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69158B - 适用于碳酸茶饮料的速溶茶粉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适用于碳酸茶饮料的速溶茶粉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869158B CN101869158B CN201010199931A CN201010199931A CN101869158B CN 101869158 B CN101869158 B CN 101869158B CN 201010199931 A CN201010199931 A CN 201010199931A CN 201010199931 A CN201010199931 A CN 201010199931A CN 101869158 B CN101869158 B CN 10186915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a
- green tea
- acid
- juice
- insta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Tea And Coffe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碳酸茶饮料的速溶茶粉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向浓度大于28%的由绿茶叶制成的绿茶浓缩汁中添加50%的L-苹果酸与20%的柠檬酸,使其pH值调整至3-4,将浓缩茶汁中非耐酸成分沉淀后除去,得到酸性茶浓缩汁;再添加碳酸钠把绿茶浓缩汁的pH值调整至5-6后,进行喷雾干燥。本发明制备的速溶茶粉口感极佳且浓浓茶香中带有天然果实味,具有较好的耐酸性,在碳酸茶饮料调制原浆过程中基本无混浊出现,开装瓶无泡沫,储藏无沉淀,非常适合配制碳酸茶饮料。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速溶茶粉制备方法,尤其是一种适用于碳酸茶饮料的速溶茶粉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速溶茶是以成品茶、半成品茶、茶叶副产品或鲜叶为原料,通过提取、过滤、浓缩、干燥等工艺过程,加工成一种易溶入水而无茶渣的颗粒状、粉状或小片状的新型饮料,具有冲饮携带方便,不含农药残留等优点。我国速溶茶的研制和生产,于70年代未和80年代初在上海、长沙、杭州进行了试验和生产,首先研制了真空冷冻干燥的产品,其次研制了喷雾干燥的产品,这两种速溶茶产品都有各自的特点。真空冷冻干燥产品,由于干燥过程在低温状态下进行,茶叶的香气损失少,并保持原茶的香味,但干燥时间长、能耗大、成本高;喷雾干燥的产品在高温条件下雾化迅速干燥,芳香物质损失,外形呈颗粒状,流动性能好,成本低。两种干燥方法的产品,其干燥成本前者是后者的6-7倍,因此,国内外生产速溶茶产品都广泛使用喷雾干燥方法。速溶茶的加工技术和设备,主要由提取、浓缩、干燥等部分组成。提取是采用水为溶剂萃取茶叶中的可溶物质,其方法有沸水冲泡提取、渗漉提取、连续提取等,前两种方法提取的浓度只有1-5%,后一种可达15-20%,这样待以提高浓缩和干燥的效率。含有大量水分的提取液,须经浓缩过程才能达到干燥时的工艺要求。目前浓缩方法有真空浓缩、冷冻浓缩等,这些方法在食品工业上广泛应用。从茶叶的安全性看,要求“低温短时”,从加工工艺性考虑,还必须造成低压。目前在速溶茶的生产上使用最多的是真空浓缩,其特点是不加热,不蒸发水分,不存在相变过程,是一种对茶叶品质有利的浓缩方法。
速溶茶通常以茶粉的形态为人们所熟知,茶粉是用茶树鲜叶经高温蒸汽杀青及特殊工艺处理后,瞬间粉碎成400目以上的纯天然茶叶蒸青超微细粉末,最大限度地保持茶叶原有的色泽以及营养、药理成分,不含任何化学添加剂,除供直接饮用外,可广泛添加于各类面制品,如蛋糕、面包、挂面、饼干、豆腐等;冷冻品,如奶冻、冰淇淋、速冻汤圆、雪糕、酸奶等;瓜子、月饼专用馅料、医药保健品、日用化工品等之中,以强化其营养保健功效,不同的茶叶可以做成不同茶粉,同一种茶叶制作的工序不同,也会有很大的区别。
