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05455A - 打入工具 - Google Patents

打入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05455A
CN101905455A CN 201010197124 CN201010197124A CN101905455A CN 101905455 A CN101905455 A CN 101905455A CN 201010197124 CN201010197124 CN 201010197124 CN 201010197124 A CN201010197124 A CN 201010197124A CN 101905455 A CN101905455 A CN 1019054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queezing
guide member
driver
actuator
pa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01019712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岩上润一
小宫行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ki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ki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kita Corp filed Critical Maki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9054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0545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rtable Nailing Machines And Stapl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打入工具,在打钉机等打入工具中,在射出口附近配置限制打入件的位置或倾斜的引导部件,由此即使是头部细小的钉也能够从射出口的中央笔直打出,但该引导部件特别需要进一步提高支承部的耐冲击性。在本说明中,以提高引导部件的耐冲击性为目的。在将引导部件(10)转动支承在驱动件引导部(4)的转动支轴(11)的周围夹装缓冲部件(12、12),利用该缓冲部件(12、12)吸收钉(n)碰撞时的冲击。

Description

打入工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者手持使用的例如压缩空气驱动式的打钉机等打入工具。
背景技术
例如压缩空气驱动式的打入工具,具备:主体部,其内装有通过压缩空气进行往复运动的活塞;驱动件引导部,其以在主体部的下部突出的状态设置,具有供安装于活塞的打入件打击用的驱动件插通的打入通路;手柄部,其从主体部的侧部向侧方延伸;和钉仓,其能够装填一个一个地供给至打入通路内的多个打入件。
如果用指尖勾动操作在手柄部的基部附近设置的扳机形式的开关杆,则向主体部的汽缸上室供给压缩空气而使活塞向下移动。当活塞借助压缩空气的推力向下移动时,驱动件在打入通路内向下移动,在其向下移动中途一个打入件n被打击而从射出口打出。
在这种打入工具中,打入件的长度和粗细(头部的大小)通常与多个种类的打入工具对应。另一方面,打入件被打击而向下移动的打入通路的直径(粗细)是固定的。因此,在还与粗的打入件对应的打入通路内,细的打入件的前端位置易于产生偏差。特别是,打入件越短在打入通路内越易于倾斜,根据情况不同打入件的头部相对驱动件的前端产生错位而无法以正确的姿势被打击,结果存在成为打入不良的原因的情况。
以往,已知有为了使打入件的射出位置和射出姿势稳定而在射出口设置引导部件的技术。在下述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与现有的引导部件相关的技术。这些现有的引导部件构成为,可转动地支承于射出口,且使转动前端侧进入打入通路内在使打入通路宽度变窄的方向上对其施加弹性力。根据这种引导部件,与被打击而从射出口射出之前的打入件的前端或头部抵接来限制打入件的位置或姿势(倾斜),由此即使是细的打入件或短的打入件也可以以稳定的位置和姿势被打出。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平4-5467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6-33987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4-330366号公报
但是,存在对于现有的引导部件仍应进一步改良的问题。引导部件,由于被驱动件打击而向下移动的打入件以较大的冲击发生碰撞,所以特别对转动支承部反复施加较大的冲击。以往,对于该转动支承部的耐冲击性不作特别考虑,在这一点上需要提高该引导部件的耐久性。此外,并不限定于通常的打入动作,例如在打入通路内产生打入件堵塞的现象(所谓的阻塞)的情况下,会特别对转动支轴从与通常不同的方向施加较大的冲击,因此需要提高此时的耐冲击性。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高限制打出的打入件的位置和打出姿势的引导部件的耐久性。
