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50647B - 透镜片、显示面板和制造透镜片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透镜片、显示面板和制造透镜片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750647B CN101750647B CN200910258355.XA CN200910258355A CN101750647B CN 101750647 B CN101750647 B CN 101750647B CN 200910258355 A CN200910258355 A CN 200910258355A CN 101750647 B CN101750647 B CN 10175064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ens
- cylindrical lens
- excrescence
- substrate
- linea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2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0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5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1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1
- 230000008602 contrac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9000010408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5530 et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6866 deteri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KRHYYFGTRYWZRS-UHFFFAOYSA-N Fluorane Chemical compound F KRHYYFGTRYWZR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10409 thin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10004298 SiO 2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059 patter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1039 wet et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380 as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797 qual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695 Polyether sulfo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1 acryl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399 behavio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792 diffus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0287 polar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6393 polyether sulfo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11 soli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23 soli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70834 Sensitisat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654 addit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96 add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91 arra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556 brai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1875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151 depos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21 depo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085 dilu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887 fac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500 inorganic miner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88 irreg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707 miner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7530 organic bas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8 plasma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871 repell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313 sensit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0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 G02F1/134336—Matrix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11/00—Producing optical elements, e.g. lenses or prisms
- B29D11/00009—Production of 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B29D11/00365—Production of microlens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11/00—Producing optical elements, e.g. lenses or prisms
- B29D11/00009—Production of 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B29D11/00432—Auxiliary operations, e.g. machines for filling the moulds
- B29D11/00451—Changing a shape by remelting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G02B3/0006—Arrays
- G02B3/0012—Arr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ufacturing method
- G02B3/0018—Reflow, i.e. characterized by the step of melting microstructures to form curved surfaces, e.g. manufacturing of moulds and surfaces for transfer etching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G02B3/0006—Arrays
- G02B3/0037—Arrays characterized by the distribution or form of lenses
