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07770A - 光扫描装置、光线弯曲修正方法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扫描装置、光线弯曲修正方法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07770A
CN101907770A CN201010192181.4A CN201010192181A CN101907770A CN 101907770 A CN101907770 A CN 101907770A CN 201010192181 A CN201010192181 A CN 201010192181A CN 101907770 A CN101907770 A CN 1019077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toptron
back side
plate
mirror
extruder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9218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古堂将广
远藤丈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Toshiba T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Toshiba T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Toshiba TEC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9077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0777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6/00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 G02B26/08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light
    • G02B26/10Scanning systems
    • G02B26/12Scanning systems using multifaceted mirrors
    • G02B26/123Multibeam scanners, e.g. using multiple light sources or beam splitt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6/00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 G02B26/08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light
    • G02B26/10Scanning systems
    • G02B26/12Scanning systems using multifaceted mirrors
    • G02B26/125Details of the optical system between the polygonal mirror and the image plane
    • G02B26/126Details of the optical system between the polygonal mirror and the image plane including curved mirro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exposing, i.e. imagewise exposure by optical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 a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 G03G15/04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exposing, i.e. imagewise exposure by optical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 a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illumination or exposure
    • G03G15/043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exposing, i.e. imagewise exposure by optical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 a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illumination or exposure by introducing an optical element in the optical path, e.g. a filt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aser Beam Printer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 Mechanical Optical Scan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扫描装置、光线弯曲修正方法及图像形成装置。基于实施方式的光扫描装置包括:向主扫描方向偏转从所述光源发射的光束的偏转部;将来自偏转部的光束朝向图像承载体反射的反射镜;分别支撑反射镜两端的支撑部件;沿反射镜的轴线、位于镜的作为与光束入射面相反侧的背面的板;在板端部从镜的背面保持入射面的端部的保持部;以及抵抗板,并向弯曲修正方向挤压镜的背面的挤压部件。

