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00977A - 图像转印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转印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转印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转印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00977A
CN101900977A CN2010101855742A CN201010185574A CN101900977A CN 101900977 A CN101900977 A CN 101900977A CN 2010101855742 A CN2010101855742 A CN 2010101855742A CN 201010185574 A CN201010185574 A CN 201010185574A CN 101900977 A CN101900977 A CN 1019009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carrier
transfer belt
pressure zone
monochro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8557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北川雅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Toshiba T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Toshiba T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03367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0277066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Toshiba TEC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9009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0097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0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l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图像转印装置、配备有该图像转印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转印方法。根据一个实施例,图像转印装置包括:环形转印带,围绕一对分离的支撑构件可移动地进行缚系,以形成带环;转印构件,经由转印带而面向图像载体,用于将形成在图像载体上的显影图像转印至转印带上;以及压带构件,配置为对转印带进行作用,以增加转印带与图像载体的接触面积。

Description

图像转印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转印方法
技术领域
本文所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涉及一种图像转印装置,配备有该图像转印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转印方法。
背景技术
在使用色串列(印刷)系统(tandem color system)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并行地设置具有鼓形光导体(drum shaped photo conductor,也称为“感光鼓”)的每种颜色(Y:黄色、M:品红色、C:青色以及K:黑色)的图像形成单元。分别形成在每种颜色的光导体上的每种颜色的色粉图像(toner image)首先被转印在环形(endless)中间转印带上,然后经转印的彩色图像被二次转印在诸如纸张等的记录介质上,以获得彩色图像输出。每种颜色的光导体和中间转印带通常被设置为使得它们的切线形成在一条直线上,并且中间转印带与每种颜色的光导体相接触的区域的范围是固定的。
在上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将记录介质传送到二次转印位置,并且将中间带上的彩色图像转印在该记录介质上。由于在记录介质进入或离开二次转印位置时所引起的振动,初次转印位置会在色粉图像被转印在中间转印带上时移动。当初次转印位置如此移动时,会引起成像失败。
作为示出用于紧固初次转印位置的方法的实例,引用了JP-A2007-199636。在JP-A2007-199636中,在用于形成彩色图像的四个色粉形成部之外,定位在最接近二次转印位置的、形成黑色色粉图像的光导体鼓(或称“感光鼓”)被卡入在中间转印带的带环(belt loop)的内部。借助于所示出的方案,可以提高光导体和中间转印带之间的接触特性。
但是,在JP-A2007-199636的机构中,形成黑色图像的光导体变为一直处于与中间转印带相接触的状态。如果光导体一直与中间转印带相接触,则随着光导体的退化,光导体不会一直与中间转印带相接触。另外,在JP-A2007-199636的机构中,只能进行光导体和中间转印带之间的接触特性的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图像转印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转印方法,其能够通过更加方便的机构而紧固图像形成时的光导体和中间转印带的初次转印位置。
