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98533B - 车辆用外侧反射镜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外侧反射镜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98533B
CN101898533B CN2009102031145A CN200910203114A CN101898533B CN 101898533 B CN101898533 B CN 101898533B CN 2009102031145 A CN2009102031145 A CN 2009102031145A CN 200910203114 A CN200910203114 A CN 200910203114A CN 101898533 B CN101898533 B CN 10189853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folding
unfolding
catadioptre
retractable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20311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98533A (zh
Inventor
河西丈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chikoh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Ichikoh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chikoh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Ichikoh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to CN20091020311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898533B/zh
Publication of CN1018985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985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985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9853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ar-View Mirror Devices That Are Mounted On The Exterior Of The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外侧反射镜装置。本发明的车辆用外侧反射镜装置能可靠地固定收放单元的倾倒部件和反射镜组件的反射镜外壳。本发明的车辆用外侧反射镜装置在由定位部(25、26、27、28、29)定位的状态下将收放单元(3)的齿轮箱(6)和齿轮罩(7)收放在反射镜外壳(14)的收放部(18)中,并用自攻螺丝(13)将齿轮箱(6)和齿轮罩(7)与反射镜外壳(14)予以固定。其结果,本发明能可靠地固定收放单元(3)的齿轮箱(6)和齿轮罩(7)与反射镜外壳(14)。因此,能借助于收放单元(3)使反射镜组件(4)相对底座(2)即车身顺利地倾倒。

Description

车辆用外侧反射镜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反射镜组件可相对车身(门)倾倒的例如门反射镜等的车辆用外侧反射镜装置。 
背景技术
这种车辆用外侧反射镜装置一直以来就有(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322495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7-329641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7-69133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1-322499号公报)下面,对现有的车辆用外侧反射镜装置进行说明。现有的车辆用外侧反射镜装置具有:固定在车身上的底座,以及借助于收放单元可倾倒地安装在该底座上的反射镜组件。收放单元包括:固定在底座上的轴,以及通过倾倒机构可绕轴倾倒地安装在该轴上的倾倒部件。反射镜组件包括:反射镜外壳,以及配置在该反射镜外壳上的反射镜单元。收放单元的倾倒部件及反射镜组件的反射 
镜外壳被固定。其结果,反射镜组件可借助于收放单元相对底座即车身进行倾倒。 
在上述的现有的车辆用外侧反射镜装置中,为了使反射镜组件可借助于收放单元相对底座即车身顺利地进行倾倒,需要可靠地固定收放单元的倾倒部件和反射镜组件的反射镜外壳。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对收放单元的倾倒部件和反射镜组件的反射镜外壳进行可靠的固定。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第一方案的车辆用外侧反射镜装置,其具有以下特征:其具有固定在车身上的底座,以及借助于收放单元可倾倒地装在该底座上的上述反射镜组件;收放单元包括:固定在底座上的轴,以及借助于倾倒机构绕轴可倾倒地安装在该轴上的倾倒部件;反射镜组件包括:一方开口而另一方封闭的反射镜外壳,配置在该反射镜外壳的开口部且具有反射面的反射镜单元,固定在反射镜外壳的封闭部且覆盖封闭部的罩,一体地设置在与反射镜 外壳的封闭部的罩相对的一侧,并将倾倒部件收放在轴的轴线方向的凹状的收放部,一体地设置在该收放部,并在将倾倒部件收放在收放部中时,决定收放部中的倾倒部件的位置的定位部,将被定位在收放部中的倾倒部件与收放部进行固定的固定构件。 
另外,本发明第二方案的车辆用外侧反射镜装置的特征是,收放单元的倾倒部件沿轴的轴线方向设有第一孔,定位部包括:插入第一孔中并决定与倾倒部件的收放方向正交方向的位置的销部,以及与倾倒部件接触并决定倾倒部件的收放方向的位置的第一接触部。 
