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33005A - 一种改性的交联全氟离子交换膜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改性的交联全氟离子交换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33005A
CN101733005A CN200910231128A CN200910231128A CN101733005A CN 101733005 A CN101733005 A CN 101733005A CN 200910231128 A CN200910231128 A CN 200910231128A CN 200910231128 A CN200910231128 A CN 200910231128A CN 101733005 A CN101733005 A CN 1017330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bre
exchange membrane
fiber
perfluorinated ion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2311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33005B (zh
Inventor
张永明
唐军柯
刘萍
张恒
王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Dongyue Future Hydrogen Energy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Dongyue Shenzhou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Dongyue Shenzhou New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Dongyue Shenzhou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1023112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733005B/zh
Publication of CN1017330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330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330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330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Landscapes

  • Fuel Cel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到加入了高价金属化合物的无机物掺杂、增强纤维改性的三嗪环交联全氟离子交换膜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功能高分子复合材料领域。该离子交换膜具有三嗪环交联结构,以及三嗪环交联结构的酸性基团与高价金属化合物形成的物理交联网状结构,同时含有增强纤维和作为辅助质子传导物质的无机物。该离子交换膜具较高的高温导电率,尺寸稳定性及好的机械强度,尤其具有非常优异的防介质渗透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改性的交联全氟离子交换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功能高分子复合材料领域,涉及加入了高价金属物质的、增强纤维改性的三嗪环交联全氟离子交换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是一种通过电化学方式直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发电装置,被认为是21世纪首选的洁净、高效的发电技术。质子交换膜(proton exchange membrane,PEM)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PEMFC)的关键材料。
现在使用的全氟磺酸质子交换膜虽然已经应用多年,但仍然存在达不到商业化要求的诸多缺陷,如高温质子导电率低、尺寸稳定性差、机械强度不高等。尤其在尺寸稳定性方面,该类膜在不同湿度下因吸水率不同而导致溶胀率也不同。另外,当全氟磺酸交换膜在较高的温度下工作时,由于膜的迅速失水导致膜的质子传导性急剧下降,从而使燃料电池的效率大大下降。但高的工作温度(高于90℃)可以大大提高燃料电池催化剂的耐一氧化碳性。另外,现有的全氟磺酸膜有一定的氢气或甲醇渗透性,尤其是在直接甲醇燃料电池中,甲醇渗透率非常大,成为致命的问题。因此,如何提高全氟磺酸质子交换膜的强度、尺寸稳定性、降低工作介质的渗透性等是燃料电池工业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日本专利JP-B-5-75835采用全氟磺酸树脂来浸渍聚四氟乙烯(PTFE)制成的多孔介质来增强膜的强度。然而,这种PTFE的多孔介质由于PTFE材料相对较软,增强作用不充分,仍未能解决上述问题。
