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03408A - 超声波诊断装置 - Google Patents

超声波诊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03408A
CN101703408A CN200910265736A CN200910265736A CN101703408A CN 101703408 A CN101703408 A CN 101703408A CN 200910265736 A CN200910265736 A CN 200910265736A CN 200910265736 A CN200910265736 A CN 200910265736A CN 101703408 A CN101703408 A CN 1017034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framework
main body
operating means
accommodation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2657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03408B (zh
Inventor
二乃宫笃
笠井嘉
井上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Healthcar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Medica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Medical Corp filed Critical Hitachi Medical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7034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034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034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034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8/00Diagnosis using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8/00Diagnosis using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 A61B8/44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diagnostic device
    • A61B8/4405Device being mounted on a trolle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8/00Diagnosis using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 A61B8/46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diagnostic devices with special arrangements for interfacing with the operator or the patient
    • A61B8/461Displaying means of special interest
    • A61B8/462Displaying means of special interest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displa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8/00Diagnosis using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 A61B8/46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diagnostic devices with special arrangements for interfacing with the operator or the patient
    • A61B8/467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diagnostic devices with special arrangements for interfacing with the operator or the patient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input mea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5/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acoustic waves, e.g. sonar systems
    • G01S15/88Sonar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G01S15/89Sonar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for mapping or imaging
    • G01S15/8906Short-range imaging systems; Acoustic microscope systems using pulse-echo techniques
    • G01S15/899Combination of imaging systems with ancillary equipment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7/00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 G01S7/52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5/00
    • G01S7/52017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5/00 particularly adapted to short-range imaging
    • G01S7/52079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G01S7/5208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involving a modular construction, e.g. a computer with short range imaging equipment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7/00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 G01S7/52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5/00
    • G01S7/52017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5/00 particularly adapted to short-range imaging
    • G01S7/52079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G01S7/52084Constructional features related to particular user interfac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7/00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 G01S7/52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5/00
    • G01S7/52017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5/00 particularly adapted to short-range imaging
    • G01S7/52053Display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ath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Biophysic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Ultra Sonic Daignosis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在以站立姿势操作和移动时将操作板紧凑地容纳在框体的上面,在以就座姿势操作中将操作板配置在前方,操作性和移动性优良的超声波诊断装置。超声波诊断装置包括:具备移动车轮(101)的主体框体(100);具备操作开关组(400)的操作装置(200);以及连接主体框体(100)和操作装置(200)的可动臂(300),主体框体(100)具备从前面直到上面向后方倾斜的倾斜面(103),可动臂(300)通过升降功能机构部(301)可移动地支撑操作装置(200),升降功能机构部使操作装置移动以便在维持操作装置(200)姿势的状态下从在倾斜面(103)的上方位置且容纳在主体框体(100)的投影面积内的第1姿势(Q1),将倾斜面(103)的上方位置作为移动路径,取得在倾斜面(103)的下方位置且至少一部分从主体框体(100)伸出的第二姿势(Q2)。

Description

超声波诊断装置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0780043612.7、申请日为2007年11月22日、发明名称为“超声波诊断装置”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超声波诊断装置,尤其涉及可应对站立姿势或就座姿势或对被检测者的监视画面的提示姿势等的多种操作环境的超声波诊断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超声波诊断装置例如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那样,在具备移动机构的框体内容纳超声波发送接收电路和数字扫描转换器(以下,称之为“DSC”)等,再有,在该框体的上面具备显示图像的监视器和操作板。根据该现有的超声波诊断装置,由于装置整体紧凑地集中起来,所以能够简便地移动到躺在床上的被检测者的附近,并通过探头进行诊断。
现有例的操作板具备升降机构和向左右方向的滑动机构,还具备向左右方向的摇动机构,因而对应站立姿势的操作和就座姿势的操作。另外,这些现有例的监视器具备可旋转和倾斜的结构,因而可实现操作者的操作姿势和对被检测者的图像确认。
专利文献1:特开平6-90951号公报
专利文献2:美国专利第五924988号公报
上述现有例的超声波检测装置通过研究将用升降机构可上下运动的操作板向框体的前方较大地伸出而设置,从而在以就座姿势操作时防止框体接触到操作者的膝盖而造成障碍。但是,这些现有例由于在维持将监视器保留在框体上面的原样状态下仅使操作板升降,所以必须按照以站立姿势的操作和就座姿势的操作来改变监视器的角度。并且,即使改变了监视器的角度,但操作者的观察监视器的视线不同,存在迫使操作者以勉强的姿势进行操作的问题。
另外,在上述现有例中,由于操作板在框体的前方伸出,所以设置面积要变大相当于该伸出部分的量。另外,具备该伸出的操作板的超声波诊断装置还具有在移动中上述操作板与障碍物接触的可能性变高的问题。由此,有必要考虑保护这些操作板。
另外,由于现有例的框体以箱形为基准,所以将连接探头的连接装置等在形成于框体前面的垂直面上上下或者左右地并排配置。由此,这些连接装置由于配置在向上述前方伸出来的操作板的下方的后方的里面位置,因而存在这些操作难以进行的问题。
再有,由于现有例的框体以箱形为基准,所以当将框体接近躺在床上的被检测者进行使用时,垂直立起的箱体面会挡住被检测者的视野,存在对被检测者造成封闭感的问题。
另外,现有的超声波诊断装置的操作板作为坐标指示装置具备跟踪球.该跟踪球由于不需要像鼠标那样宽的操作面,所以可以说是最适于这种紧凑集中的超声波诊断装置的坐标指示装置.但是,在可以将操作板向左右方向摇动的现有例中,由于跟踪球配置在从操作板的旋转中心离开的位置上,因而存在跟踪球的位置对应操作板的旋转而较大地移动进而不容易操作的问题.
发明内容
于是,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以站立姿势操作和移动时将具备操作开关组的操作装置紧凑地纳入主体框体的上面,而在以就座姿势操作时将操作装置配置在前方、从而操作性和移动性优良的超声波诊断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涉及本发明的超声波诊断装置包括:主体框体;具备操作开关组的操作装置;以及连接上述主体框体和上述操作装置的可动臂,上述操作装置具备:具备操作开关组的第一框体;具备用于显示操作画面和扫描图像的监视画面的第二框体;以及将上述第二框体与上述第一框体连接的连接部,上述主体框体具备从前面直到上面向后方倾斜的倾斜面,上述可动臂具备使上述操作装置沿着上述倾斜面移动的升降功能机构部。
另外,上述可动臂通过升降功能机构部可移动地支撑上述操作装置,升降功能机构部使上述操作装置移动以便在维持上述操作装置的姿势的状态下,从在上述倾斜面的上方位置且被纳入上述主体框体的投影面积内的第一姿势,并将上述倾斜面的上方位置作为移动路径,取得在上述倾斜面的下方位置且至少一部分从上述主体框体伸出的第二姿势。
对本发明的效果进行说明。
根据本发明,在倾斜面的上方位置存在具备操作开关组的操作装置的第一姿势下,操作装置位于主体框体上方的较高的位置,在倾斜面的下方位置存在操作装置的第二姿势下,能够使操作装置位于主体框体前方的较低的位置并使操作装置的至少一部分从主体框体伸出,因而在以站立姿势操作和移动时操作装置紧凑地纳入主体框体的上面,在以就座姿势操作时将操作装置配置在前方,能够提高操作性和移动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17对涉及本发明的超声波诊断装置进行详细说明。图1~图16表示第一实施方式,图17表示第二实施方式。再有,相同部位和方向等以相同符号进行表示,并省略重复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16具体说明涉及第一实施方式的超声波诊断装置。
首先,参照图1,对涉及本实施方式的超声波诊断装置的概要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超声波诊断装置的概要结构的立体图。
在图1中,用符号1概括表示的超声波诊断装置构成为包括:具备旋转车轮101的主体框体100;操作装置200;相对上述主体框体100可移动地连接上述操作装置200的可动臂300;以及多个超声波探头58。
上述主体框体100在箱形的框体的底面四角具备上述旋转车轮101,在上面后方设有用于使该主体框体100移动的框体把手部102.并且,从该主体框体100的前面直到上面,形成有随着朝向上方并向后方以较大的圆弧倾斜的倾斜面,将该倾斜面作为容纳各种装置的装置配置面103.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主体框体100的内部容纳控制部和数字扫描转换器(以下称之为“DSC”)以及电源部等的操作者在进行操作方面利用频率较少的装置,并能够通过上述框体把手部102和旋转车轮101,使在上述装置配置面103上纳入了上述超声波探头58的连接装置51等的主体框体100移动.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上述框体把手部102具备用两侧的支撑体105保持棒状的紧握部104的结构。并且,在该棒状的紧握部104和一对支撑体105之间设置有装置配置部106。该装置配置部106具备可折叠的工作台107,在将该工作台107折叠到主体框体100上的状态下采取与主体框体100的上面的倾斜面融为一体的形态,在做成该工作台107的工作台面108为水平状态的姿势的状态下,能够在上述工作台面108上层叠地配置各种装置。
另外,上述操作装置200构成为包括:具备用于操作该超声波诊断装置1的操作开关组400的第一框体201;具备用于显示操作画面及扫描图像的监视画面203的第二框体202;将该第二框体202以规定角度连接在上述第一框体201上的操作连接部204;安装在上述第一框体201的周围的防撞部205;以及可拉出地容纳在上述第一框体201的下部的键盘210。
在该实施方式中,将上述第一框体201和第二框体202做成薄箱形的框体,将上述第二框体202通过上述操作连接部204可折叠地连接在上述第一框体201上。并且,在相对上述第一框体201沿着箭头Z3方向折叠第二框体202的状态下相互隐藏的第一框体面206和第二框体面207上,分别配置上述操作开关组400和监视画面203。再有,本实施方式的上述操作连接部204相对第一框体201以中心轴P4为中心并向箭头Z4方向可旋转地连接上述第二框体202。
上述第一框体面206构成为包括:在该第一框体面206的大致中央配置的跟踪球401;以及在该跟踪球401的周围配置的多个开关组。本实施方式的上述第一框体面206相对跟踪球401,以在上述操作连接部204的相反一侧形成构成手掌座208的平面的方式,将上述多个开关组排列在以上述跟踪球401为中心的同心圆上。因此,操作者在将手腕支撑在上述手掌座208上的同时能够将使用频率高的跟踪球401作为主体,操作其周围的多个开关组。
上述防撞部205从第一框体201的两侧后方向前方延长,并在上述第一框体201的前部具备拱形的紧握部209而形成。该拱形的紧握部209具备用于使安装在可动臂300上的操作装置200移动或者旋转的把手的功能。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至少上述防撞部205的拱形的紧握部209配置在比第一框体201的第一框体面206低的位置上。由此,由于能够使拱形的紧握部209配置在低的位置上,因而能够提高在就座姿势下的操作装置200的移动操作性。
另外,通过将拱形的紧握部209配置在低的位置上,从而即使在折叠了上述第二框体202的状态下,由于还能够在第二框体202和拱形的紧握部209之间形成空间,因而能够将该空间例如作为超声波探头58和凝胶容器等的配置空间加以利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上述拱形的紧握部209配置在与第一框体201的底面相同或者低的位置上。由此,上述拱形的紧握部209能够具有在将容纳在第一框体201底面中的键盘210向箭头Z7方向拉出时的保持功能。
上述可动臂300具有将从主体框体100的前面直到上面倾斜形成的上述装置配置面103的上部空间作为上述操作装置200的移动路径的功能.也就是说,该可动臂300具备可取得在上述倾斜的装置配置面103的上方位置存在操作装置200的第一姿势Q1、和在装置配置面103的下方位置存在操作装置200的第二姿势Q2的升降功能机构部301.
