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29768A - 摄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摄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29768A
CN101729768A CN200910139661A CN200910139661A CN101729768A CN 101729768 A CN101729768 A CN 101729768A CN 200910139661 A CN200910139661 A CN 200910139661A CN 200910139661 A CN200910139661 A CN 200910139661A CN 101729768 A CN101729768 A CN 1017297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handle portion
camera head
cushion part
han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396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29768B (zh
Inventor
藤本阳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VCKenwood Corp
Original Assignee
Victor Company of Japa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ctor Company of Japan Ltd filed Critical Victor Company of Japan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7297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297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297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297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Accessories Of Cameras (AREA)
  • Details Of Audible-Bandwidth Transducer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摄像装置,能够与安装的透镜及图像记录部的形状等无关地以稳定的状态放置在肩膀上,且能够良好地进行声音监控,即使在用手把持把手部的情况下,衬垫部也不会成为障碍,能够切实地用手把持把手部。包括:大致箱状的主体部,在内部具有摄像元件;把手部,安装在主体部的上面上;以及衬垫部,安装在把手部上,具有设置在壳体上以向外部放出来自容纳于壳体中的扬声器的声音的放音孔部、及安装在壳体上的耳垫。衬垫部相对于把手部以能够绕转动轴转动的方式被连接,该转动轴被设定在不通过放音孔部的中心位置的位置上。放音孔部随着衬垫部的转动而在光轴方向上移动。

Description

摄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摄像装置,特别是涉及包括具有扬声器的耳垫的摄像装置。
背景技术
将作为图像输入部的相机部和记录由该相机部拍摄的图像的图像记录部一体化的所谓的相机一体型图像记录装置(以下简称为摄像装置)得到普及。
图像记录部将静态图像、动态图像及声音等记录在记录介质中,作为该记录介质,使用磁带、HD(硬盘)、光盘及存储卡等。此外,通常情况下还可以重放记录在记录介质中的图像等。
作为该摄像装置的类型,大体上有将主体放置在肩膀上进行拍摄的肩扛型和用手把持主体而进行拍摄的手持型。
在家庭中使用时,小型化及轻量化得到发展,以便谁都能够简单地进行操作,手持型成为主流。
另一方面,肩扛型具有能够稳定地拍摄的优点,特别是在播放、业务、高级爱好者中得到使用。
此外,以业务为主要用途,具有如下的类型:在具有摄像元件的图像输入部的后部能够装卸图像记录部,以利用各种记录介质进行记录或重放。
在使用这种摄像装置时,希望同时进行拍摄和声音监控。并且,为实现上述目的公知有在肩扛型摄像装置主体中内置扬声器的摄像装置。
然而,近年来摄像装置主体逐渐小型化,主体在高度方向上的尺寸也减小。在上述小型化的肩扛型摄像装置中,在将主体放置在肩膀上时耳朵的位置位于该主体上部上所具有的把手部。
因此,本发明人提出了如下的摄像装置:在把手部上设置具有衬垫的衬垫部,该衬垫用于在将监控用扬声器和耳朵抵接时得到良好的压接感(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303571号公报
但是,为了能够进行多种形式的拍摄,肩扛型的相机一体型摄像装置通常能够更换透镜。