W.L.Gore公司开发的Gore-Select系列复合膜液采用多孔特氟隆填充Nafion离子导电液的方法(见US5547551、US5635041、US5599614),这种膜具有高的质子导电性和较大的尺寸稳定性,但在高温下特氟隆蠕变很大,导致性能下降。
日本专利JP-B-7-68377还提出过一种方法,用质子交换树脂填充聚烯烃制成的多孔介质,但是其化学耐久性不足,因而在长期稳定性方面存在问题。并且由于不具备质子导电能力的多孔介质的介入,使得质子传导通路减少,膜的质子交换能力下降。
此外,日本专利JP-A-6-231779提出了另一种增强方法,在该方法中使用氟树脂纤维。其采用原纤维形式的氟烃聚合物增强材料增强的离子交换膜。但这种方法必须加入相对大量的增强材料,这种情况下,薄膜的加工性能趋于困难,并且很可能使膜电阻增大。
交联技术可以提高聚合物的热稳定性、减少溶剂的溶胀、提高聚合物的机械强度等,因此交联技术已广泛用于分离吸附及各种橡胶弹性体等领域。目前,为解决全氟磺酸质子交换膜所存在的上述问题,已对多种交联技术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如US20070031715描述了磺酰氯交联生成磺酰酐的交联方法,在该方法中所形成的磺酰酐交联结构可以有效地提高膜的机械强度,但是该交联结构存在着明显的缺点:其中的磺酰酐单元对碱是不稳定的。
US20030032739则通过在高分子链上的磺酰基在分子链间烷基连接而达到交联的目的。该交联可以很好地降低膜的溶剂溶胀性。但是为得到该交联结构所需的很多步骤并不适宜工业化过程。
US6733914公开了将熔融挤出的全氟磺酰氟型膜在氨水中浸泡,从而形成具有磺酰亚胺交联结构的质子交换膜,如此处理的全氟磺酸膜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和尺寸稳定性。但是利用该方法得到的膜将是不均匀的膜,因为氨气通过渗透进入薄膜中,在渗透的过程中氨气与磺酰氟发生反应,反应的磺酰氟可阻止氨气向膜内部的进一步扩散,从而在膜的表面形成很高的交联密度,而膜的内部几乎没有发生交联。该表面大的交联使得膜的电导率急剧下降。
为解决全氟磺酸膜的高温质子传导行为,将多种具有高温保水能力的无机添加物如无机保水粒子加入到全氟磺酸交换膜中。所选取的无机保水粒子具有如下的一种或多种性能:(1)粒子具有较好的保水能力,也就是具有较高的失水温度;(2)与质子交换树脂具有较好的相溶性;(3)粒子具有一定的质子传导能力;(4)易于获得更小的纳米级粒子;(5)粒子的结构稳定性好,在吸、脱水过程中不伴随明显的结构变化;(6)有利于保持或提高质子交换膜的力学强度或物理尺寸稳定性。采用的无机保水粒子通常是SiO2、TiO2、Zr(HPO4)2或ZrO2粒子,杂多酸或固体酸粒子,沸石族矿物粒子,蒙脱石等层型粘土矿物及其插层粘土矿物等。
例如,中国专利CN1862857公开了通过向全氟磺酸树脂中加入SiO2等无机保水剂,从而提高质子交换膜的高温导电性能。
又如,J.Electrochem.Soc.(V154,2007,p.B288-B295)描述了将Nafion树脂和磷酸锆复合成膜。该膜在相对湿度小于13%仍然有很高的电导性。
中国专利200810138424.9公开了利用交联和纤维增强两种手段提高了膜的机械力学性质,利用在膜中添加质子传导辅助物质的方法提高膜在高温下的质子传导性,从而得到了较好的结果。但该专利所使用的交联手段均为化学键合交联,在交联度上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所使用的某些增强纤维如全氟聚合物上的不稳定基团(由聚合反应引入)会被燃料电池工作时产生的强氧化性物质所降解。究其原因,还是由于膜的性能不能达到实际应用的苛刻要求。
虽然以上的所有文献对该类离子交换膜进行了一定的性能改进,但这些文献仅仅改善了膜的一个方面的性能,并没有同时提高膜的尺寸稳定性及高温低湿下的导电性能,尤其在膜防止各种外界气体的气体渗透性方面没有显著的提高和改善。
而用于燃料电池的全氟磺酸离子膜需要满足如下的技术要求:稳定、高电导率、高机械强度。一般而言,当离子交换能力升高时,全氟聚合物的当量值下降(当量值EW值减小,离子交换容量IEC=1000/EW)同时膜的强度也降低。以及膜的气体渗透性也随之上升,这对燃料电池的性能产生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因此,制备具有高离子交换能力,同时具有良好的机械力学强度和气密性,以及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的膜成为使燃料电池,尤其是在汽车等运载工具上使用的燃料电池得以规模化实用的关键所在。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的诸多缺陷,本发明人经过深入研究,并付出了大量创造性劳动,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本发明涉及提供一种加入了高价金属物质的无机物掺杂、纤维增强改性的交联全氟离子交换膜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膜具有优异的机械强度且异常致密,从而具有优良的防介质渗透性,而且由于加入了作为辅助质子传导物质的无机物,增大了质子导电性,使膜在高温下依然具备良好的质子传导能力,从而提高了膜的高温导电性能。此外,发明人还惊奇地发现膜的稳定性,特别是化学稳定性也得到了大大的提高,这可能是因为膜变得致密从而使得强氧化物质很难渗透扩散进入膜内部的结果。
本发明所提供的纤维增强无机物掺杂交联全氟离子交换膜,其特征在于:该膜以全氟离子交换树脂为基体,该树脂通过侧链上的氰基而单独或相互之间形成三嗪环交联结构,同时该三嗪环交联结构链上的酸性基团与加入的高价金属化合物通过物理键合而形成交联网络结构。该膜中还添加了作为增强物的增强纤维和作为辅助质子传导物质的无机掺杂物,其中全氟离子交换树脂的EW值并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可为600~1300,优选为700~1200。
