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72264A - 触摸屏面板、电子装置和制造触摸屏面板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触摸屏面板、电子装置和制造触摸屏面板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872264A CN101872264A CN 201010169334 CN201010169334A CN101872264A CN 101872264 A CN101872264 A CN 101872264A CN 201010169334 CN201010169334 CN 201010169334 CN 201010169334 A CN201010169334 A CN 201010169334A CN 101872264 A CN101872264 A CN 10187226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ductor layer
- transparent conductor
- conductive region
- touch panel
- electrode substr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using resistive elements, e.g. a single continuous surface or two parallel surfaces put in contact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105—Switch making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117—Conductor or circuit manufacturing
- Y10T29/49124—On flat or curved insulated base, e.g., printed circuit, etc.
- Y10T29/49126—Assembling bas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117—Conductor or circuit manufacturing
- Y10T29/49124—On flat or curved insulated base, e.g., printed circuit, etc.
- Y10T29/49128—Assembling formed circuit to base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117—Conductor or circuit manufacturing
- Y10T29/49124—On flat or curved insulated base, e.g., printed circuit, etc.
- Y10T29/49155—Manufacturing circuit on or in bas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触摸屏面板、电子装置和制造触摸屏面板的方法。一种触摸屏面板包括具有提供在第一基底层上的第一透明导体层的上衬底,和具有提供在第二基底层上的第二透明导体层的下衬底。第一透明导体层和第二透明导体层通过间隔物彼此相对,并且当第一基底层被按压时形成接触。第一透明导体层被划分为彼此电隔离的多个导电区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地涉及触摸屏面板、具有触摸屏面板的电子装置和制造触摸屏面板的方法。
背景技术
触摸屏面板被布置在显示面板的前部,并且被用作一种输入设备,以便检测在显示面板的显示屏上的触摸的出现和位置。由于触摸屏面板使得用户能够基于显示在显示面板上的并且用户视觉地察觉到的信息进行直接输入,因此触摸屏面板被流行地用于各种应用。
电阻式触摸屏面板是公知的。电阻式触摸屏面板具有形成有透明导体层的上电极衬底以及形成有透明导体层的下电极衬底,所述相对的透明导体层之间形成有间隙。当在上电极衬底上的一点处施加力时,相对的透明导体层形成接触,以便使得能够检测施加力的位置。
电阻式触摸屏面板可以粗略地分类为4线类型和5线类型。4线电阻式触摸屏面板具有提供在上电极衬底和下电极衬底之一上的X轴电极,以及提供在上电极衬底和下电极衬底中的另一个上的Y轴电极。在另一方面,5线电阻式触摸屏面板具有提供在下电极衬底上的X轴电极和Y轴电极两者,并且上电极衬底作为用于检测电压的探测器。
申请人知道日本专利公开No.2004-272722和No.2008-293129。
下面,将参考图1和2给出对5线电阻式触摸屏面板的描述。图1是示出了5线电阻式触摸屏面板的例子的立体图,并且图2是示出了图1的5线电阻式触摸屏面板的截面图。
如图1和2所示,5线电阻式触摸屏面板200具有形成上电极衬底的膜210、形成在膜210的一个表面上的透明导体层230、形成下电极衬底的玻璃220、形成在玻璃220的一个表面上的透明导体层240和夹在两个相互相对的透明导体层230和240之间的间隔物250。5线电阻式触摸屏面板200可被通过电缆260电连接到主计算机(未示出)。
图3A和3B分别是用于解释5线电阻式触摸屏面板200中的坐标检测的立体图和电路图。如图3A所示,通过提供在透明导体层240四边的端部处的电极241、242、243和244交替地在X轴方向和Y轴方向施加电压。例如,当透明导体层230和240在被用户的指尖F按压的接触位置A处接触时,如图3B所示,通过透明导体层230检测电势Va,以便检测X轴方向和Y轴方向的坐标位置。在图3B中,Rw代表导线电阻,并且IN代表透明导体层240的输入区域。
然而,5线电阻式触摸屏面板200一次仅可以检测单个接触位置。例如,如果用户的指尖F同时按压多个接触位置,5线电阻式触摸屏面板200不能检测被同时按压的多个接触位置。
图4A和4B分别是用于解释同时出现多个检测位置时,5线电阻式触摸屏面板中的坐标检测的立体图和电路图。在图4A和4B中,以相同的标记指示与图3A和3B中相应部件相同的部件,并且将省略对其的描述。
如图4A所示,通过提供在透明导体层240的四边的端部处的电极241、242、243和244交替地在X轴方向和Y轴方向施加电压。例如,当透明导体层230和240在被用户的指尖F同时按压的接触点A和B处接触时,如图4B所示通过透明导体层230检测电势Vc,以便检测X轴方向和Y轴方向的坐标位置。在该情况下,根据电势Vc检测到接触点A和B之间的一个中间位置,即使按压了两个接触位置A和B并且未按压该中间位置。换言之,当同时按压两个接触位置A和B时,错误地检测到接触位置A和B之间的中间位置。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般目的是提供一种新颖的并且有用的触摸屏面板、电子装置和制造该触摸屏面板的方法,其中抑止了上述的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个并且更为具体的目的是提供使得能够检测被同时按压的多个接触点,并且如果必要,还使得能够检测移动的接触位置的触摸屏面板、电子装置和制造该触摸屏面板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触摸屏面板,包括具有提供在第一基底层上的第一透明导体层的上衬底;具有提供在第二基底层上的第二透明导体层的下衬底;介于第一透明导体层和第二透明导体层之间的间隔物,从而第一透明导体层和第二透明导体层彼此相对,并且当第一基底层被按压时形成接触,其中第一透明导体层被划分为彼此电隔离的导电区域的M行乘以N列的阵列,其中M和N是大于或等于2的自然数。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包括触摸屏面板的电子装置,所述触摸屏面板包括具有提供在第一基底层上的第一透明导体层的上衬底;具有提供在第二基底层上的第二透明导体层的下衬底;介于第一透明导体层和第二透明导体层之间的间隔物,从而第一透明导体层和第二透明导体层彼此相对,并且当第一基底层被按压时形成接触,其中第一透明导体层被划分为彼此电隔离的导电区域的M行乘以N列的阵列,其中M和N是大于或等于2的自然数;以及驱动电路,配置为时分扫描第一透明导体层的导电区域,并且检测第一透明导体层和第二透明导体层之间同时出现的一个或多个接触位置处的接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制造触摸屏面板的方法,包括形成具有提供在第一基底层上的第一透明导体层的上衬底;形成具有提供在第二基底层上的第二透明导体层的下衬底;将第一透明导体层划分为彼此电隔离的导电区域的M行乘以N列的阵列,其中M和N是大于或等于2的自然数;并且将第一透明导体层和第二透明导体层与介于它们之间的间隔物接合,从而第一透明导体层和第二透明导体层彼此相对,并且当第一基底层被按压时形成接触,其中在所述接合第一透明导体层和第二透明导体层之前执行对第一透明导体层的所述划分。
当结合附图阅读时,将从下列的详细描述中明了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和其它特征。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5线电阻式触摸屏面板的例子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了图1的5线电阻式触摸屏面板的截面图;
图3A和3B分别是用于解释5线电阻式触摸屏面板中的坐标检测的立体图和电路图;
图4A和4B分别是用于解释当多个接触位置同时出现时5线电阻式触摸屏面板中的坐标检测的立体图和电路图;
图5是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中的触摸屏面板的上电极衬底的平面图;
图6是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中的触摸屏面板的下电极衬底的仰视图;
图7是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中的触摸屏面板的截面图;
图8是示出了用于解释第一个实施例中的触摸屏面板的立体图;
图9是用于解释第一实施例中的触摸屏面板的上电极衬底的导电区域的图;
图10是用于解释制造第一实施例中的触摸屏面板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1A和11B是用于解释制造第一实施例中的触摸屏面板的方法的立体图;
图12是示出了由制造第一实施例中的触摸屏面板的方法使用的激光束照射装置的图;
图13是示出了照射的激光束的频率以及能量和上电极衬底的质量的关系的图;
图14是用于解释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中的触摸屏面板的上电极衬底的导电区域的图;
图15是用于解释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例中的触摸屏面板的上电极衬底的导电区域的图;
图16是用于解释本发明的第四个实施例中的触摸屏面板的上电极衬底的导电区域的图;
图17是用于解释本发明的第五个实施例中的触摸屏面板的上电极衬底的导电区域的图;
图18是示出了本发明的第六个实施例中的触摸屏面板的上电极衬底的平面图;
