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78376B - 双离合器传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双离合器传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78376B
CN101878376B CN200880116512.7A CN200880116512A CN101878376B CN 101878376 B CN101878376 B CN 101878376B CN 200880116512 A CN200880116512 A CN 200880116512A CN 101878376 B CN101878376 B CN 10187837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device
driving shaft
clutch
wheel hub
device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1651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78376A (zh
Inventor
乔治·夸提亚
彼得·尼森
格尔德·希尔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C Motor Corp Ltd
Shanghai Automobile Gear Works
Original Assignee
SAIC Motor Corp Ltd
Shanghai Automobile Gear Work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C Motor Corp Ltd, Shanghai Automobile Gear Works filed Critical SAIC Motor Corp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8783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783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783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7837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1/00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 F16D21/02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for interconnecting three or more shafts or other transmission members in different ways
    • F16D21/06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for interconnecting three or more shafts or other transmission members in different ways at least two driving shafts or two driven shafts being concentric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5/00Fluid-actuated clutches
    • F16D25/10Clutch systems with a plurality of fluid-actuated clutch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826Assembling or join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19Gearing
    • Y10T74/19219Interchangeably locked
    • Y10T74/19228Multiple concentric clutch shafts

Abstract

为了能够制作成特窄型的双离合器传动装置,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布置在带驱动单元的传动系中的双离合器传动装置,这其中的双离合器传动装置包含有一个离合器部分和一个设有两个分传动装置的传动部分,其中的离合器部分设有一个用于有效连接驱动单元的输入轮毂和两个分别与分传动装置之一的主动轴实现有效连接的输出轮毂,这里的两根分传动装置主动轴呈同轴布置,其中的输入轮毂在从动一侧与减振装置实现有效连接,该减振装置在从动一侧与两个离合器有着有效连接,而输出轮毂则在传动一侧分别与离合器之一实现有效连接,在此离合器和减振装置均被布置在一个充满液压油的离合器腔室内,而该腔室则在一个离合器盖处呈浮动状密封,其中与轴向内卧式分传动装置主动轴实现有效连接的输出轮毂,呈轴向被设置在轴向内卧式分传动装置主动轴上。

Description

双离合器传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所涉及的一方面是用于布置在带驱动单元的传动系中的一种双离合器传动装置,这其中的双离合器传动装置包含有一个离合器部分和一个设有两个分传动装置的传动部分,其中的离合器部分设有一个用于有效连接驱动单元的输入轮毂和两个分别与分传动装置之一的主动轴实现有效连接的输出轮毂,这里的两根分传动装置主动轴呈同轴布置,其中的输入轮毂在从动一侧与减振装置实现有效连接,该减振装置在从动一侧与两个离合器有着有效连接,而输出轮毂则在传动一侧分别与离合器之一实现有效连接,在此离合器和减振装置均被布置在一个充满液压油的离合器腔室内,而该腔室则在一个离合器盖处呈浮动状密封。本发明所涉及的另一方面则是用于在传动系中布置一个驱动单元的双离合器传动装置,这其中的双离合器传动装置包含有一个离合器部分和一个设有两个分传动装置的传动部分,其中的离合器部分设有一个用于有效连接驱动单元的输入轮毂和两个分别与分传动装置之一的主动轴实现有效连接的输出轮毂,这里的两根分传动装置主动轴呈同轴布置,其中的输入轮毂在从动一侧与减振装置实现有效连接,该减振装置在从动一侧与两个离合器有着有效连接,而输出轮毂则在传动一侧分别与离合器之一实现有效连接。 
背景技术