涉及本实施方式的可动臂300将其一端从形成于上述倾斜面的一方的一侧的臂移动槽109露出,并将另一端以设置在上述臂移动槽109内部的规定位置上的旋转轴P1为中心可旋转地进行安装。该可动臂300在上述露出来的一端上设有安装上述操作装置200的安装机构部350。由此,通过使上述可动臂300旋转,从而能够使安装在上述安装机构部350上的上述操作装置200取得上述第一姿势Q1和第二姿势Q2。这里,该可动臂300形成为具有连杆机构,因而即使该可动臂300旋转,也能够将安装在安装机构部350上的操作装置200的角度保持为一定。
另外,上述安装机构部350具备:使操作装置200在与可动臂300的移动方向(箭头Z1)正交的水平方向(箭头Z5)上移动的水平移动机构部360;调整第一框体201的角度的倾斜机构部370;以及使上述操作装置200旋转的旋转机构部380。
上述水平移动机构部360以可取得使操作装置200位于上述装置配置面103的上方的状态,和使操作装置200在水平方向(箭头Z5)上移动而使操作装置200从上述装置配置面103离开的状态的方式动作。由此,由于能够使操作装置200在主体框体100的横向移动,因而操作者的操作姿势和对患者的信息提供变得容易。
另外,倾斜机构部370能够使第一框体201在箭头Z6方向上摇动。由此,由于能够任意设定具备操作开关组400的第一框体面206的角度,所以能够按照操作者的姿势来调整第一框体面206的角度。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具备监视画面203的第二框体202通过操作连接部204固定在第一框体201上,因而随着第一框体面206的角度的变更还能自动调整监视画面203的角度。
另外,上述旋转机构部380能够以旋转轴P2为中心使操作装置200以摇头的方式旋转。由此,由于能够使具备操作开关组400的第一框体201自身旋转,因而能够使操作开关组400的键排列等与沿着使用者的姿势的方向一致,并且伴随着该旋转还能够使具备监视画面203的第二框体202也旋转。
再有,该旋转轴P2形成于通过上述跟踪球400的旋转轴心的位置上。并且,操作开关组400的键排列构成为以跟踪球401为中心的排列。由此,即使操作装置200旋转,以位于旋转轴P2上的跟踪球401为中心的操作开关组400的排列也不改变,因而盲触等的操作良好。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预先组装多个超声波探头58。为了实现该超声波探头400的应对体制,在上述装置配置面103的两侧和上述防撞部205设有容纳超声波探头58的多个探头容纳部110,这些超声波探头58的软线的一端与配置在上述装置配置面103上的多个连接装置51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上述防撞部205中容纳当前使用中的超声波探头58,将备用的超声波探头58容纳在主体框体100侧的探头容纳部110中,从而能够提高使用性能。另外,上述主体框体100侧的探头容纳部110还具备勾挂上述软线的功能,所以不会使多个软线混乱而能够整齐地进行容纳。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较大特征之一在于,使具备上述操作开关组400的第一框体201以可取得位于主体框体100的投影面积内的上方的高的位置即第一姿势Q1、和其一部分从主体框体100的投影面积伸出的低的位置即第二姿势Q2的方式可进行移动.
在已有的这种技术中,为了使操作者的就座操作成为可能,将具备操作开关组400的工作台从主体框体向前方伸出而设置,通过使在该前方伸出来的工作台向上方移动,从而实现以站立姿势进行的操作。也就是说,就现有技术而言,由于做成以就座操作为主体的结构,所以虽然在就座姿势下能取得良好的操作性,但在站立姿势下存在伸出来的工作台成为障碍的问题。并且,由于将该工作台向上方提高的下部成为死空间,所以站立姿势下的超声波诊断装置1存在装置大型化的问题。并且,该前方伸出来的工作台还具有在使超声波诊断装置1移动时成为障碍的问题。
但是,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对应就座姿势的上述第二姿势Q2中,能够取得与操作装置200向前方伸出的就座姿势相适应的形态,在对应站立姿势的上述第一姿势Q1中,能够取得与主体框体100的投影面积内的高位置即站立姿势相适应的形态,因而能够解决上述现有例的问题。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其它的较大的特征之一在于,使具备用于显示操作画面和扫描图像的监视画面203的第二框体202在维持与具备操作开关组400的第一框体201的相对关系的状态下可取得上述第一姿势Q1和上述第二姿势Q2地可移动。
在已有的这种技术中,做成具备操作开关组400的工作台和监视器分离的结构。也就是说,就现有技术而言,将用于显示操作画面和扫描图像的监视画面203设置在主体框体100的上部,仅使上述工作台具备升降机构。在现有技术中,虽然上述工作台具备与动作确认和操作显示等的操作开关组400相关的副显示部,但用于显示操作画面和扫描图像的监视画面203如上所述设置在主体框体100上。由此,工作台的升降和监视画面203的高度不连动,因而存在在就座操作和站立操作中操作者的监视器的视线和操作开关组400的姿势不同的问题。
另外,由于操作开关组400和监视画面203分离独立,所以存在必须分别独立设置各自的升降和旋转、倾斜等的机构部的问题。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解决这些问题。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其它较大的特征之一在于,从主体框体100的前面直到上面,形成随着朝向上方向后方较大地倾斜的倾斜面,并将该倾斜面作为容纳各种装置的装置配置面103。
在现有技术中,由于在主体框体100的垂直面上层叠地配置同种的连接装置,所以存在设置在该连接装置的前面的软线连接部上下重叠而不容易装卸的问题。在这一点上,根据该倾斜的装置配置面,能够将上下层叠的连接装置51等的各种装置以上方的装置比下方的装置向后方偏移(在里面)的方式配置,所以能够解决上述现有问题。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其它较大的特征之一在于,将随着朝向上方向后方较大地倾斜的倾斜面作为上述第一框体201或者操作装置204的移动路径。
根据现有技术,由于做成使具备操作开关组400的工作台在上下方向上进行升降的结构,所以在使工作台位于上方的状态下,存在其下方成为死空间的问题。另外,就现有技术而言,不管如何升降,工作台处于向前方伸出的状态,因而存在就座操作以外该伸出的工作台成为障碍的问题。根据本实施方式,可解决上述现有例的问题。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其它较大的特征之一在于,使第二框体202相对第一框体可折叠.由此,能够相对具备操作开关组400的第一框体201调整具备监视画面203的操作装置200的角度,因而能够提高操作时的可见性.另外,通过折叠该第二框体202,将监视画面203和操作开关组400隐藏在两个框体之间,能够提高容纳性.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其它较大的特征之一在于,连接上述第一框体201和第二框体202的操作连接部204不仅具备上述折叠功能,还具备使第二框体202在左右方向上旋转的功能。由此,不仅能够提高操作者的可见性,还能够提高向被检测者的可见性。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其它较大的特征之一在于,上述可动臂300具备不管该可动臂如何动作,将安装在其前端的操作装置200总是维持相同姿势的结构机构。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将上述臂300用连杆机构构成,所以安装在上述可动臂300上的第一框体201的姿势总是维持相同的姿势。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其它较大的特征之一在于,上述安装机构部350具备改变该安装机构部350姿势的姿势改变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1个姿势改变结构,具备上述水平移动机构部360,从而加大上述操作装置200的左右方向的移动幅度,能够使多种操作姿势和对被检测者的信息提供成为可能。并且,伴随着上述操作装置200的左右方向的移动,能够使位于操作装置200的移动路径下方的上述装置配置面103露出,因而能够提高配置在该装置配置面103上的各种装置的操作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其它姿势改变机构,具备上述倾斜结构部370,从而能够任意设定具备操作开关组400的第一框体201的角度,进而能够提高操作开关组400的操作性。
再有,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其它姿势改变机构,具备上述旋转机构部380,从而能够按照操作者的位置使操作装置200与操作者正对,进而能够提高操作开关组400的操作性。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其它较大的特征之一在于,配置有跟踪球401的中心位于上述旋转机构部280的旋转机构部的旋转轴P2上的操作开关组400。由此,由于能够将使用频率高的跟踪球401作为与操作装置200如何旋转无关的原位,因而操作者容易识别开关组整体的配置,能够提高盲触操作等的操作性。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将构成操作开关组400的各键和操作按钮配置在以上述跟踪球401为中心的同心圆上,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上述操作性。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其它较大的特征之一在于,在上述第一框体201的周围设置防撞部205,该防撞部205不仅具有保护上述操作装置200的防撞功能,还具有使上述操作装置200移动的把手功能,或者容纳使用频率高的超声波探头58和其它机器或装备品的功能、或者在第一框体201的下部容纳的键盘210的支撑功能等。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其它较大的特征之一在于,在上述装置配置面103的两侧具备保持使用频率低的超声波探头58和软线等的探头容纳部110。由此,能够提高超声波探头58的使用性能和软线的整理性。
以下,对涉及具备上述特征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超声波诊断装置1的具体结构进行更为详细的说明。
首先,参照图2,对超声波诊断装置1的装置结构进行说明.图2是超声波诊断装置1的装置方框图.在图2中,超声波诊断装置1构成为包括:具备超声波振子组的超声波探头58;对上述超声波探头58供给高压脉冲的超声波发送接收电路52;连接该超声波发送接收电路52和超声波探头58的连接装置51;将已取得的回波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数字扫描转换器(以下,称之为“DSC”)55;由图像存储器和共用图表存储器以及操作者用图表存储器等构成的存储装置56;具备上述监视画面203的监视装置57;构成上述操作开关组400的输入装置54;总括控制该超声波诊断装置1的控制装置53;根据需要连接的心电图测量装置等的辅助装置59;以及对上述各装置供给电源的电源装置60.
