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78991A - 触摸面板 - Google Patents
触摸面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778991A CN102778991A CN2012101462653A CN201210146265A CN102778991A CN 102778991 A CN102778991 A CN 102778991A CN 2012101462653 A CN2012101462653 A CN 2012101462653A CN 201210146265 A CN201210146265 A CN 201210146265A CN 102778991 A CN102778991 A CN 10277899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duction region
- extraction electrode
- resistance
- detection circuit
- coordinate det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using resistive elements, e.g. a single continuous surface or two parallel surfaces put in contact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8—Input devices, e.g. touch panel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4—Multi-touch detection in digitiser, i.e. details about the simultaneous detection of a plurality of touching locations, e.g. multiple fingers or pen and finger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3—Peripheral electrode pattern in resistive digitisers, i.e. electrodes at the periphery of the resistive sheet are shaped in patterns enhancing linearity of induced fiel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触摸面板,该触摸面板包括:包含第一基板和形成第一基板上的第一导电膜的第一电极基板,以及包含第二基板和形成于第二基板上以与第一导电膜相对的第二导电膜的第二电极基板。第一导电膜的一部分或全部被划分成多个导电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内容的方面涉及触摸面板。
背景技术
触摸面板是设置于显示器的表面上的并且允许用户直接在显示器上输入指令的输入装置。触摸面板广泛使用于各种用途以允许用户借助于显示器上的可视界面直接输入指令。
电阻式触摸面板是广泛使用的一种触摸面板。电阻式触摸面板包括其上形成有透明导电膜的上电极基板和下电极基板。上电极基板和下电极基板被这样布置,使得透明导电膜彼此相对。当在上电极基板上的点被按压时,透明导电膜在按压点彼此接触,并由此检测到按压点的位置。
有两种类型的电阻式触摸面板:4线触摸面板和5线触摸面板。在4线触摸面板中,X轴电极被设置于上电极基板和下电极基板之一上,Y轴电极被设置于上电极基板和下电极基板中的另一个上。在5线触摸面板中,X轴电极和Y轴电极两者都被设置于下电极基板上,而上电极基板起着用于检测电压的探针的作用(参见,例如,日本公开专利公开No.2004-272722和日本公开专利公开No.2008-293129)。
示例性的5线触摸面板在下面参照图1和图2来描述。图1是示例性的5线触摸面板200的透视图,以及图2是5线触摸面板200的侧剖面图。
5线触摸面板200包括膜210、形成于膜210的表面上的透明导电膜230、玻璃220以及形成于玻璃220的表面上的透明导电膜240。膜210和透明导电膜230构成上电极基板,而玻璃220和透明导电膜240构成下电极基板。上电极基板和下电极基板被这样布置,使得透明导电膜230和透明导电膜240经由间隔物(spacer)250彼此相对。5线触摸面板200经由电缆260与主计算机(未示出)电连接。
如图3A所示,电极241、242、243和244被设置于透明导电膜240的相应各边。电压经由电极241、242、243和244沿X轴和Y轴方向交替地施加。当透明膜230(或膜210)于接触点A处受到按压时,透明导电膜230与透明导电膜240于接触点A彼此接触。然后,如图3B所示,借助于透明导电膜230来检测电压Va,并且检测到接触点A的X和Y坐标。
在此,虽然以上所描述的5线触摸面板200能够每次检测出一个接触点的位置,但是它无法同时检测出多个接触点的位置。
假定在电压经由电极241、242、243和244沿X轴和Y轴方向交替地施加时,透明导电膜230在接触点A和B同时受到按压,并且透明导电膜230和透明导电膜240于接触点A和B彼此接触(参见图4A),则没有受到按压的且位于接触点A和B之间的点的坐标被检测到。这是因为,如图4B所示,即使在透明导电膜230和透明导电膜240于接触点A和B彼此接触时,也只有一个电压Vc经由透明导电膜230检测到。
发明内容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触摸面板,该触摸面板包括:包含第一基板和形成于第一基板上的第一导电膜的第一电极基板,以及包含第二基板和形成于第二基板上以与第一导电膜相对的第二导电膜的第二电极基板。第一导电膜的一部分或全部被划分成多个导电区。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5线触摸面板的透视图;
图2是图1的现有技术的5线触摸面板的侧剖面图;
图3A和3B是用来描述现有技术的5线触摸面板的坐标检测法的示意图;
图4A和4B是用来描述现有技术的5线触摸面板的坐标检测法的示意图;
图5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触摸面板的上电极基板的示例性配置的示意图;
图6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触摸面板的下电极基板的示例性配置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触摸面板的侧剖面图;
图8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触摸面板的透明导电膜的示意图;
图9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触摸面板的上电极基板的透明导电膜的示意图;
图10A和10B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触摸面板的上电极基板和下电极基板的示意图;
图11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触摸面板的上电极基板的示意图;
图12是示出根据第四实施例的触摸面板的上电极基板的示意图;
图13是示出根据第五实施例的触摸面板的上电极基板的示意图;
图14是示出根据第六实施例的触摸面板的上电极基板的示意图;
图15是示出根据第七实施例的触摸面板的上电极基板的示意图;
图16是示出根据第八实施例的触摸面板的上电极基板的示例性配置的示意图;
图17是示出根据第八实施例的触摸面板的下电极基板的示意图;
图18是第八实施例的触摸面板的侧剖面图;
图19是示出第八实施例的触摸面板的透明导电膜的示意图;
图20是示出根据第八实施例的触摸面板的引出电极和上电极基板的透明导电膜的一部分的示意图;
图21是示出根据第八实施例的第一变型的引出电极和上电极基板的透明导电膜的一部分的示意图;
图22是示出根据第八实施例的第二变型的引出电极和上电极基板的透明导电膜的一部分的示意图;
图23A和23B是示出根据第八实施例的第三变型的上电极基板的透明导电膜和端子的示意图;以及
