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18106A - 作业机械 - Google Patents

作业机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18106A
CN101718106A CN200910179026A CN200910179026A CN101718106A CN 101718106 A CN101718106 A CN 101718106A CN 200910179026 A CN200910179026 A CN 200910179026A CN 200910179026 A CN200910179026 A CN 200910179026A CN 101718106 A CN101718106 A CN 1017181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rib
work
counterweight
p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790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18106B (zh
Inventor
稻冈智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belco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belco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belco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obelco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7181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181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181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181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附属装置及配重被一对的支承部支承。该支承部具有:以大致平行地延伸的方式立设在上部框架的底座部上且在一端侧支承附属装置的板状的侧支架及与该侧支架的另一端连结的框状的加强部、与这些的上端连结而与底座部对置地延伸的背板部。配重被螺栓紧固,该螺栓插通于分别形成在堵住加强部的上下表面的底座部及背板部上的螺栓孔中。加强部借助接合大致L字形状的一对的构成部件而形成。

Description

作业机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压挖掘机等的作业机械、还涉及其中的配重的安装构造。
背景技术
在这种作业机械中,在上部框架上立设有大致平行地延伸的一对的壁厚的纵板。附属装置(作业装置)能够倾动控制地支承在该纵板的一端侧,并且,机体平衡保持用的配重被螺栓固定在设置在该纵板的另一端侧的安装座上。
这一对的纵板及安装座必须稳定地支承附属装置,而且由于配重也是重物,所以所要求的刚性及耐久性等比其他部件更高。
作为该安装座的构造,例如已知有以下构造:在上板及底板上将一对的纵板与其平行地焊接而形成为箱形状,在其上下表面形成螺栓紧固用的孔(日本特开平8-165679号公报);在上板及底板之间将多个安装筒接合成一列,以贯通这些安装筒的方式形成螺栓紧固用的孔(日本专利第2802874号公报)。
除此之外,还有以下构造:将截面コ字状的加强部件与纵板的侧表面接合,在堵住其上下开口的上板及底板上形成螺栓紧固用的孔。
但是,日本特开平8-165679号公报所记载的技术中,例如需要一边支承纵板一边进行焊接等,利用板部件来形成箱形状。因此,难焊接,难操作,在生产性方面有欠缺。此外,由于难以焊接而容易产生焊接不良及应变,有可能导致品质不均。
另一方面,日本专利第2802874号公报所记载的技术中,难以进行安装筒的焊接,而且上下的支承板被配置为一列的安装筒支承,因此存在相对于来自侧方的负荷而不稳定的问题。
进而,在将加强部件与纵板的侧表面接合的构造中,由于配重的紧固部位位于从纵板分离的位置,因此有可能在纵板上施加多余的扭曲负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课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作业机械,生产性优异、能够获得稳定的品质,并且具有优异的刚性及耐久性,实现成本降低及轻量化。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在本发明中,由板状的纵板部和框状的加强部等构成一对的各支承部各自。
