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83786B - 液体喷射设备 - Google Patents

液体喷射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83786B
CN101683786B CN2009101735220A CN200910173522A CN101683786B CN 101683786 B CN101683786 B CN 101683786B CN 2009101735220 A CN2009101735220 A CN 2009101735220A CN 200910173522 A CN200910173522 A CN 200910173522A CN 101683786 B CN101683786 B CN 10168378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secondary container
bleed air
air valve
cont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7352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83786A (zh
Inventor
平比吕志
近本忠信
玉置修一
伊藤规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6837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837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837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837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06Refilling of the cartridge
    • B41J2/17509Whilst mounted in the prin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96Ink pumps, ink valve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Details Of Reciprocating Pumps (AREA)

Abstract

液体喷射设备包括:头部;主容器,容纳供应至头部的液体;液体供应泵,将液体供应至头部;副容器,形成有将其连接至头部的连接开口和使其与周围空气连通的空气排出开口;第一通道,从液体供应泵经由头部和连接开口延伸至副容器;第二通道,从副容器延伸至液体供应泵;第三通道,从空气排出开口延伸至周围空气;第三通道中的空气排出阀;控制器,在如下操作中临时打开空气排出阀,在液体引入操作中将液体从主容器引入至液体供应泵,在空气排出操作中液体供应泵使液体流过第一通道与副容器中的液体分离的空气通过第三通道排出,在除上述操作之外的时间中关闭空气排出阀。因此不出现由于液体的粘性上升而不稳定喷射液体的问题,确保墨喷射稳定性。

Description

液体喷射设备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08年9月26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8-248099的优先权,将该日本专利申请的公开内容全部引入在此,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体喷射设备,该液体喷射设备包括排出在包括液体喷射头的通道中的空气的副容器。
背景技术
例如,作为液体喷射设备的实例的喷墨打印机,参考专利文献1(对应于JP-A-2005-306005的US7,399,075B2),传统已知一种技术,其除用于容纳供应至液体喷射头的墨的主容器之外,还设有副容器,以便将包括头部的通道中的空气排出到外部。副容器容纳墨并在该副容器的上部处与周围空气连通。当将混合有气泡的墨从头部供应到副容器中时,气泡在副容器中向上移动,以便从该副容器的上部排出到周围空气。
发明内容
根据上述专利文献1,使副容器与周围空气连通的周围空气连通阀在预定的操作中临时地关闭,但在除预定操作以外的时间中保持打开,以便解决副容器与头部之间的压差。因此,由于包括头部的通道中的墨相对长时间地暴露至周围空气,所以墨的粘性增加,从而造成墨被不稳定地喷射的问题。
鉴于上述问题作出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体喷射设备,该液体喷射设备构造成包括用于排出在包括液体喷射头的通道中的空气的副容器,并且该液体喷射设备允许确保墨喷射稳定性。
根据提供液体喷射设备的一个发明可实现以上指示的目的,该液体喷射设备包括:头部,所述头部构造成从多个液体喷射开口喷射液体;主容器,所述主容器构造成容纳供应至所述头部的液体;液体供应泵,所述液体供应泵构造成将所述主容器中的液体供应至所述头部;副容器,在所述副容器中形成有(a)连接开口,所述连接开口用于将所述副容器连接至所述头部;和(b)空气排出开口,所述空气排出开口用于使所述副容器与周围空气连通;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从所述液体供应泵经由所述头部和所述连接开口延伸至所述副容器;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从所述副容器延伸至所述液体供应泵;第三通道,所述第三通道从所述副容器的所述空气排出开口延伸至周围空气;空气排出阀,所述空气排出阀设置在所述第三通道中,从而可打开且可关闭;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构造成控制所述液体喷射设备的操作,其中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空气排出阀,使得在液体引入操作中,在所述液体供应泵不被驱动的状态下,所述空气排出阀处于其打开状态中,在所述液体引入操作中,将液体从所述主容器引入至所述液体供应泵,其中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空气排出阀,使得在空气排出操作中,所述空气排出阀被打开,在所述空气排出操作中,通过所述液体供应泵的驱动使得液体流动通过所述第一通道而与所述副容器中的液体分离的空气通过所述第三通道排出,并且其中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空气排出阀,使得在除所述液体引入操作和所述空气排出操作之外的时间中关闭所述空气排出阀。
根据提供液体喷射设备的另一个发明可实现以上指示的目的,该液体喷射设备包括:头部,所述头部构造成从多个液体喷射开口喷射液体;主容器,所述主容器构造成容纳供应至所述头部的液体;液体供应泵,所述液体供应泵构造成将所述主容器中的液体供应至所述头部;副容器,在所述副容器中形成有(a)连接开口,所述连接开口用于将所述副容器连接至所述头部;和(b)空气排出开口,所述空气排出开口用于使所述副容器与周围空气连通;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从所述液体供应泵经由所述头部和所述连接开口延伸至所述副容器;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从所述副容器延伸至所述液体供应泵;第三通道,所述第三通道从所述副容器的所述空气排出开口延伸至周围空气;空气排出阀,所述空气排出阀设置在所述第三通道中,从而可打开且可关闭;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构造成控制所述空气排出阀,使得在液体引入操作和空气排出操作中临时地打开所述空气排出阀,在所述液体引入操作中,将液体从所述主容器引入至所述液体供应泵,在所述空气排出操作中,通过所述液体供应泵的驱动使得液体流动通过所述第一通道而与所述副容器中的液体分离的空气通过所述第三通道排出,并且使得在除所述液体引入操作和所述空气排出操作之外的时间中关闭所述空气排出阀;和空气排出泵,所述空气排出泵设置在所述第三通道中,所述空气排出泵的位置离所述副容器的所述空气排出开口比所述空气排出阀离所述空气排出开口远,并且所述空气排出泵构造成从所述空气排出开口排出所述副容器中的空气,其中所述控制器构造成:在所述空气排出操作中,在所述空气排出阀打开的状态下,当从所述副容器排出空气时,驱动所述空气排出泵,其中所述控制器构造成控制所述空气排出阀以在所述液体引入操作中打开,并且其中所述控制器构造成:在所述空气排出操作中,在所述空气排出阀打开的状态下驱动所述液体供应泵,然后停止所述液体供应泵的驱动,然后在所述控制器已经停止所述液体供应泵的驱动之后在所述空气排出阀打开的状态下驱动所述空气排出泵,然后在所述控制器已经停止所述空气排出泵的驱动之后控制所述空气排出阀关闭。