速溶茶由于选择的茶叶不同而种类繁多,市面上常见的速溶茶是速溶红茶和速溶绿茶,绿茶是我国生产历史悠久、分布地域广阔、品质种类繁多的一种茶,绿茶较多的保留了鲜叶内的天然物质。其中茶多酚、咖啡碱保留鲜叶的85%以上,叶绿素保留50%左右,维生素损失也较少,从而形成了绿茶“清汤绿叶,滋味收敛性强”的特点。而且绿茶中保留的天然物质成分,对防衰老、防癌、抗癌、杀菌、消炎等均有特殊效果,为其他茶类所不及。基于绿茶的诸多优点,作为一种速溶茶种类的绿茶粉就受到了消费者的普遍欢迎。绿茶粉也是目前最为常见的。绿茶粉的开发和应用是中国茶叶科技史上的一次飞跃,是人们传统饮茶方式的革命。它一改过去人们的饮茶为吃茶,可以更充分地吸收利用茶叶中丰富的生物保健成分,更好地发挥其保健价值。因其不需高温冲泡即可食用,甚至可以做为食品添加物、调味料和天然色素,故形成了一种多用途的茶叶新制品。虽然绿茶粉有很多优点,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物质水平的提高,单一的绿茶粉冲泡出的绿茶口味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尤其是一些年轻人,更倾向于多口味或口感更好的速溶茶。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碳酸茶饮料的速溶茶粉制备方法,本发明制备的速溶茶粉口感极佳且浓浓茶香中带有天然果实味,具有较好的耐酸性,在碳酸茶饮料调制原浆过程中基本无混浊出现,开装瓶无泡沫,储藏无沉淀,非常适合配制碳酸茶饮料。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适用于碳酸茶饮料的速溶茶粉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向浓度大于28%的由绿茶叶制成的绿茶浓缩汁中添加50%的L-苹果酸与20%的柠檬酸,使其pH值调整至3-4,将浓缩茶汁中非耐酸成分沉淀后除去,得到酸性茶浓缩汁;再添加碳酸钠把绿茶浓缩汁的pH值调整至5-6后,进行喷雾干燥。
所述绿茶浓缩汁为绿茶叶与水按照1∶10-15的茶水比例在70-95℃下浸泡25-30分钟,将所得到的茶提取液立即冷却至室温,经300目筛网过滤后,采用半透性膜浓缩至高于28%的固形物含量。
其中向冷却至室温后的绿茶浓缩汁添加50%L-苹果酸与20%柠檬酸将浓缩茶汁pH值调整至3-4后,静置35-65分钟后在3500转/分下进行离心,弃去沉淀,得到酸性茶浓缩汁。
所述绿茶叶为富含多酚、氨基酸、咖啡碱的大叶种绿茶或富含胡萝卜素、叶黄素的小叶种绿茶。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表现在:
一、向浓度大于28%的绿茶浓缩汁中添加50%的L-苹果酸与20%的柠檬酸,与只添加柠檬酸相比具有酸度大,酸味比柠檬酸强20%,但味道柔和,具有较高的缓冲指数。且浓浓茶香中呈现出强烈的天然果实风味。
二、具有较好的耐酸性,在碳酸茶饮料调制原浆过程中基本无混浊出现,开装瓶无泡沫,储藏无沉淀,非常适合配制碳酸茶饮料。
三、夏季饮用,解渴爽口,不损害口腔与牙齿,代谢上有利于氨基酸吸收,不积累脂肪,适合老年人及儿童食用,相当健康。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在提取罐中投入富含胡萝卜素、叶黄素的小叶种绿茶200kg,加入温度为80℃的热水3000kg,浸泡26分钟经冷却至室温,经300目筛网过滤后获得澄清明亮的绿茶液。其后,再采用半透性膜浓缩至茶汁中固形物含量为33%。添加50%的L-苹果酸与20%的柠檬酸,使其pH值调整至3.6,静置45分钟,原先绿茶浓缩汁变混浊并形成沉淀,最终沉于底部,在3500转/分下进行离心,弃去沉淀,得到酸性茶浓缩汁。上清液浓度变为24%,再添加碳酸钠把绿茶浓缩汁的pH值调整至5.8后,然后进行喷雾干燥,最后制得速溶绿茶粉。
实施例2
在提取罐中投入富含多酚、氨基酸、咖啡碱的大叶种绿茶200kg,加入温度为85℃的热水3000kg,浸泡28分钟经冷却至室温,经300目筛网过滤后获得澄清明亮的绿茶液。其后,再采用半透性膜浓缩至茶汁中固形物含量为30%。添加50%的L-苹果酸与20%的柠檬酸,使其pH值调整至3.3,静置50分钟,原先绿茶浓缩汁变混浊并形成沉淀,最终沉于底部,在3500转/分下进行离心,弃去沉淀,得到酸性茶浓缩汁。上清液浓度变为23%,再添加碳酸钠把绿茶浓缩汁的pH值调整至5.5后,然后进行喷雾干燥,最后制得速溶绿茶粉。
实施例3
在提取罐中投入富含胡萝卜素、叶黄素的小叶种绿茶200kg,加入温度为95℃的热水3000kg,浸泡25分钟经冷却至室温,经300目筛网过滤后获得澄清明亮的绿茶液。其后,再采用半透性膜浓缩至茶汁中固形物含量为33%。添加50%的L-苹果酸与20%的柠檬酸,使其pH值调整至3.9,静置40分钟,原先绿茶浓缩汁变混浊并形成沉淀,最终沉于底部,在3500转/分下进行离心,弃去沉淀,得到酸性茶浓缩汁。上清液浓度变为25%,再添加碳酸钠把绿茶浓缩汁的pH值调整至5.9后,然后进行喷雾干燥,最后制得速溶绿茶粉。
实施例4
在提取罐中投入富含多酚、氨基酸、咖啡碱的大叶种绿茶200kg,加入温度为70℃的热水3000kg,浸泡30分钟经冷却至室温,经300目筛网过滤后获得澄清明亮的绿茶液。其后,再采用半透性膜浓缩至茶汁中固形物含量为31%。添加50%的L-苹果酸与20%的柠檬酸,使其pH值调整至3.2,静置55分钟,原先绿茶浓缩汁变混浊并形成沉淀,最终沉于底部,在3500转/分下进行离心,弃去沉淀,得到酸性茶浓缩汁。上清液浓度变为21%,再添加碳酸钠把绿茶浓缩汁的pH值调整至5.7后,然后进行喷雾干燥,最后制得速溶绿茶粉。