Description

光扫描装置、光线弯曲修正方法及图像形成装置
本申请基于并要求2009年6月3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第61/183,660号、2009年6月5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第61/184,708号的优先权和权益,其全部内容结合于此,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下述实施方式涉及一种修正形成彩色图像时因光线弯曲而产生的彩色边纹的光扫描装置、光线弯曲修正方法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MFP(Multi-Function Peripherals,多功能外围设备)、彩色复印机和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光扫描装置。光扫描装置包括作为光源的激光二极管、将激光束偏向主扫描方向偏转的多面反射镜(光学多面体)、偏转透镜(fθ透镜)和反射镜(reflection mirror)等。光扫描装置有时也被称为激光单元(laser scanning unit)。
光扫描装置的壳体内部收容了光源、多面反射镜、偏转透镜、反射镜等。从光源发射的激光束进行如下路径的扫描:经由多面反射镜,透过偏转透镜,并被反射镜反射向感光鼓(photoconductivedrum)。
反射镜在截面为四边形的棒状主体上具有蒸镀铝而形成的反射层。另外反射镜通过设置在壳体的支撑部件来支撑。光扫描装置具有调整反射镜角度的调整机构。
然而,由于反射镜存在弯曲,因此,在利用反射镜扫描了激光束时,即使是比较小的弯曲量,镜的端部和中间部位上产生弯曲量的差别,并形成在一次扫描中写入的线弯曲了的图像,从而降低图像质量。而且,在彩色复印机内,利用多个镜来反射激光束,因此,产生各种颜色间的偏移(彩色边纹)。
为了修正反射镜的弯曲,虽然有在镜的中间部的背面(非反射面)上安装其它部件、从而对镜的反射面的背侧加压的实例,但是这需要用来安装其它部件的空间,并且带来构造变复杂,成本升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的光扫描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光源,用于发射光束;偏转部,向主扫描方向偏转从上述光源发射的光束;反射镜,将来自上述偏转部的光束朝向图像承载体反射;支撑部件,分别支撑上述反射镜的两端;板,沿上述反射镜的轴线位于上述反射镜的与上述光束的入射面相反侧的背面;保持部,在上述板的端部从上述反射镜的上述背面保持上述入射面的端部;以及挤压部件,抵抗上述板,朝弯曲修正方向挤压上述反射镜的背面。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的光线弯曲修正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向主扫描方向偏转从用于发射光束的光源发射的光束;分别通过支撑部件来支撑反射镜的两端;通过上述反射镜朝向图像承载体反射来自上述偏转部的光束;沿上述反射镜的轴线,在上述反射镜的与上述光束的入射面相反侧的背面上安装板;在上述板的端部从上述反射镜的背面保持上述入射面的端部;以及抵抗上述板而向弯曲修正方向挤压上述反射镜的背面。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图像承载体,用于承载潜像;光源,用于发射光束;偏转部,向主扫描方向偏转上述光源发射的光束;反射镜,将来自上述偏转部的光束朝向上述图像承载体反射;支撑部件,分别支撑上述反射镜的两端;板,沿上述反射镜的轴线位于上述反射镜的与上述光束的入射面相反侧的背面上;保持部,在上述板的端部从上述反射镜的上述背面保持上述入射面的端部;挤压部件,抵抗上述板而向弯曲修正方向挤压上述反射镜的背面;以及显影器,显影承载于上述图像承载体上的潜像。
附图说明
图1是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包括光扫描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图3是示出光扫描装置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光扫描装置镜单元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镜的弯曲和激光束弯曲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6A是示出用于修正镜的弯曲的修正部件结构的立体图。
图6B是示出在镜上安装了修正部件后状态的立体图。
图6C是示出图6B沿轴线X的截面图。
图7是放大地示出图6B的镜前端部和弹簧部件的立体图。
图8是放大地示出图6B的镜中央部和挤压部件的立体图。
图9是示出安装了修正部件的镜的的支撑结构的立体图。