因此,本发明采用各方面所记载的结构的打入工具。
根据第一方面记载的打入工具,在打入通路内的向下移动中途将打入件与引导部件抵接,主要限制其前端位置和打出姿势(倾斜)。向引导部件施加与打入件抵接时的冲击。相对于此,在转动支承引导部件的转动支轴的周围设置冲击吸收用的缓冲部件,由此提高该引导部件的耐冲击性。据此,能够提高该引导部件相对每次打入动作时反复被施加在引导部件上的冲击的耐久性。
作为缓冲部件,例如能够使用圆环形状的橡胶环、聚氨酯套筒等弹性体。
根据第二方面记载的打入工具,引导部件经由转动支轴被转动支承在具有前端成为射出口的打入通路的筒形驱动件引导部上。因此,在引导部件与转动支轴之间、或转动支轴和驱动件引导部之间、或对上述双方设置缓冲部件,由此吸收施加于引导部件的冲击。
根据第三方面记载的打入工具,通过使用圆环形状的缓冲部件,能够吸收从相对其轴线的所有方向施加的冲击,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耐冲击性。特别是根据圆环形状的缓冲部件,能够针对所谓的阻塞发生时的冲击发挥较高的耐冲击性。
根据第四方面记载的打入工具,关于引导部件的绕驱动件引导部轴线的位置,是在把持手柄部的通常的把持姿势下转动支承在使用者的跟前侧。因此,与配置在与跟前侧相反侧(该打入工具的背面侧)或左右侧部的结构相比不会妨碍使用者观察打入部位,能够确保该打入部位的视认性。
根据第五方面记载的打入工具,能够以简单且廉价的结构将引导部件向打入通路侧施力。
根据第六方面记载的打入工具,主要对于打入工具的前端位置和倾斜(打入姿势)限制所有方向的位置和倾斜,能够具有向该打入通路的中心引导的向心功能,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该引导部件的引导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打入工具的整体侧视图。
图2是图1的(Ⅱ)部放大图,是射出口附近的放大图。
图3是图2的(Ⅲ)-(Ⅲ)线截面图,是引导部件及其周边的截面图。
图4是从图3中箭头(Ⅳ)方向观察引导部件及其周边的侧视图。
符号说明如下
1...打入工具(压缩空气式打钉机);2...主体部;3...手柄部;3a...软管连接插头;4...驱动件引导部;4a...打入通路;4b...射出口;4c...支承底座部;4d...支承孔;5...钉仓;6...开关杆;7...活塞;8...驱动件;9...接触杆;10...引导部件;10a...引导部;10b...支承部;10c...引导面(圆弧形状的弯曲面);10d...支承孔;10e...施力底座部;11...转动支轴;11a...凸缘部;11b...小径部;12...缓冲部件;13...挡圈;14...垫圈;15...压缩弹簧;n...打入件;W...打入材料;J...打入通路的中心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1~图4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打入工具1的整体。本实施方式的打入工具1,关于用于在射出口附近引导打入件n的引导部件10具有特征,而关于其他作为打入工具的基本结构未作特别变更,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关于部件或结构的上下方向,设定打入件n的打入方向(图1中的下侧)为下侧,其相反方向为上侧。
该打入工具1是压缩空气驱动式的打钉机,具备:内装有活塞7的主体部2;从主体部2的侧部向侧方较长地延伸的手柄部3;以从主体部2的下部向下方突出的状态设置的筒形驱动件引导部4;和以架设于手柄部3和驱动件引导部4之间的状态安装的钉仓5。
在活塞7的下面侧安装有打击用的驱动件8。驱动件8是细长的棒状部件,从活塞7的下面中心向下方较长地延伸。驱动件8的前端部进入驱动件引导部4的打入通路4a内。
在手柄部3的前端连接有作为驱动源的压缩空气供给用的通气软管。在图中仅示出通气软管连接用的插头3a。在手柄部3的基部附近配置有供使用者用指尖勾动操作的扳机形式的开关杆6。通过该开关杆6的勾动操作向主体部2供给压缩空气。如果向主体部2供给压缩空气,则活塞7向下移动而使驱动件8在打入通路4a内向下移动,在其向下移动中途打入件n的头部被该驱动件8打击。被打击的打入件n从驱动件引导部4的下端的射出口4b被打出。打出的打入件n打入到打入材料W中。
在驱动件引导部4上设有接触杆9。该接触杆9以沿着驱动件引导部4能够上下位移的方式被支承。该接触杆9的上部达到开关杆6附近。此外,该接触杆9在从射出口4b稍微突出的状态下被施力。当使接触杆9与打入材料W抵接并按压该打入工具1时,该接触杆9相对于驱动件引导部4相对向上移动,从而使开关杆6的勾动动作变得有效。如果不是将接触杆9按压在打入材料W上并使其相对向上移动的状态,则开关杆6的勾动动作无效,能够预先防止主体部2的不小心的打入动作。
与主体部2的打入动作连动地将打入件n一个一个地供给至驱动件引导部4的打入通路4a内。排列连结有多个打入件n~n的连结打入件以卷绕状态装填到钉仓5中。连结打入件的前端侧与主体部2的打入动作连动而被数次输送,由此将打入件n一个一个地供给到打入通路4a内。在图中仅表示供给到打入通路4a内的打入件n而省略连结打入件。