- G02B3/005—Arrays characterized by the distribution or form of lenses arranged along a single direction only, e.g. lenticular sheet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6—Lenses, e.g. microlenses or Fresnel lens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Stereoscopic And Panoramic Photography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透镜片和显示面板。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抑制通过使用紫外固化树脂形成的柱镜光栅式透镜片的错误成形,这种错误成形是由于柱面透镜的纵横比增加和固化收缩的各向异性导致的。在柱面透镜中设置凹口部分,该凹口部分用于沿着柱面透镜的主轴方向(延伸方向)以伪方式划分柱面透镜,从而抑制树脂固化收缩的各向异性。
Description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基于并要求于2008年12月12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8-317033和于2009年4月23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9-105151的优先权,这两个专利申请的内容以引用的方式全部合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透镜片(lens sheet)和液晶显示面板,所述透镜片和液晶显示面板用于能够针对多个视点显示不同图像的显示装置中。
背景技术
近来,已经对用液晶显示装置可以针对不同视点显示不同图像进行了积极的开发。例如,已经公开了同时对位于不同方向的多个观众提供不同图像的一种显示装置(如在日本未审查的专利公开H06-332354(第0070-0073段、图10:专利文献1)有所描述的),或者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如在日本未审查的专利公开2005-208567(第0009-0012段、图41:专利文献2)有所描述的)。
这两个专利文献所公开的两个显示装置的特征都在于:使用了由柱面透镜形成的柱镜光栅式透镜(lenticular lens)并且通过将多个图像分配到任意不同的方向来显示这多个图像。
图26示出具有多个视点的广泛使用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剖视图,该液晶显示面板使用了柱镜光栅式透镜片。
薄膜晶体管基板(被称作TFT基板)301和滤色器基板(被称作CF基板)305借助密封构件309层叠,并且液晶308密封在两个基板301和305之间。
在与CF基板305相对的平坦表面上,TFT基板301包括:薄膜元件区302,在该薄膜元件区302上形成TFT像素开关阵列、信号线、扫描线、像素电极、TFT驱动电路等;以及取向膜304,向该取向膜304应用摩擦处理。另外,在该平坦表面相反侧的平坦表面上,TFT基板301包括偏振板303。
同时,在与TFT基板301相对的平坦表面上,CF基板305包括:对向电极形成层306,在该对向电极形成层306上形成了对向电极、金属屏蔽膜等;滤色器层(下文中被称作CF层)307,该滤色器层307由色层、黑矩阵、覆盖层等形成;以及取向膜304,向该取向膜304应用摩擦处理。另外,在该平坦表面相反侧的平坦表面上,CF基板305包括偏振板303和柱镜光栅式透镜片310。
此外,安装了背光模块、驱动IC、柔性印刷电缆(下文中被称作FPC)等,由此完成了液晶显示装置。
通常,如在日本未审查的专利公开2004-280087(第0062段:专利文献5)和日本未审查的专利公开2008-203430(第0025段:专利文献6)所公开的,通过使用模具对树脂、玻璃等进行模塑来制造柱镜光栅式透镜片310,或者如日本未审查的专利公开2000-292858(第0020-0022段:专利文献7)所公开的,使用轧辊来制造柱镜光栅式透镜片。同时,专利文献3和专利文献4公开了一种透镜片,该透镜片可以在不使用模具等的情况下以低成本、稳定的度量来制造。
如图27所示,在广泛使用的柱镜光栅式透镜片中,在基板311上设置透镜形成线性突出体312和透镜313。树脂、玻璃等用于基板311,树脂用于线性突出体311,并且紫外固化树脂、热固化树脂等用于透镜313。在一些情况下,使线性突出体312具有WO95/09372公开(第21-25页、图8:专利文献3)中所描述的抗液(liquid-repellent)功能、日本未审查的专利公开H7-281181(第0044-0052段、图1:专利文献4)中所描述的蔽光功能等。
然而,通常存在的问题是,在用于形成透镜的紫外固化树脂、热固化树脂等中具有收缩性。
柱镜光栅式透镜片中沿着每个透镜的主轴方向(延伸方向)的长度等于显示装置屏幕尺寸的纵向长度。因此,当形成大规模的屏幕尺寸时,树脂收缩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具体来讲,液晶显示装置逐年一直扩大,并且现在已经开发出100英寸或更大的液晶显示装置。
同时,透镜的次轴方向(节距方向)的长度是根据液晶显示装置中像素的尺寸来确定的,从而该长度与屏幕尺寸不太相关。
结果,透镜的纵横比往往根据屏幕尺寸的扩大而增大。通常,树脂的收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形状。因此,当纵横比变得更大时,收缩的各向异性出现得更明显,从而往往劣化了量度的稳定性。
发明内容
根据上述问题设计了本发明,本发明的示例性目的在于提供低成本的具有优良量度稳定性的透镜片以及使用该透镜片的具有优良视觉特性和显示质量的显示面板。
根据本发明示例性方面的透镜片是这样一种透镜片,在该透镜片中,彼此相邻的柱面透镜彼此隔离,从而没有相互重叠;并且从每个柱面透镜的节距距离的一个端部向着节距方向的另一个端部,在每个柱面透镜中形成凹口部分。
期望的是,至少通过避免柱面透镜中的镜像对称位置来形成柱面透镜的凹口部分。另外,期望的是,形成柱面透镜的凹口部分,使其至少没有在基板的平坦表面上连续排列成同一直线,除了柱面透镜的延伸方向之外。
另外,期望的是,在柱面透镜之间的区域中或者在凹口部分中形成线性突出体,或者形成凹槽,该凹槽使在柱面透镜之间的区域或者凹口部分作为上部开口部分。
此外,线性突出体可以表现出抗液特性,并且期望的是,线性突出体的侧壁倾斜地形成,使得相邻线性突出体中的两个相对侧壁之间的隔离距离至少在侧壁的上部边缘部随着远离平坦表面而逐渐增大。
类似地,凹槽可以表现出抗液特性。另外,所述基板可以形成为多层结构,所述多层结构至少具有与柱面透镜接触的层和与柱面透镜接触层接触的基层;凹槽可以被形成为穿过透镜接触层并且至少到达基层的内部;基层处的凹槽的宽度可以形成得比透镜接触层处的凹槽的宽度宽;并且凹槽的剖面形状可以为屋檐状的形状,其中,透镜接触层比基层突出。
此外,可以在基板的作为形成有柱面透镜的平坦表面的相反侧的平坦表面上,设置滤色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性方面的显示面板是包括根据上述本发明任意方面的透镜片的显示面板。
根据相对于透镜片的关系,具体来讲,期望的是,当从基板的平坦表面的法线方向看时,透镜片中柱面透镜的凹口部分位于蔽光区的投影表面内,蔽光区设置在与显示面板上的像素晶体管重叠的位置。
另外,期望的是,在显示面板上,以棋盘格图案的方式布置两个为一对的像素开口部分。此外,显示面板中的每个像素开口部分形成为梯形形状,并且每一成对的两个像素开口部分以恒定节距沿着柱面透镜的延伸方向连续设置,这是通过以夹入设置在与像素晶体管重叠的位置处的蔽光区的方式使像素开口部分的短边彼此相对来实现的。
附图说明
图1A和图1B示出根据应用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在透镜片制造步骤之中的蔽光膜图案化步骤的图示,其中,图1A是剖视图而图1B是平面图;
图2A和图2B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在透镜片制造步骤之中的透镜形成线性突出体形成步骤的图示,其中,图2A是剖视图而图2B是平面图;
图3A和图3B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在透镜片制造步骤之中的柱面透镜形成步骤的图示,其中,图3A是剖视图而图3B是平面图;
图4是以简化方式示出柱镜光栅式透镜型立体显示面板的机构原理的示意性图示;
图5是示出相邻树脂熔成一个而由此形成错误成形的透镜这类缺点的概念图示;
图6A和图6B示出关于柱面透镜中产生的变形的概念图示,其中,图6A示出没有以伪方式划分的柱面透镜中产生的变形,并且图6B示出以伪方式划分的柱面透镜中产生的变形;
图7A和图7B示出层叠了示例性实施例的透镜片的LCD面板结构的简化图示,其中,图7A是剖视图而图7B是平面图;
图8A和图8B示出层叠了示例性实施例的透镜片的LCD面板结构的简化图示,其中,图8A是剖视图而图8B是平面图;
图9是示出突出部分位于相邻线性突出体的镜像对称位置处的情况的缺点的概念图示;
图10是示出突出部分连续排列在同一直线上的情况的缺点的概念图示;
图11A至图11D示出应用了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透镜片制造步骤的剖视图,其中,图11A是示出蔽光膜和线性突出体的形成步骤的图示,图11B是抗液覆盖层形成步骤,图11C是示出在线性突出体表面上保持抗液覆盖层的同时去除抗液覆盖层的步骤的图示,并且图11D是示出透镜形成步骤的图示;
图12A和图12B示出根据应用了本发明的又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透镜片制造步骤的图示,其中,图12A是示出线性突出体形成步骤的剖视图,而图12B是示出线性突出体形成步骤的平面图;
