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93378A - 液晶显示装置用光学片及使用该光学片的背光单元 - Google Patents
液晶显示装置用光学片及使用该光学片的背光单元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793378A CN101793378A CN201010110776A CN201010110776A CN101793378A CN 101793378 A CN101793378 A CN 101793378A CN 201010110776 A CN201010110776 A CN 201010110776A CN 201010110776 A CN201010110776 A CN 201010110776A CN 101793378 A CN101793378 A CN 10179337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quid crystal
- optical sheet
- crystal display
- display optical
- microlens arra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用光学片,及使用该光学片的背光单元;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用光学片,其光学机能、特别是光扩散机能格外优异;所述背光单元,其增进视野角的最佳化、灯源影像的去除、薄型化等品质的提升。本发明是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用光学片,是于表面具有微透镜阵列,其特征在于:于背面具有细微的凹凸形状;所述背面的表面粗度Ra(算数平均粗度)为1.5μm以上4.0μm以下。其中构成微透镜阵列的微透镜的平均半径可为3μm以上90μm以下;背面的表面粗度Ra可为上述微透镜的平均半径的1/50以上1/2以下。其中背面的表面粗度,Rz(十点平均粗度)与Ra的比(Rz/Ra)可为1以上40以下。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具有聚光、光扩散、使光线朝法线方向变角等各种机能,特别是适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用背光单元的光学片,及使用该光学片的背光单元。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是普遍采用自背面照射液晶层的背光方式,液晶层的下面侧装有边光型(侧光型)、直下型等的背光单元。所述边光型的背光单元10,一般而言是如图3a所示,具备:作为光源的棒状灯源11、以端部沿着所述灯源11的方式进行配置的方形板状的导光板12、积层于所述导光板12表面侧的多片光学片13。所述光学片13,是具有折射、光扩散等特定的光学机能,具体而言是具备以下等的元件:(1)微透镜片14,是配设于导光板12的表面侧,主要具有光扩散机能与聚光机能;(2)棱镜片15,是配设于微透镜片14的表面侧,主要具有朝法线方向侧折射的机能。
以下对所述背光单元10的机能加以说明,首先,自灯源11入射至导光板12的光线,被导光板12背面的反射点或反射片(未图示)以及各侧面所反射,而于导光板12表面出射。自导光板12出射的光线,入射至微透镜片14,于表面所设的微透镜界面扩散、出射。然后,从微透镜片14出射的光线,入射至棱镜片15,通过形成于表面上的棱镜部16而在大致正上方向作为显示峰值的分布的光线而出射。背光单元10,如上所述,是使自灯源11出射的光线通过光学片13加以扩散,在大致正上方向显示出峰值的方式进行折射,进而照明于上方未图示的液晶层整面。
此外虽未图示,考量到上述导光板12的导光特性与光学片13的光学机能等,亦有配设更多微透镜片与棱镜片等的光学片13的背光单元。
上述以往的微透镜片14,一般而言是如图3b所示,于表面具备有由多个微透镜所构成的微透镜阵列17,于背面具有平面形状(例如,参考日本专利特开2004-191611号公报等)。设置于上述微透镜片表面的所述微透镜界面中,自灯源发射的光线是朝正面侧聚光、扩散、朝法线方向侧变角等。
然而,所述微透镜片的聚光、光扩散、变角等光学机能,是因表面形状以及折射率而定,故对于提升机能有一定的限界。特别是,直下型背光中,在光学片的光扩散机能不充分的情况下,灯源影像的消去效果较小,故有灯源影像出现在液晶画面表面的缺点。因此,以往的背光单元10,尽管昂贵且操作困难,仍有必要具备多片的光学片。如上所述具备多片的光学片的情形,除了有液晶显示装置的亮度降低的缺点,亦妨碍了背光单元的薄型化。
先前技术文献
[特许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4-19161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欲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有鉴于所述等缺点,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用光学片,及使用该光学片的背光单元;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用光学片,其光学机能、特别是光扩散机能格外优异;所述背光单元,其增进视野角的最佳化、灯源影像的去除、薄型化等品质的提升。
用以解决课题的手段
用以解决上述课题的发明,是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用光学片,是于表面具有微透镜阵列,其特征在于:
于背面具有细微的凹凸形状;
所述背面的表面粗度Ra(算数平均粗度)为1.5μm以上4.0μm以下。
