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70421A - 后处理装置及其排纸方法以及图像形成系统 - Google Patents
后处理装置及其排纸方法以及图像形成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870421A CN101870421A CN201010159079A CN201010159079A CN101870421A CN 101870421 A CN101870421 A CN 101870421A CN 201010159079 A CN201010159079 A CN 201010159079A CN 201010159079 A CN201010159079 A CN 201010159079A CN 101870421 A CN101870421 A CN 10187042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per
- row
- discharged
- disc
- stacking por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38—Devices for collating sheet copy material, e.g. sorters, control, copies in staples form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9/00—Delivering or advancing articles from machines; Advancing articles to or into piles
- B65H29/58—Article switches or diverters
- B65H29/60—Article switches or diverters diverting the stream into alternative path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1/00—Pile receivers
- B65H31/02—Pile receivers with stationary end support against which pile accumulat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1/00—Pile receivers
- B65H31/24—Pile receivers multiple or compartmented, e.d. for alternate, programmed, or selective fill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1/00—Pile receivers
- B65H31/30—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completed piles
- B65H31/3081—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completed piles by acting on edge of the pile for moving it along a surface, e.g. by push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1/00—Pile receivers
- B65H31/32—Auxiliary devices for receiving articles during removal of a completed pil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1/00—Pile receivers
- B65H31/34—Apparatus for squaring-up piled articles
- B65H31/36—Auxiliary devices for contacting each article with a front stop as it is piled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3/00—Forming counted batches in delivery pile or stream of articles
- B65H33/14—Forming counted batches in delivery pile or stream of articles by diverting batches to separate receiv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10—Selective handling processes
- B65H2301/16—Selective handling processes of discharge in bins, stacking, collating or gathering
- B65H2301/162—Normal or offset stacking mod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40—Type of handling process
- B65H2301/42—Piling, depiling, handling piles
- B65H2301/421—Forming a pile
- B65H2301/4213—Forming a pile of a limited number of articles, e.g. buffering, forming bund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40—Type of handling process
- B65H2301/42—Piling, depiling, handling piles
- B65H2301/421—Forming a pile
- B65H2301/4214—Forming a pile of articles on edge
- B65H2301/42142—Forming a pile of articles on edge by introducing articles from beneath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40—Type of handling process
- B65H2301/42—Piling, depiling, handling piles
- B65H2301/421—Forming a pile
- B65H2301/4219—Forming a pile forming a pile in which articles are offset from each other, e.g. forming stepped pil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40—Type of handling process
- B65H2301/42—Piling, depiling, handling piles
- B65H2301/422—Handling piles, sets or stacks of articles
- B65H2301/4226—Delivering, advancing piles
- B65H2301/42266—Delivering, advancing piles by acting on edge of the pile for moving it along a surface, e.g. push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handling apparatus
- B65H2402/10—Modular constructions, e.g. using preformed elements or profi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20—Belts