另外,本发明第三方案的车辆用外侧反射镜装置的特征是,固定构件是自攻螺丝,在收放单元的倾倒部件的两侧相邻地设有座部和倒角部,在座部沿与轴的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设有拧入自攻螺丝的第二孔,在收放部设有与被收放在收放部中的倾倒部件的第二孔连通且自攻螺丝穿过的孔,定位部包括在与倾倒部件的收放方向正交的方向夹住倾倒部件的座部或倒角部中的至少任何一方并决定与倾倒部件的收放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位置的第一夹持部。 
再有,本发明第四方案的车辆用外侧反射镜装置的特征是,定位部包括:与倾倒部件接触并决定与倾倒部件的收放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位置的肋状的第二接触部,以及在与倾倒部件的收放方向正交的方向夹住倾倒部件并决定与上述倾倒部件的收放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位置的肋状的第二夹持部。 
还外,本发明第五方案的车辆用外侧反射镜装置的特征是,固定构件是自攻螺丝;在收放单元的倾倒部件上沿与轴的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设有凸部,在凸部上沿轴的轴线方向设有自攻螺丝穿过的第三孔;定位部包括:与凸部接触并决定倾倒部件的收放方向的位置的第三接触部;在第三接触部沿轴的轴线方向设有与被收放在收放部中的倾倒部件的第三孔连通且拧入自攻螺丝的孔。 
本发明的效果如下。 
本发明第一方案的车辆用外侧反射镜装置,通过为解决上述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在由定位部进行定位的状态下将收放单元的倾倒部件收放到反射镜外壳的收放部中,并用固定构件固定该倾倒部件与收放部。其结果,本发明第一方案的车辆用外侧反射镜装置能可靠地固定收放单元的倾倒部件及反射镜组件的反射镜外壳,由此,反射镜组件可借助于收放单元相对底座即车身顺利地 倾倒。 
另外,本发明第一方案的车辆用外侧反射镜装置,由于能沿着轴的轴线方向将收放单元的倾倒部件收放在反射镜外壳的收放部中,因而,可提高组装作业效率。在此,若将凹状的收放部18的开口部置于上侧,则由于能以使收放单元的倾倒部件从上方沿轴的轴线方向落入的方式收放到反射镜外壳的收放部中,因而,其组装作业性进一步提高。 
再有,本发明第一方案的车辆用外侧反射镜装置,由于是将收放固定收放单元的倾倒部件的凹状的收放部一体地设置在反射镜外壳的封闭部的背面侧(与罩相对的一侧,即与配置反射镜单元的正面侧相反一侧),因而,提高了反射镜外壳与收放部的刚性。并且,通过提高反射镜外壳与收放部的刚性而可以减小反射镜外壳与收放部的壁厚,并能相应地减轻反射镜外壳与收放部的重量。并且,由于将收放部一体设置在反射镜外壳上,因而能减少零部件数量。 
还有,本发明第一方案的车辆用外侧反射镜装置,由于将收放单元收放在由反射镜外壳的封闭部及罩划分形成的空间中,因而,能够防止收放单元的工作噪音从收放单元的收放空间中泄漏到外部,并可以相应阻断收放单元的工作噪音而提高环境的安静性。并且,由于收放单元被反射镜外壳的封闭部及罩覆盖而提高了外观的美观性(商品性)。 
进而,本发明第一方案的车辆用外侧反射镜装置,由于沿轴的轴线方向将收放单元的倾倒部件收放在反射镜外壳的封闭部背面侧的收放部中,并将倾倒部件与收放部予以固定,因而,与借助于单元托架将收放单元安装在反射镜外壳上的专利文献3相比较,可实现小型化。即,专利文献3中,使收放单元从反射镜外壳的正面侧向背面侧通过设置在反射镜外壳的封闭部空处而位于反射镜外壳的封闭部的背面侧,将该收放单元安装在单元托架上,再将该单元托架安装在反射镜外壳上。因此,专利文献3中,在反射镜外壳的封闭部的背面侧,需要为使收放单元通过反射镜外壳的空处的空间,反射镜外壳的封闭部的背面侧相应大型化。另外,专利文献3中,由于借助于单元托架将收放单元安装在反射镜外壳上,因而,收放单元和单元托架的安装地方与单元托架和反射镜外壳的安装地方连续,安装地方相应大型化。与之相比,本发明第一方案的车辆用外侧反射镜装置是沿轴的轴线方向将收放单元的倾倒部件收放在反射 镜外壳的封闭部的背面侧的收放部中,并将倾倒部件与收放部予以固定。因此,本发明第一方案的车辆用外侧反射镜装置不需要如专利文献3那样的用于使收放单元通过反射镜外壳的空处的空间,可以相应地使反射镜外壳的封闭部的背面侧小型化。另外,本发明第一方案的车辆用外侧反射镜装置不像专利文献3那样收放单元和单元托架的安装地方与单元托架和反射镜外壳的安装地方连续,可以使安装地方相应小型化。 
另外,本发明第二方案的车辆用外侧反射镜装置,通过为解决上述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当将收放单元的倾倒部件收放在反射镜外壳的收放部中时,则将定位部的销部插入倾倒部件的第一孔中并决定与倾倒部件的收放方向正交方向的位置;并且,倾倒部件与定位部的第一接触部26接触而决定倾倒部件的收放方向的位置。其结果,本发明第二方案的车辆用外侧反射镜装置可以在可靠地定位在既定位置的状态下将收放单元的倾倒部件收放在反射镜外壳的收放部中,并在该状态下,通过用固定构件固定被定位在收放部中的倾倒部件和收放部,从而可以将收放单元的倾倒部件与反射镜组件的反射镜外壳进一步可靠地予以固定。 
并且,本发明第二方案的车辆用外侧反射镜装置由于能使用在倾倒部件上设有轴的轴线方向的第一孔的已有的收放单元,因而能降低制造成本。 
再有,本发明第三方案的车辆用外侧反射镜装置,通过为解决上述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当将收放单元的倾倒部件收放在反射镜外壳的收放部中时,则定位部的第一夹持部在与倾倒部件的收放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夹住倾倒部件而决定与倾倒部件的收放方向正交方向的位置。其结果,本发明第三方案的车辆用外侧反射镜装置可以在可靠地定位在既定位置的状态下将收放单元的倾倒部件收放在反射镜外壳的收放部中,并在该状态下,通过将自攻螺丝穿过收放部的孔中而拧入到倾倒部件的第二孔中,从而可以将收放单元的倾倒部件与反射镜组件的反射镜外壳进一步可靠地予以固定。 
而且,本发明第三方案的车辆用外侧反射镜装置由于能使用在倾倒部件上设有与轴的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的第二孔的已有的收放单元,因而能降低制造成本。 