引导部件10经由转动支轴11在图1的左右方向可转动地支承在驱动件引导部4的射出口4b附近。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了方便而将图1的左侧叫做前侧,将图1的右侧叫做后侧。因而,把持手柄部3的使用者位于该打入工具1的后侧(图1中的右侧)。
该引导部件10支承在驱动件引导部4的射出口4b附近、且在该射出口4b的周围的位置中的后部侧。在图2中示出该引导部件10的详细情况。该引导部件10具备下侧的引导部10a和上侧的支承部10b。在引导部10a设置有绕打入通路4a的中心轴线J弯曲的圆弧形状的引导面10c。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该引导面10c构成射出口4b的一部分。支承部10b具有从引导部10a的上部相互平行延伸的分叉形状。在驱动件引导部4的后侧的侧部(图2中的右侧部)设置有支承底座部4c。如图3所示,以将该支承底座部4c夹在两支承部10b、10b之间的方式该引导部件10经由转动支轴11结合。转动支轴11贯通两支承部10b、10b的支承孔10d、10d和支承底座部4c的支承孔4d。
在两支承部10b、10b的支承孔10d、10d中分别安装有圆环形状的缓冲部件12。在这两个缓冲部件12、12的内周侧插通转动支轴11。该缓冲部件12、12以弹性体(例如聚氨酯橡胶)作为原材料而成型,具有适当的弹性(缓冲性)。由于经由该缓冲部件12、12支承引导部件10,所以使该引导部件10具有对打入件n的冲击缓冲功能。
在转动支轴11上设置有凸缘部11a和小径部11b,在小径部11b安装有防脱用的挡圈13。在凸缘部11a和一个支承部10b之间以及挡圈13和另一个支承部10b之间分别安装有垫圈14、14,防止两缓冲部件12、12的脱出。
引导部件10被压缩弹簧15沿着使其引导面10c进入打入通路4a内的方向施力。如图4所示,施力底座部10e在向上方突出的状态下设置在引导部件10的上部的比支轴11更靠上部的位置。在该施力底座部10e和驱动件引导部4的侧部之间安装有压缩弹簧15。利用该压缩弹簧15的作用力,将引导部件10保持在其引导面10c总是位于打入通路4a内的状态。如图2所示,引导面10c保持在略微倾斜的位置,且是越靠向其下端部侧越朝缩窄打入通路4a的方向进行倾斜。
引导部件10的引导面10c形成为绕打入通路4a的中心轴线J弯曲的圆弧面。因此,当在打入通路4a内向下移动的打入件n的前端或头部与该引导面10c滑动接触时,该打入件n的前端或头部被向打入通路4a的中心侧引导(向心作用)。打入件n的前端或头部通过引导部件10的引导面10c向中心侧引导,由此该打入件n的前端或头部的位置被限制在打入通路4a的中心侧,从而该打入件n的打出姿势被限制为相对打入方向笔直。
引导部件10的引导面10c不论打入件n的长度和粗细的大小如何都能发挥其引导功能。在打入件n较粗而导致其头部为更大径的情况下,引导部件10被按压在该头部上而沿着使其下端侧(转动前端侧)从打入通路4a内退出的方向(图2的空白箭头所示的逆时针方向)倾动。该倾动动作抵抗压缩弹簧15的作用力而以支轴11为中心进行。
根据按照以上方式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打入工具1,引导打入件n的引导部件10设置成能够借助打入方向上侧的转动支轴11进行转动,且利用压缩弹簧15的作用力向使其转动前端侧进入打入通路4a内的方向(前侧)施力。通过使打入件n的前端和头部与该引导部件10的引导面10c滑动接触而将该打入件n的位置限制在打入通路4a的中心侧并从射出口4b笔直地打出。
而且,本实施方式的引导部件10经由缓冲部件12、12支承于驱动件引导部4。因此,当被驱动件8打击而在打入通路4a内向下移动的打入件n与引导面10c碰撞而对该引导面10c施加较大的冲击时,该冲击被缓冲部件12、12吸收。由于每次主体部2的打入动作时反复的对打入件n引导时的冲击被缓冲部件12、12吸收,所以能够降低转动支轴11的变形或支承孔4d、10d的疲劳性永久变形等,从而提高该引导部件10对驱动件引导部4的支承状态的耐冲击性。
此外,引导部件10的引导面10c形成为绕打入通路4a的中心轴线J弯曲的圆弧面而使该引导面10c具有向心功能,因此易于将打入件n向打入通路4a的中心侧引导(向心作用),由此能够进行更可靠的打入。
进而,通过在转动支轴11的周围安装圆环形状的缓冲部件12、12,或通过将引导面10c形成为圆弧面,能够发挥对从绕打入通路4a的中心轴线J的所有方向经由打入件n施加的冲击进行缓冲的功能。
此外,引导部件10位于驱动件引导部4的后侧且从使用者观察配置在跟前侧。通常使用者在进行打入作业时,从驱动件引导部4的前侧观察射出口4b以确认打入位置。在这一点上,由于本实施方式的引导部件10配置在驱动件引导部4的跟前侧,所以不会对使用者观察打入位置造成妨碍,不会损害其良好的视认性。
能够对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进行各种变更。例如,虽然例示了在引导部件10侧的支承孔10d、10d和转动支轴11之间设置缓冲部件12、12的例子,但也可以代替这种结构或在此基础上在支承底座部4c的支承孔4d和转动支轴11之间相同地设置圆环形状的缓冲部件。
