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06806B - 标本分析仪、标本分析方法及计算机系统 - Google Patents
标本分析仪、标本分析方法及计算机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806806B CN101806806B CN201010108310.7A CN201010108310A CN101806806B CN 101806806 B CN101806806 B CN 101806806B CN 201010108310 A CN201010108310 A CN 201010108310A CN 101806806 B CN101806806 B CN 10180680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ample
- reagent
- reagent container
- determinator
- accuracy contro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0584—Control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analysers
- G01N35/00594—Quality control, including calibration or testing of components of the analyser
- G01N35/00613—Quality control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0584—Control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analysers
- G01N35/00594—Quality control, including calibration or testing of components of the analyser
- G01N35/00613—Quality control
- G01N35/00663—Quality control of consumables
- G01N2035/00673—Quality control of consumables of reagent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0584—Control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analysers
- G01N35/00722—Communications; Identification
- G01N35/00732—Identification of carriers, materials or components in automatic analysers
- G01N2035/00742—Type of codes
- G01N2035/00752—Type of codes bar code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0584—Control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analysers
- G01N35/0092—Scheduling
- G01N2035/0096—Scheduling post analysis management of samples, e.g. marking, removing, storing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10—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samples or any liquids to, in, or from, the analysis apparatus, e.g. suction devices, injection devices
- G01N35/1009—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aspiration or dispense of liquids
- G01N2035/1025—Fluid level sensing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2—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 G01N35/026—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having blocks or racks of reaction cells or cuvette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10—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samples or any liquids to, in, or from, the analysis apparatus, e.g. suction devices, injection devices
- G01N35/1002—Reagent dispenser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10—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samples or any liquids to, in, or from, the analysis apparatus, e.g. suction devices, injection devices
- G01N35/1009—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aspiration or dispense of liquid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36/00—Chemistry: analytical and immunological testing
- Y10T436/10—Composi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calibration, simulation, stabilization, preparation or preservation; processes of use in preparation for chemical testing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36/00—Chemistry: analytical and immunological testing
- Y10T436/11—Automated chemical analysi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36/00—Chemistry: analytical and immunological testing
- Y10T436/11—Automated chemical analysis
- Y10T436/115831—Condition or time responsive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36/00—Chemistry: analytical and immunological testing
- Y10T436/12—Condition responsive control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36/00—Chemistry: analytical and immunological testing
- Y10T436/25—Chemistry: analytical and immunological testing including sample preparation
- Y10T436/2575—Volumetric liquid transf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Automatic Analysis And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标本分析仪,包括试剂容器固定部件;测定待测标本的测定装置;及可进行以下处理的信息处理装置:接受连续测定数个标本的开始测定指示;一收到开始测定指示,便控制测定装置开始连续测定数个标本;在测定装置用第一试剂容器所装的试剂进行连续测定期间,判断是否要从第一试剂容器换为第二试剂容器;当判断要从第一试剂容器换为第二试剂容器时,控制测定装置暂停开始下一个吸样动作,改为吸移精度管理用标本,测定由该精度管理用标本和第二试剂容器所装的试剂制备的精度管理用测定试样;及当精度管理用测定试样的分析结果满足一定条件时,控制测定装置开始吸移下一个标本。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标本分析方法和一种计算机系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析由标本和试剂调备的测定试样的测定结果的标本分析仪、标本分析方法及计算机系统。
