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08529A - 从茶提取茶黄素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从茶提取茶黄素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08529A
CN101808529A CN200880109171A CN200880109171A CN101808529A CN 101808529 A CN101808529 A CN 101808529A CN 200880109171 A CN200880109171 A CN 200880109171A CN 200880109171 A CN200880109171 A CN 200880109171A CN 101808529 A CN101808529 A CN 1018085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a
ethyl acetate
theaflavin
water
extra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091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Y·P·梅哈勒
A·马利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lever PLC
Unilever NV
Original Assignee
Unilever NV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lever NV filed Critical Unilever NV
Publication of CN1018085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0852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16Tea extraction; Tea extracts; Treating tea extract; Making instant tea
    • A23F3/18Extraction of water soluble tea constituent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Tea And Coffee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从茶提取茶黄素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茶同时或顺序接触水和乙酸乙酯以形成分散相,其中,水和茶的重量比是0.5至10;并从分散相分离乙酸乙酯;以产生茶黄素的乙酸乙酯提取物。

Description

从茶提取茶黄素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进的从茶提取茶黄素的方法。
发明背景
红茶和绿茶是两种受欢迎的茶产品。一般地,为了制备红茶,茶树(Camellia sinensis)的新鲜叶子经过萎凋(使采摘的茶叶失去水分并发生化学/生物化学变化(特别是香味)的过程)、解析(macerated)、发酵(在该过程中,茶叶中的酶使用大气氧氧化各种底物以产生有色产物),然后在较高温度下干燥(以停止酶的活性)。绿茶的制备过程与红茶的制备过程基本相同,除了少了一步茶叶发酵的步骤。部分发酵用于生产中间类型的茶(称为“乌龙”茶)。
茶黄素是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多酚。大部分的茶黄素已知是抗氧化剂。因此,在食物、饮料和保健品产业中,人们对生产茶黄素并将其添加至不同的食品中具有极大的兴趣。茶黄素存在于红茶和乌龙茶中。
茶叶当从茶树摘下时含有被称为儿茶素的多酚。这些儿茶素是无色的化合物。茶叶中的4种主要儿茶素是表儿茶素(EC)、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儿茶素-3-没食子酸酯(ECG)和表没食子儿茶素-3-没食子酸酯(EGCG)。茶黄素在茶叶氧化发酵生产红茶的过程中产生。上面提到的儿茶素(和其它次要的儿茶素)经过氧化生物转化成为被称为茶黄素(TF)的二聚化合物和被称为茶红素(thearubigins)(TR)的更高分子量化合物。TF的结构已被相当良好地解析出,4种主要茶黄素为茶黄素(TF1)、茶黄素-3-单没食子酸酯(TF2)、茶黄素-3′-单没食子酸酯(TF3)和茶黄素-3-3′-二没食子酸酯(TF4),并符合如下给出的通式(1):
Figure GPA00001070298700021
其中,R和R′独立地选自H和G,且其中,G源自没食子酸,具有式(2):
Figure GPA00001070298700022
具体地,4种主要TF具有式(1),其中:
对于TF1,R=R′=H;
对于TF2,R=G,R′=H;
对于TF3,R=H,R′=G;和
对于TF4,R=R′=G。
发酵红茶的特征橙色和褐色是由于TF和TR的存在造成的。它们还赋予发酵茶以涩味和稠度(body)。TR的大小比TF更大,且颜色更深。
茶是一种受欢迎的低成本的遍布世界各地消费的饮料。它在印度次大陆的消费量尤其高。普通发酵红茶一般本身已知是健康饮料。尽管如此,由于全球高的人均茶消费量,已有许多尝试来使茶变得更加有益健康。实现这一目标的一种方法是提高茶中有益健康的茶黄素的量。做到这一点的一种途径是操纵茶的氧化过程以提高茶黄素的生产量。另一种途径是从优质红茶或较低质量的茶产品(如茶纤维、茶粉末等)中提取茶黄素,并将提取的茶黄素加回到红茶中以制备特级质量的茶。