此外,在例示的结构中,对于引导部件10例示了位于打入通路4a前端的引导部件10的引导面10c构成射出口4b的一部分的结构,但也可以采用在与此相比更靠上方的位置配置引导部件,用驱动件引导部4形成射出口的全周的结构。
另外,虽然例示了将引导部件10的引导面10c弯曲成圆弧形状的构成,但亦可变更成为平坦的引导面。
此外,虽然例示了在驱动件引导部4的后侧配置引导部件10的结构,但也可以在前侧配置,或在左右侧部配置,还可以配置前后一对或左右一对的引导部件。

Claims (6)

1.一种打入工具,其用驱动件打击供给到驱动件引导部的打入通路内的打入件的头部,使所述打入件在所述打入通路内向下移动并从射出口打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驱动件引导部上设置有引导所述打入件的引导部件,该引导部件借助打入方向上侧的转动支轴能够转动地设置在所述驱动件引导部上,且向使转动前端侧进入所述打入通路内的方向施力,在所述转动支轴的周围设置有冲击吸收用的缓冲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入工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引导部件与所述转动支轴之间、和/或所述转动支轴与所述驱动件引导部之间设置有所述缓冲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打入工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转动支轴上安装有圆环形状的缓冲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打入工具,其特征在于:
在工具主体部的下部设置所述驱动件引导部,在该工具主体的侧部设置手柄部,在该手柄部和所述驱动件引导部之间设置收容打入件的钉仓,所述引导部件设置在所述驱动件引导部的周围位置中的所述钉仓侧。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打入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部件被压缩弹簧施加弹性力。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打入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部件的引导面形成为沿着打入件的周围弯曲的圆弧面。
CN 201010197124 2009-06-05 2010-06-02 打入工具 Pending CN10190545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35803A JP5340812B2 (ja) 2009-06-05 2009-06-05 打ち込み工具
JP2009-135803 2009-06-0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05455A true CN101905455A (zh) 2010-12-08

Family

ID=432611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010197124 Pending CN101905455A (zh) 2009-06-05 2010-06-02 打入工具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340812B2 (zh)
CN (1) CN10190545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201790A1 (zh) * 2016-05-26 2017-11-30 杭州科龙电器工具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气弹簧的电动钉枪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17068B2 (ja) * 2012-10-25 2017-10-25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工具のバネ構造及び工具
JP6369231B2 (ja) * 2014-08-29 2018-08-08 工機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打込機
US20230056376A1 (en) 2020-02-08 2023-02-23 Fujitomi Corporation Nail tip guide tool for nailing machine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339874A (ja) * 1993-04-09 1994-12-13 Hitachi Koki Co Ltd 打込機
JPH10230473A (ja) * 1997-02-17 1998-09-02 Max Co Ltd 動力工具の安全装置
CN1468691A (zh) * 2002-06-24 2004-01-21 ����ŵ˹��е���̹�˾ 工具的一种改进紧固件供应和定位机构