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用光学片,除了表面的微透镜阵列以外,是于背面以表面粗度Ra(算数平均粗度)为1.5μm以上4.0μm以下的方式形成细微的凹凸形状。因此,即使于液晶显示装置用光学片背面的界面,可通过所述凹凸形状对来自背光的光线加以折射、扩散等。于上述凹凸形状与可见光波长(360nm~750nm)的关系上,在具有所述波长数倍大小的细微凹凸形状的界面可最有效地使光线扩散。因此,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用光学片,于表里两面的界面可将来自背光的光线加以折射、扩散,可将光扩散机能等的光学机能进一步提高。此外,依照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用光学片,通过表里两面的界面的折射来使光线折射、扩散,故可将液晶显示装置用光学片中光线的损失抑制在最小限度,而提高光穿透率。
构成上述微透镜阵列的微透镜的平均半径,可为3μm以上90μm以下。通过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用光学片,因微透镜具有上述范围的平均半径,可使光扩散等的光学机能进一步提升,可简单且确实地调控所述光学机能。
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用光学片的背面的表面粗度Ra,可为所述微透镜的平均半径的1/50以上1/2以下。通过背面的表面粗度与微透镜的半径的比位于上述范围的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用光学片,因背面的细微凹凸形状与表面的微透镜的相乘效果,可进一步提升光扩散效果。
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用光学片的背面的表面粗度,Rz(十点平均粗度)与Ra的比(Rz/Ra),可为1以上40以下。因背面的细微的凹凸形状是以整体上大致均匀的方式形成,使Rz/Ra成为上述范围,可减少背面凹凸的不均,故可提升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用光学片的光扩散性,且可提升面均匀性。
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用光学片,其可以相同材质一体成形。所述光学片如上所述通过相同材质一体成形,于片的内部不会产生光的折射或散乱,而将光线的损失抑制在最小限度,故可提升光穿透率以及亮度。
上述微透镜阵列中的微透镜的配设图案,较佳为正三角形格子图案或随机图案。所述正三角形格子图案,因可将微透镜更紧密地配设,故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用光学片的透镜充填率可简单地提升,聚光、光扩散等光学机能会格外地提高。此外,通过以随机图案的方式配设微透镜,于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用光学片与其他光学构件重合之际可减低叠纹的产生。
上述凹凸形状的配设图案,较佳为随机图案。通过将凹凸形状以随机图案的方式配设,可进一步提升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用光学片的背面的光扩散性。此外,因采用随机图案故可简单地于工业上形成凹凸形状。
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用光学片,是可通过挤制片成形法而形成(所述挤制片成形法是使用于表面具有所述微透镜阵列的反转形状的压纹辊、以及与所述压纹辊平行配置且于表面具有所述微凹凸形状的反转形状的压纹辊)。通过所述手段,可简单且高精度地形成于具有特定的微透镜阵列以及凹凸形状的光学片,并可简单地利用同一材质加以一体成形。
因此,在将自灯源发射的光线分散引导至所述表面侧的液晶显示装置用背光单元中,通过具备光学机能、特别是光扩散机能以及其控制机能格外优异的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用光学片,品质可因亮度的统一化以及高度化而提升。
此处,所谓液晶显示装置用光学片的「表面」以及「背面」,意指于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单元上具备有通常的液晶显示装置用光学片时,面向表侧(液晶层侧)的面作为「表面」;其相对侧(导光板侧)的面作为「背面」。所谓「微透镜」,意指含有凸透镜以及凹透镜的概念。所谓「正三角形格子图案」,意指表面被区分为同一形状的正三角形,于所述正三角形的各顶点配设有微透镜的图案。
发明效果
如以上的说明,依据本发明的液晶表示用光学片,其光学机能、特别是光扩散机能格外优异,并可简单且确实地控制所述光学机能。此外,使用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用光学片的背光,可增进视野角的最佳化、灯源影像的去除、薄型化等品质的提升,以及低成本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特定实施形态的液晶显示装置用光学片的示意性的局部截面图。
图2是表示具备图1的液晶显示装置用光学片的背光单元的示意性的截面图。
图3a以及图3b是表示一般背光单元的示意性的透视图,以及表示以往的一般微透镜片的示意性的截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1-液晶显示装置用光学片;2-基材;3-微透镜阵列;4-凹凸形状;5-微透镜;6-导光板;7-灯源;10-背光单元;11-灯源;12-导光板;13-光学片;14-微透镜片;15-棱镜片;16-棱镜部;17-微透镜阵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适当图式,一边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
