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90390B - 感应加热烹调器 - Google Patents

感应加热烹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90390B
CN101690390B CN2008800214234A CN200880021423A CN101690390B CN 101690390 B CN101690390 B CN 101690390B CN 2008800214234 A CN2008800214234 A CN 2008800214234A CN 200880021423 A CN200880021423 A CN 200880021423A CN 101690390 B CN101690390 B CN 10169039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rared ray
ray sensor
light
top board
coo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02142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90390A (zh
Inventor
片冈章
庆岛敏弘
森本泰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6903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903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903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903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6/00Heating by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fields
    • H05B6/02Induction heating
    • H05B6/10Induction heating apparatus, other than furnaces,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5B6/12Cooking devices
    • H05B6/1209Cooking devices induction cooking plates or the like and devices to be us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m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6/00Heating by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fields
    • H05B6/02Induction heating
    • H05B6/06Control, e.g. of temperature, of power
    • H05B6/062Control, e.g. of temperature, of power for cooking plates or the lik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2213/00Aspects relating both to resistive heating and to induction heating, covered by H05B3/00 and H05B6/00
    • H05B2213/07Heating plates with temperature control mean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感应加热烹调器,在红外线传感器显示窗(4g)的内侧形成由比红外线传感器显示窗(4g)狭小的遮光层(7b)围成的红外线透射窗(4a),在红外线透射窗(4a)的下方具有检测红外线的红外线入射部(43a)和发光部(56a),在红外线透射窗(4a)的内侧设置发光面(4b),由此,使使用者能够可靠地将烹调容器(P)载置在红外线透射窗(4a)上。

Description

感应加热烹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烹调容器进行感应加热并且使用红外线传感器控制烹调容器的温度的感应加热烹调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作为不使用火的烹调器,感应加热烹调器正广泛普及。在该感应加热烹调器中,在加热线圈的中央下方配置红外线传感器,根据来自红外线传感器的输出,利用控制部控制逆变(inverter)电路,控制加热线圈的输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38660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上述结构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当使用者无意识地以不盖住红外线传感器的上表面的方式载置烹调容器时,不能利用红外线传感器适当地检测烹调容器的温度。特别是在感应加热烹调器周围昏暗的情况下,存在难以看到红外线传感器的位置的问题。另外,在锅等烹调容器的底面上温度最容易上升的是磁通密度最高且加热时的发热最大的加热线圈绕组的最外周和最内周的中间部,如果在该部位配置红外线传感器,则能够提供温度跟踪性良好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但存在如下课题:红外线传感器配置于偏离加热线圈中心的位置,使用者不将烹调容器载置在红外线传感器之上的可能性进一步提高,利用红外线传感器不能适当地检测烹调容器的温度的情况增加。
本发明是鉴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问题点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便利性良好的感应加热烹调器,能够容易看到从烹调容器辐射的红外线的射向红外线传感器的入射区域,能够利用红外线传感器可靠地对烹调容器进行温度控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包括:构成外廓的主体;顶板,其安装于上述主体的上部,用于载置烹调容器;加热线圈,其与上述顶板相对地设置在上述顶板的下方,用于产生交流磁场而对烹调容器进行感应加热,在上述顶板面设置红外线传感器显示窗,在上述红外线传感器显示窗的内侧形成由比红外线传感器显示窗狭小的遮光部围成的红外线透射窗,且在上述红外线透射窗的下方具有对从烹调容器辐射的红外线进行检测的红外线传感器和发光部,在上述红外线透射窗的内侧能够看到上述发光部的发光,且设置有根据上述红外线传感器的输出信号来控制上述加热线圈的输出的控制部。