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涉及一种图像转印装置,包含:环形转印带,其围绕一对分离的支撑构件而进行缚系,以形成带环,并配置为自由移动;转印构件,配置为经由转印带而面向图像载体,用于将形成在图像载体上的显影图像转印在转印带上;以及压带构件,配置为经由转印带面向图像载体,用于对转印带进行作用,以增加与图像载体的接触面积。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含:供给部,用于提供记录介质;图像形成部,用于将文件图像作为显影图像形成在图像载体上;以及转印装置,用于将形成在图像载体上的显影图像转印至环形转印带上;该转印装置包含:分离设置的一对支撑构件,环形转印带围绕支撑构件而进行缚系以自由移动,从而形成带环;转印构件,配置为经由转印带而面向图像载体,用于将形成在图像载体上的显影图像转印至转印带上;二次转印构件,配置在二次转印位置处,其中,转印到转印带上的显影图像被转印至由供给部提供的记录介质上;以及压带构件,设置为经由转印带而面向图像载体,用于对转印带进行作用,以增加转印带与图像载体的接触面积。
此外,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涉及一种图像转印方法,包含:将环形转印带与用于彩色应用的图像载体和用于单色应用的图像载体相接触,该环形转印带围绕一对分离的支撑构件进行缚系,以形成带环,并且配置为自由移动;将形成在用于彩色应用的图像载体和用于单色应用的图像载体上的显影图像转印至转印带上;将转印带与用于彩色应用的图像载体分离,并且将转印带切换为仅与用于单色应用的图像载体接触;当进行切换时,使下压构件作用于转印带,以增加转印带与用于单色应用的图像载体的接触面积;以及增加转印带的接触面积,并将形成在用于单色应用的图像载体上的显影图像转印至转印带上。
附图说明
图1是图像形成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是第一实施例中的转印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3是第二实施例中的转印装置处于彩色印刷模式状态下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4是第二实施例中的转印装置处于单色印刷模式状态下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5是第二实施例中的转印装置处于全部分离模式状态下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6是第三实施例中的转印装置处于彩色印刷模式状态下的示意性结构图;以及
图7是第三实施例中的转印装置处于单色印刷模式状态下的示意性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我们将参照图1~图2描述第一实施例。
图1是示出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结构的截面图。图像形成装置1包括:图像阅读器4,用于将文件接收作为图像数据;以及图像形成部2,用于将图像数据输出为可视图像。图像形成部2包括图像形成单元,每个图像形成单元均包括诸如鼓形光导体等的图像载体和固定装置等。图像形成装置1进一步包括纸张供给部3,用于将具有合适尺寸的将用作图像记录介质的纸张P提供给图像形成部2。
图像阅读器4包括:可透光的文件台8;承载曝光灯10的托架9;镜11;用于会聚反射光的成像透镜12;以及用于将由反射光得到的图像信息转换为模拟信号的CCD(电荷耦合装置)13。
由于黄色(Y)、品红色(M)、青色(C)以及黑色(K)图像形成单元中的每一个均以相同的方式构造并且以相同的方式进行操作。因此采用黑色(K)图像形成单元15K作为示例,并将对其进行描述。
图像形成单元15K包括:鼓形光导体16K,用作图像载体;激光单元17K,用于在光导体16K上形成静电潜像;以及围绕光导体16K顺次设置的充电装置18K、显影装置19K、清洁器22K以及中和灯23K。
将要复印的文件装载在文件台8上,或放置于设置在文件台8上的已知的自动输稿器30上。当按下复印按钮时,曝光灯10将光照射到文件台8上的文件上或照射到由自动输稿器30输送至文件台8的曝光位置的文件上。来自文件的反射光由镜11引导,由成像透镜12会聚,并且反射光的图像被投射在CCD 13上。
来自背光灯10的光同步于托架9的移动(在图1中,以从左向右的方向)扫描文件表面。扫描光作为图像信息而被接收在CCD13中,作为模拟信号进行输出,然后被转换为数字信号。当必要时执行图像处理之后,将经数字化的图像信息作为图像数据传输至激光单元17K。可将被转换为数字信号的图像信息临时存储在诸如HDD(硬盘驱动器)等的存储装置中。
在图像形成部2中,当图像形成操作开始时,充电单元18K向旋转的光导体16K的外表面提供电荷,以均匀的电势对光导体16K的外表面进行充电。激光单元17K朝着光导体16K的外表面照射调制有从CCD 13传输的图像数据的激光束。该激光束沿着鼓形光导体16K的旋转轴进行扫描,并形成与旋转的光导体16K的外表面上的图像数据对应的静电潜像。显影装置19K向光导体16K的外表面提供诸如色粉等的显影剂,以将静电潜像转换为显影图像。
显影装置19K包括配置为可旋转的显影辊24K。显影辊24K面向光导体16K,并通过显影辊24K的旋转将色粉提供到光导体16K上。当色粉图像形成在光导体16K的外围面上时,第一转印辊20K将色粉图像静电转印至转印带14上。第一转印辊20K是一个转印构件并经由中间转印带14与光导体16K接触。以这种方法进行转印的机构部具体称为转印装置。稍后将进行关于转印装置的描述。光导体16K上的色粉通过清洁器22K去除,清洁器位于光导体16K的旋转方向上相对于第一转印辊20K的下游。中和灯23K将光导体16K的外表面上的剩余电荷去除。在形成彩色图像的情形下,在图像形成单元15Y、15M和15C中的每一个中均类似地进行上述操作。
第二转印辊44将转印在中间转印带14上的色粉图像静电转印至从纸张供给部3通过传送路径传送的纸张P上。色粉图像被转印在其上的纸张P被传送到固定装置26。固定装置26对纸张P上的色粉图像进行定影。传送辊27在作为释放部的纸张接收盘28上释放其上固定有色粉图像的纸张P。以上描述是将图像形成在作为记录介质的纸张P上的操作的概述。