图24A和24B是示出形成于根据第九实施例的触摸面板的上电极基板的透明导电膜内的导电区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下面参照图5到8来描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触摸面板100。
如图7所示,触摸面板100可以包括具有基本上矩形的形状且包含膜11和形成于膜11的表面上的透明导电膜12的上电极基板10;以及包含具有与上电极基板10基本上相同的形状的玻璃基板21和形成于玻璃基板21的表面上的透明导电膜22的下电极基板20。
触摸面板100还可以包括包含坐标检测电路50的驱动电路51。图7的包含坐标检测电路50的驱动电路51只是示例。触摸面板100可以包括具有任何其他适合的配置的驱动电路。
上电极基板10和下电极基板20被布置,使得透明导电膜12与透明导电膜22彼此相对,并且使用粘合剂或双面胶带经由间隔物31来接合。
如图5所示,透明导电膜12的整个区域120包括构成整个区域120左侧的四分之三的区域120A以及构成整个区域120右侧的四分之一的区域120B。区域120A被划分成沿垂直方向(即,沿着较短边)排列的四个区域并且被划分成沿水平方向(即,沿着较长边)排列的六个区域,以形成总计24个导电区。同时,区域120B未被划分。
在图5中,在整个区域120内的由双点划线所指示的区域对应于显示器(例如,待布置于触摸面板100之下的液晶面板)的显示区。
透明导电膜12的区域120A可以通过去除透明导电膜12的在导电区之间的部分来划分成导电区。这种配置使得可以使导电区彼此电绝缘。透明导电膜12的导电区与在上电极基板10的垂直方向上的末端处(即,沿着上电极基板10的较长边)设置的引出电极13连接。引出电极13沿着上电极基板10的边延伸并且在沿着上电极基板10的水平方向的一个末端处(即,在上电极基板10的一个较短边)与柔性基板14的末端连接。端子15与柔性基板14的另一个末端连接。如图7所示,端子15与包含坐标检测电路50的驱动电路51连接。
如图8所示,成类似于矩形环形状的电极23沿着下电极基板20的四个边缘形成于透明导电膜22上(即,在透明导电膜22上的四个边缘上)。电极23可以通过例如包含Ag或Ag-C的电阻膜来实现。引线与电极23的角LL、LR、UL及UR连接,以控制角LL、LR、UL和UR的电位(或者在透明导电膜22上生成电位分布)。参照图6,引线从角LL、LR、UL和UR起沿着下电极基板20的边缘延伸,并且在沿着下电极基板20的水平方向的一个末端处(即,在下电极基板20的一个较短边处)与柔性基板27的末端连接。端子28与柔性基板27的另一末端连接。
柔性基板14的端子15和柔性基板27的端子28与连接至例如主计算机(未示出)的驱动电路51连接。透明导电膜12和透明导电膜22的材料的实例包括氧化铟锡(ITO)、通过将Al或Ga添加到氧化锌(ZnO)中而获得的材料以及通过将Sb添加到氧化锡(SnO2)中而获得的材料。
膜11的材料的实例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碳酸酯(PC)以及在可见光范围内为透明的树脂材料。玻璃基板21可以用树脂基板来替换。
以第一实施例的触摸面板100的配置,当在上电极基板10上的点受例如手指所按压时,上电极基板10的透明导电膜12与下电极基板20的透明导电膜22在与按压点对应的点处相互接触。然后,在接触点处的电压被检测以识别接触点的位置,即,在上电极基板10上的按压点的位置。更具体地,根据第一实施例,透明导电膜12的导电区按时分方式来扫描,从而能够基于透明导电膜12与透明导电膜22彼此接触的时序来识别包含接触点的那个导电区。
此外,根据第一实施例,由驱动电路51施加于在透明导电膜22上所形成的电极23的角LL、LR、UL和UR的电压受到控制,使得电压沿X轴和Y轴方向交替地施加。
以其中上电极基板10的透明导电膜12被划分成导电区的配置,坐标检测电路50能够在各个导电区中单独地检测多个接触点的位置,在该多个接触点处,上电极基板10与下电极基板20彼此接触。
在图8的实例中,上电极基板10的透明导电膜12与下电极基板20的透明导电膜22于箭头A、B、C、D和E所指示的接触点A、B、C、D和E处彼此接触。接触点A到E在透明导电膜12的不同导电区内,并且因此能够被单独地检测。更具体地,在图8中,接触点A在透明导电膜12的导电区12a内,接触点B在透明导电膜12的导电区12b内,接触点C在透明导电膜12的导电区12c内,接触点D在透明导电膜12的导电区12d内,以及接触点E在透明导电膜12的导电区12e内。由于导电区12a、12b、12c、12d和12e相互电绝缘,因而接触点A到E能够被单独地检测。
因而,第一实施例使得可以单独地检测在透明导电膜12与透明导电膜22之间(或者在上电极基板10与下电极基板20之间)的多个接触点(在本例中为5个接触点)。
换言之,第一实施例使得可以识别包含在透明导电膜12与透明导电膜22之间的接触点的导电区,并且还使得可以基于透明导电膜22的电位分布更精确地检测出接触点的坐标。此外,第一实施例使得可以检测出在透明导电膜12与透明导电膜22之间的接触点的移动(或者位置变化),并且使得可以基于透明导电膜22的电位分布检测出所移动的接触点的坐标。
然后,更详细地描述上电极基板10的透明导电膜12的接触区。如图9(a)所示,透明导电膜12的整个区域120包括左侧的构成整个区域120的四分之三的区域120A以及右侧的构成整个区域120的四分之一的区域120B。区域120A被划分成沿垂直方向(即,沿着较短边)排列的四个区域,并且被划分成沿水平方向(即,沿着较长边)排列的六个区域,以形成总计24个导电区。同时,区域120B未被划分。
导电区被分成两组:上两行(上导电区)和下两行(下导电区)。上导电区与引出电极13连接于上电极基板10的上端(即,沿垂直方向的一个末端)处,以及下导电区与引出电极13连接于上电极基板10的下端(即,沿垂直方向的另一个末端)处。在第一实施例中,假定触摸面板100以手指来操作。由于该原因,每个导电区都具有矩形或方形的形状。较长边或者最大的那个导电区的边的长度优选地小于或等于25mm,并且更优选地小于或等于20mm。这些长度基于手指的典型尺寸。如果每个导电区的边长都小于在上电极基板10上触摸多个接触点的手指尖之间的距离,则可以单独地检测各个接触点的位置。因而,可以基于例如人的手指尖之间的典型距离以及触摸面板的舒适操作来确定导电区的边长。同时,随着导电区的尺寸减小,外延部(在后面描述)相对整个导电区的比例增加。因此,如果导电区的尺寸过小,则会降低触摸面板的性能。由于该原因,较短边或者最小的那个导电区的边的长度优选地大于或等于5mm,并且更优选地大于或等于7mm。
透明导电膜12的导电区通过去除透明导电膜12的在各个导电区周围的部分来形成。该配置使得可以使导电区彼此电绝缘。
透明导电膜12的在各个导电区周围的部分可以通过例如下列方法之一来去除:以激光束照射部分透明导电膜12并且通过加热或消融(ablation)来去除所照射的部分;将光致抗蚀剂施加于透明导电膜12上,以曝光装置来曝光并显影该光致抗蚀剂,以在对应于导电区的区域上形成抗蚀剂图形,并且通过干法或湿法蚀刻来去除透明导电膜12中未以抗蚀剂图形覆盖的部分;以及在透明导电膜12的待去除部分上印刷蚀刻浆料的图形。在这些方法当中,通过以激光束照射来去除透明导电膜12的部分的方法被优选使用。
透明导电膜12的待去除以形成导电区的部分的宽度优选地小于或等于1mm。透明导电膜12的去除部分的宽度的增大预示着无法检测输入操作的区域的增大。因此,如果去除部分的宽度过大,则会降低触摸面板的性能。假定触摸面板100使用手指或者其尖端具有大约0.8mm的半径的笔来操作,则透明导电膜12的去除部分的宽度优选小于或等于1mm,以维持触摸面板100的性能。在第一实施例中,为了提高触摸面板100的可视性和性能,透明导电膜12的去除部分的宽度被设定为例如大约100μm。
在下两行中的每对垂直相邻的导电区形成了如图9(b)所示的图形,并且在上两行中的每对垂直相邻的导电区形成了通过倒置由下两行中的一对垂直相邻的导电区形成的图形来获得的图形。换言之,6列相似的图形在上电极基板10的透明导电膜12中沿水平方向排列。
图9(b)示出了由下两行中的导电区121和122形成的图形的示例性配置。由数对垂直相邻的导电区形成的其他图形可以具有基本上相同的配置。导电区122与上电极基板10的较长边之一相邻,以及导电区121不与上电极基板10的任一较长边相邻。由于该原因,导电区121包括从主体部121a延伸到上电极基板10的较长边的外延部121b以及与该较长边相邻的连接部121c。外延部121b形成于两个水平相邻的导电区之间,其中这两个导电区与上电极基板10的较长边相邻。更具体地,外延部121b形成于导电区122与邻接于导电区122以及上电极基板10的较长边的导电区之间。因此,外延部121b使用原先为导电区122的一部分的区域来形成。因此,为了避免在检测接触点中的误差,外延部121b的宽度优选为尽可能小。
