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41187B - 接合线圈绕线方法和接合线圈绕线装置 - Google Patents

接合线圈绕线方法和接合线圈绕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41187B
CN101741187B CN2009101793584A CN200910179358A CN101741187B CN 101741187 B CN101741187 B CN 101741187B CN 2009101793584 A CN2009101793584 A CN 2009101793584A CN 200910179358 A CN200910179358 A CN 200910179358A CN 101741187 B CN101741187 B CN 10174118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guide rail
machine
coil
c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7935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41187A (zh
Inventor
野地薰
近藤功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ttoku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ttoku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ttoku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ttoku Enginee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7411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411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411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411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接合线圈绕线方法和接合线圈绕线装置,其能够缩短形成多个线圈经由搭接线接合的接合线圈的生产节拍时间。在形成多个线圈经由搭接线接合的接合线圈的接合线圈绕线方法中,重复进行在卡止于通过芯轴机(11)转动的导轨组件(20)上的卷芯(3)上卷绕线材(2)而形成线圈的卷绕工序,以及将卷芯(3)沿着导轨组件(20)在与线圈(5)的卷绕中心轴大致直交的方向上移动的移动工序,在导轨组件(20)上将多个线圈沿着与其卷绕中心轴大致直交的方向排列形成。

Description

接合线圈绕线方法和接合线圈绕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形成多个线圈经由搭接线接合的接合线圈的接合线圈绕线方法和接合线圈绕线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作为电动机(motor)的定子结构,有一种将卷绕有线圈的多个分割芯(卷芯)排列成环状的结构。
以往,作为卷绕这种线圈的接合线圈绕线装置,例如专利文献1所述的装置具备分别可突出地支承多个分割芯的夹具,以及使该夹具整体转动的芯轴机,并依次移动芯轴机来切换夹具整体的转动中心位置,重复进行在从夹具突出并转动的分割芯上卷绕线材的工序,而形成多个线圈经由搭接线接合的接合线圈。
专利文献1:JP特开2003-348803号公报
然而,这种以往的接合线圈绕线装置构成为,在进行线材的卷绕作业时,与卷绕线材的分割芯的安装位置对应地移动芯轴机,来切换夹具整体的转动中心位置,使夹具整体在偏心状态下转动,因此无法提高夹具整体的转动速度,在进行线材的卷绕作业时耗费时间,难以缩短形成接合线圈的生产节拍时间。
另外,这种方案构成为将多个分隔芯相对于夹具一起送入、送出,因此在进行该送入、送出作业时耗费时间,难以缩短生产节拍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而做出,其目的在于提供接合线圈绕线方法和接合线圈绕线装置,其能够缩短形成多个线圈经由搭接线接合的接合线圈的生产节拍时间。
本发明的接合线圈绕线方法,形成多个线圈经由搭接线接合的接合线圈,其特征在于,重复进行在卡止于转动的导轨组件上的卷芯上卷绕线材而形成线圈的卷绕工序,以及将卷芯沿着导轨组件在与线圈的卷绕中心轴大致直交的方向上移动的移动工序,在导轨组件上将多个线圈沿着与其卷绕中心轴大致直交的方向排列形成。