图13是示出示例性实施例的透镜片制造步骤之中的抗液覆盖层形成步骤的剖视图;
图14是示出示例性实施例的透镜片制造步骤之中的柱面透镜形成步骤的剖视图;
图15A和图15B示出层叠了示例性实施例的透镜片的LCD面板的结构的简化图示,其中,图15A是剖视图而图15B是平面图;
图16A和图16B示出层叠了示例性实施例的透镜片的LCD面板的结构的简化图示,其中,图16A是剖视图而图16B是平面图;
图17是示出根据应用了本发明的又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具有滤色器的透镜片的制造步骤的剖视图;
图18是示出其中示例性实施例的透镜片和薄膜晶体管基板层叠在一起的显示面板的简化剖视图;
图19A和图19B示出根据应用了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透镜片制造步骤之中的透镜形成凹槽形成步骤的图示,其中,图19A是剖视图而图19B是平面图;
图20A和图20B示出根据应用了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透镜片制造步骤之中的柱面透镜形成步骤的图示,其中,图20A是剖视图而图20B是平面图;
图21A至图21C示出透镜树脂形状和凹槽侧壁与基板表面之间的角度δ之间关系的概念图示,其中,图21A是δ<80的情况,图21B是80≤δ的情况,而图21C是90<δ的情况;
图22A至图22D示出根据应用了本发明的又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透镜片制造步骤之中的透镜形成凹槽形成步骤的剖视图,其中,图22A是示出凹槽形成步骤的图示,图22B是抗液覆盖层形成步骤,图22C是在凹槽表面上保持抗液覆盖层的同时去除抗液覆盖层的步骤的图示,并且图22D是示出透镜形成步骤的图示;
图23A和图23B示出根据应用了本发明的又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透镜片制造步骤之中的透镜形成凹槽形成步骤的剖视图,其中,图23A是示出凹槽形成步骤的的图示并且图23B是示出透镜形成步骤的图示;
图24A至图24D示出根据应用了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透镜片制造步骤之中的透镜形成凹槽形成步骤的剖视图,其中,图24A是示出在基板上形成透镜接触层和图案化掩模的步骤的图示,图24B示出凹槽形成步骤的第一半,图24C是凹槽形成步骤的后一半,并且图24D是示出透镜形成步骤的图示;
图25是作为示例性实施例的更改实例的透镜片的剖视图;
图26是广泛使用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结构的简化剖视图;
图27是广泛使用的柱镜光栅式透镜片的结构的简化剖视图;以及
图28是基于从透镜到观众的距离D、投影宽度e和标准的折射率n得到的透镜接触角θ的计算结果的表格。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通过使用附图参照某些具体实例,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
(第一示例性实施例)
将参照图1至图10描述应用了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图1至图3是示出关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透镜片制造步骤的图示,并且每个附图中的图A是剖视图而每个附图中的图B是平面图。
首先,如图1A和图1B中所示,在基板101的一个平坦表面(形成有柱面透镜的平坦表面的相反侧)上图案化蔽光膜102,即,在基板101的层叠了显示面板(随后将描述)这一侧的平坦表面上图案化蔽光膜102。
用玻璃或诸如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或聚醚砜的树脂(PES)形成基板101。其厚度形成为1mm或更小,更期望地形成为0.1mm至0.4mm。
蔽光膜102通过诸如Cr或Ti的金属形成,或者通过黑色树脂等形成。蔽光膜102用于抑制由于根据为了形成透镜(随后将描述)而形成线性突出体而产生的光学散射导致的显示干扰,并且其被图案化的尺寸满足:该尺寸为大于用于根据线性突出体外部形状而形成透镜的线性突出体的外部直径大的尺寸。在通常的液晶曝光过程中,从透镜形成线性突出体向着外侧的偏移量,即基于用于形成透镜的线性突出体的外部直径的蔽光膜102的外形,可以形成得比透镜形成线性突出体的外部直径大大约1μm的范围。在如下情况可以不必形成蔽光膜102:没有会由于形成透镜形成线性突出体而产生的显示干扰。
然后,如图2A和图2B所示,在基板101形成有蔽光膜102的表面相反侧的平坦表面上,即,在将形成柱面透镜的这一侧的平坦表面上,形成透镜形成线性突出体(下文中被简称为线性突出体)103。
线性突出体103形成有:线性突出体主体103a,该线性突出体主体103a是在基板101上分离地设置柱面透镜形成区所需的,该柱面透镜形成区用于形成基板101上平行设置的多个单位柱面透镜中的每个;以及突出部分103b,该突出部分103b是形成凹口部分所需的,该凹口部分用于沿着主轴方向(延伸方向)以伪方式分隔形成在每个柱面透镜形成区上的每个单位柱面透镜。突出部分103b的高度与线性突出体主体103a的高度相同,并且突出部分103b朝着图2A和图2B的左方向和右方向突出,从每个线性突出体主体103a的侧壁向着相邻线性突出体主体103a的侧壁。
包括线性突出体主体103a和突出部分103b的线性突出体103通过使用树脂一体地形成。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具有抗液特性的抗蚀剂用作材料。可以通过常规曝光过程形成的线性突出体主体103a的尺寸范围满足:宽度为约1μm至5μm,并且高度为约1μm至10μm。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线性突出体主体103a的剖面形状是矩形。
在形成线性突出体103之后,通过使用O2等离子体执行灰化清洁(ashing cleaning),可以提高紫外固化树脂的粘附性和亲液特性。
然后,如图3A和图3B所示,紫外固化树脂滴落在由相邻线性突出体103和103分隔的柱面透镜形成区上,并且照射紫外线来形成单位柱面透镜(下文中简称为透镜)104。
这里注意的是,紫外固化树脂表现出对基板101的柱面透镜形成区的高亲液特性,并且表现出对线性突出体103的抗液特性。结果,紫外固化树脂留在线性突出体103和103之间的柱面透镜形成区中,使得由于树脂表面张力而具有良好曲率的透镜104可以彼此分隔开而相互没有重叠。
通过上述的步骤,完成了示例性实施例的透镜片105。
现在,将参照图4所示的柱镜光栅式透镜型立体显示面板的光学模型,描述透镜104所期望的形状。
图4中的参考标号201表示观众的右眼,并且参考标号202表示观众的左眼。具有右眼201和左眼202的观众借助透镜104用右眼201从视觉上识别右眼像素203,并且借助透镜104用左眼202从视觉上识别左眼像素204。最后,观众的大脑识别这些像素的合成图像。
一对右眼像素203和左眼像素204的位置距离透镜104的距离为焦距f,并且每个像素的宽度为透镜节距L的一半。这里假设,对于透镜104从像素203和204中的每个的入射角是α,并且其出射角是β。还假设的是,从透镜104到观众的距离是D,并且与透镜104的距离为D、与透镜104平行的虚拟平面上每个像素的投影宽度是e。当e与观众的两只眼间的间隔匹配时,观察到优良的立体图像。
基于光学规则和几何关系,参数f、α、β、L、D和e的每个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描述为下面的等式1至等式3。
D×tanβ=e---(等式1)
F×tanα=L/2---(等式2)
n×sinα=sinβ---(等式3)
这里注意的是,n为透镜104的折射率。
接着,考虑透镜104的形状,就透镜片而言,曲率半径r和基板101与透镜104之间的接触角θ可以描述为下面的等式4和5。
r=f×(n-1)/n---(等式4)
r×sinθ=L/2---(等式5)
当使用等式1至4来转换等式5时,可以得到下面的等式。
sinθ=n×tan{arcsin(sinβ/n)}/(n-1)
因此,接触角θ随出射角β和折射率n而变化,即,随透镜至观众的距离D、投影宽度e和折射率n而变化。
关于距离D和投影宽度e的值在ISO/FDIS9241-303人类-系统交互作用的人体工程学-第303部分:电子视觉显示的要求(非专利文献1)中有所公开。必要考虑到,对于距离D而言,儿童要具有200mm或更大,成人要具有300mm或更大,并且其理想的范围在400mm至750mm之间。描述的是,对于e值而言,全人类的98%落入50mm至74mm的范围。
常规树脂中的折射率n最大为约1.5。因此,在假设n为1.5并且距离D和投影宽度e是上述常规值时计算出的θ结果在图28中的表中示出。据此,接触角θ落入7度至46的范围之内。
然而,通常,儿童两眼间的间隔小于成人两眼间的间隔(例如,74mm)。因此,通过使两眼间的间隔e为74mm并且使透镜至观众的距离D为20mm来得到的计算结果θ,即在假设适于儿童的观察距离D和成人两眼间的间隔e的组合条件时得到的接触角θ的值不合实际。因此,为了得到优良显示品质的显示面板,合适的是将接触角θ的值设置在约7度至30度的范围内,更理想的,在约7度至22度的范围内。
为了形成接触角θ相对小的透镜104,在基板101和透镜形成树脂之间必须具有相对高的亲液特性。然而,当亲液特性高时,彼此相邻的透镜的树脂106容易熔合,从而有可能形成错误成形的透镜104′。