具体而言,本发明是一种作业机械,具有能够倾动控制的作业装置、与该作业装置保持平衡用的配重、上部框架,其特征为,上述作业装置及配重被以大致平行地延伸的方式立设在上述上部框架的底板部上的一对的支承部支承,上述一对的支承部分别具有:在一端侧能够倾动地支承上述作业装置的板状的纵板部、与该纵板部的另一端连结的加强部、与纵板部的另一端侧的部分及加强部的各自的上端连结而与上述底板部对置地延伸的背板部,在上述加强部上形成有沿上下方向贯通的开口部,在上述底板部及上述背板部上形成有在垂直方向上与该开口部重合且分别对置状地贯通的螺栓孔,载置在上述一对的支承部上的上述配重由通过上述螺栓孔及开口部的螺栓紧固。
根据所述的构成,在板状的纵板部的另一端上连结有沿着上下方向形成有开口部的加强部,该加强部的上下表面,在分别与纵板部连结的状态下与对置地延伸的底板部和背板部连结而被堵住。
从而,安装配重的安装座部成为密闭箱型构造而构造上刚性得到强化。
作为加强部,例如可以例示在通用品的块状的钢材上挖出比螺栓孔大的孔(开口部)的部件,但特别优选由板状的壁体包围而形成为上下开口的框形状的部件。
若如此,则能够使加强部的壁厚相对地变薄,能够抑制材料成本。此外,与将加强部与纵板的后端部的侧表面焊接的构造相比,壁厚的纵板部的后端部缩短了加强部的长度的量,且背板部及底板部的宽度尺寸减小了纵板部与加强部的厚度的差的量。从而,相应地能够抑制材料成本。
因为将加强部形成为框形状,所以在与底板部及背板部连结时,能够在载置在底板部上的状态下进行连结,因此与一边支承板状的部件一边进行连结的情况相比能够使作业简单而生产性提高。因为减少连结不良及应变的发生,所以有利于量产下的品质提高。
并且,上述螺栓孔可以形成在通过纵板部的板厚中心的虚拟的支承中心线的附近。
例如在紧固配重的螺栓上施加负荷时,若偏离支承中心线而形成螺栓孔,则有可能在纵板部上施加扭曲负荷而导致焊接部位的损伤,而通过将螺栓孔形成在支承中心线的附近,能够大大地抑制该扭曲负荷的产生,能够使耐久性提高。
此外,上述加强部可以通过接合将钢板弯曲为大致L字形状的大致相同尺寸的一对的构成部件而形成。
若如此,则能够使构成部件相互地通用,使部件数量减少。与接合钢板而形成的情况相比使接合位置减少,使生产性及品质稳定性提高。
此时,通过一对的大致L字形状的构成部件的接合而能够构造上地确保刚性,因此能够将上述各构成部件的板厚设定得更薄。因此,能够抑制材料成本,且实现机械重量的轻量化。
此外,上述加强部也可以通过接合多个框状部件而形成。
若如此,则构造上使刚性更加提高,因此能够使加强部的厚度更薄。因为可以适宜地组合框状部件,所以在通用性方面优异。
如以上说明那样,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作业机械,在生产性及品质稳定性、刚性、耐久性方面优异,能够实现成本降低及轻量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液压挖掘机的概略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上部框架的概略图。(a)是俯视图,(b)是表示从(a)的箭头X方向看的要部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要部的侧视图。
图4是图3的Y-Y线剖视图。
图5(a)~(c)是表示加强部的其他实施方式的概略图。
图6是表示加强部的其他实施方式的概略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以下的优选的实施方式的说明本质上只是例示,并不意味着用于限制本发明的应用物及其用途。
图1表示从左斜后方看应用本发明的液压挖掘机(作业机械)的整体概略图。
液压挖掘机具有:下部行进体1、和能够旋转地设置在该下部行进体1的上侧的上部旋转体2。在上部旋转体2上,在上部框架3上配设有划分操作室的驾驶室4、附属装置5(作业装置)、内置有发动机及马达及燃料容器等的机械室6、配重7等。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前后等的方向,只要没有特别地提及就是以图1所示的液压挖掘机为基准表示的方向。
驾驶室4配设在上部旋转体2的左前方角部,在其右侧方配设有附属装置5。
附属装置5包括动臂8、臂9、能够转动地安装在臂9的顶端的铲斗10等。动臂8构成为,相对于上部旋转体3沿着前后方向能够倾动控制地被支承,能够在驾驶室4内自如地进行如下的控制:例如,向前方大幅地倾动操作动臂8而伸开臂9,或以立起的方式倾动操作动臂8而折叠臂9等。
配重7是用于相对于该附属装置5的倾动动作而确保平衡的部件,与附属部件5的重量及形态等对应地设定其重量,被配置在上部框架3的后端部。
上部框架3如图2详细表示的那样,包括中心型材11及以向中心型材11左右伸出地设置的侧板12(仅通过虚线表示其轮廓)等。
中心型材11,成为上部框架3的中心,具有:底座部14(底板部);在该底座部14上以前后地大致平行地延伸的方式立设的一对的支承部15a、15b;能够倾动地支承附属装置5的附属装置支承部16;安装配重7的安装座部17。