背景技术:
在分析由标本和试剂调备的测定试样的测定结果的分析仪中,标本和试剂盛放在专用的标本容器和试剂容器中。由于试剂不同,有的试剂在试剂容器开封后马上开始变质。历来,当配置有数个盛放同一种试剂的试剂容器时,总是通过在一个试剂容器的试剂少于一定量时对所剩试剂进行精度管理来判断所用试剂是否变质。
比如日本专利公报No.2004-271265公开了一种自动分析仪,当一个试剂容器所装试剂的剩余测试次数少于设定测试次数时,用其他试剂容器所装的试剂进行精度管理用的标本的分析。当判断精度管理用标本的分析结果异常时,会产生其他试剂容器所装试剂变质等疑虑,从而需要更换试剂。
然而,日本专利公报No.2004-271265公开的自动分析仪中,当设定的剩余测试数过小时,由于分析处理在有关精度管理用标本的分析结果出来之前不停止,继续用其他试剂容器中的试剂进行标本分析处理,因此,当判断精度管理用标本的分析结果异常时,已用有变质之嫌的试剂测定了的标本就需要再次测定。由此造成标本浪费。
另一方面,当设定的剩余测试数过大时,在一个试剂容器所装试剂还很充足的时候便开始对精度管理用标本进行分析。这样可以在用其他试剂容器中的试剂分析标本前获得有关精度管理用标本的分析结果。但是,当从有关精度管理用标本的分析处理到使用其他试剂容器进行标本分析处理经过的时间过长时,也存在在分析精度管理用标本之后试剂变质等难以切实进行试剂精度管理的问题。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课题就是提供一种既能遏制标本浪费,又能切实实施试剂精度管理的标本分析仪、标本分析方法及计算机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范围只由后附权利要求书所规定,在任何程度上都不受这一节发明内容的陈述所限。
即,本发明提供以下内容:
(1)一种标本分析仪,包括:
试剂容器固定部件,能固定盛放同一种试剂的第一试剂容器和第二试剂容器;
测定装置,用于吸移待测标本并对由所述标本和装在所述第一试剂容器的试剂或装在所述第二试剂容器中的试剂制备的测定试样进行测定;及
能进行以下处理的信息处理装置:
接受连续测定数个标本的开始测定指示;
一旦收到所述开始测定指示,便控制所述测定装置开始连续测定所述数个标本;
在所述测定装置用所述第一试剂容器所装的所述试剂进行所述连续测定期间,判断是否要从所述第一试剂容器换为所述第二试剂容器;
当判断要从所述第一试剂容器换为所述第二试剂容器时,控制所述测定装置暂停开始下一个吸样动作,吸移精度管理用标本,测定由所述精度管理用标本和所述第二试剂容器所装的试剂制备的精度管理用测定试样;及
当所述精度管理用测定试样的分析结果满足一定条件时,控制所述测定装置开始吸移下一个标本。
(2)(1)所述标本分析仪,其中所述一定条件是指所述分析结果在一定范围内。
(3)(1)所述标本分析仪,其中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在开始吸移所述下一个标本后,控制所述测定装置测定由所述下一个标本与所述第二试剂容器中所装的试剂制备的测定试样。
(4)(1)所述标本分析仪,其中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在所述分析结果未满足所述一定条件时,控制所述测定装置中止测定待测试样。
(5)(1)所述标本分析仪,还包括:显示器,其中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当所述分析结果未满足所述一定条件时,控制所述显示器显示所述分析结果未满足所述一定条件的信息。
(6)(1)所述标本分析仪,其中所述试剂容器固定部件能固定盛放与所述第一试剂容器和所述第二试剂容器各自所装的试剂相同的试剂的第三试剂容器;及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当所述精度管理用测定试样的所述分析结果未满足所述一定条件时,控制所述测定装置吸移精度管理用标本,测定所述精度管理用标本和所述第三试剂容器中所装的试剂制备的精度管理用测定试样。
(7)(1)至(6)任一所述标本分析仪,其中判断要换所述试剂容器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所述第一试剂容器中的所述试剂余量;判断所述第一试剂容器中的所述试剂余量是否少于一定量;及当所述第一试剂容器中的所述试剂余量少于一定量时,判断将由所述第一试剂容器换为所述第二试剂容器。
(8)(7)所述标本分析仪,其中所述测定装置有试剂吸管,用于吸移固定在所述试剂容器固定部件上的试剂容器内的试剂;所述试剂吸管有液面感应器,用于探查所述试剂容器内的所述试剂的液面;及获取所述试剂余量步骤包括以下步骤:控制所述测定装置在用所述试剂吸管吸移所述第一试剂容器内所装的试剂时,通过所述液面感应器探查所述第一试剂容器内所装的试剂的液面;及根据所述液面感应器的探查结果,获取所述第一试剂容器内所装的试剂的余量。
(9)(8)所述标本分析仪,其中所述一定量是指,针对一定测定项目测定一次所需的试剂量。
(10)(1)所述标本分析仪,其中判断要换所述试剂容器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表示所述第一试剂容器内所装的试剂的有效期的信息;判断所述试剂是否已过有效期;及当所述试剂已过有效期时,判断要由所述第一试剂容器换为所述第二试剂容器。
(11)一种标本分析仪,包括:
试剂容器固定部件,能固定盛放同一种试剂的第一试剂容器和第二试剂容器;
测定装置,吸移待测标本,对由所述标本和装在所述第一试剂容器的试剂或装在所述第二试剂容器中的试剂制备的测定试样进行测定;及
可进行以下处理的信息处理装置:
接受连续测定数个标本的开始测定指示;
一旦收到所述开始测定指示,便控制所述测定装置吸移一个标本,测定由所述一个标本与所述第一试剂容器所装的试剂制备的测定试样;
判断是否要从所述第一试剂容器换为所述第二试剂容器;
当判断要从所述第一试剂容器换为所述第二试剂容器时,控制所述测定装置暂停开始吸移下一个标本,吸移精度管理用标本,测定由所述精度管理用标本和所述第二试剂容器所装是试剂制备的精度管理用测定试样;
判断所述精度管理用测定试样的分析结果是否满足一定条件;及
当所述分析结果满足所述一定条件时,控制所述测定装置开始吸移所述下一个标本,测定由所述下一个标本与所述第二试剂容器所装的试剂制备的测定试样。
(12)一种标本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测定装置开始连续测定数个标本;
(b)所述测定装置用第一试剂容器所装的试剂进行所述连续测定时,判断是否要由所述第一试剂容器换为装有与所述第一试剂容器所装试剂相同的试剂的第二试剂容器;
(c)当判断要从所述第一试剂容器换为所述第二试剂容器时,所述测定装置暂停开始吸移下一个标本,改为吸移精度管理用标本,测定由该精度管理用标本和所述第二试剂容器所装的试剂制备的精度管理用测定试样;及
(d)当所述精度管理用测定试样的分析结果满足一定条件时,所述测定装置开始吸移下一个标本。
(13)一种计算机系统,包括以下模块:
接受开始连续测定数个标本的指示;
一旦收到所述开始测定指示,便控制测定装置开始连续测定所述数个标本;
在所述测定装置用第一试剂容器所装的试剂进行所述连续测定期间,判断是否要从所述第一试剂容器换为装有与所述第一试剂容器所装试剂相同的试剂的第二试剂容器;
当判断要从所述第一试剂容器换为所述第二试剂容器时,控制所述测定装置暂停开始吸移下一个标本,改为吸移精度管理用标本,测定由所述精度管理用标本和装在所述第二试剂容器中的试剂制备的精度管理用测定试样;及
当所述精度管理用测定试样的分析结果满足一定条件时,控制所述测定装置开始吸移下一个标本。
通过上述(1)的结构,比如当因第一试剂容器余量少于一定量等原因判断要从第一试剂容器换为第二试剂容器时,可以不管是否已实施精度管理,都暂停开始吸移下一个标本。还能够提前避免用有变质等之嫌的试剂制备测定试样而造成浪费。因此能够防患于未然,不吸移多余标本,切实对试剂进行精度管理。
采用上述(3)所述结构,不更换试剂容器即可自动重新开始测定,无需使用者进行复杂的操作。
采用上述(4)所述结构,可以提前避免使用被疑为变质的试剂制备测定试样,能够通过更换试剂容器等精确地进行测定。
采用上述(5)所述结构,可以用肉眼确认有试剂容器装有怀疑变质的试剂的信息。
采用上述(6)所述结构,可以不更换试剂容器,用第三试剂容器中的试剂进行精度管理。因此,使用者不必进行烦琐操作,即能使用可用试剂切实进行精度管理。
采用上述(7)所述结构,当第一试剂容器的余量少于一定量时,判断要从第一试剂容器换为第二试剂容器,可不管是否已精度管理实施,都停止吸样。因此,可以防患于未然,避免过多余吸样,同时还能切实进行试剂的精度管理。
采用上述(9)所述结构,可以在所剩试剂不够测定一次的量时,实施精度管理,可以非常充分地使用试剂。