另外,本发明的接合线圈绕线装置,形成多个线圈经由搭接线接合的接合线圈,其特征在于,具有:将卷芯在与线圈的卷绕中心轴大致直交的方向上可移动地支承的导轨组件;使导轨组件转动的芯轴机;供给线材的线材供给机,重复进行在卡止于转动的导轨组件上的卷芯上卷绕线材而形成线圈的动作,以及将形成有线圈的卷芯沿着导轨组件在与线圈的卷绕中心轴大致直交的方向上移动的动作,在导轨组件上将多个线圈沿着与其卷绕中心轴大致直交的方向排列形成。
根据本发明,在切换能够卷绕线圈的卷芯时,将卷芯沿着导轨组件移动,由此能够将导轨组件始终关于同一旋转中心轴转动。从而能够抑制卷芯的芯振,在卷芯上高精度地卷绕线材。
另外,无需像上述以往装置那样地移动芯轴机而使导轨组件(夹具)在偏心状态下转动,从而能够提高导轨组件的转动速度,缩短形成接合线圈的生产节拍时间,从而提高生产率。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接合线圈绕线装置的侧视图。
图2为该接合线圈绕线装置的俯视图和剖视图。
图3为该接合线圈绕线装置的滑动夹具的立体图。
图4为该接合线圈绕线装置的滑动夹具的剖视图。
图5为表示该接合线圈绕线装置的动作的侧视图。
图6为表示该接合线圈绕线装置的动作的侧视图。
图7为该接合线圈绕线装置的卷芯等的立体图。
图8为该接合线圈绕线装置的接合线圈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接合线圈绕线装置;2:线材;3:卷芯(分割芯);5:线圈;6:搭接线;11:芯轴机;15:中央导轨移动机构;20:导轨组件;21:前方导轨;22:中央导轨;23:后方导轨;29:中央滑动卡止机;30:中心杆;31:前后滑动卡止动作解除机;40:中心推压机;41:中心垫;49:线材供给机;50:喷丝头;56:前后滑动卡止机;61:滑动夹具。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图1中,接合线圈绕线装置1,在多个卷芯(分割芯)3上连续卷绕线材2,形成多个线圈经由搭接线接合的接合线圈。
接合线圈绕线装置1例如形成构成3相交流电动机的定子(多极电枢)的3相接合线圈。另外,卷芯3包含定子的铁芯。
在分别具有4个U相、V相、W相的磁极的12极定子的情况下,构成该U相、V相、W相的接合线圈,如图8所示,具有在4个分割芯(卷芯3)上卷绕的4个线圈5和连接相邻的各线圈之间的3条搭接线6。未图示的定子以U相、V相、W相的磁极环状地排列固定的状态在构成U相、V相、W相中任意一个磁极的各卷芯3之间配置有构成U相、V相、W相中其它磁极的2个卷芯3。搭接线6被设定为能够在由此连接的2个卷芯3之间容纳构成其它相的2个卷芯的长度。
以下,对接合线圈绕线装置1的构成进行说明。这里,设定彼此大致直交的X、Y、Z轴这3轴,X轴大致水平左右方向延伸,Y轴大致水平前后方向延伸,Z轴大致垂直方向延伸。
接合线圈绕线装置1具有使作为卷芯3的定子的分割芯旋转的芯轴机11,在该芯轴机11上旋转的卷芯3(分割芯)上卷绕线材2。
芯轴机11具有绕Z轴周围转动的芯轴13。该芯轴13形成为圆筒状,其外周部经由轴承12被可旋转地支承在架台4上。
在架台4上设置芯轴电动机16,该芯轴电动机16的旋转经由带轮17、皮带18、带轮19传递到芯轴13上,而使芯轴13转动。
在构成该芯轴13的上部的转动台28上设置导轨组件20。该导轨组件20在与芯轴机11的旋转中心轴O大致直交的方向上延伸,并通过芯轴机11绕Z轴(线圈5的卷绕中心轴)周围转动。
在导轨组件20上形成彼此相对置地开口的一对导向槽20a。在该导向槽20a之间可滑动地支承多个滑动夹具61。该滑动夹具61可拆装地支承卷芯3,并沿着导轨组件20在与芯轴机11的旋转中心轴O大致直交的方向上移动。
如图3所示,在滑动夹具61的下部形成有滑动盘62。该滑动盘62的两侧部可滑动地与导轨组件20的导向槽20a卡合。
导轨组件20被分割为前方导轨21、中央导轨22和后方导轨23。在前方导轨21和后方导轨23上分别容纳有4个滑动夹具61。在中央导轨22上容纳有一个滑动夹具61。另外,导轨组件20中容纳的滑动夹具61的个数不限于4个,可以根据构成定子的接合线圈的卷芯3的个数来增减。
前方导轨21、中央导轨22和后方导轨23,经由转动台28固定于芯轴13上,且与芯轴13一体地转动。
前方导轨21的前端部21f与后方导轨23的后端部23r,分别沿着圆盘状的转动台28的外周端部形成为圆弧状。
设置将中央导轨22在芯轴机11的旋转中心轴O的方向上移动的中央导轨移动机构15。该中央导轨移动机构15具有通过Z轴移动机24相对于架台4在Z轴方向上移动的移动台25。在该移动台25上经由轴承26可旋转地连接旋转轴27的基端圆盘部27b。
该旋转轴27经由花键27a可滑动地贯通于芯轴13的中央部,在芯轴13的旋转中心轴O上与芯轴13一起旋转。
在旋转轴27的上端固定有中央导轨22。由此,中央导轨22在芯轴13的旋转中心轴O上旋转,并且在芯轴机11的旋转中心轴O的方向(线圈5的卷绕中心轴方向)上移动(升降),在图1中由实线所示的滑动位置与图1中由双点划线所示卷绕位置之间切换。
中央导轨22在滑动位置上相对于前方导轨21和后方导轨23无阶差地排列(参照图5(a)),并且在卷绕位置上升而相对于前方导轨21和后方导轨23在Z轴方向(线圈5的卷绕中心轴方向)上突出(参照图5(b))。
