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90967A - 一种日本蟳早繁苗的培育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日本蟳早繁苗的培育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90967A
CN101790967A CN201010134880A CN201010134880A CN101790967A CN 101790967 A CN101790967 A CN 101790967A CN 201010134880 A CN201010134880 A CN 201010134880A CN 201010134880 A CN201010134880 A CN 201010134880A CN 101790967 A CN101790967 A CN 1017909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nd
crab
water
charybdis
larv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348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90967B (zh
Inventor
许星鸿
阎斌伦
徐加涛
徐国成
吴建新
浦寅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ihai Institute of Tech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uaihai Institute of Tech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ihai Institute of Techology filed Critical Huaihai Institute of Techology
Priority to CN20101013488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790967B/zh
Publication of CN1017909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909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909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9096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日本蟳早繁苗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亲蟹培育、抱卵蟹培育和幼体培育等步骤。本发明是针对日本蟳繁殖生物学特点,利用河蟹工厂化育苗的现有设施,通过生态条件的调控、合理投饵、病害防治等技术手段,培育出养殖生产所需的日本蟳早繁苗,具有较长的生长期,到上市时规格大,能显著提高经济效益。实验证明,利用本发明可实现日本蟳早繁苗的工厂化培育,能解决沿海地区的海水池塘养殖日本蟳依赖天然苗种的问题,并能充分利用现有的虾蟹育苗设施和海水养殖池塘,提高沿海地区海水养殖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本发明具有科学合理、投资省、实用性高的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日本蟳早繁苗的培育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甲壳类苗种繁育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日本蟳的早繁苗的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属甲壳纲、梭子蟹科、蟳属,其外形类似锯缘青蟹,个体较大、颜色鲜艳,俗称靠山红、石闸蟹等。日本蟳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并具有清热、滋补、消肿等功效,颇受消费者青睐。