采用上述(11)所述结构,当判断是否需要就每一标本进行精度管理,并判断需要且精度管理用测定试样的分析结果满足一定条件时,可以让测定装置开始吸移下一标本。因此,可以仅在精度管理用标本的分析结果满足一定条件时才开始吸移下一标本,可以不浪费标本,切实实施试剂精度管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分析仪的整体结构斜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分析仪的控制器的结构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分析仪的驱动部件的简要结构的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分析仪的概要的部分平面图;
图5为第一容器架的结构斜视图;
图6为第二容器架的结构斜视图;
图7为试剂余量计算方法的说明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分析仪的控制器的CPU处理顺序的流程图;
图9为设定精度管理用信息的精度管理信息的设定界面的例示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分析仪的控制器的CPU处理顺序的流程图;及
图11为本发明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分析仪的控制器的CPU处理顺序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按照附图,以光学测定并分析与血液的凝固·线溶功能有关的一定物质的量和活性程度的状况为例,就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分析仪进行具体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为本发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分析仪的整体结构斜视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分析仪1由测定装置(测定部件)2、配置在测定装置2前面的运样装置3和与测定装置2电路连接的控制装置4组成。测定装置2设有标本容器投放部件5,用于投放装待测标本的标本容器。标本容器投放部件5的前侧设有紧急停止钮1a、测定开始钮1b。紧急停止钮1a具有紧急时停止测定的功能。测定开始钮1b有开始测定的功能。通过操作控制装置4也可开始或停止测定。
控制装置4比如是个人电脑,它包含控制器4a、显示器4b、键盘4c和鼠标4d。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分析仪1的控制器4a的结构框图。
控制器4a至少由CPU(中央演算装置)41、RAM42、存储设备43、输入接口44、输出接口45、通信设备46、便携式磁盘驱动器47和连接上述硬件的内部总线48构成。CPU41通过内部总线48与控制器4a的上述硬件各部分连接。CPU41控制上述硬件各部分的动作,同时按照存储设备43存储的计算机程序100控制后述驱动部件8、读码器9的动作。
RAM42由SRAM、闪存等挥发性存储器构成,执行计算机程序100时加载模块,存储执行计算机程序100时发生的临时数据等。
存储设备43由内置的固定存储设备(硬盘)等构成。存储设备43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100由便携式磁盘驱动器47从存储有程序和数据等信息的DVD、CD-ROM等便携式存储介质90下载,执行时,从存储设备43加载到RAM42执行。当然,计算机程序也可以通过通信设备46从外部计算机下载。
通信设备46连接内部总线48,通过与因特网、LAN、WAN等外部网络连接,可以实现与外部计算机等的数据收发。比如上述存储设备43不限于内置于控制器4a,也可以是通过通信设备46连接的外部储存器等外部存储介质。
输入接口44与键盘4c、鼠标4d等数据输入设备连接。输出接口45连接在CRT监视器、LCD等显示器4b、激光打印机和喷墨打印机等印刷设备等。
分析仪1设有放置标本容器的标本盘6和放置试剂容器的试剂盘7。标本盘6和试剂盘7可由驱动部件8移动。驱动部件8的动作由控制器4a控制。测定装置2设有读码器9,用于读取贴在放置于标本盘6和试剂盘7的标本容器和试剂容器上的条形码信息。
驱动部件8用恒流驱动的步进式电机移动标本盘6和试剂盘7。驱动部件8的动作和读码器9的动作均由通过信号线连接的控制器4a控制。
图3为本发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分析仪1的驱动部件8的简要结构框图。如图3所示,从控制器4a的CPU41接收到动作信号的PPMC(脉冲振荡器)81将动作信号转换成指令脉冲信号,传送至电机驱动器82。收到指令脉冲信号的电机驱动器82按照指令脉冲信号的脉冲数转动步进式电机83。
比如指令脉冲信号为旋转方向控制信号时,按照表示旋转方向的数字值“1”或“0”,决定步进电机83的旋转方向。可以按照指令脉冲信号的频率改变步进电机83的旋转速度。
图4为本发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分析仪1的概要的部分平面图。在本实施方式1中,试剂盘7由圆形的第一转台71、圆环形的第二转台72构成。第一转台71上放置有数个可装载试剂容器的第一容器架73、73、…,第二转台72上放置有数个可装载试剂容器的第二容器架74、74、…。驱动部件8有转动第一转台71的第一步进电机和转动第二转台72的第二步进电机。即,驱动部件8有数个电机驱动器82、82、…,和步进电机83、83、…。
控制器4a的CPU41发出动作信号,各步进电机83按照驱动部件8转换的指令脉冲信号运行,分别转动第一转台71和第二转台72。驱动部件8可以分别顺时针和逆时针双方向转动第一转台71和第二转台72,可互相独立转动。
第一转台71和第二转台72分别作为装载并固定试剂容器的试剂容器固定部件,可拆装地固定数个第一容器架73、73、…和第二容器架74、74、…。数个第一容器架73、73、…和第二容器架74、74、…分别贴有印着条形码信息的条形码标签。在第二转台72旁边隔一定距离设置有读码器9,用于读取所贴的条形码标签。读码器9也与控制器4a进行可数据通信连接,如可以将所读取的条形码信息转换成脉冲信号送至CPU41。
图5为第一容器架73的结构斜视图。第一容器架73由固定试剂容器200的二个固定位731和732、分别设在固定位731和732前面的缺口731a和732a、以及向上突出的把手733构成。固定位731和732的可装载部分从上面看略呈圆形,可固定圆筒形试剂容器200。当固定外径比固定位731和732的内径小的试剂容器200时,可另通过转插件等稳定固定。
固定位731和732的外壁分别贴有条形码标签731b、732b。固定位731和732的内壁也分别贴有条形码标签。比如当试剂容器200固定在第一容器架73的固定位731时,读码器9不能读取贴在固定位731的内壁的条形码标签。
因此,当读码器9读取条形码标签731b后,不读取贴在固定位731的内壁的条形码标签,而直接读取贴在试剂容器200的条形码标签200a时,控制器4a的CPU41可以判断固定位731固定有试剂容器200,且该试剂容器200中装有与条形码标签200a上读取的条形码信息相应的试剂。
图6为第二容器架74的结构斜视图。第二容器架74由固定试剂容器200的六个固定位741~746、分别设在固定位741~746前面的缺口741a~746a、及向上突出的把手747构成。固定位741~746的可装载部分从上面看略呈圆形,可固定圆筒形试剂容器200。当固定外径比固定位741~746的内径小的试剂容器200时,可另通过转插件等稳定固定。
固定位741~746的外壁分别贴有条形码标签741b~746b。固定位741~746的内壁也分别贴有条形码标签。比如当3个试剂容器200、200、200固定在第二容器架74的固定位741、744、745时,读码器9不能读取贴在固定位741、744、745的内壁的条形码标签。
因此,当读码器9读取条形码标签741b、744b或745b后,不读取贴在固定位741、744、745的内壁的条形码标签,而直接读取贴在试剂容器200的条形码标签200a、200a、200a时,控制器4a的CPU41可以判断固定有盛放与条形码标签200a、200a、200a上读取的条形码信息相应的试剂的试剂容器200、200、200。
返回图4,测定装置2有标本容器运送部件60、标本分装臂70、第一光学信息获取部件80、照明设备95、加温部件105、标本容器移送部件110、试剂分装臂120和第二光学信息获取部件130。通过无图示的步进电机转动标本分装臂70,吸移已由运样装置3运送到一定吸移位置的试管250(参照图1)中的标本,将已吸移的标本注入固定在标本容器转台61的标本容器固定部件62上的标本容器210中。通过无图示的步进电机转动试剂分装臂120,分装放在试剂盘7的试剂,制备测定试样。
试剂分装臂120的下部设有吸移部件,吸移部件随着步进电机上下驱动试剂分装臂120,插入试剂容器200,吸移放在里面的试剂。吸移试剂时,由设在吸移部件前端的液面感应器探查液面,算出试剂余量。图7为试剂余量计算方法的说明图。
试剂分装臂120的吸管121从吸移试剂的初始位置(高度H1)向下移动。吸管121每向步进电机输入单位脉冲,就移动距离D。因此,可以由输入到步进电机的脉冲数P求出吸管121向下移动的距离P×D。用设在吸管121前端的液面感应器探查试剂的液面。即,可以通过取得设在吸管121前端的液面感应器探查试剂液面时的脉冲数P,求出从初始位置H1向下移动的距离P×D。
液面感应器将探查试剂液面时输入到步进电机的脉冲数P和吸管121每单位脉冲的移动距离D传送给控制器4a,控制器4a用试剂容器200在水平方向的内面积S算出试剂余量T。首先,控制器4a用(式1)算出液面高度H。