超声波发送接收电路52对超声波探头58内的超声波振子组供给用于发送的高压脉冲,并且对从被检测者的体内反射并用探头组接收的回波进行放大、调相、检波,该输出信号向DSC55输入。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安装多个超声波探头58。这些超声波探头58具备规定长度的软线,通过在该软线前端设置的软线连接部51a,连接在与上述超声波探头58对应设置的连接装置51上。
上述DSC55将已输入的回波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在每次将超声波波束一根根地在发送接收的反复中写入到存储器中,并且与监视装置57的扫描同步地读出存储内容。构成存储装置56的共用图表存储器是用于显示向通过DSA56向监视装置57显示的超声波图像重叠地显示的附加信息,例如超声波图像的比例、表示超声波探头58向被检测者的抵接位置的物体标记、如距离测量信息那样的不对被检测者造成不安感的信息的图表存储器。另外,存储装置56的操作用图表存储器是向监视装置57的超声波图像仅重叠显示操作者诊断所必须的附加信息,例如病名和被检测者的ID信息之类的文字信息和表示病变部的箭头等的记号信息的图表存储器。
根据该超声波诊断装置1,操作输入装置,设定超声波扫描模式和测量附加信息显示,将超声波探头58向被检测者的检查部位抵接,开始检查。从超声波探头58向被检测者的体内发送的超声波在体内的脏器的声阻抗的不同边界反射并被探头接收。已接收的回波用超声波发送接收电路11放大、调相、检波,并作为1根超声波扫描线份儿的信号向DSC输入,被D/A转换后向存储器写入。该向存储器的写入是在每次改变超声波发送接收的方向的反复发送接收时进行。
向存储器写入的图像数据与监视装置57的显示扫描同步地读取,被D/A转换后作为亮度信号向监视装置57供给,其结果,在画面上显示超声波图像。与来自DSC55的图像数据的读取同步地,控制装置53从共用图表存储器和操作者用图表存储器的双方读取数据。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被检测者看到上述监视装置57的监视画面203的场合,能够不显示操作者用图表存储器的内容。该监视画面203的转换能够通过上述操作开关组400进行操作。
其次,参照图3和图4具体说明用图2说明了的各装置的配置结构。图3是超声波诊断装置1的各装置的配置结构的示意图,(a)图是主视图,(b)图是左视图。图4是装置配置面的装置配置图,(a)图是第三装置容纳部的概要剖视图,(b)图是装置配置面的主视图,(c)图是涉及其它实施方式的第三装置容纳部的概要剖视图,(d)是涉及其它实施方式的装置配置面的主视图。
在图3中,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主体框体100的最下部具备具有最重的电源装置60,从而能够将超声波诊断装置1的重心抑制得较低,提高移动性和稳定性.在上述电源装置60的上部配置容纳上述超声波发送接收装置52和上述DSC55的第一装置容纳部70,在该第一装置容纳部70的上部后方配置容纳控制装置53和存储装置56的第二装置容纳部71,在该第二装置容纳部71的前部并排设置容纳多个连接装置51的第三装置容纳部72和容纳可动臂300的升降功能机构容纳部302.
上述第一装置容纳部70的前部确保作为在主体框体100的前部开放的容纳架70a的空间。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在上述容纳架70a中容纳上述辅助装置59。涉及本实施方式的主体框体100如(b)图的侧视图所示,具备从其前面朝向上面以较大圆弧倾斜的外观形状。上述容纳架70a设置在上述圆弧形状的垂直面上,从而能够将该容纳架70a作为通常的架使用。
另外,第三装置容纳部72具备大致1/4圆形状的空间,是在容纳装置时难以配置的空间。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三装置容纳部72中上下层叠地容纳具备薄箱形形状的框体的多个同类的连接装置51,以配置在上部的连接装置51比配置在下部的连接装置51位于后方的方式进行配置,从而使异形的上述第三装置容纳部72的死空间变少,且提高连接装置51的操作性。参照图4进一步说明该特征的配置结构。
在图4的(a)(b)图中,在本实施方式中,以连接装置51的框体的长度方向与通过圆弧状的装置配置面103的中心的反射线S1一致的方式配置连接装置51。根据该配置结构,配置在上部的连接装置51c比配置在最下部的连接装置51b位于后方,而且相比连接装置51c,位于其上方的连接装置51d位于后方。由此,在连接装置51的前面安装的软线连接部51a越靠上方的装置越向后方偏移地配置,因而软线连接部51a的装卸变得良好。并且,由于软线连接部51a和与该软线连接部51a连接的软线均成为放射状,因而提高操作性。
另外,由于安装有软线连接部51a的连接装置51的前面板51e与上述圆弧形状的装置配置面103拉平而容纳,所以从该前面板51e伸出来的软线连接部51a和软线也为相同量,因而形成于该装置配置面103上方的上述操作装置200的移动路径的确保变得容易。再有,若第三装置容纳部72采用上述放射状的配置,则由于在连接装置51的周围形成适当的空间,所以还能够期待散热效果。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第三装置容纳部72采用放射状的装置配置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例如,还可以采用如图4的(c)图、(d)图所示的其它装置排列。即,在(c)图所示的例子中,表示的是以将连接装置51的长度方向作为水平的姿势在上下方向层叠的例子。在该例子中,通过上方的连接装置51c比下方的连接装置51b位于里侧(偏移)配置,从而在异形的第三装置容纳部72中能够配置多个连接装置51,并且还能够取得与(a)图的例子相同的效果。
另外,(d)图的例子表示的是维持(c)图的排列且从正面看装置配置面103时,将横向姿势的连接装置51沿着圆弧面(包含倾斜面)倾斜地配置的例子。根据该配置结构,斜着倾斜的横向姿势的连接装置51以倾斜姿势上下层叠,以使具备软线连接部51a的一侧(图面左侧)比另一侧(图面右侧)位于前方。并且,前面板51e与上述装置配置面103的圆弧圆(倾斜面)拉平而配置,因而连接软线连接部51a的前面板51e以向右侧倾斜的姿势被容纳。由此,垂直地与前面板51e连接的软线连接部51a成为在中央且向上方侧倾斜的姿势,因而软线连接部51a的装卸变得容易。
返回到图3,升降功能机构容纳部302的上部形成敞开的臂移动槽109.在该升降功能机构容纳部302的内部通过旋转轴P1可旋转地固定可动臂300的一端.因此,通过以旋转轴P1为中心使可动臂300旋转,从而能够使安装在可动臂300的另一端上的操作装置200移动到第一姿势Q1和第二姿势Q2.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在主体框体100的上部设置可成为第四装置容纳部的工作台面108。该工作台面108如用图1说明的那样能够用可折叠的工作台107形成,或者,如图3所示取代上述工作台107,还能够替换为具备坚固结构的工作台111。能够在构成该工作台111上面的工作台面108上设置辅助装置59。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层叠配置记录活动图像的录像装置81以及打印机82为例进行了说明。该第四装置容纳部由于能够只在主体框体100的最上部的位置上且在靠近操作者的站立姿势的视线位置并不会妨碍其它装置地设置,因而操作性和使用性能良好。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可动臂300的前端部设有可成为第五装置容纳部的安装机构部350。该安装机构部350能够配置集中配置了使用频率高的监视画面203和操作开关组400的操作装置200。并且,该操作装置200能够通过可动臂300简单地与操作者的作业姿势(第一姿势Q1、第二姿势Q2)相符。
其次,参照图5至图10更为详细地说明超声波诊断装置1的外观结构。图5以及图6是超声波诊断装置1的外观图,图5的(a)图是俯视图,(b)图是仰视图,(c)图是主视图,(d)是右视图,图6的(a)图是后视图,(b)图是左视图,(d)图是可动臂动作后状态的左视图。另外,图7是表示工作台的折叠结构的立体图。图8是操作装置的俯视图。图9是已关闭第二框体的状态的操作装置的右视图。图10是打开了第二框体的状态的操作装置的右视图。图11是操作连接部的分解结构图。图12是拉出键盘的外观图,(a)图是使用状态图,(b)图是概要横向剖视图。图13是操作开关组的详细图,(a)图是操作装置的俯视图,(b)图是旋转开关的剖视图。
在图5中,主体框体100具备进深尺寸D1比横向尺寸W1大且前后方向较长的矩形形状的底面形状,并具备高度尺寸H1比上述进深尺寸D1大的纵向较长的形状。再有,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横向尺寸W1设定为450mm,将进深尺寸设定为746mm,将高度尺寸H1设定为982mm。如(b)图所示,主体框体100的底面的前后部切成凹状,在该切口部225中安装上述旋转车轮101。根据该旋转车轮101的配置,确保旋转车轮101的旋转区域,并且从前方及后方观察,可紧凑地看到主体框体100,并且在上述旋转车轮101之间确保用图3说明的第一装置容纳部70。
