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72922A - 连接器装置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72922A
CN101872922A CN201010169301A CN201010169301A CN101872922A CN 101872922 A CN101872922 A CN 101872922A CN 201010169301 A CN201010169301 A CN 201010169301A CN 201010169301 A CN201010169301 A CN 201010169301A CN 101872922 A CN101872922 A CN 1018729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pushing
spring portion
contact
contact si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693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72922B (zh
Inventor
石川哲弥
带金宏明
八寻康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filed Critical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8729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729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729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729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0Pins, blades, or sockets shaped, or provided with separate member, to retain co-operating parts togeth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H01R12/716Coupling device provided on the PCB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3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othe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即使反复进行连接器彼此的嵌合、脱离也可抑制卡搭感的下降的连接器装置。在插座连接器的插座接点设置弹簧部,该弹簧部在插座连接器和插头连接器嵌合时接收插头连接器的插头接点的接触部。在插头接点的接触部设置突起。在弹簧部设置在两个连接器嵌合时被突起推压的辅助接触部、和在两个连接器嵌合时接收突起凹部。

Description

连接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装置,特别涉及在嵌合连接器彼此时可得到“卡搭”感的连接器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众所周知有相互嵌合连接器(插座和塞头)时可得到“卡搭”感的连接器装置(参照日本特开2005-203139号公报)。
该连接器装置具有作为一方连接器的插座和能够与该插座嵌合的作为另一方连接器的塞头。
在保持于插座的接点设置卡合台阶部,在保持于塞头的接点设置与所述卡合台阶部对应的卡合突部。
在嵌合插座和塞头时,由于卡合台阶部与卡合突部卡合,所以产生“卡搭”感。
具有卡合台阶部的插座侧的接点和具有卡合突部的塞头侧的接点都由金属形成,当反复进行插座和塞头的嵌合、脱离时,卡合台阶部和卡合突部摩耗,“卡搭”感变差(变弱)。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种情况而做出的,其课题是提供即使反复嵌合和脱离连接器也可以抑制卡搭感下降的连接器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器装置,其包括:安装在第一连接对象物上的第一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具备至少一个第一接点和保持该第一接点的第一壳体;以及能够与所述第一连接器嵌合并安装在第二连接对象物上的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二连接器具备至少一个第二接点和保持该第二接点的第二壳体,其中,所述第二接点具有保持于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二保持部和与该第二保持部相连的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一接点具有:保持于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保持部、与该第一保持部相连并在将所述第一及第二连接器彼此嵌合到一起时接收所述第二接触部的第一弹簧部、以及与该第一弹簧部相连并在将所述第一及第二连接器彼此嵌合到一起时与所述第二接触部接触的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二连接器具有推压部,该推压部在所述第一及第二连接器彼此开始嵌合时抵抗所述第一弹簧部的回复力地推压所述第一弹簧部,将所述第一弹簧部向所述第一连接对象物侧推入,所述第一弹簧部具有:在所述第一及第二连接器彼此的嵌合开始时由所述推压部推压的被推压部、在所述第一及第二连接器彼此的嵌合完成之前接收所述推压部而解除所述推压部对所述第一弹簧部的推压状态的推压部接收部、以及连结该推压部接收部和所述第一接触部的连结部,在由所述推压部推压了所述被推压部时,所述连结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一连接对象物抵接,在解除了所述推压部的所述推压状态时,所述第一弹簧部移动,所述第一连接对象物和所述连结部的至少一部分的所述抵接被解除。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连接器装置,在第一连接器的第一弹簧部的推压部接收部接收第二连接器的推压部并解除推压部相对第一弹簧部的被推压部的推压状态时,由于连结部和第一连接对象物的抵接被解除,使第一弹簧部远离第一连接对象物,所以第一弹簧部回复动作时产生“卡搭”感。