日本蟳也具有较高的工业价值,其甲壳富含甲壳素,此外还可以从蟹壳中提取味精,以及将蟹壳磨碎作为家禽的饲料等,为经济价值较高的大型海产蟹类,市场需求量很大。由于近年来的酷采滥捕,使其天然资源量日趋衰竭,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产品供不应求,所以必须大力开展日本蟳的人工增养殖。日本蟳的繁殖期在5~9月,所产蟹苗经半年左右的生长可于翌年初上市,集中上市价格不高。在目前已公开的有关甲壳类苗种繁育技术领域的专利中,已涉及到水产经济甲壳动物中的中华绒螯蟹、三疣梭子蟹、克氏螯虾、凡纳滨对虾、青虾等,迄今尚无关于日本蟳早繁苗的培育方法的技术公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的日本蟳早繁苗的培育方法;该方法可操作性强,可培育出养殖生产所需的日本蟳早繁苗,其生长期长,上市规格大,能显著提高经济效益,并能解决沿海地区的海水池塘养殖日本蟳依赖天然苗种的问题。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是一种日本蟳早繁苗的培育方法,其特点是,其步骤如下:
(1)培育池准备:用高锰酸钾对培育池进行消毒,消毒后用海水冲刷培育池除去高锰酸钾;然后在培育池底的1/2~3/4面积上铺设厚度为8~15cm的沙,未铺沙处的培育池上设有排水口;用消过毒的瓦片、空心砖或竹排在铺沙的培育池底搭建遮蔽物用于亲蟹栖息;向培育池内注入深60~80cm、盐度26~30、pH 8.1~8.5的海水;
(2)亲蟹培育:取体格健壮、附肢齐全、壳长5cm以上的日本蟳亲蟹,雌雄比为3∶1,用200~300mg/L福尔马林海水溶液浸浴消毒并经清水冲洗后放入培育池进行亲蟹培育,培育密度为2~3只/m2;亲蟹培育期间光照<1000勒克斯,微量充气;亲蟹培育时先以自然水温养殖2~3天;然后以日升温0.5~1℃的幅度升至14℃后维持恒温培育,该阶段培育时间为20~25天;然后进一步将水温逐渐升至20℃培育15~20天;培育时投喂以鲜贝肉为主的饵料,投饵量为亲蟹体重的10~25%;将抱卵的亲蟹移至暂养池;
(3)抱卵蟹的培育:抱卵蟹暂养池的设置条件同培育池,或者不铺沙;抱卵蟹经消毒后入池;先以自然水温养殖2~3天;然后以日升温0.5~1℃的幅度升至23℃后维持恒温培育,该阶段培育12~14天;投喂饵料量为抱卵蟹体重的2~10%;检查胚胎发育情况,当胚胎呈深灰黑色、心跳达到平均170~180次/min时,准备移池;
(4)育苗池准备:用高锰酸钾将育苗池进行消毒,消毒后用200目筛绢网过滤海水冲刷育苗池除去高锰酸钾,向育苗池内注入200目筛绢网过滤海水至水深70~80cm,初始水温22~23℃,然后投放2~5g/m3EDTA2Na盐以消除重金属离子,再投放单胞藻至密度12~15万个/m3水体,并在育苗池内挂笼;
(5)幼体培育:用制霉菌素或高锰酸钾海水溶液将步骤(3)准备移池的抱卵蟹进行消毒浸浴,然后用海水清洗后投入笼中排幼,每笼投放一只,并将卵色相近的放在同一池中;当育苗池中的幼体密度达到10~15万只/m3水体时,将抱卵蟹移到另一个育苗池中继续排幼;排出的溞状幼体经6期蜕皮变态后发育成大眼幼体,大眼幼体经培育即变态为I期幼蟹;每期溞状幼体蜕皮变态后,将水温提高0.5~1℃;全部变态为大眼幼体后,停止加温使水温逐步降至自然水温;幼体培育的光照强度为3000~10000勒克斯、水体盐度26~27、pH 8.1~8.4;培育时按需要进行换水、充气和投喂;当溞状幼体变态为大眼幼体后,在育苗池中架设聚乙烯网片或扇贝养殖笼,供幼体附着;
(6)幼蟳培育:在大眼幼体变态为幼蟳之前,进行倒池;再使用网片或扇贝养殖笼作附着物,日换水量100%;培育期间,根据幼蟳的大小及时分池培养或移至土池培育,至幼蟳可作苗种出售。
在以上所述的日本蟳早繁苗的培育方法中,如无特别说明,合理投饵、病害防治、换水充气(氧)等操作均采用常规方法按常规需要进行。
在以上所述的日本蟳早繁苗的培育方法的步骤(5)中,消毒浸浴用的制霉菌素海水溶液的浓度优选为30~40g/m3,高锰酸钾海水溶液的浓度优选为8~12g/m3
