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88842A - 异常确定方法及分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异常确定方法及分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88842A
CN101688842A CN200780053426A CN200780053426A CN101688842A CN 101688842 A CN101688842 A CN 101688842A CN 200780053426 A CN200780053426 A CN 200780053426A CN 200780053426 A CN200780053426 A CN 200780053426A CN 101688842 A CN101688842 A CN 1016888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centration reagent
processing
reagent
high concentration
defini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800534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洼田磨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ckman Coulter Inc
Original Assignee
Beckman Instrument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ckman Instruments Inc filed Critical Beckman Instrument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6888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8884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2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75Systems in which material is subjected to a chemical reaction, the progress or the result of the reaction being investigated
    • G01N21/77Systems in which material is subjected to a chemical reaction, the progress or the result of the reaction being investigated by observing the effect on a chemical indicator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50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 G01N33/53Immunoassay; Biospecific binding assay;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3/531Production of immunochemical test materials
    • G01N33/532Production of labelled immunochemicals
    • G01N33/533Production of labelled immunochemicals with fluorescent label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0584Control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analysers
    • G01N35/00594Quality control, including calibration or testing of components of the analyser
    • G01N35/00613Quality control
    • G01N35/00623Quality control of instrumen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75Systems in which material is subjected to a chemical reaction, the progress or the result of the reaction being investigated
    • G01N21/77Systems in which material is subjected to a chemical reaction, the progress or the result of the reaction being investigated by observing the effect on a chemical indicator
    • G01N2021/7769Measurement method of reaction-produced change in sensor
    • G01N2021/7786Fluorescenc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2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 G01N35/025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having a carousel or turntable for reaction cells or cuvett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mmun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Urology & Nephrology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Hematology (AREA)
  • Cell Bi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Chemical Reactions (AREA)
  • Automatic Analysis And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 Investigating, Analyzing Materials By Fluorescence Or Luminesce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对根据光学性测定来分析检体的分析装置进行异常确定的异常确定方法,其根据使用含有规定的微量浓度的构成物的低浓度试药得到的测定结果即基准值、以及经过使用了含有规定的高浓度的所述构成物的高浓度试药的分析处理得到的测定结果即异常确定用测定值,对与所述高浓度试药的除去相关的分析处理进行异常确定,其测定低浓度试药的发光量和高浓度试药的发光量,评价低浓度试药的性能及高浓度试药的性能。

Description

异常确定方法及分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以光学测定为基础分析检体的分析装置的异常的确定。
背景技术
分析装置由于可以对多个检体同时进行分析处理,还可以迅速且高精度地分析多种成分,因此其使用在免疫检查、生化学检查、输血检查等各种领域的检查中。例如,进行免疫检查的分析装置,将使检体和试药在反应容器内反应的反应机构、除去反应容器内的未反应物质的除去机构、对从各试药与检体反应所产生的免疫复合体发光的发光量进行测定的测光机构分别配置在多个转盘上,还包括有将检体、试药及反应液分注或者移送到各机构的多个分注移送机构,从而进行各种各样的分析内容的免疫检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8398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原来的验证方法是,对于具有已知的分析结果的标准检体,以实际进行和通常的检体同样的一系列的分析处理所得到的分析结果是否与已知的分析结果一致为基础,验证分析装置是否异常。换而言之,以往,分析装置的操作者在实际分析标准检体得到的分析结果和已知的分析结果一致时,判断分析装置没有异常地正常工作,而实际分析标准检体得到的分析结果和已知的分析结果不一致时,则判断分析装置异常。
然而,在以往的使用标准检体的方法中,操作者虽然可以知道分析装置发生异常,但是很难正确地确定分析装置的哪个处理及哪个机构发生异常。特别地,进行免疫检查的分析装置,为了对反应时间、使用的试药、使用的机构、机构的使用时间等分别不同的各种内容进行分析处理,其具有复杂的装置构成,很难正确地确定异常。
而且,以往,关于分注移送机构的分注精度,是将具有规定的吸光度特性的试药实际分注到反应容器内,根据使用比色法的测定结果进行验证。然而,进行免疫检查的分析装置没有比色测定部,因此,要验证分注精度,操作者必须进行烦杂的处理,使用与分析装置分开的分光光度计来进行比色测定。
进一步地,原来的使用标准检体的方法中,即使在标准检体自身变性时,有时也不能确认该标准检体变性。因此,原来的使用标准检体的方法中,在使用变性的标准检体时,有时不能得到正确的分析结果,也不能确认分析装置有无异常。
本发明鉴于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正确且简易地确定分析装置的异常的异常确定方法、分析装置及试药。
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所述问题、达成目的,本发明的异常确定方法是对根据光学性测定来分析检体的分析装置进行异常确定的异常确定方法,该异常确定方法根据使用含有规定的微量浓度的构成物的低浓度试药得到的测定结果即基准值,以及经过使用了含有规定的高浓度的所述构成物的高浓度试药的分析处理得到的测定结果即异常确定用测定值,对与所述高浓度试药的除去相关的分析处理进行异常确定,其特征在于,包括:低浓度试药测定步骤,为了取得所述低浓度试药的性能,对所述低浓度试药进行使所述构成物能够发光的分析处理,测定发光量;高浓度试药测定步骤,为了取得所述高浓度试药的性能,对所述高浓度试药进行使所述构成物能够发光的分析处理,测定发光量;试药评价步骤,根据所述低浓度试药测定步骤的测定结果和所述高浓度试药测定步骤的测定结果,对所述低浓度试药的性能及所述高浓度试药的性能进行评价。
而且,由本发明的异常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地包括,基准取得用测定步骤,取得使用所述低浓度试药得到的测定结果作为所述基准值;异常确定用测定步骤,取得经过使用了所述高浓度试药的分析处理得到的测定结果作为所述异常确定用测定值;异常确定步骤,根据所述异常确定用测定值是否满足基于所述基准值的容许范围,对与所述高浓度试药的除去相关的分析处理进行异常确定,所述低浓度试药测定步骤、所述高浓度试药测定步骤和所述试药评价步骤,在所述基准取得用测定步骤和所述异常确定用测定步骤的前面,或者在所述基准取得用测定步骤和所述异常确定用测定步骤的后面进行。
而且,本发明的异常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试药评价步骤,根据所述低浓度试药测定步骤的测定结果和所述高浓度试药测定步骤的测定结果,求出所述低浓度试药和所述高浓度试药的所述构成物的浓度比,在判断为求出的浓度比不满足规定的容许范围时,评价为所述低浓度试药及所述高浓度试药的至少一方为不良。
又,本发明的异常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0浓度试药测定步骤,对于不含有所述构成物的0浓度试药,进行使所述构成物能够发光的分析处理,测定发光量;所述试药评价步骤,包括:低浓度试药评价步骤,根据从所述低浓度试药测定步骤的测定结果减去所述0浓度试药测定步骤的测定结果得到的差值,求出所述低浓度试药的所述构成物的浓度,在求出的浓度不满足第1规定的容许范围时,评价为该低浓度试药不良;高浓度试药评价步骤,根据从所述高浓度试药测定步骤的测定结果减去所述0浓度试药测定步骤的测定结果得到的差值,求出所述高浓度试药的所述构成物的浓度,在求出的浓度不满足第2规定的容许范围时,评价为该高浓度试药不良。
又,本发明的异常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修正步骤,根据所述试药评价步骤中求出的浓度比,修正所述基准取得用测定步骤的测定结果,所述异常确定步骤,使用所述修正步骤中修正了的修正值作为所述基准值,对与所述高浓度试药的除去相关的分析处理进行异常确定。
又,本发明的异常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第1修正步骤,根据所述低浓度试药评价步骤中求出的所述低浓度试药的所述构成物的浓度,修正所述基准取得用测定步骤的测定结果;第2修正步骤,根据所述高浓度试药评价步骤中求出的所述高浓度试药的所述构成物的浓度,修正所述异常确定用测定步骤的测定结果,所述异常确定步骤,使用所述第1修正步骤中修正了的修正值作为所述基准值,并使用所述第2修正步骤中修正了的修正值作为所述异常确定用测定值,对与所述高浓度试药的除去相关的分析处理进行异常确定。
又,本发明的异常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稀释倍率设定步骤,根据所述高浓度试药制造时的发光的测定值和所述分析装置的测光机构的能够测定范围,设定所述高浓度试药的稀释倍率,所述高浓度试药测定步骤,对于以所述稀释倍率设定步骤中设定的稀释倍率稀释了的所述高浓度试药,进行使所述构成物能够发光的分析处理,测定发光量。
又,本发明的异常确定方法,所述基准取得用测定步骤,包括,第1测定步骤,将经过使所述低浓度试药内的所述构成物能够发光的分析处理后的发光量作为所述基准值进行测定,所述异常确定用测定步骤,包括:除去步骤,在反应容器内注入所述高浓度试药后,进行与所述检体的分析处理中除去反应容器内的未反应物质的除去处理同样的处理,除去反应容器内的所述高浓度试药内的构成物;第2测定步骤,将经过使所述构成物能够发光的分析处理后的发光量作为所述异常确定用测定值进行测定,所述异常确定步骤,在所述异常确定用测定值不满足所述容许范围时,确定对所述检体的分析处理中的所述除去处理存在除去不良。