如图1所示,作为将滑动夹具61卡止而使其无法相对于中央导轨22移动的中央滑动卡止机29,具有:贯通中空结构的旋转轴27的中心杆30;将该中心杆30相对于中央导轨22(移动台25)在Z轴方向(线圈5的卷绕中心轴方向)上移动的Z轴移动机33。
Z轴移动机33使中心杆30上升,而将中心杆30的顶端部插入到滑动夹具61中,从而将滑动夹具61卡止而使其无法相对于中央导轨22移动。
如图4所示,在滑动夹具61的滑动盘62上形成有孔60,在该孔60中插入中心杆30的顶端部(未图示)。当芯轴13旋转时,中心杆30的顶端部与孔60滑动接触,将滑动夹具61卡止而使其无法相对于中央导轨22移动。
如图1所示,在芯轴机11的上方设置有可旋转地支承卷芯3的中心推压机40。作为该中心推压机40设有在架台4上利用Z轴移动机43沿着Z轴方向移动的中心台42,在该中心台42上,中心垫41经由未图示的轴承在芯轴13的旋转中心轴O上可旋转地支承。
在芯轴机11旋转卷芯3时,中心推压机40使中心垫41与卷芯3的顶端部抵接,中心垫41与卷芯3一起旋转。由此,能够抑制卷芯3的芯振。
另外,在即使不使用中心推压机40也不会发生卷芯3的芯振的情况下,可以不设置中心推压机40。
如图2(a)所示,作为将各滑动夹具61卡止而使其无法相对于前方导轨21和后方导轨23移动的前后滑动卡止机56,设有在转动台28上将推压杆44向滑动夹具61推压的弹簧45。
推压杆44从其后部延伸杆部46,该杆部46可滑动地贯通于轴承部48,从而在导轨组件20的大致直交方向上可移动地被支承。
在轴承部48与推压杆44之间压缩插装弹簧45。推压杆44被弹簧45的作用力而向接近导轨组件20的方向被施力。
在推压杆44上突出有多个定位销47,并且如图3所示在各滑动夹具61的滑动盘62上形成有定位凹部63。将定位销47贯通导轨组件20而插入到滑动夹具61的定位凹部63中,从而将滑动夹具61卡止而使其无法相对于导轨组件20移动。
作为对前后滑动卡止机56的卡止动作进行解除的前后滑动卡止动作解除机31,在架台4上设置有经由杆部46引入推压杆44的驱动缸35。
在杆部46的顶端部形成有杆挡边部46a,而驱动缸35在通过其伸缩动作在Z轴方向上移动的杆部的顶端部上设置有钩部36。
如图2中(a)、(b)所示,在驱动缸35伸长动作的状态下,芯轴13停止于规定的角度位置,从而能够在钩部36上卡合杆挡边部46a。
在钩部36上卡合杆挡边部46a的状态下,当驱动缸35做收缩动作时,钩部36将杆挡边部46a向弹簧45提升,使推压杆44克服弹簧45向从导轨组件20远离的方向移动。由此,将推压杆44的各定位销47从各滑动夹具61的定位凹部63脱离出,而成为各滑动夹具61能够相对于导轨组件20移动的状态。
在转动台28通过芯轴机11转动时,驱动缸35做收缩动作。由此,钩部36从转动台28离开,而不会与转动的杆挡边部46a等干涉。
如图1所示,作为供给线材2的线材供给机49,在架台4上设置有利用XYZ移动机51沿着X、Y、Z三轴方向移动的喷丝头50,向该喷丝头50从线材供给源(未图示)供给线材2。
也可以在线材供给机49上且在喷丝头50的前方设置被覆剥离机。该被覆剥离机利用在线材2周围旋转的切刀在规定的范围内将热粘接层、绝缘层的被覆从线材2剥离,本申请人在特愿2000-216443号中已提出这种被覆剥离机。
在喷丝头50的附近设置有切断线材2的未图示的切刀。
在导轨组件20的附近设有送入机72,通过该送入机72将没有形成线圈5的卷芯3经由滑动夹具61送入到前方导轨21上。
作为该送入机72,在架台4上固定设置有送入导轨74,在该送入导轨74上将多个滑动夹具61可沿Y轴方向移动地支承。
作为送入机72,在送入导轨74的前方设置有对送入导轨74上的卷芯3进行推压的驱动销81。该驱动销81利用YZ轴移动机82在Y轴方向和Z轴方向上移动。
在导轨组件20在送入导轨74的延长线上延伸的状态下,驱动销81推压送入导轨74上的卷芯3而在图1中向Y轴左方向移动,从而将送入导轨74上的滑动夹具61向前方导轨21上移动。这样,将卷芯3送入到芯轴机11。
在送入导轨74的前部将挡销76经由Z轴移动机77可升降地设置。在挡销76上升的状态下,滑动夹具61的前部与挡销76抵接,使滑动夹具61不会从导入导轨74上落下。另一方面,在挡销76下降的状态下,如上所述,不会妨碍送入导轨74上的滑动夹具61向导轨组件20上的移动。
在导轨组件20的附近且在与送入机72相反的一侧设置有送出机90,利用该送出机90将形成有线圈5的卷芯3经由滑动夹具61从后方导轨23送出。
作为该送出机90,在后方导轨23的下方设置有对后方导轨23上的卷芯3进行推压的驱动销95。该驱动销95通过YZ轴移动机94在Y轴方向和Z轴方向上移动。
在导轨组件20在送出导轨91的延长线上延伸的状态下,驱动销95推压后方导轨23上的卷芯3而在图1中向Y轴左方向移动,从而将后方导轨23上的滑动夹具61向送出导轨91上移动。这样,将卷芯3从芯轴机11送出。
如图3、图4所示,滑动夹具61具有夹具本体65和夹具可动体68,在两者之间夹持有卷芯3的轭部3a。
在夹具本体65正面突出地设置有缠绕销39。在将线材2卷绕于卷芯3之前,将从喷丝头50抽出的线材2缠绕于缠绕销39而卡止。