以上述配置,导电区121(或者主体部121a)能够经由外延部121b和连接部121c连接至引出电极131,以及导电区122能够在上电极基板10的较长边附近与引出电极132连接。
导电区121的连接部121c可以使用银浆与引出电极131连接。类似地,导电区122的在上电极基板10的较长边附近的边缘可以使用银浆与引出电极连接132。图5所示的引出电极13代表引出电极131和132的集合。
如上所述,在第一实施例的触摸面板100中,构成透明导电膜12的整个区域120左侧的四分之三的区域120A被划分成沿垂直方向(即,沿着较短边)排列的四个区域,并且被划分成沿着水平方向(即,沿着较长边)排列的六个区域,以形成总计24个导电区;以及构成透明导电膜12的整个区域120右侧的四分之一的区域120B未被划分。
换言之,透明导电膜12包括由120A的24个划分区域和区域120B组成的25个导电区。
透明导电膜12的25个导电区按照时分方式来扫描,使得25个导电区中包含接触点的那个导电区能够基于接触的时序来识别。
例如,按照时分方式依次选择并扫描图9所示的透明导电膜12的25个导电区。这种配置使得可以识别25个导电区中包含接触点的那个导电区并且检测出该接触点的坐标。
这种配置还使得可以在透明导电膜12的各个导电区内单独地检测多个接触点的位置,在该多个接触点处,上电极基板10和下电极基板20彼此接触。
换言之,上述配置使得可以单独地检测在上电极基板10上的由用户同时触摸或按压的多个点。
第一实施例的触摸面板100可以用于例如移动终端,例如,智能电话。在这种情况下,诸如液晶面板之类的显示器可以布置于划分的区域120A和未划分的区域120B之下。
例如,存储于移动终端的存储器内的数据(例如,通讯录和图片)或者从网络下载的数据可以显示于划分的区域120A内,并且图形用户界面(GUI)(例如,按钮)可以显示于未划分的区域120B内。
在浏览存储于移动终端的存储器内的数据(例如,通讯录和图片)或者从网络下载的数据时,如果能够滚动和缩放数据,则对用户而言是方便的。
因此,优选的是在能够单独地检测多个接触点的划分区域120A内显示此类数据,以允许用户滚动和缩放数据。
同时,GUI按钮可以显示于未划分的区域120B内以接收不需要同时触摸多个点的用户操作。
因而,即使区域120B未划分,也可以通过将区域120A和区域120B用于适合的用途而实现用户友好的触摸面板。
<第二实施例>
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触摸面板在以下方面与第一实施例的触摸面板100不同:代替上电极基板的透明导电膜,下电极基板的透明导电膜被划分成导电区。
图10A和10B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触摸面板的上电极基板210和下电极基板220的示意图。
如图10A所示,上电极基板210的透明导电膜212未被划分。相反地,成类似于矩形环的形状的电极223沿着上电极基板210的四个边缘形成于透明导电膜212上(即,在透明导电膜212上的四个边缘上)。电极223可以由例如包含Ag或Ag-C的电阻膜来实现。引线与电极223的角LL、LR、UL和UR连接,以控制角LL、LR、UL和UR的电位(或者在透明导电膜212上生成电位分布)。
如图10B所示,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的上电极基板10的透明导电膜12,下电极基板220的透明导电膜222被划分成25个导电区。
透明导电膜222的25个导电区经由在下电极基板220周围的布线与柔性基板224的末端连接于下电极基板220的水平方向上的一个末端处(即,在下电极基板220的一个较短边处)。端子225与柔性基板224的另一个末端连接。
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的触摸面板100,第二实施例的触摸面板能够在25个导电区中的每个导电区内检测接触点。此外,即使当在多个点同时触摸触摸面板时,第二实施例的触摸面板也使得可以在各个导电区内单独地检测多个接触点的位置。
因而,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使得可以提供用户友好的触摸面板。
<第三实施例>
根据第三实施例的触摸面板在用以划分上电极基板的透明导电膜的方式上与第一实施例的触摸面板100不同。
图11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触摸面板的上电极基板310的示意图。
上电极基板310的透明导电膜312包括左侧的构成透明导电膜312的四分之一的区域312A以及右侧的构成透明导电膜312的四分之三的区域312B。区域312A被划分成沿较短边排列的四个导电区。区域312B未被划分。
第三实施例的上电极基板310被布置成与第一实施例的下电极基板20(参见图6)相对。
由区域312A的四个划分区域和未划分的区域312B组成的5个导电区按照时分方式被依次选择和扫描。这种配置使得可以识别5个导电区中包含接触点的那个导电区,并且检测出该接触点的坐标。
这种配置也使得可以在各个导电区内单独地检测多个接触点的位置,在该多个接触点处,上电极基板310与下电极基板20彼此接触。
换言之,第三实施例的配置使得可以在上电极基板310上单独地检测出由用户同时触摸或按压的多个点。
第三实施例的触摸面板可以用于例如移动终端,例如,智能电话。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诸如液晶面板之类的显示器布置于划分的区域312A和未划分的区域312B之下。例如,存储于移动终端的存储器内的数据(例如,通讯录和图片)或者从网络下载的数据可以显示于划分的区域312A内,并且图形用户界面(GUI)(例如,按钮)可以显示于未划分的区域312B内。
因而,即使区域312B未划分,也可以通过将区域312A和区域312B用于适合的用途而实现用户友好的触摸面板。
<第四实施例>
根据第四实施例的触摸面板在用以划分上电极基板的透明导电膜的方式上与第一实施例的触摸面板100不同。
图12是示出根据第四实施例的触摸面板的上电极基板410的示意图。
第四实施例的上电极基板410的透明导电膜412被划分成从透明导电膜412的中心O向外辐射的14个区域412A到412N。区域412A到412N经由引出电极13与柔性基板14和端子15(参见图5)连接。
在第四实施例中,基于在中心周围的区域内执行多个触摸输入操作(通过同时触摸多个点而执行的操作)的概率比在触摸面板的外周内的高的假定而将透明导电膜412划分成从中心O向外辐射的区域412A到412N。
第四实施例的上电极基板410被布置成与第一实施例的下电极基板20(参见图6)相对。
区域412A到412N按照时分方式被依次选择和扫描。这种配置使得可以识别区域412A到412N中包含接触点的那个区域,并且检测出该接触点的坐标。
这种配置也使得可以在透明导电膜412的各个导电区412A到412N内单独地检测多个接触点的位置,在该多个接触点处,上电极基板410与下电极基板20彼此接触。
换言之,第四实施例的配置使得可以在上电极基板410上单独地检测出由用户同时触摸或按压的多个点。
第四实施例的触摸面板可以用于例如移动终端,例如,智能电话。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诸如液晶面板之类的显示器布置于区域412A到412N之下。例如,存储于移动终端的存储器内的数据(例如,通讯录和图片)或者从网络下载的数据可以显示于区域412A到412N内。这种配置使得可以提供能够单独地检测由用户触摸的多个点的用户友好的触摸面板。
此外,第四实施例的触摸面板的配置使得可以减少透明导电膜412被划分成的区域的数量,并且由此使得可以简化生产工艺。
<第五实施例>
根据第五实施例的触摸面板在用以划分上电极基板的透明导电膜的方式上与第四实施例的触摸面板不同。
图13是示出根据第五实施例的触摸面板的上电极基板510的示意图。
第五实施例的上电极基板510的透明导电膜512包括左半区域512L和右半区域512R。区域512L被划分成从透明导电膜512的中心O向外辐射的8个区域512A到512H。同时,区域512R未划分。因而,透明导电膜512包括由区域512A到512H和区域512R组成的9个导电区。
区域512A到512H和区域512R经由引出电极13与柔性基板14和端子15(参见图5)连接。
第五实施例的上电极基板510被布置成与第一实施例的下电极基板20(参见图6)相对。
区域512A到512H和区域512R按照时分方式被依次选择和扫描。这种配置使得可以识别区域512A到512H和区域512R中包含接触点的那个区域,并且检测出该接触点的坐标。