又,本发明的异常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异常确定步骤,根据所述异常确定用测定值除以所述高浓度试药测定步骤中测定的测定结果得到的值,求出所述除去处理的遗留值。
又,本发明的异常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进行第1所述除去处理及第2所述除去处理作为所述除去处理,所述除去步骤是以下步骤中的任意一个:进行和所述第1除去处理同样的处理的第1除去步骤;进行和所述第2除去处理同样的处理的第2除去步骤;进行和所述第1除去处理同样的处理,并进行和所述第2除去处理同样的处理的第3除去步骤。
又,本发明的异常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异常确定用测定步骤中,所述除去步骤是所述第1除去步骤时,在所述异常确定用测定值不满足所述容许范围的情况下,确定对所述检体的分析处理中的所述第1除去处理中存在除去不良,所述除去步骤是所述第2除去步骤时,在所述异常确定用测定值不满足所述容许范围的情况下,确定对所述检体的分析处理中的所述第2除去处理中存在除去不良,所述除去步骤是所述第3除去步骤时,在所述异常确定用测定值不满足所述容许范围的情况下,确定对所述检体的分析处理中的所述第1除去处理及/或者所述第2除去处理中存在除去不良。
又,本发明的异常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准取得用测定步骤,包括,第1测定步骤,将经过使所述低浓度试药内的所述构成物能够发光的分析处理后的发光量作为所述基准值进行测定,所述异常确定用测定步骤,包括,高浓度试药注入步骤,使用将液体注入到反应容器内的液体注入机构将所述高浓度试药注入到反应容器内;0浓度试药注入步骤,所述高浓度试药注入步骤之后,使用清洗后的所述液体注入机构将不含有所述构成物的0浓度试药注入到与注入了所述高浓度试药的反应容器不同的反应容器内;第2测定步骤,将注入有所述0浓度试药的反应容器的发光量作为所述异常确定用测定值进行测定,所述0浓度试药经过了使所述构成物能够发光的分析处理,所述异常确定步骤,在所述异常确定用测定值不满足所述容许范围时,确定对所述检体的分析处理中的所述液体注入机构的清洗处理存在不良。
又,本发明的异常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异常确定步骤是,根据所述异常确定用测定值除以所述高浓度试药测定步骤中测定的测定结果得到的值,求出所述除去处理的遗留值。
又,本发明的异常确定装置,是根据光学性测定分析检体的分析装置,所述分析装置根据所述高浓度试药的除去的分析处理的异常的分析装置,使用含有规定的微量浓度的构成物的低浓度试药得到的测定结果即基准值,以及经过使用了含有规定的高浓度的所述构成物的高浓度试药分析处理得到的测定结果即异常确定用测定值,对与所述高浓度试药的除去相关的分析处理进行异常确定,其特征在于,包括:测定单元,进行低浓度试药测定处理和高浓度试药测定处理,所述低浓度试药测定处理为了取得所述低浓度试药的性能,对所述低浓度试药进行使所述构成物能够发光的分析处理,并测定发光量,所述高浓度试药测定处理为了取得所述高浓度试药的性能,对所述高浓度试药进行使所述构成物能够发光的分析处理,并测定发光量;试药评价单元,根据所述测定单元的所述低浓度试药测定处理的测定结果和所述高浓度试药测定处理的测定结果,对所述低浓度试药的性能及所述高浓度试药的性能进行评价。
又,本发明的异常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与所述高浓度试药的除去相关的分析处理进行异常确定的确定单元,所述测定单元,进行基准取得用测定处理和异常确定用测定处理,并在所述基准取得用测定处理和所述异常确定用测定处理之前,或者在所述基准取得用测定处理和所述异常确定用测定处理之后进行所述低浓度试药测定处理和所述高浓度试药测定处理,所述基准取得用测定处理取得使用所述低浓度试药得到的测定结果作为所述基准值,所述异常确定用测定处理取得经过使用了所述高浓度试药的分析处理得到的测定结果作为所述异常确定用测定值,所述试药评价单元,在所述基准取得用测定处理和所述异常确定用测定处理之前,或者在所述基准取得用测定处理和所述异常确定用测定处理之后,评价所述低浓度试药的性能及所述高浓度试药的性能,所述确定单元,根据通过所述测定单元测定的所述异常确定用测定值是否满足基于所述基准值的容许范围,对与所述高浓度试药的除去相关的分析处理进行异常确定。
又,本发明的异常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试药评价单元,根据所述测定单元的所述低浓度试药测定处理的测定结果和所述高浓度试药测定处理的测定结果,求出所述低浓度试药和所述高浓度试药的所述构成物的浓度比,在判断为求出的浓度比不满足规定的容许范围时,评价为所述低浓度试药及所述高浓度试药的至少一方为不良。
又,本发明的异常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定单元,进行0浓度试药测定处理,对于不含有所述构成物的0浓度试药,进行使所述构成物能够发光的分析处理,并测定发光量,所述试药评价单元进行低浓度试药评价处理和高浓度试药评价处理,所述低浓度试药评价处理是根据从所述测定单元的所述低浓度试药测定处理的测定结果减去所述0浓度试药测定处理的测定结果得到的差值,求出所述低浓度试药的所述构成物的浓度,在求出的浓度不满足第1规定的容许范围时,评价为该低浓度试药不良;高浓度试药评价处理是根据从所述高浓度试药测定步骤的测定结果减去所述0浓度试药测定步骤的测定结果得到的差值,求出所述高浓度试药的所述构成物的浓度,在求出的浓度不满足第2规定的容许范围时,评价为该高浓度试药不良。
又,本发明的异常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根据由所述试药评价单元求出的浓度比修正所述测定单元的所述基准取得用测定处理的测定结果,使用该修正了的修正值作为所述基准值,对与所述高浓度试药的除去相关的分析处理进行异常确定。
又,本发明的异常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在进行了第1修正处理和第2修正处理的基础之上,使用所述第1修正步骤中修正了的修正值作为所述基准值,并使用所述第2修正步骤中修正了的修正值作为所述异常确定用测定值,对与所述高浓度试药的除去相关的分析处理进行异常处理,所述第1修正处理根据通过所述试药评价单元求出的所述低浓度试药的所述构成物的浓度,修正所述测定单元的所述基准取得用测定处理的测定结果;所述第2修正处理根据通过所述试药评价单元求出的所述高浓度试药的所述构成物的浓度,修正所述测定单元的所述异常确定用测定处理的测定结果。
又,本发明的异常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试药评价单元,根据所述高浓度试药的制造时的发光的测定值和该分析装置的测光机构的能够测定范围,设定对于所述高浓度试药的稀释倍率,所述测定单元,对以通过所述试药评价单元设定的稀释倍率稀释了的所述高浓度试药,进行使所述构成物能够发光的分析处理,并测定发光量。
又,本发明的异常确定装置,还包括,除去单元,进行所述检体分析处理中除去反应容器内的未反应物质的除去处理,
所述除去单元,在所述高浓度试药被注入到反应容器内之后,进行和所述除去处理同样的处理,除去反应容器内的所述高浓度试药内的构成物,所述测定单元,将经过使所述低浓度试药内的所述构成物能够发光的分析处理后的发光量作为所述基准值进行测定,并将在所述除去单元除去所述高浓度试药内的构成物之后经过使所述构成物能够发光的分析处理后的发光量作为所述异常确定用测定值,所述确定单元,在所述异常确定用测定值不满足所述容许范围时,确定对所述检体的分析处理中的所述除去处理存在除去不良。
又,本发明的异常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根据所述异常确定用测定值除以所述高浓度试药测定处理中测定的测定结果得到的值,求出所述除去处理的遗留值。
又,本发明的异常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进行第1所述除去处理及第2所述除去处理作为所述除去处理,所述除去单元,进行和所述第1除去处理同样的处理、或者进行和所述第2除去处理同样的处理、或者进行和所述第1除去处理同样的处理及和所述第2除去处理同样的处理,除去所述反应容器内的高浓度试药的构成物。
又,本发明的异常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通过所述除去单元进行和所述第1除去处理同样的处理,在所述异常确定用测定值不满足所述容许范围的情况下,确定对所述检体的分析处理中的所述第1除去处理中存在除去不良,通过所述除去单元进行和所述第2除去处理同样的处理,在所述异常确定用测定值不满足所述容许范围的情况下,确定对所述检体的分析处理中的所述第2除去处理中存在除去不良,通过所述除去单元进行和所述第1除去处理同样的处理及进行和所述第2除去处理同样的处理,在所述异常确定用测定值不满足所述容许范围的情况下,确定对所述检体的分析处理中的所述第1除去处理及/或者所述第2除去处理中存在除去不良。
又,本发明的异常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将液体注入到反应容器内的液体注入单元,所述液体注入单元,将所述高浓度试药注入到反应容器内,被清洗后,将不含有所述构成物的0浓度试药注入到与注入了所述高浓度试药的反应容器不同的反应容器内,所述测定单元,将经过使所述低浓度试药内的所述构成物能够发光的分析处理后的发光量作为所述基准值进行测定,并将注入有所述0浓度试药的反应容器的发光量作为所述异常确定用测定值进行测定,所述0浓度试药经过了使所述构成物能够发光的分析处理,所述确定单元,在所述异常确定用测定值不满足所述容许范围时,确定对所述检体的分析处理中的所述液体注入单元的清洗处理存在不良。
又,本发明的异常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根据所述异常确定用测定值除以所述高浓度试药测定处理中测定的测定结果得到的值,求出所述除去处理的遗留值。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分析装置内,为了确定分析装置的异常,评价实际所使用的低浓度试药及高浓度试药的性能的基础之上,以使用低浓度试药得到的测定结果的基准值和使用高浓度试药经过分析处理得到的测定结果的异常确定用测定值为基础,确定关于高浓度试药的除去的分析处理的异常,可以正确简易地确定分析装置的异常。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例1的分析装置的构成的模式图。
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分析装置的异常确定处理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3是示出图2所示的试药评价处理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4是说明对作为分析对象的检体的通常分析的图。
图5是说明图3所示的低浓度试药测定处理的图。
图6是说明图3所示的高浓度试药测定处理的图。
图7是说明图2所示的异常确定用测定处理的图。
图8是示出图7所示的BF基准取得用测定处理及BF异常确定用测定处理的处理步骤的图。
图9是示出图8所示的确定用BF清洗处理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10是说明图8所示的BF基准取得用测定处理的图。
图11是说明图8所示的BF异常确定用测定处理的图。
图12是例示图2所示的异常确定处理中使用的表格的图。
图13是示出图7所示的探针基准取得用测定处理、高浓度试药使用处理及探针异常确定用测定处理的处理步骤的图。
图14是说明图13所示的基准取得用测定处理的图。
图15是说明图13所示的高浓度试药使用处理的图。
图16是说明图13所示的异常确定用测定处理的图。
图17是说明图16(2)所示的抗原混入的图。
图18是例示图2所示的异常确定处理中使用的表格的图。
图19是示出图2所示的分析装置的异常确定处理的其他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20是说明图19所示的修正处理的图。
图21是示出实施例2的分析装置的构成的模式图。
图22是示出图21所示的分析装置的异常确定处理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23是示出图22所示的试药评价处理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24是说明图23所示的浓度运算处理的内容的图。
图25是示出实施例3的分析装置的构成的模式图。
图26是示出图25所示的分析装置的异常确定处理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27是说明图26的修正处理的修正倍率的图。
图28是说明图26的修正处理的修正倍率的其他的实例的图。
图29是示出图2所示的分析装置的异常确定处理的其他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符号的说明
1,201,301分析装置
2测定机构
4,204,304控制机构
21检体移送部
21a检体容器
21b检体支架
22管尖(チップ)储存部
23检体分注移送机构
24免疫反应台
24a外周线
24b中周线
24c内周线
25 BF台
26第1试药容纳部
27第2试药容纳部
28第1试药分注移送机构
29第2试药分注移送机构
30酶反应台
31测光机构
32第1比色杯移送机构
33第2比色杯移送机构
41控制部
42处理控制部
43输入部
44分析部
45,245,345确定部
46,246试药评价部
47存储部
48输出部
49收发信息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以生化学检查、输血检查等各领域中,使用磁性微粒作为固相载体进行被检血液的抗原抗体反应等的免疫检查的分析装置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分析装置进行说明。又,不是通过本实施例限定本发明。又,附图的记载中,同一部分标注同一符号。
(实施例1)
首先,对实施例1进行说明。实施例1中说明的是,在评价了为确定分析装置的异常而实际使用的低浓度试药及高浓度试药的性能的基础之上,使用该低浓度试药及高浓度试药确定分析装置的异常的情况
图1是示出本实施例1的分析装置的构成的模式图。如图1所示,实施例1的分析装置1包括,对检体和试药之间的反应所产生的发光进行测定的测定机构2;对包括测定机构2的分析装置1整体进行控制,并进行测定机构2的测定结果的分析的控制机构4。分析装置1是,通过这两个机构的联合自动地进行多个检体的免疫学分析。
