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17259B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17259B
CN101817259B CN2010101242546A CN201010124254A CN101817259B CN 101817259 B CN101817259 B CN 101817259B CN 2010101242546 A CN2010101242546 A CN 2010101242546A CN 201010124254 A CN201010124254 A CN 201010124254A CN 101817259 B CN101817259 B CN 10181725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stream
pressure
regulating valve
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2425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17259A (zh
Inventor
加藤知己
灰田一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8172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172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172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1725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06Refilling of the cartridge
    • B41J2/17509Whilst mounted in the prin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96Ink pumps, ink valve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其目的在于用简单结构保持导管供液方式具有稳定负压,避免在高速打印或使用长导管或高粘度墨液进行供液时发生供液不足。本发明包括:墨盒(76),用于存积墨液;第一流路(41),向记录头(10)供给墨液;第二流路(42),接通墨盒(76);流动阻抗可变单元(83),接通第一流路(41)和第二流路(42),其流动阻抗随着内部液体的流动方向或流量而变;以及,第三流路(43),其中设有接通第二流路(42)以及流动阻抗可变单元(83)的泵(78),喷射液滴时记录头(10)经由流路阻抗可变单元(83)与墨盒(76)接通,在此状态下用泵(78)将墨液从墨盒(76)送往记录头(10)。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尤其涉及具备喷射液滴的记录头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打印机、传真机、复印机、绘图仪、以及兼有这些功能的复合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中存在一种喷墨型记录装置,该喷墨型记录装置为采用液体喷射记录方式例如用记录头喷射墨滴的图像形成装置。该液体喷射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将墨滴从记录头喷射到被送至的记录纸上进行图像形成(记录、印字、印写、打印、印刷可作为同义词使用),其包括串式图像形成装置和行式图像形成装置,在串式图像形成装置中记录头沿着主扫描方向一边移动一边喷射液滴并形成图像,而行式图像形成装置采用在停止状态下喷射液滴并形成图像的行式记录头。
本发明中,“图像形成装置”是指在以纸、线、纤维、布、皮革、金属、塑料、玻璃、木材、陶瓷等形成的媒体上喷射液体形成图像的装置(包括单纯的液体喷射装置)。“图像形成”不但是指将带有文字、图像等有意义的图像付与媒体,还意味着将图案等没有意义的图像付与媒体(包括单纯在媒体上喷射液滴,即利用被称之为液滴喷射装置乃至液体喷射装置进行的喷射)。还有,液体喷射装置是指从液体喷射头喷射液体的装置,并不局限于用于图像形成。另外,“墨液”并不局限于被称之为墨液的液体,还包括记录液、定影处理液、液体、DNA式样、图案形成材料等,为可进行图像形成的所有液体的总称。“记录纸”意味着可附着墨滴的材料,不仅限于纸张材料,还包括OHP薄片、布片等,为被称之为被记录媒体、记录媒体、记录纸、纪录用纸等的总称。
用于记录头的液体喷头(液滴喷头)通常有压电型记录喷头或加热型喷头等,压电型喷头利用压电执行器等使振动板发生变位,改变液体腔室内的容积以提高压力,从而喷射液滴。加热型喷头是通过在液体腔室内设置通电发热的发热体,通过发热体发热产生气泡,提高液体腔室内的压力,从而喷射液滴。
在采用上述液体喷射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尤其为了应对高速化图像形成(through put)要求,采用从固定在主机上的大容量墨盒(主液仓)经由导管向记录头上部的副液仓(包含记录头液仓和缓冲液仓)供给墨液的供液方式。这种利用导管供给墨液的方式即所谓导管供给方式,可减轻滑架部并使其小型化,从而大幅度地实现包括结构系统以及驱动系统在内的装置小型化。
在导管供给方式中,记录头中用于图像形成所消费的墨液是从墨盒经由导管而被提供到记录头的。如果使用柔软性大的导管,则会因墨液流过导管时的流动阻抗大,而使得墨液的供给赶不上墨液的喷射,造成喷射不良。尤其在打印宽幅记录媒体的大型机器中,导管较长,导管的流动阻抗也大。另外,在高速打印或喷射高粘度墨液的情况下,流动阻抗也会增大,造成记录头墨液供不应求的问题。
对此,在现有技术中存在专利文献1(JP特许第3606282号公报)公开的墨液输送方式,在该方式中墨盒中的墨液被保持为处于加压状态,与此同时在记录头供液上游设置压力差阀,当副墨仓中的负压力达到预定压力以上时,开始供给墨液。
另外还有专利文献2(JP特开2005-342960号公报)所公开的在位于记录头上游的负压室中用泵输送墨液的方式,该负压室通过弹簧获得负压力,该方式为主动控制墨液供给压力的方式。或者如专利文献3(JP特表平5-504308号公报)所公开的方式,虽然没有负压室,但同样使用泵主动控制压力。
另一方面,还有一种用简单结构获得负压的方式。该方式将与大气相通的墨盒通过导管与记录头相连接,只要将墨盒设置在记录头下方,便可以利用液面高度差获得负压。
上述方式在结构上比使用负压连动泵持续加压的方式或设置负压室用泵输送墨液的方式简单,但却能够获得稳定的负压力,然而该液面高度差方式中存在上述导管的阻抗所引起压力损失的问题。
关于用于解决利用液面高度差获得负压力的供液系统中的压力损失的技术,例如专利文献4(JP特开2004-351845号公报)所公开的,在连接记录头和墨液仓的导管中间设置泵,进而设置连接泵上游和下游的旁路,在该旁路上设置泵,根据打印情况对该泵的开通程度进行适当控制以保持所需压力。
然而,专利文献1公开的技术虽然使上述供给不足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但是用于控制负压力的机构复杂,而且存在要求负压泵具有高密封性的问题。进而,由于采用持续加压方式,因此要求供液通道中的所有连接部都具有高度的密封性,而万一发生故障时,有可能喷出墨液。
专利文献2和3公开的技术需要利用泵主动进行压力控制,才能根据墨液消费量准确控制泵的送液量,因此,需要用负压室的压力进行反馈控制。而且,当该技术应用于例如使用多种不同颜色墨液的图像形成装置时,要求每种颜色各自进行泵控制,从而造成控制机构复杂,并且使得装置大型化。
在专利文献4公开的技术中也存在在应用于使用多种不同颜色墨液的图像形成装置时,要求每种颜色各自进行泵控制,从而引起装置大型化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发明,其目的在于,可对利用导管供液方式供给多种墨液的情况,以简单的结构来保持负压力稳定,而且在高速化、或利用长导管以及高粘度墨液时也不会发生供液不足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具有以下结构的图像形成装置。
(1)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为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包括:记录头,其具有喷射液滴的喷嘴;液仓,用于存积供给到所述记录头的液体;第一流路,用于向所述记录头供给所述液体;第二流路,通往所述液仓;压力调节阀,接通所述第一流路和所述第二流路;第三流路,接通所述第二流路和所述压力调节阀,或者接通所述液仓和所述压力调节阀;以及,供液装置,其设于所述第三流路中,所述压力调节阀内部的流动阻抗随着所述第一流路中的液体流量而变化,在所述喷嘴喷射液滴时,所述供液装置在所述记录头经由所述压力调节阀接通所述液仓的状态下将所述液体从所述液仓送往所述记录头。
(2)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为提供根据上述(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在所述压力调节阀中,在所述第一流路一侧设有第一收缩部,并在所述第二流路一侧设有第二收缩部,所述第三流路接通到该第一收缩部和该第二收缩部之间,并具有根据第一流路中的液体流量来改变所述第二收缩部收缩量的部件。
