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58604A - 一种茶叶萃取终点的评价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茶叶萃取终点的评价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858604A CN112858604A CN202110011552.2A CN202110011552A CN112858604A CN 112858604 A CN112858604 A CN 112858604A CN 202110011552 A CN202110011552 A CN 202110011552A CN 112858604 A CN112858604 A CN 11285860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a
- extraction
- leaching
- index
- preset valu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02—Food
- G01N33/14—Beverag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Tea And Coffe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茶叶萃取终点的评价方法,所述评价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对茶叶进行浸出,之后取萃取样品液;(2)将步骤(1)得到的所述萃取样品液进行固形物含量的测定,计算提取指标,判断和预设值是否匹配,若匹配则萃取结束;所述提取指标采用下式计算:提取指标=(1‑M)×m×a,式中M为浸出液损失率为10‑20%,a为萃取样品液中固形物含量%,m为浸出中浸出介质与茶叶的质量比。本发明提供的评价方法,通过对提取指标和与预设值进行重新的选择设定,实现了对茶叶浸出终点高效确定的同时还保证了茶叶萃取液具有良好的风味,提高了萃取效率,有效地避免了采用茶多酚确定终点时过度萃取导致的品质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叶萃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茶叶萃取终点的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茶叶是农副产品,原料的批次,品种,产地,存放环境等因素都会影响萃取效果,因此在实际萃取过程通过调整萃取时间来把控萃取效果。
如CN109548930A公开一种碎茶叶萃取工艺,按如下步骤操作:碎茶叶原料处理后,将碎茶叶加入水中,水温80-90℃,比例为1g碎茶叶:30g水,持续加热,保持水温在80-90℃浸泡5-10分钟,过滤,获得初萃取液;将过滤得到的碎茶叶加入水中,水温80-90℃,比例为1g碎茶叶:10g水,萃取时间3-5分钟,将萃取液过滤,将获得的两种初萃取液混合,静置沉淀过滤,将获得的初萃取液进行浓缩干燥,使浓缩萃取液结晶,对结晶进行研磨,将浓缩结晶的颗粒装入干燥杀菌之后的防潮箱,进行密封。通过二次初萃取,提高了碎茶叶的利用率,节约原材料的成本,提高了萃取产量,初步萃取在密封环境下进行,降低了香气流失,从而提高了萃取物的口感。
CN109170043A公开了一种茶叶萃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对采摘回来的新鲜茶叶自然晾晒至表面干燥;(2)将茶叶放入蒸汽杀青机中进行杀青;(3)将杀青后的茶叶迅速降温冷冻;(4)在高速搅拌器中加入清水,将冷冻的茶叶倒入高速搅拌器中,搅拌0.5-1小时得到碎茶叶悬浮液;(5)将碎茶叶悬浮液进行过滤分离,得到碎茶叶和一次萃取液;(6)将碎茶叶放入到乙醇溶液中浸泡后过滤分离,得到二次萃取液;(7)对二次萃取液进行减压蒸馏;(8)将蒸馏后的二次萃取液与一次萃取液混合,蒸发浓缩,得到茶叶萃取液。经过冷冻处理和两次浸提,充分的提取出茶叶中的有效成分,提高了茶叶的提取效率。
然而,茶多酚作为茶饮料的强制理化指标,萃茶技术采用茶多酚含量作为检测终点。萃取时间和茶多酚含量正相关,但萃取时间过长,导致茶叶的不良风味分子增多,影响产品品质质量。目前茶多酚含量检测标准是《GB/T8313-2018茶叶中茶多酚和儿茶素类含量的检测方法》,该方法要求的设备和试剂较多、对检测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高、检测操作复杂,耗时长。在萃取生产过程中,茶多酚管控方法容易出现萃取过度,严重影响产品品质稳定性。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茶叶萃取终点的评价方法,通过该方法可实现对茶叶萃取终点的快速确定,提高萃取效率,有效地的避免了过度萃取带来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茶叶萃取终点的评价方法,所述评价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对茶叶进行浸出,之后取萃取样品液;
(2)将步骤(1)得到的所述萃取样品液进行固形物含量的测定,计算提取指标,判断和预设值是否匹配,若匹配则萃取结束;