测定机构2大致上包括:检体移送部21;管尖(tip)储存部22;检体分注移送机构23;免疫反应台24;BF台25;第1试药容纳部26;第2试药容纳部27;第1试药分注移送机构28;第2试药分注移送机构29;酶反应台30;测光机构31;第1比色杯移送机构32及第2比色杯移送机构33。测定机构2的各构成部位包括进行规定的工作处理的单个或者多个单元。又,控制机构4包括:控制部41;输入部43;分析部44;确定部45;存储部47;输出部48;及收发信息部49。测定机构2及控制机构4所包括的这些各部,与控制部41电连接。
首先,对测定机构2进行说明。检体移送部21具有多个检体支架21b,该检体支架21b保持着收容有检体的多个检体容器21a,并向图中的箭头方向依次被移送。收容于检体容器21a的检体是从检体的提供者采集的血液或者尿液等。
管尖(チップ)储存部22设置有排列了多个管尖的管尖盒,从该盒中供给管尖。该管尖是一种可抛弃的样本管尖,为了防止感染症项目测定时的遗留(キャリ一オ一バ一),其被安装于检体分注移送机构23的喷嘴顶端,在每次检体分注时进行更换。
检体分注移送机构23,包括向铅垂方向升降自如及以通过其自身的基端部的铅垂线为中心轴旋转自如的臂部,进行检体的吸引及吐出的探针安装于其顶端部。检体分注移送机构23通过探针吸引由检体移送部21移动到规定位置的检体容器21a内的检体,再使臂部旋转,将检体分注到由BF台25输送到规定位置的比色杯,以规定的定时将检体移送到BF台25上的比色杯内。
免疫反应台24具有反应线,其用于在分别配置的比色杯内使检体与对应于分析项目的规定的试药反应。免疫反应台24以通过免疫反应台24的中心的铅垂线为旋转轴按每一反应线旋转自如,将配置于免疫反应台24的比色杯按照规定的定时移送到规定位置。免疫反应台24中,如图1所示,可以形成3重的反应线构造,包括,前处理、前稀释用的外周线24a、检体和固相载体试药的免疫反应用的中周线24b及检体与标识试药的免疫反应用的内周线24c。
BF台25进行实施BF(无结合(bound-free))分离的BF清洗处理,其吸引吐出规定的清洗液并将检体或者试药的未反应物质进行分离。BF台25是以通过BF台25的中心的铅垂线为旋转轴对应于各反应线旋转自如,按照规定的定时将配置于BF台25的比色杯移送到规定位置。BF台25包括,对BF分离所必需的磁性粒子载体进行集磁的集磁机构、实施BF分离的BF清洗喷嘴、使被集磁的载体分散的搅拌机构。作为该BF台25的BF清洗处理,进行第1BF清洗处理及第2BF清洗处理,第1BF清洗处理和第2BF清洗处理有时使用不同的BF清洗喷嘴及集磁机构。
第1试药容纳部26可以收纳多个收容有第1试药的试药容器,该第1试药被分注到配置于BF台25的比色杯内。第2试药容纳部27可以收纳多个收容有第2试药的试药容器,该第2试药被分注到配置于BF台25的比色杯内。第1试药容纳部26及第2试药容纳部27通过未图示的驱动机构驱动,沿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方向旋转自如,将所需要的试药容器移送到第1试药分注移送机构28或者第2试药分注移送机构29的试药吸引位置为止。
第1试药分注移送机构28,包括沿铅垂方向升降自如及以通过自身的基端部的铅垂线为中心轴旋转自如的臂部,进行第1试药的吸引及吐出的探针安装于其顶端部。第1试药分注移送机构28是,通过探针吸引通过第1试药容纳部26移动到规定位置的试药容器内的试药,使臂部旋转,将试药分注到通过BF台25输送到规定位置的比色杯。又,第1试药分注移送机构28中与试药接触的部位,每次分注试药时都要清洗。
第2试药分注移送机构29,具有和第1试药分注移送机构同样的构成,通过探针吸引通过第2试药容纳部27移动到规定位置的试药容器内的试药,使臂部旋转,将试药分注到通过BF台25输送到规定位置的比色杯中。又,第2试药分注移送机构29中与试药接触的部位,每次分注试药时都要清洗。
酶反应台30是用于进行酶反应的反应线,所述酶反应是在注入有基质液的比色杯内产生光。测光机构31测定从比色杯内的反应液中发生的光。测光机构31,例如,具有检测在化学发光中产生的微弱的光的光电子增倍管,测定发光量。又,测光机构31保持有光学过滤器,其根据发光强度通过由光学过滤器减光的测定值算出真的发光强度。
第1比色杯移送机构32具有臂部,所述臂部沿铅垂方向升降自如且以通过自身的基端部的铅垂线作为中心轴旋转自如,其以规定的定时将收容有液体的比色杯移送到免疫反应台24、BF台25、酶反应台30、未图示的比色杯供给部及未图示的比色杯废弃部的规定位置。又,第2比色杯移送机构33具有臂部,该臂部沿铅垂方向升降自如且以通过自身的基端部的铅垂线作为中心轴旋转自如,其以规定的定时将收容有液体的比色杯移送到酶反应台30、测光机构31、未图示的比色杯废弃部的规定位置。
接着,对控制机构4进行说明。控制机构4使用一个或者多个的计算机系统来实现,并与测定机构2连接。控制机构4,使用与分析装置1的各处理有关的各种程序,进行测定机构2的动作处理的控制,同时进行测定机构2的测定结果的分析。
控制部41,使用具有控制功能的CPU等构成,控制分析装置1的各构成部位的处理及工作。控制部41,对于输入输出至这些各构成部位的信息进行规定的输入输出控制,且对该信息进行规定的信息处理。控制部41,通过从存储器中读出存储部47所存储的程序,执行分析装置1的控制。控制部41具有处理控制部42。
此处,分析装置1取得含有微量浓度的抗原的低浓度试药的发光量作为基准值,进一步地取得经过使用了含有高浓度的抗原的高浓度试药的分析处理所得到的发光量作为异常确定用测定值,确定BF清洗处理的未反应物质除去不良,或者分注机构的探针的清洗不良。处理控制部42,为了取得用于确定分析装置1的异常的基准值及异常测定值,控制测定机构2的各机构的处理工作。又,分析装置1,在评价了为确定分析装置1的异常而实际使用的低浓度试药及高浓度试药的性能的基础上,取得基准值及异常测定值。处理控制部42,为了取得评价低浓度试药及高浓度试药的性能所需要的测定结果,控制测定机构2的各机构的处理工作。
输入部43使用输入各种信息用的键盘、指定构成输出部48的显示器的显示画面上的任意位置用的鼠标等构成,从外部取得检体的分析所需要的各种信息、分析工作的指示信息等。分析部44基于从测定机构2取得的测定结果对检体进行分析处理等。
确定部45确定对检体的分析处理中除去反应容器内的未反应物质的BF清洗处理是否有未反应物质除去不良的情况。确定部45,以含有微量浓度的抗原的低浓度试药的发光量为基准值,以对含有高浓度的抗原的高浓度试药进行BF清洗后的发光量作为异常确定用测定值,由该异常确定用测定值是否满足基于基准值的容许范围,来确定BF清洗处理中是否有未反应物质除去不良的情况。又,确定部45,以低浓度试药的发光量为基准值,根据在分注机构分注高浓度试药后经过分注机构的清洗处理再通过分注移送机构分注不含有抗原的0浓度试药之后的发光量是否满足基于基准值的规定的容许范围,来确定是否有分注机构清洗不良的情况。
又,确定部45具有试药评价部46。试药评价部46,基于处理控制部42根据测定机构2的各机构处理工作得到的对于低浓度试药的测定结果和对于高浓度试药的测定结果,评价低浓度试药的性能及高浓度试药的性能。试药评价部46,根据对于低浓度试药的测定结果和对于高浓度试药的测定结果,求出低浓度试药和高浓度试药的浓度比,在判断为求出的浓度比不满足规定的容许范围时,评价为所述低浓度试药及所述高浓度试药中的至少一方不良。
存储部47,使用磁性地存储信息的硬盘、和分析装置1执行处理时将其处理相关的各种程序从硬盘导出并进行电存储的存储器所构成,存储部47存储包括检体的分析结果等各种信息。存储部47可以包括能够读取存储于CD-ROM、DVD-ROM、PC卡等的存储介质的信息的辅助存储装置。
输出部48使用显示器、打印机、扬声器等构成,在处理控制部42的控制下、输出与分析有关的各种信息。收发信息部49,具有通过未图示的通信网络根据规定的形式收发信息的接口的功能。
下面,参照图2,对分析装置1的异常确定处理的处理步骤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控制部41,根据从输入部43输入的、指示对BF清洗处理的未反应物质的除去不良进行确定,或者对分注机构的探针的清洗不良进行确定的指示信息,判断是否有异常确定处理的指示(步骤S2)。控制部41,重复步骤S2的判断处理直到有异常确定处理的指示。并且,控制部41,判断为有异常确定处理的指示时(步骤S2:是),根据从输入部43输入的指示信息,决定与作为除去不良的确定对象的BF清洗处理或者分注机构的清洗处理相对应的处理模式(步骤S4)。并且,测定机构2的各机构及试药评价部46,在处理控制部42的控制下,评价异常确定处理中实际所使用的低浓度试药的性能和高浓度试药的性能,进行判断低浓度试药及高浓度试药能否使用的试药评价处理(步骤S6)。然后,确定部45,根据试药评价部46的评价结果,判断低浓度试药及高浓度试药是否能够使用(步骤S8)。
确定部45判断为低浓度试药及高浓度试药不能够使用时(步骤S8:否),在控制部41的控制下,输出部48输出错误,报告低浓度试药及高浓度试药的至少一方存在不良,在异常确定处理中不能使用(步骤S10)。分析装置1的操作者通过确认该错误,可以认识到低浓度试药及高浓度试药的至少一方存在不良,即使这样地进行异常确定处理,也不能正确地确定分析装置的异常。并且,操作者可以采取将低浓度试药及高浓度试药双方更换为新的试药等的对应。这样地,分析装置1防止了将性能劣化的低浓度试药及高浓度试药使用在异常确定处理中。
相对于此,确定部45判断为低浓度试药及高浓度试药能够使用时(步骤S8:是),测定机构2的各机构,在处理控制部42的控制下,使用试药评价部46评价为能够使用的低浓度试药和高浓度试药进行异常确定用测定处理(步骤S12)。作为异常确定用测定处理,进行的是取得使用低浓度试药得到的测定结果作为基准值的基准取得用测定处理,和取得使用高浓度试药得到的测定结果作为异常确定用测定值的各异常确定用测定处理。并且,确定部45,根据各异常确定用测定处理中取得的异常确定用测定值是否满足基于基准取得用测定处理中取得的基准值的容许范围,进行异常确定处理,确定作为异常确定对象的BF清洗处理的除去不良或者分注机构的清洗不良(步骤S14)。
下面,参照图3,对图2所示的试药评价处理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处理控制部42,对于测定机构2的各机构,为了取得低浓度试药的性能而进行低浓度试药测定处理,该低浓度试药测定处理是对低浓度试药进行使抗原能发光的分析处理,并测定发光量(步骤S22)
此处,对使抗原能够发光的分析处理进行说明。首先,参照图4,对为检测检体内的抗原62的量通常进行的分析处理进行说明。检体分析中,如图4(1)所示,比色杯20被第1比色杯移送机构32从图1中未显示的比色杯供给部移送到BF台25的规定位置,进行通过第1试药分注移送机构28将包括有磁性粒子61的第1试药分注到该比色杯20内的第1试药分注处理。然后,如图4(2)所示,进行分注处理,即利用安装有由管尖(tip)储存部22提供的管尖(tip)的检体分注移送机构23,从通过检体移送部21移送到规定位置的检体容器21a内,将检体分注到BF台25上的比色杯20内。并且,通过BF台25的搅拌机构搅拌后,通过第1比色杯移送机构32将比色杯20移送到免疫反应台24的中周线24b。此时,经过一定的反应时间,检体中的抗原62和磁性粒子61结合。
然后,通过第1比色杯移送机构32将比色杯20移送到BF台25,如图4(3)所示,实施BF台25的集磁机构25a的磁性粒子集磁及BF清洗喷嘴25c的BF分离,进行第一次的第1BF清洗处理。结果,如图4(3)所示,比色杯20内的未反应物质63被除去。
然后,如图4(4)所示,通过第2试药分注移送机构29将作为第2试药的包括标识抗体65的标识试药分注到BF分离后的比色杯20内,通过搅拌机构进行搅拌,进行第2试药分注处理。结果,抗原62、磁性粒子61和标识抗体65结合生成免疫复合体67。然后,通过第1比色杯移送机构32将该比色杯20移送到免疫反应台24的内周线24c,经过一定的反应时间后,移送到BF台25。
然后,如图4(5)所示,对比色杯20,实施集磁机构25b的磁性粒子集磁及BF清洗喷嘴25d的BF分离,进行第二次的第2BF清洗处理。结果,如图图4(5)所示,从比色杯20中除去没有与磁性粒子61结合的标识抗体65。
然后,如图4(6)所示,将含有作为发光基质的酶66的基质液分注到比色杯20中,再度进行搅拌,进行基质注入处理。接着,通过第1比色杯移送机构32将该比色杯20移送到酶反应台30,经过酶反应所需要的一定的反应时间后,通过第2比色杯移送机构33移送到测光机构31。经过酶反应,酶66和免疫复合体67结合,由此免疫复合体67发出光Ls。此时,通过测光机构31进行对从比色杯发出的光Ls进行测定的测定处理。在通常分析中,为了检测分析对象的抗原在检体中的含有量,将抗原和磁性粒子结合后,进一步地结合标识抗体生成免疫复合体67,通过使该免疫复合体和酶反应产生光,测定其产生的光量。然后,分析部44根据所测定的光量求出抗原量。
与图4所示的检测对象的抗原62一样,低浓度试药中含有微量浓度的与磁性粒子61及标识抗体65结合的抗原。因此,经过与图4的抗原62几乎相同的分析处理,使低浓度试药的抗原能够发光。参照图5,对图3所示的低浓度试药测定处理进行说明。
如图5(1)所示,通过检体分注移送机构23、第1试药分注移送机构28、第2试药分注移送机构29,将含有磁性粒子61及标识抗体65以及例如0.3ppm的抗原62a的低浓度试药分注到比色杯20内。低浓度试药测定处理中,为了取得与该0.3ppm的抗原62a相对应的发光量,进行使比色杯20内的低浓度试药所含有的抗原62a能够发光的分析处理,来测定发光量。具体地,低浓度试药测定处理中,进行低浓度试药、磁性粒子61及标识抗体65的分注处理后,在比色杯20内搅拌,经过规定的反应时间后,如图5(2)所示,磁性粒子61、低浓度试药内的抗原62a及标识抗体65相互反应,生成免疫复合体67a。
然后,如图5(2)所示,低浓度试药测定处理中,与通常分析时一样,进行BF清洗处理,除去没有与抗原62a结合的标识抗体65。接着,如图5(3)所示,低浓度试药测定处理中,与通常分析时一样,将含有酶66的基质液注入到比色杯内。此时,如图5(4)所示,免疫复合体67a与图4(6)所示的免疫复合体67一样,经过酶反应与酶66结合,产生与抗原62a的量对应的发光量的光L1。低浓度试药测定处理中,进行通过测光机构31测定从免疫复合体67a产生的光L1的测定处理。
然后,如图3所示,对低浓度试药的测定处理(步骤S22)结束后,处理控制部42,对测定机构2的各机构,进行高浓度试药的测定处理,即为了取得高浓度试药的性能对高浓度试药进行使抗原能够发光的分析处理,测定发光量(步骤S24)。高浓度试药,与图4所示的检测对象的抗原62一样,含有与磁性粒子61及标识抗体65结合的抗原例如100万ppm。因此,经过与图4的抗原62几乎相同的分析处理,使高浓度试药的抗原能够发光。参照图6,对图3所示的高浓度试药测定处理进行说明。
高浓度试药测定处理中,首先,如图6(1)所示,通过检体分注移送机构23、第1试药分注移送机构28、第2试药分注移送机构29,将磁性粒子61及标识抗体65以及含有例如100万ppm的抗原62b的高浓度试药分注到比色杯内。高浓度试药测定处理中,为了取得与该100万ppm的抗原62b对应的发光量,进行使比色杯20内的高浓度试药所含有的抗原62b能够发光的分析处理,测定发光量。具体地,高浓度试药测定处理中,高浓度试药、磁性粒子61及标识抗体65的分注处理后,在比色杯20内搅拌,经过一定的反应时间后,如图6(2)所示,磁性粒子61、高浓度试药内的抗原62b及标识抗体65相互反应,生成免疫复合体67b。