(3)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为提供根据上述(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压力调节阀中用于改变所述第二收缩部的收缩量的部件为可动部件,该可动部件根据所述第一流路中的液体流量发生移动,以改变所述第二收缩部的收缩量。
(4)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为提供根据上述(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可动部件为分段轴状部件,具有多个不同直径的段部,被收纳于形成流路的流路形成部件中,并在其中处于自由状态。
(5)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为提供根据上述(3)或(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可动部件中设有接通所述第一流路和所述第三流路的连接通道。
(6)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为提供根据上述(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可动部件中的所述连接通道被沿着周向均等设置在面向所述第一流路的面上。
(7)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为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可动部件中设有在所述压力调节阀的所述流路形成部件的壁面上进行滑动的滑动面。
(8)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为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包括:记录头,其具有喷射液滴的喷嘴;液仓,用于存积供给到所述记录头的液体;第一流路,用于向所述记录头供给所述液体;第二流路,通往所述液仓;压力调节阀,接通所述第一流路和所述第二流路;第三流路,接通所述第二流路和所述压力调节阀,或者接通所述液仓和所述压力调节阀;以及,供液装置,其设于所述第三流路中,所述压力调节阀中,在所述第一流路一侧设有第一收缩部,并在所述第二流路一侧设有第二收缩部,所述第三流路接通到该第一收缩部和该第二收缩部之间,并具有可动部件,其根据第一流路中的液体流量来改变所述第二收缩部的收缩量,在所述喷嘴喷射液滴时,所述供液装置在所述记录头经由所述压力调节阀接通所述液仓的状态下将所述液体从所述液仓送往所述记录头,从所述第三流路流入到所述压力调节阀中的液体形成与所述记录头喷射液滴而在所述压力调节阀中形成流向所述第一流路的流动方向相同的流动,以推动所述可动部件。
(9)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为提供根据上述(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可动部件中具有凹入部,该凹入部面向从所述第三流路流入到所述压力调节阀中的液体的流入口。
(10)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为提供根据上述(7)或(8)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在所述可动部件中,相对于面向第三流路的面,沿周向均等设置多个从所述第三流路流入所述压力调节阀的流入口。
(11)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为提供根据上述(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可动部件中具有第四流路,用于使得来自所述第三流路的液体流入该第四流路,并在其中转弯。
(12)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为提供根据上述(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第四流路的流路截面面积从流入处到流出处逐渐减小。
(13)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为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包括:记录头,其具有喷射液滴的喷嘴;液仓,用于存积供给到所述记录头的液体;第一流路,用于向所述记录头供给所述液体;第二流路,通往所述液仓;压力调节阀,接通所述第一流路和所述第二流路;第三流路,接通所述第二流路和所述压力调节阀,或者接通所述液仓和所述压力调节阀;以及,供液装置,其设于所述第三流路中,所述压力调节阀中,在所述第一流路一侧设有第一收缩部,并在所述第二流路一侧设有第二收缩部,所述第三流路接通到该第一收缩部和该第二收缩部之间,并具有可动部件,其根据第一流路中的液体流量来改变所述第二收缩部的收缩量,在所述喷嘴喷射液滴时,所述供液装置在所述记录头经由所述压力调节阀接通所述液仓的状态下将所述液体从所述液仓送往所述记录头,所述可动部件中具有相对于从所述第三流路流入到所述压力调节阀中的液体的流动方向倾斜的倾斜面,该从所述第三流路流入到所述压力调节阀中的液体使得所述可动部件受到与所述记录头喷射液滴而在所述压力调节阀中形成流向所述第一流路的流动方向相同方向的推动。
(14)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为提供根据上述(1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可动部件中的所述倾斜面上靠近所述第三流路一侧形成为弯曲面,该弯曲面的弯曲方向为,使得从第三流路流入的液体转而流向所述第二收缩部。
(15)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为提供根据上述(7)或(1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第三流路中位于所述压力调节阀一侧的流入端形成为收缩形状。
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压力调节阀中的流动阻抗随着其内部的液体流量而变化,当记录头的喷嘴喷射液滴时,供液装置在记录头经由该压力调节阀接通液仓的状态下将液体从液仓送往记录头,因此,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能够根据记录头喷射量自动地适当调节辅助压力,并将该压力施加到记录头上,从而避免了使用长导管部件,或增大喷射流量,或使用高粘度墨液所引起发生的供液不足。
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压力调节阀中的流动阻抗随着其内部的液体流量而变化,当记录头的喷嘴喷射液滴时,供液装置在记录头经由该压力调节阀接通液仓的状态下将液体从液仓送往记录头,因此,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能够根据记录头喷射量自动地适当调节辅助压力,并将该压力施加到记录头上,从而避免了使用长导管部件,或增大喷射流量,或使用高粘度墨液所引起发生的供液不足。进而,压力调剂阀中还包括改变流动阻抗的可动部件,由供液装置送入压力调节阀中的液体形成与记录头喷射液滴而在压力调节阀中形成的流动方向相同的流动,以推动该可动部件,从而抑制了供液装置增加供液量所带来的不需要的可动部件的移动,更加有效地减小了压力损失。
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压力调节阀中的流动阻抗随着其内部的液体流量而变化,当记录头的喷嘴喷射液滴时,供液装置在记录头经由该压力调节阀接通液仓的状态下将液体从液仓送往记录头,因此,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能够根据记录头喷射量自动地适当调节辅助压力,并将该压力施加到记录头上,从而避免了使用长导管部件,或增大喷射流量,或使用高粘度墨液所引起发生的供液不足。进而,压力调剂阀中还包括改变流动阻抗的可动部件,该可动部件中具有相对于从供液装置一侧进入压力调节阀的液体的流动方向倾斜的倾斜面,进入压力调节阀的液体使得可动部件受到与记录头喷射液滴而在压力调节阀中形成的流动方向相同方向的推动,从而抑制了供液装置增加供液量所带来的不需要的可动部件的移动,更加有效地减小了压力损失。
附图说明
图1是大致显示作为一例本发明图像形成装置的喷墨型记录装置的正视图。
图2是该喷墨型记录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该喷墨型记录装置的侧视图。
图4是说明该喷墨型记录装置中的记录头要部放大图。
图5是说明该装置中的供液系统的副液仓的模式性截面图。
图6是该供液系统中的墨盒支持部分的示意图。
图7是该供液系统中的泵单元的示意图。
图8是该供液系统中的压力控制单元的示意图。
图9是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供液系统的示意图。