图1的液晶显示装置用光学片1,是具备基材2、于所述基材2表面所形成的微透镜阵列3、以及于基材2背面所形成的凹凸形状4。
基材2,因必须使光线透过,故是由透明、特别是由无色透明的合成树脂所形成。作为基材2所用的合成树脂,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列举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酯、丙烯酸树脂、聚碳酸酯、聚苯乙烯、聚烯烃、乙酸纤维素、耐候性氯乙烯、放射线硬化型树脂等。其中,较佳为对于微透镜阵列3以及凹凸形状4的成形性优异的紫外线硬化型树脂、电子线硬化型树脂等放射线硬化型树脂或聚碳酸酯、聚烯烃等热可塑性树脂。
基材2的厚度(平均厚度)并无特别限定,例如为10μm以上500μm以下,较佳为35μm以上250μm以下,特佳为50μm以上188μm以下。基材2的厚度若低于上述范围,则背光单元等暴露于热时会容易发生弯曲,而产生难以使用等缺点。相对地,基材2的厚度若超出上述范围,则有时液晶显示装置的亮度会降低,此外背光单元的厚度会变大而不符合液晶显示装置薄型化的需求。
形成基材2的聚合物树脂中亦可含有微小无机充填剂。如上所述通过于基材2中含有微小无机充填剂,可提升基材2进而液晶显示装置用光学片1的耐热性。作为构成所述微小无机充填剂的无机物并无特别限定,较佳为无机氧化物。所述无机氧化物,是定义为各种含氧金属化合物,其金属元素通过主要为与氧原子键结而构成3维网状结构。作为构成无机氧化物的金属元素,例如较佳为选自元素周期表第2族~第6族的元素,更佳为选自元素周期表第3族~第5族的元素。特别是以选自Si、Al、Ti以及Zr的元素较佳,又以金属元素为Si的胶体二氧化硅对于耐热性提升效果以及均匀分散性方面最适于作为微小无机充填剂。此外,微小无机充填剂的形状可为球状、针状、板状、鳞片状、破碎状等任意的粒子形状,并无特别限定。
作为微小无机充填剂的平均粒子径的下限,较佳为5nm,特佳为10nm。另一方面,作为微小无机充填剂的平均粒子径的上限,较佳为50nm,特佳为25nm。其理由在于,微小无机充填剂的平均粒子径若低于上述范围,则微小无机充填剂的表面能量会变高,而容易引起凝集等;相反地,平均粒子径若超出上述范围,则因短波长影响而产生白浊,基材2的透明性会降低,而影响穿透率。
此外,基材2中可含有抗静电剂。如上所述通过混练有抗静电剂的聚合物树脂来形成基材2,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用光学片1可表现抗静电效果,防止吸附杂质或不易与其他光学片等重合等因带有静电所产生的缺点。此外,若将抗静电剂涂布于表面,则虽会产生表面粘稠或污浊,但如上所述通过于基材2中混练抗静电剂可减低其弊害。作为所述抗静电剂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使用烷基硫酸盐、烷基磷酸盐等阴离子系抗静电剂;第四铵盐、咪唑啉化合物等阳离子系抗静电剂;聚乙二醇系、聚氧乙烯山梨糖醇单硬脂酸酯、乙醇胺类等非离子系抗静电剂、聚丙烯酸等高分子系抗静电剂等。其中,较佳为抗静电效果比较的大的阳离子系抗静电剂,少量添加即可发挥抗静电效果。
此外,基材2中可含有紫外线吸收剂。通过形成含有上述紫外线吸收剂的基材2,可赋予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用光学片1阻隔紫外线的机能,可将来自背光单元的灯源发射的微量紫外线加以阻隔,防止紫外线对液晶层的破坏。
亦可使用紫外线安定剂(含有于分子链结合有紫外线安定基的基材聚合物),来取代上述紫外线吸收剂,或与紫外线吸收剂同时使用。通过所述紫外线安定剂,可使紫外线所产生的自由基、活性氧等去活化,以提升紫外线安定性、耐候性等。作为所述紫外线安定剂,可较佳使用对紫外线具有高安定性的受阻胺(hindered amine)系紫外线安定剂。此外,通过并用紫外线吸收剂与紫外线安定剂,可防止紫外线所造成的劣化以及使耐候性格外地提高。
微透镜阵列3,是由具有大致相同直径的多数个微透镜5所构成。
微透镜阵列3,较佳为与基材2一体成形。亦可与基材2各别地成形。微透镜阵列3,因必须使光线透过,故是由透明、特别是由无色透明的合成树脂所形成,具体而言可使用与上述基材2相同的合成树脂。此外,作为基材2,可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膜、聚萘二甲酸乙二酯膜或聚碳酸酯膜,于其上利用紫外线硬化性树脂等形成微透镜5。此外,于微透镜5,除了上述合成树脂以外,亦可配合例如填料、可塑剂、安定化剂、劣化防止剂、分散剂等。
微透镜5,是具有凸状的局部为大致球形的形状,亦即凸透镜。作为微透镜5的平均半径为3μm以上90μm以下、特别是10μm以上75μm以下较佳。微透镜5的平均半径若低于上述范围,则因受灯源所发出的光线的波长的影响而有产生绕射现象的情况,相反地若超出上述范围,则于界面会不具有充分的光扩散性。
微透镜5,是以相对致密且以几何学的方式配设于基材2表面。微透镜5,于基材2表面是以正三角形格子图案的方式配设。因此,微透镜5的间距以及透镜间距离皆为固定。所述配设图案,可使微透镜5以最密集的方式配设,可提升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用光学片1的聚光机能、光扩散机能、变角机能等光学机能。
作为微透镜5的充填率的下限,较佳为40%,特佳为60%,最佳为70%。如上所述通过使微透镜5的充填率设为上述下限以上,可提升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用光学片1表面中微透镜5的占有面积,使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用光学片1的聚光、光扩散等光学机能格外地提高。
