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21308A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21308A
CN1721308A CN 200510084728 CN200510084728A CN1721308A CN 1721308 A CN1721308 A CN 1721308A CN 200510084728 CN200510084728 CN 200510084728 CN 200510084728 A CN200510084728 A CN 200510084728A CN 1721308 A CN1721308 A CN 17213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y
image forming
recording paper
job
mo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1008472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22777C (zh
Inventor
大西贤一
田中由美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Mi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Mita Corp filed Critical Kyocera Mi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7213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213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2277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22777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le Receivers (AREA)
  • Paper Feed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ollation Of Sheets And Webs (AREA)
  • Forming Counted Batches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在作为记录纸的排出场所具有多个托盘,通过使托盘移动而将记录纸向目标托盘进行排出的复合机(1)中,具有:在记录纸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200);对利用图像形成部(200)形成图像的记录纸排出用的托盘的信息进行保持的作业管理部(104);通过作业管理部(104)使所保持的托盘移动至装置本体的记录纸排出位置的升降机构部(605);从操作者取得在图像形成作业中排出的记录纸的部数值的操作部(11);在由操作部(11)所取得的部数值为预先设定的部数值以下的场合、将升降机构部(605)控制成使托盘不进行移动的料盘升降控制部(106)。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作为记录纸的排出场所具有多个托盘、并通过使所述托盘进行移动而将记录纸向目标托盘进行排出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复印机或打印机等、或兼有它们的功能的复合机等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为了排出记录纸而具有多种的托盘(料盘)。这些托盘,可分成:作为将记录纸不分类地排出用的托盘的不分类料盘和作为将记录纸进行分类排出用的托盘的多个分类料盘。在通常的图像形成作业(复印作业、打印作业等)的场合,将记录纸向不分类料盘排出,而在指定向分类料盘排出的图像形成作业的场合,将记录纸向所指定的分类料盘排出。具体地说,例如在打印作业中,根据输出源头的PC(个人电脑)或向该PC登录时的使用者名称等,将记录纸向分类料盘中与它们相对应的料盘排出。
又,在具有上述那样的托盘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有使各托盘的位置进行移动、通过使目标托盘位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的记录纸排出位置而将记录纸向目标托盘排出的方式,及设置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的记录纸排出位置向各托盘的记录纸输送路、不使托盘移动地将记录纸向目标托盘排出的方式。作为前者方式的记录纸排出托盘,例如,有在日本专利特开平10-291724号公报中所记载的技术。
但是,在使上述的托盘进行移动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由于为了使目标托盘向记录纸排出位置移动需要时间,故存在使用者不希望托盘移动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作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在将排出记录纸的排出托盘进行替换时、进行对于使用者来说能够提高托盘移动的方便性。
本发明所提供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形成机构,用于将图像形成于记录纸上;多个托盘,用于接收印有由所述图像形成机构形成的图像的记录纸;选择机构,用于从所述多个托盘中选择其中一个托盘来接收所述记录纸;移动机构,用于使由所述选择机构选择的托盘移动至装置本体的记录纸排出位置上;部数值或者张数值取得机构,用于在排出所述记录纸之前,取得在图像形成作业中排出的记录纸的部数值或者张数值;控制机构,用于控制所述移动机构,使得在由所述部数值或者张数值取得机构所取得的所述部数值或者张数值等于或低于预先设定的部数值或者张数值时,不进行所述被选择的托盘的移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实施例1的复合机的机械结构的概略侧视图。
图2是表示实施例1的复合机的功能结构的方框图。
图3是表示作业管理表的结构图。
图4是表示用实施例1的复合机进行复印作业时的料盘升降控制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用实施例1的复合机进行复印作业时的料盘升降控制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用实施例1的复合机进行复印作业时的料盘升降控制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用实施例1的复合机进行复印作业时的料盘升降控制的实施例2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用实施例1的复合机进行复印作业时的料盘升降控制的实施例2的流程图。
图9是主要表示实施例2的复合机的功能结构的方框图。
图10是表示用实施例2的复合机进行复印作业时的料盘升降控制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说明。图1是概略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的复合机的内部结构的侧视图。复合机1,兼有复印功能、打印功能、扫描功能及传真功能等的功能。复合机1包括,具有图像形成部200的本体部2;设置在该本体部2的上部的、兼用原稿压板的原稿输送机构3和原稿读取部4;设置在本体部2的下部的供纸部5;设置在本体部2的一侧边部的料盘部6。
原稿输送机构3,具有:原稿载置部301、设有输送辊对等的搬入驱动部302、输送辊对303、排出辊对304、排纸台305、对原稿的有无进行检测用的原稿检测开关306,自动地使载置在原稿载置部301上的原稿1张张地与接触玻璃402接触地进行输送,在对原稿进行曝光扫描后向排纸台305排出。
原稿读取部4,由从光学地取得的原稿的图像生成图像数据的扫描部(未图示)等构成,在其上面具有接触玻璃401和接触玻璃402。并且,原稿读取部4,用扫描部读取由载置在接触玻璃401上的原稿或利用原稿输送机构3与接触玻璃402接触地输送的原稿所获得的图像数据,并向后述的图像存储部12(图2)输出。
供纸部5,具有收容尺寸大小、纵横方向的各种用纸的供纸盒501、502和手动供纸部503。又,供纸部5,具有:从供纸盒501、502向图像形成部200输送用纸的输送路504;从手动供纸部503向图像形成部200输送用纸的输送路505。各供纸盒501、502和手动供纸部503,具有:用于取出被收容的用纸(记录纸)的拾纸辊506、507、508;将用纸1张张地向输送路送出的供纸辊对509、510、511。
输送路504,具有:输送用纸的输送辊对512、513;将输送至图像形成部200跟前的用纸在规定位置进行待机用的抵抗辊(resist roller)对514。又,输送路505,在抵抗辊对514的上游侧与输送路504合流。
图像形成部200,具有:可旋转地被支承的鼓状的感光体201、配设在该感光体201的周围的带电部202、显像部203、清洁部204、激光扫描机构205、复印辊206、定影辊对207。带电部202使感光体201的表面上均匀地带电成规定电位。激光扫描机构205,根据从控制部10(图2)所发送的图像数据将激光照射在感光体201的表面上,并在感光体201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