所述全氟离子交换树脂是由四氟乙烯、一种或几种含酸性交换基团的全氟烯单体和一种或几种含交联位点的全氟烯单体共聚形成,或上述一种或多种共聚物的混合物。该共聚反应是有机化学高分子领域内的公知常识,只要明确了具体的共聚单体,则对本领域熟练技术人员来说,可显而易见地根据现有技术来选择合适的共聚反应条件,如温度、时间、溶剂、引发剂等,从而得到本发明的全氟离子交换树脂。
其中,所述含酸性交换基团的全氟烯单体选自具有下式结构的(A)或(B):
CF2=CFO[CF2CF(CF3)]fO(CF2)gSO3H
f=0或1;g=2-4的整数          (A)
CF2=CFO(CF2)3PO3H2            (B)
其中,所述含交联位点的含氟烯单体选自具有下式结构的(IX)或(X):
F2C=CFRf4Y4
(IX)
[0024]其中,Y4、Y5为CN;
a’,、b’、c’独立地0或1,但a’+b’+c’≠0;
X1为F;
n’为0或1;
Rf4、Rf5、Rf6分别选自全氟烷基,优选C1-C5的全氟烷基。
其中,所述三嗪环交联结构具有如下通式(I):
Figure G2009102311288D00041
所述式(I)交联结构的形成方法是由含氰基位点的所述全氟离子交换树脂在热或酸或引发剂的作用下形成。
所述的酸为强质子酸或路易斯酸;其中所述强质子酸例如选自HCl、H2SO4、CF3SO3H或H3PO4等。
所述路易斯酸例如选自ZnCl2、FeCl3、AlCl3、有机锡化合物、有机锑化合物或有机碲化合物。其中所述有机锡化合物例如为四苯基锡。
所述引发剂为化学聚合领域中常用的公知引发剂,例如偶氮类引发剂、过氧化物引发剂等。其中偶氮类引发剂可为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异戊腈等。
作为增强物的纤维包括但不限于下述物质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聚合物纤维、单质纤维、氧化物纤维、含氧盐类纤维、碳化物纤维、氮化物纤维、硼化物纤维、硫化物纤维、硅化物纤维、磷化物纤维等。优选地,作为增强物的纤维选自玻璃纤维、氟碳聚合物纤维、陶瓷纤维、矿物纤维或氧化物纤维中的一种或几种。所选的玻璃纤维可为耐碱玻璃纤维或无碱玻璃纤维;所述的氟碳聚合物纤维例如可为聚四氟乙烯纤维、聚全氟乙丙烯纤维、具有离子交换功能的纤维(该类纤维公开在CN101003588A中)聚全氟丙基乙烯基醚纤维;所述的陶瓷纤维可为天然焦宝石纤维或硅酸铝纤维;所述的矿物纤维可为石英纤维、碳化硅纤维或玄武岩纤维。
优选具有离子交换能力或表面具有保水基团的纤维。如具有离子交换功能的纤维(该类纤维公开在CN101003588A中),表面硅酸化、磺化、硫酸化、磷酸化的亲水改性的氟碳聚合物纤维,表面进行硅酸化、磺化、硫酸化、磷酸化的氧化物纤维、碳化物纤维、含氧盐类纤维等。现有的对聚四氟乙烯的表面改性方法都适合于对氟碳聚合物纤维的改性,包括钠萘溶液的还原改性法、激光辐射改性法、等离子改性法和硅酸活化法等。其中优选硅酸活化法,因为该方法可在氟碳聚合物纤维表面上直接沉积上保水的二氧化硅。使用其他改性方法进行改性后,氟碳纤维表面有了亲水基团,但优选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地进行改性,例如如将改性的纤维在正硅酸乙酯、ZrOCl2-H3PO4或钛酸酯等中进行进一步改性。
而对于无机纤维的表面改性,则可将这些纤维直接放置于正硅酸乙酯、ZrOCl2-H3PO4或钛酸酯等中进行改性,也可在纤维中加入改性剂直接生成改性纤维,例如将磷酸酯和正硅酸乙酯混合,然后将混合液加入到纤维中,再用碱凝胶抽丝得到改性纤维。
例如,制备二氧化硅改性的聚四氟乙烯纤维的具体方法,是将聚四氟乙烯纤维放置在SiCl4气氛中1个小时后升温到110℃,保持1小时,再冷却到60℃,然后喷水处理得到二氧化硅改性的聚四氟乙烯纤维。
再如,制备二氧化钛改性的无碱玻璃纤维的方法,是将无碱玻璃纤维置于Ti(OEt)4/水混合体系中,在搅拌下加入浓氨水进行水解,然后静置得到二氧化钛修饰的无碱玻璃纤维。
又如,还有一种共同析出的改性纤维的方法,是将磷酸三乙酯与正硅酸乙酯(以1∶100的质量比)进行混合,然后加入水及浓氨水静置凝胶12小时,然后使该凝胶以静电纺丝或抽丝技术得到磷酸改性二氧化硅纤维。
加入到离子交换膜中的增强纤维的直径为0.005μm~5μm,优选为0.1μm~4μm,更优选为0.5μm~3μm,最优选为1μm~2μm;长度为0.05μm~3mm,优选为0.1μm~2mm,更优选为0.5μm~1mm,进一步优选为1μm~100μm,最优选为5μm-50μm;纤维与全氟离子交换树脂的质量比为0.5~50∶100,优选为1~40∶100,更优选为2~30∶100,进一步优选为5~20∶100,最优选为8~15∶100。
所添加的辅助质子传导物质并没有特定的要求,只要其能增大质子传导能力即可。非限定性地,例如可为下列一种或多种化合物:氧化物、正磷酸盐和缩聚磷酸盐、多酸、多酸盐、硅酸盐、硫酸盐、亚硒酸盐和砷化物;其中优选氧化物、正磷酸盐和缩聚磷酸盐、多酸、多酸盐;最优选氧化物、正磷酸盐和缩聚磷酸盐。非限定性地,该无机掺杂物具体可例举:SiO2、ZrO2、TiO2、BPO4、Zr3(PO4)4、Zr(HPO4)2、H3PW12O40、CsHSO4、CsH2PO4、H-丝光沸石、H-蒙脱石、HZr2(PO4)3、Zr3(PO4)4、Ce(HPO4)2、Ti(HPO4)2或Zr2H(P3O10)2中的一种或多种。