- B65H2404/23—Belts with auxiliary handling means
- B65H2404/232—Blade, plate, finge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5/00—Parts for hol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5/30—Other features of supports for sheets
- B65H2405/33—Compartmented support
- B65H2405/332—Superposed compartments
- B65H2405/3321—Feed tray superposed to discharge tray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1/00—Dimensions; Position; Numbers; Identification; Occurrences
- B65H2511/30—Numbers, e.g. of windings or rot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3/00—Dynamic entities; Timing aspects
- B65H2513/40—Movement
- B65H2513/42—Route, path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3/00—Dynamic entities; Timing aspects
- B65H2513/50—Timing
- B65H2513/52—Age; Duration; Life time or chronology of even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24—Post -processing devices
- B65H2801/27—Devices located downstream of office-type machi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ile Receivers (AREA)
Abstract
一种后处理装置及其排纸方法以及图像形成系统,这种后处理装置备有:被排出纸张的排纸盘;堆积多张纸张然后排到排纸盘的堆垛部;能够控制使可以选择是将纸张堆积到堆垛部后排到排纸盘还是不经过堆垛部地将纸张排到排纸盘的控制部;用户可以进行输入操作的输入按钮;其中,控制部在不经过堆垛部地将纸张排到排纸盘时输入按钮被输入操作时,将纸张临时堆积到堆垛部后排到排纸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后处理装置及其排纸方法,以及图像形成系统。
背景技术
以往被建议的后处理装置中,当排到排纸盘中的纸张达到一定量时,排纸盘便与此相应地下降,一旦取出排纸盘上的纸张,下降了的排纸盘便上升到初期位置。在这种后处理装置中,当排纸盘正在上升中时有印刷运转等情况时,纸张不是排到上升中的排纸盘,而是排到后处理装置内部设有的装订盘上,等排纸盘上升之后,再将装订盘上的纸张排到排纸盘中。这样,能够防止印刷后的纸张排到上升中的排纸盘上由于排纸盘上升而纸张散乱不整齐(参照特开平10-139255号公报)。
还有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被提案,其中,设有与多个排纸盘分别相应的按钮,按下按钮,将纸张被排到的排纸盘变更到与按钮相对应的排纸盘。根据这种图像形成装置,即使是在排纸盘上出现问题,引起发生纸张不能正确地堆积在排纸盘上或排出的纸张被散乱等事态时,也能够通过按下按钮变更排纸盘而不中止印刷地抑制纸张的散乱(参照特开2004-59268号公报)。
但是,特开平10-139255号公报中记载的装置中,如果想在正在印刷运转的中途取出已积载在排纸盘上的纸张时,会由于想取出的纸张和正在排出的纸张接触等原因,有可能发生堆垛不良和干扰。
另外,特开2004-59268号公报中记载的装置中,通过按下按钮能够变更纸张排到的排纸盘。因此,只要变更纸张排到的排纸盘,想取的纸张和正在被排出的纸张不会碰到,取出积载在排纸盘上的纸张时能够防止发生堆垛不良和干扰。但是,特开2004-59268号公报中记载的装置中,因为纸张排出道多个排纸盘中,所以,之后当用户想将取出的纸张合并在一起时,有时合并后会失去页数的规律性。具体说明如下,在按照排纸盘1、排纸盘2、排纸盘3之顺序变更纸张排到的盘时,用户如果按照排纸盘1、排纸盘3、排纸盘2之顺序合并纸张的话,那么页数的规律性就错乱了。
而且一般的后处理装置中,由于机构上的原因,如装订处理、位移处理等后处理,只有在将纸张排到主排纸盘上时才能实行。因此,如特开2004-59268号公报中记载的装置那样,如果变更排纸盘的话,纸张排到的排纸盘有时从主排纸盘变更到副排纸盘,此时,后处理装置的功能受到限制。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以往的课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后处理装置及其排纸方法,以及图像形成系统,其中,能够在取出积载在排纸盘上的纸张时,防止发生堆垛不良和干扰,同时使页数的规律性容易保持,并且防止后处理功能受到限定。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中的至少一个,反映本发明一侧面的后处理装置如下。
1.一种后处理装置,备有:被排出纸张的排纸盘;堆积1张以上的纸张然后排到所述排纸盘中的堆垛部;能够控制使可以选择是将所述1张以上的纸张堆积到所述堆垛部后排到所述排纸盘,还是不经过所述堆垛部地将纸张排到所述排纸盘的排纸控制部;用户可以进行输入操作的输入部;其中,所述排纸控制部在不经过所述堆垛部将纸张排到所述排纸盘时所述输入部被输入操作时,连续反复实行:将所述1张以上的纸张临时堆积到所述堆垛部中,使该堆积的纸张排到所述排纸盘之处理。
2.上述1中记载的后处理装置,其中,所述排纸控制部在不经过所述堆垛部地将纸张排到所述排纸盘时所述输入部被输入操作时,在所述堆垛部中堆积第1所定时间的所述1张以上的纸张之后,使该堆积的纸张排到所述排纸盘中。
3.上述2中记载的后处理装置,其中,所述排纸控制部直至长于所述第1所定时间的第2所定时间过去为止,连续反复实行所述处理。
4.上述1中记载的后处理装置,其中,所述排纸控制部在不经过所述堆垛部地将纸张排到所述排纸盘时所述输入部被输入操作时,在所述堆垛部中堆积第1所定张数的所述1张以上的纸张之后,使该堆积的纸张排到所述排纸盘中。
5.上述4中记载的后处理装置,其中,所述排纸控制部直至多于所述第1所定张数的第2所定张数被供给到所述堆垛部中为止,连续反复实行所述处理。
6.上述1、2、4的任何一项中记载的后处理装置,其中,所述排纸控制部直至所述输入部被再次输入操作为止,连续反复实行所述处理。
7.上述1中记载的后处理装置,其中,备有检测所述排纸盘中堆积的纸张被取出的取出检测传感,所述排纸控制部直至由所述取出检测传感检测到纸张被取出为止,连续反复实行所述处理。
8.上述3、5、6的任何一项中记载的后处理装置,其中,所述排纸控制部在连续反复实行所述处理、将纸张排到所述排纸盘之后,实行不经过所述堆垛部地将纸张排到所述排纸盘之处理。
9.上述1至5及7的任何一项中记载的后处理装置,其中,所述排纸控制部在不经过所述堆垛部地将纸张排到所述排纸盘时所述输入部被输入操作时,当是在用多张纸构成1份纸叠时,则不经过所述堆垛部地将纸张排到所述排纸盘中直至份的段落为止,使从份的第一张开始将纸张临时堆积到所述堆垛部中。
10.上述1至5及7的任何一项中记载的后处理装置,其中,所述排纸控制部在连续反复实行所述处理时,当是在用多张纸构成1份纸叠时,则将纸张堆积到所述堆垛部中直至份的段落为止,再将堆积到的份的段落为止的纸张,排到所述排纸盘中。
11.上述1至5及7的任何一项中记载的后处理装置,其中,所述堆垛部被包含在对纸张进行后处理的后处理装置中。
12.上述1至5及7的任何一项中记载的后处理装置,其中,在所述堆垛部的上流侧并且备有纸张待机部,其推迟纸张进入所述堆垛部的时间。
13.上述12中记载的后处理装置,其中,所述纸张待机部是重合部,重合待机纸张和接下去搬送来的纸张,然后把它们搬送到所述堆垛部中。