又,显像部203,将调色剂附着在静电潜像上而使图像显像化,复印辊206,将显像化后的调色剂图像复印在用纸上,定影辊对207,使复印在用纸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又,清洁部204,对在图像复印后残留在感光体201表面上的调色剂加以清扫。
又,在本体部2的上部,设有用纸排出部208,从定影辊对207输送来的用纸,利用排出辊对209进行输送,向用纸排出部208排出。又,排出辊对210,将从定影辊对207输送来的用纸向料盘部6排出,通过根据来自控制部10的控制信号被驱动的排出分支导向件211,就能将用纸的排出方向切换为排出辊对209侧或排出辊对210侧。
又,要在记录纸的两面上形成图像时,在图像形成部200处将图像形成于记录纸的一方的面上后,将该记录纸作成被排出辊对209夹住的状态。在该状态下,使排出辊对209反转而让记录纸倒回(switch back),将记录纸向用纸输送路L进行输送并再次输送至图像形成部200的上游区域,通过图像形成部200在另一方的面上形成图像后,将记录纸向用纸排出部208排出,或向料盘部6输送。
料盘部6,具有:由多个料盘构成的分类料盘622、由单一的料盘构成的不分类料盘623及升降机构605,将从上述本体部2的排出辊对210搬来的记录纸向不分类料盘623或分类料盘622中的适当的料盘排出。在本实施例中,使用复印功能时的记录纸的排出是向不分类料盘623进行,使用打印机功能时的记录纸的排出向分类料盘中的由打印委托方所指定的某1个排出。该分类料盘的指定,根据打印指示方的例如PC(个人电脑)等的信息处理装置或/和其登录用户名等来决定,并作为从上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向复合机1所发送的打印指示的数据之一交给复合机1。升降机构605,根据来自控制部10的控制信号,使不分类料盘623和分类料盘622的位置进行升降以使被指示的料盘位于本体的记录纸排出口(排出辊对210的位置)。并使不分类料盘623和分类料盘622成为一体地进行升降。
图2是主要表示本发明的复合机1的功能结构的方框图。这里,特别限定于复印功能和打印功能地对复合机1的功能结构进行说明。复合机1,具有:操作部11、原稿读取部4、图像存储部12、通信部13、图像形成部200、料盘部6及控制部10。操作部11,用于操作者输入对复合机1的指示,是复合机1的与使用者相互联系处。操作部11,在本发明中主要是复印部数及复印开始指示的输入。这里,所谓复印部数,是表示要制作几份相同的复印物的部数,并从操作部具有的数字键等进行输入。所谓复印开始指示,是指要开始复印的指示,通过按下操作部具有的起动键来输入。
图像存储部12,对利用原稿读取部4所读取的图像数据及利用通信部13接收的图像数据进行存储,由RAM(随机存取存储器)等构成。通信部13,与网络等的通信线路连接,用于在复合机1与其它的信息处理装置之间进行通信。通信部13,在本实施例中,用于接收来自通过网络与复合机1连接的PC(个人电脑)等的相对于复合机1的打印要求(复合机1的打印机功能的使用要求)。通信部13,在接收作为打印要求的图像数据的场合,将该图像数据写入图像存储部12。
控制部10,为了对复合机1整体进行控制,由CPU(中央处理装置)、存储由CPU所执行的程序等的ROM(只读存储器)及用于由CPU所执行的程序的作业区域等的RAM(随机存取存储器)等构成。控制部10,具有:复印部数存储部101、复印控制部102、打印机控制部103、作业管理部104、印刷控制部105、料盘升降控制部106、记录纸排出等待时间算出部107、料盘移动时间算出部108、料盘移动基准张数存储部109、料盘移动基准部数存储部110、料盘移动基准时间存储部111、时间带定义存储部112、日时计数部113、作业计数部114、作业频度算出部115、作业频度存储部116及料盘移动基准频度存储部117。
复印部数存储部101,对在操作部11中所输入的复印部数进行存储。操作部11在接受复印部数的输入的场合将该复印部数向复印部数存储部101写入。
复印控制部102,对复合机1中的复印功能进行控制。操作部11,在接受复印开始指示的输入时,将复印开始指示向复印控制部102发送。复印控制部102,在接收复印开始指示的场合,向原稿读取部4指示进行原稿的读取,原稿读取部4在从复印控制部102接受原稿读取指示时读取原稿,并将图像数据写入图像存储部12。原稿读取部4,在读取了原稿后,将存储有已读取的图像的图像数据的图像存储部12内的地址(图像数据地址)及已读取的图像的页数向复印控制部102发送。复印控制部102,在接收了图像数据地址及页数后,从复印部数存储部101读取复印部数,将发生了复印作业的信息、图像数据地址、页数、复印部数(输出部数)向作业管理部104发送,作为复印作业数据。又,在与此大致同时,复印控制部102,将记录纸排出等待时间的算出指示、页数及复印部数向记录纸排出等待时间算出部107发送。又,在与此大致同时,复印控制部102,将料盘移动时间的算出指示向料盘移动时间算出部108发送。
打印机控制部103,对复合机1中的打印机功能进行控制。打印控制部103,从通信部13接收从与通信线路连接的PC等接收的与打印要求有关的打印作业数据。在打印作业数据中,至少包含存储着该打印作业的图像数据的图像存储部12内的地址(图像数据地址)、图像的页数、输出部数及排出记录纸用的分类料盘的料盘号码。打印控制部103,在接收打印作业数据时,将发生了打印作业的信息、图像数据地址、页数、输出部数及排出料盘号码作为打印作业数据向作业管理部104发送。排出料盘号码例如从分类料盘622的上方起按顺序作成1~4。
作业管理部104,存储图3所示的作业管理表,在从打印控制部103和复印控制部102接收作业数据的场合,将作业数据作为新的行写入作业管理表。作业管理表的作业种类栏51中,存储表示该行的作业是打印作业还是复印作业的标识符。图像数据地址52中,对存储着该行的作业的图像数据的图像存储部12的前头地址进行存储。页数栏53,对该行的作业的图像的每一份的全部页数进行存储。输出部数栏54,对该行的作业的图像的输出部数(复印部数)进行存储。全部输出页数栏55,对该行的作业的记录纸的全部排出张数进行存储。已输出信息栏56的部数栏561,对该行的作业已经完成排出的部数进行存储。已输出信息栏56的张数栏562,对该行的作业的现在排出中的份中已经完成排出的张数进行存储。即,在向已输出信息栏56的部数栏561记入“2”、向已输出信息栏56的张数栏562记入“7”的场合,表示已经将2份完全排出、并表示将第3份已排出至第7张的情况。排出料盘号码栏57,对表示将该行的作业的记录纸排出的料盘的号码进行存储。
作业管理部104,在每次从印刷控制部105接收将1张记录纸排出的信息时,对作业管理表的第1行的已输出信息56进行更新。作业管理部104,在从打印控制部103接收发生了打印作业的信息、图像数据地址、页数、输出部数及排出料盘号码的场合,对已记入图3所示的作业管理表的行的下一行(在无已记入的行时为第1行)作成新的行,并将该打印作业的数据写入。具体地说,在作业种类栏51中写入是打印作业的信息,在图像数据地址栏52中写入已接收的图像数据地址,在页数栏53中写入已接收的页数,在输出部数栏54中写入已接收的输出部数,在全部输出张数栏55中写入将相同行的页数栏53的页数与输出部数栏54的输出部数相乘的值,在已输出信息栏56的部数栏561及张数栏562中作为初始值分别写入“0”,在排出料盘号码栏57中写入已接收的排出料盘号码。
作业管理部104,在从复印控制部102接收了己发生复印作业的信息、图像数据地址、页数、复印部数的场合,重新作成图3所示的作业管理表的最初的行,并写入该复印作业的数据。具体地说,在作业种类栏51中写入是复印作业的信息,在图像数据地址栏52中写入已接收的图像数据地址,在页数栏53中写入已接收的页数,在输出部数栏54中写入已接收的复印部数,在全部输出张数栏55中写入将该行的页数栏53的页数与输出部数栏54的复印部数相乘的值,在已输出信息栏56的部数栏561及张数栏562中作为初始值分别写入“0”。在复印作业的场合,在排出料盘号码栏57中什么也不写入。在排出料盘号码栏57为空栏的场合,是指进行向不分类料盘623的输出。在将复印作业的数据向作业管理表写入时,在已将数据记入作业管理表的场合(已有行的场合),将写入的复印作业的数据写入第1行,将已有数据的行按顺序向后移位。
回到图2,印刷控制部105用于对印刷(在记录纸上形成图像)进行控制。印刷控制部105,对作业管理部104的作业管理表进行检查,在记载着作业的场合,将在记录纸上形成图像并排出的指示向图像形成部200发送。图像形成部200接受该信息,从图像存储部12读出图像数据,进行图像形成。印刷控制部105,每进行1页的印刷就将该信息向作业管理部104发送,作业管理部104接受该信息,对记载在作业管理表的最初的行的作业的已输出信息56的部数561和张数562进行更新。又,印刷控制部105,通过从作业管理部104获知该作业为打印作业还是复印作业,以及在为打印作业的场合,从作业管理部104取得排出料盘号码并向料盘升降控制部106送信,从而对料盘的移动作出指示。
记录纸排出等待时间算出部107,在从复印控制部102接收记录纸排出等待时间的算出指示的场合,算出记录纸排出等待时间,并将算出后的记录纸排出等待时间向料盘升降控制部106发送。记录纸排出等待时间算出部107,例如以印刷的图像的输出部数、页数为基础,通过从记录纸排出等待时间算出部107预先保持的、表示输出部数、页数等与记录纸排出等待时间的关系的表取得与上述条件(输出部数、页数)相对应的记录纸排出等待时间,来求得记录纸排出等待时间。在能利用计算公式求出记录纸排出等待时间的场合,也可以通过计算来算出。复合机1,在读取原稿至排出记录纸的期间,例如,进行将图像漂亮地显示用的图像处理、或进行合二为一的功能(将2页内容显示在1页上那样对图像进行合成的功能)等。因此,通常,随着页数增多、记录纸排出等待时间也变长。