下面将描述转印装置40。图2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转印装置40的示意性结构图。转印装置40包括:驱动辊41和从动辊42(它们是支撑构件)、多个张紧辊43和环形中间转印带14,环形中间转印带围绕驱动辊41、从动辊42以及张紧辊43进行缚系以形成带环。多个张紧辊43向中间转印带14提供张力。转印装置40进一步包括经由中间转印带14分别面向光导体16Y、16M、16C和16K的第一转印辊20Y、20M、20C和20K。第一转印辊20Y、20M、20C和20K分别形成初次转印位置,以将光导体16Y、16M、16C和16K上的图像转印在中间转印带14上。即,形成在光导体16Y、16M、16C和16K上的色粉图像被粘附在中间转印带14上。
转印装置40进一步包括经由中间转印带14与驱动辊41相接触的第二转印辊44(其为二次转印构件),以形成二次转印位置46。中间转印带14通过驱动辊41的旋转力在箭头方向上移动,驱动辊通过驱动机构在逆时针方向上旋转驱动。如图所示,在中间转印带14的移动方向上,第二转印辊44位于第一转印辊20K的下游侧。
在转印装置40中,空转辊(idle roller)45作为压带构件被设置在黑色(K)第一转印辊20K和青色(C)第一转印辊20C之间,以与中间转印带14相接触。空转辊45被设置为使得中间转印带14的带环在空转辊45经由中间转印带14与黑色(K)光导体16K相接触的状态下向外扩展。空转辊45通过中间转印带14的旋转运动而被驱动并旋转。通过提供如上所述的空转辊45,中间转印带14围绕光导体16K的缠绕量增加。换言之,因为空转辊45作用于中间转印带14,所以可以增加中间转印带14与光导体16K的接触面积。
如上所述,空转辊45位于黑色(K)光导体16K和青色(C)光导体16C之间,使得中间转印带14的带环向外(即,在光导体16K的方向上)扩展。因此,中间转印带14围绕光导体16K的缠绕量增加。结果,中间转印带14与光导体16K的接触特性提高。由此,在纸张P进入或离开二次转印位置46的情形下所引起的对中间转印带14的振动以及(额外的)对初次转印位置的影响会减小。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空转辊45配置在黑色(K)光导体16K和青色(C)光导体16C之间,但是空转辊45还可以配置在黑色(K)光导体16K和二次转印位置46之间。在这种情形下,可以获得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空转辊45仅配置在最接近二次转印位置46的黑色(K)光导体16K处,并且容易地承受二次转印位置46处引起的振动的大部分影响,使得中间转印带14的缠绕量增加。但是,这不局限于黑色(K)光导体16K,空转辊45可配置在黄色(Y)光导体16Y、品红色(M)光导体16M和青色(C)光导体16C处,以与在黑色(K)光导体16K中相同的方式增加中间转印带14的缠绕量。
根据上述实施例,通过配置空转辊45来增加中间转印带14围绕光导体的缠绕量,紧固初次转印位置并防止由在纸张P进入或离开二次转印位置46的情形下所引起的振动导致的成像失败成为可能。
[第二实施例]我们将参照图3~图5描述第二实施例。下文中,对于在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参考标号,并且将仅描述本实施例的特有部分。
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配备有切换机构,用于在作为记录介质的纸张P上形成彩色图像的彩色印刷模式、以及在作为记录介质的纸张P上形成单色图像的单色印刷模式、以及另外的在输送时将中间转印带14从所有光导体16Y、16M、16C和16K分离的全部分离模式等模式之间进行切换。
在彩色印刷模式中,第一转印辊20K、20Y、20M和20C通过将中间转印带14与每种颜色的光导体16K、16Y、16M和16C相接触,来将来自于光导体16K、16Y、16M和16C的每种颜色的显影图像转印至中间转印带14上。
在单色印刷模式中,通过使中间转印带14仅与黑色(K)光导体16K相接触,使来自黑色(K)光导体16K的黑色(K)转印图像转印至中间转印带14。为此,将不需要起作用的其他颜色的光导体16Y、16M、16C与中间转印带14分离,以减少黄色(Y)光导体16Y、品红色(M)光导体16M以及青色(C)光导体16C与中间转印带14之间的摩擦。
图3是转印装置40处于彩色印刷模式状态下的示意性结构图。本实施例中的转印装置40包括切换单元50,用于在彩色印刷模式、单色印刷模式以及全部分离模式之间进行切换。切换单元50(切换部)包括单色单元52和彩色单元53。单色单元52包括黑色(K)第一转印辊20K、空转辊45以及安装至偏心凸轮60的手动操作杆51。彩色单元53包括黄色(Y)第一转印辊20Y、品红色(M)第一转印辊20M、青色(C)第一转印辊20C、偏心凸轮62和导销(guidepin)64。偏心凸轮62插入在彩色单元53的框架55的上部的凹处56中。将电动机连接至彩色单元53的偏心凸轮62,并且该偏心凸轮62由电动机驱动旋转。固定导销64,并将其插入形成在框架55上的长孔66中。切换构件54连接在单色单元52和彩色单元53之间。
图4是示出转印装置40处于单色印刷模式状态下的示意性结构图。在单色模式中,彩色单元53的偏心凸轮62由电动机驱动旋转。当偏心凸轮62在框架55的凹处56上转动的同时移动时,整个彩色单元53沿着其中插入有导销64的长孔66向上移动。因此,黄色(Y)光导体16Y、品红色(M)光导体16M以及青色(C)光导体16C分别与中间转印带14分离。
图5是示出转印装置40处于全部分离模式状态下的示意性结构图。为了进入全部分离模式,在单色印刷模式的状态下,通过以图上的顺时针方向将操作杆51进一步旋转90度,来旋转单色单元52的偏心凸轮60。通过旋转偏心凸轮60,单色单元52向上移动。随着单色单元52如此向上移动,黑色(K)光导体16K与空转辊45和中间转印带14分离。
如果使用本实施例,当不需要光导体与中间转印带相接触时,诸如在输送时,通过随同光导体一起移动空转辊45,仅在有可能进行印刷时对初次转印位置进行紧固。为此,相比于光导体与中间转印带一直相接触的情形,可防止由于与光导体的摩擦而导致的中间转印带14的磨损。