图10是示出修正部件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11是示出修正部件另一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12是使用图11修正部件的弯曲修正动作的说明图。
图13是用于光扫描装置的第2实施方式的修正部件的立体图。
图14是示出在镜上安装了修正部件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5是示出修正部件的动作的平面图。
图16是示出镜的弯曲修正动作的立体图。
图17A是示出修正部件的转动机构一例子的平面图,17B是示出修正部件的转动机构一例子的正视图。
图18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修正部件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于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详细的说明。另外,对各图中的同一部位标注同一符号。
图1为图像形成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正视图。在图1中,10为图像形成装置,例如是作为复合机的MFP(Multi-FunctionPeripherals,多功能外围设备)、打印机、复印机等。下面,以MFP为例进行说明。
MFP 10的主体11的上部有原稿台(Document table),原稿台上自由开关地设置有自动原稿输送部(ADF)12。另外,主体11上部还设置有操作面板13。操作面板13具有由各种键构成的操作部14和触摸面板式的显示部15。
主体11内的ADF 12的下部设置了扫描部16。扫描部16读取通过ADF 12输送的原稿(document)或放置在原稿台上的原稿,并生成图像数据。并且,在主体11内的中央部具有打印部17,在主体11的下部具有用于收纳各种尺寸纸张的多个盒18。
打印部17包括感光鼓和激光器等,并对在扫描部16读取的图像数据、或利用PC(Personal Computer)等制作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在纸张上形成图像(后面详述)。
通过打印部17形成了图像的纸张被排出至排纸部39。打印部17例如是基于串联方式的彩色激光打印机,利用来自光扫描装置(激光单元)19的激光束扫描感光体,然后生成图像。
打印部17包括黄色(Y)、洋红色(M)、青色(C)、黑色(K)的各种颜色的图像形成部20Y、20M、20C、20K。在中间转印带21的下侧,从上游至下游侧并列设置图像形成部20Y、20M、20C、20K。
在图2中,放大示出了包括图像形成部20Y、20M、20C、20K的打印部17。另外,在以下说明中,各图像形成部20Y、20M、20C、20K的构成相同,因此,以图像形成部20Y为代表进行说明。
从图2可得知,图像形成部20Y具有作为图像承载体的感光鼓22Y,并在感光鼓22Y的周围,沿着旋转方向t配置了带电器23Y、显影器24Y、一次转印辊25Y、清洁器26Y和刮板27Y等。在感光鼓22Y的曝光位置上,从光扫描装置19照射黄色激光束,在感光鼓22Y上形成静电潜像。
图像形成部20Y的带电器23Y使感光鼓22Y的表面均匀且全面带电。显影器24Y通过施加有显影偏压的显影辊向感光鼓22Y提供包括黄色色调剂以及载体的二成分显影剂。清洁器26Y使用刮板27Y去除感光鼓22Y表面的残留色调剂。
图像形成部20Y、20M、20C、20K的上部设置了向显影器24Y、24M、24C、24K提供色调剂的色调剂盒28(图1)。色调剂盒28中,黄色(Y)、洋红色(M)、青色(C)、黑色(K)的各种颜色的色调剂盒28Y、28M、28C、28K相邻。
中间转印带21循环移动,从耐热性和耐磨损性的角度考虑,使用了例如半导电性聚酰亚胺。中间转印带21架设于驱动辊31以及从动辊32、33上,中间转印带21与感光鼓22Y~22K对置并接触。在中间转印带21面的与感光鼓22Y对置的位置上,通过一次转印辊25Y施加一次转印电压,并将感光体22Y上的色调剂图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1上。
与架设中间转印带21的驱动辊31对置地配置了二次转印辊。在纸张S穿过驱动辊31和二次转印辊34之间时,通过二次转印辊34施加二次转印电压,并在纸张S上二次转印中间转印带21上的色调剂图像。在中间转印带21的从动辊33附近设置了带清洁器35。
另外,光扫描装置19向各感光鼓22Y~22K上照射与图像信息对应的激光束以扫描。通过激光束在各感光鼓22Y~22K上形成对应于应显影颜色的静电潜像。针对光扫描装置19在后详述。
另外,如图1所示,从供纸盒18到二次转印辊34之间,设置了用于取出供纸盒18内的纸张S的分离辊36以及输送辊37,在二次转移辊34的下游设置了定影装置38。另外,定影装置38的下游设置了排纸部39。
下面,说明图1图2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动作。一旦从扫描部16或PC等输入图像数据,则在各图像形成部20Y~20K上依次形成图像。
以图像形成部20Y为例说明,感光鼓22Y上照射对应于黄色(Y)图像数据的激光束,并静电潜像。进一步地,感光鼓22Y的静电潜像被显影器24Y显影,形成黄色(Y)色调剂图像。
感光鼓22Y与旋转的中间转印带21接触,通过一次转印辊25Y在中间转印带21上一次转印黄色(Y)色调剂图像。在中间转印带21上一次转印了色调剂图像后,感光鼓22Y通过清洁器26Y以及刮板27Y去除残留的色调剂,成为能够进行下一图像形成的状态。