并且,本发明第三方案的车辆用外侧反射镜装置通过将自攻螺丝从一个方 向穿过收放部的孔中而拧入到倾倒部件的第二孔中,从而可以提高收放单元的倾倒部件与反射镜组件的反射镜外壳的组装性。 
再有,本发明第四方案的车辆用外侧反射镜装置,通过为解决上述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当将收放单元的倾倒部件收放在反射镜外壳的收放部中时,则倾倒部件与定位部的第二接触部接触并决定与倾倒部件的收放方向正交方向的位置,并且,定位部的第二夹持部在与倾倒部件的收放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夹住倾倒部件而决定与倾倒部件的收放方向正交方向的位置。其结果,本发明第四方案的车辆用外侧反射镜装置可以在可靠地定位在既定位置的状态下将收放单元的倾倒部件收放在反射镜外壳的收放部中,并在该状态下,通过用固定构件固定被定位在收放部中的倾倒部件与收放部,从而可以将收放单元的倾倒部件与反射镜组件的反射镜外壳进一步可靠地予以固定。 
并且,本发明第四方案的车辆用外侧反射镜装置通过沿倾倒部件的收放方向设有肋状的第二接触部,从而在用固定构件将倾倒部件固定在收放部中时,可以防止倾倒部件的上下向前后倾斜。 
还有,本发明第五方案的车辆用外侧反射镜装置,通过为解决上述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当将收放单元的倾倒部件收放在反射镜外壳的收放部中时,收放单元的倾倒部件的凸部与定位部的第三接触部接触并决定倾倒部件的收放方向的位置。其结果,本发明第四方案的车辆用外侧反射镜装置可以在可靠地定位在既定位置的状态下将收放单元的倾倒部件收放在反射镜外壳的收放部中,并在该状态下,通过将自攻螺丝穿过倾倒部件的凸部的第三孔而拧入收放部的第三接触部的孔中,从而可以将收放单元的倾倒部件与反射镜组件的反射镜外壳进一步可靠地予以固定。 
并且,本发明第五方案的车辆用外侧反射镜装置由于倾倒部件的收放方向和将自攻螺丝穿过第三孔中而拧入孔中的方向与轴的轴线方向平行且一致,因而,提高了收放单元的倾倒部件与反射镜组件的反射镜外壳的组装作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车辆用外侧反射镜装置的实施例1的门反射镜的正视图。 
图2是表示实施例1的门反射镜的除了门反射镜的底座外的反射镜组件的 后视图。 
图3是表示实施例1的门反射镜的从反射镜组件的反射镜外壳拆下罩的状态的后视图。 
图4是表示实施例1的门反射镜的从反射镜组件的反射镜外壳拆下收放单元的状态的后视图。 
图5是表示实施例1的门反射镜的收放单元的后视图。 
图6是是表示实施例1的门反射镜的收放单元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实施例1的门反射镜的沿图3的VII-VII线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实施例1的门反射镜的从反射镜组件的反射镜外壳拆下收放单元的状态的剖视图(与沿图3的VII-VII线的剖视图对应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实施例1的门反射镜的沿图7的IX-IX线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实施例1的门反射镜的沿图8的X-X线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实施例1的门反射镜的沿图7的XI-XI线的剖视图。 
图12是表示实施例1的门反射镜的沿图8的XII-XII线的剖视图。 
图13是表示实施例1的门反射镜的沿图3的X III-X III线的剖视图。 
图14是表示实施例1的门反射镜的从反射镜组件的反射镜外壳拆下收放单元的状态的剖视图(与沿图3的X III-X III线的剖视图对应的剖视图)。 
图15是表示实施例1的门反射镜的沿图3的X V-X V线的剖视图。 
图16是表示实施例1的门反射镜的从反射镜组件的反射镜外壳拆下收放单元的状态的剖视图(与沿图3的X V-X V线的剖视图对应的剖视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车辆用外侧反射镜装置的实施例2的收放单元的后视图。 
图18是表示车辆用外侧反射镜装置的实施例2的收放单元的立体图。 
图19是表示车辆用外侧反射镜装置的实施例2的将收放单元收放并固定在收放部中的状态的纵剖视图(垂直剖视图)。 
图20是表示车辆用外侧反射镜装置的实施例2的从收放部中拆下收放单元后的状态的纵剖视图(垂直剖视图)。 
图中:1-门反射镜(车辆用外侧反射镜装置),2-底座,3-收放单元,4-反射镜组件,5-轴,6-齿轮箱(倾倒部件),7-齿轮罩(倾倒部件),8轴支架, 9-水平板部,10-垂直板部,11-第一孔,12-第二孔,13-自攻螺丝(固定构件),14-反射镜外壳,15-座部,16-反射镜单元,17-罩,18-收放部,19-开口部,20-封闭部,21-凹部,22-通孔,23-加强肋,24-孔,25-销部(定位部),26-第一接触部(定位部),27-第二接触部(定位部),28-第一夹持部(定位部),29-第二夹持部(定位部),30-倒角部,31-切口,32-凸部,33-第三孔。34-第三接触部,35-孔,O-O-轴的轴线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车辆用外侧反射镜装置的两个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还有,本发明不受这些实施例的限定。 
实施例1 
图1-图6表示本发明的车辆用外侧反射镜装置的实施例1。下面,对本实施例1的车辆用外侧反射镜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中,标号1是本实施例1的车辆用外侧反射镜装置,在本例中是汽车用的门反射镜。本实施例1的门反射镜1虽省略了图示,但分别装在汽车的左右门(车身)上。另外,本实施例1的门反射镜1是装在汽车的左侧(从驾驶员一侧见到的汽车前进方向的左侧)的门上的门反射镜,装在汽车的右侧门上的门反射镜与本实施例1的门反射镜1基本上左右相反。 
本实施例1的门反射镜1具有:固定在上述门上的底座2,以及借助于收放单元3可倾倒地安装在上述底座2上的反射镜组件4。 
