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53654B - 装置外壳和移动终端装置 - Google Patents

装置外壳和移动终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53654B
CN101753654B CN200910225099.4A CN200910225099A CN101753654B CN 101753654 B CN101753654 B CN 101753654B CN 200910225099 A CN200910225099 A CN 200910225099A CN 101753654 B CN101753654 B CN 10175365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electronic component
metallic plate
component holder
res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22509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53654A (zh
Inventor
铃木崇司
小林英克
服部良
村上刚基
肥塚秀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tsu Interne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7536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536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536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5365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18Telephone se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ships, mines, or other places exposed to adverse environ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装置外壳和移动终端装置。该装置外壳包括:金属板;外壁,其由树脂形成,并被布置在金属板的外周边缘处;电子元件支架,其在外壁形成的几乎同时由树脂形成。此外,电子元件支架设置在由外壁包围的金属板的内部区域上,并与外壁分开布置。

Description

装置外壳和移动终端装置
技术领域
本文讨论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装置外壳和移动终端装置。
背景技术
迄今为止,公知的是,例如蜂窝电话的移动终端装置包括具有与树脂一体形成的金属板的装置外壳,以减小尺寸同时增强强度。包括这种类型的装置外壳的这种移动终端装置例如应用于个人计算机,并且例如在第9-214144号日本特开平公报中公开。
近来的移动终端装置除了小和具有高强度之外还需要防水。因此,作为装置外壳的防水结构,通常在例如如上所述的移动终端装置中采用以下结构。也就是说,在所述结构中,外壁沿着金属板的外周边缘与树脂一体形成。然后,将防水胶带粘附到通过外壁包围的金属板的内部区域。然后,例如面板构件的其它构件通过防水胶带粘附并固定到金属板。此外,位于防水胶带内部的区域提供用于布置用于保持例如液晶显示器(LCD)的各种电子元件的电子元件支架的空间。
这里,从通过防水胶带提供粘合强度的角度来说,在被外壁包围的金属板的内部区域,需要作为用于粘附防水胶带的区域的平坦区域。因此,在上述装置外壳中,电子元件支架与形成在金属板的外周边缘处的外壁隔开,这是因为在外壁和电子元件支架之间提供作为防水粘附区域的平坦区域。此外,为了提供这种防水胶带粘附区域,电子元件支架和形成外壁的金属板被制造为分离的独立元件,并且随后将电子元件支架附着到形成外壁的金属板上。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降低成本同时提供防水性的装置外壳和移动终端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移动终端装置的装置外壳,其包括:金属板;外壁,其由树脂形成,并被布置在金属板的外周边缘处;电子元件支架,其在形成外壁的几乎同时由树脂形成。此外,电子元件支架被设置在由外壁包围的金属板的内部区域上,并与外壁分开布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一种移动终端装置包括装置外壳。所述装置外壳包括:金属板;外壁,其由树脂形成,并且设置在金属板的外周边缘处;电子元件支架,其在形成外壁的几乎同时由树脂形成。电子元件支架被设置在由外壁包围的金属板的内部区域,并与外壁分开布置。