这种配置也使得可以在透明导电膜512的各个导电区512A到512H和区域512R内单独地检测多个接触点的位置,在该多个接触点处,上电极基板510与下电极基板20彼此接触。
换言之,第五实施例的配置使得可以在上电极基板510上单独地检测出由用户同时触摸或按压的多个点。
第五实施例的触摸面板可以用于例如移动终端,例如,智能电话。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诸如液晶面板之类的显示器布置于划分的区域512L和未划分的区域512R之下。例如,存储于移动终端的存储器内的数据(例如,通讯录和图片)或者从网络下载的数据可以显示于划分的区域512L内,并且图形用户界面(GUI)(例如,按钮)可以显示于未划分的区域512R内。
因而,即使区域512R未划分,也可以通过将区域512L和区域512R用于适合的用途而实现用户友好的触摸面板。
此外,第五实施例的触摸面板的配置使得可以减少透明导电膜512被划分成的区域的数量,并且由此使得可以简化生产工艺。
<第六实施例>
根据第六实施例的触摸面板在用以划分上电极基板的透明导电膜的方式上与第四实施例的触摸面板不同。
图14是示出根据第六实施例的触摸面板的上电极基板610的示意图。
第六实施例的上电极基板610的透明导电膜612被划分成从透明导电膜612的一个角(在本例中为角LR)向外辐射的7个区域612A到612G。区域612A到612G经由引出电极13与柔性基板14和端子15(参见图5)连接。
由于透明导电膜612被划分成从透明导电膜612的角(例如,LR)向外辐射的区域612A到612G,因而第六实施例的触摸面板适合于在该角附近的区域内执行多触摸输入操作中使用。在图14的实例中,透明导电膜612被划分成从角LR(右下角)向外辐射的区域612A到612G。但是,根据用途,可以将透明导电膜612划分成从任意其他角向外辐射的区域。
第六实施例的上电极基板610被布置成与第一实施例的下电极基板20(参见图6)相对。
区域612A到612G按照时分方式被依次选择和扫描。这种配置使得可以识别区域612A到612G中包含接触点的那个区域,并且检测出该接触点的坐标。
这种配置也使得可以在透明导电膜612的各个导电区612A到612G内单独地检测多个接触点的位置,在该多个接触点处,上电极基板610与下电极基板20彼此接触。
换言之,第六实施例的配置使得可以在上电极基板610上单独地检测出由用户同时触摸或按压的多个点。
第六实施例的触摸面板可以用于例如移动终端,例如,智能电话。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诸如液晶面板之类的显示器布置于区域612A到612G之下。例如,存储于移动终端的存储器内的数据(例如,通讯录和图片)或者从网络下载的数据可以显示于区域612A到612G内。这种配置使得可以提供能够单独地检测由用户触摸的多个点的用户友好的触摸面板。
此外,第六实施例的触摸面板的配置使得可以减少透明导电膜612被划分成的区域的数量,并且由此使得可以简化生产工艺。
<第七实施例>
根据第七实施例的触摸面板在用以划分上电极基板的透明导电膜的方式上与第四实施例的触摸面板不同。
图15是示出根据第七实施例的触摸面板的上电极基板710的示意图。
上电极基板710的透明导电膜712具有矩形形状并且包括包含透明导电膜712的中心O的中心区域712A以及包围中心区域712A的外围区域712B。中心区域712A通过外延区域712C延伸至透明导电膜712的左侧较短边。外延区域712C的宽度(沿着与外延方向垂直的方向)优选为大约1mm。如果外延区域712C的宽度大于大约1mm,则可以在外延区域712C内检测接触点。这会降低外围区域712B在外延区域712C附近的部分的可操作性。因此,外延区域712C的宽度优选地设定为大约1mm,以降低外延区域712C内的灵敏度。
中心区域712A(包括外延区域712C)和外围区域712B经由引出电极13与柔性基板14和端子15(参见图5)连接。
第七实施例的上电极基板710被布置成与第一实施例的下电极基板20(参见图6)相对。
中心区域712A和外围区域712B按照时分方式被依次选择和扫描。这种配置使得可以识别中心区域712A和外围区域712B中包含接触点的那个区域,并且检测出该接触点的坐标。
这种配置也使得可以在透明导电膜712的各个导电区712A和712B内单独地检测多个接触点的位置,在该多个接触点处,上电极基板710与下电极基板20彼此接触。
换言之,第七实施例的配置使得可以在上电极基板710上单独地检测出由用户同时触摸或按压的多个点。
其中中心区域712A被布置以包含透明导电膜712的中心O的第七实施例的配置允许用户执行独特的多触摸输入操作。例如,用户以第一手指(例如,拇指)触摸中心区域712A,以第二手指(例如,食指)触摸外围区域712B,以及使触摸外围区域712B的第二手指(例如,食指)围绕触摸中心区域712A的第一手指转动。
第七实施例的触摸面板可以用于例如移动终端,例如,智能电话。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诸如液晶面板之类的显示器布置于区域712A、712B和712C之下。例如,存储于移动终端的存储器内的数据(例如,通讯录和图片)或者从网络下载的数据可以显示于区域712A、712B和712C内。这种配置使得可以提供能够单独地检测由用户触摸的多个点的用户友好的触摸面板。
<第八实施例>
根据第八实施例的触摸面板800在下面参照图16到20来描述。
第八实施例的触摸面板800在以下方面与第一到第七实施例的触摸面板不同:上电极基板810的透明导电膜812被划分成四行和八列的导电区(参见图16);并且在外导电区821与坐标检测电路50之间的电阻与在内导电区822与坐标检测电路50之间的电阻基本上相同(参见图20)。
触摸面板800的其他构件与第一到第七实施例的触摸面板的那些构件基本上相同。因此,将相同的附图标记指定给那些构件,并且在此省略关于它们的描述。
如图18所示,触摸面板800包括:具有基本上矩形的形状的并且包含膜811和形成于膜811的表面上的透明导电膜812的上电极基板810;以及包含具有与上电极基板810基本上相同的形状的玻璃基板821和形成于玻璃基板821的表面上的透明导电膜822的下电极基板820。
触摸面板800还包括:包含坐标检测电路50的驱动电路51。
上电极基板810和下电极基板820被布置,使得透明导电膜812与透明导电膜822彼此相对,并且使用粘合剂或双面胶带经由间隔物31来接合。
上电极基板810的透明导电膜812被划分成沿垂直方向(即,沿着较短边)排列的四个区域并且被划分成沿水平方向(即,沿着较长边)排列的八个区域,以形成总计32个导电区。
在图16中,在透明导电膜812内的由双点划线所指示的区域对应于显示器(例如,待布置于触摸面板800之下的液晶面板)的显示区。
透明导电膜812可以通过去除透明导电膜812的在导电区之间的部分来划分成导电区。这种配置使得可以使导电区彼此电绝缘。透明导电膜812的导电区与在上电极基板810的垂直方向上的末端处(即,沿着上电极基板810的较长边)设置的引出电极813连接。引出电极813沿着上电极基板810的边延伸并且在沿着上电极基板810的水平方向的一个末端处(即,在上电极基板810的一个较短边)与柔性基板14的末端连接。端子15与柔性基板14的另一个末端连接。如图18所示,端子15与包含坐标检测电路50的驱动电路51连接。
如图19所示,成类似于矩形环形状的电极823沿着下电极基板820的四个边缘形成于透明导电膜822上(即,在透明导电膜822上的四个边缘上)。电极823可以通过例如包含Ag或Ag-C的电阻膜来实现。引线与电极823的角LL、LR、UL及UR连接,以控制角LL、LR、UL和UR的电位(或者在透明导电膜822上生成电位分布)。参照图17,引线从角LL、LR、UL和UR起沿着下电极基板820的边缘延伸,并且在沿着下电极基板820的水平方向的一个末端处(即,在下电极基板820的一个较短边处)与柔性基板27的末端连接。端子28与柔性基板27的另一末端连接。
柔性基板14的端子15和柔性基板27的端子28与连接至例如主计算机(未示出)的驱动电路51连接。透明导电膜812和透明导电膜822的材料的实例包括氧化铟锡(ITO)、通过将Al或Ga添加到氧化锌(ZnO)中而获得的材料以及通过将Sb添加到氧化锡(SnO2)中而获得的材料。
膜811的材料的实例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碳酸酯(PC)以及在可见光范围内为透明的树脂材料。玻璃基板821可以用树脂基板来替换。