作为微透镜5的透镜高度(H)对曲率半径(R)的高度比(H/R)的下限,较佳为5/8,特佳为3/4。另一方面,作为所述高度比(H/R)的上限,较佳为1。此处所谓「透镜高度」,意指自微透镜5基底面至最顶部为止的垂直距离。如上所述通过使微透镜5的高度比(H/R)位于上述范围,可有效发挥微透镜5中透镜的折射作用,使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用光学片1的聚光、光扩散等光学机能格外地提高。
作为微透镜5的透镜间距离(S;P-D)对直径(D)的间隔比(S/D)的上限,较佳为1/2,特佳为1/5。此处所谓「透镜间距离」,意指比邻的一对微透镜5间的最短距离。如上所述通过使微透镜5的透镜间距离(S)设为上述上限以下,可减少不赋予光学机能的平坦部,使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用光学片1的聚光、光扩散等光学机能格外地提高。
微透镜5的各个光线出射角度的平均,相对于液晶显示装置用光学片1平面的法线,较佳为±25°以上,特佳为±40°。通过以具有上述光线出射角度的微透镜5来形成微透镜阵列3,可获得作为液晶显示装置用光学片所需的视野角特性。
凹凸形状4,是由细微的多数凹凸所构成,所述凹凸是以随机图案用比较紧密的方式配设。
凹凸形状4,是与微透镜阵列3相同,是与基材2一体成形。亦可与基材2各别地成形。凹凸形状4,因必须使光线透过,故是由透明、特别是由无色透明的合成树脂所形成,具体而言可使用与上述基材2相同的合成树脂。此外,作为基材2,可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膜、聚萘二甲酸乙二酯膜或聚碳酸酯膜,于其上利用紫外线硬化性树脂等形成凹凸形状4。此外,于凹凸形状4,除了上述合成树脂以外,亦可配合例如填料、可塑剂、安定化剂、劣化防止剂、分散剂等。
通过所述凹凸形状4形成于基材2的背面,使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用光学片1的光扩散等光学机能格外地提高。亦即,通过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用光学片1,来自背光的光线会于入射至液晶显示装置用光学片1的背面之际,由于凹凸形状4界面,光线会朝任意方向折射,故可提升光扩散性。
如上所述,通过于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用光学片1的表面形成微透镜阵列3、以及于背面形成凹凸形状4,于光入射的背面中,因凸状的微透镜5将光朝法线方向折射而可保持正面亮度。特别是,基材2与微透镜阵列3以及凹凸形状4以相同材质一体形成时,所述等折射仅发生于液晶显示装置用光学片1表面与背面的界面,亦即液晶显示装置用光学片1内部不会发生光的折射、散乱等,故可使光于液晶显示装置用光学片1内部的损失减到最小,提高光穿透率以及正面亮度。
凹凸形状4,是于基材2背面以表面粗度Ra(算数平均粗度)为1.5μm以上4.0μm以下,较佳为2.0μm以上3.5μm以下的方式形成。如上所述,其与可见光波长(360nm~750nm)的关系上,在具有所述波长数倍大小的细微凹凸形状4的界面可有效地使光线扩散。特别是,在波长的5倍左右的细微的凹凸界面其效果最为显著。基材2背面的表面粗度Ra若低于上述范围,则背面界面的光扩散效果较小,不具有充分的光扩散机能,故于直下型背光单元中无法充分发挥灯源影像消去机能。此外,基材2背面的表面粗度Ra超出上述范围时,背面界面的光扩散性会变粗,故出射的光线的面均一性会降低。此外,若表面粗度Ra变大,则凹凸图样会醒目,特别是表面粗度Ra超过4.0的情形以目视即可确认凹凸的存在,使得液晶显示装置用光学片的品质降低。
凹凸形状4,其基材2背面的表面粗度Ra较佳为微透镜5的曲率半径(R)的1/50以上1/2以下,更佳为1/30以上1/4以下。通过使基材2背面的表面粗度(Ra)与微透镜5的曲率半径(R)的比(Ra/R)位于上述范围,可一方面确保一定的正面亮度,同时提升光扩散性。上述比(Ra/R)若低于1/50,则相对微透镜5而言背面的凹凸会过小,而无法呈现充分的扩散效果。相反地,上述比若超过1/2,则背面界面的光扩散会变粗,而无法通过微透镜5使光线充分地朝法线方向折射,故正面亮度降低。
凹凸形状4,其基材2背面的表面粗度,根据记载于JIS-B-0601:2001附件1的十点平均粗度(Rz)与Ra的比(Rz/Ra),是形成为1以上40以下,较佳为1以上20以下,更佳为1以上10以下。Rz(十点平均粗度)是表示局部凹凸大小的参数,所述值相对于Ra(算数平均粗度)的比率(Rz/Ra)若大则表示局部存在许多凹凸。所述局部凹凸因会成为光学片上的亮点或暗点,故面均匀性会降低。特别是,Rz/Ra若超出上述范围,则面均匀性的降低会变得显著,进而抗刮伤性能会降低。
所述凹凸形状4的凸部彼此的平均节距并无特别限定,较佳为微透镜5的透镜间距离(S)的10%以下。此外,凹凸形状4的凸部彼此的平均节距,较佳为微透镜5的直径D的5%以下,更佳为0.1以上2%以下。通过使凹凸形状4的凸部彼此的平均节距满足上述条件,自基材2背面入射的光线因主要于背面界面的扩散效果、与主要于表面界面的朝法线方向的变角效果的相乘作用,可提升光扩散性与面均匀性,使其可照射出高正面亮度的光线。
此外,所述凹凸形状4的凸部彼此的平均节距,较佳为5μm以下,更佳为1μm以上3μm以下。若凹凸形状4的凸部彼此的平均节距过大,则背面界面无法发挥充分的光扩散机能,甚至可自表面侧目视出凹凸形状,故品质降低。此外,若凹凸形状4的凸部彼此的平均节距过小,则背面界面无法充分发挥光扩散机能。
作为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用光学片1的制造方法,只要可形成上述构造者则无特别限定,可采用各种方法。做为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用光学片1的制造方法,可为:制作基材2之后,另外再形成微透镜阵列3以及凹凸形状4的方法;将基材2、微透镜阵列3以及凹凸形状4一体成形的方法,具体而言有如下的方法:
(a)于具有微透镜阵列3以及凹凸形状4表面的反转形状的片模具积层合成树脂,然后去除所述片模具,形成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用光学片1的方法;
(b)于具有微透镜阵列3以及凹凸形状4表面的反转形状的金属模具,注入熔融树脂的射出成型法;
(c)将板片化的树脂再加热,挟持于与前述相同的金属模具与金属板之间,进行加压转印形状的方法;
(d)使熔融状态的树脂通过于周面具有微透镜阵列3以及凹凸形状4表面的反转形状的2个辊模具之间,以转印上述形状的挤制片成形法;
(e)于基材层上涂布紫外线硬化型树脂,将其紧压于具有与上述相同的反转形状的片模具、金属模具或辊模具,使形状转印至未硬化的紫外线硬化型树脂上,然后照射紫外线,再使紫外线硬化型树脂硬化的方法;
(f)将未硬化的紫外线硬化性树脂充填涂布于具有与上述相同的反转形状的金属模具或辊模具上,再以基材层均匀紧压,然后照射紫外线使紫外线硬化型树脂硬化的方法;
(g)使用电子线硬化型树脂取代紫外线硬化型树脂的方法。
以下针对上述(d)~(f)中使用辊模具的方法进行说明。使用于表面具有微透镜阵列3的反转形状的压纹辊、以及与所述压纹辊以既定的间隔平行配置,于表面具有凹凸形状4的反转形状的压纹辊,将膜状树脂通过上述2个压纹辊之间,由此可一体形成表面的微透镜阵列3与背面的凹凸形状4。通过所述方法,可简单且高精度地形成具有既定的微透镜阵列以及凹凸形状的光学片,并可简单地利用同一材质加以一体成形。进而,由于利用压纹辊进行成形,故于微透镜阵列3以及凹凸形状4不会产生不连续的接轨部分,而可制造无接缝的光学片。
作为通过2个压纹辊之间的膜状树脂,可为熔融树脂,亦可为片状树脂的两面积层有未硬化树脂者等,较佳为熔融的热可塑性树脂自T字模挤制成为膜状者。如上所述,通过所谓挤制片成形法来制造,因可将于熔融状态挤制的树脂利用压纹辊进行成形,故可于膜成形时同时形成表面以及背面的表面形状,因而可简单且有效率地制造所述光学片。
作为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用光学片1的其他制造方法,亦可使用组合上述(a)与(d)的方法。具体而言,例如有以下制造方法:通过将熔融树脂积层于片模具,以形成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用光学片1的一面的表面形状(微透镜阵列3或凹凸形状4),再利用具有既定的表面形状的辊模具形成另一面的表面形状(微透镜阵列3或凹凸形状4)。此时,是使用具有所述辊模具的压纹辊、以及与所述压纹辊平行且以既定间隔配置的挟持辊,以积层有熔融树脂的面来接触其间的压纹辊侧的方式通过积层有熔融树脂的片模具,以形成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用光学片。
通过所述制造方法,依据液晶显示装置用光学片1所追求的品质特性、种类,产生各种形状图案变化的面的形状(例如微透镜阵列3)的成形是以片模具来进行;即使于不同种类的情形亦可利用固定形状来对应的面的形状(例如凹凸形状4)的成形是以辊模具来进行,可对应各种条件有效率地制造。
作为上述具有微透镜阵列3以及凹凸形状4的反转形状的模具(金属模具、模型等)的制造方法,例如可利用以下方式制造:于基材上通过光阻材料形成斑点状的立体图案,并对所述立体图案加热流体化使其曲面化,以制作微透镜阵列模型,再于所述微透镜阵列模型的表面利用电镀法积层金属层,然后将所述金属层剥离。
通过上述制造方法,可简单且确实地形成任意形状的微透镜阵列3以及凹凸形状4。因此,构成微透镜阵列3的微透镜5的大小、充填率、配设图案,以及凹凸形状4的表面粗度、大小、形状等可简单且确实地调整、结果使得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用光学片1的光学机能可简单且确实地受到控制。
作为具有凹凸形状4的反转形状的模具(金属模具、辊模具等)的其他制造方法,例如通过实施气体喷砂、湿式喷砂(wet blast)、喷砂(sand blast)等的喷砂加工来形成。由此,可以更简便的方式形成凹凸形状4的反转形状的模具。上述之中,通过喷砂来形成凹凸形状4的反转形状模具时,可更均匀地形成所述模具。通过上述形成的模具,可于基材2背面形成Rz/Ra的值较小的凹凸形状4,一方面可谋求液晶显示装置用光学片1的正面亮度的提升,同时可有效抑制亮度的不均以及斑点。
此外,上述喷砂加工,较佳为进行多次。由此,可更均匀地形成凹凸形状的反转模具。通过上述形成的模具,可进一步降低液晶显示装置用光学片1的基材2背面的Rz/Ra的值。此外,喷砂加工中对模具喷射的微粒子的平均粒径,较佳为10μm以下,更佳为1~5μm,最佳为2~3μm。
作为上述具有微透镜阵列3以及凹凸形状4的反转形状的模具(片模具等)的其他制造方法,可利用以下方式制造:使用于表面具有微透镜阵列3或细微的凹凸形状4的光学片原版,于所述光学片原版的表面通过挤制积层法来积层模具用合成树脂层,然后将光学片原版自模具用合成树脂层剥离。挤制积层法中,可通过特别是三明治挤制积层法,于光学片原版与模具用基材片之间积层模具用合成树脂层。
通过上述制造方法,可利用挤制积层法将于表面具有微透镜阵列3或细微的凹凸形状4的光学片原版的表面形状忠实地转印,故可使具有高光扩散机能等光学性能的光学片生产性良好地制造。特别是,通过三明治挤制积层法,可利用模具用基材片确保光学片形成模具的强度,并可以光学片原版的表面形状的转印性、耐热性、与光学层用合成树脂层的剥离性为重点来选择构成模具用合成树脂层的合成树脂,而有助于经精密计算的光学片材的表面形状的精密追随模具性与光学片形成模具的高寿命化。
图2所示的边光型背光单元,是具备导光板6、配设于所述导光板6的对偶边的一对线状灯源7、重叠配设于导光板6表面侧的液晶显示装置用光学片1。自灯源7所发射而从导光板6表面出射的光线,虽具有相对法线方向倾斜既定角度的比较强的峰值,但通过所述背光单元,在朝正面侧的聚光机能、朝法线方向侧的变角机能方面,除了具有以往的机能,且因具有格外优异的光扩散机能的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用光学片1,而可谋求亮度的均匀化,使其变换成具有宽广的视野角的光。因此,所述背光单元,可谋求降低以往所需光学片(珠粒涂覆片等)的装设片数,增进薄型化、高品质化、以及低成本化。进而,因降低光学片装设片数,可增进亮度的提升。此外,边光型背光单元,亦可装备4管、6管等灯源7。