另外,上述主体框体100的前面部如(c)图所示,用从前面朝向上面较大的圆弧形状形成。即,如(d)图所示,主体框体100的侧面形状具备1/4圆形状(将圆形用通过中心轴的水平线和垂直线等分的左上区域)而形成。
在作为上述圆弧形状下部的正面下部,形成用多个架形成的上述容纳架70a,能够容纳辅助装置59。在上述容纳架70a的上部形成具备随着朝向上方渐渐后退的圆弧形状的装置配置面103,在该一方的一侧形成上述臂移动槽109,而另一方的一侧在上下方向形成多个装置容纳开口部112。通过在该多个装置容纳开口部112配置连接装置51,从而能够实现用图4说明的装置配置。
另外,装置配置面103的上部附近是难以容纳连接装置51等的大型装置的空间.于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将难以容纳该装置的空间作为凝胶容纳容器83的容纳空间有效加以利用.即、如(d)图所示,在装置配置面103的上部附近设有能够以横向姿势设置圆柱形状的凝胶容纳容器83的容器容纳凹部113,能够在该容器容纳凹部113中以埋入约一半左右的方式容纳凝胶容纳容器83.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采用了侧面形状作为1/4圆形状的主体框体100,但1/4圆形状的最上部是不适于容纳装置的空间。于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将1/4圆形状的最上部做成用向后方倾斜的倾斜面114切断的形状。于是,将该倾斜面114作为可成为上述第四装置容纳部的工作台面108的设置空间。该工作台面108如图1所示,能够安装可折叠的工作台107,也能够取代该工作台107而安装坚固的工作台111。图5、图6表示安装工作台111后的状态。
另外,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做成将上述主体框体100的最上部用向后方倾斜的倾斜面切断的形状,但为了有效利用1/4圆形状的外观特征,在上述主体框体100的上部设有形成于上述1/4圆形状的延长线上的框体把手部102。该框体把手部102由形成于上述装置配置面103两侧的一对支撑体105、和在最上部连接该一对支撑体105的棒状的紧握部104构成。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在主体框体100的上部设有较大的框体把手部102,从而使1/4圆形状的主体框体100给人以深刻印象,提高外观性,并且使用该大型的框体把手部102,能够容易指示上述旋转车轮101的移动方向,能够提高移动性。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在上述倾斜面114的上方位置形成用一对支撑体105和棒状的紧握部104包围的空间115。该空间115能够很难对支撑框体把手部102的操作者造成压迫感。另外,在上述超声波诊断装置1移动时,由于不仅棒状紧握部104而且支撑体105也能够由操作者支撑,因而能够容易进行根据旋转车轮101的旋转性和直线前进性的操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将上述空间115作为上述第四装置容纳部有效利用。为了实现该第四装置容纳部,在本实施方式中,如(d)图所示,将上述棒状握紧部104从主体框体100的背面部并在向后方伸出的位置利用上述支撑部105进行支撑。根据该结构,即使将上述空间115作为第四装置容纳部有效利用,也能够维持作为框体把手部102的主要功能。
这里,参照图7对工作台107的折叠结构进行说明。工作台107其前部两侧通过设于倾斜面114的前部两侧的连接铰链117可折叠地连接,以便可容纳在形成于倾斜面114的工作台容纳部116中。在上述工作台容纳部116的内部设有可拉出的支撑部118。根据该结构,在将上述工作台107容纳在上述工作台容纳部116中的状态下,工作台面118与上述工作台容纳部116的周围的框体面拉平而紧凑容纳,在上述工作台107立起后的状态下,能够用上述一对连接铰链117和支撑部118使工作台面108维持水平状态。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连接铰链117具备可装卸的结构,在取出工作台107的状态下,如图5、图6所示,能够将上述工作台容纳部116作为定位机构安装上述工作台111。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不是重量物的小物品的配置空间使用的场合,使用上述工作台107,设置如图5所示的具有重量的辅助装置59的场合,能够安装工作台111。再有,采用工作台107的场合,由于将工作台107安装在比圆弧状的支撑体105的最顶部低的位置上,因此包围工作台面108的支撑体105和棒状的紧握部104作为落下防止用的防撞功能起作用。
返回到图5,另一方面,安装工作台111的场合,工作台面108以作为从圆弧形状的支撑体105的最顶部向前方延长的水平面被支撑.由此,设置在工作台面108上的各种装置的开关和软线类不会被上述支撑体105和棒状的紧握部104妨碍,因而能够有效利用该第四装置容纳部.
另外,上述支撑体105与圆弧形状一致地在装置配置面103的两侧延长地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形成于该装置配置面103两侧的支撑体105的一方的一侧形成探头容纳部110。该探头容纳部110由一侧用切口部切开且在上下贯通的多个贯通孔形成,这些贯通孔沿着上述支撑体105的长度方向形成。由此,这些多个容纳在探头容纳部110中的超声波探头在上下以及前后方向不会重叠,因而装卸变得容易。
另外,上述支撑体105在左右方向伸出地形成,从而起到作为吸收来自主体框体100的两侧的冲击的防撞功能的作用。并且,由于在该支撑体105的附近的主体框体100的两侧板形成凹部226,所以在安装了形成于该支撑体105的探头容纳部110时,确保超声波探头58的容纳空间,因而能够提高超声波探头58的操作性。
另外,如图6的(a)图所示,在主体框体100的背面设有开闭盖227,该开闭盖227用于进行配置在上述第二装置容纳部71和第三装置容纳部72等的主体框体100内部的各种装置的安装和维护。
返回到图5,上述操作装置200构成为包括:将前部做成圆弧形状的半长圆形的第一框体201;通过操作连接部204可折叠地安装的第二框体202;形成于第一框体201周围的防撞部205;以及容纳在第一框体201底面部的未图示的键盘210(参照图12)。上述第一框体201的上面后端部具备向上方隆起的隆起部211,在该隆起部211的中央设有操作连接部204,在该操作连接部204的两侧形成内装有扬声器部的扬声器网212(参照图12(a)图)。
如图8~图9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操作连接部204设置在上述隆起部211上,从而第二框体202的折叠和旋转成为可能。再有,如图12(a)所示,通过在朝向操作者一侧的隆起部204的倾斜面上设置扬声器网212,从而能够得到具有方向性的音响效果。
返回到图8~图9,上述防撞部205形成为从上述隆起部204的两侧上端部向前方延长。并且,在该第一框体201上加上两侧的防撞部205的横向宽度的横向尺寸设定成与第二框体202的宽度尺寸一致。由此,在打开第二框体202的状态下,防撞部205的两端部与第二框体202的横向宽度一致,且防撞部205的后端部与第二框体202的下端邻接,因而得到形成于第一框体201两侧的防撞部205和第二框体202的一体感,所以能够提高外观性。并且,由于能够加大第二框体202的横向尺寸,所以能够采用大型的监视画面203。
另外,如图8所示,防撞部205在维持隆起部211附近的横向宽度尺寸的状态下,沿着第一框体201的两侧面向前方延长而形成,并用位于第一框体201前部的拱形的紧握部209连续。并且,将上述第二框体202的高度尺寸设定为在折叠第二框体202的状态下其前端部与上述第一框体201的前端部一致的尺寸。由此,在折叠第二框体202的状态下,能够将位于上述第一框体201前部的拱形的紧握部209以外的防撞部205容纳在第二框体202的投影面积内。
另一方面,如图9、图10所示,上述防撞部205的两侧部分以如下方式形成,随着从隆起部211的最顶部朝向前方渐渐下降,并从第一框体201的两侧中央部分附近从第一框体201的底面位置到达下方的位置,再从该位置与第一框体201的底面平行.由此,在防撞部205的两侧前部确保已确保第一框体201的厚度尺寸H2的防撞容纳空间213.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该防撞容纳空间213中设有凝胶容纳容器容纳部228和第二探头容纳部229.这里,上述第二探头容纳部229具备与上述探头容纳部110同样的结构(形状)而形成.