在夹具本体65上形成V槽65a和推压面65b。另一方面,在夹具可动体68上形成有推压面68a。如图3、图4所示,在夹具可动体68被引入到夹具本体65的状态下,在推压面65b与推压面68a之间形成V槽67,在该V槽67和V槽65a之间夹持卷芯3的轭部3a。
在夹具本体65上形成横槽66,另外在夹具可动体68上形成滑动条69。将滑动条69可滑动地嵌合于横槽66中,从而在夹具本体65上可滑动地支承夹具可动体68。
在夹具本体65与夹具可动体68之间压缩插装弹簧64。利用该弹簧64的作用力将夹具可动体68引入到夹具本体65中,而维持在夹具本体65与夹具可动体68之间夹持卷芯3的轭部3a的状态。
在夹具本体65上形成有向其侧面开口的纵槽70。如后所述,将开放销96插入于纵槽70中,并对滑动条69的锥状凸轮面69a进行推压,从而使夹具可动体68克服弹簧64滑动,夹具可动体68的推压面68a从卷芯3的轭部3a离开,成为能够将卷芯3从滑动夹具61取下的开放状态。
作为开放滑动夹具61的开放驱动机构99,在送出导轨91下方设有利用Z轴移动机97在Z轴方向上移动的4根开放销96。在送出导轨91上有4个滑动夹具61的状态下,4根开放销96上升而从夹具本体65的纵槽70插入到横槽66中,并对滑动条69的锥状圆锥面69a进行推压,从而夹具可动体68克服弹簧64而移动,滑动夹具61成为开放状态,能够将卷芯3从滑动夹具61取下。
另外,滑动夹具61不限于此,也可以构成为与开放销96在Y轴方向上移动的动作连动地移动夹具可动体来进行开放。
在接合线圈绕线装置1上设有未图示的搬送设备,利用该搬送设备能够将滑动夹具61从送出机90的送出导轨91上向送入机72的送入导轨74搬送。
在接合线圈绕线装置1上作为执行器设置的Z轴移动机24、Z轴移动机43、XYZ移动机51、Z轴移动机77、YZ轴移动机82、Z轴移动机97等,由被伺服电机旋转驱动的滚珠丝杠,以及与该滚珠丝杠螺纹结合而平行移动的从动件等构成。
接合线圈绕线装置1上设置的未图示的控制器,对Z轴移动机24、驱动缸35、Z轴移动机43、XYZ移动机51、Z轴移动机77、YZ轴移动机82、Z轴移动机97等的动作进行顺序控制,并在卷芯3上卷绕线材2而自动地形成接合线圈。
接合线圈绕线装置1如上所述地构成,并按照以下步骤在卷芯3上卷绕线材2而形成接合线圈。
(1).作为送入工序,如图5(a)所示,在导轨组件20的中央导轨22上送入卷芯3。这里,紧随将卷芯3从送入导轨74向前方导轨21送入的动作,推压处于前方导轨21上的卷芯3并经过前方导轨21向中央导轨22移动。
(2).作为卷绕工序,如图5(b)所示,在卷芯3上卷绕线材2而形成线圈5。这里,中央导轨22上升而切换到卷绕位置,相对于前方导轨21和后方导轨23突出,在中央导轨22上经由滑动夹具61保持的卷绕有线材2的卷芯3相对于其它卷芯3更向上方突出。在该状态下,移动喷丝头50而将线材2的端部缠绕于缠绕销39上(参照图3、图7),然后在利用芯轴机11旋转的卷芯3上整齐地卷绕线材2而形成线圈5。此时,卷绕有线材2的卷芯3的旋转中心轴与导轨组件20的旋转中心轴O一致。
在芯轴机11旋转卷芯3时,中心推压机40使中心垫41与卷芯3的顶端部抵接,在芯轴机11的旋转中心轴O上与卷芯3一起旋转。从而能够抑制卷芯3的芯振,在卷芯3上高精度地卷绕线材2。
(3).作为送入工序,在导轨组件20上送入下一个形成线圈5的卷芯3,并且作为移动工序,将形成有线圈5的卷芯3在导轨组件20上向线圈5的卷绕中心轴方向移动。
这里,如图5(c)所示,中央导轨22下降而切换到滑动位置,导轨组件20保持在相对于送入导轨74和送出导轨91在直线上延伸的转动位置上。
然后,中央滑动卡止机29,将中心杆30的顶端部从滑动夹具61的孔60拉出,而成为滑动夹具61能够相对于导轨组件20移动的状态。
与此同时,前后滑动卡止动作解除机31动作,钩部36将杆挡边部46a克服弹簧45而引入。由此,前后滑动卡止机56将推压杆44的各定位销47从各滑动夹具61的定位凹部63取出,而成为各滑动夹具61能够相对于导轨组件20移动的状态。
然后,驱动销81对送入导轨74上的滑动夹具61进行推压而向Y轴方向移动。由此,送入导轨74上的滑动夹具61向导轨组件20上移动,进行卷芯3的送入。
在进行该送入时,作为移动工序,如图6(d)(f)所示,对没有形成线圈5的卷芯3进行支承的滑动夹具61,被相邻的滑动夹具61推压而从前方导轨21向中央导轨22移动,同时,对形成有线圈5的卷芯3进行支承的滑动夹具61,被相邻的滑动夹具61推压而从中央导轨22向后方导轨23移动。此时,导轨组件20上载置的各卷芯3分别依次沿着导轨组件20移动。
如上所述,送入工序和移动工序并行进行,因此能够缩短形成接合线圈的生产节拍时间。
另外,不限于此,可以设置将形成有线圈5的卷芯3在导轨组件20上移动的驱动机,先进行将形成有线圈5的卷芯3在导轨组件20上移动的移动工序后,再进行将下一个形成线圈5的卷芯3从送入导轨74上送入到导轨组件20上的送入工序。
(4).作为搭接线形成工序,跨越相邻排列的卷芯3来架设线材2,从而形成搭接线6。
这里,如图6(d)所示,将从后方导轨23上的卷芯3的线圈5延伸出的线材2架设在上升到卷绕位置的中央导轨22上的卷芯3上,从而在相邻排列的卷芯3之间形成规定长度的搭接线6。