CN1498728A (zh) * 2002-11-04 2004-05-26 希尔蒂股份公司 用燃料工作的安装工具
JP2004330366A (ja) * 2003-05-08 2004-11-25 Max Co Ltd 釘打機における釘の打出し案内機構
JP2006130592A (ja) * 2004-11-05 2006-05-25 Max Co Ltd 電動釘打機
CN1950179A (zh) * 2004-05-04 2007-04-18 伊利诺斯器械工程公司 紧固件导向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79808B1 (en) * 1999-07-27 2001-08-28 Mark E. Larsen Nail guide mechanism for a nail gun
JP4420205B2 (ja) * 2004-04-28 2010-02-24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釘打機の釘案内装置
JP5348456B2 (ja) * 2007-09-13 2013-11-20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打込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339874A (ja) * 1993-04-09 1994-12-13 Hitachi Koki Co Ltd 打込機
JPH10230473A (ja) * 1997-02-17 1998-09-02 Max Co Ltd 動力工具の安全装置
CN1468691A (zh) * 2002-06-24 2004-01-21 ����ŵ˹��е���̹�˾ 工具的一种改进紧固件供应和定位机构
CN1498728A (zh) * 2002-11-04 2004-05-26 希尔蒂股份公司 用燃料工作的安装工具
JP2004330366A (ja) * 2003-05-08 2004-11-25 Max Co Ltd 釘打機における釘の打出し案内機構
CN1950179A (zh) * 2004-05-04 2007-04-18 伊利诺斯器械工程公司 紧固件导向系统
JP2006130592A (ja) * 2004-11-05 2006-05-25 Max Co Ltd 電動釘打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201790A1 (zh) * 2016-05-26 2017-11-30 杭州科龙电器工具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气弹簧的电动钉枪
US10821586B2 (en) 2016-05-26 2020-11-03 Hangzhou Kelong Electrical Appliance Tools Co., Ltd. Electric nail gun using air spr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0280040A (ja) 2010-12-16
JP5340812B2 (ja) 2013-1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05531B (zh) 打入工具
CN101618539B (zh) 电锤
CN101905455A (zh) 打入工具
US7987921B2 (en) Hammer
US7886838B2 (en) Hammer
CN101234440A (zh) 往复运动工具的驱动机构
EP2018938A1 (en) Hammer Handle
CN105266431B (zh) 椅子组件
CN102029593A (zh) 打入工具
CN103228194A (zh) 带弯曲部的医疗装置
TWI232250B (en) Needle threader
ES2338271T3 (es) Interruptor electrico.
JPH0316509A (ja) チェアコントローラ
CN103770079A (zh) 打钉机
CN107598843A (zh) 打入工具
AU2007200701B2 (en) Driving control apparatus of rotary brush for use in vacuum cleaner
CN1969717A (zh) 椅背支撑装置、椅座支撑装置以及椅子
CN211748206U (zh) 一种办公椅底盘
CN109699613A (zh) 乘坐型药剂散布机
TW201827176A (zh) 電動釘槍的無阻式回收裝置
CN213075092U (zh) 一种智能旋转座椅
EP1842945A3 (en) Electronic driven jacquard apparatus and cassette for use therein
JP5191120B2 (ja) 溶接ガン
JP5622671B2 (ja) 移動式家具のストッパ装置
JP2012055585A (ja) 椅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