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92675B - 刺参池塘多物种立体综合生态养殖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刺参池塘多物种立体综合生态养殖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92675B
CN103392675B CN201310320656.7A CN201310320656A CN103392675B CN 103392675 B CN103392675 B CN 103392675B CN 201310320656 A CN201310320656 A CN 201310320656A CN 103392675 B CN103392675 B CN 10339267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nd
seed
density
stichopus japonicus
centimet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2065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92675A (zh
Inventor
刘崎
刘峰
赵欣涛
宫明春
关庆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LIAN BANGCHUIDAO SEA CUCUMBER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LIAN BANGCHUIDAO SEA CUCUMBER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LIAN BANGCHUIDAO SEA CUCUMBER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LIAN BANGCHUIDAO SEA CUCUMBER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32065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392675B/zh
Publication of CN1033926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926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926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926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刺参池塘多物种立体综合生态养殖方法,在刺参池塘中利用多个水产养殖物种:刺参、鲍、扇贝、鲆鲽鱼、虾、海胆、海带、底栖硅藻,构建稳定的池塘养殖生态系统。通过多物种间的合理投放时间和空间密度分配,实现多个水产养殖物种间的相互协同作用,保持池塘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确保池塘养殖物种的高效生长,提高池塘空间的立体综合利用效率,利用池塘的天然资源实现不同物种间合理使用转化,优势互补,形成健康生态养殖系统,提高单位面积产出绿色无污染、无药残的养殖产品,获得最大化养殖综合效益。

Description

刺参池塘多物种立体综合生态养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池塘养殖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刺参池塘的多物种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如何提高刺参池塘养殖的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通过综合利用刺参池塘的资源,合理安排不同养殖品种的放养时间、栖息水层、食物利用及相互转化和放养密度,实现了不同养殖品种间的相互协同作用的高效立体综合生态养殖,取得单位空间内多个品种的优化生产,创造了优异的生态和经济效益。本发明尤其适用于大连及与大连气候相近的邻海地区实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刺参池塘多物种立体综合生态养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池塘的选择及前期整理
