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76808B - 记录介质传送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记录介质传送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76808B
CN101676808B CN200910165213.9A CN200910165213A CN101676808B CN 101676808 B CN101676808 B CN 101676808B CN 200910165213 A CN200910165213 A CN 200910165213A CN 101676808 B CN101676808 B CN 10167680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ording medium
roller
paper
delivery unit
connecting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6521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76808A (zh
Inventor
水谷尚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6768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768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768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7680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55Handling of sheet copy material taking place in a specific part of the copy material feeding path
    • G03G15/6558Feeding path after the copy sheet preparation and up to the transfer point, e.g. registering; Deskewing; Correct timing of sheet feeding to the transfer point
    • G03G15/6561Feeding path after the copy sheet preparation and up to the transfer point, e.g. registering; Deskewing; Correct timing of sheet feeding to the transfer point for sheet registration
    • G03G15/6564Feeding path after the copy sheet preparation and up to the transfer point, e.g. registering; Deskewing; Correct timing of sheet feeding to the transfer point for sheet registration with correct timing of sheet feed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involving the combination of more than one step according to groups G03G13/02 - G03G13/20
    • G03G15/2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involving the combination of more than one step according to groups G03G13/02 - G03G13/20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pying both sides of an original or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 G03G15/231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 G03G15/232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using a singl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 G03G15/234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using a singl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by inverting and refeeding the image receiving material with an image on one face to the recording member to transfer a second image on its second face, e.g. by using a duplex tray; Details of duplex trays or inverters
