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08687A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08687A
CN101908687A CN2010101940707A CN201010194070A CN101908687A CN 101908687 A CN101908687 A CN 101908687A CN 2010101940707 A CN2010101940707 A CN 2010101940707A CN 201010194070 A CN201010194070 A CN 201010194070A CN 101908687 A CN101908687 A CN 1019086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butting part
metal
connector
actuator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9407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横尾弘之
山下正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filed Critical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9086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0868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9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82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 H01R12/85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contact pressure producing means, contacts activated after insertion of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88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contact pressure producing means, contacts activated after insertion of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acting manually by rotating or pivoting connector housing par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81Shield structure
    • H01R13/6582Shield structure with resilient means for engaging mating connector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器,其使平板形状的连接对象物沿着第一方向插入。所述连接器具有:第一金属部件,其具有第一金属抵接部;第二金属部件,其具有第二金属抵接部;促动器,其能够将所述第二金属抵接部朝向所述第一金属抵接部按压,以使在所述平板形状的连接对象物插入到该连接器后的状态下,所述平板形状的连接对象物在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夹持于所述第一金属抵接部与所述第二金属抵接部之间。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作如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或FFC(flexibleflat cable)这样的平板形状的连接对象物用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作为这种连接器,例如,在日本特开2002-124331号公报中公开有结构。并且,通过参照该公报的内容,从而形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该日本特开2002-124331号公报中公开的连接器中,通过绝缘性的促动器的一部分(按压部)而将FPC/FFC等向金属制的触点按压。
如日本特开2002-124331号公报中公开的连接器,在通过沿着FPC/FFC的插入方向(或拔出方向)使按压部移动从而将FPC/FFC向触点按压时,剪切应力施加于FPC/FFC,而该剪切应力在反复进行了FPC/FFC的向连接器的连接·解除时,还可能成为FPC/FFC破损的原因。并且,若利用金属的部件和绝缘体的部件将FPC/FFC夹入,则绝缘体磨损,无法得到稳定的接触。
相对于这样的连接器,在日本特开2006-179267号公报中公开有利用金属的部件的彼此将FPC/FFC夹入的连接器。根据该连接器能够得到比较稳定的接触。另外,根据日本特开2006-179267号公报中公开的连接器,与日本特开2002-124331号公报中公开的连接器不同,也不会有成为实质性问题的剪切应力施加于FPC/FFC的情况。从而,还能够降低FPC/FFC破损的可能性。
然而,日本特开2006-179267号公报中公开的连接器在其结构上存在大型化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不使其大型化,且能够降低FPC/FFC破损的可能性的连接器。
本发明的一个侧面提供一种连接器,其使平板形状的连接对象物沿第一方向插入。所述连接器具有:第一金属部件,其具有第一金属抵接部;第二金属部件,其具有第二金属抵接部;促动器,其能够将所述第二金属抵接部朝向所述第一金属抵接部按压,以使在所述平板形状的连接对象物插入到该连接器后的状态下,所述平板形状的连接对象物在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夹持于所述第一金属抵接部与所述第二金属抵接部之间。