该辅助质子传导物质与全氟离子交换树脂的质量比为0.5~50∶30~160,优选为4~40∶50~140,更优选为10~30∶70~120,最优选为15~20∶90~100;该辅助质子传导物质的粒径为0.001~5μm,优选为0.01~4μm,更优选为0.5~3μm,最优选为1~2μm。
加入的所述高价金属化合物可金属元素的最高价态或中间价态的无机盐、与具有大孔或无大孔的有机分子形成的络合物、氢氧化物、具有钙钛矿结构的氧化物等。
非限定性地,所述金属元素为Ir、Y、Mn、Ru、Ce、V、Zn、Ti、La等。
非限定性地,所述无机盐可为硝酸盐、硫酸盐、碳酸盐、磷酸盐、醋酸盐等。
非限定性地,所述络合物可为与环糊精、冠醚、乙酰丙酮、含氮冠醚及含氮杂环、EDTA(乙二胺四乙酸)、DMF(N,N-二甲基甲酰胺)、DMSO(二甲基亚砜)形成的络合物。
非限定性地,所述氢氧化物可为氢氧化锌等。
非限定性地,所述钙钛矿结构的氧化物可为CexTi(1-x)O2(x=0.25~0.4)、Ca0.6La0.27TiO3、La(1-y)CeyMnO3(y=0.1~0.4)、La0.7Ce0.15Ca0.15MnO3等。
这些金属在化合物中的化学价态为最高价态或中间价态,当其只有两个化学价态时,则为最高的化学价态。
这些高价金属化合物可单独使用或以组合复盐的形式来使用。并可负载在辅助质子传导物质和/或增强纤维上。
这些高价金属化合物的质量用量并没有特别的限定,但优选为全氟离子交换树脂的质量的0.001~5%,更优选为0.1~4%,进一步优选为0.5~3%,最优选为1-2%。
本发明还提供了该全氟交联掺杂离子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溶液或熔融物的浇铸、挤出、热压、流延、丝网印刷工艺、旋涂、喷涂或浸渍工艺来进行制备。
以溶液或熔融物的浇铸、流延、、丝网印刷工艺、旋涂、喷涂或浸渍为例,其一种制备步骤如下:
(1)将全氟离子交换树脂、作为增强物的纤维、作为辅助质子传导物质的无机物掺杂物、高价金属化合物分散到溶剂中形成混和物溶液;
(2)利用步骤(1)中制备的溶液在平板上,通过溶液流延、溶液浇注、丝网印刷工艺、旋涂、喷涂或浸渍工艺成膜。成膜时,需要在30~300℃的温度下热处理0.01~600分钟;
(3)成膜期间,或成膜后进行交联,形成所示的交联结构。
优选地,步骤(1)中,混合物溶液中全氟离子交换树脂的总重量为1~80%,优选为2~70%,更优选为5~60%,最优选为10~50%
优选地,步骤(2)中成膜时的温度优选为80~250℃,更优选为100~200℃,最优选为120~160℃;热处理时间优选为1~500分钟,更优选为0.1~400分钟,进一步优选为0.5~300分钟,最优选为1~30分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详细清楚地对本发明进行描述和解释,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这些实施方式仅用于例举,而非对本发明的精神和所请求保护的范围进行限制。其中实施例1-5是用来例举多种改性的增强纤维的制备,实施例5-15用来例举本发明的离子交换膜的制备,对比例14-15是未添加高价金属化合物的离子交换膜的制备。
实施例1:
将聚四氟乙烯纤维放置在SiCl4气氛中,于1个小时后升温到110℃并保持1小时,然后冷却到60℃,喷水处理得到二氧化硅改性的聚四氟乙烯纤维。
实施例2:
将无碱玻璃纤维置于Ti(OEt)4/水混合体系中,于搅拌下加入浓氨水进行水解,静置得到二氧化钛修饰的无碱玻璃纤维。
实施例3:
磷酸三乙酯与正硅酸乙酯(1∶100质量比)混合加入水及浓氨水静止凝胶12小时,然后利用该凝胶使用静电纺丝或抽丝技术得到磷酸改性二氧化硅纤维
实施例4:
将聚四氟纤维置于硝酸铈、柠檬酸利用文献溶胶-凝胶法制备你米二氧化铈(《技术与市场》2008年第4期)方法得到二氧化铈修饰的聚四氟纤维。
实施例5
将根据现有技术CN101003588A制备的具有离子交换功能的纤维()浸泡在硝酸铈(III)或硝酸锰(II)或硝酸镧(III)的10%(质量浓度)的溶液中24小时,得到铈、锰或镧离子修饰的纤维。
实施例6:
将重复单元为
Figure G2009102311288D00071
EW=1000的聚合物树脂、反应量的四苯基锡、粒径为0.005μm的Zr(HPO4)2(Zr(HPO4)2与树脂的质量比为3∶100)和碳酸钒(为树脂质量的0.01%)分散到丙醇-水中,制得总质量浓度为5t%的丙醇-水溶液,加入硅酸改性的聚四氟乙烯纤维(直径为1μm,长度为50μm,与聚合物树脂的质量比为7∶100),分散后浇铸到水平放置的聚四氟乙烯铸模内,经过80℃真空干燥12小时后,将膜剥离,得到纤维增强的单层全氟磺酸交联掺杂离子膜。
实施例7:
将重复单元为
Figure G2009102311288D00072
、EW=1300的聚合物树脂、反应量的四苯基锡与表面被钙钛矿结构La0.7Ce0.15Ca0.15MnO3修饰的粒径为0.8μm ZrO2(与树脂的质量比为2∶100)溶解于DMF中,再加入粒径为5μm的H-丝光沸石粉末(H-丝光沸石与树脂的质量比为7∶100),然后加入分散在N-甲基吡咯烷酮中的ZrO2-H3PO4改性的碳化硅纤维(直径为5μm,长度为100μm,与树脂的质量比为1∶100),在170℃进行喷涂,60分钟后制得厚度为30μm的交联的全氟磺酸膜。
实施例8:
将重复单元为
Figure G2009102311288D00073
、EW=600的聚合物树脂溶解于六甲基磷酸胺中,然后加入反应量的四苯基锡、粒径为0.7μm的Ce(HPO4)2和石英纤维(直径为15μm,长度为100μm,与树脂的质量比为3∶100,Ce(HPO4)2与树脂的质量比为1∶100)、18-冠-6-Y络合物(占树脂质量的0.3%),充分混合后,通过喷涂工艺方法,得到厚度为40μm的膜。将膜在230℃下热处理100分钟,得到交联全氟磺酸膜。