因此,在摄像装置主体上安装有光轴方向的长度较短的短焦类透镜时和安装有光轴方向的长度较长的长焦类透镜时,透镜和主体组合而成的装置主体在光轴方向上的重心位置不同。
此外,在摄像装置为能够更换影像记录部的类型的情况下,根据所安装的影像记录部的种类,光轴方向上的重心位置不同。
使用者在将摄像装置放置在肩膀上时,为了获得稳定的拍摄状态,以使摄像装置的重心位置位于肩膀上方的方式将该摄像装置放置在肩膀上。
因此,根据主体上所安装的透镜及图像记录部,放置在肩膀上的摄像装置的把手部的前后方向位置不同。即,耳朵相对于把手部的最佳位置向前后方向偏移。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摄像装置中,衬垫部在把手部的后部侧支柱上被安装成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固定。
因此,在使用者以使摄像装置的重心位置位于肩膀上的方式将摄像装置放置在肩膀上时,根据所安装的透镜及图像记录部,存在耳朵的位置和衬垫部的位置在前后方向上偏离的情况,有改善的余地。
此外,随着摄像装置的小型化,其前后方向的长度(全长)也会缩短,存在将摄像装置放置在肩膀上时耳朵的位置位于把手部的把持手的部位上的情况。
然而,若将衬垫部配置在把手部的把持手的部位上时,产生用手把持把手部时衬垫部成为障碍而难以把持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摄像装置,即使摄像装置小型化,且无论安装的透镜及图像记录部的形状等如何,都能够以稳定的姿势放置在肩膀上,且能够良好地进行声音监控,即使在用手把持把手部的情况下,衬垫部也不会成为障碍,能够切实地用手把持把手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具有如下1)~3)的结构。
1)一种摄像装置(10),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部(10H),在内部具有将经由透镜入射的光转换为电信号的摄像元件(10Ha)把手部(107),安装在上述主体部(10H)的上面(10Ht);以及衬垫部(108),安装在上述把手部(107)上,具有壳体(KS)、容纳在该壳体(KS)中的扬声器(310)、设置在上述壳体(KS)上以向外部放出来自上述扬声器(310)的声音的放音孔部(108a)、及安装在上述壳体(KS)上的耳垫(303),上述衬垫部(108)相对于上述把手部(107)以能够绕转动轴(CL1)转动的方式被连接,该转动轴被设定在不通过上述放音孔部(108a)的中心(108aJ)位置的位置上,上述放音孔部(108a)随着上述衬垫部(108)的转动而在上述透镜的光轴(CL)方向上移动。
2)一种摄像装置(50),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结构1)所述的摄像装置中,包括:软线(306),其一端侧与上述扬声器(310)连接,另一端侧引入到上述把手部(107)的内部;和软线保持部(304),将上述软线(306)保持在上述扬声器(310)和上述把手部(107)之间。
3)一种摄像装置(50),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结构1)或2)所述的摄像装置中,包括定位产生部(304e、301f2),其在上述衬垫部(108)的预定的转动位置产生定位感。
根据本发明,具有以下的效果:能够与安装的透镜及图像记录部的形状等无关地以稳定的状态放置在肩膀上,且能够良好地进行声音监控,即使在用手把持把手部的情况下,衬垫部也不会成为障碍,能够切实地用手把持把手部。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摄像装置的实施例的平面图(左侧视图)。
图2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摄像装置的透视图。
图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摄像装置的实施例中的衬垫部的剖视图。
图4是说明本发明的摄像装置的实施例中的衬垫部及其安装结构的透视分解图。
图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摄像装置的实施例中的衬垫部的结构的主要部分配件的图。
图6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摄像装置的实施例中的衬垫部的结构的其他主要部分配件的图。
图7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摄像装置的实施例中的衬垫部的安装结构的图。
图8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摄像装置的实施例中的衬垫部的结构的其他主要部分配件的图。
图9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摄像装置的实施例的作用效果的图。
图10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摄像装置的实施例中的衬垫部的转动的图。