本发明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在红外线传感器显示窗的内侧形成由比红外线传感器显示窗狭小的遮光部围成的红外线透射窗,在红外线透射窗的下方具有对从烹调容器辐射的红外线进行检测的红外线传感器,通过仅在红外线传感器的上表面设置透过光的红外线透射窗,能够防止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周围的强的光进入红外线传感器而使从锅等烹调容器发生的红外线的检测水平降低,并且对使用者较大地显示红外线传感器显示窗,使使用者能够识别红外线传感器位置。另外,即使锅等烹调容器从红外线传感器显示窗稍微偏离,红外线透射窗的上表面也会产生由锅等烹调容器盖住的余隙,结果是即使烹调容器稍微偏离也能够稳定地进行温度控制,能够使使用便利性优良。
另外,利用发光部通知使用者红外线传感器的位置,让使用者能够可靠地将锅等烹调容器载置在盖住红外线传感器的透射窗的位置。尤其是在周围昏暗的情况下,利用发光部通知红外线传感器的位置是有效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概略剖面图;
图2是设置在图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上的顶板的局部平面图;
图3是图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主要部分分解立体图;
图4是设置在图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上的导光筒保持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从下看图4的导光筒保持部件时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设置在图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上的红外线传感器附近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实施方式2的顶板的局部平面图;
图8是设置在图7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上的红外线传感器附近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实施方式3的顶板的局部平面图;
图10是设置在图9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上的红外线传感器附近的局部放大图;
图11是其它实施方式的顶板的局部平面图。
符号说明
2主体
4顶板
6加热线圈
6a加热线圈中心
4a、4h红外线透射窗
4g、4n红外线传感器显示窗
4j  点亮窗
7b遮光层
10红外线传感器
11LED(发光体)
24a控制部
43红外线入射部
56a发光部
D连结加热线圈中心和发光部的中心的直线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发明,包括:构成外廓的主体;顶板,其安装于所述主体的上部,由透过红外线的材料形成;加热线圈,其设置于上述顶板的下方且与上述顶板相对配置,用于产生交流磁场而对载置在上述顶板上的烹调容器底面进行感应加热;红外线传感器,其对从所述烹调容器底面向所述红外线透射窗的下方辐射的红外线进行检测;导光部,其具有形成有与上述顶板相对的开口部的红外线入射部,并且形成有使从上述红外线入射部射入的上述红外线通过且使上述红外线传感器受光的光路;发光部,其朝向上述顶板背面方向发出可见光;和控制部,其根据上述红外线传感器的输出信号来控制上述加热线圈的输出,在上述顶板表面或背面进行印刷,设置利用区域来显示上述红外线入射部存在的位置的红外线传感器显示窗,在上述红外线传感器显示窗的内侧形成由比红外线传感器显示窗狭小的遮光部围成的作为透过红外线的区域的红外线透射窗,将上述发光部设置在上述红外线透射窗的下方,能够在上述红外线透射窗的内侧看到上述发光部的发光,由此,在红外线传感器显示窗的内侧由比红外线传感器显示窗狭小的遮光部围成的红外线透射窗抑制感应加热烹调器周围的强的光(干扰光)进入红外线传感器,因此,能够防止从锅等烹调容器发生的红外线的检测功能因干扰光而降低。通过使遮光部为黑色或接近暗黑色的颜色(例如灰色、茶色等)并为光吸收作用的大的被膜,来抑制干扰光在顶板内部反射并传递,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防止干扰光从红外线入射部侵入的效果。另外,对使用者较大地显示红外线传感器显示窗,使使用者能够明确地识别红外线传感器位置。另外,即使锅等烹调容器稍微偏离红外线传感器显示窗,红外线透射窗的上表面也会产生由锅等烹调容器盖住的余隙,结果是即使烹调容器稍微偏离也能够稳定地进行温度控制,能够使使用便利性优良。
另外,向上述点亮窗的背面照射上述发光部发出的光,能够在红外线透射窗的内侧看到发光部的发光,由此,能够正确地通知使用者红外线传感器的位置,让使用者将锅等烹调容器可靠地载置在盖住红外线传感器的透射窗的位置。特别是在周围昏暗的情况下,用发光部通知红外线传感器的位置是有效的。
第二发明,包括:构成外廓的主体;顶板,其安装在上述主体的上部,由透过红外线的材料形成;加热线圈,其设置在上述顶板的下方且与上述顶板相对配置,用于产生交流磁场而对载置在上述顶板上的烹调容器底面进行感应加热;红外线传感器,其对从所述烹调容器底面向所述红外线透射窗的下方辐射的红外线进行检测;导光部,其具有形成有与上述顶板相对的开口部的红外线入射部,并且形成有使从上述红外线入射部射入的上述红外线通过并使上述红外线传感器受光的光路;发光部,其朝向上述顶板背面方向发出可见光,在上述顶板表面或背面设置红外线传感器显示窗,在上述红外线传感器显示窗的内侧分离形成由比红外线传感器显示窗狭小的遮光部围成的作为透过红外线的区域的红外线透射窗和点亮窗,在上述点亮窗的下方设置发光部,向上述点亮窗的背面照射上述发光部发出的光,由此,红外线透射窗能够利用遮光部与发光部用的光透射窗独立,形成红外线传感器专用的光透射窗,并且红外线入射部的上方周围的遮光性提高,能够更加降低红外线传感器对于感应加热烹调器周围的强光的影响。另外,如果使遮光部为黑色或接近暗黑色的颜色(例如灰色、茶色等)并为光吸收作用的大的被膜,则抑制干扰光在顶板内部反射并传递,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防止干扰光从红外线入射部侵入的效果。
另外,相对于发光部形成专用的点亮窗,但点亮窗位于红外线传感器显示窗中,如果从使用者方观察,则感觉到在对红外线传感器的位置进行照明,通知使用者红外线传感器的位置,能够让使用者将锅等烹调容器可靠地载置在盖住红外线传感器的透射窗的位置。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本发明不被该实施方式限定。
(实施方式1)
图1是本发明的感应加热烹调器C的概略剖面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感应加热烹调器C具有构成外廓的主体2、安装于主体2的上部并载置锅等烹调容器P的顶板4、设置在顶板4的下方并发生高频磁场的大致圆盘状的加热线圈6。
顶板4以透过光的结晶化陶瓷等绝缘体为材料形成为板状,通过在其背面或表面以显示有与加热线圈6上表面相对的圆形状的区域的方式形成银色等的有色薄膜印刷膜7a(参照图6),设置显示有载置烹调容器P的范围的加热部5(参照图2)。显示加热部5的区域的非印刷部4c利用未形成有印刷膜7a的部分以规定宽度的线形成为圆形,在印刷膜7a的外侧(下表面)的层上,在与印刷膜7a大致同等范围内通过印刷形成有黑色的遮光层7b(参照图6)作为透光率大致为零的遮光部。另外,也可以使线状的非印刷部4c为与周围不同的颜色。例如如图2所示,也可以使在加热线圈6上部用印刷膜7a形成的圆形状的印刷部4d和加热线圈6上部以外的印刷部4e为银色,且在非印刷部4c上形成透明或半透明的黑色、茶色等印刷膜。另外,也可以在加热线圈6的外周的更外侧(横方向)辐射状地设置多个规定长度的缝隙部4f,显示加热部5的区域。也可以能够透光地形成缝隙部4f,或者能够透光地构成顶板4的加热线圈6周围,在其下方设置环状且线状的发光部(未图示),使其在缝隙部4f或加热线圈6周围发光来显示加热部5的区域。印刷部4d、非印刷部4c、缝隙部4f的形状均显示加热部5的范围,也可以任意地选择一个以上来显示加热部5的范围。