本发明人也一直致力于解决提供茶黄素提高的茶的问题。US2002/0146472-A描述了通过在热水中浸泡红茶提取茶黄素的方法。然后将水滤液脱去咖啡因。之后,用乙酸乙酯萃取水提取物,以获得粗制的茶黄素。US 5,532,012描述了类似的方法,除了在该情况中是从茶提取物的膏状物部分提取茶黄素。本发明人发现,使用现有技术的这些已知方法,存在获得高提取率方面的某些问题,或分离过程中的问题。使用大约25℃的水从茶提取茶黄素,可以得到的最高收率是大约5-8%的数量级。当使用热水(大约80-85℃)时,可以提取大约30-35%的茶黄素,而采用高温长时间接触后往往会降解茶黄素。当使用如乙醇的有机溶剂时,可以提取几乎100%的茶黄素,但在后续的分离过程中存在某些问题。茶黄素在如乙醇和乙酸乙酯的溶剂中极其可溶,因而当采用众所周知的溶剂萃取工艺、使用如乙酸乙酯的溶剂来从乙醇中分离TF时,总萃取效率差。因此,本发明人从事开发提高从茶提取TF的方法。
在我们的共同未决的印度专利申请722/MUM/2007中,我们公开了一种从茶更多提取茶黄素的方法,其包括将茶与尿素水溶液接触的步骤。本发明人在这项工作过程中开发了一种替代方法,其也提供了提高的茶中茶黄素的提取。本发明人惊讶地发现,当茶以选择的量接触水和乙酸乙酯时,大量的茶黄素提取进入乙酸乙酯相。
EP 0 552 519(茶项目(Tea Projects),1993)描述了制备脱咖啡因的茶产品的方法,其包括将绿色的、部分加工的茶叶或红茶叶通过将所述茶叶一次或多次接触有机溶剂介质而进行溶剂萃取,其中,有机溶剂介质包括乙酸乙酯,且通过(i)预先接触脱咖啡因的茶或(ii)预先接触未去除咖啡因的茶再接着选择性地去除咖啡因,而富含非咖啡因茶产品。制备有机溶剂介质的优选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润湿的脱咖啡因的茶接触高达10倍其重量的包含乙酸乙酯的有机溶剂,分离除去如此产生的有机溶剂介质,并且如果需要,将一个或多个另外批次的湿润的脱咖啡因的茶依次分别接触之前各次接触产生的有机溶剂介质。因此,虽然已用水和乙酸乙酯的混合物提取茶,但因此产生的溶剂介质已随后用于制备脱咖啡因的茶。此公开没有教导包括水和乙酸乙酯的溶剂混合物可以用于茶黄素的高提取。
JP 61-130285(Mitsui,1986)描述了从茶叶获得儿茶素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用互溶的疏水性和亲水性有机溶剂的混合物(优选氯仿和甲醇的组合)洗茶叶,以从茶叶除去咖啡因和色素,并从茶叶蒸馏除去所述溶剂。用水湿润处理茶叶(优选水和茶叶的比例为0.65至1.3份水/份茶叶),并使其接触有机溶剂(优选乙酸乙酯),以将包含儿茶素的成分提取至溶剂中。此公开教导了使用水和乙酸乙酯的混合物从脱咖啡因的茶叶中提取儿茶素,但没有教导从加工的茶提取茶黄素(其不存在于绿茶叶中,但存在于发酵或部分发酵的茶中)。
因此,本发明的目标是提供改进的从茶提取茶黄素的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标是提供使用简单、经济且易于按比例扩大的从茶提取茶黄素的改进方法。
发明概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从茶提取茶黄素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茶同时或顺序接触水和乙酸乙酯以形成分散相,其中,水和茶的重量比是0.5至10;和
(b)从分散相分离乙酸乙酯;
以产生茶黄素的乙酸乙酯提取物。
发明详述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进的从茶提取茶黄素的方法。
对于本发明的目的,“茶”指包含茶黄素的来自中国茶(Camelliasinensis var.sinensis)和/或普洱茶(Camellia sinensis var.assamica)的茶叶材料。用于本发明的方法的合适的原材料是红茶和/或乌龙茶。红茶包括优质茶以及红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等外品(off-grades)。用于茶黄素提取的最优选的来源是红茶。
通过完全发酵方法产生的且呈现黑色/褐色的颜色的茶被称为红茶。生产的大部分茶是这种类型。红茶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破坏茶嫩芽(shoot)的细胞完整性,从而允许底物(多酚)和酶(多酚氧化酶)的混合。这导致随着大气氧的摄入启动一系列生物化学和化学反应,并形成茶特有的氧化的多酚化合物和赋予茶特征香味的挥发性香味化合物。
当进行部分发酵时,由此产生的茶被称为乌龙茶。乌龙茶主要由于其医学意义而被饮用。
本发明的从茶提取茶黄素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茶同时或顺序接触水和乙酸乙酯以形成分散相,其中,水和茶的重量比是0.5至10;和(b)从分散相分离乙酸乙酯以产生茶黄素的乙酸乙酯提取物。
将茶接触水和乙酸乙酯的步骤(a)可以是同时或顺序的。因此,乙酸乙酯和水可以预先混合,以在茶与混合物接触前形成混合物。可选择地,茶与水接触,以在接触乙酸乙酯之前形成润湿的茶浆质(mass)。因此,在优选的形成分散相的方法中,步骤(a)包括以下步骤:(i)茶与水接触,以形成均一的浆质,接着(ii)在乙酸乙酯中搅拌该均一的浆质。
茶接触水和乙酸乙酯的步骤(a)优选在5℃至50℃的温度范围内进行,更优选在15℃至30℃的温度范围内进行。接触步骤(a)优选在4至9的pH值范围内进行,更优选在5至8的pH值范围内进行。优选地,茶接触水和乙酸乙酯30至120分钟,更优选60至120分钟。在步骤(a)中,水和茶的重量比是0.5至10,优选0.5至8.0。在提取步骤中,茶与乙酸乙酯和水的总重量的重量比优选是1∶10到1∶75,更优选1∶25至1∶75。因此,本发明提供了用水和乙酸乙酯提取茶,其中,只有在高度选择的量的水中,和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选择量的乙酸乙酯中,提取率才是良好的。而在规定的范围之外,获得的萃取效率差。