根据提供液体喷射设备的另一个发明可实现以上指示的目的,该液体喷射设备包括:头部,所述头部构造成从多个液体喷射开口喷射液体;主容器,所述主容器构造成容纳供应至所述头部的液体;液体供应泵,所述液体供应泵构造成将所述主容器中的液体供应至所述头部;副容器,在所述副容器中形成有(a)连接开口,所述连接开口用于将所述副容器连接至所述头部;和(b)空气排出开口,所述空气排出开口用于使所述副容器与周围空气连通;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从所述液体供应泵经由所述头部和所述连接开口延伸至所述副容器;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从所述副容器延伸至所述液体供应泵;第三通道,所述第三通道从所述副容器的所述空气排出开口延伸至周围空气;空气排出阀,所述空气排出阀设置在所述第三通道中,从而可打开且可关闭;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构造成控制所述空气排出阀,使得在液体引入操作和空气排出操作中临时地打开所述空气排出阀,在所述液体引入操作中,将液体从所述主容器引入至所述液体供应泵,在所述空气排出操作中,通过所述液体供应泵的驱动使得液体流动通过所述第一通道而与所述副容器中的液体分离的空气通过所述第三通道排出,并且使得在除所述液体引入操作和所述空气排出操作之外的时间中关闭所述空气排出阀;和开关阀,所述开关阀设置在所述第二通道中,其中所述控制器构造成在所述液体引入操作中控制所述开关阀打开,其中所述空气排出操作包括将液体引入所述第一通道的第一排出操作,其中所述控制器在所述第一排出操作中控制所述开关阀关闭,其中所述控制器构造成在所述第一排出操作之后控制所述开关阀打开,其中所述空气排出操作还包括在所述第一排出操作之后执行的第二排出操作,并且其中所述控制器构造成:在所述第二排出操作中,在所述空气排出阀打开的状态下从所述副容器排出空气之前控制所述开关阀关闭,并且在从所述副容器排出空气之后控制所述空气排出阀关闭并控制所述开关阀打开。
根据提供液体喷射设备的另一个发明可实现以上指示的目的,该液体喷射设备包括:头部,所述头部构造成从多个液体喷射开口喷射液体;主容器,所述主容器构造成容纳供应至所述头部的液体;液体供应泵,所述液体供应泵构造成将所述主容器中的液体供应至所述头部;副容器,在所述副容器中形成有(a)连接开口,所述连接开口用于将所述副容器连接至所述头部;和(b)空气排出开口,所述空气排出开口用于使所述副容器与周围空气连通;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从所述液体供应泵经由所述头部和所述连接开口延伸至所述副容器;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从所述副容器延伸至所述液体供应泵;第三通道,所述第三通道从所述副容器的所述空气排出开口延伸至周围空气;空气排出阀,所述空气排出阀设置在所述第三通道中,从而可打开且可关闭;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构造成控制所述空气排出阀,使得在液体引入操作和空气排出操作中临时地打开所述空气排出阀,在所述液体引入操作中,将液体从所述主容器引入至所述液体供应泵,在所述空气排出操作中,通过所述液体供应泵的驱动使得液体流动通过所述第一通道而与所述副容器中的液体分离的空气通过所述第三通道排出,并且使得在除所述液体引入操作和所述空气排出操作之外的时间中关闭所述空气排出阀;和检测部,所述检测部构造成对从所述副容器延伸至所述空气排出阀的通道中的液面的位置进行检测,其中所述控制器构造成基于通过所述检测部检测到的位置来控制所述空气排出阀的打开和关闭,其中所述检测部构造成检测所述副容器中的液面的位置,其中所述控制器构造成基于所述液面的位置来计算从所述液面到所述空气排出阀的已排出空气体积,并且其中所述控制器构造成基于通过所述控制器计算出的已排出空气体积来控制所述空气排出阀。
在如上所述构造的液体喷射设备中,由于控制器控制空气排出阀,从而在除预定时段以外的时间中保持关闭,所以包括头部的通道中的液体不会相对长时间地暴露至周围空气。因此,不会出现由于液体的粘性上升而不稳定地喷射液体的问题,从而确保墨喷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当结合附图考虑时,通过阅读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以下详细说明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优点、和技术及工业意义,其中:
图1是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的侧视图;
图2是示出图1的喷墨打印机中的供墨系统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墨引入中通过控制器的控制的流程图;
图4是示出在空气排出的第一排出操作中通过控制器的控制的流程图;
图5是示出在空气排出的第二排出操作中通过控制器的控制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作为实施例的变型的喷墨打印机的示意图;
图7是示出作为实施例的另一变型的喷墨打印机的示意图;以及
图8是示出在空气排出的第二排出操作中通过控制器的控制的变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首先,将参考图1说明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1的结构。
如图1所示,喷墨打印机1具有长方体形状的本体1a。在本体1a的顶板的上部形成有片材排出部131,该片材排出部131接收已经受记录并从开口130排出的每一个已记录的记录片材P。本体1a的内部空间从上按顺序分成空间A、B、C。在空间A中设有四个喷墨头10和片材馈送单元122,该四个喷墨头10分别喷射四种颜色即品红色、青色、黄色、和黑色的墨(也就是液体),片材馈送单元122馈送每一张记录片材P。头部10中的每一个头部设置成使得该头部的纵向方向与主扫描方向一致,头部10沿主扫描方向往复运动,并且片材馈送单元122在副扫描方向上馈送每一第片材P。在空间B和C中分别设有可在主扫描方向上附连至主体1a并可从主体1a拆卸的片材供应单元1b和墨容器单元1c。
墨容器单元1c包括四个主容器21,该四个主容器21容纳分别对应于四个头部10的相应四种颜色的墨。如图2所示,主容器21分别经由管道32等连接至头部10。片材供应单元1b包括能容纳多张片材P的片材供应盘123和附连至片材供应盘123的片材供应辊125。容纳在片材供应盘123中的片材P通过片材供应辊125从片材P最上面的一张片材P一张接一张地供应,并在由引导件127a、127b引导和夹持在一对馈送辊126之间的同时被馈送至片材馈送单元122。
片材馈送单元122包括:(a)两个皮带辊6、7;(b)无端片材馈送皮带8,该无端片材馈送皮带8缠绕在辊6、7上,以便桥接辊6、7;(c)张力辊9,该张力辊9在片材馈送皮带8的下部处与该片材馈送皮带8的内周表面接触的同时,通过被向下偏压而向该片材馈送辊8施加张力;以及(d)支撑框架11,该支撑框架11支撑辊6、7、9,使得辊6、7、9可旋转。当作为驱动辊的皮带辊7沿图1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时,片材馈送皮带8旋转,从而皮带辊6也沿图1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
片材馈送皮带8的上部由压板19支撑,使得片材馈送皮带8在上部处的皮带表面与相应头部10的下表面10a间隔开预定的距离(该下表面10a中的每一个下表面10a用作墨喷射表面,在墨喷射表面中形成有多个用于喷射相对应的墨的多个墨喷射开口),并使得皮带表面平行于下表面10a延伸)。四个头部10在副扫描方向上并排布置并经由框架3通过本体1a支撑。
在片材馈送单元122的下面设有安全板12,该安全板12向里弯成浅V形形状,并保持从片材馈送皮带8等落下或滴落的异物。
在片材馈送皮带8的前表面上形成有弱粘性的硅树脂层。馈送至片材馈送单元122的片材P由加压辊4挤压在片材馈送皮带8的前表面上,然后在由于片材馈送皮带8的前表面的粘性而由该前表面保持并保持在该前表面上的同时,在沿粗体箭头的副扫描方向上被馈送。当片材P正好在四个头部10下面被馈送或通过时,从相应头部10的墨喷射表面10a将墨顺序地喷射到片材P的上表面上,从而在片材P上形成所需要的彩色图像。然后,片材P由剥离板5从片材馈送皮带8的前表面剥离,并在由引导件129a、129b引导和被夹持在两对馈送辊128之间的同时被向上馈送。然后,通过在本体1a的上部中形成的开口30将片材P排出到片材排出部131。
接下来将参考图2说明图1中的喷墨打印机1的供墨系统。供墨系统分别设置用于四个头部10,并且每一个供墨系统包括对应的主容器21、将主容器21中的墨供应至对应的头部10的供墨泵(液体供应泵)22、头部10、以及将墨与空气彼此分离的副容器50。以下,将说明与头部10中的一个头部10对应的供墨系统,但说明的内容为头部10中的每一个头部10的供墨系统所共有。
主容器21与供墨泵22通过管道31彼此连接。供墨泵22与头部10通过管道32彼此连接。头部10与副容器50通过管道33彼此连接。副容器50与供墨泵22通过管道34彼此连接。图2是在沿副扫描方向上看到的图1中的打印机1的视图。副容器50、供墨泵22、管道31、32、33、34、控制器100等设置在本体1a中(参考图1),以便具有在图2中所示的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关系。