在以上所述的日本蟳早繁苗的培育方法的步骤(5)中,在溞状幼体6期蜕皮变态培育时,溞状幼体I期与II期期间不换水,每日加水8~12cm并微量充气;从溞状幼体III期开始换水,并逐渐增加换水量和充气量;各期换水量分别为:溞状幼体III期为15~25%;溞状幼体IV期为25~35%;溞状幼体V期为45~55%;溞状幼体VI期75~85%;换水时温差小于0.5℃;溞状幼体VI期后期开始强充气至池水呈沸腾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是针对日本蟳繁殖生物学特点,利用河蟹工厂化育苗的现有设施,培育出养殖生产所需的日本蟳的早繁苗。通过本发明获得早繁苗可比天然苗生长期长,到上市时规格大,能显著提高经济效益。本发明为海水养殖日本蟳的苗种来源开创了人工早繁苗这一新途径,可以为沿海水产养殖户提供足量优质的日本蟳苗种,充分利用虾蟹育苗设施和海水养殖池塘,提高江苏省及山东等邻省沿海地区海水养殖的经济效益,促进渔民增收致富、解决就业,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进一步描述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以便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地理解本发明,而不构成对其权利的限制。
实施例1。一种日本蟳早繁苗的培育方法,其步骤如下:
(1)培育池准备:用高锰酸钾对培育池进行消毒,消毒后用海水冲刷培育池除去高锰酸钾;然后在培育池底的1/2面积上铺设厚度为8cm的沙,未铺沙处的培育池上设有排水口;用消过毒的瓦片、空心砖或竹排在铺沙的培育池底搭建遮蔽物用于亲蟹栖息;向培育池内注入深60cm、盐度26、pH 8.1的海水;
(2)亲蟹培育:取体格健壮、附肢齐全、壳长5cm以上的日本蟳亲蟹,雌雄比为3∶1,用200mg/L福尔马林海水溶液浸浴消毒并经清水冲洗后放入培育池进行亲蟹培育,培育密度为2只/m2;亲蟹培育期间光照<1000勒克斯,微量充气;亲蟹培育时先以自然水温养殖2天;然后以日升温0.5℃的幅度升至14℃后维持恒温培育,该阶段培育时间为25天;然后进一步将水温逐渐升至20℃培育15天;培育时投喂以鲜贝肉为主的饵料,投饵量为亲蟹体重的10%;将抱卵的亲蟹移至暂养池;
(3)抱卵蟹的培育:抱卵蟹暂养池的设置条件同培育池,或者不铺沙;抱卵蟹经消毒后入池;先以自然水温养殖2天;然后以日升温0.5的幅度升至23℃后维持恒温培育,该阶段培育12天;投喂饵料量为抱卵蟹体重的2%;检查胚胎发育情况,当胚胎呈深灰黑色、心跳达到平均170次/min时,准备移池;
(4)育苗池准备:用高锰酸钾将育苗池进行消毒,消毒后用200目筛绢网过滤海水冲刷育苗池除去高锰酸钾,向育苗池内注入200目筛绢网过滤海水至水深70cm,初始水温23℃,然后投放2g/m3EDTA2Na盐以消除重金属离子,再投放单胞藻至密度12万个/m3水体,并在育苗池内挂笼;
(5)幼体培育:用制霉菌素或高锰酸钾海水溶液将步骤(3)准备移池的抱卵蟹进行消毒浸浴,然后用海水清洗后投入笼中排幼,每笼投放一只,并将卵色相近的放在同一池中;当育苗池中的幼体密度达到10万只/m3水体时,将抱卵蟹移到另一个育苗池中继续排幼;排出的溞状幼体经6期蜕皮变态后发育成大眼幼体,大眼幼体经培育即变态为I期幼蟹;每期溞状幼体蜕皮变态后,将水温提高0.5℃;全部变态为大眼幼体后,停止加温使水温逐步降至自然水温;幼体培育的光照强度为3000勒克斯、水体盐度26、pH 8.1;培育时按需要进行换水、充气和投喂;当溞状幼体变态为大眼幼体后,在育苗池中架设聚乙烯网片或扇贝养殖笼,供幼体附着;
(6)幼蟳培育:在大眼幼体变态为幼蟳之前,进行倒池;再使用网片或扇贝养殖笼作附着物,日换水量100%;培育期间,根据幼蟳的大小及时分池培养或移至土池培育,至幼蟳可作苗种出售。
实施例2。一种日本蟳早繁苗的培育方法,其步骤如下:
(1)培育池准备:用高锰酸钾对培育池进行消毒,消毒后用海水冲刷培育池除去高锰酸钾;然后在培育池底的3/4面积上铺设厚度为15cm的沙,未铺沙处的培育池上设有排水口;用消过毒的瓦片、空心砖或竹排在铺沙的培育池底搭建遮蔽物用于亲蟹栖息;向培育池内注入深80cm、盐度30、pH 8.5的海水;
(2)亲蟹培育:取体格健壮、附肢齐全、壳长5cm以上的日本蟳亲蟹,雌雄比为3∶1,用300mg/L福尔马林海水溶液浸浴消毒并经清水冲洗后放入培育池进行亲蟹培育,培育密度为3只/m2;亲蟹培育期间光照<1000勒克斯,微量充气;亲蟹培育时先以自然水温养殖3天;然后以日升温1℃的幅度升至14℃后维持恒温培育,该阶段培育时间为20天;然后进一步将水温逐渐升至20℃培育20天;培育时投喂以鲜贝肉为主的饵料,投饵量为亲蟹体重的25%;将抱卵的亲蟹移至暂养池;
(3)抱卵蟹的培育:抱卵蟹暂养池的设置条件同培育池,或者不铺沙;抱卵蟹经消毒后入池;先以自然水温养殖3天;然后以日升温1℃的幅度升至23℃后维持恒温培育,该阶段培育14天;投喂饵料量为抱卵蟹体重的10%;检查胚胎发育情况,当胚胎呈深灰黑色、心跳达到平均180次/min时,准备移池;