因此,为了提高透镜的合格率,有效的是在透镜104与104之间提供具有抗液特性的线性突出体103。具有抗液特性的线性突出体103抑制基板101的表面上树脂的扩散,从而接触角θ可以得以控制。这样可以得到任意的接触角θ。
接触角θ取决于相邻的线性突出体103与103之间的距离和树脂的滴落量。然而,线性突出体103与103之间的距离没有与面板的像素节距发生很大的偏离。因此,实际上,接触角θ只取决于树脂的滴落量。
采用该示例性实施例,在通过在平板(由与基板101的材料相同的材料形成)上滴落与透镜104的材料相同的紫外固化树脂并且通过将保持自由状态的树脂固化而形成的透镜和平板之间的接触角变为5度的条件下,以及在通过在平板(由与线性突出体的材料相同的材料形成)上滴落与透镜104的材料相同的紫外固化树脂并且通过将保持自由状态的树脂固化而形成的透镜和平板之间的接触角变为95度的条件下,可以使通过在线性突出体103与103之间的柱面透镜形成区上滴落紫外固化树脂而在包括线性突出体103的基板101上形成的透镜104与基板101之间的接触角为18度。这是因为,使用具有抗液特性的线性突出体可以抑制紫外固化树脂在基板101上的扩散。通过调节线性突出体103的材料,即,通过调节抗液特性,可以得到其它所需的接触角θ。
另外,设置到线性突出体103的突出部分103b具有抑制透镜104错误成形的效果。通常,当固化紫外固化型或热固化型树脂时,出现6%或更大的体积收缩。然而,物质不以各向同性的方式收缩,并且受外部形状的影响。如图6A所示,在由以具有大纵横比的矩形形状涂覆在基板101上的树脂209形成的透镜104′的情形下,沿质心方向的收缩行为和沿每边中心点方向的收缩行为结合起来。结果,透镜104′的四个角在固化之后几乎没有改变位置,由此变形成每边变形为弧形的形状210。即,产生的问题是收缩量在长边的中心点附近变得最大,并且呈缺陷形状的透镜104′在中部和端部具有不同的光学特性。
缺陷形状出现的这类问题取决于收缩量和透镜104的纵横比,从而可以通过沿着主轴划分透镜104来抑制这类问题的发生。然而,当划分透镜104时,透镜104的划分部分自然变成显示器上的劣化部分。为了避免显示器上的劣化,遮蔽透镜104的划分部分处的光是必要的。然而,当在相对宽的范围内遮蔽光时,开口率劣化。
因此,可以认为,与透镜的完全划分相比,通过由线性突出体103的突出部分103b形成凹口部分的透镜104的伪划分(pseudo division)更有效地解决了复合问题。采用示例性实施例,就透镜104的长边超过120mm或者纵横比(长边/短边)超过500的情况而言,在没有突出部分103b的情况下,不能得到优良的透镜104。基于该结果,如图6B所示,突出部分103b之间的间隔分别被设置为113mm至115mm。
自然地,突出部分103b周边的透镜104的形状受干扰。然而,此影响是局部的,显示劣化部分的面积小于完全划分的情况。在使用TFT的有源矩阵型显示面板(例如,液晶显示器或有机EL显示器)的情形下,已经将覆盖TFT的区域遮蔽于光。因此,如果凹口蔽光区等于或小于与TFT蔽光区对应的面积,则开口率没有劣化。
图7A示出层叠了透镜片105的LCD面板107的剖面形状,并且图7B示出了其平面形状。LCD面板107的像素开口部分108形成为梯形形状,并且作为一种像素晶体管的薄膜晶体管(下文中被称作TFT)设置在梯形像素开口部分108的短边侧。TFT蔽光区109的存在方式为:夹在两个相对的像素开口部分108之间。即,在作为显示面板的LCD面板107上,通过使梯形的两边彼此相对并且通过将设置在与薄膜晶体管重叠的位置处的TFT蔽光区109夹在其间,沿着线性突出体103的延伸方向,即沿着图7B中的垂直方向、以特定间隔按照棋盘格的图案,两个为一对地连续设置梯形像素开口部分108。采用这种像素结构,如专利文献2的第十二实施例所示(第0178段至第0185段,图37至图38),沿着每个像素横向方向上的任意位置的纵向方向的开口率变得恒定。因此,屏幕上观察位置处的亮度分布可以变得恒定。因此,这是可以抑制由于蔽光部分而造成的显示质量劣化的优良像素结构。
如图8A和图8B所示,通过以透镜片105的线性突出体103的突出部分103b与LCD面板107的TFT蔽光区109重叠的方式,即,以当从基板101的平坦表面的法线方向看时突出部分103b变为在LCD面板107的TFT蔽光区109的投影表面内的位置(如图8B所示)的方式,确定透镜片105的位置,使透镜片105与LCD面板107层叠。由此,完成显示面板。
夹在相邻像素开口部分108短边之间的TFT蔽光区109的区域至少对应于两个TFT,并且该区域在短边侧等于或宽于约20μm并且在长边侧等于或宽于约50μm,同时这还取决于面板的清晰度。因此,将宽度约5μm或更小的突出部分103b对准在该区域内是完全可能的。对于突出部分103b的突出长度而言,虽然其取决于要使用的曝光设备的分辨率,但是理想的是,落入投影到柱面透镜形成区内部(达到可以抑制透镜104发生错误成形的程度)并且没有超出TFT蔽光区109的范围内。具体来讲,理想的是约1μm至50μm的范围。
投影部分103b的周边区被TFT蔽光区109遮蔽,使得当从正前侧观察显示面板时,几乎没有出现问题。然而,当从倾斜方向观察显示面板时,存在以下情况:由于透镜104的错误成形导致的点缺陷(像素缺陷)被识别为显示干扰。当这类点缺陷形成为行时,它们被识别为带状的显示不均匀性,这导致了显示品质很大程度的劣化。例如,在突出部分130b借助相同的透镜104设置在相邻线性突出体103的镜像对称位置(如图9所示)的情况下,或者在多个突出部分103b重复地设置在表示为平移矢量v或w的平移对称位置处(如图10所示)的情况下,即在除了线性突出体103自身的延伸方向(透镜的长边方向,也是图10的垂直方向)之外,突出部分103b在基板101的平坦表面上排成同一直线的情况下,观察到带状的显示不均匀性。因此,理想的是:用于形成透镜104的凹口部分的突出部分103b的平面布局尽可能地不规则,即随机;通过夹入相同的透镜104来避免至少彼此相邻的线性突出体103中的镜像对称位置,设置突出部分103b;除了线性突出体103自身的延伸方向(即,透镜104的延伸方向)之外,用于形成凹口部分的突出部分103b至少没有被设置成在基板101的平坦表面上连续排成同一直线。
采用上述的示例性实施例,可以以低成本提供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在视觉特性和显示质量方面的性能优良并且能够针对多个视点显示不同的图像。
作为根据本发明的透镜片的示例性优点的是,通过从节距方向的柱面透镜的一个端部到节距方向的另一个端部形成的凹口部分,以伪方式在沿着柱面透镜的主轴方向上的多个点划分柱面透镜;因此,形成柱面透镜的树脂的收缩的影响可以减轻,由此使得可以总体上以低成本得到具有优良量度稳定性的透镜片。
另外,通过将本发明的透镜片层叠到显示面板上,可以得到能够针对多个视点显示不同图像的显示面板。
具体地,通过将柱面透镜的凹口部分置于透镜片中,使之位于在显示面板的像素晶体管重叠的位置处所设置的蔽光区的投影表面(从基板的平坦表面的法线方向)内,可以由用于像素晶体管的蔽光区,掩盖用于以伪方式划分柱面透镜的凹口部分的周边区域中的透镜形状的轻微干扰。因此,可以以低成本在不牺牲开口率的情况下得到具有优良视觉特性和显示质量的显示面板。
(第二示例性实施例)
接着,将参照图11描述应用了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相对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差别在于形成具有抗液特性的线性突出体110的方法。
首先,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情况一样,在基板101的背面上形成蔽光膜102。在基板101的顶面上,线性突出体通过借助表现出透明性的SiO2膜111将位置与蔽光膜102对准来形成。就此,线性突出体110由诸如抗蚀剂这样的树脂形成,并且没有表现出抗液特性(以上内容参见图11A)。
然后,在线性突出体110上涂覆具有抗液特性的膜诸如氟树脂,以形成抗液覆盖层112(参见图11B)。
接着,通过用稀释的氢氟酸溶液来清洁基板101的顶面,蚀刻并去除没有形成线性突出体110的区域(即,柱面透镜形成区)中的SiO2膜111。此时,同时也去除了SiO2膜111上的抗液覆盖层112,并且只留下了线性突出体110上的抗液覆盖层112。结果,可以形成具有抗液特性的线性突出体110(对于此内容,参见图11C)。
此后,如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情况一样,通过将树脂滴落在柱面透镜形成区上来形成透镜104,由此完成透镜片105(参见图11D)。在图11D中,没有示出抗液覆盖层112。
这里注意的是,由于SiO2膜111是透明的并且容易被去除,因此使用SiO2膜111。因此,可以使用任何其它的物质,只要这些物质具有相似的特性。这些物质的实例可以是SiN、Al2O3、ZnO、IZO和ITO。
当形成具有抗液特性的线性突出体110时,可以根据材料的成本、制造成本等,选择是如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情况一样在使用常规树脂形成线性突出体之后涂覆抗液树脂还是如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情况一样使用抗液树脂。
(第三示例性实施例)
接着,将参照图12至图16描述应用了本发明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相对于第一和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差别在于线性突出体的剖面形状。
图12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透镜片制造步骤的图示。图12A是剖视图,而图12B是平面图。