图1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摄像装置的实施例的变形例的局部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优选实施例,参照图1~图11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及图2所示实施例的摄像装置是相机一体型的摄像装置10。该摄像装置10是被称为所谓的肩扛型、放置在使用者的肩膀上进行拍摄等的类型。
图1是从摄像装置10的左侧面侧观察的侧视图,图2是从摄像装置10的右后上方观察的透视图。
在此,如图2所示,前后上下左右中将前方设为被拍摄体侧,将前后设为透镜部10L的光轴CL方向。
摄像装置10具有将摄像元件10Ha、图像信号处理电路10Hd1及声音信号处理电路10Hd2容纳在内部的主体部10H。
主体部10H自由装卸前方侧的透镜部10L和后方侧的图像记录部10K。图像记录部10K也可以具有重放功能。
摄像元件10Ha将通过透镜部10L而进入的摄像光转换成电信号输出。
图像信号处理电路10Hd1对从摄像元件10Ha输出的电信号实施各种处理并作为图像信号输出。根据该输出的图像信号,图像记录部10K在记录介质中记录图像,电子取景器102显示图像。
声音信号处理电路10Hd2对从麦克风106输出的声音信号进行处理并输出到声音输出端子201。声音输出端子201设置在把手部107的后方侧。
从声音输出端子201除了输出由麦克风106收集的声音信号以外,还输出图像记录部具有重放功能的情况下的重放声音信号、从外部输入端子201a(参照图2)输入的来自外部麦克风及重放设备等的声音信号,能够通过与声音输出端子201连接的重放设备(耳机及外部扬声器等)进行监控。
透镜部10L是可以从长焦透镜、短焦透镜、变焦透镜等各种透镜中选择并安装的透镜。
图像记录部10K在预先具有的记录介质或可装卸地安装的记录介质中记录图像等。作为记录介质,包括磁带、HD(硬盘)、光盘及存储卡等。
主体部10H具有大致箱状的框体10Hs。
安装在主体部10H上的图像记录部10K的底面(下表面)侧配置有肩扛垫101。该肩扛垫与框体10Hs或图像记录部10K连接。
此外,在框体10Hs的上面部10Ht上,通过螺钉固定等自由装卸地安装有把手部107。
在把手部107的前方侧安装有具有取景接目罩103的电子取景器102和上述麦克风106。此外,在左后方侧安装有衬垫部108。
在后文详细说明衬垫部108。
在透镜部10L的透镜框体104上具有透镜夹持器105。
在图2中,在把手部107的后表面107bc上具有声音输出端子201及外部输入端子201a。如上所述,通过将耳机或外部扬声器连接到该声音输出端子201,能够监控声音。
把手部107通过镁等金属的压铸而形成为框状或臂状。把手部107也可以通过树脂的注射成型而形成。
作为框状时的具体形状,包括:安装部107a,具有用于安装在框体10Hs上面部10Ht上的安装部件等;前基部107b和后基部107c,分别从安装部107a向前后方延伸;前支柱107d和后支柱107e,分别从前基部107b和后基部107c的端部朝向上方延伸;以及把持部107f,连接前支柱107d和后支柱107e的前端部。
由安装部107a、前基部107b、前支柱107d、把持部107f、后支柱107e及后基部107c围绕而形成开口部107g,在用手把持把手部107时,手指插通该开口部107g(参照图9)。
在把手部107上安装有衬垫部108。
具体而言,衬垫部108安装在后支柱107e的靠近把持部107f的一侧或后支柱107e与把持部107f的连接部附近。
衬垫部108包括:大致封闭的箱状的壳体KS,由颊板(cheek base)301和衬垫架302(参照图3)组合而成;扬声器310,容纳在壳体KS的内部;连接软线306,一端侧与扬声器310连接,在另一端侧具有插头307;具有弹性的耳垫303,安装在壳体KS上;以及放音孔部108a,设置在壳体KS上,作为向外部放出来自扬声器310的声音的孔。
并且,通过将软线306的另一端侧的插头307连接到声音输出端子201,能够通过衬垫部108进行声音监控。
衬垫部108被安装成能够绕在摄像装置50的左右方向上延伸设定的轴CL1转动,调整相对于把手部107的前后方向的位置。关于该调整结构,在后文中与衬垫部108的结构一同说明。
图3是与将衬垫部108安装在把手部107上的状态下的图1的B-B剖面位置相应的剖视图。
图4是包括把手部107的一部分在内的衬垫部108的分解透视图。
图5是颊板301的四面图和两个剖视图。即,图5(a)是正视图,图5(b)是C-C剖视图,图5(c)是俯视图,图5(d)是D-D剖视图,图5(e)是右侧视图,图5(f)是后视图。
图6是衬垫架302的六面图。即,图6(a)是正视图,图6(b)是仰视图,图6(c)是俯视图,图6(d)是左侧视图,图6(e)是右侧视图,图6(f)是后视图。
衬垫部108包括:大致箱状的颊板301,具有长圆状的底部301bt,底部301bt的相对面侧开放;长圆平板状的衬垫架302,堵塞颊板301的开放端侧;扬声器310,安装在衬垫架302的内表面302a侧;以及耳垫303,安装在衬垫架302的外表面302a2侧。
在图4中,在把手部107的左侧面107h上且后支柱107b的靠近把持部107f的一侧,形成有突出部107j。