附图说明
图1:含有本实施方式后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系统的整体构成图。
图2: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详细结构示意图。
图3:图1所示的后处理装置的详细结构示意图。
图4:滞留部的一例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本实施方式后处理装置的动作流程示意。
具体实施方式
上述实施方式的后处理装置具有下述效果。
(A)在不经过堆垛部地将纸张排到排纸盘时输入部被输入操作时,因为是在堆垛部临时堆积纸张之后再向排纸盘排出,所以,用户能够在纸张被临时堆积到堆垛部中期间取出积载在排纸盘中的纸张。由此能够防止发生堆垛不良和干扰。另外,被排到的盘没有变更,纸张是被排到相同的排纸盘中,所以,当被排到的盘是主排纸盘时,被排到的盘不会变为副排纸盘,可以防止后处理功能受到限制。还有,因为纸张被排到相同的排纸盘,所以取出后合并纸张时合并方法不复杂,容易保持页数的规律性。因此,在取出排纸盘上积载的纸张时防止发生堆垛不良和干扰,同时容易保持页数的规律性,并且能够防止后处理功能的限定。
(B)因为是使纸张临时堆积到堆垛部再将纸张排到排纸盘之动作,直至长于所定时间的第2所定时间过去为止反复实行,所以,即使是经过了所定时间,也一直到第2所定时间过去为止,连续进行向堆垛部的纸张堆积和排纸,所以用户有多次取出纸张的机会,可以容易纸张的取出。
(C)因为是使纸张临时堆积到堆垛部再将纸张排到排纸盘之动作,直至多于所定张数的第2所定张数被供给为止反复实行,所以,例如即使是所定张数的纸张被堆积到堆垛部中被排到排纸盘,也一直到第2所定张数的纸张被供给到堆垛部中为止,连续进行向堆垛部的纸张堆积和排纸,所以用户有多次取出纸张的机会,可以容易纸张的取出。
(D)因为是使纸张临时堆积到堆垛部再将纸张排到排纸盘之动作,直至输入部被再次输入操作为止反复实行,所以,一直到输入部被再次输入操作为止,连续进行向堆垛部的纸张堆积和排纸,所以用户有多次取出纸张的机会,可以容易纸张的取出。
(E)因为是在反复实行将纸张临时堆积到堆垛部之动作,将纸张排到排纸盘之后,实行不经过堆垛部地将纸张排到排纸盘之动作,所以,在能够推定用户已取出排纸盘中积载的纸张时,实行不经过堆垛部的通常的排纸,可以回到原来的排列次序。
(F)在由多张纸张构成1份时,是等到份的段落,再从份的第1张开始在堆垛部中临时堆垛纸张,所以,在份的中途堆垛部中没有纸张堆积,用户能够在份的段落取出积载在排纸盘中的纸张。
(G)因为堆垛部是对纸张进行后处理的后处理部,所以可以减少功能可以兼用的部件个数。
(H)因为在堆垛部上流侧备有推迟纸张被搬送到堆垛器的时间的纸张待机部,所以,在从堆垛部将纸张排到排纸盘时,可以使纸张进入堆垛部的时间推迟,能够防止在堆垛部中的纸张冲突等。
(I)因为纸张待机部是将待机纸张和接下去被搬送来的纸张重合,并将这些纸张搬送到堆垛部中去的重合部,所以能够利用内藏在后处理装置中的重合部,防止在堆垛部中的纸张的冲突等。
下面进一步出示其他实施方式。
一种后处理装置的排纸方法,后处理装置备有被排出纸张的排纸盘、堆积1张以上的纸张然后排到所述排纸盘的堆垛部、用户可以进行输入操作的输入部,其中,具有下述排纸控制工序:在不经过所述堆垛部地将纸张排到所述排纸盘中时所述输入部被输入操作时,连续反复实行将所述1张以上的纸张临时堆积到所述堆垛部中、使该堆积的纸张排到所述排纸盘之处理。
一种图像形成系统,包括:(1)后处理装置,该后处理装置备有被排出纸张的排纸盘、堆积1张以上的纸张然后排到所述排纸盘中的堆垛部、能够控制使可以选择是将所述1张以上的纸张堆积到所述堆垛部后排到所述排纸盘还是不经过所述堆垛部地将纸张排到所述排纸盘的排纸控制部;(2)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备有用户可以进行输入操作的输入部;其中,所述排纸控制部控制反复实行:在不经过所述堆垛部地将纸张排到所述排纸盘时所述输入部被输入操作时,将所述1张以上的纸张临时堆积到所述堆垛部中,使该堆积的纸张排到所述排纸盘中之处理。
根据上述后处理装置的排纸方法或图像形成系统,因为在不经过堆垛部地将纸张排到排纸盘时输入部被输入操作时,是先将纸张临时堆积在堆垛部中然后排到排纸盘,所以,用户能够在纸张被临时堆积到堆垛部中期间,取出积载在排纸盘中的纸张。由此可以防止发生堆垛不良和干扰。另外,不改变纸张排到的排纸盘,纸张是被排到相同的排纸盘,所以,纸张被排到的排纸盘是主排纸盘时,该纸张被排到的排纸盘不会变为副排纸盘,能够防止后处理装置功能受到限定。还有,因为纸张被排到相同的排纸盘,所以,在将取出的纸张合并在一起时,叠放方法简单,容易保持页数的规律性。因此,既容易保持页数的规律性,又能够防止后处理功能受到限定。
下面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所述的实施方式。图1是含有本实施方式后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系统的整体构成图。图像形成系统1备有图像形成装置3和后处理装置2。该图像形成系统1中,由图像形成装置3在纸张P上形成图像,形成了图像的纸张P被搬送到后处理装置2,进行装订处理等后处理。
图像形成装置3备有读取原稿图像的原稿图像读取部10、搬送原稿的自动原稿搬送装置20、根据由原稿图像读取部10读取的原稿图像进行图像形成的图像形成部30、向图像形成部30供给纸张P的供纸部40、定影调色图像的定影部50、备有显示手段和操作开关类的操作触板90、控制上述各部的控制部C2。
后处理装置2备有在纸张P上打孔的穿孔部110、对每个工件的纸张P位置作位移的位移部120、作为使纸张P临时滞留的纸张待机部发挥功能的滞留部130、临时积载被从滞留部130供给的纸张P的堆垛器140、对纸张P的纸叠进行装订处理的装订部150、折叠纸张P的纸叠的折叠部160、控制整个后处理装置20并且作为控制排纸的排纸控制部发挥功能的控制部C1。如后面将要叙述的那样,控制部C1能够将排纸方式切换为通常排纸方式和堆垛方式。由穿孔部110、位移部120、滞留部130、堆垛器140、装订部150及折叠部160构成后处理装置。
图像形成装置3和后处理装置2之间,为了能够在后处理装置2的接受部100接受被从图像形成装置3搬出的纸张P,对图像形成装置3的排纸辊76和后处理装置2的接受部100的位置及高度作了调节。这样纸张P经过图像形成装置3的排纸辊76被搬送到后处理装置2的接受部100。
另外,图像形成装置3和后处理装置2分别备有图像形成装置3的通信手段T2和后处理装置2的通信手段T1,用这些通信手段T1、T2通信接发各种信息。例如,图像形成装置3的通信手段T2发送有关后处理的信息,后处理装置2通过通信手段T2接受有关后处理的信息,根据接到的有关后处理的信息进行后处理。后处理的内容由用户通过操作触板90进行设定。
图2是图1中图像形成装置3的详细结构示意图。图2中,以纵列型彩色复印机为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自动原稿搬送装置20备有供纸托盘21、辊对22、搬送鼓23、排纸辊24、排纸托盘25,一张张分离被积载在供纸托盘21上的原稿D并搬送到原稿读取区域R之后,排到排纸托盘25上。具体如下,被积载在供纸托盘21上的原稿D由能够升降的送出辊对22一张张分离地供给搬送,由旋转的大径搬送鼓23沿着该搬送鼓23的外周面搬送,到达原稿读取区域R。然后,穿过原稿读取区域R的原稿D由排纸辊24排到排纸托盘25上。
原稿图像读取部10备有台板玻璃11、光源12及14、反光镜13a~13c及15a~15c、成像透镜16、缝隙玻璃17、线影像传感CCD,读取由自动原稿搬送装置20搬送过来的原稿D的图像,或被放置在台板玻璃11上的原稿D的图像。读取由自动原稿搬送装置20搬送过来的原稿D的图像时,光源12通过缝隙玻璃17照射被搬送过原稿读取区域R的原稿D。原稿D图像的反射光穿过第1~第3反光镜13a~13c及成像透镜16,成像于线影像传感CCD上。而读取被放置在台板玻璃11上的原稿D时,移动光源14沿着台板玻璃11在台板玻璃11的下侧移动。原稿D图像的反射光穿过第4~第6反光镜15a~15c及成像透镜16,成像于线影像传感CCD上。
线影像传感CCD将反映原稿图像像的光变换为模拟信号。模拟信号经没有图示的图像处理部进行模拟处理、A/D变换、遮光描影修正、图像压缩处理等,成为Y(黄)、M(品红)、C(青)、K(黑)各色的数字图像数据。