主容器21包括:墨袋21a,该墨袋21a填充有墨;压力施加板(压力施加部)21b,该压力施加板(压力施加部)21b以该压力施加板21b能挤压墨袋21a的状态设置在墨袋12a上;以及偏压构件21c,该偏压构件21c向下偏压压力施加板21b。墨袋21a、压力施加板21b、和偏压构件21c设置在容器壳体中。当压力施加板21b在控制器100的控制下向下移动时,通过挤压压力施加板21b将压力施加于墨袋21a,从而将墨袋21a中的墨引导至供墨泵22。也就是说,主容器21设置成使得墨袋21a中的墨在如下所述的“墨引入”中或者液体引入操作中向供墨泵22施加正压。
偏压构件21c在图2中示出为弹簧,但可以是利用螺线管的致动器、利用连杆机构的加压机构等。无论如何,偏压构件21c的位移量由控制器100控制。
副容器50具有中空圆筒形形状。在副容器50的侧面的下部中形成用于将副容器50连接至头部10的连接开口51。在副容器50的上端中形成用于使副容器50与周围空气连通的空气排出开口52。在副容器50的下端中形成用于将副容器50连接至供墨泵22的循环口53。此外,在副容器50的另一侧面上设有对副容器50中的液面的位置进行检测的传感器(检测部)55。
将副容器50的空气排出开口52连接至管道35的一端。在管道35的另一端中形成周围空气连通口35a,副容器50中的空气通过设置在管道35上的空气排出泵80的驱动从空气排出开口52排出至该周围空气连通口35a。此外,靠近周围空气连通口35a设有废墨接收器90,使得在副容器50中的在副容器50中的空气的排出中被意外地排出小量墨的情况下,墨不会流入打印机1。
在打印机1中形成第一通道41、第二通道42、和第三通道43。第一通道41经由管道32、头部10、管道33和连接开口51从供墨泵22延伸至副容器50。第二通道42经由管道34和循环口53从副容器50延伸至供墨泵22。第三通道43经由空气排出开口52、管道35和周围空气连通口35a从副容器50延伸至周围空气。在部分地构成第二通道42的管道34中设有开关阀24。在部分地构成第三通道43的管道35中设有可打开并且可关闭的空气排出阀25,使得设置空气排出泵80的位置离空气排出开口52比空气排出阀25离空气排出开口52远。
头部10包括其中形成有多个墨喷射开口的墨喷射表面10a,并设置成使得墨喷射表面10a水平延伸,并在竖直方向上位于比在竖直方向上的空气排出阀25、副容器50的上端、以及开关阀24高的位置处。换言之,墨喷射表面10a在竖直方向上位于空气排出阀25、副容器50的上端、以及开关阀24上方。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墨喷射表面10a相对于开关阀24的水头差落入从-100mmAq到-20mmAq的范围内。也就是说,在图2中指示的“H1”(墨喷射表面10a与开关阀24之间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差)落入从20mmAq至100mmAq的范围内。
接下来将参考图3、4、和5说明构造成对打印机1的部件的各种操作进行控制的控制器100的操作。更具体地说,将说明:(a)“墨引入控制”(对应于图3),在该墨引入控制中,将墨从主容器21引入供墨泵22;和(b)“空气排出控制”或空气排出控制(对应于图4和5),在该空气排出控制中,墨通过供墨泵22的驱动流过第一通道41,并通过第三通道43将在副容器50中与墨分离的空气从周围空气连通口35a排出到周围空气。
此时,在打印机1的初始设定中执行“墨引入控制”,并且“空气排出控制”包括:“第一排出控制”,该“第一排出控制”在打印机1的初始设定中的墨引入之后执行;和“第二排出控制”,当在初始设定之后满足特定条件时执行该“第二排出控制”,并且在该“第二排出控制”中,在第一通道41中存在墨的状态下,墨流过第一通道41。例如,当最初将墨引入打印机1内,和当更换主容器21时,执行初始设定。此外,特定条件是因为通道41、42中的空气量大于基于从初始设定起的消逝时间、从在先的空气排出操作起的消逝时间、温度变化等的规定量而需要空气排出的条件。在检测该条件中,可使用定时器、设置在打印机1中的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副容器50上的传感器55等。
如图3所示,在“墨引入控制”中,控制器100在S1中初始地将处于关闭状态的空气排出阀25改变成打开状态,在该关闭状态中空气排出阀25关闭,在该打开状态中空气排出阀25打开。然后,在S2中在空气排出阀25和开关阀24打开的状态下(在它们的打开状态下)驱动压力施加板21b。结果,将主容器21的墨袋21a中的墨引入供墨泵22。在该时间中,墨引入的速度可通过调节空气排出阀25的阻力来调节,从而防止由于例如,墨的突然和强烈引入导致气泡的产生。此外,在引入中墨容纳在副容器50中的情况下,经由管道34将墨从副容器50的循环开口53引入供墨泵22。墨不仅被引入供墨泵22,而且经由管道32、34将墨引入从供墨泵22朝空气排出阀25延伸的通道。当控制器100基于例如来自构造成检测第二通道42中的液面的传感器的信号已经检测到墨已达到开关阀24的高度时,例如(S3:是),也就是说液面高度变成等于开关阀24的高度,控制器100在S4中判定已完成“墨引入”。然后,控制器100在S5中将开关阀24改变成该开关阀24关闭的关闭状态,并完成墨引入控制。接下来,继续执行“第一排出控制”。
如图4所示,在“第一排出控制”中,控制器100在保持开关阀24的关闭状态和空气排出阀25的打开状态的同时,在S11中初始地驱动供墨泵22,从而在S12中沿图2中的黑色箭头将墨引入包括头部10和副容器50的第一通道41。在该时间中,由于开关阀24处于关闭状态,所以供墨泵22在不使用副容器50中的墨的情况下使用主容器21中的墨,以将墨引入第一通道41。也就是,供墨泵22将主容器21中的墨引入第一通道41,从而使得能够在墨中不包括空气(即气泡)的状态下实现墨引入。在副容器50中,随着墨的液面上升,墨与空气彼此分离,以便经由管道35将空气从周围空气连通口35a排出到周围空气。在此,由于连接开口51设置在副容器50的下部上,所以墨从副容器50的在高度上低于其墨液面的部分流出。因此,当墨流入副容器50时不产生不必要的气泡。控制器从传感器55接收与副容器50中的墨的液面的高度相关的检测信号,并且当副容器50中的墨的液面降低至达到预定的高度(例如副容器50的上端的高度)时(S13:是),控制器100基于该信号在S14中停止供墨泵22的驱动。然后,在S15中,空气排出阀25改变成关闭状态,并且开关阀24改变成该开关阀24打开的打开状态,在该S15之后,完成“第一排出操作”。
在除下面将描述的“第二排出控制”中的预定时段以外的时间中,在与打印机1的初始设定相关的操作之后,控制器100控制空气排出阀25,以便保持处于关闭状态。也就是,在本实施例中,包括头部10等的通道41、42中的每一个通道具有所谓的气密状态或者具有为气密型性质,其中在除预定操作以外的时间中将通道41、42中的每一个通道与周围空气中断。
如图5所示,在“第二排出控制”中,控制器100在保持开关阀24的打开状态和空气排气阀25的关闭状态的同时,在S21中初始地驱动供墨泵22,由此使墨沿着沿图2中的黑色箭头延伸的第一通道41和经由管道34从副容器50延伸至供墨泵22的第二通道42循环。结果,在副容器50中墨与空气彼此分离,从而空气积聚在副容器50的上部中。控制器从传感器55接收与副容器50中的墨的液面的高度相关的检测信号,并且当副容器50中的墨的液面在第一预定时间内下降达到预定的高度(例如稍高于连接开口51的位置)时(S22:是),控制器100基于该信号在S23中停止供墨泵22的驱动。此时,在S22中将液面的预定值设定至稍高于连接开口51的位置的情况下,能在将墨引入副容器50的同时防止产生不必要的气泡。
在S23之后,控制器100在S24中将开关阀24改变成关闭状态和将空气排出阀25改变成打开状态,并在S25中驱动空气排出泵80。结果,经由沿图2中白色箭头的管道35将积聚的空气从周围空气连通口35a排出至周围空气。然后,当控制器100已经判定从空气排出泵80的驱动开始已经过第二预定时间(由空气排出泵80排出空气的空气排出速度和在控制器100判定S22中的结果为“是”的定时处从副容器50中的墨的液面到副容器50的上端的排出空气体积决定)时(S26:是),控制器100在S27中停止空气排出泵80的驱动。然后,在控制器100在S28中将空气排出阀25改变成关闭状态和将开关阀24改变成打开状态之后,“第二排出操作”的处理返回至S21,并且控制器100重新开始“第二排出操作”。
在S21中重新开始供墨泵22的驱动之后,在副容器50中的墨的液面在第一预定时间内下降达到预定的高度的情况下(S22:是),重复上述操作。另一方面,在副容器50中的墨的液面的高度未达到预定的值的情况下,即使在已经过第一预定时间的情况下(S22:否并且S29:是),控制器100在S30中在已经过第一预定时间的定时处停止供墨泵22的驱动。此时,将第一预定时间设定成超过第二预定时间的时间。接下来,控制器100在S31中将开关阀24改变成关闭状态和将空气排出阀25改变成打开状态,并在S32中驱动空气排出泵80。然后,当控制器100已经判定从空气排出泵80的驱动开始已经过第三预定时间(由空气排出泵80的空气排出速度和在控制器100已经判定S22中的结果为“否”的定时处从副容器50中的墨的液面到空气排出阀25的排出空气体积决定)时(S33:是),控制器100在S34中停止空气排出泵80的驱动,并将空气排出阀25改变成关闭状态和将开关阀24改变成打开状态。在S34的时间中,第三通道43中的墨的远端已经达到空气排出阀25的位置或比空气排出阀25稍靠近周围空气连通口35a的位置。结果,形成在通道中不存在空气(不存在气泡)的所谓气密状态或气密型的供墨系统,该通道包括第一通道41、第二通道42、以及第三通道的从副容器50延伸至空气排出阀25的43一部分。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器100在空气排出泵80的驱动开始之前执行的S24和S31中将开关阀24改变成关闭状态,但本发明不局限于该构造,也就是说,开关阀24可处于打开状态。同样在本实施例中,在控制器100于S24和S31中将开关阀24改变成关闭状态之后驱动空气排出泵80的情况下,墨经由副容器50从第一通道41供应至第三通道43。另一方面,在开关阀24处于打开状态的状态中驱动空气排出泵80的情况下,使第一通道41和第二通道42并联地与副容器50连通。因此,即使在空气积聚于第二通道42中的情况下,空气也经由副容器50可靠地排出。此外,在该情况下,由于从主容器21到副容器50的通道阻力降低,所以由空气排出泵80向头部10施加的负压降低。因此,墨在头部10的墨喷射开口中形成的弯月面较少破裂,从而相应地能使通过空气排出泵80的空气排出速度较高。