图10A和图10B是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流动阻抗可变单元的示意图。
图11是显示一例记录头喷射流量和泵辅助流量与记录头压力损失之间关系的图。
图12是说明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供液系统的示意图。
图13A和图13B是图12中J-J线的截面图。
图14A和图14B是说明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流动阻抗可变单元的示意图。
图15是该流动阻抗可变单元中的阀体的俯视图。
图16是说明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中的供液系统的示意图。
图17A和图17B是图16的K-K线的截面图。
图18A和图18B是说明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中的流动阻抗可变单元的示意图。
图19是该流动阻抗可变单元的阀体底面的示意图。
图20是另一列该流动阻抗可变单元的阀体底面的示意图。
图21是说明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中的供液系统的示意图。
图22A和图22B是说明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中的流动阻抗可变单元的示意图。
图23是说明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中的供液系统的示意图。
图24A和图24B是说明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中的流动阻抗可变单元的示意图。
图25A和图25B是说明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的供液系统中的流动阻抗可变单元的示意图。
图26A和图26B是说明本发明第七实施方式的供液系统中的流动阻抗可变单元的示意图。
图27是说明本发明第八实施方式中的供液系统的示意图。
图28A和图28B是说明本发明第八实施方式的供液系统中的流动阻抗可变单元的示意图。
图29是该流路阻抗可变单元的阀体的俯视图。
图30A和图30B是说明本发明第九实施方式的供液系统中的流动阻抗可变单元的示意图。
图31是说明本发明第十实施方式中的供液系统的示意图。
图32A和图32B是说明本发明第十实施方式的供液系统中的流动阻抗可变单元的示意图。
图33是说明初期充液动作的流程图。
图34是说明打印动作的流程图。
标号:
4:滑架
10:记录头
30:副液仓
41:供液导管(第一流路)
42:第二流路
43:第三流路
76:墨液仓(主液仓、液仓)
77:墨盒支持体
78:泵(辅助泵)
80:泵单元
81:压力控制单元
83:流动阻抗可变单元
87:管部件(流路形成部件)
88:阀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首先利用图1至图3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之一的图像形成装置即喷墨型记录装置。其中,图1为大致说明该记录装置的正视图,图2为该记录装置的俯视图,图3为其侧视图。
该喷墨型记录装置中,用导杆2和导轨3保持滑架4,使该滑架4在主扫描方向(导杆长度方向)上滑动自如。其中,导杆2作为导向部件,横架于侧板1L、1R上,该侧板1L、1R分别竖设在主机框架1左右两侧,导轨3装设于后框1B上,该后框1B横架在主机框架1上。该滑架4通过未图示主扫描电机以及同期带的驱动而在导杆2的长度方向上(主扫描方向)上移动扫描。
该滑架4中,例如载置喷射黑色(K)墨滴的记录头10K以及喷射青色(C)、洋红色(M)、黄色(Y)墨滴的记录头10C,该记录头上沿着与主扫描方向交叉的方向排设多个墨滴喷射口(喷嘴),并装设为墨滴喷射方向向下。记录头10C中至少有具有三列喷嘴,用于单独喷射C、M、Y墨滴。在以下的叙述中,对于记录头10K以及记录头10C中与C、M、Y各色相对应的各个喷嘴,在不特别注明的情况下,皆称为“记录头10”。
在此如图4所示,记录头10包括发热体基板12和液室形成部件13,其喷射来自头基体部件19中形成的流路并依次流过共同流路17以及液室(个别流路)16形成为液滴的墨液。该记录头10为热方式记录头,通过发热体14使得墨液发生膜沸腾从而获得喷射压力,而且具有侧面喷射方式(side shut)结构,其中,墨液向液室16内部的喷射能作用部(发热体部)流动,该流动方向与喷嘴15的开口中心轴之间形成为直角。
此外,记录头还可使用其他方式,如利用压电元件使振动板变形,或者以静电作用力使振动板变形,来获得喷射压力等各种方式,无论记录头采用哪一种方式,都可用于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
在热方式记录头中还可以采用喷射方向不同的边缘喷射方式(edge shoot),而该边缘喷射方式存在所谓空穴现象(cavitation)问题,即发热体14因气泡消失时的冲击而逐渐受到破坏。然而,在上述侧面喷射方式中,只要气泡成长到达喷嘴15,该气泡便可接触到大气,不会发生温度下降所引起的气泡收缩。为此该记录头具有使用寿命长的优点。而且,上述侧面喷射方式还可以进一步提高能量转换效率,即发热体14的能量转换为墨滴形成以及墨滴飞行的运动能量。进而,该侧面喷射方式在结构上也具有有利之处,即能够快速恢复供液所引起的液面弯曲(meniscus)。出于上述理由,本发明的喷墨型记录装置采用侧面喷射方式记录头。
另一方面,用于记录头10进行图像形成的记录纸20沿着垂直于主扫描方向即沿着副扫描方向被送到滑架4的下方。如图3所示,记录纸20在输送辊21和按压滚轮22的夹持下,被送到记录头10进行图像形成的区域即打印部,置于打印导向部件23上,而后由排纸辊对24向排纸方向输送。
此时根据图像数据,适当调整对滑架4在主扫描方向上的扫描和记录头10喷射墨液的时机,使得该两者同步,并在记录纸20上形成一个带宽份量的图像。当结束一个带宽份量的图像形成后,记录纸20被沿副扫描方向输送预定量,而后进行上述同样的记录动作。这样,反复进行上述操作,便形成一页图像。
另一方面,记录头10上部与副液仓(缓冲液仓,记录头液仓)30一体连接,该副液仓30中设有墨液室,用于暂时存放墨液。在此所谓“一体”是指包括用导管或管等连接在内将记录头10与副液仓30一起载置到滑架4上。
本发明中的墨液仓即墨盒(主液仓)76经由供液导管41向上述副液仓30提供各色墨液。墨盒76位于装置主机中的主扫描方向一端,可在装置主机上装卸,其中存放各色墨液。供液导管41为形成部分供液通道的导管部件,其形成第一流路。
在装置主体中的主扫描方向的另一端设有保养恢复机构51,用于保养记录头10。该保养恢复机构51包括盖在记录头10的喷射面上的盖套52、在盖套52中进行吸引的吸引泵53、排出吸引泵53吸引的废墨液的排出通道54等,从排出通道54排出的废墨液被排到设于主体框架1上的未图示废液仓中。
以下参考图5至图10说明用于上述喷墨型记录装置的供液系统。其中,图5为示例性地说明该供液系统的副液仓的截面图,图6为墨盒支持部分的示意图,图7为泵单元示意图,图8为压力控制单元的示意图,图9为一例用于说明流动阻抗可变单元的示意图。
首先,副液仓30构成为,在形成墨液室103的仓壳101的一部分开口上设置向外凸出并具有挠性的橡胶部件102,在墨液室103内部的记录头10连接部附近设置过滤器109,用以过滤墨液去除杂质等,经过过滤的墨液被供给到记录头10。
该副液仓30与供液导管41的一端相连接。供液导管41的另一端如图1和图2所示,连接于装在装置主体上的墨盒支持体77上。
墨盒支持体77上连接墨盒76、送液装置即泵单元80、以及压力控制单元81。
关于墨盒支持体77内部,如图6所示,其中形成相对于各色墨液的分支流路74和流路70、79,并具备连通泵单元80的泵连接口73a、73b、以及连接压力控制单元的压力控制接口72a、72b、72c。泵连接口73a与压力控制接口72c通过内部流路70连通。
如图7所示,泵单元80具备分别接通墨盒支持体77的泵连接口73a、73b的接口85a、85b、以及接通该85a、85b的泵78。可使用各种泵,如管式泵(tubing pump)或膜式泵(Diaphragm pump)以及齿轮泵(gear pump)等作为泵78,在图7所示的泵单元80中,具备分别对应四种颜色墨液的四台泵78K、78C、78M、78K,该四台泵通过一台电机82连动驱动。
如图8所示,压力控制单元81具备分别接通墨盒支持体77的压力控制接口72a、72b、72c的接口86a、86b、86c、以及接通这些接口86a、86b、86c的压力调整阀即流动阻抗可变单元83。
下面参考图9所示的大致结构示意图来说明供液系统的整体结构以及动作。为了方便理解供液系统的动作以及作用,在图9中仅显示了与一个液体喷射头(记录头)10相连接的主要结构元件。
该供液系统包括以下元件:墨盒76,用于存放向记录头10提供的墨液;供液导管41,为向记录头10提供墨液的第一流路;第二流路42,其通往墨盒76;压力调节单元81,其中包含接通第一流路即供液导管41和第二流路42的压力调整阀即流动阻抗可变单元83;第三流路43,其接通第二流路42和压力调节单元81;以及泵78,为供液装置,设在第三流路43中。
在此,流动阻抗可变单元83具有其流动阻抗随着流过内部的液体的流动方向或流量而变化的特性。如图10所示,该流动阻抗可变单元83例如具有流路形成部件即管部件87、以及被置于管部件87内部并可在其中自由移动的可动部件即阀体88。
