ELECTRONIC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QI ELECTRONIC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QI ELECTRONIC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992464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397620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397620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397620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以插接电路板的电连接器,包括一壳体,其上设有多个端子孔及端子,所述的端子包括一形成弯弧状的接触部;一第一弹性部,由接触部一体向上延伸再反向以一角度朝下弯折而形成;一第二弹性部,由第一弹性部一体地以一角度向下延伸而成;一卡止部,由第二弹性部的末端一体垂直向下延伸而成,且宽度略大于端子孔的宽度;以及一焊接脚,由卡止部末端一体向下延伸而出。本实用新型可与插接的电路板形成稳定的电性连接,并具有高的可靠度。

Description

用以插接电路板装置的电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以插接一电路板的电连接器,尤其涉及可以与所插接的电路板形成稳定电性接触的电连接器。
在电子连接器领域中,一种用以将电路板(诸如存储器模块,RAM modular)与电脑主机板做电性连接的电连接器,其大体上结构如图1所示,此类型的电连接器主要包括有一长形绝缘壳体10,而于壳体10的中央部位具有一纵向延伸的中央凹槽12,且在壳体10的横向相对两侧壁11上,具有沿着壳体10的纵长方向(如图1的箭头所示)且隔着中央凹槽12而成对配置的数个端子孔14,且每一端子孔14用以收纳一端子20。当一电路板(未显示)的板缘插入中央凹槽12时,位于端子孔内的端子20便可与电路板缘的电路轨迹达成电性连接。
一般而言,此类型的电连接器同时具有两种类型的端子(如图1所示的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端子20及第二端子20′,或者如图4A所示的已知的第一端子50及第二端子50′)。此两种端子的排配方式,通常在外壳的同一侧壁11上呈交替配置(例如,一侧壁上的第奇数个端子孔插置第一端子,而第偶数个端子孔插置第二端子),且在相对两侧壁11上其相对应的端子孔,分别插置第一及第二端子(例如,一侧壁的第一个端子孔若系插置第一端子,则另一侧的第一个端子孔便插置第二端子)。
请参照图4A及图4B,为此类电连接器的已知的端子结构。如图所示,为了使端子50、50′与所插接的电路板构成稳定的电性连接,因此该端子在设计上通常会具有弯曲状的弹性接触部505,以使端子与电路板之间能够具有一定的接触力。再者,为了避免因为端子歪斜地插置在端子孔内,而造成与电路板之间产生不稳定的接触,该端子在设计上通常以预应力的方式插置在端子孔内,例如在图4A中,该弯曲状弹性接触部505的末端以具有预应力的方式抵靠绝缘壳体上方的挡止肋601。(本实用新型中所用的“预应力”一词,是指端子插置在端子孔内时,其处于受有应力的状态,且通常该应力由端子本身的弹力所提供。)
虽然已知的端子可以与电路板构成稳定的电性连接,然而其在实际使用时却具有潜在的严重缺点。如图4B所示,由于电路板70的边角通常相当尖锐,因此其在插入连接器的中央凹槽时,板缘边角便有可能会直接将端子50的弹性接触部向下压,而造成该端子的锉曲(即一般业界所贯称的“跪针”)。一旦在电连接器的数个端子(例如,168个端子)中有一支端子产生锉曲的现象,则将造成整个电连接器失效而无法使用。
此外,由于已知电连接器并未提供可使其端子固定设在端子孔内的装置,因此该电连接器会因为端子容易偏斜而大大地增加端子锉曲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电连接器的缺点,而提供一种具有改进型端子的电连接器,这种端子的设计其接触部在安装状态下未受到任何预应力,而由第一弹性部及第二弹性部提供预应力来固定住端子,这样不仅可以与插接的电路板形成稳定的电性连接,并且还可使该端子固定在端子孔内,因而大大地提高了电连接器在使用上的可靠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以插接电路板装置的电连接器,具有一长形绝缘壳体,壳体的中央部位具有一纵向延伸的中央凹槽以插接电路板边缘,在壳体横向相对两侧壁上具有沿着壳体的纵长方向配置的数个端子孔,且每一端子孔用以收纳一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端子包括:一接触部,其形成弯弧状;一第一弹性部,其由接触部一体向上延伸再反向以一角度朝下弯折而形成;一第二弹性部,其由第一弹性部一体地以一角度向下延伸而出;一卡止部,其由第二弹性部的末端一体垂直向下延伸而出,且其宽度略大于壳体上的端子孔的宽度;以及,一焊接脚,其由卡止部末端一体向下延伸而出。
上述电连接器,其中,所述端子的卡止部其面向外壳内壁的表面上冲折出四个倒刺,且该四个倒刺均匀分布在所述外壳内壁的表面上。