在基板101的顶面,用诸如抗蚀剂这样的树脂形成线性突出体113。如图12A所示,线性突出体113的线性突出主体113a的侧壁沿着相邻线性突出体113的两个相对侧壁间的隔离的区域的距离随着与基板101的平坦表面的距离变大而逐渐增加的方向倾斜地形成,使得线性突出体主体113a的剖面形状整体上形成为锥形。可以只使线性突出体主体113a侧壁的上部边缘部倾斜,以替代使线性突出体主体113a的整个侧壁倾斜。
另外,线性突出体主体113a的高度与线性突出体113的高度相同,并且线性突出体主体113a包括楔形突出部分113b,该楔形突出部分113b从每个线性突出体主体113a的侧壁向着相邻线性突出体主体113a的侧壁朝着图12A和图12B中的左方向和右方向突出。线性突出体113的高度被设置为3μm,其宽度被设置为2μm,到突出部分113b的楔形顶部的长度被设置为3μm,并且沿着线性突出体主体113a的纵向方向设置突出部分113b的节距被设置为110mm至112mm。与上述第一和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情况不同,在基板101的背面上没有形成蔽光膜102。这是由于随后与之结合的LCD面板114的像素布局的关系。
接着,如图13所示,由氟树脂等制成的抗液覆盖层112形成在基板101的顶面上,从而使线性突出体113具有抗液特性。
此后,如图14所示,将紫外固化树脂滴落在线性突出体113之间的柱面透镜形成区上。在图14中,没有示出抗液覆盖层112。这里注意的是,滴落的紫外固化树脂的量不是达到留在线性突出体113之间的程度,而是达到足以填充在线性突出体113之间并且与侧壁接触的程度。紫外固化树脂对于具有抗液特性的线性突出体113具有相对较大的接触角。然而,线性突出体113的剖面形状是锥形形式,并且其侧壁是倾斜的。因此,在外观上对于基板101顶面的接触角所取的值小。如所描述的,通过采用线性突出体113的侧壁倾斜的结构,透镜形成树脂相对于基板101顶面的接触角可以通过调节以下两个因素中的每个来自由地控制,这两个因素即:与线性突出体113上形成的抗液覆盖层112的材料(抗液特性)对应的透镜形成树脂的接触角;以及线性突出体113的侧壁相对于基板101的倾斜角度。
此后,照射紫外线来固化树脂,从而形成透镜104。由此,完成透镜片105。
采用第三示例性实施例,选择抗液覆盖层112的材料,使得相对于线性突出体113侧壁的接触角变为100度,并且调节线性突出体113侧壁的锥度,使得相对于基板101的斜度变为85度。这样使得可以形成相对于基板101顶面的真实接触角θ′为15度的透镜104。
线性突出体113之间的柱面透镜形成区保持了抗液性。然而,通过增加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步骤等效的步骤,可以使其返回到亲液特性。通常,当其具有亲液特性时,与树脂的接触力大。因此,可以通过考虑透镜104的接触力、可靠性、步骤数量、制造成本等,来选择是否使其回复到亲水性。
图15示出层叠了透镜片105的LCD面板114。如以上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情况中一样,像素布置成棋盘格的图案。然而,像素开口部分115的形状是矩形形状。
然后,如图16所示,通过将透镜片105与LCD面板114层叠在一起,来完成显示面板。将线性突出体113与LCD面板114的蔽光区对准。线性突出体113的线性突出体主体113a布置在像素之间的蔽光区上,并且突出部分113b布置在TFT蔽光区116上。
在面板的视角方面,矩形的像素开口部分115次于梯形的像素开口部分。然而,矩形的像素开口部分115的优点在于在透镜片105上不必形成蔽光膜。因此,在层叠了透镜片之后,面板的开口率没有劣化,而这种劣化出现在具有图8所示的梯形像素开口部分的LCD面板107中。
采用上述的示例性实施例,可以以低成本提供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在视觉特性和显示质量方面的性能优良并且能够针对多个视点显示不同的图像。
(第四示例性实施例)
接着,将参照图17和图18描述应用了本发明的第四示例性实施例。
相对于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差别在于透镜片与LCD面板的滤色器基板统一成一体。
首先,如图17所示,蚀刻基板117的顶面上的柱面透镜形成区,以形成具有锥形剖面形状的线性突出体113作为柱面透镜形成区之间的剩余部分。可以通过湿蚀刻、干蚀刻等来进行蚀刻。接着,在蚀刻表面上形成抗液覆盖层112,以形成具有抗液特性并具有锥形剖面形状的线性突出体113。最后,滴落紫外固化树脂来填充蚀刻后的柱面透镜形成区,并且通过照射紫外线来进行固化,以形成透镜104。
通过选择抗液覆盖层112的材料使得相对于由基板117的剩余部分形成的线性突出体113侧壁的接触角变为90度,并且通过将线性突出体113的锥度设置为70度,可以形成相对于基板117的柱面透镜形成区的真实接触角为20度的透镜104。另外,虽然没有示出,但是线性突出体113具有突出部分,这些突出部分以114mm至117mm的间隔分别设置在线性突出体113的线性突出体主体的两侧。
接着,在基板117的背面上,即,在设置线性突出体113的表面的相反侧的平坦表面上,形成滤色器层(下文中被称作CF层)118。通过将由黑颜料、金属膜等制成的黑矩阵层(蔽光层)与红色、绿色、蓝色、白色(透明)等的彩色膜进行各种组合,来形成CF层118。通过考虑到根据需要不仅要遮蔽常规LCD面板的布线区和TFT区而且要遮蔽线性突出体113,来形成黑矩阵层。
通过以上工序,可以完成与透镜片统一为一体的滤色器基板119(下文中被称作CF基板)。
然后,如图18所示,通过密封液晶308来层叠CF基板119和薄膜晶体管基板(下文中被称作TFT基板)120。由此,完成显示面板。
通过以上述方式将透镜片和CF基板119统一为一体,可以提供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的成本低、重量轻并且视觉特性和显示质量优良,还能够针对多个视点显示不同图像。
(第五示例性实施例)
接着,将参照图19至图21描述应用了本发明的第五示例性实施例。
图19和图20是示出根据第五示例性实施例的透镜片的制造步骤的图示,其中,每个附图中的图A是剖视图而图B是平面图。相对于第一至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差别在于,用于控制柱面透镜形状的凹口部分和隔离的透镜之间的区域由凹槽形成,替代了线性突出体。
如图19所示,首先,如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情况一样,在基板101的背面上形成蔽光膜102。在基板101的顶面上形成图案化掩模121,并且借助掩模121对基板101执行蚀刻,从而形成透镜形成凹槽(下文中简称为凹槽)122。这里注意的是,玻璃基板用作基板101,抗蚀剂用作掩模121,并且采用干蚀刻来形成凹槽122。
凹槽122形成有:凹槽主体122a,该凹槽主体122a是在基板101上分离地设置柱面透镜形成区所需的,柱面透镜形成区用于形成基板101上平行设置的多个单元柱面透镜中的每个,这多个单元柱面透镜以特定节距彼此隔离同时具有平行的延伸方向;以及突出部分122b,该突出部分122b是形成凹口部分所需的,这些凹口部分用于以伪方式、沿着柱面透镜的主轴方向(延伸方向)将每个柱面透镜形成区上形成的每个单元柱面透镜分隔开所需的。突出部分122b的高度与凹槽主体122a的高度相同,并且突出部分122b从每个凹槽主体122a的侧壁向着相邻凹槽主体122a的侧壁朝着图19A和图19B中的左方向和右方向突出。
一体地形成包括凹槽主体122a和突出部分122b的凹槽122。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其通过蚀刻基板101来形成。可以由常规曝光工艺和蚀刻工艺形成的凹槽主体122a的尺寸范围满足:宽度为1μm至5μm,并且深度为0.4μm至5μm。在这种情况下,凹槽122的深度被设置为1.2μm,其宽度被设置为2μm,到突出部分122b顶部的长度被设置为3μm,并且沿着凹槽主体122a的纵向方向(延伸方向)设置突出部分122b的节距被设置为110mm至112mm。
在形成凹槽122之后,去除掩模121。此后,可以通过使用O2等离子体执行灰化清洁,提高紫外固化树脂的粘附性和亲液特性。
然后,如图20A和图20B所示,将紫外固化树脂滴落在由相邻凹槽122和122分开的柱面透镜形成区中,并且照射紫外线,以形成单元柱面透镜(下文中简称为透镜)104。
这里注意的是,紫外固化树脂在基板101的顶面上流动。然而,由于紫外固化树脂表面张力的作用,导致树脂流停止于面对凹槽122顶面端部。因此,紫外固化树脂留在凹槽122与122之间的柱面透镜形成区中,使得由于树脂表面张力可以形成具有优良曲率的透镜104。
另外,由凹槽突出部分122b在透镜104中形成凹口部分,使得沿着主轴方向(延伸方向)以伪方式划分透镜104。结果,可以形成没有发生错误成形的优良透镜104。
通过上述步骤,示例性实施例的透镜片105被完成。
此后,如上述的其它示例性实施例的情况一样,通过将LCD面板的像素蔽光区与透镜片105的凹槽122的突出部分122b重叠,来将LCD面板与透镜片105层叠在一起。由此,完成了显示面板。
凹槽122的作用是控制透镜形状,这与其它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线性突出体103相同。然而,就凹槽122而言,用于控制透镜104的形状的主要因素是凹槽122的剖面形状和树脂表面张力。因此,与使用抗液线性突出体103的情况相比,透镜形状的可控性降低。因此,当使用凹槽122时,必须以精密方式控制树脂的滴落量、滴落位置等。