一旦茶黄素提取进入乙酸乙酯相,通过例如简单的倾析从步骤(b)中的分散相分离乙酸乙酯。
经提取进入乙酸乙酯相的茶黄素优选浓缩成为粉末,例如,通过蒸发乙酸乙酯和干燥茶黄素成为粉末。
实施例
下面用实施例说明本发明。这样的实施例只是用于说明,且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本发明开发中使用的原料的来源和起源
  原料   原料的形式   原料的来源和地理起源
  茶   Brooke Bond Red LabelTea(红茶)   Hindustan Unilever Limited,印度
比较实施例A和B:在不同温度、不同的提取时间下使用水的效果
在不同温度条件下,使用水进行茶黄素的提取。在不同的提取时间采集茶黄素提取物的样品。在茶和水的重量比为1∶50的条件下进行提取。下面描述测定水溶液中的茶黄素的量和茶中的茶黄素的量的方法。计算提取的茶黄素的量占茶中的总的茶黄素的百分比,且数据总结于表1。
在用稳定化溶液(0.5g/L的抗坏血酸、0.5g/L的EDTA、10%v/v乙腈和90%v/v水)对样品适当稀释后,通过HPLC分析测定提取物中的茶黄素的量。为测定红茶中存在的总的茶黄素水平,使用能够定量提取茶黄素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50∶1的水和茶叶的重量比和80-85℃的温度下用70%的甲醇提取茶10分钟。当研究在水介质或其它提取介质中的茶的提取(其导致茶黄素的部分提取)时,分析两个样品:a)水提取介质(或任何其它提取介质)和b)如上所述用70%甲醇再提取用过的茶。由于茶中茶黄素的初始总水平是已知的,测量提取物和用过的茶中的茶黄素能够允许完全的质量平衡。这也能够定量在进行的提取过程中任何茶黄素的降解。
茶黄素水平是通过HPLC测定的4种主要茶黄素水平的总和。通过HPLC分析4种茶黄素的量:使用十八烷基二氧化硅(C18)柱(Nova-pakex.Waters,3.9mm i.d.x 150mm)在380nm检测,柱温为40℃,注射体积为20μL,和流速为1mL/分钟。用于茶黄素分析的流动相为2%(v/v)乙酸的水溶液(流动相A)和乙腈(流动相B)。使用50分钟内从8%B至69%B的梯度来分离4种茶黄素(TF1、TF2、TF3、TF4),其后,用8%的缓冲液A平衡柱5分钟。纯的茶黄素用作定量的标准物。
表1
  比较实施例   提取温度,℃   在40分钟时提取的茶黄素的%(3次读数的平均值)
  A   25   5.3
  B   85   33.3
表1的数据表明,甚至在高达85℃的温度下,不超过平均大约33%的茶黄素可以提取进入水中。
实施例1至15:按照本发明的方法的茶黄素提取:
实施例C至E:按照本发明外的方法的茶黄素提取:
使用以下方法进行茶黄素的提取:
在玻璃容器中放入红茶(1克),并在如表2所示的不同条件下用水和乙酸乙酯的混合物提取。变化的参数是:(i)水和茶的重量比,和(ii)茶与(乙酸乙酯+水)的重量比。在25℃进行实验。如前所述,测定总的茶黄素的收率,数据总结于表2。
实施例F:按照现有技术的茶黄素提取:
使用现有技术的已知方法进行实验,其中,乙酸乙酯用于水性茶提取物的液液萃取。简单地说,以50∶1的水对茶的比例,用85℃的热水提取红茶10分钟,以获取热水中的水性茶提取物。将该提取物冷却至25℃,进一步用等体积的乙酸乙酯萃取水提取物。乙酸乙酯部分的茶黄素的收率总结于表2。
表2
Figure GPA00001070298700081
表2的数据表明,按照本发明的方法(实施例1至15)比本发明的范围之外的条件(实施例C至E)提供了提高的茶黄素收率。收率也一般优于用热水提取(实施例B)或先用热水提取接着通过液液乙酸乙酯萃取水提取物(实施例F)获得的收率。
实施例16:茶黄素提取的动力学:
在玻璃容器中放入红茶(1克),并用水(2.5克)和乙酸乙酯(47.5克)的混合物提取。在25℃进行实验。如前所述,测定总的茶黄素的收率,数据总结于表3。
表3
  时间,分钟   茶黄素的收率%
  0   0
  30   58.4
  60   71.8
  90   82.5
  120   100.0
表3的数据表明,30至120分钟的接触时间获得非常好的收率。
实施例16至18:成分加入顺序的效果
实施例16:在下面的处理条件下进行实验:
红茶(Assam红茶)的重量=1克
水∶红茶的重量比=2.5∶1
茶∶(水+乙酸乙酯)的重量比=1∶52.5
提取温度=25℃
提取时间=90分钟
在本实验中,向红茶加入水以形成均一的浆质,其后加入乙酸乙酯并混合。
实施例17:按实施例16的处理条件进行实验,除了首先向茶加入乙酸乙酯以形成均一的浆质其后再加入水之外。
实施例18:按实施例16的处理条件进行实验,除了首先混合水和乙酸乙酯以形成分散相之外。搅拌下向分散相加入红茶。
将实施例16至18的每个中的茶黄素提取率列于下面的表4。数据是3个读数的平均值。
表4
  实施例   茶黄素的收率%,平均值   %茶黄素,标准差
  16   73.8   3.9
  17   64.7   3.6
  18   73.9   4.9
表4的数据表明,在提取步骤中成分的任何加入顺序均产生远远高于使用热水获得的收率。
因此,本发明提供了简单、经济且易于按比例扩大的改进的从茶提取茶黄素的方法。

Claims (9)

1.一种从茶提取茶黄素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茶同时或顺序接触水和乙酸乙酯以形成分散相,其中,水和茶的重量比是0.5至10;和
(b)从分散相分离乙酸乙酯;
以产生茶黄素的乙酸乙酯提取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形成分散相的步骤(a)包括以下步骤:
(i)茶与水接触,以形成均一的浆质,接着