图19是示出了第六个实施例中的触摸屏面板的下电极衬底的仰视图;
图20是示出了第六个实施例中的触摸屏面板的截面图;
图21是用于解释本发明的第七个实施例中的触摸屏面板的上电极衬底的导电区域的图;
图22是示出了该触摸屏面板的驱动电路的例子的电路图;
图23是用于解释图22所示的驱动电路的操作的时序图;和
图24示出了具有根据任一实施例的触摸屏面板的电子装置的例子。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通过参考图5到图8,给出对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中的触摸屏面板的描述。
图5是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中的触摸屏面板的上电极衬底的平面图,并且图6是示出了第一个实施例中的触摸屏面板的下电极衬底的仰视图。图7是示出了第一个实施例中的触摸屏面板的截面图,并且图8是示出了用于解释第一个实施例中的触摸屏面板的立体图。
这个实施例中的触摸屏面板包括上电极衬底10和下电极衬底20。如图5和图7所示,上电极衬底10具有膜(或第一基底层)11和形成在膜11的一个表面上的透明导体层12。在另一个方面,如图6和7所示,下电极衬底20具有衬底(或第二基底层)21和形成在衬底21的一个表面上的透明导体层22。上电极衬底10具有近似矩形的形状,并且衬底21具有与上电极衬底10相同的形状或近似相同的形状。上电极衬底10和下电极衬底20通过透明导体层12和22彼此相对。更具体地,如图7所示,透明导体层12和22通过间隔物31等彼此相对。透明导体层12和22可通过例如粘合剂或胶带接合到间隔物31。
如图5和图8所示,上电极衬底10的透明导体层12被划分为32个导电区域。在这个例子中,透明导体层12被沿着其较短边(或图5中的垂直方向)划分为4个近似为矩形的导电区域,并且被沿着其较长边(或图5中的水平方向)划分为8个近似为矩形的导电区域。透明导体层12被划分为32个导电区域,从而每个导电区域与相邻的导电区域电隔离。例如,通过去除两个相互相邻的导电区域之间的透明导体层12,从而在两个相互相邻的导电区域之间形成间隙,并且两个相互相邻的导电区域彼此电隔离,可以将透明导体层12划分为32个导电区域。透明导体层12的每个导电区域被连接到沿着上电极衬底10的相对的较长边(或上端和下端)提供的一对电极部分13的一对相应的引导电极(leader electrode)。布置在上电极衬底10外围上的电极部分13连接上电极衬底10的较短边之一(或左端)处的柔性印刷电路(FPC)14。FPC14具有连接到控制电路或驱动电路(未示出)的端子15。
当然,透明导体层12上的导电区域的数目不限于32。透明导体层12可被沿着其较短边(或图5中的垂直方向)划分为M个导电区域,并且可被沿着其较长边(或图5中的水平方向)划分为N个导电区域,其中M和N是大于或等于2的自然数,并且M可以等于N或不同于N。M和N的值越大,检测接触位置的分辨率越高。换言之,透明导体层12可被划分为导电区域的M×N(或M行乘以N列)阵列(或矩阵布置)。另外,通过相对于透明导体层12的垂直和水平长度(即,大小或面积)适当地设置M和N的值,可以不同地设置检测接触位置的垂直和水平分辨率。
如图8所示,在透明导体层22上沿着下电极衬底20的四边提供形成矩形框架(或环)形状的电极的4个电极部分23、24、25和26。由电极部分23、24、25和26形成的矩形框架形状的电极具有分别在该矩形框架形状的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和右下角提供的电极部分UL、UR、LL和LR。4个电极部分UL、UR、LL和LR被以引导线(leader line)延长到下电极衬底20的外围,并且连接到下电极衬底20的较短边之一(或左端)处的柔性印刷电路(FPC)27(如图6所示)。FPC27具有连接到控制电路或驱动电路的端子28。
FPC14和27被通过端子15和28连接到控制电路或驱动电路,并且还被连接到主计算机(未示出)。
例如,膜11可被由诸如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C(聚碳酸酯)和在可视区域中透明的树脂材料的材料制成。另外,透明导体层12和22可被由诸如ITO(氧化铟锡)、或添加了Al(铝)或Ga(镓)的Zno(氧化锌)、或添加了Sb(锑)的SnO2(氧化锡)的材料制成。另外,衬底21可由玻璃或玻璃之外的材料(诸如树脂)制成。
当然,膜11和衬底21中的每一个可以基本为刚性的,或可以足够柔软(或有弹性),以便适合于触摸屏面板的用途或使用触摸屏面板的方式,只要透明导体层12和22在以用户的手指或由用户操纵的笔或触针在膜11上施加力的位置处形成接触即可。优选地,膜11和衬底21中的至少一个(在这个例子中,膜11)足够柔软,以便使得透明导体层12和22能够在膜11上被施加力的位置处形成接触。如果膜11和衬底21两者都是柔性的,则可以沿着弯曲表面提供触摸屏面板。在该情况下,膜11的柔性和衬底21的柔性可以相同或可以相互不同。
优选地,透明导体层12的柔性与膜11的柔性相当以便防止其间的过早分离,并且透明导体层22的柔性与衬底21的柔性相当以便防止其间的过早分离。
当用户的手指按压上电极衬底10时,例如,上电极衬底10的透明导体层12和下电极衬底的透明导体层22在按压的接触位置处形成接触。通过透明导体层12的导电区域检测电势,以便检测接触位置。换言之,时分地扫描划分上电极衬底10的透明导体层12的每个导电区域,并且可以在根据时分扫描的定时识别包括检测到的接触位置的导电区域。通过在下电极衬底20的4个拐角部分处在透明导体层22上提供的电极部分UL、UR、LL和LR,在X轴方向和Y轴方向上交替地施加电压。
由于针对划分上电极衬底10的透明导体层12的每个导电区域识别接触位置,因此可以检测同时出现的多个接触位置。换言之,即使当上电极衬底10的透明导体层12和下电极衬底的透明导体层22在被同时按压的多个接触位置处形成接触时,也可以独立地检测所述多个接触位置中的每一个。
图8示出了上电极衬底10的透明导体层12和下电极衬底的透明导体层22在被同时按压的5个接触位置A、B、C、D和E处形成接触的情况。在该情况下,5个接触位置A、B、C、D和E分别位于透明导体层12上的相互不同的导电区域12a、12b、12c、12d和12e,并且由于导电区域12a、12b、12c、12d和12e彼此隔离,因此可以独立地检测5个接触位置A、B、C、D和E。因此,可见只要两个或更多个接触位置位于透明导体层12上的相互不同的导电区域内,由于相互不同的导电区域彼此隔离,因此可以检测同时出现的所述两个或更多个接触位置。
因此,通过时分地扫描透明导体层12上的多个导电区域,并且通过多个导电区域检测电势,可以检测同时出现的多个接触位置。另外,通过检测透明导体层12上的电势分布,可以准确地检测同时出现的多个接触位置的坐标位置。另外,通过时分地扫描透明导体层12上的多个导电区域,并且通过所述多个导电区域检测电势,可以检测移动的接触位置。通过检测透明导体层12上的电势分布,还可以准确地检测移动的接触位置的坐标位置。
接着,通过参考图9,给出对划分上电极衬底10的透明导体层12的导电区域的描述。图9是用于解释第一个实施例中的触摸屏面板的上电极衬底的导电区域的图。图9的左部示出了上电极衬底10的平面图,并且图9的右部以放大的比例示出了以虚线围绕的上电极衬底10的一部分。
在图9中,透明导体层12被沿着其较短边(或垂直方向)划分为4个近似为矩形的导电区域,并且被沿着其较长边(或水平方向)划分为8个近似为矩形的导电区域。这32个导电区域被分为沿着水平方向的上两行和沿着水平方向的下两行。如图5所示,导电区域的上两行连接到沿着上电极衬底10的上端提供的电极部分13的引导电极,并且导电区域的下两行连接到沿着上电极衬底10的下端提供的电极部分13的引导电极。
在这个实施例中,触摸屏面板被设计为主要以用户的手指操作。出于这个原因,每个导电区域具有近似为矩形的形状或近似为正方形的形状,并且最大导电区域的近似矩形形状的较长边或近似正方形形状的一边优选地为25mm或更小,并且更优选地为20mm或更小。可以基于手指的大小确定导电区域的大小的上限,以便使得可以独立地检测由用户的手指同时按压的多个接触位置。换言之,如果导电区域的一边比用户两个指尖之间的距离短,可以独立地检测以指尖同时按压的多个接触位置。在另一方面,最大导电区域的近似矩形形状的较长边或正方形形状的一边优选地为5mm或更大,并且更优选地为7mm或更大。可以基于后面描述的导引电极的大小确定导电区域的大小的下限。换言之,如果导电区域的一边(或较长边)小于0.5mm并且太小,例如,相对于导电区域由导引电极占据的区域增加,从而恶化触摸屏面板的性能。
因此,可以基于触摸屏面板所需的位置检测精度、用户指尖操作触摸屏面板的容易性等确定导电区域的大小的上限和下限。
如图9的右部所示,最右列处的上电极衬底10的下两行中的透明导体层12的两个导电区域由导电区域121和导电区域122形成。以类似于最右列处的下两行中的两个导电区域的方式,8个列中的每一列处的下两行中的透明导体层12的两个导电区域由导电区域121和导电区域122形成。在另一方面,最右列处的上电极衬底10的上两行中的透明导体层12的两个导电区域由导电区域121和导电区域122形成,其中导电区域121和导电区域122被以相对于图9的右部所示图案颠倒的图案布置。以类似于最右列处的上两行中的两个导电区域的方式,8个列中的每一列处的上两行中的透明导体层12的两个导电区域由导电区域121和导电区域122形成。
因此,对于每一列,上部行中的透明导体层12的导电区域可被以这样的图案布置,相对于布置下部行中的透明导体层12的导电区域的图案,该图案是颠倒的图案。基本上,对于每一列,上部行和下部行中的透明导体层12的导电区域的图案的这种对称布置基本上适用于下面描述的实施例。换言之,阵列上半部分中的上部行中的导电区域和阵列下半部分中的下部行中的导电区域具有关于阵列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之间的边界的对称图案。
如图9右部中以放大比例所示,导电区域122接触上电极衬底10的较长边之一(即,下边)。在另一方面,导电区域121具有区域部分121a、从区域部分121a沿着导电区域122的一边(即,左边)延伸的导引部分121b以及连接导引部分121b和上电极衬底10的较长边之一(即,下边)的接触部分121c。换言之,导引部分121b形成在连接到上电极衬底10的较长边之一(即,下边)的导电区域121和122之间。为了防止错误的位置检测,导引部分121b优选地是沿着上电极衬底10纵向方向的窄条。
导电区域121在接触部分121c连接到导引电极131,并且导电区域122在上电极衬底10的较长边之一(即,下边)处连接到导引电极132。可以通过在接触部分121c上施加银膏(或焊膏)将导电区域121的接触部分121c连接到导引电极131。类似地,可以通过在上电极衬底10的较长边之一(即,下边)的附近区域内在导电区域122上施加银膏(或焊膏),将导电区域122连接到导引电极132。多个这种引导电极131和132形成图5所示的引导电极部分13。
接着,将给出对制造这个实施例中的触摸屏面板的方法的描述。图10是用于解释制造第一个实施例中的触摸屏面板的方法的流程图。出于方便起见,假设上电极衬底10具有在它的膜11上形成的透明导体层12。
首先,在步骤S102执行在上电极衬底10的透明导体层12上照射激光束的激光束照射处理,以便在透明导体层12的相互相邻的导电区域之间形成间隙。由于激光束产生的热或烧蚀,去除透明导体层12的被激光束照射的部分。透明导体层12的相互相邻的导电区域之间的间隙将相互相邻的导电区域彼此电隔离。
在形成上电极衬底10时,可以独立于下电极衬底20的形成执行步骤S102,只要在步骤S104之前执行步骤S102即可。