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将通过在权利要求书中具体指出的元件和组合来实现和获得。
应该理解,上述概括性的描述和以下详细描述只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且不像权利要求那样限制本发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根据实施方式的蜂窝电话折叠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蜂窝电话的侧视图;
图3是显示图1中所示的蜂窝电话被打开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4是图3中所示的蜂窝电话的侧视图;
图5是可移动外壳的可移动后壳体的内部的平面图;
图6是可移动外壳的可移动后壳体的内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沿着图1的线A-A截取的示意性放大截面图;
图8是用于形成图7中所示的可移动后壳体主体的成型模具的示意性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根据优选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装置及其装置外壳。
作为实施方式,蜂窝电话和作为蜂窝电话的可动外壳的可动后壳体将分别描述为用于移动终端装置和用于移动终端装置的装置外壳的示例性应用。图1是显示被折叠的状态的蜂窝电话的外观的平面图。图2是图1所示的蜂窝电话的侧视图。图3是蜂窝电话被打开的状态的平面图。图4是图3所示的蜂窝电话的侧视图。
如图1至图4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蜂窝电话1被形成为使得固定外壳10和可动外壳20绕着铰链枢转地彼此连接。固定外壳10包括操作键,可动外壳20包括显示器。
固定外壳10具有一分为二的结构(two-division structure)。一个是包括设置有多种操作键12(例如,数字键)的操作面板14的固定前壳体16,另一个是位于固定前壳体16的后侧的固定后壳体18。除了各种操作键12之外,固定前壳体16例如还设置有包括布置在其中的麦克风的话筒(未示出)。固定前壳体16和固定后壳体18通过在它们的四个角处使用螺钉(未示出)将它们固定而彼此装配。
可动外壳20也具有一分为二的结构,包括可动前壳体22和设置在可动前壳体22的后侧的可动后壳体24。可动前壳体22例如包括液晶显示装置60(例如液晶显示器(LCD)模块,见图7)和执行辅助显示操作的子LCD模块62(见图6)。在可动前壳体22的表面的基本中心部分设置用于观看液晶显示装置60的透明前LCD面板26。在可动后壳体24的表面上设置用于观看子LCD模块62(见图6)的透明后LCD面板28。可动前壳体22和可动后壳体24二者通过在它们的四个角处安装螺钉(未示出)而彼此装配并固定。此外,在前LCD面板26的顶部上的一些位置处设置螺钉盖32。
接着,参照图5至图7,将详细描述蜂窝电话1的内部结构。图5是可动外壳20的可动后壳体24的内部的平面图。图6是可动外壳20的可动后壳体24的内部的分解立体图。图7是沿着图1的线A-A截取的示意性放大截面图。
如图5至图7所示,可动外壳20包括可动前壳体22和可动后壳体24,可动前壳体22是盒形装置外壳,可动后壳体24是装配并固定到可动前壳体22的盒形装置外壳。
在可动前壳体22中,设置有液晶显示装置60(见图7)、子LCD模块62(见图6和图7)以及电路板36(见图7)。在电路板36上,设置有用于液晶显示装置60和子LCD模块62以及其它电子元件34的电路元件(见图6和图7)。
液晶显示装置60由位于可动前壳体22的底表面上的LCD支架61保持。液晶显示装置60被布置在可动外壳20的侧部,从而在蜂窝电话1被折叠时面对固定外壳10。子LCD模块62被布置在电路板36上的子LCD支架63保持。子LCD模块62被布置在当蜂窝电话1折叠时可动外壳20背对固定外壳10的一侧。以下,当说到子LCD模块62和子LCD支架63二者时,在以下将它们称作“子LCD模块62”。
轨道形肋22a设置在可动前壳体22的内侧底表面上,以围绕电路板36的外周。填料(packing)23沿着肋22a布置成与沿着肋22a布置的可动后壳体24的金属板38(在以下描述)紧密接触。