每年3-5月,选择水深在2米或2米以上(水深上限符合“池塘”称谓)密闭较好有良好海水交换条件的池塘,清理塘底污泥后,在池塘内利用废旧硬质聚乙烯刺参笼、鲍笼铺设人工参礁,笼体有6-10层分隔,每隔的笼门提前去除,笼体左右最外层分隔内填装砖石固定,按照1.5米×1.5米的间距铺设,平均密度保持在200-300个/亩。池塘进水30-50厘米,并使用生石灰和漂白粉进行全池泼洒消毒,使用浓度:生石灰按照60-80千克/亩,漂白粉按照10-30千克/亩。
其中,良好海水交换条件是指:每天根据潮汐时间进行进水和排水。各个海区潮汐时间有差异,一般是涨潮可以进水,落潮可以排水,这样可以实现池塘的水体交换,保证水质清洁。但在潮汐不允许换水的情况下,最好确保3-5天换水一次,而且换水最长周期在3-5天。下文涉及的换水及保持水质都可通过换水方法实现。
2、培养底栖硅藻
池塘消毒结束后,每年3-4月,将底栖硅藻藻种接种到0.5米×0.5米的40-60目带有坠石的聚乙烯网片上,把网片投入到刺参笼、鲍笼的分隔中,定期更换池塘内的海水,培养底栖硅藻。
3、设置浮筏养殖扇贝苗种
池塘正常进水后,在试验池塘水面设置人工浮筏,密度保持在0.4-0.8台/亩。每年4-5月,将人工培育的扇贝苗种放置在浮筏上进行养殖,具体养殖密度如下:0.5-1厘米的苗种,密度是10-30万枚/台;2-3厘米的苗种,密度是7-20万枚/台;5-6厘米的苗种,密度是3-15万枚/台。分离出来的多余扇贝苗种底播到池塘底部自然增殖。
4、放养刺参苗种
每年5-6月,将人工培育刺参苗种均匀投放到池底人工参礁上进行养殖,一般选择刺参苗种规格是200-600头/斤,体长3-8厘米,投放密度是0.3-1万头/亩。
5、放养虾苗种
每年5-6月,将人工培育的虾苗种投放到池塘内养殖,虾苗规格体长0.5-1厘米,投放密度1-2万尾/亩。
6、放养鲆鲽鱼苗种
每年5-6月,将人工培育的1龄鲆鲽鱼苗种投放到池塘内养殖,规格400-600克/尾,体长20-30厘米,投放密度50-100尾/亩。
7、栽种海带
每年10-11月采集野生的海带苗或购买人工繁育的海带苗挂在1-1.5米长聚乙烯苗绳上,由潜水员固定在池塘的人工参礁上,每个渔礁上固定3-5根苗绳,海带苗密度是0.5-1.5万根/亩。
8、放养海胆苗种
次年4-5月,将人工培育的海胆苗种投放到池塘内,规格2-4厘米,投放密度500-1000个/亩。
9、放养鲍苗种
次年4-5月,将人工培育的鲍苗种投放到池塘内,规格2-4厘米,投放密度1000-1500个/亩。
10、日常管理
根据潮汐定期交换池塘水体,每天按时检测池塘水质2次,保证水质安全。经常巡查池塘,仔细观察池塘内不同养殖品种的异常变化,采取及时合理的应急解决措施,避免大范围病害和连锁死亡现象发生。
本发明基本原理:底栖硅藻是刺参主要的天然饵料来源,为刺参提供日常的基本食物。海带是鲍和海胆的基本食物,鲍和海胆的其排泄物又可作为刺参饵料的补充。虾主要以浮游生物为食,其中包括对刺参的稚参伤害较大的桡足类生物,减少了刺参的敌害生物的数量,提高稚参的成活率。扇贝利用浮筏养殖,以滤食表层海水中的天然浮游植物为食,可避免因浮游植物过量繁殖而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保证池塘整体水质环境稳定,扇贝的排泄物也是刺参的饵料补充。鲆鲽鱼采用1龄鱼,规格400-600克/尾,体长20-30厘米,此种规格的鲆鲽鱼摄食能力较强,成活率较高,可以捕食进入池塘内的天然野生鱼类的幼鱼(如虾虎鱼等),可以减少野生鱼类对稚参的捕食,保护稚参,而且鲆鲽鱼可以捕食发生病害的虾苗,防止虾病害的大面积爆发,鲆鲽鱼的排泄物也是刺参的食物。所有动物的排泄物又为海带和底栖硅藻的生长提供充足的无机营养盐,无需在池塘内进行人工肥水,真正实现池塘养殖生态系统内物质和能量的有序转化和循环利用,创造了多物种高效立体综合生产模式。
本发明刺参池塘多物种立体综合生态养殖方法,在刺参池塘中利用多个水产养殖物种:刺参、鲍(皱纹盘鲍、杂交皱纹盘鲍)、扇贝(栉孔扇贝、海湾扇贝、虾夷扇贝)、鲆鲽鱼(牙鲆、漠斑牙鲆、大菱鲆、星碟、石蝶)、虾(中国明对虾、凡纳滨对虾、日本对虾、刀额新对虾)、海胆(紫海胆、虾夷马粪海胆)、海带、底栖硅藻,构建稳定的池塘养殖生态系统。通过多物种间的合理投放时间和空间密度分配,实现多个水产养殖物种间的相互协同作用,保持池塘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确保池塘养殖物种的高效生长,提高池塘空间的立体综合利用效率,利用池塘的天然资源实现不同物种间合理使用转化,优势互补,形成健康生态养殖系统,提高单位面积产出绿色无污染、无药残的养殖产品,获得最大化养殖综合效益。