在本实施例中,头部10的墨喷射表面10a相对于开关阀24的水头差落入从-100mmAq到-20mmAq的范围内,但本发明不局限于该构造。例如,头部10的墨喷射表面10a相对于副容器50中的墨的液面的水头差可落入从-100mAq到-20mmAq的范围内。也就是,头部10的墨喷射表面10a与副容器50中的墨的液面之间的高度差落入从20mmAq到100mmAq的范围内。此外,头部10的墨喷射表面10a相对于空气排出阀25的水头差可落入从-100mmAq到-20mmAq的范围内。也就是,头部10的墨喷射表面10a与空气排出阀25之间的高度差落入从20mmAq到100mmAq的范围内。
应指出的是,在上述操作中的每一操作中,控制器100控制部件,使得墨在头部10的墨喷射开口中形成的弯月面不破裂。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由于控制器100控制空气排出阀25,以便临时地处于打开状态和在除预定时段以外的时间中保持处于关闭状态,所以包括头部10的通道41、42中的墨不会相对长时间地暴露至周围空气。因此,不会出现由于墨的粘性上升而不稳定地喷射墨的问题,从而确保墨喷射的稳定性。
主容器21设置成使得在“墨引入操作”中,主容器21中的墨向供墨泵22施加正压,并且不是通过供墨泵22的驱动,而是通过主容器21中的墨的压力执行墨进入供墨泵22的引入。因此,由于能避免供墨泵22在该供墨泵中不存在墨的状态下的驱动,所以不会出现由供墨泵22的空运转所引起的诸如供墨泵22的磨损劣化、异物产生等问题。此外,由于能避免供墨泵22在空气和墨混合在该供墨泵22中的状态下的驱动,所以不会出现诸如通过搅动产生气泡等问题。此外,与通过供墨泵22的驱动执行“墨引入”的情况相比较,能稳定地引入墨,并且能防止不必要地丢弃墨。另外,即使在将通常需要用于引入启动的装置的非自吸泵(例如叶轮泵和涡轮泵)用作供墨泵22的情况下,也不需要设置用于引入启动的装置。此外,由于通过上述构造增加供墨泵选项的选择,所以通过避免采用体积变化型泵,不会出现在使用体积变化型泵中诸如通过滑动产生异物的问题,并且能够将叶轮泵用作供墨泵22,该叶轮泵例如与管型泵相比较,简化例如通道的结构并且经济。
压力施加板21b向主容器21中的墨施加压力,并且在墨引入中,控制器100将空气排出阀25改变成打开状态并控制压力施加板21b,使得将主容器21中的墨被引入供墨泵22。因此,能更可靠地获得在墨引入中上述效果。
打印机1包括空气排出泵80,该空气排出泵80从空气排出开口52排出副容器50中的空气,并且在图4和5所示的空气排出中,当通过将空气排除阀25改变成打开状态而从副容器50排出空气时,控制器100驱动空气排出泵80(在S15和S26中)。通过空气排出泵80的驱动,促进空气从副容器50排出,从而更可靠地避免由通道中的空气所引起的问题。
打印机1包括设置在第二通道42中的开关阀24,并且控制器100在墨引入中将开关阀24改变成打开状态。因此,能将副容器50中的墨引入供墨泵22,从而导致打印机1的较低成本。
控制器100控制开关阀24,以在图4所示的第一排出控制中保持处于关闭状态,并且在该操作已经完成之后在S15中将开关阀24改变成打开状态。通过在如此说明的第一排出控制中保持开关阀24的关闭状态,供墨泵22只从主容器21引入墨。因此,副容器50只需要相对小的体积,从而使得能够实现副容器50的小型化。此外,能避免将混合有副容器50中的气泡的墨引入供墨泵22的问题。此外,在通道中的液体用另一液体替换的情况下,例如在墨用另一颜色的墨替换的情况下,能防止不必要的液体混合物,从而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实现替换。
在图5所示的第二排出控制中,在通过将空气排出阀25改变成打开状态来从副容器50排出空气之前,控制器100将开关阀24改变成关闭状态(在S24和S31中),并且在排出空气之后,该控制器100将空气排出阀25改变成关闭状态和将开关阀24改变成打开状态(在S28和S34中)。在此,可将S26中的第二预定时间和S33中的第三预定时间中的至少一个设定成将副容器50中的墨的至少一部分通过周围空气连通口35a排出至周围空气的时间。因此,能在空气不与容纳在主容器21中的墨混合的情况下丢弃副容器50中粘性已经上升的墨。
以与本实施例相同的方式,在当墨已经达到开关阀24的高度时控制器100判定已经完成“墨引入”的情况下,由于头部10的墨喷射表面10a位于开关阀24上方,所以在墨引入中防止墨通过墨喷射开口的泄露。
打印机1包括对副容器50中的墨的液面的位置进行检测的传感器55,并且控制器100基于传感器55的检测控制空气排出阀25的打开和关闭(参考图4中的S13和图5中的S23)。因此,能基于由传感器55检测到的液面在合适的定时经由空气排出阀25排出空气。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应理解,本发明不局限于所说明的实施例的细节,而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想到的各种改变和改进来实现。
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设置对副容器50中的墨的液面进行检测的传感器55,但本发明不局限于只在副容器50的内部检测的传感器。也就是,可设置对从副容器50延伸至空气排出阀25的通道中的墨的液面进行检测的传感器(检测部)。应指出的是,传感器55在本发明中不是最主要,可省略该传感器55。
可省略开关阀24和/或空气排出泵80,并且可省略控制器100的用于开关阀24和空气排出泵80中已省略的至少一个的控制。作为根据上述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1的变型,图6示出省略了开关阀24的喷墨打印机201,而图7示出省略了开关阀24和空气排出泵80的喷墨打印机301。
在作为变型的图6中的打印机201,当基于来自例如检测液面的传感器的信号检测到墨已经达到副容器50的高度(即副容器50的上部)时,控制器200判定已经完成“墨引入”。尽管在墨引入控制之后的第一排出控制和第二排出控制分别类似于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排出控制和第二排出控制,但在该变型中存在不执行开关阀24的打开和关闭的差异。在该变型中,由于第一通道41和第二通道42并联地与副容器50连通,所以空气较少地聚集在第二通道42中。此外,由于从主容器21到副容器50的通道阻力降低,所以由空气排出泵80向头部10施加的负压降低。因此,墨在头部10的墨喷射开口中形成的弯月面较少破裂,从而相应地能使通过空气排出泵80的空气排出速度较高。此外,在图6的打印机201中,头部10的墨喷射表面10a相对于副容器50中的墨的液面的水头差落入从-100mAq到-20mmAq的范围内。也就是,在图6中指示的“H2”(墨喷射表面10a与副容器50中的墨的液面之间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差)落入从20mmAq到100mmAq的范围内。应指出的是,关于水头差的设定,头部10的墨喷射表面10a相对于空气排出阀25的水头差可落入从-100mmAq到-20mmAq的范围内。墨喷射表面10a与空气排出阀25之间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差可落入从20mmAq到100mmAq的范围内。
在作为变型的图7中的打印机301,当基于来自例如检测液面的传感器的信号检测到墨已经达到空气排出阀25的高度时,控制器300判定已经完成“墨引入”。此外,在打印机301中,头部10的墨喷射表面10a相对于空气排出阀25的水头差落入从-100mmAq到-20mmAq的范围内。也就是,在图7中指示的“H3”(墨喷射表面10a与空气排出阀25之间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差)落入从20mmAq到100mmAq的范围。此时,在墨引入控制之后的第一排出控制和第二排出控制分别与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排出控制和第二排出控制不同,并且相对简单。具体而言,在第二排出控制中,控制器301初始地将空气排出阀25改变成关闭状态,然后驱动供墨泵22以开始墨的循环。在该时间中,头部10中的空气随墨一起流入并积聚在副容器50中。在该变型中,副容器50的高于连接开口51的部分的体积大于通道的高于空气排出阀25的体积(包括头部10)。因此,在已经过特定时间的情况下,副容器50中的空气停止增加。在该状态中将空气排出阀25改变成打开状态的情况下,通过压力施加板21b挤压主容器21中的墨,并因此副容器50中的墨的液面上升并达到空气排出阀25的高度。在该时间中,控制器301基于来自例如检测液面的传感器的信号判定墨已经达到空气排出阀25的高度,并将空气排出阀25改变成关闭状态。结果,形成气密状态或气密型的供墨系统。应指出的是,关于水头差的设定,头部10的墨喷射表面10a相对于副容器50中的墨的液面的水头差可落入从-100mmAq到-20mmAq的范围内。也就是,墨喷射表面10a与副容器50中的墨的液面之间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差可落入从20mmAq到100mmAq的范围内。