所述提取指标采用下式计算:
提取指标=(1-M)×m×a,式中M为浸出液损失率为10-20%,a为萃取样品液中固形物含量%,m为浸出中浸出介质与茶叶的质量比。
本发明提供的评价方法,通过对提取指标和与预设值进行重新的选择设定,实现了对茶叶浸出终点高效确定的同时还保证了茶叶萃取液具有良好的风味,提高了萃取效率,有效地避免了采用茶多酚确定终点时过度萃取导致的品质问题。
本发明中,浸出液损失率为10-20%,例如可以是10%、11%、12%、13%、14%、15%、16%、17%、18%、19%或20%等,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1)所述浸出为采用水浸。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1)所述浸出的介质的温度为70-90℃,例如可以是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84℃、85℃、86℃、87℃、88℃、89℃或90℃等,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1)所述浸出中浸出介质的质量为茶叶质量的10-50倍,例如可以是10倍、15倍、20倍、25倍、30倍、35倍、40倍、45倍或50倍等,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2)所述测定中萃取样品液的质量为50-100g,例如可以是50g、55g、60g、65g、70g、75g、80g、85g、90g、95g或100g等,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2)所述测定的温度为20-25℃,例如可以是20℃、20.5℃、21℃、21.5℃、22℃、22.5℃、23℃、23.5℃、24℃、24.5℃或25℃等,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2)所述固形物含量的测定采用折光仪进行测定。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2)所述预设值采用下式计算:
预设值=by+c,式中y为茶汤稀释到茶叶质量10倍后的茶多酚含量mg/kg,c为茶叶偏差系数,b为转化系数。
本发明中,预设值通过茶多酚和多种系数的调整,使得该评价方法在保证萃取效果的前提下,有效地避免了过度萃取带来的品质问题。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茶叶偏差系数包括红茶偏差系数或乌龙茶偏差系数。
优选地,所述红茶偏差系数为10-35,例如可以是10、15、20、25、30或35等,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优选地,所述乌龙茶偏差系数为1-20,例如可以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或20等,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优选地,所述转化系数包括红茶转化系数或乌龙茶转化系数。
优选地,所述红茶转化系数为0.02-0.06,例如可以是0.02、0.03、0.04、0.05、0.051、0.052、0.053、0.054、0.055、0.056、0.057、0.058、0.059或0.06等,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优选地,所述乌龙茶转化系数包括0.02-0.04,例如可以是0.02、0.025、0.026、0.027、0.028、0.029、0.03或0.04等,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
所述评价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对茶叶进行浸出,之后取萃取样品液;
(2)将步骤(1)得到的所述萃取样品液进行固形物含量的测定,计算提取指标,判断和预设值是否匹配,若匹配则萃取结束;
所述提取指标采用下式计算:
提取指标=(1-M)×m×a,式中M为浸出液损失率为10-20%,a为萃取样品液中固形物含量%,m为浸出中浸出介质与茶叶的质量比;所述预设值采用下式计算:
预设值=by+c,式中y为茶汤稀释到茶叶质量10倍后的茶多酚含量mg/kg,c为茶叶偏差系数,b为转化系数;所述茶叶偏差系数包括红茶偏差系数或乌龙茶偏差系数;所述红茶偏差系数为10-35;所述乌龙茶偏差系数为1-20;所述转化系数包括红茶转化系数或乌龙茶转化系数;所述红茶转化系数为0.02-0.06;所述乌龙茶转化系数包括0.02-0.04。
与现有技术方案相比,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评价方法,通过对提取指标和与预设值进行重新的选择设定,实现了对茶叶浸出终点高效确定的同时还保证了茶叶萃取液具有良好的风味,提高了萃取效率,有效地避免了采用茶多酚确定终点时过度萃取导致的品质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好地说明本发明,便于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的典型但非限制性的实施例如下: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红茶(福建小种红茶)萃取终点的评价方法,所述评价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对茶叶进行浸出,之后取萃取样品液;