从类型上来看,此类双离合器传动装置有别于公开号分别为EP 1 226 992 B1或DE 10 2005 045 158 A1所涉及的双离合器传动装置,在后者的离合器壳体外,布置有一个位于驱动单元与离合器之间的减振器。离合器壳体内部的所有组件,尤其是输入轮毂,均起到减振作用,尤其是源自于驱动单元的可能发生的轴向振动。另一方面,人们已经了解依照公开号为DE 10 2005 025 773 A1或未曾公开的申请号为PCT/DE 2007/001700所涉及的类似双离合器传动装置,其中的输入轮毂呈轴向支撑在离合器壳体上和/或绕性盘上,而输出轮毂只是在轴向上由相应的离合器鼓固定,其中只有PCT/DE 2007/001700描述了输入轮毂与离合器盖之间的浮动状密封件,它使得双离合器传动装置的轴向特窄型结构型式成为可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按类型准备运行安全的特窄型双离合器传动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由用于布置在带驱动单元的传动系中的一种双离合器传动装置来实现,这其中的双离合器传动装置包含有一个离合器部分和一个设有两个分传动装置的传动部分,其中的离合器部分设有一个用于有效连接驱动单元的输入轮毂和两个分别与分传动装置之一的主动轴实现有效连接的输出轮毂,这里的两根分传动装置主动轴呈同轴布置,其中的输入轮毂在从动一侧与减振装置实现有效连接,该减振装置在从动一侧与两个离合器有着有效连接,而输出轮毂则在传动一侧分别与离合器之一实现有效连接,在此离合器和减振装置均被布置在一个充满液压油的离合器腔室内,而该腔室则在一个离合器盖处呈浮动状密封,其中双离合器传动装置的特征在于,与轴向内卧式分传动装置主动轴实现有效连接的输出轮毂,呈轴向被设置在轴向内卧式分传动装置主动轴上。
这使得特窄型构造成为可能,而且特别是在从输出轮毂至驱动单元方向的范围内无需进行费力的轴向设置,从而可以在这一范围(该范围在结构长度上已达临界值)内实现特窄型构造。尤其是通过将输出轮毂直接呈轴向设置在轴向内卧式分传动装置主动轴上的方式,可以设计出很短的轴向设置范围,从而使第一个分传动装置的主动轴与输入轮毂之间的设置是非常特窄型的。
在本述关联性中,“输入轮毂”概念是指一种旋转式组件,它可以是单件的或是多件的,并作为转矩离合器部分至少可充当板件之用。这同样适用于“输出轮毂”,它一般是在离合器鼓与分传动装置主动轴之间构成连接,而输入轮毂一般则是在扭振减震器的输入板与曲轴或轴向减震器的型板(例如,柔性盘)之间传递扭矩。
在这一点上优选的实施例中:把与轴向内卧式分传动装置主动轴实现有效连接的输出轮毂固定在轴向内卧式分传动装置主动轴上,以防止出现至驱动单元方向上的运动。借助于此类的轴向固定装置,可以在运行安全的持久性方面确保输出轮毂在临界尺度上不会与布置在传动一侧的构件靠得太近。
为了防止输出轮毂在传动部分一侧出现临界位移,也即防止在传动部分一侧发生临界移动现象,下述方式具有明显优势,即把与轴向内卧式分传动装置主动轴实现有效连接的输出轮毂固定在轴向外卧式分传动装置主动轴上和/或固定在与轴向外卧式分传动装置主动轴有着有效连接的输出轮毂上,以防止出现至传动部分方向上的移动。
在此,“从动一侧”或“传动一侧”概念均指考虑到源自于驱动单元的力矩或扭矩流而被相应布置在传动系中的各组件。另一方面,至驱动单元或传动装置方向上的移动或方向仅指在相应方向上平行于离合器布局主轴的移动或方向。
本发明的功用亦由用于布置在带驱动单元的传动系中的一种双离合器传动装置来实现,这其中的双离合器传动装置包含有一个离合器部分和一个设有两个分传动装置的传动部分,其中的离合器部分设有一个用于有效连接驱动单元的输入轮毂和分别与分传动装置之一的主动轴实现有效连接的输出轮毂,这里的两根分传动装置主动轴呈同轴布置,其中的输入轮毂在从动一侧与减振装置(在从动一侧与两个离合器有着有效连接)实现有效连接,而输出轮毂则在传动一侧分别与离合器之一实现有效连接,在此离合器和减振装置均被布置在一个充满液压油的离合器腔室内,而该腔室则在一个离合器盖处呈浮动状密封,而其中与轴向内卧式分传动装置主动轴有着有效连接的输出轮毂则借助于校准螺栓被固定在轴向内卧式分传动装置主动轴上。
通过校准螺栓而把与轴向内卧式分传动装置主动轴有着有效连接的输出轮毂固定在轴向内卧式分传动装置主动轴上,就可以不受本发明其他特征的影响,快速而安全地装配双离合器传动装置。这尤其适用于下述情形,即校准螺栓无负荷,而且轴向内卧式分传动装置主动轴或与此实现有效连接的输出轮毂被直接设置在输入轮毂或主动轴上。在不按照公开号为DE 10 2005 045 158 A1的内容(描述了设置在离合器壳体外部的径向减振器,以使传动系中的后续组件明显卸载,因而组件构造可以相对较宽)时,可以使校准螺栓明显卸载,长度也可以缩短一些。
如果把浮动状的离合器盖密封形式设置在输入轮毂上的离合器盖上,那么就可实现具有紧凑式构造的双离合器传动装置。一方面,在输入轮毂的外圈上可以毫无问题地形成足够大的密封面,借此离合器盖密封形式可以浮动状相适应。另一方面,离合器盖可以在朝向输入轮毂的范围内非常容易地形成一种结构,以使离合器盖密封形式在离合器盖上具有足够大的面积且安全可靠。
不受本发明其他特征影响的另一种具有优势的功用解决方案,即为用于布置在带驱动单元的传动系中的一种双离合器传动装置,这其中的双离合器传动装置包含有一个离合器部分和一个设有两个分传动装置的传动部分,其中的离合器部分设有一个用于有效连接驱动单元的输入轮毂和两个分别与分传动装置之一的主动轴实现有效连接的输出轮毂,这里的两根分传动装置主动轴呈同轴布置,其中的输入轮毂在从动一侧与减振装置(在从动一侧与两个离合器有着有效连接)实现有效连接,而输出轮毂则在传动一侧分别与离合器之一实现有效连接,其中双离合器传动装置的特征在于:与轴向内卧式分传动装置主动轴实现有效连接的输出轮毂,通过仅在轴向负荷的校准螺栓而被固定在轴向内卧式分传动装置主动轴上。
作为具有优势的方法,亦可以借助于轴向负荷的校准螺栓而将轴向内卧式分传动装置主动轴上的输出轮毂的轴向布局形式应用于双离合器传动装置上,而这里却并不需要充满液压油的离合器腔室。尤其是对此类规格类型来说,必要时可以放弃呈浮动状设置的离合器盖密封形式,这样就可以使双离合器传动装置的构造更为紧凑。
除了前述解决方案之外,本发明的功用亦由用于布置在带驱动单元的传动系中的一种双离合器传动装置来实现,这其中的双离合器传动装置包含有一个离合器部分和一个设有两个分传动装置的传动部分,其中的离合器部分设有一个用于有效连接驱动单元的输入轮毂和两个分别与分传动装置之一的主动轴实现有效连接的输出轮毂,这里的两根分传动装置主动轴呈同轴布置,其中的输入轮毂在从动一侧与减振装置(在从动一侧与两个离合器有着有效连接)实现有效连接,而输出轮毂则在传动一侧分别与离合器之一实现有效连接,而其中与轴向内卧式分传动装置主动轴有着有效连接的输出轮毂则借助于校准螺栓被固定在轴向内卧式分传动装置主动轴上,并呈轴向被设置在输入轮毂上。
如果输出轮毂不仅仅是借助于仅在轴向负荷的校准螺栓而被固定在轴向内卧式分传动装置主动轴上,而且此外还被设置在输入轮毂上,那么就可以形成特别紧凑的轴向导轨。例如,在主动轴上的输出轮毂的外圈就设置有一个角接触球轴承,它在相应的轴承作用范围内被配置给驱动单元的一个输入轮毂。因此,这一解决方案的特征组合,并不受到本发明其他特征的影响,亦将继续形成符合类型要求的双离合器传动装置,且优势明显。
同样不受本发明其他特征的影响而具有优势的另一种解决方案是用于布置在带驱动单元的传动系中的一种双离合器传动装置,这其中的双离合器传动装置包含有一个离合器部分和一个设有两个分传动装置的传动部分,其中的离合器部分设有一个用于有效连接驱动单元的输入轮毂和两个分别与分传动装置之一的主动轴实现有效连接的输出轮毂,这里的两根分传动装置主动轴呈同轴布置,其中的输入轮毂在传动一侧与减振装置(在从动一侧与两个离合器有着有效连接)实现有效连接,而输出轮毂则在传动一侧分别与离合器之一实现有效连接,在此离合器和减振装置均被布置在一个充满液压油的离合器腔室内,而该腔室则在一个离合器盖处呈浮动状密封,此处的输入轮毂中心孔则是通过离合器腔室密封形式来实现密封的。这样就可以简化双离合器传动装置的构造,而且不受本发明其他特征的影响。
“中心孔”概念在此所描述的是轮毂的主孔。除了用于置入双离合器传动装置的构件外,中心孔亦可用作双离合器传动装置其他构件的入口通道,例如前述的校准螺栓。后者尤其适用于双离合器传动装置装配状态。
