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87215A - 覆膜形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覆膜形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87215A
CN101687215A CN200880022395A CN200880022395A CN101687215A CN 101687215 A CN101687215 A CN 101687215A CN 200880022395 A CN200880022395 A CN 200880022395A CN 200880022395 A CN200880022395 A CN 200880022395A CN 101687215 A CN101687215 A CN 1016872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impact
tap
liquid
dischar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0223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87215B (zh
Inventor
宫田贵裕
村田真朗
矢作充
汤山纯平
中村久三
吉良敦史
不破耕
田中爱
奥野亨
崎尾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lvac Inc
Original Assignee
Ulvac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lvac Inc filed Critical Ulvac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6872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872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872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872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5Arrangement thereof
    • B41J2/155Arrangement thereof for line prin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PROCESSE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1/00Processes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 B05D1/26Processes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performed by applying the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from an outlet device in contact with, or almost in contact with, the surfa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PROCESSE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3/00Pretreatment of surfaces to which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are to be applied; After-treatment of applied coatings, e.g. intermediate treating of an applied coating preparatory to subsequent applications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Landscapes

  • Application Of Or Painting With Fluid Materials (AREA)
  • Coat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形成看不到筋条的覆膜。在基板(7)上,在第一印刷头(20a)与第二印刷头(20b)重叠的范围中,使从第一印刷头(20a)排出的第一排出液弹着的弹着位置和从第二印刷头(20b)排出的第二排出液弹着的弹着位置混合存在。按照随机数决定哪个排出液弹着。在由第一排出液形成的覆膜(30a)与由第二排出液形成的覆膜(30b)之间配置混合存在第一、第二排出液而形成的覆膜(30c),所以边界变模糊,筋条变得看不到。

Description

覆膜形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从喷嘴排出的排出液弹着(着弹)在基板表面上而形成覆膜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以往,采用使用喷墨方式的印刷装置在基板表面上形成覆膜的技术。
图6的附图标记101是印刷装置,在台111上配置有具有多个印刷头120的可动臂112。
在各印刷头120上形成有多个排出孔125(图7)。在印刷头120的内部中配置有压电元件,如果一边从容器116对印刷头120供给排出液一边控制对压电元件施加的电压,则从各排出孔125排出排出液。