(4)育苗池准备:用高锰酸钾将育苗池进行消毒,消毒后用200目筛绢网过滤海水冲刷育苗池除去高锰酸钾,向育苗池内注入200目筛绢网过滤海水至水深80cm,初始水温23℃,然后投放5g/m3EDTA2Na盐以消除重金属离子,再投放单胞藻至密度15万个/m3水体,并在育苗池内挂笼;
(5)幼体培育:用制霉菌素或高锰酸钾海水溶液将步骤(3)准备移池的抱卵蟹进行消毒浸浴,然后用海水清洗后投入笼中排幼,每笼投放一只,并将卵色相近的放在同一池中;当育苗池中的幼体密度达到15万只/m3水体时,将抱卵蟹移到另一个育苗池中继续排幼;排出的溞状幼体经6期蜕皮变态后发育成大眼幼体,大眼幼体经培育即变态为I期幼蟹;每期溞状幼体蜕皮变态后,将水温提高1℃;全部变态为大眼幼体后,停止加温使水温逐步降至自然水温;幼体培育的光照强度为10000勒克斯、水体盐度27、pH 8.4;培育时按需要进行换水、充气和投喂;当溞状幼体变态为大眼幼体后,在育苗池中架设聚乙烯网片或扇贝养殖笼,供幼体附着;
(6)幼蟳培育:在大眼幼体变态为幼蟳之前,进行倒池;再使用网片或扇贝养殖笼作附着物,日换水量100%;培育期间,根据幼蟳的大小及时分池培养或移至土池培育,至幼蟳可作苗种出售。
实施例3。实施例1或2所述的日本蟳早繁苗的培育方法的步骤(5)中,消毒浸浴用的制霉菌素海水溶液的浓度为30~40g/m3,高锰酸钾海水溶液的浓度为8~12g/m3
实施例4。实施例1或2或3所述的日本蟳早繁苗的培育方法的步骤(5)中,在溞状幼体6期蜕皮变态培育时,溞状幼体I期与II期期间不换水,每日加水8~12cm并微量充气;从溞状幼体III期开始换水,并逐渐增加换水量和充气量;各期换水量分别为:溞状幼体III期为15~25%;溞状幼体IV期为25~35%;溞状幼体V期为45~55%;溞状幼体VI期75~85%;换水时温差小于0.5℃;溞状幼体VI期后期开始强充气至池水呈沸腾状。
实施例5。日本蟳早繁苗的培育方法试验。
1材料与方法
1.1培育设施
利用河蟹育苗场的现有设备,包括培育池、沉淀池、锅炉、罗茨鼓风机等。培育池用30g/m3高锰酸钾消毒数小时,再用过滤海水冲刷干净。池底的2/3面积铺10cm厚的细沙,以利于亲蟹的交配与产卵。靠近排水口处留有1/3空地,用于投饵、换水和清除残饵。日本蟳性情凶猛,易因相互争斗而导致受伤,所以必须在亲蟹培育池中放置遮蔽物,可用消过毒的瓦片、空心砖或竹排搭建。
1.2亲蟹的选择
于09年3月2日收购体格健壮、附肢齐全的日本蟳雌蟹135只和雄蟹45只。因甲壳类的性腺发育受到个体大小的限制,所以选择亲蟹时宜选择壳长5cm以上者。在运输时用橡皮筋将亲蟹的螯足缠住,分层放入多层蟹笼内,再放入装有清洁海水的桶中,充氧运输或者用湿毛巾包裹亲蟹于泡沫箱中干法运输。
1.3亲蟹的培育方法
1.3.1培育池的准备及亲蟹投放培育池进水深70cm,盐度26~30,pH 8.1~8.5。亲蟹在入池前需消毒,用200~300mg/L福尔马林浸浴10min、清水冲洗后放入培育池。亲蟹的培育密度为2~3只/m2。光照<1000勒克斯,微量充气。
1.3.2升温方式3月初亲蟹入池水温为4~5℃,先以自然水温养殖3天使亲蟹适应新环境,然后以日升温0.5~1℃的幅度升至14℃时维持恒温培育至3月底,4月初进一步将水温逐渐升至20℃。
1.3.3投饵每天早、晚各投饵1次,以晚上为主,投喂饵料以鲜贝肉为主,搭配一定量的活沙蚕、杂鱼、虾肉等,投饵量为亲蟹体重的10~25%,根据摄食情况作相应调整。饵料投放到未铺沙的池底处,便于摄食及清理。
1.3.4水质管理每天吸污、换水1次。定期泼洒氟派酸或利福平1g/m3、甲醛20g/m3,以抑制细菌及寄生虫的滋生。每周捞出亲蟹用高锰酸钾或甲醛消毒池底沙子1次,冲去残留药物加水后,放入亲蟹。
1.4抱卵蟹的培育
抱卵蟹在入池前,用200~300mg/L福尔马林浸浴10min、清水冲洗后放入暂养池。抱卵蟹的培育密度为2~3只/m2。先以自然水温养殖3d使抱卵蟹适应新环境,然后以日升温0.5~1℃的幅度升至23℃时维持恒温培育。每天早、晚各投饵1次,以晚上为主,投喂鲜贝肉、活沙蚕等日本蟳喜食且营养丰富的饵料,投饵量为抱卵蟹体重的2~10%,根据摄食情况作相应调整。培育池水深70cm,盐度26~30,pH 8.1~8.5,每天吸污、换水,光照<1000勒克斯,微量充气。定期泼洒氟派酸或利福平1g/m3、甲醛20g/m3,以抑制细菌及寄生虫的滋生。每天检查胚胎发育情况,随着发育进展,卵色逐渐变深,由橘黄色→黄褐色→淡灰色→灰黑色。当胚胎呈深灰黑色,心跳达到平均180次/min,膜内溞状幼体扭动频繁时,预示即将孵化。
1.5幼体孵化