在进行装配或拆卸和/或保养工作时,一种具有优势的实施例是:在输入轮毂上形成可拆卸的离合器腔室中央密封形式。
离合器腔室中央密封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一种构造简洁的规格类型是:输入轮毂上的离合器腔室中央密封形式包含有一个保险栓塞。
不言而喻的是,这种栓塞可以不同的方式固定在输入轮毂上。考虑到输入轮毂的旋转运动,如果通过一个防护环来固定栓塞,那就可以使输入轮毂上所固定的栓塞非常安全可靠。
作为栓塞的附加或选择部分,输入轮毂上的离合器腔室中央密封形式可以包含一个螺栓。例如,这里可使用一个对称矩形螺栓,借此在相应的旋转方向上,总是可以使液压油朝着充满液压油的离合器腔室方向进行输送。作为具有优势的方法,这样可阻止发生下述情形,即在离合器腔室密封处的密封间隙范围内会出现较大量的液压油,且是无法阻止的、持续性的。
为了将前述校准螺栓或其他防护螺栓固定在第一个分传动装置的主动轴上,而且不能丢失,那么当中心孔的直径小于校准螺栓时就可以做到这一点。借助于中心孔较小的直径可以确保校准螺栓尤其在装配期间不会丢失。在此种情况下,中心孔的使用其优势明显大于通道孔,而通过后者即便在双离合器传动装置处于使用就绪状态下还可以触及校准螺栓。作为使用优势,校准螺栓配有一个呈内六角形的螺栓头。这样就可以使用相对较窄的工具触及校准螺栓,而且一旦将输入轮毂中心孔中的密封去除后就可以毫无问题地进行调节操作。
考虑到结合了本发明而使用的减振装置,明显可根据双离合器传动装置的设计构造和有待减缓的振动类型来使用不同的减震器。如果将扭振减震器用作减振装置,那么就可以特别有效地抑制所出现的振动,尤其是在传动装置旋转构件的切线方向上。主要产生在旋转轴方向上的也即双离合器传动装置的传动系轴向上的振动,必要时可借助于绕性盘在很小的结构空间内进行抑制,且效果良好。
本发明的功用亦可以通过双离合器传动装置在机动车传动系中的装配工艺来实现,在此可脱开输入轮毂的离合器腔室中央密封形式,将与轴向内卧式分传动装置主动轴有着有效连接的输出轮毂依照轴向内卧式分传动装置主动轴进行校准并随后再次闭锁在离合器腔室中央密封之内。
特别是如前所述,如果可以通过输入轮毂中心孔(借助于离合器腔室中央密封形式来实现闭锁)来校准轴向内卧式分传动装置主动轴上的输出轮毂,那么双离合器传动装置的构造不仅可以是特特窄型的而且装配时优势也非常明显。采用此类方式,可以将传动部分很好地装配在驱动单元旁,但拆卸时速度也相对较快,这使得保养时的装配工作,特备是拆卸工作,在操作上明显具有优势。尤其是对第一个分传动装置的主动轴与驱动单元输入轮毂之间的轴向或径向布局进行调节时可谓具有明显优势,如果可以通过校准螺栓进行校准的话。作为理想的方式,则是通过输入轮毂中心孔来触及校准螺栓。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他优势、目标和特征将借助于所附图纸中的下述说明进行描述,这其中将以驱动单元与双离合器传动装置中传动部分之间的可选连接实例来说明双离合器传动装置的情况。同样的和/或作用相同的构件和/或组件,在所述的规格类型中其标号相同。
如附图所示:
图1为第一个双离合器传动装置,其中的传动部分仅由其主动轴进行定义;
图2为图1的一部分,其中如图1所示,第一个输出轮毂位于球轴承的轴承座上方,而球轴承则将输入轮毂呈径向设置在第一根主动轴上,其中的校准弹簧和校准螺栓均呈轴向被设置在第一根主动轴上,而且由对称矩形螺栓对输入轮毂的圆柱形中心孔实现密封;
图3为作为前述实施例的其他选择,其中的圆柱形中心孔直径较大,通过一个栓塞实现闭锁,该栓塞设有一个密封环并借助于防护环进行固定;
图4为作为前述实施例的其他选择,其中以防护环来取代校准螺栓,用于固定校准弹簧;
图5为作为图4实施例的其他选择,其中以安全螺栓和保险垫片来取代防护环,并将校准弹簧设置在球轴承与第一个输出轮毂之间;
图6为作为图5实施例的其他选择,其中以由对称矩形螺栓实现密封的锥形中心孔来取代栓塞,而中心孔则将液压油输送经过对称矩形螺栓;
图7作为圆柱形中心孔的前述实施例的其他选择,该中心孔通过一个螺旋件实现闭锁,并借助于防护环将第一个输出轮毂呈轴向设置在第一根主动轴上,其中输入轮毂呈轴向和径向被设置在输出轮毂上;
图8为尤其是作为图4实施例的其他选择,其中的球轴承被两个圆柱滚子轴承(一个轴向、一个径向)所取代,而且第一个输出轮毂呈轴向被设置在输入轮毂上,后者又是呈轴向被设置在主动轴上;
图9为尤其是作为图7实施例的其他选择,其中是以安全固定鼓来取代保险垫片,而且输入轮毂是被设置在第一个输出轮毂上,而不是相应的主动轴上;
图10作为图9实施例的选择,其安全固定鼓和圆柱形中心孔都是通过对称矩形孔实现闭锁的;
图11作为图7实施例的另一种其他选择,其中的保险垫片如图9和图10类型规格中的安全固定鼓所示作用在球轴承上,而输入轮毂则被设置在输出轮毂上而非相应的主动轴上;
图12作为图11实施例的其他选择,其中以对称矩形螺栓取代栓塞,来闭锁圆柱形中心孔,以使中心孔的结构较小一些且使安全螺栓不致丢失,而且还使用内六角螺栓来取代六角螺栓,为了方便使用螺钉扳手就可以很好地进行操作;
图13作为图7实施例的其他选择,其中球轴承的作用在轴向以轴向滚动轴承来取代,径向则以圆柱滚子轴承或滚针轴承来取代。
参照图中标号列表:
1          传动系
2          双离合器传动装置
3          驱动单元
4          离合器部分
5          传动部分
6          第一根主动轴
7          第二根主动轴
8          第一个离合器
9          第二个离合器
10      曲轴
11      飞轮
12      曲轴螺栓
13      启动齿圈
14      共同旋转轴
15      轴向减震器
16      绕性盘
17      固定螺栓连接件
18      扭振减震器
19      离合器腔室
20      前腔室
21      离合器盖
22      双离合器传动装置壳体
23      固定环
24      O形环密封件
25      旋转构件
26      离合器腔室密封件
27      输入轮毂
28      轴向导轨
29      角接触球轴承
30      防护环
31      第一个输出轮毂
32      校准弹簧
33      校准螺栓
34      轴向与径向导轨
35      轴向减震器
35A       样条连接件
36      扭振减震器传动器
37      第一个离合器鼓
38      第二个离合器鼓
39      第二个输出轮毂
40      输出轮毂防护环
41      轴向滑动轴承
42      中心孔
43      对称矩形螺栓
44      防护环
45      双离合器传动装置
46      栓塞
47      栓塞防护环
48      栓塞密封环
50   双离合器传动装置
51   校准弹簧防护环
55   双离合器传动装置
56   保险垫片
57   安全螺栓
60   双离合器传动装置
65   双离合器传动装置
66   防护环
67   输出轮毂防护环
68   螺旋件
69   螺旋件螺纹
70   螺旋件密封件
71   内六角件
75   双离合器传动装置
76   轴向圆柱滚子轴承
77   径向圆柱滚子轴承
78   轴承法兰
79   支撑板
80   支撑板防护件
81   轴向滑动轴承
85   双离合器传动装置
86   输入轮毂防护环
87   安全固定鼓
88   双离合器传动装置
90   双离合器传动装置
91   双离合器传动装置
92   O形环