在本实施例中,空转辊45以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方式仅位于黑色(K)图像形成单元处。但是空转辊也可位于黄色(Y)、品红色(M)和青色(C)图像形成单元处。在这种情形下,可以使用这样的结构,其中空转辊随同彩色单元53的移动一起移动,并且可以随同中间转印带一起与光导体分离。
在本实施例中,使用手动操作杆51来执行到全部分离模式的切换,但是,切换至每个模式的切换机构不限于这种切换机构。
[第三实施例]我们将参照图6~图7描述第三实施例。下文中,对于在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参考标号,并且将仅描述本实施例中的特有部分。
根据本实施例的转印装置包括切换机构,用于以与第二实施例中相同的方式在彩色印刷模式和单色印刷模式之间进行切换。
图6是根据本实施例的处于彩色印刷模式状态下的转印装置40的示意性结构图。配置在转印装置40中的构件和移动彩色单元的方法与第二实施例中的相同。在本实施例中,当使用彩色印刷模式时,空转辊45未被定位成增加中间转印带14围绕黑色(K)光导体16K的缠绕量。切换构件54包括支点54a并且围绕支点54a进行中心旋转。
图7是根据本实施例的处于单色印刷模式状态下的转印装置40的示意性结构图。当彩色单元53向上移动使得黄色(Y)光导体、品红色(M)光导体和青色(C)光导体与中间转印带14分离时,切换构件54以如图7所示的方向A旋转。通过在方向A上旋转切换构件54,单色单元52被切换构件54下压。因为单色单元52的偏心凸轮60的部分被固定,所以单色单元52倾斜。并且,空转辊45移动以扩展中间转印带14的带环,使得中间转印带14围绕黑色(K)光导体16K的缠绕量增加。
根据本实施例,可以仅在单色印刷模式下将空转辊45定位成增加中间转印带14围绕黑色(K)光导体16K的缠绕量。在彩色印刷模式下,中间转印带14被夹在由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四个光导体和四个转印辊形成的四个辊隙区(niparea)中间。使得与配备有由黑色(K)光导体16K和转印辊20K形成的一个辊隙区的单色印刷模式相比,彩色印刷模式受到记录介质进入或离开二次转印位置时所产生的作用的影响较小。为此,可以仅在单色印刷模式下增加中间转印带14围绕光导体16K的缠绕量。在这种情形下,提供这样一种机构,其中空转辊45与至单色印刷模式的切换的互锁移动是有效的。
本发明不限于前述的实施例,而是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对其组件进行各种变化和修改。此外,为了实施本发明,本实施例中所公开的组件可以以任意的组合进行组装。例如,可从实施例中所公开的所有组件中省略一些组件。另外,不同实施例中的组件可适当地进行组合。

Claims (19)

1.一种图像转印装置,包括:
环形转印带,其围绕一对分离的支撑构件可移动地进行缚系,以形成带环;
转印构件,经由所述转印带而面向图像载体,用于将形成在所述图像载体上的显影图像转印至所述转印带上;以及
压带构件,配置为对所述转印带进行作用,以增加所述转印带与所述图像载体的接触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所述压带构件被设置为,在所述压带构件经由所述转印带与所述图像载体接触的状态下向外扩展所述带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所述压带构件是空转辊,所述空转辊由所述转印带的移动驱动并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进一步包括:
二次转印构件,在二次转印位置处与一对所述支撑构件中的一个接触,所述二次转印构件在所述二次转印位置处将转印至所述转印带上的所述显影图像进一步转印至记录介质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多个所述图像载体沿所述转印带放置,并且所述压带构件被定位在最靠近所述二次转印位置的所述图像载体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进一步包括:
切换部,用于切换至所述图像载体与所述转印带分离的状态,当所述切换部切换至所述图像载体与所述转印带分离的状态时,所述压带构件和所述转印带与所述图像载体分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所述转印构件经由所述转印带而面向用于彩色应用的图像载体和用于单色应用的图像载体,以将形成在所述图像载体上的图像转印至所述转印带,所述用于彩色应用的图像载体的表面上形成彩色图像,而所述用于单色应用的图像载体的表面上形成单色图像,
进一步包括:切换部,用于在彩色印刷模式和单色印刷模式之间进行切换,在所述彩色印刷模式中,所述用于彩色应用的图像载体和所述用于单色应用的图像载体均与所述转印带接触,在所述单色印刷模式中,仅所述用于单色应用的图像载体与所述转印带接触,以及
所述压带构件被定位为,在所述切换构件切换至所述单色印刷模式时,经由所述转印带而面向所述用于单色应用的图像载体并增加所述转印带与所述用于单色应用的图像载体的接触面积。
8.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供给部,用于提供记录介质;
图像形成部,用于将文件图像作为显影图像形成在图像载体上;以及
转印装置,用于将形成在所述图像载体上的所述显影图像转印至环形转印带上;
所述转印装置包括:
一对支撑构件,被分离设置,所述环形转印带围绕所述一对支撑构件可移动地进行缚系,以形成带环;
转印构件,经由所述转印带而面向所述图像载体,用于将形成在所述图像载体上的所述显影图像转印至所述转印带上;
二次转印构件,定位在二次转印位置处,用于将被转印在所述转印带上的所述显影图像进一步转印至由所述供给部提供的所述记录介质上;以及