实施例9:
将重复单元为
、EW=800的聚合物树脂、反应量的四苯基锡溶解于二甲基亚砜中,然后与ZrO2改性的碳化硅纤维(直径为2μm,长度为100μm,与树脂的质量比为1∶50)和粒径为4μm的TiO2(与聚合物的重量比为23∶100)、氢氧化锌(占树脂质量的2%)进行充分混合,通过丝网印刷工艺方法得到厚度为35μm的膜。将膜在160℃下热处理3分钟,得到交联纤维增强的掺杂全氟磺酸膜。
实施例10:
将重复单元为
Figure G2009102311288D00082
、EW=900聚合物树脂与CsH2PO4按100∶20(重量比)混合,加入反应量的四苯基锡,然后溶解于六甲基磷酸胺中,得到30wt%的溶液,加入玄武岩纤维(直径为30μm,长度为3μm,与树脂的质量比为0.01∶100)、环糊精-镧(III)络合物(占树脂质量的1%)。通过浇注工艺方法,得到厚度为40μm的膜。将膜在230℃下热处理100分钟,得到纤维增强的单层掺杂全氟磺酸膜。
实施例11:
将重复单元为
Figure G2009102311288D00083
EW=700的聚合物树脂和重复单元为
Figure G2009102311288D00091
、EW=1300的聚合物树脂(两种树脂的质量比为1∶0.2)、反应量的四苯基锡、粒径为10μm的ZrO2(与聚合物的质量比为2∶100)、引发量的偶氮二异戊腈和硫酸钌(占树脂质量的0.067%)进行混合,然后溶解于DMF中制得20wt%的溶液,向该溶液中加入根据现有技术CN101003588A制得的具有离子交换功能的纤维()(直径为15μm,长度为20μm,与树脂的质量比为0.5∶5),然后经流延,加热得厚度为45μm的单层交联膜。
实施例12:
将重复单元为
Figure G2009102311288D00092
、EW=700的聚合物树脂和实施例8中的聚合物树脂(两种树脂质量比为1∶4)、反应量的四苯基锡、硝酸钒(占树脂质量的0.2%)、粒径为8μm的ZrO2(与树脂的质量比为2∶100),以及TiO2改性的BN纤维(直径为0.01μm,长度为120μm,占所得溶液总质量的5%),分散于二甲基亚砜中得到混合溶液。通过丝网印刷工艺方法得到厚度为25μm的膜,然后再在170℃下处理60分钟,制得交联全氟磺酸BN纤维增强膜。
实施例13:
将重复单元为
Figure G2009102311288D00093
的聚合物树脂与同重复单元为
Figure G2009102311288D00094
的聚合物树脂按质量比为1∶5的比例进行混合,然后与四苯基锡分散于DMSO中,再向上述混合液中加入粒径为0.05μm的Zr3(PO4)4及SiO2纤维(直径为0.05μm,长度为10μm)和SiN纤维(直径为0.5μm,长度为50μm),其中树脂∶Zr3(PO4)4∶SiO2∶SiN=100∶12.4∶5∶3(质量比),然后加入含氮冠醚(N5O3-24-冠-8)-Ru络合物(占树脂质量的0.15%),通过流延法成膜并将膜在230℃下热处理,形成交联掺杂膜。
比较例14:
将重复单元为
Figure G2009102311288D00101
、EW=700的聚合物树脂和实施例9的聚合物树脂按重量比2∶3进行混合,加入CsHSO4(树脂∶CsHSO4的质量为为100∶40)及反应量的四苯基锡,然后溶解于DMF中制得20wt%的溶液,加入根据现有技术CN101003588A制得的具有离子交换功能的纤维(直径为5μm,长度为100μm,与树脂的质量比为1∶5),充分混合,然后利用流延方法制得厚度为50μm的单层全氟磺酸交联离子膜。
比较例15:
利用10%nafion溶液加入0.03μmSiO2(SiO2与全氟磺酸树脂的质量比为5∶100)利用浇注的方法在170℃处理,得到60μm厚的掺杂离子交换膜。
性能表征
对各种膜的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加入了高价金属化合物的纤维增强掺杂交联全氟离子交换膜在95℃下的电导率、拉伸强度、氢气渗透电流等性能均优于未加入高价金属化合物的普通掺杂离子交换膜,尤其是在防气体渗透性性能上,比未加入高价金属化合物的普通掺杂离子交换膜非常显著的提高和改善,这证明了由于高价金属化合物的加入而使得膜变得更为致密。
由于上述的这些性能改建,当将该发明的全氟离子交换膜用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时,能够大幅度提高电池效率,如提高导电能力、增大机械强度,尤其在防介质渗透方面有了显著的改进。
表1各种膜表征
Figure G2009102311288D00111

Claims (10)

1.一种全氟离子交换膜,其特征在于:该膜以全氟离子交换树脂为基体,该树脂通过侧链上的氰基而单独或相互之间形成三嗪环交联结构,同时该三嗪环交联结构链上的酸性基团与加入的高价金属化合物通过物理键合而形成交联网络结构;该膜中还添加了作为增强物的增强纤维和作为辅助质子传导物质的无机掺杂物;;
所述全氟离子交换树脂是由四氟乙烯、一种或几种含酸性交换基团的全氟烯单体和一种或几种含交联位点的全氟烯单体共聚形成,或上述一种或多种共聚物的混合物;
所述含酸性交换基团的全氟烯单体选自具有下式结构的(A)或(B):
CF2=CFO[CF2CF(CF3)]fO(CF2)gSO3H
f=0或,1;g=2~4的整数    (A)
CF2=CFO(CF2)3PO3H2,       (B)
所述含交联位点的含氟烯单体选自具有下式结构的(IX)或(X):
其中,Y4、Y5为CN;
a’,b’,c’独立地为0或1,但a’+b’+c’≠0;
X1为F;
n’为0或1;
Rf4、Rf5、Rf6分别选自全氟烷基,优选C1-C5的全氟烷基;