图7是表示该突出部107j的三面图。
图7(a)是突出部107j的正视图(从摄像装置10的左侧面侧观察的图),图7(b)是其右侧视图,图7(c)是F-F剖视图,图7(c)是G-G剖视图。
在图4及图7中,以与左侧面107h正交的轴CL1为中心,在突出部107j上形成有突出为大致双D切口的筒状的筒状突部107j1及一对凸起部107j2。在凸起部107j2上分别形成有钻孔107j4。
此外,在筒状突部107j1上,在夹着中心CL1而彼此相对的位置形成有在轴CL1方向上切入的一对狭缝107j3。
此外,在把手部107的左侧面107h上,在相对于突出部107j的前上方侧形成有销钉107k。
在图4及图6中,衬垫架302形成为长圆形的平板状。此外,衬垫架302例如通过树脂的注射成型而形成,作为所使用的树脂的例子,包括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
在衬垫架302的内表面302a上形成有突出为圆环状的环状壁部302b。扬声器310嵌入并容纳在该环状壁部302b的内侧。
在衬垫架302的内表面302a上形成有凸起部302c,通过在该凸起部302c的钻孔中拧入螺钉312a,作为板簧的扬声器支架311被悬臂固定。
此外,扬声器支架311的前端侧通过弹力对扬声器310的后表面310a施力,扬声器310通过该施力保持在衬垫架302上。
在衬垫架302上与扬声器310的放音面310b相对的范围,设置有用于向外部放出声音的放音孔部108a。
放音孔部108a被设置成由多个小径的放音孔108a1汇聚而成的大致圆形的区域。
在实施例中,扬声器310的驱动轴KJ与放音孔部108a的中心轴J被设置成一致,但也可以不一致而偏离。
在扬声器310上电连接有连接软线306(图示于图3,在图4及图6中未图示)。
如图4及图5所示,颊板301形成为长圆形且一面侧开放的大致箱状。此外,颊板301例如通过树脂的注射成型而形成。作为所使用的树脂的例子,包括ABS树脂。
颊板301具有圆形的开口部301d,该开口部301d以从颊板301的宽度方向及长度方向的中心CTR的位置在长度方向上偏离距离d1的位置为中心CTR1。在该开口部301d的边缘部形成有向开放的一面侧突出的环状的周壁部301e。
此外,相对于开口部301d在长度方向相反侧,形成有一对贯通孔301c。
此外,在颊板301上,以中心CTR为芯,形成有向开放的一面侧的相反侧突出的环状突壁部301f。环状突壁部301f的前端面为平坦面,设置有从中心CTR同心地在预定的角度范围θ内延伸的圆弧状的槽301b。
在实施例中,θ≈180°。
在环状突壁部301f的内侧面设置有圆周面301f1和夹着该圆周面301f的中心CTR而相对的位置上形成的一对定位产生部301f2。
一对定位产生部301f2分别具有向减小圆周面301f内径r1的方向突出的一对突部301f3。
如图4所示,相对于把手部107的突出部107j,依次重叠张力环304、颊板301、金属垫圈305、由ポリスライダ一(注册商标)形成的第一滑环306a、波形垫圈307、第二滑环306b及张力板308,在波形垫圈307适度压扁的按压状态下将螺钉312b、312c拧入凸起部107j2中,从而固定于把手部107。
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金属垫圈305、滑环306a、波形垫圈307及滑环306b被安装成与颊板301的周壁部301e的外周面嵌合。
张力环304被安装成在颊板301与把手部107之间嵌入于突出部107j。
波形垫圈307被设置成产生图4的轴CL1方向的加压。
在张力板308上,在中央部分以与把手部107的突出部107j的外形形状对应的形状形成有将该突出部107j插通的孔308c。
从而,张力板308相对于把手部107绕轴CL1的转动被限制。
因此,颊板301能够抵抗由于波形垫圈307的弹性反作用力而产生的静摩擦力及滑动摩擦力而相对于张力板308及把手部107绕轴CL1转动。
夹着波形垫圈307而配置的滑环306a、306b防止随着颊板301的转动产生的磨损,用于稳定地进行滑动(转动)。
此外,金属垫圈305为了防止颊板301变形而引起滑动不稳定,以增强刚性为目的而与颊板301抵接配置。
此外,把手部107的销钉107k与圆弧状的槽301b扣合,该槽301b在颊板301的后表面301a侧从与轴CL1一致的中心CTR同心地设置于预定的角度范围θ(参照图5)。
因此,颊板301能够大致在角度范围θ内转动。
如上所述在实施例中θ≈180°。
安装有扬声器310的衬垫架302由贯通颊板301的一对孔301c而拧入衬垫架302的钻孔302d(参照图6)的螺钉312d、312e固定在颊板301上。由此,颊板301、衬垫架302及扬声器310相对于把手107一体地转动。
如图3所示,与扬声器310连接的连接软线306以通过突出部107h的内侧的方式绕行,由张力环304支撑。
图8是表示张力环304的图。图8(a)是正视图,是从图4的左方侧观察的平面图。图8(b)是仰视图,图8(c)是俯视图,图8(d)是左侧视图,图8(e)是E-E剖视图,图8(f)是后视图。