H=H1-P×D………(式1)
然后,控制器4a根据存储的试剂容器200的内面积S和算出的试剂的液面高度H,用(式2)算出试剂余量T。
T=H×S………(式2)
求出试剂余量T,就可算出用此试剂还能够就所定测定项目测定几次。从而可以判断是否需要变更吸管121吸移试剂的试剂容器200,是否需要更换试剂容器200等,还能决定吸移精度管理用的试剂的时间。
返回图4,测定装置2通过对图1所示运样装置3提供的标本进行光学测定,获取关于所供标本的光学信息。在本实施方式1中,对从图1所示运样装置3的管架251上配置的试管250分装到测定装置2的标本容器210内的标本进行光学测定。
盛放已由标本分装臂70分装的标本的标本容器210由标本容器运送部件60运送到分析仪1内。标本容器运送部件60由配置在圆环形第二转台72外侧的圆环状标本容器运送台61和在标本容器运送台61上沿圆周方向隔一定间隔设置的数个圆筒形标本容器固定部件62构成。标本容器固定部件62逐个固定标本容器210。
第一光学信息获取部件80为了测定添加试剂前的标本中有无干扰物质(乳糜、血红蛋白和胆红素)及干扰物质的浓度而从标本中获取光学信息。第一光学信息获取部件80从固定于标本容器运送台61的标本容器固定部件62中的标本容器210内的标本获取光学信息(根据标本的透射光得到的信息)。第一光学信息获取部件80与控制装置4的控制器4a电路连接,将第一光学信息获取部件80获取的数据传送到控制装置4的控制器4a。据此,在控制装置4可以分析(解析)第一光学信息获取部件80获取的数据,通过求出标本容器210内的标本对分叉光纤91射出的5种光的吸光度,分析标本中有无干扰物质、干扰物质的浓度等。根据标本中有无干扰物质和干扰物质的浓度等,判断是否要分析第二光学信息获取部件130测定的光学信息。
照明单元95提供第一光学信息获取部件80和第二光学信息获取部件130进行的光学测定所用的五种波长的光(340nm、405nm、575nm、660nm和800nm)。即一个照明单元95由第一光学信息获取部分80和第二光学信息获取部分130共用。照明单元95的光是由分叉光纤91和分叉光纤92分别向第一光学信息获取部件80和第二光学信息获取部件130提供的。
第二光学信息获取部件130由配置在固定所制测定试样的测定试样固定部件131下方的检测器对标本容器210内的测定试样以多种条件进行光学测定(正式测定)。第二光学信息获取部件130也与控制装置4的控制器4a电路连接,将获取的数据(光学信息)传递给控制装置4的控制器4a。这样,在控制装置4,根据对预先从第一光学信息获取部件80获取的数据(光学信息)的分析结果,对来自第二光学信息获取部件130的数据(光学信息)进行分析,将分析结果显示在显示器4b上。
分叉光纤92发出的具有660nm波长的光是测定Fbg(纤维蛋白原量)、PT(凝血时间)和APTT(激活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时使用的主波长。有800nm波长的光是测定Fbg、PT和APTT时使用的副波长。合成基质法的测定项目ATIII的测定波长为405nm,免疫比浊法的测定项目D二聚物和FDP的测定波长为800nm。血小板凝集的测定波长为575nm。
加温部件105由可保温的保温板101构成,设有10个凹形标本容器插孔101a。各标本容器插孔101a分别可放置一个标本容器210,通过将分装了标本的标本容器210在标本容器插孔101a放置数分钟,来将标本容器210内的标本加温到大约37℃。对被加温部件105加温的标本在加热结束后一定时间内进行试剂的分装和测定。这样,可以防止标本和由标本与试剂制备的测定试样变质,稳定测定数据。
标本容器移送部件110用于在标本容器运送部件60、加温部件105和第二光学信息获取部件130之间移送标本容器210。标本容器移送部件110由夹持标本容器210的移送用夹钳111和移送用夹钳111的驱动部件112构成。移送用夹钳111可通过驱动部件112的驱动在一定区域内移动,在标本容器运送部件60、加温部件105和第二光学信息获取部件130的测定试样固定部件131之间移送标本容器210。
下面,详细说明上述结构的分析仪1的分析处理过程。过去的分析仪在实施精度管理时,吸移精度管理用标本,制备精度管理用测定试样,进行分析处理,在分析结果出来之前不停止其他分析处理。即,用其他试剂容器所装的试剂进行的其他标本的分析处理也在继续进行。因此,当判断精度管理用标本的分析异常时,对已用可能变质的试剂分析的标本要再次进行分析处理。
此时,已从装有可能变质的试剂的试剂容器200分装的试剂不能再次使用,不得不弃之。为此,通过在对精度管理用标本进行分析处理时停止其他标本的吸移,在判断试剂未变质时再重新开始其他标本的吸移,可以避免标本浪费。
图8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分析仪1的控制器4a的CPU41的处理顺序流程图。控制器4a的CPU41接受连续测定数个标本的开始指示(步骤S801)。接受测定开始指示的方法无特别限定,通过用鼠标4d点击菜单界面上的开始指示按钮等来接受指示。
CPU41向测定装置(测定部件)2传送连续测定的开始指示(步骤S802)。测定装置2收到测定开始的指示后,让读码器(无图示)读取贴在装标本的容器上的条形码标签(无图示),获取标本的识别信息(试样ID),并传送至控制器4a的CPU41。
控制器4a的CPU41判断是否收到识别信息(试样ID)(步骤S803)。当CPU41判断未收到识别信息(试样ID)时(步骤S803:否),CPU41转入等待接收状态。当CPU41判断收到识别信息(试样ID)时(步骤S803:是),CPU41查询存储设备43,获取所存受检者信息,并将受检者信息送至测定装置2(步骤S804)。据此可决定待测标本的测定项目。
收到受检者信息的测定装置2吸移作为测定目标的受检者标本,用试剂分装臂120的吸管121吸移测定用试剂。测定装置2在吸管121前端的液面感应器探查到试剂液面时,向控制器4a发送脉冲数P和吸管121每单位脉冲的移动距离D。
控制器4a的CPU41接收脉冲数P和吸管121每单位脉冲的移动距离D(步骤S805)。CPU41读取存储设备43中所存的试剂容器200在水平方向的内面积S,以(式1)求出液面高度H。
H=H1-P×D……(式1)
CPU41根据读取的试剂容器200的内面积S和求出的试剂液面高度H,以(式2)求出试剂余量T(步骤S806)。
T=H×S……(式2)
CPU41判断试剂容器200的试剂余量T是否少于一定量(步骤S807),当CPU41判断试剂余量T在一定量以上时(步骤S807:否),CPU41向测定装置2发送下一个测定开始指示(步骤S808),并使处理返回步骤S805,重复上述处理。当CPU41判断试剂余量T少于一定量时(步骤S807:是),CPU41向测定装置2发送开始精度管理的指示(步骤S809)。收到精度管理开始指示的测定装置2吸移精度管理用标本,与装在其他试剂容器200的试剂混合,制备精度管理用测定试样,开始测定,并向控制器4a传送基于测定数据的分析结果。
作为余量T的判断标准的一定量并无特别限定,比如也可以是测定一次消耗试剂量最大的测定项目所需的试剂量。此时,分析仪1判断试剂容器200内的试剂余量少于上述测定一次所需的试剂量时,让测定装置2吸移精度管理用标本,与装在其他试剂容器200的试剂混合制备精度管理用测定试样,获取精度管理用测定试样的分析结果。以此可以用完试剂容器200内的试剂,直到试剂处于连测定一次所需的量都不够的状态。
也可以按每个标本的测定项目设定,当判断试剂容器200内的试剂余量少于一定量时是否测定精度管理用标本和是否中断下一个标本测定。即,也可以设定为:当试剂容器200内的试剂余量少于一定量、且下一个标本测定项目是一定测定项目时,测定精度管理用标本并中断下一标本测定;当试剂容器200内的试剂余量少于一定量、但下一个标本测定项目不是一定测定项目时,不测定精度管理用标本且不中断下一标本测定。不同测定项目所需试剂用量不同,即使试剂余量不够某一测定项目用,也可能对于别的测定项目足够用。
图9是设定精度管理用信息的精度管理信息设定界面的例示图。如图9所示,标本的测定项目一览显示在测定项目显示区901。显示在测定项目显示区901的每个测定项目都有数个设定参数,一览显示在设定参数显示区902。
使用者可在精度管理设定区903点击鼠标4d,就每个作为精度管理目标设定的设定项目,选择“定期自动QC”或“试剂瓶(vial)QC”。所谓“定期自动QC”是指,隔一定时间自动实施精度管理的设定。而所谓“试剂瓶QC”是指,就每个试剂容器200实施精度管理的设定。接受对“试剂瓶QC”的选择的情况下,进行设定:当某一个试剂容器200的余量少于一定量时,吸移精度管理用标本。
返回图8,控制器4a的CPU41判断是否收到精度管理用测定试样的分析结果(步骤S810)。当CPU41判断未收到精度管理用测定试样的分析结果时(步骤S810:否),CPU41判断是否已向测定装置2发送停止吸移标本的吸样停止指示,当未发出吸样停止指示时,向测定装置2发送吸样停止指示(步骤S812)。如果已经发出吸样停止指示,则CPU41将处理返回步骤S810,重复上述处理。
收到吸样停止指示的测定装置2停止标本分装臂70的吸样操作。如此可以停止吸样,直到判断控制器4a获得精度管理用测定试样的分析结果,即使检出试剂变质等也可以避免浪费标本,防患于未然。
当CPU41判断收到精度管理用测定试样的分析结果时(步骤S810:是),CPU41判断收到的分析结果是否在正常范围内(步骤S813)。分析结果是否在正常范围内,只要判断收到的分析结果是否包含在事前已知分析结果的精度管理用标本的分析结果的允许范围内即可。