图像形成部30备有:鼓状感光体1Y、1M、1C、1K;带电装置2Y、2M、2C、2K;曝光装置3Y、3M、3C、3K;调色剂补充装置4Y、4M、4C、4K;显影装置5Y、5M、5C、5K;1次转印辊6Y、6M、6C、6K;清洁手段7Y、7M、7C、7K;中间转印体70;辊71~75;清洁手段77,根据上述在图像处理部得到的图像数据,在纸张P上形成图像。
感光体1Y、1M、1C、1K是与Y、M、C、K各色对应的第1像载置体。带电装置2Y、2M、2C、2K使与Y、M、C、K各色对应的感光体1Y、1M、1C、1K带电。曝光装置3Y、3M、3C、3K根据各色的数字图像数据,在对应的感光体1Y、1M、1C、1K上形成潜像。
调色剂补充装置4Y、4M、4C、4K补充新的调色剂,向显影装置5Y、5M、5C、5K供给各色调色剂。显影装置5Y、5M、5C、5K显影在感光体1Y、1M、1C、1K上形成的与各色对应的潜像。
显影装置5Y、5M、5C、5K和感光体1Y、1M、1C、1K在垂直方向纵列配置。中间转印体70是第2像载置体,卷绕绷紧在辊71~74上能够转动,为无端状。中间转印体70及辊71~74与显影装置5Y、5M、5C、5K及感光体1Y、1M、1C、1K同样,且被纵列配置在它们的一旁。连接在辊71上的没有图示的驱动装置,通过辊71,向箭头方向驱动中间转印体70。
1次转印辊6Y、6M、6C、6K由控制部C2控制,根据图像种类,选择性地运转,将中间转印体70推到分别相应的感光体1Y、1M、1C、1K上,在中间转印体70上逐次转印各色的调色图像。
在由1次转印手段6Y、6M、6C、6K在中间转印体70上转印调色像之后,清洁手段7Y、7M、7C、7K除去感光体1Y、1M、1C、1K上残留的调色剂。另外,清洁手段77是除去中间转印体70的残留调色剂。2次转印辊75则将中间转印体70上的合成调色图像,一下子转印到被搬送到2次转印区域75a的纸张P上。
供纸部40备有第1~第3供纸卡盘41a~41c、供纸单元42及各种辊43~47,向图像形成部30供给纸张P。第1~第3供纸卡盘41a~41c收纳各种纸张P。供纸单元42一张一张地供给第1~第3供纸卡盘41a~41c内的纸张P。多个中间辊43~46等及定位辊47将供纸单元42供给的纸张P搬送到2次转印辊75。被搬送到2次转印辊75的纸张P,被一次转印中间转印体70上的合成调色图像。
定影部50备有加热辊51和压着辊52,由它们将被转印在纸张P上的调色图像定影在纸张P上。具体则是加热辊51内部备有加热源H,压着辊52与加热辊51夹紧,对纸张P加压。通过这些辊51、52对纸张P的加热加压,调色剂的树脂成分粘着,调色图像被定影在纸张P上。
另外,图像形成装置3备有排纸辊76,从排出口向下流的后处理装置2供给经定影部50作了定影处理的纸张P。
图3是图1中后处理装置2的详细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后处理装置2除了上述穿孔部110、位移部120、滞留部130、堆垛器140、装订部150、折叠部160及控制部C1之外,还备有供纸盘101、102和排纸盘103~105。
供纸盘101、102被设在后处理装置2的上段,向后处理装置2内部供给被载置的纸张P。排纸盘103~105积载从后处理装置2排出的纸张。排纸盘103是位置固定的盘,排纸盘104是可以上下移动的盘,积载由排纸辊106搬送的纸张P。排纸盘105被排出经折叠部160作了中间折叠等的纸张P。
当通过图像形成装置3的操作触板90选择穿孔处理时,穿孔部110对纸张P进行穿孔,位移部120在第1切换通道G1朝下状态时被送入纸张P,在被送入的纸张P的搬送方向的垂直方向上实行位移处置。这样,纸张P以份单位被位移。
滞留部130备有2个搬送纸张P的经路,通过在2经路上分别搬送纸张P从而重合纸张P。图4是滞留部130的一例结构放大示意图。如图4所示,滞留部130备有第1搬送路A和第2搬送路B之2个搬送经路。滞留部130从搬送路C取入在第1切换通道G1朝上状态时被搬送过来的纸张P。
滞留部130备有各种辊131~134,由这些辊131~134将从搬送路C取入的纸张P搬送到堆垛器140。具体如下,滞留部130备有传感S1和第2切换通道G2,由传感S1检测被搬送到搬送路C的纸张P。在由传感S1检测到第1张纸张P的搬送时,滞留部130切换第2切换通道G2,使纸张P被供给到第1搬送路A。于是滞留部130通过辊131、132、134,将纸张P搬送到堆垛器140。
在由传感S1检测到第2张纸张P的搬送时,滞留部130切换第2切换通道G2,使纸张P被供给到第2搬送路B。于是滞留部130通过辊131~133,将纸张P搬送到堆垛器140。另外,滞留部130还重合第1张搬送过来的纸张P和第2张搬送过来的纸张P。此时,滞留部130可以通过种种方法进行重合。例如,如图4所示的情况,第1搬送路A比第2搬送路B的搬送距离长。因此,滞留部130可以利用搬送距离的不同,重合第1张纸张P和第2张纸张P。另外,滞留部130也可以是调整辊132、133的旋转量来重合第1张纸P和第2张纸P的结构。有关纸张P的重合,不局限于上述。为了不妨碍纸张P搬送,优选传感S1是能够非接触纸张P进行检测的光电传感。
回到图3。作为堆垛部的堆垛器140是堆积多张纸张P后排到排纸盘104。堆垛器140备有倾斜面的倾斜滑运道141,并支撑被从滞留部130搬送来的纸张P。也就是说,被从滞留部130搬送来的纸张P由于自重落到堆垛器140的倾斜滑运道141上,或落在倾斜滑运道141上积载的纸张P上面,堆垛器140支撑落下的纸张P。
堆垛器140备有可动限制器142,其与倾斜滑运道141一起支撑落到堆垛器140上的纸张P。可动限制器142还具有整齐因自重而落下的纸张P的端部之作用。也可以构成堆垛器140备有辊,将被从滞留部130搬送来的纸张P推向可动限制器142,以便更确切地整齐纸张P的端部。
堆垛器140并且备有辊143、144和无端传动带145及钩子部146。辊143、144的一个是驱动轮另一个是从动轮。无端传动带145绕在辊143、144上,随辊143、144旋转而转动。钩子部146是被设在无端传动带145上的钩子状部件,随无端传动带145转动而移动,支撑堆积在堆垛器140上的纸张P下端,将其导向辊106。
堆垛器140并且备有传感S2,能够检测堆积在堆垛140器上的纸张P张数。
装订部150对由可动限制器142整合的多张纸张P实行装订处理,其中备有打针机构150A和受针机构150B。在打针机构150A和受针机构150B之间有纸张P能够穿过的通纸路,一旦堆垛器140中有多张纸张P被堆积整合,打针机构150A和受针机构150B则由没有图示的驱动手段推动,实行装订处理。
可动限制器142调整堆积在堆垛器140上的纸张P的纸叠位置,在与打针机构150A的装订打针位置对应的位置上停止。
折叠部160折叠由装订部150实行了装订处理的纸张P的纸叠,其中备有推进部件161和辊162。该折叠部160折叠经装订处理的、随限制器142下降而到达折叠位置的纸张P的纸叠。具体则是推进部件161将下降到所定位置的纸张P的纸叠推入辊162。这样纸张P叠穿过辊162间被折弯。然后将被折叠的纸张P叠排到排纸盘105。
至于进行什哪一种后处理,该信息通过图像形成装置3的通信手段T2传送到后处理装置2的通信手段T1,由控制部C1把握。控制部C1在控制上述整个后处理装置2的同时,还通过后处理装置2的通信手段T1和图像形成装置3的通信手段T2与图像形成装置3的控制部C2通信。
本实施方式中,后处理装置2并备有作为输入部发挥功能的输入按钮170。输入按钮170可以被用户输入操作,被用于为了让用户取出积载在排纸盘104中的纸张P。用户可以通过按下输入按钮170,从向排纸盘104连续排纸的通常排纸方式,切换到能够临时停止向排纸盘104的排纸、使纸张P堆积到堆垛器140中的堆垛方式。然后,用户可以在堆垛方式时取出纸张P。
以下作具体说明。先通过图像形成装置3的操作触板90指示对多张纸张P进行图像形成。并在操作触板90上选择不经由堆垛器140地向排纸盘104排纸的通常排纸方式。此时,控制部C1用通信手段T1接受上述信息。然后控制部C1控制第1切换通道G1,使纸张P穿过位移部120地控制搬送。
从该状态按下输入按钮170。由此控制部C1检测输入按钮170被按下,从不经过堆垛器140地将纸张P排到排纸盘104的状态,转换到将纸张P临时堆积到堆垛器140之后再排到排纸盘104的堆垛方式。
具体则是在堆垛方式转换时,控制部C1控制第1切换通道G1,控制向搬送路C搬送纸张P。控制部C1使纸张P堆积到堆垛器140中。用户在该堆积期间取出排纸盘104中积载的纸张P。之后堆垛器140将堆积的纸张P排到排纸盘104。然后控制部C1控制第1切换通道G1,转换到不经过堆垛器14地将纸张P排到排纸盘104的通常排纸方式。
