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30376A - 电梯的组管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电梯的组管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30376A
CN101830376A CN201010133443A CN201010133443A CN101830376A CN 101830376 A CN101830376 A CN 101830376A CN 201010133443 A CN201010133443 A CN 201010133443A CN 201010133443 A CN201010133443 A CN 201010133443A CN 101830376 A CN101830376 A CN 1018303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vator
old
sharing
new
mention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334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30376B (zh
Inventor
高木友则
浅野宜正
南俊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Elevator and Building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8303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303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303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3037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vator Control (AREA)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电梯组管理系统,在电梯组管理系统(10)设置有外部设定部(21),从该外部设定部(21)同时向新组用分担区域设定部(15)和旧组用分担区域设定部(13)发送用于设定新旧电梯所响应的楼层的参数。由此,通过新组用分担区域设定部(15)和旧组用分担区域设定部(13),能够相互同步地适当设定新旧电梯的分担信息而进行高效的运行。

Description

电梯的组管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多台电梯的组管理系统,尤其涉及能良好地适用于在更新施工期间中在新旧多台电梯并存的状态下进行运行控制的情况的电梯的组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在具有多台电梯的组管理系统中,更新施工期间中处于新设置的电梯(下面称为新电梯)和已有的电梯(下面称为旧电梯)并存的状态。另外,这里所说的电梯是包括轿厢和控制系统等的装置。
以往,在这样新旧多台电梯并存的状态下进行运行控制的情况下,采用下面这样的方法。
(1)作为第一方法,是这样一种一般的方法:在新组管理装置和旧组管理装置存在于同一组合(bank)内的系统中,新组管理装置独立管理新电梯而旧组管理装置独立管理旧电梯。在该情况下,乘梯处呼叫按钮按新旧电梯分别设置。然后,通过登记了乘梯处呼叫的一侧的组管理装置的控制,分配最适合的电梯。
(2)作为第二方法,有例如日本特开2001-19288号公报所公开的方法。即,新组管理装置和旧组管理装置用信号线相连接而成为能够相互协同工作的构成。然后,对于各楼层的乘梯处呼叫,新组管理装置把握新旧电梯的运行状态,在旧电梯处于最适合状态的情况下将其分配给旧电梯,在旧电梯并未处于最适合状态的情况下将乘梯处呼叫分配给新电梯。
(3)作为第三方法,有例如日本特开2004-51284号公报所公开的方法。即,在与上述第二方法同样地使新旧两个组管理装置协同工作的构成中,在一方的组管理装置产生乘梯处呼叫的情况下,该组管理装置进行服务评价,在判断为并非最适合的情况下,要求另一组管理装置进行支援。
但是,在上述第一至第三方法中,分别存在下面这样的问题。
在上述第一方法中,新旧组管理装置以完全独立的状态设置。因此,例如在各楼层仅按压了新电梯侧的乘梯处呼叫按钮的情况下,对于该所有楼层的乘梯处呼叫只能由新组管理装置响应,导致运行服务显著降低。另外,在同一楼层按压了新旧双方的乘梯处呼叫按钮的情况下,对于该楼层,新旧双方的电梯一台台地进行响应,因此还存在作为整体的运行效率而言产生浪费这样的问题。
上述的第二方法中,作为新设系统的新组管理装置统一管理新旧双方的电梯的乘梯处呼叫来判断最适合电梯,因此不会有服务偏重于一方的电梯的情况。但是,新组管理装置总是必须把握新旧双方的电梯的状态,因此处理负担大,存在从产生乘梯处呼叫到分配最适合的电梯为止需要一定的时间等问题。另外,必须使作为已有系统的旧组管理装置与新组管理装置协同工作,因此硬件方面和软件方面都需要进行大的改造。
上述的第三方法中,新旧的组管理装置相互协同工作而进行对于乘梯处呼叫的最适合电梯的分配。但是,新旧的组管理装置的各自必须把握相互的电梯的状态,因此存在处理需要时间并且与上述第二方法同样必须进行作为已有系统的旧组管理装置的改造施工等问题。
于是,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日本特开2006-188296号公报中,提出了不需要对已有系统进行特殊的改造和/或处理的变更,即可进行新旧电梯的组管理控制的方法。该方法中,作为分担信息预先设定新电梯响应的楼层和旧电梯响应的楼层,在产生乘梯处呼叫的情况下,基于该分担信息使新旧中的某一方的电梯响应。
但是,在如上述特开2006-188296号公报那样预先确定新旧电梯的分担信息的方法中,不能灵活应对因某种原因导致在各楼层利用电梯的人流发生变化、新电梯和旧电梯的负载平衡恶化的情况等。
还有,在分担信息发生设定错误的情况下,必须停止所有编号电梯的运行而进行变更新旧电梯的分担信息的作业(软件的重写作业),而妨碍其间的运行服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组管理系统,在新旧电梯并存的情况下,能够相互取得同步地适当设定新旧电梯的分担信息而进行高效的运行。