与黄色(Y)的色调剂图像形成过程一样,通过图像形成部20M~20K形成洋红色(M)、青色(C)、黑色(K)的色调剂图像,各种色调剂图像被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1上的与黄色(Y)色调剂图像相同的位置上,在中间转印带21上多重转印黄色(Y)、洋红色(M)、青色(C)、黑色(K)的色调剂图像,得到全彩色色调剂图像。
中间转印带21通过二次转印辊34的转印偏压将全彩色色调剂图像一并二次转印到纸张S上。在中间转印带21上的全彩色色调剂图像到达二次转印辊34的同时,从供纸盒18向二次转印辊34供给纸张S。
二次转印有色调剂图像的纸张S到达定影装置装置38,并将色调剂图像定影。定影有色调剂图像的纸张S被排出到排纸部39。另外,中间转印带21在完成二次转印后,通过带清洁器35清洁残留色调剂。
图3为示出光扫描装置19整体结构的立体图。光扫描装置19具有壳体41。壳体41包括底部42和从底部42立起的侧壁43,并由例如合成树脂一体地成型。壳体41例如是经玻璃纤维强化的ABS树脂(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 resin,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改性PPE(modified-Polyphenylene ether,改性聚苯醚)。
壳体41的上面被盖子覆盖。为了方便说明,图3示出了取下盖子的状态。壳体41的内部收容有:光源50、51、52、53;包括多面反射镜54的多面反射镜机构55;第一偏转透镜56;第二偏转透镜57;以及镜单元60。
光源50~53分别具有向多面反射镜54输出被分色的图像光(激光束)的激光二极管。光源50~53、多面反射镜机构55和第一偏转透镜56装载于例如铝合金制成的共用基底58上。多面反射镜54利用多面形马达59(图2)旋转,并构成使激光束向主扫描方向偏转的偏转部。
图4为从多面反射镜54的侧观察镜单元60的立体图。镜单元60包括金属制造的框架61和被金属框架61保持的反射镜70~79。如图2所示,反射镜70~79(以下简称为镜)反射与各色(黄色、洋红色、青色、黑色)对应的图像光。
例如镜70反射用于黄色的激光束,镜71、72和73反射用于洋红色的激光束,镜74、75和76反射用于青色的激光束,镜77、78和79反射用于黑色的激光束。镜70~79都是棒状。镜70~75位于距离多面镜54较远的位置,镜76~79位于距离多面镜54较近的位置。
镜单元60的框架61包括例如铝合金制造的一对基座部件62、63。基座部件62、63各自由铝合金等金属铸造形成,例如是铸铝制造。基材部件62、63互相对置地配置,在基材部件62、63的下部,设置了多个的安装部64。安装部64通过螺丝等固定部件固定于壳体41的底部42。
另外,如图4所示,在一侧的基材部件62的内侧面上安装了第一镜支撑板65,在另一侧的基材部件63的内侧面安装了第二镜支撑板66和第三镜支撑板67。镜支撑板65和66互相平行配置。镜支撑板65~67均为规定厚度的金属制的平板。
图5为示出镜弯曲和激光束弯曲关系的说明图。在图5中,镜70~79原本为虚线所示的直线棒状物体,一旦镜70~79中任一个弯曲,镜上反射的光线LB也同样弯曲。当利用弯曲的激光束扫描感光鼓22时,即使是比较小的弯曲量,在镜的中央部位弯曲量也会变多,在感光鼓22上一次扫描写入的线也弯曲了。在彩色复印机内,由于使用了多个镜反射激光束,因此产生了各色之间的偏差(彩色边纹)。
实施方式的光扫描装置19中,在镜(70~79)的任意一个弯曲时,安装修正部件80修正弯曲。下面,对修正部件80的结构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以镜78为例,假定镜78弯曲的情形进行说明。
图6A为示出修正部件80的结构的立体图,图6B为在镜78上安装了修正部件80后的状态的示意图。另外,图6B为从图4箭头A方向观察镜78背面的示意图。图6C为图6B沿轴线X的截面图。
修正部件80安装在激光束入射面侧呈凹状弯曲的镜(参考图5)上,且安装于与镜的入射面(反射面)相反的背面侧上。修正部件80不需要安装在没有弯曲的镜上。
在图6A,修正部件80由沿镜78的轴向延伸的板构成,安装于与镜78的入射面相反的面(背面)。修正部件80由刚性强于镜78的板制成。修正部件80在板的两端形成L字形状的弹簧部件81,在中央部具有挤压部件84。
弹簧部件81的前端具有锐角的钩(hook)82以挂在镜78的入射面上。另外,弹簧部件81的前端形成切口83,以便易于弯曲弹簧部件81,并易于将钩82挂在镜78的前端。
另外,挤压部件84的周围形成U字形状的切口85,挤压部件84的前端朝镜78的背面一侧弯曲。挤压部件84有弹性,在前端设置了向镜78的背面一侧突出的突起86,形成通过突起86从箭头B方向弹性挤压镜78的背面的结构。另外修正部件80包括覆盖邻接于镜78背面的侧面的一部分的折曲部87,修正部件80的板主体部分的截面成为U字形。
图6B和图6C示出了在镜78上安装了修正部件80的状态。
图7为镜78的前端部和弹簧部件81(图6B的圆C)的放大示意图,图8为镜78的中间部和挤压部件83(图6B的圆D)的放大示意图。
如图7以及图8所示,镜78包括:截面为四角形的棒状的主体90;以及在主体90的一个表面上蒸镀铝形成的反射层91。反射层91为激光束的入射面,也是反射面。
入射面91上照射有激光束,并反射照射的激光束。入射面91的内侧面(背面92)上安装了修正部件80。与入射面91邻接的两个侧面的一部分,被修正部件80的折曲部87覆盖。
图9为将安装了修正部件80的镜78支撑于镜支撑板65的支撑结构的示意图。在镜支撑板65上设置了镜78的前端部贯通的窗68,在窗68和镜78(修正部件80)之间的间隙内插入支撑弹簧69,将镜78支撑于镜支撑板65上。镜78的另一端也用同样的支撑结构支撑。或者使用其它的支撑结构也可以。