张力环304包括:环状的环部304a;凸缘304b1、304b2,夹着中心CTR304相对地设置一对,从环部304a在预定的角度范围向外方延伸;一对腕部304c1、304c2,从环部304a向内方侧突出为直线状;以及软线保持部304d,设置于中心CTR304的位置,以连接腕部304c1、304c2的前端侧。
在软线保持部304d上形成有将来自扬声器310的连接软线306嵌合而保持的切入部304d1。
通过在预定的角度范围内形成有凸缘302b1、302b2,环部304a上没有形成凸缘302b1、302b2的范围能够在径向上弹性变形。
此外,凸缘302b1、302b2的外周面被颊板301的环状突壁部301f的内周面引导,经过张力环304的中心CTR304的轴、和突出部107j的中心轴即作为衬垫部108的转动轴的轴CL1一致。
张力环304通过树脂的注射成型而形成。作为优选的树脂材料,包括POM(聚缩醛)树脂。
张力环304被安装成使得腕部304c1、304c2分别嵌入把手部107的突出部107j的一对狭缝107j3。
如图3所示,与扬声器310连接的连接软线306嵌入并保持于软线保持部304d的切入部304d1。
连接软线306保持在软线保持部304d上的位置是突出部107j的中心部分,因此在由颊板301和衬垫架302等形成为一体的衬垫部108绕轴CL1转动时,能够良好地防止连接软线306挂在其他部件上或拧在其他部件上。因此,随着转动而断线的可能性非常低,能够长期维持高可靠性。
此外,在张力环304的环部304a上,在夹着中心CTR304而相对的位置,形成有向外方突出的一对圆弧状的突起304e。
突起304e的前端间距离L1(参照图8)被设定为大于颊板301的环状突壁部301f的圆周面301f1的内径r1。
因此,在使衬垫部108转动时,张力环304的突起304e在圆周面301f1上滑动,环部304a向内侧变形而发挥弹性反作用力,因此由于该弹性反作用力而在衬垫部108的转动上产生一定程度的负荷。
各部件的尺寸等以如下方式设定:使得使用者在使衬垫部108转动时能够因该负荷而感受到良好的转动阻力。
此外,使用者在使衬垫部108转动时,当突起304e越过定位产生部301f2的突部301f3时能够感受到定位感。此外,能够简单地在该转动位置保持衬垫部108。
在实施例中,将定位产生部301f2以相对的180°间隔设置一对,但并不限于此,能够以在任意的转动角度位置产生定位感的方式,在与该转动角度对应的位置形成定位产生部301f2。
与扬声器310电连接的连接软线306的绕行路径如下。
连接软线306在从扬声器310伸出后在中途与张力环304的软线保持部304d扣合而保持。之后进入把手部107的内部,经由在把手部107的突出部107j的根部形成的、连通把手部107的内外的软线路径部107m(参照图4)而从把手部107的内部引出到外部。
并不限于该路径,连接软线306也可以不将前端侧设置为插头307,而是通过把手部107的内部而直接连接到声音信号处理电路10Hd2。
在衬垫架302的放音孔部10ga上贴附有无纺布(未图示),以防止外部的垃圾或灰尘容易到达扬声器310。
在衬垫架302的与扬声器310相反侧的面上,安装有长圆状且环状的衬垫303。该衬垫303的表面层由PU(聚氨酯)皮革形成,并且在内部填充聚氨酯泡沫而具有弹性。
如上所述,在实施例的摄像装置10中,安装在把手部107上的衬垫部108在预定的角度范围内绕(图2的箭头RT方向)转动轴CL1转动。该转动能够使使用者良好地感受到转动阻力。
在实施例中角度范围为约180°,至少能够在其两端侧获得定位感。
此外,在衬垫部108中,转动轴CL1被设定在如下位置:从衬垫部108的外形形状的中心CTR或放出来自扬声器310的声音的放音孔部108a的中心偏离预定的距离D1。
此外,在实施例中,衬垫部108的中心CTR与扬声器310的驱动轴一致。此外,中心CTR和与耳朵抵接的衬垫303的中心一致。
此外,在实施例中,在衬垫部108的转动角度范围的两端,衬垫部108的形状设定为,衬垫部108的长度方向与摄像装置10的光轴CL平行。
因此,若使衬垫部108绕轴CL1转动,则衬垫部108的中心向光轴CL方向移动。在实施例中,由于转动角度范围为180°,因此在d1的两倍距离范围之间移动。
图1表示使衬垫部108位于转动范围的一方端侧的状态,图9表示使衬垫部108位于另一方端侧的状态。
此外,图10是示意性地表示衬垫部108的转动路径上的三个位置处的姿势的图。
在图10中,用实线表示的衬垫部108表示位于最前方侧的图1的姿势位置,用点划线表示的衬垫部108表示位于最后方侧的图9的姿势位置,用虚线表示的衬垫部108表示其中间的姿势位置。
从上述附图可知,使安装有透镜部10L及图像记录部10K的摄像装置10以稳定的姿势将其重心位于肩膀上方而放置于肩膀上的情况下,能够通过转动调整将衬垫部108的扬声器310的驱动轴位置对准到使用者的耳朵的前后方向位置。
此外,在图9中,衬垫部108位于从把手部107的开口部107g退让的位置。
因此,在用手Mh把持把手部107的情况下,使衬垫部108向图9的箭头RT1方向转动而位于从把手部107的开口部107g退让的位置,从而衬垫部不会成为障碍,能够将手指顺利地放入开口部107g,因此能够切实地用手Mh把持把手部。
优选如下设定各部件尺寸:在将耳垫部108安装在把手部107上的状态下,衬垫303的与耳朵抵接的面303a(参照图3)位于与主体部10H的侧面大致相同的面上。