这样,上述防撞容纳空间213是与第二框体202是否关闭无关的已确保其容纳空间的空间。而且,防撞容纳空间213在第二框体202已打开的状态下位于与操作者最近的位置,因而能够具备使用频率高的使用中的超声波探头58和凝胶容纳容器83。
如上所述,根据涉及本实施方式的操作装置200,在已打开第二框体202的状态下,操作开关组400和监视画面203接近地配置,并且,在操作开关组400的两侧容纳使用中的超声波探头58和凝胶容纳容器83,因而使用性能良好。另外,操作装置200通过使用拱形的紧握部209移动或者旋转,从而能够移动到操作者的任意位置。另一方面,在已关闭第二框体202的状态下,通过第二框体202能够隐藏操作开关组400和监视画面203以及使用中的超声波探头58和凝胶容纳容器83,因而能够保护容纳性和保护上述各部免受外部障碍和灰尘等影响。
接着,参照图11,对使上述第二框体202的折叠和旋转成为可能的操作连接部204进行详细说明。涉及本实施方式的操作连接部204构成为包括:形成于上述隆起部211的凹状旋转承受部214;形成于上述第二框体202的凸状的折叠连接轴部部215;以及连接上述旋转承受部214和上述折叠连接轴部215的中间连接部216。上述中间连接部216在其底面具备可旋转地安装在上述旋转承受部214上的旋转轴217,在其上面设有与上述折叠连接轴部215吻合的凹状的折叠连接轴承部218。
上述凹状的旋转承受部214在通过旋转轴217安装了中间连接部216时,具有用于使旋转连接部216通过旋转轴P4向Z4方向旋转的足够间隙而形成。另外,中间连接部216在安装在上述旋转承受部214上时具有与两侧的隆起部211连续的侧面形状而形成。另外,上述折叠连接轴部215在其两侧设有旋转轴219,通过该旋转轴219与形成于旋转承受部214两侧的旋转轴承220吻合,从而能够使第二框体202以旋转轴P3为中心折叠。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上述旋转轴217和旋转轴219做成空心形状,进行第一框体201和第二框体202的电气布线。由此,解决因布线导致的不整齐。
这样,涉及本实施方式的操作连接部204通过中间连接部216连接第一框体201和第二框体202,从而可设置正交的旋转轴P3和旋转轴P4,由此,可实现折叠和旋转功能。
其次,在图12中,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框体201的底面部具备容纳键盘210的键盘容纳部221。键盘210具备其前部具有与上述第一框体201的前部形状一致的圆弧形状的薄形板状的外观形状。并且,该键盘210的上面在后方配置由多个键构成的键盘组,从而在其前部的圆弧形状部形成手掌座。
另一方面,上述键盘容纳部221在其两侧具备可滑动地支撑上述键盘210的两端部的一对支撑导轨222而形成。再有,在键盘210的上面后端部设有连接销223,可滑动地连接在形成于键盘容纳部221的顶面的滑动槽224中。根据该结构,上述键盘210通过用支撑导轨222支撑两侧,从而能够容纳在上述键盘容纳部221内。另一方面,使用键盘210的场合,能够将该键盘210沿着支撑导轨222从上述键盘容纳部221中拉出。此时,连接销223也沿着滑动槽224滑动,在键盘组露出的规定位置以上时发挥作用以使键盘210不会拉出。由此,能够防止键盘210的落下。
并且,根据具备上述结构的键盘210的拉出结构,已拉出的键盘210由于用上述拱形的紧握部209支撑其下部,所以将手腕放在上述键盘210的手掌座上的输入作业的向下方作用的应力能够用上述拱形的紧握部209牢固保持.并且,上述键盘210通过连接销223和滑动槽224的连接,能够以连接销223为中心使键盘210向左右方向旋转,从而能够确保输入时的作业姿势的自由度.
其次,参照图13更为详细说明操作开关组400。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以跟踪球401为中心各开关类以圆弧状配置。跟踪球401设置在第一框体201的前部的圆弧形状的中心位置附近。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圆弧形状的中心位置与上述旋转轴P2一致。并且,通过该旋转轴P2设定与上述旋转轴P3正交的直线P10的场合,通过将从上述旋转轴P2朝向该直线P10打开成扇形的角度θ10的范围做成不配置键和操作按钮的平坦面,将该平坦面作为手掌座208,剩下的θ11(360度-θ10)的范围作为配置各键和操作按钮的操作配置面。再有,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上述角度θ10设定为相对上述直线P10左右对称地打开的约90度。
另外,在上述直线P10的一方的一侧的手掌座208上设有用较小的突起部形成的原位标记230。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手掌座208的右侧的边缘部附近设有由3个突起部构成的原位标记230。根据该结构,能够由原位标记230和跟踪球401的两个基点设定主线P13。
操作者用触觉使左手的手腕附近与该原位标记230一致,并以指尖的触觉接触跟踪球401,从而使操作操作开关组400的左手以盲触与上述主线P13一致,并能够以跟踪球401为中心以盲触操作配置在其圆周上的各开关类。在超声波诊断装置1中,一边观察监视画面203一边用一只手操作超声波探头58,用另一只手操作操作开关组400,由于频繁发生盲触,所以上述特征有效。
再有,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一般右撇子(右手操作超声波探头58)较多,所以在手掌座208的右侧设置原位标记230,但也可以在左侧的手掌座208上设置原位标记230。在现有技术中,在手掌座208的边缘部整体设置较小的突起部,并以盲触识别手掌座和手腕的关系,但在本实施方式中,特征在于,通过将较小的突起部设置在手掌座208的一侧或者分在两侧设置而作为原位标记230,并形成连接该原位标记230和跟踪球401的主线P13。
接着,进一步说明以跟踪球401为中心排列的操作开关组400。首先,在最接近跟踪球401的第一圆周键组410配置使用频率高的确定键411和取消键412和脉冲多普勒转换键413和连续多普勒转换键414。该第一圆周键组410形成为连续的环状,从而与其它键组可识别。其次,在第一圆周键组410的周围配置等间隔配置较大圆形键的第二圆周键组420。在该第二圆周键组420配列还原键426、B模式键425、彩色模式键424、多普勒模式键423、M模式键422和ODM波束线键421。这里,还原键426采用在接受动作状态下点亮的按压按钮开关机构,除了该还原键426以外的第二圆周键组420的各键是中央在接受动作状态下点亮的按压按钮开关机构,其周围的环采用旋转开关机构。
换言之,如图13的(b)图所示,ODM波束线键421等构成为包括:设在第一框体面206的在周围具备环状的凹部421g的开口部421;设置在该开口部421内的按压开关机构421e;组装在该开口部421中的按压开关按钮421a;安装在上述凹部421g中的旋转环421b;以及设置在上述凹部421g中的旋转检测部421c.在本实施例中,能够用按压开关机构421e检测按压开关按钮421a的按压操作,能够用旋转检测部421c检测旋转环421b的旋转.并且,上述按压开关按钮421a和旋转环421b用透明材料形成,在按压开关按钮421a的内部设有灯421d,所以构成为在接受ODM波束线键421的操作时,则上述灯421d点亮,该光照亮按压开关按钮421a和旋转环421b.
另外,在第二圆周键组420的周围并在其两侧前部配置第三圆周键组430和第四圆周键组440,在其两侧后部配置第五圆周键组460和第六圆周键组465,而且在右侧后方配置滑动开关组450。在上述第三圆周键组430中配置第一录像按钮和打印机和画面转换开关等。在第四圆周键组440上配置第二录像按钮和测量菜单和报告开关等。在滑动开关组450上设有多个不同章度放大滑动开关。在第五圆周开关组460上设有焦距和焦距段数和显示深度的转换开关。第六圆周键组465上设置功能开关等。
其次,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构成操作开关组400的开关类按照使用频率进行分类,将这些按使用频率分类的开关组在以跟踪球401为中心的同心圆上与使用频率对应地设置。也就是,将使用频率最高的开关配置在第一圆周键组410上,将使用频率次高的开关组配置在第二圆周键组420上。并且,配置在同心圆上的开关类再以使用频率高的开关靠右侧,也就是偏向于以上述主线P13为中心的区域P14进行配置。
换言之,涉及本实施方式的操作开关组400以将跟踪球401作为中心的同心状并与使用频率对应地配置各开关类,并且在各同心圆上配置的开关类进一步在具备原位标记230的一侧配置使用频率高的开关。根据该配置结构,由于操作者一只手与主线P13一致,在该一只手到达的范围内配置使用频率高的开关,因而能够快速且以盲触进行各种操作。再有,即使操作者相对超声波诊断装置1改变位置,操作装置200以跟踪球410为中心旋转,所以操作者的使用环境不会较大地变化,因而不会强迫使用者作出勉强的姿势,或者减轻使盲触的操作性发生较大改变的情况。并且,操作装置200能够在其高度或者左右方向移动,因而减轻上述操作环境发生较大变化。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操作组400的开关分别做成在接受其操作时点亮的结构,所以操作者一眼便能把握操作状态的状况。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第二圆周键组420的开关类按照操作顺序自左绕逆时针排列,它们利用在同心圆上设置的多个LED灯427引导显示,所以能够进一步提高操作性。
其次,参照图14~图15,对可动臂300的动作机构进行说明。图14是升降功能机构部的结构图。图15是安装机构部的结构图,(a)图是横向剖视图,(b)图是纵向剖视图,(c)图是使安装机构部向横向移动的状态的主视图。
在图14中,在涉及本实施方式的可动臂300中,通过采用具备连杆结构的升降功能机构部301,从而能够在维持设置在其前端部的安装机构部350的姿势的状态下取得上述第一姿势Q1和第二姿势Q2。为了实现该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固定安装在主体框体100上的第一基体部310、固定有安装机构部350的第二基体部311、并排安装在第一基体部310和第二基体部311之间的一对臂部件312、以及连接第一基体部310的规定位置和臂部件312的弹簧部件313构成升降功能机构部301。
构成臂部件312的第一臂部件312a和第二臂部件312b的一端分别用旋转轴P1a和旋转轴P1b可旋转地安装在第一基体部310上,第一臂部件312a和第二臂部件312b的另一端分别用旋转轴P5a和旋转轴P5b可旋转地安装在第二基体部311上.第一臂部件312a的旋转轴P1a和P5a之间的长度L1a、和第二臂部件312b的旋转轴P1b和旋转轴P5b之间的长度L1b设定为相同长度.另外,上述旋转轴P1a和旋转轴P1b之间的长度L2a、上述旋转轴P5a和旋转轴P5b之间的长度L2b设定为相同长度.