当CPU41判断收到的分析结果在正常范围内时(步骤S813:是),CPU41向测定装置2发送重新开始吸移标本的恢复吸样指示(步骤S814)。据此可以不更换试剂容器200而恢复测定,使用者不必进行烦琐的作业。
当CPU41判断收到的分析结果不在正常范围内时(步骤S813:否),CPU41向测定装置2发送中止有关标本的测定的测定中止指示(步骤S815),并在显示器4b上显示关于精度管理用标本的分析结果不在正常范围内的信息(步骤S816)。以此,可以事先避免使用有可能变质的试剂制备测定试样,可通过更换试剂容器200等适当进行分析处理。
试剂容器固定部件可以固定盛放同一种试剂的三个以上试剂容器200、200、…,当控制器4a的CPU41判断精度管理用测定试样的分析结果不在正常范围内时,CPU41让测定装置2再次吸移精度管理用标本,与另一试剂容器200中的试剂混合,制备精度管理用测定试样,获取精度管理用测定试样的分析结果。以此可以不更换试剂容器200,用其他试剂进行精度管理,使用者不必进行更换试剂容器200等烦琐的作业,使用可用的试剂进行精度管理。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1,在未获得精度管理用测定试样的分析结果时即可让测定装置2停止吸样,从而可以停止分析处理,直到有关精度管理用标本的分析结果出来,得以事先避免使用有变质等可能的试剂制备测定试样。因此,可以适当地进行试剂精度管理而不浪费标本。
(实施方式2)
本发明实施方式2涉及的分析仪1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因此标以同一符号省略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2在收到分析结果之前发送停止吸样的指示这一点上与实施方式1不同。
下面就实施方式2涉及的分析仪1的分析处理进行详细说明。过去的分析仪在实施精度管理时,吸移精度管理用标本,制备精度管理用测定试样进行分析处理,在分析结果出来之前不会停止其他分析处理。即,用其他试剂容器所装试剂进行其他标本的分析处理也继续进行。因此,当判断精度管理用标本的分析异常时,对已用可能变质的试剂分析的标本要再次进行分析处理。
此时,已从装有可能变质的试剂的试剂容器200分装的试剂不能再次使用,不得不弃之。为此,当判断某一试剂容器的余量少于一定量时,让测定装置停止吸样,在精度管理结果判断试剂未变质时恢复吸样,就可以避免浪费标本。
图10是本发明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分析仪1的控制器4a的CPU41处理顺序的流程图。控制器4a的CPU41与实施方式1同样,实施从步骤S801到步骤S807的处理。CPU41判断试剂容器200的试剂余量T是否少于一定量(步骤S807),当CPU41判断试剂余量T在一定量以上时(步骤S807:否),CPU41向测定装置2发送下一个测定开始指示(步骤S808),并使处理返回步骤S805,重复上述处理。
当CPU41判断试剂余量T少于一定量时(步骤S807:是),CPU41在向测定装置2发送开始精度管理的指示(步骤S1001)的同时,向测定装置2发送停止吸移标本的停止吸样指示(步骤S1002)。收到精度管理开始指示的测定装置2吸移精度管理用标本,与试剂混合,制备精度管理用测定试样,开始测定,并向控制器4a传送基于测定数据的分析结果。收到停止吸样指示的测定装置2停止吸移标本,在收到恢复吸样指示前不吸移新的标本。
作为余量T判断标准的一定量并无特别限定,比如也可以是测定一次所需的试剂量。此时,分析仪1判断试剂容器200内的试剂余量少于测定一次所需的试剂量时,让测定装置2吸移精度管理用标本,与装在其他试剂容器200的试剂混合,制备精度管理用测定试样,获取精度管理用测定试样的分析结果。以此可以缩短从对其他试剂进行精度管理测定后到其他试剂用于标本测定的时间,减少用可能变质的试剂白白制备测定试样的情况。
也可以针对各标本的测定项目进行设定:当判断试剂容器200内的试剂余量少于一定量时是否吸移精度管理用标本。所需试剂量因测定项目而不同,即使试剂余量不够某一测定项目,也可能对于别的测定项目来说余量足够。
CPU41判断是否收到精度管理用测定试样的分析结果(步骤S1003)。当CPU41判断未收到精度管理用测定试样的分析结果时(步骤S1003:否),CPU41转入等待收信状态。当CPU41判断收到精度管理用测定试样的分析结果时(步骤S1003:是),CPU41判断收到的分析结果是否在正常范围内(步骤S1004)。分析结果是否在正常范围内,只要判断收到的分析结果是否包含在事前已知分析结果的精度管理用标本的分析结果的允许范围内即可。
当CPU41判断收到的分析结果在正常范围内时(步骤S1004:是),CPU41向测定装置2发送重新开始吸移标本的恢复吸样指示(步骤S1007)。据此可不更换试剂容器200而恢复测定,使用者不必进行烦琐的作业。
当CPU41判断收到的分析结果不在正常范围内时(步骤S1004:否),CPU41向测定装置2发送中止有关标本的测定的测定中止指示(步骤S1005),并在显示器4b上显示关于精度管理用标本的分析结果不在正常范围内的信息(步骤S1006)。以此,可以事先避免使用有可能变质的试剂制备测定试样,可通过更换试剂容器200等适当进行分析处理。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2,在判断某一试剂容器余量少于一定量时,可以不管是否进行了精度管理而停止吸样,从而可以事先防止吸移多余标本,同时可以适当进行试剂的精度管理。
(实施方式3)
本发明实施方式3涉及的分析仪1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因此标以同样符号省略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3在就每一标本发送吸样指示这一点上与实施方式1和2不同。
下面就实施方式3涉及的分析仪1的分析处理进行详细说明。过去的分析仪在实施精度管理时,吸移精度管理用标本,制备精度管理用测定试样进行分析处理,在分析结果出来之前不会停止其他分析处理。即,用其他试剂容器所装的试剂进行其他标本的分析处理也继续进行。因此,当判断精度管理用标本的分析异常时,对已经用可能变质的试剂分析的标本要再次进行分析处理。
此时,已从装有可能变质的试剂的试剂容器200分装的试剂不能再次使用,不得不弃之。因此,就每一标本逐一吸样,当判断一个试剂容器的余量少于一定量时,在精度管理结果判断试剂未变质时恢复下一个吸样,就可以避免浪费标本。
图1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分析仪1的控制器4a的CPU41处理顺序的流程图。控制器4a的CPU41与实施方式1同样,实施从步骤S801到步骤S804的处理。CPU41查询存储设备43,获取所存的受检者信息,并将受检者信息送至测定装置2(步骤S804)。
CPU41向测定装置2发送将装有待吸移标本即待分析标本的标本容器210移至吸样位的移动指示(步骤S1101)。CPU41向测定装置2发送开始吸样指示,指示测定装置2开始吸移装在移到吸样位的标本容器210中的标本(步骤S1102)。
收到开始吸样指示的测定装置2开始吸移作为测定目标的受检者标本,用试剂分装臂120的吸管121吸移测定用试剂。测定装置2在吸管121前端的液面感应器探查到试剂液面时,向控制器4a发送脉冲数P和吸管121每单位脉冲的移动距离D。
控制器4a的CPU41接收脉冲数P和吸管121每单位脉冲的移动距离D(步骤S1103)。CPU41读取存储设备43中所存的试剂容器200在水平方向的内面积S,以(式1)求出液面高度H。
H=H1-P×D……(式1)
CPU41根据读取的试剂容器200的内面积S和求出的试剂液面高度H,以(式2)求出试剂余量T(步骤S1104)。
T=H×S……(式2)
CPU41判断试剂容器200的试剂余量T是否少于一定量(步骤S1105),当CPU41判断试剂余量T少于一定量时(步骤S1105:是),CPU41向测定装置2发送开始精度管理的指示(步骤S1106)。收到精度管理开始指示的测定装置2吸移精度管理用标本,与试剂混合,制备精度管理用测定试样,开始测定,并向控制器4a传送基于测定数据的分析结果。
作为余量T判断标准的一定量并无特别限定,比如也可以是测定一次所需的试剂量。此时,当判断试剂容器200内的试剂余量少于测定一次所需的试剂量时,让测定装置2吸移精度管理用标本,与装在其他试剂容器200的试剂混合,制备精度管理用测定试样,获取精度管理用测定试样的分析结果。以此可以将试剂容器200内的试剂用完,直到试剂余量不够一次测定的所需量。
也可以当判断试剂容器200内的试剂余量少于一定量时针对各标本的测定项目设定是否吸移精度管理用标本。所需试剂量因测定项目而不同,即使试剂余量不够某一测定项目用,也可能对于别的测定项目来说余量足够。
CPU41判断是否收到精度管理用测定试样的分析结果(步骤S1107)。当CPU41判断未收到精度管理用测定试样的分析结果时(步骤S1107:否),CPU41转入等待收信状态。当CPU41判断收到精度管理用测定试样的分析结果时(步骤S1107:是),CPU41判断收到的分析结果是否在正常范围内(步骤S1108)。分析结果是否在正常范围内,只要判断收到的分析结果是否包含在事前已知分析结果的精度管理用标本的分析结果的允许范围内即可。
当CPU41判断收到的分析结果不在正常范围内时(步骤S1108:否),CPU41向显示器4b输出显示关于精度管理用标本的分析结果不在正常范围内的信息(步骤S1109)。以此,可以事先避免使用有可能变质的试剂制备测定试样,可通过更换试剂容器200等适当进行分析处理。