上述收放单元3如图4-图9、图11-图14所示,是已有的收放单元,其包括:固定在上述底座2上的轴5,以及通过倾倒机构(未图示)可绕上述轴5倾倒地安装在上述轴5上的倾倒部件6、7。 
在上述轴5的一端(下端)一体地设有轴支架8。上述轴支架8用螺丝(未图示)固定在上述底座2上。上述倾倒部件由包括齿轮箱6和齿轮罩7的壳体构成。上述倾倒机构在手动的场合由离合器机构构成,而在电动的场合,则由马达、减速机构和离合器构成。 
在作为上述倾倒部件的上述齿轮箱6的一端部(与上述轴5相反一侧的端部)在与上述轴5的轴线方向O-O(参照图4)交叉(正交)的方向设有水平板部9,并且在与上述轴5的轴线方向O-O平行地设有垂直板部10。另外, 在上述齿轮箱6的另一端部的下部的前后两侧面设有上圆下方(上半部分为半圆形,下半部分为方形)的座部15。再有,在上述齿轮箱6的两个上述座部15的下侧后左右两侧设有平面状的倒角部30。即,上述座部15和上述倒角部30与上述齿轮箱6相邻地设置。上述座部15比上述倒角部30向外侧突出一些。 
在上述水平板部9沿上述轴5的轴线方向O-O设有两个第一孔11。另外,在上述垂直板部10沿与上述轴5的轴线方向O-O正交的方向设有三个第二孔12。再有,在两个上述座部15,在与上述轴5的轴线方向O-O正交的方向,并且在与上述垂直板部10的三个上述第二孔12相同的方向设有第二孔12。 
上述第一孔11和上述第二孔12通过拧入作为固定构件的自攻螺丝13而将上述收放单元3固定在上述反射镜组件4的反射镜外壳14上。因此,即使上述反射镜组件4的反射镜外壳14的形状随车种而不同,但为了能使用单一的上述收放单元3,在上述齿轮箱6的多个位置(上述水平板部9、上述垂直板部10、上述座部15)设有多个上述第一孔11和上述第二孔12。 
上述反射镜组件4如图1-图4、图7-图16所示,其包括:上述反射镜外壳14、反射镜单元16、罩(装饰罩、ガ一ニッシュ、壳架)17、收放部18、定位部、作为固定构件的上述自攻螺丝13。 
上述反射镜外壳14呈其一方(正面一侧,汽车的后退方向侧,以下称为“后侧”)19开口,而另一方(背面一侧,汽车的前进方向侧,以下称为“前侧”)20封闭的形状。在上述反射镜外壳14的一端部大下部设有收放上述底座2和上述轴支架8的凹部21。在上述凹部21的底部设有上述轴支架8穿过的通孔22。在上述反射镜外壳14的上述的封闭部20的背面一侧(与上述开口部19相反一侧)一体地设有斜格子状的加强肋23。 
上述反射镜单元16具有反射面并将其配置在上述反射镜外壳14的上述开口部19。即,在上述反射镜外壳14的上述封闭部20的正面一侧安装动力单元(未图示)及枢轴机构(未图示)。在上述动力单元及上述枢轴机构安装上述反射镜单元16。其结果,上述反射镜单元16可绕水平轴上下转动并可绕垂直轴左右转动地安装在上述反射镜外壳14上。由此,可以对上述反射镜单元16的反射面进行调整以使其与驾驶员的视点(视线)吻合。 
上述罩17的边缘部固定在上述反射镜外壳14的上述封闭部20的边缘部。其结果,上述罩17覆盖上述反射镜外壳14的上述封闭部20的边缘部。 
上述收放部18一体地设置在上述反射镜外壳14的上述封闭部20的一端部(右侧端部)的背面侧(上述罩17相对一侧)。 
上述收放部18呈从上侧向下侧将上述收放单元3的上述齿轮箱6和上述齿轮罩7收放在上述轴5的轴线方向O-O上的凹状。 
即,上述收放部18呈上侧开口,前后两侧和左右两侧及下侧封闭的浴缸形状。在上述收放部18的下侧封闭部设有上述通孔22。另外,在上述收放部18的前侧封闭部设有上述加强肋23。再有,在上述收放部18的前侧封闭部还设有三个与由上述定位部进行定位并收放在上述收放部18中的上述齿轮箱6的上述第二孔12连通且自攻螺丝13穿过的孔24。三个上述孔24与上述垂直板部10的上的上述第二孔12和下的上述第二孔12及两个上述座部15中的上述齿轮箱6的前侧侧面的上述座部15的上述第二孔12连通。 
上述定位部一体地设置在上述收放部18上。上述定位部在将上述收放单元3的上述齿轮箱6和上述齿轮罩7收放在上述收放部18中时,决定上述收放部18中的上述齿轮箱6和上述齿轮罩7的位置。 
上述定位部具有:两条销部25,三个第一接触部26,第二接触部27,第一夹持部28及第二夹持部29。 
两条上述销部25与上述第一孔11对应地设置在上述收放部18的底部。两条上述销部25插入上述第一孔11中并对与上述齿轮箱6和上述齿轮罩7的收放方向(与上述轴5的轴线方向O-O平行,即图4、图12、图14、图16中的实线箭头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位置进行定位(暂时定位)。 
三个上述第一接触部26的断面分别呈梯形形状,与上述齿轮箱6的底面和上述水平板部9的底面及上述垂直板部10的底面各自对应地一体设置在在上述收放部18的底部上。另外,三个上述第一接触部26中,在与上述水平板部9的底面对应的上述第一接触部26的上面一体地设有两条上述销部25。三个上述第一接触部26分别与上述齿轮箱6的底面和上述水平板部9的底面及上述垂直板部10的底面接触并对上述齿轮箱6和上述齿轮罩7的收放方向的位置进行定位。 
上述第二接触部27的断面呈三角形的肋状,与上述齿轮箱6的后侧侧面对应并沿上述齿轮箱6和上述齿轮罩7的收放方向一体地设置在上述收放部18的后侧封闭部。上述第二接触部27的与上述齿轮箱6的后侧侧面接触并对与上述齿轮箱6和上述齿轮罩7的收放方向的正交方向的位置进行定位。另外,由于上述第二接触部27沿上述齿轮箱6和上述齿轮罩7的收放方向(上下方向)设置,因而在用上述自攻螺丝13将上述齿轮箱6和上述齿轮罩7固定在上述收放部18中时,可以防止上述齿轮箱6和上述齿轮罩7的上下在前后倾斜。 
上述第一夹持部28呈大致四方形形状,与上述齿轮箱6的上述座部15和上述倒角部30对应地向内侧突出一些地一体设置在上述收放部18的前侧封闭部与后侧封闭部彼此相对的位置上。上述第一夹持部28在与上述齿轮箱6和上述齿轮罩7的收放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夹住上述齿轮箱6的上述倒角部30而决定与上述齿轮箱6和上述齿轮罩7的收放方向正交方向的位置(最后决定)。另外,上述第一夹持部28在夹住上述倒角部30中具有以下三种情况:夹住上述座部15的左右两侧的上述倒角部30的情况,夹住上述座部15的下侧的上述倒角部30的情况,夹住上述座部15的左右两侧的上述倒角部30和上述座部15的下侧的上述倒角部30的情况。 