95   双离合器传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机动车在此未作详细图示,其双离合器传动装置2的传动系1如图1和图2所示,主要包含了一个驱动单元3、一个离合器部分4和一个传动部分5,其中图1所示的传动部分5仅通过其主动轴6和7进行界定。在此,第一根主动轴6属于传动部分5的第一个分传动装置(未作详细图示)。相应地,第二根主动轴7则被配置给传动部分5的第二个分传动装置(未作详细图示)。
本实施例中的离合器部分4包含第一个离合器8和第二个离合器9,借此可以将传动部分5与驱动单元3实现耦合或与驱动单元3实现分离。
图1所示的驱动单元3主要由曲轴10和飞轮11表示,其中的飞轮11则借助于曲轴螺栓12(在此仅为示例)被法兰连接在曲轴10上。飞轮11的径向外部设置有一个启动齿圈13。
曲轴10和两根主动轴6和7均呈对称地可旋转地布置在传动系1的共同旋转轴14周围。
为了可以直接在驱动单元3中抑制传动系1内部的特殊轴向振动,则在离合器部分4和驱动单元3之间的传动一侧设置有一个轴向减震器15,它以绕性盘16的结构形式借助于固定螺栓连接件17而被拧紧在飞轮11上。为了能够抑制在传动系1旋转方向上不希望出现的振动,则在离合器部分14与绕性盘16之间设置一个扭振减震器。
这里的扭振减震器18和离合器部分4的两个离合器8、9均被安装在充满液压油的离合器腔室19内,而驱动单元3,尤其是飞轮11和轴向减震器15均被设置在由离合器腔室19分隔开的前腔室20内部。前腔室20无液压油。
离合器腔室19与前腔室20之间的空间分隔是借助于离合器盖21实现的,其中的离合器盖21被固定在双离合器传动装置2的传动装置壳体22上,且被密封。此固定是借助于固定环23实现的,而密封则是借助于O形环密封件实现的。
与传动系1的旋转构件25相对,离合器盖21是通过离合器腔室密封形式26实现密封的。这里的离合器腔室密封件26既靠近离合器盖21,也靠近驱动单元3的输入轮毂27。
输入轮毂27被布置在轴向导轨28的曲轴10上。传动装置一侧的输入轮毂27则是借助于角接触球轴承29被设置在第一根主动轴6上的。角接触球轴承29则通过防护环30被固定在输入轮毂27上,此外还被夹紧在第一根主动轴6上,类似于第一个与主动轴相连且防转动的输出轮毂31与校准弹簧32之间的浮动轴承。校准弹簧32的弹力可借助于校准螺栓33进行调节。这里的校准螺栓33可以呈轴向或多或少地拧入第一根主动轴6内。
作为优势方法,可借助于在此所描述的输入轮毂27、角接触球轴承29、第一个输出轮毂31以及校准弹簧32和校准螺栓33,来确保这些构件的轴向与径向导轨34是非常紧凑型的,由此可将轴向与径向导轨34制造得非常短。这又将有利于本双离合器传动装置2的特窄型构造,从而使它尤其在机动车上所占的结构空间要小于至今为止的任何双离合器传动装置。
尤其是驱动单元3的输入轮毂27并非用于实现本轴向与径向导轨34,而是用作容纳轴向减振器轮毂35,后者与绕性盘16形成一个单元。本实施例中所指的容纳在结构上是通过样条连接件35A而简单实现的。此外,输入轮毂27与扭振减震器的传动器36相连接。
传动部分5的第一个输出轮毂31与离合器部分4的第一个离合器鼓37相连接,而第二个离合器鼓38则通过第二个输出轮毂39与传动部分5的第二根主动轴7相连接。第二个输出轮毂39则是借助于输出轮毂防护环40而被固定在第二根主动轴7上。在第一个输出轮毂31与第二个输出轮毂39之间设置有一个轴向滑动轴承41,从而使得第二个输出轮毂39上的第一个输出轮毂31和第二个输出轮毂39均可以通过第一个输出轮毂31另行支撑在设置于第一根主动轴6上的角接触球轴承29上。
由于本实施例中的离合器腔室19一直延伸至输入轮毂27,而且输入轮毂27限制了离合器腔室19的大小,因此有必要对输入轮毂27的中心孔42进行闭锁,且具有油密性。为了安全实现中心孔42的油密性,这里的输入轮毂27设置有一个对称矩形螺栓43,借此可以将已抵达中心孔42的液压油总是又被输送回离合器腔室19的方向。去除对称矩形螺栓43时,可借助于合适的工具通过中心孔42来充分触及校准螺栓33,尤其是带有内六角螺栓头的校准螺栓,从而可借助于校准螺栓33来调节校准弹簧32的弹力,或者松开校准弹簧33并重新进行固定。另外,中心孔42的直径较小,使得校准螺栓33在安装时不致丢失。
在图3中仅作详示的双离合器传动装置45,从其整体结构上来看,主要相当于图1和图2的实施例,而且尤其在轴向与径向导轨34的结构方面主要等同于图1和图2实施例的设计。实施例所涉及的双离合器传动装置45的区别在于,这里所应用的输入轮毂27有一个具有较大直径的中心孔42。因此,实施例所涉及的双离合器传动装置45的中心孔42并非通过对称矩形螺栓43进行闭锁,而是借助于栓塞46通过栓塞防护环47被固定在输入轮毂27上。输入轮毂27与栓塞46之间的额外密封则通过栓塞防护环48得到确保。
与图1和图2规格类型的另一个区别是,输入轮毂27与曲轴10之间的轴向导轨28不再靠近输入轮毂27本身,而是被设置在栓塞46上。
采取上述措施,可以将双离合器传动装置45的输入轮毂27制作得更为紧凑,且因此较少了重量。双离合器传动装置45另一个优点在于,校准螺栓33可以很容易地触及,这其中去除了栓塞46,并因此使中心孔42的直径变得较大。
因此,在双离合器传动装置45中不仅有一个内六角螺栓用作校准螺栓33,而且还有一个外六角螺栓用作校准螺栓33。
图4所示的双离合器传动装置50尤其可作为图3所示的双离合器传动装置45的选择,因为早先的双离合器传动装置50同样也有一个栓塞46,借此可以闭锁中心孔42。图4所示的双离合器传动装置50相对于前述实施例的主要区别在于,第一根主动轴6上的角接触球轴承29的轴向布局还是借助于校准弹簧32进行的,但放弃了校准螺栓33。取代了校准螺栓33,则在第一根主动轴6上设置了一个校准弹簧防护环51。这一校准弹簧防护环51在去除栓塞46时正好可以通过中心孔42来触及。
图5所示的可供选择的双离合器传动装置55有别于前述的实施例,即校准弹簧32现在则被固定第一个输出轮毂31与角接触球轴承29之间。在图5所示的双离合器传动装置55中,角接触球轴承29滑离主动轴6是通过保险垫片56得到保证的,后者则借助于安全螺栓57而被夹紧在第一根主动轴6上。由于这里的安全螺栓57配置有外六角螺栓头,因此如前所述,输入轮毂27的中心孔42同样是借助于栓塞46实现闭锁的。
图6所示的另一种双离合器传动装置60又是借助于对称矩形螺栓43来闭锁输入轮毂27的中心孔42,其中的中心孔42此时呈锥形,并有别于前述的中心孔42。借助于锥形的中心孔42,可以将所使用的保护螺栓57抑制在第一根主动轴6上,且不致丢失,因此它会无故地从第一根主动轴6上松开。另一方面,这里的液压油受离心力的限制而被输送到外面,由此可卸下对称矩形螺栓43。
更为特别的是,图6所示的双离合器传动装置60系图5所示实施例的一种选择,因为即便是对双离合器传动装置60,也在第一个输出轮毂31与角接触球轴承29之间固定有一个校准弹簧32,而且为了在第一根主动轴上呈轴向固定角接触球轴承29,设置有一个防护环56和一个安全螺栓57,其中的安全螺栓57在此规格类型中是一个内六角螺栓头。借助于安全螺栓57的内六角螺栓头,可考虑使用直径更小的中心孔42。
对于图7所示的双离合器传动装置65,输入轮毂27不仅呈轴向被设置在第一个输出轮毂31上,而且还呈径向被设置其上。这里的角接触球轴承29连同其内圈被支撑在第一个输出轮毂31上,并借助于另一个防护环66而被固定在第一个输出轮毂31上。第一个输出轮毂31则借助于另一个输出轮毂防护环67针对轴向移动而被固定。输入轮毂27的中心孔42在此类规格类型中是借助于螺旋件68来实现闭锁的,其中的螺旋件68则通过螺旋件螺纹69被拧紧在输入轮毂27上或被拧入输入轮毂27中。在输入轮毂27与螺旋件68之间设置有一个螺旋件密封件70,借此可以阻止液压油经中心孔42而渗出。