将基板107配置在台111上,如果一边使可动臂112移动一边从各印刷头120排出排出液,则排出液弹着在基板107表面上,形成排出液的覆膜130。排出液的覆膜130通过干燥及加热硬化而形成薄膜。
由于在各印刷头120的两端部上存在不能形成排出孔125的无效区域128,所以为了将排出孔125配置为在同一方向上连续而为等间隔,将相邻的印刷头120沿移动方向的前后配置而将其端部叠合,进行叠合以使得移动方向后方的印刷头120的排出孔125通过基板107表面的移动方向前方的印刷头120的无效区域128通过的部分。
进而,为了使其叠合变得可靠,前方的印刷头120的端部附近的排出孔125和后方的印刷头120的端部附近的排出孔125多个在同一路径中移动,通过基板的同一部位上。
为了使形成在印刷头120重复通过的部分上的覆膜130的厚度与前方或后方的一个印刷头120的排出孔125通过的部分的覆膜的厚度相等、且不产生排出液未弹着在基板107表面上的部分,在排出孔125重复通过的部分处,仅从某一个印刷头120的排出孔125排出排出液。
在此情况下,使由从前方的印刷头120的排出孔125排出的排出液形成的覆膜130与由从后方的印刷头120的排出孔125排出的排出液形成的覆膜130接触并相邻,所以有即便使从各印刷头120排出的排出液等间隔地弹着、在不同的印刷头120的覆膜130相邻的部分处也能看到筋条139的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138784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者等调查了其原因,发现原因在于,即使控制对各印刷头供给的电压以使从多个印刷头排出的排出液的量相同,排出量也根据每个印刷头而微量地不同。
如果是这样,则只要在由前方的印刷头的排出液形成的覆膜与由后方的印刷头的排出液形成的覆膜之间配置由前方的印刷头的一个排出孔的排出液与后方的印刷头的一个排出孔的排出液的中间的量的排出液形成的覆膜就可以,但前方与后方的印刷头的排出液量的差很微小,将排出液量设为其中间的量是困难的。
本发明的发明者们发现只要在第一、第二印刷头的重复范围中、只要使排出液量的平均值为第一、第二排出液的液量的中间的量就可以,解决了上述问题。
即,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关于引用在此省略)。
本发明如上述那样构成,在第一、第二排出孔在同一移动路径上重复移动的范围中,使第一排出液弹着的弹着位置和第二排出液弹着的弹着位置尽量不连续并且不具有一定周期地混合存在。
在沿着印刷头的移动方向的方向上不再形成筋条。
在与沿着印刷头的移动方向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也不再形成筋条。
附图说明
图1(a)是用于本发明的印刷装置的侧视图,图1(b)是用于本发明的印刷装置的俯视图。
图2是用来说明第一、第二印刷头的相互间的位置关系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形成覆膜的中途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4是形成了覆膜的基板的俯视图。
图5是第一、第二排出孔的放大俯视图。
图6是以往技术的印刷装置的侧视图。
图7是表示通过以往的方法形成覆膜的中途的状态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印刷装置,20a、20b第一、第二印刷头,25a、25b第一、第二排出孔,30a第一膜厚的覆膜,30b第二膜厚的覆膜,30c第三膜厚的覆膜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图1(b)的附图标记1表示能够用于本发明的印刷装置。
该印刷装置1具有台11,在台11上配置有可动臂12。在可动臂12中与台11对置的部分上配置有多个印刷头20a、20b。这里,将多个印刷头20a、20b中相邻的两个印刷头20a、20b作为第一、第二印刷头进行说明。
图2是用来说明第一、第二印刷头20a、20b的相互间的位置关系的俯视图。
第一、第二印刷头20a、20b分别具有多个排出孔25a、25b。
第一、第二印刷头20a、20b是细长的,如果设第一印刷头20a的排出孔25a为第一排出孔、设第二印刷头20b的排出孔25b为第二排出孔,则第一、第二排出孔分别沿着第一、第二印刷头20a、20b的长度方向配置为一列至多列。
第一、第二印刷头20a、20b的长度方向平行,因而,第一排出孔25a的列与第二排出孔25b的列也为平行。
图2的附图标记1a、1b表示平行于第一、第二排出孔25a、25b排列的方向的直线。
第一、第二排出孔25a、25b在这里两列交错地配置。在第一、第二排出孔25a、25b分别配置多列的情况下,如果使配置在各列的第一、第二排出孔25a、25b沿与各列的第一、第二排出孔25a、25b排列的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则如后所述,能够将排出液排出到在同一直线上以等间隔排列的排出位置上。能够使排出位置从第一排出孔25a弹着的排出位置的间隔与能够使排出液从第二排出孔25b弹着的排出位置的间隔也相等。
可动臂12构成为能够沿与第一、第二排出孔25a、25b排列的方向垂直的方向水平移动。
在该印刷装置1中,第一、第二印刷头20a、20b沿移动方向的前后配置,端部重叠配置以使端部在同一移动路径中移动。
如果设移动方向的前方侧为第一印刷头20a、设后方侧为第二印刷头20b,则在第一、第二印刷头20a、20b的在移动方向的前后叠合配置的部分处,在多个(第一排出孔25a的合计的10%以上、或10个以上)第一排出孔25a的移动路径上使一个第二排出孔25b相对于一个第一排出孔25a移动。
第一、第二印刷头20a、20b与控制装置15和容器16连接,多个第一、第二排出孔25a、25b中,仅从期望的第一或第二排出孔25a、25b排出从容器16供给的排出液。
在同一移动路径上移动的第一排出孔25a的位置和第二排出孔25b的位置预先知道,对于在同一移动路径上移动的第一、第二排出孔25a、25b,从哪个排出孔25a、25b都能够对位于其移动路径下方的弹着位置排出排出液。