在显示加热部5的顶板4的中央跟前侧的背面设置有透过光的黑色薄膜印刷膜7c,且形成有红外线传感器显示窗4g(参照图2),其平面形状形成为大致长方形。在图6中,A的范围表示红外线传感器显示窗4g。在红外线传感器显示窗4g中,在其范围内(内侧)设置有与后述的第一导光筒42a(参照图6)的上端开口部相对的区域,即能够透过从烹调容器P辐射且红外线传感器10受光的红外线的红外线透射窗4a。在图6中,B的范围表示红外线透射窗4a。红外线透射窗4a的周围由作为遮光部的遮光层7b包围。另外,红外线透射窗4a以包含有后述的发光体例如从LED11射出的光被发光部56a照射且在观察顶板4时能够看到该光的发光面4b的方式形成。
在红外线传感器显示窗4g的区域内,在能够看到第二导光部42b的端部的发光的发光面4b的跟前侧显示有“SENSOR”的字符,使用者能够容易地识别:红外线传感器显示窗4g是表示由红外线传感器10进行的温度测定用的区域的窗;和发光面4b是应该用烹调容器P覆盖的区域。
加热线圈6载置在由耐热树脂等形成的线圈基座8上,多个棒状的线圈支架9在加热线圈6的外周部螺接在线圈基座8上,由此利用线圈支架9的前端部按压并保持加热线圈6的内周部,在线圈基座8的下方,设置有对位于从加热线圈6的中心起跟前侧(从烹调人侧看,以下相同)的烹调容器P底部的温度进行检测的红外线传感器10、和朝向顶板4射出光的发光部56a,其位置关系为,从上方看在连结发光部56a的中心和加热线圈6的中心的直线D上,在发光部56a的中心和加热线圈6的中心之间配置有射入红外线传感器10的光的红外线入射部43a的中心。另外,虽然红外线入射部43a的中心也可以在直线D的附近,但优选红外线入射部43a的至少一部分处于直线D上。通过这样构成,用烹调容器P覆盖发光部56a的上方,由此能够用烹调容器P更可靠地覆盖红外线入射部43a。红外线传感器10和发光体11设置于基板(印刷电路板)12上,与其他电部件电连接。
顶板4的红外线透射窗4a(参照图6)从上方看在加热线圈6的内缘部的内侧附近在加热线圈6的径方向内侧与加热线圈6的中心不同的部位设置,红外线入射部43a和发光部56a位于红外线透射窗4a的正下方。
另外,能够将加热线圈6制成内线圈和外线圈的分割卷绕结构,将红外线透射窗4a配置在加热线圈6的外缘部的内侧、内线圈与外线圈之间的正下方。
另外,在红外线传感器10的上方设置有用于抑制可见光透过的平板状的过滤器14,并且在红外线传感器10的周围也设置有用于抑制可见光透过的侧壁16。过滤器14以经由围绕红外线传感器10周围的侧壁16覆盖基板12上的红外线传感器10的方式安装在基板12上,在位于红外线传感器10正上方的过滤器14上一体形成有凸透镜18,该凸透镜18缩小红外线传感器10的视野,即用于使从烹调容器P辐射且从红外线透射窗4a不在第一导光筒42a内面反射而直接射入红外线传感器10的红外线的量增加。
另外,在基板12上还设置有将来自红外线传感器10的输出信号放大的放大器(未图示)等,来自红外线传感器10的输出信号被放大器放大,经由连接在连接器(connector)20上的引线22、和将放大后的红外线传感器10的输出信号换算成烹调容器的温度的温度换算单元24b连接在控制部24a上。控制部24a和温度换算单元24b在控制基板24上构成。另外,温度换算单元24b也可以在基板12上构成。此外,在控制基板24的前方设置有操作加热烹调器C的操作面板28。
另外,载置红外线传感器10和发光体11的基板12被收容在由铝、非磁性不锈钢或铁板等金属形成的金属壳体(case)26内,在金属壳体26的上表面的、与红外线传感器10的受光面和发光体11的光的射出面相对的部分,形成有用于使来自烹调容器P的红外线通过并且使从发光体11射出的光通过的开口部26c。第一导光筒(第一导光部)42a的下端位于比金属壳体26的上表面更靠下方,与过滤器14接近,提高来自红外线透射窗4a的红外线射入红外线传感器10的比率。另外,开口部26c周围的金属壳体26的上表面与固定有金属壳体26的导光筒保持部件(导光部保持部件)40的下表面紧贴,使得光不从金属壳体26和导光筒保持部件40之间的间隙侵入。金属壳体26通过使金属上壳体26a和金属下壳体26b嵌合而组装。金属上壳体26a和金属下壳体26b通过分别将金属板折曲而形成。另外,将金属上壳体26a的一部分向外侧折曲而形成固定片26d。另外,基板12螺接固定在金属上壳体26a的一部分向内侧折曲而成的卡止片(未图示)上。
另外,从发光部56a射出的光通过的顶板4的一部分成为使用者能够看到从发光体11被引导从发光部56a被照射的光的区域即发光面(参照图6)4b,在从正上方看的情况下,发光面4b位于发光部56a的正上方,当使用者从跟前侧斜视时,因视差而从发光部56a的正上方变为位于跟前侧。
当对操作面板28进行操作而加热操作被指示时,来自红外线传感器10的输出信号被温度换算单元24b换算成烹调容器P的温度,但也可以不设置温度换算单元24b而将红外传感器10的输出信号作为温度信息直接输出到该控制部24a中。根据所换算的温度或红外传感器10的输出信号,控制部24a对向加热线圈6供给高频电力的逆变(inverter)电源30进行控制,将烹调容器P的温度调节到规定的温度或规定的温度以下。
如图2和图3所示,在载置并保持在线圈基座8上的加热线圈6的上方,从上起按顺序载置有:由厚度为0.5~1.5mm左右的铝制的板形成且在加热铝制的烹调容器P的情况下用于减小作用于烹调容器P的浮力的浮力减小板32、厚度为大致2mm的陶瓷纤维制的隔热件即隔热片34、厚度为大致0.5mm的电绝缘板即云母(mica)板36,在线圈基座8的下表面,以规定的间隔安装有用于将从加热线圈6向其背面侧的磁通集中在加热线圈6附近的辐射状延伸的多个铁氧体磁芯(ferrite core)38。除这些铁氧体磁芯38的一部分(后述)外的大部分在侧面看呈U字状,其两端部向上方折曲,外端部位于加热线圈6的径方向外侧,另一方面,内端部位于加热线圈6的径方向内侧。
另外,在线圈基座8的下表面安装有树脂制的导光筒保持部件40,通过将收容有上述红外线传感器10的金属壳体26的固定片26d螺接在形成于该导光筒保持部件40上的金属壳体固定部40e(参照图5)上,金属壳体26被安装在导光筒保持部件40上。此时,将导光筒(导光部)42的下端插入开口部26c,且使导光筒42的下部外壁40f的下端与圆环部40a的下表面、和金属壳体26的上表面紧贴,由此,从开口部26c被导入金属壳体26内的光仅以导光筒42为路径。
下面,参照图4和图5对导光筒保持部件40的结构进行说明。
导光筒保持部件40具有圆环部40a,该圆环部40a以规定的宽度形成为环状且其上表面抵接于加热线圈6的下表面。在圆环部40a的下表面的宽度中间部一体形成有朝向垂直下方设置的凸状的增强肋40h。在圆环部40a的前部的内周侧一体形成有导光筒42、金属壳体固定部40e、和导光筒下部外壁40f。在圆环部40a的前部,在导光筒42的前方,沿外侧径方向以规定的宽度突出设置有配线卡止部40c,在其前端附近截面L形地一体形成有配线卡止片40d。在圆环部40a的下表面,在导光筒42的附近朝向下方突出设置有金属壳体固定部40e,另外分散三处设置有导光筒保持部件固定部40g。在圆环部40a的后部,沿垂直方向一体形成有第一热敏电阻保持部件44。另外,在圆环部40a的中央部,即导光筒42和第一热敏电阻保持部件44之间,在加热线圈6的中心部的正下方的位置,覆盖第二热敏电阻保持部件51的下部的第二热敏电阻罩46与连结第二热敏电阻罩46和圆环部40a的连结部件48一起一体形成。在第一和第二热敏电阻保持部件44、46中,第一和第二热敏电阻50、52与分别形成为螺线管状的线圈弹簧53、55一起被收容(参照图1),第一和第二热敏电阻50、52与红外线传感器10同样,经由与连接器(未图示)连接的引线(未图示)连接在控制部24a上。