本发明不限于以上实施例,但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适用于碳酸茶饮料的速溶茶粉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向浓度大于28%的由绿茶叶制成的绿茶浓缩汁中添加50%的L-苹果酸与20%的柠檬酸,使其pH值调整至3-4,将浓缩茶汁中非耐酸成分沉淀后除去,得到酸性茶浓缩汁;再添加碳酸钠把绿茶浓缩汁的pH值调整至5-6后,进行喷雾干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适用于碳酸茶饮料的速溶茶粉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绿茶浓缩汁为绿茶叶与水按照1∶10-15的茶水比例在70-95℃下浸泡25-30分钟,将所得到的茶提取液立即冷却至室温,经300目筛网过滤后,采用半透性膜浓缩至高于28%的固形物含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适用于碳酸茶饮料的速溶茶粉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向冷却至室温后的绿茶浓缩汁添加50%L-苹果酸与20%柠檬酸将浓缩茶汁pH值调整至3-4后,静置35-65分钟后在3500转/分下进行离心,弃去沉淀,得到酸性茶浓缩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适用于碳酸茶饮料的速溶茶粉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绿茶叶为富含多酚、氨基酸、咖啡碱的大叶种绿茶或富含胡萝卜素、叶黄素的小叶种绿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10199931A CN101869158B (zh) | 2010-06-12 | 2010-06-12 | 适用于碳酸茶饮料的速溶茶粉制备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10199931A CN101869158B (zh) | 2010-06-12 | 2010-06-12 | 适用于碳酸茶饮料的速溶茶粉制备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869158A CN101869158A (zh) | 2010-10-27 |
CN101869158B true CN101869158B (zh) | 2012-10-03 |
Family
ID=429943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19993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69158B (zh) | 2010-06-12 | 2010-06-12 | 适用于碳酸茶饮料的速溶茶粉制备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86915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78000B (zh) * | 2011-04-25 | 2013-02-20 | 四川省文君茶业有限公司 | 一种以白茶为胚料的茉莉花茶加工方法 |
CN103918786A (zh) * | 2014-02-25 | 2014-07-16 | 华南农业大学 | 一种抹茶酸奶及其制备方法 |
CN105265657B (zh) * | 2014-07-25 | 2020-04-07 | 统一企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昆山研究开发中心 | 耐酸性绿茶浓缩汁及其制备方法 |
CN107183263A (zh) * | 2017-06-26 | 2017-09-22 | 俞惠英 | 一种绿茶粉及其制备方法 |
CN108576312A (zh) * | 2018-03-26 | 2018-09-28 | 江西农业大学 | 一种防止绿茶饮料沉淀的方法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531296A (en) * | 1967-03-07 | 1970-09-29 | Lipton Inc Thomas J | Buffered instant tea extract |