对于凹槽122的剖面形状而言,如图21所示,如果凹槽122的侧壁与基板101的顶面之间的角度δ是中等的,则树脂没有停止于基板101顶面的端部并且流入凹槽122。结果,将形成错误成形的透镜104′(参见图21A)。用于使树脂停止于基板101顶面的端部的角度δ的条件是:理想地为大约80度或更大,并且可以成90度或更大的倒锥形,即使这取决于基板表面的亲液特性、树脂粘度等(参见图21B和图21C)。此外,由凹槽122底部和其侧壁形成的剖面形状可以不必具有矩形形状,只要角度δ受控制即可。通常,当通过湿蚀刻形成凹槽122时,由于湿蚀刻的各向同性,导致由凹槽122底部和其侧壁形成的剖面形状形成圆弧。然而,容易通过使用掩模121来使角度δ成80度或更大。
(第六示例性实施例)
接着,将参照图22描述应用了本发明的第六示例性实施例。相对于第五示例性实施例的差别在于:凹槽表现出抗液特性。
首先,如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情况一样,通过借助由抗蚀剂形成的掩模121来执行蚀刻,在基板101的顶面上形成凹槽122(参见图22A)。虽然没有在图22中示出,但是可以在基板101的背面上形成蔽光膜102。
接着,在掩模121上方,在基板101上涂覆诸如氟树脂这样的具有抗液特性的膜,从而形成抗液覆盖层112(参见图22B)。
此后,用抗蚀剂剥离液处理基板101的顶面,以剥离和去除掩模121。此时,同时去除了掩模121上的抗液覆盖层112,并且只留下凹槽122顶面上的抗液覆盖层112。结果,可以形成具有抗液特性的凹槽122(以上内容参见图22C)。
此后,通过采用与第五示例性实施例情况相同的方式,将树脂滴落在柱面透镜形成区上来形成透镜104,由此完成透镜片105(参见图22D)。在图22D中没有示出抗液覆盖层112。
采用该示例性实施例,凹槽122的顶面由于抗液覆盖层112而具有抗液特性,使得透镜104形状的可控性得以提高。结果,可以提高透镜片的合格率。另外,可以稍微放宽凹槽122的侧壁与基板101的顶面之间形成的角度δ的条件。因此,与上述第五示例性实施例的情况(认为理想的是角度δ为80度或更大)不同的是,通过使角度δ为77度或更大,树脂可以停止于基板101顶面的端部。
可以根据用于透镜的树脂特性和制造成本等(包括材料成本和合格率),来选择是否使凹槽122具有抗液特性。
还可以通过在形成凹槽122并去除掩模121之后涂覆抗液覆盖层112,使包括凹槽122的基板101的整个顶面具有抗液特性。然而,在这种情况下,难以得到相对小的透镜接触角θ,例如图28所示的接触角。具体来讲,当在特定条件(不对应于图28所示的常规条件)下期望的是得到大的透镜接触角θ,可以使基板101的整个顶面具有抗液特性。
(第七示例性实施例)
接着,将参照图23描述应用了本发明的第七示例性实施例。相对于第六示例性实施例的差别在于形成凹槽的方法。
首先,在基板101的顶面上涂覆2μm厚的感光丙烯酸树脂(acrylresin),并且通过将其曝光进行图案化,以形成透镜接触层123。通过曝光去除感光树脂的区域形成深度为2μm的凹槽122(以上内容参见图23A)。虽然没有在图23中示出,但是可以在基板101的背面上形成蔽光膜102。
然后,将透镜形成树脂滴落在透镜接触层123的顶面上,以形成透镜104,由此完成透镜片105(参见图23B)。
采用该示例性实施例,可以仅通过树脂涂覆和曝光过程来形成凹槽。因此,与通过蚀刻形成凹槽的其它示例性实施例相比,可以用数量更少的过程来形成透镜片105。另外,通过在执行曝光过程时从基板背面执行曝光,可以容易地形成角度δ为90度或更大的倒锥形。
(第八示例性实施例)
接着,将参照图24描述应用了本发明的第八示例性实施例。相对于第七示例性实施例的差别在于形成凹槽的方法。
首先,通过等离子体CVD法,在玻璃基板101的顶面上沉积50nm厚的由SiN制成的透镜接触层123。此后,图案化由抗蚀剂制成的掩模121。此时,掩模121的开口宽度(之后将成为凹槽宽度)被设置为3μm(以上内容参见图24A)。虽然没有在图24中示出,但是可以在基板101的背面上形成蔽光膜102。
然后,通过使用干蚀刻法去除位于掩模121开口部分处的透镜接触层123,形成凹槽122的一部分(参见图24B)。
此后,通过使用含氢氟酸的溶液(例如,缓冲氢氟酸溶液)对基板101执行湿蚀刻,完成了凹槽122。此时,采用了使凹槽122最深部分的深度变为2.5μm的方式来执行蚀刻。由于湿蚀刻的各向同性,还沿着平坦表面方向将基板101蚀刻2.5μm,并且基板101顶面上的凹槽122的宽度变为5μm。此时,几乎没有沿着基板101的平坦表面方向蚀刻由SiN制成的透镜接触层123,这是由于其关于氢氟酸的蚀刻速率小于玻璃基板关于氢氟酸的蚀刻速率。结果,凹槽122的剖面形状形成伪的倒锥形,在该倒锥形中,透镜接触层123的端部从基板101顶面的端部突出成屋檐状(以上内容参见图24C)。
此后,去除掩模121,并且将透镜形成树脂滴落到透镜接触层123的顶面以形成透镜104,由此完成透镜片105(参见图24D)。
至于对于形成凹槽122的步骤中所使用的蚀刻化学剂(溶液或气体)的蚀刻速率,使得该示例性实施例中的透镜接触层123的蚀刻速率小于位于透镜接触层123正下方的层的蚀刻速率,从而得到凹槽的伪的倒锥形剖面形状。
因此,如图25所示,作为第八示例性实施例的更改实例,可以采用的结构是:在基板101与透镜接触层123之间插入牺牲层124,牺牲层124的蚀刻速率大于透镜接触层123的蚀刻速率。例如,透镜接触层123、牺牲层124和蚀刻化学剂的组合可以是“SiN膜、SiO2膜和氢氟酸溶液”、“SiO2膜、ZnO膜和有机碱溶液”等。
在以上内容中,通过在基板101上形成每一个都包括线性突出体主体103a和突出部分103b的线性突出体103来在基板101上分离地形成柱面透镜形成区、将树脂滴落在柱面透镜形成区上、并且通过利用线性突出体103侧壁的锥度和线性突出体103侧壁的抗液特性来控制透镜104相对于基板101的接触角θ的情况已经被详细描述为第一至第四示例性实施例。同时,通过在基板101上形成每一个都包括凹槽主体122a和突出部分122b的凹槽122来在基板101上分离地形成柱面透镜形成区、将树脂滴落在柱面透镜形成区上、并且通过利用凹槽122的侧壁与基板101的顶面之间形成的角度、凹槽122侧壁的抗液特性和树脂的表面张力来控制透镜104相对于基板101的接触角θ的情况已经被详细描述为第五至第八示例性实施例。
通过在基板101上的柱面透镜形成区中形成的柱面透镜104中形成凹口部分,减少由于沿着主轴方向(延伸方向)以伪方式分开柱面透镜104而造成的柱面透镜104两侧长边的弧状收缩变形的技术精神在第一至第四示例性实施例中以及在第五至第八示例性实施例中基本相同。
另外,在通过应用如第一至第八示例性实施例所公开的任意结构而形成的透镜片105中,例如,如图6B所示,在柱面透镜104中形成从沿着每个柱面透镜104的节距方向的一个端部向着节距方向的另一端的凹口。此外,每个柱面透镜104通过保持恒定节距来平行布置,使得相互相邻的柱面透镜104例如通过线性突出体103的线性突出体主体103a或者凹槽122的凹槽主体122a彼此隔离而没有相互重叠,如图3A、图3B和图20A、图20B所示。
在全部示例性实施例之中的第一至第四示例性实施例中,形成线性突出体103的主要部分的线性突出体主体103a位于在完成的透镜片105上彼此相邻的柱面透镜104与柱面透镜104之间,即位于隔开的柱面透镜104之间的区域中,并且形成线性突出体103的一部分的突出部分103b位于柱面透镜104的凹口部分中。
类似地,在第五至第八示例性实施例中,形成凹槽122的主要部分(将隔开的柱面透镜104之间的区域作为上部开口部分)的凹槽主体122a位于在完成的透镜片105上彼此相邻的柱面透镜104与柱面透镜104之间,即位于隔开的柱面透镜104之间的区域中,并且作为凹槽122的一部分(将凹口部分作为上部开口部分)的突出部分122b位于柱面透镜104的凹口部分中。
虽然已经参照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具体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形式和细节上的变化。
Claims (20)
1.一种透镜片,所述透镜片包括基板和多个柱面透镜,通过使透镜延伸方向彼此平行来使所述多个柱面透镜以恒定节距平行布置在所述基板的平坦表面上,其中:
彼此相邻的所述柱面透镜彼此隔离开,从而没有相互重叠;
所述透镜片的特征在于,
从每个所述柱面透镜的节距方向的一个端部向着所述节距方向的另一个端部,在每个所述柱面透镜中形成凹口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片,其中
至少通过避免所述柱面透镜中的镜像对称位置来形成所述柱面透镜的所述凹口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片,其中
所述柱面透镜的所述凹口部分被形成为,使所述凹口部分至少没有在所述基板的所述平坦表面上连续排列成同一直线,除了所述柱面透镜的所述延伸方向之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片,其中
在所述柱面透镜之间的区域中或者在所述凹口部分中,形成线性突出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透镜片,其中
所述线性突出体表现出抗液特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透镜片,其中
所述线性突出体的侧壁倾斜地形成,使得相邻的所述线性突出体中的两个相对侧壁之间的隔离距离至少在所述侧壁的上部边缘部随着远离所述平坦表面而逐渐增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片,其中
形成凹槽,所述凹槽使所述柱面透镜之间的区域和所述凹口部分作为上部开口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透镜片,其中
所述凹槽表现出抗液特性。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透镜片,其中,