另外,第一和第二热敏电阻50、52是利用热传导来对烹调容器P的温度进行检测的温度检测单元,分别被收容于第一和第二热敏电阻保持部件44、51的第一和第二热敏电阻50、52通过螺旋弹簧53、55朝向顶板4施力。第二热敏电阻保持部件51与线圈基座8和连结部件49一起用树脂一体成形并被保持,并且,利用第二热敏电阻罩46覆盖下部,冷却风从用于将第二热敏电阻保持部件51的下表面的热敏电阻52的卡止部卡止的孔进入第二热敏电阻保持部件51内而不对第二热敏电阻52进行冷却。另外,红外线传感器10与热敏电阻50、52相比,过渡的温度响应性优异,因此,例如在煎炒烹调那样油量少的烹调的情况下,即使在烹调容器P底面温度急剧上升时,也能够根据红外线传感器10的输出高灵敏度地测定烹调容器P的底面的温度,能够控制加热线圈6的输出,使得在发生油起火等之前迅速地下降,并且,当放入蔬菜等被烹调物且烹调容器P的温度下降时能够迅速地恢复输出。但是,作为在由于红外线传感器10的上方未载置有烹调容器P等理由而用红外线传感器10不能检测被烹调容器P的温度的情况、和红外线传感器10发生故障的情况下的备用(backup),热敏电阻50设置在比加热线圈6的中心更靠后方的位置,加热线圈6中央的热敏电阻52作为油炸烹调时的油温自动设定之际的温度烹调用设置。
在导光筒保持部件40的圆环部40a的内缘部,朝向上方一体形成有凸状的肋40b,该肋40b以沿着通过粘接剂粘接保持在线圈基座8的背面的多个铁氧体磁芯38的内端面的方式插入,在导光筒保持部件40的圆环部40a上设置的多个导光筒保持部件固定部40g螺接在线圈基座8上,由此铁氧体磁芯38的内端部底面和侧面由导光筒保持部件40保持和位置限制。因此,导光筒保持部件40也具有作为铁氧体磁芯的机械保持部件的功能。
另外,导光筒42和第一热敏电阻保持部件44,其一部分位于肋40b的外侧,因此,与导光筒42和第一热敏电阻保持部件44对应的铁氧体磁芯38的内端部形成缺口,使得不与导光筒42和第一热敏保持部件44发生干涉,内端部形成缺口了的铁氧体磁芯38比其它铁氧体磁芯38短,在侧面看呈L字状。如图3所示,位于导光筒42和第一热敏电阻保持部件44的上方的浮力减小板32、隔热片34和云母板36的一部分形成缺口,使得至少不遮断从烹调容器P通过形成导光筒42的上部开口的红外线入射部43a射入红外线传感器10的红外线,此外第一和第二热敏电阻50、52贯通而能够与顶板4背面接触。
另外,导光筒42的截面外形形成为椭圆形,其内部被分为2部分,在加热线圈6的中心侧形成有用于将从烹调容器P辐射的红外线导向红外线传感器10的第一导光筒42a。第一导光筒具有在上端形成与顶板相对的开口的红外线入射部43a、朝向红外线传感器10开口的下端的开口部43b、和在红外线入射部43a与下端的开口部43b之间的贯通孔,即,使红外线通过且使红外线传感器10受光的光路43c。另外,形成有相对于第一导光筒42a位于加热线圈6的外侧附近,进而用于在比加热线圈6的中心靠跟前侧将从发光体11射出的光导向顶板4的第二导光筒(第二导光部)42b。因此,收容了红外线传感器10和发光体11的金属壳体26以红外线传感器10和发光体11分别与第一导光筒42a和第二导光筒42b的下端开口部43b相对的方式螺接在导光筒保持部件40上。
另外,在导光筒42的上端部,沿导光筒42的上端部外周形成有向上方延伸的马蹄形的肋42c,且在其外侧配置有规定宽度的台阶部42d,在第二导光筒42b的内部收容有用于将从发光体11射出的光高效地导向配置于顶板4附近的发光部56a使其发光而容易看到的导光体56。这样,导光体56的上端成为发光部56a,向顶板4的背面方向照射光。在图3所示的云母板36固定在加热线圈6上之际,肋42c嵌入在设置于云母板36上的孔36a内,孔36a的周围的缘部载置在台阶部42d上。同样,在半球容器状的第二热敏电阻保持部件51的上端部形成有向上方延伸的大致环状的肋51a和其外侧的台阶部51b,云母板36在孔36b内嵌入有肋51a,孔36b的周围的缘部载置在台阶部51b上。
如图5和图6所示,导光体56形成为圆柱状,在其下部一体形成有一对卡止片56a,该一对卡止片嵌入形成于第二导光体42b的下端部的一对缺口42f,用于将导光体56卡止在第二导光体42b上。该导光体56在将金属壳体26安装到导光筒保持部件40上之前,从下方插入第二导光筒42b。另外,图6中省略浮力减小板32、隔热片34、云母板36的形状。
下面,对于如上那样构成的感应加热烹调器C说明其动作、作用。
在将食品材料放入烹调容器P用本发明的感应加热烹调器C进行烹调之际,当将感应加热烹调器C的电源开关(未图示)接通时,发光体11发光,其射出光被导光体56引导从发光部56a照射光,照射到顶板4的红外线透射窗4a内的发光面4b。因此,使用者能够看到处于红外线显示窗4g内的红外线透射窗4a的发光面4b的发光,如果以盖住发光面4b的方式将烹调容器P载置于顶板4上,则能够由烹调容器P的底面可靠地盖住红外线透射窗4a,红外线传感器10能够可靠地接收从烹调容器P的底面辐射的红外线。另外,由于在发光面4b与加热部5的中心之间配置红外线传感器10,使用者以加热部5的中心和发光面4b为标记放置烹调容器P,因此,烹调容器P被更可靠地放置在红外线传感器10的上表面的红外线透射窗4a上。特别是在周围暗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通过该发光面4b通知使用者红外线透射窗4a的位置。
当对操作面板28进行操作而加热开始被指示时,控制部24a经由逆变电源30向加热线圈6供给高频电流。当向加热线圈6供给高频电流时,加热线圈6产生交流磁场,烹调容器P的温度由于感应加热而上升。当烹调容器P的温度上升时,如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Stefan-Boltzmann law)所示,烹调容器P通常辐射与其绝对温度的4次方成比例的红外线能量。从烹调容器P辐射的红外线通过红外线透射窗4a和第一导光筒42a内部,且透过以覆盖红外线传感器10的方式设置的用于除去不需要的光的过滤器14而到达红外线传感器10。
另外,当烹调容器P的温度变高时,接受到红外线能量的红外线传感器10的输出信号变大,如上所述,该输出信号由放大器放大,被输入到温度换算单元24b,由温度换算单元24b将红外线传感器10的输出信号换算成烹调容器P的温度。控制部24a进行如下调节,即,当换算出的烹调容器P的温度超过预先设定的规定的温度时,停止从逆变电源30向加热线圈6输出的高频电流的供给,或者减小高频电流。
在加热线圈6的内径附近设置红外线透射窗4a,在红外线透射窗4a的下方接近设置红外线入射部43a和发光部56a,在连结加热线圈6中心和发光部56a的中心的直线上,由于在加热线圈6中心和发光部56a的中心之间具有红外线传感器10,从而能够使变得比加热线圈6的中心部上方温度高的烹调容器P的部分所辐射的红外线射入到红外线传感器10,且使烹调容器P的中心相对于加热线圈6中心尽可能接近,能够用烹调容器P的底面覆盖由来自发光部56a的光的照射而得到的发光面4b。由此,能够使加热线圈6和加热容器P的磁接合增大,即能够提高加热效率并且使烹调容器P的底面位于红外线透射窗4a之上。因此,能够提高加热效率,并且能够可靠地执行由红外线传感器10进行的烹调容器P的温度控制,能够抑制烹调容器P的异常的发热,提高安全性,并且能够高效地进行高温下的烹调,提高使用便利性。
本实施方式中,在红外线传感器显示窗4g的内侧形成有由比红外线传感器显示窗4g狭小的遮光层7b围成的红外线透射窗4a,因此,对使用者能够较大地显示红外线传感器显示窗4g,使使用者识别红外线传感器位置,并且,红外线透射窗4a的周围由遮光层7b可靠地遮光,因此,即使感应加热烹调器C的周围存在强光,其也极难进入红外线传感器10,因此,能够防止红外线传感器10的对于从烹调容器P发出的红外线的检测水平下降。