通过在参照附图的同时研究下述最佳实施方式的说明,能够正确地理解本发明的目的,且能够更加完全地理解其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从连接器的斜前方观察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从连接器的斜后方观察的图1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包含在图1的连接器中的壳的立体图。
图4是从连接器的斜后方观察的将图3的壳部分放大后的部分的立体图。
图5是沿V-V线表示图1的连接器的剖视图。在此,促动器位于打开位置。
图6是沿VI-VI线表示图1的连接器的剖视图。在此,促动器位于关闭位置。
图7是表示图3的壳的变形例的图。
图8是从连接器的斜后方观察的将图7的壳部分放大后的部分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变形例的连接器的剖视图。在此,促动器位于打开位置。
图10是表示图9的连接器的剖视图。在此,促动器位于关闭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关于本发明,可以通过多种变形或各种方式来实现,但作为其一例,以下详细地说明如附图所示的特定的实施方式。附图及实施方式不将本发明限定于在此所述的特定的方式,本发明的对象包括在附加的权利要求书中明示的范围内的所有的变形例、等同物、代替例。
参照图1、图2、图5及图6可知,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0具有在前端102形成的插入口106。向该插入口106中沿着Y方向(第一方向)插入FPC或FFC等平板形状的连接对象物200。连接器100具有:多个触点(第一金属部件)110;保持触点110的壳体120;壳130,其至少将触点110部分包围,并装入于壳体120;促动器150,其能够转动地支承于壳体120。在此,本实施方式中的连接对象物200在下表面形成有信号图案,在上表面形成有接地图案。
触点110为金属制,参照图2、图5及图6可知,触点110具有:被固定端部112,其与搭载有连接器100的基板(未图示)上的导体图案连接从而被固定;抵接部(第一金属抵接部)114,其与插入的连接对象物200上的信号图案抵接。如图2最佳所示,触点110沿着X方向排列。如图5及图6所示,触点110仅在被固定端部112处与基板(未图示)固定,形成被支承为悬臂梁状的状态。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被固定端部112位于连接器100的后端104侧,抵接部114位于连接器100的后端104和前端102之间。即,本实施方式的触点110从连接器100的后端104朝向前端102延伸。
壳体120由绝缘体构成,如图1、图2、图5及图6所示,形成有用于支承促动器150并使其转动的转动支承部122。
本实施方式的壳130为金属制。参照图3及图4可知,壳130具有:壳体连接部132;从壳体连接部132延伸的弹簧部(第二金属部件)134;以在Z方向(第二方向)上与壳体连接部132对置的方式设置的下板部138;在下板部138的X方向两端形成的侧部140。本实施方式的壳体连接部132形成梳齿形状。壳体连接部132保持固定于壳体120。弹簧部134从所述壳体连接部132的前端朝向后方并折返而形成,呈悬臂梁状延伸。即,如图5及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弹簧部134在YZ平面内从壳体连接部132连续地延伸。如图4~图6所示,在弹簧部134的前端附近设置有抵接部(第二金属抵接部)136。抵接部136与连接对象物200的接地图案抵接。即,本实施方式的抵接部136位于比壳体连接部132和弹簧部134的交界更靠后方。另外,如图3及图4所示,在侧部140形成有通过软钎焊固定于搭载有连接器100的基板(未图示)的被固定部142,在下板部138的前端形成有被固定部144,在下板部138的后端形成有被固定部146,被固定部144及146通过软钎焊固定于基板(未图示)。
如图5及图6所示,上述的壳130以在与X方向正交的平面(YZ平面)内,在Z方向上夹着触点110的方式保持于壳体120。如图6所示,以在Z方向上通过抵接部136和抵接部114夹持插入的连接对象物200的方式将壳130及触点110安装于壳体120。即,在将连接对象物200夹持于抵接部114和抵接部136之间的状态下,抵接部114和抵接部136位于在Z方向上延伸的假想直线上。
本实施方式的促动器150由绝缘体构成,如图5及图6所示,具有:转动部152,其被壳体120的转动支承部122支承为能够转动;在转动部152之间沿X方向延伸的按压部154。
参照图5及图6可知,本实施方式的转动部152在YZ平面内,具有缺欠一部分的圆形即大致半圆锥体形状,在图5、6内用虚线示出。转动部152支承于转动支承部122。由此,促动器150能够以转动部152为转动中心而转动,另一方面,促动器150的Y方向上的移动(或由此引起的晃动)被限制。另外,通过该转动支承部122对转动部152的支承,促动器150能够在打开位置(参照图5)和关闭位置(参照图6)之间转动。
参照图5及图6可知,按压部154在Z方向上位于壳体连接部132和抵接部136之间。此外,本实施方式中的按压部154在YZ平面内具有大致比赛用轨道形状。更具体来说,按压部154作为促动器150位于打开位置时的Z方向上的长度而具有第一长度L1,作为促动器150位于关闭位置时的Z方向上的长度而具有第二长度L2。在此,第二长度L2比第一长度L1长。从而,若进行将促动器150从打开位置(图5的状态)向关闭位置(图6的状态)转动的操作,则按压部154使壳体连接部132和抵接部136之间变宽且被两者夹持。换言之,在促动器150位于关闭位置时,按压部154以与壳体连接部132抵接的状态将抵接部136朝向抵接部114按压。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按压部154在促动器150位于打开位置时,与弹簧部134未接触,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所述结构,也可以形成为不仅促动器150位于关闭位置时,而且在位于打开位置时,按压部154也与弹簧部134接触的结构。