在上述第一夹持部28中的与上述齿轮箱6的上述座部15对应的位置设有一边引导上述齿轮箱6的上述座部15一边与其嵌合(成组)的切口31。上述切口31的下部呈与上述座部15的方形下部嵌合的方形,而上述切口31的上部为了将上述座部15的方形下部引导到上述切口31的方形下部而倾斜。上述切口31比上述收放部18向内侧凹下一些(与上述齿轮箱6的上述座部15的高度相应的部分)。另外,两个上述切口31的相对的面(向内侧凹下的面)可以在在与上述齿轮箱6和上述齿轮罩7的收放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夹住上述齿轮箱6的两个上述座部15而决定与上述齿轮箱6和上述齿轮罩7的收放方向正交方向的位置(最后决定)。即,上述切口31的面构成上述第一夹持部28。只要上述第一夹持部28和上述切口31的面中的至少任何一方是定位部即可。另外,在上述第一夹持部28的两个上述切口31中的上述收放部18的后侧封闭部的上述切口31的面上设有上述三个上述孔24中的一个上述孔24。 
上述第二夹持部29,其一方的断面呈三角形的肋状,其另一方的断面呈四方形的肋状,与上述垂直板部10对应并沿上述齿轮箱6和上述齿轮罩7的收放方向一体地设置在上述收放部18的后侧封闭部与前侧封闭部彼此相对的位置。上述第二夹持部29在与上述齿轮箱6和上述齿轮罩7的收放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夹住上述垂直板部10而决定与上述齿轮箱6和上述齿轮罩7的收放方向正交方向的位置(最后决定)。另外,由于上述第二夹持部29沿上述齿轮箱6和上述齿轮罩7的收放方向(上下方向)设置,因而在用上述自攻螺丝13将上述齿轮箱6和上述齿轮罩7固定在上述收放部18中时,可以防止上述齿轮箱6和上述齿轮罩7的上下在前后倾斜。 
作为固定构件的上述自攻螺丝13通过穿过上述收放部18的上述孔24中而拧入到上述齿轮箱6的上述第二孔12中,从而将由上述定位部25、26、27、28、29定位的上述收放单元3的上述齿轮箱6和上述齿轮罩7及上述收放部18固定在上述收放部18中。 
本实施例1的车辆用外侧反射镜装置(门反射镜1)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下面,对将上述收放单元3固定在上述反射镜组件4的上述反射镜外壳上的工序和上述门反射镜1的组装工序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4、图8、图10、图12、图14、图16所示,将上述轴支架8朝向下侧,放置上述收放单元3,另一方面,将上述收放部18的开口部朝向上侧,并放置上述反射镜外壳14。 
随后,如图4、图12、图14、图16的实线箭头所示,以落下的方式将上述收放单元3收放在上述收放部18中。 
于是,如图3、图9、图13所示,上述收放单元3的上述轴支架8从上述反射镜外壳14的上述收放部18底部的上述通孔22中向下侧突出到外部。另外,上述收放单元3的上述齿轮箱6的上述座部15一边被上述反射镜外壳14的上述收放部18的上述切口31引导一边与其嵌合。进而,如图7、图11所示,将上述收放部18的两条上述销部25插入到上述齿轮箱6的上述水平板部9的上述第一孔11中。由此,决定了与上述收放单元3(上述齿轮箱6和上述齿轮罩7)的收放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位置(暂时决定)。在该状态下将上述收放单元3进一步推入即压入到上述收放部18中。 
于是,如图9、图11所示,上述齿轮箱6的底面和上述水平板部9的底面及上述垂直板部10的底面分别与上述收放部18的三个上述第一接触部26接触。由此,决定了上述收放单元3(上述齿轮箱6和上述齿轮罩7)的收放方向的位置。 
另外,如图7所示,上述齿轮箱6的后侧侧面与上述收放部18的上述第二接触部27接触。由此,决定了与上述收放单元3(上述齿轮箱6和上述齿轮罩7)的收放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位置。 
再有,如图7、图13所示,上述收放部18的上述第一夹持部28在与上述收放单元3(上述齿轮箱6和上述齿轮罩7)的收放方向正交的方向夹住上述齿轮箱6的上述倒角部30。由此,决定了与上述收放单元3(上述齿轮箱6和上述齿轮罩7)的收放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位置(最后决定)。另外,也可以是上述收放部18的两个上述切口31的相对的面在与上述收放单元3(上述齿轮箱6和上述齿轮罩7)的收放方向正交的方向夹住上述收放部18的两个上述座部15,并决定与上述收放单元3(上述齿轮箱6和上述齿轮罩7)的收放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位置(最后决定)的情况。即,只要上述第一夹持部28和上述切口31的面中至少任何一方是定位部即可。 
进而,如图7、图15所示,上述收放部18的上述第二夹持部29在与上述收放单元3(上述齿轮箱6和上述齿轮罩7)的收放方向正交的方向夹住上述垂直板部10。由此,决定了与上述收放单元3(上述齿轮箱6和上述齿轮罩7)的收放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位置(最后决定)。 
如上所述,图3图7、图9、图11、图13、图15所示,上述收放单元3的上述齿轮箱6和上述齿轮罩7在由上述定位部25、26、27、28、29进行定位的状态下被收放在上述收放部18中。另外,上述收放单元3的上述轴支架8从上述反射镜外壳14的上述收放部18底部的上述通孔22中向下侧突出到外部(上述反射镜外壳14的上述凹部21)。 
将三条上述自攻螺丝13穿过上述收放部18的三个上述孔24中而拧入到上述齿轮箱6的三个上述第二孔12中。由此,将由上述定位部25、26、27、28、29定位的上述收放单元3(上述齿轮箱6和上述齿轮罩7)固定在上述收放部18中。这时,如图7所示,上述齿轮箱6的后侧侧面与上述收放部18 的上述第二接触部27(沿着上述收放单元3的收放方向(上下方向)设置的上述第二接触部)接触;另外,如图7、图15所示,上述收放部18的上述第二夹持部29(沿着上述收放单元3的收放方向(上下方向)设置的上述第二夹持部)在与上述收放单元3(上述齿轮箱6和上述齿轮罩7)的收放方向正交的方向夹住上述垂直板部10。其结果,在用上述自攻螺丝13将上述收放单元3(上述齿轮箱6和上述齿轮罩7)固定在上述收放部18中时,可以防止上述齿轮箱6和上述齿轮罩7的上下向前后方向倾斜。 
如以上那样,结束将上述收放单元3固定在上述反射镜组件4的上述反射镜外壳上的工序。 
接着,在上述反射镜外壳14的上述封闭部20的正面侧安装上述动力单元和上述枢轴机构。在上述动力单元和上述枢轴机构安装上述反射镜单元16。由此,将上述反射镜单元16配置在上述反射镜外壳14的上述开口部19。 