本发明所涉及的电梯组管理系统,具有:对多台新电梯进行组管理控制的新组管理装置;和对多台旧电梯进行组管理控制的旧组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外部设定部,其发送用于设定新旧电梯所响应的楼层的参数;第一分担设定部,其接收从该外部设定部发送来的参数,将属于上述新组管理装置的多台新电梯所响应的楼层设定为新电梯的分担信息;第二分担设定部,其与上述第一分担设定部同时接收从上述外部设定部发送来的参数,将属于上述旧组管理装置的多台旧电梯所响应的楼层设定为旧电梯的分担信息;第一乘梯处呼叫控制部,在由上述新组管理装置侧的乘梯处呼叫按钮的操作而登记了乘梯处呼叫时,其基于由上述第一分担设定部所设定的新电梯的分担信息,判断是否应该由上述新组管理装置侧响应该乘梯处呼叫;第一分配控制部,在由该第一乘梯处呼叫控制部判断为应该由上述新组管理装置侧响应的情况下,其从上述多台新电梯中分配最适合的电梯至该乘梯处呼叫所在的楼层;第二乘梯处呼叫控制部,在由上述旧组管理装置侧的乘梯处呼叫按钮的操作而登记了乘梯处呼叫时,其基于由上述第二分担设定部所设定的旧电梯的分担信息,判断是否应该由上述旧组管理装置侧响应该乘梯处呼叫;和第二分配控制部,在由该第二乘梯处呼叫控制部判断为应该由上述旧组管理装置侧响应的情况下,其从上述多台旧电梯中分配最适合的电梯至该乘梯处呼叫所在的楼层。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电梯组管理系统,具有:对多台新电梯进行组管理控制的新组管理装置;和对多台旧电梯进行组管理控制的旧组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第一分担设定部,其将属于上述新组管理装置的多台新电梯所响应的楼层设定为新电梯的分担信息;第二分担设定部,其将属于上述旧组管理装置的多台旧电梯所响应的楼层设定为旧电梯的分担信息;第一乘梯处呼叫控制部,在由上述新组管理装置侧的乘梯处呼叫按钮的操作而登记了乘梯处呼叫时,其基于由上述第一分担设定部所设定的新电梯的分担信息,判断是否应该由上述新组管理装置侧响应该乘梯处呼叫;第一分配控制部,在由该第一乘梯处呼叫控制部判断为应该由上述新组管理装置侧响应的情况下,其从上述多台新电梯中分配最适合的电梯至该乘梯处呼叫所在的楼层;第二乘梯处呼叫控制部,在由上述旧组管理装置侧的乘梯处呼叫按钮的操作而登记了乘梯处呼叫时,其基于由上述第二分担设定部所设定的旧电梯的分担信息,判断是否应该由上述旧组管理装置侧响应该乘梯处呼叫;第二分配控制部,在由该第二乘梯处呼叫控制部判断为应该由上述旧组管理装置侧响应的情况下,其从上述多台旧电梯中分配最适合的电梯至该乘梯处呼叫所在的楼层;和分担信息共用部,在上述第一分担设定部和第二分担设定部中的一方中变更了分担信息的情况下,其使该变更后的分担信息反映于另一方的分担设定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组管理系统的构成的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电梯组合的一例的图。
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电梯组管理系统的新旧电梯的分担设定的一例(模式A)的图。
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电梯组管理系统的新旧电梯的分担设定的一例(模式B)的图。
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电梯组管理系统的组管理处理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新旧电梯的分担信息的变更处理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组管理系统的构成的图。
图8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新旧电梯的分担信息的变更处理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组管理系统的构成的图。
图10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中的新旧电梯的分担信息的变更处理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组管理系统的构成的图。
图12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中的新旧电梯的分担信息的变更处理的流程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组管理系统的构成的图。
符号说明
1新电梯侧的乘梯处呼叫按钮   2旧电梯侧的乘梯处呼叫按钮
3新电梯侧的单梯控制装置     4新电梯侧的轿厢
5旧电梯侧的单梯控制装置     6旧电梯侧的轿厢
10电梯组管理系统            11新组管理控制装置
12旧组管理控制装置          13旧组用分担区域(zone)设定部
14旧组用乘梯处呼叫控制部    15新组用分担区域设定部
16新组用乘梯处呼叫控制部    17新组用乘梯处呼叫登记部
18新组用分配控制部          19旧组用乘梯处呼叫登记部
20旧组用分配控制部          21外部设定部
22分担信息共用部            TB1、TB2分担设定用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首先,对于采用本发明的电梯组管理系统的电梯组合的构成进行说明。
图2是表示该电梯组合的一例的图。图中的1是新电梯侧的乘梯处呼叫按钮、2是旧电梯侧的乘梯处呼叫按钮,任一种按钮都是作为用于在乘梯处呼叫电梯的操作部而使用。该乘梯处呼叫按钮1、2,兼作目的地方向的指示按钮,并且具有在电梯响应时点亮的响应灯。另外,用斜线表示的部分表示正在施工。
当前设为:在电梯的更新施工期间内,处于新旧电梯并存的状态。在图2的例子中,示出逐台更新A号机至F号机这6台电梯,当前为:新电梯有3台(A至C号机)、施工中的电梯有1台(F号机)、旧电梯有2台(D、E号机)这种状态。
下面,以这样的更新施工期间中的新旧电梯并存的状态为前提,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组管理系统的构成的图。在该例子中,示出电梯的停止楼层层数为20层的情况下的构成。另外,对于中途楼层和同样构成存在多个的部分只图示出一部分,省略其他。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组管理系统10包括:新组管理控制装置11、旧组管理控制装置12、旧组用分担区域设定部(第二分担设定部)13和旧组用乘梯处呼叫控制部(第二乘梯处呼叫控制部)14。
新组管理控制装置11以及旧组管理控制装置12,包括通用的计算机,分别通过预定的程序的起动而执行组管理处理。
新组管理控制装置11是作为新设系统而新设置的。该新组管理控制装置11,连接于新电梯(图2中的A至C号机)用的单梯控制装置3。单梯控制装置3,按属于新组管理控制装置11的多台新电梯的每台设置,在新组管理控制装置11的控制之下进行轿厢4的运行控制等。另外,符号1、3、4所示的构成实质上按新电梯的台数的量而设置。
旧组管理控制装置12是作为已有系统而已经设置的。该旧组管理控制装置12,连接于旧电梯(图2中的D、E号机)用的单梯控制装置5。单梯控制装置5,按属于旧组管理控制装置12的多台旧电梯的每台设置,在旧组管理控制装置12的控制之下进行轿厢6的运行控制等。另外,符号2、5、6所示的构成实质上按旧电梯的台数的量而设置。
另外,新组管理控制装置11包括:新组用分担区域设定部(第一分担设定部)15、新组用乘梯处呼叫控制部(第一乘梯处呼叫控制部)16、新组用乘梯处呼叫登记部17和新组用分配控制部(第一分配控制部)18。