压带构件,配置为对所述转印带进行作用,以增加所述转印带与所述图像载体的接触面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所述压带构件被设置为,在所述压带构件经由所述转印带与所述图像载体接触的状态下向外扩展所述带环。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所述压带构件是空转辊,所述空转辊由所述转印带的移动驱动并旋转。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多个所述图像载体沿所述转印带放置,并且所述压带构件被定位在最靠近所述二次转印位置的所述图像载体处。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进一步包括:
切换部,用于切换至所述图像载体与所述转印带分离的状态,当所述切换部切换至所述图像载体与所述转印带分离的状态时,所述压带构件和所述转印带与所述图像载体分离。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所述图像形成部将所述文件图像作为所述显影图像形成在用于彩色应用的图像载体和用于单色应用的图像载体上,或仅形成在所述用于单色应用的图像载体上;所述转印构件经由所述转印带而面向所述用于彩色应用的图像载体上和所述用于单色应用的图像载体上,以将形成在所述图像载体上的图像转印至所述转印带,所述用于彩色应用的图像载体的表面上形成彩色图像,而所述用于单色应用的图像载体的表面上形成单色图像,
进一步包括:切换部,用于在彩色印刷模式和单色印刷模式之间进行切换,在所述彩色印刷模式中,所述用于彩色应用的图像载体和所述用于单色应用的图像载体均与所述转印带接触,在所述单色印刷模式中,仅所述用于单色应用的图像载体与所述转印带接触,以及
所述压带构件被定位为,在所述切换构件切换至所述单色印刷模式时,经由所述转印带而面向所述用于单色应用的图像载体并增加所述转印带与所述用于单色应用的图像载体的接触面积。
14.一种图像转印方法,包括:
将环形转印带与用于彩色应用的图像载体和用于单色应用的图像载体相接触,所述环形转印带围绕一对分离的支撑构件可移动地进行缚系,以形成带环;
将形成在所述用于彩色应用的图像载体和所述用于单色应用的图像载体上的显影图像转印至所述转印带上;
将所述转印带与所述用于彩色应用的图像载体分离,并将所述转印带切换为仅与所述用于单色应用的图像载体接触;
当进行切换时,使压带构件作用于所述转印带,以增加所述转印带与所述用于单色应用的图像载体的接触面积;以及
将形成在所述用于单色应用的图像载体上的所述显影图像转印至所述转印带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在所述压带构件经由所述转印带与所述图像载体接触的状态下,所述压带构件向外扩展所述带环。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所述压带构件是空转辊,所述空转辊由所述转印带的移动驱动并旋转。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在二次转印位置处,将从所述图像载体转印至所述转印带上的所述显影图像进一步转印至记录介质上。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多个所述图像载体沿所述转印带放置,并且所述压带构件被定位在最靠近所述二次转印位置的所述图像载体处。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将所述转印带与所述用于彩色应用的图像载体和所述用于单色应用的图像载体分离;以及
将所述压带构件和所述转印带与所述用于单色应用的图像载体分离。
CN2010101855742A 2009-05-28 2010-05-21 图像转印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转印方法 Pending CN10190097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8196509P 2009-05-28 2009-05-28
US61/181,965 2009-05-28
JP2010033677A JP2010277066A (ja) 2009-05-28 2010-02-18 転写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033677 2010-02-1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00977A true CN101900977A (zh) 2010-12-01

Family

ID=432203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855742A Pending CN101900977A (zh) 2009-05-28 2010-05-21 图像转印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转印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100303515A1 (zh)
CN (1) CN10190097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92037A (zh) * 2011-11-08 2013-05-08 夏普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198284A (ja) * 2011-03-18 2012-10-18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03881A (zh) * 2001-09-04 2003-03-19 佳能株式会社 成像设备及其可拆装的带装置
CN1637651A (zh) * 2003-12-26 2005-07-13 夏普株式会社 转印装置