料盘移动时间算出部108,在接收到来自复印控制部102的料盘移动时间的算出指示的场合,计算出为使不分类料盘向记录纸排出口移动所花费的时间(料盘移动时间),并将算出后的料盘移动时间向料盘升降控制部106发送。料盘移动时间算出部108,以移动前的不分类料盘的位置为基础,从表示料盘移动时间算出部108预先保持的、表示不分类料盘的现在的位置与料盘移动时间之间的关系的表(Table)中取得料盘移动时间。
料盘移动基准张数存储部109,在复印作业中,将在至完成全部记录纸的排出为止不使不分类料盘移动地使记录纸排出时的、记录纸的全部排出张数的预定的基准值(上限值)、例如“10张”进行存储。该张数,也可以使用操作部11而能由使用者设定。
料盘移动基准部数存储部110,在复印作业中,将在至完成全部记录纸的排出为止不使不分类料盘移动地使记录纸排出时的、记录纸的全部排出部数的预定的基准值(上限值)、例如“5份”作为料盘移动第1基准部数进行存储。又,在现在作业的排出料盘与2个后面作业的排出料盘为相同的场合,将对于1个后面复印作业在使不分类料盘进行移动而使记录纸排出时的、记录纸的全部排出部数的预定的基准值(下限值)、例如“10份”作为料盘移动第2基准部数进行存储。这些部数,也可以使用操作部11而能由使用者来设定。
料盘移动基准时间存储部111,在现在作业的排出料盘与2个后面作业的排出料盘为相同的场合,作为对于1个后面复印作业是否不使不分类料盘移动地使记录纸排出的基准,将不分类料盘的移动时间的预定的基准值(上限值)、例如“5秒”作为料盘移动基准时间进行存储。这些部数也可以使用操作部11而能由使用者来设定。
时间带定义存储部112,将求出在该复合机1中发生的图像形成作业的发生频度(作业发生频度)的(预先所定义的)时间的范围(时间带)的区分方法的定义进行存储。这例如是每星期几的上午、下午等(即、例如星期一的上午等)。该定义也可以从操作部11由使用者来进行定义。
日时计数部113,对日时(包括星期几)进行计时。
作业计数部114,通过从复印控制部102或打印控制部103接收作业发生的信息,对在时间带定义存储部112所定义的时间带中的作业数(即、例如在星期一的上午发生的作业的件数)进行计数。
作业频度算出部115,算出在时间带定义存储部112所定义的时间带中的作业发生频度。作业频度算出部115,将作业计数部114所计数的、在时间带定义存储部112所定义的时间带中的作业数用该时间带的时间(的长度)相除,算出每单位时间(例如1小时)的作业数并将其作为作业发生频度。对此,也可以考虑在后述的作业频度存储部116中所存储的相同时间带的过去的作业发生频度(例如采取过去的作业发生频度与本次所算出的作业发生频度的平均值)来算出作业发生频度。
作业频度存储部116,将由作业频度算出部115所算出的作业发生频度进行存储。
料盘移动基准频度存储部117,将根据作业发生频度来决定是否使所需的料盘向记录纸排出口进行移动的基准值(料盘移动基准频度)进行存储。料盘移动基准频度,也可以使用操作部11而能由使用者来设定。
料盘升降控制部106,对料盘部6的料盘的升降进行控制。料盘升降控制部106,通过从作业管理部104接收接下去执行的作业的排出料盘号码,将升降机构部605控制成对于打印作业使记录纸始终向所指定的分类料盘进行排出的状态。料盘升降控制部106,对于复印作业,如以下那样对料盘的移动进行控制。在复印作业的记录纸的全部排出部数为料盘移动第1基准部数以下的场合、及在全部排出张数为料盘移动基准张数以下的场合,在至该复印作业的记录纸全部完成排出为止不使料盘移动。尽管如此,若在记录纸的排出开始之前完成料盘的移动,则使不分类料盘向记录纸排出口移动。但是,尽管如此,(不将该复印作业中断执行中的打印作业)该复印作业的下一个作业的排出托盘与在该复印作业开始前位于记录纸排出口的托盘若为相同,则不使托盘移动。在该场合,在对于该复印作业的料盘的移动时间为料盘移动基准时间以内的场合、及在该复印作业的记录纸的全部排出部数为料盘移动第2基准部数以上的场合,使不分类料盘向记录纸排出口移动。又,在进行多部排出的场合,在各部的排出的时间间隔中若有移动的时间就使料盘进行移动。又,料盘升降控制部106,在作业频度存储部116中所存储的现在的时间带的作业发生频度比在料盘移动基准频度存储部117中所存储的料盘移动基准频度高的场合,必须使不分类料盘向记录纸排出口移动,而在低的场合则按上述的控制使料盘进行移动。
为了执行对于该复印作业的料盘升降动作,料盘升降控制部106,根据来自印刷控制部105的不分类料盘的位置指示;记录纸排出等待时间算出部107算出的记录纸排出等待时间;料盘移动时间算出部108算出的料盘移动时间;存储在料盘移动基准张数存储部109中的料盘移动基准张数;存储在料盘移动基准部数存储部110中的料盘移动第1基准部数和料盘移动第2基准部数;及存储在移动基准时间存储部111中的料盘移动基准时间,来决定是否使不分类料盘向记录纸排出口移动。对于该控制的详细内容,用图4的流程图在后面叙述。
图4、图5和图6,是表示在本实施例的复合机1中进行复印作业时的料盘的升降控制流程的流程图。对于进行印刷的份的号码“S”(第S份)的初始值将“1”代入。在从步骤S2至步骤S4中,是对包括现在(现在时刻)的时间带定义的作业发生频度进行算出用的处理。这里的作业发生频度的算出,(不是在该流程图中所处理的作业)是对以后所接受的作业的料盘升降控制用的作业。从步骤S5至步骤S13,是对是否进行料盘的移动的判断处理。在进行料盘移动的场合通过步骤S14进入步骤S15,而在不进行料盘移动的场合不通过步骤S14地进入步骤S15。从步骤S15至步骤S20,是记录纸排出中的料盘的移动控制的处理。
在步骤S1中,操作部11,在接受是否已接受了操作部11的起动键按下的信息之前进行检查(步骤S1中的NO),在接受的场合(步骤S1中的YES),作为已接受了复印作业,操作部11将接受了复印作业的信息向复印控制部102发送。这时,操作部11,在接受了己将该复印作业的复印部数向操作部11输入的信息时,将该复印部数“Smax”写入复印部数存储部101。复印控制部102,通过接收到已接受了复印作业的信息,向原稿读取部4指示进行复印原稿的图像的读取。原稿读取部4接受该信息,从复印原稿读取图像,并将读取后的图像的图像数据写入图像存储部12。原稿读取部4将写入图像存储部12后的图像数据的地址、原稿张数等向复印控制部102发送。复印控制部102,从复印部数存储部101读出复印部数。复印控制部102将图像数据存储地址、原稿张数、复印部数等作为该复印作业的数据(作业数据)向作业管理部104中发送,作业管理部104向作业管理表的前头(第1行)追加该作业数据(复印作业数据),进入步骤S2。
在步骤S2中,由于复印控制部102接受了作业,故将该信息向作业计数部114发送。接受该信息后,作业计数部114,从日时计数部113取得现在的日时(现在时刻),对时间带定义存储部112进行检查并取得包括现在时刻的时间带定义,递增相对于该时间带的(作业计数部114保持的)作业计数器。在进入现在的时间带并接受最初的作业的场合,将“1”代入作业计数器。作业计数部114,即使对于打印作业的发生也同样使用相同的作业计数器进行计数。在步骤S3中,作业计数部114,对日时计数部113和时间带定义存储部进行检查,在检查到对作业进行计数的时间带已结束时(步骤S3中的YES)进入步骤S4。在步骤S4中,作业计数部114,将作业计数器的值向作业频度算出部115发送。作业频度算出部115,在接收到作业计数器的值时,对时间带定义存储部112和日时计数部113进行检查,取得对于已接收的计数器值的时间带定义,算出该时间带的作业的发生频度。对此,只要将例如已接收到的作业计数器的值用该时间带的长度(例如5小时)相除算出每单位时间的作业数就可以。作业频度算出部115,将算出后的作业频度与该时间带定义一起向作业频度存储部116写入。
在步骤S3的分支中对作业进行计数的时间带未结束的场合(步骤S3中的NO),及步骤S4的处理结束后的场合,进入步骤S5。在步骤S5中,料盘升降控制部106对时间带定义存储部112和日时计数部113进行检查,取得包括现在时刻的时间带定义,从作业频度存储部116读出该时间带的作业发生频度。又,料盘升降控制部106,从料盘移动基准频度存储部117取得料盘移动基准频度,并与作业发生频度进行比较。在作业发生频度比料盘移动基准频度低的场合(步骤S5中的NO),进入步骤S6。
在步骤S6中,复印控制部102,对记录纸排出等待时间算出部107进行指示以算出至开始该复印作业中的记录纸排出为止所需的时间。接受该信息后,记录纸排出等待时间算出部107算出至开始记录纸的排出的时间,并将结果向料盘升降控制部106发送。又,复印控制部102,对料盘移动时间算出部108进行指示以算出使不分类料盘623向记录纸排出口移动所需的时间。料盘移动时间算出部108,在算出料盘的移动时间后将结果向料盘升降控制部106发送。料盘升降控制部106,将两时间进行比较,在排出等待时间比料盘移动时间短的场合(步骤S6中的NO),进入步骤S7。
在步骤S7中,料盘升降控制部106,从作业管理部104取得该作业的排出部数,并从料盘移动基准部数存储部110读出料盘移动第1基准部数,将两者进行比较,若排出部数比料盘移动第1基准部数多(步骤S7中的NO),则进入步骤S8。在步骤S8中,料盘升降控制部106,从作业管理部104取得该作业的排出部数和全部张数值并算出全部排出张数,且从料盘移动基准张数存储部109读出料盘移动基准张数,将两者进行比较。在全部排出张数比料盘移动基准张数多的场合(步骤S8中的NO)、及步骤S6的分支中,在料盘移动时间为排出等待时间以下的场合(步骤S6中的YES),进入步骤S9。
在步骤S9中,料盘升降控制部106,利用作业管理部104,对下一个作业是否在待机中(作业管理表是否有2行以上)进行检查,在待机中的场合(步骤S9中的YES),进入步骤S10。在步骤S10中,料盘升降控制部106,利用作业管理部104,对现在的复印作业是否已中断执行中的打印作业(作业管理表的第2行的作业的输出完成张数或输出完成部数是否为“0”)进行检查,在未中断的场合(步骤S10中的NO),进入步骤S11。在步骤S11中,料盘升降控制部106,利用作业管理部104,取得下一个作业的排出料盘号码(作业管理表的第2行的排出料盘号码),并对其与现在位于记录纸排出口的排出料盘是否相同进行检查,在为相同的场合(步骤S11中的YES),进入步骤S12。