像这样,在操作促动器150时,按压部154将抵接部136朝向抵接部114按压,由此能够通过抵接部136和抵接部114夹持连接对象物200。即,若利用按压部154直接按压连接对象物,则过度的剪切应力可能施加于连接对象物,但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将产生按压力的按压部154和向连接对象物200传递按压力的抵接部136形成为独立体,因此,在按压力施加于连接对象物200时,不会有过度的剪切应力施加于连接对象物200。从而,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降低在利用抵接部136和抵接部114夹持连接对象物200时,连接对象物200由于该夹持而破损的可能性。尤其,根据本实施方式,在通过抵接部136和抵接部114夹持连接对象物200时,抵接部136和抵接部114实际上位于沿着Z方向延伸的直线上。由此,施加于连接对象物200的剪切应力变得极小。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形成为可通过分别设置于呈悬臂梁状延伸的弹簧部134及触点110的抵接部136及114来夹持连接对象物200的结构,因此,能够牢固地夹持插入到连接器100的连接对象物200,能够得到可靠性高的接触。
进而,根据本实施方式,弹簧部134和壳体连接部132一体地构成,因此,能够实现部件件数的削减。
对于上述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0,可以进行各种变形。
例如,如图3及图4所示,上述的实施方式的壳130具有壳体连接部132和侧部140,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如图7及图8所示,使壳体连接部132和侧部140分离地构成壳130a也可。但是,若考虑适当的EMI对策,则优选壳130具有图3及图4所示的结构。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第二金属部件发挥功能的弹簧部134与壳体连接部132一体地形成,但本发明不限于此,第二金属部件和壳体连接部构成为独立体也可。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第二金属部件发挥功能的弹簧部134向后方(即从连接器100的前端102侧朝向后端104)延伸,但本发明不限于此,第二金属部件向前方(即从连接器100的后端104侧朝向前端102)延伸也可。
图9及图10中示出第二金属部件与壳体连接部为独立体,且第二金属部件的前端朝向前方延伸的变形例。
图9及图10所示的连接器100a是在上表面具有信号图案,且在下表面具有接地图案的连接对象物200a用的部件,其具有:多个金属制的触点(第二金属部件)310;保持触点310的壳体320;装入于壳体320的金属制的壳330;被壳体320支承为能够转动的促动器150。壳体320和促动器150由绝缘体构成。
触点310具有:被固定端部312,其固定于搭载有连接器100a的基板(未图示);抵接部(第二抵接部)314,其与连接对象物200a的信号图案抵接。触点310从连接器100a的后端104朝向前端102延伸,抵接部314设置于触点310的自由端附近。即,抵接部314位于比被固定端部312更靠前方。
壳330具有:壳体连接部332;以在Z方向上与壳体连接部332对置的方式设置的下板部338;从下板部338延伸的弹簧部(第一金属部件)334。弹簧部334从下板部338的前端附近朝向斜后方向呈悬臂梁状延伸,在弹簧部334的自由端附近设置有抵接部(第一金属抵接部)336。抵接部336与连接对象物200a的接地图案抵接。另外,侧部(未图示)设置于壳330,在该侧部形成有通过软钎焊固定于基板(未图示)的被固定部342。另外,在下板部338上也形成有通过软钎焊固定于基板的被固定部344。
在图9及图10中示出的例子中,抵接部336位于沿着通过促动器150的操作而使按压部154将抵接部314按压到连接对象物200a上时施加于抵接部314的力的方向的线上。换言之,按压部154以使抵接部314朝向抵接部336的方向的方式按压抵接部314。这样,在抵接部336和被按压部154按压的抵接部314之间夹持连接对象物200a,因此,在该例子中,也不会有使连接对象物200a弯曲的过度的剪切应力施加于连接对象物200a的情况,从而,也降低连接对象物200a破损的可能性。
此外,在图示的例子中,连接对象物200a的接地图案通过弹簧部334或被固定部344等落到基板(未图示)的接地部,但它们之间的电通路比较短,因此能够实现接地的强化。因此,根据本例可知,能够得到良好的信号传递特性。
在上述实施方式或其他变形例中,也可以进一步加入各种变形。例如,按压部154只要发挥作为如上述的期望的功能,按压部154具有与本实施方式中的结构不同的剖面形状也可,或者,以在X方向上断续地延伸的方式形成也可。此外,壳体连接部为壳的一部分,但也可以为相对于壳独立的部件。
例如,可以为在图5、图9中,在壳体连接部132、332与按压部154之间具有壳体120、320的壁部的结构,即在壳体连接部132、332与按压部154之间存在壳体120、320的一部分。另外,在图5中,抵接部114和抵接部136在Y方向上为同一位置,但也可以为如图9所示地抵接部314和抵接部336错开的结构,或抵接部314向与图9中抵接部314错开的方向相反的方向错开也可。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通过利用促动器朝向第一金属抵接部直接按压第二金属抵接部从而使得通过第一金属抵接部和第二金属抵接部夹持连接对象物,因此,不会使连接器大型化,能够得到稳定的接触。
此外,沿着与将连接对象物插入连接器的方向(第一方向)正交的方向(第二方向)而将第二金属抵接部朝向第一金属抵接部按压,因此,实质上不会有剪切应力施加于连接对象物,能够通过第一金属抵接部和第二金属抵接部夹持连接对象物。从而,能够降低连接对象物破损的可能性。
本发明基于2009年6月2日向日本国专利厅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2009-133529号,通过参照其内容而形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
对于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对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范围内可以将实施方式变形的情况是显而易见的,像那样的实施方式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连接器,平板形状的连接对象物沿着第一方向插入该连接器中,该连接器具有:
第一金属部件,其具有第一金属抵接部;
第二金属部件,其具有第二金属抵接部;
促动器,其能够将所述第二金属抵接部朝向所述第一金属抵接部按压,以使在所述平板形状的连接对象物插入到该连接器后的状态下,所述平板形状的连接对象物在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夹持于所述第一金属抵接部与所述第二金属抵接部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连接器还具有:
壳体;
保持固定于该壳体的壳体连接部,
所述促动器具有:
(i)转动部,其被所述壳体支承为能够转动,从而使该促动器能够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转动;
(ii)按压部,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位于所述壳体连接部与所述第二金属抵接部之间,
所述按压部在所述促动器位于所述打开位置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具有第一长度,而在所述促动器位于所述关闭位置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具有比所述第一长度长的第二长度,
所述按压部在通过所述促动器从所述打开位置向所述关闭位置转动而与所述壳体连接部抵接的状态下,将所述第二金属抵接部朝向所述第一金属抵接部按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促动器由绝缘体构成,
所述壳体连接部为金属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在由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第二方向规定的、包含所述第一金属抵接部和所述第二金属抵接部的平面内,所述第二金属部件从所述壳体连接部连续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第二金属抵接部位于比所述第二金属部件和所述壳体连接部的交界更靠后方。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壳体连接部与所述第二金属部件为独立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第二金属部件具有固定于基板的被固定端部,
所述第二金属抵接部位于比所述被固定端部更靠前方。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连接器还具有:
保持于所述壳体的多个触点;
以包围该多个触点的方式设置的金属制的壳,
所述壳体连接部形成为所述金属制的壳的一部分。
CN2010101940707A 2009-06-02 2010-05-31 连接器 Pending CN10190868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33529 2009-06-02
JP2009133529A JP5016635B2 (ja) 2009-06-02 2009-06-02 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08687A true CN101908687A (zh) 2010-12-08

Family

ID=432207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940707A Pending CN101908687A (zh) 2009-06-02 2010-05-31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025516B2 (zh)
JP (1) JP5016635B2 (zh)
KR (1) KR101177758B1 (zh)
CN (1) CN101908687A (zh)
TW (1) TWI430524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91386A (zh) * 2011-07-22 2013-01-23 星电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2983457A (zh) * 2011-09-02 2013-03-20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8418011A (zh) * 2017-02-09 2018-08-17 京瓷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12869236A (zh) * 2014-05-23 2021-06-01 Rai策略控股有限公司 用于气雾剂递送装置的具有电子器件隔室的匣体和相关组装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77508A (zh) * 2010-10-22 2013-12-25 Fci连接器新加坡有限公司 高速柔性印刷电路板连接器
JP2012221752A (ja) * 2011-04-08 2012-11-12 Hosiden Corp コネクタ
JP5748335B2 (ja) * 2011-06-08 2015-07-15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US8672698B2 (en) 2011-07-22 2014-03-18 Hosiden Corporation Card connector
KR101252682B1 (ko) * 2011-09-28 2013-04-12 한국몰렉스 주식회사 연성 회로케이블 커넥터
JP6437182B2 (ja) * 2013-05-17 2018-12-12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5907207B2 (ja) * 2014-04-28 2016-04-26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CN105449422B (zh) * 2014-08-28 2019-02-22 春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多件式fpc连接器
GB201515029D0 (en) * 2015-08-24 2015-10-07 Sfd Systems Ltd Connector system
JP6655364B2 (ja) * 2015-11-19 2020-02-26 京セラ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83010A (ja) * 2003-12-16 2005-07-07 Avenir Electronics International Co Ltd コネクター装置