螺旋件68配置有一个内六角件71,以使它可借助于适当的工具而被毫无问题地拧入输入轮毂27中或从中拧出。对于此类规格类型的双离合器传动装置65,类似于图4和图5的实施例,输入轮毂27与曲轴10之间的轴向导轨28不被直接设置在输入轮毂27上,而是在螺旋件68自身上。
对于图8所示的双离合器传动装置75,至今为止所使用的角接触球轴承29均被轴向圆柱滚子轴承76和径向圆柱滚子轴承77所取代。轴向圆柱滚子轴承76这里被设置在输入轮毂27的轴承法兰78与支撑板79之间,其中的支撑板79紧靠支撑板防护环80,后者则以刚性连接的形式支撑在第一根主动轴6上。借助于此类所选的位置,输入轮毂27针对轴向位移而被固定在驱动单元3的方向上。
在传动部分5的方向上进行轴向固定,对此类实施例来说以下述方式即可实现,即输入轮毂28可以通过其他的轴向滑动轴承81支撑在第一个输出轮毂31上。第一个输出轮毂31又借助于轴向滑动轴承41呈轴向被设置在第二个输出轮毂39上,后者又是被设置在第二根主动轴7上。
在此类实施例中,径向圆柱滚子轴承77通过其内圈一方面被布置在第一个输出轮毂31上。另一方面,该径向圆柱滚子轴承77通过其外环紧靠输入轮毂27,后者至少有部分叠加在第一个输出轮毂31上。
为了确保可触及支撑板防护件80、支撑板防护件70和轴向圆柱滚子轴承76,在此类规格实例中输入轮毂27的中心孔42又是通过一个栓塞46实现闭锁的。该栓塞46则借助于栓塞防护环47被固定在输入轮毂27上。
对于图9所示的双离合器传动装置85,角接触球轴承29又是支撑在第一个输出轮毂31上,其中角接触球轴承29是借助于输入轮毂防护环86被固定在输入轮毂27上。与第一个输出轮毂31相对,角接触球轴承29另行以这样的方式被固定,即安全固定鼓87至少有部分环绕夹紧着第一个输出轮毂31,并可以压向角接触球轴承29。安全固定鼓87则借助于安全螺栓57被固定,后者被拧入第一根主动轴6中。借助于安全固定鼓87,角接触球轴承29正好可通过固定在第一根主动轴6末端上的防护件来触及,即便是在角接触球轴承29被固定在离开第一根主动轴6末端的位置亦如此。
非常类似于图9所示实施例的一种实施例就是双离合器传动装置88(参见图10),它设有一个输入轮毂27,其中心孔42比较小,借助于对称矩形螺栓43可以前述方式来闭锁该中心孔。与此相应,安全螺栓57设有一个内六角螺栓头,使得它可以借助合适的工具通过较小的中心孔42而被拧入第一根主动轴6中或从中被拧出。
对于双离合器传动装置90和91(参见图11和图12),角接触球轴承29同样都直接支撑在第一个输出轮毂31上,并借助于输入轮毂防护环86被固定在输入轮毂27上。角接触球轴承29则借助于防护环56而被夹紧在第一个输出轮毂31上,并同时被固定,其中的防护环56则借助安全螺栓57被拧紧在第一根主动轴6上。
对于图11所示的双离合器传动装置90,在输入轮毂27上设置有一个较大的中心孔42,它通过栓塞46以前述方式实现闭锁,而对于图12所示的双离合器传动装置91的中心孔42,则是一个直径较小的中心孔42,它借助于对称矩形螺栓43实现闭锁,且具有油密性。另外,在对称矩形螺栓43与输入轮毂27之间挤压这一个O形环,由此可以达到中心孔42的额外密封效果。
对于图13所示的双离合器传动装置95,则借助于其他的轴向滑动轴承81,在第一个输出轮毂31上实现输入轮毂27轴向上的充分布置。以此在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双离合器传动装置95中,不仅可以放弃角接触球轴承29,而且还可以放弃轴向圆柱滚子轴承76,正如在图8所示的双离合器传动装置75中所应用的那样。借助于另一个轴向滑动轴承81,输入轮毂27自行支撑在第一个输出轮毂31上,其又通过轴向滑动轴承41支撑在第二个输出轮毂39上。输入轮毂27则借助于径向作用的圆柱滚子轴承77呈径向被直接设置在第一个输出轮毂31上。
输入轮毂27的中心孔42又是借助于螺旋件68实现闭锁的,该螺旋件则通过螺旋件螺纹69而被拧入输入轮毂27中。
不言而喻的是,这里所列举的实施例仅反映了不同用途的有限内容,即实现尽可能短的特窄型轴向与径向导轨34,尤其是在双离合器传动装置上。

Claims (19)

1.一种用于布置在带驱动单元(3)的传动系(1)中的双离合器传动装置(2),这其中的双离合器传动装置(2)包含有一个离合器部分(4)和一个设有两个分传动装置的传动部分(5),其中的离合器部分(4)设有一个用于有效连接驱动单元(3)的输入轮毂(27)和两个分别与分传动装置之一的主动轴(6,7)实现有效连接的输出轮毂(31,39),这里的两根分传动装置主动轴(6,7)呈同轴布置,其中的输入轮毂(27)在从动一侧与减振装置(18)实现有效连接,该减振装置在从动一侧与两个离合器(8,9)有着有效连接,而输出轮毂(31,39)则在传动一侧分别与离合器(8,9)之一实现有效连接,在此离合器(8,9)和减振装置(18)均被布置在一个充满液压油的离合器腔室(19)内,而该腔室则在一个离合器盖(21)处呈浮动状密封,该双离合器传动装置(2)的特征在于:与轴向内卧式分传动装置主动轴(6)实现有效连接的输出轮毂(31),呈轴向被设置在轴向内卧式分传动装置主动轴(6)上,输入轮毂(27)借助于角接触球轴承(29)被设置在轴向内卧式分传动装置主动轴(6)上,角接触球轴承(29)通过防护环(30)被固定在输入轮毂(27)上,角接触球轴承(29)还被输出轮毂(31)、校准弹簧(32)一起夹紧在轴向内卧式分传动装置主动轴(6)上,轴向内卧式分传动装置主动轴(6)上设有呈轴向拧入所述轴向内卧式分传动装置主动轴(6)的校准螺栓(33),校准弹簧(32)的弹力可借助于校准螺栓(33)进行调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离合器传动装置(2),其特征在于:把与轴向内卧式分传动装置主动轴(6)实现有效连接的输出轮毂(31)固定在轴向内卧式分传动装置主动轴(6)上,以防止出现至驱动单元(3)方向上的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离合器传动装置(2),其特征在于:把与轴向内卧式分传动装置主动轴(6)实现有效连接的输出轮毂(31)固定在轴向外卧式分传动装置主动轴(7)上和/或固定在与轴向外卧式分传动装置主动轴(7)有着有效连接的输出轮毂(39)上,以防止出现至传动部分(5)方向上的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离合器传动装置(2),其特征在于:在输入轮毂(27)上的离合器盖(21)处布置了浮动状的离合器盖密封形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离合器传动装置(2),其特征在于:该减振装置(18)即为扭振减震器。