管部件87具有连接第一流路即供液导管41的接口86a、连接第二流路的接口86b、连接第三流路的接口86c。阀体88为分段轴状部件,其在液体流动方向上的直径不同,至少具有上部88t、中部88m、下部88b三段,并且中部88m的直径小于下部直径88b。该阀体88可在管部件87内部移动,可根据内部流动状态等,处在图10A的位置,或图10B的位置,或图10A和图10B的中间位置。
在此,在第一流路中,该阀部88的上部88t与管部件87的流路部分87a之间形成第一收缩部181,同时,阀体88下部88b与管部件87的流路部分87b之间形成第二收缩部182,阀体88随着上述内部流动状态等移动,以此调整第二收缩部182的收缩量。
管部件87中形成横穴(接口)86c,其位于阀体88的中部88即第一收缩部181与第二收缩部182之间,为第三流路43的一部分。
返回图9,墨盒76中设有空气连通部90,墨盒76内部的液面位置被设为低于记录头10的喷嘴面位置。这样,在墨液充满供液通道状态下,通过记录头10与墨盒76之间的液面高度差h,可保持记录头10受到负压力,从而记录头10得以稳定地喷射墨液。
如上所述,在墨液粘度大或供液导管41的流动阻抗大的情况下,例如,导管较细或较长,或者墨液喷射量较大时,可能因供液通道阻抗而发生墨液供不应求的问题。在本供液系统中,发生墨液供给阻抗的主要的具体因素在于供液导管41、过滤器109、以及接头89(参见图9)。
例如,在采用直径为2.8mm且长度为2500mm的长导管供液导管41的宽幅图像形成装置中,喷射粘度为16cP的高粘度墨液时,供液导管41的流动阻抗为2.7e10Pa·s/m3。而且,本实施方式中,设定过滤器109以及接头89的流动阻抗分别为1e10Pa·s/m3以及2e9Pa·s/m3
在此,当设定记录头10进行稳定喷射的压力损失极限值为2.5kPa时,所有喷嘴持续进行喷射的喷射流量为0.1cc/s。此时的压力损失为6.9kPa。若不使用压力控制单元81,压力损失极限值则为3.94kPa,由此可知,利用单纯液面高度差的供液系统无法进行自然供液。
这样,当供液系统的阻抗使得压力损失增大并出现供液不足时,驱动泵78沿箭头Qa(Qa是为了方便而设置的标记,表示辅助流量或辅助用液体流量)方向经由第三流路43输送墨液。该泵78的输送可填补墨液供应不足(辅助供液)。
图11显示了一例记录头10的喷射流量和泵78的送液量(辅助流量)与记录头10的压力之间的关系,其显示了当设定辅助流量为0~2cc/s时供液系统中相对于记录头喷射流量的压力损失。如上所述,当辅助流量为0时,记录头的压力损失约为7kPa,此时无法连续喷射墨液,发生喷射不良。但是通过泵78的辅助,可使得压力损失下降到大约1kPa以下,能够进行连续喷射。
在此,参考上述图10说明本供液系统的辅助原理。
图10A显示了记录头10未进行墨滴喷射时的状态或为在喷射量较少的条件下的流动阻抗可变单元83的状态。在此状态下,阀体88处于接口86b一方。如图10A所示,管部件87与阀体88下部88b之间的间隙Gb大于管部件87与阀体88上部88t之间的间隙Gt,进而,接口86a的前方存在图9所示的液体阻抗较大的供液导管41或过滤器109,因此,用箭头Qa表示的泵78所输送的墨液便向容易流动的接口86b一方流动(箭头C)。这样,泵78输送的墨液仅在图9中由泵单元80和流动阻抗可变单元83所形成的循环通道中循环,其对记录头10产生的压力几乎不发生影响。
另一方面,图10B显示了在记录头10喷射量较多条件下的流动阻抗可变单元83的状态。通过将管部件87与阀体88的上部88t之间的间隙Gt设为较窄,阀体88随着用箭头Qh表示的记录头10喷射的墨液流动而受到拉动,移动到接口86a一方(图中向上方移动)。这样,阀体88的下部88b便移动到管部件87中直径较小部份(流路部分87b:第二收缩部182),从而使得管部件87与阀体88的下部88b之间的间隙成为狭窄间隙Gb1。而以箭头Qa表示的由泵78输送的墨液需要通过该狭窄间隙Gb1(箭头D),因此发生压力。该压力使得墨液流过记录头10时所发生的压力损失下降,从而实现大流量供液。
在上述流动阻抗可变单元83中,越是增加记录头10的喷射量使压力损失增大,在墨液流动方向上阀体88的下部88b的外周表面中与管部件87的流路部分87b相对的长度(第二收缩部182的长度)就变得越长,阀体88的下部88b与管部件87之间的狭窄间隙Gb1的长度也越长,从而泵(辅助泵)78带来的增压效果越显著。如此,用简单的机构实现了稳定的自动供液,而不需要如同现有技术另外使用执行器等控制流量调整阀等复杂结构。
上述图像形成装置喷射的四种颜色的墨液,因此,设有用于不同颜色并具有图9所示结构的四套供液系统。在这些供液系统中,既可设置4台电机以分别对应用于各种颜色的泵78,并根据各个记录头10的墨液喷射量对每台电机进行个别控制,也可如上述图7所示,对多台用于不同颜色的泵78(78K、78C、78M、78Y),仅设置一台共用的电机(执行器)82。
在喷射多种颜色墨滴进行形成图像时,各个记录头10喷射的墨液量各不相同,例如会发生如下情况,某个记录头中所有喷嘴都喷射墨液,而其他的记录头却处于非喷射状态。针对这种情况,本发明的供液系统可根据记录头10的喷射量自动调节流动阻抗可变单元83的流动阻抗,而不需要根据各个记录头的喷射量进行泵控制
即本发明的供液系统进行自动控制,对于喷射量较少不需要辅助的记录头提供较少的辅助,而对于喷射量较多需要辅助的记录头提供较多的辅助流量。
这样,在存放多种墨液等具有多个墨液供应系统的装置中也能够用一台执行器驱动所有供液系统,简化装置结构以及控制,有望实现低成本小型化装置。
另外,液体粘度通常随着液体温度而变化,因此,在对记录头10补充液体时优选控制泵78的驱动,例如反馈如图2所示的设于滑架4上的温度传感器27所测定的装置周围温度或装置内部温度、以及墨液温度或这些温度预测值,用以对泵78进行驱动控制。这样可以形成能够对付任意温度的图像形成装置。
此外,如果在供液通道内设置压力传感器,用以测定以预定流量进行记录头喷射时的压力变化,则能够检测与压力损失直接有关的墨液粘度,并根据该检测到的粘度改变泵78的控制系数,有利于使用粘度不同的墨液。
进而,如果用户能够一边确认喷射状态一边输入泵78的控制系数,则不需要上述液体粘度检测装置,有利于装置的简单化。
如上所述,在液体被从液仓送往液体喷射头(记录头)的供给流路中设置压力调节阀以及经由其他通道接通该压力调节阀与墨液仓的流路,基于流过液体喷射头的液体流量来改变压力调节阀内部的流动阻抗,同时,至少在液体喷射头喷射液体时,在液体喷射头与液仓接通状态下,由供液装置向液体喷射头输送液体,这样,一边基于液体喷射头的喷射量适当地自动调节辅助压力,一边将该辅助压力施加到液体喷射头上,从而简单地避免了供液导管长或喷射量量大或喷射高粘度液体等带来的供液不足的问题。
此时,压力调节阀中具有位于喷射液体一端的第一收缩部和位于液仓一方的第二收缩部,供液装置的流路接通到该第一收缩部和第二收缩部之间,基于液体喷射头中的液体流量来调整第二收缩部的收缩量,构成利用流路收缩量的简单结构,用该结构,一边基于液体喷射头的喷射量自动地适当调节辅助压力,一边将该压力施加到液体喷射头上。
该压力调节阀还具有可动部件,该可动部件基于液体喷射头的喷射量发生移动,而位于液仓一方的第二收缩部的收缩量随着该可动部件的移动而发生变化,这样,利用可动部件伴随流动而发生移动的简单结构,一边基于液体喷射头的喷射量自动地适当调节辅助压力,一边将该压力施加到液体喷射头上。
可动部件形成为分段轴状部件,其在液体流动方向上具有直径不同的多个段,该可动部件被置于形成流路的流路部件内部并可自由移动,有利于形成高精度部件,并有利于获得具有高精度特性的阀。
下面参照图12至图15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其中,图12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供液系统的示意图,图13是图12中J-J线的截面图,图14是用于说明流动阻抗可变单元的示意图,图15是该流动阻抗可变单元的阀体的俯视图。
在此,将墨盒支持体77上的泵78和流动阻抗可变单元83一体形成,这样,不但能够使装置变得紧凑,而且减少用于连接的密封部件等,有利于降低成本。
不仅如此,如图13所示,墨盒76为挠性材料形成的袋部件93,其内部存放墨液,墨盒76可随着墨液消费而自由变形(从图13A所示状态变成图13B所示状态)。该墨盒76被设置在记录头10的喷嘴面以下。
采用上述墨盒结构,使得供液系统成为密封系统,便于保证墨液质量稳定。而且,该墨盒形成为利用记录头10和墨盒76的高度差来保持记录头10处于负压力的结构,从而稳定了记录头的负压力状态。
如图14所示,在流动阻抗可变单元83中阀体88的上部88t的直径大于上述实施方式1中的直径,因而阀体88的上部88t与管部件87中的流路部分87a的内壁面之间的间隙Gt1较窄(Gt1>Gt)。
如图15所示,阀体88的上部88t中沿墨液流动方向设有贯通孔84,其形成为接通第一流路41和第三流路43的通道,为第一收缩部。
在本供液系统中,阀体88随着记录头10喷射墨液的流动而发生移动,从而改变阀体88的下部88b与管部件87之间的流动阻抗,以调整辅助压力。阀体88的上部88t的收缩使得阀体88发生移动,而本实施方式在阀体88的上部88t中形成贯通孔84作为第一收缩部,这样便于进行高精度加工,获得稳定的收缩特性。
除了图15中示例性显示的围绕阀体88的中心轴均等设置四个贯通孔84之外,还可以适当减小孔的大小并增加孔的数量,或与之相反,适当增加孔的大小而减少空的数量。但是,从利用记录头10喷射的墨液流动带动阀体88直线移动这一观点出发,优选围绕阀体88的上部88t周向均等分设贯通孔84。
下面参照图16至图20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其中,图16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供液系统的示意图,图17是图16的K-K线的截面图,图18是用于说明流动阻抗可变单元的示意图,图19是该流动阻抗可变单元的阀体底面的示意图。图20是该流动阻抗可变单元的另一例阀体底面的示意图。