控制部C1可以使堆垛器140作所定时间的纸张P堆积,也可以使堆垛器140堆积所定张数的纸张P。也就是说,控制部C1可以使堆垛方式持续所定时间,也可以持续到堆垛器140中堆积到所定张数纸张P为止。这里的所定时间,例如是2~3秒左右,优选是对于用户取出排纸盘104中积载的纸张P来说是充分的时间。所定张数优选是例如能够确保2~3秒左右时间的张数,但是,在操作触板90选择位移处理时,也可以是构成1份的位移张数。
虽然控制在堆垛器140中堆积上述所定时间或所定张数的纸张P,但用户在取出排纸盘104中积载的纸张P时也有错过取出机会的可能性。为此,优选控制部C1反复实行在堆垛器140中堆积纸张P再排到排纸盘104之动作,直到长于所定时间的第2所定时间过去为止,或多于所定张数的第2所定张数被供给到堆垛器140为止。这样,一直到第2所定时间过去为止或第2所定张数被供给到堆垛器140为止,给用户多次取出纸张P的机会,更方便了纸张P取出。也可以是控制部C1直至输入按钮170被再次按下为止,反复实行使纸张P堆积到堆垛器140之动作。并且如后面将要叙述的那样,也可以是直至由排纸盘104中设有的取出检测传感检测到排纸盘104上的纸张P被取出为止,反复实行使纸张P堆积到堆垛器140之动作。
在反复实行在堆垛器140中堆积纸张P再排到排纸盘104之动作时,使纸张P从堆垛器140排出时,在堆垛器140的纸张P完全被排出之前,有后面的纸张P被供给到堆垛器140的可能性。因此,优选控制部C1在使堆积在堆垛器140中的纸张P排到排纸盘104时,由滞留部130推迟新的纸张P进入堆垛器140的时间。此时,控制部C1使辊132、133停止运转或降低辊132、133的旋转速度。另外,控制部C1使纸张P临时堆积到堆垛器140中时经第2搬送路B搬送纸张P时,也可以通过经第1搬送路A搬送纸张P来增加纸张P的搬送距离,推迟纸张P进入堆垛器140的时间。
滞留部130还可以实行重合处理,使第1张纸P和第2张纸P重合。因此,优选通过滞留部130重合第1张纸和第2张纸来推迟被供给到堆垛器140的纸张P进入堆垛器140的时间。因为这样可以通过既有的处理来推迟纸张P进入堆垛器140的时间。
优选控制部C1以份单位将纸张P堆积到堆垛器140中。也就是说,优选在不经过堆垛器140地将纸张P排到排纸盘104的通常排纸方式时,即使用户按下输入按钮170,在按下时是份的中途时,控制部C1等到份的段落,从份的第1张起转换到使纸张P堆积到堆垛器140的堆垛方式。
接下去参照流程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后处理装置2的动作。图5是本实施方式后处理装置2的动作流程。如图5所示,从图像形成装置3的操作触板90有印刷指示时,后处理装置2以通常方式运转(S1)。也就是说,控制部C1控制第1切换通道G1,使纸张P被搬送到位移部120。这样纸张P不经过堆垛器140地被排到排纸盘104。
然后,控制部C1判断通过触板90被指示的印刷指示所指定的JOB是否结束(S2)。当判断到指定JOB结束时(S2:YES),则图5所示的处理结束。而当判断到指定JOB没有结束时(S2:NO),控制部C1便判断输入按钮170是否被按下(S3)。当判断到输入按钮170没有被按下时(S3:NO),处理过度到步骤S1。
而当判断到输入按钮170被按下时(S3:YES),控制部C1便判断输入按钮170被按下时排纸中的纸张P是否份的段落(S4)。当判断到不是份的段落时(S4:NO),控制部C1则继续通常排纸方式(S5),处理过度到步骤S4。
而当判断到是份的段落时(S4:YES)后处理装置2则用堆垛方式运转(S6)。也就是说,控制部C1控制第1切换通道G1,使纸张P被搬送到搬送路C,向堆垛器140供给纸张P。之后控制部C1判断用堆垛方式开始运转是否经过了所定时间(S7)。在该处理中,控制部C1利用后处理装置2中内藏的计时器,判断所定时间。
当判断到用堆垛方式开始运转没有经过所定时间时(S7:NO),处理过度到步骤S6。也就是说,继续堆垛方式,而当判断到用堆垛方式开始运转经过所定时间时(S7:YES),控制部C1便判断指定JOB是否结束(S8)。
在步骤S7的处理中,控制部C1也可以判断从用堆垛方式开始运转起,堆垛器140中是否堆积了所定张数的纸张P。然后,也可以使处理在判断到堆垛器140中堆积了所定张数的纸张P时过度到步骤S8,在判断到堆垛器140中没有堆积到所定张数的纸张P时过度到步骤S6。此时,控制部C1根据传感S2送来的信号判断堆积张数。
另外,由多张纸P构成1份时,在步骤S7的处理中,至于是过度到步骤S8还是过度到步骤6,控制部C1也可以判断用堆垛方式向堆垛器140搬送的纸张P的段落,进行控制。也就是说,例如在上述所定时间经过之前或上述所定张数堆积之前,向堆垛器140搬送的纸张P是份的最终纸张的话则过度到步骤S8(S7:YES),如果判断到不是份的最终纸张的话则过度到步骤S6(S7:NO)。
这样,在构成1份的纸张张数少的情况时,可以优先份的段落,以份单位向排纸盘104排纸。通过以份单位向排纸盘104排出纸张,用户能够以份单位处理排出的纸张,在之后合并取出的纸张时,相比于在份的中途被分开的情况来说,合并方法不复杂,可以容易地保持页数的规律性。并且,在用户确认图像的印刷状况时,也可以简单地以份单位进行确认。
上述判断是否经过所定时间、判断是否所定张数堆积在堆垛器140中、或判断纸张P的段落,该选择可以通过操作触板90等操作部设定。
当判断到指定JOB结束时(S8:YES),控制部C1使堆积在堆垛器140的纸张P排到排纸盘104(S9),图5所示的处理结束。而当判断到指定JOB没有结束时(S8:NO),控制部C1则判断输入按钮170是否再次被按下(S10)。当判断到输入按钮170再次被按下时(S10:YES),控制部C1则使堆积在堆垛器140中的纸张P排到排纸盘104(S11),处理过度到步骤S1。也就是说,后处理装置2用通常排纸方式进行排纸。
当判断到输入按钮170没有再次被按下时(S10:NO),控制部C1则使堆积在堆垛器140中的纸张P排到排纸盘104(S12)。并且,为了防止堆积在堆垛器140中被排出的纸张P与新向堆垛器141中供给的纸张P的冲突等,控制部C1实行重合处理(S13)。在该处理中,控制部C1在第1搬送路A上搬送第1张纸P,并在第2搬送路B上搬送第2张纸P,使它们重合。然后处理过度到步骤S6。也就是说,继续堆垛方式。
另外,也可以通过排纸盘104中设有的取出检测传感S3(参照图3)发出信号,来取代上述输入按钮170,由此控制部C1判断是过度到步骤S11还是过度到步骤S12。也就是说,当取出传感S3检测到堆积的纸张P被从排纸盘104上取出时,控制部C1则使堆积在堆垛器140中的纸张P排到排纸盘104(S11),处理过度到步骤S1。也就是说,后处理装置2用通常排纸方式进行排纸。而当取出传感S3检测到堆积的纸张P没有被从排纸盘104上取出时,控制部C1则使堆积在堆垛器140中的纸张P排到排纸盘104(S12)。并且,为了防止堆积在堆垛器140中被排出的纸张P与新向堆垛器141中供给的纸张P的冲突等,控制部C1实行重合处理(S13)。
这样,除了有使用输入按钮170时的效果之外,还可以减少用户的劳力,并能够得到迅速的器械应答运转。由此实现提高作业效率和生产性。
设在排纸盘104中的取出传感S3可以采用光学检测式和重量检测式等传感,作为检测方法,可以是检测排纸盘上的纸张全部除去和纸张一部分除去,由此与检测方法相应的器械运转的设定也可以。
并且,在步骤S10的处理中,控制部C1也可以判断是否经过了长于所定时间的第2所定时间。然后,也可以使处理在由控制部C1判断到经过了第2所定时间时过度到步骤S11,在由控制部C1判断到没有经过第2所定时间时过度到步骤12。此时与步骤7同样,控制部C1通过内藏的计时器,判断第2所定时间的经过。
另外,控制部C1在步骤S7的处理中判断是否堆积了所定张数时,也可以判断是否有多于所定张数的第2所定张数被供给到堆垛器140。然后,也可以使处理在由控制部C1判断到第2所定张数的纸张P已被供给到堆垛器140时过度到步骤S11,在由控制部C1判断到没有第2所定张数的纸张P被供给到堆垛器140时过度到步骤12。此时与步骤7同样,控制部C1根据来自于传感S2的信号,判断是否被供给了第2所定张数。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后处理装置及其排纸方法,在不经过堆垛器140地将纸张P排到排纸盘104时,当输入按钮170被输入操作时,因为是在堆垛器140中临时堆积纸张P之后再排到排纸盘104,所以,用户可以在纸张P临时堆积到堆垛器140中期间,取出积载在排纸盘104中的纸张P。这样,能够防止发生堆垛不良和干扰。另外,纸张排到的排纸盘没有改变,纸张P是被排到相同的排纸盘104,所以,纸张排到的排纸盘是主排纸盘104时,排到的排纸盘不会变到副排纸盘103、105,能够防止后处理功能受到限定。而且,因为纸张被排到相同的排纸盘104,所以,在之后合并取出的纸张时,合并方法不复杂,能够容易保持页数的规律性。因此,能够防止在取出排纸盘104上积载的纸张P时发生堆垛不良和干扰,同时容易保持页数的规律性,并且防止后处理功能受到限定。