以第八实施例的触摸面板800的配置,当在上电极基板810上的点受例如手指所按压时,上电极基板810的透明导电膜812与下电极基板820的透明导电膜822在与按压点对应的点处相互接触。然后,在接触点处的电压被检测以识别接触点的位置,即,在上电极基板810上的按压点的位置。更具体地,根据第八实施例,透明导电膜812的导电区按时分方式来扫描,从而能够基于透明导电膜812与透明导电膜822彼此接触的时序来识别包含接触点的那个导电区。
此外,根据第八实施例,由驱动电路51施加于在透明导电膜822上所形成的电极823的角LL、LR、UL和UR的电压受到控制,使得电压沿X轴和Y轴方向交替地施加。
以其中上电极基板810的透明导电膜812被划分成导电区的配置,坐标检测电路50能够在各个导电区中单独地检测多个接触点的位置,在该多个接触点处,上电极基板810与下电极基板820彼此接触。
在图19的实例中,上电极基板810的透明导电膜812与下电极基板820的透明导电膜822于箭头A、B、C、D和E所指示的接触点A、B、C、D和E处彼此接触。接触点A到E在透明导电膜812的不同导电区内,并且因此能够被单独地检测。更具体地,在图19中,接触点A在透明导电膜812的导电区812a内,接触点B在透明导电膜812的导电区812b内,接触点C在透明导电膜812的导电区812c内,接触点D在透明导电膜812的导电区812d内,以及接触点E在透明导电膜812的导电区812e内。由于导电区812a、812b、812c、812d和812e相互电绝缘,因而接触点A到E能够被单独地检测。因而,第八实施例使得可以单独地检测在透明导电膜812与透明导电膜822之间(或者在上电极基板810与下电极基板820之间)的多个接触点(在本例中为5个接触点)。
换言之,第八实施例使得可以识别包含于透明导电膜812与透明导电膜822之间的接触点的导电区,并且还使得可以基于透明导电膜822的电位分布更精确地检测出接触点的坐标。此外,第八实施例使得可以检测出在透明导电膜812与透明导电膜822之间的接触点的移动(或者位置变化),并且使得可以基于透明导电膜822的电位分布检测出所移动的接触点的坐标。
图20是示出根据第八实施例的触摸面板的引出电极813和上电极基板810的透明导电膜812的一部分的示意图。为了简便起见,在图20中仅示出12个导电区。但是,在下面的描述中,假定有32个导电区形成于透明导电膜812内,如图16所示。
在图20中,在平面图中位于透明导电膜812的外部区域内的16个导电区被称为导电区821,以及在平面图中位于透明导电膜812的内部区域内的16个导电区被称为导电区822。
导电区821与上电极基板810的较长边相邻。同时,导电区822不与上电极基板810的较长边相邻。换言之,导电区821位于透明导电膜812的相对引出电极813的外部区域内,并且导电区822位于透明导电膜812的相对引出电极813的内部区域内。
由于该原因,导电区822包括从主体部822a延伸到上电极基板810的较长边的外延部822b以及与该较长边相邻的连接部822c。外延部822b形成于与邻接于上电极基板810的较长边的两个垂直邻接的导电区821之间。因此,为了避免在检测接触点中的误差,外延部822b的宽度优选为尽可能小。
同时,导电区821包括主体部821a和迂回部821b。迂回部821b是用于与引出电极813A连接的连接部,并且具有由切口(incision)821c和821d所界定的方括号形状。迂回部821b被形成以增加线路长度并减小线路宽度,并由此增加电阻。
因而,第八实施例的触摸面板800的透明导电膜812被配置使得在外部导电区821与坐标检测电路50之间的电阻变得与在内部导电区822与坐标检测电路50之间的电阻基本上相同。
在此,由于8个导电区821如图16所示出的那样沿着上电极基板810的每个较长边排列,因而使导电区821与端子15连接的引出电极813A具有不同的长度。因此,引出电极813A的电阻可以随它们的长度而变化。如果该变化是显著的,则可以为较长的引出电极813A将导电区821的迂回部821b的电阻设定为较低的值,以及可以为较短的引出电极813A将导电区821的迂回部821b的电阻设定为较高的值。这种方法使得可以补偿由引出电极813A的长度差所产生的电阻差。
当未形成迂回部821b时,在外部导电区821与坐标检测电路50之间的电阻不同于在内部导电区822与坐标检测电路50之间的电阻。例如,如果未形成迂回部821b,则在外部导电区821与坐标检测电路50之间的电阻变得比在内部导电区822与坐标检测电路50之间的电阻小大约数百欧姆到大约数千欧姆。
因此,当未形成迂回部821b时,与由导电区821输入到坐标检测电路50的信号的波形相比,由导电区822输入到坐标检测电路50的信号的波形变得较不尖锐(sharp)。
因而,当未形成迂回部821b时,必须为导电区821和导电区822在驱动电路51内设置单独的若干噪声滤波器。这导致驱动电路51内的元件数量增加。
同时,根据第八实施例,透明导电膜812被配置使得在外部导电区821与坐标检测电路50之间的电阻变得与在内部导电区822与坐标检测电路50之间的电阻基本上相同。因而,第八实施例的配置使得可以将同一噪声滤波器用于导电区821和导电区822,并且由此使得可以简化驱动电路51的配置。
如上所述,在第八实施例中,迂回部821b被形成以使在外部导电区821与坐标检测电路50之间的电阻与在内部导电区822与坐标检测电路50之间的电阻基本上相同。
但是,在导电区821和822与坐标检测电路50之间的电阻也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来调整。例如,代替形成迂回部821b或者除此之外,可以将引出电极813A的电阻设定为比引出电极813B的电阻高的值,使得在外部导电区821与坐标检测电路50之间的电阻变得与在内部导电区822与坐标检测电路50之间的电阻基本上相同。
引出电极813A和813B可以使用例如银浆来印刷。在这种情况下,引出电极813A和813B可以在将具有较高电阻的银浆用于引出电极813A以及将具有较低电阻的银浆用于引出电极813B的单独的若干印刷工艺中印刷。
此外,如果引出电极813A的电阻随其长度显著地变化,则可以将具有较低电阻的银浆用于较长的引出电极813A,以及可以将具有较高电阻的银浆用于较短的引出电极813B。
与导电区822连接的引出电极813B的电阻也可以按照相似的方式来调整。
此外,如图21所示,代替形成迂回部821b或者除此之外,在导电区821和822与坐标检测电路50之间的电阻可以通过使与导电区821连接的引出电极813A的宽度小于与导电区822连接的引出电极813B的宽度来调整。
例如,可以使引出电极813A的宽度小于引出电极813B的宽度,使得在外部导电区821与坐标检测电路50之间的电阻在没有形成迂回部821b的情况下变得与在内部导电区822与坐标检测电路50之间的电阻基本上相同。
此外,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引出电极813A的电阻随其长度显著地变化,则可以使较长的引出电极813A的宽度大于较短的引出电极813A的宽度。
与导电区822连接的引出电极813B的电阻也可以用类似的方式来调整。
同样地,如图22所示,代替形成迂回部821b或者除此之外,可以通过在引出电极813A内插入迂回部813C来调整在导电区821与坐标检测电路50之间的电阻。
例如,可以在引出电极813A内插入迂回部813C,使得在外部导电区821与坐标检测电路50之间的电阻在没有形成迂回部821b的情况下变得与在内部导电区822与坐标检测电路50之间的电阻基本上相同。
此外,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引出电极813A的电阻随其长度显著地变化,则可以在较长的引出电极813A内插入具有较低电阻的迂回部813C,以及可以在较短的引出电极813A内插入具有较高电阻的迂回部813C。
与导电区822连接的引出电极813B的电阻也可以用类似的方式来调整。
此外,如图23A和23B所示,电阻可以通过在端子15的布线内插入电阻器来调整。图23A示出了上电极基板810,以及图23B是端子15的放大图。
如图23B所示,端子15包括导线15A和导线15B。导线15A与导电区821连接,以及导线15B与导电区822连接。用于调整电阻的电阻器15C被插入导线15A内。
代替形成迂回部821b或者除此之外,可以在端子15的导线15A内插入电阻器15C。
例如,可以在端子15的布线内插入电阻器15C,使得在外部导电区821与坐标检测电路50之间的电阻在没有形成迂回部821b的情况下变得与在内部导电区822与坐标检测电路50之间的电阻基本上相同。
此外,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引出电极813A的电阻随其长度显著地变化,则可以将具有较低电阻的电阻器15C用于较长的引出电极813A,以及可以将具有较高电阻的电阻器15C用于较短的引出电极813A。