所述三嗪环交联结构具有如下通式(I):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氟离子交换膜,其特征在于:作为增强物的纤维选自玻璃纤维如耐碱玻璃纤维或无碱玻璃纤维;氟碳化合物纤维如聚四氟乙烯纤维、聚全氟乙丙烯纤维、根据CN101003588A制备的具有离子交换功能的纤维、聚全氟丙基乙烯基醚纤维;陶瓷纤维如天然焦宝石纤维或硅酸铝纤维;矿物纤维如石英纤维、碳化硅纤维或玄武岩纤维;、或氧化物纤维中,或者这些纤维的一种或几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氟离子交换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质子传导物质选自:SiO2,ZrO2、TiO2、BPO4、Zr3(PO4)4、Zr(HPO4)2、H3PW12O40、CsHSO4、CsH2PO4、H-丝光沸石、H-蒙脱石、HZr2(PO4)3、Zr3(PO4)4、Ce(HPO4)2、Ti(HPO4)2或Zr2H(P3O10)2中的一种或几种。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全氟离子交换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高价金属化合物的元素选自下列之一或组合:Ir、Y、Mn、Ru、V、Zn、La。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离子交换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高价金属化合物负载在辅助质子传导物质和/或增强纤维上。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全氟离子交换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高价金属化合物选自这些元素的最高价态或中间价态的硝酸盐、硫酸盐、碳酸盐、磷酸盐、醋酸盐中的一种或组合复盐。
7.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全氟离子交换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高价金属化合物选自这些金属元素的最高价态或中间价态的环糊精、冠醚、乙酰丙酮、含氮冠醚及含氮杂环、EDTA、DMF或DMSO的络合物。
8.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全氟离子交换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高价金属化合物选自这些金属元素的最高价态或中间价态的氢氧化物。
9.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离子交换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高价金属化合物选自这些金属元素的最高价态或中间价态的具有钙钛矿结构的氧化物。
10.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离子交换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钙钛矿结构的氧化物为CexTi(1-x)O2(x=0.25~0.4)、Ca0.6La0.27TiO3、La(1-y)CeyMnO3(y=0.1~0.4)或La0.7Ce0.15Ca0.15MnO3
CN2009102311288A 2009-12-10 2009-12-10 一种改性的交联全氟离子交换膜 Active CN10173300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2311288A CN101733005B (zh) 2009-12-10 2009-12-10 一种改性的交联全氟离子交换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2311288A CN101733005B (zh) 2009-12-10 2009-12-10 一种改性的交联全氟离子交换膜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33005A true CN101733005A (zh) 2010-06-16
CN101733005B CN101733005B (zh) 2011-03-09

Family

ID=424573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311288A Active CN101733005B (zh) 2009-12-10 2009-12-10 一种改性的交联全氟离子交换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733005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156938A1 (zh) * 2010-06-18 2011-12-22 山东东岳神舟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离子交换功能的含氟离聚物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WO2011156933A1 (zh) * 2010-06-18 2011-12-22 山东东岳神舟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离子交换功能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3210017A (zh) * 2010-08-04 2013-07-17 米其林企业总公司 可用作燃料电池中的膜的三嗪聚合物