    • G03G15/235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using a singl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by inverting and refeeding the image receiving material with an image on one face to the recording member to transfer a second image on its second face, e.g. by using a duplex tray; Details of duplex trays or inverters the image receiving member being preconditioned before transferring the second image, e.g. decurled, or the second image being formed with different operating parameters, e.g. a different fixing temperatur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 Paper Feed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 Manual Feeding Of Sheets (AREA)
  • Sheets, Magazines, And S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记录介质传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该记录介质传送装置具备:将第一记录介质从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的主体内部的记录介质容纳部向阻力辊传送的第一传送机构和将第二记录介质从旁路托盘向上述阻力辊传送的第二传送机构,上述第一传送机构的传送辊通过驱动上述第二传送机构的传送辊的驱动机构而被驱动。由此,能够通过减少驱动电动机的个数实现结构的简单化和成本降低,从而提供廉价的记录介质传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Description

记录介质传送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记录介质传送装置及具备该记录介质传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通过电子照相方式将图像形成在作为记录介质的一例的用纸上的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或它们的复合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中,具备将用纸从设置在主体内部的容纳记录介质(用纸)的记录介质容纳部传送到阻力辊的传送机构、和将用纸从旁路托盘传送到阻力辊的传送机构。
而且,容纳在主体内的供纸盒等记录介质容纳部中的用纸通过传送辊一张一张地向阻力辊传送。装载在旁路托盘中的用纸也通过其它的传送辊向阻力辊传送。从主体内的用纸容纳部传送的用纸或从旁路托盘传送的用纸通过阻力辊传送到转印位置。然后,在被传送的用纸上转印感光鼓等图像载体上的调色剂图像。
但是,在现有的图像形成装置中,采用如下构成:分别通过各个驱动电动机,分别独立地驱动阻力辊、将容纳在记录介质容纳部的用纸传送到阻力辊的传送辊和从旁路托盘传送用纸的传送辊。
并且,作为使至少具备阻力辊和转印机构的转印传送单元相对于主体可拆装的构成,为了应对在转印传送单元内部卡住用纸的情况,采用如下构成。在转印传送单元内部卡住用纸的情况下,通过手动旋转与传送辊、定影装置的加压辊连接的旋钮部件,使传送辊、定影装置的加压辊转动。通过转动传送辊、定影装置的加压辊,传送卡住的用纸,从装置内除去卡住的用纸。
但是,对于现有的图像形成装置,在采用分别通过各个驱动电动机,独立地驱动将容纳在记录介质容纳部的用纸传送到阻力辊的传送辊和从旁路托盘传送用纸的传送辊的构成时,驱动电动机的个数增多,产生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复杂化,并导致成本升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减少驱动电动机的个数可以实现结构的简单化和成本降低的记录介质运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的记录介质传送装置具备:
将第一记录介质从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的主体内部的记录介质容纳部向阻力辊传送的第一传送机构,和
将第二记录介质从旁路托盘向所述阻力辊传送的第二传送机构;
所述第一传送机构的传送辊通过驱动所述第二传送机构的传送辊的驱动机构而被驱动,
进一步具有第二传送单元,
所述第二传送单元具有所述第一传送机构的传送辊和所述第二传送机构的传送辊,
进一步具有转印传送单元,
所述转印传送单元具有旋钮部件,该旋钮部件用于手动转动所述阻力辊、和设置在所述第二传送单元的所述第一传送机构的传送辊和所述第二传送机构的传送辊,
所述转印传送单元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的主体能够拆装,
在所述转印传送单元从图像形成装置的主体取出的状态下,所述第一传送机构和所述第二传送机构固定在图像形成装置的主体上。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
传送所述第一记录介质和第二记录介质的记录介质传送装置,
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和
输出所述第一记录介质和第二记录介质的记录介质输出部;
所述记录介质传送装置具备:
将第一记录介质从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的主体内部的记录介质容纳部向阻力辊传送的第一传送机构,和