当CPU41判断试剂余量T在一定量以上(步骤S1105:否),或判断收到的分析结果在正常范围内时(步骤S1108:是),CPU41判断是否已吸移了所有标本(步骤S1110)。当CPU41判断有标本尚未吸移时(步骤S1110:否),CPU41向测定装置2发送将装有下一标本的标本容器210移至吸样位的移动指示(步骤S1111),然后将处理返回步骤S1102,重复上述处理。当CPU41判断已吸移了所有标本时(步骤S1110:是),CPU41结束处理。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3,对标本逐一判断是否要进行精度管理,当判断需要并精度管理用测定试样的分析结果在正常范围内时,可以让测定装置开始吸移下一个标本。因此,只有当对精度管理用标本的分析结果在正常范围内时才能够开始吸移下一个标本,可以适当地进行试剂精度管理而不浪费标本。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在本发明的宗旨范围内,可有多种变形和置换。比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可通过用键盘4c或鼠标4d指定界面上出现的按钮等来进行操作,但本发明不限于此。比如也可以采用触摸屏作为显示器4b,使用者可通过直接触摸界面上的按钮等来操作。
在上述实施方式1至3,当CPU41判断试剂余量T少于一定量时,CPU41向测定装置2发送开始精度管理指示,但本发明不限于此。比如也可以当CPU41根据读码器9读取的试剂条形码信息判断试剂已过期时,CPU41向测定装置2发送开始精度管理指示。
在上述实施方式1至3,当CPU41在步骤S807判断试剂余量T少于一定量时,在步骤S811发出停止吸移所有标本的指示,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比如也可以仅停止吸移测定使用的余量T少于一定量的试剂的测定项目所用标本,继续吸移仅测定不用该试剂的测定项目的标本。以此,可以提高精度管理测定时的标本处理能力。
Claims (8)
1.一种标本分析仪,包括:
试剂容器固定部件,能固定盛放同一种试剂的第一试剂容器和第二试剂容器;
测定装置,用于吸移待测标本并对由所述标本和装在所述第一试剂容器的试剂或装在所述第二试剂容器中的试剂制备的测定试样进行测定;及
能够按每个标本的测定项目设定当判断所述试剂的余量少于一定量时是否测定精度管理用标本和是否中断下一个标本测定的、且能进行以下处理的信息处理装置:
接受连续测定数个标本的开始测定指示;
一旦收到所述开始测定指示,便控制所述测定装置开始连续测定所述数个标本;
在所述测定装置用所述第一试剂容器所装的所述试剂进行所述连续测定期间,判断所述第一试剂容器的试剂余量是否少于针对一定测定项目测定一次所需的试剂量、判断下一个标本测定项目是否为所述一定测定项目和判断是否要从所述第一试剂容器换为所述第二试剂容器;
当判断所述试剂余量少于所述一定测定项目测定一次所需的试剂量、且所述下一个标本测定项目是所述一定测定项目时,判断要从所述第一试剂容器换为所述第二试剂容器;
当判断要从所述第一试剂容器换为所述第二试剂容器时,控制所述测定装置暂停开始下一个吸样动作,吸移所述精度管理用标本,测定由所述精度管理用标本和所述第二试剂容器所装的试剂制备的精度管理用测定试样;
控制所述测定装置停止吸移标本直至判断获得所述精度管理用测定试样的分析结果;
当所述精度管理用测定试样的分析结果不在一定范围内时,控制所述测定装置中止标本的相关测定;
当所述精度管理用测定试样的分析结果在所述一定范围内时,控制所述测定装置开始吸移用第二试剂容器中所装的所述试剂进行测定的下一个标本;及
在开始吸移所述下一个标本后,控制所述测定装置测定由所述下一个标本与所述第二试剂容器中所装的试剂制备的测定试样;
当判断所述试剂余量少于所述一定测定项目测定一次所需的试剂量且所述下一个标本测定项目不是所述一定测定项目时,判断不测定所述精度管理用标本且不中断进行所述下一个标本测定项目的测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本分析仪,还包括:
显示器,其中
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当所述分析结果不在所述一定范围内时,控制所述显示器显示所述分析结果不在所述一定范围内的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本分析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试剂容器固定部件能固定盛放与所述第一试剂容器和所述第二试剂容器各自所装的试剂相同的试剂的第三试剂容器;及
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当所述精度管理用测定试样的所述分析结果不在所述一定范围内时,控制所述测定装置吸移精度管理用标本,测定所述精度管理用标本和所述第三试剂容器中所装的试剂制备的精度管理用测定试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本分析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测定装置有试剂吸管,用于吸移固定在所述试剂容器固定部件上的试剂容器内的试剂;
所述试剂吸管有液面感应器,用于探查所述试剂容器内的所述试剂的液面;及
获取所述试剂余量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控制所述测定装置在用所述试剂吸管吸移所述第一试剂容器内所装的试剂时,通过所述液面感应器探查所述第一试剂容器内所装的试剂的液面;及
根据所述液面感应器的探查结果,获取所述第一试剂容器内所装的试剂的余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本分析仪,其特征在于:
判断要换所述试剂容器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表示所述第一试剂容器内所装的试剂的有效期的信息;
判断所述试剂是否已过有效期;及
当所述试剂已过有效期时,判断要由所述第一试剂容器换为所述第二试剂容器。
6.一种标本分析仪,包括:
试剂容器固定部件,能固定盛放同一种试剂的第一试剂容器和第二试剂容器;
测定装置,吸移待测标本,对由所述标本和装在所述第一试剂容器的试剂或装在所述第二试剂容器中的试剂制备的测定试样进行测定;及
能够按每个标本的测定项目设定当判断所述试剂的余量少于一定量时是否测定精度管理用标本和是否中断下一个标本测定的、且能进行以下处理的信息处理装置:
接受连续测定数个标本的开始测定指示;
一旦收到所述开始测定指示,便控制所述测定装置吸移一个标本,测定由所述一个标本与所述第一试剂容器所装的试剂制备的测定试样;
判断所述第一试剂容器的试剂余量是否少于针对一定测定项目测定一次所需的试剂量;
判断下一个标本测定项目是否为所述一定测定项目;
判断是否要从所述第一试剂容器换为所述第二试剂容器;
当判断所述试剂余量少于所述一定测定项目测定一次所需的试剂量且所述下一个标本测定项目是所述一定测定项目时,判断要从所述第一试剂容器换为所述第二试剂容器;
当判断要从所述第一试剂容器换为所述第二试剂容器时,控制所述测定装置暂停开始吸移用其他试剂进行测定的下一个标本,吸移所述精度管理用标本,测定由所述精度管理用标本和所述第二试剂容器所装的试剂制备的精度管理用测定试样;
控制所述测定装置停止吸移标本直至判断获得所述精度管理用测定试样的分析结果;
判断所述精度管理用测定试样的分析结果是否在一定范围内;
当所述精度管理用测定试样的分析结果不在一定范围内时,控制所述测定装置中止标本的相关测定;及
当所述分析结果在所述一定范围内时,控制所述测定装置开始吸移所述下一个标本,测定由所述下一个标本与所述第二试剂容器所装的试剂制备的测定试样;
当判断所述试剂余量少于所述一定测定项目测定一次所需的试剂量且所述下一个标本测定项目不是所述一定测定项目时,判断不测定所述精度管理用标本且不中断进行所述下一个标本测定项目的测定。
7.一种标本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测定装置开始连续测定数个标本;
(b)所述测定装置用第一试剂容器所装的试剂进行所述连续测定时,判断所述第一试剂容器的试剂余量是否少于针对一定测定项目测定一次所需的试剂量、判断下一个标本测定项目是否为所述一定测定项目和判断是否要由所述第一试剂容器换为装有与所述第一试剂容器所装试剂相同的试剂的第二试剂容器;
(c)当判断所述试剂余量少于所述一定测定项目测定一次所需的试剂量且所述下一个标本测定项目是所述一定测定项目时,判断要从所述第一试剂容器换为所述第二试剂容器;
(d)当判断要从所述第一试剂容器换为所述第二试剂容器时,所述测定装置暂停开始吸移下一个标本,改为吸移精度管理用标本,测定由该精度管理用标本和所述第二试剂容器所装的试剂制备的精度管理用测定试样;
(e)控制所述测定装置停止吸移标本直至判断获得所述精度管理用测定试样的分析结果;
(f)当所述精度管理用测定试样的分析结果不在一定范围内时,控制所述测定装置中止标本的相关测定;
(g)当所述精度管理用测定试样的分析结果在一定范围内时,所述测定装置开始吸移用第二试剂容器中盛放的所述试剂进行测定的下一个标本;及
(h)在开始吸移所述下一个标本后,测定由所述下一个标本与所述第二试剂容器中所装的试剂制备的测定试样;
(i)当判断所述试剂余量少于所述一定测定项目测定一次所需的试剂量且所述下一个标本测定项目不是所述一定测定项目时,判断不测定所述精度管理用标本且不中断进行所述下一个标本测定项目的测定。