布池前将育苗池用30g/m3高锰酸钾消毒数小时,再用200目筛绢网过滤海水冲刷干净后进水,水深80cm,水温23℃,投放2~5g/m3EDTA2Na盐以消除重金属离子对幼体的毒害。投放角毛藻、金藻等单胞藻,密度15万个/m3水体,提前投放以使孵化出的Z1得到充足的饵料。抱卵蟹用40g/m3制霉菌素或高锰酸钾10g/m3浸浴30min,清洗干净后挂笼于育苗池中排幼。每池吊挂5~8只笼,每笼内放一只抱卵蟹,将卵色相近的放在同一池中,使排幼基本同步。当育苗池中的幼体密度达到15万只/m3水体时,将抱卵蟹移到另一个育苗池中继续排幼。
1.6幼体培育
日本蟳溞状幼体分为6期,在23~26℃的水温条件下,每3~4d蜕皮变态1次,历时20d左右发育成大眼幼体,大眼幼体经5~6d培育即变态为I期幼蟹。
当每次溞状幼体蜕皮变态后,将水温提高0.5~1℃左右,以促进其发育。当全部变态为大眼幼体后,停止加温使水温逐步降至与外界水温相同。光照强度控制在3000~10000勒克斯,避免强光直射,以免引起幼体趋光、增加互残几率。水体盐度26~27,pH 8.1~8.4。Z1、Z2期间不换水,每日加水10cm并微量充气。从Z3期开始换水,并逐渐增加换水量和充气量。各期换水量分别为:Z3-20%;Z4-30%;Z5-50%;Z6-80%;M-100%。换水时温差小于0.5℃。Z6后期开始为强充气,池水呈沸腾状。
Z1和Z2期以单胞藻(20~30万个/m3)为主,辅以少量蛋黄(1个/m3)、轮虫(5~10个/只)等。Z3~Z6期,投喂卤虫无节幼体(10~50万个/m3);Z5后期添加适量的桡足类。M期投喂绞碎的虾肉、贝肉或鱼肉等,约50~80g/万只。各期投喂量以幼体摄食情况、水中残饵等灵活控制,每天投饵6~8次。
当溞状幼体变态为大眼幼体后,在池中架设聚乙烯网片,网目3mm,网片长度与池子的宽度相等,高度比池子深度短3cm,下端固定,每个池子垂挂4片,以供幼体附着、减少互相残杀。定期使用土霉素、氟哌酸等药物,用量在1~2g/m3,以抑制各种病菌的产生。
1.7幼蟳培育
在大眼幼体变态为幼蟳之前,进行倒池。仍使用消毒过的网片或扇贝养殖笼作附着物,日换水量100%,日投4次卤虫成体及绞碎的鲜鱼虾肉。培育期间,根据幼蟳的大小及时分池培养或移至土池培育。
对I-III号育苗池(容积均为15m3,共计675万只幼体)的变态存活率进行详细统计、分析,并与08年5月和6月用收购抱卵蟹的育苗情况相比较。
2试验结果与讨论
2.1培育期间,共死亡亲蟹24只,成活率86.7%。4月16日亲蟹开始抱卵,比自然海区提前1个月。至4月22日,共有84只雌蟹抱卵,抱卵率为雌蟹总数的62.2%。平均抱卵量为18.7万/只。
温度是影响水产养殖动物性腺发育的重要因素。升温可以提高生物体的代谢率、加快性腺发育速度,所以成为水产动物苗种繁育生产中常用的技术手段。本试验结果表明,日本蟳也可以在人工控温的条件下提早成熟、提前抱卵,这样就可以延长养成时间,为当年养成大规格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升温的具体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在升温初期先升至14℃,维持一定时期再继续升至20℃,因为日本蟳在14℃时既能有较大的摄食量,同时又能使卵母细胞中的卵黄物质得到充分的合成积累,发育成为高质量的卵子。如果直接升温至20℃,会造成性腺发育过快、卵内卵黄沉积不足,所产的卵体积小,苗种的质量会受到很大影响。另外如果升温幅度过大、过高,则会造成亲蟹的不良应激反应,导致性腺退化。
性腺发育的物质基础来源于饵料,所以在升温同时,要保证亲蟹的营养供应。本试验投喂的饵料种类多样,其营养成分可以互补,较单一饵料的营养全面。鲜贝肉、活沙蚕、鱼虾肉等均为蛋白质和脂类含量丰富的饵料,符合亲蟹的性腺发育和卵黄合成的需求。尤其是沙蚕体内含有丰富的高度不饱和脂肪酸-二十碳四烯酸,和甲壳动物体内控制性腺发育的激素合成密切相关,所以投喂活沙蚕既能促进亲蟹的性腺发育,同时又不会污染水质。投饵量要根据每天残饵情况灵活控制,以略有剩余为宜。
日本蟳生性好斗,过高的培育密度会造成相残致伤,使成活率降低。日本蟳亲蟹的培育密度以2~3只/m2为宜,同时在亲蟹培育池中放置遮蔽物,可减少其相残几率。
2.2抱卵蟹在培育期间,共计死亡11只,成活率为86.9%,经14d培育于5月6日排幼,幼体培育的成活情况见表1。
表1日本蟳幼体培育期间各期幼体的成活情况
Figure GSA00000045493000131