(2)将步骤(1)得到的所述萃取样品液进行固形物含量的测定,计算提取指标,判断和预设值是否匹配,若匹配则萃取结束;
步骤(1)所述浸出为采用水浸,所述浸出的介质的温度为80℃,所述浸出中浸出介质的质量为茶叶质量的30倍;
步骤(2)所述测定中萃取样品液的质量为75g,所述测定的温度为22℃,所述固形物含量的测定采用折光仪进行测定,所述提取指标采用下式计算:
提取指标=(1-M)×m×a,式中M为浸出液损失率为10%,a为萃取样品液中固形物含量为1.516%,m为浸出中浸出介质与茶叶的质量比为30;
所述预设值采用下式计算:
预设值=by+c,式中y为茶汤稀释到茶叶质量10倍后的茶多酚含量mg/kg,c为茶叶偏差系数,b为转化系数;;
所述茶叶偏差系数为红茶偏差系数,所述红茶偏差系数为15;
所述转化系数为红茶转化系数,所述红茶转化系数为0.045。
萃取终点后,所得萃取液的品质详见表1。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乌龙茶(福建铁观音)萃取终点的评价方法,所述评价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对茶叶进行浸出,之后取萃取样品液;
(2)将步骤(1)得到的所述萃取样品液进行固形物含量的测定,计算提取指标,判断和预设值是否匹配,若匹配则萃取结束;
步骤(1)所述浸出为采用水浸,所述浸出的介质的温度为70℃,所述浸出中浸出介质的质量为茶叶质量的40倍;
步骤(2)所述测定中萃取样品液的质量为50g,所述测定的温度为25℃,所述固形物含量的测定采用折光仪进行测定,所述提取指标采用下式计算:
提取指标=(1-M)×m×a,式中M为浸出液损失率为15%,a为萃取样品液中固形物含量为0.683%,m为浸出中浸出介质与茶叶的质量比为40;
所述预设值采用下式计算:
预设值=by+c,式中y为茶汤稀释到茶叶质量10倍后的茶多酚含量mg/kg,c为茶叶偏差系数,b为转化系数;
所述茶叶偏差系数为乌龙茶偏差系数,所述乌龙茶偏差系数为10;
所述转化系数为乌龙茶转化系数,所述乌龙茶转化系数包括0.022。
萃取终点后,所得萃取液的品质详见表1。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红茶(云南滇红)萃取终点的评价方法,所述评价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对茶叶进行浸出,之后取萃取样品液;
(2)将步骤(1)得到的所述萃取样品液进行固形物含量的测定,计算提取指标,判断和预设值是否匹配,若匹配则萃取结束;
步骤(1)所述浸出为采用水浸,所述浸出的介质的温度为90℃,所述浸出中浸出介质的质量为茶叶质量的20倍;
步骤(2)所述测定中萃取样品液的质量为100g,所述测定的温度为20℃,所述固形物含量的测定采用折光仪进行测定,所述提取指标采用下式计算:
提取指标=(1-M)×m×a,式中M为浸出液损失率为20%,a为萃取样品液中固形物含量为2.231%,m为浸出中浸出介质与茶叶的质量比为20;
所述预设值采用下式计算:
预设值=by+c,式中y为茶汤稀释到茶叶质量10倍后的茶多酚含量mg/kg,c为茶叶偏差系数,b为转化系数;
所述茶叶偏差系数为红茶偏差系数,所述红茶偏差系数为25;
所述转化系数为红茶转化系数,所述红茶转化系数为0.025。
萃取终点后,所得萃取液的品质详见表1。
对比例1
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红茶的偏差系数为40,所得萃取液的品质详见表1。
对比例2
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红茶的转化系数为0.01,所得萃取液的品质详见表1。
对比例3
与实施例2的区别仅在于乌龙茶的偏差系数为30,所得萃取液的品质详见表1
对比例4
与实施例2的区别仅在于乌龙茶的转化系数为0.01,所得萃取液的品质详见表1。
本发明中,茶叶萃取液的汤色、香气、滋味评价的描述说明参见GB/T23776–2018茶叶感官审评方法中的表B2和B4。
表1
通过上述实施例和对比例的结果可知,本发明提供的评价方法,通过对提取指标和与预设值进行重新的选择设定,实现了对茶叶浸出终点高效确定的同时还保证了茶叶萃取液具有良好的风味,提高了萃取效率,有效地避免了采用茶多酚确定终点时过度萃取导致的品质问题。
申请人声明,本发明通过上述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详细结构特征,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详细结构特征,即不意味着本发明必须依赖上述详细结构特征才能实施。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对本发明的任何改进,对本发明所选用部件的等效替换以及辅助部件的增加、具体方式的选择等,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发明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茶叶萃取终点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评价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对茶叶进行浸出,之后取萃取样品液;