根据该连杆结构,以虚拟设置在上述旋转轴P1a和旋转轴P1b之间的旋转轴P1为中心,虚拟设定在旋转轴P1b和旋转轴P5b之间的旋转轴P5以半径L1a(L1b)的尺寸进行圆运动。并且,安装在该虚拟设定的旋转轴P5上的安装机构部350总是以相同姿势以上述旋转轴P1为中心进行旋转。
这里,可动臂300由于通过安装机构部350安装在其前端部上的操作装置200的重量(重力G),总是要朝下方旋转。于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有具有与上述朝向下方的重力G对抗的作用的弹簧部件313。该弹簧部件313例如以连接第二臂部件312b和第一基体部310之间的方式安装,具备与重力G对抗的应力,总是发挥作用以维持相同的位置。
另外,图14中虽然未图示,但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设置固定可动臂300的旋转的锁定开关。该锁定开关设置在上述拱形的紧握部209的内侧,通过使用者握紧拱形的紧握部209,从而解除上述锁定开关,通过释放该握紧动作,使锁定开关进行动作。该锁定开关的结构如下,即锁定开关的动作通过未图示的传递机构传递到固定上述旋转轴P5(P5a、P5b)的旋转的未图示的固定机构。
根据该结构,使用者一边握紧上述拱形的紧握部209一边使操作装置200移动到目的位置,在该移动后的地点,通过离开拱形的紧握部209,能够在任意位置固定操作装置200。
其次,参照图15,进一步说明安装结构部350的具体结构。在图15中,涉及本实施方式的安装机构部350构成为包括:与设置在上述可动臂300前端的第二基体部311通过旋转轴P6安装的安装基体320;和可滑动地安装在该安装基体320上的移动基体321;以及通过旋转轴P2与该移动基体321可旋转地安装的旋转基体322。
上述安装基体320用第二基体部311和旋转轴P6构成倾斜机构部370。旋转轴P6由可容易地调整紧固安装基体320和第二基体部311的连接部的强度的螺钉等构成,通过紧固该螺钉,能够固定安装基体320和第二基体部311,在松开紧固后调整到任意角度之后,能够再次紧固并固定。
上述移动基体321在其底面部形成具备与操作装置200的横向宽度相同尺寸的凹部361,在该凹部361的两侧(Z5方向)形成移动导轨362。另一方面,上述安装基体320在其两侧(Z5方向)形成与上述移动导轨362可滑动地嵌合的导轨安装部363。也就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移动基体321的凹部361中嵌入安装基体320,并通过移动导轨362和导轨安装部363的嵌合而构成水平移动机构部360。
如(a)图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Z5方向设定为超声波诊断装置1的左右方向,所以上述移动导轨362设定在左右方向的水平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操作装置200位于装置配置面103的上方的投影面积内的状态作为通常的状态,因而具备具有与装置配置面103的横向宽度大致相同宽度尺寸的上述移动导轨362的安装机构部350配置在装置配置面103的上方位置。
在该通常状态下,安装在可动臂300前端上的安装基体320安装在上述移动导轨362的一方的一侧(图面上、右侧)上,可动臂300从设于装置配置面103的一侧上的臂移动槽109朝向上方露出.从该状态,相对导轨安装部363并借助于移动导轨362使移动基体321向Z5方向(图面上、右方向)滑动移动,从而如(c)图所示,能够取得导轨安装部363移动到移动导轨362的另一方的一侧(图面上、左侧)的第三姿势Q3.
如此地,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从操作装置200位于装置配置面103上方的通常的第一姿势Q1或者第二姿势Q2,取得操作装置200伸出到主体框体100的一侧的第三姿势Q3。根据该操作装置200伸出到一侧的第三姿势Q3,能够应对在狭窄病房或者诊疗室的多种检查姿势。
另外,如(b)图所示,旋转基体322在其上面安装上述操作装置200,其底面通过旋转轴P2并借助于旋转机构部380可旋转地安装在移动基体321的上面。在本实施方式中,由移动基体321的贯通孔、形成于旋转基体322的轴承部、以及通过上述贯通孔安装在上述轴承部上的螺钉构成旋转机构部380。
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使操作装置200是第一姿势Q1或第二姿势Q2或第三姿势Q3,通过旋转机构部380,均能够朝向使操作装置200旋转的操作者希望的方向。再有,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有旋转基体322,在该旋转基体322上安装操作装置200,但还可以没有旋转基体322,在操作装置200的底面上设置上述轴承部,并通过上述贯通孔,在该轴承部上直接安装螺钉。
其次,参照图1、图16,进一步说明超声波诊断装置1的操作姿势。图16是超声波诊断装置的操作姿势的使用状态图,(a)图是站立姿势的使用状态图,(b)图是就座姿势的使用状态图,(c)图表示将操作装置横向拉出后的使用状态图。
首先,在图1中,在本实施方式中,使可动臂300的前端位于上方,将第二框体202折叠的第一姿势Q1作为容纳状态,则较为方便。该第一姿势Q1是操作装置200容纳在主体框体100的投影面积内且设置在主体框体100最上方位置上的状态。因此,该容纳状态的第一姿势Q1由于设置面积最小且向周围伸出的部分也小,而且由于操作开关组400和监视画面203被隐藏,所以容纳性良好。
从该容纳状态,操作者保持较大的框体把手部102,能够向任意场所进行移动。此时,该超声波诊断装置1基于与上述容纳状态相同的理由,旋转性和直线前进性优良。
另外,在使超声波诊断装置1移动到进行检查的目的场所的状态下,如果打开上述第二框体202,则用1个操作便能够使监视画面203和操作开关组400处于备用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主体框体100的框体面上设有未图示的电源开关和电流断路器开关,通过使这些开关处于接通状态,从而能够使该超声波诊断装置1处于接通状态,能够在上述监视画面203上显示未图示的起动调试画面。并且,通过操作操作开关组400,能够执行各种检查。
在该接通状态下,由于能够在设于防撞部205上的凝胶容纳容器容纳部228中安放凝胶容纳容器83,在第二探头容纳部229中安放所使用的超声波探头58,因而适应性良好。另外,由于能够将备用的超声波探头58和凝胶容纳容器83容纳在探头容纳部110和容器容纳凹部113中,所以备用性良好。
并且,如图16的(a)图所示,在将操作装置200组装到主体框体100的上方位置上的第一姿势Q1中,对操作者以站立姿势进行操作的场合有利.从该站立姿势,操作拱形的紧握部209并降低操作装置200,取得(b)图的第二姿势Q2,则能够做成最适于就座姿势的动作姿势.该第二姿势Q2是操作装置200组装到向前方伸出的低的位置从而就座姿势的操作者容易进行操作的姿势.
若是该第二姿势Q2,则例如操作者坐在椅子上用右手抓住超声波探头58,并用左手操作操作开关组400,视线能够朝向监视画面203进行检查。在该就座姿势下,由于能够使操作者的膝盖位于操作装置200的下方,因而能够使主体框体100接近操作者。
并且,在该检查状态下,由于能够使操作装置200以摇头的方式旋转,从而按照操作者的姿势而使监视画面203和操作开关组400与可见性和操作性良好的位置一致。并且,操作者若是使左手与主线P13一致,则能够以盲触操作操作开关组400。另外,由于在操作装置200上设有超声波探头58和凝胶容纳容器83,所以用超声波探头58的检查变得容易。
另外,从该第二姿势Q2使操作装置200接近床或者使被检测者看到监视画面203的场合,能够取得将第二框体202拉到主体框体100的一侧的(c)图所示的第三姿势Q3。根据该第三姿势Q3,例如床的横向空间小的场合,在该空间以其长度方向与床的长度方向一致的姿势插入超声波诊断装置1,能够以操作者位于该床和超声波诊断装置1之间的姿势进行检查。另外,在无法将超声波诊断装置1设置在床附近的状态和想要将操作装置200向床的上方位置立起的场合也有利。
如此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将具备监视画面203的第二框体202相对于具备操作开关组400的第一框体201可折叠且可旋转地进行设置,所以操作者能够分别进行调整以使操作开关组400与进行操作的手的姿势一致、使监视画面203与操作者的视线一致。并且,该操作装置200由于不仅是升降功能机,而且利用水平移动和倾斜功能及旋转功能可进行多种动作,所以能够以简单的操作适用于操作者的操作性和可见性还有对被检测者的信息提供等的动作姿势。
第二实施方式
其次,参照图17,对涉及第二实施方式的超声波诊断装置1a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7是涉及第二实施方式的超声波诊断装置的升降功能机构容纳部的概要机构图,(a)图是第一姿势Q1的俯视图,(b)图是第一姿势Q1的侧视图,(c)图是第二姿势Q2、第三姿势Q3的俯视图,(d)图是第二姿势或者第三姿势Q3的侧视图。
首先,在图17中,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主体框体100a的前面设有向后方倾斜的装置配置面103a,具备沿着该倾斜的装置配置面103a在上下方向上升降操作装置200的结构。升降功能机构部301a构成为包括:设置在主体框体100a内的升降部340;安装在该升降部340上的水平臂341;在前后方向(箭头P20方向)上可滑动地安装在该水平臂341上的滑动工作台342;设置在上述装置配置面103a两侧的滑动槽343;以及可旋转或者可滑动地安装在上述滑动工作台342上的安装机构部350a。
根据本实施方式,当上述升降部340在上下方向移动时,则安装在该升降部340上的一对水平臂341在维持水平的状态下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在上述滑动工作台342的一端侧的两侧安装在上述滑动槽343移动的滚子344。由此,当水平臂341在上下方向移动时,滑动工作台342在前后方向(箭头P20方向)移动。
也就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a)(b)所示,水平臂341配置在倾斜的装置配置面103a的上方位置的状态是安装在安装机构部350a上的操作装置容纳在主体框体100a的投影面积内的第一姿势Q1.从该第一姿势Q1通过升降部340使水平臂341下降时,设置在滑动工作台342一端的滚子344沿着滑动槽343向下方移动,滑动槽343沿着上述装置配置面103a倾斜地设置.由于滑动工作台342可滑动地支撑在上述水平臂341上,所以在水平臂341下降时,滑动工作台342也下降.