注:I表示本试验中经强化培育所得抱卵蟹排出的幼体;II表示08年5月所购抱卵蟹排出的幼体;III表示08年6月所购抱卵蟹排出的幼体;各期幼体的数量为此期幼体每天计数的平均值;成活率是从Z1期到各期幼体的计算结果。表中数据经单因子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和Duncan检验,上标小写不同字母表示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
从表1可以看出,利用经强化培育所得抱卵蟹排出的幼体进行培育,3个育苗池共获得了135万只大眼幼体,平均单位水体密度为3万只,成活率为20.0%;而08年5月所购抱卵蟹排出的幼体进行培育,获得了140万只大眼幼体,平均单位水体密度为3.11万只,成活率为20.7%,略高于前者。利用6月所购抱卵蟹所排出的幼体进行培育,各期幼体成活率均显著低于前两组,仅获得90万只大眼幼体,平均单位水体密度为2万只,成活率为13.3%。该批幼体培育处于6月下旬到7月下旬,进入高温时期,加上暴雨、赤潮的影响使海水水质恶化,虽然进水经过沉淀、过滤处理,幼体成活率仍然较低,而且该批抱卵蟹的暂养成活率也低于5月份,所以日本蟳人工育苗宜早不宜迟,可以避免水温高、水质恶化的影响。
2.3在第II组幼体培育的三个育苗池中,架设聚乙烯网片的两个育苗池的大眼幼体经6d培育,均获得I期幼蟹20万只左右,平均单位水体密度为1.33万只,变态率达42.9%。而不放置网片的对照池中的大眼幼体均趴在池底,仅获得I期幼蟹5万只,平均单位水体密度为0.33万只,变态率仅10.7%。说明大眼幼体间的互残现象严重,必须放置附着物供其攀爬,以减少互残率。有条件者可使用扇贝养殖笼代替网片,效果更好。同时加大充气量,并要保证饵料的充足供应。

Claims (3)

1.一种日本蟳早繁苗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如下:
(1)培育池准备:用高锰酸钾对培育池进行消毒,消毒后用海水冲刷培育池除去高锰酸钾;然后在培育池底的1/2~3/4面积上铺设厚度为8~15cm的沙,未铺沙处的培育池上设有排水口;用消过毒的瓦片、空心砖或竹排在铺沙的培育池底搭建遮蔽物用于亲蟹栖息;向培育池内注入深60~80cm、盐度26~30、pH 8.1~8.5的海水;
(2)亲蟹培育:取体格健壮、附肢齐全、壳长5cm以上的日本蟳亲蟹,雌雄比为3∶1,用200~300mg/L福尔马林海水溶液浸浴消毒并经清水冲洗后放入培育池进行亲蟹培育,培育密度为2~3只/m2;亲蟹培育期间光照<1000勒克斯,微量充气;亲蟹培育时先以自然水温养殖2~3天;然后以日升温0.5~1℃的幅度升至14℃后维持恒温培育,该阶段培育时间为20~25天;然后进一步将水温逐渐升至20℃培育15~20天;培育时投喂以鲜贝肉为主的饵料,投饵量为亲蟹体重的10~25%;将抱卵的亲蟹移至暂养池;
(3)抱卵蟹的培育:抱卵蟹暂养池的设置条件同培育池,或者不铺沙;抱卵蟹经消毒后入池;先以自然水温养殖2~3天;然后以日升温0.5~1℃的幅度升至23℃后维持恒温培育,该阶段培育12~14天;投喂饵料量为抱卵蟹体重的2~10%;检查胚胎发育情况,当胚胎呈深灰黑色、心跳达到平均170~180次/min时,准备移池;
(4)育苗池准备:用高锰酸钾将育苗池进行消毒,消毒后用200目筛绢网过滤海水冲刷育苗池除去高锰酸钾,向育苗池内注入200目筛绢网过滤海水至水深70~80cm,初始水温22~23℃,然后投放2~5g/m3EDTA2Na盐以消除重金属离子,再投放单胞藻至密度12~15万个/m3水体,并在育苗池内挂笼;
(5)幼体培育:用制霉菌素或高锰酸钾海水溶液将步骤(3)准备移池的抱卵蟹进行消毒浸浴,然后用海水清洗后投入笼中排幼,每笼投放一只,并将卵色相近的放在同一池中;当育苗池中的幼体密度达到10~15万只/m3水体时,将抱卵蟹移到另一个育苗池中继续排幼;排出的溞状幼体经6期蜕皮变态后发育成大眼幼体,大眼幼体经培育即变态为I期幼蟹;每期溞状幼体蜕皮变态后,将水温提高0.5~1℃;全部变态为大眼幼体后,停止加温使水温逐步降至自然水温;幼体培育的光照强度为3000~10000勒克斯、水体盐度26~27、pH 8.1~8.4;培育时按需要进行换水、充气和投喂;当溞状幼体变态为大眼幼体后,在育苗池中架设聚乙烯网片或扇贝养殖笼,供幼体附着;