一旦在镜78上安装修正部件80,如图6B和图7所示,弹簧部件81的钩82就挂在镜78入射面侧的前端部。弹簧部件81的钩82从镜78的背面保持入射面91端部,从而构成了形成在板端部的支撑部。
另外,设置在修正部件80的挤压部件84上的突起86将镜78的背面向弯曲修正方向B挤压(参考图6C)。因此,镜78的弯曲被矫正,变得笔直。镜78若如图5所示,其激光束入射面一侧为凹状弯曲时,仅靠修正部件80的弹簧力就能修正或调整弯曲。
修正部件80为挤压部件84大约连接到镜78的背面的构造,因此,不需要用于在修正部件80上安装挤压部件84的其它部件。另外,挤压部件84的前端向镜78的背面一侧弯曲,因此,通过选定弯曲量或突起86的大小等,可以进行对应于镜78的弯曲量的矫正。
另外,光扫描装置19的各个镜70~79的激光束的路径差异、激光束的反射次数、镜上的激光入射角度、激光反射使用范围等都不同。因此,即使激光的弯曲量一样,在图像形成时的弯曲量也不同,但由于能够在各个镜上安装修正部件80,因此,仅在需要修正的镜上安装修正部件就能提高图像水平。
图10为修正部件80的变形例的示意图。图10的修正部件80为设置了弹簧88以代替挤压部件84的部件。弹簧88安装在修正部件80的中间部,通过弹簧88挤压镜78的背面。能够通过调整弹簧88的拧入量来调整镜78的矫正量。
图11为修正部件的其它变形例的示意图。图11的修正部件800由安装于镜78的板构成,板向与镜78背面相反的一侧弯曲。修正部件800具有安装在镜78轴向的端部的弹簧部件801以及将弹簧部件801的一端挂在镜78的入射面91的锐角的钩802。
另外,弹簧部件801的另一端具有沿镜78轴线方向延伸的挤压部件804。在挤压部件804上形成有朝镜78的背面一侧突出的突起806以及保持镜78的侧面(与背面92邻接的面)的折曲部807。
图12示出了在镜78的一端安装了修正部件800的状态。如图5所示,激光束的入射面侧(入射面91侧)为凹状弯曲状态时,修正部件800安装于与镜的入射面相反的背面92。弹簧部件801的钩802挂在镜78轴方向的端部,修正部件800的折曲部807保持镜78的侧面。
另外,由于镜支撑板65挤压弯曲的修正部件800,所以,设置在挤压部件804上的突起806挤压镜78的背面。因此,通过突起806,镜78被向弯曲修正方向(箭头B方向)挤压,并能够通过修正部件800的弹簧力矫正或调整弯曲镜的弯曲。而且,也可以在镜保持板65和修正部件800之间插入图9的支撑弹簧69。
修正部件800根据镜的弯曲程度设定安装位置,不仅可以安装在镜78的一端侧,也可在安装在另一端侧。另外,可以预先准备弹簧力不同的多种的修正部件800,根据镜78的弯曲程度安装具有适于矫正的弹簧力的修正部件800。
下面,针对光扫描装置19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第二实施方式,为了修正镜的弯曲,使用了如图13所示的修正部件100。以下的说明中假定镜78为弯曲状,进行说明。
在图13,修正部件100由向镜78轴向延伸的板构成,安装于与镜78反射面邻接的侧面93上。修正部件100由刚性强于镜78的钢板等制成,修正部件100的一端101能够以另一端102为支点在与镜78轴线正交的方向转动。
修正部件100的一端101通过螺丝103等调整工具调整转动量。修正部件100的另一端102通过螺丝104安装于镜支撑板66等固定物上。在修正部件80的中间部插入销105。
在镜78上的与销105相对的位置设有孔95,孔95内插入销105。另外,镜78的两端固定于镜支撑板65和66。固定方法可为任意方法。
图14为示出在镜78上安装了修正部件100的状态的立体图。镜78和修正部件100通过销105结合。
参考图15、图16,说明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镜弯曲修正动作。图15为修正部件100和镜78的平面图,图16为示出镜78的弯曲补正动作的立体图。如图15所示,修正部件100的一端101能够以螺丝104为支点,沿点划线所示的E方向或者虚线所示的F方向转动。
一旦转动修正部件100,由于镜78两端部被固定,所以,通过销105镜78中间部被拉向E方向或者F方向。因此,向矫正镜78弯曲的方向转动修正部件100即可。施加在镜78上的负载可以利用螺丝103等调整工具进行调整。图16示出了镜78的激光束的入射面(入射面91)如虚线所示的凹状弯曲时,沿E方向转动修正部件100来修正弯曲的例子。
图17A和图17B为转动修正部件100的一端101的转动机构的一例示意图。图17A为平面图,图17B为从正面观察一端101的图。
修正部件100的一端101上安装了带台肩的螺丝103。一端101形成有如图17B所示地插入螺丝103的细躯体的切口106。螺丝103能够拧入固定部件107内,如果朝一个方向转动螺丝103,则一端101朝E方向转动,如果向反方向转动螺丝103,则一端101向F方向转动。转动机构不限于图17的例子,能够使用各种机构。
图18为修正部件100变形例的示意图。修正部件100在镜78的轴向延伸,并且,由上下的板111和112以夹住与镜78入射面91邻接的两侧面93和94的方式构成。板111和112的中心部设置了销105贯通的孔。与图15相同,修正部件100的一端101以另一端102为支点,能够沿着与镜78的轴线垂直的方向转动。
能够通过螺丝103等调整工具调整修正部件100的一端101转动量。修正部件100的上下的板111和112的另一端102通过螺丝104固定在镜支撑板66等固定物上。修正部件100的中间部内插入销105。
在镜78上的与销105对置的位置设置孔95,孔95内插入销105。另外,镜78的两端固定于镜支撑板65和66。固定方法可为任意方法。镜78和修正部件100利用销105结合。由于销105支撑于上下的板111和112之间,因此,可以强力矫正镜78的弯曲。