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不限于上述结构,当然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要旨的范围内进行变形。
在实施例中,扬声器310的驱动轴KJ与经过颊板301的中心CTR的轴一致,但也可以不一致。
此外,在扬声器310的驱动轴KJ与放音孔部108a的中心轴不一致时,至少放出来自扬声器310的声音的放音孔部108a的中心轴设定在相对于转动轴CL1偏离的位置即可。
把手部107的突出部107j也可以不与把手部107成为一体。
如图11所示,也可以设定在板1107上,该板1107经由在上下方向或左右方向上延伸的长孔而用螺钉等固定在把手部107上。
图11是说明板1107的安装的示意图。
在把手部107上形成有一对内螺纹107n。
板1107上形成有与突出部107j相应的突出部1107j和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一对长孔1107jn。
在板1107上预先安装有衬垫部108。
使外螺纹SCR插通长孔1107jn而与内螺纹107n螺合,在把手部107上固定安装有衬垫部108的板1107。
根据该结构,由于能够将板1107的固定位置相对于把手部107向上下方向移动,因此能够更加细微地调节摄像装置10放置在肩膀上时耳朵与衬垫部108的抵接。

Claims (3)

1.一种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主体部,在内部具有将经由透镜入射的光转换为电信号的摄像元件;
把手部,安装在上述主体部的上面;以及
衬垫部,安装在上述把手部上,具有壳体、容纳在该壳体中的扬声器、设置在上述壳体上以向外部放出来自上述扬声器的声音的放音孔部、及安装在上述壳体上的耳垫,
上述衬垫部相对于上述把手部以能够绕转动轴转动的方式被连接,所述转动轴被设定在不通过上述放音孔部的中心位置处,
上述放音孔部随着上述衬垫部的转动而在上述透镜的光轴方向上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软线,其一端侧与上述扬声器连接,另一端侧引入到上述把手部的内部;和
软线保持部,将上述软线保持在上述扬声器和上述把手部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定位产生部,其在上述衬垫部的预定的转动位置产生定位感。
CN2009101396611A 2008-10-31 2009-06-30 摄像装置 Active CN10172976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81035A JP4678432B2 (ja) 2008-10-31 2008-10-31 撮像装置
JP2008-281035 2008-10-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29768A true CN101729768A (zh) 2010-06-09
CN101729768B CN101729768B (zh) 2012-02-29

Family

ID=421309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396611A Active CN101729768B (zh) 2008-10-31 2009-06-30 摄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00110276A1 (zh)
JP (1) JP4678432B2 (zh)
CN (1) CN101729768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92930A (zh) * 2014-07-31 2014-10-08 郭社健 一种摄影装置
CN104427451A (zh) * 2013-09-03 2015-03-18 蒂雅克股份有限公司 麦克风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80576B2 (ja) * 2018-03-19 2021-12-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24939A (en) * 1974-11-25 1975-12-09 Dennis L Scheminske Portable sync-sound camera with built-in sound-monitoring system
JPH0223171U (zh) * 1988-07-25 1990-02-15
JP3204994B2 (ja) * 1991-01-29 2001-09-04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CN1168299C (zh) * 1995-02-23 2004-09-22 阿卫德技术公司 包括多数据流配置控制转换的便携式视频录制设备
JP4281937B2 (ja) * 2000-02-02 2009-06-1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ヘッドホンシステム