与导电区822连接的引出电极813B的电阻也可以用类似的方式来调整。
代替在端子15的布线内插入电阻器15C,可以在坐标检测电路50内插入电阻器15C以调整电阻。
<第九实施例>
图24A和24B是示出形成于根据第九实施例的触摸面板900的上电极基板910的透明导电膜912内的导电区921、922和923的示意图。
如图24A和24B所示,6×8=48个导电区921、922和923被形成于第九实施例的触摸面板900的上电极基板910的透明导电膜912内。在图24A中,为了说明起见而放大了引出电极913。但是,实际上,引出电极913按照与图23A的引出电极813类似的方式形成于透明导电膜912周围的狭窄区域内。
在图24A中,透明导电膜912被划分成在平面图中位于透明导电膜912的外部区域内的16个导电区921、在平面图中位于透明导电膜912的内部区域内的16个导电区922以及在平面图中位于透明导电膜912的内部区域内的16个导电区923。导电区923与导电区922相比位于透明导电膜912的更内侧处。
导电区921与上电极基板910的较长边相邻。同时,导电区922和933不与上电极基板910的较长边相邻。换言之,导电区921位于透明导电膜912相对引出电极913的最外侧区域内,导电区923位于透明导电膜912相对引出电极913的最内侧区域内,以及导电区922位于导电区921与导电区923之间。
由于该原因,导电区922包括从主体部922a延伸到上电极基板910的较长边的外延部922b以及与该较长边相邻的连接部922c。为了避免在检测接触点中的误差,外延部922b的宽度优选为尽可能小。
类似地,导电区923包括从主体部923a延伸到上电极基板910的较长边的外延部923b以及与该较长边相邻的连接部923c。
外延部923b的宽度也优选为尽可能小,以避免在检测接触点中的误差。但是,在第九实施例中,外延部923b的宽度大于外延部922b的宽度。这将使得在导电区923与坐标检测电路50之间的电阻与在导电区922与坐标检测电路50之间的电阻基本上相同。
同时,导电区921包括主体部921a和迂回部921b。迂回部921b是用于连接引出电极913A的连接部,并且具有由切口921c和921d所界定的方括号形状。迂回部921b被形成以增加线路长度并减小线路宽度,并由此增加电阻。
迂回部921b的电阻被设定为等于外延部922b和连接部922c的组合电阻以及外延部923b和连接部923c的组合电阻。
因而,第九实施例的触摸面板900的透明导电膜912被配置使得在最外导电区921与坐标检测电路50之间的电阻、在内部导电区922与坐标检测电路50之间的电阻以及在最内导电区923与坐标检测电路50之间的电阻变得基本上相同。
第九实施例的上述配置使得可以将例如同一噪声滤波器用于导电区921、922和923,并且由此使得可以简化驱动电路51的配置。
在此,由于8个导电区921如图24A所示出的那样沿着上电极基板912的每个较长边排列,因而使导电区921与端子15连接的引出电极913A具有不同的长度。因此,引出电极913A的电阻可以随其长度而变化。如果该变化是显著的,则可以为较长的引出电极913A将导电区921的迂回部921b的电阻设定为较低的值,以及可以为较短的引出电极913A将导电区921的迂回部921b的电阻设定为较高的值。
与导电区922和923连接的引出电极913B和913B的电阻同样可以用类似的方式来调整。
同样地,代替如以上所描述的那样调整迂回部821b、外延部922b、连接部922c、外延部923b和连接部923c的电阻或者除此之外,可以如同在第八实施例中所描述的那样通过调整用于引出电极913A、913B和913C的银浆的电阻或者通过调整引出电极913A、913B和913C的宽度或长度来调整在导电区921、922和923与坐标检测电路50之间的电阻。
此外,还可以通过在端子15或坐标检测电路50内插入电阻器来调整电阻。
在此所描述的所有实例和条件性语言旨在用于教学目的,以帮助读者理解由本发明人为促进本领域技术所作出的本发明和原理,并且应当被理解为不是对此类具体描述的实例和条件的限定,此类实例在本说明书中的组织也不涉及本发明的高低级的明示。虽然本发明的实施例已经被详细地描述了,但是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能够对其进行各种改变、替换和变更。
Claims (17)
1.一种触摸面板,包括:
第一电极基板,包含第一基板和形成于所述第一基板上的第一导电膜;以及
第二电极基板,包含第二基板和形成于所述第二基板上以与所述第一导电膜相对的第二导电膜,
其中所述第一导电膜的一部分或全部被划分成多个导电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面板,其中所述导电区通过沿着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将所述第一导电膜的一部分或全部划分成三个或更多的区域来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面板,其中所述导电区包括中心导电区以及围绕着所述中心导电区的外围导电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面板,其中所述导电区中不与所述第一导电基板的任一预定边相邻的一个或更多个导电区包括延伸至所述预定边之一的外延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面板,其中所述导电区通过将所述第一导电膜的一部分或全部划分成从所述第一导电膜的中心辐射出去的若干区域来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面板,其中所述导电区通过将所述第一导电膜的一部分或全部划分成从所述第一导电膜的一角辐射出去的若干区域来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1到6中的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触摸面板,还包括:
电极,形成于所述第二导电膜的四个边缘上并且被配置用于在所述第二导电膜上生成电位分布;以及
坐标检测电路,与所述导电区连接并且被配置用于在所述导电区中的任一导电区内检测所述导电区中的所述任一导电区已经于其上接触所述第二导电膜的点的坐标。
8.一种触摸面板,包括:
第一电极基板,包括第一基板和形成于所述第一基板上的第一导电膜,所述第一基板被划分成多个导电区;
第二电极基板,包括第二基板和形成于所述第二基板上以与所述第一导电膜相对的第二导电膜;
电极,形成于所述第二导电膜的四个边缘上并且被配置用于在所述第二导电膜上生成电位分布;以及
坐标检测电路,与所述导电区连接并且被配置用于在所述导电区中的任一导电区内检测所述导电区中的所述任一导电区已经于其上接触所述第二导电膜的点的坐标,其中
所述导电区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导电膜的外部区域内的第一导电区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导电膜的内部区域内的第二导电区;并且
在所述第一导电区与所述坐标检测电路之间的电阻与在所述第二导电区与所述坐标检测电路之间的电阻基本上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摸面板,还包括:
引出电极,形成于所述第一导电膜的周围并且被配置用于将所述导电区连接至所述坐标检测电路,其中
所述第一导电膜包括用于将所述第一导电区连接至所述引出电极之一的迂回部;并且
所述迂回部被配置以使在所述第一导电区与所述坐标检测电路之间的电阻与在所述第二导电区与所述坐标检测电路之间的电阻基本上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摸面板,还包括:
引出电极,形成于所述第一导电膜的周围并且被配置用于将所述导电区连接至所述坐标检测电路,其中
所述引出电极包括与所述第一导电区连接的第一引出电极以及与所述第二导电区连接的第二引出电极;并且