优选的是,从所述推压部接收部最接近所述第一连接对象物的部分到所述第一连接对象物的距离,比从所述连结部最接近所述第一连接对象物的部分到所述第一连接对象物的距离大。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弹簧部是大致圆弧状。
优选的是,所述第二接点具有在所述第一及第二连接器彼此完成嵌合时与所述被推压部接触的延长接触部。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壳体具有收容所述第一弹簧部、在所述推压部相对所述第一弹簧部的所述推压状态被解除时允许所述第一弹簧部的回复动作而使所述第一弹簧部远离所述第一连接对象物的收纳部,所述收纳部使所述第一壳体向所述第一及第二连接器彼此的嵌合/脱离方向贯通。
优选的是,所述推压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一体形成。
优选的是,所述推压部与所述第二壳体一体形成。
优选的是,所述推压部是设于所述第二壳体上的金属部件。
更为优选的是,所述推压部是突起,所述推压部接收部是弓状。
根据本发明,即使反复进行连接器彼此的嵌合、脱离,也可以抑制“卡搭”感的下降。
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的目的、特征和优点,通过基于所附的附图的以下详细说明而变得明了。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装置的插座连接器和插头连接器分离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的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3是图2所示的插座连接器的插座接点的立体图。
图4是图3所示插座接点的侧面图。
图5是表示把图1中的插头连接器翻过来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图1所示的连接器装置的插座连接器和插头连接器分离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7是表示图1所示的连接器装置的插座连接器和插头连接器嵌合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8是图7的A部的放大图。
图9是表示图1所示的连接器装置的插座连接器和插头连接器嵌合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连接器装置的插座连接器和插头连接器分离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11是表示图10所示的连接器装置的插座连接器和插头连接器嵌合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12是图10所示的连接器装置的插座连接器的插座接点的立体图。
图13是图12所示的插座接点的侧面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连接器装置的插座连接器和插头连接器分离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15是表示图14所示的连接器装置的插座连接器和插头连接器嵌合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连接器装置的插座连接器和插头连接器分离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17是表示图16所示的连接器装置的插座连接器和插头连接器嵌合的状态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装置1具有插座连接器3和插头连接器7。
如图1、图2所示,插座连接器3具有插座壳体4和插座接点5。插座连接器3安装在印刷电路基板(第一连接对象物)21(参照图7)上。
插座壳体4是大致托盘状,具有底板部41、壁部42a、42b、42c、42d和嵌合凸部44。插座壳体4例如由合成树脂一体成形。
底板部41为大致矩形。在底板部41以两排且等间隔地形成多个孔411。孔411是矩形。
壁部42a、42b、42c、42d沿底板部41的四边形成为一连串。在相互平行的壁部42a、42c等间隔地形成多个槽421。槽421沿着插头连接器7相对插座连接器3的嵌合/脱离方向D延伸,通到孔411。
嵌合凸部44是大致长方体形,形成于底板部41的中央部。在嵌合凸部44的与壁部42a、42c相向的两个面分别等间隔地形成多个槽441。槽441通到孔411。
嵌合凸部44由壁部42a、42b、42c、42d围起,在嵌合凸部44和壁部42a、42b、42c、42d之间存在供插头壳体8插入的空间47。在本实施方式中,由空间47(特别是嵌合凸部44和壁部42a、42c之间的空间)、槽441和孔411构成的凹部与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定义的收纳部相对应。该收纳部是形成于插座壳体4的空间部,是收纳弹簧部52(第一弹簧部)、在解除了后述的插头接点9的突起(推压部)921相对弹簧部52的推压状态时允许弹簧部52的回复动作、使弹簧部52远离印刷电路基板21(参照图7)的空间部。因此,收纳部的构成要素不限定于空间47、槽441和孔411。
如图3、图4所示,插座接点5具有保持部(第一保持部)51、弹簧部52、接触部(第一接触部)53、连结部54和端子部55。插座接点5通过对具有导电性及弹性的金属板进行冲压加工及弯曲加工而形成。
保持部51具有压入突起部511。压入突起部511被压入到插座壳体4的槽421中。由此,保持部51保持于插座壳体4。
弹簧部52是大致圆弧状,经由连结部54与保持部51连接。弹簧部52具有辅助接触部(被推压部)521、在嵌合/脱离方向D邻接配置于辅助接触部521的凹部(推压部接收部)522和连结部523。辅助接触部521在嵌合开始时被后述的插头连接器7的插头接点9的突起921推压。凹部522是弓状,在插座连接器3与插头连接器7嵌合时,接收突起921。连结部523连结凹部522和接触部53。在插座连接器3和插头连接器7嵌合时,弹簧部52的一部分可经过插座壳体4的底板部41的孔411(参照图7)而从插座壳体4的底面突出。