此外,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用光学片并无限定于上述实施形态,例如,以表面的微透镜的配设图案而言,并未限定于可稠密充填的上述正三角形格子图案,亦可为正方形格子图案或随机图案。若为随机图案,于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用光学片与其他光学构件重合时可减少叠纹的产生。
此外,亦可于表面设置由凹透镜的微透镜所构成的微透镜阵列。于表面设置凹透镜的微透镜阵列时,亦具有与设置上述凸透镜的微透镜阵列时同样优异的光扩散性等光学机能。
此外,表面的微透镜与背面的细微的凹凸形状,亦可由分别不同折射率的材料来形成。如上所述通过使表面与背面由不同折射率材质所构成的微透镜以及凹凸形状来形成,于材质间的界面亦会产生光的折射等,故可提升所述液晶表示用光学片的光扩散性以及面均匀性。
进而,亦可将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用光学片以表面背面颠倒的方式(导光板侧为形成有微透镜的面,液晶层侧为形成有细微的凹凸形状的面)配设于背光单元上。于上述方式配设的背光单元中,通过具备光学机能、特别是光扩散机能以及其控制机能格外优异的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用光学片,可因亮度的统一化以及高度化而提升品质。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用光学片,可作为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单元的构成要素,特别是适合用于穿透型液晶显示装置。
Claims (9)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用光学片,是于表面具有微透镜阵列,其特征在于:于背面具有细微的凹凸形状;
所述背面的表面粗度Ra为1.5μm以上4.0μm以下。
2.如权利要求1的液晶显示装置用光学片,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微透镜阵列的微透镜的平均半径为3μm以上90μm以下。
3.如权利要求1的液晶显示装置用光学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面的表面粗度Ra为所述微透镜的平均半径的1/50以上1/2以下。
4.如权利要求1的液晶显示装置用光学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面的表面粗度,Rz与Ra的比为1以上40以下。
5.如权利要求1的液晶显示装置用光学片,其特征在于,其是以相同材质一体成形。
6.如权利要求1的液晶显示装置用光学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透镜阵列的配设图案为正三角形格子图案或随机图案。
7.如权利要求1的液晶显示装置用光学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凸形状的配设图案为随机图案。
8.如权利要求1的液晶显示装置用光学片,其特征在于,其是通过挤制片成形法而形成;所述挤制片成形法是使用于表面具有所述微透镜阵列的反转形状的压纹辊、以及与所述压纹辊平行配置且于表面具有所述微凹凸形状的反转形状的压纹辊。
9.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用背光单元,是使自灯源发射的光线分散引导至表面侧;其特征在于:
具备权利要求1的液晶显示装置用光学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9020600A JP2010176014A (ja) | 2009-01-30 | 2009-01-30 | 液晶表示装置用光学シー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
JP2009-20600 | 2009-01-30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793378A true CN101793378A (zh) | 2010-08-04 |
CN101793378B CN101793378B (zh) | 2013-03-20 |
Family
ID=425862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010110776 Active CN101793378B (zh) | 2009-01-30 | 2010-01-28 | 液晶显示装置用光学片及使用该光学片的背光单元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2010176014A (zh) |
KR (1) | KR101094690B1 (zh) |
CN (1) | CN101793378B (zh) |
TW (1) | TW201030383A (zh)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12661A (zh) * | 2009-12-28 | 2012-07-25 | 第一毛织株式会社 | 图案化的导光板、其制造方法和使用该导光板的lcd背光单元 |
CN104169748A (zh) * | 2012-03-27 | 2014-11-26 | 惠和株式会社 | 视角限制片和平板显示器 |