当然,可以使用激光束之外的带电粒子束(诸如电子束)来去除透明导体层122的部分,以便在透明导体层12的相互相邻的导电区域之间形成间隙。
图11A和11B是用于解释制造第一个实施例中的触摸屏面板的方法的立体图。图11A示出了沿着图9右部内的直线11A-11B切割的截面的立体图。通过在透明导体层12上照射激光束,去除透明导体层12的一部分以便形成去除区域15a。去除区域15a将透明导体层12分隔为导电区域121和122。图11B示出了沿着图9右部内的直线11C-11D切割的截面的立体图。通过在透明导体层12上照射激光束,去除透明导体层12的一部分以便形成去除区域15b。去除区域15b分隔透明导体层12,以便形成导电区域121的导引部分121b。透明导体层12被在去除区域15a和15b完整去除,并且因此,相邻的导电区域(诸如,导电区域121和122)被彼此绝对隔离。
去除透明导体层12的部分的方法不限于使用带电粒子束的方法。例如,可以在透明导体层12上形成光致抗蚀剂层,并且可以用曝光装置对与导电区域的图案相对应的抗蚀图案曝光并且显影。通过湿法蚀刻或干法蚀刻,可以在未形成抗蚀图案的部分去除透明导体层12。可替换地,可以在将被去除的透明导体层12的区域上印刷蚀刻膏,以便通过蚀刻去除用蚀刻膏印刷的区域。然而,在采用湿法蚀刻作为去除方法的情况下,难以使得被去除的透明导体层12的导电区域的宽度变窄,并且难以线性地去除导电区域,并且在该情况下,通过透明导体层12的显示的可见性被恶化,并且触摸屏面板的显示质量变差。在另一方面,在采用干法蚀刻作为去除方法的情况下,制造触摸屏面板的费用变得相对高。因此,作为去除方法,使用带电粒子束(诸如激光束)的方法适用于制造触摸屏面板,这是因为去除区域15a和15b可被以相对低的成本线性地去除,并且具有窄的宽度。
例如,在步骤S102中使用的激光束的波长是355nm。可以通过连续地在透明导体层12上照射重复脉冲激光去除透明导体层12。照射在透明导体层12上的激光束的光斑直径可以为例如10μm到100μm,并且被去除的透明导体层12的宽度可以是相应于光斑直径的10μm到100μm。当使用具有355nm波长的激光束时,透明导体层12可被去除,但是膜11保持基本不受激光束的影响。结果,可以均匀地形成长并且窄的导引部分121b。
优选地,激光束的波长使得形成透明导体层12的材料能够吸收该激光束,并且使得形成膜11的材料能够透过该激光束。为了有效地去除透明导体层12,激光束仅被透明导体层12吸收,从而透明导体层12可被线性地去除,并且可以制造触摸屏面板而不恶化其显示质量。另外,为了透明导体层12的去除部分在视觉上不显眼,并且为了触摸屏面板的显示可见性不受激光束的影响,在可视区域内透明导体层12的表面反射率和膜11的表面反射率之间的差值优选地为1%或更小。如果在可视区域内透明导体层12的表面反射率和膜11的表面反射率之间的差值为1%或更小的小值,则透明导体层12的去除区域在视觉上是不显眼的,并且将不影响触摸屏面板的显示可见性。在这个实施例中,透明导体层12例如由ITO制成,并且其表面反射率在可视区域内近似为3.5%。在另一方面,膜11例如由PET制成,其表面反射率近似为3%。因此,透明导体层12的表面反射率和膜11的表面反射率之间的差值在可视区域内为0.5%,这小于1%。当然,形成膜11的材料不限于PET,并且可以使用在可视区域内透明的任意适合的材料(包括PC和树脂)形成膜11。
通过步骤S102的激光束照射处理,如图9右部所示形成导电区域121的区域部分121a、引导部分121b和接触部分121c以及导电区域122。
接着,步骤S104执行引导电极连接处理以便连接引导电极。更具体地,在上电极衬底10的较长边之一(即,下边)的附近区域内在透明导体层12的导电区域122上,并且在由步骤S102形成的接触部分121c处在透明导体层12上施加银(或焊膏),以便将导电区域122连接到引导电极132,并且将接触部分121c连接到引导电极131。对于导电区域的每个列,引导电极被类似地连接到上部两行和下部两行中的每一个中的导电区域121和122。
然后,步骤S106执行通过间隔物31等接合上电极衬底10和下电极衬底20的接合处理,从而透明导体层12和22通过间隔物31彼此相对。FPC14被连接到上电极衬底10的一端,并且FPC27被连接到下电极衬底20的一端。
通过上述的步骤S102、S104和S106制造这个实施例的触摸屏面板。
如果被去除的透明导体层12的宽度太宽,触摸屏面板上的不能检测接触位置的不可检测区域增加,并且恶化了通过上电极衬底10的透明导体层12的显示可见性,从而恶化了触摸屏面板的性能。另外,由用户的指尖或由用户操纵的笔或触针按压触摸屏面板的顶部电极衬底10,并且笔或触针的尖端具有近似为0.8mm的半径。出于这些原因,可以认为如果被去除的透明导体层12的宽度为1mm或更小,则可以保证触摸屏面板的性能。在另一方面,如果被去除的透明导体层12的宽度例如小于0.1μm并且太窄,可以在透明导体层12的两个相互相邻的导电区域之间产生不希望的电容,并且恶化触摸屏面板的性能。因此,被去除的透明导体层12的宽度,即,隔离透明导体层12的两个相互相邻的导电区域的间隙的宽度优选地在0.1μm到1mm的范围内,并且更优选地,在10μm到100μm的范围内,以便保持触摸屏面板的满意性能。
接着,通过参考图12给出对用于去除上电极衬底10的透明导体层12的激光束照射装置的描述。图12是示出了由制造第一个实施例中的触摸屏面板的方法使用的激光束照射装置的图。在图12中,上电极衬底10被以透明导体层12面向上的方式放置在XYZθ微进台151上。例如,XYZθ微进台151可以沿着XYZ坐标系的X轴、Y轴和Z轴移动,并且还可以例如在XY面上以角度θ旋转。
在另一方面,在XYZθ微进台151上提供发射具有355nm波长的激光束的激光源152。来自激光源152的激光束通过透镜153会聚在透明导体层12的表面上。以激光源控制电路156控制来自激光源152的激光发射。
台控制电路155控制XYZθ微进台151的移动和位置。控制电路159可由诸如中央处理单元(CPU)的处理器构成,并且控制台控制电路155,以便相对于激光束的照射位置(或光斑)调整上电极衬底10的位置。另外,控制电路159控制激光源控制电路156,以便调整从激光源152发射的激光束的功率。结果,被激光束照射的上电极衬底10的透明导体层12的区域被去除,以便使得相互相邻的导电区域彼此隔离。
图13是示出了从激光源152照射的激光束的频率和能量和上电极衬底10的质量之间的关系的图。在该情况下,上电极衬底10的质量指被激光束照射的透明导体层12的去除状态。在图13中,符号“o”指示透明导体层12的满意去除,并且符号“△”指示不如满意去除那样良好的透明导体层12的合理去除,并且符号“x”指示透明导体层12的不令人满意(不可接受的)的去除。从图13可见,当照射的激光束的频率在20kHz到100kHz的范围内,并且照射的激光束的能量在40μJ到300μJ范围内时,可以实现透明导体层12的满意去除。然而,透明导体层12不能被具有低频率和低能量的激光束完全去除。在另一方面,除了透明导体层12之外,具有高频率和高能量的激光束还将去除膜11。因此,具有80kHz到100kHz范围内的频率的激光束理想地具有在40μJ到50μJ范围内的能量,并且具有20kHz到40kHz范围内的频率的激光束理想地具有在240μJ到300μJ范围内的能量。
[第二实施例]
接着,通过参考图14,给出对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中的触摸屏面板的描述。图14是用于解释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中的触摸屏面板的上电极衬底的导电区域的图。图14的左部示出了上电极衬底10的平面图,并且图14的右部以放大的比例示出了以虚线围绕的上电极衬底10的一部分。在图14中,以相同的标记指示与图9中相应部件相同的部件,并且将省略对其的描述。
在图14中,透明导体层12被沿着其较短边(或垂直方向)划分为4个近似为矩形的导电区域,并且被沿着其较长边(或水平方向)划分为8个近似为矩形的导电区域。这32个导电区域被分为沿着水平方向的上两行和沿着水平方向的下两行。
如图14的右部所示,最右列处的上电极衬底10的下两行中的透明导体层12的两个导电区域由导电区域221和导电区域222形成。以类似于最右列处的下两行中的两个导电区域的方式,8个列中的每一列处的下两行中的透明导体层12的两个导电区域由导电区域221和导电区域222形成。在另一方面,最右列处的上电极衬底10的上两行中的透明导体层12的两个导电区域由导电区域221和导电区域222形成,其中导电区域221和导电区域222被以相对于图14右部所示图案颠倒的图案布置。以类似于最右列处的上两行中的两个导电区域的方式,8个列中的每一列处的上两行中的透明导体层12的两个导电区域由导电区域221和导电区域222形成。
如图14右部以放大比例所示,导电区域222接触上电极衬底10的较长边之一(即,下边)。在另一方面,导电区域221具有区域部分221a、从区域部分221a沿着导电区域222的一边(即,左边)延伸的导引部分221b以及连接导引部分221b和上电极衬底10的较长边之一(即,下边)的接触部分221c。换言之,导引部分221b形成在连接到上电极衬底10的较长边之一(即,下边)的导电区域221和222之间。为了防止错误的位置检测,导引部分221b优选地是沿着上电极衬底10纵向方向的窄条。
导电区域222包括去除区域241和242,在去除区域241和242中去除了透明导体层12。因此,导电区域222具有在其中检测接触位置的区域部分222a、形成在去除区域241和242之间的电阻器部分222d和接触部分222c。电阻器部分222d被形成在区域部分222a和接触部分222c之间。
去除区域241不沿着上电极衬底10的纵向方向延伸到透明导体层12的导电区域222右边的附近区域,并且去除区域242不沿着上电极衬底10的纵向方向延伸到透明导体层12的导电区域222左边(或中央部分)的附近区域。因此,透明导体层12的电阻器部分222d具有相对长的电路径,并且电阻器部分222d的电阻可被设置得相对大。电阻器部分222d的电阻被调整为与导引部分221b的电阻相同或近似相同。换言之,调整去除区域241和242之间的沿着垂直于上电极衬底10的纵向方向的方向的间隙,以及去除区域241和242的沿着上电极衬底10纵向方向长度(并且因此,电阻器部分222d的电路径的长度),从而电阻器部分222d的电阻被调整为与导引部分221b的电阻相同或近似相同。可以通过以与形成透明导体层12的相互相邻导电区域之间的间隙,以便隔离相互相邻导电区域时相同的方式去除透明导体层12,形成去除区域241和242。因此,可以使用激光束形成去除区域241和242。
从最小化图案对准和制造成本的观点出发,去除区域241和242优选地被形成为对于透明导体层12的每个导电区域在相同方向上延伸。另外,属于相同列的透明导体层12的导电区域的去除区域241和242优选地被在垂直于上电极衬底10的纵向方向的方向上对准。
导电区域221在接触部分221c连接到导引电极231,并且导电区域222在接触部分222c处连接到导引电极232。可以通过在接触部分221c上施加银膏(或焊膏)将导电区域221的接触部分221c连接到导引电极231。类似地,可以通过在接触部分222c上施加银膏(或焊膏),将导电区域222连接到导引电极232。
因此,在这个实施例中,从导引电极231到导电区域221的区域部分221a的电阻与从导引电极232到导电区域222的区域部分221a的电阻相同或近似相同。通过使得从导引电极到导电区域的区域部分的电阻对于透明导体层12的每个导电区域都相同,可以不必在驱动触摸屏面板的驱动电路中提供电阻器或类似物,否则将需要这些电阻器以便补偿当从导引电极到导电区域的区域部分的电阻在透明导体层12的导电区域之间不相同时用于检测接触位置的不同阈值电势。结果,由于不需要执行在使用不同的阈值电势检测多个接触位置的情况下驱动电路检测多个接触位置所需的复杂操作,因此可以用相对低的成本制造能够进行多个接触位置的同时检测的触摸屏面板。