另外,如图3所示,在上述反射镜外壳14的上述封闭部20的边缘部固定上述罩17的边缘部。由此,如图2所示,上述反射镜外壳14的上述封闭部20被上述罩17覆盖。这样一来,组装成固定了上述收放单元3的上述反射镜组件4。 
然后,将突出于上述反射镜外壳14的上述凹部21的轴支架8固定在上述底座2上。由此,如图1所示,组装成本实施例1的车辆用外侧反射镜装置(门反射镜1)。 
然后,通过将上述底座2固定在汽车的门上,本实施例1的车辆用外侧反射镜装置(门反射镜1)便装在汽车上。并且,上述反射镜组件4可相对车身(门)倾倒。 
本实施例1的车辆用外侧反射镜装置(门反射镜1)具有如上的结构,下面说明其作用。 
首先,能由上述反射镜单元16的反射面观察车辆的后方。并且,若驱动动力单元,则可以使上述反射镜单元16绕水平轴在上下方向转动或绕垂直轴在左右方向转动,由此,能够调整上述反射镜单元16的反射面的位置而与驾驶员的观察点(视线)一致。 
接着,通过马达的驱动或手动而以大于倾倒机构的离合器机构的保持力的 力来使反射镜组件4绕轴5沿顺时针方向或反时针方向旋转。于是,反射镜组件4便绕轴5沿顺时针方向或反时针方向转动而位于使用位置、收放位置、向前方倾倒位置中的既定位置。另外,若对位于使用位置的反射镜组件4作用大于倾倒机构的离合器机构的保持力的力,则反射镜组件4为缓冲而绕轴5沿顺时针方向或反时针方向转动。 
本实施例1的车辆用外侧反射镜装置(门反射镜1)具有如上的结构和作用,下面说明其效果。 
本实施例1的车辆用外侧反射镜装置(门反射镜1)在用定位部25、26、27、28、29进行定位的状态下将收放单元3的齿轮箱6和齿轮罩7收放在反射镜外壳14的收放部18中,并且,用自攻螺丝13将齿轮箱6和齿轮罩7与收放部18予以固定。其结果,本实施例1的车辆用外侧反射镜装置(门反射镜1)能将收放单元3的齿轮箱6和齿轮罩7与反射镜组件4的反射镜外壳14可靠地固定,由此,反射镜组件4借助于收放单元3能够相对底座2即车身顺利地倾倒。 
另外,本实施例1的车辆用外侧反射镜装置(门反射镜1)由于能沿着轴5的轴线方向O-O将收放单元3的齿轮箱6和齿轮罩7收放在反射镜外壳14的收放部18中,因而,可提高组装作业效率。在此,若将凹状的收放部18的开口部置于上侧,则由于能以使收放单元3的齿轮箱6和齿轮罩7从上方沿轴5的轴线方向O-O落入的方式收放到反射镜外壳14的收放部18中,因而,其组装作业性进一步提高。 
再有,本实施例1的车辆用外侧反射镜装置(门反射镜1)由于是将收放固定收放单元3的齿轮箱6和齿轮罩7的凹状的收放部18一体地设置在反射镜外壳14的封闭部20的背面侧(与罩17相对的一侧,即与配置反射镜单元16的正面侧相反一侧),因而,提高了反射镜外壳14与收放部18的刚性。并且,通过提高反射镜外壳14与收放部18的刚性而可以减小反射镜外壳14与收放部18的壁厚,并能相应地减轻反射镜外壳14与收放部18的重量。并且,由于将收放部18一体设置在反射镜外壳14上,因而能减少零部件数量。 
还有,本实施例1的车辆用外侧反射镜装置(门反射镜1)由于将收放单元3收放在由反射镜外壳14的封闭部20及罩17划分形成的空间中,因而, 能够防止收放单元3的工作噪音从收放单元3的收放空间中泄漏到外部,并可以相应阻断收放单元3的工作噪音而提高环境的安静性。并且,由于收放单元3被反射镜外壳14的封闭部20及罩17覆盖而提高了外观的美观性(商品性)。 
进而,本实施例1的车辆用外侧反射镜装置(门反射镜1)由于沿轴5的轴线方向O-O将收放单元3的齿轮箱6和齿轮罩7收放在反射镜外壳14的封闭部背面侧的收放部18中,并将齿轮箱6和齿轮罩7与收放部18予以固定,因而,与借助于单元托架将收放单元安装在反射镜外壳上的专利文献3相比较,可实现小型化。即,专利文献3中,使收放单元从反射镜外壳的正面侧向背面侧通过设置在反射镜外壳的封闭部空处而位于反射镜外壳的封闭部的背面侧,将该收放单元安装在单元托架上,再将该单元托架安装在反射镜外壳上。因此,专利文献3中,在反射镜外壳的封闭部的背面侧,需要为使收放单元通过反射镜外壳的空处的空间,反射镜外壳的封闭部的背面侧相应大型化。另外,专利文献3中,由于借助于单元托架将收放单元安装在反射镜外壳上,因而,收放单元和单元托架的安装地方与单元托架和反射镜外壳的安装地方连续,安装地方相应大型化。与之相比,本实施例1的车辆用外侧反射镜装置(门反射镜1)是沿轴5的轴线方向O-O将收放单元3的齿轮箱6和齿轮罩7收放在反射镜外壳14的封闭部20的背面侧的收放部18中,并将齿轮箱6和齿轮罩7与收放部18予以固定。因此,本实施例1的车辆用外侧反射镜装置(门反射镜1)不需要如专利文献3那样的用于使收放单元通过反射镜外壳的空处的空间,可以相应地使反射镜外壳14的封闭部20的背面侧小型化。另外,本实施例1的车辆用外侧反射镜装置(门反射镜1)不像专利文献3那样收放单元和单元托架的安装地方与单元托架和反射镜外壳的安装地方连续,可以使安装地方相应小型化。 
另外,本实施例1的车辆用外侧反射镜装置(门反射镜1)的安装定位过程是:当将收放单元3的齿轮箱6和齿轮罩7收放在反射镜外壳14的收放部18中时,则将定位部的销部25插入齿轮箱6的第一孔11中并决定与收放单元3(齿轮箱6和齿轮罩7)的收放方向(与轴5的轴线方向O-O平行的方向)正交方向的位置(暂时决定);并且,齿轮箱6的底面和水平板部9的底面及垂直板部10的底面分别与收放部18的三个第一接触部26接触而决定收放单 元3的收放方向的位置;再有,齿轮箱6的后侧侧面与收放部18的第二接触部27接触并决定与收放单元3的收放方向正交方向的位置;进而,收放部18的第一夹持部28在与收放单元3的收放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夹住齿轮箱6的倒角部30而决定与收放单元3的收放方向正交方向的位置(最后决定);还有,收放部18的第二夹持部29在与收放单元3的收放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夹住垂直板部10而决定与收放单元3的收放方向正交方向的位置(最后决定)。其结果,本实施例1的车辆用外侧反射镜装置(门反射镜1)可以在可靠地定位在既定位置的状态下将收放单元3的齿轮箱6和齿轮罩7收放在反射镜外壳14的收放部18中,并在该状态下,通过将自攻螺丝13穿过收放部18的孔24中而拧入到齿轮箱6的第二孔12中,从而可以将收放单元3的齿轮箱6和齿轮罩7与反射镜组件4的反射镜外壳14进一步可靠地予以固定。 
并且,本实施例1的车辆用外侧反射镜装置(门反射镜1)由于能使用在齿轮箱6上设有轴5的轴线方向O-O的第一孔11和与轴5的轴线方向O-O正交方向的第二孔12的已有的收放单元3,因而能降低制造成本。 