首先,如图17所示,墨盒76为挠性材料形成的袋部件93,其内部存放墨液,墨盒76可随着墨液消费而自由变形(从图17A所示状态变成图17B所示状态),同时,袋部件93内部还设有压缩弹簧96。
采用上述结构,墨盒76可自发地产生负压力,因而可如图16所示,将墨盒76位置设置在高于记录头10的喷嘴面(其间高度相差-h)。
如图18所示,在流动阻抗可变单元83中的阀体88的上部88t中设有作为第一收缩部的小直径贯通孔84,受到墨液流动Qh的拉动,阀体88在管部件87内部产生移动。
进而,如图18以及图19所示,在阀体88的下部88b上设有在管部件87内壁87c上滑动的滑动部88s。该滑动部88s周围形成沟槽91,墨液可经由该沟槽91自由流动。
除此之外,如图20所示,还可设置贯通孔94以取代沟槽91,作为该阀体88的滑动部88s中的墨液流路,使墨液可从中进出流动。但是,如图19所示,在滑动部88s周围形成沟槽91可同时减小滑动面92与管部件87内壁表面的接触面积,减小管部件87与阀体88之间的滑动阻抗,使得阀体88动作更加流畅。
进而,本实施方式在供液导管41和泵78之间设有缓冲装置97。该缓冲装置97构成为,例如其中至少有一个壁面是用薄膜或橡胶等挠性材料形成的容器,或者具有一定气体层的容器。该缓冲装置97可用于衰减泵78所发生的不需要的压力振动,或者用于吸收泵启动时或停止时产生的过大的压力变动,进一步稳定记录头压力。
下面参照图21和图22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其中,图21是大致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供液系统的示意图,图22是用于说明流动阻抗可变单元的示意图。
在此,用图22所示的流动阻抗可变单元83来取代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供液系统中如图10所示的流动阻抗可变单元83。在该图22所示的流动阻抗可变单元83的阀体88中,上部88t与中间部88m之间的连接部分中设有倾斜于接通第三流路43的横孔86c中的流动方向的倾斜面(锥面)88tm。
也就是说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供液系统中,如图22B所示,通过将管部件87与阀体88的上部88t之间的间隙Gt设定得窄小,使得阀体88伴随以箭头Qh所示的从记录头喷射的墨液流动而发生移动,被拉向接口86a一方,从而使得管部件87与阀体88的下部88b之间的间隙变成为窄小间隙Gb1。同时,以箭头Qa所示由泵78输送的来自第三流路43的墨液欲流过该狭窄间隙Gb1(箭头D)而产生压力,该压力减小了墨液流向记录头10时发生的压力损失,从而实现了大流量供液。
这样,增压效果取决于流动阻抗可变单元83的第二收缩部182的间隙Gb1的形状与流过该部分的液体流量。此时,若要获得更大的增压效果,可以考虑增大图22B中箭头D所示的液体流量,但是如果增大通过间隙Gb1(第二收缩部182)的液体流量,则会增大通过间隙Gb1的液体流动阻抗,产生向下推动阀体88的作用。而如果阀体88下降,则间隙Gb1的长度变短,从而上述增加的流量起不到增压作用,辅助压力达到饱和状态。
在此,由于流动阻抗可变单元83的阀体88中设置了面向构成第三流路43的横孔86c的锥面88tm,如果阀体88下降,则从横孔86c中流出的液体对阀体88发生阻力,该阻力作用于阀体88使其上升。此时,从第三流路43流入的液体流量Qa越大,该阻力也越大,因此,不易发生阀体88下降以及辅助压力减小,可进一步增大辅助供液。
如上所述,在液体被从液仓送往液体喷射头的供液流路中设置压力调节阀以及经由其他通道来接通该压力调节阀与液仓的流路,根据流过喷射头中的液体流量来改变压力调节阀内部的流动阻抗,同时,至少在液体喷射头喷射液体时,在液体喷射头与液仓向接通的状态下,由供液装置向液体喷射头供液,这样,一边基于液体喷射头的喷射量适当地自动调节辅助压力,一边将该辅助压力施加到液体喷射头上,从而简单地避免了供液导管长或喷射量量大或喷射高粘度液体等带来的供液不足的问题。加之,在压力调节阀的可动部件中形成倾斜面,并且通过供液装置送往压力调节阀的液体流动推动可动部件,从而控制了供液装置的供液量增加而带来的不需要的可动部件的移动,有效地减少了压力损失,这样,利用简单的结构以及控制,将液体喷射头的负压力保持在适当范围之内,防止在使用高粘度液体进行高速喷射时发生喷射不良。
下面参照图23和图24说明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其中,图23是大致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供液系统的示意图,图24是用于说明流动阻抗可变单元的示意图。
在此,用图23所示的流动阻抗可变单元83来取代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供液系统中如图10所示的流动阻抗可变单元83。该图24所示的流动阻抗可变单元83中设置接通第三流路43的接口86c的开口,该开口面向阀体88上部88t的下表面。
如图24B所示,上述结构使得通过泵78从接口86c输出的液体面向阀体88的上部88t的下表面喷射,从而向上推动阀体88,使得阀体88难以下降,由此抑止了阀体88下降所带来的辅助效率下降。
如上所述,在液体被从液仓送往液体喷射头的供给流路中设置压力调节阀以及经由其他通道接通该压力调节阀与墨液仓的流路,根据流过液体喷射头的液体流量来改变压力调节阀内部的流动阻抗,同时,至少在液体喷射头喷射液体时,在液体喷射头与液仓之间接通的状态下,由供液装置向液体喷射头输送液体,这样,一边基于液体喷射头的喷射量适当地自动调节辅助压力,一边将该辅助压力施加到液体喷射头上,从而简单地避免了供液导管长或喷射量量大或喷射高粘度液体等带来的供液不足的问题。进而,通过液体喷射头的液体喷射,形成与压力调节阀中流动方向相同的流动,用以推动可动部件,从而控制了随着供液装置供液量增加而发生的不需要的阀体移动,有效降低了压力损失。
下面参照图25说明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该图25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供液系统中的流动阻抗可变单元的示意图。
在该流动可变阻抗单元83的阀体88中,面向接口86c一侧的上部88的背面形成为越接近中心部厚度越薄,即形成朝向中心部倾斜于液体流动方向的倾斜面87ta,将从接口86c流入的液体的流入空间形成为山峰形。这样,从接口86c喷射到阀体88上部88t背面的液体被集中到阀体88的中心部,产生了能够有效向上推动阀体的作用力。
另外,接口86c的出口处(流出口)形成为收缩形状,以此增大从接口86c流出的液体流速,对阀体88发生更大的作用,提高辅助效率。
下面参照图26说明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该图26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供液系统中的流动阻抗可变单元的示意图。
该流动可变阻抗单元83的阀体88中,在面向接口86c一侧的上部88t的背面,沿着液体流动方向形成曲面形凹入部88tb,这样,从接口86c喷射到阀体88上部88t背面的液体被集中到阀体88的中心部,其不但产生了能够有效向上推动阀体的作用力,而且不发生流速损失,并使得液体流动顺利转弯并流入产生辅助压力的间隙(第二收缩部182)Gb1,从而能够以较小流量获得辅助压力。
下面参照图27至图29说明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其中,图27是大致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供液系统的示意图,图28时是用于说明流动阻抗可变单元的示意图。图29是该流路阻抗可变单元的阀体的俯视图。
本实施方式利用第五实施方式,但是其中的墨盒76采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的密封型墨盒76(参见图12和图13)。
而且如图2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第五实施方式中的流动阻抗可变单元83形成为如所述第二实施方式中所述,其中的阀体88的上部88t的直径大于上述第五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直径,从而减小了该上部88t与管部件87中的流路部分87a的内壁表面之间的间隙Gt1(Gt1<Gt),进而,阀体88的上部88t中设有平行于墨液流动方向的贯通孔84用以作为第一收缩部。
进而,流体阻抗可变单元83的管部件87中设置多个通往第三流路43的接口86c(在此示例性地显示两个接口)。如图29所示,该两个接口86c位于面对阀体88径向的位置,而且相对于阀体88均等设置,以对阀体88发生均衡阻力,进而该接口86c不向着阀体88中的贯通孔84。
利用上述结构可获得上述第二实施方式和第五实施方式中已说明了的效果。
这样,通过在面对压力调节阀的阀体对面均等设置多个从第三流路流向压力调节阀的液体流入口(即第三流路的流出口),可保持阀体稳定,并有利于特性稳定。