然后,如图6(2)所示,高浓度试药测定处理中,与通常分析时一样,进行BF清洗处理,除去没有与抗原62b结合的标识抗体65。接着,如图6(3)所示,高浓度试药测定处理中,与通常分析时一样,将含有酶66的基质液注入到比色杯内。此时,如图6(4)所示,免疫复合体67b与图4(6)所示的免疫复合体67一样,经过酶反应与酶66结合,产生与抗原62b的量对应的发光量的光Lh。高浓度试药测定处理中,通过测光机构31进行测定从免疫复合体67b产生的光Lh的测定处理。
然后,高浓度试药测定处理(步骤S24)结束后,试药评价部46以低浓度试药测定处理(步骤S22)的测定结果和高浓度试药测定处理(步骤S24)的测定结果为基础,运算低浓度试药和高浓度试药的浓度比(步骤S26)。低浓度试药测定处理(步骤S22)的测定结果是测定与低浓度试药所含有的抗原量相对应的发光量的光L1的结果,高浓度试药测定处理(步骤S24)的测定结果是测定与高浓度试药所含有的抗原量相对应的发光量的光Lh的结果。抗原62a、62b的发光量和浓度有比例关系时,试药评价部46可以不将发光量变换为浓度值,而是使用低浓度试药测定处理的测定值和高浓度试药测定处理的测定值的比作为低浓度试药和高浓度试药的浓度比。又,抗原62a、62b的发光量和浓度没有比例关系时,试药评价部46也可以使用已通过校准器校正过的分析装置1的校正曲线将发光量的测定值变换为浓度值,在此基础上求出浓度比。
接着,试药评价部46判断运算得到的浓度比是否满足规定的容许范围(步骤S28)。为了在异常确定处理中正确地确定异常,该容许范围是根据所要求的低浓度试药和高浓度试药的浓度设定的。
异常确定用测定处理中的基准取得用测定处理,以使用低浓度试药得到的测定结果作为基准值取得,异常确定用测定处理中的各异常确定用测定处理,以使用高浓度试药得到的测定结果作为异常确定用测定值取得。进一步地,异常确定处理中,基准值和异常确定用测定值相比,在异常确定用测定值超过基准值的规定倍数时,确定作为异常确定对象的BF清洗处理的除去不良或者分注机构的清洗不良。换而言之,异常确定处理中,根据基准值和异常确定用测定值的比是否满足规定的容许范围来确定是否有异常。
因此,为了在异常确定处理中正确地确定异常,作为基准值的依据的低浓度试药的抗原浓度和作为异常确定用测定值的依据的高浓度试药的抗原浓度的比有必要保持合适的浓度比。然而,低浓度试药及高浓度试药,启封后经过一段时间其活性状态发生变化,其结果有时不能维持异常确定用测定所需要的性能,即抗原浓度。步骤S28中,试药评价部46以规定的容许范围为基础判断有无这样的低浓度试药及高浓度试药的浓度变化。
关于该浓度比的容许范围,以抗原62a、62b的发光量和浓度有比例关系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例如,低浓度试药的制造时的发光量为10个计数单位,高浓度试药的制造时的发光量为100万个计数单位时,在低浓度试药及高浓度试药的活性状态没有变化的情况下,低浓度试药和高浓度试药的发光量的比为1∶10万。
然而,低浓度试药的活性状态变化,发光量降低时,对于低浓度试药和高浓度试药的发光量的比的高浓度试药的比率增大。异常确定处理中,当异常确定用测定值超过基准值规定倍数时,确定部45确定其异常。因此,低浓度试药的活性状态变化,发光量变低时,异常确定用的基准值也变低,即使是实际中没有异常的情况下,异常确定用测定值超过变低的基准值的规定倍数,确定部45恐怕会误判为有异常。因此,为了使确定部45不会误判,考虑到分析装置1内容许的遗留值、测光机构31的测光精度、各分注机构的分注精度等,设定对于发光量的比的容许范围的上限为例如1∶11万。
又,高浓度试药的活性状态变化,发光量降低时,对于低浓度试药和高浓度试药的发光量的比的高浓度试药的比率增大。因此,高浓度试药的活性状态变化,发光量变低时,用于异常确定的异常确定用测定值也变低,即使实际中发生异常时,变低了的异常确定用测定值也没有超过基准值的规定倍数,确定部45恐怕会误判为没有异常。因此,为了使确定部45不会误判,考虑到分析装置1内容许的遗留值、测光机构31的测光精度、各分注机构的分注精度等,设定对于发光量的比的容许范围的下限为例如1∶9万。
以这样地设定的容许范围为基础,试药评价部46进行步骤S28的判断处理。然后,试药评价部46判断为步骤S26中运算的浓度比满足规定的容许范围时(步骤S28:是),则认为低浓度试药及高浓度试药保持着适于在异常确定处理中正确地确定异常的浓度比。因此,试药评价部46将这些低浓度试药及高浓度试药都评价为正常(步骤S30)。然后,试药评价部46判断为这些低浓度试药及高浓度试药能够使用(步骤S32)。处理控制部42及确定部45,接收试药评价部46作出的试药能够使用的判断,进行使用了这些低浓度试药及高浓度试药的异常确定用测定处理(步骤S12)及异常确定处理(步骤S14)。分析装置1,使用被评价为正常的试药进行异常确定用测定处理(步骤S12),根据该异常确定用测定处理的结果,在异常确定处理(步骤S14)中确定分析装置1有无异常。
相对于此,试药评价部46判断为步骤S26中运算的浓度比不满足规定的容许范围时(步骤S28:否),则认为低浓度试药及高浓度试药的至少一方没有保持适于在异常确定处理中正确地确定异常的浓度比。因此,试药评价部46评价为这些低浓度试药及高浓度试药的至少一方不良(步骤S34)。然后,试药评价部46判断为这些低浓度试药及高浓度试药都不可以使用(步骤S36)。处理控制部42及确定部45接收试药评价部46作出的试药不可以使用的判断,不使用这些低浓度试药及高浓度试药,分析装置1输出错误,报告低浓度试药及高浓度试药的至少一方不良。(步骤S10)。
这样,分析装置1,只使用被评价为正常的试药进行异常确定用测定处理(步骤S12),根据该异常确定用测定处理的结果,在异常确定处理(步骤S14)中确定分析装置1有无异常,因此,可以避免所使用的试药的变性导致错误的异常确定,能够正确地确定异常。
下面,参照图7,对图2所示的异常确定用测定处理进行说明。如图7所示,根据从输入部43输入的指示异常确定的指示信息,确定部45判断异常确定对象是否是BF清洗处理或者探针清洗处理(步骤S41)。然后,确定部45在判断为异常确定对象是BF清洗处理时(步骤S41:BF清洗处理),进行BF基准取得用测定处理(步骤S42),进行BF异常确定用测定处理(步骤S43)。相对于此,确定部45在判断为异常确定对象为探针清洗处理时(步骤S41:探针清洗处理),进行探针基准取得用测定处理(步骤S44),进行高浓度试药使用处理后(步骤S45),进行探针异常确定用测定处理(步骤S46)。
首先,对异常确定对象是BF清洗处理的情况进行详细说明。首先,参照图8~图10,对图7所示的BF基准取得用测定处理(步骤S42)进行说明。图8是示出图7所示的BF基准取得用测定处理及BF异常确定用测定处理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图9是说明图8所示的确定用BF清洗处理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图10是图8所示的BF基准取得用测定处理的说明图。
如图8及图10(1)所示,BF基准取得用测定处理中,代替通常分析的第1试药分注处理,进行分注对照试药(ダミ一試薬)的对照试药分注处理(步骤S51),该对照试药包含未与低浓度试药及高浓度试药所含有的抗原反应的磁性粒子61a。然后,BF基准取得用测定处理中,如图10(2)所示,和通常分析不同,不进行检体分注处理,而是注入稀释液以防止在对照试药分注处理中分注的磁性粒子61a干燥。
然后,BF基准取得用测定处理中,如图10(3)所示,进行确定用BF清洗处理(步骤S53)。确定用BF清洗处理中,根据控制部41决定的处理模式,进行作为除去不良的确定对象的BF清洗处理。在确定用BF清洗处理中,如图9所示,处理控制部42判断确定对象是第1BF清洗处理、还是第2BF清洗处理、或者是第1BF清洗处理及第2BF清洗处理(步骤S531)。处理控制部42,在判断为第1BF清洗处理时(步骤S531:第1BF清洗),对测定机构2的各机构,进行使用集磁机构25a及BF清洗喷嘴25c的第1BF清洗处理(步骤S532)。又,处理控制部42,在判断为第2BF清洗处理时(步骤S531:第2BF清洗),对测定机构2的各机构,进行使用集磁机构25b及BF清洗喷嘴25d的第2BF清洗处理(步骤S533)。处理控制部42,在判断为第1BF清洗处理及第2BF清洗处理时(步骤S531:第1BF清洗及第2BF清洗处理),对测定机构2的各机构,进行第1BF清洗处理后(步骤S534),进行第2BF清洗处理(步骤S535)。
然后,BF基准取得用测定处理,如图10(4)所示,进行分注标识抗体65、低浓度试药和能够与低浓度试药内的抗原62a反应的磁性粒子61的低浓度试药分注处理(步骤S541)。BF基准取得用测定处理中,为了取得与该0.3ppm的抗原62a相对应的发光量作为基准值,分注低浓度试药后,进行使低浓度试药的抗原62a能够发光的分析处理,并测定发光量。具体地,BF基准取得用测定处理中,低浓度试药分注处理后,在比色杯20内搅拌,经过一定的反应时间后,如图10(5)所示,磁性粒子61、低浓度试药内的抗原62a及标识抗体65相互反应,生成免疫复合体67。然后,BF基准取得用测定处理中,与通常分析时一样,进行第2BF清洗处理(步骤S55),除去没有与磁性粒子载体结合的标识抗体65。另外,免疫复合体67a,通过BF台25的集磁机构25b集磁,不会被除去到比色杯20之外。
然后,如图10(6)所示,BF基准取得用测定处理中,与通常分析时一样,进行注入含有酶66的基质液到比色杯20内的基质注入处理(步骤S56)。此时,如图10(7)所示,免疫复合体67a与图4(6)所示的免疫复合体67一样,经过酶反应与酶66结合,产生光La1。BF基准取得用测定处理中,可以通过测光机构31测定从免疫复合体67a产生的光La1,进行测定处理(步骤S57),从而取得作为基准值的发光量。
即使在含有0.3ppm的抗原的情况下,分析装置1也可以在临床学上毫无问题地充分地输出对于作为分析对象的其他的抗原的测定结果。因此,BF基准取得用测定处理的在测定处理中作为对于BF清洗的基准值而被测定的光La1的发光量,成为分析装置1可以在临床学上没有问题地充分地输出测定结果的不纯物浓度的判断基准。
下面,参照图8及图11,对BF异常确定用测定处理进行说明。图11是说明图8所示的BF异常确定用测定处理的图。如图8及图11(1)所示,BF异常确定用测定处理中,与BF基准取得用测定处理一样,进行分注含有磁性粒子61a的对照试药的对照试药分注处理(步骤S51)。
然后,BF异常确定用测定处理中,如图11(2)所示,代替通常分析的检体分注处理,进行将含有高浓度的抗原62b的高浓度试药分注到比色杯20内的高浓度试药分注处理(步骤S522)。该高浓度试药中,例如含有100万ppm的抗原62b。
下面,BF异常确定用测定处理中,如图11(3)所示,与基准取得用测定处理中进行的确定用BF清洗处理一样,进行图9所示的步骤,从而进行确定用BF清洗处理(步骤S53)。即,BF异常确定用测定处理中,与BF基准取得用测定处理中进行第1BF清洗处理作为确定用BF清洗处理时一样进行第1BF清洗处理,与基准取得用测定处理中进行第2BF清洗处理作为确定用BF清洗处理时一样进行第2BF清洗处理,与基准取得用测定处理中进行第1BF清洗处理及第2BF清洗处理作为确定用BF清洗处理时一样进行第1BF清洗处理及第2BF清洗处理。
这里,BF清洗处理正常地进行时,高浓度试药内的抗原62b从比色杯20内除去,在比色杯内没有残存。然而,例如BF清洗喷嘴25c或者BF清洗喷嘴25d堵塞时,有时不能正常地进行清洗液的吐出、比色杯20内的液体及清洗液的吸引。存在这样的由BF清洗喷嘴堵塞等引起BF清洗不良时,如图11(3)所示,抗原62b残存在比色杯20内。
为了确定这样的BF清洗不良,BF异常确定用测定处理中,进行确定用BF清洗处理后,进行残存在比色杯20内的抗原62b能够发光的分析处理,将与比色杯20内残存的抗原62b对应的发光量作为对于BF清洗的异常确定用测定值来进行测定。具体地,BF异常确定用测定处理中,如图11(4)所示,分注含有磁性粒子61及标识抗体65的试药,进行分注确定用试药的确定用试药分注处理(步骤S542)。然后,经过比色杯20内的搅拌及一定的反应时间后,如图11(5)所示,磁性粒子61、残存的抗原62b及标识抗体65结合,生成免疫复合体67b。然后,BF异常确定用测定处理中,与通常分析时一样,进行第2BF清洗处理(步骤S55),除去没有与磁性粒子载体结合的标识抗体65。又,免疫复合体67b,通过BF台25的集磁机构25b集磁,不会被除去到比色杯20之外。
然后,如图11(6)所示,BF异常确定用测定处理中,与通常分析时一样,进行注入含有酶66的基质液到比色杯20内的基质注入处理(步骤S56)。此时,如图10(7)所示,免疫复合体67b与图4(6)所示的免疫复合体67一样,经过酶反应与酶66结合,产生光Lb1。此处,BF异常确定用测定处理中,通过测光机构31测定从免疫复合体67b产生的光Lb1作为异常确定用测定值,从而进行测定处理(步骤S57)。作为异常确定用测定值被测定的光Lb1的发光量与进行确定用BF清洗处理后的残存的抗原62b的量相对应。
下面,关于图2所示的异常确定处理,对确定BF清洗处理的有无异常的情况进行详细说明。BF异常确定用测定处理中取得的异常确定用测定值不满足基于BF基准取得用测定处理中取得的基准值设定的容许范围时,确定部45确定为在确定BF清洗处理中进行的BF清洗处理中存在除去不良。确定部45参照存储于存储部47内的图12例示的表格T1,作为预先设定的容许范围,进行异常确定处理。此处,BF基准取得用测定处理中得到的基准值是含有0.3ppm的抗原62a时产生的光La1的发光量,成为可以在临床学上没有问题地输出对于作为分析对象的其他的抗原的测定结果的不纯物浓度的发光量的判断基准。因此,表格T1中,示出各个确定BF清洗处理的以各基准值为基础的判断基准。
对BF基准取得用测定处理及BF异常确定用测定处理中,进行第1BF清洗处理作为确定BF清洗处理时的异常确定处理进行说明。进行第1BF清洗处理作为确定BF清洗处理时,例如异常确定用测定值小于与0.3ppm的抗原62a相对应的发光即基准值的1.1倍时,可以在临床学上没有问题地输出对于作为分析对象的抗原的测定结果。因此,异常确定用测定值小于基准值的1.1倍时,则认为可以在第1BF清洗处理中除去高浓度试药内的抗原62b直到在临床学上没有问题的程度,因此,确定部45判断为没有BF清洗喷嘴堵塞引起的除去不良。另一方面,如表格T1的行R1所示,异常确定用测定值在基准值的1.1倍以上时,确定部45判断为第1BF清洗处理中没能充分地除去高浓度试药内的抗原,残存有给测定结果带来影响的抗原62b,判断为存在由BF清洗喷嘴25c的堵塞等引起的除去不良。