本发明通过综合利用刺参池塘的资源,合理安排不同养殖品种的放养时间、栖息水层、食物利用及相互转化和放养密度,实现了不同养殖品种间的相互协同作用的高效立体综合生态养殖,取得了单位空间内多个品种的优化生产,创造了优异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方法于2010年3月在大连棒棰岛海参发展有限公司刺参养殖池塘内进行试验。选取2个池塘,每个池塘70亩,1个作为试验池塘,采用本发明方法进行多物种高效立体综合生态养殖;另1个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刺参单一养殖方法。2012年3月19日2个池塘均进行了清塘、人工参礁铺设和消毒工作。2012年4月15日在试验池塘内进行了底栖硅藻藻种投放培养,平均每亩投放底栖硅藻网片1050片。2010年4月26日,在试验池塘内设置浮筏30台,投放0.5-1厘米的虾夷扇贝苗种500万枚。2010年5月7日,2个池塘同时投放平均体重1.6克,平均规格600头/千克的刺参苗种,每个池塘投放1000千克,平均密度0.85万头/亩。2010年6月5日,在试验池塘内投放体长0.5-1厘米的中国明对虾苗种80万尾。2010年6月10日,将人工培育的1龄牙鲆苗种5000尾投放到池塘内养殖,平均体重550克。2010年10月5日至25日对试验池塘内的中国明对虾和牙鲆进行捕捞收获,对虾平均每亩产量是81.6千克,牙鲆平均每亩产量是26.7千克。2010年10月30日至11月5日进行刺参试验性捕捞,试验池塘内刺参平均体重58.4克,对照池塘内刺参平均体重52.1克。2010年11月10日至11月18日,将购买的人工繁育的海带苗挂在1-1.5米长聚乙烯苗绳上,由潜水员固定在池塘的人工参礁上,共投放2万根苗绳。2011年5月8日,投放人工繁育的平均体长3.6厘米的紫海胆苗种4万个。2011年5月13日,投放人工繁育的平均体长3.1厘米的杂交皱纹盘鲍苗种8万个。2011年6月9日,再次在试验池塘内投放体长0.5-1厘米的中国明对虾苗种80万尾。2011年6月12日,再次将人工培育的1龄牙鲆苗种5000尾投放到试验池塘内养殖,平均体重490克。2011年10月9日至10月24日,对试验池塘内的中国明对虾和牙鲆进行再次捕捞收获,对虾平均每亩产量是83.3千克,牙鲆平均每亩产量是29.4千克。2011年10月30日至11月28日,对试验和对照池塘的大规格刺参进行捕捞收获,试验池塘刺参平均体重118.4克,平均亩产112.4千克;对照组刺参平均体重103.5克,平均亩产101.2千克。2012年5月9日,收获浮筏笼养扇贝,每笼平均产量1.2千克,池塘底部扇贝平均亩产59.5千克。2012年7月29日收获底播的紫海胆,平均亩产18.5千克。2012年8月13日收获底播的皱纹盘鲍,平均亩产42.8千克。通过生产实践对比发现,本发明的方法从刺参单产来看高于传统的单一刺参养殖模式,同时还可获得其他养殖品种的良好产量,经济效益显著。
上述实施例的其他条件,完全依照本发明的发明内容予以实施,工艺参数处于发明内容的范围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披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刺参池塘多物种立体综合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池塘整理
选择水深2米以上的池塘,利用硬质聚乙烯刺参笼、鲍笼在池塘内铺设人工参礁,平均密度保持在200-300个/亩;池塘进水30-50厘米,使用生石灰和漂白粉进行泼洒消毒;
S2、培养底栖硅藻
消毒后,每年3-4月,将底栖硅藻藻种接种到带有坠石的聚乙烯网片上,把所述网片投入到所述刺参笼、鲍笼中,更换池塘内的海水,培养底栖硅藻;
S3、设置浮筏养殖扇贝苗种
设置人工浮筏,密度保持在0.4-0.8台/亩;每年4-5月,将扇贝苗种放置在所述浮筏上进行养殖;
养殖密度为:0.5-1厘米的苗种,密度是10-30万枚/台;2-3厘米的苗种,密度是7-20万枚/台;5-6厘米的苗种,密度是3-15万枚/台;
S4、放养刺参苗种
每年5-6月,将刺参苗种均匀投放到池底所述人工参礁上进行养殖,一般选择刺参苗种规格是200-600头/斤,体长3-8厘米,投放密度是0.3-1万头/亩;
S5、放养虾苗种
每年5-6月,将虾苗种投放到池塘内养殖,虾苗规格体长0.5-1厘米,投放密度1-2万尾/亩;
S6、放养鲆鲽鱼苗种
每年5-6月,将1龄鲆鲽鱼苗种投放到池塘内养殖,规格400-600克/尾,体长20-30厘米,投放密度50-100尾/亩;
S7、栽种海带
每年10-11月,将海带苗挂在1-1.5米长聚乙烯苗绳上,将所述苗绳以3-5根苗绳/礁固定在所述人工参礁上,海带苗密度是0.5-1.5万根/亩;
S8、放养海胆苗种
次年4-5月,将海胆苗种投放到池塘内,规格2-4厘米,投放密度500-1000个/亩;
S9、放养鲍苗种
次年4-5月,将鲍苗种投放到池塘内,规格2-4厘米,投放密度1000-1500个/亩;
S10、日常管理
交换池塘水体,每天检测池塘水质2次,保证水质安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刺参池塘多物种立体综合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刺参笼、鲍笼的笼体有6-10层分隔,每隔的笼门提前去除,笼体左右最外层分隔内填装砖石固定,按照1.5米×1.5米的间距铺设;