新组用分担区域设定部15,具有分担设定用的表TB1,进行对新电梯所响应的楼层进行设定的处理。分担设定用的表TB1,作为新电梯的分担信息而存储新电梯所响应的楼层。该表TB1的内容(分担信息),能够由后述的外部设定部21任意地改写。
新组用乘梯处呼叫控制部16,在发生了乘梯处呼叫的情况下,基于由新组用分担区域设定部15所设定的新电梯的分担信息,判断是否应由新组管理侧响应。
新组用乘梯处呼叫登记部17,在判断为应该由新组管理侧响应的情况下,将该乘梯处呼叫的信息登记为新组管理用。
新组用分配控制部18,进行下述控制:对于登记于新组用乘梯处呼叫登记部17的乘梯处呼叫,分配属于新组管理控制装置11的多台新电梯中的最适合的电梯。
另外,新组用乘梯处呼叫控制部16,在从新电梯用乘梯处呼叫按钮1接收到乘梯处呼叫的情况下或者从旧电梯用乘梯处呼叫按钮2经由旧组用乘梯处呼叫控制部14接收到乘梯处呼叫的情况下,点亮设置于该乘梯处呼叫的登记楼层的新电梯用乘梯处呼叫按钮1的灯。
另外,新组用乘梯处呼叫控制部16,对旧组用乘梯处呼叫控制部14传送由新电梯用乘梯处呼叫按钮1登记了的乘梯处呼叫的信息。另外,新组用乘梯处呼叫控制部16,在被分配乘梯处呼叫的编号电梯已响应时,根据从新电梯用单梯控制装置3或者旧组用乘梯处呼叫控制部14传送的消除指令信号,熄灭相应的新电梯用乘梯处呼叫按钮1的灯,并且对旧组用乘梯处呼叫控制部14传送来自新电梯用单梯控制装置3的消除指令信号。
另一方面,旧组管理控制装置12具备旧组用乘梯处呼叫登记部19以及旧组用分配控制部(第二分配控制部)20。
旧组用乘梯处呼叫登记部19,将由旧组用乘梯处呼叫控制部14判断为应该由旧组管理侧响应的乘梯处呼叫的信息登记为旧组管理用信息。
旧组用分配控制部20,进行下述控制:对于已登记于旧组用乘梯处呼叫登记部19的乘梯处呼叫,分配属于旧组管理控制装置12的多台旧电梯中最适合的电梯。
另外,旧组用分担区域设定部13以及旧组用乘梯处呼叫控制部14,有别于已有的旧组管理控制装置12,是为更新所用而设置的。
旧组用分担区域设定部13,具有分担设定用的表TB2,设定旧电梯要响应的楼层。分担设定用的表TB2,作为旧电梯的分担信息存储有旧电梯要响应的楼层。与表TB1一样,关于该表TB2的内容(分担信息)也能够通过后述的外部设定部21任意地改写。
旧组用乘梯处呼叫控制部14,在发生了乘梯处呼叫的情况下,基于由旧组用分担区域设定部13设定的旧电梯的分担信息,判断是否应该由旧组管理侧响应。
另外,旧组用乘梯处呼叫控制部14,在从旧电梯用乘梯处呼叫按钮2接收到乘梯处呼叫的情况下或者接收到从新电梯用乘梯处呼叫按钮1经由新组用乘梯处呼叫控制部16传送来的乘梯处呼叫的情况下,点亮设置于该乘梯处呼叫的登记楼层的旧电梯用乘梯处呼叫按钮2的灯。
另外,旧组用乘梯处呼叫控制部14,对新组用乘梯处呼叫控制部16传送来自旧电梯用乘梯处呼叫按钮2的乘梯处呼叫的登记信息。另外,旧组用乘梯处呼叫控制部14,在被分配乘梯处呼叫的编号电梯已响应时,根据从旧电梯用单梯控制装置5或者新组用乘梯处呼叫控制部16传送的消除指令信号,熄灭相应的旧电梯用乘梯处呼叫按钮2的灯,并且对新组用乘梯处呼叫控制部16传送来自旧电梯用单梯控制装置5的消除指令信号。
这里,除了上述构成外,对于电梯组管理系统10还设置有外部设定部21。该外部设定部21,从外部发送用于任意地设定新旧电梯要响应的楼层的参数。
图3以及图4是表示新旧电梯的分担设定的一例的图,表示电梯的停止楼层数为20层的情况下的设定例。图中的涂黑的三角形表示新电梯或旧电梯响应乘梯处呼叫的楼层。
图3所示的模式A设定为,1层至14层由旧电梯响应,15层至20层由新电梯响应。图4所示的模式B设定为,1层至7层由旧电梯响应,8层至20层由新电梯响应。
另外,关于轿厢呼叫(由于按下轿厢内的目的地楼层按钮所产生的呼叫),与电梯的新旧没有关系,所有的楼层都是登记对象。例如,如果在新电梯的轿厢4内按下1层的目的地按钮,则该轿厢4就去往1层,该轿厢4到达1层后其他人也可以乘坐该梯。
下面,关于对这种新旧并存的电梯进行管理的组管理处理进行说明。
图5是表示电梯组管理系统的组管理处理的流程图。
当前,在设置于新组用分担区域设定部15的分担设定用的表TB1中,预先作为新电梯的分担信息设定有新电梯所要响应的楼层;在设置于旧组用分担区域设定部13的分担设定用的表TB2中,预先作为旧电梯的分担信息设定有旧电梯所要响应的楼层。
在各楼层的电梯厅,在乘客按下了新电梯侧的乘梯处呼叫按钮1的情况下,将该乘梯处呼叫的信号提供给新组用乘梯处呼叫控制部16。另一方面,在乘客按下了旧电梯侧的乘梯处呼叫按钮2的情况下,将该乘梯处呼叫的信号提供给旧组用乘梯处呼叫控制部14。在新组用乘梯处呼叫控制部16以及旧组用乘梯处呼叫控制部14,分别接收到由按下自身侧的乘梯处呼叫按钮操作所产生的乘梯处呼叫的信号时,判断是否应该由自身侧响应。
即,如果着眼于新组管理侧进行说明,则新组用乘梯处呼叫控制部16判断新电梯侧的乘梯处呼叫按钮1是否被按下(步骤ST11)。在新电梯侧的乘梯处呼叫按钮1被按下的情况下(步骤ST11中的“是”),新组用乘梯处呼叫控制部16基于由新组用分担区域设定部15在表TB1中已设定的新电梯的分担信息,判断对于该乘梯处呼叫是否应该由自身侧即新电梯响应(步骤ST12)。
这里,在判断为应该由新电梯响应时,即,就图3的模式A的例子而言,在15层至20层的任意一层有乘梯处呼叫的情况下(步骤ST12的“是”),新组用乘梯处呼叫控制部16在新组用乘梯处呼叫登记部17登记该乘梯处呼叫的信息(步骤ST13)。
以后,通过新组用分配控制部18从新电梯(这里是A至C号梯这3台电梯)中分配最适合的电梯,使得该电梯的轿厢4朝向该楼层移动。
另外,关于对乘梯处呼叫分配电梯的方法,使用一般公知的方法。一般来说,采用下述方法等:例如基于各电梯的轿厢的位置和/或方向等的信息求出评价值,将有最高评价值的电梯作为最适合编号电梯进行分配。
关于旧组管理侧也一样。
即,在旧电梯侧的乘梯处呼叫按钮2被按下的情况下(步骤ST11中的“是”),旧组用乘梯处呼叫控制部14基于由旧组用分担区域设定部13在表TB2中已设定的旧电梯的分担信息,判断是否应该由自身侧即旧电梯响应(步骤ST12)。
这里,在判断为应该由旧电梯响应的情况下,即,如果就图3的模式A的例子来说的话,就是在1层至14层的任意一层有乘梯处呼叫的情况下(步骤ST12的“是”),旧组用乘梯处呼叫控制部14对于旧组用乘梯处呼叫登记部19登记该楼层的乘梯处呼叫(步骤ST13)。
以后,通过旧组用分配控制部20从旧电梯(这里是D、E号梯这2台电梯)中分配最适合的电梯,使得该电梯的轿厢6朝向该楼层移动。
这样一来,预先设定了新旧电梯所响应的楼层,使新旧的组管理装置11、12分别对自身的楼层的乘梯处呼叫单独地进行处理,从而能够减轻各自的处理负担,能够对于各楼层的乘梯处呼叫使最适合的电梯迅速响应。
另外,作为系统的构成,也可以仅通过使得从旧电梯侧的乘梯处呼叫按钮2新设置有信号线的旧组用乘梯处呼叫控制部14中继来布线地进行对应,因此具有下述优点:没有必要对作为已有系统的旧组管理控制装置12进行大的改造和/或处理的变更。
接下来,对于变更新旧电梯的分担信息的情况进行说明。
图6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新旧电梯的分担信息的变更处理的流程图。