图7为表示搭接线形成工序中的卷芯3等的立体图。卷芯3在外侧挡边部3b上具有2个切口部3c、3d。线材2在卷绕开始时缠绕于缠绕销39后,通过切口部3c卷绕于卷芯3上。在卷芯3上的卷绕结束的线材2,穿过后续进入卷绕工序的卷芯3的切口部3d。由此,搭接线6在切口部3c、3d之间延伸。另外,卷芯3也可以构成为在外侧挡边部3b上不具有切口部3c、3d。
另外,在连接各线圈5之间的搭接线6的长度,可以通过对利用中央导轨移动机构15将卷芯3向芯轴机11的旋转中心轴O的方向移动的行程进行调整,来任意设定。
对上述的(1).送入工序、(2).卷绕工序、(3).送入工序和移动工序、(4).搭接线形成工序按照顺序重复进行,从而能够形成经由3条搭接线6连接4个线圈5的接合线圈。
(5).利用切刀将从第4个线圈5向喷丝头50延伸的线材2切断。
(6).作为送出工序,前后滑动卡止动作解除机31动作,将前后滑动卡止机56的各定位销47从各滑动夹具61的定位凹部63取出,成为各滑动夹具61能够相对于导轨组件2移动的状态。在该状态下,驱动销95推压后方导轨23上的卷芯3向Y轴后方向移动,从而将后方导轨23上的滑动夹具61向送出导轨91上移动。这样,将跨越4个卷芯3形成的接合线圈从芯轴机11送出到送出导轨91上。
(7).在送出导轨91上具有4个滑动夹具61,在经由未图示的挡块来卡止相对于送出导轨91的移动的状态下,将4根开放销96插入到各滑动夹具61的纵槽70中,使夹具可动体68克服弹簧64滑动,从而使夹具可动体68的推压面68a从卷芯3的轭部3a离开,成为能够将卷芯3从滑动夹具61取下的开放状态。在该开放状态下,将4个卷芯3从各滑动夹具61取下。接着,将没有形成线圈5的卷芯3安装到各滑动夹具61上,然后使4根开放销96下降。
(8).在送出导轨91上安装有没有形成线圈5的卷芯3的滑动夹具61,被未图示的搬送设备向送入导轨74搬送。
通过依次进行以上各工序,能够自动地形成接合线圈。
接合线圈绕线装置1构成为形成具有4个线圈5的接合线圈,但是不限于此,可以根据规格增减线圈5的个数。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一种形成多个线圈5经由搭接线6接合的接合线圈的接合线圈绕线方法,重复进行在卡止于转动的导轨组件20上的卷芯3上卷绕线材2而形成线圈5的卷绕工序,以及将卷芯3沿着导轨组件20在与线圈5的卷绕中心轴(芯轴机11的旋转中心轴O)大致直交的方向上移动的移动工序,从而在导轨组件20上将多个线圈5沿着与其卷绕中心轴大致直交的方向排列形成。
基于上述构成,多个线圈5连续地被卷绕,能够形成经由搭接线6接合各线圈5的接合线圈。
在切换能够卷绕线圈5的卷芯3时,将卷芯3沿着导轨组件20移动,由此能够将导轨组件20始终关于同一旋转中心轴O转动。从而,能够抑制卷芯3的芯振,在卷芯3上高精度地卷绕线材2。另外,无需像上述以往装置那样移动芯轴机而使导轨组件20(夹具)在偏心状态下转动,从而能够提高导轨组件20的转动速度,缩短形成接合线圈的生产节拍时间,提高生产率。
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追随将卷芯3送入到导轨组件20的动作,而使形成有线圈5的卷芯3沿着导轨组件20向与线圈5的卷绕中心轴大致直交的方向移动。
基于上述构成,同时并行地进行将卷芯3送入到导轨组件20的动作,以及将形成有线圈5的卷芯3在导轨组件20上向后方移动的动作,从而能够缩短形成接合线圈的生产节拍时间,提高生产率。
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一种形成多个线圈5经由搭接线6接合的接合线圈的接合线圈绕线装置1,具有:将卷芯3在与线圈5的卷绕中心轴(芯轴机11的旋转中心轴O)大致直交的方向上可移动地支承的导轨组件20;使导轨组件20转动的芯轴机11;供给线材2的线材供给机49,该绕线装置重复进行在卡止于转动的导轨组件20上的卷芯3上卷绕线材2而形成线圈5的卷绕工序,以及将形成有线圈5的卷芯3沿着导轨组件20在与线圈5的卷绕中心轴大致直交的方向上移动的移动工序,从而在导轨组件20上将多个线圈5沿着与其卷绕中心轴大致直交的方向排列形成。
基于上述构成,多个线圈5连续地被卷绕,能够形成各线圈5经由搭接线6接合的接合线圈。
在切换能够卷绕线圈5的卷芯3时,将卷芯3沿着导轨组件20移动,由此能够将导轨组件20始终关于同一旋转中心轴O转动。从而能够抑制卷芯3的芯振,在卷芯3上高精度地卷绕线材2。另外,能够提高导轨组件20的转动速度,缩短形成接合线圈的生产节拍时间,从而提高生产率,并且简化接合线圈绕线装置1的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将导轨组件20分割为前方导轨21、中央导轨22和后方导轨23,并设置将中央导轨22在芯轴机11的旋转中心轴O的方向上移动的中央导轨移动机构15,将中央导轨22在相对于前方导轨21和后方导轨23无阶差地延伸的滑动位置,以及相对于前方导轨21和后方导轨23突出的卷绕位置之间进行切换。
基于上述构成,在滑动位置上卷芯3跨越前方导轨21、中央导轨22和后方导轨23而移动,并且在卷绕位置上被中央导轨23支承的卷芯3相对于被前方导轨21或后方导轨23上支承的卷芯3向线圈5的卷绕中心轴方向(芯轴机11的旋转中心轴O的方向)突出,从而能够避免在卷芯3上卷绕的线材2与其它卷芯3等干涉的情况,提高抽出线材2的喷丝头50等的配置自由度。