下面参照图30说明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该图30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供液系统中的流动阻抗可变单元的示意图。
该流动可变阻抗单元83在其阀体88的上部88t中面向接口86c一侧的位置上形成曲面形凹入部88tc,这样,从接口86c流向阀体88的液体在与上部88t的壁冲突后不易朝横向流动,从而将液体流动的作用力有效地转换为推动发体88上升的作用力,提高了辅助效果。
如上所述,在压力调节阀的阀体上设置凹入部,该凹入部与流向压力调节阀的液体输出口相对,从而能够有效利用供液装置所形成的液体流动以保持阀体位置,更加有效地减小压力损失。
下面参照图31和图32说明本发明的第十实施方式。其中,图31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供液系统的示意图。图32是用于说明流动阻抗可变单元的示意图。
本实施方式使用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中已说明了的密封型墨盒76(参见图16和图17),而且在第一流路41中装设缓冲装置97。
如图32所示,流路阻抗可变单元83中设有接口86c,该接口86c具有面向阀体88上部88t背面的液体流出口60,同时,阀体88上部88t中形成第四流路,该第四流路具有面对上述液体流出口60的贯通孔61。如图32B所示,该贯通孔61改变了从接口86c的液体流出口60流入到该贯通孔61的液体的流动方向,使液体喷射到位于管部件87上的接受面62上。
如上所述,将阀体88的贯通孔61形成为可转弯形状,可使得液体的流动方向由向上转为向下,利用流动转弯时的反作用发生向上推动阀体88的作用力。
而且,贯通孔61被形成为沿着流动方向逐渐收缩形状(开口截面面积逐渐减小),这样可增大从阀体88喷出的液体的流速。而接受面62受到液体喷射产生的反作用力作用于阀体88,从而发生推动阀体88上升的作用力。这样,进一步提高了由泵78输送的液体所带来的压力辅助效果。
下面参照图33所示的流程图说明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中利用供液系统进行初期充液动作。
在确认了墨盒76装填结束(S1)后,将保养恢复单元51的盖套52盖到记录头10的喷嘴面上(S2)。在该盖套状态下驱动吸引泵53,经由记录头10的喷嘴吸引供液系统通道内的空气(开始喷嘴吸引S4)。这样,墨盒76内的墨液经由第二流路42以及压力控制单元81到达供液导管41。
从开始喷嘴吸引后经过预定时间(计时器计时S5)后,驱动电机82以驱动泵(辅助泵)78(S6)。通过驱动泵78,墨液被送往流动阻抗可变单元83中箭头Qa一方,以置换连接泵78的旁路即第三流路43内部的空气,而该空气被推往流动阻抗可变单元83一方。
而后,经过预定时间(计时器计时S7),停止吸引泵53和泵78的动作(S8,S9)。此时,墨液弯曲装满整个供液系统。
而后,解除维保养复单元51的盖套52的套盖(S10),用保养恢复单元51所具有的未图示擦拭部件擦拭记录头10的喷嘴面(S11),并驱动记录头10喷射数滴与图像形成无关的墨滴(记录头空喷S12),从而喷嘴上形成所需要的弯曲液面。
而后,在不进入记录动作的情况下,将盖套52套在记录头10的喷嘴面上(S13),结束初期充液动作。
在此,关于辅助泵(泵78)的驱动,在上述说明中为持续保持到喷嘴吸引停止为止,但初期充液中也可以在旁路即第三流路43内部的空气被墨液置换结束后停止泵78的驱动。
在上述初期充液动作过程中,向供液导管41以及记录头10进行初期充液时也驱动泵78,从而可在更短的时间内结束初期充液。
下面参照图34所示的流程图说明打印动作。
在接到打印要求信号(S11)后,首先温度传感器27检测装置内部的温度(S12),以推测墨液温度。该温度传感器27既可装在滑架4上(参见图2),也可设在墨盒部或记录头部等其他部位。还可设置在供液系统通道内部,以直接检测墨液温度。
而后,根据墨液温度决定辅助泵78的供液流量(S13),并驱动泵78(S14)。之后,打开套在记录头10的喷嘴面上的盖套52(解除记录头盖套S15),实行预定墨滴数的空喷(S16)后开始打印(S17)。
此时驱动辅助泵78,因而即便是在采用较长的供液导管41的系统而且使用高粘度墨液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减小伴随供液而发生的压力损失,避免发生墨液供给不足,实行良好的打印。
打印结束后(S18),将滑架4停止在装置中的预定位置(基地位置),并用盖套52套在记录头10的喷嘴面上(S19)。而后停止辅助泵78(S20)。
此时,还可以在打印结束后立刻停止辅助泵78。再者,既可根据温度控制辅助泵78的供液量,也可根据供液方式等条件对所有温度条件都使用最低温度环境下进行墨液供给时不至发生供液不足的供液量来进行供液。
以上利用对多个记录头供给不同颜色的墨液为例说明了本发明的动作以及效果,除此之外,本发明还可用于对多个记录头提供相同颜色墨液的情况,或对多个记录头提供不同配方的墨液的情况。而且可用于一个记录头中包含多列喷嘴的墨液喷射头,且从该一个记录头中喷射多种墨液的供液系统。进而,本发明不仅限于使用于狭义上的喷墨型图像形成装置,还适用于包含图像形成装置在内的各种液体喷射装置。

Claims (18)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包括:
记录头,其具有喷射液滴的喷嘴;
液仓,用于存积供给到所述记录头的液体;
第一流路,用于向所述记录头供给所述液体;
第二流路,通往所述液仓;
压力调节阀,接通所述第一流路和所述第二流路;
第三流路,接通所述第二流路和所述压力调节阀,或者接通所述液仓和所述压力调节阀;以及,
供液装置,其设于所述第三流路中,
所述压力调节阀内部的流动阻抗随着所述第一流路中的液体流量而变化,
在所述喷嘴喷射液滴时,所述供液装置在所述记录头经由所述压力调节阀接通所述液仓的状态下将所述液体从所述液仓送往所述记录头。
其中,在所述压力调节阀中,在所述第一流路一侧设有第一收缩部,并在所述第二流路一侧设有第二收缩部,所述第三流路接通到该第一收缩部和该第二收缩部之间,并具有根据第一流路中的液体流量来改变所述第二收缩部收缩量的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压力调节阀中用于改变所述第二收缩部的收缩量的部件为可动部件,该可动部件根据所述第一流路中的液体流量发生移动,以改变所述第二收缩部的收缩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可动部件为分段轴状部件,具有多个不同直径的段部,被收纳于形成流路的流路形成部件内部,并在其中处于自由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可动部件中设有接通所述第一流路和所述第三流路的连接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可动部件中的所述连接通道被沿着周向均等设置在面向所述第一流路的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可动部件中设有在所述压力调节阀的所述流路形成部件的壁面上进行滑动的滑动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可动部件中具有凹入部,该凹入部面向从所述第三流路流入到所述压力调节阀中的液体的流入口。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在所述可动部件中,相对于面向第三流路的面,沿周向均等设置多个从所述第三流路流入所述压力调节阀的流入口。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可动部件中具有第四流路,用于使得来自所述第三流路的液体流入该第四流路,并在其中转弯。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第四流路的流路截面面积从流入处到流出处逐渐减小。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可动部件中的所述倾斜面上靠近所述第三流路一侧形成为弯曲面,该弯曲面的弯曲方向为,使得从第三流路流入的液体转而流向所述第二收缩部。
12.根据权利要求6或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第三流路中位于所述压力调节阀一侧的流入端形成为收缩形状。
13.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包括:
记录头,其具有喷射液滴的喷嘴;
液仓,用于存积供给到所述记录头的液体;
第一流路,用于向所述记录头供给所述液体;
第二流路,通往所述液仓;
压力调节阀,接通所述第一流路和所述第二流路;
第三流路,接通所述第二流路和所述压力调节阀,或者接通所述液仓和所述压力调节阀;以及,
供液装置,其设于所述第三流路中,
所述压力调节阀中,在所述第一流路一侧设有第一收缩部,并在所述第二流路一侧设有第二收缩部,所述第三流路接通到该第一收缩部和该第二收缩部之间,并具有可动部件,其根据第一流路中的液体流量来改变所述第二收缩部的收缩量,
在所述喷嘴喷射液滴时,所述供液装置在所述记录头经由所述压力调节阀接通所述液仓的状态下将所述液体从所述液仓送往所述记录头,