在步骤S12中,料盘升降控制部106,从料盘移动基准时间存储部111读出料盘移动基准时间,并将其与步骤S6中算出的料盘移动时间进行比较,在料盘移动时间为料盘移动基准时间以下的场合(步骤S12中的NO),进入步骤S13。在步骤S13中,料盘升降控制部106,从料盘移动基准部数存储部110读出料盘移动第2基准部数,并将其与步骤S7中取得的排出部数进行比较。在排出部数为料盘移动第2基准部数以上的场合(步骤S13中的YES);在步骤S5的分支中作业发生频度为料盘移动基准频度以上的场合(步骤S5中的YES);在步骤S9的分支中下一个作业不是待机中的场合(步骤S9中的NO);在步骤S10的分支中该作业为已中断的场合(步骤S10中的YES);在步骤S11的分支中现在所设置的料盘与下一个作业的料盘为不相同的场合(步骤S11中的NO);及在步骤S12的分支中料盘移动时间为料盘移动基准时间以下的场合(步骤S12中的YES),进入步骤S14。
在步骤S14中,印刷控制部105,向料盘升降控制部106指示料盘的移动。料盘升降控制部106,从作业管理部104取得该作业的排出料盘号码,向升降机构部605进行指示以使该料盘号码的料盘位于记录纸排出口的状态,升降机构部605,使该料盘向记录纸排出口移动。在步骤S7的分支中排出部数为料盘移动第1基准部数以下的场合(步骤S7中的YES);在步骤S8的分支中全部张数为料盘移动基准张数以下的场合(步骤S8中的YES);在步骤S13的分支中排出部数比料盘移动第2基准部数少的场合(步骤S13中的NO);及在步骤S14的处理结束后的场合,进入步骤S15。
在步骤S15中,印刷控制部105,将对每1页的指示向图像形成部200发送以进行对于该作业的图像形成,图像形成部200,由此,对每1页在记录纸上形成图像并从记录纸排出口排出。在印刷了1份记录纸后进入步骤S16。在步骤S16中,作业管理部104,增加作业管理表的排出部数。在步骤S17中,料盘升降控制部106,对料盘的移动是否已完成进行检查,在未完成的场合(步骤S17中的NO),进入步骤S18。在步骤S18中,料盘升降控制部106,将从料盘移动时间算出部108取得的料盘移动时间与至下一份的排出开始的时间进行比较,在料盘移动时间为短的场合(步骤S18中的YES),进入步骤S19。至下一份的排出开始的时间是料盘升降控制部106预先存储的与单面印刷或双面印刷等的印刷的形态相应的时间也可以不是各部间的排出间隔,而是各页间的排出间隔)。在步骤S19中,料盘升降控制部106,控制不分类料盘向记录纸排出口移动。在步骤S17的分支中,料盘的移动已完成的场合(步骤S17中的YES);并在步骤S18的分支中,料盘的移动时间为长的场合(步骤S18中的NO);及在步骤S19的处理已结束的场合,进入步骤S20。在步骤S20中,印刷控制部105,对印刷的份的号码“S”是否为复印部数“Smax”以下进行检查,在“S”为“Smax”以下的场合(步骤S20中的YES),向步骤S15返回,进行下一份的印刷。若“S”比“Smax”多时(步骤S20中的NO),印刷结束。
这样,采用本实施例,在复合机1中的记录纸的排出,基本上,在由该作业所排出的记录纸的部数为预先所设定的部数值(料盘移动第1基准部数)以下的场合,对在该作业的开始时已位于记录纸排出口的料盘进行,在比预先所设定的部数值多的场合,对所需的料盘进行。又,在由该作业所排出的记录纸的全部张数值为预先所设定的张数值(对于料盘为同样的基准张数)以下的场合,对在该作业的开始时已位于记录纸排出口的料盘进行记录纸的排出。由此,在将预先所设定的部数值或张数值以下的较少的张数排出的场合,能不进行料盘的移动,能避免料盘的移动时间相对于记录纸的排出所需的全部排出时间过长的事态。即,在排出的部数少的场合,不花费时间使料盘移动,就这样使记录纸向至今所使用的料盘进行排出,能使至记录纸排出完成所需的时间缩短。
又,在开始记录纸的排出之前就能使所需的料盘向记录纸排出口移动的场合,则不局限于上述情况,而是进行记录纸向所需料盘的排出,故在所需的料盘向记录纸排出口移动的时间为足够时,能将记录纸向预定的料盘排出。
又,不局限于上述情况,若在该作业后进行待机的作业中被指示的料盘与在该作业的开始时已位于记录纸排出口的料盘相同,则对于该料盘可进行所有的记录纸的排出。即使在该场合,在对于该作业的料盘的移动时间为规定时间(料盘移动基准时间)以内的场合,及在该作业的记录纸的全部排出部数为预先设定的第2的部数值(料盘移动第2基准部数)以上的场合,可向所需的料盘进行记录纸的排出。又,在进行多部排出的场合,在各部的排出的时间间隔中只要有移动的时间就使料盘进行移动。
又,若接受了该作业的时间带是作业的发生频度高的时间带,则必须向所需的料盘进行记录纸的排出。由此,在较多地进行印刷的时间带中,能防止接连不断地向相同托盘中排出多个的作业的记录纸。
接着,对在用复合机1进行复印作业时的料盘升降控制的实施例2进行说明。在实施例1中,接受了作业的时间带的作业发生频度若为规定的频度(料盘移动基准频度)以上时,必须将记录纸向所需的料盘排出,而在本实施例中,若作业发生频度更高,则对料盘移动第1基准部数及料盘移动基准张数设定更小的值。
在本实施例中,料盘移动基准频度存储部117,将料盘移动第1基准频度和比料盘移动第1基准频度大的料盘移动第2基准频度进行存储。这2种基准频度,成为用于根据作业发生频度的大小使料盘移动基准张数及料盘移动第1基准部数改变的基准。
料盘移动基准张数存储部109,将第1的张数值、比第1的张数值少的第2的张数值、比第2的张数值少的第3的张数值这3种,作为料盘移动基准张数进行存储。第1的张数值与作业发生频度比料盘移动第1基准频度低的情况相对应,第2的张数值与作业发生频度为料盘移动第1基准频度以上并比料盘移动第2基准频度低的情况相对应,第3的张数值与作业发生频度为料盘移动第2基准频度以上的情况相对应。又,料盘移动基准部数存储部110,将第1的部数值、比第1的部数值少的第2的部数值、比第2的部数值少的第3的部数值,这3种作为料盘移动第1基准部数进行存储。第1的部数值与作业发生频度比料盘移动第1基准频度低的情况相对应,第2的部数值与作业发生频度为料盘移动第1基准频度以上并比料盘移动第2基准频度低的情况相对应,第3的部数值与作业发生频度为料盘移动第2基准频度以上的情况相对应。
图7、图8和图6(图6与实施例1共用),是表示在复合机1中进行复印作业时的料盘的升降控制的实施例2的流程图。对与实施例1的场合带相同号码的步骤、与实施例1进行相同的处理。以下,仅对与实施例1不同的处理进行说明。从步骤S31至步骤S39,是根据发生了该作业的时间带的作业发生频度对料盘移动第1基准部数和料盘移动基准张数的值进行设定的处理。
在步骤S31中,料盘升降控制部106,对时间带定义存储部112和日时计数部113进行检查,并取得包括现在时刻的时间带定义,从作业频度存储部116读出该时间带的作业发生频度。又,料盘升降控制部106,从料盘移动基准频度存储部117取得料盘移动第1基准频度,并与作业发生频度进行比较。在作业发生频度比料盘移动第1基准频度低的场合(步骤S31中的YES),进入步骤S32。在步骤S32中,料盘升降控制部106,将在料盘移动基准部数存储部110中所存储的3种的部数值中第1的部数值作为料盘移动第1基准部数,决定成使用于该作业。在步骤S33中,料盘升降控制部106,将在料盘移动基准张数存储部109中所存储的3种的张数值中第1的张数值作为料盘移动基准张数,决定成使用于该作业。在步骤S31的分支中,在作业发生频度为料盘移动第1基准频度以上的场合(步骤S31中的NO),进入步骤S34。
在步骤S34中,料盘升降控制部106,从料盘移动基准频度存储部117取得料盘移动第2基准频度,并与作业发生频度进行比较。在作业发生频度比料盘移动第2基准频度低的场合(步骤S34中的YES),进入步骤S35。在步骤S35中,料盘升降控制部106,将在料盘移动基准部数存储部110中所存储的3种的部数值中第2的部数值作为料盘移动第1基准部数,决定成使用于该作业。在步骤S36中,料盘升降控制部106,将在料盘移动基准张数存储部109中所存储的3种的张数值中第2的张数值作为料盘移动基准张数,决定成使用于该作业。在步骤S34的分支中,在作业发生频度为料盘移动第2基准频度以上的场合(步骤S34中的NO),进入步骤S37。
在步骤S37中,料盘升降控制部106,将在料盘移动基准部数存储部110中所存储的3种的部数值中第3的部数值作为料盘移动第1基准部数,决定成使用于该作业。在步骤S38中,料盘升降控制部106,将在料盘移动基准张数存储部109中所存储的3种的张数值中第3的张数值作为料盘移动基准张数,决定成使用于该作业。在步骤S33的处理结束后的场合,步骤S36的处理结束后的场合及在步骤S38的处理结束后的场合,进入步骤S6。
这样,采用本实施例,在复合机1中的记录纸的排出,基本上,在由该作业所排出的记录纸的部数为预先设定的部数值(料盘移动第1基准部数)以下的场合,对在该作业开始时已位于记录纸排出口的料盘进行,在比预先设定的部数值多的场合,对所需的料盘进行。但是,由该作业所排出的记录纸的全部张数值为预先所设定的张数值(对于料盘为同样基准张数)以下的场合,对在该作业的开始时已位于记录纸排出口的料盘进行记录纸的排出。但是,在开始记录纸的排出之前若能使所需的料盘向记录纸排出口移动,则不限于上述情况、能进行记录纸向所需的料盘的排出。但是,不论上述的总体情况如何,在该作业后进行待机的作业中被指示的料盘,若与在该作业的开始时已位于记录纸排出口的料盘成为相同时,则对该料盘进行所有的记录纸的排出。即使在该场合,在对于该作业的料盘的移动时间为规定时间(料盘移动基准时间)以内的场合,及在该作业的记录纸的全部排出部数为预先所设定的第2的部数值(料盘移动第2基准部数)以上的场合,对所需的料盘进行记录纸的排出。又,在进行多部排出的场合,在各部的排出的时间间隔中若有进行移动的时间则使料盘进行移动。又,若接受了该作业的时间带的作业发生频度更高,则对料盘移动第1基准部数和料盘移动基准张数设定更小的值,若作业发生频度更高,则将更多的作业的记录纸向所需的料盘进行排出,并且,对于部数或/和张数更少的作业就不进行料盘的移动。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1和2的情况,还能采用以下所述的形态。在上述各实施例中,将仅具有复印功能和打印功能的复合机为例,尤其以执行复印作业的情况为例作了说明,但其未必需要是复印作业,例如也可以是打印作业。又,在对复合机的功能增加传真功能的场合,或将传真功能取代打印功能的场合也能与本实施例大致同样地进行处理。对此,可以对传真功能与打印功能同样地进行操作。又,在上述各实施例中,在复印功能的场合将记录纸向不分类料盘排出,在打印功能的场合向分类料盘排出,而在打印功能中未特别指定料盘的场合,也可以向不分类料盘排出,或在复印功能中有特别指定的场合,也可以向分类料盘排出。