在第二实施方式,镜78的激光束入射面(入射面91)无论是凹状弯曲还是凸状弯曲,都能用螺丝103等调整工具转动修正部件100,从而矫正弯曲。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变形。
尽管描述了具体实施例,这些具体实施例仅作为例子说明,并不为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实际上在此描述的创新的方法和系统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其它形式的具体实施例;进一步,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的范围内能对在此描述的方法和系统的形式进行各种省略、代替和变更。随附的权利要求和他们的等同试图概括这些落入本发明范围和精神内的形态或者变更。

Claims (20)

1.一种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光源,用于发射光束;
偏转部,向主扫描方向偏转从所述光源发射的光束;
反射镜,将来自所述偏转部的光束朝向图像承载体反射;
支撑部件,分别支撑所述反射镜的两端;
板,沿所述反射镜的轴线位于所述反射镜的与所述光束的入射面相反侧的背面;
保持部,在所述板的端部从所述反射镜的所述背面保持所述入射面的端部;以及
挤压部件,抵抗所述板,朝弯曲修正方向挤压所述反射镜的背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的刚性强于所述反射镜的刚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沿所述反射镜的轴线延伸,在所述板的两端部形成从所述背面保持所述反射镜的两端的钩状的所述保持部,并在所述板的中间部形成所述挤压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部具有相对所述反射镜的端部呈锐角的钩。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挤压部件是通过将所述板的中间部向所述反射镜的背面侧弯曲而形成的弹性片。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挤压部件为能够拧入所述板、且向所述弯曲修正方向挤压所述反射镜的背面的螺丝部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沿所述反射镜的轴线延伸,并向与所述反射镜的所述背面相反的侧弯曲,在所述板的一端部形成从所述背面保持所述反射镜的一端的钩状的所述保持部,在所述板的另一端形成所述挤压部件,
所述板配置于所述反射镜的所述背面的一端部与支撑所述反射镜的一端的所述支撑部件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部具有相对所述反射镜的端部呈锐角的钩。
9.一种光线弯曲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向主扫描方向偏转从用于发射光束的光源发射的光束;
分别通过支撑部件来支撑反射镜的两端;
通过所述反射镜朝向图像承载体反射来自所述偏转部的光束;
沿所述反射镜的轴线,在所述反射镜的与所述光束的入射面相反侧的背面上安装板;
在所述板的端部从所述反射镜的背面保持所述入射面的端部;以及
抵抗所述板而向弯曲修正方向挤压所述反射镜的背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线弯曲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的刚性强于所述反射镜的刚性。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线弯曲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沿所述反射镜的轴线延伸,通过形成在所述板的两端部的钩状的所述保持部从所述背面保持所述反射镜的两端,
通过形成在所述板的中间部的挤压部件,向所述弯曲修正方向挤压所述反射镜的背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线弯曲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挤压部件为将所述板的中间部向所述反射镜的背面侧弯曲而形成。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线弯曲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挤压部件能够将螺丝部件拧入所述板,并通过所述螺丝部件向弯曲修正方向挤压所述反射镜的背面。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线弯曲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沿所述反射镜的轴线延伸,并向与所述反射镜的所述背面相反的侧弯曲,通过形成在所述板的一端部的钩状的所述保持部从所述背面保持所述反射镜的一端,通过形成在所述板的另一端的挤压部件向所述弯曲修正方向挤压所述反射镜的背面,
将所述板配置于所述反射镜的所述背面的一端部与支撑所述反射镜的一端的所述支撑部件之间。
15.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图像承载体,用于承载潜像;
光源,用于发射光束;
偏转部,向主扫描方向偏转所述光源发射的光束;
反射镜,将来自所述偏转部的光束朝向所述图像承载体反射;
支撑部件,分别支撑所述反射镜的两端;