从所述第三流路流入到所述压力调节阀中的液体形成与所述记录头喷射液滴而在所述压力调节阀中形成流向所述第一流路的流动方向相同的流动,以推动所述可动部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在所述可动部件中,相对于面向第三流路的面,沿周向均等设置多个从所述第三流路流入所述压力调节阀的流入口。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第四流路的流路截面面积从流入处到流出处逐渐减小。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可动部件中的所述倾斜面上靠近所述第三流路一侧形成为弯曲面,该弯曲面的弯曲方向为,使得从第三流路流入的液体转而流向所述第二收缩部。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第三流路中位于所述压力调节阀一侧的流入端形成为收缩形状。
18.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包括:
记录头,其具有喷射液滴的喷嘴;
液仓,用于存积供给到所述记录头的液体;
第一流路,用于向所述记录头供给所述液体;
第二流路,通往所述液仓;
压力调节阀,接通所述第一流路和所述第二流路;
第三流路,接通所述第二流路和所述压力调节阀,或者接通所述液仓和所述压力调节阀;以及,
供液装置,其设于所述第三流路中,
所述压力调节阀中,在所述第一流路一侧设有第一收缩部,并在所述第二流路一侧设有第二收缩部,所述第三流路接通到该第一收缩部和该第二收缩部之间,并具有可动部件,其根据第一流路中的液体流量来改变所述第二收缩部的收缩量,
在所述喷嘴喷射液滴时,所述供液装置在所述记录头经由所述压力调节阀接通所述液仓的状态下将所述液体从所述液仓送往所述记录头,
所述可动部件中具有相对于从所述第三流路流入到所述压力调节阀中的液体的流动方向倾斜的倾斜面,该从所述第三流路流入到所述压力调节阀中的液体使得所述可动部件受到与所述记录头喷射液滴而在所述压力调节阀中形成流向所述第一流路的流动方向相同方向的推动。
CN2010101242546A 2009-02-26 2010-02-25 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1725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44850 2009-02-26
JP2009044850A JP5257139B2 (ja) 2009-02-26 2009-02-26 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17259A CN101817259A (zh) 2010-09-01
CN101817259B true CN101817259B (zh) 2012-01-04

Family

ID=426306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24254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17259B (zh) 2009-02-26 2010-02-25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272718B2 (zh)
JP (1) JP5257139B2 (zh)
CN (1) CN10181725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82654B2 (ja) * 2009-05-13 2013-09-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223780B2 (ja) * 2009-05-29 2013-06-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272947B2 (ja) * 2009-07-27 2013-08-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381518B2 (ja) * 2009-09-01 2014-01-0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299176B2 (ja) * 2009-09-01 2013-09-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299179B2 (ja) * 2009-09-02 2013-09-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088328A (ja) * 2009-10-21 2011-05-06 Olympus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画像記録装置
JP5509822B2 (ja) * 2009-12-07 2014-06-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381678B2 (ja) * 2009-12-15 2014-01-0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471599B2 (ja) * 2010-03-02 2014-04-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569224B2 (ja) * 2010-07-30 2014-08-1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
JP5488314B2 (ja) 2010-08-03 2014-05-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776148B2 (ja) 2010-08-18 2015-09-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707806B2 (ja) 2010-09-16 2015-04-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液体吐出ヘッド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096511A (ja) * 2010-11-05 2012-05-24 Fuji Xerox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インク
JP5764991B2 (ja) 2011-03-16 2015-08-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CN102501603A (zh) * 2011-10-11 2012-06-20 江苏锐毕利实业有限公司 刚性印制电路板喷印负压供墨压力稳定系统和方法
JP6019954B2 (ja) 2012-01-23 2016-11-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995184B2 (ja) 2012-03-13 2016-09-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202933A (ja) * 2012-03-28 2013-10-07 Seiko Epson Corp 記録装置
JP6167475B2 (ja) * 2012-05-28 2017-07-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液体吐出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41770B2 (ja) * 2012-06-28 2016-06-29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液体供給装置および記録ヘッドのクリーニング方法
JP6362109B2 (ja) * 2013-10-04 2018-07-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プリント装置および部品の製造方法
JP6256804B2 (ja) * 2013-12-03 2018-01-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液体供給装置、液滴吐出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WO2018186861A1 (en) * 2017-04-06 2018-10-11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Fluid supply control
WO2018186862A1 (en) 2017-04-06 2018-10-11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Nozzle characteristics
JP6992289B2 (ja) * 2017-06-28 2022-01-1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および液体吐出方法
CN107745586A (zh) * 2017-10-18 2018-03-02 佛山市东鹏陶瓷有限公司 一种对喷墨打印缺陷的检测方法及其瓷砖生产工艺