又,在上述各实施例中,对于复印作业的料盘的移动,应用了本发明,但其不一定需要是复印作业,也可以是其它的打印作业、传真作业等。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作为待机作业的料盘的考虑,若对现在开始的复印作业之后待机的作业所指示的料盘,与在该复印作业的开始时已位于记录纸排出口的料盘相同,则将现在开始的复印作业的记录纸向该料盘排出,即使在该场合,在对于该复印作业的料盘的移动时间为规定时间(料盘移动基准时间)以内的场合,及在该复印作业的记录纸的全部排出部数为预先所设定的第2的部数值(料盘移动第2基准部数)以上的场合,控制成将记录纸向不分类料盘排出,而若考虑待机作业的料盘来决定该复印作业的料盘,则不一定限于以上所述的方法。例如,在待机作业中采取对排出的料盘的统计,若频繁地发生记录纸向特定的料盘的排出、则也可以将记录纸的排出固定于该料盘。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在各部的排出的时间间隔中有料盘的移动时间的场合进行料盘的移动,但这未必是在各部的排出的时间间隔中,也可以是在各页的排出的时间间隔中。又,在上述各实施例中,是对在各部的排出时间间隔中是否有将料盘完全移动至目标位置的时间进行检查,在有时间的场合使料盘完全地进行移动,但也可以例如,通过对在各部的排出时间间隔中是否有使料盘仅移动1档的时间进行检查,有时间时使料盘仅移动1档(或至少1档),从而在每一时间间隔中使料盘1档1档地进行移动而最终完成至目标位置的移动。又,使料盘移动在各页或各部的排出的时间间隔中可移动的量(避免料盘停止在记录纸不能排出的位置),且也可以使料盘在每时间间隔中一点点移动、而最终完成至目的的位置的移动。
接着,对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复合机100进行说明。实施例3的复合机100,具有上述图1所示的结构。图9是主要表示实施例3的复合机100的功能结构的方框图。另外,对与图2所示的实施例1的复合机1同样的结构标上相同符号并省略说明。
在复合机100中,控制部10,具有:复印部数存储部101、料盘移动前排出部数存储部150、打印控制部103、复印控制部102、作业管理部104、印刷控制部105、料盘升降控制部106、记录纸排出等待时间算出部107、料盘移动时间算出部108及料盘移动基准张数存储部109。
料盘移动前排出部数存储部150,将在操作部11中所输入的料盘移动前排出部数进行存储。操作部11在接受了来自料盘移动前排出部数的输入的场合,将该料盘移动前排出部数向料盘移动前排出部数存储部150写入。
印刷控制部105,进行与实施例1的复合机1同样的印刷控制,但实施例2的复合机100的印刷控制部105,在现在印刷中的作业为复印作业的场合,从料盘移动前排出部数存储部150读出料盘移动前排出部数,在对于1个图像形成作业将该料盘移动前排出部数的记录纸进行印刷后,就进行发送使料盘向料盘升降控制部106进行移动的指示的控制。
料盘升降控制部106,进行与实施例1的复合机1同样的料盘升降控制,而本实施例2的复合机100的料盘升降控制部106,对于复印作业,将升降机构部605控制成,基本上在料盘移动前排出部数的记录纸排出完成之前,不使料盘移动,当将料盘移动前排出部数的记录纸排出后,使不分类料盘位于记录纸排出口。然而,尽管如此,料盘升降控制部106,进行以下所述的控制:在(1)该复印作业的记录纸的全部排出张数为料盘移动基准张数以下的场合,在全部完成该复印作业的记录纸的排出之前不使料盘进行移动。又,(2)若在开始记录纸的排出之前完成料盘的移动,就使不分类料盘向记录纸排出口移动。又,(3)在该复印作业未中断执行中的打印作业,若该复印作业的下一个作业的排出托盘与在该复印作业的开始前位于记录纸排出口的托盘为相同,则不使托盘进行移动。
为了执行对于该复印作业的料盘升降动作,料盘升降控制部106,以来自印刷控制部105的不分类料盘的位置指示、记录纸排出等待时间算出部107所算出的记录纸排出等待时间、料盘移动时间算出部108所算出的料盘移动时间、及存储在料盘移动基准张数存储部109中的料盘移动基准张数为基础对是否使不分类料盘向记录纸排出口移动进行决定。对于该控制的详细内容,使用图10的流程图在后面叙述。
图10是表示在实施例3的复合机100中进行复印作业时的料盘的升降控制流程的流程图。对于料盘移动前排出部数“N”设定“1”作为初始值,对于已排出部数“S”设定“0”作为初始值。在步骤S41中,对操作部11是否接受了料盘移动前排出部数的输入进行检查,在已接受的场合(步骤S41中的YES),进入步骤S42。在步骤S42中,操作部11将所输入的料盘移动前排出部数的值写入料盘移动前排出部数存储部150的料盘移动前排出部数“N”中。在步骤S41中,在未接受到料盘移动前排出部数的输入时(步骤S41中的NO),及在步骤S42的处理结束时,进入步骤S43。
在步骤S43中,操作部11,在接受是否已接受了操作部11的起动键按下的情况之前进行检查(步骤S43中的NO),并在已接受的场合(步骤S43中的YES),作为接受了复印作业,操作部11将接受了复印作业的信息向复印控制部102发送。这时,操作部11在接收到相对于该复印作业的复印部数已对操作部11输入的信息的场合,将该复印部数向复印部数存储部101的复印部数“Smax”写入。复印控制部102,通过接收已接受复印作业的信息,向原稿读取部4指示进行复印原稿的图像的读取。接受该指示后,原稿读取部4,从复印原稿读取图像,并将读取后的图像的图像数据向图像存储部12写入。原稿读取部4,将写入图像存储部12后的图像数据的地址和图像的页数向复印控制部102发送。复印控制部102,将该复印作业的数据(作业数据)向作业管理部104发送,作业管理部104向作业管理表的前头(第1行)追加该复印作业,进入步骤S44。
在步骤S44中,复印控制部102,对记录纸排出等待时间算出部107进行指示以对至该复印作业中的记录纸排出开始所需的时间进行算出。接受该指示后,记录纸排出等待时间算出部107对至开始记录纸的排出的时间进行算出,并将结果向料盘升降控制部106发送。又,复印控制部102,对料盘移动时间算出部108进行指示以对使不分类料盘623向记录纸排出口移动所需的时间进行算出。料盘移动时间算出部108,在算出料盘的移动时间后将结果向料盘升降控制部106发送。料盘升降控制部106,将两时间进行比较,并在排出等待时间为料盘移动时间以下时(步骤S44中的YES),进入步骤S45。
在步骤S45中,印刷控制部105,从作业管理部104取得在作业管理表的前头行中所记载的作业(该场合为上述的复印作业)的作业数据,以该数据为基础将对于已排出部数“S”561的下一份“S+1”的图像形成指示向图像形成部200发送。接受该指示后,图像形成部200,在记录纸上形成图像存储部的图像数据的图像的第“S+1”份并从记录纸排出口将记录纸排出。在步骤S46中,印刷控制部105,对于每印刷1页将该信息向作业管理部104发送,作业管理部104,根据该信息,将已输出信息56进行更新。这里,由于输出了1份,故将已排出部数561“S”更新成“S+1”。在步骤S47中,印刷控制部105,若已排出部数561“S”达到输出部数54“Smax”(步骤S47中的NO),则结束处理。
在步骤S47中,若已排出的部数“S”未达到复印部数“Smax”(步骤S47中的YES),则进入步骤S48。在步骤S48中,印刷控制部105,从料盘移动前排出部数存储部150读出料盘移动前排出部数“N”,从作业管理部104读出已排出部数561“S”,将两者进行比较,若已排出部数561“S”与料盘移动前排出部数“N”为相同(步骤S48中的YES),则印刷控制部105向料盘升降控制部106发送使不分类料盘向记录纸排出口移动的指示并进入步骤S49。在步骤S49中,料盘升降控制部106,从作业管理部104取得全部排出张数55,并从料盘移动基准张数存储部109读出料盘移动基准张数,将两者进行比较。在步骤S49中,在全部排出张数比料盘移动基准张数多的场合(步骤S49中的NO),及在步骤S44的分支中,在排出等待时间比料盘移动时间长的场合(步骤S44中的NO),进入步骤S50。
在步骤S50中,料盘升降控制部106,利用作业管理部104,对下一个作业是否在待机中(作业管理表是否有2行以上)进行检查,在待机中的场合(步骤S50中的YES),进入步骤S51。在步骤S51中,料盘升降控制部106,利用作业管理部104,对现在的复印作业是否已中断执行中的打印作业(作业管理表的第2行的作业的输出完成信息56的部数561或张数562是否为“0”)进行检查,在未中断的场合(步骤S51中的NO),进入步骤S52。在步骤S52中,料盘升降控制部106,利用作业管理部104,取得下一个作业的排出料盘号码(作业管理表的第2行的排出料盘号码57),对其与现在位于记录纸排出口的排出料盘是否相同进行检查。在步骤S52中现在设置的料盘与下一个作业的料盘不相同的场合(步骤S52中的NO);在步骤S50的分支中下一个作业不是待机中的场合(步骤S50中的NO);在步骤S51的分支中该复印作业为已中断打印作业的执行中的场合(步骤S51中的YES),进入步骤S53。在步骤S53处理结束后的场合;在步骤S52的分支中,现在设置的料盘与下一个作业的料盘为相同的场合(步骤S52中的YES);在步骤S48的分支中已排出部数561“S”与料盘移动前排出部数“N”为不同的场合(步骤S48中的NO);在步骤S49的分支中全部排出张数为料盘移动基准张数以下的场合(步骤S49中的YES),返回步骤S45。