将第二记录介质从旁路托盘向所述阻力辊传送的第二传送机构;
所述第一传送机构的传送辊通过驱动所述第二传送机构的传送辊的驱动机构而被驱动,
进一步具有第二传送单元,
所述第二传送单元具有所述第一传送机构的传送辊和所述第二传送机构的传送辊,
进一步具有转印传送单元,
所述转印传送单元具有旋钮部件,该旋钮部件用于手动转动所述阻力辊、和设置在所述第二传送单元的所述第一传送机构的传送辊和所述第二传送机构的传送辊,
所述转印传送单元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的主体能够拆装,
在所述转印传送单元从图像形成装置的主体取出的状态下,所述第一传送机构和所述第二传送机构固定在图像形成装置的主体上。
本发明的进一步其它的目的、由本发明能够得到的具体的优点,可以从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的描述中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复合机)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表示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阻力辊、第一传送机构和第二传送机构的驱动系统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阻力辊、第一传送机构和第二传送机构的驱动系统的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旋钮部件的驱动系统的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转印传送单元的立体图;
图6为表示转印传送单元拆下时的旋钮部件相对于传送辊的脱离的状态的局部立体图;
图7为表示转印传送单元拆下时的旋钮部件相对于传送辊的脱离的状态的局部立体图;
图8为表示转印传送单元装上时的旋钮部件相对于传送辊的配合的状态的局部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结构图。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为兼具复印功能、打印功能及传真功能的复合机。图像形成装置1具备主体2、配置在主体上部的自动原稿传送装置3和原稿读取装置4。在主体2的内部上方配置有图像形成部5,在主体2内的下半部配置有记录介质容纳部6。此外,在主体2内的图像形成部5与记录介质容纳部6之间配置有转印传送单元7和双面传送单元8。
上述图像形成部5通过电子照相方式形成图像。图像形成部5具备作为图像载体的感光鼓9、配置在感光鼓9周围的作为带电机构的带电器10、作为显影机构的显影装置11及作为感光鼓9的清洁机构的清洁装置13。进一步地,图像形成部5具备用于将作为显影剂的调色剂补给到显影装置11中的调色剂料斗14。而且,在图像形成部5的旁边配置有作为曝光机构的激光扫描单元(LSU)15。
上述记录介质容纳部6具备以层压状态容纳有多张用纸(记录介质的一例)的四个记录介质容纳盒16、17、18、19。各记录介质容纳盒16~19各自独立,并相对于主体2可拆装。在各记录介质容纳盒16~19的附近分别配置有一张一张地取出各记录介质容纳盒16~19内的用纸的取纸辊20、将取出的用纸一张一张地分离并向共用的传送通道L1送出的供纸辊21和阻尼辊22。此外,在旁路托盘23的附近配置有作为用于传送旁路托盘上的用纸的机构的取纸辊20、供纸辊21、阻尼辊22和一对传送辊24。进一步地,在传送通道L1上设置有多对传送辊25、26。此外,在从记录介质容纳盒17向传送通道L1大致水平地延伸的传送通道L2上设置有多对传送辊27。
上述转印传送单元7将从记录介质容纳部6送出的用纸传送到图像形成部5,并且将形成有图像的用纸向记录介质输出部(未图示)输出。在与上述传送通道L1连接的大致水平的传送通道L3上依次配置有一对阻力辊28、作为转印机构的转印辊12、定影装置29、一对传送辊30和一对出纸辊31。其中,定影装置29具备在压接状态下相互转动的定影辊29a和加压辊29b。
此外,转印传送单元7相对于主体2可拆装。在转印传送单元7中设置有从传送通道L3分支并向双面传送单元8延伸的U字形的传送通道L4。在传送通道L4的中途设置有一对传送辊32。此外,在转印传送单元7中,与上述传送通道L4不同地,反转传送通道L5从传送通道L3分支并向下方延伸。在反转传送通道L5的中途设置有一对传送辊33。而且,在上述传送通道L4与传送通道L3的分支部能够回转地设置有用于切换用纸的传送方向的挡板34。
上述双面传送单元8使在图像形成部5中在一面上形成图像的用纸的正面和背面反转。双面传送单元8具备与上述传送通道L4和反转传送通道L5连接的中间托盘35以及配置在其下方的双面传送通道L6。在中间托盘35上设置有能够正反旋转的反转辊36和对于该反转辊36压接/分离的反转滚子37。
在双面传送单元8中能够转动地设置有大直径的再供纸辊38。在再供纸辊38的外周面上能够转动地抵接小直径的辊39、40。而且,在再供纸辊38上连接有单向离合器(未图示)。而且,在从再供纸辊38向着上述传送通道L3的入口大致水平地延伸的上述双面传送通道L6上设置有一对用纸加速辊41和多对传送辊42。此外,在再供纸辊38的附近能够回转地设置有用于切换暂时引入到中间托盘35中的用纸的传送方向的挡板43。
上述用纸加速辊41改变双面传送通道L6上传送中的用纸的速度。用纸加速辊41用步进电动机等可变速电动机(未图示)驱动。改变该用纸加速辊41的速度的定时为,用纸的后端向着再供纸辊38通过用纸检测传感器S的规定时间后。在该用纸检测传感器S的检测信号被输送到作为控制机构的控制器(未图示)中时,控制器以规定的定时控制可变速电动机而改变用纸加速辊41的速度。
以下,对具有以上构成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图像形成动作进行说明。