详细而言,底座部14具有:位于上部框架3的前侧的大致矩形板状的底座基部14a;从该底座基部14a向后方大致平行地延伸的一对的带板状的底座臂部14b、14b。
一对的支承部15a、15b分别具有:在前端侧支承附属装置5的侧支架18(纵板部);与侧支架18的后端连结而构成安装座部17的加强部20;背板部21a、21b(有时简称为背板部21)。
各侧支架18,使用在构成上部框架3的板材之中比较厚的钢板,在侧视中形成为前端侧相对高的大致不等边三角形。并且,在这些侧支架18、18的前端侧之间设置由用于轴支动臂8的轴孔16a及凸台部16b、前板16c等构成的附属装置支承部16。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侧支架18的后侧的上端形成为互不相同的倾斜。
各背板部21a、21b,分别由与底座臂部14b相同的带板状的部件构成,借助焊接与各侧支架18的后侧的部分及加强部20的各自的上端连结,以使其与底座部14对置地沿前后延伸。
加强部20,形成为上下表面开口的矩形框状,其上下表面的开口分别被背板部21以及底座臂部14b堵住。并且,在与该上下表面面对的背板部21和底座臂部14b上,分别沿着前后方向隔着既定间隔而在各两个位置上对置状地形成贯通的螺栓孔22。
这些螺栓孔22是用于插通紧固配重7的螺栓B的部件。而且,借此在安装座17上载置配重7,通过从底座部14的下面侧经由螺栓孔22紧固螺栓B,能够将配重7固定在上部框架3上。
本实施方式的加强部20,如图3、图4详细地表示的那样,由借助焊接接合的一对的构成部件30、30构成,各构成部件30是将设定为比侧支架18的板厚薄的带状的钢板弯曲为大致L字形状而形成的相同的部件。
更详细而言,各构成部件30具有:矩形的短壁部30a、与该短壁部30a的一端大致垂直状地连接且比短壁部30a长地延伸的矩形的长壁部30b。并且,分别将一方的构成部件30的短壁部30a的顶端部与另一方的构成部件30的长壁部30b的顶端部焊接,加强部20形成为上下表面开口且细长的矩形框状。
加强部20的高度尺寸被设定为与侧支架18的后侧的高度尺寸大致相同,此外,加强部20的宽度尺寸被设定为比背板部21及底座臂部14b的宽度尺寸小既定尺寸。
并且,加强部20,在其长度方向与背板部21及底座臂部14b所延伸的方向对应的状态下被配置在背板部21与底座臂部14b之间,且被一体地焊接。另外,图中符号W表示焊接位置。
通过如此地构成加强部20,首先因为各构成部件30能够相互地通用,所以减少部件数量。
此外,加强部20能够通过其他途径形成,在与底座臂部14b及背板部21焊接时,在载置在底座臂部14b上的状态下,分别将任意一方的短壁部30a的外表面与侧支架的后端、下端边缘与底座臂部14b、上端边缘与背板部21焊接即可。因此,与一边支承板状的部件一边进行焊接的情况相比能够使作业简单而使生产性提高。由于焊接不良及焊接而导致的歪斜的发生减少,所以有利于量产下的品质提高。
将安装座部17形成为密闭箱型构造,所以构造上刚性得到强化,因此,借助加强部20而能够使用厚度薄的钢板而抑制材料成本。此外,与将加强部20与侧支架18的后端部的侧表面焊接那样的构造相比,壁厚的侧支架18的后端部缩短了加强部20的长度的量,且背板部21及底座臂部14b的宽度尺寸也减小了侧支架18与加强部20的板厚的差的量。从而,有能够抑制相应的材料成本的优点。
并且,如图4所示,在背板部21以及底座臂部14b上形成的螺栓孔22,在俯视中形成在通过侧支架18的板厚中心的虚拟的支持中心线P上或在其附近,使得不在侧支架18上施加多余的扭曲负荷。
例如在紧固配重7的螺栓B上施加负荷时,若偏离支承中心线P而形成螺栓孔22,则有可能在侧支架18上施加扭曲负荷而在焊接部位导致损伤。从而,通过将螺栓孔22形成在支承中心线P的附近,能够大大地抑制该扭曲负荷的产生,能够使耐久性提高。
如以上说明那样,根据本发明的作业机械,在生产性方面优异、能够获得稳定的品质,刚性及耐久性方面优异,能够实现成本降低及轻量化。
另外,本发明的作业机械,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还包含除此之外的各种构成。
例如图5的(a)~(c)表示加强部20的其他实施方式。在此使用截面矩形的钢管构成加强部20。
图5的(a)中,将一个截面长方形的钢管40a切取为与侧支架18的后端部的高度尺寸相同的既定尺寸,由此构成加强部20。从而,焊接位置更少,所以更加改善生产性、更加提高品质。
图5的(b)中,将与(a)相同地切取为既定尺寸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个)的相同的截面矩形的钢管(框状部件)40b、40b的一侧表面彼此紧贴而焊接,由此构成加强部20。
图5的(c)将不同的截面矩形的钢管(框状部件)40b、40c的一侧表面彼此紧贴而焊接,由此构成加强部20。
在这些图5的(b)及(c)的情况中,与紧贴而焊接对应地构造上使刚性提高,因此能够使用壁厚更加薄的钢管。加强部20的尺寸可以通过组合多个钢管而进行调整,因此,在通用性方面优异。特别是若有效地使用现有的钢管就能够获得稳定的品质,且能够抑制材料成本。