在作为图6和7所示变型中的每一变型的打印机的结构中,将上述水头差设定在该范围内,从而即使在出现空气排出阀25的失效、传感器的故障等的情况下,仍防止排出超过必要的墨。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和每一种变型的结构,并且墨喷射表面10a相对于在墨引入中被引入第一通道41、第二通道42、和第三通道43中的至少一个通道中的墨的液面的水头差可落入从-100mmAq到-20mmAq的范围内。也就是,墨喷射表面10a与在墨引入中被引入第一通道41、第二通道42、和第三通道43中的至少一个通道中的墨的液面之间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差可落入从20mmAq到100mmAq的范围内。可替代的是,可以不形成该水头差。
当墨已经达到不同于上述位置的背压设定位置或实现压力平衡的位置时,控制器100可判定已经完成“墨引入”。在该情况下,墨的液面在墨引入完成时的高度由例如,供墨泵22的能力决定,并且控制器可在不以与上述实施例或每一种改型相同的方式执行用于检测墨的液面的操作(例如S3)的情况下,基于例如,供墨泵22驱动电流的变化判定已经完成“墨引入”。
在“墨引入”和“空气排出”中的操作不局限于上述操作,并且可进行各种改变或变型。例如,在“墨引入”中不局限于还将主容器21中的墨引入从供墨泵22延伸至管道32、34的通道,以达到空气排出阀25,而且可将主容器21中的墨只引入供墨泵22。此外,在“空气排出”中,当从空气排出开口52排出副容器50中的空气时,控制器100在上述实施例中控制空气排出泵80的驱动,但其可以控制供墨泵22和主容器21的压力施加板21b中的至少一个的驱动。在该情况下,在不设置空气排出泵80等的情况下能排除副容器50中的空气,从而简化打印机的构造。
作为向主容器21中的墨施加压力的装置,在上述实施例中采用压力施加板21b,但可采用其它构件、机构等。此外,可不设置该装置。
主容器21可不设置成使得在“墨引入”中,主容器21中的墨向供墨泵22施加正压。应指出的是,在上述实施例中,在图5所示的第二排出操作中,在驱动供墨泵22的情况下,关闭空气排出阀25,但本发明不局限于该构造。也就是,在驱动供墨泵22的情况下,可打开空气排出阀25。
在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二排出控制”用于处理不能通过一个空气排出操作充分排出空气的情形。然而,在打印机具有能通过一个空气排出操作充分排出空气的构造的情况下,可简化空气排出操作的程序。将说明在该情形中的程序。
如图8所示,在“第二排出控制”中,控制器100在维持开关阀24的打开状态和空气排出阀25的关闭状态的同时,在S40中驱动供墨泵22。然后,当控制器100已经判定从供墨泵22的驱动开始已经过第四预定时间(即,当墨通过供墨泵22循环时,保留在循环通道中的所有空气积聚在副容器50中的时间)时(S41:是),控制器100在S42中停止供墨泵22的驱动。然后,控制器100在S43中将开关阀24改变成关闭状态,并将空气排出阀25改变成打开状态。接下来,控制器100在S44中通过传感器55检测或测量在副容器50中的墨的液面的高度。控制器100基于来自传感器55的信号计算从副容器50中的墨的液面到空气排出阀25的已排出空气体积,并且基于该已排出空气体积和通过空气排出泵80的空气排出速度计算空气排出泵80的驱动的时间(第五预定时间、计算值)。然后,控制器100在S45中开始空气排出泵80的驱动,并且当控制器100已经判定从空气排出泵80的驱动开始已经过第五预定时间时(S46:是),控制器100在S47中停止空气排出泵80的驱动,并将空气排出阀25改变成关闭状态和将开关阀24改变成打开状态。此时,第三通道43中的墨的远端达到空气排出阀25的位置或比空气排出阀25稍靠近周围空气连通口35a的位置。结果,形成在通道中不存在空气(不存在气泡)的所谓气密状态或气密型的供墨系统,该通道包括第一通道41、第二通道42、以及第三通道43的从副容器50延伸至空气排出阀25的一部分。
在上述实施例和变型中的每一个中,在已经完成空气排出操作之后可执行通过擦拭器擦拭墨喷射表面10a的擦拭操作,或者在已经完成空气排出操作之后可执行强迫从墨喷射开口喷射墨的清洗操作,然后可执行擦拭操作。尽管在墨引入和空气排出的操作期间存在墨从墨喷射表面10a泄露的可能,但执行诸如擦拭操作和清洗操作的操作能保持墨喷射表面10a洁净,并且能防止发生墨喷射失败。此外,在其后不需要在片材P上形成图像的情况下,可用罩覆盖墨喷射表面10a,从而防止墨喷射开口附近的墨的增稠。另一方面,在需要于片材P上形成图像的情况下,在控制器停止供墨泵22的驱动并保持开关阀24处于打开状态的同时,执行基于图像数据在片材P上形成图像的成像处理。
根据本发明的液体喷射设备可应用于行式打印机和串行式打印机,并且还在不局限于打印机的情况下可应用于传真机、复印机等。此外,该液体喷射设备可应用于构造成喷射不同于墨的液体的设备。

Claims (24)

1.一种液体喷射设备,包括:
头部,所述头部构造成从多个液体喷射开口喷射液体;
主容器,所述主容器构造成容纳供应至所述头部的液体;
液体供应泵,所述液体供应泵构造成将所述主容器中的液体供应至所述头部;
副容器,在所述副容器中形成有(a)连接开口,所述连接开口用于将所述副容器连接至所述头部;和(b)空气排出开口,所述空气排出开口用于使所述副容器与周围空气连通;
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从所述液体供应泵经由所述头部和所述连接开口延伸至所述副容器;
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从所述副容器延伸至所述液体供应泵;
第三通道,所述第三通道从所述副容器的所述空气排出开口延伸至周围空气;
空气排出阀,所述空气排出阀设置在所述第三通道中,从而可打开且可关闭;和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构造成控制所述液体喷射设备的操作,
其中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空气排出阀,使得在液体引入操作中,在所述液体供应泵不被驱动的状态下,所述空气排出阀处于其打开状态中,在所述液体引入操作中,将液体从所述主容器引入至所述液体供应泵,
其中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空气排出阀,使得在空气排出操作中,所述空气排出阀被打开,在所述空气排出操作中,通过所述液体供应泵的驱动使得液体流动通过所述第一通道而与所述副容器中的液体分离的空气通过所述第三通道排出,并且
其中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空气排出阀,使得在除所述液体引入操作和所述空气排出操作之外的时间中关闭所述空气排出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设备,
其中所述主容器设置成使得至少在所述液体引入操作中所述主容器中的液体对所述液体供应泵施加正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喷射设备,还包括构造成对所述主容器中的液体施加压力的压力施加部,
其中所述控制器构造成控制所述压力施加部,使得在所述液体引入操作中,打开所述空气排出阀,并且将所述主容器中的液体至少引入到所述液体供应泵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喷射设备,
其中所述控制器构造成在所述液体引入操作中控制所述压力施加部,使得所述主容器中的液体经由所述液体供应泵朝所述空气排出阀引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设备,
其中所述头部具有液体喷射表面,在所述液体喷射表面中形成有多个液体喷射开口,并且
其中在所述液体引入操作中所述液体喷射表面相对于被引入到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通道、所述第三通道和所述副容器中的至少一个中的液体的液面的水头差落入从-100mmAq至-20mmAq的范围内。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设备,
其中所述控制器构造成在所述液体引入操作中控制所述空气排出阀打开,并且