这样,采用本实施例,在复合机1中使用复印功能时的记录纸的排出,基本上,至规定部数的记录纸排出为止,对在该复印作业的开始时已位于记录纸排出口的料盘进行,在规定部数的记录纸排出之后,对不分类料盘进行。由此,对能使用该前面排出的记录纸进行的事情(例如形成图像的确认等)在托盘的移动时间中进行,能有效运用托盘的移动时间。
又,在由上述复印作业所排出的记录纸的全部张数为规定张数以下的场合,由于对在该复印作业的开始时已位于记录纸排出口的料盘进行所有的记录纸的排出,故即使在排出上述规定部数以上的场合,也由于在将规定张数以下的较少的张数进行排出的场合不进行托盘的移动,故能避免托盘的移动时间相对记录纸的全部排出时间的比例变长这样的事态,能提高对使用者的方便性。
又,若在开始记录纸的排出之前能使不分类料盘向记录纸排出口移动,则不限于上述情况,将所有的记录纸向不分类料盘进行排出,故在使所需的料盘向记录纸排出口移动的时间为足够的场合,能将记录纸向所预定的料盘排出。
又,不论上述的总体情况如何,对接着该复印作业进行待机的作业所指示的记录纸排出料盘,若与在该复印作业的开始时已位于记录纸排出口的料盘为相同,就能对该料盘进行所有的记录纸的排出。因此,将能使用料盘移动前已排出的记录纸进行的事情(例如形成图像的确认等)在托盘的移动时间中进行,能有效地使用托盘的移动时间,并且,通过实施本发明,能避免使托盘的移动时间相对全部排出时间变长、或至全部记录纸的排出完成的时间延长的情况,又,能减少无用的托盘的移动。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形成机构,用于将图像形成于记录纸上;多个托盘,用于接收印有由所述图像形成机构形成的图像的记录纸;选择机构,用于从所述多个托盘中选择其中一个托盘来接收所述记录纸;移动机构,用于使由所述选择机构选择的托盘移动至装置本体的记录纸排出位置上;部数值取得机构,用于在排出所述记录纸之前,取得在图像形成作业中排出的记录纸的部数值;控制机构,用于控制所述移动机构,使得在由所述部数值取得机构所取得的所述部数值等于或低于预先设定的部数值时,不进行所述被选择的托盘的移动。
而且,本发明所提供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所述控制机构,还可以控制所述移动机构,对于中断其它的图像形成作业的执行、并优先于该其它的图像形成作业而排出记录纸的图像形成作业,在利用所述部数值取得机构取得的部数值等于或低于所述预先设定的部数值时,不进行所述被选择的托盘的移动。
而且,本发明所提供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可以包括,全部张数值取得机构,用于在排出所述记录纸之前,取得在图像形成作业中排出的记录纸的全部张数值,其中,所述控制机构还可以控制所述移动机构,使得在由所述全部张数值取得机构取得的所述全部张数值等于或低于所述预先设定的张数值时,即使由所述部数值取得机构取得的部数值高于所述预先设定的部数值,也不进行所述被选择的托盘的移动。
而且,本发明所提供的另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形成机构,用于将图像形成于记录纸上;多个托盘,用于接收印有由所述图像形成机构形成的图像的记录纸;选择机构,用于从所述多个托盘中选择其中一个托盘来接收所述记录纸;移动机构,用于使由所述选择机构选择的托盘移动至装置本体的记录纸排出位置上;全部张数值取得机构,用于在排出所述记录纸之前,取得在图像形成作业中排出的记录纸的全部张数值;控制机构,用于控制所述移动机构,使得在由所述全部张数值取得机构取得的所述全部张数值等于或低于预先设定的张数值时,不进行所述被选择的托盘的移动。
而且,本发明所提供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可以包括,等待时间算出机构,用于对在图像形成作业中的、至开始记录纸的排出的等待时间进行计算;移动时间算出机构,用于对使所述被选择的托盘向所述记录纸排出位置移动所需时间进行计算;其中,所述控制机构还可以控制所述移动机构,使得在利用所述移动时间算出机构算出的所述移动时间比利用所述等待时间算出机构算出的至开始所述排出的等待时间短时,即使所述部数值等于或低于预先设定的部数值,或者所述全部张数值等于或低于预先设定的张数值,也将所述被选择的托盘向所述记录纸排出位置移动。
而且,本发明所提供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可以包括,托盘判别机构,该托盘判别机构在存在现在正在执行的图像形成作业、和下一个将要执行的图像形成作业、以及该2个作业结束后还要执行的1个以上的待机作业的情况下,对所述待机作业所排出的记录纸是用哪一个托盘进行判别;其中,所述控制机构,还可以将由所述托盘判别机构所判别的所述托盘考虑在内,来决定是否对所述下一个将要执行的图像形成作业的托盘进行移动。
而且,本发明所提供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所述控制机构,还可以控制所述移动机构,即使在被控制成不移动所述托盘的情况下,在使所述被选择的托盘向所述记录纸排出位置移动的时间正处于记录纸排出的时间间隔的空当时,则利用该时间空当移动所述托盘。
而且,本发明所提供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可以包括,频度算出机构,用于对在预先设定的时间带内的该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作业的发生数进行计数并计算出图像形成作业的发生频度,其中,所述控制机构还可以控制所述移动机构,使得在利用所述频度算出机构算出的现在的时间带的所述发生频度为预定的频度以上时,即使所述部数值等于或低于预先设定的部数值,或者所述全部张数值等于或低于预先设定的张数值,也将所述被选择的托盘向所述记录纸排出位置移动。
而且,本发明所提供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可以包括,频度算出机构,用于对在预先设定的时间带内的该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图像形成作业的发生数进行计数并计算出图像形成作业的发生频度,其中,所述控制机构,还可以根据利用所述频度算出机构计算出的现在的时间带的所述图像形成作业的发生频度,设定所述预先设定的部数值。
而且,本发明所提供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可以包括,频度算出机构,用于对在预先设定的时间带内的该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图像形成作业的发生数进行计数并计算出图像形成作业的发生频度,其中,所述控制机构,还可以根据利用所述频度算出机构计算出的现在的时间带的所述图像形成作业的发生频度,设定所述预先设定的张数值。
而且,本发明所提供的第3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形成机构,用于将图像形成于记录纸上;多个托盘,用于接收印有由所述图像形成机构形成的图像的记录纸;选择机构,用于对排出记录纸用的托盘进行选择;移动机构,用于使由所述选择机构选择的托盘移动至装置本体的记录纸排出位置上;部数计数机构,用于对在各图像形成作业中向所述托盘排出的、利用所述图像形成机构形成有图像的记录纸的部数进行计数;控制机构,用于控制所述移动机构,使得在利用所述计数机构还没有计数到至少排出了1部记录纸之前,不进行所述被选择的托盘的移动。
而且,本发明所提供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所述控制机构,还可以控制所述移动机构,对于中断其它的图像形成作业的执行、并优先于该其它的图像形成作业而排出记录纸的图像形成作业,在利用所述计数机构还没有计数到至少排出了1部记录纸之前,不进行所述被选择的托盘的移动。
而且,本发明所提供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可以包括,部数设定机构,可由操作者对部数进行设定,其中,所述控制机构,还可以控制所述移动机构,使得在利用所述计数机构还没有计数到排出了由所述部数设定机构设定的部数的记录纸之前,不进行所述被选择的托盘的移动。
而且,本发明所提供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可以包括,张数取得机构,用于在排出记录纸之前,取得在图像形成作业中排出的记录纸的全部张数,其中,所述控制机构,还可以控制所述移动机构,使得在利用所述张数取得机构取得的所述全部张数为规定张数以下时,不论是否计数到至少排出了1部所述记录纸,都不进行所述被选择的托盘的移动。
而且,本发明所提供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可以包括,等待时间算出机构,用于对在图像形成作业中的、至记录纸的开始排出的等待时间进行计算;移动时间算出机构,用于对使所述被选择的托盘向所述记录纸排出位置移动的时间进行计算,其中,所述控制机构,还可以控制所述移动机构,使得在利用所述等待时间算出机构计算出的至所述开始排出的等待时间为比利用所述移动时间算出机构计算出的所述移动时间长时,不论是否计数到至少排出了1部所述记录纸,都让所述被选择的托盘向所述记录纸排出位置移动。