例如在利用各楼层的人流发生变化、新电梯和旧电梯的负载的平衡恶化的情况和/或分担信息中存在设定错误的情况下,使用设置在电梯组管理系统10的外部的外部设定部21变更分担信息。
外部设定部21,具体而言包括开关、终端装置和计时器等,在得到由操作者明示的指示或者到了预先设定的时间时,发送分担设定用的参数(步骤ST21)。
这里,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从外部设定部21发送来的分担设定用的参数,同时被提供给新组用分担区域设定部15和旧组用分担区域设定部13这双方。
由此,在新组用分担区域设定部15中按照从外部设定部21接收到的参数改写表TB1,设定新电梯所要响应的楼层(步骤ST22)。同样,在旧组用分担区域设定部13中按照从外部设定部21接收到的参数改写表TB2,设定旧电梯所要响应的楼层(步骤ST23)。
具体而言,预先准备多个分担设定用的模式,从外部设定部21向新组用分担区域设定部15和旧组用分担区域设定部13的双方,发送用于以从多个模式中选中的模式使新旧电梯工作的参数。
这里,在选择了图3所示的模式A时,新组用分担区域设定部15和旧组用分担区域设定部13分别与模式A对应地将表TB1、TB2改写,从而将1至14层设定为旧电梯的分担楼层,将15至20层设定为新电梯的分担楼层。
另外,在外部设定部21中,在选择了图4所示的模式B时,新组用分担区域设定部15和旧组用分担区域设定部13分别与模式B相应地将表TB1、TB2改写,从而将1至7层设定为旧电梯的分担楼层,将8至20层设定为新电梯的分担楼层。
此后,基于新设定的分担信息,进行相对于乘梯处呼叫的新旧电梯的分配控制。
这样一来,在新电梯和旧电梯的负载平衡恶化等情况下,通过从外部同时对新组用分担区域设定部15和旧组用分担区域设定部13提供分担设定用的参数,能够相互同步地适当设定新旧电梯的分担信息。由此,即使在新旧电梯并存的状态下,也能够使得组管理的性能不减低地高效地进行运行服务。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是将来自外部设定部21的分担设定用的参数提供给新组用分担区域设定部15和旧组用分担区域设定部13这双方的构成。相对于此,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将来自外部设定部21的分担设定用的参数仅提供给新组用分担区域设定部15,使由该新组用分担区域设定部15设定的分担信息反映于旧组用分担区域设定部13。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组管理系统的构成的图。另外,对于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图1的构成相同的部分标注同样的标记,省略其的说明。
在图7中,外部设定部21仅连接于新组用分担区域设定部15。另外,构成为,在新组用分担区域设定部15和旧组用分担区域设定部13之间设有分担信息共用部22,通过经由该分担信息共用部22从新组用分担区域设定部15向旧组用分担区域设定部13传送分担设定用的参数,从而能够取得同步。
图8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新旧电梯的分担信息的变更处理的流程图。
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使用设置在电梯组管理系统10的外部的外部设定部21变更分担信息。在这样的情况下,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从外部设定部21发送来的分担设定用的参数,只被提供给新组用分担区域设定部15(步骤ST31)。
由此,在新组用分担区域设定部15中,按照从外部设定部21接收到的参数改写分担设定用的表TB1,设定新电梯所要响应的楼层(步骤ST32)。
这里,新组用分担区域设定部15,经由分担信息共用部22将从外部设定部21接收到的分担设定用的参数传送至旧组用分担区域设定部13(步骤ST33)。在旧组用分担区域设定部13中,通过从新组用分担区域设定部15接收参数,来改写分担设定用的表TB2,设定旧电梯所要响应的楼层(步骤ST34)。
具体而言当前设为下述情况:例如在新组用分担区域设定部15和旧组用分担区域设定部13中设定了模式A的状态下,从外部设定部21对新组用分担区域设定部15发送用于设定模式B的参数。
在新组用分担区域设定部15中,按照接收到的参数,将新电梯的分担信息从模式A变更为模式B,并且经由分担信息共用部22将该参数传送至旧组用分担区域设定部13。由此,即使在旧组用分担区域设定部13中,也能够将旧电梯的分担信息从模式A变更为模式B。
另外,如果在旧组用分担区域设定部13从新组用分担区域设定部15接收到了参数时,表示已接收参数的意思的应答信号返回新组用分担区域设定部15,则能够可靠地进行变更时的同步确认。
另外,在虽然新组用分担区域设定部15已对旧组用分担区域设定部13发送了新参数、但未能从旧组用分担区域设定部13接收到应答信号的情况下,也可以判断为设定异常,设置修改为原来的参数(即模式A)。
这样一来,即使是将来自外部设定部21的分担设定用的参数仅提供给新组用分担区域设定部15、使由该新组用分担区域设定部15设定的分担信息经由分担信息共用部22反映于旧组用分担区域设定部13的构成,也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能够相互同步地适当变更新旧电梯的分担信息。
(第三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将来自外部设定部21的分担设定用的参数提供给新组用分担区域设定部15。相对于此,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将来自外部设定部21的分担设定用的参数提供给旧组用分担区域设定部13,使由该旧组用分担区域设定部13设定的分担信息反映于新组用分担区域设定部15。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组管理系统的构成的图。另外,对于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图1的构成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记,并省略其的说明。
在图9中,外部设定部21仅连接于旧组用分担区域设定部13。另外,构成为,在新组用分担区域设定部15和旧组用分担区域设定部13之间设有分担信息共用部22,通过经由该分担信息共用部22从旧组用分担区域设定部13向新组用分担区域设定部15传送分担设定用的参数,从而能够取得同步。
图10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中的新旧电梯的分担信息的变更处理的流程图。
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使用设置在电梯组管理系统10的外部的外部设定部21变更分担信息。在这样的情况下,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从外部设定部21发送来的分担设定用的参数,只被提供给旧组用分担区域设定部13(步骤ST41)。