其中所述控制器构造成:在所述空气排出操作中,在所述空气排出阀打开的状态下驱动所述液体供应泵使得液体流动通过所述第一通道,然后在所述控制器已经停止所述液体供应泵的驱动之后控制所述空气排出阀关闭。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体喷射设备,
其中所述控制器构造成:当引入所述第三通道的液体的液面已经达到所述空气排出阀的高度时,判定已完成所述液体引入操作。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体喷射设备,
其中所述头部的形成有所述多个液体喷射开口的液体喷射表面位于在竖直方向上比所述空气排出阀高的位置。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体喷射设备,
其中所述头部的形成有所述多个液体喷射开口的液体喷射表面相对于所述空气排出阀的水头差落入从-100mmAq到-20mmAq的范围内。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设备,还包括空气排出泵,所述空气排出泵设置在所述第三通道中,所述空气排出泵的位置离所述副容器的所述空气排出开口比所述空气排出阀离所述空气排出开口远,并且所述空气排出泵构造成从所述空气排出开口排出所述副容器中的空气,
其中所述控制器构造成:在所述空气排出操作中,在所述空气排出阀打开的状态下,当从所述副容器排出空气时,驱动所述空气排出泵。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设备,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通道中的开关阀,
其中所述控制器构造成在所述液体引入操作中控制所述开关阀打开。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体喷射设备,
其中所述空气排出操作包括将液体引入所述第一通道的第一排出操作,并且
其中所述控制器在所述第一排出操作中控制所述开关阀关闭。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液体喷射设备,
其中所述控制器构造成在所述第一排出操作之后控制所述开关阀打开。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体喷射设备,
其中所述控制器构造成在所述液体引入操作中控制所述空气排出阀打开,并且
其中所述控制器构造成:在所述空气排出操作中,在所述空气排出阀打开的状态下驱动所述液体供应泵使得液体流动通过所述第一通道,然后在所述控制器已经停止所述液体供应泵的驱动之后控制所述空气排出阀关闭。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液体喷射设备,
其中所述控制器构造成当引入所述第二通道的液体的液面已经达到所述开关阀的高度时,判定已完成所述液体引入操作。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液体喷射设备,
其中所述头部的形成有所述多个液体喷射开口的液体喷射表面位于在竖直方向上比所述开关阀高的位置。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液体喷射设备,
其中所述头部的形成有所述多个液体喷射开口的液体喷射表面相对于所述开关阀的水头差落入从-100mmAq到-20mmAq的范围内。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设备,还包括构造成对从所述副容器延伸至所述空气排出阀的通道中的液面的位置进行检测的检测部,
其中所述控制器构造成基于通过所述检测部检测到的位置来控制所述空气排出阀的打开和关闭。
19.一种液体喷射设备,包括:
头部,所述头部构造成从多个液体喷射开口喷射液体;
主容器,所述主容器构造成容纳供应至所述头部的液体;
液体供应泵,所述液体供应泵构造成将所述主容器中的液体供应至所述头部;
副容器,在所述副容器中形成有(a)连接开口,所述连接开口用于将所述副容器连接至所述头部;和(b)空气排出开口,所述空气排出开口用于使所述副容器与周围空气连通;
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从所述液体供应泵经由所述头部和所述连接开口延伸至所述副容器;
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从所述副容器延伸至所述液体供应泵;
第三通道,所述第三通道从所述副容器的所述空气排出开口延伸至周围空气;
空气排出阀,所述空气排出阀设置在所述第三通道中,从而可打开且可关闭;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构造成控制所述空气排出阀,使得在液体引入操作和空气排出操作中临时地打开所述空气排出阀,在所述液体引入操作中,将液体从所述主容器引入至所述液体供应泵,在所述空气排出操作中,通过所述液体供应泵的驱动使得液体流动通过所述第一通道而与所述副容器中的液体分离的空气通过所述第三通道排出,并且使得在除所述液体引入操作和所述空气排出操作之外的时间中关闭所述空气排出阀;和
空气排出泵,所述空气排出泵设置在所述第三通道中,所述空气排出泵的位置离所述副容器的所述空气排出开口比所述空气排出阀离所述空气排出开口远,并且所述空气排出泵构造成从所述空气排出开口排出所述副容器中的空气,
其中所述控制器构造成:在所述空气排出操作中,在所述空气排出阀打开的状态下,当从所述副容器排出空气时,驱动所述空气排出泵,
其中所述控制器构造成控制所述空气排出阀以在所述液体引入操作中打开,并且
其中所述控制器构造成:在所述空气排出操作中,在所述空气排出阀打开的状态下驱动所述液体供应泵,然后停止所述液体供应泵的驱动,然后在所述控制器已经停止所述液体供应泵的驱动之后在所述空气排出阀打开的状态下驱动所述空气排出泵,然后在所述控制器已经停止所述空气排出泵的驱动之后控制所述空气排出阀关闭。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液体喷射设备,
其中所述控制器构造成:当液体已经达到所述副容器的上端的高度时,判定已完成所述液体引入操作。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液体喷射设备,
其中所述头部的形成有所述多个液体喷射开口的液体喷射表面位于在竖直方向上比所述副容器的上端高的位置。
22.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液体喷射设备,
其中所述头部的形成有所述多个液体喷射开口的液体喷射表面相对于所述副容器中的液面的水头差落入从-100mmAq到-20mmAq的范围内。
23.一种液体喷射设备,包括:
头部,所述头部构造成从多个液体喷射开口喷射液体;
主容器,所述主容器构造成容纳供应至所述头部的液体;
液体供应泵,所述液体供应泵构造成将所述主容器中的液体供应至所述头部;
副容器,在所述副容器中形成有(a)连接开口,所述连接开口用于将所述副容器连接至所述头部;和(b)空气排出开口,所述空气排出开口用于使所述副容器与周围空气连通;
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从所述液体供应泵经由所述头部和所述连接开口延伸至所述副容器;
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从所述副容器延伸至所述液体供应泵;
第三通道,所述第三通道从所述副容器的所述空气排出开口延伸至周围空气;
空气排出阀,所述空气排出阀设置在所述第三通道中,从而可打开且可关闭;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构造成控制所述空气排出阀,使得在液体引入操作和空气排出操作中临时地打开所述空气排出阀,在所述液体引入操作中,将液体从所述主容器引入至所述液体供应泵,在所述空气排出操作中,通过所述液体供应泵的驱动使得液体流动通过所述第一通道而与所述副容器中的液体分离的空气通过所述第三通道排出,并且使得在除所述液体引入操作和所述空气排出操作之外的时间中关闭所述空气排出阀;和
开关阀,所述开关阀设置在所述第二通道中,
其中所述控制器构造成在所述液体引入操作中控制所述开关阀打开,
其中所述空气排出操作包括将液体引入所述第一通道的第一排出操作,
其中所述控制器在所述第一排出操作中控制所述开关阀关闭,
其中所述控制器构造成在所述第一排出操作之后控制所述开关阀打开,
其中所述空气排出操作还包括在所述第一排出操作之后执行的第二排出操作,并且
其中所述控制器构造成:在所述第二排出操作中,在所述空气排出阀打开的状态下从所述副容器排出空气之前控制所述开关阀关闭,并且在从所述副容器排出空气之后控制所述空气排出阀关闭并控制所述开关阀打开。
24.一种液体喷射设备,包括:
头部,所述头部构造成从多个液体喷射开口喷射液体;
主容器,所述主容器构造成容纳供应至所述头部的液体;
液体供应泵,所述液体供应泵构造成将所述主容器中的液体供应至所述头部;
副容器,在所述副容器中形成有(a)连接开口,所述连接开口用于将所述副容器连接至所述头部;和(b)空气排出开口,所述空气排出开口用于使所述副容器与周围空气连通;
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从所述液体供应泵经由所述头部和所述连接开口延伸至所述副容器;
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从所述副容器延伸至所述液体供应泵;