BF基准取得用测定处理及BF异常确定用测定处理中,进行第2BF清洗处理作为确定BF清洗处理时,例如异常确定用测定值小于基准值的1.1倍时,则可以在临床学上没有问题地输出对于作为分析对象的抗原的测定结果。因此,异常确定用测定值没有小于基准值的1.1倍时,确定部45判断为第2BF清洗处理中没有因BF清洗喷嘴堵塞等引起的除去不良。另一方面,如表格T1的行R2所示,异常确定用测定值在基准值的1.1倍以上时,确定部45判断为第2BF清洗处理中没能充分地除去高浓度试药内的抗原62b,残存有在临床学上影响测定结果的抗原62b,判断为存在由BF清洗喷嘴25d的堵塞等引起的除去不良。
又,BF基准取得用测定处理及BF异常确定用测定处理中,进行第1BF清洗处理及第2BF清洗处理作为确定BF清洗处理时,例如异常确定用测定值没有小于基准值的1.2倍时,可以临床学上没有问题地输出对于作为分析对象的抗原的测定结果。因此,异常确定用测定值小于基准值的1.2倍时,确定部45判断为第1BF清洗处理及第2BF清洗处理中没有因BF清洗喷嘴堵塞等引起的除去不良。另一方面,如表格T1的行R3所示,异常确定用测定值在基准值的1.2倍以上时,确定部45判断为第1BF清洗处理及/或者第2BF清洗处理中高浓度试药内的抗原62b没有充分地除去,残存的抗原62b在临床学上给测定结果带来影响,判断为存在由BF清洗喷嘴25c,25d的堵塞等引起的除去不良。
进一步地,在进行异常确定用测定处理(步骤S12)前的试药评价处理(步骤S6)中,分析装置1测定实际使用的高浓度试药的发光量。因此,确定部45,在异常确定处理(步骤S14)中,可以根据在BF异常确定用测定处理中测定的对于BF清洗处理的异常确定用测定值除以在试药评价处理的高浓度试药测定处理中测定的测定结果所得到的值,求出作为异常确定对象的BF清洗处理的遗留值。
例如抗原62a、62b的发光量和浓度具有比例关系时,高浓度试药测定处理的测定结果是E31个计数单位、BF异常确定用测定处理的异常确定用测定值是E41个计数单位时,作为异常确定对象的BF清洗处理的遗留值C可以通过下面的(1)式求出。
C=(E41/E31)×106[ppm]      …(1)
具体地,确定部45,在高浓度试药测定处理的测定结果是80万个计数单位,BF异常确定用测定处理的异常确定用测定值是40个计数单位时,使用(1)式,可以求出作为异常确定对象的BF清洗处理的遗留值是50[ppm]。控制部41输出确定部45求出的遗留值到输出部48。操作者,通过确认该输出结果,可以了解作为异常确定对象的BF处理的遗留值,能够进行准确的对应。
原来,为了取得遗留值,分析装置的操作者自己要进行诸如根据各测定处理的测定结果计算遗留值这样烦杂的处理,因此,存在着担心有人为错误发生的问题。相对于此,分析装置1中,分析装置1自身根据各测定处理的测定结果,自动的计算并输出遗留值。因此,利用分析装置1,操作者没有必要进行烦杂的计算处理。进一步地,利用分析装置1,操作者自身没有运算遗留值的必要,因此,能够防止遗留值的计算引起的人为错误,可以输出正确的遗留值。
这样地,为了确定对于BF清洗处理的异常,分析装置1在BF基准取得用测定处理和BF异常确定用测定处理中,大致同样地进行作为异常确定对象的BF清洗处理以外的处理,因此没有必要考虑关于其他处理的异常的作用,可以只正确地验证BF清洗处理的除去不良。分析装置1可以使用通过测光机构31测定的测定结果,确定分析装置1内有无BF清洗处理的异常,因此,不需要进行使用原来所必须的与分析装置主体分开设置的分光光度计的比色测定。因此,分析装置1可以正确且简易地确定分析装置的BF清洗处理的异常。
下面,对异常确定对象是探针清洗处理的情况进行详细说明。首先,参照图13~图16,对图7所示的探针基准取得用测定处理、高浓度试药使用处理及探针异常确定用测定处理进行说明。图13是示出图7所示的探针基准取得用测定处理、高浓度试药使用处理及探针异常确定用测定处理的处理步骤的图。图14是说明图13所示的探针基准取得用测定处理的图,图15是说明图13所示的高浓度试药使用处理的图,图16是说明图13所示的探针异常确定用测定处理的图。
首先,对探针基准取得用测定处理进行说明。如图13及图14(1)所示,在探针基准取得用测定处理中,进行分注第1试药的第1试药分注处理(步骤S61),该第1试药包含有能够与低浓度试药及高浓度试药所含有的抗原反应的磁性粒子61。然后,探针基准取得用测定处理中,如图14(2)所示,使用作为清洗不良的确定对象的分注移送机构的探针将含有例如0.3ppm的抗原62a的低浓度试药分注到比色杯20内,进行低浓度试药分注处理(步骤S621)。然后,经过比色杯20内的搅拌及一定的反应时间后,磁性粒子61和低浓度试药内的抗原62a结合,生成磁性粒子载体。
此处,即使在含有0.3ppm的抗原62a的情况下,分析装置1可以在临床学上没有足够问题地输出对于作为分析对象的其他的抗原的测定结果。因此,探针基准取得用测定处理中,为了取得与该0.3ppm的抗原62a对应的发光量作为对于探针清洗处理的基准值,分注低浓度试药后,进行低浓度试药的抗原62a能够发光的分析处理,来测定发光量。
具体地,探针基准取得用测定处理中,如图14(4)所示,低浓度试药分注处理后,通过第2试药分注移送机构29将含有的标识抗体65的第2试药分注到比色杯20内,进行第2试药分注处理(步骤S64)。然后,经过比色杯20内的搅拌及一定的反应时间后,如图14(5)所示,磁性粒子载体及标识抗体65结合,生成免疫复合体67a。然后,探针基准取得用测定处理中,如图14(5)所示,与通常分析时一样,进行第2BF清洗处理(步骤S65),除去没有与磁性粒子载体结合的标识抗体65。又,免疫复合体67a,通过BF台25的集磁机构集磁,不会被除去到比色杯20之外。然后,如图14(6)所示,探针基准取得用测定处理中,与通常分析时一样,进行注入含有酶66的基质液到比色杯20内的基质注入处理(步骤S66)。此时,如图14(7)所示,免疫复合体67a与图4(6)所示的免疫复合体67一样,经过酶反应与酶66结合,产生光La2。此处,探针基准取得用测定处理中,可以通过测光机构31测定从免疫复合体67a产生的光La2,进行测定处理(步骤S671),取得作为基准值的发光量。
下面,参照图13及图15,对高浓度试药使用处理进行说明。高浓度试药使用处理中,如图13及图15(1)所示,与探针基准取得用测定处理一样,进行分注含有磁性粒子61的第1试药的第1试药分注处理(步骤S61)。然后,高浓度试药使用处理中,如图15(2)所示,使用作为清洗不良的确定对象的分注移送机构的探针,将含有高浓度的抗原62b的高浓度试药分注到比色杯20内,进行高浓度试药分注处理(步骤S622)。该高浓度试药中,含有例如100万ppm的抗原62b。又,在下次分注作为分注对象的液体之前,要将分注了高浓度试药的分注移送机构的探针清洗。然后,高浓度试药使用处理中,与探针基准取得用测定处理一样,进行图15(4)所示的第2试药分注处理(步骤S64)、图15(5)所示的第2BF清洗处理(步骤S65)、图15(6)所示的基质注入处理(步骤S66)。又,高浓度试药使用处理中,如图15(7)所示,通过免疫复合体67b和酶66结合产生有光Lb2,但测光机构31不测定该光,直接结束高浓度试药使用处理。
下面,参照图13及图16,对探针异常确定用测定处理进行说明。探针异常确定用测定处理中,如图13及图16(1)所示,与探针基准取得用测定处理及高浓度试药使用处理一样,进行分注含有磁性粒子61的第1试药的第1试药分注处理(步骤S61)。
下面,探针异常确定用测定处理中,如图16(2)所示,使用作为清洗不良的确定对象的分注移送机构的探针,进行分注不含有抗原的0浓度试药的0浓度试药分注处理(步骤S623)。此处,如图17所示,分注移送机构的探针Pa、Pb没有被充分地清洗时,分注0浓度试药前,由探针Pa、Pb分注的高浓度试药内的抗原62b没有被充分地除去,有时会有残留在探针Pa、Pb内。然后,在探针Pa、Pb内残留有抗原62b的状态下分注0浓度试药时,比色杯20内混入探针Pa、Pb内残留的抗原62b。这样地,为了确定这样的探针清洗不良,在探针异常确定用测定处理中,进行0浓度试药分注处理后,进行残留于探针Pa、Pb并混入到比色杯20内的抗原62b能够发光的分析处理,测定发光量作为异常确定用测定值。
具体地,探针异常确定用测定处理中,如图16(4)所示,0浓度试药分注处理后,通过比色杯20内的搅拌及经过一定的反应时间,磁性粒子61和在探针Pa、Pb内残留并混入到比色杯20内的抗原62b结合生成磁性粒子载体61b后,进行分注含有标识抗体65的第2试药到比色杯内的第2试药分注处理(步骤S64)。此时,通过比色杯20内的搅拌及经过一定的反应时间后,磁性粒子载体61b及标识抗体65结合,生成免疫复合体67b。然后,探针异常确定用测定处理中,如图16(5)所示,与探针基准取得用测定处理一样,进行第2BF清洗处理(步骤S65),除去没有与磁性粒子载体61b结合的标识抗体65。又,免疫复合体67b,通过BF台25的集磁机构25b集磁,不会被除去到比色杯20之外。
然后,如图16(6)所示,探针异常确定用测定处理中,与探针基准取得用测定处理一样,进行注入含有酶66的基质液到比色杯20内的基质注入处理(步骤S66)。此时,如图16(7)所示,免疫复合体67b与图4(6)所示的免疫复合体67一样,经过酶反应与酶66结合,产生光Lc2。此处,探针异常确定用测定处理中,进行通过测光机构31测定从免疫复合体67b产生的光Lc2的测定处理(步骤S673),可以取得作为对于探针清洗处理的异常确定用测定值的发光量。作为异常确定用测定值测定的光Lc2的发光量,与作为清洗不良对象的探针清洗后残留在探针内、并且在下次的液体分注时混入到比色杯20内的抗原62b的量相对应。
下面,关于图2所示的异常确定处理,对确定探针清洗处理有无异常的情况进行详细说明。探针异常确定用测定处理中取得的异常确定用测定值不满足基于探针基准取得用测定处理中取得的基准值设定的容许范围时,确定部45确定分注了高浓度试药的探针清洗不良。确定部45参照存储于存储部47的图18例示的表格T2,作为预先设定的容许范围,进行异常确定处理。此处,探针基准取得用测定处理中得到的基准值是含有0.3ppm的抗原62a时产生的光La2的发光量,成为可以在临床学上没有问题地输出对于作为分析对象的其他抗原的测定结果的不纯物浓度的发光量的判断基准。因此,表格T2中,示出对于该探针清洗处理的以基准值为基础的判断基准。
确定部45,例如异常确定用测定值小于作为与0.3ppm的抗原62a对应的发光量的基准值的1.1倍时,可以没有临床学上的问题地输出对于作为分析对象的抗原的测定结果。因此,在异常确定用测定值小于基准值的1.1倍时,由于认为分注了高浓度试药的分注移送机构能够清洗除去附着到探针上的高浓度试药的抗原62b直到在临床学上没有问题的程度,因此,确定部45判断为没有分注了高浓度试药的分注移送机构的除去不良。另一方面,如表格T2所示,异常确定用测定值在基准值的1.1倍以上时,认为分注了高浓度试药的分注移送机构不能被充分地除去附着到探针上的抗原62b,残存的抗原62b给测定结果带来影响,因此确定部45判断为具有分注了高浓度试药的分注移送机构的探针清洗不良。
进一步地,与对于BF清洗处理的异常确定处理一样,在异常确定处理(步骤S14)中,确定部45可以根据探针异常确定用测定处理中测定的对于探针清洗处理的异常确定用测定值除以试药评价处理的高浓度试药测定处理中测定的测定结果所得到的值求出作为异常确定对象的探针清洗处理的遗留值。
在例如抗原62a、62b的发光量和浓度具有比例关系时,高浓度试药测定处理的测定结果是E32个计数单位、探针异常确定用测定处理的异常确定用测定值是E42个计数单位时,作为异常确定对象的BF清洗处理的遗留值C可以通过下面的(2)式求出。
C=(E42/E32)×106[ppm]          …(2)
控制部41将确定部45求出的遗留值输出到输出部48。操作者,通过确认该输出结果,可以了解作为异常确定对象的探针处理的遗留值,能够进行准确的对应。
这样地,分析装置1,为了确定探针清洗处理的异常,在探针基准取得用测定处理、高浓度试药使用处理及探针异常确定用测定处理中,使用作为确定对象的分注移送机构实际上分注高浓度试药后,分注0浓度试药得到发光量即异常确定用测定值,以此为基础,判断分注移送机构的清洗处理是否将前面分注的液体内的物质除去到没有临床学上的问题的程度。因此,由于大致同样地进行作为异常确定对象的分注移送机构的液体分注处理以外的处理,因此没有必要考虑关于其他的处理的异常的作用,可以只正确地验证分注移送机构的清洗不良。分析装置1中,可以使用通过测光机构31测定的测定结果,确定分注移送机构有无清洗不良,因此,不需要进行使用原来所必须的与分析装置主体分开设置的分光光度计的比色测定。因此,分析装置1可以正确且简易地确定分析装置的探针清洗处理的异常。
进一步地,分析装置1,评价为了确定BF清洗处理及探针清洗处理的异常所使用低浓度试药及高浓度试药的性能,只使用被评价为正常的低浓度试药及高浓度试药,进行各异常确定用测定处理,根据该异常确定用测定处理的结果确定异常的有无。因此,根据实施例1,可以避免使用的试药的变性引起的错误的异常确定,能够正确地确定异常。
又,本实施例1的分析装置1,可以根据高浓度试药的浓度值,稀释该高浓度试药使其能够用测光机构31测定,来进行高浓度试药测定处理。此时,如图19所示,分析装置1,进行与图2所示的步骤S2及步骤S4一样的处理步骤,进行对于异常确定指示的有无的判断处理(步骤S102)及处理模式决定处理(步骤S104)之后,试药评价46,以高浓度试药的制造时的测定值和测光机构31的能够测定的范围为基础,设定高浓度试药的稀释倍率,进行稀释倍率设定处理(步骤S105)。分析装置1具有自动稀释系统时,高浓度试药以在步骤S105中所设定的稀释倍率稀释后被使用。又,分析装置1不具有自动稀释系统时,输出部48输出通过试药评价部46设定的稀释倍率,分析装置1的操作者以该输出的稀释倍率稀释高浓度试药。
一般地,在收容有免疫检查中使用的试药的试药容器上赋有条形码,该条形码记载有该试药的类别、批量号、瓶号、试药有効期限等,还将制造时的发光量的测光值作为示出试药的活性、浓度的表示值进行了记录。通常,使用试药时,读取附在试药容器上的条形码,取得关于试药的信息。因此,分析装置1可以读取收容有高浓度试药的试药容器的条形码,取得该高浓度试药的显示值。
关于稀释倍率设定处理,参照图20具体地说明。如图20的表格T3所示,测光机构31的能够测定的范围,即测定范围是,下限例如是1个计数单位,上限是500个计数单位又,分析装置1的自动稀释系统的能够稀释的倍率是,下限例如是2倍,上限是100万倍。然后,如表格T4所示,实际使用的高浓度试药的制造时的测光值,即显示值是100万个计数单位。此时,试药评价部46,如箭头Y1所示,比较测定范围、能够稀释的倍率及高浓度试药测光值,如箭头Y2所示,将高浓度试药的稀释倍率设定为1万倍。即使是高浓度试药的活性没有变化时,根据该稀释倍率稀释到1万倍的高浓度试药的发光量也是100个计数单位,因此,收在测光机构31的测定范围内,可以通过测光机构31可靠地测定。
然后,测定机构2,对按照由试药评价部46设定的稀释倍率稀释的高浓度试药,进行抗原能够发光的分析处理,测定发光量。即,分析装置1,使用按照由试药评价部46设定的稀释倍率稀释的高浓度试药,进行与图2所示的步骤S6一样的处理步骤,进行试药评价处理(步骤S106)。此时,试药评价部46,根据高浓度试药测定处理中测定的测定值求出浓度比时,使用实际的测定值乘以稀释倍率所得的值作为本来的高浓度试药的测定值。进一步地,进行与图2所示的步骤S6~步骤S14一样的处理步骤,进行试药能够使用的判断处理(步骤S108)、错误输出处理(步骤S110)、异常确定用测定处理(步骤S112)及异常确定处理(步骤S114)。又,异常确定用测定处理(步骤S112)中,为了求出遗留的有无,直接使用没有稀释的高抗原浓度的高浓度试药。