另外,即使烹调容器P从红外线传感器显示窗4g稍微偏离,红外线传感器透射窗4a的上表面也会产生由锅等烹调容器盖住的余隙,结果是即使烹调容器P稍微偏离也能够稳定地进行温度控制,能够提供使用便利性好的感应加热烹调容器。
进一步,红外线透射窗4a使用透过光的黑色薄膜印刷膜7c,在红外线传感器显示窗4g内在红外线透射窗4a以外的部位使用同色的黑色的遮光层7b,由此,红外线传感器显示窗4g内用黑色同色化,因此,使用者将红外线传感器显示窗4g看做一个结构要素,视认性提高,并且设计性也提高。
另外,顶板4具有显示包围红外线透射窗4a的至少一部分的区域的红外线传感器显示窗4g,从发光部56a射出的光在红外线传感器显示窗4g的包围的区域内能够看到,因此,使用者通过将发光面4b和红外线透射窗4a关联起来,能够容易地识别在发光面4b上的发光的意思和红外线传感器10的存在。
另外,由于使红外线透射窗4a位于比加热线圈6的中心更靠跟前侧,因此,在红外线透射窗4a的附近在加热线圈6外缘侧发光的发光部56a的光,在其上方没有烹调容器P的情况下,从烹调人侧观察,难以被烹调容器P的侧壁遮掩,从而烹调人能够更容易地看到发光部分。
另外,使红外线透射窗4a通过加热线圈6的中心位于与主体前面正交的直线(图7的直线D)上,因此,在红外线透射窗4a的附近在加热线圈6外缘侧发光的发光部56a的光,在其上方没有烹调容器P的情况下,从烹调人侧看最难以由烹调容器P的侧壁遮掩,从而烹调人能够最容易地看到发光部分,能够使便利性更好。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有色薄膜印刷膜7a和黑色薄膜印刷膜7c分开涂敷,使顶板4带上颜色,但也可以在规定的位置预先印刷色薄膜印刷膜7a,从其上大致整体地重叠地印刷黑色薄膜印刷膜7c。总之只要能够在红外线传感器显示窗4g的内侧形成由比红外线传感器显示窗4g狭小的遮光层7b围成的红外线透射窗4a即可。
(实施方式2)
图7是设置在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上的顶板的局部平面图。另外,图8是设置在同感应加热烹调器上的红外线传感器附近的局部放大图,下面,对于与实施方式1的记载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说明。
图7中,在显示加热部5的顶板4的中央跟前侧的背面设置有透过光的黑色薄膜印刷膜7c(参照图8),形成有红外线传感器显示窗4g,其平面形状为大致长方形。在图8中,A的范围表示红外线传感器显示窗4g。在红外线传感器显示窗4g中形成有在其范围内(内侧)与形成第一导光筒42a的上端的开口部的红外线入射部43a相对的区域,即能够透过从烹调容器P辐射且红外线传感器10受光的红外线的红外线透射窗4h。另外,在红外线透射窗4h的附近跟前形成有点亮窗4j,能够看到从发光部56a射出的光。红外线透射窗4h和点亮窗4j的周围由作为遮光部的遮光层7b包围。在图8中,B1的范围表示红外线透射窗4h,B2的范围表示点亮窗4j。另外,在图8中,B2的点亮窗4j比导光体56的发光部56a稍微向前侧错开是因为考虑到从在前方使用的使用者来看的视野角。在红外线传感器显示窗4g的区域内,在能够看到第二导光部42b的端部的发光的区域即点亮窗4j的跟前侧显示有“SENSOR”字符,使用者能够容易地识别:红外线传感器显示窗4g是表示由红外线传感器10进行的温度测定用的区域的窗口、和点亮窗4j是应该用烹调容器P来覆盖的区域。
根据该结构,能够将红外线透射窗4h制成仅为红外线传感器10的透射窗,红外线传感器10周围的遮光性能够提高,且能够进一步降低红外线传感器10对于感应加热烹调器C周围的强光的影响。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点亮窗4j通过与红外线透射窗4h相同的印刷结构(透过光的黑色薄膜印刷膜7c)实现,其结果是,当发光部56a未照明时,使用者就不能识别点亮窗4j,但通过取消点亮窗4j的印刷、或制成透过光的茶色等其它颜色,即使发光部56a不照明,能够使使用者识别出点亮窗4j的存在。
(实施方式3)
图9是设置在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上的顶板的局部平面图。另外,图10是设置在同感应加热烹调器上的红外线传感器附近的局部放大图,下面,对与实施方式1的记载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说明。
图9中,在显示加热部5的顶板4的背面,大致整体设置有透过光的黑色薄膜印刷膜7c(参照图10)。在顶板的表面,表面印刷膜7d以点形状4k和字符等局部地设置,通过点形状4k印刷形成有红外线传感器显示窗4n,其平面形状形成大致长方形。在图10中,A的范围表示红外线传感器显示窗4n。在红外线传感器显示窗4n中,在其范围内设置有与形成第一导光筒42a的上端的开口部的红外线入射部43a相对的区域,即能够透过从烹调容器P辐射且红外线传感器10受光的红外线的红外线透射窗4a。在图10中,B的范围表示红外线透射窗4a。红外线透射窗4a的周围由作为遮光部的遮光层7b包围。另外,在红外线透射窗4a以包含有从发光部56a射出的光能够看到的发光面4b的方式形成。
在红外线传感器显示窗4n的区域内,在能够看到第二导光部42b的端部的发光的发光面4b的跟前侧,通过表面印刷膜7d显示“SENSOR”的字符,使用者能够容易地识别:红外线传感器显示窗4n是显示由红外线传感器10进行的温度测定用的区域的窗口、和发光面4b是应该由烹调容器P覆盖的区域。
根据该结构,取消实施方式1中使用的有色薄膜印刷膜7a,利用廉价的表面印刷膜7d实施印刷,能够形成红外线传感器显示窗4n,能够降低成本。另外,由于在顶板的表面进行印刷,与背面印刷不同具有即使改变视野角也没有识别状态的偏差的优点。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用点形状4k表示有红外线传感器显示窗4n的范围,但也可以用线形状表示红外线传感器显示窗4n,总之只要使用者能够识别即可。
另外,在实施方式1~3中,在红外线传感器显示窗中也可以加入设计性的印刷。例如,在图11中,在实施方式3的红外线传感器显示窗4n中实施点形状4m的印刷。总之,只要使用者能够识别红外线传感器显示窗即可。
进一步,在实施方式1~3中,将红外线透射窗4a设置于加热线圈6的内径附近,但是,也可以设置在加热线圈6的中心,总之通过在红外线传感器显示窗4g的内侧形成由比红外线传感器显示窗4g狭小的遮光层7b围成的红外线透射窗4a来得到同样的效果。
另外,在实施方式1~3中,遮光层7b是一层,但是,如果在加热部5的范围设置多层遮光层7b等,则即使在感应加热烹调器C的周围特别明亮时,也能够有效地防止周围的光进入红外线传感器10而使红外线传感器10的检测水平降低。
另外,在实施方式1~3中,在红外线传感器显示窗的内侧形成有红外线透射窗4a,但仅在红外线传感器显示窗的后方侧,即使红外线透射窗4a从红外线传感器显示窗露出,对性能下降也没有太大影响。