所述基板形成为多层结构,所述多层结构至少具有与所述柱面透镜接触的层和与所述柱面透镜接触层接触的基层;
所述凹槽被形成为穿过所述透镜接触层并且至少到达所述基层的内部;
所述基层处的所述凹槽的宽度形成得比所述透镜接触层处的所述凹槽的宽度宽;并且
所述凹槽的剖面形状为屋檐状的形状,其中,所述透镜接触层比所述基层突出。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片,包括滤色器,所述滤色器设置在所述基板的位于形成有所述柱面透镜的所述平坦表面的相反侧的平坦表面上。
11.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片。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
当从所述基板的所述平坦表面的法线方向看时,所述柱面透镜的所述凹口部分位于蔽光区的投影表面内,所述蔽光区设置在与所述显示面板上的像素晶体管重叠的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
在所述显示面板上,以棋盘格图案布置两个为一对的像素开口部分。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
所述显示面板中的每个像素开口部分形成为梯形形状;并且每一成对的两个所述像素开口部分以恒定节距沿着所述柱面透镜的延伸方向连续设置,这是通过以夹入设置在与像素晶体管重叠的位置处的蔽光区的方式使所述像素开口部分的短边彼此相对来实现的。
15.一种制造透镜片的方法,所述透镜片包括基板和多个柱面透镜,通过使透镜延伸方向彼此平行来使所述多个柱面透镜以恒定节距平行布置在所述基板的平坦表面上,所述方法包括:
将彼此相邻的所述柱面透镜设置为彼此隔离开从而没有相互重叠;以及
从每个所述柱面透镜的节距方向的一个端部向着所述节距方向的另一个端部,在每个所述柱面透镜中形成凹口部分。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制造透镜片的方法,其中
至少通过避免所述柱面透镜中的镜像对称位置来形成所述柱面透镜的所述凹口部分。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制造透镜片的方法,其中
所述柱面透镜的所述凹口部分被形成为,使所述凹口部分至少没有在所述基板的所述平坦表面上连续排列成同一直线,除了所述柱面透镜的所述延伸方向之外。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制造透镜片的方法,包括:
在所述柱面透镜之间的区域中或者在所述凹口部分中,形成线性突出体。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制造透镜片的方法,包括:
通过使所述柱面透镜之间的区域和所述凹口部分作为上部开口部分而形成凹槽。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制造透镜片的方法,其中
使用多层结构的所述基板,所述多层结构至少具有与所述柱面透镜接触的层和与所述柱面透镜接触层接触的基层;并且
所述凹槽被形成为穿过所述透镜接触层并且至少到达所述基层的内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8-317033 | 2008-12-12 | ||
JP2008317033 | 2008-12-12 | ||
JP2009105151A JP5429615B2 (ja) | 2008-12-12 | 2009-04-23 | レンズシートおよび表示パネル |
JP2009-105151 | 2009-04-23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750647A CN101750647A (zh) | 2010-06-23 |
CN101750647B true CN101750647B (zh) | 2013-09-04 |
Family
ID=422401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10258355.XA Active CN101750647B (zh) | 2008-12-12 | 2009-12-14 | 透镜片、显示面板和制造透镜片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817202B2 (zh) |
JP (1) | JP5429615B2 (zh) |
CN (1) | CN10175064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422862B (zh) * | 2009-12-22 | 2014-01-11 | Au Optronics Corp | 立體顯示器 |
JP5983979B2 (ja) * | 2010-09-15 | 2016-09-06 | Nlt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 レンズシート、表示パネル及び電子機器 |
US20130141688A1 (en) * | 2011-12-02 | 2013-06-06 | Jun Wang | LCD, LCD Substrate and LCD Manufacturing Method |
JP5970855B2 (ja) * | 2012-02-28 | 2016-08-17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媒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WO2013191546A1 (en) * | 2012-06-19 | 2013-12-27 | Anteryon International B.V. | A method for forming a lens module and a camera module |
NL2009349C2 (en) * | 2012-06-19 | 2013-12-23 | Anteryon Internat B V | A method for forming a lens module and a camera module. |
JP6163851B2 (ja) * | 2013-04-25 | 2017-07-19 |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 ウェハレベルレンズ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6176449B2 (ja) * | 2013-10-24 | 2017-08-09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レンズアレイ製造方法 |
JP6497672B2 (ja) * | 2014-07-16 | 2019-04-10 | Tianma Japan株式会社 | レンズシート及び表示装置並びに電子機器 |
US10132934B2 (en) * | 2014-09-17 | 2018-11-20 | Stmicroelectronics S.R.L. | Integrated detection device, in particular detector of particles such as particulates or alpha particles |
CN114846364A (zh) * | 2019-10-01 | 2022-08-02 | 上海显耀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 具有集成微透镜阵列的显示面板系统及其制造方法 |
US10928669B1 (en) * | 2020-03-11 | 2021-02-23 |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WO2021247887A1 (en) | 2020-06-03 | 2021-12-09 | Jade Bird Display (shanghai) Limited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ulti-color led pixel unit with vertical light emission |
WO2021247894A1 (en) | 2020-06-03 | 2021-12-09 | Jade Bird Display (shanghai) Limited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ulti-color led pixel unit with horizontal light emission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7148385A (ja) * | 2005-10-28 | 2007-06-14 | Hitachi Maxell Ltd |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表示装置及び光学部材 |
CN101270244A (zh) * | 2007-03-22 | 2008-09-24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滤色器用墨、滤色器、图像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