[第三实施例]
接着,通过参考图15,给出对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例中的触摸屏面板的描述。图15是用于解释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例中的触摸屏面板的上电极衬底的导电区域的图。图15以放大的比例示出了以图9中的虚线围绕的上电极衬底10的一部分。在图15中,以相同的标记指示与图9中的相应部件具有基本相同功能的部件。
如图15所示,导电区域122接触上电极衬底10的较长边之一(即,下边)。在另一方面,导电区域121具有区域部分121a、从区域部分121a沿着导电区域122的相应边(即,左边和右边)延伸的导引部分121b-1和121b-2以及分别连接导引部分121b-1和121b-2和上电极衬底10的较长边之一(即,下边)的接触部分121c-1和121c-2。换言之,导引部分121b-1和121b-2被形成在连接到上电极衬底10的较长边之一(即,下边)的导电区域121和122之间。为了防止错误的位置检测,导引部分121b-1和121b-2优选地是沿着上电极衬底10纵向方向的窄条。
导电区域121在接触部分121c-1和121c-2处连接到导引电极131,并且导电区域122在上电极衬底10的较长边之一(即,下边)处连接到导引电极132。可以通过在接触部分121c-1和121c-2上施加银膏(或焊膏)将导电区域121的接触部分121c-1和121c-2连接到导引电极131。类似地,可以通过在上电极衬底10的较长边之一(即,下边)的附近区域内在导电区域122上施加银膏(或焊膏),将导电区域122连接到导引电极132。
在图9所示的第一个实施例的情况下,如果导引部分121b沿着上电极衬底10的纵向方向相当窄,则区域部分121a和接触部分121c之间的电阻可以变高。但是如图15所示,当在区域部分121a和接触部分121c之间提供一对导引部分121b-1和121b-2时,即使每个导引部分121b-1和121b-2沿着上电极衬底10的纵向方向相当窄,也可以抑止区域部分121a和接触部分121c之间的电阻的增加。
[第四实施例]
接着,通过参考图16,给出对本发明的第四个实施例中的触摸屏面板的描述。图16是用于解释本发明的第四个实施例中的触摸屏面板的上电极衬底的导电区域的图。图16以放大的比例示出了上电极衬底10的一部分,例如,该上电极衬底10具有被沿着其较短边(或垂直方向)划分为M=6个导电区域,并且被沿着其较长边(或水平方向)划分为N=8个导电区域的透明导体层12。这48个导电区域被分为沿着水平方向的上三行和沿着水平方向的下三行。在图16中,以相同的标记指示与图9中的相应部件具有基本相同功能的部件。
如图16所示,最右列处的上电极衬底10的下三行中的透明导体层12的三个导电区域由例如导电区域121、导电区域122和导电区域123形成。导电区域123接触上电极衬底10的较长边之一(即,下边)。在另一方面,导电区域121具有区域部分121a、从区域部分121a沿着导电区域122和123的一边(即,左边)延伸的导引部分121b以及连接导引部分121b和上电极衬底10的较长边之一(即,下边)的接触部分121c。换言之,导引部分121b被形成在连接到上电极衬底10的较长边之一(即,下边)的导电区域121和导电区域122以及123之间。另外,导电区域122具有区域部分122a、从区域部分122a沿着导电区域123的一边(即,左边)延伸的导引部分122b以及连接导引部分122b和上电极衬底10的较长边之一(即,下边)的接触部分122c。换言之,导引部分122b被形成在连接到上电极衬底10的较长边之一(即,下边)的导电区域122和导电区域123之间。为了防止错误的位置检测,导引部分121b和122b优选地是沿着上电极衬底10纵向方向的窄条。
另外,从区域部分121a到导电区域121的接触部分121c的电阻优选地与区域部分122a到导电区域122的接触部分122c的电阻相同或近似相同。因此,导引部分121b沿着上电极衬底10的纵向方向的宽度被制作得比导引部分122b的宽度更宽。
导电区域121在接触部分121c处连接到导引电极131,导电区域122在接触部分122c处连接到导引电极132,并且导电区域123在上电极衬底10的较长边之一(即,下边)处连接到导引电极133。可以通过在接触部分121c上施加银膏(或焊膏)将导电区域121的接触部分121c连接到导引电极131,并且可以通过在接触部分122c上施加银膏(或焊膏)将导电区域122的接触部分122c连接到导引电极132。类似地,可以通过在上电极衬底10的较长边之一(即,下边)的附近区域内在导电区域123上施加银膏(或焊膏),将导电区域123连接到导引电极133。多个这种引导电极131、132和133形成图5所示的引导电极部分13。
[第五实施例]
接着,通过参考图17,给出对本发明的第五个实施例中的触摸屏面板的描述。图17是用于解释本发明的第五个实施例中的触摸屏面板的上电极衬底的导电区域的图。图17以放大的比例示出了上电极衬底10的一部分,例如,该上电极衬底10具有被沿着其较短边(或垂直方向)划分为M=4个导电区域,并且被沿着其较长边(或水平方向)划分为N=8个导电区域的透明导体层12。这64个导电区域被分为沿着水平方向的上四行和沿着水平方向的下四行。在图17中,以相同的标记指示与图9中的相应部件具有基本相同功能的部件。
如图17所示,最右列处的上电极衬底10的下四行中的透明导体层12的四个导电区域由例如导电区域121、导电区域122、导电区域123和导电区域124形成。导电区域124接触上电极衬底10的较长边之一(即,下边)。在另一方面,导电区域121具有区域部分121a、从区域部分121a沿着导电区域122、123和124的一边(即,左边)延伸的导引部分121b以及连接导引部分121b和上电极衬底10的较长边之一(即,下边)的接触部分121c。换言之,导引部分121b被形成在连接到上电极衬底10的较长边之一(即,下边)的导电区域121和导电区域122、123和124之间。导电区域122具有区域部分122a、从区域部分122a沿着导电区域123和124的一边(即,左边)延伸的导引部分122b以及连接导引部分122b和上电极衬底10的较长边之一(即,下边)的接触部分122c。换言之,导引部分122b被形成在连接到上电极衬底10的较长边之一(即,下边)的导电区域122和导电区域123以及124之间。另外,导电区域123具有区域部分123a、从区域部分123a沿着导电区域124的一边(即,左边)延伸的导引部分123b以及连接导引部分123b和上电极衬底10的较长边之一(即,下边)的接触部分123c。换言之,导引部分123b被形成在连接到上电极衬底10的较长边之一(即,下边)的导电区域123和导电区域124之间。为了防止错误的位置检测,导引部分121b和122b和123b优选地是沿着上电极衬底10纵向方向的窄条。
另外,优选地,从区域部分121a到导电区域121的接触部分121c的电阻、从区域部分122a到导电区域122的接触部分122c的电阻以及从区域部分123a到导电区域123的接触部分123c的电阻相同或近似相同。因此,导引部分121b沿着上电极衬底10的纵向方向的宽度被制作得比导引部分122b的宽度更宽,并且导引部分122b沿着上电极衬底10的纵向方向的宽度被制作得比导引部分123b的宽度更宽。
导电区域121在接触部分121c处连接到导引电极231,导电区域122在接触部分122c处连接到导引电极232,导电区域123在接触部分123c处连接到导引电极233,并且导电区域124在上电极衬底10的较长边之一(即,下边)处连接到导引电极234。可以通过在接触部分121c上施加银膏(或焊膏)将导电区域121的接触部分121c连接到导引电极231,可以通过在接触部分122c上施加银膏(或焊膏)将导电区域122的接触部分122c连接到导引电极232,并且可以通过在接触部分123c上施加银膏(或焊膏)将导电区域123的接触部分123c连接到导引电极233。类似地,可以通过在上电极衬底10的较长边之一(即,下边)的附近区域内在导电区域124上施加银膏(或焊膏),将导电区域124连接到导引电极234。多个这种引导电极231、232、233和234形成图5所示的引导电极部分13。
[第六实施例]
接着,通过参考图18到20,给出对本发明的第六个实施例中的触摸屏面板的描述。图18是示出了本发明的第六个实施例中的触摸屏面板的上电极衬底的平面图。图19是示出了第六个实施例中的触摸屏面板的下电极衬底的仰视图,并且图20是示出了第六个实施例中的触摸屏面板的截面图。在图18到20中,以相同的标记指示与图5到7中相应部件相同的部件,并且将省略对其的描述。
当然,透明导体层12上的导电区域的数目不限于图18中所示的32。透明导体层12可被沿着其较短边(或图18中的垂直方向)划分为M个导电区域,并且可被沿着其较长边(或图18中的水平方向)划分为N个导电区域,其中M和N是大于或等于2的自然数,并且M可以等于N或不同于N。另外,透明导体层12的导电区域可以具有上述第一到第五实施例以及后面描述的第八实施例中的任一个的配置。
例如,在透明导体层12的导电区域具有图16所示的配置的情况下,引导电极131、132和133形成电极部分13,电极部分13沿着下电极衬底20的上端和下端布置,并且通过从上端和下端沿着下电极衬底20的左边布线与图19所示的端子部分(或端子组)323接触。如图18所示,端子部分323连接到柔性印刷电路(FPC)314的区域315。更具体地,通过被以图20所示的各向异性导体膜324接合在一起,FPC314和电极部分13的端子部分323被电连接在一起。FPC314具有相应于第一实施例的FPC14和27的端子15和28的端子15和28。
因此,在这个实施例中仅需要单个FPC314将触摸屏面板连接到驱动电路等。结果,可以减少将触摸屏面板连接到驱动电路等所需的连接器的数目,并且与需要多个FPC以便将触摸屏面板连接到驱动电路等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少触摸屏面板的制造成本。
[第七实施例]
接着,通过参考图21,给出对本发明的第七个实施例中的触摸屏面板的描述。图21是用于解释本发明的第七个实施例中的触摸屏面板的上电极衬底的导电区域的图。图21以放大的比例示出了上电极衬底10的一部分,该上电极衬底10例如具有被沿着其较短边(或垂直方向)划分为M=6个导电区域,并且被沿着其较长边(或水平方向)划分为N=8个导电区域的透明导体层12。这48个导电区域被分为沿着水平方向的上三行和沿着水平方向的下三行。在图21中,以相同的标记指示与图14中的相应部件具有基本相同功能的部件。
如图21所示,最右列处的上电极衬底10的下三行中的透明导体层12的三个导电区域由例如导电区域221、导电区域222、导电区域223形成。
导电区域222包括去除区域241和242,在去除区域241和242中去除了透明导体层12。因此,导电区域222具有在其中检测接触位置的区域部分222a、从区域部分222a延伸的引导部分222b、形成在去除区域241和242之间的电阻器部分222d、和接触部分222c。电阻器部分222d被形成在引导部分222b和接触部分222c之间。透明导体层12的电阻器部分222d具有相对长的电路径,并且电阻器部分222d的电阻可被设置为相对大。电阻器部分222d的电阻被调整为与导引部分221b的电阻相同或近似相同。换言之,调整去除区域241和242之间的沿着垂直于上电极衬底10的纵向方向的方向的间隙,以及去除区域241和242的沿着上电极衬底10纵向方向长度(并且因此,电阻器部分222d的电路径的长度),从而使得电阻器部分222d的电阻被调整为与导引部分221b的电阻相同或近似相同。