6.一种用于布置在带驱动单元(3)的传动系(1)中的双离合器传动装置(2),这其中的双离合器传动装置(2)包含有一个离合器部分(4)和一个设有两个分传动装置的传动部分(5),其中的离合器部分(4)设有一个用于有效连接驱动单元(3)的输入轮毂(27)和两个分别与分传动装置之一的主动轴(6,7)实现有效连接的输出轮毂(31,39),这里的两根分传动装置主动轴(6,7)呈同轴布置,其中的输入轮毂(27)在从动一侧与减振装置(18)实现有效连接,该减振装置在从动一侧与两个离合器(8,9)有着有效连接,而输出轮毂(31,39)则在传动一侧分别与离合器(8,9)之一实现有效连接,在此离合器(8,9)和减振装置(18)均被布置在一个充满液压油的离合器腔室(19)内,而该腔室则在一个离合器盖(21)处呈浮动状密封,该双离合器传动装置(2)的特征在于:输入轮毂(27)借助于角接触球轴承(29)被设置在轴向内卧式分传动装置主动轴(6)上,与轴向内卧式分传动装置主动轴(6)有着有效连接的输出轮毂(31)则借助于角接触球轴承(29)、校准弹簧(32)和校准螺栓(33)被固定在轴向内卧式分传动装置主动轴(6)上,轴向内卧式分传动装置主动轴(6)上设有呈轴向地拧入所述轴向内卧式分传动装置主动轴(6)的校准螺栓(33),校准弹簧(32)的弹力可借助于校准螺栓(33)进行调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离合器传动装置(2),其特征在于:在输入轮毂(27)上的离合器盖(21)处布置了浮动状的离合器盖密封形式。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离合器传动装置(2),其特征在于:该减振装置(18)即为扭振减震器。
9.一种用于布置在带驱动单元(3)的传动系(1)中的双离合器传动装置(2),这其中的双离合器传动装置(2)包含有一个离合器部分(4)和一个设有两个分传动装置的传动部分(5),其中的离合器部分(4)设有一个用于有效连接驱动单元(3)的输入轮毂(27)和两个分别与分传动装置之一的主动轴(6,7)实现有效连接的输出轮毂(31,39),这里的两根分传动装置主动轴(6,7)呈同轴布置,其中的输入轮毂(27)在从动一侧与减振装置(18)实现有效连接,该减振装置在从动一侧与两个离合器(8,9)有着有效连接,而输出轮毂(31,39)则在传动一侧分别与离合器(8,9)之一实现有效连接,该双离合器传动装置(2)的特征在于:输入轮毂(27)借助于角接触球轴承(29)被设置在轴向内卧式分传动装置主动轴(6)上,校准弹簧(32)被固定在与轴向内卧式分传动装置主动轴(6)实现有效连接的输出轮毂(31)与角接触球轴承(29)之间,轴向内卧式分传动装置主动轴(6)的端部设有固定所述角接触球轴承(29)的安全螺栓(57)和保险垫片(56)、或保护螺栓(57)和防护环(56),该输出轮毂(31),通过校准弹簧(32)、角接触球轴承(29)、安全螺栓(57)、和保险垫片(56)或通过校准弹簧(32)、角接触球轴承(29)、保护螺栓(57)、和防护环(56)而被固定在轴向内卧式分传动装置主动轴(6)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离合器传动装置(2),其特征在于:该减振装置(18)即为扭振减震器。
11.一种用于布置在带驱动单元(3)的传动系(1)中的双离合器传动装置(2),这其中的双离合器传动装置(2)包含有一个离合器部分(4)和一个设有两个分传动装置的传动部分(5),其中的离合器部分(4)设有一个用于有效连接驱动单元(3)的输入轮毂(27)和两个分别与分传动装置之一的主动轴(6,7)实现有效连接的输出轮毂(31,39),这里的两根分传动装置主动轴(6,7)呈同轴布置,其中的输入轮毂(27)在从动一侧与减振装置(18)实现有效连接,该减振装置在从动一侧与两个离合器(8,9)有着有效连接,而输出轮毂(31,39)则在传动一侧分别与离合器(8,9)之一实现有效连接,该双离合器传动装置(2)的特征在于:输入轮毂(27)借助于角接触球轴承(29)被设置在轴向内卧式分传动装置主动轴(6)上,校准弹簧(32)被固定在与轴向内卧式分传动装置主动轴(6)有着有效连接的输出轮毂(31)与角接触球轴承(29)之间,轴向内卧式分传动装置主动轴(6)的端部固定所述角接触球轴承(29)的安全螺栓(57)和保险垫片(56)、或保护螺栓(57)和防护环(56),该输出轮毂(31)则借助于校准弹簧(32)、角接触球轴承(29)、安全螺栓(57)、和保险垫片(56)或通过校准弹簧(32)、角接触球轴承(29)、保护螺栓(57)、和防护环(56)被固定在轴向内卧式分传动装置主动轴(6)上,并呈轴向被设置在输入轮毂(27)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双离合器传动装置(2),其特征在于:该减振装置(18)即为扭振减震器。
13.一种用于布置在带驱动单元(3)的传动系(1)中的双离合器传动装置(2),这其中的双离合器传动装置(2)包含有一个离合器部分(4)和一个设有两个分传动装置的传动部分(5),其中的离合器部分(4)设有一个用于有效连接驱动单元(3)的输入轮毂(27)和两个分别与分传动装置之一的主动轴(6,7)实现有效连接的输出轮毂(31,39),这里的两根分传动装置主动轴(6,7)呈同轴布置,其中的输入轮毂(27)在从动一侧与减振装置(18)实现有效连接,该减振装置在从动一侧与两个离合器(8,9)有着有效连接,而输出轮毂(31,39)则在传动一侧分别与离合器(8,9)之一实现有效连接,在此离合器(8,9)和减振装置(18)均被布置在一个充满液压油的离合器腔室(19)内,而该腔室则在一个离合器盖(21)处呈浮动状密封,该双离合器传动装置(2)的特征在于:输入轮毂(27)借助于角接触球轴承(29)被设置在轴向内卧式分传动装置主动轴(6)上,角接触球轴承(29)通过防护环(30)被固定在输入轮毂(27)上,角接触球轴承(29)还被校准弹簧(32)夹紧在轴向内卧式分传动装置主动轴(6)上,轴向内卧式分传动装置主动轴(6)上设有呈轴向地拧入所述轴向内卧式分传动装置主动轴(6)的校准螺栓(33),校准弹簧(32)的弹力可借助于校准螺栓(33)进行调节,输入轮毂(27)上设有与所述校准螺栓(33)相对的中心孔(42),输入轮毂(27)的中心孔(42)是通过离合器腔室密封形式(43,46,68)实现密封的。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双离合器传动装置(2),其特征在于:输入轮毂(27)上的中央离合器腔室密封形式(43,46,68)在结构上是可以脱开的。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双离合器传动装置(2),其特征在于:输入轮毂(27)上的中央离合器腔室密封形式(43,46,68)包含一个保险栓塞(46)。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双离合器传动装置(2),其特征在于:该栓塞(46)是通过防护环(47)被固定的。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双离合器传动装置(2),其特征在于:输入轮毂(27)上的离合器腔室中央密封形式(43,46,68)包含有螺栓(43,68)。
18.根据权利要求13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离合器传动装置(2),其特征在于:中心孔(42)的直径小于校准螺栓(33)。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双离合器传动装置(2),其特征在于:该减振装置(18)即为扭振减震器。
CN200880116512.7A 2007-11-11 2008-11-10 双离合器传动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7837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07054125 2007-11-11
DE102007054125.4 2007-11-11
DE102008045791.4A DE102008045791B4 (de) 2007-11-11 2008-09-05 Doppelkupplungsgetriebe und Verfahren zur Montage eines Doppelkupplungsgetriebes