接触部53与弹簧部52相连。接触部53以能够在嵌合/脱离方向D移动的方式收纳在插座壳体4的嵌合凸部44的槽441中。连结部54将保持部51和弹簧部52连结。端子部55与保持部51连接。端子部55被焊接在印刷电路基板21(参照图7)上。
如图1、图5所示,插头连接器7具有插头壳体8和插头接点9。插头连接器7安装在印刷电路基板(第二连接对象物)22(参照图7)上。
插头壳体8是大致托盘状,具有底板部81和壁部82a、82b、82c、82d。插头壳体8例如由合成树脂一体成形。
底板部81是大致矩形。壁部82a、82b、82c、82d沿底板部81的四边形成为一连串。
如图5、图6、图7所示,插头接点9具有保持部(第二保持部)91、接触部(第二接触部)92和端子部93。插头接点9通过对具有导电性及弹性的金属板进行冲压加工及弯曲加工而形成。插头接点9的一部分利用所谓的入模成型法埋入到插头壳体8中。
保持部91保持于插头壳体8。
接触部92与保持部91相连。接触部92是大致J字形,从壁部82a、82c的内表面卷装到外表面。接触部92具有突起921和与突起921邻接的延长接触部922。突起921从壁部82a、82c的外表面突出。延长接触部922向嵌合/脱离方向D延伸,位于插头壳体8的壁部82a、82c的外表面。在插座连接器3和插头连接器7的嵌合完成时,延长接触部922与辅助接触部521接触。
端子部93与保持部91相连。端子部93被焊接在印刷电路基板22(参照图7)上。
在插座连接器3和插头连接器7的嵌合开始时,插头接点9的推压部921与插座接点5的辅助接触部521接触,推压辅助接触部521。
当辅助接触部521由突起921推压时,弹簧部52弹性变形而向下方移动,连结部523的至少一部分触碰到印刷电路基板21。当连结部523的至少一部分与印刷电路基板21抵接时,弹簧部52变硬。
其后,当插头接点9的突起921跨过插座接点5的辅助接触部521而被接收到凹部522、突起921相对辅助接触部521的推压状态被解除时,弹簧部52由其回复力向上方移动。此时,与印刷电路基板21抵接的弹簧部52向上方移动,连结部523和印刷电路基板21的抵接被解除。因为在突起921跨过辅助接触部521时弹簧部52变硬,作业者会感到“卡搭”感,而且在突起921相对辅助接触部521的推压状态被解除、弹簧部52向上方移动时也会感到“卡搭”感。
根据该实施方式,由于“卡搭”感不仅在突起921相对辅助接触部521的推压状态被解除时产生,而且也在两连接器3、7的嵌合完成后弹簧部52由其回复力向上方移动时(与印刷电路基板21抵接的弹簧部52向上方移动、连结部523和印刷电路基板21的抵接被解除时)产生,所以,即便突起921和辅助接触部521发生了摩耗,只要突起921能够推压辅助接触部521,就可以感到“卡搭”感。因此,可以抑制因两连接器3、7的嵌合/脱离的反复造成的“卡搭”感的降低。
接着,基于图10、图11、图12、图13说明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连接器装置201。
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共同的部分付与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以下,只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主要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从弹簧部52的凹部522最接近印刷电路基板21的部分522a到印刷电路基板21的距离,与从连结部523最接近印刷电路基板21的部分523a到印刷电路基板21的距离大致相等。
与此相对,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如图10、图11所示,从弹簧部(第一弹簧部)252的凹部522最接近印刷电路基板21的部分522a’到印刷电路基板21的距离,比从连结部523最接近印刷电路基板21的部分523a’到印刷电路基板21的距离大。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从插座连接器3的插座接点5的部分522a到部分523a的直线部分与印刷电路基板21的安装面大致平行,与此相对的是,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从插座连接器(第一连接器)203的插座接点(第一接点)205的部分522a’到部分523a’的直线部分相对于印刷电路基板21的安装面倾斜。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由于只有插座接点205的部分523a’与印刷电路基板21抵接,插座接点205和印刷电路基板21的抵接部位被限定,所以,在解除了突起921相对辅助接触部521的推压状态时的“卡搭”感变得更为明确。
接着,基于图14、图15对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连接器装置301进行说明。
对于与第一、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付与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以下,只对与第一、第二实施方式主要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另外,第三实施方式的连接器装置301的插座连接器203与第二实施方式的连接器装置201的插座连接器203相同。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插头接点9的接触部92从壁部82a、82c的内表面延伸到外表面,接触部92具有突起921,而在第三实施方式中,插头连接器(第二连接器)307的插头接点(第二接点)309的接触部392并未延伸到插头壳体(第二壳体)308的壁部382a、382c的外表面。接触部392不具有突起(推压部)及延长接触部。不过,在插头壳体308的壁部382a、382c的外表面固定有具有突起11a作为推压部的金属部件11。金属部件11的突起11a的功能与第一、第二实施方式的插头接点9的突起921的功能相同。