(6)幼蟳培育:在大眼幼体变态为幼蟳之前,进行倒池;再使用网片或扇贝养殖笼作附着物,日换水量100%;培育期间,根据幼蟳的大小及时分池培养或移至土池培育,至幼蟳可作苗种出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日本蟳早繁苗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5)中,消毒浸浴用的制霉菌素海水溶液的浓度为30~40g/m3,高锰酸钾海水溶液的浓度为8~12g/m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日本蟳早繁苗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5)中,在溞状幼体6期蜕皮变态培育时,溞状幼体I期与II期期间不换水,每日加水8~12cm并微量充气;从溞状幼体III期开始换水,并逐渐增加换水量和充气量;各期换水量分别为:溞状幼体III期为15~25%;溞状幼体IV期为25~35%;溞状幼体V期为45~55%;溞状幼体VI期75~85%;换水时温差小于0.5℃;溞状幼体VI期后期开始强充气至池水呈沸腾状。
CN2010101348803A 2010-03-19 2010-03-19 一种日本蟳早繁苗的培育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909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348803A CN101790967B (zh) 2010-03-19 2010-03-19 一种日本蟳早繁苗的培育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348803A CN101790967B (zh) 2010-03-19 2010-03-19 一种日本蟳早繁苗的培育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90967A true CN101790967A (zh) 2010-08-04
CN101790967B CN101790967B (zh) 2011-10-12

Family

ID=425840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34880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90967B (zh) 2010-03-19 2010-03-19 一种日本蟳早繁苗的培育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790967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07880A (zh) * 2010-12-08 2011-04-13 淮海工学院 一种三疣梭子蟹雌蟹室内暂养方法
CN102090356A (zh) * 2010-12-07 2011-06-15 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研究所 一种青蟹池塘生态育苗方法
CN104663544A (zh) * 2015-02-06 2015-06-03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一种锈斑蟳人工室内育苗的方法
CN105028261A (zh) * 2015-06-18 2015-11-1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一种防治拟穴青蟹苗种真菌病的方法
CN105165675A (zh) * 2015-08-21 2015-12-23 中国海洋大学 一种利用心跳作为海湾扇贝亲贝选育指标的方法
CN106172138A (zh) * 2016-08-02 2016-12-07 盘锦光合蟹业有限公司 一种河蟹选育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84304A (zh) * 2009-05-16 2009-11-25 潘洪强 生态养殖优质红膏河蟹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84304A (zh) * 2009-05-16 2009-11-25 潘洪强 生态养殖优质红膏河蟹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海洋科学》 20001231 刘洪军等 日本蟳人工育苗及养殖技术研究 23-27 第24卷, 第8期 2 *
《黑龙江水产》 20091031 许星鸿等 日本蟳人工育苗技术研究 8-10 , 第5期 2 *