由此,在旧组用分担区域设定部13中,按照从外部设定部21接收到的参数改写分担设定用的表TB2,设定旧电梯所要响应的楼层(步骤ST42)。
这里,旧组用分担区域设定部13,经由分担信息共用部22将从外部设定部21接收到的参数传送至新组用分担区域设定部15(步骤ST43)。在新组用分担区域设定部15中,通过从旧组用分担区域设定部13接收参数,来改写分担设定用的表TB1,设定新电梯所要响应的楼层(步骤ST44)。
具体而言当前设为下述情况:例如在新组用分担区域设定部15和旧组用分担区域设定部13中设定了模式A的状态下,从外部设定部21对旧组用分担区域设定部13发送用于设定模式B的参数。
在旧组用分担区域设定部13中,按照接收到的参数,将旧电梯的分担信息从模式A变更为模式B,并且经由分担信息共用部22将该参数传送至新组用分担区域设定部15。由此,即使是新组用分担区域设定部15中,也能够将新电梯的分担信息从模式A变更为模式B。
另外,如果在新组用分担区域设定部15从旧组用分担区域设定部13接收到了参数时,将表示已接收参数的意思的应答信号返回旧组用分担区域设定部13,则能够可靠地进行变更时的同步确认。
另外,在虽然旧组用分担区域设定部13已对新组用分担区域设定部15发送了新参数、但未能从新组用分担区域设定部15接收到应答信号的情况下,也可以判断为设定异常,设置修改为原来的参数(即模式A)。
这样一来,即使是将来自外部设定部21的分担设定用的参数仅提供给旧组用分担区域设定部13、使由该旧组用分担区域设定部13设定的分担信息经由分担信息共用部22反映于新组用分担区域设定部15的构成,也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能够相互同步地适当变更新旧电梯的分担信息。
(第四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第四实施方式中,相应于新电梯和旧电梯的负载状况动态地变更分担信息。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组管理系统的构成的图。另外,对于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图1的构成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记,并省略其的说明。
在图11中,新组用分担区域设定部15经由分担信息共用部22与旧组用分担区域设定部13相连接。另外,新组用分担区域设定部15能够参照新组用乘梯处呼叫控制部16的乘梯处呼叫的登记信息,同样,旧组用分担区域设定部13也能够参照旧组用乘梯处呼叫控制部14的乘梯处呼叫的登记信息。
图12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新旧电梯的分担信息的变更处理的流程图。
在第四实施方式中,新组用分担区域设定部15,参照被提供给新组用乘梯处呼叫控制部16的各层的乘梯处呼叫的登记信息(步骤ST51),根据新旧各自的组管理的负载状况判断分担信息的变更的必要性(步骤ST52)。
详细而言,新组用分担区域设定部15,基于从新组用乘梯处呼叫控制部16所获得的各层的乘梯处呼叫的登记信息,求出各层的每单位时间发生的乘梯处呼叫的次数和/或从发生乘梯处呼叫到分配的编号电梯响应而消除该乘梯处呼叫为止的响应时间。
这里,新组用分担区域设定部15,对新电梯所响应的各楼层的每单位时间的乘梯处呼叫的发生次数的平均值和旧电梯所响应的各楼层的每单位时间的乘梯处呼叫的发生次数的平均值进行比较,如果在两者之间存在预定值以上的差,则判断为需要变更分担信息。或者,通过对新电梯侧的响应时间的平均值和旧电梯侧的响应时间的平均值进行比较,如果在两者之间存在预定值以上的差,则判断为需要变更分担信息。
这样,在判断为需要变更分担信息的情况下(步骤ST53中的“是”),新组侧采取主动,新组用分担区域设定部15以使得新电梯和旧电梯的负担平均化的方式变更分担信息(步骤ST54)。
即,在旧电梯的负担大于新电梯的情况下,以减少旧电梯所分担的楼层、增加新电梯所分担的楼层的方式进行调整。相反,在新电梯的负担大于旧电梯的情况下,以减少新电梯所分担的楼层、增加旧电梯所分担的楼层的方式进行调整。
另外,也可以相应于新旧电梯的乘梯处呼叫的发生次数的平均值或者响应时间的平均值的差,逐步地增减分担楼层。
新组用分担区域设定部15,在相应于新旧电梯的负载状况变更自身的分担信息时,经由分担信息共用部22将该变更后的分担信息发送至旧组用分担区域设定部13。由此,在旧组用分担区域设定部13,能够使来自新组用分担区域设定部15的分担信息反映于自身的分担信息而进行设定变更(步骤ST55)。
另外,作为其他的方法,也可由旧组侧采取主动,旧组用分担区域设定部13以使新电梯和旧电梯的负担平均化的方式进行两者间的分担信息的变更,经由分担信息共用部22,与新组用分担区域设定部15同步。
这样,如果采用在新组用分担区域设定部15或旧组用分担区域设定部13相应于新旧电梯的负载状况来变更分担信息、使该变更后的内容反映于另一方的构成,则无需来自外部的指示也能够相互同步地适当变更新旧电梯的分担信息。
(第五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利用上述的第一至第四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方法变更了新旧电梯的分担信息的情况下,如果存在已登记完毕的乘梯处呼叫,则该乘梯处呼叫的分配在变更前后不同。第五实施方式,涉及与这样的分担信息的变更相伴的乘梯处呼叫的分配控制。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组管理系统的构成的图。另外,对于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图1的构成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记,并省略其的说明。
在图13中,新组用分配控制部18,具有能够从新组用分担区域设定部15获取新旧电梯的分担信息的构成。同样,旧组用分配控制部20,具有能够从旧组用分担区域设定部13获取新旧电梯的分担信息的构成。
下面,举出具体例子,关于分担信息的变更时的分配控制进行说明。另外,下面所说的“UP方向”是上升方向,“DOWN方向”是下降方向。
(具体例1)
首先,作为具体例1,假定在图3所示的模式A的状态下,登记了10层的UP方向的乘梯处呼叫,在对处于旧组管理控制装置12的控制之下的旧电梯分配该乘梯处呼叫之后,在该旧电梯对10层的UP方向的乘梯处呼叫进行响应之前,变更为图4的模式B的状况。
设置于旧组管理控制装置12的旧组用分配控制部20,核对在当前时刻是否有已登记到旧组用乘梯处呼叫登记部19的乘梯处呼叫。如果有乘梯处呼叫,则旧组用分配控制部20,在保持该乘梯处呼叫的状态下,取消旧电梯的所有分配。在该例中,取消对于旧电梯的10层的UP方向的乘梯处呼叫的分配。
同样,设置于新组管理控制装置11的新组用分配控制部18,核对在当前时刻是否有已登记到新组用乘梯处呼叫登记部17的乘梯处呼叫。如果有乘梯处呼叫,则新组用分配控制部18,在保持该乘梯处呼叫的状态下,取消新电梯的所有分配。