CN105511000A (zh) * | 2015-12-28 | 2016-04-20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光提取膜及其制备方法 |
CN108474876A (zh) * | 2015-12-17 | 2018-08-31 | 惠和株式会社 | 背光单元用光学片和背光单元 |
CN111189000A (zh) * | 2018-11-15 | 2020-05-22 | 奇景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照明装置 |
CN111380026A (zh) * | 2018-12-27 | 2020-07-07 | Sl株式会社 | 车辆用灯具 |
CN111542769A (zh) * | 2018-01-25 | 2020-08-14 | 迪睿合株式会社 | 扩散板和光学设备 |
CN115053153A (zh) * | 2020-03-30 | 2022-09-13 | 惠和株式会社 | 光学片、背光单元、液晶显示装置及信息设备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1042501B1 (ko) * | 2010-11-17 | 2011-06-17 | 이주현 | 광 투과 조정 필터가 형성된 렌즈 어레이 시트 |
KR101116175B1 (ko) * | 2011-07-11 | 2012-03-06 | 명범영 | 음각-내-음각 구조의 광산란요소를 갖는 도광판과 이의 제조방법 |
KR102042757B1 (ko) * | 2017-11-02 | 2019-11-08 | 주식회사 케이에이피에스 | 마이크로 패턴을 가진 필름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827832B2 (ja) * | 1997-09-19 | 2006-09-27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面光源用レンズフィルム |
JPH11202105A (ja) | 1998-01-20 | 1999-07-30 | Nikon Corp | マイクロレンズアレイ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2004145329A (ja) * | 2002-10-04 | 2004-05-20 | Keiwa Inc | 光学シー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
JP3948625B2 (ja) * | 2003-11-26 | 2007-07-25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レンズシートを用いた面光源 |
JP2006126497A (ja) | 2004-10-28 | 2006-05-18 | Seiko Epson Corp | レンズ基板、レンズ基板の製造方法、透過型スクリーンおよびリア型プロジェクタ |
JP2006133700A (ja) * | 2004-11-09 | 2006-05-25 | Seiko Epson Corp | レンズ基板、レンズ基板の製造方法、透過型スクリーンおよびリア型プロジェクタ |
-
2009
- 2009-01-30 JP JP2009020600A patent/JP2010176014A/ja active Pending
-
2010
- 2010-01-26 TW TW99102005A patent/TW201030383A/zh unknown
- 2010-01-28 CN CN 201010110776 patent/CN101793378B/zh active Active
- 2010-01-28 KR KR20100007768A patent/KR101094690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Cited B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12661A (zh) * | 2009-12-28 | 2012-07-25 | 第一毛织株式会社 | 图案化的导光板、其制造方法和使用该导光板的lcd背光单元 |
CN104169748A (zh) * | 2012-03-27 | 2014-11-26 | 惠和株式会社 | 视角限制片和平板显示器 |
CN104169748B (zh) * | 2012-03-27 | 2016-08-17 | 惠和株式会社 | 视角限制片和平板显示器 |
US9568651B2 (en) | 2012-03-27 | 2017-02-14 | Keiwa Inc. | View angle-restricting sheet and flat panel display |
CN108474876A (zh) * | 2015-12-17 | 2018-08-31 | 惠和株式会社 | 背光单元用光学片和背光单元 |
CN105511000A (zh) * | 2015-12-28 | 2016-04-20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光提取膜及其制备方法 |
CN105511000B (zh) * | 2015-12-28 | 2019-02-15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光提取膜及其制备方法 |
CN111542769A (zh) * | 2018-01-25 | 2020-08-14 | 迪睿合株式会社 | 扩散板和光学设备 |
CN111542769B (zh) * | 2018-01-25 | 2022-09-02 | 迪睿合株式会社 | 扩散板和光学设备 |