另外,在以中央导轨22处于滑动位置上的状态能够将线材2卷绕于卷芯3的情况下,无需将中央导轨22上升而切换到卷绕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具有中心推压机40,该中心推压机40将在卷绕工序中被推压于卷芯3上的中心垫41在芯轴机11的旋转中心轴O上可旋转地进行支承。
基于上述构成,在将线材2卷绕于利用芯轴机11旋转的卷芯3上的工序中,中心推压机40可旋转地支承卷芯3,从而能够抑制卷芯3的芯振,在卷芯3上高精度地卷绕线材2。
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具有将卷芯3可滑动地支承于导轨组件20上的滑动夹具61、将滑动夹具61送入于导轨组件20的送入机72、将滑动夹具61从导轨组件20送出的送出机90。
基于上述构成,能够同时进行经由送入机72将滑动夹具61送入于导轨组件20的动作,以及经由送出机90将滑动夹具61从导轨组件20送出的动作,从而能够缩短形成接合线圈的生产节拍时间,提高生产率。
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设置将滑动夹具61卡止而使其无法相对于中央导轨22移动的中央滑动卡止机29,该中央滑动卡止机29具有可旋转地卡合滑动夹具61的中心杆30,将该中心杆30沿着芯轴机11的旋转轴O的方向移动来解除滑动夹具61的卡止动作。
基于上述构成,能够自动地进行将滑动夹具61卡止而使其无法相对于中央导轨22移动的卡止动作,以及解除该卡止动作的动作。因此,能够缩短形成接合线圈的生产节拍时间,提高生产率。
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具有利用弹簧45的作用力将滑动夹具61卡止而使其无法相对于前方导轨21和后方导轨23移动的前后滑动卡止机56,以及将该前后滑动卡止机56的卡止动作解除的前后滑动卡止动作解除机31。
基于上述构成,能够自动地进行将滑动夹具61卡止而使其无法相对于前方导轨21和后方导轨23移动的卡止动作,以及解除该卡止动作的动作。因此,能够缩短形成接合线圈的生产节拍时间,提高生产率。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显然可以在其技术思想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
本发明的接合线圈绕线方法和接合线圈绕线装置,不限于构成电动机的定子的接合线圈,也适用于构成其它多极电枢的接合线圈。

Claims (13)

1.一种接合线圈绕线方法,形成多个线圈经由搭接线接合的接合线圈,其特征在于,
重复进行在卡止于转动的导轨组件上的卷芯上卷绕线材而形成上述线圈的卷绕工序,以及将上述卷芯沿着上述导轨组件在与上述线圈的卷绕中心轴大致直交的方向上移动的移动工序,
在上述导轨组件上将多个上述线圈沿着与其卷绕中心轴大致直交的方向排列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合线圈绕线方法,其特征在于,追随将上述卷芯送入于上述导轨组件的动作,来使形成有上述线圈的上述卷芯沿着上述导轨组件在与上述线圈的卷绕中心轴大致直交的方向上移动。
3.一种接合线圈绕线装置,形成多个线圈经由搭接线接合的接合线圈,其特征在于,
具有:将卷芯在与上述线圈的卷绕中心轴大致直交的方向上可移动地支承的导轨组件;使上述导轨组件转动的芯轴机;供给线材的线材供给机,
并且重复进行在卡止于转动的上述导轨组件上的卷芯上卷绕线材而形成上述线圈的动作,以及将形成有上述线圈的上述卷芯沿着上述导轨组件在与上述线圈的卷绕中心轴大致直交的方向上移动的动作,
在上述导轨组件上将多个上述线圈沿着与其卷绕中心轴大致直交的方向排列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合线圈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上述导轨组件分割为前方导轨、中央导轨和后方导轨,
并且设置有将上述中央导轨在上述芯轴机的旋转中心轴方向上移动的中央导轨移动机构,
将上述中央导轨在相对于上述前方导轨和上述后方导轨无阶差地延伸的滑动位置,以及相对于上述前方导轨和上述后方导轨突出的卷绕位置之间进行切换。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接合线圈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将推压于上述卷芯上的中心垫在上述芯轴机的旋转中心轴上可旋转地进行支承的中心推压机。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接合线圈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将上述卷芯可滑动地支承于上述导轨组件上的滑动夹具;
将上述滑动夹具送入于上述导轨组件上的送入机;