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可动后壳体24中,可动后壳体主体43、防水胶带44(双面胶带)、外部盖29和后LCD面板28从底部开始依次布置,如图6所示。
可动后壳体主体43包括金属板38、外壁40和电子元件支架42。外壁40由树脂形成并设置在金属板38的外周边缘。电子元件支架42由树脂形成并被设置在由外壁40包围的金属板38的内部区域,同时与外壁40分隔开。
设置金属板38以使得整个可动后壳体主体43的刚度高于只有树脂外壳的情况的刚度。金属板38由具有高强度的轻金属或合金形成,并形成为呈基本上矩形形状。在金属板38中,开口38a和开口38b形成在由外壁40包围的内部区域中。设置开口38a以将安装在可动前壳体22的电路板36上并穿过开口38a插入的电子元件34暴露到外面。设置开口38b以将安装在电路板36上并穿过开口38b插入的子LCD模块62暴露到外面。
外壁40通过将预定的树脂一体结合到金属板38的外周边缘而形成。外壁40被装配到可动前壳体22的肋22a的外侧上,以使得可动后壳体主体43与可动前壳体22接合。
电子元件支架42被设置在形成于被外壁40包围的金属板38的内部区域中的开口38b的边缘部分。在从子LCD模块62的上表面将子LCD模块62朝着电路板36推动的同时,电子元件支架42还保持从开口38b暴露到外部的子LCD模块62。
电子元件支架42由树脂形成,并利用图8所示的成型模具70与外壁40同时形成。也就是说,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可动后壳体主体43中,电子元件支架42和外壁40通过利用一个成型模具70而同时形成。这样,电子元件支架42和形成有外壁40的金属板38彼此一体地形成,与传统结构相比,可使用更少的元件。在传统的结构中,对应于金属板38的金属板和对应于电子元件支架42的支架是分离的元件。以下,将详细描述利用这种成型模具70对可动后壳体主体43的成形。
后LCD面板28是用于覆盖从金属板38的开口38b暴露的子LCD模块62的显示表面的透明盖构件,从而允许从外部观看子LCD模块62的显示表面。外部盖29是用作装饰表面的盖构件,从外侧覆盖从金属板38的开口38a暴露的电子元件34。通过防水胶带44,后LCD面板28和外部盖29附着并固定到区域38c,区域38c在由外壁40包围的金属板38的内部区域中,位于外壁40和电子元件支架42之间。
这里,在由外壁40包围的金属板38的内部区域中,位于外壁40和电子元件支架42之间的区域38c是金属板38的金属表面,并且平坦度高。因此,通过将区域38c形成为用于粘附防水胶带44的区域,可增加防水胶带44的粘附强度,以将外部盖29和后LCD面板28粘附到区域38c上。因此,外部盖29和后LCD面板28可以可靠地粘附到区域38c上。这样,可提供位于金属板38的防水胶带44内侧的区域,所述区域具有足够好的防水性,并且可充分防止溢出的水对例如由电子元件支架42保持的子LCD模块62造成损坏。
接着,将描述可动后壳体主体43的成形。图8是用于形成可动后壳体主体43的成型模具70的示意性立体图。
如图8所示,成型模具70包括下成型模具72和上成型模具74,在金属板38被置于上成型模具74和下成型模具72之间的同时,上成型模具74装配并固定到下成型模具72。当上成型模具74和下成型模具72装配到一起时,两个腔彼此分离地形成在成型模具70中。一个腔是用于形成外壁40的外壁腔76,而另一个腔是用于形成电子元件支架42的电子元件支架腔78。也就是说,外壁腔76具有对应于外壁40的形状的空间,并且电子元件支架腔78对应于电子元件支架42的形状。
上成型模具74包括:注入口80,其用于将树脂注入到上成型模具74中;第一树脂浇口82,其通过预定流动通道连接到注入口80;第二树脂浇口84,其类似地通过预定流动通道连接到注入口80。
第一树脂浇口82是用于排放形成外壁40的树脂的排放口。第一树脂浇口82连接到外壁腔76,从而注入到注入口80中的树脂被引入到外壁腔76中,以填充所述腔76。
第二树脂浇口84是用于排放用于形成电子元件支架42的树脂的排放口。第二树脂浇口84连接到电子元件支架腔78,从而注入到注入口80中的树脂被引入到电子元件支架腔78,以填充电子元件支架腔78。
可动后壳体主体43通过利用具有上述结构的成型模具70而形成。首先,将金属板38放置到下成型模具72上,然后将下成型模具72与上成型模具74彼此装配,以将金属板38夹在下成型模具72和上成型模具74之间。此时,外壁腔76沿着金属板38的外周边缘布置,并且与外壁腔76分隔开的电子元件支架腔78被布置在金属板38的开口38b的边缘部分处。
接着,将树脂注入到注入口80中。从注入口80注入的树脂流动通过所述预定流动通道并且到达第一树脂浇口82。然后,树脂通过第一树脂浇口82填充外壁腔76。然后,填充外壁腔76的树脂固化,从而外壁40形成在金属板38的外周边缘上。