步骤S2中,所述网片为0.5米×0.5米、网孔40-60目;投放时,将所述网片投放到所述笼体的分隔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刺参池塘多物种立体综合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消毒浓度:生石灰60-80千克/亩,漂白粉按照10-30千克/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刺参池塘多物种立体综合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部分扇贝苗种底播到池塘底部自然增殖。
CN201310320656.7A 2013-07-26 2013-07-26 刺参池塘多物种立体综合生态养殖方法 Active CN10339267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20656.7A CN103392675B (zh) 2013-07-26 2013-07-26 刺参池塘多物种立体综合生态养殖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20656.7A CN103392675B (zh) 2013-07-26 2013-07-26 刺参池塘多物种立体综合生态养殖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92675A CN103392675A (zh) 2013-11-20
CN103392675B true CN103392675B (zh) 2015-07-01

Family

ID=495565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20656.7A Active CN103392675B (zh) 2013-07-26 2013-07-26 刺参池塘多物种立体综合生态养殖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39267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75562A (zh) * 2014-03-20 2014-06-25 苏州市阳澄湖现代农业产业园特种水产养殖有限公司 一种海胆的养殖方法
CN104160943A (zh) * 2014-06-27 2014-11-26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一种马尾藻高效养殖和原位利用的方法
CN104904635B (zh) * 2015-06-04 2017-10-27 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 一种仿刺参对虾循环养殖方法
CN105123578B (zh) * 2015-08-31 2017-11-03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一种海参和金乌贼池塘混养方法
CN105494181B (zh) * 2015-12-03 2019-01-22 大连海洋大学 可避免大型藻类泛滥的刺参池塘分段式混养方法
CN106912418B (zh) * 2015-12-25 2020-03-10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一种于热带浅海蛇目白尼参底播增殖方法
CN105815245A (zh) * 2016-03-22 2016-08-03 青岛农业大学 一种参-虾-虫-藻池塘立体综合养殖系统及其养殖方法
CN105918175A (zh) * 2016-05-27 2016-09-07 威海南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鱼参贝类梯次养殖低碳生态体系
CN106106281A (zh) * 2016-06-30 2016-11-16 卢月莲 长茎葡萄厥藻、对虾、鲍鱼立体生态养殖方法
CN106754242B (zh) * 2016-11-28 2019-04-16 大连海洋大学 底栖硅藻培育水池以及利用该水池进行刺参、海胆幼苗混养的方法
CN106577445B (zh) * 2016-11-28 2019-05-17 大连海洋大学 海水大棚以及利用该大棚进行综合生态养殖的方法
CN107396857A (zh) * 2017-08-17 2017-11-28 大连荣昌大海水产经贸有限公司 一种海产品立体养殖方法