如果设从第一排出孔25a排出的排出液为第一排出液、从第二排出孔排出的排出液为第二排出液,则第一、第二排出液虽然是相同成分、相同组成,但量不同。
在第一、第二印刷头20a、20b的其他部分,排列配置着第一或第二排出孔25a、25b,如果通过可动臂12移动第一、第二印刷头20a、20b,则只有第一排出液弹着在位于只有第一排出孔25a移动的移动路径的下方的弹着位置,只有第二排出液弹着在位于只有第二排出孔25b移动的移动路径的下方的弹着位置。
如果设基板表面上的只有第一排出液弹着的范围为第一范围、只有第二排出液弹着的范围为第二范围,则在第一范围中,扩散的第一排出液彼此接触而形成覆膜,在第二范围中,由扩散的第二排出液形成覆膜。
图3的附图标记30a、30b分别表示形成在第一、第二范围中的覆膜。
在第一、第二排出孔25a、25b在同一移动路径上移动的部分中,可以设定为第一排出液和第二排出液的任意其一或两者弹着、或者两者都不弹着。
这里,进行控制以使第一、第二排出液两者不会重叠弹着在相同的弹着位置,进行控制以使在第一、第二排出孔25a、25b两者都通过的移动路径的下方的弹着位置上第一或第二排出液的任意其一弹着、或哪个的排出液都不弹着。
如果设第一、第二排出孔25a、25b两者通过的范围为第三范围,则在第三范围中,混合存在着第一排出液弹着的弹着位置、和第二排出液弹着的弹着位置。该图的附图标记30c表示形成在第三范围中的覆膜。第一排出液和第二排出液的液量被调节为尽量相等,但不能完全为相同量,在液量中产生稍稍的差异。
在基板7表面上预先设定了第一或第二排出液弹着的弹着位置。弹着位置设定在矩阵状的位置上,第一、第二排出孔25a、25b排列的方向的间隔与排出孔的间隔d相同是等间隔,第一、第二排出孔25a、25b的移动方向的间隔可以任意地设定,这里设为一定间隔。
因而,弹着位置的密度是一定的,在第一范围中,形成对应于第一排出液的液量的第一膜厚的覆膜30a,在第二范围中,形成对应于第二排出液的液量的第二膜厚的覆膜30b。
在第一或第二排出液的任意其一弹着在第三范围的弹着位置上的情况下,形成的覆膜30c的平均膜厚成为第一、第二膜厚的中间的值的第三膜厚,相邻的覆膜30a~30c的膜厚差变小,所以筋条被消除。
在本发明中,如上所述,在沿垂直于基板与第一、第二排出孔25a、25b的相对移动的方向的方向以一列排列的弹着位置之中,混合存在使第一、第二排出液弹着的弹着位置,由此,在沿着相对移动的方向的方向延伸的筋条看不到了。
进而,在本发明中,在位于第三范围的弹着位置中,在沿平行于基板与第一、第二排出孔25a、25b的相对移动的方向的方向以一列排列的弹着位置中,也混合存在第一、第二排出液弹着的弹着位置。
由此,第一排出液弹着的弹着位置和第二排出液弹着的弹着位置在基板7表面的第三范围中更加均匀地分布。结果,第一排出液弹着的弹着位置和第二排出液弹着的弹着位置连续排列的距离变短,筋条更加看不到。
这样,为了均匀地分布,只要对于位于第三范围内的弹着位置从仅使第一排出液弹着的第一条件和仅使第二排出液弹着的第二条件之中按照弹着位置任意地选择一条件、按照所选择的条件排出排出液就可以。
也可以除了第一、第二条件以外还加上使任何排出液都不弹着的第三条件,从第一~第三条件的3条件中任意选择一条件,按照所选择的条件排出排出液。
该选择可以通过随机数进行。例如,可以对位于第三范围内的弹着位置赋予号码,使用计算机产生自然数的随机数,以被赋予了产生的随机数的号码的顺序使弹着位置对应,将与偶数的随机数建立对应的弹着位置设定为第一条件、将与奇数的随机数建立对应的弹着位置设定为第二条件(2条件的情况)。
在3条件的情况下,例如可以将建立对应的随机数用3除,将余数为零的弹着位置设定为第一条件,将余数为1的弹着位置设定为第二条件,将余数为2的弹着位置设定为第三条件。
但是,在设定为3条件的情况下,为了使形成在第三范围中的薄膜的膜厚成为形成在第一范围中的覆膜与形成在第二范围中的覆膜的中间的膜厚,对应于不使排出液弹着的弹着位置的数量,使第一、第二排出液中的、排出量较多的排出液弹着的位置增加。
如上述那样使用随机数列选择条件,形成覆膜30a~30c,观察表面。只要在能看到筋条的情况下将该随机数废弃、产生其他随机数与弹着位置建立对应就可以。
图4的附图标记8表示通过上述顺序形成了覆膜30a~30c的基板,如果得到了看不到筋条的随机数,则将该随机数存储在控制装置15中。
将形成了覆膜30a~30c的基板8从台11上送出,放置未处理的基板7,使相同的随机数对应于相同的弹着位置,从2条件或3条件中,对每个弹着位置,以对应于随机数的条件使排出液弹着,能够形成覆膜30。
在形成了覆膜30a~30c之后,为了使覆膜30a~30c硬化,既可以在台11上进行加热,也可以将形成了覆膜30a~30c的基板8送入到其他加热装置内进行加热。
第一、第二排出孔25a、25b没有特别限定,这里,第一、第二排出孔25a、25b分别集中形成了相同数量的大量的微小孔29(图5),从各微小孔29分别排出排出液。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在基板7静止的状态下用可动臂12移动第一、第二印刷头20a、20b,从而第一、第二印刷头20a、20b和基板7相对移动,但也可以第一、第二印刷头20a、20b静止、基板7移动而相对移动。此外,也可以第一、第二印刷头20a、20b和基板7两者移动从而相对移动。

Claims (10)

1、一种覆膜形成方法,是使分别沿着相同方向配置有多个第一、第二排出孔的第一、第二印刷头与基板相对移动、从上述第一、第二排出孔排出第一、第二排出液、使上述第一、或上述第二排出液弹着在上述基板表面的既定的弹着位置上而在上述基板表面上形成覆膜的覆膜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配置上述第一、第二排出孔的方向朝向与上述相对移动的方向交叉的方向,并且将上述第一、第二印刷头沿上述相对移动方向的前后配置,以使位于上述第二印刷头的端部处的上述第二排出孔在位于上述第一印刷头的端部处的至少一个以上的上述第一排出孔的移动路径上移动;