(2)将步骤(1)得到的所述萃取样品液进行固形物含量的测定,计算提取指标,判断和预设值是否匹配,若匹配则萃取结束;
所述提取指标采用下式计算:
提取指标=(1-M)×m×a,式中M为浸出液损失率为10-20%,a为萃取样品液中固形物含量%,m为浸出中浸出介质与茶叶的质量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浸出为采用水浸。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浸出的介质的温度为70-90℃。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浸出中浸出介质的质量为茶叶质量的10-50倍。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测定中萃取样品液的质量为50-100g。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测定的温度为20-25℃。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固形物含量的测定采用折光仪进行测定。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预设值采用下式计算:
预设值=by+c,式中y为茶汤稀释到茶叶质量10倍后的茶多酚含量mg/kg,c为茶叶偏差系数,b为转化系数。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茶叶偏差系数包括红茶偏差系数或乌龙茶偏差系数;
优选地,所述红茶偏差系数为10-35;
优选地,所述乌龙茶偏差系数为1-20;
优选地,所述转化系数包括红茶转化系数或乌龙茶转化系数;
优选地,所述红茶转化系数为0.02-0.06;
优选地,所述乌龙茶转化系数包括0.02-0.04。
10.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评价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对茶叶进行浸出,之后取萃取样品液;
(2)将步骤(1)得到的所述萃取样品液进行固形物含量的测定,计算提取指标,判断和预设值是否匹配,若匹配则萃取结束;
所述提取指标采用下式计算:
提取指标=(1-M)×m×a,式中M为浸出液损失率%,a为萃取样品液中固形物含量%,m为浸出中浸出介质与茶叶的质量比;所述预设值采用下式计算:
预设值=by+c,式中y为茶汤稀释到茶叶质量10倍后的茶多酚含量mg/kg,c为茶叶偏差系数,b为转化系数;所述茶叶偏差系数包括红茶偏差系数或乌龙茶偏差系数;所述红茶偏差系数为10-40;所述乌龙茶偏差系数为1-20;所述转化系数包括红茶转化系数或乌龙茶转化系数;所述红茶转化系数为0.05-0.06;所述乌龙茶转化系数包括0.025-0.03。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011552.2A CN112858604A (zh) | 2021-01-06 | 2021-01-06 | 一种茶叶萃取终点的评价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011552.2A CN112858604A (zh) | 2021-01-06 | 2021-01-06 | 一种茶叶萃取终点的评价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858604A true CN112858604A (zh) | 2021-05-28 |
Family
ID=760041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011552.2A Pending CN112858604A (zh) | 2021-01-06 | 2021-01-06 | 一种茶叶萃取终点的评价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858604A (zh)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9040194A1 (en) * | 2007-09-28 | 2009-04-02 | Unilever Plc | Process for extracting theaflavins from tea |
CN103242314A (zh) * | 2013-04-19 | 2013-08-14 | 天津大学 | 一种综合提取茶叶中有效成分的方法 |
CN105494761A (zh) * | 2016-01-12 | 2016-04-20 | 康师傅饮品投资(中国)有限公司 | 一种乌龙茶浓缩液的制备方法 |