通过操作者按下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操作部(未图示)的复印开始按钮,置于自动原稿传送装置3的原稿托盘3a上的原稿自动地传送到作为原稿读取部的接触玻璃4a上。然后,原稿的图像通过原稿读取装置4被光学地读取。在图像形成部5中,感光鼓9通过驱动机构(未图示)沿着图1的箭头方向(顺时针方向)被转动驱动。感光鼓9的表面通过带电器10均一地带电至规定的电位。然后,基于从原稿读取装置4发送的图像数据的激光从激光扫描单元15照射到感光鼓9上,由此在感光鼓9上形成静电潜像。然后,形成在感光鼓9上的静电潜像通过来源于显影装置11的调色剂被显影,从而作为调色剂图像使图像可视化。
在进行盒供纸时,容纳在记录介质容纳部6,例如记录介质容纳盒16,内的用纸通过取纸辊20从最上面的用纸依次被取出。取出的用纸通过供纸辊21和阻尼辊22一张一张地被分离后,由多对传送辊25、26通过传送通道L1,向传送通道L3的阻力辊28传送。然后,传送的用纸由阻力辊28暂时停止,以感光鼓9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用纸的规定位置的定时,从阻力辊28传送到转印辊12。
传送到形成在感光鼓9与转印辊12之间的转印辊隙中的用纸通过转印辊12边被按压到感光鼓9上边被传送。然后,通过由转印辊12施加的转印偏压作用,在用纸的正面(上表面)转印感光鼓9的调色剂图像。然后,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用纸向定影装置29传送。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用纸在通过定影装置29的定影辊29a与加压辊29b间的定影辊隙的过程中被加热和加压,从而调色剂图像定影到用纸上。此外,调色剂图像向用纸转印后,残留在感光鼓9的表面上的调色剂(转印残留调色剂)通过清洁装置13除去。
如此,对于通过定影装置29在表面定影调色剂图像的用纸,在选择面朝上出纸(FU出纸)时,用纸向着出纸辊31在传送通道L3传送,通过出纸辊31使图像面朝上来向出纸托盘(记录介质输出部)(未图示)输出。
另一方面,在选择面朝下出纸(FD出纸)或双面图像形成模式时,挡板34进行动作而切换用纸的传送方向,通过定影装置29的用纸通过传送通道L4向双面传送单元8传送。
在双面传送单元8中,反转滚子37以从反转辊36分离的状态下待机。在用纸在双面传送单元8内被传送规定长度以上时,反转滚子37与反转辊36压接。在反转滚子37与反转辊36压接时,用纸通过反转辊36被送向中间托盘35。在用纸被引入中间托盘35某一定长度以上时,反转辊36的转动方向反向旋转。通过用纸的传送方向反向旋转,用纸被送向反转传送通道L5或双面传送通道L6。
也就是说,在选择面朝下出纸时,通过挡板43用纸的传送方向向反转传送通道L5切换。而且,用纸在图像面朝下的状态下通过出纸辊31向出纸托盘(未图示)输出。
此外,在选择双面图像形成模式时,通过挡板43用纸的传送方向切换到双面传送通道L6的方向。用纸通过再供纸辊38、一对用纸加速辊41和多对传送辊42使图像面朝上而在双面传送通道L6传送。通过用纸从双面传送通道L6向传送通道L3传送,由此用纸在正面和背面反转而以图像面朝下的状态被送向阻力辊28。而且,之后经过与上述同样的步骤在用纸的相反面形成调色剂图像。形成有调色剂图像的用纸在通过定影装置29接受调色剂图像的定影后,通过出纸辊对31向出纸托盘(未图示)输出,在该用纸的双面形成图像。
另外,以上对从盒进行供纸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在从旁路托盘23进行供纸时,装载在旁路托盘23上的用纸通过取纸辊20从最上面的用纸依次取出,通过供纸辊21和阻尼辊22一张一张地分离。被分离的用纸通过一对传送辊24向一对阻力辊28在传送通道L3传送,之后经过与上述同样的步骤在该用纸上形成图像。
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了包括在阻力辊28的上游侧的第一传送机构的一对传送辊26和第二传送机构的一对传送辊24的第二传送单元44,该第二传送单元44固定设置在主体2上。而且,通过该第二传送单元44、转印传送单元7、双面传送单元8、传送通道L1~L5和双面传送通道L6构成记录介质传送装置。
接着,基于图2~图8对本发明的要旨进行说明。
图2为表示转印传送单元和第二传送单元的驱动系统的结构的俯视图。图3为转运传送单元和第二传送单元的驱动系统的结构图。图4为旋钮部件的驱动系统的结构图。图5为转印传送单元的立体图。图6~图8为表示转印传送单元拆下或装上时的旋钮部件相对于传送辊的脱离或配合的状态的局部立体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组装到第二传送单元44中的第一传送机构侧的传送辊26通过驱动第二传送机构的传送辊24的驱动电动机45(参照图2)而被驱动。也就是说,两个传送辊24、26的驱动通过驱动电动机45的正向和反向旋转来选择性地进行的构成为本实施方式的特征。
如图2和图3所示,在第二传送单元44的左右的侧板46上,辊轴47、48能够转动地分别被支撑。在各辊轴47、48上分别配设有左右一对的上述传送辊26、24。此外,在各辊轴47、48的轴向一端通过单向离合器51、52分别安装有齿轮49、50。而且,在单向离合器51、52在齿轮49、50的转动方向为规定方向时(ON状态),将齿轮49、50的转动传递到各辊轴47、48。并且,在齿轮49、50的转动方向为与规定方向反方向时(OFF状态),不将齿轮49、50的转动传递到各辊轴47、48。在各辊轴47、48的轴向另一端,通过单向离合器55、56分别安装有接合齿轮53和从动齿轮54。而且,配设在上述驱动电动机45的输出轴端的电动机齿轮57与上述齿轮49啮合,并且通过空转齿轮58与上述齿轮50啮合。此外,如图4所示,接合齿轮53与从动齿轮54通过空转齿轮59连接。而且,如图7所示,在接合齿轮53上,圆弧状的爪53a与接合齿轮53一体地形成。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在第二传送单元44的左右的侧板46上,辊轴61能够转动地被支撑。在辊轴61的轴向一端安装有齿轮62和电磁离合器63。电磁离合器63用于根据需要将齿轮62的转动与辊轴61连接或断开。在辊轴61的轴向另一端通过单向离合器65安装有齿轮64和上述供纸辊21。而且,齿轮62通过空转齿轮58a与上述空转齿轮58啮合,上述齿轮64通过空转齿轮66与配设在上述取纸辊20上的齿轮67啮合。