板,沿所述反射镜的轴线位于所述反射镜的与所述光束的入射面相反侧的背面上;
保持部,在所述板的端部从所述反射镜的所述背面保持所述入射面的端部;
挤压部件,抵抗所述板而向弯曲修正方向挤压所述反射镜的背面;以及
显影器,显影承载于所述图像承载体上的潜像。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的刚性强于所述反射镜的刚性。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沿所述反射镜的轴线延伸,在所述板的两端部形成从所述背面保持所述反射镜的两端的钩状的所述保持部,并在所述板的中间部形成所述挤压部件。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挤压部件为将所述板的中间部向所述反射镜的背面侧弯曲而形成的弹性片。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挤压部件为能够拧入所述板、且向弯曲修正方向挤压所述反射镜的背面的螺丝部件。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沿所述反射镜的轴线延伸,向与所述反射镜的所述背面相反的一侧弯曲,在所述板的一端部形成从所述背面保持所述反射镜的一端的钩状的保持部,在所述板的另一端形成所述挤压部件,
所述板配置于所述反射镜的所述背面的一端部与支撑所述反射镜的一端的所述支撑部件之间。
CN201010192181.4A 2009-06-03 2010-05-28 光扫描装置、光线弯曲修正方法及图像形成装置 Pending CN10190777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8366009P 2009-06-03 2009-06-03
US61/183,660 2009-06-03
US18470809P 2009-06-05 2009-06-05
US61/184,708 2009-06-0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07770A true CN101907770A (zh) 2010-12-08

Family

ID=432632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92181.4A Pending CN101907770A (zh) 2009-06-03 2010-05-28 光扫描装置、光线弯曲修正方法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00309278A1 (zh)
JP (1) JP2010282195A (zh)
CN (1) CN101907770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97417A (zh) * 2012-01-06 2013-07-10 株式会社理光 光扫描装置、图像形成装置、扫描线调整方法
CN107250878B (zh) * 2015-02-20 2018-09-11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光扫描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52025B2 (ja) * 2011-12-16 2015-07-22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光走査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245348B2 (ja) * 2014-02-26 2017-12-13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568852B2 (en) 2015-07-06 2017-02-14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mirror curving adjustment unit
JP6869046B2 (ja) * 2017-02-17 2021-05-1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光走査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78725A (ja) * 2004-09-09 2006-03-23 Ricoh Co Ltd 光走査装置及びそれを搭載し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139200A (ja) * 2004-11-15 2006-06-01 Fuji Xerox Co Ltd 光走査装置
CN101339296A (zh) * 2007-07-02 2009-01-07 株式会社理光 弯曲补偿机构和光扫描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53211U (zh) * 1990-09-10 1992-05-07
JPH1013635A (ja) * 1996-06-20 1998-01-16 Brother Ind Ltd 画像読み取り装置