再有,本实施例1的车辆用外侧反射镜装置(门反射镜1)通过将自攻螺丝13从一个方向穿过收放部18的孔24中而拧入到齿轮箱6的第二孔12中,从而可以提高收放单元3的齿轮箱6和齿轮罩7与反射镜组件4的反射镜外壳14的组装性。 
还有,本实施例1的车辆用外侧反射镜装置(门反射镜1)由于沿齿轮箱6和齿轮罩7的收放方向(上下方向)设有肋状的第二接触部27,因而在用自攻螺丝13将齿轮箱6和齿轮罩7固定在收放部18中时,可以防止齿轮箱6和齿轮罩7的上下向前后倾斜。 
实施例2 
图17-图20表示本发明的车辆用外侧反射镜装置的实施例2。下面,说明本实施例2的车辆用外侧反射镜装置的结构。图中,与图1-图16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零部件。 
在收放单元3的齿轮箱6的左右两侧面沿与轴5的轴线方向O-O正交方向设有板状或突缘状的凸部32。上述凸部32沿轴5的轴线方向O-O设有自攻螺丝13穿过的第三孔33。 
在反射镜外壳14的收放部18的左右两侧面与上述凸部32对应地一体设有定位部的断面为梯形的第三接触部34。在上述第三接触部颁34的上表面沿轴的轴线方向设有与被收放在收放部18中的收放单元3的上述第三孔33连通并拧入自攻螺丝13的孔35。 
本实施例2的车辆用外侧反射镜装置(门反射镜1)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下面,说明其作用效果。 
将收放单元3的齿轮箱6和齿轮罩7收放在反射镜外壳14的收放部18中。于是,收放单元3的齿轮箱6的凸部32的下表面与收放部18的定位部的第三接触部34的上表面接触并决定齿轮箱6和齿轮罩7的收放方向的位置。其结果,本实施例2的车辆用外侧反射镜装置(门反射镜1)可以在可靠地定位在既定位置的状态下将收放单元3的齿轮箱6和齿轮罩7收放在反射镜外壳14的收放部18中。并且,在该状态下,将自攻螺丝13沿轴5的轴线方向O-O穿过齿轮箱6的凸部32的第三孔33中,并拧入收放部18的第三接触部34的孔35中。由此,可以将收放单元3的齿轮箱6和齿轮罩7与反射镜组件4的反射镜外壳14更可靠地固定。 
而且,本实施例2的车辆用外侧反射镜装置(门反射镜1)其齿轮箱6和齿轮罩7的收放方向和将自攻螺丝13穿过第三孔33中而拧入孔35中的方向与轴5的轴线方向O-O平行且一致。而且,将齿轮箱6和齿轮罩7的收放方向和将自攻螺丝13穿过第三孔33中而拧入孔35中的方向定为上下方向。由此,能够以从上向下落入的方式将收放单元3的齿轮箱6和齿轮罩7收放到反射镜外壳14的收放部18中,另外,可以将自攻螺丝13从上向下穿过第三孔33中而拧入孔35中。其结果,提高了收放单元3的齿轮箱6和齿轮罩7与反射镜组件4的反射镜外壳14的组装作业性。 
此外,在本实施例2的车辆用外侧反射镜装置(门反射镜1)中,可以做成收放单元3的齿轮箱6的凸部32的侧面与收放部18的左右两侧面接触并决定与齿轮箱6和齿轮罩7收放方向正交方向的位置的结构。 
下面,说明上述实施例1、2以外的例子。在上述实施例1、2中,对门反射镜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也可以是其它的汽车用外侧反射镜装置,例如防护板反射镜及卡车反射镜等。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1、2中,将三条自攻螺丝13拧入到齿轮箱6的三个第二孔12,即垂直板部10的上第二孔12和下第二孔12以及两个座部15中的任何一个座部15的第二孔12中,从而将收放单元3固定在反射镜外壳14上。然而,本发明中,对拧入齿轮箱6的第二孔12中的自攻螺丝13的条数,并对拧入自攻螺丝13的齿轮箱6的第二孔12的位置等并无限制。 
再有,在上述实施例1、2中,作为固定构件使用自攻螺丝13。然而,本发明中,作为固定构件也可以使用除自攻螺丝13以外的件,例如螺栓螺母、配合、嵌合等。 

Claims (5)

1.一种车辆用外侧反射镜装置,在反射镜组件相对车身可倾倒的车辆用外侧反射镜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其具有固定在上述车身上的底座,以及
借助于收放单元可倾倒地装在上述底座上的上述反射镜组件;
上述收放单元包括:固定在上述底座上的轴,以及
借助于倾倒机构绕上述轴可倾倒地安装在上述轴上的倾倒部件;
上述反射镜组件包括:
一方开口而另一方封闭的反射镜外壳,
配置在上述反射镜外壳的开口部且具有反射面的反射镜单元,
固定在上述反射镜外壳的封闭部且覆盖上述封闭部的罩,
一体地设置在上述反射镜外壳的封闭部的与上述罩相对的一侧,并将上述收放单元的上述倾倒部件收放在上述轴的轴线方向的凹状的收放部,
一体地设置在上述收放部,并在将上述收放单元的上述倾倒部件收放在上述收放部中时,决定上述收放部中的上述倾倒部件的位置的定位部,
将被定位在上述收放部中的上述收放单元的上述倾倒部件与上述收放部进行固定的固定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外侧反射镜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收放单元的上述倾倒部件沿上述轴的轴线方向设有第一孔,
上述定位部包括:插入上述第一孔中并决定与上述倾倒部件的收放方向正交方向的位置的销部,以及与上述倾倒部件接触并决定上述倾倒部件的收放方向的位置的第一接触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外侧反射镜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固定构件是自攻螺丝,
在上述收放单元的上述倾倒部件的两侧相邻地设有座部和倒角部,在上述座部沿与上述轴的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设有拧入上述自攻螺丝的第二孔,
在上述收放部设有与被收放在上述收放部中的上述倾倒部件的上述第二孔连通且上述自攻螺丝穿过的孔, 