(ii)在乙酸乙酯中搅拌所述浆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a)中水和茶的重量比是0.5至8。
4.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a)中茶与乙酸乙酯和水的总重量的重量比是1∶10到1∶75。
5.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干燥茶黄素的乙酸乙酯提取物成粉末的另外的步骤。
6.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茶是红茶、乌龙茶或其混合物。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茶是红茶。
8.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茶接触水和乙酸乙酯的步骤(a)在5℃至50℃的温度范围内进行。
9.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茶接触水和乙酸乙酯的步骤(a)在4至9的pH值范围内进行。
CN200880109171A 2007-09-28 2008-08-21 从茶提取茶黄素的方法 Pending CN10180852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IN1925MU2007 2007-09-28
IN1925/MUM/2007 2007-09-28
EP07120638 2007-11-14
EP07120638.7 2007-11-14
PCT/EP2008/060958 WO2009040194A1 (en) 2007-09-28 2008-08-21 Process for extracting theaflavins from tea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08529A true CN101808529A (zh) 2010-08-18

Family

ID=398325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09171A Pending CN101808529A (zh) 2007-09-28 2008-08-21 从茶提取茶黄素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EP (1) EP2192844B1 (zh)
JP (1) JP2010539912A (zh)
CN (1) CN101808529A (zh)
AR (1) AR068580A1 (zh)
AT (1) ATE498320T1 (zh)
DE (1) DE602008005040D1 (zh)
EA (1) EA201000567A1 (zh)
PL (1) PL2192844T3 (zh)
PT (1) PT2192844E (zh)
WO (1) WO2009040194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94727A (zh) * 2013-12-11 2014-04-02 浙江茗皇天然食品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从速溶茶排渣废弃液中分离茶色素的方法
CN104672195A (zh) * 2015-02-28 2015-06-03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离心萃取分离制备茶黄素的方法
CN106432167A (zh) * 2016-07-19 2017-02-22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一种从红茶中提取茶黄素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A024306B1 (ru) * 2010-04-06 2016-09-30 Юнилевер Н.В. Композиция для личной гигиены
KR101524191B1 (ko) * 2013-06-13 2015-06-02 재단법인 하동녹차연구소 차의 데아플라빈 추출방법
CN109852646A (zh) * 2018-12-14 2019-06-07 成都华高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茶叶鲜叶制备茶黄素的方法
CN112553265A (zh) * 2020-11-23 2021-03-26 南通德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酶催化制备茶黄素的方法及其制得的产品
CN112858604A (zh) * 2021-01-06 2021-05-28 华润怡宝饮料(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茶叶萃取终点的评价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130285A (ja) * 1984-11-29 1986-06-18 Mitsui Norin Kk 茶葉から粗カテキンを製造する方法
JP3002919B2 (ja) * 1991-11-25 2000-01-24 太陽化学株式会社 胃炎,胃または十二指腸潰瘍防止組成物
ATE128815T1 (de) * 1992-01-20 1995-10-15 Tea Projects Overseas Ltd Verbesserungen in bezug auf die behandlung von tee.