进一步地,稀释高浓度试药进行高浓度试药测定处理(步骤S24)时,确定部45在异常确定处理(步骤S114)中,将高浓度试药测定处理中测定的测定结果乘以稀释倍率,在此基础之上应用(1)式或者(2)式求出遗留值。例如,确定部45,在稀释到1万倍的高浓度试药测定处理的测定结果是80个计数单位,BF异常确定用测定处理的异常确定用测定值是40个计数单位时,如下面的(3)式,求出此时的遗留值Cd是50[ppm]。
Cd=(40/(80×10000))×106=50[ppm]        …(3)
这样地,分析装置1,以测光机构31的能够测定范围和高浓度试药的制造时的发光量的测定值为依据,设定最合适的高浓度试药的稀释倍率。因此,通过设定高浓度试药的稀释倍率,在高浓度试药测定处理中,分析装置1能够可靠地实行测光机构31的测定处理。又,原来,分析装置的操作者自己进行诸如根据分析装置的高浓度试药的显示值计算高浓度试药的稀释倍率这样烦杂的处理,因此担心会有人为的错误。相对于此,分析装置1中,分析装置1自身自动地运算并设定高浓度试药的最合适的稀释倍率。因此,利用分析装置1,操作者没有必要进行烦杂的处理。进一步地,利用分析装置1,操作者自身没有运算稀释倍率的必要,因此,能够防止稀释倍率的设定引起的人为错误,可以输出正确的分析结果。
(实施例2)
下面,对实施例2进行说明。实施例2中说明的是,在使用不含有抗原的0浓度试药,分别求出低浓度试药及高浓度试药的浓度的基础之上,分别评价低浓度试药及高浓度试药的情况。
图21是示出本实施例2的分析装置的构成的模式图。如图21所示,本实施例2的分析装置201包括具有试药评价部246的确定部245,用以代替图1所示的控制机构4的确定部45。试药评价部246,根据低浓度试药测定处理及高浓度试药测定处理的测定结果,以及对0浓度试药进行抗原能够发光的分析处理,测光机构31测定其发光量的0浓度试药测定处理的测定结果,评价低浓度试药及高浓度试药的性能。
下面,参照图22,对图21所示的分析装置201的异常确定处理的处理步骤进行说明。如图22所示,分析装置201,进行与图2所示的步骤S2及步骤S4一样的处理步骤,进行异常确定指示的有无的判断处理(步骤S202)及处理模式决定处理(步骤S204)后,试药评价246,进行试药评价处理(步骤S206)。试药评价部246,在试药评价处理中,以0浓度试药的测定结果为基础,求出低浓度试药及高浓度试药的实际的浓度,并判断低浓度试药及高浓度试药分别是否能够使用。确定部245,根据试药评价部246的评价结果,判断低浓度试药及高浓度试药是否都能够使用(步骤S208)。
确定部245判断为低浓度试药、高浓度试药不能够使用时(步骤S208:否),输出部48输出错误,明示异常确定处理中不能使用的试药(步骤S210)。分析装置1的操作者,通过确认该错误,可以了解哪个试药存在不良,可以进行只更换不良的试药等的对应处理。
相对于此,确定部245判断为低浓度试药及高浓度试药都能够使用时(步骤S208:是),测定机构2的各机构及确定部245,在处理控制部42的控制下,使用由试药评价部246评价为能够使用的低浓度试药和高浓度试药,进行与图2所示的步骤S12及步骤S14一样的处理步骤,进行异常确定用测定处理(步骤S212)及异常确定处理(步骤S214)。
下面,参照图23,对图22所示的试药评价处理进行说明。如图23所示,处理控制部42,对于测定机构2的各机构,为了取得0浓度试药的测定结果,进行0浓度试药测定处理,即对0浓度试药进行抗原能够发光的分析处理,测定发光量(步骤S221)。
该0浓度试药测定处理中,通过检体分注移送机构23、第1试药分注移送机构28、第2试药分注移送机构29,将0浓度试药与磁性粒子61及标识抗体65一起分注到比色杯20内。然后,0浓度试药测定処理中,对0浓度试药、磁性粒子61及标识抗体65分注处理后,在比色杯20内的搅拌,经过一定的反应时间后,进行BF清洗处理,将酶66的基质液注入到比色杯内,进行酶反应后,通过测光机构31测定发光量。该0浓度试药测定处理的测定结果成为每个测光机构31所有的基准值。各样本的发光量是该基准值加上表示实际浓度的发光量所得到的值。
然后,分析装置201,进行与图3的步骤S22及步骤S24一样的处理步骤,进行低浓度试药测定处理(步骤S222)及高浓度试药测定处理(步骤S224)。
然后,试药评价部246计算低浓度试药及高浓度试药的各自的浓度(步骤S226)。具体地,如图24所示,试药评价部246从低浓度试药测定处理(步骤S222)的测定值M1减去作为0浓度试药测定处理(步骤S221)的测定结果的基准值M0。该差值(M1-M0)是与低浓度试药本来的浓度相对应的发光量。试药评价部246,根据该差值(M1-M0)求出低浓度试药的实际的浓度。又,试药评价部246从高浓度试药测定处理(步骤S224)的测定值Mh减去作为0浓度试药测定处理(步骤S221)的测定结果的基准值M0。该差值(Mh-M0)是与高浓度试药本来的浓度相对应的发光量。试药评价部246,根据该差值(Mh-M0)求出高浓度试药的实际的浓度。
然后,试药评价部246判断步骤S226运算得到的低浓度试药的浓度是否满足规定的容许范围(步骤S228)。该容许范围是异常确定处理中能够正确地确定异常的低浓度试药的浓度范围。抗原62a的发光量和浓度具有比例关系时,在低浓度试药的制造时的发光量是10万个计数单位的情况下,如果例如是本来的发光量的10%以内的变动即在9万~11万个计数单位的范围内,则能够实行异常确定处理。因此,在从低浓度试药测定处理的测定结果减去0浓度试药测定处理的测定结果所得的差值在9万~11万个计数单位的范围内时,试药评价部246判断为该低浓度试药能够使用。
试药评价部246,判断为低浓度试药的浓度满足容许范围时(步骤S228:是),则认为低浓度试药保持着适于在异常确定处理中正确地确定异常的浓度,因此,评价为该低浓度试药为正常(步骤S230)。然后,试药评价部246判断为该低浓度试药能够使用(步骤S232)。
相对于此,试药评价部246,判断为低浓度试药的浓度不满足容许范围时(步骤S228:否),则认为低浓度试药没有保持适于在异常确定处理中正确地确定异常的浓度,因此,评价为该低浓度试药为不良(步骤S234)。然后,试药评价部246判断为这些低浓度试药不能够使用(步骤S236)。
然后,试药评价部246判断步骤S226运算得到的高浓度试药的浓度是否满足规定的容许范围(步骤S238)。该容许范围是异常确定处理中能够正确地确定异常的高浓度试药的浓度范围。抗原62a的发光量和浓度具有比例关系时,高浓度试药的制造时的发光量是100万个计数单位时,如果是例如本来的发光量的10%以内的变动,即在90万~110万个计数单位的范围内,则能够实行异常确定处理。因此,在从高浓度试药测定处理的测定结果减去0浓度试药测定处理的测定结果所得到的差值在90万~110万个计数单位的范围内时,试药评价部246判断为该高浓度试药能够使用。
试药评价部246,判断为高浓度试药的浓度满足容许范围时(步骤S238:是),则认为高浓度试药保持有适于在异常确定处理中正确地确定异常的浓度,因此,评价为该高浓度试药是正常的(步骤S240)。然后,试药评价部246判断为高低浓度试药能够使用(步骤S242)。
相对于此,试药评价部246,判断为高浓度试药的浓度不满足容许范围时(步骤S238:否),则认为高浓度试药没有保持适于在异常确定处理中正确地确定异常的浓度,因此,评价为该高浓度试药为不良(步骤S244)。然后,试药评价部246判断为这些高浓度试药不能够使用(步骤S246)。收到试药评价部246作出的试药不能使用的判断时,处理控制部42及确定部245不使用被评价为不能使用的低浓度试药、高浓度试药。
这样地,实施例2的分析装置201中,通过测定0浓度试药的发光量,求出低浓度试药及高浓度试药的各自的浓度,分别对低浓度试药及高浓度试药进行评价。因此,采用分析装置201,可以只更换判断为不可使用的试药,继续进行异常确定处理,因此与低浓度试药及高浓度试药都要更换的实施例相比,可以减少试药更换的成本。
(实施例3)
下面,对实施例3进行说明。实施例3中,根据试药评价处理中求出的浓度比或者各试药的浓度,修修正异常确定用测定处理的测定处理,进一步地实现正确的异常确定。
图25是示出实施例3的分析装置的构成的模式图。如图25所示,本实施例3的分析装置301具有确定部345,用以代替图1所示的控制机构4的确定部45。确定部345,根据通过试药评价部46求出的低浓度试药和高浓度试药的浓度比,修正BF基准取得用测定处理或者探针基准取得用测定处理的测定结果。然后,确定部345,使用修正了的修正值作为对于BF清洗处理的基准值或者探针清洗处理的基准值,确定BF清洗处理或者探针清洗处理的异常。
下面,参照图26,对分析装置301的异常确定处理的处理步骤进行说明。如图26所示,分析装置301,进行与图2所示的步骤S2~步骤S6一样的处理步骤,进行异常确定指示的有无的判断处理(步骤S302)、处理模式决定处理(步骤S304)及试药评价部46的试药评价处理(步骤S306)。又,通过试药评价部46计算的低浓度试药和高浓度试药的浓度比成为确定部345的修正值。
然后,确定部345,与图2所示的步骤S8一样,根据试药评价部46的评价结果,判断低浓度试药及高浓度试药是否能够使用(步骤S308)。确定部345判断为低浓度试药及高浓度试药不能够使用时(步骤S308:否),与图2所示的步骤S10一样,输出部48进行错误输出处理(步骤S310)。
相对于此,确定部345判断为低浓度试药及高浓度试药能够使用时(步骤S308:是),取得通过试药评价部46计算的低浓度试药和高浓度试药的浓度比作为异常确定用测定处理的测定值的修正值(步骤S309)。然后,测定机构2的各机构,在处理控制部42的控制下,使用试药评价部46评价为能够使用的低浓度试药和高浓度试药,进行与图2所示的步骤S12一样的处理步骤,进行异常确定用测定处理(步骤S312)。
然后,确定部345进行对在异常确定用测定处理中得到的基准值进行修正的修正处理(步骤S313)。该修正处理,以试药评价处理中通过试药评价部46计算的浓度比为基础,修正异常确定用测定处理中得到基准值。
例如,抗原62a、62b的发光量和浓度具有比例关系时,以低浓度试药和高浓度试药的发光量的比原来是1∶10万,而在试药评价处理(步骤S306)中计算为1∶9万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此时,认为由于高浓度试药的活性的变化,高浓度试药的发光量比原来的发光量低10%。此时,确定部345,对应高浓度试药的发光量的降低比例,将异常确定用测定处理(步骤S312)的BF基准取得用测定处理或者探针基准取得用测定处理中得到的低浓度试药的测定值修正为降低了10%的值。确定部345以该修正后的值为基准值。
又,低浓度试药和高浓度试药的发光量的比,试药评价处理(步骤S306)中计算为1∶11万时,认为由于低浓度试药的活性的变化,低浓度试药的发光量比原来的发光量低10%。此时,确定部345,对应低浓度试药的发光量的降低比例,将异常确定用测定处理(步骤S312)的BF基准取得用测定处理或者探针基准取得用测定处理中得到的低浓度试药的测定值修正为高10%的值。确定部345以该修正后的值为基准值。
即,如图27的表格T31所示,在低浓度试药和高浓度试药的活性没有变化时的低浓度试药和高浓度试药的原来的浓度比设定为1∶A,从试药评价处理(步骤S306)的测定结果求出的低浓度试药和高浓度试药和浓度比为1∶B时,异常确定用测定处理(步骤S312)的BF基准取得用测定处理或者探针基准取得用测定处理得到的低浓度试药的测定结果的修正倍率是B/A倍。
确定部345,使用这样地修正的修正值作为基准值,进行与图2所示的步骤S14一样的处理步骤,进行异常确定处理(步骤S314)。确定部345由于使用根据试药评价处理中计算的浓度比修正的基准值,因此,可以降低因浓度比的误差而引起的异常确定的误差。
这样地,实施例3的分析装置301中,由于在以简易的运算修正异常确定用测定处理的基准值的基础上进行异常确定处理,因此,可以进一步地正确地进行异常确定处理。
又,实施例3的分析装置301中,对根据试药评价部46求出的浓度比修正基准值的情况进行了说明,确定部345,也可以具有试药评价部246代替试药评价部46,根据试药评价部246求出的各试药的实际的浓度修正异常确定用测定处理的测定结果。
此时,确定部345,以试药评价部246运算的低浓度试药的实际的浓度为基础,修正异常确定用测定处理(步骤S312)的BF基准取得用测定处理或者探针基准取得用测定处理中得到的低浓度试药的测定结果。具体地,如图28的表格T32所示,低浓度试药的制造时的浓度值的设定值是C,试药评价处理中求出的低浓度试药的实际的浓度的运算结果是Cm时,BF基准取得用测定处理或者探针基准取得用测定处理中得到的低浓度试药的测定值的修正倍率是C/Cm倍。确定部345以BF基准取得用测定处理或者探针基准取得用测定处理中得到的低浓度试药的测定值的C/Cm倍的修正值作为基准值。例如,低浓度试药的制造时的发光值是10万个计数单位,试药评价处理中求出的低浓度试药的实际的测定值是9万个计数单位时,使用实际的测定值的10/9倍的值作为基准值。
又,确定部345,根据试药评价部246运算的高浓度试药的实际的浓度,修正异常确定处理(步骤S312)的BF基准取得用测定处理或者探针基准取得用测定处理中得到的异常确定用测定值的测定结果。具体地,如图28的表格T32所示,高浓度试药的制造时的浓度值的设定值是D,试药评价处理中求出的高浓度试药的实际的浓度的运算结果是Dm时,BF异常确定用测定处理或者探针异常确定用测定处理中得到的异常确定用测定值的修正倍率是D/Dm倍。确定部345以BF异常确定用测定处理或者探针异常确定用测定处理中得到的低浓度试药的测定值的D/Dm倍的修正值作为异常确定用测定值。
这样地,使用试药评价部246运算的低浓度试药及高浓度试药的实际的浓度时,在分别修正基准值及异常确定用测定值的基础上确定异常,因此,能够进一步地正确地确定异常。
又,实施例1~3,如图2、图22及图26所示,对进行试药评价处理后使用判断为正常的试药进行异常确定测定处理的情况进行说明,当然不限于此,也可以在进行异常确定测定处理后,评价该异常确定测定处理中使用的低浓度试药及高浓度试药的性能。
例如,如图29所示,分析装置1,进行与图2所示的步骤S2、步骤S4及步骤S12一样的处理步骤,异常确定指示进行异常确定指示的有无的判断处理(步骤S402)、处理模式决定处理(步骤S404)及异常确定用测定处理(步骤S412)后,进行与图2所示的步骤S6一样的处理步骤,进行试药评价处理(步骤S406)。接着,确定部45,根据试药评价部46的评价结果,判断低浓度试药及高浓度试药是否能够使用(步骤S418)。
确定部345判断为低浓度试药、高浓度试药不能够使用时(步骤S418:否),输出部48进行与图2所示的步骤S10一样的处理步骤,进行错误输出处理(步骤S420)。相对于此,试药评价部46判断为低浓度试药及高浓度试药都能够使用时(步骤S418:是),确定部45进行与图2所示的步骤S14一样的处理步骤,进行异常确定处理(步骤S424)。此时,确定部45在判断为低浓度试药及高浓度试药都能够使用后,进行异常确定处理,因此可以正确地确定异常。又,分析装置1,也可以不是在异常确定处理前,而是在进行异常确定处理后,进行试药评价处理,在事后保证异常确定处理的异常确定结果。