CN104672362A (zh) * 2015-02-09 2015-06-03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季铵盐化的交联的聚合物薄膜及制备方法
CN105489916A (zh) * 2015-11-26 2016-04-13 同济大学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聚合物多孔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17832A (en) * 1992-08-25 1995-05-23 The University Of Colorado Foundation, Inc. Enhancing performance of perfluorinated ionomer membranes via dopant incorporation, method of making thereof and the membrane
KR100840088B1 (ko) * 2000-02-11 2008-06-20 엔테그리스, 아이엔씨. 친수성 작용기를 갖는 중합체 조성물로 코팅된 다공성 또는 비다공성 기재
ITMI20040789A1 (it) * 2004-04-22 2004-07-22 Solvay Solexis Spa Membrane fluorurate
CN100519594C (zh) * 2006-12-25 2009-07-29 山东东岳神舟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含氟聚合物及其作为离子交换纤维材料的应用
CN101220168B (zh) * 2007-12-24 2010-11-2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多孔的全氟离子交换膜及其制法和用途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156938A1 (zh) * 2010-06-18 2011-12-22 山东东岳神舟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离子交换功能的含氟离聚物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WO2011156933A1 (zh) * 2010-06-18 2011-12-22 山东东岳神舟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离子交换功能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JP2013538878A (ja) * 2010-06-18 2013-10-17 シャンドン・フアシャ・シェンゾウ・ニュー・マテリアル・カンパニー・リミテッド イオン交換機能を有するフッ素含有イオノマー複合体、その調製方法及び使用
US8927612B2 (en) 2010-06-18 2015-01-06 Shandong Huaxia Shenzhou New Material Co., Ltd. Composite having ion exchange function and preparation method and use thereof
US9017899B2 (en) 2010-06-18 2015-04-28 Shandong Huaxia Shenzhou New Material Co., Ltd. Fluorine containing ionomer composite with ion exchange function, preparation method and use thereof
US9793564B2 (en) 2010-06-18 2017-10-17 Shandong Huaxia Shenzhou New Material Co., Ltd. Composite having ion exchange function and preparation method and use thereof
CN103210017A (zh) * 2010-08-04 2013-07-17 米其林企业总公司 可用作燃料电池中的膜的三嗪聚合物
CN103210017B (zh) * 2010-08-04 2015-06-03 米其林企业总公司 可用作燃料电池中的膜的三嗪聚合物
CN104672362A (zh) * 2015-02-09 2015-06-03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季铵盐化的交联的聚合物薄膜及制备方法
CN105489916A (zh) * 2015-11-26 2016-04-13 同济大学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聚合物多孔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489916B (zh) * 2015-11-26 2018-07-27 同济大学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聚合物多孔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33005B (zh) 2011-03-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28550B (zh) 一种纤维增强掺杂稳定的质子交换膜