图6表示加强部20的其他的实施方式。在此,由弯曲为截面コ字状的弯曲钢板50和与该弯曲钢板50的两端焊接的一张矩形钢板51构成加强部20。矩形钢板51不限定于如该图所示的加强部20的短边侧,也可以构成加强部20的长边侧。
加强部20能够使用例如在块状的矩形钢材上形成比螺栓孔22大的开口部的部件。此时具有以下优点:能够强化刚性,能够利用通用的钢材,且能够比较简单地形成开口部,因此在生产性及作业性方面优异。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作业机械举例说明了液压挖掘机,但是也可以是例如起重机等,其用途也不限于建筑业,也可以用于再循环业及林业等。

Claims (6)

1.一种作业机械,具有能够倾动控制的作业装置、与该作业装置保持平衡用的配重、上部框架,其特征为,
上述作业装置及配重被以大致平行地延伸的方式立设在上述上部框架的底板部上的一对的支承部支承,
上述一对的支承部分别具有:在一端侧能够倾动地支承上述作业装置的板状的纵板部、与该纵板部的另一端连结的加强部、与纵板部的另一端侧的部分及加强部的各自的上端连结而与上述底板部对置地延伸的背板部,
在上述加强部上形成有沿上下方向贯通的开口部,在上述底板部及上述背板部上形成有在垂直方向上与该开口部重合且分别对置状地贯通的螺栓孔,
载置在上述一对的支承部上的上述配重由穿过上述螺栓孔及开口部的螺栓紧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机械,其特征在于,上述加强部由板状的壁体包围而形成为上下开口的框形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作业机械,其特征在于,上述螺栓孔形成在通过纵板部的板厚中心的虚拟的支承中心线的附近。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作业机械,其特征在于,上述加强部通过接合将钢板弯曲为大致L字形状而成的大致相同尺寸的一对的构成部件而形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作业机械,其特征在于,将上述各构成部件的板厚设定为比上述纵板部的板厚薄。
6.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作业机械,其特征在于,上述加强部通过接合多个框状部件而形成。
CN2009101790266A 2008-10-09 2009-10-09 作业机械 Active CN10171810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62843A JP4752895B2 (ja) 2008-10-09 2008-10-09 作業機械
JP2008-262843 2008-10-0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18106A true CN101718106A (zh) 2010-06-02
CN101718106B CN101718106B (zh) 2012-01-04

Family

ID=422536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790266A Active CN101718106B (zh) 2008-10-09 2009-10-09 作业机械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752895B2 (zh)
CN (1) CN101718106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52182A (zh) * 2011-06-27 2013-01-02 日立建机株式会社 工程机械
CN103046601A (zh) * 2011-10-13 2013-04-17 神钢建设机械株式会社 工程机械
CN103189574A (zh) * 2010-11-15 2013-07-03 日立建机株式会社 工程机械的回转框架
CN104047327A (zh) * 2014-06-24 2014-09-17 柳州柳工挖掘机有限公司 工程机械配重安装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94677B2 (ja) * 2015-08-10 2020-05-20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旋回フレーム、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作業機械