8.一种用于标本分析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包括以下模块:
接受开始连续测定数个标本的指示的模块;
一旦收到所述开始测定指示,便控制测定装置开始连续测定所述数个标本的模块;
在所述测定装置用第一试剂容器所装的试剂进行所述连续测定期间,判断所述第一试剂容器的试剂余量是否少于针对一定测定项目测定一次所需的试剂量、判断下一个标本测定项目是否为所述一定测定项目和判断是否要从所述第一试剂容器换为装有与所述第一试剂容器所装试剂相同的试剂的第二试剂容器的模块;
当判断所述试剂余量少于所述一定测定项目测定一次所需的试剂量且所述下一个标本测定项目是所述一定测定项目时,判断要从所述第一试剂容器换为所述第二试剂容器的模块;
当判断要从所述第一试剂容器换为所述第二试剂容器时,控制所述测定装置暂停开始吸移下一个标本,改为吸移精度管理用标本,测定由所述精度管理用标本和装在所述第二试剂容器中的试剂制备的精度管理用测定试样的模块;
控制所述测定装置停止吸移标本直至判断获得所述精度管理用测定试样的分析结果的模块;
当所述精度管理用测定试样的分析结果不在一定范围内时,控制所述测定装置中止标本的相关测定的模块;
当所述精度管理用测定试样的分析结果在一定范围内时,控制所述测定装置开始吸移用其他试剂进行测定的下一个标本的模块;及
在开始吸移所述下一个标本后,控制所述测定装置测定由所述下一个标本与所述其他试剂制备的测定试样的模块;
当判断所述试剂余量少于所述一定测定项目测定一次所需的试剂量且所述下一个标本测定项目不是所述一定测定项目时,判断不测定所述精度管理用标本且不中断进行所述下一个标本测定项目的测定的模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9-033722 | 2009-02-17 | ||
JP2009033722A JP5618489B2 (ja) | 2009-02-17 | 2009-02-17 | 分析装置、分析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806806A CN101806806A (zh) | 2010-08-18 |
CN101806806B true CN101806806B (zh) | 2016-04-06 |
Family
ID=422119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108310.7A Active CN101806806B (zh) | 2009-02-17 | 2010-02-10 | 标本分析仪、标本分析方法及计算机系统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460935B2 (zh) |
EP (1) | EP2221622B1 (zh) |
JP (1) | JP5618489B2 (zh) |
CN (1) | CN10180680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872816B2 (ja) * | 2011-08-03 | 2016-03-01 |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 検体分析装置 |
JP5396505B2 (ja) | 2012-04-12 | 2014-01-22 | 日立アロカメディカル株式会社 | 検体処理装置 |
WO2014075693A1 (en) * | 2012-11-16 | 2014-05-22 | Dako Denmark A/S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agent validation in automated sample processing |
JP5951545B2 (ja) | 2013-03-29 | 2016-07-13 |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 検体分析装置、検体分析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
USD727327S1 (en) * | 2013-11-22 | 2015-04-21 | Compliance Software, Inc. | Compact stand with mobile scanner |
JP2015135282A (ja) * | 2014-01-17 | 2015-07-27 |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 自動分析装置 |
JP1521782S (zh) * | 2014-09-03 | 2015-04-20 | ||
JP6518454B2 (ja) * | 2015-02-12 | 2019-05-22 | 日本電子株式会社 | 自動分析装置及び自動分析方法 |
WO2016130962A1 (en) | 2015-02-13 | 2016-08-18 | Abbott Laboratories | Automated storage modules for diagnostic analyzer liquids and rel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
EP4425145A2 (en) * | 2015-03-20 | 2024-09-04 | Hitachi High-Tech Corporation | Automatic analysis device and automatic analysis method |
JP6788965B2 (ja) * | 2015-12-17 | 2020-11-25 |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 検体分析装置および検体分析方法 |
USD810084S1 (en) | 2016-03-23 | 2018-02-13 | Formfox, Inc. | Mobile scanner |
JP6824945B2 (ja) * | 2018-11-30 | 2021-02-03 |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 検体分析装置および検体分析方法 |
CN111272678B (zh) * | 2018-12-05 | 2024-07-19 |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样本检测方法、凝血分析仪及存储介质 |
CN112955742B (zh) * | 2018-12-26 | 2024-07-05 |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血样分析方法及凝血分析仪 |
CN113950626A (zh) * | 2019-06-11 | 2022-01-18 |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 自动分析装置以及异常检测方法 |
CN110672864B (zh) * | 2019-06-26 | 2023-05-02 | 北京华视诺维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临床医疗体液检测质控方法、设备及系统 |
CN110308269B (zh) * | 2019-07-26 | 2021-05-14 | 重庆德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健康检测装置的检测卡推动机构 |
CN113030499B (zh) * | 2019-12-25 | 2024-07-09 |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试剂处理装置、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JP7165169B2 (ja) * | 2020-09-24 | 2022-11-02 |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 検体分析装置および検体分析方法 |
CN114648187A (zh) * | 2020-12-17 | 2022-06-21 | 深圳市帝迈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试剂的处理方法、样本分析仪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3305A (zh) * | 1995-07-11 | 1997-07-02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试剂管理方法和装置 |
JP2004271265A (ja) * | 2003-03-06 | 2004-09-30 | Hitachi High-Technologies Corp | 自動分析装置 |
WO2005008219A2 (en) * | 2003-07-18 | 2005-01-27 | Bio-Rad Laboratorie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analyte detection |