US7750932B2 (en) * 2007-09-10 2010-07-06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Expos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JP5075616B2 (ja) * 2007-12-27 2012-11-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78725A (ja) * 2004-09-09 2006-03-23 Ricoh Co Ltd 光走査装置及びそれを搭載し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139200A (ja) * 2004-11-15 2006-06-01 Fuji Xerox Co Ltd 光走査装置
CN101339296A (zh) * 2007-07-02 2009-01-07 株式会社理光 弯曲补偿机构和光扫描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97417A (zh) * 2012-01-06 2013-07-10 株式会社理光 光扫描装置、图像形成装置、扫描线调整方法
US10205844B2 (en) 2012-01-06 2019-02-12 Ricoh Company, Ltd. Light beam scanning devic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scanning line adjusting method
CN107250878B (zh) * 2015-02-20 2018-09-11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光扫描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0282195A (ja) 2010-12-16
US20100309278A1 (en) 2010-1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31362B2 (en) Optical scanning devic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liquid crystal element
CN101907770A (zh) 光扫描装置、光线弯曲修正方法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07219243A (ja) 光素子保持体、及び光走査ユニット
JP2006084763A (ja) 光書き込み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67398A (ja) 走査光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476047B2 (ja) 光書込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872873B2 (en) Light scanning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JP5149860B2 (ja) 光源ユニット、光源装置、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38044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走査ユニット
JP2016145890A (ja) 走査線調整機構、光走査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039155A (ja) 光走査装置及びこれを搭載し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10342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69251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光プリントヘッド、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08046400A (ja) 支持構造、光走査装置の取付構造、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145914A (ja) 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43460A (ja)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102133A (ja) 光走査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30010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8532513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3231905A (ja) 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231904A (ja) 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15105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853677B2 (ja) 走査光学装置
JP2009014786A (ja) 光走査装置
JP202311876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