又,所述实施例所说明的分析装置1、201、301,可以通过在个人计算机、工作站等计算机系统上运行预先准备的程序而实现。该计算机系统,通过读取并运行存储于规定的存储媒质的程序实现分析装置的处理工作。此处,规定的存储媒质,除包括软盘(FD)、CD-ROM、MO磁盘、DVD磁盘、磁光盘、IC卡等的“可移动物理媒质”之外,还包括设于计算机系统内外的硬盘驱动器(HDD)等这样的、在程序的发送时短期地保存程序的“通信媒质”等、存储能够通过计算机系统读取的程序的所有的存储媒质。又,该计算机系统,从通过网络连结的其他的计算机系统取得程序,通过运行取得的程序实现分析装置的处理工作。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分析装置,适用于没有比色测定部的医疗用分析装置,特别地,适用于希望简易且迅速地取得分析装置的异常的情况。

Claims (26)

1.一种异常确定方法,其对根据光学性测定来分析检体的分析装置进行异常确定,该异常确定方法根据使用含有规定的微量浓度的构成物的低浓度试药得到的测定结果即基准值,以及经过使用了含有规定的高浓度的所述构成物的高浓度试药的分析处理得到的测定结果即异常确定用测定值,对与所述高浓度试药的除去相关的分析处理进行异常确定,
其特征在于,包括:
低浓度试药测定步骤,为了取得所述低浓度试药的性能,对所述低浓度试药进行使所述构成物能够发光的分析处理,测定发光量;
高浓度试药测定步骤,为了取得所述高浓度试药的性能,对所述高浓度试药进行使所述构成物能够发光的分析处理,测定发光量;
试药评价步骤,根据所述低浓度试药测定步骤的测定结果和所述高浓度试药测定步骤的测定结果,对所述低浓度试药的性能及所述高浓度试药的性能进行评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常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基准取得用测定步骤,取得使用所述低浓度试药得到的测定结果作为所述基准值;
异常确定用测定步骤,取得经过使用了所述高浓度试药的分析处理得到的测定结果作为所述异常确定用测定值;
异常确定步骤,根据所述异常确定用测定值是否满足基于所述基准值的容许范围,对与所述高浓度试药的除去相关的分析处理进行异常确定,
所述低浓度试药测定步骤、所述高浓度试药测定步骤和所述试药评价步骤,在所述基准取得用测定步骤和所述异常确定用测定步骤的前面,或者在所述基准取得用测定步骤和所述异常确定用测定步骤的后面进行。
3.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异常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试药评价步骤,根据所述低浓度试药测定步骤的测定结果和所述高浓度试药测定步骤的测定结果,求出所述低浓度试药和所述高浓度试药的所述构成物的浓度比,在判断为求出的浓度比不满足规定的容许范围时,评价为所述低浓度试药及所述高浓度试药的至少一方为不良。
4.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异常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0浓度试药测定步骤,对于不含有所述构成物的0浓度试药,进行使所述构成物能够发光的分析处理,测定发光量;
所述试药评价步骤,包括:
低浓度试药评价步骤,根据从所述低浓度试药测定步骤的测定结果减去所述0浓度试药测定步骤的测定结果得到的差值,求出所述低浓度试药的所述构成物的浓度,在求出的浓度不满足第1规定的容许范围时,评价为该低浓度试药不良;
高浓度试药评价步骤,根据从所述高浓度试药测定步骤的测定结果减去所述0浓度试药测定步骤的测定结果得到的差值,求出所述高浓度试药的所述构成物的浓度,在求出的浓度不满足第2规定的容许范围时,评价为该高浓度试药不良。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异常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修正步骤,根据所述试药评价步骤中求出的浓度比,修正所述基准取得用测定步骤的测定结果,
所述异常确定步骤,使用所述修正步骤中修正了的修正值作为所述基准值,对与所述高浓度试药的除去相关的分析处理进行异常确定。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异常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1修正步骤,根据所述低浓度试药评价步骤中求出的所述低浓度试药的所述构成物的浓度,修正所述基准取得用测定步骤的测定结果;
第2修正步骤,根据所述高浓度试药评价步骤中求出的所述高浓度试药的所述构成物的浓度,修正所述异常确定用测定步骤的测定结果,
所述异常确定步骤,使用所述第1修正步骤中修正了的修正值作为所述基准值,并使用所述第2修正步骤中修正了的修正值作为所述异常确定用测定值,对与所述高浓度试药的除去相关的分析处理进行异常确定。
7.如权利要求1~6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异常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稀释倍率设定步骤,根据所述高浓度试药制造时的发光的测定值和所述分析装置的测光机构的能够测定范围,设定所述高浓度试药的稀释倍率,
所述高浓度试药测定步骤,对于以所述稀释倍率设定步骤中设定的稀释倍率稀释了的所述高浓度试药,进行使所述构成物能够发光的分析处理,测定发光量。
8.如权利要求2~7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异常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准取得用测定步骤,包括:
第1测定步骤,将经过使所述低浓度试药内的所述构成物能够发光的分析处理后的发光量作为所述基准值进行测定,
所述异常确定用测定步骤,包括:
除去步骤,在反应容器内注入所述高浓度试药后,进行与所述检体的分析处理中除去反应容器内的未反应物质的除去处理同样的处理,除去反应容器内的所述高浓度试药内的构成物;
第2测定步骤,将经过使所述构成物能够发光的分析处理后的发光量作为所述异常确定用测定值进行测定,
所述异常确定步骤,在所述异常确定用测定值不满足所述容许范围时,确定对所述检体的分析处理中的所述除去处理存在除去不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异常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异常确定步骤,根据所述异常确定用测定值除以所述高浓度试药测定步骤中测定的测定结果得到的值,求出所述除去处理的遗留值。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异常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进行第1所述除去处理及第2所述除去处理作为所述除去处理,
所述除去步骤是以下步骤中的任意一个:
进行和所述第1除去处理同样的处理的第1除去步骤;
进行和所述第2除去处理同样的处理的第2除去步骤;
进行和所述第1除去处理同样的处理,并进行和所述第2除去处理同样的处理的第3除去步骤。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异常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异常确定用测定步骤中,
所述除去步骤是所述第1除去步骤时,在所述异常确定用测定值不满足所述容许范围的情况下,确定对所述检体的分析处理中的所述第1除去处理中存在除去不良,
所述除去步骤是所述第2除去步骤时,在所述异常确定用测定值不满足所述容许范围的情况下,确定对所述检体的分析处理中的所述第2除去处理中存在除去不良,
所述除去步骤是所述第3除去步骤时,在所述异常确定用测定值不满足所述容许范围的情况下,确定对所述检体的分析处理中的所述第1除去处理及/或者所述第2除去处理中存在除去不良。
12.如权利要求2~7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异常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准取得用测定步骤,包括,
第1测定步骤,将经过使所述低浓度试药内的所述构成物能够发光的分析处理后的发光量作为所述基准值进行测定,
所述异常确定用测定步骤,包括,
高浓度试药注入步骤,使用将液体注入到反应容器内的液体注入机构将所述高浓度试药注入到反应容器内;
0浓度试药注入步骤,所述高浓度试药注入步骤之后,使用清洗后的所述液体注入机构将不含有所述构成物的0浓度试药注入到与注入了所述高浓度试药的反应容器不同的反应容器内;
第2测定步骤,将注入有所述0浓度试药的反应容器的发光量作为所述异常确定用测定值进行测定,所述0浓度试药经过了使所述构成物能够发光的分析处理,
所述异常确定步骤,在所述异常确定用测定值不满足所述容许范围时,确定对所述检体的分析处理中的所述液体注入机构的清洗处理存在不良。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异常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异常确定步骤是,根据所述异常确定用测定值除以所述高浓度试药测定步骤中测定的测定结果得到的值,求出所述除去处理的遗留值。
14.一种分析装置,是根据光学性测定分析检体的分析装置,所述分析装置根据所述高浓度试药的除去的分析处理的异常的分析装置,使用含有规定的微量浓度的构成物的低浓度试药得到的测定结果即基准值,以及经过使用了含有规定的高浓度的所述构成物的高浓度试药分析处理得到的测定结果即异常确定用测定值,对与所述高浓度试药的除去相关的分析处理进行异常确定,
其特征在于,包括:
测定单元,进行低浓度试药测定处理和高浓度试药测定处理,所述低浓度试药测定处理为了取得所述低浓度试药的性能,对所述低浓度试药进行使所述构成物能够发光的分析处理,并测定发光量,所述高浓度试药测定处理为了取得所述高浓度试药的性能,对所述高浓度试药进行使所述构成物能够发光的分析处理,并测定发光量;
试药评价单元,根据所述测定单元的所述低浓度试药测定处理的测定结果和所述高浓度试药测定处理的测定结果,对所述低浓度试药的性能及所述高浓度试药的性能进行评价。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对与所述高浓度试药的除去相关的分析处理进行异常确定的确定单元,
所述测定单元,进行基准取得用测定处理和异常确定用测定处理,并在所述基准取得用测定处理和所述异常确定用测定处理之前,或者在所述基准取得用测定处理和所述异常确定用测定处理之后进行所述低浓度试药测定处理和所述高浓度试药测定处理,所述基准取得用测定处理取得使用所述低浓度试药得到的测定结果作为所述基准值,所述异常确定用测定处理取得经过使用了所述高浓度试药的分析处理得到的测定结果作为所述异常确定用测定值,
所述试药评价单元,在所述基准取得用测定处理和所述异常确定用测定处理之前,或者在所述基准取得用测定处理和所述异常确定用测定处理之后,评价所述低浓度试药的性能及所述高浓度试药的性能,
所述确定单元,根据通过所述测定单元测定的所述异常确定用测定值是否满足基于所述基准值的容许范围,对与所述高浓度试药的除去相关的分析处理进行异常确定。
16.如权利要求14或者15所述的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试药评价单元,根据所述测定单元的所述低浓度试药测定处理的测定结果和所述高浓度试药测定处理的测定结果,求出所述低浓度试药和所述高浓度试药的所述构成物的浓度比,在判断为求出的浓度比不满足规定的容许范围时,评价为所述低浓度试药及所述高浓度试药的至少一方为不良。
17.如权利要求14或者15所述的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测定单元,进行0浓度试药测定处理,对于不含有所述构成物的0浓度试药,进行使所述构成物能够发光的分析处理,并测定发光量,
所述试药评价单元进行低浓度试药评价处理和高浓度试药评价处理,
所述低浓度试药评价处理是根据从所述测定单元的所述低浓度试药测定处理的测定结果减去所述0浓度试药测定处理的测定结果得到的差值,求出所述低浓度试药的所述构成物的浓度,在求出的浓度不满足第1规定的容许范围时,评价为该低浓度试药不良;高浓度试药评价处理是根据从所述高浓度试药测定步骤的测定结果减去所述0浓度试药测定步骤的测定结果得到的差值,求出所述高浓度试药的所述构成物的浓度,在求出的浓度不满足第2规定的容许范围时,评价为该高浓度试药不良。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确定单元,根据由所述试药评价单元求出的浓度比修正所述测定单元的所述基准取得用测定处理的测定结果,使用该修正了的修正值作为所述基准值,对与所述高浓度试药的除去相关的分析处理进行异常确定。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确定单元在进行了第1修正处理和第2修正处理的基础之上,使用所述第1修正步骤中修正了的修正值作为所述基准值,并使用所述第2修正步骤中修正了的修正值作为所述异常确定用测定值,对与所述高浓度试药的除去相关的分析处理进行异常处理,所述第1修正处理根据通过所述试药评价单元求出的所述低浓度试药的所述构成物的浓度,修正所述测定单元的所述基准取得用测定处理的测定结果;所述第2修正处理根据通过所述试药评价单元求出的所述高浓度试药的所述构成物的浓度,修正所述测定单元的所述异常确定用测定处理的测定结果。
20.如权利要求14~1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试药评价单元,根据所述高浓度试药的制造时的发光的测定值和该分析装置的测光机构的能够测定范围,设定对于所述高浓度试药的稀释倍率,
所述测定单元,对以通过所述试药评价单元设定的稀释倍率稀释了的所述高浓度试药,进行使所述构成物能够发光的分析处理,并测定发光量。
21.如权利要求15~2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除去单元,进行所述检体分析处理中除去反应容器内的未反应物质的除去处理,
所述除去单元,在所述高浓度试药被注入到反应容器内之后,进行和所述除去处理同样的处理,除去反应容器内的所述高浓度试药内的构成物,
所述测定单元,将经过使所述低浓度试药内的所述构成物能够发光的分析处理后的发光量作为所述基准值进行测定,并将在所述除去单元除去所述高浓度试药内的构成物之后经过使所述构成物能够发光的分析处理后的发光量作为所述异常确定用测定值,
所述确定单元,在所述异常确定用测定值不满足所述容许范围时,确定对所述检体的分析处理中的所述除去处理存在除去不良。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确定单元,根据所述异常确定用测定值除以所述高浓度试药测定处理中测定的测定结果得到的值,求出所述除去处理的遗留值。