JP2006120429A (ja) * 2004-10-21 2006-05-11 Iriso Denshi Kogyo Kk コネクタ
JP2008091284A (ja) * 2006-10-05 2008-04-17 Smk Corp 両面プリント配線板用コネ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79827B2 (ja) 2000-10-17 2004-10-20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4282014B2 (ja) * 2004-08-03 2009-06-17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平型ケーブル用電気コネクタ
JP2006100105A (ja) * 2004-09-29 2006-04-13 I-Pex Co Ltd ケーブル側コネクタ
JP4262665B2 (ja) * 2004-10-25 2009-05-13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カバー体付き電気コネクタ
JP4915759B2 (ja) 2004-12-22 2012-04-11 Smk株式会社 フレキシブル基板接続用コネクタ
JP4437982B2 (ja) * 2005-08-08 2010-03-24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平型ケーブル用電気コネクタ
JP4240495B2 (ja) * 2005-09-20 2009-03-18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4515403B2 (ja) * 2006-03-17 2010-07-28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フレキシブル基板用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83010A (ja) * 2003-12-16 2005-07-07 Avenir Electronics International Co Ltd コネクター装置
JP2006120429A (ja) * 2004-10-21 2006-05-11 Iriso Denshi Kogyo Kk コネクタ
JP2008091284A (ja) * 2006-10-05 2008-04-17 Smk Corp 両面プリント配線板用コネ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91386A (zh) * 2011-07-22 2013-01-23 星电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2983457A (zh) * 2011-09-02 2013-03-20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2983457B (zh) * 2011-09-02 2015-10-07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12869236A (zh) * 2014-05-23 2021-06-01 Rai策略控股有限公司 用于气雾剂递送装置的具有电子器件隔室的匣体和相关组装方法
CN108418011A (zh) * 2017-02-09 2018-08-17 京瓷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8418011B (zh) * 2017-02-09 2020-05-05 京瓷株式会社 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00304594A1 (en) 2010-12-02
TWI430524B (zh) 2014-03-11
TW201101612A (en) 2011-01-01
JP5016635B2 (ja) 2012-09-05
KR20100130144A (ko) 2010-12-10
US8025516B2 (en) 2011-09-27
KR101177758B1 (ko) 2012-09-13
JP2010282765A (ja) 2010-1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08687A (zh) 连接器
CN101459299B (zh) 电连接器
CN101355215B (zh) 电连接器
JP4391560B2 (ja) 基板コネクタ
EP2330693B1 (en) Electric connector
JP2009158279A (ja) 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
CN106329180B (zh) 连接器
CN103915699A (zh) 卡用连接器
JP2010015920A (ja) 基板コネクタ
JP2009295496A (ja) カードコネクタおよびコネクタ端子
JPH10241807A (ja) 電気コネクタ
CN102044767B (zh) 电连接器
CN101529661B (zh) 连接器
EP1976073A3 (en) Connector receptacle
JP5956902B2 (ja) コネクタ
JP2012109059A (ja) フレキシブルケーブルコネクタ
JP5606157B2 (ja) 高周波対応の配線材
CN201674054U (zh) 音频插座连接器
TW200849736A (en)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US20100003869A1 (en) Contact and connector including the contact
CN101527415B (zh) 电子转接装置
CN101621160B (zh) 电连接器
JP2010073353A (ja) インタフェースコネクタ及びプラグ
CN201369417Y (zh) 电连接器
CN200941452Y (zh) 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