RU201637U1 (ru) * 2020-10-20 2020-12-24 Публичн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КАМАЗ" Поперечина рамы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60043A (ja) * 1995-08-28 1997-03-04 Komatsu Ltd 作業車両のキャブ構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449519B2 (ja) * 1996-12-25 2003-09-22 コベルコ建機株式会社 増量カウンタウエイトの取付構造
JP2000336695A (ja) * 1999-05-27 2000-12-05 Kenichi Miyauchi チルト式ユンボ(登録商標)
JP2001032328A (ja) * 1999-07-19 2001-02-06 Kobelco Contstruction Machinery Ltd 建設機械のカウンタウエイト支持構造
CN2448699Y (zh) * 2000-11-06 2001-09-19 江苏亚太泵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微量补偿位移的辅助支承
JP2003237638A (ja) * 2002-02-20 2003-08-27 Komatsu Ltd 移動可能なキャブを備える作業機械
CN2698853Y (zh) * 2004-03-18 2005-05-11 亓玉霞 铰接式挖掘机底盘
JP2005299182A (ja) * 2004-04-09 2005-10-27 Shin Caterpillar Mitsubishi Ltd 建設機械のスイングフレーム及び建設機械のエンジンルーム
JP2006193915A (ja) * 2005-01-11 2006-07-27 Hitachi Constr Mach Co Ltd 建設機械のカウンタウエイト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89574A (zh) * 2010-11-15 2013-07-03 日立建机株式会社 工程机械的回转框架
CN102852182A (zh) * 2011-06-27 2013-01-02 日立建机株式会社 工程机械
CN102852182B (zh) * 2011-06-27 2015-12-16 日立建机株式会社 工程机械
CN103046601A (zh) * 2011-10-13 2013-04-17 神钢建设机械株式会社 工程机械
CN103046601B (zh) * 2011-10-13 2016-06-29 神钢建设机械株式会社 工程机械
CN104047327A (zh) * 2014-06-24 2014-09-17 柳州柳工挖掘机有限公司 工程机械配重安装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0090639A (ja) 2010-04-22
JP4752895B2 (ja) 2011-08-17
CN101718106B (zh) 2012-0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18106B (zh) 作业机械
CN101548048B (zh) 轮式装载机
CN101489854B (zh) 履带行驶装置中的中央机架及中央机架的制造方法
EP2581503A2 (en) Upper slewing body and operating machine having the same
JP5810821B2 (ja) 建設機械のアッパーフレーム
KR100979429B1 (ko) 건설기계의 상부프레임
CN103189574B (zh) 工程机械的回转框架
CN105164342B (zh) 旋转机架和包括该机架的作业机械
CN102057109A (zh) 建筑机械的驾驶室
JP2010196408A (ja) 建設機械の旋回フレーム
CN107709142A (zh) 上部回转体
US11866908B2 (en) Working machine
CN215430179U (zh) 一种香蕉型超大微粉筛机
JP2010126287A (ja) ブーム起伏シリンダ取付構造
CN104047327B (zh) 工程机械配重安装装置
CN217811319U (zh) 一种工程机械框架及工程机械
CN216886910U (zh) 一种车架结构及起重机
WO2016199721A1 (ja) 伸縮ブームの取付構造
CN112166217B (zh) 用于工程机械的框架
CN216948479U (zh) 一种装载机动臂结构
JP5810822B2 (ja) 建設機械のアッパーフレーム
WO2022070979A1 (ja) 車両のバッテリ支持構造
JP4351841B2 (ja) 建設機械の旋回フレーム
JP2016030953A (ja) 建設機械
WO2017170806A1 (ja) 作業機械の旋回フレーム、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作業機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