《齐鲁渔业》 20100131 许星鸿等 日本蟳人工增养殖技术 28-30 第27卷, 第1期 2 *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90356A (zh) * 2010-12-07 2011-06-15 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研究所 一种青蟹池塘生态育苗方法
CN102090356B (zh) * 2010-12-07 2013-02-13 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研究所 一种青蟹池塘生态育苗方法
CN102007880A (zh) * 2010-12-08 2011-04-13 淮海工学院 一种三疣梭子蟹雌蟹室内暂养方法
CN104663544A (zh) * 2015-02-06 2015-06-03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一种锈斑蟳人工室内育苗的方法
CN105028261A (zh) * 2015-06-18 2015-11-1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一种防治拟穴青蟹苗种真菌病的方法
CN105028261B (zh) * 2015-06-18 2017-09-29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一种防治拟穴青蟹苗种真菌病的方法
CN105165675A (zh) * 2015-08-21 2015-12-23 中国海洋大学 一种利用心跳作为海湾扇贝亲贝选育指标的方法
CN106172138A (zh) * 2016-08-02 2016-12-07 盘锦光合蟹业有限公司 一种河蟹选育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90967B (zh) 2011-10-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92675B (zh) 刺参池塘多物种立体综合生态养殖方法
CN105494193B (zh) 一种双线紫蛤的育苗方法
CN101919359B (zh) 综合调控波纹唇鱼性腺成熟排卵方法
CN104273074B (zh) 一种培育乌贼种苗的方法
CN106172117B (zh) 小黄鱼雌鱼与大黄鱼雄鱼杂交育种方法
CN105994072B (zh) 一种松江鲈鱼人工配合饲料的养殖方法
CN103918615B (zh) 一种室内循环水立体养殖红沙蚕的方法
CN101790967B (zh) 一种日本蟳早繁苗的培育方法
CN101530064A (zh) 单环刺螠繁育养成方法
CN106688970B (zh) 一种狐篮子鱼室内人工育苗的方法
CN102106326B (zh) 一种双齿围沙蚕立体人工育苗的方法
CN101317550A (zh) 杂交贻贝的人工育苗方法
CN102823533A (zh) 一种三疣梭子蟹的低盐越冬和育苗方法
CN100370896C (zh) 半滑舌鳎的亲鱼培育方法
Liu et al. Sea urchin aquaculture in China
CN105918168B (zh) 脊尾白虾盐碱水人工养殖方法
CN104663544B (zh) 一种锈斑蟳人工室内育苗的方法
CN106942103B (zh) 一种瓜螺的人工育苗方法
CN101946728B (zh) 科学利用秋季炮头青虾苗进行高产大规格养殖方法
CN107926774B (zh) 大泷六线鱼野生亲鱼池塘网箱培育方法
AU2020102960A4 (en) A Breeding method of polyculture of Panulirus ornatus and Caulerpa lentillifera
CN110754405B (zh) 一种卤虫成虫大规模生产方法
CN1194609C (zh) 松江鲈鱼水花鱼苗生产技术
CN104642211A (zh) 岩原鲤人工繁育方法
CN114982682B (zh) 一种池塘复合生态养殖青蟹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012

Termination date: 2014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