与此同时,从注入口80注入的树脂流动通过所述预定流动通道并到达第二树脂浇口84。树脂通过第二树脂浇口84填充电子元件支架腔78。然后,填充电子元件支架腔78的树脂固化,从而电子元件支架42形成在金属板38的开口38b的边缘部分上。
按照这种方式,利用设置有不同于第一树脂浇口82的第二树脂浇口84的成型模具70,通过从第二树脂浇口84排放的树脂,电子元件支架42与外壁40同时形成。结果,完成对图6中所示的可动后壳体主体43的成型。
在按照这种方式利用成型模具70形成的可动后壳体主体43中,电子元件支架42被布置为与外壁40分隔开。因此,在由外壁40包围的金属板38的内部区域中,可提供位于外壁40和电子元件支架42之间并具有高平坦度的区域38c。因此,通过将区域38c形成为用于粘附防水胶带构件的区域,可增加用于将外部盖29和后LCD面板28粘附到区域38c的防水胶带44的粘合强度。结果,外部盖29和后LCD面板28可充分地粘合到区域38c上。这样可提供位于金属板38的防水胶带44内侧的区域,所述区域具有足够好的防水性,并且可靠地防止溢出的水对例如由电子元件支架42保持的子LCD模块62造成损坏。
利用成型模具70,由树脂制成的电子元件支架42与外壁40同时形成,这些元件被设置在可动后壳体主体43中。也就是说,电子元件支架42与形成有外壁40的金属板38一体地形成。因此,不再需要将电子元件支架42作为不同的元件随后附接到金属板38上,并且可减少元件的数量以及安装步骤的数量。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蜂窝电话1的可动后壳体24(或可动后壳体主体43)包括金属板38、树脂外壁40和电子元件支架42。外壁形成在金属板38的外周边缘。利用成型模具70(在该成型模具70中,设置有与用作用于形成外壁40的树脂的注入口的第一树脂浇口82不同的第二树脂浇口84),并且利用从第二树脂浇口84排放的树脂,使得电子元件支架42与外壁40同时形成。此外,电子元件支架42被设置在由外壁40包围的金属板38的内部区域中(即,在开口38a的边缘部分),同时,电子元件支架42与外壁40分隔开。因此,由于电子元件支架42和形成有外壁40的金属板38彼此一体地形成,所以与传统结构相比,可使用更少的元件。传统结构使用独立地制造的金属板和电子元件支架。结果,由于元件数量和加工步骤减少了,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结构可减少成本,同时提供防水性。
其它实施方式
虽然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基于不同于上述的各种实施方式而实施。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电子元件支架42被描述成形成为保持安装在可动前壳体22中的电路板36上的子LCD模块62。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因此,电子元件支架42可形成为保持安装在可动前壳体22中的电路板36上的其它电子元件34。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电子元件支架42也与外壁40同时形成,其中电子元件支架42由从成型模具70的第二树脂浇口84排放的树脂形成。第二树脂浇口84也不同于作为用于形成外壁40的注入口的第一树脂浇口82。此外,电子元件支架42被设置在由外壁40包围的金属板38的内部区域上,同时电子元件支架42与外壁40分隔开。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描述了通过铰链结构折叠的类型的蜂窝电话的示例性应用。但是,本发明可应用于不仅包括所示出的铰链结构而且还包括其它各种铰链结构的蜂窝电话上。此外,本发明不仅可被相似地应用到通过铰链结构折叠的类型中,而且还可应用到其中可动外壳通过滑动或面内旋转连接结构自由地叠置到固定外壳上的类型中。
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描述了将蜂窝电话作为移动终端装置的示例性应用,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本发明可应用到各种其它移动终端装置,例如便携式游戏机、便携式TV、小型音乐重放装置和例如个人数字助理(PDA)的小型信息处理终端。
这里描述的所有实施例和条件语言只是用于教学目的以帮助读者理解本发明和发明人为改进技术所贡献的概念,并且应理解为不限于这些特别描述的实施例和条件,并且说明书中的这些实施例的组织也不涉及到本发明的优劣。虽然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应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在此做出各种改变、替代和替换。