CN101745320B (zh) 一种掺杂交联化学稳定的离子交换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33005B (zh) 一种改性的交联全氟离子交换膜
CN102008905B (zh) 一种质子交换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1319051B (zh) 一种纤维增强无机物掺杂多层含氟离子交换膜
CN101348574B (zh) 一种纤维增强无机物掺杂交联含氟离子交换膜
CN101733004B (zh) 一种掺杂、纤维改性的交联全氟离子交换膜
CN101733006B (zh) 一种掺杂、纤维改性酰亚胺交联全氟离子交换膜
CN101733003B (zh) 一种纤维增强多层含氟离子交换膜
CN101733010B (zh) 一种掺杂双交联增强全氟质子交换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45321B (zh) 一种微孔膜增强全氟交联离子交换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33011B (zh) 一种纤维增强的全氟双交联离子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33020B (zh) 一种纤维增强的含氟交联离子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33019B (zh) 一种微孔膜增强的含氟交联掺杂离子交换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1350415A (zh) 一种微孔膜增强的含氟交联掺杂离子交换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45322B (zh) 一种微孔膜、纤维复合的多层全氟交联掺杂离子膜
CN101757863B (zh) 一种纤维增强的全氟交联离子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28551B (zh) 一种增强多层含氟离子交换膜
CN101733014B (zh) 一种纤维复合,多层全氟交联掺杂离子膜
CN101757862B (zh) 一种微孔膜增强的含氟交联掺杂离子交换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45323B (zh) 一种纤维增强复合、多层全氟交联离子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97483B (zh) 一种掺杂交联多层全氟离子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33012A (zh) 一种微孔膜复合、多层含氟交联掺杂离子膜
CN101333322B (zh) 一种无机物掺杂含氟交联离子交换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33008B (zh) 一种掺杂、双交联全氟离子交换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SHANDONG HUAXIA SHENZHOU NEW MATERIAL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DONGGUE SHENZHOU NEW MATERIAL CO., LTD., SHANDONG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56401 Tangshan Town, Huantai Coun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andong Dongyue Shenzhou New Material Co., Ltd.

Address before: 256401 Tangshan Town, Huantai Coun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Donggue Shenzhou New Material Co., Ltd., Shando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202

Address after: 256401 Zibo Huantai County, Shandong Province, Tangshan town Dongyue Fluorosilicic Industrial Park

Patentee after: Shandong Dongyue future hydrogen energy materials Co., Ltd

Address before: 256401 Tangshan Town, Huantai Coun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ANDONG HUAXIA SHENZHOU NEW MATERIAL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