上述电连接器,其中,所述端子的焊接脚由卡止部末端直接向下垂直延伸而出,且在靠近卡止部末端处,冲折出一凹折部。
上述电连接器,其中,所述端子的焊接脚由卡止部末端向下先水平延伸一段距离后,再垂直弯折向下延伸。
上述电连接器,其中,所述端子的接触部的自由端伸入在端子孔内。
一种用以插接电路板装置的电连接器,具有一长形绝缘壳体,壳体的中央部位具有一纵向延伸的中央凹槽以插接电路板边缘,在壳体横向相对两侧壁上具有沿着壳体的纵长方向配置的数个端子孔,且每一端子孔用以收纳一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端子包括:一接触部,其形成弯弧状;一第一弹性部,其由接触部一体向上延伸再反向以一角度朝下弯折而形成;一第二弹性部,其由第一弹性部一体地以一角度向下延伸而出,且在第一弹性部的后缘部分与第二弹性部的相接部位有一夹角,该夹角为一钝角;
上述电连接器,其中,所述的卡止部的表面上冲折出四个倒置,且该四个倒刺均匀分布在该表面上。
上述电连接器,其中,所述的焊接脚由卡止部末端直接向下垂直延伸而出,且在靠近卡止部末端处冲折出一凹折部。
上述电连接器,其中,所述的焊接脚由卡止部末端向下先水平延伸一段距离后,再垂直弯折向下延伸。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上的结构,具有一长形绝缘壳体,且在壳体的中央部位具有一纵向延伸的中央凹槽以插接电路板边缘,而在壳体的横向相对两侧壁上具有沿着壳体的纵长方向配置的数个端子孔,且每一端子孔用以收纳一端子,其中端子包含一接触部,其形成弯弧状;一第一弹性部,其由接触部一体向上延伸再反向以一角度朝下弯折而形成;一第二弹性部,其由第一弹性部一体地以一角度向下延伸而出;一卡止部,其由第二弹性部的末端一体垂直向下延伸而出,且其宽度系略大于壳体上的端子孔的宽度;以及一焊接却,其由卡止部末端一体向下延伸而出。当端子插置在端子内时,其第一弹性部的前缘部分抵靠在壳体上方的挡止动,并且借由第一弹性部及第二弹性部的弹力提供预应力,而该接触部的自由端则未抵靠在端子孔内的任何壁体上。由于该电连接器的接触部在插置状态下并未具有预应力,因此可以确保其与电路板装置接触时,能提供固定的接触力。再者,由于接触部的自由端并未抵靠在壳体的任何部位上,因此在与电路板实际插接使用时,不会发生端子锉曲的情况。
此外,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端子的卡止部,在面向外壳体壁的表面上冲折出四个倒刺,且该四个倒刺均匀分布在该表面上。因此,当端子插置在端子孔内时,由于四个倒刺会刺入电连接器外壳体壁槽体内,使得该端子不会产生任何方向上的偏移。且,由于四个倒刺是均匀分布在卡止部的表面上,因此还可形成均布的固持力,而不会使端子产生摇摆的情况。
再者,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端子的焊接脚是由卡止部末端直接向下垂直延伸而出,且在靠近卡止部末端处,冲折出一凹折部。此一凹折部可防止在将电连接器锡焊于主机板上时,锡膏由于虹吸作用而沿着焊接脚向上进入至端子孔内,使得电连接器失效而无法使用。
又,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端子,其接触部的自由端伸入在端子孔内。这可避免电连接器与电路板装置插接操作的过程中,其端子接触部的自由端不当地脱出于端子孔,而使接触的位置产生偏移。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优点与特征,可由以下的详细说明并配合所附的图式,而获得更深入及完整的了解。
附图的简单说明:(本实用新型以下所附的数个图式中,相同的元件以相同的参考标号来标示。)
图1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部分立体透视图,且其中显示交替配置的两种不同端子。
图2为图1所示的端子的立体放大视图。
图3为沿着图1的剖面线3-3所取的截面图,其中显示端子安装在端子孔内的状态。
图4A为已知电连接器的剖面图,其中显示端子安装在端子孔内的状态。
图4B为已知电连接器实际使用状态下的剖面图,其中显示在插接一电路板装置时,该电连接器的端子产生锉曲的情况。
结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现请参照图1,该图显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部分立体视图。图中,电连接器1主要包括有一长形绝缘壳体10,而在壳体10的中央部位具有一纵向延伸的中央凹槽12,在壳体10的横向相对两侧壁11上,具有沿着壳体10的纵长方向(如图1的箭头L所示)且隔着中央凹槽12而成对配置的数个端子孔14,且每一端子孔14用以收纳一端子20、20′。当一电路板(未显示)的板缘插入中央凹槽12时,位于端子孔内的端子20、20′便可与电路板缘的电路轨迹形成电性连接。此外,由图中可以看出,该电连接器1具有两种类型的端子,即第一端子20及第二端子20′,且此两种端子以上述方式交替地插置在端子孔内。再者,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两种端子,其仅在焊接脚28、28′的形状结构上不同,而其余部分则皆相同。