而且,本发明所提供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可以包括,判断机构,该判断机构在存在现在正在执行的图像形成作业、和下一个将要执行的图像形成作业、以及该2个作业结束后还要执行的待机作业的情况下,对现在正在执行的作业中排出记录纸用的托盘是否与在所述待机作业中排出记录纸用的托盘相同进行判断,其中,所述控制机构,还可以控制所述移动机构,使得在利用所述判断机构判断为所述托盘是相同时,不论在所述下一个将要执行的图像形成作业中排出记录纸的托盘是哪一个,都不进行所述托盘的移动。
在本发明中,在利用部数值取得机构所取得的记录纸的全部排出部数为预先设定的部数值以下的场合,由于利用控制机构不进行托盘的移动,不会使目标托盘移动,可使记录纸在记录纸排出时刻向位于记录纸排出位置的托盘排出并结束图像形成及排出动作。若采用以往的图像形成装置,在进行1份等的较少部数的图像形成及记录纸排出的场合,尽管能在短时间中结束图像形成及记录纸排出的动作,但由于要花费使目标托盘移动至记录纸排出位置的时间,其结果,有时会发生从图像形成开始至记录纸排出所需的全部时间变长这样的事态,而在本发明的场合,只要预先将上述部数值作为1份等的较少的部数,由于不会使目标托盘移动地、使记录纸在记录纸的排出时刻向位于记录纸排出位置的托盘进行排出,故能减少托盘的移动时间,并能以比以往短的时间结束图像形成及记录纸排出。即,能避免发生托盘的移动时间相对从开始图像形成至排出记录纸所需的全部时间变得过长这样的事态,能提高对于使用者的方便性。

Claims (18)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图像形成机构,用于将图像形成于记录纸上;
多个托盘,用于接收印有由所述图像形成机构形成的图像的记录纸;
选择机构,用于从所述多个托盘中选择其中一个托盘来接收所述记录纸;
移动机构,用于使由所述选择机构选择的托盘移动至装置本体的记录纸排出位置上;
部数值取得机构,用于在排出所述记录纸之前,取得在图像形成作业中排出的记录纸的部数值;
控制机构,用于控制所述移动机构,使得在由所述部数值取得机构所取得的所述部数值等于或低于预先设定的部数值时,不进行所述被选择的托盘的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控制所述移动机构,对于中断其它的图像形成作业的执行、并优先于该其它的图像形成作业而排出记录纸的图像形成作业,在利用所述部数值取得机构取得的部数值等于或低于所述预先设定的部数值时,不进行所述被选择的托盘的移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全部张数值取得机构,用于在排出所述记录纸之前,取得在图像形成作业中排出的记录纸的全部张数值,其中,
所述控制机构,控制所述移动机构,使得在由所述全部张数值取得机构取得的所述全部张数值等于或低于所述预先设定的张数值时,即使由所述部数值取得机构取得的部数值高于所述预先设定的部数值,也不进行所述被选择的托盘的移动。
4、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图像形成机构,用于将图像形成于记录纸上;
多个托盘,用于接收印有由所述图像形成机构形成的图像的记录纸;
选择机构,用于从所述多个托盘中选择其中一个托盘来接收所述记录纸;
移动机构,用于使由所述选择机构选择的托盘移动至装置本体的记录纸排出位置上;
全部张数值取得机构,用于在排出所述记录纸之前,取得在图像形成作业中排出的记录纸的全部张数值;
控制机构,用于控制所述移动机构,使得在由所述全部张数值取得机构取得的所述全部张数值等于或低于预先设定的张数值时,不进行所述被选择的托盘的移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等待时间算出机构,用于对在图像形成作业中的、至开始记录纸的排出的等待时间进行计算;
移动时间算出机构,用于对使所述被选择的托盘向所述记录纸排出位置移动所需时间进行计算;其中,
所述控制机构,控制所述移动机构,使得在利用所述移动时间算出机构算出的所述移动时间比利用所述等待时间算出机构算出的至开始所述排出的等待时间短时,即使所述部数值等于或低于预先设定的部数值,也将所述被选择的托盘向所述记录纸排出位置移动。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等待时间算出机构,用于对在图像形成作业中的、至开始记录纸的排出的等待时间进行计算;
移动时间算出机构,用于对使所述被选择的托盘向所述记录纸排出位置移动所需时间进行计算;其中,
所述控制机构,控制所述移动机构,使得在利用所述移动时间算出机构算出的所述移动时间比利用所述等待时间算出机构算出的至开始所述排出的等待时间短时,即使所述全部张数值等于或低于预先设定的张数值,也将所述被选择的托盘向所述记录纸排出位置移动。
7、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托盘判别机构,该托盘判别机构在存在现在正在执行的图像形成作业、和下一个将要执行的图像形成作业、以及该2个作业结束后还要执行的1个以上的待机作业的情况下,对所述待机作业所排出的记录纸是用哪一个托盘进行判别;其中,
所述控制机构,将由所述托盘判别机构所判别的所述托盘考虑在内,来决定是否对所述下一个将要执行的图像形成作业的托盘进行移动。
8、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控制所述移动机构,即使在被控制成不移动所述托盘的情况下,在使所述被选择的托盘向所述记录纸排出位置移动的时间正处于记录纸排出的时间间隔的空当时,则利用该时间空当移动所述托盘。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频度算出机构,用于对在预先设定的时间带内的该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作业的发生数进行计数并计算出图像形成作业的发生频度,其中,
所述控制机构,控制所述移动机构,使得在利用所述频度算出机构算出的现在的时间带的所述发生频度为预定的频度以上时,即使所述部数值等于或低于预先设定的部数值,也将所述被选择的托盘向所述记录纸排出位置移动。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频度算出机构,用于对在预先设定的时间带内的该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作业的发生数进行计数并计算出图像形成作业的发生频度,其中,
所述控制机构,控制所述移动机构,使得在利用所述频度算出机构算出的现在的时间带的所述发生频度为预定的频度以上时,即使所述全部张数值等于或低于预先设定的张数值,也将所述被选择的托盘向所述记录纸排出位置移动。
11、如权利要求1至3的其中任何之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频度算出机构,用于对在预先设定的时间带内的该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图像形成作业的发生数进行计数并计算出图像形成作业的发生频度,其中,
所述控制机构,根据利用所述频度算出机构计算出的现在的时间带的所述图像形成作业的发生频度,设定所述预先设定的部数值。
12、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频度算出机构,用于对在预先设定的时间带内的该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图像形成作业的发生数进行计数并计算出图像形成作业的发生频度,其中,
所述控制机构,根据利用所述频度算出机构计算出的现在的时间带的所述图像形成作业的发生频度,设定所述预先设定的张数值。
13、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图像形成机构,用于将图像形成于记录纸上;
多个托盘,用于接收印有由所述图像形成机构形成的图像的记录纸;
选择机构,用于从所述多个托盘中选择其中一个托盘来接收所述记录纸;
移动机构,用于使由所述选择机构选择的托盘移动至装置本体的记录纸排出位置上;
部数计数机构,用于对在各图像形成作业中向所述托盘排出的、利用所述图像形成机构形成有图像的记录纸的部数进行计数;
控制机构,用于控制所述移动机构,使得在利用所述计数机构还没有计数到至少排出了1部记录纸之前,不进行所述被选择的托盘的移动。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控制所述移动机构,对于中断其它的图像形成作业的执行、并优先于该其它的图像形成作业而排出记录纸的图像形成作业,在利用所述计数机构还没有计数到至少排出了1部记录纸之前,不进行所述被选择的托盘的移动。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部数设定机构,可由操作者对部数进行设定,其中,
所述控制机构,控制所述移动机构,使得在利用所述计数机构还没有计数到排出了由所述部数设定机构设定的部数的记录纸之前,不进行所述被选择的托盘的移动。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张数取得机构,用于在排出记录纸之前,取得在图像形成作业中排出的记录纸的全部张数,其中,
所述控制机构,控制所述移动机构,使得在利用所述张数取得机构取得的所述全部张数为规定张数以下时,不论是否计数到至少排出了1部所述记录纸,都不进行所述被选择的托盘的移动。
17、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等待时间算出机构,用于对在图像形成作业中的、至记录纸的开始排出的等待时间进行计算;