该下降的滑动工作台342通过滚子344和滑动槽343的嵌合,在向箭头P20方向被推出的同时下降,如(c)(d)图所示,取得使操作装置200在倾斜的装置配置面103a的下方位置且向箭头P20方向伸出的第二姿势Q2。另一方面,如果通过升降部340将水平臂341向上方提高,则滑动工作台342通过滑动槽343和滚子344的嵌合,一边引入到主体框体100a侧一边上升,因而能够使操作装置200如(a)(b)图所示取得第一姿势Q1。
在该图17的第二实施方式中,虽然做成在装置配置面103a的两侧支撑水平臂341的一对结构,但还可以是如第一实施方式那样,仅在一侧支撑的结构。另外,在该图17中,虽然没有图示,但在上述装置配置面103a上配置用图4说明的连接装置51。
如此地,根据本第二实施方式,由于不必使用连杆机构便能够在维持操作装置200姿势的状态下取得第一姿势Q1和第二姿势Q2,所以能够取得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其它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将控制部53设置在上述主体框体100内,但还可以设置在操作装置200上。
另外,作为其它实施方式,还可以做成用波纹状的罩覆盖臂移动槽109的结构。例如,通过设置分别连接臂移动槽109的上端和可动臂300、以及可动臂300和臂移动槽109下端的可伸缩的波纹结构的罩,从而覆盖伴随着臂移动槽109的移动的臂移动槽109的开口,从而能够防止向该臂移动槽109的异物的混入。
另外,还可以在形成于主体框体100上面后方的倾斜面114上设置散热口。这种场合,将上述散热口设置在工作台容纳部并通过工作台107的开闭,从而进行散热口的开闭即可。这种场合,还可以在工作台111上设置设于外周的其它散热口、和连通该其它散热口和上述散热口的通道。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涉及第一实施方式的超声波诊断装置的概要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超声波诊断装置的装置方框图。
图3是表示超声波诊断装置的各装置的配置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装置配置面的装置配置图。
图5是超声波诊断装置1的外观图。
图6是超声波诊断装置1的外观图。
图7是表示工作台的折叠结构的立体图。
图8是操作装置的俯视图。
图9是第二框体已关闭的状态的操作装置的右视图。
图10是第二框体已打开的状态的操作装置的右视图。
图11是操作连接部的分解结构图。
图12是键盘拉出后的外观图。
图13是操作开关组的详细图。
图14是升降功能机构部的机构图。
图15是安装机构部的机构图。
图16是超声波诊断装置的操作姿势的使用状态图。
图17是涉及第二实施方式的超声波诊断装置的升降功能机构容纳部的概要机构图。
图中:
1-超声波诊断装置,1a-超声波诊断装置,51-连接装置,
51a-软线连接部,52-超声波发送接收装置,53-控制部,
54-操作装置,55-DSC,56-图表存储器,57-监视装置,
58-超声波探头,59-辅助装置,60-电源装置,70-第一装置容纳部,
70a-容纳架,71-第二装置容纳部,72-第三装置容纳部,
81-录像装置,82-打印机,83-凝胶容纳容器,100-主体框体,
100a-主体框体,101-旋转车轮,102-框体操纵部,
103-装置配置面,103a-装置配置面,104-棒状的紧握部,
105-支撑体,106-装置配置部,107-工作台,108-工作台面,
109-臂移动槽,110-探头容纳部,111-工作台,112-装置容纳开口部,
113-容器容纳凹部,114-倾斜面,115-空间,116-工作台容纳部,
117-连接铰链,118-支撑部,200-操作装置,201-第一框体,
202-第二框体,203-监视画面,204-操作连接部,205-防撞部,
206-第一框体面,207-第二框体面,208-手掌座,209-拱形的紧握部,
210-键盘,211-隆起部,212-扬声器网,213-防撞容纳空间,
214-旋转承受部,215-折叠连接轴部,216-中间连接部,217-旋转轴,
218-折叠连接轴承部,219-旋转轴,220-旋转轴承部,
221-键盘容纳部,222-支撑导轨,223-连接销,224-滑动槽,
225-切口部,226-凹部,227-开闭盖,228-凝胶容纳容器容纳部,
229-第二探头容纳部,230-原位标记,300-可动臂,
301-升降功能机构部,301a-升降功能机构部,
302-升降功能机构容纳部,310-第一基体部,311-第二基体部,
312-臂部件,312a-第一臂部件,312b-第二臂部件,313-弹簧部件,
320-安装基体,321-移动基体,322-旋转基体,340-升降部,
341-水平部,342-滑动工作台,343-滑动槽,344-滚子,
350-安装机构部,350a-安装机构部,360-水平移动机构部,
361-凹部,362-移动导轨,363-导轨安装部,370-倾斜机构部,
380-旋转机构部,400-操作开关组,401-跟踪球,410-第一圆周键组,
420-第二圆周键组,430-第三圆周键组,440-第四圆周键组,
450-滑动开关组,460-第五圆周键组,465-第六圆周键组,
Q1-第一姿势,Q2-第二姿势,Q3-第三姿势。

Claims (5)

1.一种超声波诊断装置,至少具有:连接超声波探头的主体框体;具备操作开关的操作装置;以及连接上述主体框体和上述操作装置的可动臂,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操作装置的周围形成防撞部,
在该防撞部内至少具有一个能够容纳上述超声波探头的探头容纳部。
2.一种超声波诊断装置,至少具有:连接超声波探头的主体框体;具备操作开关的操作装置;以及连接上述主体框体和上述操作装置的可动臂,其特征在于,
具有在比上述操作装置低的位置以包围该操作装置的方式形成的防撞部,
上述操作装置具备设在该操作装置的底面部的键盘容纳部和可滑动地安装在该键盘容纳部的键盘,
上述键盘设置在比上述防撞部高的位置上,
将滑动的上述键盘支撑在该防撞部的上面部,
在该防撞部内至少具有一个能够容纳上述超声波探头的探头容纳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超声波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探头容纳部配置在至少比上述操作装置低的位置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超声波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向上述探头容纳部容纳上述超声波探头时,上述操作装置的操作面位于比该容纳的超声波探头高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超声波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防撞部配置在相同或低于上述操作装置的底面的位置上。
CN2009102657360A 2006-11-27 2007-11-22 超声波诊断装置 Active CN10170340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317956 2006-11-27
JP2006317956A JP4393506B2 (ja) 2006-11-27 2006-11-27 超音波診断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436127A Division CN101541246B (zh) 2006-11-27 2007-11-22 超声波诊断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03408A true CN101703408A (zh) 2010-05-12
CN101703408B CN101703408B (zh) 2013-03-20

Family

ID=39467752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436127A Active CN101541246B (zh) 2006-11-27 2007-11-22 超声波诊断装置
CN201110409921.XA Active CN102512201B (zh) 2006-11-27 2007-11-22 超声波诊断装置
CN2009102657360A Active CN101703408B (zh) 2006-11-27 2007-11-22 超声波诊断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436127A Active CN101541246B (zh) 2006-11-27 2007-11-22 超声波诊断装置
CN201110409921.XA Active CN102512201B (zh) 2006-11-27 2007-11-22 超声波诊断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8348845B2 (zh)
EP (1) EP2092892A4 (zh)
JP (1) JP4393506B2 (zh)
CN (3) CN101541246B (zh)
WO (1) WO200806596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96005B2 (ja) * 2007-04-06 2014-01-22 日立アロカメディカル株式会社 超音波診断装置およびそのホルダ
KR100952078B1 (ko) * 2008-06-25 2010-04-13 주식회사 메디슨 휴대용 초음파 진단기
KR100978539B1 (ko) 2008-07-25 2010-08-27 주식회사 메디슨 초음파 진단기
JP2010046374A (ja) * 2008-08-25 2010-03-04 Ge Medical Systems Global Technology Co Llc 超音波診断装置
JP5355188B2 (ja) * 2009-04-07 2013-11-27 日立アロカメディカル株式会社 小型超音波診断装置用キャリア
KR101137263B1 (ko) * 2009-04-22 2012-04-20 삼성메디슨 주식회사 프로브 거치대
JP5543728B2 (ja) * 2009-05-14 2014-07-09 日立アロカメディカル株式会社 超音波診断装置
JP5405272B2 (ja) * 2009-11-06 2014-02-05 株式会社東芝 超音波診断装置
DE102009056108A1 (de) * 2009-11-30 2011-06-01 Karl Storz Gmbh & Co. Kg Medizinische Vorrichtung zur Unterstützung einer endoskopischen Untersuchung
CN102079321B (zh) 2009-11-30 2015-08-19 Ge医疗系统环球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超声成像设备的推车及超声成像系统
JP5489157B2 (ja) * 2010-02-17 2014-05-14 ジーイー・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グローバル・テクノロジー・カンパニー・エルエルシー 超音波診断装置
JP2011177266A (ja) * 2010-02-26 2011-09-15 Toshiba Corp 超音波診断装置
JP5424490B2 (ja) * 2010-03-30 2014-02-26 東芝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トラックボール装置及び超音波診断装置
US20120316438A1 (en) * 2010-03-31 2012-12-13 Atsushi Ninomiya Portable ultrasonic diagnostic device
JP5558920B2 (ja) * 2010-05-26 2014-07-23 日立アロカメディカル株式会社 超音波診断装置
JP4797111B1 (ja) 2010-05-27 2011-10-19 日立アロカメディカル株式会社 超音波診断装置
JP4892081B2 (ja) 2010-05-27 2012-03-07 日立アロカメディカル株式会社 超音波診断装置
JP4797112B1 (ja) 2010-05-27 2011-10-19 日立アロカメディカル株式会社 超音波診断装置
JP4797110B1 (ja) * 2010-05-27 2011-10-19 日立アロカメディカル株式会社 超音波診断装置
US10092359B2 (en) 2010-10-11 2018-10-09 Ecole Polytechnique Federale De Lausanne Mechanical manipulator for surgical instruments
WO2012083281A1 (en) * 2010-12-17 2012-06-21 Spacelabs Heal Thcare. Llc Sliding track and pivot mounting system for displays on anesthesia machines
US9545240B2 (en) 2011-03-28 2017-01-17 Hitachi, Ltd. Portable ultrasound system
US9696700B2 (en) 2011-07-27 2017-07-04 Ecole Polytechnique Federale De Lausanne Mechanical teleoperated device for remote manipulation
WO2013046907A1 (ja) 2011-09-30 2013-04-04 日立アロカメディカル株式会社 携帯型超音波診断装置用カートおよび超音波診断ユニット
JP5277306B2 (ja) * 2011-11-30 2013-08-28 日立アロカメディカル株式会社 超音波診断装置
KR101387935B1 (ko) * 2012-02-17 2014-04-29 삼성메디슨 주식회사 휴대용 초음파 진단장치
US9451931B2 (en) 2012-03-29 2016-09-27 Hitachi Aloka Medical, Ltd. Carriage for ultrasonic diagnosis device
EP2901937A4 (en) * 2012-09-28 2016-05-25 Hitachi Aloka Medical Ltd PORTABLE ULTRASONIC IMAGING DEVICE
KR20140058921A (ko) * 2012-11-07 2014-05-15 삼성메디슨 주식회사 초음파 진단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WO2014097122A1 (en) * 2012-12-19 2014-06-26 Koninklijke Philips N.V. Ultrasound system control panel and display lift