请参照图2,这是本实用新型的端子20、20′的放大立体视图。由图中可以看出,端子20、20′具有一弯弧状的接触部21,且由接触部21一体向上延伸再反向以一角度朝下弯折出一第一弹性部22,并且由第一弹性部22,而使第一弹性部22的后缘部223与第二弹性部23之间大略形成“>”的形状,且接着由第二弹性部23的末端垂直向下延伸出一卡止部25。第一端子20的焊接脚28由卡止部25末端先大致水平横向延伸一长度之后再垂直向下延伸,而第二端子20′的焊接脚28′则大致由卡止部25末端直接垂直向下延伸,并且在靠近卡止部25的部位具有一凹折部29,此凹折部29的功能将在下文中说明。
此外,由图2亦可看出,端子20、20′卡止部25的宽度,比端子其余部分的宽度还大,而使得端子20、20′在插入端子孔14时,由于卡止部25的宽度较端子孔14的宽度还略大一些,因此便能以干涉配合的方式将端子20、20′固定在端子孔14内,而使得在端子孔14内的端子20、20′不会有纵长方向上的偏移。此外,为了进一步确保端子20、20′在端子孔14内亦不会产生横向(如图1箭头T所示的方向)的偏移,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在卡止部25的表面上冲压出四个倒刺252,且此四个倒刺252是平均地分布在卡止部25的表面上,使得当卡止部25抵靠在壳体10的侧壁11的内表面时,该倒刺252可以刺入侧壁11的壁体内,借此使端子20、20′可以更稳固地固定在端子孔14内,而不会产生横向的偏移。
请参照图3,这是沿着图1的剖面线3-3所取的截面图,其中显示本实用新型的端子20、20′呈插置在端子孔14内的状态。如图3所示,端子20、20′的第一弹性部22的前缘部221抵靠在壳体侧壁11上方的挡止肋112上,且其中应注意的是,在第一弹性部22及第二弹性部23的弹力共同作用下,该端子20、20′具有预应力的方式固定在端子孔14内,换言之,在插置状态下的端子20、20′,其所需要用以固定端子的预应力,是由第一弹性部22及第二弹性部23的弹力所提供,而与端子20、20′的接触部21无关,如此一来,当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1插接一电路板时,端子20、20′的接触部21与电路板缘之间的接触力便可维持固定值。再者,由于端子20、20′的接触部21不需承受预应力,因此接触部21的自由端211便不需要抵靠在外壳壁体的任何部位上,如此不论接触部21的弯折角度有多大,其在插接电路板时皆不会产生端子锉曲的情况。
由图3也可看出,端子20、20′的自由端21是伸入在端子孔14的内部,这有助于端子20、20′在与电路板接触时,其接触部21的自由端子211不会偏移而脱离出端子孔14。此外,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端子20′的焊接脚28′在靠近卡止部25的部位,冲折出一凹折部29,此凹折部29的作用是要防止该电连接器在过锡炉焊接时,焊锡不会由于虹吸现象而由主机板50下方沿着焊接脚28′向上穿过插孔51而进入端子孔14内部。
综上所述,借由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端子的独特设计,使得电连接器在实际插接一电路板时,不仅可确保端子与电路板之间能有一定的接触力,并且不会产生端子锉曲的现象。再者,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端子提供了有效的固持装置,因此使得端子在端子孔内不会有任何方向上的偏移,更可提高其与电路板的电性连接的可靠度。

Claims (9)

1.一种用以插接电路板装置的电连接器,具有一长形绝缘壳体,壳体的中央部位具有一纵向延伸的中央凹槽以插接电路板边缘,在壳体横向相对两侧壁上具有沿着壳体的纵长方向配置的数个端子孔,且每一端子孔用以收纳一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端子包括:
一接触部,其形成弯弧状;
一第一弹性部,其由接触部一体向上延伸再反向以一角度朝下弯折而形成;
一第二弹性部,其由第一弹性部一体地以一角度向下延伸而出;
一卡止部,其由第二弹性部的末端一体垂直向下延伸而出,且其宽度略大于壳体上的端子孔的宽度;以及
一焊接脚,其由卡止部末端一体向下延伸而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的卡止部其面向外壳内壁的表面上冲折出四个倒刺,且该四个倒刺均匀分布在所述外壳内壁的表面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的焊接脚由卡止部末端直接向下垂直延伸而出,且在靠近卡止部末端处,冲折出一凹折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的焊接脚由卡止部末端向下先水平延伸一段距离后,再垂直弯折向下延伸。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的接触部的自由端伸入在端子孔内。
6.一种用以插接电路板装置的电连接器,具有一长形绝缘壳体,壳体的中央部位具有一纵向延伸的中央凹槽以插接电路板边缘,在壳体横向相对两侧壁上具有沿着壳体的纵长方向配置的数个端子孔,且每一端子孔用以收纳一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端子包括:
一接触部,其形成弯弧状;
一第一弹性部,其由接触部一体向上延伸再反向以一角度朝下弯折而形成;
一第二弹性部,其由第一弹性部一体地以一角度向下延伸而出,且在第一弹性部的后缘部分与第二弹性部的相接部位有一夹角,该夹角为一钝角;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止部的表面上冲折出四个倒置,且该四个倒刺均匀分布在该表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焊接脚由卡止部末端直接向下垂直延伸而出,且在靠近卡止部末端处冲折出一凹折部。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焊接脚由卡止部末端向下先水平延伸一段距离后,再垂直弯折向下延伸。
CN99246429U 1999-10-22 1999-10-22 用以插接电路板装置的电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397620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99246429U CN2397620Y (zh) 1999-10-22 1999-10-22 用以插接电路板装置的电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99246429U CN2397620Y (zh) 1999-10-22 1999-10-22 用以插接电路板装置的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397620Y true CN2397620Y (zh) 2000-09-20

Family

ID=340320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924642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397620Y (zh) 1999-10-22 1999-10-22 用以插接电路板装置的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397620Y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24316B (zh) * 2009-06-12 2012-10-03 富佳得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端子带的制作方法
CN109041422A (zh) * 2018-09-10 2018-12-18 广州高雅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可拼接式led电路板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24316B (zh) * 2009-06-12 2012-10-03 富佳得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端子带的制作方法
CN109041422A (zh) * 2018-09-10 2018-12-18 广州高雅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可拼接式led电路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800520Y (zh) 电连接器
CN2572582Y (zh) 电连接器端子
CN2200878Y (zh) 低插入力端子栅阵列插座
CN2909599Y (zh) 电连接器
CN2462567Y (zh) 卡缘连接器
US5695354A (en) Printed circuit board connector
CN2571015Y (zh) 电连接器端子
CN2537141Y (zh) 电连接器端子
CN201112786Y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件
CN2397620Y (zh) 用以插接电路板装置的电连接器
CN201421910Y (zh) 导电端子、应用该导电端子的连接器及连接器组合
CN2826744Y (zh) 电连接器及其端子
CN200959393Y (zh) 电连接器
CN2618321Y (zh) 电连接器端子
CN2593395Y (zh) 电连接器端子
CN2682617Y (zh) 电子卡连接器
CN2699516Y (zh) 电连接器
CN2682649Y (zh) 电子卡连接器
CN2520586Y (zh) 电连接器端子
CN2862380Y (zh) 卡缘连接器
CN216980938U (zh) 一种多pin电连接器
CN2519442Y (zh) 电连接器
CN2826754Y (zh) 电连接器插座
CN2634670Y (zh) 电连接器及其焊接片
US20230208067A1 (en) Connector and a Connector Assembly Comprising the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