这里,在新旧电梯的分担信息变更时,新组用分配控制部18和旧组用分配控制部20,基于该变更后的分担信息,进行上述保持的乘梯处呼叫的再分配。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将新旧电梯的分担信息从模式A变更为模式B,就对于新电梯分配了10层的UP方向的乘梯处呼叫。
(具体例2)
首先,作为具体例2,假定下述状况:在图3所示的模式A的状态下,登记了10层的UP方向的乘梯处呼叫,在对处于旧组管理控制装置12的控制之下的旧电梯分配该乘梯处呼叫之后,在该旧电梯对10层的UP方向的乘梯处呼叫进行响应之前,变更为图4的模式B,并且也登记了同层即10层的DOWN方向的乘梯处呼叫。
在已被分配了乘梯处呼叫的电梯响应之前发生分担信息的变更、登记了同层的其他的乘梯处呼叫的情况下,新组用分配控制部18和旧组用分配控制部20,对在当前时刻已登记完毕的乘梯处呼叫和对于该乘梯处呼叫的分配全都保持。而且,对于变更后新发生的乘梯处呼叫,基于变更后的分担信息进行分配。
由此,被分配了10层的UP方向的乘梯处呼叫的旧电梯按照该分配照旧工作,关于之后登记了的同层的10层的DOWN方向的乘梯处呼叫,则按照模式B由新电梯响应。
(具体例3)
接着,作为具体例3,假定在图3所示的模式A的状态下,登记了10层的UP方向的乘梯处呼叫,在对处于旧组管理控制装置12的控制之下的旧电梯分配该乘梯处呼叫之后,在该旧电梯对10层的UP方向的乘梯处呼叫进行响应之前,变更为图4的模式B,并且也登记了同层即10层的DOWN方向的乘梯处呼叫。之后,对于10层的UP方向以及DOWN方向的双方的乘梯处呼叫由分配编号电梯响应,在全部楼层的乘梯处呼叫消除之后,再度登记了10层的UP方向的乘梯处呼叫。
与上述具体例2同样,新组用分配控制部18和旧组用分配控制部20,对在当前时刻已登记完毕的乘梯处呼叫和对于该乘梯处呼叫的分配全部保持。而且,对于变更后新发生的乘梯处呼叫,基于变更后的分担信息进行分配。
由此,被分配了10层的UP方向的乘梯处呼叫的旧电梯按照该分配照旧工作,关于之后登记了的同层的10层的DOWN方向的乘梯处呼叫,则按照模式B由新电梯响应。
这里,在10层由新旧电梯响应,在全部楼层的UP及DOWN方向的乘梯处呼叫消除的定时,新组用分担区域设定部15和旧组用分担区域设定部13,将分担信息从模式A向模式B变更,对于新组用分配控制部18和旧组用分配控制部20通知该变更内容。
由此,在之后再次产生了10层的UP方向的乘梯处呼叫时,按照变更后的模式B判断为由新电梯分担,对处于新组管理控制装置11的控制之下的新电梯中的任意一个编号电梯输出10层的UP方向的乘梯处呼叫的分配。
(具体例4)
接着,作为具体例4,假定为下述状况:在图3所示的模式A的状态下,登记了10层的UP方向的乘梯处呼叫,在对处于旧组管理控制装置12的控制之下的旧电梯分配该乘梯处呼叫之后,在该旧电梯对10层的UP方向的乘梯处呼叫进行响应之前,变更为图4的模式B,之后登记了10层和11层的DOWN方向的乘梯处呼叫。
这样的情况下,在变更前没有被输出分配的楼层即时进行变更,关于被输出分配的楼层,相应的电梯进行响应,从该分配消除的楼层开始按顺序变更新旧电梯的分担信息。
即,首先,在发生从模式A向模式B的变更的情况下,对在该时刻已经登记了的乘梯处呼叫和对于该乘梯处呼叫的分配全部保持。由此,新旧电梯按照各自的分配工作。
这里,新组用分担区域设定部15和旧组用分担区域设定部13,将既没有登记UP方向的乘梯处呼叫也没有登记DOWN方向的乘梯处呼叫的除10层以外的楼层从模式A变更为模式B的设定。即,处于旧电梯所分担的是1层~7层和10层,而新电梯分担的是8、9层和11层~20层的状态。
在这样的状态下,在发生了10层和11层的DOWN方向的乘梯处呼叫时,10层的DOWN方向的乘梯处呼叫被输出分配至旧电梯,而11层的DOWN方向的乘梯处呼叫被输出分配至新电梯。而且,在分配编号电梯对10层的UP方向和DOWN方向的双方的乘梯处呼叫进行相应时,对10层的分担从旧电梯侧转换至新电梯侧,最终全部的楼层变为模式B的状态。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作为分担信息的设定方法,以模式A和模式B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如果容许新旧电梯相互的接口(interface),则也能够例如按每层设定分担信息等、设定得更为细致。
另外,关于在上述实施方式4中已说明的无需来自外部的指示就可设定新旧电梯的分担信息的方法,除了根据各层的乘梯处呼叫的发生次数和/或响应时间来推定新旧电梯各自的负载状况而调整分担区域的比率的方法外,还可考虑基于根据例如时间段和/或运行模式而进行某种程度推测而得的需要,设定新旧电梯的分担信息的方法。
总而言之,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的原貌,在实施阶段中可以在不脱离其要旨的范围内变更构成要素而使其具体化。另外,通过将上述各实施方式所公开的多个构成要素适当组合,能够形成各种各样的方式。例如,可以从实施方式所示的全部构成要素中省略几个构成要素。而且,也可以将跨不同的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适当组合。
根据本发明,在新旧电梯并存的情况下,能够相互同步地适当设定新旧电梯的分担信息而进行高效的运行。

Claims (7)

1.一种电梯组管理系统,其具有:对多台新电梯进行组管理控制的新组管理装置;和对多台旧电梯进行组管理控制的旧组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
外部设定部,其发送用于设定新旧电梯所响应的楼层的参数;
第一分担设定部,其接收从上述外部设定部发送来的参数,将属于上述新组管理装置的多台新电梯所响应的楼层设定为新电梯的分担信息;
第二分担设定部,其与上述第一分担设定部同时接收从上述外部设定部发送来的参数,将属于上述旧组管理装置的多台旧电梯所响应的楼层设定为旧电梯的分担信息;
第一乘梯处呼叫控制部,其在由上述新组管理装置侧的乘梯处呼叫按钮的操作登记了乘梯处呼叫时,基于由上述第一分担设定部所设定的新电梯的分担信息,判断是否应该由上述新组管理装置侧响应该乘梯处呼叫;
第一分配控制部,其在由上述第一乘梯处呼叫控制部判断为应该由上述新组管理装置侧响应时,从上述多台新电梯中分配最适合的电梯至该乘梯处呼叫所在的楼层;
第二乘梯处呼叫控制部,其在由上述旧组管理装置侧的乘梯处呼叫按钮的操作登记了乘梯处呼叫时,基于由上述第二分担设定部所设定的旧电梯的分担信息,判断是否应该由上述旧组管理装置侧响应该乘梯处呼叫;和
第二分配控制部,其在由上述第二乘梯处呼叫控制部判断为应该由上述旧组管理装置侧响应时,从上述多台旧电梯中分配最适合的电梯至该乘梯处呼叫所在的楼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组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具备分担信息共用部,该分担信息共用部在上述第一分担设定部以及第二分担设定部中的一方接收从上述外部设定部发送来的参数而设定了分担信息时,使该分担信息反映于另一方的分担设定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组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分担信息共用部,在上述第一分担设定部接收从上述外部设定部发送来的参数而设定了新电梯的分担信息时,将该参数传送至上述第二分担设定部而使之反映于旧电梯的分担信息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组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分担信息共用部,在上述第二分担设定部接收从上述外部设定部发送来的参数而设定了旧电梯的分担信息时,将该参数传送至上述第二分担设定部而使之反映于新电梯的分担信息中。