US5532012A (en) * 1995-06-02 1996-07-02 Thomas J. Lipton Co., Division Of Conopco, Inc.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purified tea components using preconcentration by cream separation and solubilization followed by medium pressure chromatography and/or preparative HPLC
US5804567A (en) * 1996-07-18 1998-09-08 Cancer Institute (Hospital),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Method of increas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anti-metabolites
EP0891973B1 (en) * 1997-07-15 2001-10-17 Unilever Plc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producing theaflavin
JP2002095415A (ja) * 2000-09-21 2002-04-02 Usaien Seiyaku Kk テアフラビン類の製造方法
CA2431196C (en) * 2000-11-15 2012-01-24 Rutgers,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Jersey Black tea extract for prevention of disease
JP2005006503A (ja) * 2003-06-16 2005-01-13 Taiyo Kagaku Co Ltd 呈味性改善剤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94727A (zh) * 2013-12-11 2014-04-02 浙江茗皇天然食品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从速溶茶排渣废弃液中分离茶色素的方法
CN103694727B (zh) * 2013-12-11 2015-10-14 浙江茗皇天然食品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从速溶茶排渣废弃液中分离茶色素的方法
CN104672195A (zh) * 2015-02-28 2015-06-03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离心萃取分离制备茶黄素的方法
CN106432167A (zh) * 2016-07-19 2017-02-22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一种从红茶中提取茶黄素的方法
CN106432167B (zh) * 2016-07-19 2018-06-01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一种从红茶中提取茶黄素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9040194A1 (en) 2009-04-02
JP2010539912A (ja) 2010-12-24
EP2192844A1 (en) 2010-06-09
EA201000567A1 (ru) 2010-08-30
PT2192844E (pt) 2011-03-16
DE602008005040D1 (de) 2011-03-31
ATE498320T1 (de) 2011-03-15
PL2192844T3 (pl) 2011-07-29
EP2192844B1 (en) 2011-02-16
AR068580A1 (es) 2009-1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08529A (zh) 从茶提取茶黄素的方法
Kc et al. Phytochemicals and quality of green and black teas from different clones of tea plant
Chandini et al. Enzymatic treatment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black tea extracts
EP2222181B1 (en) Process for manufacturing tea products
CN102164500B (zh) 生产茶产品的方法
JP4750123B2 (ja) 抗酸化剤を含む摂取可能な組成物
US20080131558A1 (en)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aflavins
Li et al. Antioxidative activities and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two Chinese teas, Camellia kucha and C. ptilophylla
JP7136879B2 (ja) インスタント粉末茶
CN101167507B (zh) 茶提取液的制造方法
EA020639B1 (ru) Способ производства чайных продуктов
CN103945703A (zh) 生产茶产品的方法
CN101530143B (zh) 一种茶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1980614B (zh) 富含茶黄素类的发酵茶饮料的制造方法
CN101675043A (zh) 茶黄素的提取
Hafezi et al. Optimization of fermentation time for Iranian black tea production
US7510736B2 (en) Method for selectively and sequentially extracting catechins from green tea leaf
Murugesan et al. Enhancing the quality of naturally oxidized tea with ascorbic acid
CN113750565A (zh) 一种茶多酚的提取方法
ČížkoVá et al. Authenticity evaluation of tea-based products
CN106455636A (zh) 容器装饮料
Song et al. Extraction of catechins and caffeine from different tealeaves and comparison with micellar electrokinetic chromatography
JP6033080B2 (ja) 茶抽出物の製造方法
EP2343987A1 (en) Tea composition
EP2549880B1 (en) Process for manufacturing tea produc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