对页数的规律性作详细说明如下,特开2004-59268号公报中记载的装置,与本实施方式的后处理装置2及其排纸方法有下述不同之处。例如特开2004-59268号公报中记载的装置的情况时,在按照排纸盘1、排纸盘2及排纸盘3的顺序改变纸张排到的排纸盘时,如果用户按照排纸盘1、排纸盘3及排纸盘2的顺序合并纸张的话,页数就失去规律性了。对此,本实施方式的后处理装置2及其排纸方法中,是一直向相同的排纸盘104中排出纸张P。因此,用户没有必要记住排纸盘的变更顺序,只要依次取出被排到排纸盘104中的纸张P合并在一起,就能保持页数的规律性。
另外,因为直至长于所定时间的第2所定时间过去为止,反复实行在堆垛器140中临时堆积纸张P向排纸盘104排出纸张P之动作,所以,即使例如所定时间过去,也一直到第2所定时间过去为止,向堆垛器140的纸张P堆积和排纸连续进行,这样等于给用户多次取出纸张P的机会,可以容易取出纸张P。
另外,因为直至多于所定张数的第2所定张数被供给为止,反复实行在堆垛器140中临时堆积纸张P向排纸盘104排出纸张P之动作,所以,即使例如所定张数的纸张P堆积在堆垛器140中被排到排纸盘104,也一直到第2所定张数的纸张P被供给为止,向堆垛器140的纸张P堆积和排纸连续进行,这样等于给用户多次取出纸张P的机会,可以容易取出纸张P。
另外,因为直至输入按钮170被再次输入操作为止,反复实行在堆垛器140中临时堆积纸张P向排纸盘104排出纸张P之动作,所以,直至输入按钮170被再次输入操作为止,向堆垛器140的纸张P堆积和排纸连续进行,这样等于给用户多次取出纸张P的机会,可以容易取出纸张P。
因为在反复实行在堆垛器140中临时堆积纸张P之动作、将纸张P排到排纸盘104中之后,实行不经过堆垛器140地将纸张P排到排纸盘104之动作,所以在能够推定用户已取出排纸盘104中积载的纸张P时,可以实行不经过堆垛器140的通常排纸,回到原来的排列次序。
另外,在由多张纸张构成1份时,是等到份的段落,再从第1张开始在堆垛器140中临时堆垛纸张P,所以在份的中途堆垛部中没有纸张堆积,用户能够在份的段落取出积载在排纸盘中的纸张。
另外,因为堆垛器140是对纸张P进行后处理的后处理部,所以能够兼用功能,可以减少部件个数。
另外,因为在堆垛器140的上流侧进一步备有作为纸张待机部的滞留部130,推迟纸张被搬送到堆垛器的时间,所以,在从堆垛器140向排纸盘104排出纸张P时,能够推迟纸张P进入堆垛器140的时间,能够防止在堆垛器140中纸张P冲突。
另外,因为滞留部130是合并待机纸张P和后面被搬送来的纸张P后将这些纸张P搬送到堆垛器140的合并部,所以,可以用作后处理装置中内藏的合并部,防止在堆垛器140中的纸张P的冲突等。
以上根据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涉及的后处理装置作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可以在不逸出本发明旨意的范围有所变更。
例如,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后处理装置2是在输入按钮170被按下时从通常排纸方式转换到堆垛方式的,但并不局限于此,可以省略输入按钮170的结构,而是通过触板90实现同样的功能。此时,可以通过用户在操作触板90进行所定的操作,使后处理装置2从通常排纸方式转换到堆垛方式。另外,可以通过在触板90再次进行所定的操作,使后处理装置2从堆垛方式回复到通常排纸方式。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是以与数字彩色复印机连接的后处理装置为例作了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是与复合机等其他图像形成装置连接的后处理装置。
根据上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取出积载在排纸盘上的纸张时,能够防止发生堆垛不良和干扰,同时容易保持页数的规律性,并且防止后处理功能受到限定。
Claims (15)
1.一种后处理装置,备有:
被排出纸张的排纸盘;
堆积1张以上的纸张然后排到所述排纸盘中的堆垛部;
能够控制使可以选择是将所述1张以上的纸张堆积到所述堆垛部后排到所述排纸盘,还是不经过所述堆垛部地将纸张排到所述排纸盘的排纸控制部;
用户可以进行输入操作的输入部;
其中,所述排纸控制部在不经过所述堆垛部地将纸张排到所述排纸盘时所述输入部被输入操作时,连续反复实行:将所述1张以上的纸张临时堆积到所述堆垛部中,使该堆积的纸张排到所述排纸盘之处理。
2.如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后处理装置,其中,所述排纸控制部在不经过所述堆垛部地将纸张排到所述排纸盘时所述输入部被输入操作时,在所述堆垛部中堆积第1所定时间的所述1张以上的纸张之后,使该堆积的纸张排到所述排纸盘中。
3.如权利要求2中记载的后处理装置,其中,所述排纸控制部直至长于所述第1所定时间的第2所定时间过去为止,连续反复实行将所述1张以上的纸张临时堆积到所述堆垛部中,使该堆积的纸张排到所述排纸盘之所述处理。
4.如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后处理装置,其中,所述排纸控制部在不经过所述堆垛部地将纸张排到所述排纸盘时所述输入部被输入操作时,在所述堆垛部中堆积第1所定张数的所述1张以上的纸张之后,使该堆积的纸张排到所述排纸盘中。
5.如权利要求4中记载的后处理装置,其中,所述排纸控制部直至多于所述第1所定张数的第2所定张数被供给到所述堆垛部中为止,连续反复实行所述处理。
6.如权利要求1、2、4的任何一项中记载的后处理装置,其中,所述排纸控制部直至所述输入部被再次输入操作为止,连续反复实行所述处理。
7.如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后处理装置,其中,备有检测所述排纸盘中堆积的纸张被取出的取出检测传感,所述排纸控制部直至由所述取出检测传感检测到纸张被取出为止,连续反复实行所述处理。
8.如权利要求3、5、6的任何一项中记载的后处理装置,其中,所述排纸控制部在连续反复实行所述处理、将纸张排到所述排纸盘之后,实行不经过所述堆垛部地将纸张排到所述排纸盘之处理。
9.如权利要求1至5及7的任何一项中记载的后处理装置,其中,所述排纸控制部在不经过所述堆垛部地将纸张排到所述排纸盘时所述输入部被输入操作时,当是在用多张纸构成1份纸叠时,则不经过所述堆垛部地将纸张排到所述排纸盘中直至份的段落为止,使从份的第一张开始将纸张临时堆积到所述堆垛部中。
10.如权利要求1至5及7的任何一项中记载的后处理装置,其中,所述排纸控制部在连续反复实行所述处理时,当是在用多张纸构成1份纸叠时,则将纸张堆积到所述堆垛部中直至份的段落为止,再将堆积到的份的段落为止的纸张,排到所述排纸盘中。
11.如权利要求1至5及7的任何一项中记载的后处理装置,其中,所述堆垛部被包含在对纸张进行后处理的后处理装置中。
12.如权利要求1至5及7的任何一项中记载的后处理装置,其中,在所述堆垛部的上流侧并且备有纸张待机部,其推迟纸张进入所述堆垛部的时间。
13.如权利要求12中记载的后处理装置,其中,所述纸张待机部是重合部,重合待机纸张和接下去搬送来的纸张,然后把它们搬送到所述堆垛部中。
14.一种后处理装置的排纸方法,后处理装置备有被排出纸张的排纸盘、堆积1张以上的纸张然后排到所述排纸盘的堆垛部、用户可以进行输入操作的输入部,
其中,具有下述排纸控制工序:在不经过所述堆垛部地将纸张排到所述排纸盘中时所述输入部被输入操作时,连续反复实行将所述1张以上的纸张临时堆积到所述堆垛部中、使该堆积的纸张排到所述排纸盘之处理。
15.一种图像形成系统,包括:
(1)后处理装置,该后处理装置备有被排出纸张的排纸盘、堆积1张以上的纸张然后排到所述排纸盘中的堆垛部、能够控制使可以选择是将所述1张以上的纸张堆积到所述堆垛部后排到所述排纸盘还是不经过所述堆垛部地将纸张排到所述排纸盘的排纸控制部;