第三通道,所述第三通道从所述副容器的所述空气排出开口延伸至周围空气;
空气排出阀,所述空气排出阀设置在所述第三通道中,从而可打开且可关闭;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构造成控制所述空气排出阀,使得在液体引入操作和空气排出操作中临时地打开所述空气排出阀,在所述液体引入操作中,将液体从所述主容器引入至所述液体供应泵,在所述空气排出操作中,通过所述液体供应泵的驱动使得液体流动通过所述第一通道而与所述副容器中的液体分离的空气通过所述第三通道排出,并且使得在除所述液体引入操作和所述空气排出操作之外的时间中关闭所述空气排出阀;和
检测部,所述检测部构造成对从所述副容器延伸至所述空气排出阀的通道中的液面的位置进行检测,
其中所述控制器构造成基于通过所述检测部检测到的位置来控制所述空气排出阀的打开和关闭,
其中所述检测部构造成检测所述副容器中的液面的位置,
其中所述控制器构造成基于所述液面的位置来计算从所述液面到所述空气排出阀的已排出空气体积,并且
其中所述控制器构造成基于通过所述控制器计算出的已排出空气体积来控制所述空气排出阀。
CN2009101735220A 2008-09-26 2009-09-15 液体喷射设备 Active CN10168378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48099A JP4720890B2 (ja) 2008-09-26 2008-09-26 液体吐出装置
JP2008248099 2008-09-26
JP2008-248099 2008-09-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83786A CN101683786A (zh) 2010-03-31
CN101683786B true CN101683786B (zh) 2013-01-30

Family

ID=420472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735220A Active CN101683786B (zh) 2008-09-26 2009-09-15 液体喷射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997670B2 (zh)
JP (1) JP4720890B2 (zh)
CN (1) CN10168378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986780B2 (en) 2004-11-19 2015-03-24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positing LED organic film
US8128753B2 (en) 2004-11-19 2012-03-06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positing LED organic film
US8556389B2 (en) 2011-02-04 2013-10-15 Kateeva, Inc. Low-profile MEMS thermal printhead die having backside electrical connections
EP2155494A4 (en) * 2007-06-14 2010-08-11 Massachusetts Inst Technology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THE APPLICATION OF FILMS
US8383202B2 (en) 2008-06-13 2013-02-26 Kateev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oad-locked printing
US12018857B2 (en) 2008-06-13 2024-06-25 Kateeva, Inc. Gas enclosure assembly and system
US9604245B2 (en) 2008-06-13 2017-03-28 Kateeva, Inc. Gas enclosure systems and methods utilizing an auxiliary enclosure
US8899171B2 (en) 2008-06-13 2014-12-02 Kateeva, Inc. Gas enclosure assembly and system
US8632145B2 (en) 2008-06-13 2014-01-21 Kateev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inting using a facetted drum
US11975546B2 (en) 2008-06-13 2024-05-07 Kateeva, Inc. Gas enclosure assembly and system
US9048344B2 (en) 2008-06-13 2015-06-02 Kateeva, Inc. Gas enclosure assembly and system
US12064979B2 (en) 2008-06-13 2024-08-20 Kateeva, Inc. Low-particle gas enclosure systems and methods
US10434804B2 (en) 2008-06-13 2019-10-08 Kateeva, Inc. Low particle gas enclosure systems and methods
EP2350220B2 (en) * 2008-10-29 2020-02-26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Electron beam cured silicone materials
US20100188457A1 (en) * 2009-01-05 2010-07-29 Madigan Connor F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an electrically-heated discharge nozzle
US8808799B2 (en) * 2009-05-01 2014-08-19 Kateev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rganic vapor printing
JP5381757B2 (ja) 2010-01-29 2014-01-0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EP2528741B1 (en) 2010-01-29 2014-12-10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nk cartridge, record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recording device
JP5743416B2 (ja) 2010-03-29 2015-07-01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8465131B2 (en) 2010-05-17 2013-06-18 Zamtec Ltd Fluid distribution system having fluid flow restriction
JP5624812B2 (ja) * 2010-06-30 2014-11-12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US20120033019A1 (en) * 2010-08-09 2012-02-09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inkjet recording method
JP5776227B2 (ja) * 2011-03-04 2015-09-0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5787193B2 (ja) 2011-05-09 2015-09-3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及び記録装置
JP5995187B2 (ja) * 2012-05-31 2016-09-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KR101878084B1 (ko) 2013-12-26 2018-07-12 카티바, 인크. 전자 장치의 열 처리를 위한 장치 및 기술
KR102307190B1 (ko) 2014-01-21 2021-09-30 카티바, 인크. 전자 장치 인캡슐레이션을 위한 기기 및 기술
EP3882961B1 (en) 2014-04-30 2023-07-26 Kateeva, Inc. Gas cushion apparatus and techniques for substrate coating