所述第一引出电极具有比所述第二引出电极的电阻高的电阻,使得在所述第一导电区与所述坐标检测电路之间的电阻变得与在所述第二导电区与所述坐标检测电路之间的电阻基本上相同。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摸面板,其中所述第一引出电极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引出电极的宽度,使得所述第一引出电极的电阻变得高于所述第二引出电极的电阻。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摸面板,其中所述第一引出电极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引出电极的长度,使得所述第一引出电极的电阻变得高于所述第二引出电极的电阻。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摸面板,还包括:
引出电极,形成于所述第一导电膜的周围并且被配置用于将所述导电区连接至所述坐标检测电路;以及
电阻器,被插入所述引出电极中的与所述第一导电区连接的那个引出电极与所述坐标检测电路之间,以使在所述第一导电区与所述坐标检测电路之间的电阻与在所述第二导电区与所述坐标检测电路之间的电阻基本上相同。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摸面板,其中
所述导电区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导电区相比位于所述第一导电膜的更内侧处的第三导电区;并且
在所述第一导电区与所述坐标检测电路之间的电阻、在所述第二导电区与所述坐标检测电路之间的电阻以及在所述第三导电区与所述坐标检测电路之间的电阻是基本上相同的。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触摸面板,还包括:
引出电极,形成于所述第一导电膜的周围并且被配置用于将所述导电区连接至所述坐标检测电路,其中
所述第一导电膜包括用于将所述第一导电区连接至所述引出电极之一的迂回部、用于将所述第二导电区连接至所述引出电极中的另一个的第一外延部以及用于将所述第三导电区连接至所述引出电极中的另一个的第二外延部;并且
所述迂回部、所述第一外延部和所述第二外延部具有相同的电阻,使得在所述第一导电区与所述坐标检测电路之间的电阻、在所述第二导电区与所述坐标检测电路之间的电阻以及在所述第三导电区与所述坐标检测电路之间的电阻变为基本上相同。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触摸面板,还包括:
引出电极,形成于所述第一导电膜的周围并且被配置用于将所述导电区连接至所述坐标检测电路,其中
所述引出电极包括与所述第一导电区连接的第一引出电极、与所述第二导电区连接的第二引出电极以及与所述第三导电区连接的第三引出电极;并且
所述第一引出电极的电阻高于所述第二引出电极的电阻并且所述第二引出电极的电阻高于所述第三引出电极的电阻,使得在所述第一导电区与所述坐标检测电路之间的电阻、在所述第二导电区与所述坐标检测电路之间的电阻以及在所述第三导电区与所述坐标检测电路之间的电阻变为基本上相同。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触摸面板,还包括:
引出电极,形成于所述第一导电膜的周围并且被配置用于将所述导电区连接至所述坐标检测电路;
第一电阻器,被插入所述引出电极中的与所述第一导电区连接的那个引出电极与所述坐标检测电路之间;以及
第二电阻器,被插入所述引出电极中的与所述第二导电区连接的那个引出电极与所述坐标检测电路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电阻器和所述第二电阻器被配置,使得在所述第一导电区与所述坐标检测电路之间的电阻、在所述第二导电区与所述坐标检测电路之间的电阻以及在所述第三导电区与所述坐标检测电路之间的电阻变为基本上相同。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1107337A JP5797451B2 (ja) | 2011-05-12 | 2011-05-12 | タッチパネル |
JP2011-107337 | 2011-05-12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778991A true CN102778991A (zh) | 2012-11-14 |
CN102778991B CN102778991B (zh) | 2015-07-01 |
Family
ID=471239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146265.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78991B (zh) | 2011-05-12 | 2012-05-11 | 触摸面板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229601B2 (zh) |
JP (1) | JP5797451B2 (zh) |
KR (1) | KR101365161B1 (zh) |
CN (1) | CN102778991B (zh) |
TW (1) | TWI598798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861681A (zh) * | 2019-01-31 | 2019-06-07 | 科世达(上海)机电有限公司 | 一种电容触控设备及其电容膜片的装配工装 |
CN114442839A (zh) * | 2020-11-02 | 2022-05-06 | 富士通电子零件有限公司 | 触摸面板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797451B2 (ja) * | 2011-05-12 | 2015-10-21 |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 タッチパネル |
JP6084875B2 (ja) * | 2013-03-28 | 2017-02-22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入力機能付き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
CN106461994A (zh) * | 2014-04-28 | 2017-02-22 | 夏普株式会社 | 带传感器的显示装置 |
US9799719B2 (en) * | 2014-09-25 | 2017-10-24 | X-Celeprint Limited | Active-matrix touchscreen |
KR101931897B1 (ko) * | 2015-01-16 | 2018-12-21 | 알프스 덴키 가부시키가이샤 | 정전 용량식 센서 |
JP2017084212A (ja) * | 2015-10-30 | 2017-05-18 |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 センサ及びセンサを備えた表示装置 |
JP7478416B2 (ja) * | 2020-03-19 | 2024-05-07 | Nkkスイッチズ株式会社 | タッチパネル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2069124A1 (en) * | 2001-02-28 | 2002-09-06 | A. Touch Co.,Ltd. | Pressure sensing structure and method in touch panel |
CN101782828A (zh) * | 2009-01-19 | 2010-07-21 | 富士通电子零件有限公司 | 触摸面板和使用触摸面板的坐标检测方法 |
CN101872264A (zh) * | 2009-04-21 | 2010-10-27 | 富士通电子零件有限公司 | 触摸屏面板、电子装置和制造触摸屏面板的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815141A (en) | 1996-04-12 | 1998-09-29 | Elo Touch Systems, Inc. | Resistive touchscreen having multiple selectable regions for pressure discrimination |
JP2004272722A (ja) | 2003-03-11 | 2004-09-30 | Gunze Ltd | タッチパネル装置 |
JP2008293129A (ja) | 2007-05-22 | 2008-12-04 | Tokai Rubber Ind Ltd | タッチパネル |