(2)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备有用户可以进行输入操作的输入部;
其中,所述排纸控制部控制反复实行:在不经过所述堆垛部地将纸张排到所述排纸盘时所述输入部被输入操作时,将所述1张以上的纸张临时堆积到所述堆垛部中,使该堆积的纸张排到所述排纸盘中之处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9107530A JP5257223B2 (ja) | 2009-04-27 | 2009-04-27 | 後処理装置、その排紙方法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JP2009-107530 | 2009-04-27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870421A true CN101870421A (zh) | 2010-10-27 |
CN101870421B CN101870421B (zh) | 2013-03-20 |
Family
ID=429914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1590794A Active CN101870421B (zh) | 2009-04-27 | 2010-04-23 | 纸张后处理装置及其排纸方法以及图像形成系统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246032B2 (zh) |
JP (1) | JP5257223B2 (zh) |
CN (1) | CN101870421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583091A (zh) * | 2011-01-12 | 2012-07-18 |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系统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3014399A (ja) * | 2011-07-01 | 2013-01-24 |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 後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JP5656917B2 (ja) * | 2012-05-23 | 2015-01-21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6014475B2 (ja) * | 2012-12-03 | 2016-10-2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シート処理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6137930B2 (ja) * | 2013-04-25 | 2017-05-3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846188B2 (ja) * | 2013-12-16 | 2016-01-20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用紙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EP3213183B1 (en) | 2014-10-30 | 2022-04-20 | Canon Production Printing Netherlands B.V. | Method for ejecting sheets from an output holder of a printing device |
JP6128098B2 (ja) * | 2014-11-05 | 2017-05-17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266058A (ja) * | 1988-08-31 | 1990-03-06 | Minolta Camera Co Ltd |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及び用紙収容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CN1113207A (zh) * | 1994-03-15 | 1995-12-13 | 三田工业株式会社 | 复印装订件送出及引导堆放机构 |
JPH10139255A (ja) * | 1996-11-11 | 1998-05-26 | Ricoh Co Ltd | 後処理装置 |
JP2004059268A (ja) * | 2002-07-30 | 2004-02-26 | Ricoh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CN1590262A (zh) * | 2003-08-29 | 2005-03-09 | 施乐公司 | 用于堆叠器系统的印刷机输出组编辑器 |
CN1721308A (zh) * | 2004-07-13 | 2006-01-18 |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 |
CN101205028A (zh) * | 2006-12-22 | 2008-06-25 |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 用纸后处理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531786B2 (ja) | 1997-01-09 | 2004-05-31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用紙後処理装置 |
US6199850B1 (en) * | 1997-01-09 | 2001-03-13 | Ricoh Company, Ltd. | Sheet transport system for an image-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a plural path sheet piling system |
JP2000159418A (ja) * | 1998-11-27 | 2000-06-13 | Ricoh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US6439562B1 (en) * | 1999-03-29 | 2002-08-27 |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 Pre-cylinder signature collector |
US6161828A (en) * | 1999-05-12 | 2000-12-19 | Pitney Bowes Inc. | Sheet collation device and method |
US6273419B1 (en) * | 1999-05-12 | 2001-08-14 | Pitney Bowes Inc. | Method and device for sheet collation |
JP3617936B2 (ja) | 1999-05-21 | 2005-02-09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シート処理装置 |
JP3926527B2 (ja) * | 1999-09-24 | 2007-06-06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用紙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JP2002012358A (ja) | 2000-06-30 | 2002-01-15 | Ricoh Co Ltd | 用紙処理装置および用紙後処理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