导电区域223包括去除区域243和244,在去除区域243和244中去除了透明导体层12。因此,导电区域223具有在其中检测接触位置的区域部分223a、形成在去除区域243和244之间的电阻器部分223b、和接触部分223c。电阻器部分223b被形成在区域部分223a和接触部分223c之间。透明导体层12的电阻器部分223b具有相对长的电路径,并且电阻器部分223b的电阻可被设置为相对大。电阻器部分223b的电阻被调整为与导引部分222b和电阻器部分222d的电阻相同或近似相同。换言之,调整去除区域243和244之间的沿着垂直于上电极衬底10的纵向方向的方向的间隙,以及去除区域243和244的沿着上电极衬底10纵向方向长度(并且因此,电阻器部分223b的电路径的长度),从而使得电阻器部分223b的电阻被调整为与导引部分222b和电阻器部分222d的电阻相同或近似相同。
导引部分221b沿着上电极衬底10的纵向方向的宽度可被制作得比导引部分222b的宽度更宽,以便匹配导引部分221b和222b的电阻和/或以便调整导引部分222b和电阻器部分222d的电阻的和。
从最小化图案对准和制造成本的观点出发,去除区域241到244优选地被形成为对于透明导体层12的每个导电区域在相同方向上延伸。另外,属于相同列的透明导体层12的导电区域的去除区域241和242以及去除区域243和244分别优选地被在垂直于上电极衬底10的纵向方向的方向上对准。
导电区域221在接触部分221c处连接到导引电极231,导电区域222在接触部分222c处连接到导引电极232,并且导电区域223在接触部分223c处连接到导引电极233。可以通过在接触部分221c上施加银膏(或焊膏)将导电区域221的接触部分221c连接到导引电极231。类似地,可以通过在接触部分222c上施加银膏(或焊膏),将导电区域222连接到导引电极232,并且可以通过在接触部分223c上施加银膏(或焊膏),将导电区域223连接到导引电极233。多个这种引导电极231、232和233形成图5或图18所示的引导电极部分13。
因此,在这个实施例中,从导引电极231到导电区域221的区域部分221a的电阻与从导引电极232到导电区域222的区域部分222a的电阻相同或近似相同,并且与从导引电极233到导电区域223的区域部分223a的电阻相同或近似相同。通过使得从导引电极到导电区域的区域部分的电阻对于透明导体层12的每个导电区域都相同,可以不必在驱动触摸屏面板的驱动电路(未示出)中提供电阻器或类似物,否则将需要这些电阻器以便补偿当从导引电极到导电区域的区域部分的电阻在透明导体层12的导电区域之间不相同时用于检测接触位置的不同阈值电势。结果,由于不需要执行在使用不同的阈值电势检测多个接触位置的情况下驱动电路检测多个接触位置所需的复杂操作,可以用相对低的成本制造能够进行多个接触位置的同时检测的触摸屏面板。
另外,从区域部分221a到导电区域221的接触部分221c的电阻优选地与从区域部分222a到导电区域222的接触部分222c的电阻相同或近似相同,并且与从区域部分223a到导电区域223的接触部分223c的电阻相同或近似相同。因此,导引部分221b沿着上电极衬底10的纵向方向的宽度被制作得比导引部分222b的宽度更宽。
接着,通过参考图22和23,将给出对触摸屏面板的驱动电路的例子的描述。图22是解释触摸屏面板的驱动电路的这个例子的电路图,并且图23是用于解释图22所示的驱动电路的操作的时序图。为了简化描述,出于方便起见,假设驱动电路驱动具有M×N个导电区域的触摸屏面板,其中例如如图8所示M=4并且N=8。
通过在图8所示的下电极衬底20的透明导体层22的四个拐角部分提供的电极部分UL、UR、LL和LR,图22所示的驱动电路100交替地在X轴方向和Y轴方向上施加电压。例如,当透明导体层12和22在被按压的接触位置A接触时,通过透明导体层22检测电势,以便检测X轴方向和Y轴方向上的坐标位置。
图22所示的驱动电路100包括微控制单元(MCU)101、电势控制部分102、多路复用器103、输出调整电路104和噪声滤波器105。图22还示出了图7所示的FPC14和27的端子15和28或图20所示的单个FPC314的端子15和28。
MCU101驱动并且控制电势控制部分102和多路复用器103,并且处理表示按压上电极衬底10的接触位置的坐标的坐标信号,以便检测接触位置的坐标位置。MCU101包括模数转换器(ADC)101A,它将从上电极衬底10的透明导体层12的32个导电区域中的每一个获得的模拟坐标信号处理为数字坐标信号。
电势控制部分102包括6个晶体管102A到102F。电势控制部分102控制将被施加到在下电极衬底20的透明导体层22上提供的电极部分UL、UR、LL和LR的电压,以便基于从MCU101输出的驱动信号PSW1到PSW6,交替地在下电极衬底20上产生沿着X轴方向的电势分布以及沿着Y轴方向的电势分布。
晶体管102A、102C和102E由P型晶体管形成,并且晶体管102B、102D和102F由N型晶体管形成。在晶体管102A的发射极上施加电源电压(例如,5V),并且晶体管102B的发射极接地。从MCU101输出的驱动信号PSW1和PSW2分别被输入晶体管102A和102B的基极。另外,连接晶体管102A和102B的集电极的节点被通过端子28连接到电极部分LR。
在晶体管102C的发射极上施加电源电压(例如,5V),并且晶体管102D的发射极接地。从MCU101输出的驱动信号PSW3和PSW4分别被输入晶体管102C和102D的基极。另外,连接晶体管102C和102D的集电极的节点被通过端子28连接到电极部分UL。
在晶体管102E的发射极上施加电源电压(例如,5V),并且从MCU101输出的驱动信号PSW5被输入晶体管102E的基极。晶体管102E的集电极被通过端子28连接到电极部分UR。
晶体管102F的发射极接地,并且从MCU101输出的驱动信号PSW6被输入晶体管102F的基极。晶体管102F的集电极被通过端子28连接到电极部分LL。
多路复用器103被通过端子15连接到上电极衬底10的透明导体层12的32个导电区域中的每一个。多路复用器103一次一列地扫描透明导体层12的导电区域,并且基于从MCU101输出的区域选择信号S0、S1和S2检测表示导电区域的电势分布的信号。区域选择信号S0、S1和S2按照扫描顺序选择每行内的8个导电区域。换言之,基于区域选择信号S0、S1和S2,按照列扫描顺序选择四行中的每一行内的导电区域,并且一次选择属于一列的四行内的4个导电区域。表示每行的电势分布的输出信号AN0到AN3被从噪声滤波器105输出,并且被输入MCU101的ADC101A,在MCU101中检测xy坐标。如稍后所述,根据通过多路复用器103从触摸屏面板的端子15输出的信号得出输出信号AN0到AN3。
输出调整电路104被连接到多路复用器103的输出,并且包括调整电阻器104a到104d,以及如图22所示的那样连接的由晶体管形成的开关元件104A到104D。来自MCU101的驱动信号PSW7被输入到开关元件104A到104D的基极。在触摸屏面板的上电极衬底10被按压并且检测到接触位置之前,开关元件104A到104D最初被导通,以便将下电极衬底20的透明导体层22的电势最初保持为预定电势(例如,0V)。当触摸屏面板的上电极衬底10被按压并且检测到接触位置时,开关元件104A到104D截止,以便将各个信号线的电势保持在浮动状态(或浮动电势)。
例如,在上电极衬底10的透明导体层12的导电区域具有图9的右部所示的配置的情况下,两个中心行内的16个导电区域的电阻比上部行和下部行中的16个导电区域的电阻大,并且由于电阻的差异,两个中心行内的16个导电区域的基于电势改变的接触位置检测出现了相对延迟。因此,通过多路复用器103连接到两个中心行的调整电阻器104b和104c的电阻被调整为小于通过多路复用器103连接到上部行和下部行的调整电阻器104a和104d的电阻。因此输出调整电路104消除了两个中心行中的导电区域和上部行和下部行中的导电区域之间的检测接触位置的响应速度差异。
当然,例如,在上电极衬底10的透明导体层12的导电区域具有图14的右部所示的配置的情况下,由于每个导电区域222的电阻器部分222d的提供,两个中心行中的16个导电区域的电阻与上部行和下部行中的16个导电区域的电阻相同或近似相同,因此可以简化或省略输出调整电路104。
由包括电感和电容元件的RC滤波器电路形成噪声滤波器105,噪声滤波器105连接到多路复用器103的输出,并且减少或基本消除通过多路复用器103获得的来自触摸屏面板的透明导体层12的导电区域的输出中的噪声。因此,被输入MCU 101的ADC 101A的输出信号AN0到AN3不包括恶化接触位置检测的准确性的噪声或基本上不包括恶化接触位置检测的准确性的噪声。
图23示出了上述的信号PSW1到PSW7、S0到S2和AN0到AN3的定时。出于方便起见,假设在时刻t0和时刻t1按压上电极衬底10从而引起透明导体层12和22的接触。
在时刻t0之前的状态中,所有驱动信号PSW1到PSW6具有低电平。因此,电极部分LR、UL和UR处的电势为5V,并且电极部分LL处于浮动电势。在这种状态中,驱动信号PSW7具有高电平,并且输出调整电路104的所有开关元件104A到104D都导通。因此,所有输出信号AN0到AN3具有低电平(或0V),并且指示没有检测到接触位置。
从MCU101输出的区域选择信号S0到S2选择并且驱动以图23中的列号0到7标识的8个列中的每一列内的4个行中的每一行内的导电区域。因此,从MCU101输出的区域选择信号S0到S2连续地选择并且驱动透明导体层12的导电区域,并且源自触摸屏面板的输出的输出信号AN0到AN3被输入到MCU101。当区域选择信号S0到S2为S0=L、S1=L、S2=L时,选择列号0内的导电区域,其中“L ”代表低信号电平。当区域选择信号S0到S2为S0=H、S1=L、S2=L时,选择列号1内的导电区域,其中“H”代表高信号电平。类似地,当区域选择信号S0到S2为S0=L、S1=H、S2=L时,选择列号2内的导电区域,当区域选择信号S0到S2为S0=H、S1=H、S2=L时,选择列号3内的导电区域,当区域选择信号S0到S2为S0=L、S1=L、S2=H时,选择列号4内的导电区域,当区域选择信号S0到S2为S0=H、S1=L、S2=H时,选择列号5内的导电区域,当区域选择信号S0到S2为S0=L、S1=H、S2=H时,选择列号6内的导电区域,并且当区域选择信号S0到S2为S0=H、S1=H、S2=H时,选择列号7内的导电区域。
在图23中出于方便起见假设在时刻t0,接触位置出现在列号0内相应于输出信号AN0的行内的导电区域内。例如,列号0内相应于输出信号AN0的行内的导电区域是位于触摸屏面板的左上角的导电区域。
当输出信号AN0的电势在时刻0上升时,驱动信号PSW3、PSW4和PSW6上升到高电平,以便检测X坐标,并且从而在下电极衬底20的透明导体层22上产生X轴方向上的电势分布。在这种状态下,驱动信号PSW7具有低电平,并且输出调整电路104的开关元件104A到104D截止。
此后,驱动信号PSW3和PSW4降低到低电平,并且驱动信号PSW1和PSW2上升到高电平,以便检测Y坐标。在图23中,WX指示x坐标检测波形,并且WY代表Y坐标检测波形。
在时刻t0,被按压的上电极衬底10的透明导体层12与下电极衬底20的透明导体层22接触。出于这个原因,在上电极衬底10的透明导体层12内产生与接触位置的X坐标和Y坐标相对应的电势,并且该电势被作为相应于输出信号AN0的输出信号输出。
输出信号AN0被输入MCU101,并且接触位置的xy坐标被MCU101内的ADC101A转换为数字信号。在图23中,VX代表x坐标电压,并且VY代表y坐标电压。