CN101363963A (zh) * | 2003-02-27 | 2009-02-11 |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 图像显示设备、便携终端设备以及显示板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6332354A (ja) | 1993-05-20 | 1994-12-02 | Toppan Printing Co Ltd | 複数画像同時表示ディスプレイ |
DE69432080T2 (de) * | 1993-09-30 | 2004-01-22 | Grapac Japan Co., Inc. |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linse und eines gegenstands mit einer linse, gegenstand mit linse und harzzusammensetzung die eine separation formt |
JPH07281181A (ja) * | 1994-04-11 | 1995-10-27 | Toray Ind Inc | 面状光学素子の製造方法 |
US20100302479A1 (en) * | 1996-03-21 | 2010-12-02 | Aronson Joseph T | Optical article |
JP4187840B2 (ja) * | 1998-09-28 | 2008-11-26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面状光学素子の製造方法 |
JP2000292858A (ja) | 1999-04-02 | 2000-10-20 |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 両面レンチキュラーレンズシート |
JP4293013B2 (ja) | 2003-02-28 | 2009-07-08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画像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4371012B2 (ja) * | 2003-12-25 | 2009-11-25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画像表示装置、携帯端末装置、表示パネル及びレンズ |
JP4684647B2 (ja) * | 2004-12-28 | 2011-05-18 | グラパックジャパン株式会社 | パターン形成方法及びパターン形成装置 |
JP2007148297A (ja) * | 2005-11-30 | 2007-06-14 | Hitachi Maxell Ltd | バックライト用光学シート、バックライト及び表示装置 |
JP2007279223A (ja) * | 2006-04-04 | 2007-10-25 | Hitachi Maxell Ltd | マイクロレンズアレイ基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
TWI384260B (zh) * | 2006-06-30 | 2013-02-01 | Ubright Optronics Corp | 具有瑕疵遮蔽結構之增亮光學基板 |
US20080068718A1 (en) * | 2006-09-14 | 2008-03-20 | Instrument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 Micro-Lens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JP4930092B2 (ja) | 2007-02-19 | 2012-05-09 | 日亜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 レンズアレイ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照明装置 |
-
2009
- 2009-04-23 JP JP2009105151A patent/JP5429615B2/ja active Active
- 2009-12-11 US US12/636,466 patent/US8817202B2/en active Active
- 2009-12-14 CN CN200910258355.XA patent/CN10175064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363963A (zh) * | 2003-02-27 | 2009-02-11 |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 图像显示设备、便携终端设备以及显示板 |
JP2007148385A (ja) * | 2005-10-28 | 2007-06-14 | Hitachi Maxell Ltd |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表示装置及び光学部材 |
CN101270244A (zh) * | 2007-03-22 | 2008-09-24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滤色器用墨、滤色器、图像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750647A (zh) | 2010-06-23 |
US8817202B2 (en) | 2014-08-26 |
JP5429615B2 (ja) | 2014-02-26 |
US20100149450A1 (en) | 2010-06-17 |
JP2010160466A (ja) | 2010-07-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750647B (zh) | 透镜片、显示面板和制造透镜片的方法 | |
JP4625431B2 (ja) | デュアルカラムスペーサを備えた液晶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TWI381191B (zh) | 立體顯示器及其製作方法 | |
KR100949507B1 (ko) | 액정 표시 장치 | |
US8462280B2 (en) | Liquid crystal lens electrically driven and stereoscopic display device thereof | |
US20120314144A1 (en) | Display device | |
JP5983979B2 (ja) | レンズシート、表示パネル及び電子機器 | |
US10215994B2 (en) | Display panel,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 |
EP2565867B1 (en) |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double-vision color film structure | |
TWI382207B (zh) | 彩色濾光基板、多視液晶顯示裝置及彩色濾光基板的製作方法 | |
JP2012226180A (ja) | 画像表示装置、表示パネル及び端末装置 | |
JP6398164B2 (ja) | マイクロレンズアレイ基板の製造方法、マイクロレンズアレイ基板、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 |
CN114545648B (zh) |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 |
CN101419303B (zh) | 彩色滤光基板及其制作方法、以及液晶显示面板 | |
CN103698894A (zh) | 一种被动偏光式三维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 |
JP2009115920A (ja) | 表示装置 | |
KR20150047359A (ko) | 표시 장치 | |
KR101275729B1 (ko) | 어레이 기판, 그 어레이 기판을 이용한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그의 제조 방법 | |
CN102998873A (zh) | 一种液晶透镜 | |
KR20090047149A (ko) | 영상 디스플레이장치 | |
US20160133208A1 (en) | Transparent stereo display and operation method thereof | |
US7868975B2 (en) | Color filter substrate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 |
KR101849177B1 (ko) | 입체 영상 표시장치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 |
JP2007079265A (ja) | 表示装置 | |
KR102647450B1 (ko) | 액정표시패널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