WO2017204808A1 (en) 2016-05-26 2017-11-30 Hewlett-Packard Develoment Company, L.P. Buffer reservoirs
US10286677B2 (en) 2016-07-11 2019-05-14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supply device an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JP6844183B2 (ja) 2016-10-04 2021-03-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EP3612393B1 (en) * 2017-04-21 2023-02-22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Recirculation of a fluid in a printer
JP7230446B2 (ja) * 2018-11-14 2023-03-01 株式会社リコー 液体吐出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造形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34706A (zh) * 2006-03-10 2007-09-1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半导体装置、墨盒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01021B2 (en) * 2001-07-30 2006-09-05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Connection apparatus for circuit board, ink jet type record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IC chip and ink cartridge having IC chip
JP2003275659A (ja) * 2002-01-17 2003-09-30 Shibaura Mechatronics Corp 塗付装置及び塗布装置の気泡抜き方法
JP4384067B2 (ja) 2004-03-23 2009-12-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および液体処理方法
JP2005271333A (ja) * 2004-03-24 2005-10-06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6150745A (ja) * 2004-11-29 2006-06-15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7152830A (ja) * 2005-12-07 2007-06-21 Canon Finetech Inc 回復機構
JP2007203649A (ja) 2006-02-03 2007-08-16 Canon Finetech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方式画像形成装置
EP2040928B1 (en) 2007-02-14 2016-11-23 Ricoh Company, Ltd. Liquid feeding member for liquid ejection head, liquid ejection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755120B2 (ja) * 2007-02-15 2011-08-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液体吐出ヘッド用液体供給部材、ヘッドユニット、液体吐出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952615B2 (ja) * 2007-02-28 2012-06-1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滴吐出装置
JP5169041B2 (ja) * 2007-07-03 2013-03-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液体吐出ヘッドユニット、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34706A (zh) * 2006-03-10 2007-09-1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半导体装置、墨盒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997670B2 (en) 2011-08-16
US20100079513A1 (en) 2010-04-01
JP2010076301A (ja) 2010-04-08
CN101683786A (zh) 2010-03-31
JP4720890B2 (ja) 2011-07-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83786B (zh) 液体喷射设备
US7651184B2 (en) Liquid droplet ejecting apparatus
JP4887579B2 (ja) 印字装置
US8057030B2 (en) Ink supplying system for ink jet printer, ink supplying method for ink jet printer, and ink jet printer
JP5980390B1 (ja) 液体供給システム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JP2018058255A (ja) 液体噴射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の流体排出方法
US9327504B2 (e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and liquid supply apparatus
EP3369578B1 (e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JP6256804B2 (ja) 液体供給装置、液滴吐出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110216111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246107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US10654274B2 (e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and maintenance method for the same
JP6254211B2 (ja) 液体供給システム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US8529027B2 (e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US20120236072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0518549B2 (e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discharging liquid using the same
JP4882172B2 (ja) 印字装置
JP201502028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212103A (ja) 液体供給装置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JP7116917B2 (ja) 液体を吐出する装置
US20230202190A1 (en) Liquid discharge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of liquid discharge apparatus
JP2024015693A (ja) 液体吐出装置
KR20140092617A (ko) 문서 출력 장치의 잉크 공급 시스템
JP2012158073A (ja) 液体吐出装置
JPH10119310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のメンテナンス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