当xy坐标的检测结束时,驱动信号PSW1、PSW2和PSW6返回到低电平。结果,完成检测来自具有检测到的xy坐标的导电区域的输出信号的准备。当在时刻t1在相同区域内出现接触位置时,以类似的方式执行xy坐标的检测。当然,可以用与上述类似的方式检测出现在透明导体层12的其它导电区域内的接触位置。
如上所述,透明导体层12的32个导电区域彼此隔离,并且为每个导电区域从多路复用器103连续选择并且输出来自这些导电区域的输出信号。因此,基于相应于4行的MCU101的输出信号AN0到AN3,可以为8列(列号0到7)中的32个导电区域中的每一个单独地并且独立地进行坐标检测。
可以适合地修改驱动具有M=4并且N=8的M×N个导电区域的触摸屏面板的图22所示的驱动电路,以便形成驱动具有M和N不为M=4并且N=8的M×N个导电区域的触摸屏面板的驱动电路。例如,如果M=4并且N=4,与M=4并且N=8的情况相比,FPC14的端子15的数目和多路复用器103端子数发生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减少),并且与M=4并且N=8的情况相比,输出调整电路104内的电路元件的数目和噪声滤波器105内的电路元件的数目发生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减少),并且因此,可以根据这些改变修改图22中所示的驱动电路。
透明导体层12的导电区域的时分扫描使得即使同时按压多个接触位置,并且即使接触位置发生移动,也能够检测触摸屏面板内的接触位置。
本发明的每个实施例可被应用于5线电阻式触摸屏面板,并且根据每个实施例的5线电阻式触摸屏面板可被用于各种电子装置。电子装置的例子包括便携电话(或移动电话)、便携数字助理(PDA)、各种多媒体装置(包括便携音乐播放器、便携视频播放器、便携浏览器和1Seg(或1-segment)调谐器)、电子字典、导航系统、计算机、销售点(POS)终端、库存管理终端、自动取款机(ATM)、相机、数字相框、遥控设备、办公装置(包括复印机、传真机和多功能外设(MFP))、家用电器等。
图24示出了具有根据上述任一实施例的触摸屏面板的电子装置的例子。在这个例子中,电子装置由数字相框(或数字媒体框)900形成。
图24所示的数字相框900包括触摸屏面板901和提供在壳体(或外壳)上的按钮(或开关)902,以及被电连接到触摸屏面板901并且被提供在壳体内的驱动电路,诸如图22所示的驱动电路100。例如,可以按压按钮902中的一个按钮,以便接通或关闭数字相框900的电源。可以按压其它按钮902,以便例如在照片和操作菜单之间转换触摸屏面板901上的显示。可以通过例如按压显示的操作菜单内的适当部分,形成数字相框900的其它输入或指令。用户可以同时按压显示的操作菜单内的多个部分。
在数字相框900中,触摸屏面板901可以包括驱动电路,或者驱动电路可以从外部连接至触摸屏面板901。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而是可以做出各种变形和修改而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15)
1.一种触摸屏面板,包括:
具有提供在第一基底层上的第一透明导体层的上衬底;
具有提供在第二基底层上的第二透明导体层的下衬底;
介于第一透明导体层和第二透明导体层之间的间隔物,从而使得第一透明导体层和第二透明导体层彼此相对并且当第一基底层被按压时形成接触,
其特征在于第一透明导体层被划分为彼此电隔离的导电区域的M行乘以N列的阵列,其中M和N是大于或等于2的自然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屏面板,其特征在于一列中的相互相邻行的导电区域由第一导电区域和第二导电区域构成,其中第一导电区域耦接到沿着所述行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的上衬底的一端处的第一引导电极,以及第二导电区域通过上衬底的所述一端处的第一引导部分耦接到第二引导电极,其中第一引导部分沿着第一导电区域的一边延伸。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摸屏面板,其特征在于一列中的相互相邻行的导电区域还由通过上衬底的所述一端处的第二引导部分耦接到第三引导电极的第三导电区域构成,其中第二引导部分沿着第一引导部分以及第一导电区域的所述一边延伸。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摸屏面板,其特征在于一列中的相互相邻行的导电区域还由通过上衬底的所述一端处的第三引导部分耦接到第四引导电极的第四导电区域构成,其中第三引导部分沿着第一和第二引导部分以及第一导电区域的所述一边延伸。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摸屏面板,其特征在于第一导电区域通过形成在第一导电区域内的电阻器部分电连接到第一引导电极,所述电阻器部分具有与第二导电区域的第一引导部分的电阻匹配的电阻。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摸屏面板,其特征在于第一引导部分的电阻和第二引导部分的电阻是匹配的。
7.如权利要求1到6中的任一个所述的触摸屏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个导电区域具有近似矩形的形状,所述近似矩形的形状具有在5mm到25mm范围内的边。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摸屏面板,其特征在于隔离第一透明导体层的两个相互相邻导电区域的间隙的宽度在0.1μm到1mm的范围内。
9.如权利要求1到8中的任一个所述的触摸屏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列上半部分中的上部行中的导电区域和所述阵列下半部分中的下部行中的导电区域具有关于所述阵列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之间的边界的对称图案。
10.如权利要求1到9中的任一个所述的触摸屏面板,其特征在于还提供:
驱动电路,配置为时分地扫描第一透明导体层的导电区域,并且检测第一透明导体层和第二透明导体层之间在同时出现的一个或多个接触位置处的接触。
11.一种电子装置,包括:
如权利要求1到9中的任一个所述的触摸屏面板;和
驱动电路,配置为时分地扫描第一透明导体层的导电区域,并且检测第一透明导体层和第二透明导体层之间在同时出现的一个或多个接触位置处的接触。
12.一种制造触摸屏面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提供了以下步骤:
形成具有提供在第一基底层上的第一透明导体层的上衬底;
形成具有提供在第二基底层上的第二透明导体层的下衬底;
将第一透明导体层划分为彼此电隔离的导电区域的M行乘以N列的阵列,其中M和N是大于或等于2的自然数;并且
将第一透明导体层和第二透明导体层与介于它们之间的间隔物接合,从而使得第一透明导体层和第二透明导体层彼此相对并且当第一基底层被按压时形成接触,
其中在所述将第一透明导体层和第二透明导体层接合的步骤之前执行所述将第一透明导体层划分的步骤。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制造触摸屏面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第一透明导体层划分的步骤在第一透明导体层上照射带电粒子束,以通过由所述带电粒子束消除第一透明导体层所形成的间隙将相互相邻的导电区域彼此电隔离。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制造触摸屏面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激光束或电子束作为所述带电粒子束。
15.如权利要求12到14中的任一个所述的制造触摸屏面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第一透明导体层划分的步骤划分第一透明导体层,从而使得每个导电区域具有近似矩形的形状,所述近似矩形的形状具有在5mm到25mm范围内的边,并且隔离第一透明导体层的两个相互相邻导电区域的间隙的宽度在0.1μm到1mm的范围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8)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9103355A JP5401158B2 (ja) | 2009-04-21 | 2009-04-21 |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タッチ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
JP2009103353A JP5538745B2 (ja) | 2009-04-21 | 2009-04-21 | タッチパネル |
JP2009-103354 | 2009-04-21 | ||
JP2009-103355 | 2009-04-21 | ||
JP2009-103353 | 2009-04-21 | ||
JP2009103354A JP5175241B2 (ja) | 2009-04-21 | 2009-04-21 | タッチパネル |
JP2009-113694 | 2009-05-08 | ||
JP2009113694A JP5302762B2 (ja) | 2009-05-08 | 2009-05-08 | タッチパネル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872264A true CN101872264A (zh) | 2010-10-27 |
CN101872264B CN101872264B (zh) | 2016-06-15 |
Family
ID=422363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169334.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72264B (zh) | 2009-04-21 | 2010-04-21 | 触摸屏面板、电子装置和制造触摸屏面板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8599565B2 (zh) |
EP (1) | EP2244172B1 (zh) |
KR (1) | KR101126444B1 (zh) |
CN (1) | CN101872264B (zh) |
TW (1) | TWI423089B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736814A (zh) * | 2011-04-06 | 2012-10-17 | 富士通电子零件有限公司 | 触摸面板 |
CN102778991A (zh) * | 2011-05-12 | 2012-11-14 | 富士通电子零件有限公司 | 触摸面板 |
CN103713433A (zh) * | 2012-10-08 | 2014-04-09 |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薄膜晶体管触控显示面板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