CN1752865A (zh) * 2004-09-24 2006-03-2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带转印装置及具有其的成像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76999A (en) * 1993-06-08 1994-12-27 Xerox Corporation Device for minimizing intermediate belt stretch and shrinkage in xerographic copier
CN100403186C (zh) * 2001-12-18 2008-07-16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形成装置,带组件及图像形成系统
US7266332B2 (en) * 2005-03-17 2007-09-04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or recycling toner
JP2007078750A (ja) * 2005-09-12 2007-03-29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4897307B2 (ja) * 2006-02-20 2012-03-14 株式会社東芝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248931A (ja) * 2006-03-17 2007-09-27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4914122B2 (ja) * 2006-06-08 2012-04-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転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939166B2 (ja) * 2006-10-24 2012-05-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132288B2 (ja) * 2007-12-07 2013-01-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03881A (zh) * 2001-09-04 2003-03-19 佳能株式会社 成像设备及其可拆装的带装置
CN1637651A (zh) * 2003-12-26 2005-07-13 夏普株式会社 转印装置
CN1752865A (zh) * 2004-09-24 2006-03-2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带转印装置及具有其的成像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92037A (zh) * 2011-11-08 2013-05-08 夏普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00303515A1 (en) 2010-1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801966A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movable developing device
JPH04229882A (ja) 静電画像の形成方法
JP396823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21494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KR100417148B1 (ko) 화상 형성 장치
CN101900977A (zh) 图像转印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转印方法
JPS61100770A (ja) カラ−複写装置
JP520763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7130570B2 (en) Transfer device
JPH04284468A (ja) 多色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122460A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34221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5716744A (en) Dual beam color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JP257722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0869238A (ja) ベルト装置
JPH1118431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7484398B2 (ja) 加圧装置、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50727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S63866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1038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3002267B2 (ja) 記録装置
JP2970942B2 (ja) 記録装置
JPH068606Y2 (ja) 画像記録装置の転写紙搬送装置
JP2000305372A (ja) 転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KR20140079256A (ko) 정착 장치 및 화상 형성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