另一方面,在上述转印传送单元7的左右的侧板68上,阻力辊28的辊轴69能够转动地被支撑。在该辊轴69的轴向一端通过单向离合器71安装有齿轮70。在辊轴69的轴向另一端通过单向离合器73安装有齿轮72。而且,齿轮70与配设在用于转动驱动阻力辊28的驱动电动机74的输出轴端的电动机齿轮75啮合。
如图2和图5~图8所示,通过转印传送单元7的一方的侧板68及配设在该侧板68的内侧的托架76,转动轴77能够转动地被支撑。而且,转动轴77配置成与上述辊轴47同轴。在该转动轴77的侧板68侧的端部配设有旋钮部件78。在转动轴77的另一端部,接合部件79沿着轴向能够滑动地被支撑。在该接合部件79上,如图7所示形成有与形成在上述接合齿轮53上的爪53a配合的爪79a。通过相对于主体2拆装转印传送单元7,由此接合部件79的爪79a与接合齿轮53的爪53a配合及脱离。也就是说,接合部件79与接合齿轮53被联结或被解除联结。而且,接合部件79和接合齿轮53构成了用于使旋钮部件78相对于辊轴47配合及脱离的配合机构。
而且,在接合部件79与上述托架76之间作为压缩配设的弹性部件压缩配设有弹簧80。通过弹簧80,接合部件79对接合齿轮53侧施加作用力。
此外,如图2和图4所示,在转动轴77上配设有齿轮81。齿轮81通过三个空转齿轮82、83、84与配设在上述辊轴69的轴向另一端侧的齿轮72啮合。
在进行盒供纸时,驱动电动机45正向转动。驱动电动机45的转动通过电动机齿轮57、齿轮49及处于ON状态下的单向离合器51传递到辊轴47,由此转动驱动该辊轴47和配设在辊轴47上的传送辊26。通过转动驱动传送辊26,从记录介质容纳盒16~19中的任意一个供给的用纸向一对阻力辊28传送。而且,在驱动电动机74以适当的定时被驱动时,该转动经过单向离合器71及齿轮70传递到辊轴69,阻力辊28转动,因此在阻力辊28暂时停止的用纸向转印辊隙传送并进行调色剂图像的转印。此外,此时驱动电动机45的转动经过电动机齿轮57和空转齿轮58传递到齿轮50。但是,由于单向离合器52处于OFF状态,齿轮50空转,由于该转动未传递到辊轴48和传送辊24,传送辊24停止。而且,由于单向离合器55处于OFF状态,辊轴47的转动未经过接合齿轮53和接合部件79传递到转动轴77。而且,由于单向离合器73处于OFF状态,阻力辊28的辊轴69的转动未经过齿轮72和空转齿轮84、83、82及齿轮81传递到转动轴77和旋钮部件78,因此转动轴77和旋钮部件78未转动。
另一方面,在进行旁路供纸时使驱动电动机45反向旋转。在此,在反向旋转驱动电动机45时,单向离合器51成OFF状态,单向离合器52成ON状态。因此,由于齿轮49空转,驱动电动机45的转动未传递到辊轴47和传送辊26。由此,在反向旋转驱动电动机45时,辊轴47和传送辊26维持停止状态。与此相对地,驱动电动机45的转动经过电动机齿轮57、空转齿轮58、齿轮50和处于ON状态的单向离合器52传递到辊轴48。因此,由于传送辊24转动,从旁路托盘23传送的用纸通过传送辊24向阻力辊28传送。而且,在旁路供纸时,驱动电动机74也以适当的定时被驱动,驱动电动机74的转动经过单向离合器71和齿轮70传递到辊轴69。因此,由于阻力辊28转动,在该阻力辊28暂时停止的用纸向转印辊隙传送,并进行调色剂图像的转印。而且,在进行旁路供纸时,由于单向离合器56、73都处于OFF状态,不会通过传送辊24和阻力辊28的转动而转动旋钮部件78。
此外,在旁路供纸时,在驱动电动机45反向旋转时,该转动经过空转齿轮58、58a传递到齿轮62。在此,在电磁离合器63为ON时,齿轮62的转动经过辊轴61和处于ON状态的单向离合器65传递到供纸辊21,该供纸辊21在供纸方向上转动。此外,辊轴61的转动经过齿轮64、66、67同时传递到取纸辊20,该取纸辊20在供纸方向上转动。这样,通过取纸辊20和供纸辊21转动,旁路托盘23上的用纸一张一张地取出并分离,向传送辊24供给。然后,在电磁离合器63为OFF时,取纸辊20和供纸辊21跟随用纸转动。
接着,在用纸的传送中,用纸在传送辊24、26或阻力辊28中卡住时,在向规定的方向(与辊轴47的转动方向反方向、图2的实线箭头D的方向)手动旋转旋钮部件78时,旋钮部件78的转动经过转动轴77、处于配合状态的接合部件79、接合齿轮53和处于ON状态的单向离合器55传递到辊轴47。而且,在通过检测机构(未图示),控制器(未图示)检测到用纸被卡住时,控制器使驱动电动机45和驱动电动机74停止。因此,通过手动转动旋钮部件78,传送辊26在与用纸传送时的反方向上转动。此外,接合齿轮53的转动经过空转齿轮59、齿轮54和处于ON状态的单向离合器56传递到辊轴48。因此,通过手动转动旋钮部件78,由此传送辊24在与用纸传送时的反方向上转动。由于传送辊26和传送辊24转动,在传送辊24或26中卡住的用纸在与用纸传送时的反方向上传送而被容易地除去。此时,由于单向离合器51、52都处于OFF状态,在旋转旋钮部件78时,不会对该旋钮部件78施加驱动电动机45的负荷。因此,可以以小的力轻松地旋转旋钮部件78。
此外,旋钮部件78的转动经过齿轮81、空转齿轮82、83和84、齿轮72以及处于ON状态的单向离合器73传递到辊轴69。因此,由于阻力辊28转动,在阻力辊28中卡住的用纸被传送而被容易地除去。此时,由于单向离合器71处于OFF状态,在旋转旋钮部件78时,不会对该旋钮部件78施加驱动电动机74的负荷。因此,可以以小的力轻松地旋转旋钮部件78。
转印传送单元7相对于主体2可以在图6和图7的箭头a方向上分离,或者在b方向上装配。如图2和图8所示,在转印传送单元7装配到主体2内的状态下,在设置在转印传送单元7侧的旋钮部件78的转动轴77的端部上设置的接合部件79与配设在第二传送单元44的辊轴47的一端的接合齿轮53配合。因此,旋钮部件78与辊轴47联结。在用纸的传送中发生卡住时,如上所述通过手动旋转旋钮部件78,可以容易地除去卡住的用纸。