根据第三实施方式,可以得到与第一、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接着,基于图16、图17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连接器装置401。
对于与第一、第二实施方式共同的部分付与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其说明。以下,只对与第一、第二实施方式主要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另外,第四实施方式的连接器装置401的插座连接器203与第二实施方式的连接器装置201的插座连接器203相同。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插头接点9的接触部92从壁部82a、82c的内表面延伸到外表面,接触部92具有突起921,而在第四实施方式中,与第三实施方式同样,插头连接器(第二连接器)407的插头接点409的接触部492并未延伸到插头壳体408的壁部482a、482c的外表面,接触部492不具有突起(推压部)及延长接触部。不过,在插头壳体408的壁部482a、482c的外表面作为推压部形成有突起482d、482e。突起482d、482e的功能与第一、第三实施方式的插头接点9的突起921、11a的功能相同。
根据第四实施方式,可以得到与第一、第二、第三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弹簧部52、252形成为大致圆弧状,但弹簧部52、252不一定限于圆弧状。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推压部是突起921、11a、482d、482e,但推压部的形状例如也可以是半球状、楔状等。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凹部522是弓状,但凹部522的形状不限于弓状,也可以是例如L字形、U字形等。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插座连接器3、203的插座壳体4中形成孔411,结果收纳弹簧部52、252的收纳部成为由空间47、槽441和孔411构成的通孔以能够实现高度的降低,但收纳部没有必要是通孔。例如即使在插座壳体的底板部不形成孔,只要在弹簧部52、252被推压时连结部523的至少一部分与插座壳体的底板部抵接即可,在突起921、482d、482e相对弹簧部52、252的推压状态被解除时允许由弹簧部52、252由回复力形成的回复动作而能够使弹簧部52、252远离印刷电路基板21的空间部,只要在插座壳体作为收纳部存在即可。
以上是对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的说明,本专业的技术人员自然明了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构思及范围的条件下可进行各种变更。

Claims (9)

1.一种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在第一连接对象物上的第一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具备至少一个第一接点和保持该第一接点的第一壳体;以及
能够与所述第一连接器嵌合并安装在第二连接对象物上的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二连接器具备至少一个第二接点和保持该第二接点的第二壳体,
所述第二接点具有保持于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二保持部和与该第二保持部相连的第二接触部,
所述第一接点具有:保持于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保持部、与该第一保持部相连并在将所述第一及第二连接器彼此嵌合到一起时接收所述第二接触部的第一弹簧部、以及与该第一弹簧部相连并在将所述第一及第二连接器彼此嵌合到一起时与所述第二接触部接触的第一接触部,
所述第二连接器具有推压部,该推压部在所述第一及第二连接器彼此开始嵌合时抵抗所述第一弹簧部的回复力地推压所述第一弹簧部,将所述第一弹簧部向所述第一连接对象物侧推入,
所述第一弹簧部具有:在所述第一及第二连接器彼此的嵌合开始时由所述推压部推压的被推压部、在所述第一及第二连接器彼此的嵌合完成之前接收所述推压部而解除所述推压部对所述第一弹簧部的推压状态的推压部接收部、以及连结该推压部接收部和所述第一接触部的连结部,
在由所述推压部推压了所述被推压部时,所述连结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一连接对象物抵接,在解除了所述推压部的所述推压状态时,所述第一弹簧部移动,所述第一连接对象物和所述连结部的至少一部分的所述抵接被解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从所述推压部接收部的最接近所述第一连接对象物的部分到所述第一连接对象物的距离,比从所述连结部的最接近所述第一连接对象物的部分到所述第一连接对象物的距离大。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簧部是大致圆弧状。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点具有在所述第一及第二连接器彼此的嵌合完成时与所述被推压部接触的延长接触部。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具有收纳部,该收纳部收纳所述第一弹簧部,在所述推压部对所述第一弹簧部的所述推压状态被解除时允许所述第一弹簧部的回复动作,使所述第一弹簧部远离所述第一连接对象物,所述收纳部向所述第一及第二连接器彼此的嵌合/脱离方向贯通所述第一壳体。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压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一体形成。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压部与所述第二壳体一体形成。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压部是设在所述第二壳体上的金属部件。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压部是突起,所述推压部接收部是弓状。