5.一种电梯组管理系统,其具有:对多台新电梯进行组管理控制的新组管理装置;和对多台旧电梯进行组管理控制的旧组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
第一分担设定部,其将属于上述新组管理装置的多台新电梯所响应的楼层设定为新电梯的分担信息;
第二分担设定部,其将属于上述旧组管理装置的多台旧电梯所响应的楼层设定为旧电梯的分担信息;
第一乘梯处呼叫控制部,其在由上述新组管理装置侧的乘梯处呼叫按钮的操作登记了乘梯处呼叫时,基于由上述第一分担设定部所设定的新电梯的分担信息,判断是否应该由上述新组管理装置侧响应该乘梯处呼叫;
第一分配控制部,其在由上述第一乘梯处呼叫控制部判断为应该由上述新组管理装置侧响应时,从上述多台新电梯中分配最适合的电梯至该乘梯处呼叫所在的楼层;
第二乘梯处呼叫控制部,其在由上述旧组管理装置侧的乘梯处呼叫按钮的操作登记了乘梯处呼叫时,基于由上述第二分担设定部所设定的旧电梯的分担信息,判断是否应该由上述旧组管理装置侧响应该乘梯处呼叫;
第二分配控制部,其在由上述第二乘梯处呼叫控制部判断为应该由上述旧组管理装置侧响应时,从上述多台旧电梯中分配最适合的电梯至该乘梯处呼叫所在的楼层;和
分担信息共用部,其在上述第一分担设定部和第二分担设定部中的一方变更了分担信息时,使该变更后的分担信息反映于另一方的分担设定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梯组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分担设定部,基于各层的乘梯处呼叫的发生次数或对于乘梯处呼叫的响应时间,判断新旧电梯的负载状况,相应于该负载状况来变更新电梯的分担信息,
上述分担信息共用部,将由上述第一分担设定部变更后的分担信息传送至上述第二分担设定部而使之反映于旧电梯的分担信息中。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梯组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分担设定部,基于各层的乘梯处呼叫的发生次数或对于乘梯处呼叫的响应时间,判断新旧电梯的负载状况,相应于该负载状况变更旧电梯的分担信息,
上述分担信息共用部,将由上述第二分担设定部变更后的分担信息传送至上述第一分担设定部而使之反映于新电梯的分担信息中。
CN 201010133443 2009-03-09 2010-03-09 电梯的组管理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3037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55503/2009 2009-03-09
JP2009055503A JP4853883B2 (ja) 2009-03-09 2009-03-09 エレベータ群管理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30376A true CN101830376A (zh) 2010-09-15
CN101830376B CN101830376B (zh) 2013-07-24

Family

ID=427146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010133443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30376B (zh) 2009-03-09 2010-03-09 电梯的组管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853883B2 (zh)
CN (1) CN101830376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74662A (zh) * 2012-10-24 2013-01-16 上海新时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键盘式电梯呼梯盒及其电梯控制系统
CN103121609A (zh) * 2013-03-10 2013-05-29 苏州大学 一种电梯群控方法
CN104891286A (zh) * 2014-03-06 2015-09-09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管理系统
CN105084154A (zh) * 2014-05-09 2015-11-2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组群管理控制装置及电梯组群管理控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162294A (ja) * 2010-02-08 2011-08-25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システム
JP6968916B2 (ja) * 2020-01-15 2021-11-17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運転制御方法、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JP7201018B2 (ja) * 2021-03-26 2023-01-10 フジテック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
CN113788375A (zh) * 2021-09-15 2021-12-14 云茂互联智能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获取呼叫信息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77114A1 (en) * 2003-10-10 2005-04-14 Miroslav Kostka Method of controlling an elevator installation, and an elevator installation
JP2006188296A (ja) * 2004-12-28 2006-07-20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群管理システム
CN1891604A (zh) * 2005-06-28 2007-01-10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控制装置