CN104503642A (zh) * | 2014-12-26 | 2015-04-08 | 罗延廷 | 一种触控膜的甩尾处的焊接结构 |
CN110162231A (zh) * | 2018-02-16 | 2019-08-23 | 富士通电子零件有限公司 | 触摸面板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120046963A (ko) | 2010-11-03 | 2012-05-11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영상 표시를 위한 휴대 단말기 |
JP5572080B2 (ja) * | 2010-12-15 | 2014-08-13 |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 タッチパネル |
JP5797414B2 (ja) * | 2011-01-27 | 2015-10-21 |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位置検出方法 |
JP5784959B2 (ja) * | 2011-04-25 | 2015-09-24 |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 タッチパネル |
US20130100066A1 (en) * | 2011-10-25 | 2013-04-25 |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 Multi-touch capable single layer capacitive touch panel |
KR101885216B1 (ko) * | 2011-12-30 | 2018-08-30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터치 센서 시스템의 멀티 터치 구분 방법 |
TW201340181A (zh) * | 2012-03-30 | 2013-10-01 |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 觸控面板及其觸碰感應層的製造方法 |
JP5961467B2 (ja) * | 2012-07-24 | 2016-08-02 |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 タッチパネル |
TWI509335B (zh) * | 2012-10-05 | 2015-11-21 | Innocom Tech Shenzhen Co Ltd | 薄膜電晶體觸控顯示面板裝置及其驅動方法 |
US8780067B1 (en) * | 2013-01-10 | 2014-07-15 | Young Fast Optoelectronics Co., Ltd. | Bridging structure for signal transmission of touch panel |
KR102208417B1 (ko) | 2013-12-23 | 2021-01-28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 장치 및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
CN107408331B (zh) * | 2014-04-04 | 2021-06-18 | 通用电子有限公司 | 用于配置便携式设备的遥控功能的系统和方法 |
US20160001496A1 (en) * | 2014-07-01 | 2016-01-07 | Preco, Inc.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the fabrication of pattern arrays in making touch sensor panels |
KR102418492B1 (ko) * | 2015-06-30 | 2022-07-06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플렉서블 유기발광표시패널 |
KR102468288B1 (ko) * | 2015-10-30 | 2022-11-17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터치 표시장치 |
WO2019044800A1 (ja) * | 2017-09-01 | 2019-03-07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タッチパネル |
US20190258345A1 (en) * | 2018-02-22 | 2019-08-22 | Young Fast Optoelectronics Co., Ltd. | Assembling Structure of Flexible Flat Cable of Touch Panel |
US20190294234A1 (en) * | 2018-03-20 | 2019-09-26 | Young Fast Optoelectronics Co., Ltd. | Touch panel wiring structure |
US11429224B2 (en) * | 2021-01-06 | 2022-08-30 | Rockwell Collins, Inc. | Eliminating interconnect induced inaccuracies and reducing scan time using a high granularity resistive touch screen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762124B2 (en) * | 2001-02-14 | 2004-07-13 | Avery Dennison Corporation | Method for patterning a multilayered conductor/substrate structure |
CN1942853A (zh) * | 2004-05-06 | 2007-04-04 | 苹果电脑有限公司 | 多点触摸屏 |
CN101286107A (zh) * | 2008-05-27 | 2008-10-15 | 张文 | 多点电阻触摸屏 |
CN101339481A (zh) * | 2008-08-14 | 2009-01-07 | 成都吉锐触摸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电阻阵列触摸屏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8207186A (ja) | 1982-05-26 | 1983-12-02 | Toyo Commun Equip Co Ltd | 複数同時入力位置検出方法 |
US4661655B1 (en) * | 1984-12-24 | 1997-01-21 | Elographics Inc | Electrographic touch sensor and method of reducing bowed equipotential fields therein |
US4797514A (en) * | 1986-06-09 | 1989-01-10 | Elographics, Inc. | Touch sensitive device with increased linearity |
US5402151A (en) * | 1989-10-02 | 1995-03-28 | U.S. Philips Corporation | Data processing system with a touch screen and a digitizing tablet, both integrated in an input device |
JPH03201120A (ja) | 1989-12-28 | 1991-09-03 | Gunze Ltd | 抵抗膜式タッチパネル |
JPH08278489A (ja) | 1995-04-07 | 1996-10-22 | Citizen Watch Co Ltd | 液晶表示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
US5815141A (en) * | 1996-04-12 | 1998-09-29 | Elo Touch Systems, Inc. | Resistive touchscreen having multiple selectable regions for pressure discrimination |
US6163313A (en) * | 1997-12-12 | 2000-12-19 | Aroyan; James L. | Touch sensitive screen and method |
JP2000020226A (ja) * | 1998-07-06 | 2000-01-21 | Alps Electric Co Ltd | 座標入力装置 |
US6549193B1 (en) * | 1998-10-09 | 2003-04-15 |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 Touch panel with improved linear response and minimal border width electrode pattern |
US6522320B1 (en) * | 2000-03-30 | 2003-02-18 | Shin Jiuh Corp. | Cursor controller |
JP2002182854A (ja) | 2000-12-18 | 2002-06-28 | Hitachi Ltd | 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画面入力型表示装置 |
AU2002247135A1 (en) * | 2001-02-12 | 2002-08-28 | Morgan T. Johnson | Laser micromachining and electrical structures |
JP2004139144A (ja) | 2002-10-15 | 2004-05-13 | Alps Electric Co Ltd | タッチパネル |
JP2004272722A (ja) | 2003-03-11 | 2004-09-30 | Gunze Ltd | タッチパネル装置 |
JP2006039667A (ja) | 2004-07-22 | 2006-02-09 | Fujitsu Component Ltd | エリア分割アナログ抵抗膜タッチパネル |
CN101057210B (zh) | 2004-09-10 | 2011-08-10 | 郡是株式会社 | 触摸屏及触摸屏用薄膜材料的制造方法 |
US7701631B2 (en) * | 2004-09-27 | 2010-04-20 | Qualcomm Mems Technologies, Inc. | Device having patterned spacers for backplates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