将上述滑动夹具从上述导轨组件送出的送出机。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合线圈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将上述卷芯可滑动地支承于上述导轨组件上的滑动夹具;
将上述滑动夹具送入于上述导轨组件上的送入机;
将上述滑动夹具从上述导轨组件送出的送出机。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合线圈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将上述滑动夹具卡止而使其无法相对于上述中央导轨移动的中央滑动卡止机,
该中央滑动卡止机具有可旋转地卡合上述滑动夹具的中心杆,
将该中心杆在上述芯轴机的旋转轴方向上移动来解除上述滑动夹具的卡止动作。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接合线圈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将上述滑动夹具卡止而使其无法相对于上述中央导轨移动的中央滑动卡止机,
该中央滑动卡止机具有可旋转地卡合上述滑动夹具的中心杆,
将该中心杆在上述芯轴机的旋转轴方向上移动来解除上述滑动夹具的卡止动作。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合线圈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利用弹簧的作用力将上述滑动夹具卡止而使其无法相对于上述前方导轨和后方导轨移动的前后滑动卡止机;
将该前后滑动卡止机的卡止动作解除的前后滑动卡止动作解除机。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接合线圈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利用弹簧的作用力将上述滑动夹具卡止而使其无法相对于上述前方导轨和后方导轨移动的前后滑动卡止机;
将该前后滑动卡止机的卡止动作解除的前后滑动卡止动作解除机。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合线圈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利用弹簧的作用力将上述滑动夹具卡止而使其无法相对于上述前方导轨和后方导轨移动的前后滑动卡止机;
将该前后滑动卡止机的卡止动作解除的前后滑动卡止动作解除机。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接合线圈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利用弹簧的作用力将上述滑动夹具卡止而使其无法相对于上述前方导轨和后方导轨移动的前后滑动卡止机;
将该前后滑动卡止机的卡止动作解除的前后滑动卡止动作解除机。
CN2009101793584A 2008-11-12 2009-10-10 接合线圈绕线方法和接合线圈绕线装置 Active CN10174118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89604 2008-11-12
JP2008289604A JP5204627B2 (ja) 2008-11-12 2008-11-12 連結コイル巻線方法および連結コイル巻線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41187A CN101741187A (zh) 2010-06-16
CN101741187B true CN101741187B (zh) 2012-09-05

Family

ID=423064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793584A Active CN101741187B (zh) 2008-11-12 2009-10-10 接合线圈绕线方法和接合线圈绕线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204627B2 (zh)
CN (1) CN10174118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81279B2 (ja) 2010-06-07 2014-04-23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回転電機とその製造方法
JP5574932B2 (ja) * 2010-12-01 2014-08-2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巻線機
JP5645205B2 (ja) * 2011-04-13 2014-12-2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の巻線機