进行上述相对移动,在只有上述第一或上述第二排出孔的任意其一通过的移动路径上的上述弹着位置处,弹着上述第一或上述第二排出液;
在上述第一、第二排出孔的两者通过的移动路径上的上述弹着位置处,至少在与上述移动路径垂直方向的一列中,混合存在上述第一排出液弹着的上述弹着位置和上述第二排出液弹着的上述弹着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覆膜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与上述相对移动的方向平行的一列中,也混合配置有上述第一排出液弹着的上述弹着位置和上述第二排出液弹着的上述弹着位置。
3、一种覆膜形成方法,是使分别沿着相同方向配置有多个第一、第二排出孔的第一、第二印刷头与基板相对移动、从上述第一、第二排出孔排出第一、第二排出液、使上述第一、或上述第二排出液弹着在上述基板表面的既定的弹着位置上而在上述基板表面上形成覆膜的覆膜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配置上述第一、第二排出孔的方向朝向与上述相对移动的方向交叉的方向,并且将上述第一、第二印刷头沿上述相对移动方向的前后配置,以使位于上述第二印刷头的端部处的上述第二排出孔在位于上述第一印刷头的端部处的至少一个以上的上述第一排出孔的移动路径上移动;
进行上述相对移动,使上述第一或上述第二排出液弹着在只有上述第一或上述第二排出孔的任意其一通过的移动路径上的上述弹着位置处;
在上述第一、第二排出孔的两者通过的移动路径上的上述弹着位置中,至少在与上述移动路径平行的一列中,混合存在上述第一排出液弹着的上述弹着位置和上述第二排出液弹着的上述弹着位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覆膜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不使上述第一、第二排出液的两者重叠弹着在同一个弹着位置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覆膜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使形成在上述第一、第二排出孔的两者通过的移动路径上的第三覆膜的第三膜厚形成为在只有上述第一排出孔通过的区域中形成的第一覆膜的第一膜厚与在只有上述第二排出孔通过的区域中形成的第二覆膜的第二膜厚之间的大小。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覆膜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位于形成上述第一、第二膜厚的覆膜的区域之间的弹着位置上,从至少包括只有上述第一排出液弹着的第一条件、和只有上述第二排出液弹着的第二条件的弹着条件中,对每个弹着位置按照随机数选择一条件,按照所选择的条件弹着。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覆膜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上述所选择的条件对上述每个弹着位置进行存储,对于不同基板的上述相同位置的弹着位置以相同的条件弹着。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覆膜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上述第一排出液弹着的上述弹着位置与上述第二排出液弹着的上述弹着位置按照随机数选择而使其混合存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覆膜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与上述相对移动的方向平行的方向上,也按照随机数选择上述第一排出液弹着的上述弹着位置和上述第二排出液弹着的弹着位置。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覆膜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上述第一排出液弹着的上述弹着位置和上述第二排出液弹着的上述弹着位置按照随机数选择而使其混合存在。
CN2008800223958A 2007-06-29 2008-06-17 覆膜形成方法 Active CN10168721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72309/2007 2007-06-29
JP2007172309 2007-06-29
PCT/JP2008/061015 WO2009004913A1 (ja) 2007-06-29 2008-06-17 被膜形成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87215A true CN101687215A (zh) 2010-03-31
CN101687215B CN101687215B (zh) 2013-05-08

Family

ID=402259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0223958A Active CN101687215B (zh) 2007-06-29 2008-06-17 覆膜形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685498B2 (zh)
JP (1) JP5412282B2 (zh)
KR (1) KR101142840B1 (zh)
CN (1) CN101687215B (zh)
TW (1) TW200914286A (zh)