移动时间算出机构,用于对使所述被选择的托盘向所述记录纸排出位置移动的时间进行计算,其中,
所述控制机构,控制所述移动机构,使得在利用所述等待时间算出机构计算出的至所述开始排出的等待时间为比利用所述移动时间算出机构计算出的所述移动时间长时,不论是否计数到至少排出了1部所述记录纸,都让所述被选择的托盘向所述记录纸排出位置移动。
18、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判断机构,该判断机构在存在现在正在执行的图像形成作业、和下一个将要执行的图像形成作业、以及该2个作业结束后还要执行的待机作业的情况下,对现在正在执行的作业中排出记录纸用的托盘是否与在所述待机作业中排出记录纸用的托盘相同进行判断,其中,
所述控制机构,控制所述移动机构,使得在利用所述判断机构判断为所述托盘是相同时,不论在所述下一个将要执行的图像形成作业中排出记录纸的托盘是哪一个,都不进行所述托盘的移动。
CNB2005100847288A 2004-07-13 2005-07-13 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2277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205409 2004-07-13
JP2004205409A JP4267531B2 (ja) 2004-07-13 2004-07-13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215354 2004-07-2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21308A true CN1721308A (zh) 2006-01-18
CN100522777C CN100522777C (zh) 2009-08-05

Family

ID=358945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84728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22777C (zh) 2004-07-13 2005-07-13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267531B2 (zh)
CN (1) CN100522777C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70421A (zh) * 2009-04-27 2010-10-27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后处理装置及其排纸方法以及图像形成系统
CN105883466A (zh) * 2016-06-01 2016-08-24 严涛涛 一种打印机用的纸张托盘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2567402A (zh) * 2019-01-23 2021-03-26 欧姆龙株式会社 动作分析装置、动作分析方法、动作分析程序及动作分析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42034A (en) * 1993-04-27 1994-08-30 Xerox Corporation Mailbox/compiler architecture
JPH10291724A (ja) * 1997-04-18 1998-11-04 Omron Corp シート仕分け装置及びシート仕分け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00255876A (ja) * 1999-03-04 2000-09-19 Canon Inc 排出シート積載装置とこの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045060B2 (ja) * 2000-01-07 2008-02-13 赤穂化成株式会社 鉱泉水由来のミネラル成分含有の深層水飲料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70421A (zh) * 2009-04-27 2010-10-27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后处理装置及其排纸方法以及图像形成系统
CN101870421B (zh) * 2009-04-27 2013-03-20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纸张后处理装置及其排纸方法以及图像形成系统
CN105883466A (zh) * 2016-06-01 2016-08-24 严涛涛 一种打印机用的纸张托盘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2567402A (zh) * 2019-01-23 2021-03-26 欧姆龙株式会社 动作分析装置、动作分析方法、动作分析程序及动作分析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522777C (zh) 2009-08-05
JP2006027760A (ja) 2006-02-02
JP4267531B2 (ja) 2009-05-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64073C (zh) 具有错位安放机构的纸张后处理装置
CN101290493A (zh) 图像形成设备、图像形成系统、以及记录介质
US7349645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trays that are movable to a recording sheet discharge position and a controller for controlling movement of the trays
CN1821893A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20110170127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equipped therewith
US6249658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independently processing multiple jobs
CN1721308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278193C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20090009810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method, image forming program, and recording medium
JP2012249081A (ja) 画像データ記憶システム、原稿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771720A (zh) 电子设备的显示装置
JP431819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複写装置
JP449347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その補充用紙表示方法及びその方法をコンピュータに実行させるためのプログラム
JP5107668B2 (ja) 操作パネル、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電気機器
JP641468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0708664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389245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813469A (zh) 图像处理装置、原稿读取装置、电子设备及原稿读取方法
JP7452128B2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
JP707015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印刷制御プログラム
JP5256230B2 (ja) 操作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14924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16471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728005A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2011120084A (ja)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805

Termination date: 2018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