而且,为了保养等,当在图6和图7的箭头a方向上从主体2取出转印传送单元7时,接合部件79与接合齿轮53的配合脱离。由此,由于设置在转印传送单元7上的旋钮部件78与转印传送单元7一起被取出,因此该旋钮部件78不会阻碍转印单元7的取出。
此外,在将取出的转印传送单元7装配到主体2上时,在图6和图7的箭头b方向上相对于主体2组装该转印传送单元7。从而,设置在旋钮部件78的转动轴77的端部的接合部件79与配设在第二传送单元44侧的辊轴47的一端的接合齿轮53啮合。因此,如图2和图8所示,旋钮部件78与第二传送单元44侧的辊轴47联结。在用纸的传送中发生卡住时,如上所述通过手动旋转旋钮部件78可以容易地除去卡住的用纸。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通过弹簧80向接合齿轮53的方向对接合部件79施加作用力,因此通过将转印传送单元7相对于图像形成主体2拆装,接合部件79相对于接合齿轮53配合及脱离时的冲击被弹簧80的弹性变形有效地吸收。因此,防止接合部件79、接合齿轮53的冲击引起的破损。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中,由于构成为:通过驱动第二传送机构的传送辊24的驱动电动机45对在阻力辊28的上游侧的第一传送机构的传送辊26进行驱动,通过驱动电动机45的正向和反向旋转来选择性地进行两传送辊24、26的驱动,因此可以减少驱动电动机的个数,实现结构简单化和成本降低。
此外,在由传送辊24、26传送用纸过程中发生卡住时,通过手动旋转设置在转印传送单元7上的旋钮部件78来旋转设置在第二传送单元44上的两个传送辊24、26,从而可以传送卡住的用纸而将其容易地除去。由于旋钮部件78设置在转印传送单元7上,因此只需在转印传送单元7的侧板68上设置使旋钮部件78的小直径转动轴77贯通这种程度的小孔即可,孔引起的侧板68的强度降低被抑制在最小限度。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旋钮部件78设置在转印传送单元7上,通过转印传送单元7相对于主体2的拆装动作,使旋钮部件78通过作为配合机构的接合部件79和接合齿轮53相对于传送辊26(辊轴47)配合及脱离。由此,旋钮部件78不会阻碍转印传送单元7相对于主体2的拆装。此外,发生用纸卡住时,通过手动旋转与传送辊26的辊轴47联结的旋钮部件78,可以容易地除去卡住的纸。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阻力辊28通过与旋钮部件78的转动联动而转动,因此即使在阻力辊28中发生卡纸时,也可以通过手动旋转旋钮部件78容易地除去卡住的纸。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对将本发明适用于复合机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不言而喻的是本发明对于作为单体的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等也同样能够适用。

Claims (7)

1.一种记录介质传送装置,具备:
将第一记录介质从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的主体内部的记录介质容纳部向阻力辊传送的第一传送机构,和
将第二记录介质从旁路托盘向所述阻力辊传送的第二传送机构;
所述第一传送机构的传送辊通过驱动所述第二传送机构的传送辊的驱动机构而被驱动,
进一步具有第二传送单元,
所述第二传送单元具有所述第一传送机构的传送辊和所述第二传送机构的传送辊,
进一步具有转印传送单元,
所述转印传送单元具有旋钮部件,该旋钮部件用于手动转动所述阻力辊、和设置在所述第二传送单元的所述第一传送机构的传送辊和所述第二传送机构的传送辊,
所述转印传送单元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的主体能够拆装,
在所述转印传送单元从图像形成装置的主体取出的状态下,所述第一传送机构和所述第二传送机构固定在图像形成装置的主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介质传送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传送机构的传送辊与所述第二传送机构的传送辊的驱动通过所述驱动机构的正向旋转或反向旋转来选择性地进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介质传送装置,其中,
配置在所述阻力辊的正上游侧的所述第一传送机构上的传送辊通过驱动所述第二传送机构的传送辊的驱动机构而被驱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介质传送装置,其中,
设置有用于使所述旋钮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二传送单元的传送辊配合及脱离的配合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记录介质传送装置,其中,
在所述配合机构与所述旋钮部件之间配设有弹性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介质传送装置,其中,
所述旋钮部件与所述阻力辊通过传动机构联结,所述阻力辊通过与所述旋钮部件的转动联动而转动。
7.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有:
传送第一记录介质和第二记录介质的记录介质传送装置,
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和
输出所述第一记录介质和第二记录介质的记录介质输出部;
所述记录介质传送装置为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记录介质传送装置。