上述定位部包括在与上述倾倒部件的收放方向正交的方向夹住上述倾倒部件的上述座部或上述倒角部中的至少任何一方并决定与上述倾倒部件的收放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位置的第一夹持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外侧反射镜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定位部包括:与上述倾倒部件接触并决定与上述倾倒部件的收放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位置的肋状的第二接触部,以及在与上述倾倒部件的收放方向正交的方向夹住上述倾倒部件并决定与上述倾倒部件的收放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位置的肋状的第二夹持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外侧反射镜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固定构件是自攻螺丝;
在上述收放单元的上述倾倒部件上沿与上述轴的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设有凸部,在上述凸部上沿上述轴的轴线方向设有上述自攻螺丝穿过的第三孔;
上述定位部包括:与上述凸部接触并决定上述倾倒部件的收放方向的位置的第三接触部;
在上述第三接触部沿上述轴的轴线方向设有与被收放在上述收放部中的上述倾倒部件的上述第三孔连通且拧入上述自攻螺丝的孔。 
CN2009102031145A 2009-05-27 2009-05-27 车辆用外侧反射镜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9853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2031145A CN101898533B (zh) 2009-05-27 2009-05-27 车辆用外侧反射镜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2031145A CN101898533B (zh) 2009-05-27 2009-05-27 车辆用外侧反射镜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98533A CN101898533A (zh) 2010-12-01
CN101898533B true CN101898533B (zh) 2012-07-04

Family

ID=432245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03114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98533B (zh) 2009-05-27 2009-05-27 车辆用外侧反射镜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89853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68546B2 (ja) * 2019-12-24 2022-11-09 株式会社ホンダロック 車両用ドアミラー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78246A (zh) * 2005-12-09 2007-06-13 市光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反射镜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78246A (zh) * 2005-12-09 2007-06-13 市光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反射镜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1-322495A 2001.11.20
JP特开2001-322499A 2001.11.20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98533A (zh) 2010-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841008B2 (ja) 旋回作業車
JP6786562B2 (ja) 車両用ポート装置
JP2007069801A5 (zh)
KR20110130490A (ko) 계기판 및 그 계기판용 보드 유닛
US9216696B2 (en) Device for vehicle-mounted equipment and vehicle having the same
JP2009208629A (ja) 車両用サイドミラー
CN101898533B (zh) 车辆用外侧反射镜装置
CN101734200A (zh) 车辆用收纳装置
CN103998293A (zh) 中央控制台
US11447075B2 (en) Modules for cargo area of pickup truck
CN102883943A (zh) 汽车的车体构造
JP6149837B2 (ja) バックドアダンパステー格納構造
JP5992727B2 (ja) 旋回作業車
CN104723846A (zh) 用于车辆的旋转遮阳板镜子
CN201694114U (zh) 汽车副仪表板储物盒
JP5223515B2 (ja) 車両用アウトサイドミラー装置
KR20100014269A (ko) 상부 프레임의 하측에 설치되는 컴파트먼트를 구비한 건설 중장비
CN102425915B (zh) 储物盒和具有该储物盒的冰箱
JP2009006954A (ja) 車両用収納装置
CN105564322A (zh) 用于车辆的后视镜组件
JP5807088B2 (ja) 旋回作業機
CN209534971U (zh) 蓄电池安装支架及汽车
JP2007308023A (ja) 車両の荷室構造
CN104290633A (zh) 用于车辆的杯托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07199949B (zh) 外后视镜、外后视镜壳体、外后视镜下壳体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704

Termination date: 2019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