JP6991864B2 (ja) * 2018-01-10 2022-01-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
JP7062458B2 (ja) * 2018-02-15 2022-05-16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709207B1 (en) * 1994-10-26 2002-02-27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nk cartridge for ink jet printer
CN101229720A (zh) * 2007-01-23 2008-07-3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供墨/断墨装置及成像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320715Y1 (zh) * 1964-05-20 1968-08-31
SE465158B (sv) * 1989-12-12 1991-08-05 Markpoint System Ab Anordning vid vaetskestraalskrivare
JP2002292868A (ja) 2001-03-28 2002-10-09 Ricoh Co Ltd 液滴吐出ヘッド、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7156507B2 (en) 2001-11-12 2007-01-02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injector
US7325908B2 (en) 2002-02-07 2008-02-05 Ricoh Company, Ltd. Pressure adjustment mechanism, liquid tank, liquid providing device, ink cartridge, and inkjet printing apparatus
JP4251912B2 (ja) 2003-05-02 2009-04-0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351845A (ja) * 2003-05-30 2004-12-16 Sii Printek Inc 液滴噴射式記録装置およびその操作方法
JP4716677B2 (ja) 2004-06-01 2011-07-06 キヤノンファ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インク供給装置、記録装置、インク供給方法、および記録方法
US20060209140A1 (en) * 2005-03-15 2006-09-21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JP2007090593A (ja) * 2005-09-28 2007-04-12 Roland Dg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におけるインク供給システム
JP4999486B2 (ja) 2006-07-19 2012-08-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廃液収容容器、液体吐出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090002467A1 (en) * 2007-06-28 2009-01-01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Fluid ejec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US8186819B2 (en) * 2007-08-22 2012-05-29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ink ejection
JP4949972B2 (ja) 2007-08-22 2012-06-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ヘッドアレイ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163286B2 (ja) 2008-05-26 2013-03-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画像投射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709207B1 (en) * 1994-10-26 2002-02-27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nk cartridge for ink jet printer
CN101229720A (zh) * 2007-01-23 2008-07-3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供墨/断墨装置及成像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4-351845A 2004.12.16
JP特开2007-105935A 2007.04.26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0194973A (ja) 2010-09-09
US8272718B2 (en) 2012-09-25
US20100214378A1 (en) 2010-08-26
JP5257139B2 (ja) 2013-08-07
CN101817259A (zh) 2010-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17259B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550982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29917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47159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2131647B (zh) 图像形成设备
JP538167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1189131B (zh) 流体滴喷射及清洗
CN103534098B (zh) 流体喷射装置
AU2003264950A1 (en) Liquid supply system, fluid communicating structure, ink supply system, and inkjet recording head utilizing the fluid communicating structure
JP527294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99518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27819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11279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122500A (ja) 液体収納部と液体使用部とを連通する液体連通構造、および前記液体連通構造を用いた液体供給システム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528265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29917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27825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24659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8357213B (zh) 液体喷出装置及液体喷出装置的驱动方法
JP522378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1003211A (zh) 连续供墨系统的供墨调节控制装置
JP528265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44013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202242332U (zh) 喷墨打印机用连续供墨匣
JP201407367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104

Termination date: 2017022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