Claims (8)

1.一种用于移动终端装置的装置外壳,包括:
金属板;
外壁,该外壁由树脂形成,并被布置在所述金属板的外周边缘处;
电子元件支架,该电子元件支架在所述外壁形成的几乎同时由树脂形成,所述电子元件支架被设置在由所述外壁包围的所述金属板的内部区域上,并与所述外壁分开布置,
其中,所述电子元件支架被设置在形成于被所述外壁包围的所述金属板的内部区域中的开口的边缘部分,
所述金属板的表面在所述外壁和所述电子元件支架之间暴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外壳,其中,所述外壁和所述电子元件支架均由通过成型模具的独立注入口引入的树脂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外壳,该装置外壳还包括:
双面粘合防水胶带,该双面粘合防水胶带设置在由所述外壁和所述电子元件支架包围的所述金属板的区域上;
面板构件,该面板构件通过所述双面粘合防水胶带固定到所述金属板上,并设置在由所述电子元件支架保持的电子元件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外壳,其中,在由所述外壁包围的所述金属板的内部区域中,在所述外壁与所述电子元件支架之间具有高平坦度的区域,并且所述装置外壳还包括双面粘合防水胶带,该双面粘合防水胶带设置在由所述外壁和所述电子元件支架包围的所述金属板的区域上。
5.一种移动终端装置,包括:
装置外壳,该装置外壳包括:
金属板;
外壁,该外壁由树脂形成,并且设置在所述金属板的外周边缘处;
电子元件支架,该电子元件支架在所述外壁形成的几乎同时由树脂形成,所述电子元件支架被设置在由所述外壁包围的所述金属板的内部区域上,并与所述外壁分开布置,
其中,所述电子元件支架被设置在形成于被所述外壁包围的所述金属板的内部区域中的开口的边缘部分,
所述金属板的表面在所述外壁和所述电子元件支架之间暴露。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终端装置,其中,所述外壁和所述电子元件支架均由通过成型模具的独立注入口引入的树脂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终端装置,该装置外壳还包括:
双面粘合防水胶带,该双面粘合防水胶带设置在由所述外壁和所述电子元件支架包围的所述金属板的区域上;以及
面板构件,该面板构件通过所述双面粘合防水胶带固定到所述金属板上,并设置在由所述电子元件支架保持的电子元件的上方。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外壳,其中,在由所述外壁包围的所述金属板的内部区域中,在所述外壁与所述电子元件支架之间具有高平坦度的区域,并且所述装置外壳还包括双面粘合防水胶带,该双面粘合防水胶带设置在由所述外壁和所述电子元件支架包围的所述金属板的区域上。
CN200910225099.4A 2008-11-28 2009-11-26 装置外壳和移动终端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5365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305601A JP5146286B2 (ja) 2008-11-28 2008-11-28 装置筐体及び携帯端末装置
JP2008-305601 2008-11-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53654A CN101753654A (zh) 2010-06-23
CN101753654B true CN101753654B (zh) 2014-05-28