CN2010101693019A 2009-04-21 2010-04-21 连接器装置 Active CN10187292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03193A JP4688944B2 (ja) 2009-04-21 2009-04-21 コネクタ装置
JP2009-103193 2009-04-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72922A true CN101872922A (zh) 2010-10-27
CN101872922B CN101872922B (zh) 2013-03-27

Family

ID=421332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693019A Active CN101872922B (zh) 2009-04-21 2010-04-21 连接器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267698B2 (zh)
JP (1) JP4688944B2 (zh)
KR (1) KR101215679B1 (zh)
CN (1) CN101872922B (zh)
FI (1) FI122934B (zh)
TW (1) TWI433408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27198A (zh) * 2012-05-23 2013-12-04 富士通电子零件有限公司 连接器及连接器的连接方法
CN104064891A (zh) * 2013-03-19 2014-09-24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和连接器单元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70703B2 (ja) * 2011-02-17 2013-08-21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US8469722B2 (en) * 2011-11-24 2013-06-25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lug connector, receptacle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JP5990751B2 (ja) * 2012-04-18 2016-09-14 北川工業株式会社 表面実装クリップ
US8888506B2 (en) * 2013-01-29 2014-11-18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imited Connector
JP2014170726A (ja) * 2013-02-05 2014-09-18 Tyco Electronics Japan Kk 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及びそれに用いる電気コネクタ
CN105684223B (zh) * 2013-10-31 2018-10-23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插座、具备该插座的连接器、以及在该连接器中使用的插头
JP6537890B2 (ja) * 2014-09-26 2019-07-03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USD877704S1 (en) * 2018-02-20 2020-03-10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imi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KR102659117B1 (ko) * 2018-12-27 2024-04-18 몰렉스 엘엘씨 리셉터클 커넥터
JP1638606S (zh) * 2018-12-28 2019-08-05
JP1638607S (zh) * 2018-12-28 2019-08-05
JP1638446S (zh) * 2018-12-28 2019-08-05
JP7282464B2 (ja) * 2019-05-31 2023-05-29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JP7366717B2 (ja) * 2019-12-03 2023-10-23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組立体
KR102511696B1 (ko) * 2021-04-21 2023-03-21 (주)우주일렉트로닉스 접촉 신뢰성이 향상된 접촉스위치를 갖는 커넥터 장치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03139A (ja) * 2004-01-13 2005-07-28 Alps Electric Co Ltd コネクタ
US7278861B2 (en) * 2005-12-15 2007-10-09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Connector assembly
CN201112668Y (zh) * 2006-12-05 2008-09-10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板对板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87634B2 (ja) * 2004-08-30 2007-02-28 京セラエルコ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及びこのコネクタを備えた携帯端末