US7710629B2 (en) * | 2004-09-27 | 2010-05-04 | Qualcomm Mems Technologie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play device with reinforcing substance |
JP4288231B2 (ja) | 2004-12-28 | 2009-07-01 | 株式会社コナミデジタルエンタテインメント | 情報取得システム |
JP4319639B2 (ja) | 2005-03-28 | 2009-08-26 | 株式会社コナミデジタルエンタテインメント | 情報記録カード、情報取得プログラム、及び、情報取得システム |
US7561334B2 (en) * | 2005-12-20 | 2009-07-14 | Qualcomm Mems Technologie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back-glass deflection in an interferometric modulator display device |
JP2007200177A (ja) | 2006-01-30 | 2007-08-09 | Optrex Corp | 電子装置 |
EP2330494A3 (en) | 2006-06-09 | 2011-11-23 | Apple Inc. | Touch scre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
JP4752033B2 (ja) | 2006-09-29 | 2011-08-17 | グンゼ株式会社 |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タッチ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
JP4667471B2 (ja) | 2007-01-18 | 2011-04-13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透明導電性フィルム、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タッチパネル |
JP2008293129A (ja) | 2007-05-22 | 2008-12-04 | Tokai Rubber Ind Ltd | タッチパネル |
US8633915B2 (en) | 2007-10-04 | 2014-01-21 | Apple Inc. | Single-layer touch-sensitive display |
TW201007544A (en) | 2008-08-08 | 2010-02-16 | Chi Hsin Electronics Corp | Resistive touch panel and touch position detecting method thereof |
US20100225598A1 (en) * | 2009-03-05 | 2010-09-09 | Shen Jia-You | Multi-touch and handwriting-recognition resistive touchscreen |
US7876288B1 (en) * | 2010-08-11 | 2011-01-25 | Chumby Industries, Inc. | Touchscreen with a light modulator |
-
2010
- 2010-04-12 US US12/758,077 patent/US8599565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0-04-16 TW TW99112213A patent/TWI423089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0-04-16 EP EP20100160210 patent/EP2244172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10-04-19 KR KR20100035970A patent/KR101126444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0-04-21 CN CN201010169334.3A patent/CN101872264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3
- 2013-10-22 US US14/059,940 patent/US8832930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762124B2 (en) * | 2001-02-14 | 2004-07-13 | Avery Dennison Corporation | Method for patterning a multilayered conductor/substrate structure |
CN1942853A (zh) * | 2004-05-06 | 2007-04-04 | 苹果电脑有限公司 | 多点触摸屏 |
CN101286107A (zh) * | 2008-05-27 | 2008-10-15 | 张文 | 多点电阻触摸屏 |
CN101339481A (zh) * | 2008-08-14 | 2009-01-07 | 成都吉锐触摸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电阻阵列触摸屏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736814A (zh) * | 2011-04-06 | 2012-10-17 | 富士通电子零件有限公司 | 触摸面板 |
CN102778991A (zh) * | 2011-05-12 | 2012-11-14 | 富士通电子零件有限公司 | 触摸面板 |
CN102778991B (zh) * | 2011-05-12 | 2015-07-01 | 富士通电子零件有限公司 | 触摸面板 |
CN103713433A (zh) * | 2012-10-08 | 2014-04-09 |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薄膜晶体管触控显示面板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
CN103713433B (zh) * | 2012-10-08 | 2016-08-03 |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薄膜晶体管触控显示面板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
CN104503642A (zh) * | 2014-12-26 | 2015-04-08 | 罗延廷 | 一种触控膜的甩尾处的焊接结构 |
CN110162231A (zh) * | 2018-02-16 | 2019-08-23 | 富士通电子零件有限公司 | 触摸面板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040809A (en) | 2010-11-16 |
KR20100116136A (ko) | 2010-10-29 |
US20140041208A1 (en) | 2014-02-13 |
US20100265198A1 (en) | 2010-10-21 |
CN101872264B (zh) | 2016-06-15 |
TWI423089B (zh) | 2014-01-11 |
US8599565B2 (en) | 2013-12-03 |
EP2244172A3 (en) | 2010-12-15 |
EP2244172A2 (en) | 2010-10-27 |
US8832930B2 (en) | 2014-09-16 |
EP2244172B1 (en) | 2012-06-20 |
KR101126444B1 (ko) | 2012-03-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872264A (zh) | 触摸屏面板、电子装置和制造触摸屏面板的方法 | |
CN105183249B (zh) | 触摸面板及其操作方法 | |
CN1311321C (zh) | 输入设备、其生产方法和具有输入设备的便携式电子设备 | |
CN205050119U (zh) | 用于检测压力的电极片及包括该电极片的触摸输入装置 | |
CN1246763C (zh) | 输入装置及便携式电子装置 | |
CN105677102A (zh) | 电极片 | |
US20050219230A1 (en) | Touch panel input device | |
JP2008217784A (ja) | タッチパネル | |
CN105278750A (zh) | 触摸输入装置 | |
CN103246414A (zh) | 触摸面板、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 |
US20060002203A1 (en) | Input device having activating means | |
US10324555B2 (en) | Display device having force sensor structure | |
JP7466215B2 (ja) | ボタンの供給 | |
KR101344591B1 (ko) | 터치 패널 | |
JP2009277047A (ja) | 座標検出装置 | |
JP5302762B2 (ja) | タッチパネル | |
JP2010256999A (ja) | タッチパネル | |
KR102501042B1 (ko) |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백라이트 유닛, 가이드 패널 및 가요성 인쇄회로 | |
CN102645994A (zh) | 一种触控面板及其触摸定位方法、装置 | |
CN110174965A (zh) | 窄边框触控面板 | |
JP5401158B2 (ja) |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タッチ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 |
KR102020301B1 (ko) | 터치표시장치의 터치 센싱 방법 및 터치회로 | |
JP5538745B2 (ja) | タッチパネル | |
JP2013206167A (ja) | タッチパネル構造、タッチパネル構造用ジャケット | |
CN105094347B (zh) | 键盘及其驱动方法、包括该键盘的电子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615 Termination date: 201804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