Family

ID=422226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25099.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53654B (zh) 2008-11-28 2009-11-26 装置外壳和移动终端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718723B2 (zh)
JP (1) JP5146286B2 (zh)
CN (1) CN10175365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095152A (ja) 2010-10-27 2012-05-17 Nec Corp 携帯電子機器
JP5906017B2 (ja) * 2011-01-28 2016-04-20 グローブライド株式会社 魚釣用リール、魚釣用リールの構成部材、及び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KR101886752B1 (ko) 2011-07-25 2018-08-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KR101281895B1 (ko) * 2011-08-24 2013-07-03 주식회사 팬택 Fpc 방수 구조체
CN102624952B (zh) * 2012-03-31 2015-05-13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及其主面、主底
CN107092389A (zh) * 2012-10-10 2017-08-25 罗天成 一种新型触摸显示屏和电子产品
JP6017971B2 (ja) * 2013-01-11 2016-11-02 京セラ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CN104576411A (zh) * 2013-10-25 2015-04-29 飞思卡尔半导体公司 双角部顶部闸道模制
CN105791483A (zh) * 2016-04-26 2016-07-20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电池盖及其制作方法
KR101901662B1 (ko) 2018-04-27 2018-09-27 주식회사 더원테크 휴대용 통신 단말기의 방수용 유심 트레이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20220043665A (ko) * 2020-09-29 2022-04-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방수 구조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91174A (zh) * 2005-01-31 2007-12-19 蓝鸟软件株式会社 移动终端
CN101103323A (zh) * 2005-08-25 2008-01-09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用于便携装置的壳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50566B2 (ja) 1996-02-05 2003-09-29 富士通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筐体及びそれを有する電子機器
JP3739641B2 (ja) * 2000-04-19 2006-01-25 富士通株式会社 折りたたみ型携帯機
JP4202015B2 (ja) * 2001-12-10 2008-12-24 大成プラス株式会社 金属と樹脂の複合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850847B2 (ja) * 2004-06-28 2006-11-29 株式会社東芝 電子機器の液晶表示装置保護構造
JP4271668B2 (ja) * 2005-03-18 2009-06-03 株式会社カシオ日立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 電気音響変換器の取付構造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91174A (zh) * 2005-01-31 2007-12-19 蓝鸟软件株式会社 移动终端
CN101103323A (zh) * 2005-08-25 2008-01-09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用于便携装置的壳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53654A (zh) 2010-06-23
US8718723B2 (en) 2014-05-06
JP2010130582A (ja) 2010-06-10
JP5146286B2 (ja) 2013-02-20
US20100134963A1 (en) 2010-06-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53654B (zh) 装置外壳和移动终端装置
CN108254975B (zh)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US10791644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ver assembly retention of a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KR100546965B1 (ko) 모바일 단말기
US7586753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with single printed circuit board
JP2006053532A (ja) Lcdモジュール及び携帯電話機
CN105182591A (zh) 一种移动终端
JP5576821B2 (ja) 電子機器
US20180234595A1 (en) Camera Module
US20070213103A1 (en) Mobile Terminal Device
WO2018147911A1 (en) Camera module mounting in an electronic device
US8107259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JP4802809B2 (ja) 両面表示型液晶モジュール
US7848785B2 (en) Keypad assembly for a mobile terminal
JP5364914B2 (ja) 携帯電子機器
JP2011257742A (ja) 表示パネルユニット、電子機器
JP2011076101A (ja) 液晶表示装置、液晶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電子機器
KR101966256B1 (ko) 휴대용 단말기의 하우징 결합 구조
JP5630347B2 (ja) 電子機器
JP5445641B2 (ja) 電気光学装置、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電子機器
JP2010258818A (ja) 携帯電子機器
JP2010193182A (ja) カメラ付き携帯端末装置
EP2434367B1 (en) Gasket and display assembly for an electronic mobile device
JP2005136877A (ja) 配置構造、及び、携帯通信機器
KR20140045641A (ko) 이동단말기 및 이동 단말기 내부 프레임의 제조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1205

Address after: Kanagawa

Patentee after: Fujitsu Interne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Kawasaki, Kanagawa, Japan

Patentee before: Fujitsu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528

Termination date: 2021112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