23.如权利要求21或者22所述的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进行第1所述除去处理及第2所述除去处理作为所述除去处理,
所述除去单元,进行和所述第1除去处理同样的处理、或者进行和所述第2除去处理同样的处理、或者进行和所述第1除去处理同样的处理及和所述第2除去处理同样的处理,除去所述反应容器内的高浓度试药的构成物。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确定单元,
通过所述除去单元进行和所述第1除去处理同样的处理,在所述异常确定用测定值不满足所述容许范围的情况下,确定对所述检体的分析处理中的所述第1除去处理中存在除去不良,
通过所述除去单元进行和所述第2除去处理同样的处理,在所述异常确定用测定值不满足所述容许范围的情况下,确定对所述检体的分析处理中的所述第2除去处理中存在除去不良,
通过所述除去单元进行和所述第1除去处理同样的处理及进行和所述第2除去处理同样的处理,在所述异常确定用测定值不满足所述容许范围的情况下,确定对所述检体的分析处理中的所述第1除去处理及/或者所述第2除去处理中存在除去不良。
25.如权利要求15~2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将液体注入到反应容器内的液体注入单元,
所述液体注入单元,将所述高浓度试药注入到反应容器内,被清洗后,将不含有所述构成物的0浓度试药注入到与注入了所述高浓度试药的反应容器不同的反应容器内,
所述测定单元,将经过使所述低浓度试药内的所述构成物能够发光的分析处理后的发光量作为所述基准值进行测定,并将注入有所述0浓度试药的反应容器的发光量作为所述异常确定用测定值进行测定,所述0浓度试药经过了使所述构成物能够发光的分析处理,
所述确定单元,在所述异常确定用测定值不满足所述容许范围时,确定对所述检体的分析处理中的所述液体注入单元的清洗处理存在不良。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确定单元,根据所述异常确定用测定值除以所述高浓度试药测定处理中测定的测定结果得到的值,求出所述除去处理的遗留值。
CN200780053426A 2007-06-19 2007-06-19 异常确定方法及分析装置 Pending CN10168884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07/062312 WO2008155820A1 (ja) 2007-06-19 2007-06-19 異常特定方法および分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88842A true CN101688842A (zh) 2010-03-31

Family

ID=401559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53426A Pending CN101688842A (zh) 2007-06-19 2007-06-19 异常确定方法及分析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00098589A1 (zh)
EP (1) EP2175259A4 (zh)
JP (1) JPWO2008155820A1 (zh)
KR (1) KR20100009645A (zh)
CN (1) CN101688842A (zh)
WO (1) WO2008155820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51901A (zh) * 2013-06-28 2014-12-31 希森美康株式会社 样本分析装置和分析系统以及异常检测装置和检测方法
CN106461693A (zh) * 2014-05-15 2017-02-22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自动分析装置
CN111089955A (zh) * 2018-10-24 2020-05-01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物质浓度的确定方法及样本分析仪、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55173B2 (ja) * 2009-03-27 2013-11-27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試薬調製装置および検体処理システム
JP5097804B2 (ja) * 2010-07-09 2012-12-12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自動分析装置
JP5613522B2 (ja) * 2010-10-12 2014-10-22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検体分析装置
JP6830412B2 (ja) * 2017-06-14 2021-02-17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 試験キット、試験方法、分注装置
JP7161851B2 (ja) * 2018-02-28 2022-10-27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免疫測定装置の状態確認方法および免疫測定装置
CN113474662A (zh) * 2018-12-28 2021-10-01 贝克曼库尔特有限公司 临床分析仪自动化系统诊断
CN114364987A (zh) * 2019-07-03 2022-04-15 贝克曼库尔特有限公司 用于样品分析仪的可配置洗涤过程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44071A (ja) * 1985-12-18 1987-06-27 Hitachi Ltd 自動化学分析装置
JPS635267A (ja) * 1986-06-25 1988-01-11 Shimadzu Corp 生化学自動分析装置
JP2654682B2 (ja) * 1989-02-17 1997-09-17 富士写真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生化学分析装置、生化学分析補正方法及び補正値記録体
DE4121089A1 (de) * 1991-06-26 1993-01-07 Boehringer Mannheim Gmbh Analysesystem zur automatischen analyse von koerperfluessigkeiten
JPH05273118A (ja) * 1992-03-24 1993-10-22 Hitachi Ltd 被検試料液の濃度又は成分の分析方法及び分析装置
DE4224621C2 (de) * 1992-07-25 1994-05-05 Boehringer Mannheim Gmbh Verfahren zur Analyse eines Bestandteils einer medizinischen Probe mittels eines automatischen Analysegerätes
JPH06331630A (ja) * 1993-05-25 1994-12-02 Daikin Ind Ltd キャリブレーション結果判定方法およびキャリブレーション結果処理方法
US5786223A (en) * 1995-05-19 1998-07-28 Fuji Photo Film Co., Ltd. Two-step calibration method for dry chemical analysis element
JP3427606B2 (ja) * 1996-02-01 2003-07-2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化学分析装置
JP3598019B2 (ja) * 1999-06-16 2004-12-0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自動分析装置
JP2002116145A (ja) * 2000-10-06 2002-04-1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溶液濃度計測方法および溶液濃度計測装置
JP4006203B2 (ja) * 2001-08-21 2007-11-1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自動分析装置及び化学分析方法の精度管理方法
JP5193408B2 (ja) 2001-09-13 2013-05-08 ベックマン コールター,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自動分析装置
JP3840450B2 (ja) * 2002-12-02 2006-11-01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分析装置
US7381370B2 (en) * 2003-07-18 2008-06-03 Dade Behring Inc. Automated multi-detector analyzer
US20050249634A1 (en) * 2004-05-10 2005-11-10 Devlin William J Sr Calibration solution system for use in an automatic clinical analyzer
JP3109443U (ja) * 2004-12-17 2005-05-19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自動分析装置
WO2008044312A1 (en) * 2006-10-13 2008-04-17 Olympus Corporation Method of identifying error and analyzer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51901A (zh) * 2013-06-28 2014-12-31 希森美康株式会社 样本分析装置和分析系统以及异常检测装置和检测方法
CN104251901B (zh) * 2013-06-28 2018-04-27 希森美康株式会社 样本分析装置和分析系统以及异常检测装置和检测方法
CN106461693A (zh) * 2014-05-15 2017-02-22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自动分析装置
CN111089955A (zh) * 2018-10-24 2020-05-01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物质浓度的确定方法及样本分析仪、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8155820A1 (ja) 2008-12-24
EP2175259A1 (en) 2010-04-14
KR20100009645A (ko) 2010-01-28
US20100098589A1 (en) 2010-04-22
EP2175259A4 (en) 2011-11-02
JPWO2008155820A1 (ja) 2010-08-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88842A (zh) 异常确定方法及分析装置
US11280733B2 (en) Automatic analyzer
Harr et al. ASVCP guidelines: allowable total error guidelines for biochemistry
CN101038293B (zh) 精度管理系统
JP5795268B2 (ja) ネットワーク化された診断臨床分析装置の差し迫った分析故障を検出するための方法
JP4633465B2 (ja) ショートサンプルとロングサンプルとを検出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CN102422162B (zh) 自动分析装置及分析方法
CN101452005A (zh) 自动分析装置
CN102037363A (zh) 自动分析装置
JP2008058129A (ja) 自動分析装置
CN104246510A (zh) 自动分析装置
EP2431731A1 (en) Automatic analysis device
Miller et al. Quality control
Camus et al. ASVCP quality assurance guidelines: external quality assessment and comparative testing for reference and in‐clinic laboratories
JP2008051765A (ja) 自動分析装置および自動分析方法
James Risk management for point-of-care testing
CN101344530A (zh) 自动分析装置以及自动分析装置的分析方法
JP2014016218A (ja) 自動分析装置
US11009518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utomated analysis
Loh et al. Lot-to-lot variation and verification
JP6918531B2 (ja) 自動分析器における誤測定結果の可能性を警告するシステム
EP4361640A1 (en) Diagnosis system, automated analysis device, and diagnostic method
CN117288971B (zh) 电解质分析仪智能交互控制方法及系统
Lasky Proficiency testing linked to the national reference system for the clinical laboratory: a proposal for achieving accuracy
Yundt-Pacheco et al. Reducing errors in the clinical laborator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10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