CN1318309A (zh) * | 2001-05-31 | 2001-10-24 | 广东华城食品有限公司 | 适于制造碳酸茶饮料速溶茶粉及其制造方法 |
CN101518290A (zh) * | 2008-02-29 | 2009-09-02 | 可口可乐(中国)饮料有限公司 | 澄清的茶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
-
2010
- 2010-06-12 CN CN201010199931A patent/CN101869158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531296A (en) * | 1967-03-07 | 1970-09-29 | Lipton Inc Thomas J | Buffered instant tea extract |
CN1318309A (zh) * | 2001-05-31 | 2001-10-24 | 广东华城食品有限公司 | 适于制造碳酸茶饮料速溶茶粉及其制造方法 |
CN101518290A (zh) * | 2008-02-29 | 2009-09-02 | 可口可乐(中国)饮料有限公司 | 澄清的茶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869158A (zh) | 2010-10-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054868B (zh) | 一种山楂味红茶的制备方法 | |
CN105341244B (zh) | 系列忧遁草茶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891896B (zh) | 一种贡菊枸杞茶 | |
CN102396625A (zh) | 一种果味奶茶 | |
CN101869158B (zh) | 适用于碳酸茶饮料的速溶茶粉制备方法 | |
CN102940289A (zh) | 金珠果保健饮料的制备工艺 | |
CN105230857A (zh) | 一种陈皮普洱速溶茶粉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988949A (zh) | 一种速溶绿茶制备工艺 | |
CN106490224A (zh) | 一种果味红茶的加工方法 | |
CN103484293B (zh) | 一种余甘子果茶酒及其制作方法 | |
Jori et al. | Study on effect of carbonation on storage and stability of pineapple fruit juice | |
CN103005058A (zh) | 一种樱花奶茶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4351431A (zh) | 一种茉莉清茶浓缩汁的制作方法 | |
CN102370017B (zh) | 一种青梅水果茶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461694A (zh) | 一种速溶绿茶粉制备方法 | |
CN105265964A (zh) | 一种无化学添加剂的天然青梅果浆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933547A (zh) | 一种泡沫茶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9329665A (zh) | 一种山楂核复合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496548A (zh) | 一种果味型绿茶及其生产方法 | |
CN108185083A (zh) | 一种菊花茶及其制作方法 | |
CN103518842A (zh) | 一种蜂蜜灵芝果蔬酸牛奶及其制作方法 | |
CN105325611A (zh) | 一种速溶茶粉的制备方法 | |
CN105875958A (zh) | 一种绿茶粉的制作方法 | |
CN112106871A (zh) | 一种新型咖啡饮品及其调配方法 | |
KR100678509B1 (ko) | 건강 음료용 액상 홍차 조성물 및 그 제조방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003 Termination date: 201306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