WO (1) WO200900491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32369B2 (ja) * 2012-05-11 2015-12-16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KR102013236B1 (ko) * 2016-11-28 2019-08-22 세메스 주식회사 잉크젯 헤드 유닛을 사용하는 인쇄 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55098A (ja) * 1993-03-08 1994-09-13 Ricoh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印写方法
JPH10250118A (ja) * 1997-03-12 1998-09-22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3554161B2 (ja) 1997-11-14 2004-08-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2005040653A (ja) * 2003-07-22 2005-02-17 Seiko Epson Corp 液状体の塗布方法、液状体の塗布装置、及び液晶装置
JP4480134B2 (ja) * 2004-03-15 2010-06-16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塗布膜形成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4345716B2 (ja) * 2005-06-10 2009-10-1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滴吐出方法
JP2006343618A (ja) * 2005-06-10 2006-12-21 Seiko Epson Corp ヘッドユニット、液滴吐出装置、液滴吐出方法、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2008170844A (ja) * 2007-01-15 2008-07-24 Seiko Epson Corp 液晶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液滴吐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09004913A1 (ja) 2010-08-26
CN101687215B (zh) 2013-05-08
TW200914286A (en) 2009-04-01
WO2009004913A1 (ja) 2009-01-08
US20100112230A1 (en) 2010-05-06
US8685498B2 (en) 2014-04-01
KR101142840B1 (ko) 2012-05-08
KR20100022064A (ko) 2010-02-26
JP5412282B2 (ja) 2014-0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04876B (zh) 液滴喷射头和液滴喷射装置
CN109203698A (zh) 液体喷出头和液体喷出设备
US7802874B2 (en) Restrictors with structure to prevent back flow and inkjet head having the same
KR101127179B1 (ko) 액체토출장치 및 액체토출방법
CN106604822A (zh) 高高度喷墨打印
US7524020B2 (en) Liquid ejecting head an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JP2002254649A (ja) プリンタヘッド、プリンタ及びプリンタヘッドの駆動方法
CN100519191C (zh) 流体喷射装置
JP2012030582A (ja) 液滴吐出ヘッド
KR101043843B1 (ko) 액체 토출 장치 및 액체 토출 방법
CN101687215B (zh) 覆膜形成方法
JP2011152535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トヘッド
CN101020389A (zh) 液体喷射头和液体喷射装置
JP2017521284A (ja) 液滴付着装置
CN109641458A (zh) 液体喷出头及记录装置
WO2004110766A1 (ja)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液体吐出方法
JP6823892B2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
KR20170135724A (ko) 기록 소자 기판 및 액체 토출 헤드
KR20070091170A (ko) 드롭렛 증착
JP2008173770A (ja) 導電性液体吐出装置及び導電性液体吐出制御方法
JP7326900B2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
JP2017144689A (ja) 記録素子基板、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液体吐出装置
JP2006334935A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
KR102533210B1 (ko) 액적 토출 장치
JP2004188830A (ja)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液体吐出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