JP4392664B2 (ja) * 2005-04-15 2010-01-06 日本ビクター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KR100703353B1 (ko) * 2005-05-30 2007-04-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카메라 렌즈 어셈블리를 구비하는 휴대용 단말기
JP2008147745A (ja) * 2006-12-06 2008-06-26 Nikon Corp 音声出力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27451A (zh) * 2013-09-03 2015-03-18 蒂雅克股份有限公司 麦克风装置
CN104427451B (zh) * 2013-09-03 2018-01-12 蒂雅克股份有限公司 麦克风装置
CN104092930A (zh) * 2014-07-31 2014-10-08 郭社健 一种摄影装置
CN104092930B (zh) * 2014-07-31 2017-09-29 江门市彼得莫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摄影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678432B2 (ja) 2011-04-27
CN101729768B (zh) 2012-02-29
US20100110276A1 (en) 2010-05-06
JP2010109814A (ja) 2010-05-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81445B2 (en) Earphone assemblies with wingtips for anchoring to a user
JP7184919B2 (ja) ヘッドホン
US7806525B2 (en) Eyeglasses having a camera
US20080279409A1 (en) Headset with exchangeable speaker
US20090285434A1 (en) Earhook and earbud headset
USD525631S1 (en) Image reproduction icon for a sound reproduction machine
US11533573B2 (en) Receiver housing with integrated sensors for hearing device
CN101729768B (zh) 摄像装置
KR20030067979A (ko) 복수의 음향취득장치가 결합 가능한 캠코더
JP6314298B2 (ja) 単一指向性接話マイクロホンおよびマイクロホンキャップ
JP2004153350A (ja) 装着式音響出力装置、および音響再生装置
JP4193840B2 (ja) 電子機器
CN102073208B (zh) 摄影设备及摄影设备系统
WO2020054266A1 (ja) カメラシステム、ケーブル
JP4392664B2 (ja) 撮像装置
JP2003047083A (ja) 電池内蔵型ヘッドセット
CN220234924U (zh) 耳返式耳机
JP3103895U (ja) 耳掛け型ヘッドセットマイクロホン
US8406689B2 (en) Headset having infrared emitter and infrared receiver
JP2595042Y2 (ja) マイクロホン
JP3113889U (ja) ヘッドフォン
KR20050089371A (ko) 1인 다큐멘터리 작가에게 적합한 헤드셋 촬영장치
KR20170116376A (ko) 휴대용 전자기기
JP3782017B2 (ja) マイクロホン装置
JP2024519239A (ja) スマートフォン録音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JVC KENWOOD CORPORATION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VICTORY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40228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228

Address after: Kanagawa

Patentee after: JVC Kenwood Corp.

Address before: Yokohama City, Kanagaw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before: Victory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