DE102008045791.4 2008-09-05
PCT/DE2008/001837 WO2009059597A1 (de) 2007-11-11 2008-11-10 Doppelkupplungsgetriebe und verfahren zur montage eines doppelkupplungsgetriebe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78376A CN101878376A (zh) 2010-11-03
CN101878376B true CN101878376B (zh) 2015-02-11

Family

ID=405307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16512.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78376B (zh) 2007-11-11 2008-11-10 双离合器传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8672109B2 (zh)
JP (1) JP5299714B2 (zh)
CN (1) CN101878376B (zh)
AU (1) AU2008324606B2 (zh)
DE (1) DE102008045791B4 (zh)
GB (1) GB2466610B (zh)
WO (1) WO200905959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0034128A1 (de) * 2010-08-12 2012-02-16 Borgwarner Inc. Parallele Doppelkupplungseinrichtung
US8758181B2 (en) 2011-10-26 2014-06-24 Caterpillar Inc.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with nested clutch and planetary output
DE102012006730A1 (de) * 2012-04-02 2013-10-02 Borgwarner Inc. Kupplungseinrichtung
CN105644335B (zh) 2014-11-14 2020-02-28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用双电机动力系统和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
CN105667491B (zh) 2014-11-18 2019-07-16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混合动力车辆变速器的控制系统和方法
CN106143102B (zh) 2014-11-18 2019-07-16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其变速器
CN105673780B (zh) 2014-11-18 2019-08-06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其变速器
CN105620460B (zh) 2014-11-18 2019-07-16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混合动力车辆变速器的控制系统和方法
CN106274460B (zh) 2015-05-29 2019-12-10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双电机电动车辆的电驱变速箱控制装置和方法
CN106274464B (zh) 2015-05-29 2019-09-10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纯电动车辆的双电机动力系统和控制方法
DE102015221274A1 (de) * 2015-10-30 2017-05-04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Schaltvorrichtung und Antriebseinheit für ein Kraftfahrzeug
WO2017168615A1 (ja) * 2016-03-30 2017-10-0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動力伝達装置
CN105782411B (zh) * 2016-05-27 2017-12-08 张建 一种双速多用绞车齿轮变速箱的装配工艺
DE102018218747A1 (de) * 2018-11-01 2020-05-07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Schaltvorrichtung und Antriebseinheit
WO2020229528A1 (en) 2019-05-14 2020-11-19 Transmisiones Y Equipos Mecanicos, S.A. De Cv 8-speed gearbox
EP3969771B1 (en) 2019-05-17 2024-02-14 Transmisiones Y Equipos Mecánicos, S.A. de C.V. Power flow in a double concentric clutch
US11649861B2 (en) 2019-05-17 2023-05-16 Transmisiones Y Equipos Mecanicos, S.A. De Cv Double clutch unit in a transmission
CN110524481A (zh) * 2019-09-09 2019-12-03 深圳臻宇新能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变速器的组合工装及用于变速器传动轴的安装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115454A1 (de) * 2001-01-25 2002-08-08 Zf Sachs Ag Mehrfach-Kupplungseinrichtung, ggf. in Kombination mit einer Torsionsschwingungsdämpferanordnung oder/und einer Elektromaschine
DE102005045158A1 (de) * 2005-09-21 2007-03-22 Zf Friedrichshafen Ag Doppel-Kupplungseinrichtung und Axial-Abstützungseinrichtung hierfür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08975A (en) * 1904-08-29 1906-01-02 Diamond Iron Works Friction-clutch.