US8059103B2 (en) * | 2007-11-21 | 2011-11-15 |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ouch positions based on position-dependent electrical charges |
CN101661362A (zh) * | 2008-08-28 | 2010-03-03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多点触摸感应装置 |
JP5302762B2 (ja) * | 2009-05-08 | 2013-10-02 |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 タッチパネル |
JP5175241B2 (ja) * | 2009-04-21 | 2013-04-03 |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 タッチパネル |
JP5566676B2 (ja) * | 2009-12-18 | 2014-08-06 |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タッチパネルの座標検出方法 |
TWI426426B (zh) * | 2009-12-31 | 2014-02-11 | Au Optronics Corp | 觸控式顯示裝置及其包含之觸控模組 |
JP5531768B2 (ja) * | 2010-05-13 | 2014-06-25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情報入力装置 |
JP5797451B2 (ja) * | 2011-05-12 | 2015-10-21 |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 タッチパネル |
-
2011
- 2011-05-12 JP JP2011107337A patent/JP5797451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2
- 2012-02-22 KR KR1020120017890A patent/KR101365161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2-04-26 US US13/456,365 patent/US9229601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2-05-04 TW TW101116081A patent/TWI598798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2-05-11 CN CN201210146265.3A patent/CN102778991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2069124A1 (en) * | 2001-02-28 | 2002-09-06 | A. Touch Co.,Ltd. | Pressure sensing structure and method in touch panel |
CN101782828A (zh) * | 2009-01-19 | 2010-07-21 | 富士通电子零件有限公司 | 触摸面板和使用触摸面板的坐标检测方法 |
CN101872264A (zh) * | 2009-04-21 | 2010-10-27 | 富士通电子零件有限公司 | 触摸屏面板、电子装置和制造触摸屏面板的方法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861681A (zh) * | 2019-01-31 | 2019-06-07 | 科世达(上海)机电有限公司 | 一种电容触控设备及其电容膜片的装配工装 |
CN109861681B (zh) * | 2019-01-31 | 2023-04-18 | 科世达(上海)机电有限公司 | 一种电容触控设备及其电容膜片的装配工装 |
CN114442839A (zh) * | 2020-11-02 | 2022-05-06 | 富士通电子零件有限公司 | 触摸面板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598798B (zh) | 2017-09-11 |
CN102778991B (zh) | 2015-07-01 |
US20120285809A1 (en) | 2012-11-15 |
JP5797451B2 (ja) | 2015-10-21 |
JP2012238215A (ja) | 2012-12-06 |
TW201246044A (en) | 2012-11-16 |
US9229601B2 (en) | 2016-01-05 |
KR20120127189A (ko) | 2012-11-21 |
KR101365161B1 (ko) | 2014-02-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778991A (zh) | 触摸面板 | |
US8115744B2 (en) | Multi-point touch-sensitive system | |
KR101101581B1 (ko) | 멀티 포인트 터치 감지 장치 | |
US20080218487A1 (en) | Capacitive-type touch pad having special arrangement of capacitance sensor | |
US10359879B2 (en) | Touch control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
KR20120069724A (ko) | 터치 탐지 | |
CN101578574A (zh) | 基于pet的触摸板 | |
US10126865B2 (en) | Touch control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
CN103246414A (zh) | 触摸面板、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 |
CN102141712A (zh) | 电子纸装置 | |
JP4915954B2 (ja) | 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該タッチパネルを使用したタッチパネル装置 | |
CN102141854B (zh) | 电子纸装置 | |
CN104076965A (zh) | 触控显示装置 | |
CN102141713B (zh) | 电子纸装置 | |
KR20170001538A (ko) | 입력 장치, 그 입력 장치로부터 신호를 입력받는 전자기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 |
US20170045990A1 (en) | Touch panel | |
US20130249858A1 (en) | Mutual capacitive touch panel and touch control system | |
JP4508886B2 (ja) | 抵抗膜方式タッチパネル | |
JP2010186460A (ja) | タッチパネル | |
KR101344591B1 (ko) | 터치 패널 | |
EP3147764B1 (en) | Touch panel device | |
US10592032B2 (en) |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
JP2014026582A (ja) | 接触検出処理プログラム、接触検出処理方法、及びタッチパネル装置 | |
KR20120119183A (ko) | 터치스크린 장치 | |
JP2016091427A (ja) | 検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701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