CN200910165213.9A 2008-09-16 2009-08-13 记录介质传送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7680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35829 2008-09-16
JP2008-235829 2008-09-16
JP2008235829 2008-09-16
JP2009105775A JP5325011B2 (ja) 2008-09-16 2009-04-24 記録媒体搬送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105775 2009-04-24
JP2009105775 2009-04-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76808A CN101676808A (zh) 2010-03-24
CN101676808B true CN101676808B (zh) 2013-08-07

Family

ID=420073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65213.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76808B (zh) 2008-09-16 2009-08-13 记录介质传送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254824B2 (zh)
JP (1) JP5325011B2 (zh)
CN (1) CN10167680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744066B1 (ko) * 2005-06-27 2007-07-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화상형성기의 동력전달장치, 이를 구비한 화상형성기, 및 화상형성기의 동력전달방법
JP5229266B2 (ja) * 2010-04-28 2013-07-0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給紙装置及び記録機器
JP5376692B2 (ja) * 2012-01-31 2013-12-25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用紙排出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97492B2 (ja) * 2012-04-24 2016-09-28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JP6209871B2 (ja) * 2012-10-06 2017-10-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印刷媒体のセット方法
WO2023189915A1 (ja) * 2022-03-30 2023-10-05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99534A (en) * 1983-03-04 1987-10-1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advancing device
JP2000225763A (ja) * 1999-02-04 2000-08-15 Tohoku Ricoh Co Ltd 印刷方法および印刷装置
JP3223048B2 (ja) * 1994-08-10 2001-10-29 ローム株式会社 オーディオ信号電力増幅回路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るオーディオ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202037A (ja) * 1984-03-27 1985-10-12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の給紙装置
JPS61106346A (ja) * 1984-10-31 1986-05-24 Toshiba Corp 給紙装置
JPH03138231A (ja) * 1989-10-24 1991-06-12 Fuji Xerox Co Ltd 給紙装置の駆動装置
JPH0829857B2 (ja) * 1990-01-23 1996-03-2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複写機の用紙搬送装置
JPH0597271A (ja) * 1991-10-11 1993-04-20 Ricoh Co Ltd 給紙搬送装置
JPH06191106A (ja) * 1992-12-25 1994-07-12 Star Micronics Co Ltd 印字装置
JP2001072278A (ja) * 1999-09-02 2001-03-21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24992A (ja) 2003-07-04 2005-01-27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331760A (ja) 2004-05-20 2005-12-02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99534A (en) * 1983-03-04 1987-10-1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advancing device
JP3223048B2 (ja) * 1994-08-10 2001-10-29 ローム株式会社 オーディオ信号電力増幅回路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るオーディオ装置