CN109535119A (zh) * | 2018-12-27 | 2019-03-29 | 贵州理工学院 | 一种茶多酚的提取方法 |
-
2021
- 2021-01-06 CN CN202110011552.2A patent/CN112858604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9040194A1 (en) * | 2007-09-28 | 2009-04-02 | Unilever Plc | Process for extracting theaflavins from tea |
CN103242314A (zh) * | 2013-04-19 | 2013-08-14 | 天津大学 | 一种综合提取茶叶中有效成分的方法 |
CN105494761A (zh) * | 2016-01-12 | 2016-04-20 | 康师傅饮品投资(中国)有限公司 | 一种乌龙茶浓缩液的制备方法 |
CN109535119A (zh) * | 2018-12-27 | 2019-03-29 | 贵州理工学院 | 一种茶多酚的提取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4)
Title |
---|
刘华戎等: "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测定茶叶中咖啡因", 《食品研究与开发》 * |
许勇泉等: "武夷岩茶饮料最佳浸提参数的研究", 《浙江农业科学》 * |
邓燕莉等: "乙酸乙酯萃取茶多酚的量效关系研究", 《分析测试学报》 * |
魏长庆 等: "罗布麻茶饮料加工工艺研究", 《食品科技》 *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3971858A (en) | Extracting tea using an aqueous solution of ammonium bicarbonate or ammonia | |
EP2515665B1 (en) | A process for preparing a tea product | |
US20080057172A1 (en) | Process for Making Tea Extracts | |
US20080095913A1 (en) | Process for Making Tea Extracts | |
GB2081065A (en) |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instant beverages | |
EP2782456B1 (en) | A process for producing tea product | |
JPS63129955A (ja) | コ−ヒ−抽出液の安定化方法 | |
CN101072510A (zh) | 酶处理的茶提取物、酶处理的茶天然芳香物和酶处理的茶天然芳香物浓缩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以及由该方法得到的酶处理的茶提取物、酶处理的茶天然芳香物和酶处理的茶天然芳香物浓缩提取物 | |
WO2011151237A1 (en) | A process of preparation of tea | |
US20080254189A1 (en) | Process for Making Tea Extracts | |
CN103583729B (zh) | 一种果味红茶浓缩汁的加工方法 | |
WO2009083418A1 (en) | Process for recovering aroma from tea | |
CN110353058A (zh) | 一种降低茶叶氟含量的茶叶制备方法 | |
KR100214154B1 (ko) | 두충차의 제조 방법 | |
US20050163901A1 (en) | Process for producing tea drink and tea drink product | |
CN112858604A (zh) | 一种茶叶萃取终点的评价方法 | |
US3392028A (en) | Fermentation of tea | |
EP0714968A2 (en) | Natural antioxidant and method of preparing the same | |
KR102073303B1 (ko) | 관능적으로 뛰어나고 가바(gaba)함량이 높은 발아, 발효 현미를 활용한 누룽지 제조 및 이를 이용한 숭늉 음료 제조관련 기술 | |
JP7074418B1 (ja) | 発酵茶抽出液の製造方法 | |
CN115316461A (zh) | 一种白茶茶膏 | |
CN108740116A (zh) | 一种速溶红茶的制备方法 | |
EP1040762A2 (en) | Process for producing tea concentrates | |
CN107619741A (zh) | 澳洲坚果酒及其制作方法 | |
KR100380178B1 (ko) | 오가피 추출액 가공방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528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