JP5628095B2 (ja) * 2011-06-09 2014-11-1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コイル導線の巻取方法及び巻取装置
JP5942236B1 (ja) * 2015-07-06 2016-06-29 福井県 コイルユニット配列装置
JP6233384B2 (ja) * 2015-10-29 2017-11-2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ステータ用セグメントコイルのコイルエンド接合方法
CN107785844A (zh) * 2016-08-27 2018-03-09 江苏德驰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大电流空气绝缘母线槽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22478A (zh) * 1997-11-28 1999-07-14 日特机械工程株式会社 卷绕装置
CN1251695A (zh) * 1997-03-28 2000-04-26 日特机械工程株式会社 绕线机
CN1444328A (zh) * 2002-03-07 2003-09-24 日特工工程株式会社 绕组方法及绕组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56300B2 (ja) * 2001-08-23 2011-08-24 株式会社一宮電機 連続巻線装置
JP4085698B2 (ja) * 2002-05-30 2008-05-14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巻線方法および巻線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51695A (zh) * 1997-03-28 2000-04-26 日特机械工程株式会社 绕线机
CN1222478A (zh) * 1997-11-28 1999-07-14 日特机械工程株式会社 卷绕装置
CN1444328A (zh) * 2002-03-07 2003-09-24 日特工工程株式会社 绕组方法及绕组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8-17572A 2008.01.24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41187A (zh) 2010-06-16
JP2010119183A (ja) 2010-05-27
JP5204627B2 (ja) 2013-06-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41187B (zh) 接合线圈绕线方法和接合线圈绕线装置
CN101621232B (zh) 接合线圈绕线方法及接合线圈绕线装置
CN101836273B (zh) 线圈绕线装置及线圈绕线方法
CN101401283B (zh) 用于缠绕电动/发电机芯部的线圈的设备和方法
CN103489623B (zh) 扁立线圈的绕线装置及其绕线方法
CN201980433U (zh) 一种上料皮带及使用该皮带的全自动扎线机
CN102436926B (zh) 一种自动卷线机
CN103151735A (zh) 线材的保护膜剥离装置以及线材的保护膜剥离方法
CN101615508A (zh) 扁立线圈绕线方法及绕线装置
CN101110335B (zh) 线圈绕线机及绕线方法
CN102570739A (zh) 绕线机以及绕线方法
CN102270906B (zh) 绕线装置以及绕线方法
CN101667767A (zh) 包带机和包带方法
CN104641541A (zh) 卷线装置以及卷线方法
CN201729540U (zh) 一种多头收线机的排线机构
CN112645141A (zh) 一种电缆加工用组合型绕丝机组
CN102270907B (zh) 绕线装置
EP2889990B1 (en) Device for inserting, winding and layering a wire on one or more stator or rotor cores
JP4456053B2 (ja) コイルの巻線システム及び巻線方法
JP4805219B2 (ja) 巻線装置
JP2682587B2 (ja) 巻線形成方法および巻線形成装置
EP3369543B1 (en) Wire replacement device and wire replacement method
CN102270770A (zh) 可再充电电池的电极组件的卷绕器和电极组件制造方法
CN107615420B (zh) 飞叉式绕线机以及绕线方法
CN109216010B (zh) 一种磁环电感共模绕线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