CN111189000A (zh) * | 2018-11-15 | 2020-05-22 | 奇景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照明装置 |
CN111380026A (zh) * | 2018-12-27 | 2020-07-07 | Sl株式会社 | 车辆用灯具 |
CN115053153A (zh) * | 2020-03-30 | 2022-09-13 | 惠和株式会社 | 光学片、背光单元、液晶显示装置及信息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101094690B1 (ko) | 2011-12-20 |
CN101793378B (zh) | 2013-03-20 |
KR20100088545A (ko) | 2010-08-09 |
TW201030383A (en) | 2010-08-16 |
JP2010176014A (ja) | 2010-08-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793379B (zh) | 液晶显示装置用的背光单元用光学片及使用其的背光单元 | |
CN101793378B (zh) | 液晶显示装置用光学片及使用该光学片的背光单元 | |
JP5579082B2 (ja) | 光学フィルム及び製造方法 | |
JP5402486B2 (ja) | 光学シート、面光源装置および透過型表示装置 | |
JP5361007B2 (ja) | 光学フィルム製造用金型の製造方法 | |
WO2008069324A1 (ja) | 光拡散性光学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プリズムシート、並びに面光源装置 | |
JP4294306B2 (ja) | 光学シー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 |
KR20060049035A (ko) | 광확산 시트 및 그 제조 방법과 스크린 | |
JP2004309801A (ja) | 光学シー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 |
JP2009075266A (ja) | 光学シート | |
JP4394919B2 (ja) | 光学シー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 |
JP4316281B2 (ja) | 光学ユニッ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 |
JP4551611B2 (ja) | 光学ユニッ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 |
JP5603541B2 (ja) | プリズムシート | |
KR20180094062A (ko) | 백라이트 유닛용 광학 시트 및 백라이트 유닛 | |
JP2004309557A (ja) | 光学シー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 |
JP4612204B2 (ja) | レンズシートおよびこれを有する表示装置 | |
KR102630911B1 (ko) | 표면 요철 시트, 스크린, 영상 표시 시스템 및 전사 롤 | |
KR100927513B1 (ko) | 면광원 장치용 도광체 및 그 제조 방법 및 면광원 장치 | |
JP2012042610A (ja) | 拡散シート、光源ユニット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 |
JP2004145328A (ja) | 光学シー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 |
JP2009053686A (ja) | 谷部断面を凹曲線化した曲面化プリズムシートとその製造方法、面光源、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 |
JP5741121B2 (ja) | 照明光路制御用光学レンズシートの製造用金型及び前記金型を用いて製造する前記シートおよび前記金型を用いて前記シートを製造する方法並びに液晶表示装置並びにディスプレイ | |
JP5603542B2 (ja) | プリズムシート | |
JP2004145329A (ja) | 光学シー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SS |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
Owner name: EWA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JIRO ENTERPRISE PLANNING K. K. Effective date: 20130708 |
|
C4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0708 Address after: Japan Osaka Osaka higashiyodogawa Ku on Xinzhuang 1 chome 2 No. 5 Patentee after: Ewa Co., Ltd.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Patentee before: JIRO Enterprise Planning K. 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