CN1648669A (zh) * | 2004-01-28 | 2005-08-03 |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 自动分析装置 |
CN101256194A (zh) * | 2007-02-28 | 2008-09-03 |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 自动分析装置 |
CN101275966A (zh) * | 2007-03-30 | 2008-10-01 |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 自动分析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6155855A (en) * | 1980-05-02 | 1981-12-02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Method for controlling driving in automatic chemical analysis apparatus |
JP2867670B2 (ja) * | 1990-09-29 | 1999-03-08 | 株式会社島津製作所 | 自動化学分析方法及び装置 |
DE4121089A1 (de) * | 1991-06-26 | 1993-01-07 | Boehringer Mannheim Gmbh | Analysesystem zur automatischen analyse von koerperfluessigkeiten |
JP5031518B2 (ja) * | 1997-04-10 | 2012-09-19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自動分析装置 |
JP4217237B2 (ja) * | 1997-04-10 | 2009-01-28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自動分析装置およびその支援システム |
JP4439024B2 (ja) * | 1998-12-03 | 2010-03-24 | 株式会社東芝 | 自動分析装置 |
JP4299403B2 (ja) * | 1999-06-01 | 2009-07-22 |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 自動分析装置 |
JP2001013150A (ja) * | 1999-06-30 | 2001-01-19 | Toshiba Corp | 自動分析装置 |
JP4231809B2 (ja) * | 2004-03-26 | 2009-03-04 |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 自動分析装置 |
JP2007303884A (ja) * | 2006-05-09 | 2007-11-22 | Olympus Corp | 自動分析装置 |
JP4851267B2 (ja) | 2006-08-18 | 2012-01-11 |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 試料分析装置 |
JP2008180640A (ja) * | 2007-01-25 | 2008-08-07 | Olympus Corp | 自動分析装置、発注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発注管理方法 |
JP4876010B2 (ja) * | 2007-03-29 | 2012-02-15 |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 検体分析装置および試薬吸引方法 |
JP5280797B2 (ja) * | 2008-10-27 | 2013-09-04 |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 検体分析装置 |
-
2009
- 2009-02-17 JP JP2009033722A patent/JP5618489B2/ja active Active
-
2010
- 2010-02-10 CN CN201010108310.7A patent/CN101806806B/zh active Active
- 2010-02-15 EP EP10001539.5A patent/EP2221622B1/en active Active
- 2010-02-16 US US12/706,438 patent/US8460935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3305A (zh) * | 1995-07-11 | 1997-07-02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试剂管理方法和装置 |
JP2004271265A (ja) * | 2003-03-06 | 2004-09-30 | Hitachi High-Technologies Corp | 自動分析装置 |
WO2005008219A2 (en) * | 2003-07-18 | 2005-01-27 | Bio-Rad Laboratorie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analyte detection |
CN1648669A (zh) * | 2004-01-28 | 2005-08-03 |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 自动分析装置 |
CN101256194A (zh) * | 2007-02-28 | 2008-09-03 |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 自动分析装置 |
CN101275966A (zh) * | 2007-03-30 | 2008-10-01 |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 自动分析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00210019A1 (en) | 2010-08-19 |
JP5618489B2 (ja) | 2014-11-05 |
US8460935B2 (en) | 2013-06-11 |
JP2010190641A (ja) | 2010-09-02 |
EP2221622A3 (en) | 2015-05-06 |
EP2221622A2 (en) | 2010-08-25 |
EP2221622B1 (en) | 2021-10-20 |
CN101806806A (zh) | 2010-08-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806806B (zh) | 标本分析仪、标本分析方法及计算机系统 | |
CN101726610B (zh) | 标本分析仪 | |
CN101126762B (zh) | 试样分析仪 | |
CN101097223B (zh) | 试样分析仪 | |
US9297818B2 (en) | Sample analyzer | |
CN101963621B (zh) | 样本处理装置及样本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 | |
US8535607B2 (en) | Sample analyzer | |
CN102313800B (zh) | 样本检查装置及处理能力信息生成装置、方法和控制系统 | |
CN101726608B (zh) | 检体分析装置以及检体分析方法 | |
EP1560028B1 (en) | Automatic analyzer | |
JP3990944B2 (ja) | 自動分析装置 | |
CN102066949B (zh) | 自动分析装置 | |
EP2096446B1 (en) | Automatic analyzer | |
US20080014118A1 (en) | Sample analyzer | |
CN101097222B (zh) | 试样分析仪 | |
CN101526542B (zh) | 标本分析仪及其控制系统 | |
CN103884850A (zh) | 样本分析装置 | |
US9958468B2 (en) | Automatic analyzer | |
CN103792376A (zh) | 样本分析装置 | |
JP2008058129A (ja) | 自動分析装置 | |
CN102004156A (zh) | 样本分析装置 | |
EP2116850A1 (en) | Analyzer | |
JPH10232234A (ja) | 自動分析装置 | |
JPH05281242A (ja) | 自動分析装置 | |
JP5388745B2 (ja) | 自動分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