CN101143668A (zh) * 2007-07-24 2008-03-19 武汉东菱富士电梯制造有限公司 电梯信息传递方法
JP2008143662A (ja) * 2006-12-11 2008-06-26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リニューアル時群管理制御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305649A (ja) * 1993-04-27 1994-11-01 Hitachi Ltd エレベータの運行制御方法及び制御装置
JP3772051B2 (ja) * 1999-07-07 2006-05-10 三菱電機ビルテクノサービス株式会社 群管理エレベーターのリニューアルシステム
JP2005247569A (ja) * 2004-03-08 2005-09-15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群管理リニューアル運転制御システム
JP4693557B2 (ja) * 2005-09-08 2011-06-01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群管理制御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77114A1 (en) * 2003-10-10 2005-04-14 Miroslav Kostka Method of controlling an elevator installation, and an elevator installation
JP2006188296A (ja) * 2004-12-28 2006-07-20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群管理システム
CN1891604A (zh) * 2005-06-28 2007-01-10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控制装置
JP2008143662A (ja) * 2006-12-11 2008-06-26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リニューアル時群管理制御システム
CN101143668A (zh) * 2007-07-24 2008-03-19 武汉东菱富士电梯制造有限公司 电梯信息传递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74662A (zh) * 2012-10-24 2013-01-16 上海新时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键盘式电梯呼梯盒及其电梯控制系统
CN103121609A (zh) * 2013-03-10 2013-05-29 苏州大学 一种电梯群控方法
CN103121609B (zh) * 2013-03-10 2014-07-16 苏州大学 一种电梯群控方法
CN104891286A (zh) * 2014-03-06 2015-09-09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管理系统
CN104891286B (zh) * 2014-03-06 2016-09-14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管理系统
CN105084154A (zh) * 2014-05-09 2015-11-2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组群管理控制装置及电梯组群管理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0208769A (ja) 2010-09-24
JP4853883B2 (ja) 2012-01-11
CN101830376B (zh) 2013-07-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30376B (zh) 电梯的组管理系统
CN104340784B (zh) 电梯控制系统
CN101531300B (zh) 电梯
JP2010507545A (ja) 群間相対システム応答(irsr)配分を用いたエレベータの交差配分システム
JP6851394B2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リニューアル方法およびエレベーター制御盤
CN113055232B (zh) 一种网络配置部署方法、装置与设备
CN102145837B (zh) 电梯群管理系统
CN102111288A (zh) 一种机器对机器的网络管理架构
EP0663366A1 (en) Intelligent distributed control for elevators
CN103648945A (zh) 电梯系统设备和用于控制该设备的服务器
CN110116944A (zh) 电梯控制装置、电梯系统和电梯控制方法
JPH04266368A (ja) 群管理エレベータの制御方法
JP5065788B2 (ja)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装置及び方法
CN106516917B (zh) 电梯系统
JP4949636B2 (ja) エレベータ群管理制御システム
JP4693408B2 (ja) エレベータ群管理システム
CN115237548A (zh) 多机协作的设备调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01844714A (zh) 电梯互联群控系统
JP2019108185A (ja) 乗場操作盤および制御方法
US6975633B1 (en) Communications network for exchanging data packets of ATM connections and methods and network nodes for thi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JPH05162930A (ja) エレベータの多群制御装置
CN201703928U (zh) 电梯互联群控系统
JP2012116598A (ja)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リニューアルシステム
CN201703929U (zh) 电梯互联群控系统
CN110104515A (zh) 一种电梯内召控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724

Termination date: 2017030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