JPS60139966A (ja) * 1983-12-27 1985-07-24 Daikin Mfg Co Ltd トルクコンバ−タ付動力伝達機構
DE19921687C5 (de) * 1999-05-12 2016-06-09 Borgwarner Inc. Mehrfach-Kupplungssystem für ein Getriebe
DE50001452D1 (de) 2000-10-05 2003-04-17 Ford Global Tech Inc Doppelkupplung für ein Getriebe mit zwei Getriebeeingangswellen
EP1226992B1 (de) 2001-01-25 2004-07-21 ZF Sachs AG Mehrfachkupplungseinrichtung, als vollständige Baueinheit in einem Antriebsstrang einbaubar
EP1522753B1 (de) * 2003-10-11 2006-02-08 BorgWarner Inc. Hydraulische Doppelkupplung
DE502004007383D1 (de) * 2004-02-27 2008-07-31 Borgwarner Inc Doppelkupplung
EP1610016B2 (de) * 2004-06-21 2011-11-16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Drehmomentübertragungseinrichtung
DE102005025773A1 (de) 2004-06-21 2006-02-16 Luk Lamellen Und Kupplungsbau Beteiligungs Kg Drehmomentübertragungseinrichtung
DE602004024060D1 (de) * 2004-08-26 2009-12-24 Hoerbiger & Co Flüssigkeitskupplung, insbesondere Doppelkupplung
DE602004012997T2 (de) * 2004-08-26 2009-05-28 Hoerbiger Antriebstechnik Gmbh Hydraulische Doppelkupplung
DE102005037514B4 (de) * 2004-09-03 2021-09-30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Drehmomentübertragungseinrichtung
US7246692B2 (en) * 2004-10-26 2007-07-24 Borgwarner Inc. Dual clutch mechanism for a transmission
JP4599155B2 (ja) * 2004-12-22 2010-12-15 株式会社エクセディ 複式クラッチ装置
ATE409289T1 (de) * 2005-01-27 2008-10-15 Getrag Ford Transmissions Gmbh Doppelkupplung
EP1686276B1 (de) * 2005-01-27 2017-07-26 Getrag Ford Transmissions GmbH Doppelkupplung mit Kupplungssteg
DE502005007777D1 (de) * 2005-01-27 2009-09-10 Getrag Ford Transmissions Gmbh Doppelkupplung mit gleichgrossen Lamellen
DE502005005635D1 (de) * 2005-10-20 2008-11-20 Getrag Ford Transmissions Gmbh Doppelkupplung
US7784595B2 (en) * 2006-02-13 2010-08-31 Borgwarner Inc. Integrated clutch assembly damper arrangement
KR20090055642A (ko) 2006-09-20 2009-06-02 지아이에프 게젤샤프트 퓌어 인더스트리포르슝 엠베하 주 구동축을 포함하는 구동트레인 및 특히 엔진 블록으로부터 형성되는 구동축을 포함하는 차량용 구동트레인
DE102007024788A1 (de) * 2007-02-08 2008-08-14 Borgwarner Inc., Auburn Hills Kupplungseinrichtung mit Befestigungsmittel zur Fixierung der Ausgangsnabe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115454A1 (de) * 2001-01-25 2002-08-08 Zf Sachs Ag Mehrfach-Kupplungseinrichtung, ggf. in Kombination mit einer Torsionsschwingungsdämpferanordnung oder/und einer Elektromaschine
DE102005045158A1 (de) * 2005-09-21 2007-03-22 Zf Friedrichshafen Ag Doppel-Kupplungseinrichtung und Axial-Abstützungseinrichtung hierfü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299714B2 (ja) 2013-09-25
DE102008045791B4 (de) 2020-08-06
JP2011503452A (ja) 2011-01-27
GB2466610A (en) 2010-06-30
GB2466610B (en) 2012-04-04
CN101878376A (zh) 2010-11-03
AU2008324606A1 (en) 2009-05-14
GB201007764D0 (en) 2010-06-23
DE102008045791A1 (de) 2009-05-14
US8672109B2 (en) 2014-03-18
WO2009059597A1 (de) 2009-05-14
GB2466610A8 (en) 2010-10-27
US20110005882A1 (en) 2011-01-13
AU2008324606B2 (en) 2013-04-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78376B (zh) 双离合器传动装置
US8376649B2 (en) Coupling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a torque
US10830307B2 (en) Vibration isolator and systems including same
CN102678816B (zh) 扭矩波动吸收器
CN102695891B (zh) 转矩传递装置
CN103534503B (zh) 转矩传递装置
CN203703036U (zh) 传动装置
JP6934858B2 (ja) 特に膨張ストローク及び/又は圧縮比を調節する内燃機関の調節軸へ連結するためのアクチュエータ
CN102032286B (zh) 双离合器
CN105358856B (zh) 用于商用车的多离合器装置以及转矩传递装置或离合器
KR960702075A (ko) 진동 완충 메커니즘을 가지는 동력 전달 장치
JPS636243A (ja) トルク伝動装置用に適したダンパ型はずみ車
KR20140025499A (ko) 회전식 충격 흡수 장치
CN102918297A (zh) 扭转振动阻尼器
KR20150125590A (ko) 백래시 없는 변속기 단을 위한 기어휠 및 이와 함께 설치되는 변속기 단
CN103392076B (zh) 转矩传递装置
US8632413B2 (en) Torsional vibration damper
US7993204B2 (en) Torsional vibration damper arrangement
CN109944906A (zh) 基于磁流变液体的半主动控制变惯量双质量飞轮
CN101321969B (zh) 扭转振动减振器
CN101684849B (zh) 扭振减振器
CN103758916B (zh) 一种阻尼减振器
CN103216572B (zh) 带有集成的减振系统的传递单元
CN104736871B (zh) 两个驱动构件之间的连接装置
EP1083364A1 (en) Flywhee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211

Termination date: 2021111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