US6568676B2 (en) * | 2001-10-17 | 2003-05-27 | Pitney Bowes Inc. | Removable turnbar in a sheet accumulator |
JP2005104676A (ja) * | 2003-09-30 | 2005-04-21 | Canon Inc | シート処理装置 |
JP4746943B2 (ja) * | 2005-08-31 | 2011-08-1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後処理装置及び後処理システム |
US7992854B2 (en) * | 2009-08-27 | 2011-08-09 | Xerox Corporation | Sheet buffering system |
-
2009
- 2009-04-27 JP JP2009107530A patent/JP5257223B2/ja active Active
-
2010
- 2010-04-21 US US12/764,295 patent/US8246032B2/en active Active
- 2010-04-23 CN CN2010101590794A patent/CN10187042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266058A (ja) * | 1988-08-31 | 1990-03-06 | Minolta Camera Co Ltd |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及び用紙収容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CN1113207A (zh) * | 1994-03-15 | 1995-12-13 | 三田工业株式会社 | 复印装订件送出及引导堆放机构 |
JPH10139255A (ja) * | 1996-11-11 | 1998-05-26 | Ricoh Co Ltd | 後処理装置 |
JP2004059268A (ja) * | 2002-07-30 | 2004-02-26 | Ricoh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CN1590262A (zh) * | 2003-08-29 | 2005-03-09 | 施乐公司 | 用于堆叠器系统的印刷机输出组编辑器 |
CN1721308A (zh) * | 2004-07-13 | 2006-01-18 |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 |
CN101205028A (zh) * | 2006-12-22 | 2008-06-25 |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 用纸后处理装置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583091A (zh) * | 2011-01-12 | 2012-07-18 |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系统 |
CN102583091B (zh) * | 2011-01-12 | 2014-12-03 |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00270725A1 (en) | 2010-10-28 |
CN101870421B (zh) | 2013-03-20 |
US8246032B2 (en) | 2012-08-21 |
JP2010254444A (ja) | 2010-11-11 |
JP5257223B2 (ja) | 2013-08-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870421B (zh) | 纸张后处理装置及其排纸方法以及图像形成系统 | |
US10362185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system, and control program for image forming system | |
US7900905B2 (en) | Post-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having the same apparatus | |
US6233427B1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 use with a sheet post-processing apparatus | |
CN103287123A (zh) | 打印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
US20110058871A1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JP7490837B2 (ja) |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
JP5625577B2 (ja) | 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
US11352233B2 (en) | Sheet stack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including same | |
JPH0416785B2 (zh) | ||
US7325800B2 (en) | Sloped stack detection sensor and algorithm | |
JP5699989B2 (ja) | 用紙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
JP2007041353A (ja) |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
US7404551B2 (en) | Stack quality monitoring algorithm | |
JP7200699B2 (ja) | 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
JP2001106389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4157845B2 (ja) | 用紙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
JP3673247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
JP2004109646A (ja) | 画像形成装置用フィニッシャー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5880278B2 (ja) | 用紙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
JP2006193320A (ja) | 用紙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
JP2007246276A (ja) | 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
JPH10254190A (ja) | 複写機 | |
JPH092703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H10111585A (ja) |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における用紙搬送速度制御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