如上所述,包括:构成外廓的主体2;顶板4,其安装于主体2的上部,由透过红外线的材料形成;加热线圈6,其设置于顶板4的下方且与顶板4相对配置,用于产生交流磁场而对载置在顶板上4的烹调容器P底面进行感应加热;红外线传感器10,其对从烹调容器P底面向红外线透射窗4a、4h的下方辐射的红外线进行检测;第一导光筒42a(导光部),其具有形成有与顶板4相对的开口部的红外线入射部43a,该第一导光筒42a形成有使从红外线入射部43a射入的红外线通过并使红外线传感器10受光的光路43c;发光部56a,其朝向4顶板背面方向发出可见光;控制部24a,其根据红外线传感器10的输出信号来控制加热线圈的输出,在顶板4表面或背面进行印刷,设置通过区域来显示红外线入射部43存在的位置的红外线传感器显示窗4g、4n,在红外线传感器显示窗4g、4n的内侧形成由比红外线传感器显示窗4g、4n狭小的遮光层7b(遮光部)围成的作为透过红外线的区域的红外线透射窗4a、4h,将发光部设置于上述红外线透射窗4a、4h的下方,能够在红外线透射窗4a、4h的内侧看到上述发光部的发光,由此,在红外线传感器显示窗4g、4n的内侧由比红外线传感器显示窗4g、4n狭小的遮光部围成的红外线透射窗4a、4h抑制感应加热烹调器周围的强光(干扰光)进入红外线传感器10,因此,能够防止从烹调容器P发生的红外线的检测功能因干扰光而下降。使遮光部7b为黑色或接近暗黑色的颜色(例如灰色、茶色等)且为光吸收作用的大的被膜,由此抑制干扰光在顶板4内部反射并传递,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防止干扰光从红外线入射部43侵入的效果。
另外,对使用者较大地显示红外线传感器显示窗4g、4n,使使用者能够明确地识别红外线传感器10的位置。另外,即使烹调容器P稍微偏离红外线传感器显示窗4g、4n,红外线透射窗4a、4h的上表面也会产生被烹调容器P盖住的余隙,结果是即使稍微的烹调容器P偏离也能够稳定地进行温度控制,能够使使用便利性优良。
进一步,向点亮窗4j的背面照射发光部56a发出的光,在红外线透射窗4a、4h的内侧能够看到发光部发出的光,由此,能够正确地通知使用者红外线传感器的位置,能够让使用者可靠地将锅等烹调容器载置在覆盖红外线传感器入射部43a的位置。特别是在周围昏暗的情况下,利用发光部56a通知红外线传感器10的位置是有效的。
另外,在顶板4表面或背面设置红外线传感器4g、4n,在红外线传感器显示窗4g、4n的内侧分离形成由比红外线传感器显示窗4g、4n狭小的遮光部7b围成的作为透过红外线的区域的红外线透射窗4a、4h和点亮窗4j,在点亮窗4j的下方设置发光部,向点亮窗的背面照射上述发光部发出的光,由此,红外线透射窗4a、4h通过遮光部与发光部用的光透射窗独立,能够制成红外线传感器专用的光透射窗,并且红外线入射部的上方周围的遮光性提高,能够进一步减小红外线传感器对于感应加热烹调器周围的强的光的影响。另外,若使遮光部为黑色或接近暗黑色的颜色(例如灰色、茶色等)并为光吸收作用的大的被膜,则抑制干扰光在顶板内部反射并传递,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防止干扰光从红外线入射部侵入的效果。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感应加热烹调器,能够通知使用者红外线传感器的位置,让使用者将锅等烹调容器可靠地载置在盖住红外线传感器的透射窗的位置,从而能够可靠地进行红外线传感器的烹调容器的温度控制且使用便利性良好,因此,能够适用于家庭用或业务用的感应加热烹调容器等用途。

Claims (2)

1.一种感应加热烹调器,其包括:
构成外廓的主体;
顶板,其安装于所述主体的上部,由透过红外线的材料形成;
加热线圈,其设置在所述顶板的下方且与所述顶板相对配置,用于产生交流磁场而对载置在所述顶板上的烹调容器底面进行感应加热;
红外线传感器,其对从所述烹调容器底面向红外线透射窗的下方辐射的红外线进行检测;
导光部,其具有形成有与所述顶板相对的开口部的红外线入射部,并且形成有使从所述红外线入射部射入的所述红外线通过且使所述红外线传感器受光的光路;
发光部,其朝向所述顶板背面方向发出可见光;和
控制部,其根据所述红外线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对所述加热线圈的输出进行控制,
在所述顶板表面或背面设置红外线传感器显示窗,在所述红外线传感器显示窗的内侧形成由比红外线传感器显示窗狭小的遮光部围成的作为透过红外线的区域的所述红外线透射窗,将所述发光部设置在所述红外线透射窗的内侧下方,能够在所述红外线透射窗的内侧看到所述发光部的发光。
2.一种感应加热烹调器,其包括:
构成外廓的主体;
顶板,其安装于所述主体的上部,由透过红外线的材料形成;
加热线圈,其设置在所述顶板的下方且与所述顶板相对配置,用于产生交流磁场来对载置在所述顶板上的烹调容器底面进行感应加热;
红外线传感器,其对从所述烹调容器底面向红外线透射窗的下方辐射的红外线进行检测;
导光部,其具有形成有与所述顶板相对的开口部的红外线入射部,并且形成有使从所述红外线入射部射入的所述红外线通过并使所述红外线传感器受光的光路;
发光部,其朝向所述顶板背面方向发出可见光;和
控制部,其根据所述红外线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对所述加热线圈的输出进行控制,
在所述顶板表面或背面进行印刷,设置利用区域来显示所述红外线入射部存在的位置的红外线传感器显示窗,在所述红外线传感器显示窗的内侧分离形成由比红外线传感器显示窗狭小的遮光部围成的作为透过红外线的区域的所述红外线透射窗和点亮窗,在所述点亮窗的下方设置发光部,向所述点亮窗的背面照射所述发光部发出的光。
CN2008800214234A 2007-06-22 2008-06-23 感应加热烹调器 Active CN10169039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164615 2007-06-22
JP164615/2007 2007-06-22
PCT/JP2008/001612 WO2009001538A1 (ja) 2007-06-22 2008-06-23 誘導加熱調理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90390A CN101690390A (zh) 2010-03-31
CN101690390B true CN101690390B (zh) 2012-08-22

Family

ID=401853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0214234A Active CN101690390B (zh) 2007-06-22 2008-06-23 感应加热烹调器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8203106B2 (zh)
EP (1) EP2173137B1 (zh)
JP (1) JP5161215B2 (zh)
CN (1) CN101690390B (zh)
ES (1) ES2430616T3 (zh)
HK (1) HK1142476A1 (zh)
WO (1) WO200900153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73490A1 (ja) * 2008-12-26 2010-07-0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5077268B2 (ja) * 2009-03-04 2012-11-2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装置
EP2408262B1 (en) * 2009-03-13 2019-06-05 Panasonic Corporation Induction heating cooking device and kitchen apparatus
JP5304551B2 (ja) * 2009-09-03 2013-10-0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調理器
CN102158997B (zh) * 2010-02-12 2013-03-20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检测食材容器位置功能的加热装置