JP4207952B2 (ja) * 2005-12-15 2009-01-14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4858050B2 (ja) * 2006-09-29 2012-01-18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4802959B2 (ja) * 2006-09-29 2011-10-26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4412347B2 (ja) * 2007-04-24 2010-02-10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およびコネクタ接続体
JP2008270085A (ja) * 2007-04-24 2008-11-06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コネクタ
JP4978313B2 (ja) * 2007-05-31 2012-07-18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4809816B2 (ja) * 2007-08-31 2011-11-09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N201160164Y (zh) * 2008-01-05 2008-12-03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TWI394327B (zh) * 2008-09-16 2013-04-2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電連接器
JP4619431B2 (ja) * 2008-10-24 2011-01-26 京セラエルコ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及びこのコネクタを備えた携帯端末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03139A (ja) * 2004-01-13 2005-07-28 Alps Electric Co Ltd コネクタ
US7278861B2 (en) * 2005-12-15 2007-10-09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Connector assembly
CN201112668Y (zh) * 2006-12-05 2008-09-10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板对板连接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27198A (zh) * 2012-05-23 2013-12-04 富士通电子零件有限公司 连接器及连接器的连接方法
CN103427198B (zh) * 2012-05-23 2016-01-20 富士通电子零件有限公司 连接器及连接器的连接方法
CN104064891A (zh) * 2013-03-19 2014-09-24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和连接器单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267698B2 (en) 2012-09-18
KR20100116130A (ko) 2010-10-29
FI20105379A (fi) 2010-10-22
TW201101615A (en) 2011-01-01
TWI433408B (zh) 2014-04-01
KR101215679B1 (ko) 2013-01-09
JP4688944B2 (ja) 2011-05-25
US20100267287A1 (en) 2010-10-21
FI122934B (fi) 2012-09-14
CN101872922B (zh) 2013-03-27
FI20105379A0 (fi) 2010-04-13
JP2010257602A (ja) 2010-1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72922B (zh) 连接器装置
CN102017321B (zh) 电连接器组装体
EP2009748A1 (en) A connector and assembling method therefor
KR102178226B1 (ko) 회로 기판용 전기 커넥터
KR101274793B1 (ko) 커넥터
EP1643599B1 (en) A terminal fitting and a connector using such a terminal fitting
US7980887B2 (en) Connector
EP2107645B1 (en) A terminal fitting
CN104505623A (zh) 卡连接器
KR101780968B1 (ko) 커넥터 단자
JP2008123720A (ja) 雌型コンタクト
US20080176441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latching devices
KR101738396B1 (ko) 커넥터 단자
CN103050806A (zh) 连接器
EP2479849A1 (en) Connector
CN105449470A (zh) 电连接器
KR102461375B1 (ko) 커넥터의 록킹 구조 및 커넥터
JPH0619276U (ja) 雌型電気端子
JP5718506B1 (ja) コネクタ
EP2426790A1 (en)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JP4968793B2 (ja) 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CN202308627U (zh) 插座连接器和插头连接器
CN101005171B (zh) 端子接头及设置有该端子接头的连接器
CN103311744A (zh) 电连接器的误插入防止构造
JP2013030381A (ja) 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