CN111387041B (zh) * 2020-04-17 2022-03-08 威海海洋职业学院 一种海带、江蓠、皱纹盘鲍、虾夷马粪海胆、仿刺参浅海生态养殖方法
CN111758624B (zh) * 2020-06-17 2022-03-04 华南农业大学 一种提高牡蛎与海珍品养殖效果的方法及应用
CN112568158B (zh) * 2020-12-09 2022-02-22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一种刺参、日本对虾、三疣梭子蟹和石莼绿色无公害养殖方法
CN113331094A (zh) * 2021-07-14 2021-09-03 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 一种梅花参的养殖方法
CN115226666B (zh) * 2022-08-01 2024-04-05 日照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日照市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中心、日照市水生野生动物救护站) 立体生态养殖系统及其养殖方法
CN116267711A (zh) * 2023-02-15 2023-06-23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一种膨腹海马和皱纹盘鲍与仿刺参循环水混合养殖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765B (zh) * 1988-02-09 1991-11-20 孙弘延 海上垄田网箱增养殖鲍与刺参法
CN101305696B (zh) * 2008-06-27 2011-01-19 张士华 泥沙质池塘刺参生态调控养殖方法
CN102106297A (zh) * 2011-03-04 2011-06-29 郭炳坚 一种刺参与鲍鱼混养的生态养殖方法
CN102511411B (zh) * 2011-11-15 2014-05-21 河北省海洋与水产科学研究院 一种环保海水池塘生态养殖方法
CN102657113A (zh) * 2012-04-10 2012-09-12 山东安源水产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海参、鲆鲽类鱼共养的生态养殖网箱
CN202857546U (zh) * 2012-08-29 2013-04-10 大连昌海全福水产有限公司 海参养殖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92675A (zh) 2013-1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92675B (zh) 刺参池塘多物种立体综合生态养殖方法
CN101347106B (zh) 一种海水池塘虾蟹贝立体化精养方法
CN102939924B (zh) 一种拟目乌贼人工育苗的方法
CN103120140B (zh) 一种扇贝的养殖方法
CN102318576B (zh) 松江鲈鱼全程海水繁育方法
CN103875566A (zh) 一种梭子蟹的池塘生态养殖方法
CN104170777B (zh) 公子小丑鱼的育苗方法
CN103314899A (zh) 一种斑点叉尾鮰成鱼网箱养殖的方法
CN101940182A (zh) 一种脉红螺人工育苗的方法
CN103385193A (zh) 黄鳝、黄颡鱼高效生态立体养殖方法
CN102835335A (zh) 一种军曹鱼深水抗风浪网箱生态高效养殖方法
CN100370896C (zh) 半滑舌鳎的亲鱼培育方法
CN101790967B (zh) 一种日本蟳早繁苗的培育方法
KR102037627B1 (ko) 성게 육상 축양을 위한 양식수조, 이를 이용한 성게 육상 양식 방법
CN102919186B (zh) 一种多鳞鱚的人工繁育方法
KR101806086B1 (ko) 해삼용 침하식 복합 양식방법
CN107864901A (zh) 一种大型浮式围网鱼类生态混合养殖方法
CN202760008U (zh) 中华绒螯蟹大规模家系蟹苗土池培育装置
KR101806085B1 (ko) 해삼용 침하식 복합 양식장치
CN113455428B (zh) 一种马夫鱼的人工育苗方法
CN111066695B (zh) 一种暗纹东方鲀、南美白对虾、空心菜立体种养的方法
CN111316942B (zh) 一种防控外来海洋贝类生物入侵的规模化养殖方法
KR102624052B1 (ko) 육상용 해삼 양식장
CN103636544A (zh) 一种菊黄东方鲀商品鱼中套养当年鱼种的养殖方法
KR101968913B1 (ko) 해삼 혼합 양식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