JP2000225763A (ja) * 1999-02-04 2000-08-15 Tohoku Ricoh Co Ltd 印刷方法および印刷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254824B2 (en) 2012-08-28
JP2010097180A (ja) 2010-04-30
US20100067968A1 (en) 2010-03-18
CN101676808A (zh) 2010-03-24
JP5325011B2 (ja) 2013-10-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76808B (zh) 记录介质传送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1625533B (zh) 辅助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设备
CN100474176C (zh) 处理盒和具有该处理盒的成像装置
CN101082789B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20130270764A1 (en) Sheet conveying device, sheet feed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CN102050349B (zh) 片材排出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US7159862B2 (en) Sheet delivery mechanism f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H1152757A (ja) 多色画像形成装置
US20200004180A1 (en) Rotatable cam gear to rotate an alignment member between an alignment position and transport-allowing position
US9128448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150172491A1 (en) Scann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o convey a document
US7699304B2 (en) Paper feed structure for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108261B2 (en) Sheet delivery mechanism
CN1685290A (zh) 成像设备
US20090067909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thereof
US9983537B2 (en) Drive transmission device that ensures switching transmission state of driving power generated by single drive moto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herewith
US20100046999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a waste toner recovery device thereof
CN101114138B (zh) 供纸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以及供纸装置的控制方法
US8488215B2 (en) Driving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US6208831B1 (en) Mounting device f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100054825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2344044A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给送机构
JP4246086B2 (ja) スプリングクラッチ装置
JP2007290853A (ja) 用紙搬送機構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13046A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当該定着装置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for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Osaka, Japan

Applicant after: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Applicant before: KYOCERA Mita Corporation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PPLICANT; FROM: KYOCERA CORP TO: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807

Termination date: 2020081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