US20150351719A1 (en) * 2012-12-28 2015-12-10 Hitachi Aloka Medical, Ltd. Ultrasonic imaging device and cart for ultrasonic imaging device
CN103315776B (zh) * 2013-07-15 2015-07-15 汕头市超声仪器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旅行箱式超声诊断设备
KR102135149B1 (ko) 2013-08-09 2020-07-17 삼성메디슨 주식회사 초음파 진단장치
JP6244896B2 (ja) * 2013-12-25 2017-12-13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EP3185808B1 (en) * 2014-08-27 2022-02-23 DistalMotion SA Surgical system for microsurgical techniques
KR102306139B1 (ko) * 2014-09-05 2021-09-29 삼성메디슨 주식회사 초음파 진단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EP3232977B1 (en) 2014-12-19 2020-01-29 DistalMotion SA Docking system for mechanical telemanipulator
EP4342412A3 (en) 2014-12-19 2024-06-05 DistalMotion SA Reusable surgical instrument for minimally invasive procedures
US10548680B2 (en) 2014-12-19 2020-02-04 Distalmotion Sa Articulated handle for mechanical telemanipulator
US11039820B2 (en) 2014-12-19 2021-06-22 Distalmotion Sa Sterile interface for articulated surgical instruments
EP4289385A3 (en) 2014-12-19 2024-03-27 DistalMotion SA Surgical instrument with articulated end-effector
WO2016162752A1 (en) 2015-04-09 2016-10-13 Distalmotion Sa Mechanical teleoperated device for remote manipulation
WO2016162751A1 (en) 2015-04-09 2016-10-13 Distalmotion Sa Articulated hand-held instrument
CN104758001A (zh) * 2015-04-11 2015-07-08 郑力鹏 全方位超声诊断装置
KR102635048B1 (ko) * 2015-05-19 2024-02-08 삼성메디슨 주식회사 의료기기
US9999403B2 (en) * 2015-05-19 2018-06-19 Samsung Medison Co., Ltd. Medical device
KR102513474B1 (ko) * 2015-05-29 2023-03-24 삼성메디슨 주식회사 초음파 영상장치 및 이에 적용되는 이동 유닛
EP3340897A1 (en) 2015-08-28 2018-07-04 DistalMotion SA Surgical instrument with increased actuation force
JP6673684B2 (ja) 2015-12-11 2020-03-25 株式会社メディカロイド 遠隔操作装置及び遠隔手術システム
KR102478248B1 (ko) * 2016-09-23 2022-12-19 삼성메디슨 주식회사 산부인과 진단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산부인과 진단 방법
KR101830886B1 (ko) * 2016-11-17 2018-02-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의료 기기, 이에 사용되는 디스플레이 지지 구조물 및 아암 구조물
EP3352030B1 (de) * 2017-01-24 2019-11-20 Siemens Healthcare GmbH Tragbare erweiterungseinheit für die bedienung eines medizintechnischen geräts und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s medizintechnischen geräts
US11058503B2 (en) 2017-05-11 2021-07-13 Distalmotion Sa Translational instrument interface for surgical robot and surgical robot systems comprising the same
JP6792074B2 (ja) * 2017-06-08 2020-11-25 株式会社メディカロイド 遠隔操作装置および遠隔操作システム
JP2018202032A (ja) * 2017-06-08 2018-12-27 株式会社メディカロイド 医療器具の遠隔操作装置
JP6757340B2 (ja) * 2018-01-25 2020-09-16 株式会社メディカロイド 医療器具の遠隔操作装置
JP2021513442A (ja) 2018-02-07 2021-05-27 ディスタルモーション エスエー ロボット遠隔マニピュレータを備えた手術ロボットシステム及び統合腹腔鏡手術
CN109363715B (zh) * 2018-09-26 2023-11-07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超声设备及其浮动装置
CN109363716A (zh) * 2018-09-26 2019-02-22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超声设备及其浮动装置
JP7383497B2 (ja) 2020-01-10 2023-11-20 キヤノン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超音波診断装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キャスタユニット
US11844585B1 (en) 2023-02-10 2023-12-19 Distalmotion Sa Surgical robotics systems and devices having a sterile restart, and methods thereof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25731A (en) * 1984-10-10 1986-12-02 Picker International, Inc. Ultrasonic image display mounting
JPS63318930A (ja) * 1987-06-22 1988-12-27 Toshiba Corp 超音波診断装置
JPH02111411A (ja) * 1988-10-20 1990-04-24 Sanki Eng Co Ltd 天吊型クリーンユニット
JPH0653114B2 (ja) * 1989-02-13 1994-07-20 テルモ株式会社 超音波診断装置
JP3128224B2 (ja) * 1989-08-30 2001-01-29 株式会社東芝 超音波診断装置
JP2551398Y2 (ja) * 1991-08-08 1997-10-22 ジーイー横河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コンソール
JP3279674B2 (ja) 1992-09-11 2002-04-30 株式会社日立メディコ 超音波診断装置
JP3582897B2 (ja) * 1995-07-20 2004-10-27 ジーイー横河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超音波診断装置のプローブホルダ機構
US5924988A (en) * 1997-04-11 1999-07-20 Acuson Corporation Ultrasound system display device
JP2001037755A (ja) * 1999-08-03 2001-02-13 Olympus Optical Co Ltd 超音波診断装置
US6648289B2 (en) * 2001-07-31 2003-11-18 Ge Medical Systems Global Technology Company, Llc Mechanism for horizontal adjustability of operator panel on scanner
US6821250B2 (en) * 2002-05-23 2004-11-23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Diagnostic ultrasound system cart with movable probe holders
US6709391B2 (en) * 2002-05-23 2004-03-23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Diagnostic ultrasound system cart with laterally articulating control panel
US6663569B1 (en) 2002-05-23 2003-12-16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Diagnostic ultrasound system cart with variable elevation control panel
US6699190B2 (en) * 2002-05-23 2004-03-02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Diagnostic ultrasound system cart with integral wrist pad
JP4214079B2 (ja) * 2004-04-15 2009-01-28 アロカ株式会社 超音波診断装置の操作パネル
JP2005342056A (ja) * 2004-05-31 2005-12-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超音波診断装置
JP4602017B2 (ja) * 2004-07-15 2010-12-22 株式会社東芝 超音波診断装置
JP4592455B2 (ja) * 2005-03-15 2010-12-01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の操作パネル姿勢変更機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393506B2 (ja) 2010-01-06
US8333698B2 (en) 2012-12-18
CN101703408B (zh) 2013-03-20
CN102512201B (zh) 2015-02-04
US20100152588A1 (en) 2010-06-17
JP2008126015A (ja) 2008-06-05
US20100094130A1 (en) 2010-04-15
EP2092892A4 (en) 2014-06-25
WO2008065961A1 (fr) 2008-06-05
EP2092892A1 (en) 2009-08-26
US8348845B2 (en) 2013-01-08
CN101541246A (zh) 2009-09-23
CN102512201A (zh) 2012-06-27
CN101541246B (zh) 2012-0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41246B (zh) 超声波诊断装置
US9295438B2 (en) Movable X-ray generation apparatus
JPWO2014192815A1 (ja) 超音波診断装置
JP5489157B2 (ja) 超音波診断装置
JPH03109620A (ja) 超音波診断装置
CN102753102A (zh) 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
CN104519802A (zh) 便携式超声波拍摄装置
JP2008253591A (ja) 超音波診断装置
US8052108B2 (en) Probe holder
JP4393575B2 (ja) 超音波診断装置
JPWO2010150541A1 (ja) 携帯型超音波診断装置
JP4997261B2 (ja) 超音波診断装置
JP5396005B2 (ja) 超音波診断装置およびそのホルダ
WO2006081948A1 (de) Elektronische konstruktionsvorrichtung
CN114366150B (zh) 台式超声诊断仪
CN1512526A (zh) 可折叠键盘
JP4917948B2 (ja) 超音波診断装置
CN218041425U (zh) 一种远程医疗会诊设备
JP5221890B2 (ja) 超音波診断装置
CN115102990A (zh) 一种远程医疗会诊设备
JPH054776Y2 (zh)
KR20050113538A (ko) 디스플레이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411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Hitachi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Medical Corporatio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111

Address after: Chiba County, Japan

Patentee after: Fujifilm medical health Co.,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Manufacturing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