JP5274513B2 (ja) * 2010-06-03 2013-08-2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調理器
FR2968885B1 (fr) * 2010-12-10 2015-10-23 Fagorbrandt Sas Dispositif de chauffage d'une table de cuisson et table de cuisson associee
EP2632230B1 (en) * 2012-02-24 2017-06-14 Whirlpool Corporation Induction heating device, cooking appliance using such device and method for assembly thereof
JP5974357B2 (ja) * 2012-03-02 2016-08-2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EP2670214B1 (en) * 2012-05-29 2016-03-16 Electrolux Home Products Corporation N.V. An induction cooking hob with a plurality of induction coils
WO2015068076A1 (de) * 2013-11-05 2015-05-14 BSH Hausgeräte GmbH Hausgerätevorrichtung
ES2544503B1 (es) * 2014-02-28 2016-06-09 Bsh Electrodomésticos España, S.A. Procedimiento para la regulación de la temperatura de un campo de cocción
JP6219229B2 (ja) * 2014-05-19 2017-10-25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ヒータ給電機構
EP2950613B1 (en) * 2014-05-26 2019-08-07 Electrolux Appliances Aktiebolag Induction coil assembly and induction hob comprising an induction coil assembly
JP2016114289A (ja) * 2014-12-15 2016-06-23 日本電気硝子株式会社 調理器用トッププレート
EP3091818B1 (en) * 2015-05-05 2018-07-11 Electrolux Appliances Aktiebolag Induction coil for an induction hearing appliance
KR102363540B1 (ko) * 2015-07-13 2022-02-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조리 기기
US20170071034A1 (en) * 2015-09-09 2017-03-09 Cooktek Induction Systems, Llc Induction holding, warming, and cooking system having in-unit magnetic control
US10813178B2 (en) * 2016-10-25 2020-10-20 Electrolux Appliances Aktiebolag Induction coil for an induction heating appliance
TR201615831A1 (tr) 2016-11-07 2018-05-21 Arcelik As İletken katmanlar i̇çeren i̇ndükti̇f bobi̇n bi̇ri̇mi̇
US11665790B2 (en) * 2016-12-22 2023-05-30 Whirlpool Corporation Induction burner element having a plurality of single piece frames
ES2673704B1 (es) * 2016-12-23 2019-05-14 Bsh Electrodomesticos Espana Sa Dispositivo de aparato de coccion
CN110786076B (zh) * 2017-06-16 2022-05-1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感应加热烹调器及传感器单元
EP3544374B1 (en) 2018-03-23 2020-09-23 Whirlpool Corporation Induction cooktop with improved magnetic flux concentrating foil
EP3544376B1 (en) 2018-03-23 2020-08-26 Whirlpool Corporation Connection interface for induction coil array
EP3544377B1 (en) * 2018-03-23 2020-08-05 Whirlpool Corporation Temperature sensor compression features for induction cooktop assembly
US20230043515A1 (en) * 2018-05-02 2023-02-09 Elatronic Ag Remote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of cookware through a ceramic glass plate using an infrared sensor
US11219101B2 (en) * 2018-05-03 2022-01-04 Haier Us Appliance Solutions, Inc. Induction cooking appliance having multiple heating coils
US11284480B2 (en) 2018-12-19 2022-03-22 Whirlpool Corporation Sensor holding tray fixing
DE102020105222A1 (de) * 2020-02-27 2021-09-02 BST Induktion GmbH Induktionsanlage;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Induktionsanlage
EP4106494A1 (de) * 2021-06-14 2022-12-21 BSH Hausgeräte GmbH Kochfeldsystem und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s kochfeldsystems
WO2023036611A1 (de) * 2021-09-07 2023-03-16 BSH Hausgeräte GmbH Kochfeldvorrichtung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01639A (zh) * 2004-01-27 2005-11-2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感应加热烹调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856140A1 (de) * 1998-12-04 2000-06-08 Bsh Bosch Siemens Hausgeraete Sensorgesteuertes Kochfeld mit unterhalb der Kochfeldplatte angeordneter Sensoreinheit
JP2002075624A (ja) 2000-08-31 2002-03-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2003317920A (ja) * 2002-04-26 2003-11-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3903883B2 (ja) * 2002-08-30 2007-04-11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調理器
DE10260512B4 (de) * 2002-12-21 2005-03-03 Diehl Ako Stiftung & Co. Kg Blende eines optischen Sensors
JP2004227976A (ja) * 2003-01-24 2004-08-1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4123036B2 (ja) * 2003-04-21 2008-07-23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加熱調理器
JP4125646B2 (ja) * 2003-07-04 2008-07-30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装置
JP4123085B2 (ja) * 2003-07-17 2008-07-23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4356394B2 (ja) * 2003-08-19 2009-11-0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4356419B2 (ja) * 2003-10-15 2009-11-0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4016965B2 (ja) * 2004-04-08 2007-12-05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4193138B2 (ja) 2004-04-28 2008-12-1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加熱調理器
JP4552735B2 (ja) * 2005-04-06 2010-09-2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加熱調理器
JP4745012B2 (ja) 2005-09-30 2011-08-10 株式会社東芝 加熱調理器
JP4839786B2 (ja) * 2005-11-14 2011-12-2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装置
JP4793002B2 (ja) * 2006-02-07 2011-10-1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01639A (zh) * 2004-01-27 2005-11-2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感应加热烹调器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2-75624A 2002.03.15
JP特开2003-317920A 2003.11.07
JP特开2005-122962A 2005.05.12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HK1142476A1 (en) 2010-12-03
JPWO2009001538A1 (ja) 2010-08-26
US8203106B2 (en) 2012-06-19
EP2173137A4 (en) 2012-07-11
US20100206871A1 (en) 2010-08-19
CN101690390A (zh) 2010-03-31
JP5161215B2 (ja) 2013-03-13
EP2173137B1 (en) 2013-08-14
ES2430616T3 (es) 2013-11-21
WO2009001538A1 (ja) 2008-12-31
EP2173137A1 (en) 2010-04-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90390B (zh) 感应加热烹调器
CN101690387B (zh) 感应加热烹调器
CN101690392B (zh) 感应加热烹调器
JP4905449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4896695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5271360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4932548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5235678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CN101690393B (zh) 感应加热烹调器
CN101647315B (zh) 感应加热烹调器
ES2267657T3 (es) Procedimiento y dispositivo de deteccion de la temperatura de un utensilio de cocina.
JP2009059593A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WO2002060302A2 (en) Smart toaster
US11622423B2 (en) Induction cooker and sensor unit
JP4752386B2 (ja) 加熱調理器
JP5052262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7054822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2022044744A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2019046551A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2020119693A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4247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4247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